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外伤

关键词: 外伤 胸部 患者 护理

胸部外伤(精选八篇)

胸部外伤 篇1

关键词:胸部外伤,护理

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胸外伤患者160例, 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2例, 女28例, 年龄4~78岁 (平均35岁) 。单纯肋骨骨折108例, 肋骨骨折伴血气胸45例, 创伤性膈疝7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气促、胸痛、呼吸困难。肋骨骨折者有胸部畸形及骨摩擦音;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出现反常呼吸;气胸患者有明显呼吸困难、紫绀、甚至休克;血胸者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及胸腔积液表现。

1.3 治疗方法及结果

肋骨骨折者对症治疗, 主要是缓解疼痛, 保持呼吸道通畅, 胸带加压包扎等;血气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出血量多及膈疝者行剖胸探查术。治愈158例, 死亡2例。

2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T、P、HR、BP每15~30 min测量1次, 平稳后改每小时一次。密切注意观察休克出现的早期征象, 及时通知医生, 采取相关有效抢救措施。

2.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氧气吸入。由于严重创伤及术后切口疼痛, 患者不敢咳嗽, 深呼吸, 易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积聚, 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 定时雾化吸入, 协助咳嗽排痰。气管插管者妥善固定管道, 按需吸痰。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冲口、鼻腔及气管内痰液的生理盐水分开使用, 先吸除气管内痰液后再吸口鼻腔痰液, 吸痰管一次一根, 不可重复使用。气囊放气每4 h一次, 每次约5 min, 防止气管水肿 (注意放气减压前必须先吸出口腔、咽部、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1]) 。

2.3 胃管护理

胃管接负压吸引器, 保持有效负压, 以利引流, 且每日早晚用生理盐水各冲洗一次, 防止堵塞。密切观察胃液量、颜色,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积极处理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2.4 胸腔闭式引流后护理

保证各管道连接处密封完好, 水封瓶无裂缝; 保持引流通畅, 患者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 并按时挤压, 以免管腔被凝血块或脓液堵塞;观察水柱波动情况, 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 6 cm, 无波动者提示肺膨胀良好或引流管堵塞, 后者可采取挤压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方法处理;妥善固定, 告知患者水封瓶不可倒置, 也不可高于胸部;观察引流液量、性状, 胸液正常量<200 ml/h, 24 h≤500 ml, 且量逐渐减少, 颜色由暗红逐渐变淡, 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2.5 疼痛护理

肋骨骨折者采用胸带加压包扎胸壁固定方法以减轻或缓解疼痛[2];放置胸管者嘱其动作轻柔, 减少或避免由于胸管摆动引起的疼痛刺激。也可用与患谈心、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方法, 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2.6 基础护理

患者伤后因疼痛不敢活动或病情因素需卧床休息, 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指导患者床上活动, 必要时定时按摩受压皮肤, 根据病情协助改变卧位, 预防褥疮发生。

2.7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情绪往往表现为紧张、焦虑、烦躁, 甚至临终样恐惧感, 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态度要和蔼, 多于患者交流和沟通, 用亲切的形象消除其因环境陌生及对疾病无知带来的焦虑、恐惧, 也可组织恢复期患者与病情较重者谈心, 交流治疗心得, 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姜寿葆, 等.外科护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47.

胸部外伤常见的X线征象分析 篇2

【关键词】 胸部外伤;征象;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45-01

胸部外伤引起的常见X线表现,分为6类征象进行分析:

1 肋骨骨折征象

可分为单发、多发、单根肋骨复合型骨折,X线征象形态不一,表现为肋骨走形不自然、骨皮质中断等多形态征象,必要时需结合透视多方位观察才能显示,部分合并锁骨、肩胛骨等多部位骨折。

2 肺组织挫裂伤

X线表现为肺内点片状或大片状模糊阴影,可呈典型“磨玻璃”样改变;如有较大的肺组织撕裂伤,气体或血液直接进入肺组织形成肺气囊或肺血肿;严重者可出现创伤性肺不张征象,呈尖端指向肺门的“条带样”或“三角形”致密影。

3 胸腔积液(积血)

可在创伤后数分钟后出现,X线征象表现为肋膈角变钝,量大时上缘呈外高内底弧形液平,有时可合并气胸呈气液胸X线征象(见下论述),积液位于叶间或包裹性积液时,表现为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梭形”或“圆形”致密影。

4 气胸、气液胸

X线表现为肺野外带异常透亮,无肺纹理组织,被压缩的肺组织向肺门聚拢,可见肺压缩边缘,量大时心影及纵隔向健侧移位;合并胸腔积液时,患侧肋膈角消失,可见弧形液平。

5 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

气体进入皮下组织X线表现为胸壁皮下软组织影内呈“条带样”透亮影,面积常广泛,有时可延及锁骨上、颈部软组织内;气体进入纵隔表现为纵隔影内呈“条带样”透亮影。

6 外伤性膈疝

由于骨折或挤压伤导致膈肌损伤,腹部脏器通过其膈肌损伤部位进入胸腔;X线表现为患侧模膈升高,动度受限,模膈面模糊欠光整。

胸部外伤的诊疗体会 篇3

关键词:胸部外伤,外科治疗

胸外伤是常见急症,由于工业、交通的快速发展,工伤、交通事故随时可见,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占损伤的25%,一般都伴有合并症或伤后出现并发症[1],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对胸外伤强调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才能降低胸外伤病死率。因此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2月~2009年12月年收治的120例胸部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4~78岁,平均59岁。其中工伤56例,车祸伤38例,刀伤18例,棒伤、砸伤、塌方、挤压伤8例。开放性损伤52例,闭合性损伤68例。伴有血气胸80例,张力性气胸20例。有肋骨骨折108例,胸骨骨折8例,胸椎骨折并截瘫4例,肩胛骨骨折7例。其中多根多处肋骨骨折92例,迟发性血胸4例。合并颅脑损伤12例,腹部脏器损伤28例,四肢、脊椎骨折24例,膈肌损伤3例,气管断裂2例,合并肺损伤26例,心脏损伤5例。

1.2 诊治方法

胸部创伤经详细查体、诊断性胸腔穿刺、胸部X线摄片、CT等多可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入院后立即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伴有休克者给予快速静脉输注胶体液。单纯胸壁软组织损伤一般给予清创缝合、止血、防感染等治疗即可。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行胸壁包扎外固定,多在1~2周胸壁固定,浮动消失。100例气胸、血胸、血气胸患者中,行闭式引流84例,一次或再次胸穿26例,未行胸穿或闭式引流者10例。急诊开胸探查87例,其中肋间血管破裂结扎34例,肋骨手术固定15例,肺破裂修补术17例,肺叶部分切除4例,膈肌破裂修补术3例,伴有严重肺挫伤者,注意输液速率及总量,并适当配合使用激素。重度呼吸困难者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手术54例,其中脾破裂切除7例,肝修补术8例,肠修补术10例,腹膜后血肿并开腹探查3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18例,颅脑损伤手术9例。

2 结果

治愈112例,治愈率为93.33%;死亡8例,死亡率6.67%。其中包括重型颅脑损伤2例,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3 例,死于心脏穿通伤1例,双侧胸壁软化和反常呼吸引起呼吸衰竭死亡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

3 讨论

近年来,损伤已成为我国住院患者的首要致病因素。胸部损伤是仅次于颅脑损伤的重要致死因素,主要由交通肇事、建筑施工意外引起,开放伤由锐器或枪伤所致。胸外伤治疗原则:抢救生命、保护器官、恢复功能。对胸外伤的治疗首先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然后开始快速准确的检查及进一步的治疗[2]。对于重症或合并头部、腹部、四肢等部位骨折、器官损伤的患者,首先及时了解受伤史,迅速作出正确诊断,积极抢救危重患者,力求在短期内纠正呼吸、循环紊乱,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其次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抗休克同时注意补液量、速度,以胶质液为主,严格控制晶体液的补充,葡萄糖尽量少给或者不给[3],不易大量输液及补充白蛋白,以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4],避免出现肺水肿及呼吸衰竭。

首先胸部损伤后常有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的阻塞,引起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维持呼吸道通畅很重要。对清醒患者,应在镇痛的同时鼓励患者咳痰及深呼吸;对昏迷患者出现紫绀及呼吸窘迫征象或患者清醒而无力咳痰而出现紫绀及呼吸窘迫征象者,应果断行鼻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0例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得以抢救成功。

其次胸外伤造成肋骨骨折最为常见,本报道为90%(108/120),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肋骨螺旋CT成像具有明显优势,但不能替代胸部X线的检查。单纯肋骨骨折及多发肋骨骨折治疗上常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胸带固定或局部加压固定包扎、止痛、祛痰等,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有反常呼吸和纵隔摆动等呼吸功能障碍或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机械呼吸抢救,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可以治愈。如合并胸腔持续出血、持续漏气、肋骨刺入肺内,可行手术治疗。而对于复杂胸骨骨折伴胸骨后出血,应及时劈开胸骨探查止血,胸骨骨折内固定。本组4例有2例合并胸廓内动脉出血及时手术抢救成功。

第三胸部开放性损伤应立即将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期间要时刻警惕张力性气胸的发生。到达医院后要迅速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决定做进一步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或开胸探查等。胸腔闭式引流解除肺及纵隔压迫,防止纵隔移位,改善呼吸循环状况,又可观察引流气体、血液的排放情况,明确有无进行性血气胸。

第四胸部闭合性损伤或开放伤常合并血胸,出血主要由肋间血管、心脏大血管、肺血管出血所引起。胸部锐器伤探查伤口非常重要,它对所损伤部位及器官能初步判断。一次出血1500 ml,每小时出血200 ml连续3 h及血液循环不稳均为开胸探查手术指征。左胸部特别是心前区开放伤手术指征可放宽。心脏大血管破裂先用手指填塞压迫止血,然后进行修补,左心室修补常常需要加用垫片。肋间血管出血通过结扎破裂血管即可止血。若观察有持续性漏气,疑有气管损伤,开胸行气管修补或肺叶切除,要警惕迟发性血胸。

第五对于心脏损伤者,应及时予以剖胸行心脏修补术,关键在于争取时间。本组心脏损伤5例,抢救成4例,死亡1例。5例均为刀刺伤,刺伤右心室及右心房,患者抢救成功。。而另1例为贯通伤,未来得及手术已死亡。

第六复合外伤病情复杂而危急,应尽快明确诊断,分清主次,组织有关专科人员,密切合作,正确处理。对疑有肝、脾、肾、胃肠等腹内脏器损伤应进行严密观察,对复合伤在改善呼吸功能、积极抗休克同时,优先处理致命伤。

第七对于严重胸外伤诊断,应立即剖胸探查。

第八对于局部性肺挫伤不需特殊治疗,一般7~10d可自行吸收。严重的肺挫伤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及发绀或重度休克。易较早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病死率高达70.5%[5]。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多次吸痰若效果不佳,则及早行气管切开正压呼吸。还有胸部外伤气管、食管损伤少见,可应用胸部CT检查明确肺部损伤情况后再言。气管损伤经胸腔引流后持续有大量气体引出,可采用清醒麻醉,以气管修补为主。而食管损伤的诊断较困难,一般通过胸腔引流出食物残渣并伴有特殊气味,上消化道造影口服美蓝等确诊,损伤24 h以修补手术为主,超过24 h可行食管重建、食管外置等。食管损伤行空肠造瘘非常必要。一旦胸外伤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要尽早取床上半坐位或床上床下适当活动,以预防肺不张和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6]。

总之,胸部外伤通常伤情重并且复杂,但经过及时合理的抢救治疗,预后亦较好。

参考文献

[1]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407-414.

[2]黄孝迈,秦文翰,孙玉鄂.现代胸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689-727.

[3]马长华,徐全建,杨宝民,等.胸部创伤703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28.

[4]张志庸主译.现代胸外科治疗方法.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41-344.

[5]何鹏.重症胸部外伤救治.北京:人民军医岀版社,2002:219.

胸部外伤200例诊治体会 篇4

关键词:胸部外伤,诊治,体会

胸外伤在临床是比较常见的病情, 胸部严重损伤或合并颅脑、腹腔脏器损伤时, 极易出现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 病情属于危急和复杂的一类, 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 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胸部外伤患者200例, 男140例, 女60例, 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 (46.8±3.2) 岁。车祸伤80例, 顿锐器伤50例, 堕落伤20例, 挤压伤30例, 其他伤20例, 本院胸部外伤200例均在伤后24 h内入院。

1.2 方法

1.2.1 分组情况

根据胸外伤患者入院诊治时间不同, 把200例分为四组:6 h以内94例, 其中2例是严重胸外伤;6~12 h为46例, 有4例属于严重胸外伤;12~18 h为38例, 有8例属于严重胸外伤;18~24 h为22例, 有9例属于严重胸外伤。分别对四个小组的严重胸外伤治愈率以及患者的生还率进行探讨。

1.2.2 临床治疗方法

病例入院前进行常规的胸部CT拍照、X线等检查, 得出初步诊断, 入院后对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测, 给患者进行胸带外固定、吸氧、止痛止血、输血、抗感染等治疗, 严重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包括剖胸探查、血管缝扎和修补、胸腔镜手术、氧疗等) 。术毕后送病房观察, 并进行后期手术或治疗。以上治疗已排除药物过敏、合并先天性疾病等病患。

1.3 外伤类型

外伤类型有:40例开放性伤, 其中10例单侧血气胸、15例双侧血气胸、10例肺裂伤、5例心脏锐器伤;160例闭合性伤, 包括56例 (≥3根肋骨骨折) 、20例胸骨骨折、14例单侧气胸、10例血胸、15例血气胸、5例双侧血胸、5例血气胸、15例肺挫伤、2例严重心机挫伤、8例创伤性窒息和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大部分病例伴有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临床病症:心肺挫伤、肺不张、腹腔器官破裂、肺胸壁血管破裂、支气管断裂等脏器损伤。

1.4 诊断依据

有明显外伤史、胸痛、呼吸困难、局部压痛、皮下气肿和胸骨骨折。患者呼吸音减弱, 并对患者进行X线及CT拍照, B型超声和胸腔穿刺等检查, 最终得出明确的诊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应视为严重胸外伤: (1) 多根或多处肋骨骨折, 胸壁软化出现连枷胸; (2) 高于中等量或开放性的血气胸; (3) 严重肺挫伤、肺和胸壁血管破裂、纵隔气肿和刨伤性湿肺; (4) 气管裂伤、支气管断裂、心脏大血管伤等[1]。

2 结果

胸部外伤患者200例, 治愈196例, 死亡4例 (全部是严重胸外伤治疗无效死亡, 包括合并颅脑外伤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失血性休克2例) , 12 h以内的诊治患者生还率均高达100%, 12~18 h内的患者生还率为97.37%, 而18~24 h内的患者生还率为86.36%, 早期诊断治疗能减少死亡人数, 提高患者的生还率, 如表1所示。

3 讨论

胸部外伤体征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血气胸以及纵隔向健侧移位等, 是临床上极易见到的病情[2]。胸部外伤的早期诊断主要是物理诊断、胸部X线检查, 再根据患者伤情进行CT、胃肠造影和胸腹腔穿刺等。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注意产生迟发性血气胸, 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胸片, 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失血性休克者, 并高度怀疑腹腔出血,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行CT、B超检查, 危急时可进行腹腔穿刺、剖腹探查[3]。

早期的手术治疗是关键, 越早入院, 诊治的效果越好。严重的胸部外伤患者, 一定要详细询问其病史, 包括致伤时间和环境, 受伤机制, 患者体位以及伤后症状等, 并对其进行及时、全面的诊治[4]。如果出现多根胸骨或肋骨骨折, 应预防迟发性血胸, 一般出现在伤后2 d之后, 18 d之前。

对本院胸部外伤患者200例诊治中, 治愈196例, 死亡4例 (全部是严重胸外伤治疗无效死亡, 包括合并颅脑外伤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失血性休克2例) , 早期入院诊治的患者均全部生还, 而12 h以后的患者, 均会因为流血过度、挫伤程度严重等原因而导致病情加重, 大大增加了病死概率。

综上所述, 早期诊断治疗能减少死亡人数, 提高患者的生还率。同时在合并的脑外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等病情上,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 尽量减少胸外伤治疗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程治强, 李玉龙, 韩文洲, 等.胸部外伤53例诊治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19 (18) :2087.

[2]姜明.胸部外伤142诊治体会[J].海南医学, 2011, 22 (23) :110-111.

[3]韩福顺, 刘金明, 孙明阳.胸部外伤207例诊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10) :80-81.

胸部外伤207例诊治体会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胸外伤患者207例, 男160例, 女47例;年龄10~86 (47.48±16.38) 岁。其中年龄≤20岁3例, 21~60岁160例, >60岁44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27例, 锐器伤17例, 坠落伤13例, 挤压伤26例, 钝器伤6例, 其他伤18例。受伤就诊时间<1h 17例, 1~8h 37例, >8h 153例。

1.2 诊断依据

有明确外伤史, 胸痛, 呼吸困难及局部压痛, 皮下气肿, 浮动胸壁。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结合胸部X线片及CT、B型超声、胸腔穿刺等, 可予以明确诊断。多根肋骨骨折应注意迟发性血胸, 文献报道其易, 出现于伤后2~18d[1]。本组有5例出现在3~10d。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视为严重胸外伤: (1)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胸壁软化导致连枷胸; (2) 中等量以上血气胸; (3) 张力性气胸; (4) 开放性血气胸; (5) 严重肺挫伤、创伤性湿肺; (6) 气管支气管裂伤; (7) 心脏大血管伤[2]。

1.3 外伤类型

外伤类型有: (1) 开放性伤13例, 其中单侧血气胸12例, 双侧血气胸1例。肺裂伤3例, 心脏锐器伤1例。 (2) 闭合性伤194例, 肋骨骨折≤3根22例, >3根26例, 浮动胸壁3例, 胸骨骨折3例;单侧气胸8例, 血胸21例, 血气胸13例, 双侧血胸31例, 血气胸8例;肺挫伤75例;纵隔气肿1例, 创伤性窒息1例, 创伤性膈疝3例;合并伤76例, 其中颅脑伤10例, 骨骼系统损伤58例, 腹部损伤3例 (包括脾破裂1例, 肝破裂1例, 小肠破裂1例) , 泌尿系统 (肾挫伤) 5例。合并休克8例。

1.4 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59例 (引流≤4d 37例, >4d 22例;胸引量<500ml 26例, 500~1 000ml 21例, >1 000 ml 12例) , 胸腔穿刺引流130例, 气管切开2例, 支气管镜吸痰5例, 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 手术9例, 均为开放性胸外伤后手术 (包括剖胸探查1例, 肺裂伤修补或肺切除3例, 心脏破裂修补1例, 创伤性膈疝修补2例, 脾切除1例, 小肠破裂修补1例) 。

2结果

本组治愈205例, 死亡2例 (1例因失血性休克来院时呼吸、心跳已停, 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刀刺伤致右心室破裂, 失血性休克, 急诊手术过程中死亡) 。全组失血性休克9例, 感染性休克1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 病死率9.7‰。

3讨论

3.1 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对于胸部外伤患者要尽快明确诊断, 查清损伤部位。对于开放性损伤, 要对开放伤口进行封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明显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时, 尽早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者应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休克患者抗休克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如需手术探查则为手术创造条件。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输血补液, 快速扩容。血压仍不能维持时可用多巴胺或肾上腺素。

3.2 肋骨骨折的处理

胸外伤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对于单纯肋骨骨折无反常呼吸者勿需特殊处理。对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 大面积的胸壁软化产生反常呼吸和纵隔摆动, 易导致呼吸循环障碍, 骨折端的摩擦活动, 明显加重患者的疼痛感, 加之咳嗽时胸腔内压力下降, 致痰不易咳出, 容易导致肺不张, 加重呼吸困难[3]。笔者对这类患者使用了巾钳重力牵引固定或手术内固定的方法, 固定好活动胸壁, 恢复胸腔容量, 改善通气, 减少并发症, 达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近年来由于呼吸机的普及应用, 对浮动胸壁的治疗提倡用呼吸机实行间歇性正压呼吸的肋骨骨折内固定法[4]。

3.3 血气胸的处理

血气胸是胸外伤的常见并发症, 本组病例血气胸发生率达61.1%。对出血量大并有活动性出血, 特别是休克表现明显时则应即刻手术探查, 术中根据损伤情况行血管缝扎、大血管修补等处理, 若积血未被污染, 可经过滤、抗凝后行自体输血。对于血胸患者放宽手术指征可大大减少凝固性血胸、肺不张及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5]。

3.4 多发伤的处理

在处理原发伤的同时应该注意合并伤的处理, 应早诊断、早治疗。首先注意合并颅脑伤, 对昏迷患者应尽早气管切开, 降颅压;其次注意大出血;再次要警惕腹腔脏器损伤的存在[6], 若是实质脏器破裂宜先行剖腹止血, 而后开胸或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合并空腔脏器破裂, 血压维持90/60mm Hg (1mm Hg=0.133kPa) , 可先行开胸后开腹;此外应注意泌尿系统及骨骼系统的损伤, 其中对有骨盆骨折患者, 不要忽视尿道断裂可能。多发伤手术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较之多科依次处理可明显提高效率及救治水平[7]。多发伤中失血性休克是患者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常因创伤严重合并伤未能及时诊治所致[8]。本组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 占死亡患者的50.0%。治疗中应本着抢救为先的原则, 避免过多不紧急的辅助检查, 区分轻重缓急, 果断及时手术。手术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治疗最有效手段。气胸或血气胸在全麻前一定要先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一则防张力性气胸, 二则观察引流量。治疗中对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后肺不张, 要及时行支气管镜吸痰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应激性溃疡是最常见并发症, 应早期预防;另外, 要注意肾脏功能的保护, 尽可能维持良好血流灌注;颅脑损伤尤其要积极处理, 降低颅内压, 维持脑血氧供应

3.5 肺挫伤的处理

肺挫伤是胸外伤中最常见的肺实质性损伤, 主要病理改变是肺毛细血管破裂, 血液渗出到肺间质及肺泡, 导致肺间质水肿、肺不张, 引起肺气体交换障碍, 出现低氧血症。X线平片, CT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 随着渗出增多肺泡被血液或组织液填塞, 出现肺大片状或斑片状阴影。本组闭合性胸外伤中肺挫伤发生率为38.0%。肺挫伤的处理包括: (1) 有效镇痛; (2) 鼓励咳嗽排痰, 及时吸痰, 确保呼吸道通畅; (3) 控制输液, 复苏期间晶体液限制在1 000ml, 随后50ml/h; (4) 利尿 (呋塞米每天20~40mg) ; (5) 适当止血治疗; (6) 积极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7) 激素冲击疗法。

3.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处理

如果发生严重胸外伤后ARDS, 多发生在伤后24h内, 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治疗ARDS关键是消除肺水肿和恢复肺萎陷及功能, 应用 PEEP模式行机械通气是治疗主要措施, 国外文献报道肺挫伤占肺总体积28%以上, 最终都需要用呼吸机辅助通气[9]。PEEP设置5~8cm H2O, 待患者神志清楚, 咳嗽有力, 潮气量超过5ml/kg可予以脱机, 一般应用5d以上, 避免过早脱机。

3.7 浮动胸壁处理

浮动胸壁引起呼吸困难, 对单侧胸壁软化采取胸带固定包扎;双侧大面积胸壁软化主张应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控制反常呼吸。

3.8 心脏及大血管损伤的处理

患者有重度休克, 脉搏摸不到, SBP<60mm Hg甚至为0, 即应考虑到心脏及大血管损伤的可能[10], 此时应在快速补充血容量的同时, 立即开胸探查, 绝对不可以等血压回升后再手术。

参考文献

[1]胡为弟, 王明荣, 王玉阶, 等.外伤性血胸343例的治疗[J].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85, 1 (4) :220.

[2]张晓明, 殷桂林, 张殿堂, 等.338例严重胸外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 2001, 4:242-243.

[3] Sivaloganathan M, Stephens R, Grocott M.Management of flail chest[J].Hosp Med, 2000, 61 (11) :811.

[4] Lardinois D, Krueger T, Dusment M, et al.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 af-ter operative stabilisation of the chest[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1, 20 (3) :496-501.

[5] Losanoff JE, Metzler MH, Richman BW, et al.Necrotizing chest wall in-fection after blunt trauma: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Trauma, 2002, 53 (4) :787-789.

[6]朱金如, 龙子善, 王玉阶, 等.严重胸部创伤并多发伤63例死亡病例初析[J].中华创伤杂志, 1994, 10:290-291.

[7]黄显凯, 蒋耀光, 周建, 等.严重多发伤损伤特点及其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 2002, 4 (6) :346-349.

[8]石应康, 杨建, 田子朴, 等.不同时期胸部创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J].中国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8, 5 (2) :3.

[9] Stephenm C.Pulmonary contusion:Review of the clinical entity[J].JTrauma, 1997, 42:973.

148例胸部外伤院前急救护理 篇6

关键词:胸部外伤,软组织伤,肋骨骨折,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经常遇到胸部外伤疼痛剧烈、影响呼吸的情况,患者烦躁不安,常常使急救工作较为棘手。为了改善此情况,笔者从护理角度设计了一套固定方案用于胸部外伤的急救中,称之为胸部外伤急救护理(chest trauma emergency care,CTEC),并选择非严重胸部外伤病例148例实施CTEC,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胸部外伤148例,男97例,女51例;年龄11~79岁,平均36.3岁;60岁以上者12例;车祸伤68例,高坠伤31例,人为暴力伤害23例,摔倒受伤17例,其他9例;所有患者我院接诊前均未接受过其他治疗,受伤至接诊时间为15~192 min,平均30.6 min。伴有高血压17例,肺气肿14例,曾经发作哮喘7例,既往有胸部外伤史3例,有胸部手术史2例。所有患者均以胸部外伤为主,胸部外部位损伤均较轻微,即非多发伤,其中头皮擦挫伤9例,四肢软组织伤8例。

1.2 方法

到达急救现场后,立刻询问病史、查体,确定有无胸部外伤。予吸氧,嘱患者尽量勿动。记录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1]。VAS评分法即以一标有从“0”到“10”刻度的标尺,“0”刻度表示无疼痛,“10”刻度表示最严重疼痛,刻度值增大,表示疼痛加重。向患者详细讲解刻度与疼痛程度之间的关系,让其以标尺上的刻度表示自己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下刻度值。

记录上述指标后,立即实施CTEC,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4点:(1)心理疗法[2],认真倾听患者痛苦,取得其信任,简单讲解胸部外伤疼痛原因,教患者“意守丹田”诱导放松,调动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告诉患者只要按照医护人员讲述的去做,就可以减轻痛苦;(2)给予胸带固定;(3)指导呼吸,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以适当频率边做吸气、呼气动作,边喊道:“吸-呼”,让患者尽量配合护理人员的口令做呼吸动作,以纠正其浅快呼吸;(4)对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控制输液速度,不能过快。视具体情况,在实施CTEC后10~30 min后再次记录前述各项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本组均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α=0.05。

2 结果

2.1 胸部软组织伤

单纯胸部软组织伤54例通过实施CTEC,疼痛减轻,呼吸频率、心率均下降,见表1。患者都能安静下来,很好地配合治疗。

2.2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94例通过实施CTEC,疼痛减轻,呼吸频率、心率均下降,脉搏氧饱和度上升,见表2。大部分患者能够安静下来,较好地配合治疗。

3 讨论

胸部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其中肋间神经是胸脊神经的前支,走行于肋间隙,在肋角处进入肋沟,至腋中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穿出肋间隙分布于胸外侧区皮肤。主干继续前行,在距离胸骨缘不远处穿出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膜成为前皮支。肋间神经沿途分支分布于诸肋间肌以及胸内的其他肌肉和肋胸膜。胸部外伤刺激这些神经,则导致明显疼痛,尤其是伴有肋骨骨折者,骨折断端的刺激可引起剧烈疼痛。另外,胸廓因为必须随时进行呼吸运动,所以受伤部位不能很好制动、休息,这也导致胸部外伤后剧烈疼痛。在急救过程中,尚无影像学等资料,对患者具体损伤情况尚无确切诊断,不能使用镇痛药物。因为疼痛,患者往往不敢做深呼吸,加之受伤后心情紧张,所以表现出浅快呼吸[3,4]。浅快呼吸自然影响通气,即使在吸氧情况下患者也感觉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在相应的指标上就是心率快、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呈急性痛苦貌、烦躁不安,很多患者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此情况下家属也往往表现出紧张情绪,有的家属还向医护人员频频发问,或是催促医护人员,甚至偶尔还有过激的言行。如此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和工作量,在进行紧张急救的同时还不得不顾及家属的情绪,须挤出时间向其作相应的解释工作。

CTEC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从心理治疗角度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之能配合治疗,心理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减轻疼痛[5]。(2)给予胸带固定,可以起到胸壁制动的作用,从而减轻疼痛;从临床上看即使对部分患者制动的作用不明显,也能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3)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基础上,指导其做深呼吸动作,可以更有效地增加通气量,改善缺氧,缓解胸闷不适。(4)减慢输液速度对伴有肺损伤或老年人合并心肺基础疾病者可以防治心功能不全,预防或减轻肺水肿,避免因肺水肿影响换气功能导致的低氧血症,痰液过多导致咳痰困难、加重胸痛,以及后续的肺部感染等。

CTEC通过临床实施,确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单纯胸部软组织伤,通过CTEC,疼痛减轻,呼吸频率、心率均下降;尤其对伴有肋骨骨折者,通过CTEC,不仅疼痛减轻、呼吸频率及心率下降,脉搏氧饱和度也有明显上升。与实施CTEC之前相比症状明显缓解,很多患者都能安静下来配合治疗,家属也比较满意。整个急救过程显得有效、有序,也给医护人员减少了不少额外的解释工作。本组148例急救工作均顺利完成,有31例在急诊科留观、治疗,117例收入住院部,无院前、院后死亡病例。

当然,本研究尚未纳入严重胸部外伤病例,如心肺损伤、呼吸衰竭、血气胸、休克、连枷胸及多发伤等。因为这部分严重损伤病例除了需要CTEC,更需要其他救治措施,比如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胸腔穿刺排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抗休克治疗等;所以,在胸部外伤的急救中选择适当病例即轻、中度胸部外伤病例,实施CTEC能收到良好效果,可以使急救过程更为有效、有序,急救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付莲英,段淑云,万水珍.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9):68-69.

[2]汪琴,刘宏亮,武继祥,等.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6):358-360.

[3]林静静,林成凤.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9,(10):24-25.

[4]任海丽.情志护理对肋骨骨折患者疼痛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4):378-379.

胸部外伤致休克的临床研究 篇7

关键词:胸部外伤,休克,血气胸,肺挫伤,骨折,ARDS

胸部外伤所致休克,临床多病情危急,症状繁杂,给救治带来较大难度。现将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25例胸部外伤致休克患者的诊治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以胸闷痛、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男18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 (35.9±1.7) 岁。外伤原因:交通意外12例,刀刺伤5例,高空坠落5例,原因不明3例;病情:骨折15例,其中肋骨骨折2例 (均为双侧) ,胸骨骨折13例;血气胸5例 (均为双侧) ,肺挫伤4例,颅脑损伤1例。

1.2 方法

入院即行全身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减少辅助检查,避免来回搬动患者影响抢救。通过观测血压、脉搏的变化进行创伤性休克的诊断,全身检测和胸穿检测血气胸,而后进行急救,待病情好转后通过B超、X线等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1.3 急救方法

1.3.1 通畅呼吸道

将呼吸道中的血凝块、异物等进行彻底清除,或者根据患者情况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以解除梗阻,有效维持呼吸道通畅[1]。本研究中3例行气管插管,1例行气管切开术。

1.3.2 建立静脉通道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既需扩容治疗,也需给氧、胸壁或者胸腔穿刺等,因此,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是治疗顺利实施的根本[2]。

1.3.3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症治疗因人而异,是急救成功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中2例行开胸手术,15例骨折患者中5例行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进行治疗。

1.4 观察指标患者治疗情况,包括治愈与死亡例数。

2 结果

治愈24例,死亡1例,治愈率96.00%,其中死亡患者因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引发。

3 讨论

一般而言,致休克的胸部创伤多是重症创伤后致胸部或者其他脏器严重受损,导致呼吸循环系统障碍[3],后果危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提高本病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大有裨益。

3.1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3.1.1 探寻病因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已有研究证实,创伤性休克与失血、疼痛刺激密切相关,因此,探寻疼痛的原因与出血的来源对于诊断本病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胸部创伤所致疼痛多与挫伤大面积胸壁软组织,伴发骨折,引发呼吸时剧烈疼痛有关。出血的来源则多为骨折导致的胸部血管、心包内主动脉等血管破裂,以致血气胸[4,5]。因此,明确诊断疼痛和出血来源可为提高本病诊治准确性奠定基础。

3.1.2 休克诊断要点

胸部创伤患者出现兴奋、烦躁、冷汗、脉速、脉压差小、尿量减少等症状,即可认为其进入休克代偿期;当收缩压在90 mm Hg以下,脉压在20 mm Hg以下时,可考虑休克的可能性。同时,根据脉率/收缩期血压 (以mm Hg计算) 来判断有无休克及其程度。若指数=0.5,则无休克;1.0~1.5为存在休克;2.0以上表示休克严重[6]。

3.2 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外伤性休克的治疗一般以扩容、纠正酸碱平衡为首要,若出现不同程度肺挫伤,导致肺泡出现淤血水肿时,大量静脉注入晶体液会加重肺水肿,增加ARDS的风险[7]。因此,笔者所在科在诊治伴肺挫伤患者时,在抗休克的同时兼顾治疗肺水肿,有效预防ARDS。现将笔者所在科收治患者的诊治情况详细介绍如下。

3.2.1 骨折的诊治

肋骨骨折临床以往多采用多头胸带固定、宽胶布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但易导致患者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近年来,对于无浮动胸壁的骨折患者多不再进行胸廓固定,改用局部加压胸带固定、牵引以及手术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适用于多肋骨骨折患者[8]。对于骨折引起的剧痛,则予以不同途径的镇痛药,或者使用肋间神封闭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3.2.2 血气胸的诊治

胸部外伤所致的血气胸,笔者所在科多在早期明确诊断后即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排出胸腔内积气、积血的同时,使肺的压力得以缓解,从而更好的改善呼吸功能,而且也可便于根据出血量、出血速度决定开胸手术的必要性[9]。2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第一次引流量≥1000 ml,且流速≥200 ml/h,新鲜血液持续3 h,因此,考虑可能存在心脏及胸腔大血管损伤,导致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故,予以开胸手术进行止血。

3.2.3 肺挫裂伤的诊治

肺挫伤的产生责之于肺实质微血管破裂,致血液入肺泡和肺间质,从而形成肺内渗出性病变,甚或肺内血肿,治疗上一般通过保守诊治,经过数周~数月即可使肺组织淤血自行吸收。

一般而言,闭合性胸部外伤所致的肺裂伤较常见,若为轻度肺裂伤,可见患者痰中带血、少量血胸、气胸,此时可根据情况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处理气胸、血胸之后,一般肺裂口可以自行愈合[10]。若肺裂伤较为严重,裂口长而深,则临床常出现胸腔内中到大量出血和持续漏气,甚或出现张力性气胸,患者多大量咯血,此时应及时行剖胸手术,根据肺组织裂伤的部位和裂伤程度行肺修补术或肺叶部分切除术。

3.2.4 余则对症治疗

一般包括积极治疗合并伤,如颅脑损伤等,纠正休克,固定骨折部位。正确、有效地翻身、拍背、超声雾化吸入等呼吸物理治疗的同时,要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如补充适当的胶体液,限制晶体液的滴注,必要时行脱水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使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若患者存在广泛的肺挫伤,可改用激素治疗。积极预防ARDS及急性肾衰,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治疗中,就应注意补液量与尿量之间的关系,监测血尿素氮、肌酐,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可用利尿药。

参考文献

[1]金春华.休克的基础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308.

[2]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7.

[3]陈小雄.重症胸部创伤后ARDS及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治疗[J].中国危重病急救学, 2004, 16 (7) :436-437.

[4]张兴倜, 刘广湘, 葛永明, 等.胸腹部外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52.

[5]Mark R L, Michael A G, Michael A M.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J].Chest Jul, 2004, 126 (3) :249-258.

[6]高艳, 陈新晖, 徐均超, 等.胸部创伤的X线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8, 32 (3) :179-181.

[7]崔德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 (11) :701.

[8]王彦彬, 蔺锡侯, 周宁, 等.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1998, 14 (1) :16-18.

[9]Scuhyfa M R, Terrg P C, Elliot C G, et al.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report of survival and modifying factors[J].Chest, 1992, 101 (4) :1074-1079.

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严重胸部创伤致急性肺损伤病人75例, 男55例, 女20例;年龄18岁~75岁;多为交通或工伤事故病人;血气胸55例, 肋骨骨折51例, 肺挫裂伤32例, 支气管断裂伤11例, 其他合并四肢骨折、骨盆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伤等33例;创伤性休克40例, 应激性血糖增高30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4例。

1.2 临床表现

75例病人均表现呼吸窘迫伴明显发绀, 其中35例血白细胞 (11~39) ×109/L, 6例血白细胞4.0×109/L, 39例发热, 体温38.4℃以上, 25例血糖增高。胸部X线片示双肺散在斑片状阴影或实变。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小于55 mmHg (1 mmHg=0.133kPa)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大于轻度升高, 氧合指数小于200mmHg。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快速准确

对75例病人病情进行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在临床病情观察中观察病情变化并实施抢救和护理, 及时解除了威胁病人生命的症状。急性呼吸衰竭是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救护理即“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做到快速护理, 操作准确, 特别是采取积极性的防治措施并且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医疗体系有效的运行, 保证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

2.1.1 刺激性咳嗽

引发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和阻塞性肺不张, 这是因为医疗器械正压通气过程中病人咳嗽反射减弱。因此, 经常帮助75例病人叩击背部、翻身并引导咳嗽, 高渗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以及吸痰管插入喉部对局部的刺激可产生一样的效果。

2.1.2 呼吸道湿化

呼吸道湿化的目的就是缓解痰液干结, 且湿化液不能少于260mUd, 因此我们在护理中做到现用现配。吸痰前首先向气管内注入5mL~7mL湿化液, 随后再进行吸引, 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10min~25min实施呼吸道湿化1次。情况严重时使用恒温湿化器, 温度保持在34℃左右, 以利于病人减少冷空气引发的呼吸道感染。

2.1.3 吸引呼吸道分泌物

针对75例病人不同病情, 我们选择适当的吸痰管, 如果病人血氧饱和度 (SpO2) 小于85%, 吸痰前应施用纯氧3min~6min, 吸痰后再施用纯氧2min~5min, 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将吸痰管在负压吸引时应该缓慢旋转回抽, 如果遇到阻力就应该及时停止负压吸引, 并将吸痰管退出一段之后再进行负压吸引。吸痰不超过每次20s。如果病人痰液比较黏稠, 吸痰前应该首先使用无菌生理盐水10mL~15 mL注入呼吸道道, 然后再用简易吸痰器辅助呼吸数次后再进行吸痰, 同时要注意尽量缩短吸痰时间, 不超过每次13s。

2.1.4 明确吸痰有效指标

呼吸比率降低以及呼吸音改善, 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分析参数得到改善;气道阻力降低。

2.1.5 选择有效的通气模式

在75例病人的护理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 (PCV) +呼气末正压 (PEEP) 模式设定合适的呼吸参数, 5mL/kg~9mL/kg的潮气量, 1∶1.8的吸呼比率, 特殊病人呼吸比率为3∶1.5, PEEP 9~22cmH2O (1cmH2O=0.098kPa) 。呼气末正压不但促使闭合肺泡和陷闭的支气管张开, 而且可以驱散肺泡及间质的水肿液, 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 从而减轻病人引发肺水肿的现象, 同时也能改善ARDS的呼吸功能, 成为ARDS的主要治疗措施。

2.1.6 保持血容量的平衡

在75例病人应用PEEP过程中时刻保持血容量的平衡, 尤其是在护理检测时, 特别注意观察静脉压、血压以及各项呼吸数据的变化, 做到能时刻为主治医生提供精准的治疗依据。因为如果PEEP>15cmH2O肺泡容量且很少增加, 这就影响了静脉血的同流, 尤其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 将会严重影响心脏组织供氧, 同时过高的PEEP还会增加气压伤的发生率, 临床上以SaO2达85%以上而Fi02降到病菌安全限度的PEEP水平为佳。

2.2 严密对肌肉松弛剂应用的检测

在危险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经常会发生自主呼吸频率与呼吸机频率节奏不一致, 经常产生人机对抗, 最初表现为烦躁焦虑, 严重者可引发肺水肿等严重病症。因此我们在75例病人中严密检测血氧饱和度及气道压的变化, 尽早的发现人机对抗情况, 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同时, 采用肌松剂及镇静剂 (吗啡、哌替啶等) , 待病人自主呼吸较强时试行脱机。在肌松剂应用过程中应该严密监视各项呼吸参数的变化。

2.3 免疫营养支持治疗

身体机能处于高代谢状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 能量消耗比较大, 因此, 在75例病人中避免治疗过程中的营养不足, 一般情况下使用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减少二氧化碳产生。血浆白蛋白以及静脉营养的合理应用, 可以逐步提高血浆渗透压, 减少水肿发生几率, 同时也促进了创伤恢复。如给予全胃肠营养, 由胃管内滴入2 000 mL/d~2 500mL/d, 在病人能进食后逐渐减少营养摄取量。促进机体蛋白的合成发展是营养护理的根本目的。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摄入糖类而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从而避免撤离呼吸机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

2.4 预防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随着医疗器械通气时间的延长, 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也在逐步增加。为了减少相关性肺炎发生, 在75例病人中对所有呼吸机管道使用前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 吸痰管使用1次更换1次, 呼吸机接头管道和湿化器每天进行消毒更换, 此外, 特别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工作, 防止误吸情况发生。气管插管病人每天更换新牙垫, 做到及时清理口腔卫生, 定时翻身并且采取半卧或坐卧。根据我院的数据统计, 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工作, 效果明显强于生理盐水, 这种方法对降低老年人发生肺炎的危险更加明显。

2.5 及时检测和控制病人血糖

严重创伤可导致应激性血糖增高。因此, 在本组75例中及时检测病人血糖, 并通知医生, 通过胰岛素治疗, 使血糖控制在7.5mmol/L以下。血糖增高的具体表现为:病人多尿, 在补充血容量并保持平稳的情况下, 病人仍处于烦躁状态, 但是在经过胰岛素治疗后, 病人血糖下降, 多尿、烦躁情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6 警惕DIC发生

ARDS易合并DIC, 具体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 或出现便血、尿血等症状。因此, 在本组75例中通过密切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改变及排泄物的性状、颜色, 定时检测凝血时间和血小板, 阻止DIC扩展, 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的生命。

2结果

全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1个月左右。生存71例, 其中得到早期诊治的多数病人均存活, 死亡4例, 总住院病死率约为6.6%。4例死亡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多为脏器功能性衰竭。

3 讨论

急性肺损伤在严重时就会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 早期恰当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为治疗ALI的关键。根据1次国内抽查数据显示,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实施小潮气量、低压通气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明显降低病死率。通过研究也证实, PEEP不仅能改善氧浓度, 还能促进萎陷的肺泡康复, 针对于肺部起到了保护作用。

有研究证实, ALI和ARDS病人进行早期的循环干扰会在最大程度上促使其氧供以及氧耗平衡, 可将其病死率从原来的50%降低到30%内。从理论上讲, 增强肺泡上皮细胞对肺泡液的运动功能, 能有效改善肺氧合, 增强肺泡上皮细胞的自身修复能力, 同时也能有效增加上皮细胞的存活率, 但是在临床护理上很少有针对肺损伤修复的治疗措施, 这种针对性的修复尚待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总结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75例严重胸部创伤致急性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病人预后转归情况良好, 4例死亡。[结论]加强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重症胸部外伤,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岩, 岳世昌.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临床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 :306-307.

[2]邓虹, 万军, 莫文庆, 等.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22) :75-76.

[3]许月明, 陈虎平, 游波, 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45例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 2010 (8) :835-838.

[4]蒙善东, 刘东, 吴家清, 等.无创呼吸机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体会[J].广东医学, 2010 (10) :1285.

[5]徐远达, 江梅, 萧正伦.无创通气辅助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的回顾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0 (6) :575-57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鑳搁儴鍙樺皬鎬庝箞鍔烇紵 下一篇:市民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