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分析模型(精选十篇)
业务分析模型 篇1
税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大量有价值信息的积累, 为加强税务数据分析、推进“信息管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税务数据分析呢?总结这几年的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采用业务分析模型进行税务数据分析可以极大的促进这项工作, 下面来看一下如何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用业务分析模型。
2. 业务分析模型和税务数据分析的概念
要想研究如何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用业务分析模型, 首先要搞清楚本文所称的“业务分析模型”和“税务数据分析”分别是什么?
2.1 什么是业务分析模型
(1) 定义
模型是指客观事物的抽象表达形式, 一般表现为设计图、计算机程序、计算公式或是一个无二义性的概念描述等。业务分析模型是关于如何取得分析主题的结论而建立的模型, 它有四个要素:分析主题、所属业务对象、对象属性、结论算法, 其中分析主题、所属业务对象和结论算法有且只有一个, 对象属性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分析主题用来说明业务分析模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是业务分析模型的核心, 其它要素都是围绕分析主题设立的。所属业务对象用来说明分析工作所面对的客体, 是一个客观事物对象。结论算法用来说明业务分析模型如何解决问题, 它的质量决定着整个业务分析模型的质量, 是业务分析模型的关键, 用公式表示是:R=F (O1, O2, ……, On) , R表示得出的分析结论, F表示结论算法, O1, 到On表示n个对象属性, 基于数据库分析的结论算法就是一个SQL语句。对象属性一般就是结论算法中出现的参数, 如果某个对象属性的过滤条件不为空, 则表示该对象属性会限定所分析的业务对象范围。
(2) 与数据模型的区别
业务分析模型不同于计算机系统开发领域内的数据模型, 二者的区别如图1:
2.2 什么是税务数据分析
(1) 定义
税务数据分析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 按照科学的规则对税务部门积累掌握的大量有价值信息进行提取、计算、加工, 并把结果展现出来或是根据结果进行后续处理的全部工作。它一般先要确定分析命题 (即整个分析工作的目的框架) , 再将它细化为多个分析主题, 然后对每个分析主题进行分析。如果分析命题特别简单, 可以只有一个分析主题。
(2) 分类
税务数据分析主要分为事前防控分析类、事中辅助分析类、事后监督分析类和宏观分析类。
(3) 主要作用
税务数据分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税务部门积累的大量有价值信息的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或是确定税务事物的达到程度, 或是探索税收经济规律, 然后对找出的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正并惩戒违规的税务人员或纳税人, 对找出的正在发生且尚未保存的问题进行阻断或是风险警示, 用确定的税务事物所到达程度来辅助完成生产业务工作, 把探索出的税收经济规律用做决策的参考。
3. 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用业务分析模型的理由及意义
明白了业务分析模型和税务数据分析这两个概念后, 下面来看一下为什么要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用业务分析模型和这样做的意义。
3.1 为什么要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用业务分析模型
从以上两个概念可以看出税务数据分析工作是对税务部门积累的大量有价值信息进行分析的工作过程, 而业务分析模型可以使分析工作规范化和量化。因此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用业务分析模型可以使工作更加规范、计算机实现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也更加容易, 所以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该使用业务分析模型。
3.2 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用业务分析模型的意义
(1) 业务分析模型要优于单一数据指标, 它可以对分析主题所涉及的所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使税务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错误率也更低。
(2) 使税务数据分析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之间有了规范的接口, 提高了效率。
(3) 通过建立业务分析模型可以促进税务人员对相关业务的深入理解, 从而培养人才、锻炼队伍。
(4) 通过建立业务分析模型, 可以找出哪些涉税信息以前还掌握的不足, 再通过新建系统或升级原有系统重新获得这些数据, 从而促进税务管理。
4. 如何创建业务分析模型
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不同于生产业务工作, 没有审批流转等复杂流程, 一般功能相对单一, 因此税务数据分析工作的质量基本上决定于分析结果的质量。因而作为决定分析结果质量的业务分析模型的质量, 就会最终决定税务数据分析工作的质量。业务分析模型对于税务数据分析工作如此重要, 那么如何创建业务分析模型呢?它应该在什么时候由哪些人创建呢?创建业务分析模型的一般流程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要求吗?
4.1 成立组织机构
要想建立业务分析模型, 就必须先要成立一个建立它的组织, 这个组织就是业务分析模型小组, 它在项目建设之初与业务需求组同时成立并隶属于业务需求组。它由下列人员组成:小组长、业务人员、数据库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等 (以上人员均可兼任) 。小组长负责协调整个小组的事务, 业务人员负责调查调研座谈、对象属性选取、结论算法的描述性定义等;技术人员负责把描述性的结论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表达式;数据库操作人员负责从数据库中抽取属性值并通过已经转换成计算机表达式的结论算法得出分析结论。
4.2 结论算法的设计原则
业务分析模型的应用是为了让税务数据分析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清晰,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所以结论算法的设计原则是:简单明了, 原则上不能再拆分。如果分析主题很复杂, 可以采用下面第五、 (二) 2所述的复合应用的方式来解决。
4.3 结论算法的遵从要求
业务分析模型建立以后, 用它分析出的结果有的被用于指导经济发展, 有的被用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有的被用于税收生产业务, 都是非常严肃的, 所以决定分析结果的结论算法必须有严格的遵从要求, 它的遵从要求及次序如下:
(1) 如果国家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从其规定;
(2) 如果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 从其规定;
(3) 如果上级机关有明确规定的, 从其规定;
(4) 如果行业标准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5) 如果存在通用惯例, 遵从惯例;
(6) 以上皆不存在, 自行研究确定。
制定业务分析模型的结论算法时, 按以上次序自上而下进行匹配, 首先被匹配到的就是制定结论算法的适用遵从要求。
4.4 建立业务分析模型的流程
建立业务分析模型是一个业务性和创新性难度都非常高的工作, 所以必须经过形成初稿、验证讨论、专家评审、印证四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的成果都是阶段性成果, 都必须入案存档。如果业务分析模型的结论算法非常简单或是算法遵从要求属于上面提到的1、2、3、4条的, 可以实行简易流程, 简易流程不需要专家评审和印证环节, 最终讨论稿即为定稿。业务分析模型建立的流程如图6
(1) 形成初稿环节
首先是业务人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全面掌握分析主题所涉及的全部因素及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 针对分析主题提出业务分析模型草稿, 然后与字典小组进行充分沟通并由字典小组确定所有概念后形成初稿。这是建立业务分析模型最关键的一步, 也是最耗费时间与精力的一步。
(2) 验证讨论环节
初稿形成后就要进行验证讨论, 验证讨论时一般应以会议的形式进行, 参与会议的人员除了包括全体业务分析模型小组成员外, 还可邀请相关功能模块小组的成员参加。首先由技术人员将结论算法转换为计算机表达式, 然后由数据库操作人员从数据库中取出实际数据代入表达式计算出结果, 再由业务人员与实际情况验证并判断是否合理。一般要经过多轮验证并且不断修改完善后形成最终讨论稿。
(3) 专家评审环节
讨论稿形成后, 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评审时业务分析模型小组全体成员都要参加并解答专家的质疑, 评审结束后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并再次验证讨论后形成评审稿, 一般只评审一次。
(4) 印证环节
从一个角度对客观事物得到的认识, 换一个角度就可能完全不同了, 所以形成评审稿后, 还需要再选择几个另外的分析角度进行印证, 全部印证合理后才能形成定稿, 如果印证明显不合理, 就需要再次修改结论算法并重新验证讨论, 必要时还要重新进行专家评审。
5. 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如何应用业务分析模型
建立好业务分析模型后, 就要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应用了。那么业务分析模型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有哪些应用呢?又分别如何应用的呢?
业务分析模型在税务数据分析工作中的应用分为一般应用和高级应用两类, 一般应用是指直接使用业务分析模型中的属性或分析结论, 高级应用是指对得出的分析结论进行二次加工后再使用。下面就这两类应用分别说明如下:
5.1 初级应用
(1) 直接展现结论
对于临时性的或是宏观分析类、事中辅助类税务数据分析工作, 它的分析结果不再需要后续处理, 所以这类工作中的业务分析模型的分析结论一般都是直接展现。这些分析结论可能是一份分析报告, 也可能是一个数值或是一段描述, 如税收与经济发展运行情况、地区税源增量 (总量) 发展趋势、主要税种税源分布、行业地区税负、税收总体状况分析等都是直接显示分析报告, 再如双定户核定税额分析直接显示税额数值等。
(2) 准备基础数据
准备基础数据就是在税务数据分析系统的独立数据库里把分析时需要用到的所有基础数据从各原始数据库里通过ETL (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装载Load) 工具生成的工作过程, 这是税务数据分析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非常关键又非常复杂的基础工作。有了业务分析模型以后, 这项工作就可以变得异常简单。通过下面提供的利用业务分析模型产生数据库表的方法, 把税务数据分析系统内的每一个分析主题的模型分别转变为一个数据库表, 就能完成这项工作。
利用业务分析模型产生数据库表, 就是在给定的数据库里生成一个数据库表, 该表的列与业务分析模型中的对象属性和分析结论一一对应。与对象属性对应的列的名称和类型, 就是业务分析模型中对象属性的名称和类型;与分析结论对应的列的名称和类型, 是分析主题的名称和分析结论类型。利用业务分析模型中对象属性中的过滤条件, 从原始数据库中查询出所有对象属性值并计算出分析结论值输入数据库表就可以了。
5.2 高级应用
(1) 通过与临界值比较对所属对象定性
所谓临界值就是对事物的性质、程度进行界定的临界点, 它一般为一个数值, 可由以下几种途径获得:法律规定、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上级文件规定、行业惯用、自行约定等。比如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规定年纳税额大于50万元的属于重点税源户, 这里的50万元就是临界值。
对于事前防控类分析和事后监督类分析即可配合临界值对业务分析模型的所属对象进行定性, 然后系统自动采取后续处理。这种应用一般都是由开发人员在后台设定, 无需人工干预。正是由于这种应用才使税务数据分析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2) 复合应用
所谓复合应用就是一个业务分析模型的分析主题和分析结论, 是另一个业务分析模型的对象属性的名称和值, 这两个业务分析模型组成父子关系, 这种复合应用可以无限层的复合。子模型只能有一个父模型, 而父模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子模型。复合应用可以将复杂的业务分析模型简单化, 是业务分析模型应用的常见方式。
6. 结束语
税务数据分析工作是税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因此积极研究这一工作并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实用工具等是税务管理者的责任, 希望本文对于税务数据分析工作能有所帮助, 哪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笔者也会感到非常欣慰。
参考文献
[1]刘建丽等.基于决策树的税务数据分析.现代计算机 (专业版) , 2003年11期
华为公司营销业务模型 篇2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公 司 文 件
华为司发【xxxx】xxx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业务模型(Ver 1.0)
一、目的:
通过对营销系统围绕客户各项业务的分析,明确营销系统以客户为中心的各项业务的定义,工作输出以及相关的执行者、协助者和监控指导者。指导营销系统以客户为中心开展工作。
二、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业务模型
1.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业务模型分为四大业务:客户关系,市场,销售和服务
客户关系销售客户经理客户市场服务1.1.客户经理对外代表公司组织、监督、实施上述业务,对内代表客户直接向公司反馈客户对公司的意见。客户经理直接归属办事处管理,所反馈的客户意见可以直接传递至客户代表管理处。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2.客户关系工作
1)客户关系工作业务组成图
客户意见直接反馈客户关系客户关系评估与分析客户关系规划客户关系改进建立新的客户关系改进已有的客户关系1)
1)2)客户关系工作业务组成描述 A.客户意见直接反馈
业务描述:
将客户反馈的各种意见直接反馈到公司管理层,接口部门为公司客户代表管理部
业务输出:
客户意见反馈单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公司客户代表管理部,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客户经理向办事处主任、行政助理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B.客户关系评估与分析 业务描述:
对行业客户群的整体与个体进行客户关系的分析、评估;并对我司与政府等机构的公共关系进行评估与分析,寻找客户关系和公共关系改进的方法
业务输出:
客户关系评估与分析报告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C.客户关系规划
业务描述:
对客户关系的发展和改进进行策划和拟定工作计划
业务输出:
客户关系改进策划及实施计划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D.客户关系改进 燌建立新的客户关系
业务描述:
不断寻找新的客户,并与之建立联系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煥改进已有的客户关系
业务描述:
对于存在的客户关系实施改进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客户关系改进业务输出:
客户关系改进策划报告和实施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客户拜访报告 3.市场工作
1)市场工作业务组成图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市场信息收集与维护客户分析市场策划市场分析市场机会和目标市场策略竞争对手分析公司自身分析产品策略服务策略商务策略市场市场推广技术宣传样板点建设考察公司,样板点交流研讨会广告、展览融资推广服务宣传1)
1)2)市场工作业务组成描述 A.市场信息收集与维护
业务描述:
收集客户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区域市场信息,融资信息等市场信息,及时更新和维护市场信息数据库,为市场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业务输出:
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B.市场策划 a.市场分析 燊客户分析
业务描述:
通过对用户现有设备和建设计划;对所处区域的宏观经济环境,客户投资重点和方向;当地融资特点;以及客户自身的经营状况,决策链和决策模式的了解和分析,分析客户的业务需求、商务需求以及达成需求的程度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煥竞争对手分析
业务描述:
通过对竞争对手在该市场上的客户关系,市场情况,服务,人员配备等信息的了解,分析在特定市场上竞争对手的战术、战略、优势和劣势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 煥公司自身分析
业务描述:
通过对公司实力、网上应用情况、客户关系等的了解,结合目标市场情况,从技术、客户关系、商务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司的优势和劣势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b.确定市场机会和目标
业务描述:
发现我司在领域(客户群、产品、区域)的市场机会及与之相关的业务目标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c.市场策略 熢产品策略
业务描述:
确定各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产品推广及技术宣传,销售渠道等策略
主要责任人:
产品经理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煥服务策略
业务描述:
确定对目标客户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和行为
主要责任人:
区域维护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煥商务策略
业务描述:
确定目标市场环境下达成业务的商务条件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产品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
市场策划的业务输出:
区域市场策划报告 C.市场推广 a.技术宣传
业务描述:
技术交流,技术渗透,通过及时、定时的技术交流和宣传是客户了解和认可我司产品
业务输出:
技术研讨会,技术推广会策划与总结报告
主要责任人:
产品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b.样板点建设
业务描述:
在我司产品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点,建设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进行相关宣传,准备好接待流程和相关环节
业务输出:
样板点建设规划和评估报告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办事处级),产品行销部(公司级)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是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办事处级样板点建设)、公司(公司级样板点建设);其他监控人是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办事处级),公司(公司级)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行销部向公司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 c.考察公司及样板点
业务描述:
邀请客户考察公司和样板点,增强客户对我司的认同
业务输出:
公司、样板点考察策划与总结报告
主要责任人: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和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d.交流研讨会
业务描述:
组织举办各类交流研讨会(如管理研讨),增强客户对我司的认同,与客户建立更密切的伙伴关系
业务输出:
交流研讨会策划与总结报告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高级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各客户群系统部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e.广告、展览
业务描述:
公司产品发布,形象宣传,展览等活动
业务输出:
媒体广告,展览会策划与总结
主要责任人:
广告展览部
协助人:
各客户群系统部,各产品行销部
管理者:
监控人为公司 f.融资推广
业务描述:
向客户介绍、推广各种融资方式和操作方法,使客户接受和采用新的融资方式
业务输出:
融资推广策划与总结报告
主要责任人:
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汇报关系:
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向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汇报,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 g.服务宣传
业务描述:
向客户宣传我司的服务政策,推广服务收费
业务输出:
服务宣传策划与总结报告
主要责任人:
区域维护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4.销售工作
1)销售工作业务组成图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销售业务管理销售计划管理销售项目监控产品销售项目策划制定销售方案销售销售过程管理产品销售过程管理技术推广产品方案、工程方案和商务方案谈判签约产品销售货款回收后期处理服务销售项目策划服务销售过程管理制定技术支持方案技术支持和商务方案谈判签约服务销售货款回收1)
1)
2)销售工作业务组成描述 A.销售业务管理 a.销售业务计划管理
业务描述:
根据公司总目标和市场情况制定针对客户的具体销售、市场进入,技术支持等目标计划;并及时统计计划完成情况
业务输出:
销售计划与完成情况报表,回款计划与完成情况报表,市场进入目标计划与完成情况报表,技术支援收费目标计划及完成情况报表等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
管理者: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技术支援助理和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向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汇报 b.销售项目监控
业务描述:
对销售项目的实施进行监控,调集相关资源,保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项目顺利进行
业务输出:
项目统计报表,重点项目进度报告,项目分析会纪要等项目档案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项目组长,办事处、公司销售管理指导小组成员
协助人:
项目组成员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公司销售管理指导小组;其他监控人为各产品行销部,各客户群系统部,公司相关主管部门
汇报关系:
项目组成员向项目组长汇报,项目组长向其对应的销售管理小组汇报 B.销售过程管理 a.产品销售过程管理 燀产品销售项目策划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业务描述:
以完成销售为目的,对项目的运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和策划
业务输出:
项目策划报告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煥制定销售方案
业务描述:
制定符合客户需求的设备方案,商务方案,工程安装方案
业务输出:
商务和融资方案,产品组网图,报价单,工程安装方案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商务方案),产品经理(技术方案),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工程安装方案)
协助人: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客户经理(产品方案、工程安装方案),产品经理(商务方案),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商务方案)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商务方案),产品副主任(产品方案),技术支援助理(工程安装方案);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产品方案、工程安装方案),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商务谈判)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向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汇报 煥技术推广
业务描述:
通过技术交流和推广,增强我司在销售项目中的竞争力
业务输出:
技术推广策划和总结报告
主要责任人:
产品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煥产品方案、商务方案、工程安装方案谈判 业务描述:
与客户在产品方案、商务方案和工程安装方案上进行谈判,达成一致
业务输出:
合同里的商务条款,确定的产品组网图,报价单,工程安装方案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商务方案谈判),产品经理(技术方案谈判),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工程安装方案谈判)
协助人:
客户经理(产品方案、工程安装方案谈判),产品经理(商务方案谈判),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商务方案谈判)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商务方案谈判),产品副主任(产品方案谈判),技术支援助理(工程安装方案谈判);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产品方案、工程安装方案谈判),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商务谈判谈判)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向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汇报 煥签约
业务描述:
与客户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协议等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业务输出:
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协议等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煥产品销售货款回收
业务描述:
与客户及融资方签订融资付款的协议,协调用户付出产品销售的货款
业务输出:
融资协议,付款凭证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行政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行政助理汇报,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向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汇报 煥合同后期处理
业务描述:
协调监控货物交付(预付款、备货发货、安装调试和终验),实现谈判中给予客户的承诺
业务输出:
预付款凭证,发货验货单,初验报告,终验报告,相关凭据等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其他相关人员
协助人:
办事处订单管理代表,区域维护经理,公司相关部门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公司相关主管部门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其他相关人员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 b.服务销售过程管理 燀服务销售项目策划
业务描述:
以完成服务销售为目的,对项目的运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和策划
业务输出:
服务销售项目策划报告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主要责任人:
区域维护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煥制定服务销售方案
业务描述:
制定符合客户需求的技术支持方案,商务方案
业务输出:
技术支持方案,商务方案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商务方案),区域维护经理(技术支持方案)
协助人:
客户经理(技术支持方案)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 煥技术支持方案和商务方案谈判 业务描述: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与客户在技术支持方案和商务方案上进行谈判,达成一致
业务输出:
达成一致的技术支持方案和商务方案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商务方案谈判),区域维护经理(技术支持方案谈判)
协助人:
客户经理(技术支持方案谈判)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 煥签约
业务描述:
与客户签订技术支持销售合同、协议等
业务输出:
签订的技术支持合同、协议等
主要责任人:
区域维护经理或客户经理
协助人:
区域维护经理,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煥服务销售货款回收
业务描述:
与客户及融资方签订融资付款的协议,协调用户付出服务销售合同款
业务输出:
融资协议,付款凭证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
协助人:
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行政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技术支援助理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行政助理汇报,市场财经部业务经理向市场财经部区域经理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5.服务工作
1)服务工作业务组成图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工程服务技术支持资料支持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公司培训现场培训客户满意度评估客户满意度改进策划主动服务客户意见收集、反馈、协调、处理服务用户培训备件支持客户满意度管理1)
1)2)服务工作业务组成 A.工程服务 a.工程设计
业务描述:
通过专业设计系统,提取现场数据,完成工程的现场勘测及工程设计任务,指导设备生产与安装
业务输出:
工程设计报告
主要责任人:
办事处工程设计工程师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办事处工程设计工程师向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 b.工程管理
业务描述:
依据合同,对从合同签订后至设备验收的所有备货、验货、安装调试、测试、检验等工作进行管理,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
业务输出:
设备初验,终验报告,合同执行进度报告等
主要责任人:
区域维护经理,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区域维护经理、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向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 B.技术支持
业务描述:
面向客户,按服务请求类别负责设备验收后的所有客户需求的有效解决,包括技术支持、受理投诉等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业务输出:
现场工作报告,技术服务合同
主要责任人:
区域维护经理,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区域维护经理、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向办事处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 C.资料支持
业务描述:
编纂、发行各类技术资料,满足用户培训、装机、维护时的资料需求,提供一整套的面向客户的完备、实用的资料
业务输出:
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料
主要责任人:
技术支援部编委会,相关人员
协助人:
公司相关部门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技术支援部;其他监控人为相关主管部门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汇报关系:
技术支援部编委会向技术支援部汇报,相关人员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 D.用户培训 a.公司培训
业务描述:
根据合同向客户提供职业化、规范化的客户培训,以保证客户对设备的维护能力
业务输出:
培训总结
主要责任人:
用户培训中心
协助人:
相关部门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技术支援部;其他监控人为相关主管部门
汇报关系:
用户培训中心向技术支援部汇报,相关部门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 b.现场培训
业务描述:
在设备现场给客户进行技术,产品知识和维护方面的培训,培养客户的维护力量
业务输出:
培训计划和总结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主要责任人:
区域维护经理,技术支援产品经理,产品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技术支援助理和产品副主任;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区域维护经理和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E.备件支持
业务描述:
提供及时的故障板件更换和维修服务,保证用户设备运行的延续性,指导用户管理和配备适当的备件,提供用户备件紧急购买需求
业务输出:
现场工作报告,技术服务合同
主要责任人:
区域维护经理,技术支援产品经理
协助人:
客户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
汇报关系: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区域维护经理和技术支援部产品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客户经理向销售副主任汇报 F.客户满意度管理 a.客户满意度改进评估
业务描述:
从客户对我司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反馈来评价我司整体的客户满意度
业务输出:
客户满意度评估报告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客户服务中心等
协助人:
公司相关部门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产品副主任,技术支援助理,公司;其他监控人为公司相关主管部门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b.客户满意度改进策划
业务描述:
对客户满意度的改进过程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
业务输出:
客户满意度改进策划报告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c.主动服务
业务描述:
主动开展改进活动,提高客户满意度
业务输出:
主动服务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区域维护经理
协助人:
产品经理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技术支援助理;其他监控人为办事处产品副主任
汇报关系: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d.客户意见收集,反馈,协调与处理
业务描述:
收集客户意见,并反馈到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业务输出:
客户问题反馈纪录及处理结果
主要责任人:
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区域维护经理等与客户有接触的人员
协助人:
公司相关部门
管理者:
第一监控人为办事处销售副主任,产品副主任,技术支援助理,公司;其他监控人为公司相关主管部门
汇报关系:
客户经理向办事处销售副主任汇报,产品经理向产品副主任汇报,区域维护经理向技术支援助理汇报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抄报:总裁、各副总裁
抄送:公司各大部门、各办事处、各用服中心、北京代表处、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香港华为、美国公司、莫斯科代表处、巴西代表处、南非代表处、印巴地区、乌克兰代表处、伊朗代表处、伊拉克代表处、沙特代表处、哥伦比亚代表处、阿尔及利亚代表处、西亚北非地区部、叙利亚、摩纳哥、土耳其代表处、尼日利亚代表处、南亚地区部、东欧中亚地区部、南美地区部、班加罗尔代表处华为电气、华为集成、贝托华为、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金源网(http://)—管理资源下载
四川华为、北方华为、天津华为、沈阳华为、上海华为、山东华为、河北华为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印发
流媒体业务模型及其传输 篇3
摘要:文章从资源和用户的角度对存储流媒体和实时流媒体两种业务模型的建立和模拟仿真提出了建议。仿真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网络中的实际流媒体业务的统计特性。在对流媒体业务的光网络传输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流媒体中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传输技术。
关键词:流媒体;存储流媒体;实时流媒体;自动交换光网络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emulation of streaming media service models from the respects of resource and user. The emulation model can present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streaming media services in a real network very well.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optical network transport of streaming media services, the streaming media transport technology in ASON is addressed.
Key words: streaming media; stored streaming media; live streaming media; AS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132096);国家“863”计划项目(2005AA122310)
流媒体应用作为未来高速网络的主流应用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确。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收听在线音乐、收看在线电视和视频节目,甚至通过网络进行视频聊天。随着流媒体应用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商也意识到流媒体业务中包含的商机,并纷纷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建设工作。可以预计,宽带流媒体技术和应用必然会在未来的网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下面本文从流媒体业务模型出发,对流媒体业务及其传输问题进行全面的阐述[1-2]。
1 流媒体业务概述
一般来说,流媒体业务主要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存储流媒体业务和实时流媒体业务。
存储流媒体业务典型的应用是网络视频点播等,而实时流媒体业务的典型应用是PPLive、PPStream等软件。这两种业务在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比如,在视频点播业务中,用户可以对访问的资源进行较复杂的操作,例如前进、倒退、暂停等等;而在实时直播业务情况下,用户对访问资源无法进行复杂操作,仅仅可以对其进行暂停。
造成两种业务性质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用户和资源提供者在访问的流程中作用不同,对存储流媒体业务的访问是由用户决定的,由用户驱动;而对实时流媒体业务的访问是由资源驱动的,用户只能被动地接收。另一方面,用户交互活动对存储流媒体业务的影响很大,与一般业务不同,因为用户可以对其进行前进、倒退和中止等活动,连接被称为“干涉传输”,而用户交互活动对实时流媒体业务的影响较小,一般仅能对其暂停或中止。下面本文对以上两部分业务特征进行说明,并给出模拟流媒体业务的仿真方案,这里假定资源是单一的娱乐资源。
2 存储流媒体业务
由于对存储流媒体业务的访问是由用户决定的,所以对资源(Object)的访问结束标志了一个会话(Session)的结束。在存储流媒体业务中,定义会话为一个由用户需求发起,以用户资源传输完毕(或进行中止)而结束的服务。
用户干涉行为造成一个会话中可能有多个传输,可以采取分层的方法来描述工作业务的特征。首先是会话层,其次是传输层。
从业务不同方面来考察,可以得到多个不同参数,但是很多参数都是互相关联的。在对存储业务进行模拟仿真时,需要一组独立参数以得到业务特征:在会话层能够确定各个会话的到达率、间隔时间和对应的访问资源。在传输层,确定该会话内传输的个数、各个传输的起始时间、起始位置和持续时间等。
(1)会话层
为确定到达率和会话对应的访问资源,需要知道资源流行度分布和业务强度时间变化分布。为得到间隔时间,可以考察各个资源对应的请求时间相关度。
(2)传输层
为得到传输个数、起始位置、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资源大小、传输持续时间、传输暂停时间、会话中止位置和用户跳跃的距离分布等。会话中止位置和用户跳跃距离分布是存储流媒体业务较特殊的特征。存储流媒体仿真参数特征参见表1。
对存储流媒体仿真,仿真流程如下:
第一步,决定会话对应资源。会话对应资源由资源受欢迎度分布决定,根据资源受欢迎度分布,得到一个长度为会话个数的序列object(n),然后session(j)的访问资源(session(j)为第j 个会话)由相应object(j)得到。
第二步,决定会话间隔时间,会话间隔时间为访问相同资源的相邻会话的间隔时间,会话间隔时间分布服从Pareto分布,即设session(i)(j)为访问j 资源的第i个会话,start(i)(j)为其起始时间,则start(i+1)(j)-start(i)(j)服从Pareto分布。
第三步,决定会话结束时间,由会话访问结束点分布和资源大小分布决定该会话的结束时间,end(j )=partial(j)×size(obj(j)),即第j个会话的结束时间由对应的会话结束比例分布乘以该会话访问的资源长度。
第四步,由请求访问率的时间分布和间隔时间分布决定会话的开始时间。
以上4个步骤得到各个会话的对应资源、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第五步,处理传输层相关参数,posit(i)(j)为session(i)内的第(i)个传输,jump(i)(j)为第i个跳跃,playtime(i)(j)为第i个传输的播放时间,pausetime(i)(j)为第i个传输的暂停时间,clock(i)(j)为第i个传输的起始时间,clock(1)(j)=start (j)。
则:
if(posit (i)(j)+playtime (i)(j)<end (j))
可以继续新建一个传输:
playtime(i+1)(j)=posit(i)(j)+jump(i)(j)+playtime(i)(j),
clock(i+1)(j)=clock(i)(j)+playtime(i)(j)+pausetime(i)(j),
否则i 是该会话中最后一个传输:
pausetime(i)(j)=end(j)-posit(i)(j)。
通过以上5个步骤,可以得到各个传输的对应资源、持续时间、起始位置和起始时间。
3 实时流媒体业务
使用分层的方法模拟实时流媒体业务特征,最底层传输层是媒体服务器得到的各个用户传输请求,在第二层会话层,同一用户的几个相邻业务请求可以看作一个会话,该会话的相邻请求的间隔时间(静止时间)都小于Toff,会话结束的标志定义为对应用户的静止时间大于临界时间(OFF>Toff)。显然,会话个数与临界时间(Toff)相关。一般来说,当Toff>3 600 s时,会话个数基本不再改变。也就是1 h的Toff对于访问行为已经足够大了,所以在这里采用Toff=3600s。顶层将各用户对应会话汇聚为用户层。模拟实时流媒体业务时也采用分层的方法模拟实时流媒体业务。首先是用户层,用于说明用户总体特性,主要为请求何时到达和请求对应的用户。这里假定用户请求是独立到达的。接下来是会话层,用于说明会话的一些总体特性,主要决定一个会话包含多少传输。最后为传输层,由于用户互动性影响不大,这里只需确定各个传输的对应资源、持续时间和起始时间。同样,clock(1)(j )=start(j ),传输起始时间由传输间隔时间分布决定,持续时间由持续时间分布决定。会话层与传输层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实时流媒体仿真参数特征参见表2。
通过以上参数得到具体传输是较容易理解的。由用户到达过程得到会话起始时间(何时到达),由资源受欢迎度和用户感兴趣度得到会话的对应用户与访问资源,会话的传输个数由Pareto得到,而传输相关参数由传输间隔时间和传输持续时间参数得到。
4 流媒体业务的自相似特性
自相似特性是高速数据业务的固有属性,流媒体业务也不例外,对传输带宽、传输时间都有较大影响,在研究流媒体一些机制,如缓存和代理机制时,需要考虑业务的自相似特性。该特性是存储流媒体业务和实时流媒体业务都具有的。即流媒体业务网络流量具有自相似性,根据视频编码协议,对一个确定的资源,每秒传输24帧。因此,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表现为帧长序列的自相似性,即同一流媒体资源的帧长序列是一个自相似过程。该帧长序列具有长距离相关性和突发变化性,帧长序列的分布特性参见表3。
5 流媒体光网络传输技术
网络流媒体业务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现流媒体网络特色的可运营、可管理、可盈利的业务运行支撑环境,在这个支撑环境中,光网络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传统网络结构是一个基于IP/ATM/SDH/WDM的多层协议栈结构,结构复杂、效率低、灵活性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变化,4层结构中的ATM层和SDH层将逐步消失,但其基本功能不会消亡,将会分别融入因特网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IP/MPLS)层和波分复用/光传送网(WDM/OTN)层中去。整个功能结构层次将变得更加简单,趋向扁平化的两层结构。因此,流媒体下的核心骨干光网络也应采取这种协议体系结构[1]。
未来宽带网络建设的思路主要有以下3种:
采用大容量的光波长交换设备和大容量路由器建立智能光网络。
采用大容量的路由器建立分组路由光网络。
采用光波长交换/路由器复合设备建立波长交换/分组路由综合光网络。
其中,智能光网络具有两种不同的网络模型:层叠模型和对等模型,相应地对应有两种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
文献[3]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宽带信息网应用支撑环境,是主要针对Internet TV、实时多媒体交互这两类业务的支撑环境。在该宽带信息网应用支撑环境下,网络流媒体应用模型可以从网络和业务两层来分析。
网络层分为驻地网、宽带城域网和干线网3种,其中宽带城域网和干线网均建在因特网协议/自动交换光网络(IP/ASON)双平台上,可以为实时流媒体业务提供具有端到端连接的光链路(如图2所示)。
业务层主要利用网络层提供的传输平台开展Internet TV、视频点播(VOD)业务,Internet TV、VOD业务主要在宽带城域网内运行,同时又可以通过干线网进行跨地区的节目传送,实现跨地区数字电视(DTV)节目交流。所有业务由业务运营商提供,驻地网提供用户接入功能,并跨接到城域网上,为用户提供具有服务质量(QoS)保证的多媒体业务。
网络平台和业务平台两者的关系如下:流媒体业务集成平台运行在网络中,对于宽带网络运营商来说,流媒体业务集成平台的作用相当于中心媒体服务器;宽带网络运营平台则提供了一个用户接入,并为用户提供实现视频流媒体服务的平台,在用户与业务集成平台之间是一个针对用户的媒体服务器(MS),提供用户接入、认证、基本数据记录等功能;业务集成平台功能相当于一个用于存储、传送媒体内容的区域存储网络(SAN),并提供一个具有电子节目指南(EPG)功能、用于业务服务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门户网站。
根据宽带信息网应用支撑环境模型可知,流媒体业务集成平台是基于IP/ASON双平台广域网的系统,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跨区域的特点。在Internet TV业务方面,通过将不同区域的数字电视节目推送到信息网上,实现网络电视具有跨区域广播业务特色的综合流媒体传输平台。流媒体业务集成平台研究的目的就是为实现基于信息网的IP/ASON双平台特色的宽带网上流媒体传送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即研究Internet TV网关设备、Cisco设备发现协议(CDP)的网络分发系统、业务集成管理系统。这3部分将分别应用于业务集成平台中的3个不同角色,Internet TV网关设备将提供给网络电视提供商,由数字电视节目供应商利用Internet TV网关设备的数字视频广播-IP(DVB-IP)协议转换功能,实时地将DTV节目推送到宽带城域网上。当城域网上的DTV节目可以在城域间交流时,通过将不同地区城域网上的DTV节目推送到信息网上,就可以在信息网上形成网络电视节目源,供不同城市的业务运营商作为节目源开展网络电视业务。媒体服务器(MS)为用户提供网络电视的接入业务。业务集成管理系统则将给流媒体业务提供商提供一个技术支撑平台,这个技术支撑平台包括XML门户网站、业务管理系统(SMS)、内容存储(CS)、CDP等模块,由SMS利用用户标识(ID)进行密钥的分发,控制CDP将业务内容分发到用户所在MS,提供VOD业务的媒体存贮及业务产品的定制。CDP则在业务集成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保证业务内容传送质量条件下,将业务内容分发到指定的MS。
ASON是能够智能化地自动完成光网络交换连接功能的新一代光传送网[4]。 包括3个层面的各种技术和标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跟进,使得ASON技术保持着新技术的几乎所有特性,并继续受到关注。
目前,ASON技术的各主要标准化进程已经基本结束,产品和技术的商用化步伐加快,ASON已经在全球进入了规模商用阶段。
在中国,ASON也越来越得到电信运营商的关注。目前,随着流媒体业务应用的网络需求越来越大,在流媒体的光网络传输技术中,ASON以其连接建立的智能化和高效的网络资源利用率等优点,很好地满足了流媒体业务的动态网络传输功能。
图3所示是一个典型的媒体内容传送平台的自动交换光网络模型。由于业务集成平台建立在宽带信息网的IP/ASON双平台广域网上,并且ASON网可以提供链路层组播功能。
在网络数字电视的直播业务方面,可以充分利用ASON提供的链路层组播功能,由CDP通过ASON的信令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实现网络电视节目基于端到端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送。
在VOD点播业务方面,将结合IP/ASON双平台特点,在IP传送符合流媒体业务的QoS情况下,在IP层上进行传送,当IP层不能保证流媒体网络传送的QoS时,采用ASON建立端到端的链路连接,以保证流媒体在整个信息网网络上传送的QoS。
6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媒体已经成为未来数据网络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尤其在网络数字电视的直播业务和VOD点播业务方面,应该说,流媒体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了全面应用的时期。要想更好地把握流媒体技术,首先需要弄清楚流媒体业务模型,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对流媒体业务模型及其实现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宽带信息网应用环境下网络流媒体应用模型,最后对适合流媒体传输的ASON光传送网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7 参考文献
[1] 张杰, 黄善国, 李健, 等.光网络新业务与支撑技术 [M].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
[2] 杨明川, 解冲锋. 宽带网络流媒体技术和应用 [J]. 电信科学, 2003,19(3):46-50.
[3] 邬江兴. 中国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综述 [J]. 通讯世界, 2002,8(12):37-39.
[4] ITU-T G.8080/Y.1304. Architecture for the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ASON) [S]. 2001.
收稿日期:2006-09-14
作者简介
石江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硕士。现为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线公司设计部主任,主要从事有线电视网络设计与优化、光传输网络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已发表论文5篇。
谢文军,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网络中的业务模型及路由技术等。
业务可用性监控的模型设计与分析 篇4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企业信息化的趋势在不断的加剧与延伸, 日常的业务工作逐渐由线下转到线上, 对承载这些业务的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监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 传统的运维监控分析仍然停留在对信息系统的资源与硬件信息的阈值监控上, 一般以单个设备某些状态信息作为监控对象[1], 缺乏对整个信息系统的业务层面的监控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样仅仅通过简单的查看信息系统的告警监控信息, 并不能够得出系统中业务的可用性状态, 也不能查看出系统出现故障的轻重缓急。因此, 依据设备的告警信息, 及时的展示出整个系统的业务可用性信息, 将极大的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拓扑等与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 建立一个高效且普遍适用的业务可用性分析模型, 能够通过检测出的告警信息直观的分析出其对系统业务可用性的影响, 并快速的分析出故障的根源所在。
1 相关研究
如今国内外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业务可用性分析的研究与设计, 如在[1][2]中作者提出了基于CMDB的业务可用性的分析与设计, 通过CMDB中配置项的信息来直接关联监控点可用性与业务可用性之间的关系;在[3]中作者提出了监控中事件的关联性分析, 通过建立监控事件与系统可用性之间的关联矩阵来分析系统的可用性;在[4][5]中作者提出了基于复杂事件处理的监控事件处理模式, 通过建立符合监控事件特征的处理模板, 以及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系统中出现的故障。分析以上研究虽然在系统监控以及故障分析中存在着各自的优点, 但存在着以下不足: (1) 关联性分析比较繁琐和复杂, 而且不能用于直接分析业务可用性; (2) 不能适应变化的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只要增加一个路由设备, 以前的关联模型就需要重新的分析与设计。同时现在也出现了能够进行业务可用性分析的商用软件系统, 如:IBM Tivoli[6], HP Business Availability Center等, 这些商业运维系统对业务可用性分析的实现源于其强大的监控能力, 它们并没有使用建模分析的方法, 而是通过对部署在它们上面的系统和服务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控, 并且能够直接模拟用户对业务系统的操作并对系统响应进行监控, 通过对实时的监控指标的值进行分析, 给出业务的可用性分析, 然而不足的是通常这些商业运维系统适用于大型的企业, 费用比较的昂贵, 而且需要大量的监控数据支持。
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灵活而且普遍适用的业务可用性分析模型, 通过对系统中的业务进行建模分析可以直观的分析出某个业务的可用性情况以及快速定位业务系统中的故障源。为了能够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研究重点分为两部分: (1) 建立业务分析模型 (2) 建立组件间的关联模型。
2 建立业务分析模型
建立业务分析模型, 即将信息系统中的线上业务抽象化, 将描述和实现业务所依赖的各类要素定义为模型中的必要组件。首先我们将信息系统的业务分解为两层:业务层和基础服务层[7], 如下图, 业务层即为信息系统中实现各种业务功能的层面, 包含了用户所需求的各种业务。基础服务层中包含了包括基础硬件在内的各种服务, 服务层中的服务通过一定的映射关系为业务层中相应的业务提供支持, 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为了我们接下来能够对业务可用行进行分析和描述, 我们对下文将要提到的名词进行了以下定义:
业务:即对信息系统中业务流程的描述, 业务可以分解为不同的事务或者由事务构成的事务组。将不同的事务相互组合或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就构成了业务。
服务:为业务提供了所有的服务支持, 保证业务能够正确完整的执行, 包括了硬件、软件接口, 调用的服务以及网络物理设备等等, 服务可以分解为服务元或者由服务元构成的服务元组。
服务元:服务可以分解为服务元, 我们对服务元的限定就是服务元必须可以直接分解为能直接监控其状态的基础组件 (如:软件接口, 基础硬件设备等) 。
根据以上的定义, 同时参考[8]中IP网络实体关联模型, 我们对信息系统中的业务层和基础服务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解, 正如图2中所绘制的那样, 我们将信息系统中的一项业务分解为不同的事务, 而事务的正确执行和完成需要调用服务层的软件接口、进程等。我们使用现在普遍采用的“工作流模型”对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 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 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9]。而服务层内的服务元,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相互连接, 为上层业务提供相应的支撑服务。同时, 服务元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网络层基础组件的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将服务元所需要的底层基础组件, 同网络拓扑结构图相互关联, 融合为图2的形式来表示一项业务的业务分解模型。
3 建立业务组件间的关联模型
在定义了业务可用性的分解组件之后, 我们需要建立组件之间的关联分析模型来分析业务的可用性状态。现在基于相关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基于规则的关联分析、基于神经网络的关联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基于模糊逻辑的关联分析等[10]。如果从用户的角度来分析业务可用性, 分析模型就只需表示出在组件状态给定的条件下业务能否正常的运行,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立了以下关联分析模型。
首先我们给组件定义以下属性:组件标识和组件状态, 假设系统在给定的条件下具有可监控能力的组件的标识和状态是已知的, 同时将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分为层内关系与层间关系。
层内关系:在信息系统中层内关系的分析比较复杂, 因为对于每层中的组件, 特别是服务层中服务元的状态, 很多是不能被实时监控的, 这就需要通过定义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 通过可监控组件的状态信息, 推理出不可监控组件的状态信息;另一方面在实际系统中, 组件数量一般比较多, 如果为每个组件都建立关联关系, 就会导致关联分析的数据量巨大, 同时关联分析的时间过长, 为此我们将每层的组件按照不同的特征分解为不同的集合, 然后直接定义集合与集合之间关联关系。
在分析组件关联关系之前, 我们引入了表示两者关系的另一概念:关系对象。关系对象中定义了被管理对象、被管理对象的属性, 以及被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关系对象可以直观的表示出被管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11]。
为此我们将组件之间的层内关系分为以下几种模型:其中A[X0, X1⋅⋅⋅Xi]表示X0, X1⋅⋅⋅Xi具有相同的特征, 构成一个集合A。
(1) 一对一单向
图3表示集合A内组件处于状态Sp时, 就会导致集合B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q。
(2) 一对多单向
上图表示集合A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p时就会导致集合B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q, 也会导致集合C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r。
(3) 多对一单向
上图表示集合A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p且集合B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q时, 才会导致集合C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r。
(4) 多对多单向
上图表示集合A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p且集合B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q时, 会导致集合C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r, 以及集合D内的组件处于状态Ss。
另一方面组件与组件之间关系也存在双向的关系, 即如果组件X在状态Si会导致组件Y处于状态Sj下, 同时组件Y处于状态Sj下也会导致组件X处于状态Si, 此时我们称X与Y之间的关系为双向关系。所以组件之间也存在以下四种关系, 分别为:
(5) 一对一双向
(6) 一对多双向
(7) 多对一双向
(8) 多对多双向
以上四种关联关系与 (1) (2) (3) (4) 相比只需定义关系对象中的RELATIONSHIP为two-way即可, 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层间关系:组件之间的层间关系较为简单, 业务层中的事务依赖于服务层内的服务元, 服务层内的服务元支撑业务层事务功能的正常完成;另一方面服务层内的服务元依赖于网络层的基础组件, 网络层的基础组件为服务层内的服务元提供服务支撑。所以层间关系可以概括为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 可以使用下面提到四个基础模型进行可用性分析。
(1) 串联模型
一个串联系统由n个组件串行连接构成, 任何组件不可用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不可用。
(2) 并联模型
一个并联系统由n个组件并行连接构成, 一个或者某几个组件的不可用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3) k/n表决模型
一个k/n表决系统由n个组件构成, 只有当大于k个组件正常运行整个系统才会正常运行。
(4) 定点模型
有些复杂的有向网络系统, 不能简单的通过以上提出三种模型进行表示, 此时我们采取先确定系统中的关键点x, 通过这个个关键点x将整个系统连接起来, 基于这个关键点x将系统分解, 再利用以上提到的三个模型进行可用性分析[12]。
通过以上建立的层间关系模型, 在确定下层组件状态的情况下, 通过下层组件状态的布尔表达式来表示出他们所支撑的上层组件的可用性。在建立了以上业务分析模型和业务组件关联分析模型之后, 为了能够有效快速的分析一项业务的可用性, 我们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来分析完成业务可用性的分析与故障根源定位。
4 业务可用性分析流程
由上文中说明的模型可以知道, 业务功能的正常完成依赖于服务层中服务元的正常工作, 服务元的正常工作依赖于网络层的组件, 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对网络层组件的可用性分析来逐步分析业务层业务的可用性。业务可用性的分析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
(1) 将需要监控的业务分解为单个的事务, 并将每个事务执行的流程使用工作流语言 (如BPMN等) 表示出来。
(2) 分析出每个事务所依赖的服务层中服务元, 确定与业务相关的可监控服务元与不可监控服务元, 并且使用层内关联分析模型定义每个服务元之间的关系。
(3) 依据从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 中获取到的网络层组件的配置信息, 绘制网络层组件的拓扑结构图。
(4) 使用层间关系分析模型自下而上建立下层组件与上层组件的关系, 并通过布尔表达式表示出来。
(5) 使用层内关系分析模型, 采用反向回溯的方法, 确定故障根源, 完成业务不可用时的故障定位操作。
5 总结
本文提出的业务可用性分析模型, 包括了业务分析模型和业务组件间关联模型, 一方面采用分层的思想对业务组件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分析, 很好的降低了不同层之间业务组件的耦合性, 在信息系统中的服务、组件发生变化, 只需调整部分已有的模型信息, 即可适应信息系统变化后的业务可用性分析, 另一方面本文对层内组件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定义, 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定位故障源。本文下一步研究重点是完成业务可用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希望在业务可用性分析模型中增加价值因子, 用于评估系统业务价值, 以及出现故障时可能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权.基于CMDB的网管系统业务可用性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2 (10) :29-32
[2]宫剑, 黄杰, 孙晓静.上海财经大学搭建一个优良的业务监控系统[J].中国教育网络, 2013 (12) :70-73
[3]马杰.资源监控系统中事件关联分析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6
[4]李洋.基于复杂事件处理的系统监控事件的关联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 2013
[5]孙莉, 李洋, 李继云.基于CEP的分布式IT资源监控事件关联方案[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3, 30 (8) :302-306
[6]王胜航.IBM IT服务管理白皮书[Z], 2013
[7]Geetika T, Paul T, Aleksander Slominski et.A Business Centric Monitoring Approach for Heterogeneous Service Composites[J].computer society, 2011:671-678
[8]邱雪松, 代波, 舒新宇等.事件关联分析模型与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研讨会, 2005:207-213
[9]罗海滨, 范玉顺, 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 2000, 11 (7) :899-907
[10]曾林青, IT网络资源管理模型及其在事件关联性分析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 2008
[11]朱燕.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网络的统一管理信息模型[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业务分析模型 篇5
业务案例介绍
一、企业简介及业务背景
※※※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27日,注册地址在※※市※※区紫竹院路※※※室,注册资金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公司的PDA外包服务项目,待该项目成熟、并取得行业经验后,将向物流、金融、市政、医疗、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发展。
我部于2010年8月通过自主营销开始与※※※科技有限公司接触,该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PDA运营项目合作协议》,该协议实质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务外包合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80亿元,主营国际、国内邮件寄递、快递业务。该公司是按照国家邮政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从中国邮政分设出来的,2010年6月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初步计划明年上市。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由飞机、火车、汽车等组成的全国性、立体化干线运输网,搭建了国内最早、最大的“全夜航”货运航空网络。该公司拥有EMS(全球邮政特快专递)、CNPL(中邮物流)等品牌,相继推出了“次晨达”、“次日递”、“限时递”等高端服务业务,以及国内特快专递代收货款、收件人付费等增值业务,确立了“一体化合同物流”、“中邮快货”和“分销配送”等三大主要产品。业务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国内2800多个县(市),是国内最大的快递服务网络。到2009年末,中国EMS业务量近5亿件、业务收入近150亿元,预计今年营业收入200亿元。
随着邮政业务从垄断到逐渐放开,国际快递巨头的拥入和民营快递公司的崛起,从中国邮政手中抢走了大量客户。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决定由公司总部统一组织实施,在两到三年内,在全国范围推广普及使用PDA。此次PDA系统通过速递综合平台一点接入,将现有揽收、投递、核对、查询服务等前台业务功能衔接到后台11183、速递平台等系统,支持跨系统的管理调度,完成人员、PDA设备、SIM卡的统一管理、监控,实现以速递邮件揽收、投递为核心作业,达到增强揽收、内部核对处理能力,提高全网作业效率和数据采集准确率的效果,并提供绩效分析与考核管理相关的统计分析,进而为各省的个性化业务提供支持。
借鉴了中国邮储银行与通邮集团在ATM项目上的成功案例,※※※股份有限公司这次推广PDA设备采取服务外包模式,由※※※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的外包服务商,为中邮速递提供全流程运营服务,以帮助※※※股份有限公司解决在PDA规模投放过程中存在的设备选型、采购、培训、管理、技术平台搭建、运营维护成本较高等一系列问题。
二、业务方案及业务特点(一)业务方案
该笔业务的交易结构采用直接融资租赁交易结构,且设备承租人并非设备实际使用人。具体租赁交易方案如下:
融资租赁金额≤6亿元(各批次融资租赁合同的合计融资金额超过6亿元的部分,以保理等方式向商业银行办理资产转出);
租赁年限60个月;
租金按月后付,宽限期一个月,宽限期内免收租金; 租赁利率按照人行3-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 租赁手续费免收(自第三批付款起改为5‰); 租赁保证金4.94%(放款后收取服务费形成); 回购价格100元/批次;
担保方式为应收账款质押。(二)业务特点
本融资租赁方案是针对服务于大型国企的专项服务外包业务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融资租赁结合银行保理——在大型国企发出设备收妥确认和付款计划并已经支付首期服务费后,我公司以PDA服务外包企业为承租人,向其指定的设备生产厂家付款并交付起租的直接融资租赁业务。风险控制主要把握大型国企明确的、不可撤销的付款承诺,以办妥承租人的应收账款质押为前提。
(三)业务流程
租赁物件定制——PDA设备是由全国各地的※※※股份有限公司提出需求,报※※※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汇总后向※※※科技有限公司发出订单,※※※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批次订单与供应商签署采购合同,供应商随即组织生产备货。
租赁物件供货确认——供应商向※※※科技有限公司发货,※※※科技有限公司收货后进行软硬件集成后向订单注明的※※※股份有限公司各地分公司发货。※※※股份有限公司各地分公司收货、验收合格后报※※※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汇总备案。※※※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在每月底,向※※※科技有限公司和我公司出具确认本月新增设备数量和新增设备应付服务费的文件,并盖章确认新增设备的付款计划。
租赁物起租付款——每月底,※※※科技有限公司与我公司共同到※※※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取回上述文件,同时※※※科技有限公司支付租赁手续费和基本保证金,提交采购合同、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发票复印件和付款指令。我公司审查合格后,与※※※科技有限公司签署《PDA设备交付及服务费支付确认书》、《委托购买协议》、《应收账款质押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登记新增租赁物产生的应收服务费质押,然后向供应商付款,发生融资行为。
保证金沉淀和租金收取——※※※股份有限公司向承租人支付服务费形成。每月月初,※※※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按照前期提交的服务费付款计划向指定的收费专户(※※※科技有限公司与兴业租赁共管)支付截止上月底的各批次PDA的服务费。服务费到账当日转入兴业租赁指定的保证金账户,形成保证金。2 每批次新增设备投放后收取的第一个月服务费作为基本保证金,在租赁期内不支取;每批次设备投放后第二个月以后的服务费作为浮动保证金,存至兴业租赁指定的保证金账户,于次月8日支取。
每月8日为服务费分配日,也是租金支付日——兴业租赁从保证金账户中收取租赁设备的上月租金,余款台转入※※※科技有限公司结算账户,由※※※科技有限公司
四、银租一体化联动及综合收益
本项目虽为我部自主营销项目,但通过在※※分行※※支行开立监管账户,也达到了较好的银租联动效果,并为分行带来了负债及结算业务收益。
本笔业务发生前,兴业银行※※分行与※※※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开展业务合作,租赁业务成为分行对※※※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的切入点,通过该业务分行可深入开展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该项目投放后为分行带来的综合收益,充分调动分行推荐租赁业务的积极性。近期分行已为我部推荐了多笔融资租赁项目。
业务分析模型 篇6
【关键词】 业务构件;信息系统;动态建模
一、前言
动态建模思想和方法体系的理论框架由德国经济学家提出,核心思想是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管理和组织形式,通过业务流程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来适应外部变化的环境。
本文将软件工程中的构件理论引入到企业动态建模的方法体系中来,研究的重点更加关注于企业模型向实际应用层面的概念映射,能够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并建立了一套基于业务构件的企业动态建模方法体系。
二、企业动态建模(DEM)和业务构件
企业模型是一项支持企业集成与优化的共性技术,是对企业系统中与给定目标有关的特性加以抽象表达的工具方法。借助企业模型,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完整描述企业行为。传统的建模方式都是以多视图、全方位的体系结构来描述企业模型,通过各个角度之间的关联将它们整合到一起,从而获得该企业整体的概念模型。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但依据这些建模方法和相应软件下建立起来的ERP过于复杂。在这种背景下,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系统灵活性的动态建模技术和方法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它强调为企业建立通用的实施与管理框架,即参考企业模型,在强调通用时,也强调领域/行业特性建模。
构件建模理论最早来源于软件复用的思想,软件复用是为克服软件危机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构件是目前被认为软件复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构件是可复用的、独立的、市场化的软件,这种软件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比如通过其他软件的辅助)为用户提供服务,并且在开发过程中能够灵活地配置,即可被灵活应用到各个相关系统、修改或替代。而可复用构件(Reusable Component)是指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可复用价值的构件。构件理论的核心是建立领域内统一的分析、设计标准,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软件行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三、基于业务构件的动态企业建模
1.企业模型框架设计
在企业模型宏观框架上,本文将企业模型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首先在纵向建立模型框架,主要由战略层、过程层、业务组织层、业务功能层、物理数据层组成。企业战略层的职能主要是确定企业战略、产品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同时应用战略一致性模型建立与企业战略规划相一致的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主要通过将战略层的企业战略分解到企业信息框架的过程、业务层和底层物理数据,各层面依据宏观战略和自身情况进一步明确目标规划,并实施目标任务的分解,直至各层面不可再分的基本单元为止,从而实现企业战略与信息框架的全面匹配。
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建立的信息系统框架模型,按照传统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功能进行横向划分。此外,依据构件架构的特点,引入知识管理模块、日志管理模块和安全控制管理模块。知识管理模块对系统知识进行整理,同时通过对存储的文献、文档和管理日志进行数据挖掘,获得新的知识。整个信息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过程层是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对业务过程的建模描述。业务层主要分为业务组织层和业务功能层。业务组织是对企业各部门组织结构的建模描述,业务功能层则是对在企业战略规划下对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得到的基本业务操作单元的建模描述。物理数据层是将业务模型映射到信息系统实际应用的连接纽带,侧重于数据库建模。企业业务构件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1)业务构件识别是建立一系列分类的特征和标准,依据构件内部聚合度高,构件之间耦合度低的原则,对业务操作单元进行分类,并对被划分类进行独立设计和封装的过程。
(2)业务构件的语义智能性。能够为可快速重组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当业务变动时,系统维护人员,甚至是用户都可以通过简易的操作来完成相应信息系统的相应转变。
(3)强调标准和建模的规范化,复杂系统的建模及其实施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这就更加强调需要统一的、简洁的交流标准便于团队不同专业背景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2.基于构件理论的业务模型动态建模机制
对于已经被识别出来的业务构件模型,我们需要分别从数据视图、过程视图、组织视图、功能视图和管理控制视图建立业务构件内部和构件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型体系。在新的建模指导思想下,我们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
(1)数据视图反映业务过程中角色对数据、资源的访问和操作,反映重要数据如订单的流向,但缺乏动态建模的思想。本文引入软件工程中的反射机制和代理机制建立统一的业务数据模型(DataTransferObject),反射机制主要指类可以修改自身的属性和方法并生成实例。即首先建立一个代理类模型,该类模型主要由获取业务资源模型GetData(),资源设置模型Store(),反射机制模型EchoModel()和资源传输模型TransUtil()组成。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所示:
DTO(rs,Object)={GetData(),Store(),EchoModel(DTO,num),TransUtil(Object,SetName,Vzlue)}其中rs表示待传输的业务数据、资源集,Object表示传输目的地,为其他的业务对象。EchoModel(DTO)表示应用反射机制EchoMode,模型DTO可以依据需要传输业务数据集rs的属性数量num在自身内部生成相应的元数据集SetName及其相应值Value集合,最后通过TransUtil将值集合Value进行传输。
(2)过程视图对企业模型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目前主要采用工作流建模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将业务过程从应用程序中提取出来,从而提升整体的柔性。在业务构件理论中,AntoniaAlbani曾指出实施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omponent-BasedSoftwareDevelopment),需要辨识实际业务流程中具有高度可重用性的单元,即业务流程构件(BusinessProcessComponent),业务流程构件是对业务构件具体概念的封装,在建模中,它包括构件名称(Name),编号(Id),步骤(Step),步骤状态(StepStatus),步骤中的活动(Activity),活动状态(ActivityStatus)。以业务过程构件发布询价汇总表GatherPriceInfo为例,其模型表示如下:
{Name=GatherPriceInfo,Id=GatherPriceInfo,
{StepId=1,Name=WaitForVia,Status=Waiting//步骤1为等待申请被通过,状态为等待中
{ActivityId=1,Name=SendApply,Status=Finished//步骤1包含活动SendApply,该活动已完成
Describe=”SendApplicationtothesecondadmin”//活动功能描述
MappingPath=””//活动在业务构件管理中心模型中的路径映射
Method=”SendForAdmin”}//活动对业务构件管理中心模型的命令 }}
(3)组织视图描述的是企业内部组织单元以及人员的组织关系。组织视图一般由人员、角色和操作组成,三者之间是一种动态关联的关系,在组织结构中,人员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可以被赋予不同权限的操作,扮演相关角色的人员则可以行使相应的操作。
(4)功能视图是对具体业务功能的建模,业务功能对应业务过程构件的Activity,是一个或若干操作单元的集成。在建模的时候,我们要设计构件接口和构件功能实体,接口用来接收命令,实体则依据命令执行相应的任务。考虑到业务构件单元的可复用性,我们引入继承的概念,首先将众多业务构件模型通用的属性或方法抽象出来,用一个抽象类模型进行封装。比如具有初级权限的供应商,它的模型描述如下所示:
PrimarySupplier={Name,Id,Company,Address,Contact,Operation={……}}
这是其它更高级供应商都具备的基本信息,属于通用部分,因此,可以将之抽象出来生成GeneralSupplier。初级供应商则可表示:
PrimarySupplier={inheritGeneralSupplier}//inherit表示继承GeneralSupplier
(5)管理控制视图是对以上4个视图的综合控制管理,所有识别出来的业务构件、业务过程构件都需要在管理控制视图中被配置,一个业务构件在管理控制视图中需要提供其名称、编号、功能、类型匹配参数、属性以及与其它业务构件的逻辑关系集。
四、实例
电子政府采购是我国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试验项目之一,对于政府的大型工程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政府采购中心需要在遵守政府采购法的前提下设计出不同的招标流程。本文采用基于业务构件的动态建模的方法对该流程进行建模,依据前文的建模方法,应用Appfuse开发平台、OsWorkflow开源工作流和Mysql数据库实现系统原型。
首先通过领域分析,研究公开招标所涉及不同项目的行业特点,从长远的发展规划提出总体的战略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分解为办公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公开招标管理子系统、知识管理子系统、日志管理子系统和安全控制管理子系统的分目标,这里以公开招标管理子系统建模为例进行介绍,对该业务过程分别进行基于业务构件的信息系统建模。
在过程建模方面,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总体流程应分为:申请招标、发布标书、制作报价汇总单、制作专家评分表、抽取专家、召开开标大会、专家议标、供应商填写问题澄清表、专家打分、生成综合分数汇总表、确定中标机构。依据分流程之间的耦合关联度,将其分别划分为业务过程构件,并进行模型设计。依据每个业务过程构件模型定义的活动和活动关联,进行业务功能构件设计,参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对变动较大的业务功能如制作专家评分表、专家打分表进行构件化设计。模型关系如图2所示:
五、结论
企业动态建模的理论很多,但是如何实现企业模型向计算机支撑平台映射、实现自动装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原有建模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构件理论建立一种更加面向实际应用系统的动态建模体系,使得企业模型更具有柔性。
后续的研究工作应包括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该建模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模工具的开发与设计。同时,依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建立大量的企业参考模型库和标准可复用构件库,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变革服务。
参考文献:
[1]范玉顺,胡耀光.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新技术新工艺,2004,(9):2-7
[2]杨芙清,构件技术引领软件开发新潮流[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6:13
业务分析模型 篇7
本文依据一般客服问题管理机制和文本挖掘理论, 并结合电力企业客服特点, 阐述了如何对客服热点工单文本进行挖掘分析以及如何在系统中基于LDA算法对其进行分类的应用。业务工单中的投诉工单、客户回访处理不满意的工单能直接反映客户对产品、对服务的感知, 是客户满意度的最直接反映。从现状来看, 目前的热点工单分类的处理方式, 是由调查分析人员通过对95598客户诉求数据的分析, 对受理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筛选, 然后完成分类。这种方式缺乏有效的辅助分析手段, 分析手段单一, 影响服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效率, 因此需利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等技术, 结合电力领域的业务特点, 对95598来电工单进行自动化的智能分析与处理, 实现热点业务工单的智能分类与原因挖掘。
1 热点业务工单业务描述
热点业务主要包括停电、乱收费、抄核收、人身伤亡、赔偿、外界关注等的工单, 相互之间可以重复统计。通过对工单的挖掘结果, 对热点业务工单进行可视化展示, 展示维度包括单位、市县公司、以及业务类型。
热点业务主要分为以下6个大类, 分类如表1。
2 文本挖掘相关理论
文本挖掘 (Text Mining, TM) 是近几年来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 是以文本数据为特定挖掘对象的知识挖掘。文本挖掘是抽取有效、新颖、有用、可理解的、散布在文本文件中的有价值知识, 并且利用这些知识更好地组织信息的过程文本挖掘的要点是分词, 根据文本数据中的特征信息进行分词处理, 以此构建文本的中间表示。原始的文本数据通常以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呈现, 再利用文本挖掘手段转换为结构化文本, 进而发掘新的概念与对应关系。
基于领域特征词表的特征词标注, 主要以大量来电工单中反映业务种类、热点问题现象的特征词为基础, 设立特征词表, 进行基于特征词匹配的子句标注, 并依不同维度进行工单分类。
通过构建检测模型和确定模型指标体系、指标阈值等参数, 对工单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 采取可视化大屏全屏展示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实时监控、分析、预警和展示, 及时发现当前问题、变化趋势, 并对问题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
2.1 文本自动分类
为了方便对文本进行归类与管理, 我们通常会在实际操作中给文本内容指定一个或多个分类类别。传统的人工标注, 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文档自动分类是文本挖掘领域针对这一业务场景的典型应用。通过相应的分类器, 实现文本分类的预测功能。当对一个新文档进行分类时, 分类器通常为这个文档指定一个或多个类别标签, 并根据算法策略给出分类标签的可信度。
按照机器学习方式的不同, 文档自动分类的实现大体上分为两类, 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方法是在训练集上建立模型, 针对每个训练集, 需人工为每个训练集中的文档打上类别标记, 接着用训练集训练一个分类器。训练完成后, 这个分类器将能够预测任何一个给定文档的类别。非监督学习方式与监督学习方法的不同点, 在于他们不需要训练数据集, 可以在一批文档中自动发现相似文档并完成分组。
实际应用中, 分类器一般由数据集整理, 数据预处理, 分类算法等三部分组成。数据集, 需要整理足够数量的高质量文档, 为了将数据集转化为便于进行文本挖掘的格式, 同时为提高结果的精度,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中文分词、词项的权值修正等步骤。分类算法与策略主要依据相应的文本挖掘模型计算文档的特征, 最终实现对文档的分类处理。
2.2 主题模型
主题模型 (Topic Model) 是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是用来在一系列文档中发现抽象主题的一种统计模型。通常来说, 若文档有一个中心思想, 即主题, 那么文档中就会频繁出现与主题关联密切的词项然而, 实际上文档会包含多个主题, 并且每个主题所占比例也不相同。因此, , 如果一篇文档和主题A相关的内容占10%, 和主题B有关的内容占90%, 那么和主题B有关的词项出现的次数大概会是和主题A有关的词项出现次数的9倍。主题模型试图用数学框架来体现文档分类的这种特点, 先对每个文档进行自动分析, 再统计文档内词语出现的频率, 最后根据统计信息来判断当前文档包括哪些主题, 以及每类主题的所占比例。
主体模型的优势如下:还有如下两个优点:
(1) 无监督学习完全自动化, 在训练过程不需要引入人工的标注, 而是以概率计算为基础, 进行分类训练。
(2) 满足多种不同的语言形式, 都可以经过分词处理后进行主题模型的训练。
3 基于LDA的热点工单分类
在LDA主题模型中, 一个主题是由一些词项的分布定义的, 每个主题由带有分布率的一系列词项构成。一篇文本则是由一些主题构成的。LDA主题模型的产生过程, 主要是按照概率分布, 选择部分主题, 从主题中再按照概率, 选择部分词语, 这些词语的无序组合就组成了最终文档。
若上述两个概率分布能被我们计算清楚, 则可得到一个模型, 根据某偏文档推断出其主题分布, 也就是分类。文档生成的过程与由文档推断主题的过程互为逆过程。
3.1 LDA主题模型
LDA模型的数学原理比较复杂, 其Gibbs Sampling公式如下:
公式的右边部分其实就是文档—>主题—>词语的路径概率, 其物理意义在于K条的路径采样, K为主题的个数。LDA主题模型的文档分类过程分为两步:训练过程和推理过程。训练过程即根据当前训练文档集建立模型。同时在建模过程中, 对各种估计参数进行选取与调优, 直至训练过程结束。训练过程结束后, 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已经完成。而推理过程则是, 根据当前模型与参数, 对新的文档进行主题分布的计算过程。
训练过程如下:
(1) 随机初始化:给语料中每篇文档中的每个词w, 随机的赋一个主题编号z。
(2) 更新主题:对语料库进行重新扫描, 根据公式 (1) 重新采样主题并更新。
(3) 重复采样, 直至Gibbs Sampling公式结果收敛。
(4) 建立LDA模型:统计语料库中主题-词语共现频率矩阵。
推理过程如下:
经过训练后, 得到参数文档-主题分布矩阵Θ与主题-词语分布矩阵Φ。其中对文档主题分布矩阵Θ一般不进行保存。而在推理过程中需要使用主题-词语分布矩阵Φ。根据Gibbs Sampling公式, 对新文档中每个词的主题进行抽样, 得到此文档的主题分布θ_new, 同时在利用公式计算条件概率的时候, 公式中的φ保持不变。具体过程如下:
(1) 随机初始化:给语料中每篇文档中的每个词w, 随机的赋一个主题编号z;
(2) 重复扫描当前文档, 按照Gibbs Sampling公式, 对于每个词w, 重新采样它的主题;
(3) 重复以上过程直至Gibbs Sampling收敛;
(4) 统计文档中的主题分布, 该分布即为所求的主题分布θ_new。
3.2 基于LDA的热点工单内容分类过程
本文在对热点工单受理内容的分类过程中, 首先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剔除95598热点工单受理内容的文本为空或者格式不正确的工单。其次对工单内容进行分词, 即基于IK Analyzer这个轻量级的中文分词工具包, 对热点工单的内容进行分词。再次建立LDA模型进行文本语义分析, 包括LDA模型的训练和LDA模型的推理过程, 把工单受理内容按照乱收费、人身伤亡、停电、外界关注、抄核收、赔偿等六个主题进行文本分类。最后在95598运营分析系统热点业务分析栏进行结果的汇总和展示。
4 业务价值展现
首先从效率上来讲, 对热点业务工单分析和分类替代了人工查找、分类和汇总, 能提高工作速率。工单的受理内容多, 数量多, 仅凭人工肉眼去辨别, 不仅耗时巨大, 可操作性也不高, 当类别等因子需求产生变化时, 很难对结果进行调整和再利用。而通过该系统, 利用大数据挖掘、语义分析技术、文本分类等技术。计算时间短, 时效性更强, 复用性高, 更有助于及时决策。
其次从质量上来讲, 利用基于LDA的热点工单分类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 经实验验证, 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数据质量较优。
5 结语
本文利用基于LDA的文本挖掘技术, 结合山东电力业务需求, 热点业务工单专题研究, 大大改善目前人工进行热点工单分类效率较低的状况, 实现热点业务工单的智能分类与原因挖掘。专题的应用, 将会提高客服部门的工作效率, 为客服管理人员作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Jiawei Han.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原书第三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2]Ronen Fe Idmarl, James Sanger.文本挖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3]Mitchell T.M, 曾华军.机器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吕镇超, 姬东鸿, 吴飞飞.基于LDA特征扩展的短文本分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5, 51 (04) :123-127.
业务分析模型 篇8
随着工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三大运营商的4G网络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根据中国电信的4G网络规划,北方各省电信计划在2年左右内部署到位,实现市区、县城城区、4A及以上旅游景点的覆盖。
传输网作为通信网的基础网络,需要提前实施到位。2008年运营商重组之后,北方电信获得了联通划转的C网资源及部分传输资源。然而由于划转资源有限,且重组之后联通减少了划转部分的维护力量,导致北方电信在各大县城城区的可用传输资源几乎为零。
中国电信集团依据各省分公司的经济收入分配年度投资,作为经济收入排名末几位的北方各省电信公司每年所得投资远低于南方电信。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资开展县城传输网建设,既能保障LTE网络的开通,又能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成为北方电信公司网络建设的决策问题。县城综合业务接入光缆网建设方案不能照搬城区建设模式。是一步到位完成城区全覆盖,还是有选择、分种类分区域的逐步覆盖?光交覆盖半径多少米时整体接入网投资最节省?主干光缆敷设多少芯最合理?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2 北方县城特点及传输资源概况
区域特点:除了行政划分的县、地级市外,还有部分大型农场、林场等也作为“县”级考虑。大部分县城城区面积在2-10平方公里之间,少数经济发达的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速平缓,趋于稳定。人口密度不高,每平方公里人口在8000-10000之间。
网络特点:
2008年后的新建基站以自建12芯光缆为主,但大部分基站接入光缆仍以2008年老联通划转为主,虽然划转时协议签订有4-8芯,实际只有SDH在用的2芯可用。
县城宽带接入方式仍以ADSL为主,接入铜缆使用接近10年,资源老化,维护成本较高。
县城管道资源以划转为主,划转基本只有2-3孔子管,且大部分段落使用已到饱和。在运营商拆分后,联通对原有的传输资源不再进行维护,少部分管孔出现断裂、阻塞等情况。
在县城区域,电信业务收入中约80%来源于移动网业务,固网及宽带业务收入仅占20%;
总体来说,北方县城的基础传输资源非常薄弱,个别县城几近空白。
3 县城综合业务接入光缆网建设策略
(1) 战略布局,传输先行
优先建设接入主干环,完成传输资源的战略布局;
后期根据接入点的需求,逐步完善配线层规划和建设,提供快速接入能力;
接入主干环与LTE基站接入协同规划;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结合政企、宽带、基站等接入需求,明确接入方式和模型,统一规划建设一张光缆网;
结合县城经济收入排名、LTE建设顺序等因素,分步骤分批次建设实施;
(3)深度挖潜,充分利旧
摸清现有自建传输资源、划转资源,网络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利旧;
引入纺织子管等新技术,实现现有划转管孔的再利用;
(4)精打细算,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纤芯规划满足未来3-5年的接入需求,合理预测,避免浪费。
统筹分析接入主干环、潜在接入点的投资造价,计算最经济的光交覆盖半径,规划最合理的主干环模型。
4县城综合业务接入光缆网建设原则
(1)结合LTE覆盖范围、政企小区需求,划定综合业务接入光缆网覆盖区域。原则上应先覆盖业务相对明确的区域。对于即将进行的棚户改造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区等应暂缓覆盖,待动工后结合市政建设,按需覆盖。
(2)IP RAN组网要求B节点成对设置,在机房条件满足情况下,优先选择双节点环形接入主干环,其次选择单节点接入主干环;
(3)接入主干光缆芯数需根据未来3-5年的接入需求进行测算,原则上应不低于144芯;配线光缆芯数可采用48芯-144芯,但不应超过主干光缆芯数。
(4)光交箱作为业务收敛点,应设置在接入点中心区域,不宜设置在县城边缘区域,避免接入点与主配线光缆重复敷设,增加投资。
(5)光交箱容量以288芯及以上为主。原则上主干光缆为144芯时,光交箱选用288芯,主干光缆为288芯时,光交箱选用576芯,配线光交选用288芯。对于接入点数量特别大的区域,可适当增加光交箱容量。
(6)按照“一张光缆网”的目标,建设“分层、分区”、“环形、链型”等多种保护方式相结合的光缆网。
5县城综合业务接入光缆网建设模型分析
5.1接入主干纤芯需求预测分析
接入主干纤芯是为满足基站接入组网、家庭宽带接入、政企专业及政企宽带接入所用。在做需求分析时要结合接入点的网络承载方式、渗透率、市场占有率、目标接入点数量等因素科学预测。各类型的接入纤芯需求如表1所示:
家庭宽带业务采用PON接入方式,采用1:64分光比。在北方通信市场中,电信占有份额较少,本模型以电信能三分天下取其一估算市场占有率即30%。家庭宽带的总纤芯需求=住户数量*90%*30%/64,其中90%代表100户家庭有90户会进行宽带接入。如住户数量调研困难或调研太费资源时,可用城区人口数量/3代替。
政企专线(高端)业务指专线业务,客户对电路质量、网络保护等级等要求较高,一般采用SDH/IP RAN接入方式,一个业务点通常需要2芯。
政企宽带(低端)业务一般指网吧、商务楼内企业租用的宽带业务,通常采用PON接入方式。在商务楼内集中用户时通常采用1:64一级分光,非楼内分散用户时需适当缩小分光比,增加传输距离,本模型按照1:32计算。
基站接入采用IP RAN承载方式,使用接入主干环的共享纤芯进行组网。平均单站按照使用2芯主干纤芯计算。
在计算了上述业务需求后,规划芯数时还需增加30%冗余,但切不能盲目成倍放大。一般144芯接入主干环可提供264~288芯主干纤芯,288芯接入主干环可提供528-576芯主干纤芯。
5.2 光缆覆盖半径及光交个数分析
在划定一片区域内,光交数量和光交覆盖半径成反比。光交数量越多,接入主干环投资越大,但光交覆盖半径越短,未来接入点接入投资越少;反之光交数量越少,则接入点投资投资越大。为取定经济最优的光交数量和光交覆盖半径,需对规划期内的整个接入网投资进行计算分析。
假设县城面积为S,光交平均覆盖(无缝覆盖)整个业务区,取光交的覆盖面积呈六边形,则光交数量a与光交覆盖半径r的关系为:
取接入点光缆单位公里造价1.75万元/公里,接入主干环光缆单位公里造价3.7万元/公里(144芯),光交箱造价2万元/个,管道单位公里造价17万元/公里(按照某省电信运营商管道造价计算)。则:
单个接入点光缆投资
单个接入点管道投资
接入主干环管道投资
接入网总投资 (N为目标接入点数量,为预测值)
为取得最经济的光交覆盖半径和光交数量,总投资Iz应取MIN。
下面分别取北方典型的县城城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5.5平方公里、8平方公里时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1) 县城面积S=2.5平方公里时,区域内接入站点估算:
LTE基站数量=16个(目标站间距400米);小区数量≈11个(按200户一个小区计算) ;
政企数量≈5-10个,按照2倍现有政企数量估算,取N=35,则
此时Iz与a的关系如图5.2-1所示。
从图中可知,覆盖2.5平方公里的县城,在用5个左右光交进行收敛,光交覆盖半径约430米时,投资最经济。
(2) 县城面积S=5.5平方公里,区域内接入站点估算:
LTE基站数量=36个(目标站间距400米);小区数量≈25个(按200户一个小区计算) ;
政企数量≈10-15个,按照2倍现有政企数量估算;取 ,此时Iz与a的关系如图5.2-1所示。
从图中可知,覆盖5.5平方公里的县城,在用11~12个光交进行收敛,光交覆盖半径约为450米时,投资最经济。
(3) 县城面积S=8平方公里,区域内接入站点预估:
LTE基站数量=49个(目标站间距400米);小区数量≈36个(按200户一个小区计算) ;
政企数量≈15~20个,按照2倍现有政企数量估算;取运N= 103,则营
此时Iz与a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知,覆盖8平方公里的县城,在用15~16个光交进行收敛,光交覆盖半径约为430~450m时,投资最经济。
5.3 县城接入光缆网标准化模型
取县城为标准的正方形,依据上述建设原则、纤芯预测模型和光交数量模型,勾勒以下3种典型县城面积下的接入主干层及配线层建设方案模型:
(1)标准化模型1-县城面积为2.5平方公里
选择1个汇聚机房,新建1个接入主干环下挂5个主干光交,新建144芯主干光缆3.2公里。建成后光交覆盖半径438米,远期覆盖基站接入16个,小区及政企用户接入约20个。基站利用主干环的共享纤芯进行组网,初期边缘区域如城郊结合部的基站可暂时按链型接入。
(2)标准化模型2-县城面积为5平方公里
选择1个汇聚机房,建设1个接入主干环加5条配线链,共下挂5个主干光交及5个配线光交。新建144芯主干光缆4.8公里,72/96芯配线光缆1.4公里。建成后光交覆盖半径450米。远期覆盖基站接入36个,小区及政企用户接入约40个。
(3)标准化模型3-县城面积为8平方公里
选择2个汇聚机房,建设1个主干环加8条配线链,新建6个主干光交及8个配线光交,新建144芯主干光缆4.8公里,新建72/96芯配线光缆4.0公里。建成后光交覆盖半径约450米。远期覆盖基站接入49个,小区、政企用户约50个。
(4)标准化模型4-县城面积为8平方公里
业务分析模型 篇9
注册会计师行业通过为市场提供鉴证服务,成为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中注协近年不断通过规模化、业务多元化、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提升事务所运营效率推动事务所“做强做大”战略。
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人力资源集中的专业服务行业,其成本构成主要是人力资源成本,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表现为一定审计质量水平下各种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事务所产出的比例关系,受人力资源水平(如员工学历、经验等)等因素影响,是业务多元化程度、事务所管理水平、组织效率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行业运营效率常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计量和评价(王咏梅和陈磊,2012;邱吉福等,2012;卢太平等,2014),DEA是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价法,不需要已知生产前沿的具体形式,而只需已知投入产出的数据,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来度量效率。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随机因素对产出的影响,把实际产出小于前沿产出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技术效率原因,因此计算结果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样本异常点的影响。另一种效率评价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SFA),其是通过生产函数来估计被考察对象的经济效率(Aigner等,1977)。随机前沿分析考虑了随机因素对产出的影响,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来估计出各个参数后再用条件期望计算出各个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该方法计算结果较为稳定,不易受异常点的影响。由于使用SFA法来分析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效率的研究较少,同时为了区分事务所个体差异,本文通过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来评价国内事务所运营效率以及影响运营效率的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伙人、注册会计师、一般助理审计人员三种类型的雇员,三类人员生产率有显著差异。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能够比注册会计师和其他员工在拓展新业务创造收入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被赋予产权的合伙人有着更高的生产效率(Cheng,Wang&Weng,2000),同时注册会计师又比一般审计助理人员或支持人员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此也应贡献更多收入。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复杂化,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通过雇佣如信息系统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开展咨询业务,咨询服务业务占整体收入比重越来越大。管理咨询服务比传统审计鉴证服务利润率更高,并且由于协同效应原因对整体运营效率提升也有帮助。如Grace(1990)等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多元化业务可以实现对审计业务的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范围经济,提高事务所的运营效率。卢太平等(2014)利用DEA-Tobit模型得出规模化以及多元化战略对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运营效率推动作用最为明显。因此以管理咨询业务为主的多元化业务比重越大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越高。由于不能获得咨询业务数据,我们以非审计业务占整体业务比重反映事务所多元化情况,并假设:
H1: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业务占比越大,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其效率也就越高
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贾宪威(2010)研究表明人力资源因素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柳木华等(2011)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生产效率与员工的教育水平以及职业经验显著正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学历越高,意味着效率越高。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也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有经验的员工工作效率也比较高,年龄大的CPA其执业经验将更加丰富,在事务所中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的CPA占比越高,则意味着事务所员工经验普遍越高。因此假设:
H2:注册会计师中的研究生学历占比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生产效率越高
H3:4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占比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生产效率越高
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所是其业务的延伸,也是其规模的体现,在即定的员工人数情况下,分所数越多,协调和管理越不容易,因而管理分支机构的固定成本会增加,生产率会随之降低,只有分支机构的运营成本增加的比重低于额外收入的增加生产率才会提升。Cheng,Wang&Weng(2000)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出台湾地区会计师事务所有分支机构的比没有分支机构的效率要低。Banker(2005)研究表明每百名员工分所数与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产出负相关。本文也以每百名CPA分所数体现事务所管理水平,因此假设:
H4:每百名CPA的分所数与会计师事务所生产效率负相关
为避免采用DEA方法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样本差异而导致得到的结论不一致,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事务所效率因素影响。
(二)实证模型设定与变量数据说明
(1)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设定。借鉴Battese和Coelli(1995)的模型,会计师事务所生产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设定如下:
式(1)中因变量yi代表第i家事务所收入产出的对数,xi是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投入变量的向量,β是待估计参数向量,vi代表设定误差,服从N(0,σ2v)分布;ui代表无效率的单边分布,ui≥0,且vi与ui之间相互独立,ui通常服从半正态分布、指数分布、截断性正态分布、Gamma分布等。Battese和Coelli(1988)认为可以通过式(4)估计得到事务所生产效率。
Effi表示样本中第i家事务所的效率水平,如果ui=0,则Effi=1,即所考察事务所处于最佳生产效率状态;如果ui>0,则0<Effi<1,此时该事务所的产出位于生产前沿之下,称这种状态为技术非效率。
在随机前沿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影响效率的外生变量加入到模型中。一般通过如下两步分析外生变量的影响:第一,不控制影响效率因素获得无效率估计,第二,利用估计的无效率值与外生变量回归(Greene,2008)。Wang和Schmidt(2002)表明这种方法会导致严重偏见的结果,而由Kumbhakar(1991)等提出的参数化截断无效率分布的均值和方差是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假设ui服从非负的截断型半正态分布,则ui~N+( i,σ2i),ui的异质性设定如下:
b0和b1为常数项,Zi和Wi均为向量。(1)式和(5)式构成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w軒i反映无效率因素导致单一事务所效率与前沿效率的偏离程度,σ2i反映这种无效率的不确定性情况,用于分析各种效率影响因素的稳定性。
本文应用极大似然(ML)估计随机前沿模型,并用似然比检验无效率模型设定是否正确以及各异质性模型是否更优。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如式(6)设定,log[L(H0)]和log[L(H1)]分别为零假设下(H0)和备择假设(H1)对数似然函数值,LR服从渐近卡方分布,自由度为约束参数个数。
(2)投入产出变量含义。本文利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08-2009年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作为样本数据。多数服务业企业中总成本超过80%是人力资源成本(Banker,Davis and Slaughter,1988),股东投入的注册资本对事务所效率的影响甚微(邱吉福,2012),同时借鉴Banker等(2005)、卢太平等(2014)设定Cobb-Douglas函数来代表事务所人力资源投入和总收入产出之间的关系。投入产出各变量设定如下:用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总收入衡量事务所产出效率,以合伙人数量(Partners)、注册会计师人数(CPAs)和一般助理审计人员人数(Employees)三种人力资源作为投入变量。影响会计师事务所产出效率的因素包括事务所非审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值(nonau)、4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人员占比(exp)、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包括双学士)的注册会计师人员占比(grad)以及事务所每百名CPA分所数(sub)。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三、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估计结果为了保证模型估计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本文在表2中呈现了在不同设定下随机前沿模型的估计结果(鲁晓东、连玉君,2011)。模型1是在对应参数无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通过在模型1的基础上对参数施加各种约束得到模型2-模型5的结果,模型2假定人力资源等因素对会计师事务所效率的不确定性没有影响,即γ=0;模型3则假定这些因素对于事务所效率没有影响,即δ=0;模型4假设事务所产出效率服从在零处截断的半正态分布;模型5假设事务所产出效率不存在无效率影响。模型间的LR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模型1在5种随机前沿模型中设定更合理。
(1)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投入产出弹性分析。表2中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一般助理审计人员产出弹性系数显著为正,系数在各模型中也比较稳健,分别稳定在0.263和0.73的水平上,而合伙人系数值则为0.029,但是不显著。表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人力资源密集行业,具有更多专业知识的注册会计师发挥的作用并不比一般助理审计人员作用大,边际收入贡献也不高,事务所产出更多靠的是人力资本数量的投入。原因可能是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还处在低水平,要求并不高,一般助理审计人员就能胜任,注册会计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发挥出来。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工作主要是集中于事务所业务管理,在创造收入方面与其他员工相比更有效率(Banker etal,2005),但是结果并不支持该结论,意味着国内事务所合伙人制度并没有对核心业务管理与拓展起到相应促进作用,可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需要的市场、具备的实力目前不足以支持并形成像国际“四大”那样的合伙制文化,这需要改进目前事务所合伙人制度实施中的不合理地方。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中为t值,样本数均为200;LR为对应模型和模型1进行似然比检验得到的卡方值,结果显示均嵌套于模型1
(2)会计师事务所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2显示以管理咨询为主的非审计业务收入对效率系数显著为正,与假设1相反,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仍然以审计业务为支撑,在提供审计业务方面具有专业化效率,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并不具有协同效率,对事务所效率的提高起到负面作用。
硕士以上学历的CPA占比系数显著为负,与假设2一致,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学历是影响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的重要因素,因而在事务所做强做大的过程中积极提升CPA学历层次,可以促进运营效率的提高。在前百强会计师事务所中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注册会计师占比还有很高,如2009年排名第五的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的专科学历CPA还占到41.2%,对提高事务所效率有一定影响,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经验丰富的CPA比重的系数为正,统计上不显著,这说明经验对会计师事务所效率影响不能确定,假设3没有得到支持,可能原因是本文用年龄来代表CPA的经验不一定准确。另一个可能原因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工作强度较高的行业,具有较高的离职率,40岁以上还在这个行业执业的CPA较少,比如2009年“四大”中40岁以上CPA只占3.5%,因而对会计师事务所效率影响不明显。
每百名CPA分所数系数显著为正,假设4得到验证,与Cheng(2000)和Banker等(2005)结论一致,在国内事务所通过分所管理也没有提升效率,其成本支出大于业务收入,可能原因是由于近年国内事务所分所多是通过简单合并形成,资源整合及业务管理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3)效率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分析。表2也显示注册会计师经验(在1%水平显著)和学历(在10%水平显著)对效率的不确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意味着事务所中不同年龄或者不同学历的CPA对不同事务所效率贡献差异较大,说明事务所管理效率差异会导致相同人力资源在不同事务所产出效率不同。非审计业务收入、分所数等两个因素均能减少效率差异,但是结果不显著。
(二)会计师事务所效率差异分析按照式(4)进一步估计出各个事务所生产效率值,估计值的分布频数如图1所示。从总体上来说,200家事务所效率的估计值均值为0.472,标准差为0.18,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4和0.124,过半的事务所效率水平低于50%。同时分两组统计事务所效率,前“十大”所平均值为0.719比非“十大”所0.447高,除最大值上差别较小,“十大”事务所在均值和最小值上均比非“十大”事务所效率更高,效率最好的为排名为第一名的普华永道事务所。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使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效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第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效率产出方面,具有更多专业知识的注册会计师发挥的作用并不比一般助理人员作用大,事务所产出更多依靠的是人力资源数量的投入;合伙人数量并没有发现其对效率有显著影响。
第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于审计等传统鉴证业务,管理咨询等业务在国内并不是高效率的服务,多元化并没有发挥出协同效应,还有待事务所进一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学历对会计师事务所效率有显著正影响,因此事务所要“做强做大”不仅仅是规模的提升,更多的要从CPA素质入手,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而注册会计师年龄、经验对会计师事务所无效率的稳定性有影响,说明相同人力资源在不同管理方式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产出效率有很大差异。而简单合并形成的分所对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效率造成浪费,未来中注协应重点加强事务所的整合指导工作。
第三,国内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效率差异较大,效率水平在0.5之下的事务所较多,从分类统计看出“十大”事务所效率比非“十大”事务所效率更高,未来大部分事务所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之,中注协通过合并等方式推动“做强做大”策略是有益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学历等的提升能显著促进产出效率,但是目前在事务所合伙人制度和分所管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摘要:本文使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效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效率产出更多依靠的是人力资源数量的投入,合伙人对效率没有影响。第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多元化也没有发挥出协同效应,注册会计师的学历对事务所效率有显著影响,而简单合并形成的分所对事务所管理效率造成浪费。注册会计师年龄经验对会计师事务所无效率的稳定性有影响。第三,国内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效率差异较大,大部分事务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事务所运营效率,异质性随机前沿,业务多元化,人力资源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咏梅、陈磊:《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生产率长期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12年第1期。
[2]邱吉福、王园、张仪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中注协2008—2010年发布数据》,《审计研究》2012年第2期。
[3]卢太平、张东旭:《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研究框架》,《审计研究》2014年第1期。
[4]柳木华等:《人力资本对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的提升作用——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第11期。
[5]Banker R D,Chang H,Natarajan R.Productivity change,technical progress,and relative efficiency change in the public accounting industry.Management Science,2005,51(2).
[6]Battese G E,Coelli T J.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Empirical economics,1995,20(2).
业务分析模型 篇10
在软件开发中使用代码生成工具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用代码生成工具生成代码能够保证代码风格的一致,提高代码可读性;统一开发架构,提高信息系统架构的健壮性;减少手工编码量,提高软件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代码生成的研究,但目前已有的代码生成工具或无法将系统概念设计与软件实现技术分离[2],或无法满足由可视化设计直接生成完整功能代码的要求。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业务模型和界面模型的代码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方案在对大量企业信息系统的业务逻辑和操作界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定义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业务模型和界面模型,代码生成工具基于上述模型生成基于特定平台的代码,使得开发人员几乎不用编写代码即可实现完整的业务功能。业务模型和界面模型与具体的平台技术无关,实现了系统设计与软件技术的分离。
1 企业信息系统分析
1.1 业务逻辑分析
企业信息系统的业务逻辑可理解为对业务数据进行某种业务操作[3,4]。
对于业务数据,企业信息系统中业务数据的存储方式主要是关系型数据库[5]。在业务实体模型中,业务逻辑由实体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这三种关系来表示,在软件设计时,一个实体映射成一个数据库表,业务实体之间的关系转化成数据库表之间的外键关系。
对于业务操作,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操作主要是对业务实体的增删改查,复杂的业务逻辑操作也是对多个业务实体的上述四种操作的组合。
由上述分析可知,企业信息系统的业务逻辑可归结为对数据库中单表或关联表的增删改查操作。由于操作的规律性,会导致重复编写大量具有相似结构的代码,因此可以将代码中共性的地方抽取出来作为模板,将非共性的地方通过参数定义,由代码生成工具批量生成代码。
1.2 操作界面特征分析
企业信息系统的界面以实用、易操作为主,界面简洁。操作界面一般可划分为操作按钮区、查询条件区、数据展示区三个部分,数据区一般采用图、表格或树的方式展示数据。
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操作界面进行提炼和归类,划分界面结构,提取界面元素,形成了基础的界面模型模板库。模板库内置常用的界面模型。用户可以对基础界面模型进行调整,并可以定制生成新的界面模型加入模板库。典型的界面模型见表1。
通过界面模型模板库内置的模板和用户自定义模板,可以涵盖企业信息系统90%以上的操作页面,通过代码生成工具完成页面的生成将大大减少开发工作量,提高开发效率。
本代码生成工具通过上述两种模型的定义,实现代码自动生成的功能。下面将给出代码生成工具的具体设计。
2 代码生成工具设计
2.1 总体设计
2.1.1 总体架构设计
界面模型定义系统界面的组成、布局和样式,业务模型定义界面要展示的数据,通过界面模型和业务模型可以完整定义一个业务功能。本代码生成工具对于界面模型库中的界面模型,可以直接匹配不同的业务模型实现业务数据的增删改查功能,开发人员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对于个性化的、复杂的界面可先进行分解,再应用本代码生成工具进行辅助开发。
代码生成工具的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代码生成工具由模型编辑器、模型验证组件、模型解析引擎、代码生成引擎、界面配置向导、模板库等6部分组成。
(1)模型编辑器,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通过拖曳方式完成业务模型和界面模型的创建和修改。
(2)模型验证组件用于对模型进行合规性校验。
(3)模型解析引擎实现模型的解析功能。
(4)代码生成引擎根据界面模型和业务模型生成前后端可执行代码。
(5)页面配置向导用于界面模型的数据源配置和界面模型参数配置,实现了界面模型和业务模型的绑定。
(6)模板库包含了界面模型模板、控件代码模板和后端代码模板,模板包含可变部分和不变部分。其中界面模型模板用于生成界面描述文件,和使用的平台技术无关;控件代码模板和后端代码模板用于生成最终的前后端代码,模板文件的定义格式和采用的模板技术(如Velocity、Freemarker[6])相关,模板文件中的代码片段与选择的开发平台(如J2EE、.NET等)有关。
2.1.2 代码生成流程
使用代码生成工具生成代码的流程主要包括4 个步骤:
(1)对业务功能进行抽象,提取出业务模型,完成业务模型的创建;
(2)代码生成工具对业务模型进行验证、解析,根据后端代码模板生成基于特定平台的后端代码;
(3)打开界面配置向导,选择界面模型并为模型配置业务模型实体作为数据源生成完整的界面模型文件,界面模型文件生成之后可通过界面模型编辑器进一步修改;
(4)代码生成工具对界面模型文件进行解析,根据界面控件代码模板生成前端代码。
生成的前后端代码无需修改,可以作为基于平台的一个业务功能的完整实现。
该代码生成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用户可根据需要新增模型和代码模板, 从而不断丰富代码生成工具的基础信息库。
2.2 业务模型设计
2.2.1 业务模型定义
业务模型OM是一个二元组,描述为OM=<{Business Entity},{ Association}>,其中,Business Entity为业务实体,Association为实体关系[7]。
定义1
业务实体Business Entity定义为Busi-ness Entity=<{Property},{Operation}>,其中Property表示实体属性,Operation表示对实体的业务操作。实体属性信息参照数据库表字段进行设计,但描述信息却多于一般的字段,除了字段长度、字段类型等常规属性外,还包括校验器和字段的显示控件类型等元素,以满足业务逻辑对数据的特殊验证需求和不同页面对字段显示形式的要求,保证数据一致性。
定义2
实体关系Association定义为Associa-tion=<one2one,one2many,many2one,many2many>,表示实体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关系。
2.2.2 业务模型生成
代码生成工具提供了手工建模、业务模型库导入和数据库逆向建模三种业务模型创建方式。代码生成工具提供可视化编辑器,通过拖曳的方式手动完成业务模型的创建。业务模型库导入可以将公共模型库中共享的业务模型导入到代码生成工具中实现模型复用。数据库逆向建模提取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解析转换成业务模型。数据库逆向建模的步骤如下:
(1)根据数据库源配置信息连接数据库,列出所有的数据表;
(2)针对每个数据表,创建业务实体模型,并执行查询语句,通过表名获取字段的元数据信息;
(3)提取字段的类型、名称、是否为空、是否为主键等属性,填充业务实体的Property属性;
(4)获取表格的外键信息,构造业务模型的Association信息。
代码生成工具通过业务模型库来保存业务实体,实现对业务实体的一次创建多次使用,这样既有利于保持业务定义的一致性,又有利于提高开发效率。在业务模型库中内置了人员、组织机构、角色等企业信息系统通用的业务实体,简少了设计工作量,实现了在不同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模型共享。随着代码生成工具的不断使用,业务模型库的规模将不断壮大,业务模型的设计复用率和代码的开发速率都会得到提升。
2.3 界面模型设计
2.3.1 界面模型定义
界面模型定义页面的结构和前端事件处理逻辑[8],采用压缩包方式存储,这样即实现了模型的封装,又减少了存储空间。每种界面模型采用一个zip包定义,包括界面结构描述文件和页面控制逻辑两部分。
(1)界面结构描述文件
界面结构采用一个三元组描述:UI=< {View},{Business Entity },{Permission}>,其中View表示1 或多个可视化组件组合,Business Entity表示和可视化组件绑定的业务实体,Permission表示对界面组件及实体的操作权限。
(2)页面控制逻辑
前端的页面控制逻辑主要是各控件的事件响应代码,控制逻辑在文件中单独定义体现了视图和逻辑相分离的原则,根据页面的数目,页面控制逻辑包含一个或多个JS文件。
2.3.2 前端代码生成
代码生成工具的前端代码生成引擎解析界面模型文件,根据控件类型,查找控件模板库,获取控件模板,按照界面布局拼装控件模板形成最终的界面代码文件。前端代码生成引擎主要包含界面控件库和控件模板库两部分。
(1)界面控件库
界面控件库和界面描述文件可用的控件标签一一对应,定义了用于界面展现的所有控件,包括基本控件、容器类控件、数据控件、编辑器控件等,简化的控件库如图2 所示。
界面控件库用于保存对界面描述文件的解析结果,是界面模型和控件模板的桥梁,实现了模型与特定平台的对接。
(2)控件模板库
控件模板是一段参数化的代码片段,用于生成最终的源代码。对于界面控件库中的每个控件,都有相应的模板。对于源代码结构相同的控件采用通用模板的方式以减少模板库冗余。
一个Web页面往往包含大量控件,如果采用标签方式定义页面控件及布局,标签的嵌套会造成页面代码结构复杂,较难实现模板的提取和代码自动生成。因此代码生成工具采用JS编码方式定义页面控件,同时为了规范代码结构,采用结构化代码块的方式定义界面模板。一个Web页面的模板定义见表2。
页面上的每一个控件的模板定义见表3。
在前端代码生成时,对每一个控件提取表3中的四个部分插入到表2 Web页面模板的相应区域以完成整个Web页面的代码生成。
2.4 代码修改
代码生成由代码生成引擎根据模型来生成代码。当业务功能需要调整时,用户只需要修改业务对象模型和界面模型,由代码生成引擎完成对代码的重构。代码生成引擎对用户扩展的内容进行标识和记录,形成操作队列,当用户修改完模型进行代码生成时,代码生成引擎自动将队列中的用户扩展应用到模型中,完成新的代码生成,不会破坏用户对原模型的自定义扩展。业务模型修改时的代码重构过程如图3 所示。
3 代码生成工具实现
代码生成工具基于J2EE平台开发,采用开源技术实现。
由于XML具有灵活、可扩展和平台无关的特点[9,10],业务模型定义和描述采用XML文件形式。同时,在模型定义时预留了扩展标签,以适应业务逻辑的变化。
在Java中用于解析XML的技术很多,主流的有DOM、SAX、DOM4j[11]。DOM基于树的结构,需要加载整个文档,可以对XML进行随机访问,但对于大文档成本高;SAX基于事件驱动,消耗内存少,但不能随机访问XML中的节点,不能修改文档;DOM4J是一个优秀的Java XML API,具有性能优异、功能强大和易用等特点,越来越多的Java软件(包括Sun的JAXM)都在使用DOM4J来读写XML。因此在模型解析时采用了DOM4J技术。业务模型文件的解析如图4 所示。
界面模型压缩文件的解析使用zip4j.jar包,相对于JDK自带的API,zip4j采用UTF-8 编码,支持中文和密码,同时支持多种压缩算法,功能强大且使用简单。
界面模型和业务模型的可视化编辑器,采用GEF(Graphical Editing Framework)框架开发,以插件方式集成到Eclipse平台。GEF是一个图形化编辑框架,它允许开发人员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和编辑模型,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GEF提供了标准的MVC(Model-View-Control) 结构,降低了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依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模型和视图的组合,而不必受开发框架的局限[12,13]。GEF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方便定义图形的样式、风格,也可以自定义连接线的路由方式。
代码生成使用Velocity技术。Velocity采用简单而强大的模板语言VTL来渲染页面, 能保证在Dreamwaver之类的可视化编辑器中正常显示;模板可以是任意扩展名,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看到效果;渲染速度快[14,15]。界面模型控件模板定义时,提取的通用控件代码模板如图5 所示。
控件模板和Web页面模板均采用结构化块方式定义,简化了代码拼接时的处理逻辑,提高了代码生成速度,使生成的代码结构清晰易懂,便于用户扩展。
4 代码生成工具应用
下面以企业应用系统中常用的部门人员管理为例,介绍代码生成工具的使用方法。部门人员管理包含两个业务实体:部门和人员,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部门信息包括ID、部门名称、部门类型,人员信息包括ID、姓名、电话、入职日期、所属部门。
(1)通过拖曳方式在业务模型设计器中完成业务模型的创建,代码生成工具自动为每个业务实体添加通用的增删改查等方法,简化用户操作。创建的业务模型如图6 所示。
(2)代码生成工具根据业务模型生成后端代码及数据库脚本。
(3)在界面模型生成向导中选择界面模型,本例采用“主从表”模型,为界面模型配置业务模型作为数据源,代码生成工具根据界面模型生成前端代码。
代码生成工具对于界面模型库中的界面模型可直接生成可运行代码,对于更加复杂的个性化界面需求可以在预置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可视化界面设计器进行调整。代码生成工具已集成到国家电网统一应用开发平台中,2013 年至今,共有87 个项目使用代码生成工具进行开发,包括统一电力市场、电力生成管理PMS2.0、基建管控等百万级代码行项目。目前统一电力市场项目,基建管控项目已经上线试运行。系统代码行数及自动生成代码行数对比见表4。
实践证明,使用代码生成器能够减少开发人员80%以上的编码量,提高开发效率。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模型和界面模型的代码生成工具的设计和实现,在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广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业务模型和界面模型的概念,开发人员只需完成模型的设计,由代码生成工具实现代码生成,实现设计重用。实践证明,使用代码生成器能够大幅度减少开发人员的编码量,提高开发效率;统一开发架构,规范代码结构,提高代码质量。
摘要:企业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相似代码重复编写、系统架构不一致、开发周期长等问题。目前已有的代码生成工具或无法将系统概念设计与软件实现技术分离,或无法满足由可视化设计直接生成完整功能代码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业务模型和界面模型的代码生成工具,开发人员只需要对业务模型和界面模型进行可视化设计,由代码生成工具完成完整的代码生成功能。当模型修改时,由代码生成工具完成代码的重构。目前该代码生成工具已应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应用开发平台中,实践表明,代码生成工具的使用可以减少开发人员80%以上的编码量,实现设计成果的复用和共享,统一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架构,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