护理美学基础(精选6篇)
篇1:护理美学基础
选修《电影美学》相关电影赏析
《骗中骗》:迷恋的,不仅仅是完美的骗局
电影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比如今天的影迷,更留恋光影中的磅礴气势、逼真声效和视觉轰炸。
似乎电影在其早年所形成的一种更温和、更圆润的质感早已一去不返了。在那个时代,光是柔和并充满了表情的、音是温柔地抚摸人心的、表演是含蓄而灵动的。那是电影的黄金时代,一大批真正的表演者和艺术家在银幕前展示着自己的天才,那时的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如今,它不过是某种光影特效的代名词而已。
拍摄于1973年的好莱坞影片《骗中骗》,是乔治•罗伊•希尔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中的一部。这部获得第4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等七项大奖的影片正符合了电影黄金时代的应有特质,它的迷人之处超越了故事、形式而上升到一种对趣味的流连。
那时的电影不故弄玄虚,不会像现在的电影那样无谓地设置观影障碍,好像生怕观者产生疏离感,《骗中骗》采取了小节式的结构,了解剧情只需记得以下几个节点即可:赌徒、圈套、下饵、设套、赌马、出击、上钩,整个故事便如行云流水,任意自然。
骗子的故事总能提起人们的兴趣,然而银幕上的骗子虽多,但能够像《骗中骗》这样完美、豪华、温情的骗局却寥寥无几,有的虽有几分形似,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想想看,也许是一种骗亦有道的情怀。
强尼•虎克原本是一个烂赌无品的骗子,为了给搭档路德报仇,同时也是给自己解套,找到亨利•康夫,这又是一个失意落魄的人物。两个人先是设下一个豪华的骗局,所谓豪华不是指场面,而是所招募的人手之多、情节之繁复让人瞠目。当黑社会的头目德利•隆根一步步陷入他们设计好的陷阱时,另一条线索也逐步展开,这即是所谓的“骗中骗”,它存在的目的一是保持悬念让观者紧张,一是让整个骗局能完美地收场。这种双重格局的电影以此片为集大成,观影的幸福感也由此碧波荡漾。
罗伯特•雷德福一直是被低估的,作为导演,他可以拍出优秀电影被奖项和观者所认可,但事实上作为演员的他同样出色,对虎克这个角色的把握就说明了这一点,有一点油滑,又有一点稚嫩;有一点怒其不争,又有一点令人钦佩,这种内心的转变自然生动,一座奥斯卡影帝的提名当之无愧。
电影的配乐,让我们的完美感受,在精巧、灵动的钢琴配乐下,一股令人舒畅的韵律跃动而出,让人陶醉难忘。
乔治•罗伊•希尔的《骗中骗》,对于喜剧电影的里程碑式的突破和创新,这个据说只拍商业电影的导演,在最商业的类型片喜剧上拍出了无法复制的艺术感。
《骗中骗》剧情简介
《骗》是好莱坞经典影片。本片以趣味手法,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约里略特,呈现出1936年芝加哥黑社会的生活。保罗.纽曼与罗伯特.雷德福合作,出演本片主人公。胡克的骗术老师卢瑟被黑社会头目朗根杀害,胡克发誓要报仇。他找到卢瑟的朋友、骗术大师亨利.冈多夫。亨利.冈多夫扮成阔佬、用偷来的朗尼根的钱与朗尼根下赌注,并赢了朗尼根。朗尼根不服输,想在赛夫马赌博中报一箭之仇,但他所来到的赛马场却是胡克与冈多夫布置的骗局。冈多夫在给了朗尼根一些小甜头后,郎尼根下了50万美元的赌注,结果输得精光。正在此时,胡克和冈多夫的警察朋友闯了进来,假装开枪打死了胡克和冈多夫,郎尼根吓得落荒而逃。胡克和冈多夫终于骗到了这50万美元。
《骗中骗》影片意义
除了伊朗社会的特定矛盾,影片探索了人类众多共有的道德和法律困局――真诚与谎言、人情与法律、父母与儿女、婚姻与自由、移民与留守等等。影片试图用让人应接不暇的情节说明,人们面对的矛盾不是简单层面的谁对谁错,而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混合体,每个人都无法保证绝对正义。
《内达和西敏:一次别离》评价
情节像侦探片一样巧妙展开,每个人物都面临挣扎和抉择,画面和叙事十分紧凑,总之你在两小时内根本没时间走神,情绪完全被剧情吸引。
一句话评论
写实镜头下的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
电影通过鲜明的人物表演来讲述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问题看似只存在于某一个家庭中,却影射了社会群体的普遍问题。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电影。
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影片充满了娴熟的掌控力、张力和内涵,这部影片发人深省,每个剧情转折都让人紧张得屏住唿吸。
Q:我也发现影片的剧情有很多留白,比如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什么该给观众看,什么该隐藏,你如何选择?
观众都是有智慧的,他们有能力去发掘、体会的东西,我不会直白地表现。那种完全不留白的电影,能传达的东西反而是有限的,导演不应该一字一句地告诉观众。
阿斯哈将一条条情感线与复杂的社会背景编织在一起,驾驭能力从情感因果递进的纵向关系就可见一斑。影片最初的情感矛盾是伦理,是中国人最讲究的一个“孝”字,引出这个矛盾的是对社会环境的质疑;伦理问题引起了家庭纠纷,从而让亲情和爱情遇到了考验;这间接导致了意外的发生,于是又引出了社会贫富阶级的意识矛盾和道德的拷问。如此复杂的纵向线,阿斯哈还能再让其平行交叉发展,且脉络清晰、深浅得当,简直就是优秀的编织艺术家化身。
阿斯哈将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设置的丰富而立体,将人性、道德、信仰、情感交织的痛苦一层层剥开呈现在镜头前,不急不躁,甚至在表现最激烈的争吵时也抻得住。还有一些富含哲理的台词,也会让观众暂时跳出故事,用这种短暂的抽离调整影片节奏。
《别离》里的电影语言也很讲究,但它们都是为电影本身服务,影像的作用就是叙述,没有隐喻,不追求风格化。电影本身力量强大到已经不需要形式来画蛇添足,这,才是真正的电影。
商业电影
1.重视重视娱乐不重视现实
2.只被电影商人当作牟利的工具制片人和投资者,以低成本、短周期的方式来摄制迎合大众口味的模式化的影片,从而获取“利市三倍”的商业经营效益.早期好莱坞生产的大量类型电影均属此范畴.3.植入广告。观众也需要透过商业管道才能看到电影.但是并不会觉得这些广告突兀,4.以获利为主要或唯一的创作目的的电影类型.艺术电影
1.艺术电影的倡导者们大多认同电影的艺术性,力图通过电影活动展示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以及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展现了艺术电影全新的形式概念和内容蕴涵,并以知识文化阶层观众作为对象。
2.它的市场战略是达致许多国家的相对较少的文化精英观众,而不是针对地区性市场。
3.具有历史和地理上的差异性,4.以本文状态为其标志,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区别
什么叫艺术片,是不是可以简单的将其定义为“绝大多数人看不懂的电影”,应该说看不懂的肯定的是艺术片,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能让大众看懂的艺术片。
可以从导演的目的来判断一部电影到底是不是艺术片:如果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票房,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到的想表达的一些东西,那这部电影就可以算作是艺术片,当一个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到观众的感受.绝大部分的艺术片都不具备这要素,所以票房很惨。但也有些艺术片碰巧很有戏剧性又兼具视觉效果,那就会成为一部卖座的艺术电影。还有这么一群高素质观众,他们花钱进电影院想获得的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这也正是艺术电影所能给的,随着人们影视素养的不断提高,对电影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我相信商业电影会“越拍越艺术”,简单的声画刺激已不能满足大众对电影的需要,观众还要内心的感动。
判断一件东西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标准之一,是看它是否具有感染力。如果一部电影就是奔着票房去,他的目的就是钱,但是他又碰巧做的很有感染力,那也是一种艺术成就。
如果把电影和文学做个比较,商业电影就像是畅销书,文艺片就像是偏学术性的书,水平高的人读起来不亦乐乎,没欣赏能力的人自然看都懒得看一眼。
艺术电影的艺术可以表现在多方面,故事本身的文艺性,叙事手法上的艺术,画面的艺术。商业电影大多没有一个很比较文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注重的是戏剧性,而艺术的东西大多没有戏剧性,平平淡淡的。电影叙事就是一个故事该如何去用镜头的组接去讲述的方式,你可以用长镜头一拍到底,也可以分镜头跳切。文艺片多青睐长镜头,好莱坞钟情于蒙太奇,蒙太奇可以很好的说清楚故事,并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主要还是可以保持紧凑的节奏。蒙太奇在很好的讲故事的时候不能让观众参与到对故事的思考中,这也就等于放弃了电影的最大优势,长镜头可进入到主角内心,不需要多少对白的叙述,给一个画面,长长地镜头真实的反应着故事的一切。每个观众都可以参与到思考讨论中来。
艺术电影有责任感,她关注人生重大问题,商业电影就是寻求刺激,艺术电影关注心灵,作用心灵,看艺术电影如同精神上享受.商业电影只作用视觉。
艺术电影讲究克制,能一个镜头表达千万别用两个镜头,镜头调度,人物调度及运动得有原因和含义,而商业电影恰恰相反,他讲究泛滥奢华,能用多镜头千万别用单一镜头。
商业电影人物是平面的或者说是扁平的,是类型化的人物,要跨越那类型对导演来说是个挑战.艺术电影的人物却带有两面性.商业电影讲究速食,属于快餐文化,而艺术电影给人反思,让人思考我们生活的意义.艺术电影充满悲悯情怀
艺术电影以追求艺术的创新和表现力为主,编导不以商业上的成功为创作的出发点,主要考虑的是实现自己对电影的思考和探索;而商业电影则以商业考虑为主,以追求最大票房价值,因而在影片中充满了吸引观众眼球的情节。
商业电影追求的是利益,电影只是一种娱乐手段和赚钱工具,有一整套的商业运转模式,服从于市场需求,而艺术电影是指以电影为载体追求艺术效果或是艺术表达,体现的是对美的追求和人性思想,人文理念的塑造,一般这类作品多为独立制片人或导演的自由创作,不太考虑票房。
艺术电影
所谓艺术电影即,最为广义的对世界、社会、生命之个人的、原创的、批判性的表达,对电影语言的实验性尝试。艺术电影是电影的拓荒者:跨越规范,冒犯常识。毋庸讳言,其探险与拓荒多有落败,甚至迷失,但正是他们在不断地拓展电影世界的疆土。而当艺术电影的实践一经成功,主流商业电影便立刻将其经验吸纳。
艺术电影含义
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种电影类型。艺术电影的倡导者们大多认同电影的艺术性,力图通过电影活动展示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以及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所谓的商业电影活动真正区别开来。从叙事策略上看,艺术电影大多极力突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反对程式化的情节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刻画,并力图运用独创性的电影语言。艺术电影在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做了重大贡献。
我们从绘画的角度欣赏电影中的构图,从音乐的角度欣赏电影中的配乐,从文学和戏剧的角度分析电影中情节
商业电影
商业电影专指以获利为主要或唯一的创作目的的电影类型.电影诞生之初,由于它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新奇的娱乐方式,因而只被电影商人当作牟利的工具.此后,电影的艺术地位渐渐确立,但电影生产的企业化制度也日趋成熟,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制片人和投资者,以低成本、短周期的方式来摄制迎合大众口味的模式化的影片,从而获商业经营效益.早期好莱坞生产的大量类型电影均属此范畴.商业电影,一般指为营利而制作的影片。私人的电影工业大都以营利为主,因此生产的影片大都属于商业影片。在西方则以美国好莱坞为商业影片的大本营,重娱乐而不重现实。电影需要大量的观众,且观众也需要透过商业渠道才能看到电影。
好莱坞从来就是商业电影的风向标,以商业为母体,用票房成绩来衡量电影质量。
篇2:护理美学基础
——朱立元先生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初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在引进、学习西方美学的基础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首次引进西方美学理论始,经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到八十年代的美学热,直至今天美学研究的深化,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我国当代美学基本上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当代美学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大的理论背景下,朱立元先生在长期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系统把握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思考着我国当代美学、文艺学的理论构建问题。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中,已充分体现了他对实践美学的理论发展和完善的思考,体现了他在实践本体论基础上建构当代美学的努力,并已基本形成了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可以说,他对实践本体论美学的理论思考,是对我国当前美学研究的一大突破和推进。本文拟结合朱先生的一些论著,对他的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构架,以及在美学研究实践中的具体贯彻作一初步阐述。
一、对实践美学的批判和继承
朱立元先生对实践本体论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是在充分批判和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他在著述中也多次提到,他所主张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是在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和理论背景下,主要是对李泽厚先生和蒋孔阳先生的实践美学的批判、发展和继承。关于实践美学,朱先生认为主要是以李、蒋两位先生为代表。他说:“正是在以实践论为美学的哲学基础的意义上,我把他们两位先生的美学理论都纳入到实践美学的大范围之中。”[1]同时,他又指出,在理论认识上,他“对李先生的美学观,有赞成方面,也有不同意方面;而对蒋先生的美学观,则基本赞同。”[2]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对前人的批判和继承是必要的,只有借助于理论发展的背景,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朱立元先生正是在我国美学在实践美学的研究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践本体论美学主张的。同时,我国美学研究在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对美学的现代性追求是当代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朱立元先生的实践本体论美学也是这种思考和追求的产物。
我国当代的实践美学主要是指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构建起来的美学学说,在老一辈学者中,主要代表人物是李泽厚和蒋孔阳先生,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主张。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同实践美学在基本思路上有相同或相近的一些美学观点和理论。基于此,朱立元先生分别对李泽厚和蒋孔阳二先生的实践美学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剖析,使实践美学得以突破和发展,使其真正过渡到实践本体论美学的阶段。
首先,对于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的主张,朱立元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理论,是在他60年代提出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美学主张的基础上形成的。李泽厚在系统研究马克思《手稿》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其实践美学的理论体系。朱立元先生指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在保持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有了较大发展,这就是把‘人化自然’分为外在自然与内在自然两个方面的人化,且把‘人化’的历史过程用‘积淀说’加以概括,这其中吸收、改造了康德的先验哲学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等思想观点;最后又把这种‘人化的自然’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联系起来,上升为新‘天人合一’说;他并把自己的美学理论称为‘主体论实践哲学’或‘人类学本体论哲学’的美学观。”[3]可见,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的主张,在美学问题的根源和出发点上,是以实践为其基本范畴的。朱立元先生在充分肯定了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的理论观点后,明确指出,虽然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是以实践为其核心范畴,但因为对实践本身的含义的理解和自己本身理论建构的需要,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可以说是“主体性的”或“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美学。这样,“‘主体性实践美学’与‘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本身就隐含着逻辑上? 豢煽朔?淖韵嗝?堋!盵4]因此,“积淀说”背后就隐含着日益滋长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在审美活动中片面强调理性、群体性、人类性等。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是主体论美学,因此,朱立元先生强调:“我认为李泽厚的美学还不是真正的实践本体论美学。”[5]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内在的矛盾,朱立元先生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种内在矛盾的原因。他认为,这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本体论”的某种误解,即未能从存在论角度看待实践论,因而在以实践论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时,未能把实践看成是人的存在(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未能对存在论意义上的实践作出更全面的阐释,因此,李泽厚先生把实践主要理解为群体、理性的物质生产劳动,而较少注意到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活动的个体、感性方面,“积淀说”虽也将群体、理性落脚于个体、感性上,但显然前者居于支配地位,后者是相对被动的载体而已。这样,“审美作为人生实践中生存和生命体验的内容与存在论意义就无法得到充分的阐发,实践论未能在本体(存在)论意义上真正成为美学的哲学基础。”[6]对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的本质局限和不足进行了充分的批判和克服后,朱立元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存在论意义的实践本体论美学理论。
其次,对于蒋孔阳先生的实践美学的理论体系和主张,朱立元先生将其概括为“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7]他认为,蒋先生的美学思想在基本方向上属于实践美学,但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总的说来,蒋先生的美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基础的,但并不像实践派那样,直接从实践概念来界定美,而是以马克思《手稿》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的思想为立论的主要依据,从人与现实(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历史形成入手来揭示美和美感的诞生和本质的。朱立元先生认为,蒋孔阳先生的实践美学理论最大的贡献和突出的特点在于: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把主体创造的思想放在突出的地位上。蒋先生从《手稿》中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出发,指出美的创造是一种自由的而又符合现实的规律的创造。同时,对于美的创造,蒋先生从宏观上和主客体的关系上作了富有新意的阐发,提出了“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理论,认为美是自然物质层、知觉表象层、社会历史层、心理意识层等多层次积累而又突然创造而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恒新恒异的创造过程中的复合体,所以它能把复杂归于单纯,把多样归为统一,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充满了生命? 挠谢?濉V炝⒃?壬?衔?骸罢庖焕砺鄞蚱屏诵味?涎У墓鄣悖?阎魈宕丛炻鄞蟠笊罨?耍杭韧怀隽酥魈迥芏?裕?旨岢至松缁峥凸坌裕患瓤吹搅嗣赖母丛有裕?址⑾至嗣赖牡ゴ啃裕患茸⒁獾矫赖男纬傻牧勘洌ɡ刍?┓矫妫?纸沂酒渲时洌ㄍ淮矗┓矫妫患戎厥恿嗣赖男纬傻目凸畚镏侍跫??智康髁舜丛烀赖闹魈逍睦砗蜕缁崂?芬蛩兀患裙思傲嗣赖男纬傻囊话慊?。?终叛锪嗣姥ё陨淼奶氐悖怀浞窒允玖私?壬?魑??谖迮伞?姥Т?淼亩来葱浴!盵8]因此,以其理论的创新性和完善性,蒋先生的美学思想在80年代迅速发展并成熟,而且与李泽厚的主体论实践美学或人类学本
体论美学有了明显的区分。对于蒋先生的这些观点和理论,朱立元先生则在全面肯定的基础上作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二、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本体论美学既以实践论作为其哲学基础,那么,对实践概念就要从哲学上作一深入的剖析和界定,以往的实践美学研究,在对“实践”这一范畴或多或少存在着理解和使用上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直接把实践范畴引入美学研究,反而导致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的丧失。其二,把实践范畴简单化,仅仅理解为物质生产劳动,缺乏对实践内涵的全面理解。其三,对本体论的某种误解,导致了实践范畴的存在论意义的缺失。朱立元先生认为,造成这些不足的根源在于对作为理论基础的本体论及实践概念的误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朱立元先生首先从哲学思考入手,对长期以来存在于我国美学界、艺术理论界的“本体论”误读、误译问题作了探讨。在《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对“本体论”的误释》[9]一文中,朱立元先生针对我国自80年代以来,在文学、美学研究领域对“本体论”这一概念理解和认识上的混乱,对本体论问题从语用学和内涵上在西方的发展作了详尽的考述。这一研究,不但对我国文艺学、美学研究在理论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时也对朱先生在存在论意义上界定实践本体论美学确立了理论依据和出发点。关于这一问题,朱先生通过研究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本体论是对译西文Ontolog y的一个译名,它的本义不是中文意义上的“本体”、“本源”或“本质”,而是关于“是”、“有”或“在”(存在)的学说,即关于Being的理论。最新版(15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本体论是研究Being本身,即一切实在性的基本特性的一种学说。”从理论上来看,朱先生的这一界说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对于实践美学的理论哲学基础的完善,对于实践范畴的全面认识和把握,以及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存在论意义等诸多问题的论述,完全是在这一界说上展开的。以此作为理论基点,朱先生进而认为,作为实践美学哲学基础的实践论,既不单纯以本体论方式,也不单纯以认识论方式出现,而是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的统一。朱立元先生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首先,实践论作为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理论依据。朱立元先生认为,实践论之所以为实践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最根本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他说:“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实质上也就是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这也是在最高层次上对实践美学哲学基础的概括。”[10]朱立元先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研究,指出实践概念主要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不但包括人对自然、物质世界改造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包括人对现存的社会关系的改造的社会因素。所以,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实践美学,是建立在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朱立元先生指出:“实践美学以唯物史观作为哲学基础,这标明了实践美学的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性质。”[11]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践美学应以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朱立元先生还充分引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来论述了这一问题。[12]
其次,关于实践本体论。如前所述,在对本体论进行正名后,朱立元先生指出,实践本体论也须从存在论角度加以阐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一定意义上包括着本体论,即包括着人的社会存在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其整个哲学的基石与出发点。”[13]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中马、恩关于人的社会实践方式的论述的研究,朱立元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着本体论。这是一种“社会存在本体论”,即存在论意义上的本体论,所以,社会实践是人们的存在的基本方式,即“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他指出:“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把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概括为社会实践本体论,或简称为实践本体论。”[14]因此,实践本体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与根本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这样,朱立元先生在廓清了本体论的含义后,从而探讨和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本体论意义,也就是人的社会存在论意义,从而为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即实践本体论美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意义是重大的。
其三,关于实践认识论。朱立元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实际上已暗含着实践认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很少离开人的社会历史实践来孤立、抽象地谈论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当马克思表述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时,他实际上已指明了人的认识的来源和起点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也指明人的意识随社会实践的改变而改变,实践是人们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在实践本体论的基础上,必然会得出实践认识论,他说:“从实践本体论出发必然要推导出实践认识论,两者有着内在的、天然的一致性,作为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5]由此,朱立元先生指出,实践美学在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以实践认识论为基点,对我国美学界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带有机械唯物论倾向的“反映论”美学的陈旧思路的突破。[16]我们认为,这一突破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反映论美学仅局限于认识反映客体的旧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这样美学研究仅停留在认识论层次上。而实践美学在引进实践本体论(包括实践认识论)的哲学基础后,就突破了这种认识论的框架,拓展了美学研究的范围。朱立元先生因此认为,实践美学在实践认识论的基础上,对许多美学问题都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如与审美心理学相结合,深入到审美经验层次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主体创造性的强调;对审美活动的接受主体性的重视等等。
此外,朱立元先生还对《手稿》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如他的专著《历史与美学之迷的求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问题》[17]、《思考与探索——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建构》等著作,就是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的系统研究。其他还有《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几点思考——向陆梅林先生请教》[18]、《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再思考——兼答曾簇林教授》[19]等文章,对《手稿》中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作了深入论证和阐释。这些理论探讨都构成了实践本体论美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
这样,朱立元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其理论核心,通过对本体论的内在含义的进一步厘清,对实践概念作了全方位的考述,强调了其存在论上的意义。由此,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完成了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为实践本体论美学找到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三、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
有些学者认为,实践美学在当代已经过时,在当代不需要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展开了批判。针对这种见解和看法,朱立元先生认为,问题的根源不
在于实践美学是否过时的问题,而在于目前学术界对实践美学的误解。他指出,实践美学虽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哲学基础的美学,但在实践美学内部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如以李泽厚先生和蒋孔阳先生的实践美学体系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实践美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美学体系,应该说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所以,朱立元先生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系统地建构适合于当代中国的美学体系。他的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基本理论可概括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实践是人生在世的生存方式,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首先,关于实践本体论美学中实践的含义。朱立元先生认为,实践美学应严格地把实践论作为哲学基础,而不能直接、简单地把实践范畴移用至美学研究中,特别是要注意发现、揭示实践范畴从哲学通向美学的一系列中介环节,并加以阐发论述。所以,他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述中的含义,以及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的统一等问题,在论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时,作了详尽的阐述。基于此,朱立元先生直接指出,他的实践本体论美学中所谈的实践和李泽厚所讲的实践的含义并不相同。李泽厚先生所讲的实践主要分为两个本体,即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工具本体即物质劳动,心理本体即情感本体,然后用积淀说统一两个本体。而朱先生所说的实践本体论,则是从存在论意义上来理解的。他的实践的含义是人生在世的存在方式,人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概括到实践范畴当中来。物质劳动、审美活动、政治、经济、道德诸种活动都可以纳入实践范畴。这样,实践本体论美学中实践范畴的基本含义便得到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这不但对实践的范畴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对实践本体论美学的研究范围也大大地拓展了。如他针对有些学者对实践美学的误解或对实践范畴的片面认识时指出,有的美学家对实践范畴的理解较窄,单纯停留在物质生产劳动这一含义上,而未把种种人生实践,如道德实践、交往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即马克思所说的精神劳动或精神实践)考虑在内。这样,“在建构美学理论时,往往把人生实践方面的审美问题放置在视野之外,而这同关注人生实践的中国传统美学之间鸿沟显明,不利于建构中西交融的当代实践美学体系。”[20]朱立元先生在这里不但指出了对实践范畴的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明确地提出了实践美学在中国当代美学建设中的意义。实践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但它却是目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的范畴,因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本土化,通过中国学者立足于中国文化背景对它的阐释,它已成为自五四以来中国哲学、美学研究的另一大传统,如何将这一传统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这也是朱立元先生在存在论基础上理解实践本体论美学时所思考的。很显然,实践本体论美学在系统把握实践范畴时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这就是始终从本体论的真正内涵出发,在存在论意义上阐释实践论,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应有之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朱立元先生长期理论思考的结果。
其次,朱立元先生在对实践范畴作了存在论意义的诠释后,则提出了“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的理论主张。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实践范畴的内涵的扩大,自然也包括了作为实践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这样,审美活动不但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人生在世的存在方式,同时也和其他实践活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的在世存在方式的所有内容。和以往对美学的追问方式不同,实践本体论美学没有直接去追问“什么是美”或“美的本质”这类传统的本质中心主义的问题,因为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势必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怪圈,似乎是难以确切地加以回答的。朱立元先生直接从人的存在方式入手,即从实践范畴入手,把审美当作一种人的实践活动,进而去探讨其他问题,很显然,审美活动是实践本体论美学所要探讨的首要问题。
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理论,在实践和审美活动的基础上,朱先生进而提出了“美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主张。朱立元先生这一主张的提出,实际上包含着在对美学作出存在论基础上的现代思考之后,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为实践美学找到理论依据,进而建立真正的中国当代美学。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宗白华先生就指出人生有五种境界,其中之一便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21]这里所说的境界,也就是人生在世的一种存在方式,美的境界也是人生所追求的。而且中国人对审美、艺术境界的追求是十分浓烈的,艺术化的人生,艺术化的生活始终是很多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在中国古代文人那里表现得十分突出,中国文人在达和穷的境遇下有不同的理想追求,他们在独善其身时,往往寄居山林,沉溺于艺术,这一传统也积聚于当代中国人身上,也是当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所以,朱立元先生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力图使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结合起来,而实践本体论美学提出“美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主张,显然包含着这一思考。
四、《西方美学通史》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朱立元先生的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主张,大致如上所述。此外,他也在有意识地将实践本体论美学的主张贯彻到具体的理论著述和批评实践中去。这除了在许多有关美学、文艺学的论著里有所体现外,则集中体现在由蒋孔阳先生和他主编的七卷本巨著《西方美学通史》中。《西方美学通史》在实践本体论美学观的指导下,始终把他们对西方美学的内在理解和把握贯穿其中,立足于现代社会来描述、审视西方美学。这一特征则集中体现在《通史》贯穿始终的对人本主义的强调及由此出发处处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而这种对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强调是和蒋孔阳和朱立元先生所主张的实践本体论美学观完全一致的。
《通史》是在哲学意义上来理解人本主义的,《通史》认为,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与思潮。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与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在对人本主义认识的基础上,《通史》对西方美学的发展作了全面的描述,并对隐含于西方美学中的人本主义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通史》从古希腊一直到二十世纪末,将西方美学的发展分为“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十七十八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十九世纪美学”和“二十世纪美学”六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作了详细阐述。在整体的归纳和梳理中,《通史》对隐含于西方美学发展中的人本主义这一理论思潮始终都在加以关注,详细考察了蕴涵在西方文化和西方美学中的这一内在的传统和精神,梳理了每一阶段人本主义的表现形式,最后落脚于二十世纪,详尽分析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这种对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强调,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的,这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命运的思考和关注。我们可以看出,这恰恰是和对实践本体论的理解有内在的相通性。这一方面是蒋孔阳和朱立元先
生所持的实践美学的主张在西方美学史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和贯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在系统考察西方美学时对中国当代美学现代化的思考,即如何在系统了解和把握西方美学理论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朱立元先生关于实践范畴的存在论阐释、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基本主张及在《通史》中的体现,以上我们作了初步介绍。关于实践本体论美学,在即将出版的《美学》一书中,朱先生将作更深入系统的理论阐释,我们也将分别就不同的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和研究。可以说,实践本体论美学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研究中,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注释:
[1][2][3][6][10][11][13][14][15][20]朱立元:《美学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第39、40、25、51、40、41、48、49、51、50页。
[4]朱立元:《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修正“实践美学”》,《光明日报》(京)7月12日,第7版。
[5]朱立元 苏保华:《勤学勤思 走自己的路——朱立元教授访谈》,《学术月刊》(沪)第3期,第104页。
[7][8]朱立元:《当代中国美学新学派——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页。
[9]朱立元:《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对“本体论”的误释》,《文学评论》(京)第6期,第14—24页。该文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论争。
[12]可参阅朱立元先生《实践美学哲学基础新论》一文,见《人文杂志》(西安)19第2期,第10—18页。
[16]可参阅朱立元先生《对反映论文艺观的历史反思》一文,见《文学评论》丛刊第2卷第1期。
[17]朱立元:《艺术与美学之迷的求解》,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18]朱立元:《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几点思考——向陆梅林先生请教》,《学术月刊》(沪)19第6期,第28—33页。
[19]朱立元:《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的再思考——兼答曾簇林教授》《学术月刊》(沪)20第3期,第88—96页。
[2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0页。
篇3:试析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实践论,存在论,哲学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围绕美学的基本问题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讨论,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派别。其中,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美学,在80年代又进一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美学观。但这种主体性实践美学在形成广泛影响的同时,也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和挑战。朱立元先生在系统、认真地研究前人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论,提出了实践存在论美学。他指出实践美学虽有些不足,但它并没有完全过时,特别是非主流派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实际上已经开始为美学研究寻找存在论的根基;如果我们能沿着这一思路前进,把美当作是当下生成而不是一个现成的客观对象去认识,将实践论与存在论结合起来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的生成性美学,或许可以成为当今美学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一、 阻碍实践美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朱立元先生在不断深入地学习和反思实践美学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实践美学确实存在着薄弱环节,并指出李泽厚实践美学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基本上没有超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框架
从近代美学思潮的发展来看,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一直是其主要的认知方式。对于美学研究来说,人们也是自觉地把美作为一个知识对象来认识。李泽厚曾明确地把美学问题定义为认识论问题,并认为美感是对客观的、外在的美的认识、反映。这样,就把整个美学的基本问题狭隘地限制在认识论范围内。虽然后来他的看法有所改变,但仍然没有超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这还表现在他把自己的哲学、美学思想概括为“主体性实践哲学”或“人类学本体论美学”上。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明确地把主体性确立为不言自明的前提,把主体设为先在的、现成的存在,这就奠定了其哲学的基本框架。于是,世界就成了不言自明的人的对立面和现成的客体,实践在他的哲学、美学中只是主体的属性或特性,这与西方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2.把实践的概念狭隘化
在主流派实践美学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就只是指物质生产劳动,人的其他活动都不能算是实践,实践最为根本的体现就只是:“人是工具性本体—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改变自然,然后在物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美。”[1]虽然他们也强调实践,并把实践作为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中介,但是他们理解的世界是现成的:理解的人也是现成的,“人和世界的关系是认识关系、改造关系,人通过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获得自由,然后进一步再认识。审美就在这种物质活动中获得了积累,然后形成审美的心理本体。”[1]这种把美和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结合在一起研究美学的方法已经对认识论美学有所拓展,但因其仍围绕怎样认识美的本质这个中心论题来讨论,所以虽以实践论作为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但仍不能跳出认识论的思维框架。
二、以实践论和存在论相结合为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朱立元先生在继承、发展前人实践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本构想。虽仍以实践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但它不同于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之处,表现在它是以马克思统一的实践概念作为美学研究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将实践论与存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试图为美学找到真正的存在论哲学根基。
1.实践概念的重新解读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哲学界、美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实践指的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特别是主体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征服和改造客体自然的物质生产劳动。”[1]李泽厚就是这种主流意见的代表。但朱立元先生认为,物质生产劳动仅是一种基础性实践,它是从属于实践的,只把实践局限在物质生产劳动上,实质上是把实践狭隘化了,既不符合西方传统思想对实践的理解,也不符合马克思的实践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使用“人的感性活动”来定义和解释实践范畴,并科学地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属于实践的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劳动这一个方面。因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既包括人直接改造自然的物质劳动,也包括人们改变整个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既包括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道德活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还包括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是广义的人生实践。朱立元先生认为,实践美学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超越把实践单纯理解为物质生产劳动的狭隘观念,在物质生产、革命实践和个体生存实践的总体关联中寻找审美活动的根基”。[1]
2.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
朱立元先生在仔细研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受到海德格尔“此在在世”基础存在论思想的启发,指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原本就包含着存在论的维度,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有一种本体论上的同一性,二者揭示的是同一个本体领域。
在马克思看来,人不是有了语言、理性或别的什么才产生的,人正是在实践活动中展开他的自我创生活动,开显他的存在意义,获得他的存在方式。世界也正是在实践中才成为人的世界,才作为人的世界而存在。人不是作为一种现成的东西摆放在世界上,世界也不是作为一个现成的场所让人随意摆放;相反,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果。”[2]人须臾不能离开世界,只能在世界中存在。人在世界中存在,就意味着在世界中实践,实践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实践与存在都是对人生在世的本体论陈述。
这样,实践存在论美学虽然仍以实践作为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但突破了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从存在论角度重新阐释了马克思实践的概念;并把实践论和存在论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将哲学根基转移到存在论上来,使实践立足于存在的基础之上,揭示存在中所具有的实践品格。
三、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实维度
马克思有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他谈论一切的前提都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他曾深刻地指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并对人与动物两种生产的根本区别作了经典性的论述:“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3]这样,马克思就把人与动物两种生产的本质区别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比较,突出了人的生产高于动物的生产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自由性,从而把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看作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和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将审美和美的规律植根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为美学确立了实践存在论的基础。
马克思最高的审美理想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这一理想在充满着异化和价值颠倒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对一切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向人的存在的复归,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对人的全部本质的占有。而人的本质力量展开的越丰富,人也就越来越成为人,美也就开始生成了。美学归根结底是一门人学,它离不开活生生的人。因此,马克思具有现实性与革命性人学思想,同样构成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一大哲学基础。
总之,实践存在论美学是朱立元先生在学习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和借鉴现代西方哲学、美学中有价值的思想,认真反思、总结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最近二十年国内美学研究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各种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来的美学理论框架。作为当代中国美学的一种新的尝试,其阐述问题的独特视角,为当代中国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4:度假美学基础课
全力对抗三大度假肌肤问题
旅途中最容易爆发肌肤问题,度假地点不同,爆发出来的肌肤问题也各不相同。在度假状态下,预防性的护理最为重要,而一旦发生问题,须选择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来补救才能事半功倍,迅速回复美丽。
一、晒伤
全面警备,对抗阳光高温!
★重点防护区域:所有国家、地区
物理防晒是第一道防线
太阳眼镜、伞、防晒衣等作为物理防晒用品,是对抗阳光和紫外线的首道防线,整理行李的时候,记得要给它们留一席位子。
选对防晒产品
不同的防晒产品,其功能指数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要根据使用地点、环境和时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防晒品。当考虑尝试新产品时,务必先试涂一下,24小时无异状后再使用。另外,不同品牌的防晒品不要混用,以防相互干扰降低功效和引起过敏。
晒后修复很重要
高温酷暑下,即使做好严密的防晒工作,也无法阻挡灼热的温度,长时间的高温对于皮肤的伤害也很大,所以要注意及时给皮肤降温。
回到酒店后,如果发现肌肤有变红和灼热感,马上用矿泉喷雾配合纸膜来敷脸,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被晒伤的肌肤;临睡前可以使用成分温和的补水面膜为肌肤补充水分,把阳光对肌肤的伤害降到最低。
如果事先毫无准备,你也可以迅速就地取材:出门前先在酒店的冰箱里冻几条湿毛巾,回来后敷在面颊、手臂、肩膀、膝盖、脚面这些容易晒伤的地方即可缓解高温伤害。
Tips:
涂防晒产品时要全面,尤其是耳朵、鼻子、肩头等身体突出部位。
防晒产品一般在涂抹后30分钟左右才会起效,且一般两小时左右效力降低,需要重新涂抹。
另外记得用润唇膏把娇嫩的嘴唇也一并防护起来。
涂抹免洗的护发素,可以让头发有效防晒。
优品推荐
1.innisfree悦诗风吟 矿物质纯安动人粉底膏SPF32 PA++ 199元 2.D-Q蒂珂 舒活卓能防晒露SPF30+ PA+++ 260元 3.urara悠萊 透润焕白特护防晒乳SPF30+ PA+++ 175元 4.VICHY薇姿 SPA保湿晚安面膜 230元 5.LA ROCHE-POSAY理肤泉 舒缓调理喷雾 180元 6.AVENE雅漾 舒活保湿面膜 228元 7.卡姿兰 智能活水亮眸眼贴膜(10对装) 149元
二、敏感
肌肤敏感常常突如其来,切不可大意!
★重点防护区域:欧洲&南半球国家
沿用平日的护肤品为佳
当度假目的地的季节、气候与出发地反差很大的时候,即使从来没有出现过皮肤敏感问题的人群,也极有可能因为不适应当地环境等因素而突发状况,所以,切记不要在度假时换用护肤新品或者尝鲜刚在度假地采购的产品,平日里惯用的护肤品才最安全。
准备一些敏感肌专用的护肤品
除了携带平日惯用的产品,建议再随身备一些敏感肌专用产品,这样,即使被敏感问题缠上,也可以迅速换用相适的专用品对抗,尽快缓解恢复健康。
优品推荐
7.freeplus 芙丽芳丝 抗红修护保湿精华液 290元 8.LA MER海蓝之谜 调理舒缓喷雾 600元 9.CUREL珂润 润浸保湿滋养乳霜 188元 10.CHANDO自然堂 雪域精粹纯粹滋润冰川水喷雾 120元 11.La Prairie莱珀妮 海洋精华修护乳液 1700元 12.Estee Lauder雅诗兰黛 特润修护肌透精华露 660元
三、干燥
当身处干燥的空气之中,别忘了让你的肌肤喝饱水!
★重点防护区域:巴西、加拿大、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保湿用品完备
在打包行李的时候,化妆水、乳液、面霜的选择都应尽量以保湿功效为主,另外可准备两种不同的保湿面膜:适合每日使用的基础型和集中修护的滋润型,让肌肤远离干燥状态。
多喝白水
如果你的身体很干燥,肌肤也就会很干,所以,即使会增加一些上洗手间的麻烦,也应该多喝白水,补充身体和肌肤的必需水分哦。
申请一个加湿器
一般酒店都有提供加湿器的服务,记得在预订房间的时候就附加上这条申请,如果已经错过了预订申请,那么在check in的时候别忘了第一时间提出。
随身携带喷雾
在随身小包里放一瓶保湿喷雾,一旦感觉到干燥即可随时取用补水,舒缓肌肤,同时在闷热的环境下也能用来微降暑气。
优品推荐
1.BIOTHERM碧欧泉 温泉至臻精华露 690元 2.H2O水芝澳 海洋珍萃多效修护晚霜 990元 3.Neutrogena露得清 水活盈透保湿乳霜 139元 4.OLAY 水感透白亮肤睡眠面膜 160元 5.NIVEA妮维雅 深海海藻保湿面膜(5片装) 80元 6.HR赫莲娜 悦活新生肌源修护精华露 1180元
PART 2
清除体毛,清爽度假
要美得精致!千万别让体毛尴尬了你的假期!
★适用度假区域:热带&海岛国家
热带岛屿、椰林海滩,堪称永远的度假首选,短打和比基尼造型将是整个假期的主打,如若不及时清理身上多余的体毛,绝对大煞风景!所以,在展露热辣身姿前,请谨记,务必要进行一次细致的脱毛。除腋下体毛为必脱项外,毛发特别浓密的人士还需要加脱腿部、手部等等。总之,为了美,懒惰不得!
优品推荐
7.VEET薇婷 敏感肌肤脱毛膏 45.9元 8.Clinique倩碧 舒柔润体霜 380元 9.CLARINS娇韵诗 纤柔沐浴露 200元
nlc202309051115
GIORGIO ARMANI阿玛尼 极锻丝柔粉底精华580元
H2O水芝澳 海洋平衡舒压啫喱面膜 400元
HR赫莲娜 极致之美菁华眼霜 1080元
Kiehl' s科颜氏 焕白双效清爽隔离乳SPF50 PA+++ 350元
VICHY薇姿 活性塑颜肌源焕活紧致眼霜 360元
KOSE高丝 茵菲妮纯萃眼部啫喱 460元
Lanc?me兰蔻 眼部肌底精华 680元
PART 3
保证度假品质的小物们
小物不容忽视,是你坚守度假品质的不二法宝哟!
★适用度假区域:所有国家、地区
旅行专用小套装
旅行前收拾行李想必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麻烦的体力活,一收拾就会发现想带的东西一大堆,要塞进局限的行李空间简直就像玩拼图。与其左右为难,不如给所有要带的护肤美妆品瘦个身!大多数品牌都会出旅行套装或是小样装,设计便携又人性,只要在出发前备齐就好,若常用品牌实在没有小套装,还可以用旅行专用的分装瓶进行分装。分装瓶在设计和材质上通常更为精致考究,又可反复使用,非常环保。
优品推荐
1.Syoss丝蕴 水润顺滑旅行装 12.9元 2.L' OCCITANE欧舒丹 浪漫樱花淡香套装 465元 3.SOFINA索菲娜 芯美颜迷你旅行装 赠品 4.innisfree悦诗风吟 绿茶精萃4步曲体验套装 185元
迷人香氛
香氛是展现女性魅力度的秘密武器,尤其跟亲密爱人一起出行度假时,千万不能落下了它,试想在身心最放松的时刻,香气萦绕,简直就是感情的助燃剂。既然香氛必带,那家里堆着各种香氛小样的你也许会觉得,不如一次全带上,每日一款,尽抒缤纷魅惑?其实不然,不停变换香氛味道,容易削弱性感的能量,为了让魅惑持续,还是同种香味最佳。
优品推荐
9.Kiehl' s科颜氏 西洋梨粉柚香水 450元 10.L'Occitane欧舒丹 芍药香氛 550元 11.GUCCI古驰 绽放柑橘淡香水 1180元
卸妆护肤随身件
为了下机后能和上机前一样光彩照人,把飞机上的难熬时间用来护理肌肤吧。如果航程较短,那么注意保湿即可,如果要经历中长途飞行,那在上机后还是把妆卸掉为宜,千万不要嫌中途卸妆麻烦,对你的肌肤而言,这样的休息非常重要。机上卸妆首选湿巾、棉签等方便简洁的用品,之后可以敷上保湿面膜,或者直接将小罐化妆水倒在化妆棉上敷脸,完成后擦上乳液即可。
優品推荐
5.DHC蝶翠诗 化妆棉 40元 6.Lanc?me兰蔻 全新立体塑颜精华 新品未定价 7.Shu uemura植村秀 深海养护密集面膜(6片装)600元 8.COGI高姿 焕白修斑精华露 210元
精油浴盐
旅行度假不仅要玩得尽兴,也要休息彻底,这样才能达成放松身心的初衷。为了更好地缓解白天的旅途疲劳,精油和浴盐是良方,一般酒店都会在客房准备,如果没有,不妨自己带。睡前好好泡个热水澡,再用精油按摩一番,疲劳将大大得到舒缓,睡前还可以滴几滴精油在枕巾上助眠,确保次日的充足体力。
优品推荐
12.Jurlique茱莉蔻 青柠保湿香薰精华 380元 13.PURE&MILD泊美舒亚SOI 海洋特润身体乳 100元 14.CAMENAE嘉媚乐 薰衣草精油 228元
编辑 王樱
篇5:护理美学活动心得
摘要:护士良好的形象、得体的妆容、亲切的话语、适度的肢体语言和对病人尊重的态度等都将对于良
好地处理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护理美学的学习,“美的存在,美的感受,美的创造”活动的展示,做以下总结与建议。
关键词:护理美学 护士形象 活动意义 个人心得
学习心得篇
南丁格尔开创了近代护理教育的先河,同时对护理事业提出了基本要求,即基于人类的博爱,个以优良的品格和高超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当人们把南丁格尔的精神形象称为天使时,便在人类追求健康美的向往中认定和赞美了天使之美。美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如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并通过对美的展示,使社会不断进步。而作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护理职业,对护士形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护士良好的形象、得体的妆容、亲切的话语、适度的肢体语言和对病人尊重的态度等都将对于良好地处理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护士规范、适度、得体的言谈与举止如同以及良药使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慰与关怀。因此,对于护士形象美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同时也决定医院的整体形象。同时护士形象还直接影响社会对护士职业的评价和护士在社会中的地位。
护士的形象是指护士自身的整体形象,包含在护士对美的追求与要求上。护士美的举止言谈、美的动作、美的妆容、美的品德„„是护士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的统一与有机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护士的美好形象。
语言反映思维能力,反映人的应变能力,也反映其理论水平、学识和才华,是使人的形象变得高大并受到尊重和重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的魅力。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在语言表达方式上面对不同的对象应有区别,要对一般交际活动中的礼节有所了解。首先,当面对患者时讲话的态度要自然、诚恳,语气要和蔼、平缓,语言表达要清晰、明了、得体,正视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不轻易打断和随便插话;明确患者的需求后要简洁、明了的话语,给予患者帮助。有的患者曾讲到,护士体贴、关注的的目光和温和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给人以安慰和关怀,对病痛的感觉仿佛也减轻了许多。其次,要区分交谈的对象,并要注意礼节的运用。对待上级、师长要表示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要亲切、平等。男女之间交谈要文雅,不开过分的玩笑,注意距离。最后,在与人谈论问题时要以商量的语气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能够被人接受并具有大家风范的交谈方式,是要经过长期不断积累知识而得来的,高雅、幽默和机智的谈吐,是博学多识和才思敏捷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容颜美丽、穿着入时、具有时髦现代气息的人,可如果一开口即言谈平庸、浅薄、粗俗,就会;立即形象大打折扣。由此可见,风度是与人的内在修养有着紧密关系的。
海涅说:“在一切创造物中,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这充分表达了人的美主要是指人的心灵红和精神的美,是包括人的人生观、人生理想观念和品德、情操等方面而言的。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人,一定是视野开阔、博学多识、理想高远、和蔼谦逊,为大多数人谋求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这种人是将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才能、技巧、毅力与善相结合,才能够具有的光芒。每个人在孩童时代就已经有一个模糊的理想,如有的人想长大后成为哲学家、科学家、教师、警察等,这都是人类中善的体现,关键便是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树立。一个人有了美好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就会表现出百折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斗志,展现出人特有的生命力和活力,要与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
道德具有自发性、自觉性和继承性。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称。护理职业道德在调节护患关系中体现了善待生命、善待患者的护理理念。护士在自身内在美的修养中通过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护理职业道德,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自身时刻把握住以满足人们致善需要为目的的内在美的境界水平,并用真挚的情感、真诚的关心、无私的帮助与无微不至的关怀,构建和谐、温馨的医患关系。
个人建议篇
首先,个人觉得由学生自己整理素材,组织语言,并亲自上台讲述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略的这种上课方式,改变了破传统填鸭式,应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提高动手能力,打破了课堂上被动教学的尴尬场面。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效率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而且该教学方式的演示过程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间接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整体对个体的认识,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与友谊,最终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从活动方式上来说是个人单独上台,这样对以集体方式出演的作品就有点“难为情”了,虽然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上台,但有的作品集体更有效果。从演示方式来说是PPT展示。我个人认为方式过于单一,既然选择了让同学们自己演示,那么应该主张多角度,多方面,多种形式的作品。从讲演的效果来看,由于一开始就没有对作品格式明确要求,致使后面大批同学演示作品内容一致,甚至有些纯属应付,比如后期作品大都从自己的旅游所拍摄的照片入手,仅仅展示几张自己曾经拍摄过的景色,然后就就草草了事,不足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讲评的内容来说,老师您应该更多的鼓励同学们。对每位同学的作品展示完毕后都做讲评,这个方式非常好,也非常辛苦,我们也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但是在对每个同学的讲评中或多或少都会有“鸡蛋里面挑骨头”感觉,所以就希望老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
篇6:《护理美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护理环境
2、慎独
3、美的内容
4、心灵美
5、社区护理
6、社会角色
二、填空题(每空0.5,共14分)
1、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形成,主要经历的三个主要时期是()、()和()。
2、护患关系美是指护患双方()、()、()的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联系交往,这种交往能给护患双方一种愉快、欢乐、亲密的情感体验。
3、在基础护理中,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尤其重要,通过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达到保持(),(),()的目的,从而()。
4、先秦时期美学思想突出的代表是()()()()
5、鲍姆嘉通在()年,正式出版《审美学》我国译为()
6、()年,南丁格尔在()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
7、形式美的概念及特征包括()()()()
8、科研是对未知领域的()和对现有知识的()。
9、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它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符合逻辑、()的工作程序的框架。
10、在残疾人中,约60%具有()并需要康复医疗的帮助以()。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一)多项选择题
1、合理的营养有助于
A、精神愉快B、体力恢复 C、疾病康复 D、人体美的保持 E、肥胖
2、临床护理审美的意义有
A、临床护理直接维护形体美 B、临床护理保持机体的功能美 C、临床护理能消除一些情绪反应D、护理职业形象美对暗示性强的病人才有感染作用E、临床护理要对病人心理进行修复
3、运用美学原理,为病人创造的护理环境应是
A、整洁B、美观C、温暖D、安静E、舒适
4、病室内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是
A、18~22℃B、18~20℃C、22~24℃D、50%~60%E、60%~70%
5、护理审美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A、功能协调B、生命质量C、想象力D、构成意识E、身心完美
6、护理自然美的创造主要是指
A、护理人员心灵美B、护理人员自身的美化C、周围环境的美化D、护患之间的和谐E、护技之间的和谐
7、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基本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
A、人体美B、仪表美C、心灵美D、情操美E语言美
8、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归纳为三种观点
A、美的规律的学问B、艺术哲学C、心理学D、美感E、美和艺术的科学
9、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A、伦理学研究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B、伦理学帮助人们明辨善和恶C、伦理学着重于人的外在形象研究D、美的对象是善的E、美学研究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10、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包括
A、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B、美召唤人类创造历史、改变命运
C、美是主观的,无利害的快感D、审美判断没有目的又有合乎目的性
E、审美判断不借助要领而且具有普遍性
11、社会美的特征包括
A、侧重于内容B、阶级性C、时代性D、典型性E、象征性
12、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正确的是
A、病人B、护士C、社会组织D、护理管理者E、社会人群
13、护理管理学研究的范围不包括
A、护理教育B、护理实践C、护理科研D、护理情境E、护理道德
14、护理管理可分为:
A、护理行政管理B、护理业务管理C、护理教育管理
D、护理临床管理E、学校管理
15、护理评价系统包括:
A、组织管理评价B、护理程序评价C、护理效果评价
D、病房管理评价E、护理活动评价
16、伤残者心理压力反应有哪几个阶段:
A、震惊阶段B、否认阶段C、抑郁反应阶段
D、对抗自立阶段E、承认和适应阶段
17、在社区护理过程中,影响社区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仪表性吸引B、接近性吸引C、奖励性吸引
D、相以性吸引E、信息性吸引
18、我国农村主要的保健系统三级网是:
A、县医院B、乡卫生院C、村卫生室D、个体诊所E、县防疫站
(二)单选题
1、收集资料时,资料的主要来源是:
A、病人B、病人家属C、医生D、病人的医疗文件
2、对手术的恐惧属于: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自尊的需要
3、社区护理的目标是:
A、治疗疾病B、维护社区人群健康C、开展诊疗技术D、进行预防接种
4、对于社区中的患病者要侧重于:
A、家庭护理指导与定期随访相结合B、健康教育
C、病情观察D、老年常见病的宣教
5、临床护士专家是由英国国民保健服务委员会哪一年首创的:
A、1980年B、1981年C、1982年D、1983年
6、在护患关系的模式中双方相互作用,建立在护士主动、病人有一定主动权的基础上这是:
A、“主动-被动”模式B、“指导-合作”模式C、“共同参与”模式
D、“主动参与”模式
7、管理的基本原理不正确的是:
A、系统原理B、动态原理C、效益原理D、能级原理
四、简答题(共25分)
1、影响体形美的因素有哪些?(4分)
2、如何培养美的感知能力?(3分)
3、什么是护理人员主体感性美?(2分)
4、为何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3分)
5、简述南丁格尔塑造的护理职业形象?(5分)
6、护理审美评价有何意义?(3分)
7、社区护理的目标和特点是什么?(5分)
五、论述题(共24分)
1、论述护理人员的语言美?(8分)
2、叙述心灵美与行为美的关系?(5分)
3、整体护理的开展,显现了护理美学的哪些作用(3分)
4、护士角色应具备哪些素质?(8分)
试题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护理环境是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的能满足病人需要,有利于病人治疗、修养和康复的环境。
2、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仍能坚持道德信念,按照道德规则行事。
3、美的内容是指显现在感性形式中人的本质力量。
4、心灵美是指人精神世界的美,人的内在美,通过行为来表达。
5、社区护理:是结合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理论,应用于促进和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活动。
6、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分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二、填空题
1、护理行为的产生、南丁格尔时代、当代护理专业学科体系的基本确立
2、关系融洽、感情真挚、行为和谐
3、病人躯体整洁、维护病人自尊、满足病人基本需要、维护人体美
4、儒家、墨家、道家、法家5、1750、美学6、1860、英国圣托马斯
7、相对独立性、抽象性、时代性、普遍性
8、探索、应用
9、工作方法、科学解决问题
10、康复的潜力、改善功能
三、选择题
(一)多项选择题
1、CD2、ABE3、ABDE4、BD5、ABE6、BC7、BCE8、A|BE9、ABDE10、AB11、ABC12、AB13、ABC
14、ABC
15、ABC
16、ABCDE
17、ABCD18、ABC
(二)单项选择题
1、A2、B3、B4、A5、D6、B7、D
四、简答题
1、影响形体美的因素是①遗传因素②心理因素③年龄因素④疾病因素
2、①训练对美的感受能力②提高护理美的认识能力③培养护理美的情绪体验
3、护理人员主体感性美是护理职业情操美、护理服务美、它包括医务人员的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是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呈现出的具有职业特点的感性美。
4、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意、情三个方面,应有三门相应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的有逻辑学,研究“意”的有伦理学,没有研究“情”的学科。所以他主张设立一门研究情的新学科即《美学》。从此,美学这一名称才逐渐被学术界所公认,美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此,鲍姆嘉通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
5、(1)护士应是品格高尚的人(2)护士应是满足病人需要的人
(3)护士应属于专门学科的人(4)护士应是人类健康的使者
(5)护士应是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
6、护理审美评价在护理学科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将美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成果应用于护理学科体系,使一般的护理技术上升为艺术,这是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的结果,从而拓宽和提升了护理学的研究领域。通过进行护理审美评价,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有助于护理美学的确立、补充及完善。
7、目标:维护社区人群健康。
特点:
1、综合性护理。
2、连续性护理。
3、协调性护理。
4、可及性服务。
5、个性化、人格化护理。
五、论述题
1、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护士对病人的称呼美
护理语言的文明礼貌美
护理语言的语气语调美
护理语言的内容美
2、心灵美包括思想品格、情感操守、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心灵美决定人的美,影响支配着外在美。心灵美是行为美的基础,行为美是心灵美的体现。心灵美要求人正直、无私诚实、爱国,并表现于言行;行为美要求互助、礼让、尊老爱幼、同情病残、举止仪表端庄大方、自然豁达、不卑不亢。
3、(1)强调人是统一的整体,即多样统一整体美
(2)强调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即协调美
(3)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即辨证美
相关文章:
浅谈护理美学02-09
护理美学护理学论文02-09
护理美学下的手术室护理论文02-09
护理美学论文范文02-09
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02-09
倒推法02-09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02-09
探讨美学和赞美在现代护理中的应用02-09
浅谈如何加强高职护生的护理美学教育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