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专题教案

关键词: 热情 收获 转凉 专题

一年级专题教案(通用6篇)

篇1:一年级专题教案

感受春天的美感受识字的趣──《识字1》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材简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采用了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识字1》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看图学词识字”。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总写春天给人的感受,“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出春天的美丽。8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猜猜,这是什么歌曲? 2.对!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

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教师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感知春天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

【看图并“完整”地表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

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指名学生朗读,小组赛读,齐读)

图中的黄莺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三个成词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一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许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字应为重音。

【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泉水丁冬”、“百鸟争鸣”。学生朗读。(如果学生说听到“莺歌”要肯定学生

你认为这两个词该怎样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泉水丁冬”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要读出许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

6.齐读上述六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7.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教师出示词卡“万物复苏”,学生读:万物复苏),这让我们感到──(教师出示词卡“春回大地”,学生接读:春回大地)

三、朗读词语,抒发情感 1.多媒体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图画,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2.与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朗读。

【抢答和合作朗读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春天美景,既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增强趣味,又符合阅读从整体──部分──再整体的螺旋上升规律】

四、总结全文,师生共读

1.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幻无穷,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多彩的春天吧!师生齐读8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8个词语背下来。

五、识字交流,写字指导

1.课件呈现8个词语,让学生找出13个要求会议的生字。你会认吗?学生尝试自我认读。

2.同桌互读,交流认字方法;互考,互相辨音,看谁读得准。注意“苏”是平舌音,“柳”是边音,“冰、丁、争、鸣”是后鼻韵。

3.游戏:燕子报春。让学生当“燕子”,课件随机出现生字(生字放进以“春”字为背景的各式漂亮的窗花图上),要学生随口正确读出生字。

4.说说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最难写。重点指导“万”字,教师具体范写,着重强调“横折钩”运笔过程的轻重和笔势的变化。

5.学生自写课后生字,展示评议。

【把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这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在整体感知词语中已经多次呈现,学生已经不陌生了,因此会比孤立呈现生字来机械识记的效果好。】

六、实践活动:找春天

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找春天。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色彩。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听到哪些声音,用上一些词语,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教学评价】

1.教材理解到位,分析清楚,处理恰当。

教学设计突破了一般的按照课文顺序逐词教学的线性结构,力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从学生的“看”、“听”角度出发,将文中词语大致分为两类。这样看似无序的8个描写春景的词语,沿着学生感知的河流缓缓淌出,从分述的“所见”(“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到“所听”(“泉水丁冬”、“百鸟争鸣”),再到整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不仅体现了教学的逻辑,也顺应了情感升华的过程。

2.尊重识字教学规律,务实有效。

教者考虑到了儿童识记的一般规律,注意让儿童在语境中识记,按先整体后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来让他们识记,同时注意多种形式复现和巩固。显然,设计者注意了如何提高识字效率的问题。本设计务实,指导具体,力图做到认得清,读得准,写得好。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游戏题板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 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1)板书课题:1.柳树了

(2)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3)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教师板书:说话醒了 ɑ.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春雷

b.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ɑ.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ɑ.齐读第五小节。

b.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c.哪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学生自由说)

(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再欣赏这美丽的图画,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1.看板书再读词。2.指导书写。

ɑ.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说话)b.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c.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d.描红。

e.自己练写,老师巡视。f.成果展示。(四)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五)课堂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写好“说、话”两个字。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背诵课文。2.写好“朋、友、春、高”四个汉字。【第二课时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完成课后说一说。

3.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读背课文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三)实践活动

仿照课文编诗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完成练字作业。2.词语连线练习。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简析】

春雨美如画,春雨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的世界。课文用童趣的语言,让我们感知春雨把大地装扮的五彩缤纷。

设计思路:春雨贵如油,细如丝,柔似水,美如画。利用课件插图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在看、读、演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你的教学资料库!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ɑ.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8.课堂练习读读说说 滴 雨滴、水滴——

欢 欢乐 欢笑——

题 题目 数学题——

线 纺线 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绿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植树的态度和他的心愿。【教学准备】

1.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及植树节的来历。2.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配相关图片)谁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

2.简介邓爷爷。(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照片)

3.谁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认识生字:“邓、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你知道哪一天是植树节?(课件出示:“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背景为刚栽好的小树苗。)

为什么说“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2.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3.同桌伙伴自学生字。4.自学汇报。

①、我会认。(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机一一点击课件中的生字,字放大。)②、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了解人物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认真听听讲议内容,讨论: ①邓小平爷爷为什么也来参加植树活动?

②你觉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文中的以下长句子及关键词进行品读)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C.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扶正。2.读读,议议:(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3.读全文

四、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现在正是春天,天坛公园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两棵树,美吗?(课件出示两棵开满鲜花小树,花儿上面写有“我会认”中的13个字)谁会读花儿上的字,就把花儿送给他。(学 生读对一个字,点击课件上相关字,花上的字就消失)2.谁能把小树苗栽进树坑里?

(课件出现八棵小树,上面分别写有:“爷、节、己、已、多、岁、站、亲”;八个坑里写有这八个字打乱后的音节,学生读对一个相应字就进入填里)

五、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我会写。(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六个字)指名读后,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找出最难写的字。

2.看老师示范。(课件演示难写的字的笔顺)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六、互动天地,拓展延伸

植树节快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给你的小树取个名字,经常去看看它!还可以做个植树卡。(课件出示一个精致的植树卡,上面这样写:

___年___月___日,我在那里种下一棵小树,我给它取名叫_______________。)《邓小平爷爷植树》课件制作说明 目录(具体要求见教案)1.人物导入:三个画面。

2.认识生字:三个画面,其中点击每个生字都能放大。3.朗读感悟:两个画面。4.游戏活动:三个画面。

5.写字指导:两个画面(点击田字格中的任何一个生字都能演示笔顺)。6.互动天地:一个画面。所需资料、图片

1.第二册语文课本。2.邓小平活动照片。

3.开满花儿的小树(每多花儿中间能插入汉字)。4.小树(能插入汉字)、树坑(能写拼音)。5.歌曲《春天的故事》(配图片)。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

醉 春 烟 散 学 忙 儿 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5.全班汇报交流。(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并注意说出春天的特点。2.抓住春天的特点,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清楚。3.说话时要大胆,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语句要完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前边我们学习了古诗《春晓》,又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请用完整句回答问题)板书:公园、田野、我们身边„„

二、说春天。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请几个学生简单说)

既然大家都说春天很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春天好吗

这次说话有三个要求,请大家看着电脑跟老师读一读,然后请大家在说的时候记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这节课谁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过春天,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教师板书一些)

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帮助大家说好话。请大家看电脑,自己快速记几个,待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你喜欢的。(学生看电脑,边读边记)

现在你们看完了,就让我们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美,好吗春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说说,要按要求说。)

大家刚才说得真好,看看电脑里老师还帮你提供了些什么(学生看电脑,观察公园景色,然后同桌互说。)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教师随时纠正。)说完后,再次看电脑,让学生互说。最后指名说。

春天来了,在我们身边,你们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给学生看一两张画面,让学生准备说话。)学生开始说话,教师随时指导。

在春天里,你除了刚才说的和电脑上看的以外,你还看到了哪些变化吗(蝴蝶、青蛙、蝌蚪„„)

小朋友,你们把春天说得真好,那谁能给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看谁说的题目最好(教师板书题目)

三、指名说话。

小朋友,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的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说,好吗(再看一看电脑上的要求,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从中选择自己想说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顺序说出特点。)学生开始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名说,师生评议。

刚才的几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但电脑里也有三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跟他比一比,看谁的好,好在哪里。

识字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教学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短文的意思。【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4.师生正音。

三、读文识字

1.出示“生字列车”,指导学生认字。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改正愿洗碗筷扫庭院人人夸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1)自由认读。(2)小组长检查。

3.读课文,把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1)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2)小组内交流:在温暖的家中你体味到了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字词卡片,巩固生字。(2)指名读儿歌。

二、课文教学

(一)学习第一句话。

1.课件出示一幅画,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2.出示: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二)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三)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四)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自读全文。2.指名读句子。

三、写字教学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洗、扫、认、真、父、母”,学生认读生字。2.指导观察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范写、讲解笔顺,抓住关键笔画指导写字。学生一笔一笔地跟写。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总结学生写字情况,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

有了你们这些可爱懂事的孩子,我们的家就更幸福、温暖了,班级也是你们的家,我相信你们会在这个新家里快乐地生活长大。

看电视》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猜一家用电器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3.看图: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说说你观察的依据。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第5课。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读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

(3)读准生字,注意“赛”是平舌音,“音”是前鼻音。2.思考

(1)“我”家看电视,很奇妙,表现在哪里?

(2)读最后一小节,想一想:每人心里都装着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3.讨论

就以上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问题一提示:(先给时间让学生说,再出示句子分析说明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关掉,——打瞌睡睡觉。” 奶奶:“奶奶啥时换了频道?——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我们:“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问题二提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他人的关爱)。4.感悟

读课文二、三、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话。句一: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句二: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句三: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联系自己家,用“因为„„所以„„”说话。出示课文后面学习伙伴的提示,练习说话。

出示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三)逐段朗读,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勾画出课文生字。

2.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方法。例如:

合体字:全(人十王)奇(大十可)妙(女十少)精(米十青)员(口十贝)音(立十日)

部首字:却(卩)赛、完(宀)掉、换、拍(扌)写(冖)3.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2)四人小组接词比赛,看哪组接的词语最长。全()()()奇()()()精()()()赛()()()关()()()员()()()写()()()音()()()4.写字指导

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写、完、家”三个字。

(四)课后活动 观察家里人都喜欢看什么电视,学了课文后,该怎么做。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着、看”两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课文

猜谜:“两根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引入课文:人的手多么灵巧啊!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帮谁做过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难读生字:情、等。

做“小小播音员”带读有拼音的生字。游戏帮助记忆。(找朋友,开火车的形式认读去音节生字)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别忘了每次我们认识新朋友后的任务:把生字宝宝送回家。①检查读长句子。出示4个句子:

ɑ.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b.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c.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d.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②指名读句,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③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练习说说做做。(我替爸爸。我给妈妈。我帮奶奶。)

3.课文,边读边想像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自主识字。

说说自己会认哪些字,介绍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2.写字指导。

①同桌比较“着、看”的异同。②全班交流。

③观察“着、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④教师范写,注意“着、看”中撇的书写。⑤学生描红练习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激发学生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自读自悟,懂得文蕴含的道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读错,其他同学帮忙读,读准一个字,就向上攀登一步,读 准全部生字,才能登上最高峰,成为胜利者。

(二)朗读指导,感悟文意

1.朗读第二、六自然段,想想疑问句、感叹句该怎样读。(带“。”读重音)句一: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

句二: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句三: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分角色朗读。ɑ.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说话。

“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奶奶,读读他们的话。b.指导分角色朗读。(加“。”读重音)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语调上扬)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笑着读)奶奶:“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夸奖的语气)3.全班交流。

ɑ.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

b.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

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奶奶、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4.学生表演读

A.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也可以谈自己)B.创作画《我有一双小巧手》,并写上想说的话。

(四)看看,记记,写字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读。学习“棉”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3.生字教学:

(1)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2)擦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午”——“牛”区别。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5.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5―6段)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7.总结,知道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扩展:除了棉被、棉鞋里,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教学准备】 两幅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师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二,这幅图上又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师总结:老师有一个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小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2)擦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2.

(1)用“自言自语”说话。(2)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1)用“悄悄地”说话。

(2)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3)指导朗读对话。

4.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5.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多义词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2.教学课件。【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妈会教给你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呢?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课本,分小组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3.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教师和学生评议。4.小组学习“我的发现”中的汉字。读读这些字,你有什么新发现?

5.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6.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三、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读一读这些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第二课时 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3.各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A.四人小组一起读诗《鞋》,互相纠正读音。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C.表情朗读这首诗。

2.小组派代表朗读《鞋》,同学评议。3.自由背诵《鞋》。4.全班配乐背诵。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让没做过家务事的学生说说为什么。)

二、播放录音,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A.录音: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诠来帮他出出主意? B.讨论交流。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哪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上台表演。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A.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B.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C.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A.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B.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C.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一朵小红花。(边做家务边放音乐)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这说明大家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好吗? 大家一起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老师和同学一起唱)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我该怎么办》教学设计之一

第二册第二单元《我该怎么办》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归心体贴长辈。重点、难点

大面积训练,说做家务事的经过。从小事做起,学会归心体贴长辈。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学习用具、抹布、衣服(若干件)。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一

(1)(出示课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下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2)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哪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3)上台表演。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2创设情景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1)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2)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3)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景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1)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2)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3)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一朵小红花。(边做家务边放音乐)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这说明大家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好不好?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老师和同学一起唱)

《识字3》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分析】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对对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在极富感染力的语境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6个字。2.借助拼音和插图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时数】

两课时(1.5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2.展示图片。(出示大自然景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画面的景色。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对话平台

自学(读文正音,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1.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对子,注意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交流识字情况。

三、识字(竞赛识字,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自主识字能力)1.出示生字词:认识哪个读哪个?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游戏识字:开展“识字秘诀”交流会,看谁的识字方法好。3.检查识字:

(1)开火车识字——将13个生字打乱顺序,以小组为单位按顺序开火车读生字。

(2)摆长龙识字——学生按教师出示的拼音顺序把字卡摆成长龙。(也可摆成其他图案,如问号、感叹号、S形等)

(3)帮生字找家——分别找出带“雨”“虫”“木”字旁的字。

(4)猜字谜-——多字少一半()夕;十日十日(朝);王二小,白又胖,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碧)(利用学生已有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识字,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四、朗读(师生互动读文,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1.读文,引导发现课文的特殊呈现方式。2.师生交叉读文、拍手练读、分组竞赛读文。

五、练习(拓展延伸,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请你学着文中的样子,也出几个对子让小伙伴对一对,实在对不上你可以帮助他。写字(分散写字任务,提高书写质量)重点指导“和、语、千” 第二课时(或半课时)对话平台

一、导入(借助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出示大自然的画面: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描绘一下吗/说完后把词语贴在相应的位置上。绘画(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增强理解语言能力)

1.在文中挑选一个或几个喜欢的词语,写在纸上,自己配上画面。

2.拿出自己的作品在组内交流,大家互相评议,猜猜他画的是哪些词语。

二、练习(游戏识字进一步巩固识字,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1.挑字卡找朋友:

翘舌音朋友——我是翘舌音“朝”,我的朋友在哪里?

结构朋友——我是“秀”,我有上下两层楼,我的朋友在哪里? 偏旁部首朋友——我是昆虫小蜜蜂,我的朋友遍天下。

反义词朋友——我是“朝”,是一天的开始,我的朋友在哪里? 2.“火眼金睛”:儿歌中哪些字是今天学的?看谁找得多? 红脸儿朝阳出东方,专给小朋友洒霞光。碧绿的田野禾苗壮,万紫千红花儿香。蝴蝶姐姐花间舞,蜜蜂妹妹采蜜忙。杨树摇摆千条枝,桃李傍晚送夕阳。

3.“金话筒”:任意选择书中的词语说几句话,看谁用得多,句子说得美。

三、写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会汉字的结构之美)

1.认读“李、秀、香”,学生观察描红: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现问题相机引导,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盛开,颜色鲜艳。

和风细雨;原指温和的风细小的雨。现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相关链接:对子歌(略)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3.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课文讲了两只鸟蛋的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小节,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例:捧连忙

(1)读第三小节。(2)用动作表示捧。(3)用连忙说一句话。

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猜谜语如:还不走车来了。(连)千少万多。(仿)定、向: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取、凉:练习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两种短语形式。4.除了课文,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5.分小组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报纸、杂志、商标等,念给小组的成员听。6.全班交流: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分别粘在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和同学听。(结合生活实际认字。)7.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8.指名分节读课文。

9.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练读。

10.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第二课时

一、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我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取、拿、捧、走、送还、听见、抬、投向 2.说说我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用--划出。

教师出示所划短语,请学生选择相应的进行粘贴。3.理解感悟。

(1)如果鸟蛋拿在你的手心,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朗读,体会真好玩。(2)如果你是鸟妈妈,看见这情景你的心情如何?理解焦急不安。

4.质疑解疑。例如:鸟蛋怎么又是小鸟?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5.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二、书写指导

口字旁的字口要写小些;走之底的写法仔细指导,是三笔。

三、拓展练习

1.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3.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课堂板书】 9.两只鸟蛋

小心地捧

连忙走

轻轻地送还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通过读文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课文内容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教学准备】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对话平台

A.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B.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C.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D.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E.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F.评价(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A.复述(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复述竞赛,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B.绘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 未来。

C.实践(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D.写字(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评价(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二、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主意:办法。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小。

茂密:文中指松树林茂盛而繁密。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慢”等14个生字,并加以运用。2.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3.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识字和词为基础,增强环保意识,并在朗读中予以表现。【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题目。

2.指名读,比比谁读得动听。

3.说说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路”是怎样的(教师评一评,也可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识字并运用 1.学习准备

自然段序号,在文中圈出生字并读正确。2.反馈

(1)开火车读字卡,正音。

(2)指名读,如果读对了,请那位学生把字卡贴到黑板上。

(3)运用(方法很多,比如“哪些字能成为词语朋友?”然后叫学生摆一摆,读一读)。

三、朗读与理解互动

1.站起来速读,如果觉得好了就坐下,要求读得既快又正确。2.请刚才的第一名回答:

请找到文中的话,说明鸭先生屋前的小路确实是美丽的。3.除了找的学生读一读,要创设情境比一比谁读得更好。4.请读得不错的一名学生板书――美丽。大家尽力读好这段。5.师:这小路是不是一直这样美丽下去呢?从哪里知道的?

6.学生相应的句子,比比谁读得更不错,请一生板书――不美丽。7.师:小朋友们,知道了小路变得不再美丽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8.学生互相说,站起来说,大家评一评。

9.读一读第9.10.1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请说的不错的一名学生板书――美丽。10.师:如果当你看到路面上有垃圾了,你会怎么做? 11.大家一起把班级打扫干净(简单一点)。

四、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五、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将字词卡任意发给几位学生

2.师用肢体动作或其它方式引出字词,持卡的学生上来大声读给大家听,及时正音。

二、分角色朗读 1.各自选好想读的角色,认真练习读好角色的话。2.反馈:

(1)你想读哪种动物的话?选一句或几句你觉得拿手的读一读吧。(2)学生站起来读,教师要让大家明确读和听的任务,及时评价。

(3)师根据刚才读的情况选几名学生当角色,要求会背角色说的话,演的时候戴上头饰,其他认真看和听,由教师读旁白。

(4)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角色,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教师巡视及指导。(5)反馈,并评选(奖项可以是“最佳合作奖”“天才小演员”等等)。

三、看谁读得好 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1.学生自己练读。

2.自愿站起来读,可以自己选一句读,及时评价。

3.学生观察三句话有什么区别,师解释:第一句是陈述句,第二句是疑问句,第三句是感叹句。4.师口头编句子,学生猜是什么类型的句子。

5.按照要求口头说句子,要避免模式化,鼓励有创意的学生

四、指导书写

五、评析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题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线索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提高读书效率。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但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教师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6个字。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挂图、录音机和磁带。

2.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创设情境。(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示)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二、自学(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

三、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丰富学生课外识字经验,促进自主识字)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是自己预习的,是妈妈教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在课外多识字。)四朗读(鼓励质疑,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1.小组内交流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2.自己轻声读文,尝试给学习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语。教师引导,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3.学生共同读文,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4.重点指导读1—4自然段,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

五、练习(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

(如果学生路过窄,教师可以出示例句拓宽学生思路——“我准备送还鸟蛋”。另外特别要鼓励学生说与众不同的句子。)

六、写字(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写字质量。)

1.记字形。出示“同工转”三个字,选择你最熟悉的字,你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2.学写字。学生观察练习描红,看谁写的最漂亮。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互相取长补短。第二课时

一、导入(检查读文,师生谈话引出新课内容。)1.教师检查学生读1—4自然段

2.师:失物是怎样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继续学习5—8自然段

二、朗读(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启发想象读文,更易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1.学习5—8自然段,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问题线索朗读感悟。2.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解疑,互相交流。(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3.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解疑。

(2)自由朗读,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3)引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4.第五自然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指导第八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给学生充分读、问、想、说的时空,让学生在读、想、议中展开想象,感悟读文。既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表演(这种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以升华)

1.用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垃圾袋)让学生表演课文。组内练习。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生互相评议。

四、练习(注重积累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1.书后“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请制定一份《环保公约》并自愿组成环保小队。

五、写字(分散写字任务,提高书写质量)

学生重点练写“木、级、队”三个字,教师指导。【教学评价】

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专心;集中注意力。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文中指老师看到同学乱扔垃圾,神情让学生很害怕。会心: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失物:遗失的物品,文中指垃圾。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1.学习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已学习了《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两篇课文,对身边的垃圾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再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在情感上会产生共鸣和沟通,并能积极地投入本课的学习中去,积极思考,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2.口语交际的训练,应积极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创设交际的情景。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上海台的《有话大家说》等节目,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最好内容。【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教学准备】

学生用废旧垃圾制成的工艺品。【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引入话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有关垃圾。从哪里来的图片:如妈妈拣菜、削苹果、刨铅笔等。)看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齐读课题。联系生活,积极地投入到说话情景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由老师担任《实话实说》主持人,小朋友做现场来宾,交流自己的发现: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1)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没有用的东西丢出来的。(2)垃圾是不讲卫生的人随意丢的(3)我们觉得垃圾是该丢掉,有什么用呢?

(4)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有些还可以利用,有些是没有用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对身边垃圾有了初步认识,并产生不同的意见。

三、创设情景,处理垃圾。引导学生进行角度转换,如果你是被邀请的公园管理员,谈谈你对垃圾该怎样处理。

1.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评价。(1)把垃圾丢进大海里。

(2)把垃圾烧掉,用它来发电。

(3)用垃圾制作工艺品。通过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讨论促进学生反思生活中处理垃圾的行为,谈自己的看法。四.创设情景,展示才能。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做的小物品带来了吗?学生上台展示并作汇报,如(1)“我的作品是个花篮,我先找一个没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边剪去,再剪出一条条的花边,把花边圈起来就是漂亮的花篮。

(2)我的作品是一条军舰,我把没用的泡沫和牙签还有一些纸片制成这艘军舰。通过展示,既对垃圾有了处理场所,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五.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画一幅画。

小组合作画画《未来垃圾处理场》

促进学生交际互动,在互动中说话,在互动中交际。

《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之二

 【教学目标】

1.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教学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这个城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吗?那你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干净吗?(可以播放城市的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 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1)每人在小组里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2)每组派代表交流。(3)教师小结

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少不了出现垃圾,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干净,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

2.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子,想办法。(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

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 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四、介绍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1.垃圾的处理办法:垃圾填埋场。2.焚烧法。3.积肥法。

五、讨论质疑,求真创新。

1.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2.介绍美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出来垃圾的新方法。

六、导行。

我为创建出力,携手共建全国卫生城。成立环保小卫队。资料:

处理垃圾的方法: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

美马萨诸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利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能将垃圾熔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识字4》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识字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主要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体现了夏天的美好快乐。本课共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教师要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课文插图,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大多数学生对文中提到的6种小动物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有利于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识字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教学准备】

1.课件或动物图片、生字卡片。2.学生搜集一些小动物的有关资料。【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豆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小飞机,绿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内行。

2.演示课件。(播放小动物活动的场面)夏天到了,小动物都在做些什么?指名说一说。师;这些小精灵给夏天增添了很多乐趣,让我们来读一首儿歌吧。

二、自学(在读文中标记生字,激发识字兴趣)

自由读儿歌,用喜欢的标记画出藏在儿歌里的小动物,并大声的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儿歌。识字(利用构字规律识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效率)

1.同桌交流:把你圈画的动物名称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观察特点引导发现:

(1)课件出示带虫子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有虫子旁,与小动物有关)(2)读一读,想想这些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一下。

(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可出示例子点拨:蜻——虫、青;蝴——虫、胡)

(3)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很多字。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运用“你发现了什么”的导向性提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朗读(把识字放到儿歌情境中,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读儿歌的兴趣)结合插图,采用多种形式读儿歌。

三、练习(游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生活中识字的能力)小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方法:出示有六种小动物图案的儿歌。小组读后,选派代表负责把小动物送到金房子里。第二课时

一、导入(多形式复习生字,进一步巩固生字)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2.师生共做“我说你指”的识字游戏。3.读读有这些生词的儿歌。

二、识字(巧识字,发展学生语言)

1.课件出示“网、运、展”所在的句子,指名读。2.猜字谜:

(1)猜网字:师读生找卡。读句子:蜘蛛为什么结网?你还知道什么网?(2)猜运字:师做动作生猜。还可以运什么?怎么运?练习说话。(3)猜展字:做动作理解伸展的意思。

(有层次有梯度地把字词句联系起来,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情感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

三、练习(利用课本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运用知识)1.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结合搜集的课外资料模仿课文说一说。2.学生交流感兴趣的动物资料,开展“动物王国趣事多”发布会。

四、写字(书写和评议结合,激发写字兴趣)

1.学习书写“空、运、展”,学生互相提醒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2.展示书写作业:自评、互评与师议结合。【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其他带虫字旁的字,放在识字袋中,看谁查得多,识记方法巧。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4.简单讲述诗意。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5.朗读反馈。6.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也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摘荷叶小朋友,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荷叶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4.复习古诗《小池》:圆圆的荷叶绿得那么美,荷花开得那么美,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古诗来赞美它吗?齐背古诗《小池》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要求:杨万里用诗歌展示他的才华,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在座的所以老师展示我们小朋友的风采!展示什么呢?第一,展示我们小朋友读课文的水平;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水平。有信心吗?

2.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字音(生回答:读准);再要把句子(生回答:读通);最后把意思(生回答:读懂)。

上节课,我们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出示问题: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⑵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3.指名回答问题:

(1)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图

(2)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贴卡片,出示摇篮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3)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了什么?出示飞机场的图片,再让学生贴卡片。

(4)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让学生先用完整的话说,再贴卡片。

(5)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学生读课文找4个动词。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大屏幕,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课文给我们介绍了4个小伙伴,你喜欢谁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你就把你喜欢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并把你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一评你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学生自己练习。

3.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生走上台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

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一会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最会表演。学生分组练习。分组上台表演。4.指导背诵:根据板书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拓展延伸: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

出示数张荷花图片,图片上有成语,诗词句。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成语、诗句,并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提高人文素质,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课内外知识的贯通。)

五、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叶”和“机”,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看看“叶”,怎样摆才好看?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出示“机”,说说要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哪一笔?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六、作业:

画画写写:荷叶是我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讲述荷叶是我的„„的基础上,再修改图画,写出句子,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与兴趣,避免学生将来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在夏天的傍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课文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读了这个故事学生感到夏天的夜景美,小动物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他们对这篇童话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插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熏陶。【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之美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美。3.保护环境,爱护昆虫。【教学重点】

学习睡莲姑姑、小蜻蜓、萤火虫帮助小蚂蚁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教学准备】

1.范读录音带、课件或动物挂图、生字卡片、学生自制的头饰。2.学生收集一些小昆虫的资料。【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蜻蜓、萤火虫、小蚂蚁的挂图)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演示课件。教师播放夏夜美景的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欣赏后让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

二、自学(学生圈点批画,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词句可以想办法解决。

三、识字(多种方式巧记生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秘诀(如歌谣识字、猜谜识字、做动作识字、偏旁归类识字等)(部分学生识字方法单

一、枯燥,互相交流利于学生反思,开动脑筋巧记生字;另外对于学生的识字秘诀,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主动识字的乐趣。)

四、朗读(多层次自主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检查读。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2.指正读。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教师随机指导。3.想象读。先听范读录音,然后指名读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分角色读。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讨论每个角色的语气怎样读,并尝试给这些角色设计表情动作。如:睡莲姑姑(奇怪的问):“小蚂蚁,你怎么了?”

小蚂蚁(揉肉眼睛,伤心的)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让学生尝试添加提示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表情动作,添加不同的语气词,使课文变成了童话剧。由于是自己创造的成果,学生会读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

五、写字(体会汉字结构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认读“他、她”,注意区别字义:女同学用她代替,还有谁适合?代替男同学的他谁合适? 2.教师重点指导“也”的写法,学生练写,注意纠正写字姿势。3.全班展示优秀作业,互相提建议。第二课时

一、导入(出示生字,进一步巩固识字)

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朋友又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吗?指名开火车读生词。

二、读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美)

1.学习倒数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星星看见了为什么高兴的眨眼睛?

2.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夏夜景美,在美景的烘托下,小动物帮助小蚂蚁回家的精神更美,他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品质深深的打动了星星,所以他会高兴的眨眼睛。(这样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

三、表演(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和伙伴,利于培养合作参与意识)

学生任意选择喜欢的小动物,自愿找合作伙伴组成表演组,也可以邀请老师参加。

四、练习(对课文内容适当延伸,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和搜集资料的能力)1.“夏夜美”擂台赛:任选一项内容即可,表现出色可获得“睡莲奖”。

A.读夏夜。选择课文内容读出夏夜之美。

B.说夏夜。你还能用文中词语或课外积累的词语描述一下身边的夏夜美景吗? C.画夏夜。画出你眼中美丽的夏夜。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的高效,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2.除了蜻蜓和萤火虫,你还知道谁能帮助小蚂蚁吗?你还了解哪些昆虫?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有关的资料。

【教学评价】

在开展“夏夜美”擂台赛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这样更易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交流有关资料时,教师也可把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学生交流。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34(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得:右边笔画多上下要写紧凑。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3.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课堂板书】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蚂蚁

搬东西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

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二、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读文(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第二课时

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重新申请。【教学评价】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1.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2.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3.教师小结: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二、我会读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的字下面加了点)

37(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3)自由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4)指名读,齐读。第二课时

1.出示图画,提问:你去过海边吗?那一定见过浪花吧,自豪地告诉大家,浪花是怎样的? 2.没见过浪花的同学别着急,读一读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3.老师范读。

4.学生试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5.请同学接龙读短文。

6.说一说,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浪花怎样?(可爱、淘气)

7.齐读,指名读。(指导朗读),露出可爱的笑容,带着微笑读短文。读了短文,让别人听了好像真的见到了淘气的浪花。8.配乐朗读短文。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续讲故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插图。

2.(出示小兔),有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再出现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了。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来是想干什么呢?老师讲到这儿,讲不下去了,请同学们帮帮忙,仔细看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续讲完,看谁讲得好。提示:小松鼠可能为了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会怎么说? 怎样帮助小松鼠?

(1)自由发挥讲,讲给同桌听。(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讲的故事什么地方说得好。(4)评价(学着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补充自己的看法)。

过渡:大家讲得真好,讲得更生动,老师都听得入迷了。现在请聪明的你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画得好。

二、画一画

(1)学生自由画画,老师巡视。

(2)先画好的同学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让同学们欣赏,评价。(3)小组交流。

(4)评出“小画家”。

三、拓展活动:

根据自己画的画,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识字5》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谁、怕、跟、凉、量、最”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或“元宵灯会”、“一休哥”等情境导入)1.回忆《该怎么办》的内容,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2.过渡:助人为乐的小明在学习上又遇到了三个难题,我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好吗?(出示课题“识字5”)

二、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1.初读全文,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或同学)帮忙解决,看谁读得又块又好。2.同桌互读,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纠正对方的不足。3.指名逐节读,学生提议请几个同学来读比较合适。

要求:边听边想句子表达的内容。

4.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自己。5.老师也想这有趣的谜语(范读第一节),你想到了什么?

三、随意境自主识字

(一)谜语1 1.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看看和老师想的一样不一样? 出示多媒体课件:逐句出示(人——从——众)2.认识2个生字“团、量”。

“团结、力量”带拼音的认读——去掉拼音读词语——去掉“结、力”认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两个字并组词,在小组内交流。(师巡回指导)4.指导朗读。

男女赛读——同桌赛读等,及时给予评价

(二)谜语2、3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第一个困难,我们不但猜出了谜底,还学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读——把这一小节认真读会;

想——展开想象,体会句子表达的内容,想办法猜出谜底; 认——认识生字朋友。

2.用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方法,分小组选择学习你们喜欢的谜语。(剩下的两个谜语任选其一)3.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合作出色的小组。4.全班交流、讨论。随机处理重要的知识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两个谜语交流的先后顺序)1)交流谜语2时,请学习谜语3的小组质疑。2)学习谜语2的小组负责释疑。师做适当的补充。3)同法交流谜语3。

5.小结。(针对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应用情况)

四、指导朗读

五、巩固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2.选卡片填空。

六、练习写字

1.描一描,仔细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练写。3.交流。

七、扩展活动

1.把三个谜语出给家人猜。

2.收集一些谜语,准备搞一次猜谜语活动。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园、为、阳、因、脸、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像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想像,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字 【教学准备】

歌曲录音带,文中的插图的复合图,学生收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照片、水彩颜料。【教学过程】

一、激趣、想像导入

1.放歌曲《种太阳》,边听边想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

2.学生动手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3.揭题,板书课题,指导“阳”的书写(向学生展示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的态度)4.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初读课文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再按所说的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2.检查字词的学习。

1)出示无注音的生字,交流哪些字你课前就已认识了。2)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带读哪个。

3)开火车读、齐读、抽卡片等巩固生字的字音(有注音)。4)集体读(无拼音),交流可以怎样来记这些字。(结合生字)猜字谜——熟字加、减、换偏旁等。5)读词语。

3.说说“我画的四个太阳分别是()、()、()、()。

三、诵读课文,说演结合,体会想像美。

1.再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2.指名逐节读课文。(朗读的要求请同学来提一提)其他同学可不出声地跟读。3.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指导学生研读好哪段。绿绿的太阳——说说炎热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感受 和愿望,体会它所带来的清凉,指导朗读。

金黄的太阳——想像秋日果园的景象,表演“落叶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情景。红红的太阳——说说“漫天飞雪”的感受和心愿,指导朗读,体会它所带来的温暖。多彩的太阳——交流春景,联系旧知,感悟想像之美,指导有感情地引读、赛读、齐读。

四、指导背诵。

1.配乐朗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2.老师按季节顺序引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六、指导书写。

1.读一读每一个字,分别给“园、脸”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2.给“因为、阳光”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看谁说的通顺、流利。3.先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书上仔细书写生字。

七、口语交际。

1.给自己收集的资料选一个合适的太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仿照课文,联系课前所画的太阳,说说“我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我是怎么想的?”

八、布置作业。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应该找到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学会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继续巩固“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阅读方法。4.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故事中的乌鸦是多么的愚蠢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只乌鸦,看看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呢? 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2.汇报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重点介绍多音字“着”。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区别“喝——渴”。4.开火车认识生字,做猜字游戏。5.给生字找朋友。

五、学习课文。

1.老师再读课文,学生再通过听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2.同桌学生互相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3.抽生分段读课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读。4.全班指书齐读课文。5.想一想:

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练习说话。)

还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办法吗?比比哪个办法是最好的?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你应该向它学习什么?(夸夸这只乌鸦。)6.再齐读一遍课文。

六、老师小结。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2.分小组比赛朗读。

二、学习写字。

1.抽学生读生字卡片,全体读。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5.认识新笔画——斜钩。示范写“找”,观察带这种笔画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模仿写。6.学习其它生字,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巩固认字。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 2.练习册作业。【课堂板书】 乌鸦喝水

口渴

(找水喝)喝不着

(想办法)发现石子

(动脑筋)衔石子进瓶子

(喝着水了)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把故事讲给家人听。【课堂板书】 20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称象》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等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喜欢曹冲这位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感受曹冲的聪慧。4.能用“一边一边”说话。【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生字“称、象”

2.读课题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

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两个自然段尝试自学)(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得正确、流利。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1)读准字音“柱、秤、艘、沉、止”(2)帮助学生把每一段都读正确(3)指导学生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段 4.组内交流读懂的问题。5.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感悟官员称象办法的不可行。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2}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3)语句训练:一边一边

(4)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行吗?(讨论)

随机理解“直摇头”(5)朗读指导。

2.学习4、5段,感受曹冲的聪慧。

(1)学生自读4、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合作研究曹冲称象的方法。边讨论边做实验。(3)交流研究结果。(教师演示或推选学生上台演示)(4)结果如何?理解“果然”

四、课本剧表演。

五、指导书写。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课堂板书】 21.称象

直摇头

微笑点头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秤

赶象上船 宰象

画线装石 称石头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反义词,认识“矮、瘦”等六个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2.能背诵26个英文字母,培养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大写字母的学习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拼音大小字母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课文上的词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3.出示生字 矮瘦暗丑闲旧

(1)请小老师上台领读(2)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如:“瘦、丑”是翘舌音)4.师生合作读

师读“高”生读“矮” 5.男女同学合作读

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7.扩展运用

(1)你能说说其他反义词吗?

(2)说句练习,如长颈鹿高,猴子矮。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二)我会读。

1.过河游戏。板画:小河 教师提出过河要求:

读出这个词语就是等于能踩着这块石头过河 出示词语

打水 打伞 打电话 打鱼 打球 打个问号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3.齐读

4.指名过河,同桌两人接力过河。5.评出最佳合作奖。

6.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语里都有一个“打”)7.请同学给每个词语中的“打”换个字。

(三)读读背背。1.谈话激趣。

2.出示26个字母(小写)。你认识它们吗? 3.请学生

4.告诉学生这些拼音字母每一个都有一个读音一样的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旁边出现对应的大写字母

(1)自由读(2)指名读(3)同桌互读(4)男女生比赛读。5.认识大写字母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2)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3)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唱唱字母歌。7.背诵比赛。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喜爱双手和大脑。2.鼓励学生课外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第二课时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的课外识字本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谜语导入,“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 “站在最上面,用它来思考,眼睛看不见,智慧在里面。” 2.初读儿歌。

(1)自读儿歌,圈出读不好、不会读的字问问周围同学。(2)组内读,交流遇到的困难,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指名读,评议。

3.读了儿歌,你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了吧? 为什么说它们是两件宝呢?

4.指导朗读。有了这两件宝,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大家喜欢我们的手和脑吗?

5.再读儿歌,要求读得有感情。6.朗读比赛。

(二)展示台。

1.分小组交流:在其他书上认识的汉字。

2.把自己认识,而语文书上还没教的字剪或写下来,做成生字擂台,考考同学。3.学生离开位置去看别人的擂台

4.说说通过刚才的看、听、学,你又学会了哪些生字?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猜谜的方法,能把自己猜谜的过程用规范的语言说出来。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第三课时教学重点】 学会与人交往

【第三课时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收集一到二则谜语写在纸条(彩色)上。【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今天是“元宵节灯谜晚会”(放轻音乐)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谜语纸条。

(二)提出要求:

1.说一说,说说你收集的或自编的谜语。2.猜一猜,看谁最先猜出谜语。3.讲一讲,你是怎样猜出谜底的。

(三)组织猜谜

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你的谜语(实物投影仪)请两位同学上台

生1:说说你出的谜语是什么? 生2说出自己的谜语。生1说出谜底

生2确认对错(猜对了,生2问:你是怎么猜出的?)

(四)互动交际:

1.请同学在“灯谜晚会”里自由“游览”与人交换猜谜(要求模仿刚才生

1、生2的交际过程)2.交流成果,说说你猜出了几个谜语?是怎么猜出的?

3.指名上台把他们交际的经过再演示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五)课外延伸:

请同学把灯谜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1.下课继续猜谜。

2.这些谜语中有许多生字,看看你在猜谜中又认识了几个生字。

《识字6》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读14个生字,掌握“海、军”两个字的读写及运用。

2.能把身边的事物用数量词表达出来;通过朗读,感悟情境,发挥想像力,在叙述的同时,语言得到训练。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掌握生字及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几个旅游景点玩玩,如果你觉得景色优美,还能介绍给别人呢!

二、朗读、体验情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看看我们都要去哪几个景点参观?注意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标上“?”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正音,记字形的方法有哪些? 4.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5.小组讨论:给每个旅游景点取个好名字。6.生汇报,师板书:海滩农村公园学校

三、学习课文

(一)请各位参观者跟紧我,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海滩”。1.(出示图)海滩上有什么呀?

2.翻开课本,把这几样东西用“□”框出来;形容它们的词用“〇”圈出来。3.出示词语卡片,读一读。

4.观察图,用上这几个词说一段话。

(二)参观了美丽的海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农村”的乡土气息吧!

1.(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2.根据汇报出示词语,跟读,正音。

3.课文是怎么来形容它们的?自己读一读吧!4.齐读,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想想自己是怎么学懂前两段的? 1.小结方法:读、标、想

2.接下去的两站“自由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四个人一起去参观,过十分钟集合。3.汇报:我参观了(),看到了(),觉得()。4.根据汇报出示词语卡片,齐读。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翠竹”、“红领巾”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朗读文 1.看着图说一说。2.巩固练习:

一()沙滩 一()军舰 一()帆船 一()秧苗 一()鱼塘 一()果园 一()小溪 一()石桥 一()翠竹 一()铜号 一()“红领巾” 一()欢笑

五、指导书写

六、延伸:

1.画一画:把这些美丽的景点用画笔画出来,好吗? 2.找一找常见的数量词,举几个例子。板书设计:

识字6 海滩

“〇”

农村

“□”

公园

学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一、学习“忘、挖、井”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六个字。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

三、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毛主席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1.揭题 2.齐读

3.这句话从哪儿得来的呢?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2.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和检查小组成员掌握的情况。

3.汇报:

①(出示卡片)派代表读,正音,说说记住字形的方法。②指名读,给生字找找朋友。4.说说这句话是怎么得来的?

三、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段,简介当时毛主席是在农村生活,指挥八路军作战的。2.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①汇报,师板书:挖井的原因

②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3.齐读第三段,理解最后一句话。4.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范写“忘、想、念”三个心字底的字,讲解要领。3.学生尝试写,师巡回指导。

五、巩固字词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理解意思。2.出示卡片,开火车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延伸

1.收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故事。2.开展讲故事比赛。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3.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5.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在学本课之前,老师要讲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教具准备】

四幅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干尽了坏事。他们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中国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人民群众也自动组织起来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

第23课讲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叫王二小。(板书课题

二、看图:

老师把四幅图都贴在黑板上,图上的这个小朋友就是王二小。那个挎着战刀端着枪的是日本鬼子。最后一幅图上穿着军装的是八路军。先让学生把四幅图都看看,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每幅图的意思。(一图: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二图:日本鬼子让王二小带路去扫荡。三图: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四图:八路军从山坡上冲下来,消灭了敌人。)

通过看图你知道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了吗?(机智勇敢,不怕敌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王二小的这种精神。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要听准字音。

2.学生自己小声读,然后标出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3.四个同学每人读一段,大家想:课文主要说了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却光荣地牺牲了。)

(二)学习第1段,自己小声读,这段告诉我们王二小是干什么的?(是儿童团员,是放牛的孩子。)“儿童团员”: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孩子们参加的一个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他们站岗放哨,为八路军传递情报,做了很多革命工作,涌现出许多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的一个。再读第1段,解释“常常”和“一边„„一边”的意思。板书:一边„„一边。看图: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常常:经常,不止一次。说明王二小常帮八路军做工作。

一边„„一边: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观察敌人动静,为八路军放哨。

(三)学习第2、3段。一个同学读。解释“扫荡”:敌人让王二小带路去干什么?(找八路军,抢粮食)这就是扫荡的意思。

看图:鬼子军官张着大嘴,可能对王二小说些什么(小孩,你的带路的干活,抓住八路,大大地有赏。)学鬼子说话要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去说,让学生到前面边表演边说。王二小怎么做的?说第3段。板书:装着顺从。王二小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机智、勇敢。)

王二小带着一队日本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问:什么叫埋伏圈?(八路军事先在四周埋伏好,就像一个口袋一样。敌人进来后就没法逃了。)

看第三幅图:王二小在干什么?(大声喊着:八路军叔叔!快开枪吧,鬼子进了埋伏圈了!)鬼子军官什么样?他知道自己上了这个小孩的当,气急败坏抽出指挥刀,大叫一声“死了死了地”!把战刀刺进王二小的胸膛,他高高地挑起了王二小,摔死在这块大石头上,鲜血把石头染成了红色。

自己小声读第4段,体会应用什么语气读。(前面要快,后面要读出悲痛的心情。声调要低沉)。再请一个同学读第4段,齐读。

(四)学习第5段,一人读。这段主要说什么?(八路军叔叔消灭了全部敌人。)“全部”就是一个不剩。八路军叔叔隐蔽在山上,亲眼看到鬼子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他们怀着满腔愤怒,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高喊着什么?(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把敌人全部消灭。为王二小报了仇。读这一段时要读出胜利的喜悦心情,全班齐读。

六、总结全文

说说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他小小年纪就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抗日战争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称他为小英雄。王二小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七、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让一个同学读全文,其它同学边听边看图,进一步理解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要读出语气。)

八、两人一组讲故事,一个讲前半段,一个讲后半段。看谁讲得最生动。板书设计:(书上的四幅彩图)

23.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小英雄 第二课时

一、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讲王二小的故事,要有语气,最好加些动作。

二、认识本课生字词。

(一)读生字组成的词:王二小、儿童团员、帮助、响声、起来、英雄。

(二)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

(三)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三遍:正读、倒读,打乱顺序读。

三、学习生字。本节课学两个词四个生字:帮助、英雄。这几个字笔画都比较复杂,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

(一)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帮:上下结构,“巾”是部首;“助”:左右结构,“力”是部首;“英”上下结构,“艹”是部首;“雄”:左右结构,“隹”,zhuí是部首。)

(二)指导书写:

帮:上面又分左右结构。左边三横都要写在左上格里,第三横左边要长,竖撇要上下出头。“阝”的竖要贴着竖虚线右边写。下面的“巾”要写小一些。组词:帮忙、帮着、帮手。抄字头。

助:问:左边是“目”吗?(不是)“且”和“目”的区别是什么?老师用红笔写出“提”。要强调两边都出头。右边的“力”要写大些。组词:助人为乐、帮助。抄字头。

英:这个字的特点是什么?(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的笔顺是。大横要两边出头。撇也要上下出头。

雄:隹(zhuí)字旁笔画较多,要强调笔顺:。左边要写得小些,第二笔要长,第三、四笔象个三角,写在横虚线下面。中间单人旁的竖要写长些。组词:英雄。抄“英雄”两个字。

三、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四、听写四个生字。第三课时

一、读生字组成的词,把六个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读:王、童、团、员、响、起。

二、学习生字。

(一)按照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说说这些生字怎么记。“王”不用说。

(二)点名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老师边在黑板上写范字,边强调重点。

童:上下结构,部首是“立”。问:哪笔最长?看清横竖虚线上是哪些笔画。组词:童年、儿童。

团: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大口框,它和口字旁的区别是什么?(大小不一样,大口框有勾)笔顺是:。要“先进人,后关门”,里面的撇不要写成提。组词:团长、一团线、团结。

员:上下结构,部首是贝。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窄下宽,上面的“口”写扁些,下面的“贝”写长些,里面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组词:少先队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响:一般和声音关系的字都是口字旁。关键笔画是:口字旁要写在横虚线上。“向”的第一笔要从竖虚线上起笔。里面的口第二笔横要写在横虚线上。组词:真响、响声。

起: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走,走的笔顺是:。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要对齐。捺要写长些,写平些。捺上面托着“己”,不要写成“已”。组词:起来、坐起、起床。王:同学们都会写,但要看清中间的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的间距应一样大。

三、读黑板上的词语,抄字头。

四、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五、学习造句。

(一)读作业3,简单地说就是用“常常”和“帮助”这两个词造句。造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顶格写,破折号占两个格。

(二)读课文中的有关的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常常:经常,不止一次。和天天的意思要区别。帮助:帮别人做事。

(三)先听老师说范句,然后学生口头造句。用投影仪打出老师出的范句,让学生读。常常——爸爸妈妈常常带我到公园去玩。帮助——小明帮助王爷爷推(tuī)车。

自己写完句子要认真检查,特别要看看句子里有没有要求用的词。还要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丢字错字现象最后看标点符号写上了没有。学生口头造句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在造句本上造句。

篇2:一年级专题教案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3、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4、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5、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准备:带调的6个单韵母和学过的10个声母的字母卡片;事物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我会读。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集体读)

2、按顺序连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区分字母不同的发音方法。

(二)第二题:我会写。

1、出示:b---df---tn---mu---ü

先集体认读,再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顺口区别。

2、对比抄写,边抄写边小声念字母

3、游戏:给声母找朋友

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个同学的胸前,这些同学依次走上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学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所拼出的音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2、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3、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看看读读。

1、看看图上画着哪些东西,你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音节:lǎba、mùtī、yīfu、pùbù、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3、读音节。(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二)第四题:我会连。

1、看看图上画着哪几种动物?

2、拼读音节,指一指音节所说的动物在哪里?

3、画线把动物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

(三)第五题:我会认。

1、打乱顺序,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大、土、米、我、马、地、爸爸、妈妈。(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给生字扩词,看谁找的朋友多。造句,用上词语说一句话。

3、游戏:找朋友。

篇3:一年级专题教案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安全,从小养成安全、健康的运动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省编教材《科学预设艺术生成》一书,水平一(二年级)体操棒单元第5课时,本单元属于轻器械体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教材。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棒操的基本动作方法,还能利用体操棒做多种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与游戏;本课发展了学生的上下肢协调配合及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规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安全、合作与创新意识。本课重点是学生能模仿出简单、实用的挑棒、劈棒、刺棒等动作,为了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本课以情境贯穿整堂课,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棒操教学中,教师采用标准形象的示范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欲望,为以后学习轻器械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水平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模仿力与表现力,但同时也存在着精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依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本课以情境设计贯穿整堂课,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使其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在严肃与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体验了合作与创新带来的乐趣,也激发了运动潜能,提高了运动能力。此外,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规范了拿棒、放棒、练棒的方法,教育学生不能拿棒乱打、乱闹,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知道一切活动都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

篇4:一年级专题教案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篇5:一年级专题教案

专题复习一:名词

(一)名词主要有两大类: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1.专有名词包括国名、地名、姓名等。

2.普通名词分为个体名词、集体名词和物质名词、抽象名词。

(二)名词还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1.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一般属于不可数名词范畴,它们通常只以单数形式出现。

2.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一般为可数名词,通常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特殊形式为单复数同形)。

(三)名词不仅有上述数的变化,还有所有格的区别。当名词在句中表示所属关系、所有关系时要用名词所有格(通常描述有生命的东西或表示时间、距离、国家、城市等时用’s或s’表示所有格,描述无生命的东西则用of),若是表示双重关系时需用双重所有格(of与’s或s’同时使用)。

典型例题】

[例1] Please keep quiet.If you make a lot of ____, you may disturb others.A.voice

B.noise

C.sound

D.singing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名词的区别。voice指嗓子发出的声音,noise指噪音,sound指单一的声音,singing指唱歌发出的声音,本题所指的声音打扰了别人,为噪音。

[例2] —They are thirsty.Will you please give them ____? —Certainly.A.some bottle of waters

B.some bottles of water C.some bottle of water

D.some bottles of waters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数词+量词复数+of+不可数名词(或可数名词复数)的用法。bottle是可数名词,与some连用应加s,water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不能加s。

[例3] Mrs Jenny gave us ____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A.some advices

B.many advices

C.some advice

D.an advice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不可数名词的用法。advice是不可数名词,不能加s,也不能用al来修饰。[例4] —Whose bike is it ? —It’s ____.A.John

B.John’s

C.Johns’

D.Johns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专有名词所有格的用法。It所指代的是属于John个人所有的东西,应在John的后面加’s。

[例5] After playing football for more than a half hour, the students took ____ rest.A.a few minute’s

B.a few minutes’ C.a little minute’s

D.a little minutes’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表时间的名词所有格的用法。minute是可数名词,不能用a little修饰,因此C和D选项被排除,a few应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表示几分钟时间的复数所有格minute须加s’。

模拟试题】

1.All the friends of ____ want to help him find a Chinese name.A.Phillip B.Phillip’s C.Phillips’ D.Phillips 2.Lucy’s family all ____ watching basketball match after supper on Sundays.A.like B.likes C.is liking D.are liking 3.It’s too early for the dolphin show.Let’s go to the ____.A.elephants’ and pandas’ house

B.elephant’s and panda’s houses

C.elephant and panda’s house D.elephants’ and pandas’ houses 4.The Whites ____ to China for holiday this summer.A.is going to fly

B.fly

C.are going to fly D.flies 5.After playing football for more than a half hour, the students took ______ rest.A.a few minute’s B.a few minutes’

C.a little minute’s D.a little minutes’ 6.Please keep quiet.If you make a lot of ___, you may disturb others.A.voice B.noise C.sound D.singing 7.—Do you know when ____is? —I’m not sure.Maybe it’s next week.A.Children’s Day

B.Children Day

C.Childrens’ Day D.the Children’s Day

8.The doctors not only saved their ____ but also made their ____ a new start.A.lives;lives

B.life;life

C.lives;life

D.life;lives 9.If your trousers are too small, buy a large ____.A.one B.ones C.pair D.pairs 10.He told us they had some ____, some ____, two dogs, and a cow on his farm.A.sheeps;chickens B.sheep;chickens C.sheep;chicken D.sheeps, chicken

11.When we were young girls, we used to have a lot of ____.A.toy animal

B.toys animal C.toy animals

D.toys animals

12.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____ in our city since 1990.A.woman doctors B.woman doctor

C.women doctor D.women doctors 13.Today is September 10th, ___ Day.A.Teacher B.Teachers’ C.the Teachers’ D.Teacher’s 14.These visitors are from ____.They are ____ and they speak ____.A.German;German;German

B.Germany;Germen;German

C.Germany;Germans;German D.German;Germans;Germany 15.I’m so thirsty.Please give me ____.A.two oranges B.two glass of oranges

C.two glasses of orange D.two glasses of oranges 16.They got much ____ from those new books.A.ideas B.photo C.information D.stories 17.The police ____ coming.Did you hear the ____ report? A.are;policemen B.are;policemen’s C.is;policemens’ D.is policemen 18.Our teacher’s name is Mary Joan Shute.We can call her ____.A.Miss Mary B.Miss Joan

C.Miss Shute

D.Miss Mary Shute 19.The sign “BUSINESS HOURS” can be seen in a ____.A.shop B.school C.park D.hospital 20.—Are those __ ? —No, they aren’t.They are___.A.goats;deers B.goats;deer C.goat;deer D.goat;deers 21.They’re too heavy.Please help me carry these ____ to the library.A.buses B.books C.cakes D.kites 22.They like ____ better than ____.A.potatos;tomatoes B.potatoes;tomatos

C.potatoes;tomatoes

D.potatos;tomatos 23.____ is made of ____.A.Glass;glasses B.A glass;glass

C.Glasses;glasses D.A glass;glasses 24.It’s about ____ walk from here to the station.A.half an hour’s

B.a half hours’

C.half a hour’s

D.half an hours’ 25.If there is a big football match, several ____ will watch the traffic.A.hundreds polices B.hundred police

C.hundred polices D.hundreds police 26.The old teacher is a friend of ____.A.my eldest brother’s

B.my eldest brother

C.my eldest brothers’

D.my eldest brothers 27.English is a bridge ____.A.of many knowledges

B.of much knowledge

C.to much knowledge

D.to many knowledges

28.There is an old man on the bus.Please make ____ for him.A.room B.a room C.the room D.rooms 29.This is ____ bedroom.It is so beautiful.A.Tom and Jane’s B.Tom’s and Jane’s

C.Tom’s and Jane D.Tom and Jane 30.The teachers who are coming to us are ____ mothers.A.Lucy and Dick’s B.Lucy’s and Dick’s

C.Lucy and Dicks’ D.Lucy and Dick 31.It’s ____ time since we met last.A.one and half month’s

B.one and a half months

C.one and half months’

D.one and a half months’

32.Mrs Jenny gave us ____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A.some advices B.many advices C.some advice D.an advice 33.These socks __ comfortable.How much ___ this pair cost? A.are;is B.are;are C.is;do D.are;does

34.That ____ is really loveable.A.little dog of her brother B.little dog of her brother’s

C.her brother of little dog’s

D.her brother’s of little dog

35.—Is this ____ newspaper ? —Yes, it’s my ____.A.today’s;father

B.today’s;father’s C.today;father’s D.today;father 36.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____? A.small piece of paper B.a piece of small paper

C.a small paper D.a small piece of paper

37.It’s too crowded in this room.There is no ____ for us.A.rooms B.any space C.some place D.room 38.Last Sunday was ____.I bought a bunch of red carnations for my mother.A.Mothers Day

B.Mothers’ Day

C.Mother’s Day D.Mother Day 39.The ____ is that we have lots of ____ to ask.A.problem;questions

B.question;problems

C.question;problem

D.problem;question

40.The new shop sells ___ clothes and shoes.A.women B.women’s C.womens’ D.woman’s

试题答案

1—5 BADCB

21—25 BCBAB 6—10 BACCB 26—30 ACAAB

11—15 CDBCC 31—35 DCDBB

篇6:一年级专题教案

第十四课 学会发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到发言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发言的方法与技巧。

2、情感目标:通过发言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形成思想上的碰撞,感受到团队学习的快乐

3、行为目标: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发言的方法与技巧,达到高效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发言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学会发言,在每节课上学会恰当的运用。【课前准备】

提前安排三名学生排练:游戏“我是小老师”。【教学设计】

一、观察岛(热身暖心)

(目 标:回顾发言的情景,感知发言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1.说一说图中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老师提问,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同学有的在认真倾听,有的在与同学讲话。2.老师提问时,我们该做什么呢? 3.同学发言时,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4.教师总结:老师提问时,同学们应该认真思考,然后举手发言。同学发言的时候,大家应该认真的倾听。

二、活动营(体验分享)

活动一:我是小老师(通过游戏,巩固发言的方法。)

1.三人一组,一人扮演老师,另外两名同学扮演学生。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认真观看三位同学的表演,说一说他们发言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位学生谁做的好,谁还有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3.教师总结:让学生换位体验一下作为老师提问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当老师的不容易,也会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活动二:现在我发言(通过游戏,对比发言,找出发言的技巧,提高发言的效果。)

1.现场情景模拟:老师根据讲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行发言,比一比谁做得好!

2.教师总结:刚才大家都观察了三位同学的表现,现在大家一定学会了怎样发言。

3.心理引导:让学生换位体验,既可以体会到当老师的不容易,也可以学到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发言,课堂会变得更有秩序。

三、分享屋(总结提升)概括发言的要领。1.请学生在朗读儿歌时回想发言的要求。2.熟记儿歌,时刻提醒自己学会发言。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言方法。

五、拓展园(拓展延伸)学会将发言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到平日的学习中。

1.请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每天记录下自己发言的情况。2.鼓励学生学会发言的要点

心理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知识,课堂上学会积极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活动反馈】

当老师提问后,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不举手,二是当没点到自己时,就不去听同学的发言,要不就是不高兴总是举着手希望老师点自己,要不就是觉得这时已不管自己的事了,就去做别的事。因此,本课中既要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发言,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然后再继续发言,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练习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一年级奥数教案 下一篇:音乐教案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