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替代疗法(精选八篇)
肾脏替代疗法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2月进行CRRT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机器障碍1~3次的患者34例, 男26例, 女8例;年龄7~76岁, 中位年龄56岁。其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多脏器功能不全18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4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合并心肺功能衰竭3例, 食物中毒3例, 重症肝病2例, 外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 黄蜂蛰伤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1.2 方法
均采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BM-25血液净化机。
2结果
34例患者进行CRRT治疗73次过程中出现动脉压低28次, 静脉压高15次, 滤器压和跨膜压过高13次, 动脉压高7次, 管路空气5次, 漏血3次, 低电压2次。
3原因分析
3.1 动脉压低
报警最常见, 本资料为28次占38.4%。原因: 动脉血流不足 (15次) , 患者血压下降 (9次) 。
3.2 静脉压高
报警15次占20.5%。原因为静脉压力超过报警上限所致, 在吸痰操作时 (8次) , 静脉管路不通畅 (3次) , 无肝素透析时引起的静脉壶滤网凝血 (2次) , 血液管路打折 (1次) , 翻身时压迫管路 (1次) 。
3.3 滤器压和跨膜压过高
本组13次占17.8%。原因:无肝素治疗时过滤器凝血。
3.4 动脉压高
报警7次占9.6%。原因是吸痰操作5次, 血滤器前管路打折1次, 血滤器前管路凝血1次。
3.5 管路空气
本组5次占6.8%。原因是置换液袋液体流空, 未及时更换新的置换液, 空气从置换液管路进入 (3次) ;从循环管路动脉端的侧管输入5%碳酸氢钠滴完后未及时更换 (1次) ;加热补液管与前置换管接头连接不紧引起漏气 (1次) 。
3.6 漏血报警
本组3次占4.1%。原因:血滤器破膜1次, 滤出液壶与漏血探测器的接触面接触不良2次。
3.7 低电压
本组2次占2.7%。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停电 (2次) 。
4护理对策
4.1 动脉压低
检查动脉管路有无空气进入, 管路是否受压、扭曲。如减小血流量后动脉压不继续下降, 说明动脉血流不足, 多为血管壁贴静脉导管侧孔引起, 此时应关掉透析机血泵, 将导管旋转180°, 然后开泵, 使血流量缓慢上升, 可以恢复满意的血流量。但患者血压下降时动脉血流亦会减小, 故应常规测血压, 以免贻误病情。
4.2 静脉压高
检查管路是否受压、扭曲, 患者的体位是否恰当。排除上述因素后, 可能是管路凝血或静脉穿刺导管血栓形成, 考虑重新建立新的体外循环通路或更换滤器[2]。本组有3例患者反复出现静脉压力过高报警, 检查管道和血滤器无凝血, 后来将静脉端与管道分离, 用生理盐水推注时有阻力, 马上将管道的静脉端连接动脉导管按回血程序进行回血, 回血结束后, 管路的两端接上生理盐水, 按Prime 键进行预冲, 重新自检, 暂时停止CRRT治疗, 用尿激酶5000U溶栓30min, 待血栓消除后, 然后继续行CRRT治疗。
4.3 滤器压和跨膜压过高报警
往往提示滤器凝血, 只能暂停CRRT 治疗, 更换滤器后继续进行治疗。
4.4 动脉压高
检查动脉管路有无凝血、受压、扭曲。本组有21例患者在吸痰操作时, 均出现动脉压力过高报警, 吸痰结束后报警恢复, 所以在进行CRRT治疗的患者要合理安排吸痰间隔时间, 按需吸痰。以减少对CRRT治疗的影响。
4.5 管路空气
CRRT时应由专人护理。血滤器及管路之间要紧密连接, 每袋置换液用完后, 应及时更换, 防止空气由置换液管路进入血液。CRRT过程中, 若动脉除气壶液面过低, 需随时提升, 以免空气进入血滤器, 引起凝血[3]。我科出现的5例严重的管路空气是因为人手少, 把患者推进血液透析室兼做CRRT时引起的。大量空气的处理:应马上按回血程序进行回血, 回血结束后将静脉管路与静脉穿刺导管分离, 并将静脉管路连接至生理盐水, 按Prime键进行预冲, 排除管路、滤器中的空气, 重新自检通过后继续行CRRT治疗。
4.6 漏血报警
观察透析液颜色, 必要时从滤出液出口取样测定。如破膜, 应立即停血泵更换血滤器。如未见漏血, 调整滤出液壶与漏血探测器的接触面。
4.7 低电压
一旦发生即时与相关部门联系, 停电时可用手动操作将血液回流到体内。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停电2次, 机内蓄电池的电量为零。此时工作人员要保持镇静, 安抚患者并立即用手动操作按回血程序进行回血。
5讨论
CRRT能够连续、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分和溶质、致病性炎性介质, 精确地控制液体出入量, 治疗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能明显延长危重患者的生存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实践证明, CRRT时必须有专科护士守护, 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理机器各项报警, 预防机器运转停止导致滤器管路内凝血是保证CRRT顺利进行的关键[4]。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过程中认真分析并有效地处理, 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与患者的安全, 提高透析质量。要求血液净化的护士不断学习, 熟练掌握这一先进技术, 并明确影响CRRT顺利进行的相关因素, 总结出一套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是CRRT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ClarkWR, MuellerBA, K rausMA, et a.l The role of renal replacementtherapy quantification in acutre renal failureAm[J].KidneyD, 1997, 30 (2) :10-14.
[2]冯婉娜, 李欣, 谢美珍, 等.使用Prisma血液净化系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 2001, 6 (17) :567.
[3]陈登菊, 代珍惠.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1) :127.
肾脏替代疗法 篇2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是模仿人的肾小球滤过原理,通过对流和弥散两种方式来达到清除患者血液中溶质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该方法是将患者的动脉血或静脉血引入具有良好通透性的半透膜滤过器中,使其血浆内的水分和中小分子量的溶质(包括机体需要的物质和不需要的物质)以对流的方式被清除体外,同时又以置换液的形式将机体需要的物质输入患者的体内,以维持其体内环境的稳定。
临床实践证实,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该疗法可连续、缓慢、等渗地清除患者血浆内的水分和溶质,并能根据需要不断地调节其体内液体的平衡。②对溶质的清除率高:由于患者每天可接受24个小时或接近24个小时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所以对溶质的清除量较大。③可清除炎性介质:该疗法可通过高通量的血液滤过,以对流和吸附的机制清除患者体内的多种炎性介质,从而可改善其免疫调节功能。④可提供营养支持:该疗法可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并为患者实施全静脉营养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可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那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主要可治疗哪些疾病呢?
1.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使该病患者安全地度过少尿期,并可纠正其酸中毒以及由氮质血症、高钾血症、水中毒所致的肺水肿、脑水肿和高血压。
2.败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败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尽管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应用大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后,可使其体内的细菌被杀灭,并使其血培养的结果转阴,但患者的病情仍然会不断地恶化。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毒素自局部感染病灶侵入患者的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而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机体在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的总称。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以清除败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从而可改善其炎症反应的过程及预后。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严重创伤、休克、脓毒血症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该病患者具有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肺顺应性减低、广泛性肺泡萎缩和透明膜形成等特点。一般来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最终结局,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肺部表现。因此它们的关系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前已证实,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清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从而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4.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挤压综合征是指患者的肢体或躯干部位受到外界重物的挤压,使肌肉组织受到创伤而发生缺血坏死,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肾脏的缺血、缺氧和肾血管痉挛,甚至发生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挤压综合征患者多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纠正该病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从而可避免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替代疗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患者36例, 男20例, 女16例, 年龄35~72 (44.2±21.4) 岁。所有患者均同时合并心血管类疾病, 其中存在多器官功能受损5例, 休克12例。将3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 患者治疗时选择的血管通路为股静脉、动静脉内瘘或颈内静脉, 血液透析仪器为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 患者每周需进行三次透析, 每次透析时程为3~5h, 透析液流量为600ml/min (血流量速度为300ml/min) , 同时给予患者肝素抗凝血。对于透析过程中有出血现象患者应使用无肝素透析方法进行治疗, 并连续观察三个月;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患者治疗仪器为金宝Prisma Flex, 为患者补液并收集废液, 血管通路建立方法为右侧股静脉单针双腔导管留置方法, 血流量范围为180m/min, 抗凝剂选择低分子肝素。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 观察比较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包括Scr、BUN和Ccr)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Scr、BUN、Ccr平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本研究选择Scr、BUN和Ccr作为统计指标, 能够正确反映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3,4], BUN、Scr、ccr均可用于评判肾小球滤过功能, 其中BUN是最早作为评估GFR的指标之一, 属于内源性标记物。正常情况下, 血BUN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而从尿中排出, 肾小管分泌较少。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 血中浓度升高, 故测定血中BUN可粗略估计GFR。Scr也是最早作为评估GFR的指标之一, Scr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部分组成。内生肌酐由肌酸代谢产物, 外源性肌酐是指来自动物的骨骼肌部分 (如猪肉、鸡肉、鱼肉等) 。Scr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均较少, 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 血中的浓度取决于GFR。
本文观察组患者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该疗法能够维持持续性的脑灌注, 彻底消灭毒素而不影响患者的血压变化, 与传统血液透析方法相比, 更能改善心血管的稳定性, 对维持患者水电平衡和控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研究统计数据结果看, 重症急性肾衰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具有更良好的临床效果。
摘要: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36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Scr、BUN、Ccr平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重症急性肾衰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重症急性肾衰,肾脏替代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丁凌, 杨莹.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肾衰[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2) :26-27.
[2]杨建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5) :20-21.
[3]何国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肾衰25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8) :24-25.
肾脏替代疗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综合ICU病房收治的4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在以上患者中, 女性有14例, 男性有26例, 平均年龄 (58.2±11.2) 岁。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各种常规检查后, 最终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心脏病7例, 风湿性心脏病4例, 扩张型心肌病6例, 冠心病19例, 酒精性心肌病4例。根据顽固性心衰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Ⅲ~Ⅳ级, 经强心剂、利尿剂及扩血管治疗, 并且及时去除感染等诱因和合并症后, 心力衰竭的症状无好转或进行性加重者。以上病例均符合该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CRRT治疗机型号为:瑞典金宝公司Prisma Flex。根据患者自身情况, 给予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双腔血透导管, 应用金宝AN69系列血虑器, 治疗模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 。治疗10~12 h/d, 血流量140~160 m L/min, 置换量1 500~2 000 m L/h, 超虑量100~300 m L/h。置换液为青山利康生产的碳酸氢钠平衡液。无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普通肝素抗凝, 有出血倾向者不用抗凝剂。治疗过程监测血清白蛋白, 必要时给予补充血浆及人血白蛋白,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循环功能不稳者, 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 使血压保持稳定, 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 给予吸氧, 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等全面治疗, 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3 检测方法
BNP检测:应用美国BGHG-Triage检测仪监测BNP浓度。超声心动图:使用日本SSD-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的频率为25 MHz。
1.4 观察指标
经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体位、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尿量、肺部湿罗音和双下肢水肿等临床指标, 并且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WF)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 血BNP变化, 评估心功能变化, 并且按照NYHA分级标准判断疗效, 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Ⅱ级者为显效;心功能改善I级者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9.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 (±s) 表示, 均数间的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经过3~7 d治疗, 4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心悸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缓解, 并且由端坐位变为平卧或半卧位, 双肺听诊干湿罗因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 周身及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 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 心功能改善达Ⅱ级以上, 治疗疗效明显;22例患者上述症状和体征部分缓解, 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 治疗基本有效;4例患者上述症状和体征无好转, 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或者病情恶化, 治疗无效。经CRRT治疗总有效率达90%。
2.2 监测指标
经CRRT治疗前后, 顽固性心衰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清化验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如表1, 行CRRT治疗后患者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 (MBP) , BNP、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 (LVSd) 显著下降,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显著上升 (P<0.01) 。
3 讨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也叫做难治性心力衰竭, 因其心力衰竭症状持续存在, 并且对现有治疗效果较差。顽固性心力衰竭导致心输出量明显减少, 进而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以上各种因素导致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 心力衰竭加重, 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有研究[4]表明, 在给予各种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情况下,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持续性肾替代治疗可有效的辅助治疗充血性心衰, 其在降低血容量的同时, 又可以清除炎性介质及其它内源性毒性溶质, 阻断神经激素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持续肾替代治疗可以缓慢持续清除血管内及组织间隙中多余水分及肌酐、尿素氮、肿瘤坏死因子等毒素, 保证酸碱、电解质平衡, 维持内环境稳定, 这些都对原发病的治疗十分有利[5]。虽然强心剂、利尿剂已正确应用, 但心衰血容量过仍然是顽固性心衰的主要矛盾。血液滤过使血容量减少, 与应用利尿剂不同, 它是等渗性脱水, 从而有效避免了各种离子紊乱发生机神经内分泌激活。有文献报道[6], 在持续肾替代治疗过程中, 因循环中的炎性介质及心肌抑制因子的通过有效滤过而清除, 使一些对药物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IABP等治疗均无反应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血液滤过可以使血管内外液体达到理想平衡状态, 减轻的前后负荷, 使心肌顺应性明显改善, 最终使心功能逐渐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一般都会伴有电解质紊乱, 如低钠、低钾及低镁血症, 这些均可以引起心电紊乱, 并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和猝死。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虽然利尿是常规有效治疗, 但只是通过大量利尿剂很难实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而血液滤过就可以使上述平衡很容易实现[7]。血液滤过对血容量过多的晚期心衰效果明显, 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 P水平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且治疗后明显下降, BN P可以反应心衰的程度、疗效以及预后。而随着治疗后血浆BN P水平降低, 心脏LVEF逐渐升高, 这进一步证实了BNP水平的降低反映了心功能的改善[8]。
以上研究表明, 经CRRT治疗后, 顽固性心衰患者血浆BNP明显低于治疗前, LVEF高于治疗前, 从而证实了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 (3) :195-208.
[2]Pang PS, Levy P, Shah SJ.Treat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 in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Expert Review on Cardiovascular Therapy, 2013, 11 (9) :1195-1209.
[3]施玖龙, 徐秋萍, 黄曼, 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 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 10 (4) :376-379.
[4]宋艳东.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及射血分数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 2012, 11 (12) :670-674.
[5]张华, 徐招柱, 瘳跃斌.34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4) :532-534.
[6]Jander A, Tkaczyk M, Pagow ska-Klinek I, et al.Continuous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in children after cardiac surgery[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09, 31 (6) :1022-1028.
[7]田虹, 陈兵.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3, 31 (4) :14-18.
肾脏替代疗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中男4例, 女2例, 年龄52~71岁, 均系血透治疗患者, 因突发上腹部疼痛来我院就诊, 经检查确诊为SAP。其中3例为胆原性胰腺炎, 2例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1例原因不明。均入住消化内科治疗。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禁食、解痉、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止痛及对症支持治疗, 并行CRRT。根据呼吸状况和血气分析结果予吸氧或机械通气。
1.3 CRRT方法
6例均有动静脉内瘘。使用百特BM25机器, 滤器为AV600S。置换液使用我院配方, 采用前稀释 (滤器前输入置换液) 方式输入, 置换液流量为3000ml·h-1, 血流量为150~180ml·min-1。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首剂0.2~0.4ml, 每4~6h追加0.4ml。对有活动性出血者, 透析前管路及透析器用肝素盐水60mg· (500ml) -1, 浸泡半小时[2], 然后用生理盐水冲干净, 再行无肝素透析, 必要时每20~30min用生理盐水250ml冲洗滤器。
1.4 结果
CRRT治疗6~24h后患者体温下降, 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 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2例患者在CRRT治疗8~10 h后意识状况明显改善, 烦躁不安等症状消失。6例患者中5例治疗好转出院, 1例死于严重腹腔感染。
2 护理
2.1 CRRT治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血透患者并发SAP后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及不安的心理, 我们应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和心理护理, 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
2.1.2 生命体征的监护
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 严密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和血糖的变化, 同时观察腹痛及有无高热等情况。
2.1.3 禁食及胃肠减压
护士需向患者解释禁食的重要性,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确保胃肠减压引流管通畅, 保持一定负压, 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和量, 并做好记录。
2.2 CRRT治疗中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采用24h心电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 每30min记录1次。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并处理。
2.2.2 密切观察CRRT装置的工作状态
护士应密切观察CRRT装置有无报警信息, 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的动态变化;保持管路通畅, 妥善固定, 防止针头滑脱造成出血或皮下血肿。
2.2.3 血生化指标监测
准确采集血标本, 检测肾功能、电解质、动脉血气, 如有异常可及时调整置换液, 使患者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2.2.4 正确配置及计算置换液进出量
在计算出入量时应考虑患者静脉营养量、抗生素量、胃肠减压量、各种引流量、大小便量等。配置置换液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现用现配。置换液温度以36℃为宜, 对于高热的患者可将温度调至35~35.5℃。
2.2.5 抗凝效果的观察
如治疗中发现动静脉压及跨膜压增高、透析器颜色变深或变黑, 可追加抗凝剂, 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 防止凝血发生。
2.2.6 CRRT对药物的影响
由于CRRT选用大孔径、高通透性的滤过器, 故在CRRT治疗过程中应暂不予抗生素治疗或选用不能通过透析器的抗生素。以升压药或呼吸兴奋剂维持生命体征时, 注意随着置换液的清除会引起药物浓度下降。
2.3 CRRT治疗后护理
在终止治疗时,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回血, 防止发生空气栓塞;拔针后用无菌敷料压迫穿刺点10min, 用带暗扣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力度适中, 防止局部出血、渗血。治疗结束后, 准确记录超滤量,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并做好记录, 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宣教工作, 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并记录;最后, 做好CRRT机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CRRT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血液净化法, 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而严密的床边观察、细心护理是治疗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摘要:对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血透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能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 缓解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作者对6例采用CRRT治疗的并发SAP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进行总结, 认为做好CRRT的护理是减少SAP并发症、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罗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J].河南医药信息, 2003, 1 (24) :41.
肾脏替代疗法 篇6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收治的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188例,其中108例仅接受传统治疗,80例接受传统疗法联合CRRT治疗。传统联合CRRT组包括男36例,女44例,年龄61~82岁,平均(72.2±7.3)岁,传统组包括男53例,女55例,年龄63~81岁,平均(70.9±9.3)岁。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严格筛选,排除在入院时已合并有心衰以外原因引起的肝、肾、肺、脑疾病或功能异常患者。2组患者性别(χ2=0.308,P=0.658)、年龄(t=0.623,P=0.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并使用传统治疗,包括控制液体出入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及相关护理,必要时予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仍无明显改善时,向患者及(或)家属告知CRRT治疗方法,并予评估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检测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F)值,胸部X线,脑电图,抽取静脉血检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同意CRRT治疗者当日开始予安排CRRT,并继续传统治疗,不同意者继续传统治疗。1周后再次行以上评估、检查及检验。采用CRRT者均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用单针双腔导管经颈内静脉穿刺并留置双腔导管,血流量为150~300 ml/min。使用0.4 ml速碧林进行抗凝,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则采用无肝素抗凝法。采用ACCURA机和配套的血滤器进行CRRT,根据病情决定患者CRRT治疗天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传统联合CRRT组与传统组在CRRT前多器官功能评估的比较
经分析,传统联合CRRT组与传统组在决定是否进行CRRT治疗当天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NYHA心功能分级(P=0.875)、射血分数(EF)值(P=0.529)、AST(P=0.337)、ALT(P=0.648)、SCr(P=0.590)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2组间胸部X线及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2组的肺炎发生率(χ2=1.555,P=0.270)及脑电图异常率(χ2=0.047,P=0.858)亦无统计学差异。
2.2传统联合CRRT组在CRRT前后多器官功能评估的比较
在CRRT治疗1周后,再次对患者多个器官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传统联合CRRT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P=0.007)、AST(P=0.004)、ALT(P=0.024)、SCr(P=0.046)水平较CRRT前均有所下降,而EF值(P=0.019)较CRRT治疗前有所上升(表1)。CRRT前后患者的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735,P=0.493),但脑电异常活动发生率较CRRT治疗前有所下降(χ2=5.270,P=0.037)(表2)。
注: 与CRRT前比较,*P<0. 05,**P<0. 01
注: 与CRRT前比较,*P<0. 05
2.3传统组在治疗前后多器官功能的比较
传统组在决定不接受CRRT后继续传统治疗,1周后再次行相关评估,NYHA分级(P=0.153)、SCr(P=0.374)较前无明显差异,EF值(P=0.047)较前有所上升,AST(P=0.035)、ALT(P=0.042)较前亦有所上升。肺炎发生率(χ2=1.353,P=0.309)、脑电异常活动发生率(χ2=0.107,P=0.870)较前无统计学差异。
2.4 2组治疗后心、肝、肾功能的比较
传统联合CRRT组在接受CRRT治疗后,与传统组比较,其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P<0.001),EF值上升(P=0.018),AST(P=0.004)、ALT(P=0.039)、SCr(P=0.032)水平均有所下降(表3)。
注: 与传统组比较,*P<0. 05,**P<0. 01
2.5 2组治疗后胸片、脑电图的比较
在传统联合CRRT组开始CRRT治疗后1周,与传统组比较,2组间肺炎的转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41,P<0.01)。将同前与加重/新发肺炎合并,经进一步对比,传统联合CCRT组肺炎好转率明显高于传统组(χ2=18.641,P<0.01);将好转与同前合并,进一步检验发现,传统联合CRRT组加重/新发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χ2=9.873,P=0.002)。而在脑电图检查比较中,我们将同前及加重/新发异常患者合并计算,亦发现传统联合CRRT组脑电活动好转率明显高于传统组(χ2=4.910,P=0.034)(表4)。
注: 与传统组比较,*P<0. 05,**P<0. 01
3 讨论
3.1 CRRT在心衰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心衰已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尽管心衰的药物治疗不断进展,但对难治性心衰仍难以获得理想效果,难治性心衰仍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难点。CRRT最初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近年来,少数的临床研究发现,CRRT疗法在治疗难治性心衰中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难治性心衰患者中使用逐渐增多[5,6,7]。老年患者在长期心功能较差的状态下,常见多个器官出现并发症,如肺、肝、肾、脑损伤及贫血等,治疗预后较差[8,9,10,11,12]。而CRRT除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衰症状外,其对多器官功能障碍亦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13,14,15,16]。
3.2 CRRT保护心衰患者其他器官的可能机制
心衰出现多器官损伤发生的基础是严重心功能低下所导致的循环障碍和致命性心律失常事件,可致器官供血供氧障碍或血液回流障碍,从而出现肝、肾、肺、脑等多个器官损伤[17]。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发现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的转氨酶、SCr水平均较正常有所升高,且常合并肺部感染,部分患者脑电活动亦存在异常表现。由于难治性心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合并多器官损伤可大大增加患者死亡率,在难治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除致力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仍应关注患者多器官的保护。CRRT可迅速清除大中分子的毒物及炎性介质等代谢产物,减少过多的容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实质细胞摄氧及组织氧利用能力,维持内环境平衡,改善心力衰竭,并对多个受损脏器具有支持作用[14,15,16,17]。
3.3 CRRT对心衰患者其他器官功能保护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使用CRRT联合传统疗法的老年患者在CRRT治疗后,心功能较前有明显好转,且转氨酶、SCr较CRRT前均有所下降,脑电图异常活动发生率已有所减少。而相比仅采用传统疗法治疗患者,联合CRRT治疗者心、肝、肾功能及脑电活动均有好转。在本研究中,CRRT并未能明显降低患者肺炎发生率,但联合CRRT治疗患者的肺炎好转率较仅用传统治疗者有明显升高,考虑可能与患者原有肺炎未能迅速完全恢复相关; 但观察数据可发现,联合CRRT治疗者肺炎加重或出现新发肺炎数量比例明显低于传统治疗者。根据所得数据,本研究认为CRRT治疗对老年难治性心衰具有较明显疗效,且对其肝、肾、肺、脑等多个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难治性心衰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肺部感染、脑电活动异常的出现或改善其程度。
肾脏替代疗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于该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SAP合并ARF患者40例,患者入院时参照SAP临床诊断标准确诊[2],并经CT影像学确诊合并肾损伤,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9例,女11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9.62±3.52)岁,APACHEⅡ评分(23.52±6.34)分;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0.32±3.63)岁,APACHEⅡ评分(22.85±5.54)分。两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密切监测血氧、血压、尿量、心、肝、肾、肺凝血等重要脏器功能变化,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血容量,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CRRT治疗,采用抗感染三大口径导管12FR置管,颈采用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过滤器购自德国金宝公司,型号为flex M100,所有患者均在CVVHDF模式下透析,在引流时血泵速度设置为80 m L/min,在正式开始透析后,血泵速度设置为150~200 L/min;透析液的速度设置为2000 m L/h,置换液速度设置为35 ml/(kg·h),不间断透析96 h。在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血液需维持在70 mm Hg以上,若未达到次标准,则给予补液治疗,若经补液治疗后中心静脉压≥15 mm Hg,平均动脉压<70 mm Hg,则给予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治疗,确保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 mm Hg以上。对照组给予传统血液透析治疗,透析4~5 h后,将其转送至ICU监护。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1 h和治疗96 h后采血检测血液中的乳酸(Lac)、肌酐(Cr)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统计透析过程中肾上腺素使用率、24 h尿量以及28 d死亡率。
1.4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各项脏器功能恢复正常,定粉酶下降至正常水平,24 h尿量在1 000 m L以上;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各项脏器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24 h尿量在1 000 m L以下;无效:死亡[3]。
1.5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指标、24 h尿量以(±s)表示,用t检验;疗效、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以及28 d死亡率均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8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PACHEⅡ评分及血清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96 h后的NHISSⅡ评分、血清Lac、Cr及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见表2。
2.3 肾上腺素使用率、24 h尿量及28 d死亡率比较
治疗组肾上腺素使用率为30.00%,较对照组的55.00%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28d死亡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45.00%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24 h尿量为(1273.35±102.02)m L,与对照组的(1210.87±67.88)m L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280,P<0.05)。见表3。
3 讨论
S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常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肾功能损伤是SAP常见合并症,发病率高达14%~43%,若患者发展为ARF,其病死率高达80%,且SAP患者合并ARF后,发生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的几率也显著上升[4]。当前对于SAP合并肾损伤的发病机制还上不明确,大量研究指出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时造成肾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此外,细胞因子、炎性递质、内毒素、集体酸碱代谢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等也是参与SAP合并ARF的重要原因[5]。
当前关于SAP合并ARF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及时补充血容量、输液、补充电解质、白蛋白、血浆,纠正内环境紊乱和营养支持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治疗效果欠佳。腹膜透析治疗可清除腹腔内有毒性的物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紊乱,适用于不便建立血路通道、血管功能不稳定的儿童及老人,但是对于血液循环中的炎性递质、内毒素以及细胞因子等清除效果欠佳[6]。间歇血液透析是治疗SAP合并ARF的有效方法,但存在对心血管干扰大、有引起血压下降、损害肾功能的风险。因此,寻求一种对肾脏功能干扰小、可有效清除炎性介质的方法对于提高SAP合并ARF临床疗效,减少临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CRRT为临床常见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模拟肾脏功能,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式连续、缓慢清除水及溶质。与以往常规的血液透析方式比较,延长了血液净化时间,降低了单位时间的治疗效率,可将血液中溶解质容量和浓度变化对机体的损害降到最小,最大限度保护机体各脏器器官功能,同时,在透析中采用了生物性溶性好和高通透型的滤器。刘培等[7]将CRRT应用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发现CRRT组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量、血钾、PH、PO2/FIO2以及NHISSⅡ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邢朝阳[8]将CRRT应用于SAP合并ARF患者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HISSⅡ评分、血清Lac、Cr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优于采用传统血液透析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1.58%和10.53%,较对照组患者的68.42%和42.11%显著降低。在此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CRRT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血液透析治疗,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00%,较对照组的85.00%显著提高,两组治疗96 h后的NHISSⅡ评分、血清Lac、Cr及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这与上述文献[7,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CRRT治疗SAP合并ARF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清除血清炎症因子,减少APACHEⅡ评分。此研究还显示,治疗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28 d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4 h尿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可能是CRRT治疗可通过吸附、过滤及对流方式,将血液循环中的炎症介质清除,调节机体免疫能力,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对去甲肾上腺素的依赖量小,血压波动小,易于纠正[9]。治疗组24 h尿量较对照组大的原因可能是治疗组肌酐下降更为明显,尿量随着肌酐下降而增加[10],提示CRRT治疗SAP合并ARF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以及增加患者24 h尿量。
综上所述,CRRT用于治疗SAP合并ARF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有效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的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应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SAP合并ARF患者4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组:治疗组(n=20)给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n=20)给予传统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96 h后的APACHEⅡ评分、血清Cr、Lac、CRP水平,并记录两组肾上腺素使用率、28 d死亡率以及24 h尿量。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8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96 h后的APACHEⅡ评分为(17.34±6.05)分,较对照组的(19.01±5.2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96 h后的血清Cr、Lac、CRP水平分别为(196.87±33.41)umol/L、(53.27±8.52)mg/L)、(3.04±1.13)mmol/L,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肾上腺素使用率和28 d死亡率分别为30.00%、10.00%,均较对照组的55.00%/45.00%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24 h尿量为(1273.35±102.02)m 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0.87±67.88)m L(P<0.05)。结论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SAP合并ARF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米志宽,王爱红,薛志德,等.急性胰腺炎合并肾脏损害55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91-1492.
[2]邹鑫森,张可祥,崔勇,等.CRRT联合腹腔引流对重症胰腺炎合并IAH/ACS的影响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23(10):883-887.
[3]孙仁华,李茜.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2,34(2):75-78.
[4]Honore,P.M.,Jacobs,R.,Joannes-Boyau,O,et al.Newly designed CRRT membranes for sepsis and SIRS-a pragmatic approach for bedside intensivists summarizing the more recent advances:A systematic structured review[J].ASAIO journal,2013,59(2):99-106.
[5]韩莉,张凌,康焰,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开始时机[J].中国血液净化,2015,18(8):486-489.
[6]林述洲,林焕雄.CRRT不同治疗时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6):768-770.
[7]刘培,段美丽.持续床旁肾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1):92-93.
[8]邢朝阳,杨玉军.CRRT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1882-1883.
[9]陈景,唐东兴,刘艳文,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害的疗效及炎症介质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55-257.
肾脏替代疗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5例, 年龄25~80岁, 平均年龄为 (54.13±12.58) 岁;其中男16例, 女9例;原发病包括多发性骨折3例、大面积烧伤5例、急性链球菌感染性肾炎11例、重症胰腺炎6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对症治疗。建立股静脉通道, 留置双腔透析导管[2]。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采用前后稀释法输入置换液, 置换液量为4.0L/h, 前稀释输入3.0L/h, 后稀释输入1.0L/h, 12 h/次, 同步输入碳酸氢钠。保证血流量维持在180~200 ml/min[3]。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检测患者SCr和BUN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患者SCr和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影响预后的因素
全部患者中14例肾功能恢复, 占56.00%;7例自动离院, 占28.00%;4例死亡, 占16.00%。其中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
以14例肾功能恢复患者为对照组, 以4例死亡患者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肾衰竭程度、感染、是否机械通气等临床资料的差异。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年龄较大;治疗前SCr和BUN水平较高;感染发生率较高;治疗期间多采用机械通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对于高代谢、液体高负荷患者的体外治疗方法, 不仅可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和液体, 还可清除内毒素等炎症介质, 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治中。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感染、中毒等均可造成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对于此类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在治疗过程中, 应严密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出凝血情况。量出为入, 合理分配每次置换液量, 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根据患者血压和心率调整置换速度[4]。
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年龄、肾衰竭程度、感染、是否机械通气等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摘要:目的 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价值,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5例, 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 (SCr) 和尿素氮 (BUN) 水平的差异, 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患者SCr和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14例肾功能恢复、7例自动离院、4例死亡。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年龄、肾衰竭程度、感染、是否机械通气等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文英, 莫颖, 张蕾.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2 (6) :529-530.
[2]陈梅菊.重症急性肾衰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体会.山东医药, 2011, 51 (17) :87.
[3]盛晓华, 简桂花, 汪年松, 等.危重病评分及急性肾损伤分期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血液净化, 2011, 10 (6) :302~305.
相关文章:
蔬菜的不可替代性02-20
来信来访督查督办工作制度02-20
货币替代与反替代研究综述02-20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02-20
医疗纠纷诉讼中的举证责任02-20
替代性产品02-20
元素替代02-20
电能替代02-20
替代竞争02-20
材料替代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