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模拟训练

关键词: 护生 医疗机构 护士 护理

综合模拟训练(精选九篇)

综合模拟训练 篇1

由于电脑软件以及硬件工艺的发展, 以及通讯等等的相关工艺的进步, 此时的虚拟现实工艺也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而且被大范围的用到军事以及建筑等等的很多行业之中。通过虚拟工艺研制的多想模拟装置以及维护体系等都被广泛的应用到具体的活动之中, 而且获取了优秀的成绩。由于机舱非常繁琐, 而且其牵扯的学科很多, 特别是在浅滩以及风浪存在的时候, 其管控的规定非常严苛, 分析问题时遇到的不利现象很多, 维护不方便。由于受到装置的状态以及地理情况和天气等等的多项要素的干扰, 使用实船开展训练的话很是繁琐。此时就使得很多的训练意义无法实现, 所以, 应该使用优秀的仿真科技, 研制船艇机舱综合模拟训练系统, 替代实装进行机舱综合训练, 切实的完善当前船只的综训模式, 设置多项训练措施, 减少资金, 提升训练的具体意义, 进而提升管控的能力。

1 关于体系结构和活动步骤

1.1 体系构造

下图1中具体的论述了该项综合训练体系, 它的关键点是开展仿真支撑平台体系, 经由这个体系综合的开展管控以及调度等活动, 精准的体现出各个体系的运行状态。该系统主要由船艇机舱仿真系统、操作管理模拟平台、故障模拟系统、监控报警系统、虚拟拆装系统和考核评分系统组成。图形库是构建该系统的基础, 主要由机舱装备零部件图形库、维修工具图形库和配件图形库组成。

1.2 工作流程

船艇机舱综合模拟训练系统的工作流程示于图2。当体系运行之后, 教官在上述的平台之中布局训练内容, 此时学生们要结合规定来开展活动。不当的活动或者是教练设置的问题, 都能够经由监控体系等体现出。此时学生们结合问题的开展分析活动。最终, 开展虚拟维护工作, 一直到总的问题处理好。该评分体系对于工作者的总体的训练步骤自行的分析记载, 而且经由评分体系开展核查活动。

2 关于该仿真体系的构成以及具体的功效特征

2.1 关于体系的硬件以及具体的功效

图3中论述了硬件构成结构。结合实装体系的活动步骤, 硬件是由很多个小的体系仿真装置经由网络组合而得到的。其主要由视景系统、模拟操作盘台、监控台、教练台和系统网络等组成。系统硬件的组成结构示于图3。

视景系统硬件由PC机与三通道1350水平投影场景组成, 以模拟机舱环境。模拟操作盘台根据机舱操作盘台仿真而成, 便于学生开展操作活动。

对于体系网络来讲, 它是由实装网络以及监控的网络组合而得到的。对于实装网构造来讲, 它和具体的体系是相同的, 通过硬件的仿真来获取。实装网上各模拟操作盘台与视景系统中的机舱仿真设备可以通过网络互联, 得到和具体情况相同的网络, 进而可以开展信号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处理等等的一些活动, 此时便于硬件活动的开展。对于监控网来讲, 它是对体系里的全部的仿真装置开展监测的网络, 在该网络中接受并且运行信号, 并体现相关的信息模式, 便于后续的活动开展。

2.2 系统软件与功能

船艇机舱模拟训练仿真系统的软件由3部分组成:实时仿真管理平台、机舱视景系统和仿真板卡固件, 其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

2.2.1 视景仿真系统

机舱视景仿真系统总体框图示于图5。该系统是根据真实船艇机舱的布置和机舱设备结构, 开发而成的三维机舱虚拟环境;虚拟环境中的机舱仿真设备对应于原型系统中的船艇主机、船艇电站、船艇辅助机械、船艇管系、推进系统、监控台、操作盘台等。虚拟机舱与机舱操作模拟盘台及模拟监控台之间建立的实时通讯网络, 可实现虚拟盘台与模拟操作盘台间的互操作。

由于仿真装置是不一样的, 其设备的软件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差异, 不过总的构造是一样的, 都是经由界面体现以及通信板块等等等几个步骤而得到的, 此时可以实现和使用者的交互等等一些活动。

2.2.2 实时仿真管理平台

(1) 操作模拟。本系统研制有模拟操作硬件盘台和虚拟操作盘台, 两者通过网络通讯实现实时互动。根据实时仿真平台设定的训练科目, 学员操作模拟盘台, 系统根据学员的操作动作实时响应;通过船艇机舱视景仿真系统、监控报警系统实时反应仿真机舱装备的运行状况, 学员可以及时调整、纠正、规范操作管理, 熟练掌握实船机舱的使用操作规范, 正确进行船艇机舱在各种工况下的使用管理。

(2) 故障模拟。采用基于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与故障树分析法相结合的办法, 根据船艇机舱设备故障产生机理, 建立各系统和设备的故障树模型;然后, 对所建立的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 并根据简化的故障树生成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以及搜索模式实现推理, 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 得到应对方法。

(3) 监控报警模拟。监控报警系统可以模拟实际船艇机舱的集中监测系统, 实现仿真机舱运行参数的显示、设置、打印、面板操作、延伸报警及分组表、测点表的输出等, 能够明确存在的一些不利现象, 同时还能够经由声光等的信号来开展预警工作。

(4) 考核评分。结合专家体系以及以模糊推理为前提的全面评估科技, 设置也优秀的评分体系, 采用合理的知识表示方法将模拟器操纵规则、故障诊断方案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并进行推理的应用知识, 即学员操作的评价依据。体系能够自行的记载考试的用时, 能够获取仿真体系的具体情形, 明确活动步骤, 可以对训练活动的整个步骤开展回放活动, 同时还能够记录各个时期的工作者的活动要素, 自行的跟踪学生的活动, 进而提供成绩测评等。

2.3 固件程序

固件程序是运行于外部仿真板卡CPU上的软件, 负责执行US-Bl.1协议规定的内容、初始化各硬件单元、配置设备以及对接口故障点的控制。

3 结束语

本系统利用v C++、SE2000及VT3.0软件平台开发而成, 能够对机舱渣的运行活动以及问题分析和虚拟维护等等的一些活动开展模拟活动, 特别是能够在特殊状态下开展机舱的管控活动, 能够应对不利现象。通过具体情况我们得知, 这个体系的性能优越, 而且培训意义优秀, 时间较短, 能够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王术新, 余世林, 宁海强, 等.船艇主动力装备模拟iJII练系统的开发与研制[J].船海工程, 2008, 37 (4) :28.30.

铅球模拟训练器 篇2

1 研究背景和思路

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中,无论是滑步推铅球还是旋转推铅球,其技术核心都是原地推铅球,原地推铅球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时间短,爆发强,动作技术复杂,学生的练习动作极不规范,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是较难掌握的一个项目。因此,笔者考虑几个问题:1)在铅球教学与训练中怎样能够让练习者快速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2)怎样能够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提高专项成绩;3)怎样提高练习密度,增加负荷量;4)怎样能够测出从开始用力到动作结束的时间;5)怎样能够测出练习者的爆发力(瞬时最大值);6)在练习时,怎样保证运动员的安全性。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设计制作出了一种学习和训练两用的模拟铅球训练器,能够同时达到上面的效果。

1)铅球模拟训练器能让练习者在模拟原地推铅球的过程中体会用力顺序为“蹬”“转”“送”“挺”“推”“拨”,快速形成相对稳定的、合理的推铅球技术。

2)铅球模拟训练器能让练习者在模拟原地推铅球过程中进行力量训练:通过改变杠铃的片数来调节运动负荷,控制训练量,达到巩固、提高动作技术或增强力量的训练目的。

3)连续推铅球训练器,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练习密度,增加了负荷量,增强了训练效果。

4)气阀装置解决了安全问题,使铅球缓慢地回来,在练习的过程中没有危险性。

5)指针式推拉力计JKSKN—1(市场有成品)有峰值保持功能和连续荷重指示自由切换功能。能够测出练习者的爆发力(瞬时最大值)。

6)计时器: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和两个感应开关,设计一个秒表,精度0.01 s。利用安装在连杆上的铅球前面的感应器,感应器起点在套管的下端的出手角度调节孔处,终点在铅球前面,感应器控制计时器,当铅球推到顶的时候,计时器能显示从开始用力到铅球出手完成整个动作的所用时间。时间越短,表示出手速度越快。

2 铅球模拟训练器结构(附图1)

移动杆顶端圆盘1、弹簧2、套管3、出手角度调节孔4、移动杆5、感应开关6、铅球7、固定滑轮8、移动滑轮9、推拉力计10、气筒11、重量块12、橡胶垫13、固定圆环14、气阀15、底座16、支架17、插梢18、弹簧19。

铅球7固定在移动杆5的下端,移动杆5顶端圆盘1与固定在底座16上的气筒11外的重量块12的铁杆通过钢丝绳连接,铁杆与钢丝绳之间连接推拉力计10,移动杆5在套管3内移动,套管3与支架17固定在一起,且两者相交成50°,支架17与固定在底座16上有相对应的梢孔,通过插梢18调节铅球训练器的高度,来适应不同高度的练习者使用;改变重量块12来调节重量,来适应不同练习者的练习。移动杆顶端圆盘1与套管3之间有一缓冲弹簧2。通过气筒11底部的气阀15,形成一个活塞结构,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吸气;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控制气阀出气口,从一小孔出气,控制活塞下降速度,使铅球7能够平稳、缓慢地回来,完全没有危险性。练习者在练习时,推拉力计10有峰值保持功能和连续荷重指示自由切换功能。安装在连杆5上铅球7前面的是感应开关6的终点,起点在套管3的下端的出手角度调节孔4处,当铅球7推到顶的时候,计时器能显示从开始用力到铅球出手,完成整个动作的所用时间。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和行程开关,设计的一个秒表,精度0.01 s。秒表能计时:0.00~9.99 s。时间越短,表示出手速度越快。

3 练习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可在投掷圈内,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高特点,调节铅球模拟训练器的高度,标出左右脚的具体位置。让练习者左右脚分别踏在标志点上。然后将重心移至右腿上,屈膝下降重心,上体向右转体约90°,并且稍向前屈,微低头含胸,左臂屈肘紧扣在体前。要求:左膝适当外展,右膝稍向内扣。上体、右臂和左臂的前臂适当放松,两眼看右脚的正右侧方约0.5米的位置。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到能轻轻抬起左脚为宜,背部要放松。

完成“蹬、转、送、抬、挺、撑、推、拨”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下肢的用力顺序。完成蹬地转右腿,推送右髋向投掷方向推送的练习。 要求:右脚蹬地有力,右脚、右腿、右髋转动迅速,并且每次方向都要转正,在转动的同时髋部积极向前上顶送。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由易到难,上体和上肢要适当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到脚和髋的快速转动与顶送上,重点体会用力顺序和下肢力量的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最后用力技术。

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在动作技术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加大负荷进行专项力量训练。1)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推拉力器和计时器控制负荷,在不改变负荷的基础上,提高出手速度。2)在不改变出手速度的基础上增加重量。3)通过数据比赛、预测距离和实际距离进行比较,提高练习兴趣。

4 运用铅球训练器练习时要注意

持球的正确动作是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拇指贴在球的两侧。在持球预备阶段投掷臂应尽可能多的外展,肘部微微上抬,上臂与躯干保持约90°, 躯干与头部保持正直。

“左臂牵引”是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形成“侧弓”并即将向投掷方向“反振”的瞬间,左臂领先于躯干向投掷方向迅速牵引挥摆。当胸部转到投掷方向的瞬间左臂制动。

正确的蹬转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本没有先蹬后转或先转后蹬的区分,动作是由跪蹬连续完成的,所谓跪蹬就是膝关节在保持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右脚提踵转向,膝关节在转向的过程中运动轨迹是稍稍上斜的直线。转向后完成身体重心的提升和右脚的充分蹬伸。

铅球的正确放位是在锁骨内端上方,紧贴颈部。身体重心应置于右脚上方,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姿势。

推铅球的完整技术是一种有美感的连续性动作,只有整个动作合理,协调、连贯的完成才会取得理想成绩。如果练习者能正确运用铅球模拟训练器练习,就会解决用力不当、用力脱节等技术问题,成绩也将会得到提高。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0 2 0136828.7)

综合模拟训练 篇3

关键词:护生综合素质,社会要求,临床模拟,测评系统

现代护理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单纯的疾病护理, 而是要尊重病人权利、情感、人格和隐私, 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 实现对病人的整体关怀,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为病人提供体贴入微、技术娴熟的人性化服务,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1]。

医学院校应转变教育思路, 根据社会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方向及目标, 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以使我国的护理事业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2]。

在医疗机构调查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人员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将为医学院校制订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教育培养方向与目标提供现实依据;有利于护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就业能力;有利于医疗机构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护理人才。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湖州市2区3县20所各级医疗机构随机选取500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3个层面人员:护理工作主管人员 (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或主管, 100人, 占问卷总人数20%) 、护理工作合作人员 (临床医生及在职护士, 100人, 占问卷总人数20%) 以及护理对象 (病人或其家属, 300人, 占问卷总人数60%) 。

1.2 调查方法

设计制作500份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形式为半开半闭式。封闭式选择项分别为“非常重要”、“一般”及“不重要”。正式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的培训。由被调查人员匿名填写问卷, 当场完成并收回, 保证作答完整。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护士护理操作细致与熟练程度、情绪控制与沟通能力、气质形象与护理礼仪、规范记录病历资料能力、曾获相关奖励或资质及涉外护理能力等17项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 医院在竞争中面临发展的新格局。在这种新形式下, 医疗体系要求护士不但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还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气质修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我国的护理事业起步较晚, 大多数医疗机构仍停留在疾病护理的单一模式。国内高校的护理培养专业层次、目标定位不明确, 导致目前我国护士的整体素质偏低,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冷淡, 出现各种差错、纠纷甚至事故, 病人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质量存在诸多不满。

目前,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还处于新旧培养模式的过渡阶段, 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采用基础-临床-实习的阶梯式教学模式, 客观上造成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脱节, 严重影响了护士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

以社会对护生的素质要求为依据, 明确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标准, 加强临床护理实践训练并实施综合测评, 使现代护理教育实现从护理专业技术的传授向全面发展的育人型转变, 实现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全面加强智能培养的转变, 完成护士由单角色向多元化角色的转变[4]。

调查结果显示, 社会对当前在职护士提出了较一致的工作能力要求:一方面, 护士应加强护理操作细致与熟练程度的训练, 从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病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会产生不良情绪, 容易向医护人员发泄, 护士需加强情绪控制能力, 学会与病人沟通, 以取得病人理解和配合, 缓和护患矛盾。

护理工作主管人员 (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或主管) 还注重护士规范记录病历资料的能力。当前多数医疗机构存在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记录重点不突出、记录不一致、连续性差、涂改严重、出院指导缺乏个性化等问题。病历资料不规范不仅降低了医护质量, 更埋下了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亟待加强对护士护理病历规范书写的培训。

调查发现, 病人或其家属还较注重护士的气质形象与护理礼仪。与此同时, 护士在学习或工作中如果获得过相关的奖励或资质将被病人或其家属更好地接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涉外护理人员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某些大型医疗机构 (三甲医院、涉外医院等) 较重视护士的涉外护理能力。一方面, 涉外护士能与国外病人或医疗专家进行交流, 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 通过涉外护士可将护理与国际接轨, 进一步提升我国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

高校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人员的重要储备资源, 将影响未来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鉴于此, 我国高校教育应根据社会对护士的要求, 明确护理专业的培养方向与目的, 以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为导向, 构建护生综合素质、临床模拟训练与测评系统, 探索面向实际工作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护理教育模式

4 建议

本研究组建议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 构建护生综合素质临床模拟训练与测评系统, 以实现对护生综合素质的训练与测评。根据本调查结果, 该系统可涵盖以下几个模块。

4.1 护理操作临床模拟训练及测评模块

该模块旨在模拟临床实际护理操作场景, 全面提升护生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大纲的教学内容及考核内容, 可分别设计出角色任务型、定时完成型、协作配合型、细致精准型等各种类型的护理操作训练方法及考核模式, 制订并细化考核评分标准, 采取平时操作考核和结业操作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但注重操作速度的提高, 更注重操作的细致程度和完成质量;不但培养个人独立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训练团体协作配合能力;不仅测试护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还测试护生面对实际工作时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4.2 情商及礼仪临床模拟训练与测评模块

该模块注重培养并测评护生有效协调护患关系、防止护患纠纷的能力。本模块设计了护士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护患关系, 如生命垂危病人及其家属、大面积烧伤病人及其家属、无家属陪伴的长期住院病人、有暴力倾向病人、无理取闹的病人等, 重点对护生的心理评估、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应变能力、护理礼仪、病人满意度等环节进行考查, 力求护生模拟训练中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加强气质形象及护理礼仪的培养, 提高护生协调护患关系的能力, 加强护生预防、判断及处理医疗事故的能力。

4.3 病历规范书写临床模拟训练及测评模块

该模块注重提高护生对护理病历规范性书写能力。模拟出实际病例场景, 让护生按照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规范书写护理病历。测评教师根据书写情况给予测评。测评标准根据《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制订, 要求护理病历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病人病情及治疗护理情况, 无疏漏及涂改现象, 还应考查护生病历细节的观察及分析能力。本模块有助于护生端正病历书写态度, 提高法律意识, 促使护生养成随时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4.4 涉外护理临床模拟训练及测评模块

根据当地涉外护理市场需求, 加强对护理专业的外语教学, 培养护生的双语实践应用能力。构建此模块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立双语师资建设机制;完善双语教材系统建设;探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护理人才为教育目标, 既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接轨又符合中国实际, 教学层次递进, “教、学、考、评”4环节相互结合的创新型双语教育模式。该模块的创建, 要求学生能熟练、流利地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 能为外语文化背景的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最后, 临床模拟训练及测评系统需引进评优奖励及证书颁发机制, 为护生搭建广阔的素质能力展示平台。在每次实施临床模拟训练及测评之后, 对表现优异的护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 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可进一步激发广大护生学习及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此外, 有利于医疗机构选聘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进而提升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峻.人性化服务——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5) :391.

[2]周恩红, 卢益东, 符丽燕.教师、护生与用人单位对护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 :62~64.

[3]蒋培余, 沈旭慧, 袁义厘, 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6) :506~508.

综合模拟训练 篇4

题本:

1.十二五规划,把“国富民强”变为“民富国强”,谈谈你的认识。

2.最近,某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工资表被曝光,其员工年薪最高达68万元,最低25万,被称为“最牛工资单”。事后,该单位做出回应说,被“晒”的工资表仅是内部讨论草案,早已被中心领导否决。对此,你怎么看?

3.有人建议将幸福指数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当中,代替GDP的指标方式。幸福指数包括社会福利、居民健康、居民收入等内容。你怎么看?

4.有人把工作当工作,有人把工作当事业,你怎么看?

5.有一种动物,每生长一段时间就会退掉一层皮,再长出一层新皮,动物学家称之为蜕皮效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蜕皮效应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十二五规划,把“国富民强”变为“民富国强”,谈谈你的认识。

【中公教育参考答案】

民富国强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更多地体现了人民性,更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社会客观实际,而国富民强则更多地强调了国家利益,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国富民强”变为“民富国强”,将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我国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也体现出我国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进一步转变。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矛盾突显的中国,将发展思路由“国富民强”变为“民富国强”,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如何使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社会公民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期盼。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百姓活得更从容、更幸福、更有尊严,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最能显示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水准。“十二五”规划改变过去的“国富民强”,提出“民富国强”的目标,从机制上保障人民能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人民富裕起来了,国家才能稳定和发展,“民富国强”才是终极目标,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看,只有增加民众的钱袋子,才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这一转变,是很有必要的,也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要想真正实现“民富国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民生工作。立足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目前的劳动力就业形势,努力做好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民富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治理工作。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建设服务性政府,抓好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工作。

2.最近,某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工资表被曝光,其员工年薪最高达68万元,最低25万,被称为“最牛工资单”。事后,该单位做出回应说,被“晒”的工资表仅是内部讨论草案,早已被中心领导否决。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教育参考答案】

25万到38万的年薪之所以被称为“最牛工资单”,牛就牛在远远高于普通群众的收入水平,使人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也表达了普通群众对公平分配的渴求。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不充分,公务员的工资一直不透明,给公众感觉比较神秘,这样的一个“最牛工资单”的曝光,虽然以被领导否决而告终,但不免引起人们的联想。而且公务员的平均工资高于社会其他行业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解决此类问题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要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并打击非法收入;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把政府的支出花费晾晒在人民面前,将群众的呼声是呼声,变成切实的行动。也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3.有人建议将幸福指数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当中,代替GDP的指标方式。幸福指数包括社会福利、居民健康、居民收入等内容。你怎么看?

【中公教育参考答案】

幸福,是带给人们快乐的一种心理感觉。而幸福指数,则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GDP是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幸福指数包括很多内容,包括社会福利、居民健康、居民收入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幸福指数对城乡居民、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等。其目的在于对我们原来的发展思路与政策选择进行评估和检讨,为现行政策的调整和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幸福指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政府的政绩,比单纯的追求GDP有进步意义。

但我们应当避免简单地将幸福指数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标准。幸福指数用一组指标来综合反映民众的主观生活质量,因而必然会受到长期的和短期的、宏观的和微观的、主体自身的和外部环境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主要是用于对特定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良性运行状况进行衡量与评价。而且衡量时,幸福指数的主要功能在于诊断,而不是用于排序;主要为了诊断政策选择和社会运行是否存在问题,而不是为了对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进步程度进行比较。因此,在我们追踪幸福指数的变化时,主要是看我们的发展是否偏离了我们的终极目标,而不能像我们关注GDP那样,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指数增长了多少个百分点、以及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中位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因此,在政府的绩效考核中,考核方式不仅强调关注经济,还要关注民生;不仅关注发展的速度,而且关注发展的质量和方式;不仅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考虑为未来打基础的考核;不但考核“显绩”,还要考核“潜绩”,把经济发展和注重民生结合起来。

4.有人把工作当工作,有人把工作当事业,你怎么看?

【中公教育参考答案】

把工作当工作,就是盯着自己眼前的工作,别的则不闻不问,以这种态度工作,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但以这种心态工作,只能基本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能够创造性的工作,从根本上说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把工作当事业,就是把眼光放长远,以强烈的责任感、广阔的视野、刻苦的精神、创新的工作方法来对待工作,以这种态度工作,不仅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能够不断创新,为单位作出自己的贡献,也能使自身得到飞速提升,并在工作中体验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建筑工人一起在砌墙,有个过路人问其中一个工人:“师傅,您在干什么?”“砌墙。”问第二个人:“您在干什么呢?”“我在建造大楼。”问第三个人:“您在干什么?”“我在建设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五年后第一个工人仍旧是工人,第二个工人则成了建筑师,第三个工人成了房地产老板。这个故事说明,眼界决定境界,定位决定地位。第一个工人就是典型的把工作当工作,他的眼界太狭窄,只能看到眼前,却看不到未来,所以只能一直砌墙;第三个工人是典型的把工作当事业,他能从平凡的工作中看到最美好的远景,这成为他工作的强大动力,所以他才会获得成功。

对于公务员这个岗位来说,尤其需要以把工作当事业的态度来办事。公务员的工作事关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公务员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要求每个公务员在工作中都要意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具体的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来要求自己、来提升自己。

把工作当事业,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途径。如果我能够顺利通过这次面试录取为公务员,我也一定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干,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心全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5.有一种动物,每生长一段时间就会退掉一层皮,再长出一层新皮,动物学家称之为蜕皮效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蜕皮效应的理解?

【中公教育参考答案】

我认为蜕皮效应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每个人只有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才会超越自己,成就自我生命的辉煌。很多时候,面对挫折,面对沮丧,我们需要坚持;看不见光明、希望,却仍然孤独、坚韧地奋斗着,这才是成功者的素质。蜕皮效应实际在告诉我们,在面对曾经的失败与成功时,我们应该勇于突破、接受新的挑战。

第一,突破自我。突破自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不突破自我就只能徘徊不前,这是一个抉择,是继续籍籍无名下去,还是勇敢地突破自我,取得超越性的成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游泳名将钱红填补在100米蝶泳决赛进行到最后30米的时候,看到仍落后于两名选手。为了成功,她作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以减少抬头换气而争取一点时间,由三次划水换一次气改为五次划水换一次气。这让她自己都有些招架不住,但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最终她撑下来了,并获得金牌,这也让她成为中国女子100米蝶泳第一个突破1分钟大关的运动员。

第二,告别昨天、把握现在、争取明天。蜕皮蜕去的是昨天的阴影,追求的是明天的自由,每个人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走出昨天,开创明天。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但是在母亲的关怀和鼓励下,他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执著地把握着每天的生活。当在学校里面遭到了同学的欺侮时,他用奔跑来对付他们。而正是这种奔跑,使他顺利地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在橄榄球赛中,他从不想自己是个低能儿,而只管在每场球赛中用最快的步子甩掉对手,这种对今天的把握使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综合模拟训练 篇5

关键词:ECS模拟人,本科护生,护理综合技能培训,考核成绩

众所周知,本科护生进入医院后,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综合技能,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1]。ECS模拟人具有同时创设模拟病房和模拟场景的创新护理技能训练模式,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2]。本研究探讨了ECS模拟人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前护理综合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参与培训的本科护生3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讲解示范加练习),均为女性,年龄21~23岁;选取同期采用ECS模拟人开展培训的32名本科护生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1~23岁。两组的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ECS模拟人培训方法

在ECS模拟人培训中,由4~5名本科护生组成一个小组并进行角色分工,1名扮演医师,1名扮演患者或家属,2~3名扮演护士。(1)本科护生按照角色分工在ECS模拟人上同时进行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心电监护、洗胃、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输注药物等),培训老师在演示过程中可以进行引导,保证演示操作的顺利进行。(2)教师和本科护生双方都可以对操作演练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讨论演示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最后教师从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自信、知识、态度、技能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

1.3 考核标准

培训后对所有本科护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为百分制,由操作成绩50%和理论成绩50%组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调查,观察组考核成绩为(94.52±4.17)分,高于对照组的(83.13±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4,P<0.05)。

3 讨论

在对本科护生护理综合技能的培训中,传统的示范讲解加练习的培训方法训练形式单一,缺乏实际的应变能力与多角度思考能力的培养。而ECS模拟人借助高端智能模型创设出患有不同疾病的模拟患者,本科护生置身于模拟病房的情景之中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训练,实现模拟患者与本科护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本科护生护理技能训练的主动性,从而调动了本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同时由于ECS情境逼真,形象生动,也培养护生对临床病症的观察能力,此外也使得学生在不伤害患者和准许错误发生的安全环境下进行练习与重复使用,逐步提高学生的耐受、抗压能力及临床安全意识,从而有效地培养本科护生临床护理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但是,由于ECS模拟人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教师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实验员还需掌握其性能及保养技术,并反复练习,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同时,所选病案必须既能考核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又能考查出本科护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ECS模拟人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前护理综合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真实性、客观性,能提高培训考核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黎,李伟,高云光.ECS模拟人在危重病例抢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3):462-464.

[2]魏梅,张绮静,赵丽,等.ECS模拟人在高职护生顶岗实习前护理综合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80-81.

[3]郑桂银,马维红,唐晶晶,等.运用ECS模拟人在本科生实习前进行临床综合技能强化教学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7):4062.

模拟训练在排球训练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排球训练,模拟训练,对策建议

排球运动曾经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更是将我国的排球运动推向了高潮。但随着世界排球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国排球运动水平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尽管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但排球训练创新不足是制约我国排球运动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排球运动对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因而在排球训练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特别是心理适应能力、心理调试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排球训练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我国排球运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而有必要对模拟训练在排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1模拟训练概述

模拟训练法即脱敏训练法,是把比赛过程中即将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刺激,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对运动员生理和心理造成重要影响的刺激进行模拟训练,以此来增强运动员排除影响、适应环境、自我调节的能力。模拟训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运动能力通过在训练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刺激,进而消除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紧张情绪。

模拟训练可分为被模拟系统,即比赛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对手或竞争条件、同态系统,被模拟系统相似的系统也就是模拟训练中的对手、运动员或运动队组成的主练系统,在具体训练中要做到几何相似如训练场馆和比赛场馆的相似、物理相似如排球训练利用男队模拟扣球力量、数字相似如中国女排比赛时战术特点的数学方程。而在模拟训练的分类上,大致可以分为比赛环境模拟训练、比赛状态模拟训练、比赛对手模拟训练。

2模拟训练的应用

2 . 1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

古语讲:知彼知彼,百战不殆。在排球训练过程中进行模拟训练,应当大力加强“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将比赛可能遇到或者具有较强优势的球队当成模拟训练的比赛对手,加强对比赛对手持战术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进行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要重点对比赛对手中的重点队伍进行模拟,比如对古巴女队的这一比赛对手的模拟,就好将重点放在路易斯身上,可以采取男排选手模拟的方式,对其扣球的力度、线路、落点等进行模拟,重点对其防守进行模拟训练。通过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提升熟悉感,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比赛。

2 . 2比赛地点的模拟训练

有研究显示,如果时差在6h以上的地方,在4天左右的时间里不应该进行训练,如果想训练也只能进行轻微的活动,之后才可以加大训练的强度,通过6天左右的训练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因而在排球训练的模拟训练过程中,应加强比赛地点的模拟训练,通常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可以到比赛地点临近的地区进行训练;二是可以进行“倒时差”训练,即按照比赛地点的时间安排作息时间;三是可以采取一次性“倒时差”的办法,无论时差和路程距离如何,旅途中不进行睡眠,到达后再进行睡眠,这样能够缩短很多适应时间。

2 . 3比赛状态的模拟训练

“比赛状态”的模拟训练,必须是在知道比赛对手以及比赛对手人员配备、技战术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既定的比赛方案,通过“扬长补短”的方式进行训练,特别是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一方面,可以进行“全局性”模拟训练,而且特别要高度重视“首战”模拟训练,这样在比赛开局的情况下能够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首战必胜”还实现比赛的“开门红”。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过程性”模拟训练,通过前半局模拟、后半局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性训练,前半局模拟训练可以使打好基础, 后半局模拟训练能够破解运动的急躁情绪。

2 . 4心理适应的模拟训练

气候、场地、环境都会对运动员产生影响,因而在排球训练的模拟训练中应当大力加强心理适应的模拟训练,努力使运动员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场地和环境。对于气候和场地适应能力的训练,应该经常带领运动员到不同气候、不同场地的城市进行训练, 并尽量使训练场接近场地,做好室内外环境、上中下午时间的训练,让运动员适应不同场地和不同时间。对于环境模拟训练,应当将重点放在“观众”上,特别是要加强“吹口哨”、“鼓倒掌”、“喝倒彩”等“干扰性”环境训练,着力提升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在这方面应当大力加强噪音、喧哗影响的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克服紧张心理的能力。

2 . 5关键节点的模拟训练

所谓“关键节点”的模拟训练,就是在排球训练的模拟训练过程中,应当大力加强“领先”、“平局”、“追局”三个方面重点节点的模拟训练,使运动知识不同节点的比赛节奏,灵活采用不同技战术的模拟训练方式。在“领先”模拟训练方面,应当采取本方先5分球的方式进行训练,在对方全力追击的情况下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在“平局”模拟训练方面,应当大力加强“争夺性”模拟训练, 既要提升运动员的稳定性,也要提升运动员的冲击力;在“追局”模拟训练方面,应当采取本方输掉5分球的方式进行,大力加强“意志性”训练,磨练运动员永不气馁、打翻身仗和奋起直追的意志品格。

2 . 6临场情绪的模拟训练

在排球比赛中,由于裁判员的水平、尺度不尽相同,因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漏判甚至错判,会对运动员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使运动员产生情绪波动,使技术无法正常发挥,甚至导致比赛失败,因而必须加强临场情绪的模拟训练。一方面,应加强心理适应训练,通过对裁判“偏袒”、“错判”、“漏判”的模拟训练,使运动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因裁判的不公正判决而影响整个比赛; 另一方面,加强技术适应训练,重点对运动员拦网触网等技术问题由模拟裁判进行从严、从重裁判,通过严格的惩罚使运动员将不正确的技术更正过来。

2 . 7比赛结局的模拟训练

对于每一场比赛,运动员都会认真对待,很多时候赢得了比赛会兴奋不已,输掉了比赛会灰心丧气,因而加强比赛结局的模拟训练对于稳定运动员心理状态十分重要。比赛结局的模拟训练,要采取与高手对决、与低手过招的模拟训练方式,着力提升运动员胜不骄、败不馁的比赛状态,使运动员在比赛的任何环节、任何阶段、任何时间都能够保持良好的运动和比赛状态,真正通过“比赛结识”模拟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以及技战术水平发挥的稳定性。

3结语

模拟高原训练装置助力奥运 篇7

前苏联研究者在20世纪50年代于高加索建立了他们第一个高原训练基地, 对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赛前高原训练, 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高原训练就此萌芽。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主办地在海拔2 240m的墨西哥城, 许多国家为了适应比赛环境而进行高原训练, 而其田径比赛成绩证明了高原训练确有提高竞技能力的作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近一半以上的游泳比赛奖牌获得者都于赛前曾去美国夫拉各斯基地训练过。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总数排名前八的国家, 他们也曾不同程度组织过参赛运动员在高原基地参加过系统训练[1]。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高原训练, 我国目前进行高原训练的有游泳、竞走、中长跑、马拉松、现代五项、铁人三项、划船、足球等30多个运动项目, 并建立了17个高原训练基地[1]。仅在青海多巴基地进行过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就已取得至少4个奥运冠军, 13个世界冠军的佳绩[2]。

1 模拟高原训练装置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

模拟高原训练的器材主要分为低压舱式和面罩式两类。

低压舱式结构具有一个密闭舱外壳, 设有进出口, 其大小和形状根据需要设计。控制进入气体的量和组成, 从而造成舱内所需的低压环境, 以模拟出高原缺氧的环境。

面罩式结构需要面罩或类似结构使运动员吸入所需浓度的低氧气体, 从而使运动员产生一系列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才会产生的生理、生化上的适应性变化。

2 国内外模拟高原训练装置的专利部署

2.1 国外专利布局情况

国外与模拟高原训练相关的专利文献分布主要在于低氧舱、便携式低氧仪、低氧提供系统以及其他用途的低氧提供装置。

低氧舱涉及各种训练项目:KR20110124814A用于运动员训练跑步;FI934944A、WO9513044A1和JP2004065376A公开了具有环形跑道的低氧舱;WO2010081181A1包括让运动员训练的低氧游泳池;JP2003105995A和JP2003105996A分别为训练跑步和游泳的低氧单元, 其可以组合使用;JP11019261A公开了提供综合性训练的低氧舱。DE20314345U公开的训练建筑其内的空气与高原相同, 在休息室内还有音响和图像重建模拟系统。

除了训练, RU2179429C公开了具有可运动的圆柱形舱的低压舱, 其内设有适合运动员的特殊座椅, US2005056279A1公开了胶囊形的单人座椅舱, 其内感受到的海拔可以逐渐调节。US2005056279A1, US5467764A还公开了用于运动员睡觉时使用的低氧舱。

在赛场上比赛的不止是人类, 因此WO2011087488A2和JP2003143993A还专门为赛马设计了低氧训练场所。

目前申请比较多的是便携式的低氧仪, 其比较常见的形式是面罩连接一个低氧产生装置, 以产生合适氧浓度的呼吸气体提供给运动员, 例如US2006130839A1, RU2392010C1, RU2365384C1, RU2365384C1, DE19912337C, US6561185B1, US4086923A等。对于该装置也有很多改进型:US5848589A仅包含一个面罩, 通过面罩上自带的过滤器来选择性降低吸入气体的氧浓度;JP61077604A公开了面罩与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低压氧的装置安装在一起的装置。GB2362831A不通过面罩, 而是通过呼吸管提供给运动员;WO2007086765A1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低氧训练装置, 其能够将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反馈给使用者;US5964222A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被动低氧训练帐篷, 其能够在运动员休息的时候使用, 该帐篷能够套在床上, 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通过一个低氧发生装置向其中传输氧气, 可以用于低住高练的训练模式。FR2929129A1公开了一种训练时口内使用的特殊装置, 随着其上出口孔的减小, 能够减少通气量, 从而能够进行低氧训练。

低氧提供系统的专利绝大多数的关注点在于如何使系统内气体与低氧混合达到需要的氧浓度, 例如DE202010009330U, US5924419A, WO2012005712A1, KR20100110558A, JP2000027472A等, 也有专利根据检测的使用者血氧饱和度情况来自动控制氧气浓度, 例如US2006185669A1。

其他用途的低氧提供装置虽然并不是针对模拟高原训练设计的, 但其结构也很有借鉴意义。AU2008100870A4为用于飞行员、消防员的低氧训练系统, 其具有ECG电极、认知表现测试系统等;US2005202374A1为低氧警觉训练系统, 训练飞行员能够发现自己以及机组成员在低氧状态下的症状;JP2006325786A为低氧空调, 用于增强普通人的心肺功能;RU2190989C1和FR2640878A为医学治疗舱, US2003219702A1为飞行模拟舱。

通过对国外专利的统计分析可知, 申请量位于前10位的公司是:HYPOXICO (美国) 、AGA AB (芬兰) 、KOTLIAR IGOR (美国) 、日本株式会社竹中公务店 (TAKENAKA KOMUTEN CO) 、COLORADO ALTITUDE TRAINING (美国) 、ALTO2LAB LTD (新西兰) 、FAHRENHEIT 212 LTD (新西兰) 、HENKIN MELVYN LANE (美国) 、日本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SHIMADZU CORP) 、SOUTH BANK UNIV ENTPR LTD (英国) 。上榜公司中有美国4家、日本2家、新西兰2家, 可见, 美国公司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较多。通过对图1, 1976年~2010年该领域申请量变化的分析可以发现, 申请量在2000年至2003年达到顶峰, 2010年又有上升趋势, 由于2010年的专利申请可能现在还未公开, 因此实际数目还可能增多。

2.2 国内专利布局情况

关于低压舱式装置的代表性专利为:00214291.0是由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申请的实用新型, 提供了一种模拟高原训练低压舱, 它有舱体, 舱体内分别有通过带有舱门的舱口彼此相通的训练舱及过渡舱, 训练舱及过渡舱上分别有带有舱门的舱口, 训练舱及过渡舱上分别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200620119373.1为一种低压低氧模拟训练设施, 包括带有训练室、设备室及控制室的设施主体;200720149392.3为一种用于运动员低氧训练、富氧恢复的体育训练系统, 其包括富氧室和低氧室;201110064623.1为间歇性低氧训练用常压低氧舱, 设有具有气体置换功能的常压低氧舱, 常压低氧舱内设有供被训者呼吸用的面罩;03255197.5为坐卧两用单人加压舱, 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耐压筒体倾斜角度, 实现坐卧自如, 其他相关的专利还有:200710107116.5、200720148569.8、200720028705.X、03208634.2、98221650.5、88108986.9等。同时, 还有一些专利涉及既能提供低氧, 又能提供富氧的装置, 例如:200720011985.3、200520086578.X、200520087438.4、98200916.X。

便携式低氧仪的专利有:02222805.5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申请的一种轻便低氧呼吸器, 其包括呼吸面罩、过滤室和气体混合室等, 过滤室安装有气体交换覆网筛, 其周围装填有CO2吸收剂, 呼出的气体通过过滤室中的CO2吸收剂吸收后, 可清除头昏症状;85205141为一种便携式的产生低氧呼吸气体的装置, 采用可调节的空气进入口控制每次呼吸掺入的空气比例;98232925.3为一种用于获得额定低氧分压混合气体的低氧仪;03263154.5为一种低氧发生仪, 包括一控制电路, 其通过对三通分配阀和三通选择阀进行控制, 而使所述低氧发生仪能间歇地、或连续地输出低氧。

建立动物模型的低压氧舱的专利有:200720187257.8一种往复运动式间歇低氧动物舱;200920067224.9一种慢性间歇低氧动物舱, 由低氧舱、控制气体试验台、氧气浓度检测仪、压缩氮气钢瓶、压缩氧气钢瓶和压缩空气钢瓶组成;申请号:201110205532.5和201120259338.0为相关的发明和实用新型, 其主要包括箱体, 箱体内腔分为低氧舱、过渡舱和动物舱, 动物舱与大气相通, 箱体内设有动物饲养箱, 动物饲养箱可以在箱体内左右移动。另外还有两个建立动物模型的低压氧舱专利:200720063428.6和201020301569.9。

用于治疗的低压氧舱的专利有:申请号03114795.X, 一种人体烧烫伤低压氧舱;200610171007.5一种半囊式家庭低压保健氧舱。

非常规的低氧仪有:200410027177.7为一种阻氧嘴, 具有咬合板, 咬合板凸部具有阻氧上板和阻氧下板, 阻氧板中央位置具有通气调节孔, 具有不同尺寸, 用于调节通气量。

3 分析和比较

图2为各国专利文献分布图, 通过分析相关专利文献在各国分布, 可以发现, 美国是该领域专利文献最多的国家, 说明该领域美国是最为活跃的。从公开文献量来看, 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和欧盟也是在该领域比较活跃的国家。WO文献的数量占全部专利文献的约1/4, 即该领域全部申请的约25%为PCT国际申请, 这些申请在最初即有到其他国家申请的布局。虽然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位居第三, 但是仅在国内申请, 尚未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申请, 表明目前我国在该领域还不够自信, 处于巩固国内市场的跟随阶段。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 外国公司在中国的相关申请仅有2件。可见, 在该领域, 我国市场还未得到国际公司的重视, 目前是在该领域进行专利布局的绝佳时机。

对高原训练的论文文献研究表明, 大学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主要力量[3]。然而大学并没有申请相关专利, 仅有西安体育学院雷志平的一件个人申请, 可见我国科研单位对专利申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通过对国内相关专利申请人的分析发现, 单位申请与个人申请的比是4:3, 并且没有公司或个人在该领域拥有超过2项的申请, 可见, 研究单位和公司并没有在该领域有很好的专利布局。

从对国内外专利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 国外专利中便携式低氧仪要多于低氧舱, 并且由于其使用和携带方便, 制造成本较低, 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而我国在便携式低氧仪方面的专利申请量仅为低氧舱的约1/4, 可见在该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模拟高原训练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随着人类体育发展越来越接近极限, 模拟高原训练为人类体能和技艺的提高又新打开了一扇门。虽然理论上我国运动员进行模拟高原训练的需求量巨大, 但是我国在该领域目前还处于起步和跟随状态, 因此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当抓紧时机在该领域敢为人先, 助力我国的运动健儿成就更多的奥运冠军。

参考文献

[1]刘信.“关于我国高原训练的反思”[J].科技信息, 2011, 10.

[2]陈惠宇.“模拟高原训练与传统高原训练的对比研究”[J].科菏泽学院学报, 2006 (2) .

2014年高考物理模拟训练(一) 篇8

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对经典物理建立过程中科学家的贡献及社会影响的以下描述中, 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 使人们对天上与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统一了起来

B.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正圆

C.富兰克林最先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并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带电量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人类社会才进入电气化时代

2.某国产纯电动汽车功率为40kW, 该车电池可用220V民用电充电, 在某次动力测试实验中, 测试员让车用电池在完全耗尽了电能后开始给电池充电, 在充满电后能以最大速度90km/h持续行驶270km, 则该次充电所需要消耗的电能可能为 ()

3.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质量为m的小球, 不计空气阻力, 经时间t落在水平面上, 速度方向偏转θ角.则 ()

A.小球平抛初速度为gttanθ

D.该过程小球的水平射程为gt2tanθ

4.轻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A, 另一端系住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上的圆环.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的一点O, 使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 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 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以及水平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F保持不变, F1保持不变

B.F逐渐减小, F2逐渐减小

C.F1逐渐减小, F2保持不变

D.F1保持不变, F2逐渐减小

5.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 (同步卫星) 和中轨道卫星组成, 中轨道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的三个平面上, 轨道高度约21 500km, 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 000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静止轨道上, 卫星的质量越大其运行周期越小

B.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

C.中轨道卫星的周期一定大于24h

D.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可能大于7.9km/s

6.如图所示, 是一个用来研究静电除尘的实验装置, 铝板与手摇起电机的正极相连, 缝衣针与手摇起电机的负极相连, 在铝板和缝衣针中间放置点燃的蚊香.转动手摇起电机, 在铝板与缝衣针间会产生强电场从而使空气分子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 蚊香放出的烟雾尘埃吸收电子后会被铝板吸附, 从而达到静电除尘目的.假设每一烟尘颗粒吸收电子数相同, 并在运动过程中其带电量不变, 烟尘颗粒的初速度为零,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烟雾尘埃到达铝板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B.大量烟雾尘埃以曲线运动形式到达铝板

C.离铝板越近则加速度越大

D.离铝板越近则加速度越小

7.在竖直平面内存在着某一匀强电场, 一带电量为+q的小球以一定初速度v0进入光滑的绝缘材料做的竖直放置的固定半圆管左端后, 小球在管内一直做减速运动, 最后从半圆管右出口飞出.整个运动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与摩擦阻力.以下判定正确的有 ()

A.小球在半圆管内运动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一定大于mgR

B.小球在半圆管内运动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可能小于mgR

C.小球的电势能一定先增加后减小

D.小球受到的电场可能与重力大小相等

8.在如图所示的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 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 区域Ⅰ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区域Ⅱ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磁场的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 当ab边刚越过GH进入磁场Ⅰ区时, 恰好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边下滑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时, 线框又恰好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 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 线框的动能变化量为ΔEk, 重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1, 安培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下滑过程中, 由于重力做正功, 所以有v2>v1

B.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

C.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 有 (W1-ΔEk)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 线框动能的变化量大小为ΔEk=W1-W2

二、实验题

9. (5分) 在用DIS实验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 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 (a) 所示的实验装置, 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 位移传感器 (发射器) 随小车一起沿倾斜轨道运动, 位移传感器 (接收器) 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 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四次, 列表记录四组数据.

(1) 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线;

(2) 从所得图线分析该实验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

(3) 如果实验时, 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来测量绳子的拉力大小, 如图 (b) 所示.是否仍要满足小车质量M远大于重物的质量m?___________ (填“必要”, 或“不需要”) .

10. (10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个传感器, 需要选用某种电学元件.实验中首先要描绘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元件 (额定电压2V、额定电流200mA)

B.电流表A1 (量程0~0.3A, 内阻约为1Ω)

C.电流表A2 (量程0~0.6A, 内阻约为0.5Ω)

D.电压表V (量程0~3V, 内阻约为10kΩ)

E.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5Ω, 允许最大电流1A)

F.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1kΩ, 允许最大电流100mA)

G.直流电源E (输出电压3V, 内阻不计)

H.开关S, 导线若干

I.多用电表

(1)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 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____ (以上均填器材代号) .

(2) 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3) 检查实验电路连接正确, 然后闭合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头, 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始终不发生偏转.在不断开电路的情况下, 检查电路故障, 应该使用多用电表_____________挡;检查过程中将多用表的红、黑表笔与电流表“+”、“-”接线柱接触时, 多用电表指针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说明电路故障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1. (14分) 如图所示, 轻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 另一端做成一个绳圈套在固定的图钉A和B上, 此时小球在光滑的水平平台上做半径为a、角速度为ω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拔掉图钉A让小球飞出, 此后绳圈又被A正上方距A高为h的图钉B套住, 达稳定后, 小球又在平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 图钉A拔掉前, 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2) 从拔掉图钉A开始到绳圈被图钉B套住过程的时间为多少?

(3) 小球最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12. (18分) 如图所示, 半圆弧区域AKD的半径为R, 圆心为O, ∠COK=30°.O点有一粒子源, 可向半圆弧AKD发射速度为v0的各个方向的带负电的粒子.显微镜可以沿半圆弧AKD移动, 用以记录有无粒子射到圆弧上.半圆区域内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 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粒子的重力.带电粒子的电量-q、带电粒子的质量m.

(1) 如只加电场, 场强为E, 求所有可能到达A点的粒子的速度大小.

(2) 如只加磁场, 磁感应强度B=mv0/qR, 则在整个圆弧线AKD上显微镜能记录到粒子与无粒子可记录的弧线长度之比为多少.

四、选做题

13. (1) (6分)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 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 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 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

E.熵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2) (9分) 如图所示为一简易火灾报警装置.其原理是:竖直放置的试管中装有水银, 当温度升高时, 水银柱上升, 使电路导通, 蜂鸣器发出报警声.若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为27℃, 试管内封闭的空气柱的长度l1为20cm, 水银上表面与导线下端的距离l2为10cm, 管内水银柱的高度h为8cm, 大气压强为75cm水银柱高.

(1) 当温度达到多少℃时, 报警器才会报警?

(2) 如果要使该装置在87℃时才会报警, 则应该再往玻璃管内注入多高的水银柱?

14. (1) (6分) 一列周期为T的简谐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 图甲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 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O、M之间;A、B、C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 此时, A在波峰, C在波谷, B在AC间, 且B的速度方向为-y方向, 若以C点开始振动时作为计时起点, 则A点的振动图象是图乙中的 ()

(a) 画出小明看到A、B灯的像重合时的光路图.

(b) 求B灯在水面下的深度.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 (1) (6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E.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2) (9分) 如图所示, 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 木板的质量为3m, 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 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 A、B两木块同时以相向的水平初速度v0和2v0滑上长木板, 木板足够长, A、B始终未滑离木板也未发生碰撞.求:

(a) 木块B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b) 木块A从刚开始运动到A、B、C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 木块A所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2014年高考物理模拟训练 (一) 参考答案

1.【答案】A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能问题.汽车以最大速度90km/h持续行驶270km, 行驶了3个小时, 根据汽车功率为40kW, W=pt=120kW·h, 根据充电效率通常为85%计算, 需耗电140kW·h, 选项D正确.

3.【答案】B

4.【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选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可知F1保持不变, 选结点为研究对象知F、F2逐渐减小, 故选项B、D正确.

5.【答案】B

6.【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静电除尘的原理等问题.铝板与手摇起电机的正极相连, 缝衣针与手摇起电机的负极相连, 转动手摇起电机, 铝板和针之间为非匀强电场, 越靠近针场强越强, 不同烟尘颗粒由于位置不同及初速度方向不同到达铝板的速度也不等, A项错误;大量烟雾尘埃的初速度不为零而且与吸附力方向也不同, 故以曲线运动形式达到铝板, B项正确;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如果带电量不变, 离针越近加速度越大, C项错误, D项正确.

7.【答案】AC

8.【答案】CD

9.【答案】 (1) 如下图所示; (2) 倾角过大, 平衡摩擦力过度; (3) 不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实验的了解问题.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作出图线;根据曲线与纵轴交于正半轴, 说明当小车拉力为零时已经有了加速度, 说明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过度;如果实验时, 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来测量绳子的拉力大小, 绳子拉力的变化很精确测出, 则不需要满足小车质量M远大于重物的重量m.

10.【答案】 (1) A1 R1

(2) 如下图所示

(3) 直流电压电流表断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路相关的实验题.待测元件电流为200mA, 所以为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 电流表应选用A1,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1.连接电路图如答案所示.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头, 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始终不发生偏转, 有可能干路发生了断路, 在不断开电路的情况下, 检查电路故障, 应该使用多用电表直流电压挡;检查过程中将多用表的红、黑表笔与电流表“+”、“-”接线柱接触时, 多用电表指针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则说明有可能测到的是电源的电压, 于是说明电路故障是电流表断路.

11.【答案】 (1) 图钉A拔掉前, 轻线的拉力大小为T=mw2 a.

【解析】本题考查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开始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为轻线的拉力, 拔掉图钉A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可利用位移求出时间;再利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求出角速度;

(3) 电场与磁场共存时, 有qE=qv0B, 即粒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 , 有:

撤去磁场后, 粒子做类平抛运动, 有:

又qE=ma, 由几何关系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场和磁场与力学综合的问题.开始只有电场, 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出粒子的速度;电场与磁场共存时, 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 去掉磁场, 粒子类平抛运动, 根据相关的公式即可计算.

13.【解析】 (1) ADE

14.【解析】 (1) B

(2) (a) 如右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

15.【解析】 (1) DE

(2) (a) 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以向右为正方向:

(b) A、B均在C上滑动时, C保持静止不动.

设A向左滑动至速度为零过程中加速度为a1, 位移为SA1, 有:

A向右与木板C一起加速滑动至ABC共速过程中加速度为a2, 位移为SA2, 有:

A相对地面的位移为:

简易腹腔镜模拟训练装置 篇9

关键词:腹腔镜,操作训练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在普通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已普及到县级医院甚至乡镇医院。但由于腹腔镜是在二维的电视屏幕上监视进行较长距离的三维空间操作, 操作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我们根据多年的腹腔镜操作体会, 自行设计了一个简单、实用的个人基本操作训练装置,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个人电脑1台, 视频摄像头1个, 方形饮料瓶1只, 克氏针3枚和数把钳子。将方形饮料瓶切去上1/3瓶体, 敞开口向左置于桌面, 将1个苹果置于瓶内用2枚克氏针将其十字交叉固定于中央, 另1克氏针尖端折弯成钩状, 并将其磨成刀锋样, 于瓶侧或顶部打孔插入瓶内。

1.2 操作方法

用视频摄像头对准瓶口, 开启电脑, 启动电脑视频监视瓶内动作, 即可进行对苹果削皮。可进行钩切、推削或旋挑等动作, 然后有意识地与脚踏作电刀操作样模拟配合, 可不断旋转苹果面对准视频头, 完整削尽表皮。亦可在瓶内放置细小物体, 如菜子、米粒、绿豆等, 进行拾物练习, 还可进行打结, 缝合等操作。

2 结果

经过训练, 可明显提高三维空间操作的方位感, 操作时的力量控制和用力方向。可全面模拟腹腔镜手术的操作动作, 提高和保持手术技能, 缩短在临床中的学习曲线, 是一种适用于腹腔镜手术初学者的有效简便的方法。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外科微创技术的一个很重要手段之一, 其原理是在电视屏幕的二维录像画面的监控下完成各种三维空间操作的手术过程, 其难点在于初学者对三维空间位感的缺失、手眼配合不协调、动作不到位或操作与直视手术习惯方向相反等, 每位从事此项工作的外科医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曲线[1]。

根据Fitts和Posner提出的获取操作技能的三期理论, 学习者在进行手术技能训练时要经过3个阶段[2]:认知阶段:学习者主要是充分理解这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 在实践操作中的具体操作还不协调。例如外科打结技术这一简单的操作技能, 在这一阶段, 初学者应充分地了解这一技能的基本技术细节-怎样打结、怎样拉线及手的具体动作过程如何。然后通过反复的练习及练习中的信息不停地反馈回大脑, 学习者即可达到第二阶段, 即认知和实践融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学习者仍会考虑手的具体动作及怎样去打结, 但他已经能够流畅地完成这些动作而几乎不会中断。到了第三阶段, 即独立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不停练习的结果逐渐使得这些动作不仅流畅, 且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学习者也就勿需再去考虑执行这一动作的具体细节, 而可以把精力全部集中于手术操作的其它方面。处于“学习曲线”早期的初学者其手术操作极易造成损伤, 特别是使用电钩分离解剖胆囊三角时极易引起胆总管损伤。因此, 临床医师在进行实际手术操作之前必须进行相应模拟训练。

外科模拟训练包括各种模式:简单方式、虚拟真实、活体动物、人类尸体以及高仿真病人模拟器等。尽管人类尸体最接近真实, 但因传统伦理观念和尸体获得困难而受限制, 活体动物其费用昂贵且需要特别的场所, 而简单模拟器具有安全、可重复、简便、实用及费用低廉等优点。

国外学者对模拟训练的有效性作了许多对比试验研究, Anastaki DJ等[3]进行的一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 对初学者, 简单模拟训练和尸体模拟操作训练的结果是相似的。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相应模拟训练设备, 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时间成本。国内这方面的模拟设备较少。有些基层医院的医生直接利用腹腔镜系统, 把动物肝胆置于暗箱内进行模拟训练, 每次训练均要整个系统参与, 费时费力极不方便, 成本亦不小。

我们根据电脑摄像原理, 设计制作了这一简易模拟训练装置, 解决了上述很多问题, 既简单实用, 又经济方便, 是腹腔镜操作初学者进行日常训练的简便方法。一般经过2个月的训练有素, 可熟练掌握腹腔镜的空间方位感, 基本可达到操作技能分期的三期水平, 拾物、削皮等动作流畅、准确、到位, 是一种在正式手术之前进行操作训练的良好方法。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仿真模拟设备得到推广, 给临床医生的手术技能提高有了一个设备保障, 但总有相应的时间和地点限制, 简单模拟器在初学操作和技能保持方面均有重要意义[4]。如果根据上述的方法, 自制一个简易装置, 摆于书房或个人办公室, 可随时进行练习, 可大大提高和保持自身的操作技能, 待基础扎实后再进行实际手术操作, 不失为一个便捷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07~428.

[2]Richard K, Reznick M.D.Teaching Surgical skills changes in the wind[J].NEJM, 355:2664~2669.

[3]Anastaki DJ, Regehr G.Asseessment of technical skills transfer from the bench training model to the human model[J].Am J Surg, 1999, 177 (2) :167~17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牡丰7号 下一篇:2017年上半年新疆公卫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