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网络(精选十篇)
多重网络 篇1
1 多重网络概述
所谓多重网络,指的就是包括一个以上的网络群组(该网络群组使用了多个互不相同的通信媒体),对网络群组之内所存在的多个计算机端口进行整合控制的网络管理器,该网络管理器可以对从各个网络群组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实时地转换,并将这些所转换的信息传递至网络管理器端口,同时将从网络管理器接收的数据转换为适合于各网络群组的数据并进行传送,从而在使用各不相同的通信媒体的网络群组之间实现通信连接的通信媒体转换器。
多重网络作为现场设备网络,在2005年开始实现了实际设备的网络化系统要保证legacy串口与CAN网的兼容性,同时提供基于CAN网程序的网络服务器接口。基于浏览器安装,能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在线文档都可以系统自身解决。
若要建设多重网络,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很多战略设备,这些战略设备主要有如下几种:子卡、CAN外部控制器以及网关。目前,对于多重网络的建设,有一种新型的可行的方法就是选择CAN控制器以及内嵌以太网的处理平台。上述这些处理器可以将CAN、以太网的信号以及串口连接成为一个信号包,那么这时它的价位相对于CAN以及离线形式的以太网的解决方案而言就更加地具有说服力。
除了上述建立多重网络的方法及途径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RTOS与TCP/IP协议栈”法。RTOS称作实时操作系统,它可以对计算机的CPU进行控制以及对以通信系统为主要运行方式的嵌入系统进行很好地控制。但是,根据笔者地观察发现,该方法的使用并不多见,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该方法建立多重网络,所需要的费用较大而且产品也较为简单。
2 当前时期下我国医院多重网络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我国医院,使得医院的各项工作(包括管理及医疗工作等)均高效化地运行。医院多重网络的整合就是对医院各个资源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有机地组合,使其不断地发展。那么,下面就针对当前时期下我国医院的多重网络的整合进行着重地阐述及分析。
2.1 医院多重网络整合所使用的方法
医院多重网络系统一般需要附加的硬件组件以及分层软件等模块来提供那些超过产品生命周期的可以继续进行扩展的以及可靠的系统。完成此任务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多个厂家的物理接口、TCP/IP栈、RTOS系统以及应用层协议进行科学地选择。然而,某些医院的网络可能是单网络系统,若出现这种情况时,选择上述这个方法就不合适了,也是极其危险的一种方法,它的危险性有时候甚至会超过使用多物理接口以及多重应用层协议来处理多重网络。
这就是说,在实际的医院多重网络整合的方法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而且安全度较高的方法及途径。在实际过程中,一个更加高效以及危险程度小的方法就是对同一厂家的经过整合的物理接口、RTOS系统和应用层协议的包。例如Freescale的联合设计项目(DAP)等。笔者认为,物理选择哪家厂家的芯片产品,要想建好医院多重网络系统,那么就必须要选择集成度较高的平台,主要原因是由于选择高集成度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减少危险、降低消耗以及节约资源的使用等。
2.2 医院多重网络整合
2.2.1 数据整合
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并非是对已经存在的信息资源的重建或是废弃,更不是对其进行自下而上的分散建设,而是应用提升、物理分散和逻辑集中以及无缝集成,要对医院的已经存在的或是重新建构的结构化数据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以及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等进行无缝接入。我们知道,信息资源中所出现的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即私有数据、交换数据以及公共数据三个方面。在通用的数据存储模式之中,数据主要是以业务系统为中心进行组织,因为我们知道每个单独的业务数据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私有数据以及经过其他系统所提供的交换数据和公共数据;私有数据仅仅存储在私有的业务库之中,部门交换数据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交换以及共享。对于医院的公共数据,如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医院概况以及医院最近开展的各项活动数据,均是发布至共享数据库之中,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当前时期下,医院所使用到的最多的数据整合的方法就是积极地构建数据整合的平台。数据整合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它可以将异构分散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医院的图片、开展各类活动的录像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文件等数据形式,对异构的结构化数据进行管理运用。对不成的应用系统进行高度地集成,这些应用系统主要包括SCM、ERP、CRM等,为医院提供各种内容整合、内容管理、数据整合、流程整合以及应用整合等多种较为有意义的功能。对数据整合平台的高效建立,不仅仅需要做对医院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而且更需要对医院的各种医疗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性进行分析,然后建立起信息模型,建立数据标准以及建立共享的数据库最终实现对分散异构数据源的访问并形成统一的虚拟数据库.以完成对分散异构数据源所产生的映射。
2.2.2 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整合
医院是一个信息资源较多的地方,它包含了该医院的所有有效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对外开放,有的对外是半保留半开放,有的却是完全保密,如医院的具体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则完全是保密的。随着近年来,黑客对网络的破坏,更加使得医院多重网络整合过程中少补了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整合。信息数据对于医院而言,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若要对现代的先进数据库技术进行多次备份以及再备份。对于连接有Inrernet出口的医院网络,务必使用防火墙,当有人侵入该系统时,可以用网络防火墙系统,可以对病毒进行“赶尽杀绝”;对于有外出移动的用户,那么则应该在设置防火墙的技术上应该加用VPN设置,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对医院数据进行物理隔离。从目前我国医院的多重网络发展来看,医院信息化建设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一整套的HIS建设统一的规范以及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以及标准的医院用信息编码(如药品、ICD一10、检查、手术、收费项目等等编码);充分地发挥各家软件公司的特长以及对其产品进行了解等,开发出更加专业的技术,其技术标准应该遵循DICOM以及HL7标准等等,并使其更具个性化、数字化;而且还要注意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相互整合,旨在对技术障碍进行消除,杜绝彼此之间出现独立或封闭的情况;不能再简单的停留在MIS,应建设OA、PACS、LIS、CIS,整合成完整的HIS;培养具备管理、医学、信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指导医院信息化建设。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时期下我国医院的多重网络是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的,若要对医院多重网络进行整合,首要的是加强对医院所存储的数据进行重视,因为医院数据是医院的一项巨大的财富,然后要对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整合及控制。无论是对何种板块进行整合,最重要的还是要选对相关的软件及其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白建南,杨崇选,邓意恒,张园清.以信息化整合医院资源[J].当地医学,2008,9(4).
[2]赖明.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数字城市建设[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4).
[3]王源章.浅议商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建设[J].现代商业,2007(26).
[4]陈玉田.适应打赢未来战争需要加强人民战争信息化战场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
[5]秦燕,李志蜀,陈伟鹏.异构数据库数据交换的安全解决方案[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5).
[6]郭雪清,杨媛媛,肖飞.基于物理隔离技术的网络间信息"摆渡"的解决方案[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6).
多重网络 篇2
具体解决方法:
一、在Win7系统任务栏上,点击“网络和共享中心”项,然后在网络和Internet面板上,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项,
二、在弹出的“网络连接”对话框上,右键单击“本地连接”项,选择“属性”按钮。接着在网络选项卡下“此连接使用下列选项”处的勾取消掉,仅保留“QOS数据包计划程序”项。然后再点击确定按钮。
三、最后一步再重新连接“宽带连接”,可看到Win7系统上的多重网络已经消失。
多重网络 篇3
关键词:高校网络视频;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得益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媒体发展迅速,成为高校重要的舆论阵地和对外宣传窗口。高校校园媒体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微信和校园电视台等,而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的校园电视台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亲睐,许多高校校园电视台纷纷将校园电视台节目搬上互联网,从而使校园网络视频成为高校又一新兴媒体,并不断发展壮大。
一、建设高校网络视频宣传平台是高校媒体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直以来,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校园媒体一直是高校宣传的主阵地,许多高校办出了相当专业的校报和校园广播,校园媒体为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弘扬主旋律、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丰富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媒体事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师生精神生活的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校园网和校园BBS论坛以其传媒速度快、多媒体性、互动性强而广受高校师生的欢迎,特别是遵循校园网多媒体特性发展起来的网络视频因其直观形象、可视性强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追棒。许多有实力的高校将传统的校园电视台搬上互联网办起了校园网络电视台,有的高校专设校园网络视频网或校园视频新闻网,网络视频节目内容越办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制作队伍越来越专业。校园网络视频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亮点、校园媒体的新成员高调登上高校校园媒体的主阵地。
正是有了校园网络视频这一校园媒体新的家族成员使校园媒体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甚至成为检验高校校园媒体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紧跟时代脉博、是否上层次的潜规则。许多高校寄希望于校园网络视频宣传,开辟了校园视频新闻、视频论坛、校园形象展示,以及文化娱乐节目,一些实力强的高校还试图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进行校园视频直点播,在招生期间,开展网络视频直播,在第一时间直观形象地展示高校形象和实力、现场回答考生提问,给坊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启迪。
二、高校网络视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校园网络视频因其根植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而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创新开展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高校网络视频声情并茂、可视性强,具有电视媒体的特点,从目前通常的网络视频节目类型看,主要有这样几类:一是新闻节目。校园网络视频新闻主要报道学校重要的政务、教学、科研、管理、外事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动态,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和校园文化特色,镜头和视点对准师生关心、关注的新闻事件,在形式上,有口播新闻、动态新闻、现场采访、系列报道等;二是访谈类节目。这类节目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见解的平台,是一个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节目,凡举高校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等等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深度阐述,展开交流、沟通,达到宣传学校重大决策、帮助学生对是非美丑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三是教学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是学校的精品课程,对加强学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四是文娱类节目。通过播放反映主旋律、励志的影视作品、录制播放师生自己的娱乐节目、微电影等弘扬先进文化、激励师生的创作热情和成就感,形成共同欣赏、交流和探讨的艺术氛围。
通过上述丰富多彩的网络视频节目,起到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网络视频节目将理论教育的内容摄制成直观、形象、生动的电视画面,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具有声色俱全的现场感,同时,其内容又是广大师生关心的身边人、身边事,甚至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增强传播内容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大大提高传播效果,潜移默化地把将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行为转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共识和行为,尤其是通过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学校的重点工作和各项改革举措,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凝聚人心共谋发展都将起来积极的作用。
三、高校校园网络视频在繁荣校园文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园网络视频作为大众传媒,承担着传播信息、舆论引导、宣传学校中心工作,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服务师生的职能,它既是新兴的校园媒体,又是校园文化形式。
自从有了校园网络视频媒体,既通过视频节目宣传了学校,起到了媒体应有的作用,又大大丰富拓展了学校的影像资料,过去学校一般留存照片作为档案资料,而留存视频影像资料,更形象、生动、真实。许多高校的校园视频节目开辟《老校友谈母校》栏目,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校友讲述母校的悠悠历史,讲述老一辈校友的求学探索之路,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极具史料价值。相当一部分高校把学生的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的节目内容,通过网络视频节目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笔者所在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开辟了《视觉健雄》网络视频专栏,通过各个独立的视频短片,全方位展示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成就和学生风采,把一个看得见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呈现在受众面前。有的学校辟有《DV拍客》栏目,大学生可以用手中的手机记录他们的生活,一些影视专业的学生或大学生微电影团队还策划、拍了校园微电影,这些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草根节目,接地气,富有亲和力,在师生中产生共鸣,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丰富了校园文化,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四、结束语
高校校园网络视频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学生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示高校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探索高校网络视频媒体的内在规律,分析研究其存在问题,发展现状、趋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我们应该更好地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上有所作为,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使高校校园网络媒体在强化舆论引导、丰富大学生活、形成和发展大学精神等方面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汤霞玲 汤劲 湖南高校视频媒介现状及发展探析[J].东南传播, 2012(4):65-67
网络反腐多重视角研究综述 篇4
一、网络反腐近十年研究概述
截至2013年6月20日, 笔者以“网络反腐”为关键词, 以1994—2013年为时间段, 共搜出527篇期刊文献。
其中, 有关“网络反腐”最早的研究文献出现于2002年。这篇文献谈到广东省南海市开创网络反腐先河, 设立专门反腐倡廉网站, 并实行财务网络实时在线管理。
从2002年到2006年, 有关“网络反腐”的研究主要讨论的是政府在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之时, 如何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 将信息技术工具与反腐倡廉工作结合起来。学者提出要建立信息公开机制、网上举报机制、网络廉政宣传教育机制、网络防范监管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 力图将互联网打造为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
2007年, 学界对“网络反腐”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针对民间网络反腐和网络反腐弊端的研究开始出现。从2008年开始至今,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官方的支持, 网络反腐事件层出不穷, 相关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文献对网络反腐的研究遵循概念界定、特性罗列、利弊分析和对策探讨这一基本思路, 研究成果的重复性大, 而从多学科视角对网络反腐进行全面、多层次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 但有待进一步地挖掘和探索。
二、网络反腐多重视角研究概述
笔者根据学者对网络反腐研究的不同角度, 从搜集到的文献中作进一步筛选和分类, 发现对网络反腐多重视角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伦理学、法学这几个方面。
(一) 政治学视角
多数学者将网络反腐认为是民众行使民主权利和以权利制约权力的体现, 是民众与官方进行平等对话的新渠道, 扩宽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范围和途径。他们从政治学的角度, 探讨社会力量对公权力行使进行监督和约束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公民社会的构建产生的影响。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权利制约权力, 构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许多学者认为网络反腐从本质上说属于一种政治参与, 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 体现了对公民监督权、参与权、表达权和话语权的保障, 实现了对权力制约机制的扩展。网络反腐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王小平、曾宇辉在《论“社会力量制约权力”——基于“网络反腐”的思考》中把“网络反腐”作为对公共政治权力的一种外部制约方式。他们认为网络成为一种全新的反腐手段, 数量庞大、无所不在的网民正在成为权力制衡的社会力量, 并提倡要依赖社会组织的力量, 使这种社会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增强。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为政府执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应当积极转变执政理念和增强执政能力。许多学者认为政府要端正态度, 要有意识地将网络反腐作为体察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规范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将网络反腐纳入法制化轨道;还要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新媒介素养, 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能, 培养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张雷在《网络反腐政府权威的树立述论》中指出, 面对国内严峻腐败形势, 互联网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权威性认可, 这种认可集中体现在网络反腐政策的出台、执政者对网络反腐的带动、网络反腐政府平台的建设这三个方面。
3.网络反腐与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一直是政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而将“公民社会”和“网络反腐”相联系算是一个亮点。
尹世民、汪子彬在《公民社会视域下网络反腐制度化路径分析》指出, 网络直接催生了网络公民社会。网络反腐是网络公民社会的作用形式。赵晶在《网络反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提出网络反腐与公民社会的相互作用。一方面, 网络反腐为公民社会参与反腐斗争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 在传统反腐败途径无力的状态下, 培育公民社会的成长无疑成为网络反腐建设的必由之路。王世谊在《网络反腐:权力监督的新形式》也指出, 要通过加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来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 心理学视角
许多学者会从对网民心理状态的分析来探讨网络反腐弊端, 主要集中在网民“从众心理”研究上, 指出“大量网民形成具有相同心理特征和强烈非理性特征临时性的‘集群’, 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会比交谈之前的想法更加极端, 这种掺杂着混乱情绪的发泄的‘群体极化’现象会产生严重后果”。而专门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反腐”的研究只有一篇, 即权立枝、王瑞娟的《民众参与网络反腐心理研究》, 主要讲述以下四点:
1.民众的监督心理。学者指出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了政治言论自由的空间, 民众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廉政民主监督。
2.民众的安全心理。学者指出新媒体实现了对传统媒体的扬弃, 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特征, 尤其是虚拟性特征, 使得民众以更加自由的身份和安全心理参与到网络反腐活动中。
3.民众的从众心理。学者指出在网络世界里, 网民很容易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话语和关注点而“群聚”在一起, 并在这里获得一种依赖感、归属感。网络反腐正是基于这种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
4.民众的宣泄心理。学者指出现实社会里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频繁, 网民通过网络举报、人肉搜索、进行“网络审判”等, 就是借机进行心理宣泄, 得到一份心理补偿。
(三) 新闻传播学视角
一些学者认为网络反腐从本质上属于网络舆论监督。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拓宽了新闻报道渠道, 不仅能够全方位地报道反腐倡廉工作, 还提高了自身的社会知名度。这种影响体现在, 如纸质媒体可以借助微博平台发起话题, 调动大量“粉丝”转发、评论, 与此同时编辑、记者参与网络互动, 在后期纸质媒体撰稿中就社会各界对此话题的看法与建议进行报道, 并进一步通过微博平台推介、传播纸媒内容, 加深民众对腐败事件的判断识别度, 进行有目的的第二次宣传, 让民众去购买更有深度的纸质期刊。
2.网络信息传播特点, 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内容、方式等方面。首先, 在传播速度方面, 成秋英认为凭借微博这个平台, 信息以核裂变式的传播速度瞬间成为爆炸性新闻。李冬梅、张云霄认为在全媒体时代, 全民参与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次, 网络反腐信息传播过程呈现层层递进的梯次化发展路径。再次, 反腐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刘畅认为微博反腐信息传播方式有多个大节点的次传播和中心节点的强力传播这两大特点。
3.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学者认为自媒体的出现, 打破了以往单一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 话语权逐渐由少数精英向大众掌握, 出现全媒体联动的格局。
成秋英认为, 当前传统媒体报道失去垄断地位, 传播方式由自上而下、封闭式的传统金字塔型向扁平的、开放式的广场型转变, 人们由被动地接受信息向主动选择性地获取信息转变。肖生福提出网络反腐全媒体联动模式:自媒体的民意表达——传统媒体的跟进——全媒体联动——政府对民意的回应。他指出全媒体联动是民意的大规模和集中性喷发, 是全方位、多渠道的民意表达, 包括不同地域的媒体联动、不同介质的媒体联动、上级和下级的媒体联动。
(四) 伦理学视角
目前,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网络反腐的研究文献数量不多, 只有3篇。主要内容包括:
姚晓娜的《网络反腐的伦理分析》文章结构清晰, 主要从网络反腐的伦理诉求、伦理支持、伦理制约、伦理发展这四个方面, 从伦理学的角度, 对网络反腐出现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治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毛蔚兰的《网络反腐的伦理思考》主要分析了网络反腐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对伦理的违背, 包括网络举报信息真假并存, 诬告、诽谤现象, 违反诚实信用的伦理原则;情绪化、非理性化言论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网络删帖公关孕育了互联网的信任危机。最后谈到对人肉搜索的是非界定。
何菁的《网络正义诉求责任伦理建构研究——以网络反腐为视角》观点有深度, 作者从网络反腐的视角, 对网络正义诉求责任伦理的建构进行了深入思考。作者对网络正义诉求的主体性状况、前瞻性责任本质和责任伦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五) 法学视角
从法学视角研究网络反腐属于热点领域, 研究成果较多, 主要有:
1.我国网络反腐立法状况宏观分析。有学者认为我国网络反腐不是无法可依, 有其一定的立法基础。例如, 《档案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新《刑诉法》等法律中都规定了一些与网络信息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另外, 也有关于互联网方面的规章制度。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以及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条例》等, 部门规章《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息管理办法》等。但现存的有关网络反腐法律制度, 严重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缺少专门针对网络反腐的具体法律法规。
2.我国网络反腐法律化的几点建议。学界一致认为应将网络反腐纳入法制化轨道, 完善网络反腐相关法律制度, 包括加强网络反腐行为以及中间环节的法律规制, 确立网络反腐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 细化恶意举报、诋毁他人的法律法规等, 主要制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孔令兵指出我国政府在2008年5月就颁布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但迄今为止实施情况并不理想。网络反腐更需要政府信息在网络上公开化、透明化, 为网民知晓政府并监督政府提供条件, 使网络反腐机制更加畅通, 同时避免网络流言飞语混淆视听。张弦指出信息公开有效地贯彻实施, 是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既有利于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了解和把握, 又有利于提高政府形象。
(2) 建立健全网络举报人保护制度。朱娜娜、陈静认为关于网络举报人的保护, 可以借鉴我国新《刑诉法》中证人保护制度和美国关于证人保护措施的规定。例如, 对举报人举报的信息, 反腐机构一旦介入调查, 应当对举报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的保护措施, 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举报人及其亲属。
孔令兵认为网络反腐中, 网络举报人往往会直接或间接面对压力和风险。网络举报人遭受公权力打击报复会直接窒息人们的反腐热情。因此, 要以制度规范来支持和保护举报人, 让他们敢于举报、勇于举报, 免于因举报而遭受不测或人身安全的风险。
(3) 建立健全网络反腐合理流程制度。朱娜娜、陈静认为建立系统的网络反腐合理流程, 构建制度化机制, 要做到“四及时”:收到举报及时处理, 各路证据及时核实, 进展状况及时公开, 情况属实及时惩办。这不仅能督促反腐机构提高反腐效率, 还增加了反腐进展的透明度和公众对反腐机构的信心。
孔令兵认为合理、正当的法律程序是网络反腐取得实效的前提。网络反腐法律程序的构建目的在于抑制政府网络监督行为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保证网络举报或网络民意能够得到及时的核查、处理、反馈, 使网络反腐落到实处。
3.具体法律问题研究。庹继光在《新规下的网络反腐与诽谤格局分析》分析了新出台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简称《决定》) 对我国网络反腐可能造成的影响。他指出, 《决定》贯彻了加重信息发布者的责任、增加网络信息涉及者权利的基本思路, 一方面要求采取网络实名制, 另一方面赋予公民要求删除网络信息的权利。这两项规定本身并没有不妥, 但落实到网络反腐难免会发生异化。作者提出有关方面要迅速出台立法解释, 进一步规范“网络信息删除权”, 防止该权利的滥用成为大权在握的腐败分子的保护伞。
摘要:近年来网络反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学者对网络反腐概念界定、特性分析、优劣势比较、对策研究都做了详尽分析, 成果显著。同时, 学者越来越倾向从多学科视角对网络反腐进行某一层面的细致解剖, 研究亮点不断呈现。
多重互动 成就精彩 篇5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生本互动 自身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1-001-0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
一个高效的教学过程应是多维度动态发展的过程。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外还要有“生本互动”和“自身互动”。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互动”,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本人现将在《圆的认识》一节课如何注重“多重互动”的拙见介绍如下:
一、有效引领,协作共享——师生互动
1. 寻找“兴趣点”,以趣引动。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助推器”。《圆的认识》我就以“激趣导入”课前出示一张圆片,引发问题:认识吗?像什么?什么物体是圆形的?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两个相同圆片,想到什么?三个相同的圆片想到什么?四个呢?五个呢?同学们兴致高涨、众说纷纭。两个相同圆片想到眼镜,三个圆想到红绿灯,四个圆想到车轮,五个圆想到奥运五环。这样的引入既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2. 寻找“探究点”,以研促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种时机的把握能充分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师:滚动自做的不同现状的车轮你有什么新发现?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椭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在运动过程中车轴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转动时上下颠簸。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圆形的车轮呢?
此时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这里,教师正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与应用的联系。
二、小组合作,深思细辩——生生互动
《圆的认识》这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也采用小组合作,在我的引导下促进生生互动,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 什么是圆的半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怎么样?2. 什么是圆的直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怎么样?3. 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在组长的组织下,人人有“活干”。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小组的成员凑在一起乐此不疲的“研究”着。汇报时更是精彩纷呈、热闹非凡。
汇报问题1:
生1 “折一折”:把圆片对折再对折,这样不停的折下去永远也这不完,说明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
生2:我们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发现这些半径都相等。
汇报问题2:
生1:“推想”由半径的探究结果推算出直径的特点。
生2:“折一折”:把圆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永远都折不完,说明直径也有无数条。
生3:“看一看”:从圆心往左看是圆的一条半径,往右看也是圆的一条半径,两条半径组成一条直径,因为半径无数条,所以直径也无数条。
汇报问题3:在上面交流的基础上,结果显而易见,水落石出了——同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三、读书自学,提升理解——生本互动
“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加深数学学习的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
《圆的认识》教学中阅读一:阅读“画一画”、“认一认”
生1: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画圆时可以就地取材,有很多种方法,但是准确画圆要用圆规。
生2:通过阅读初步认识一个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阅读二: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且这一发现要比西文整整早一千多年,听了有何感受?显然本节课的知识在阅读、回顾中得到丰满、充实。
四、纵横联系,反思整理——自身互动
本节课接近尾声时,一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沉思状,都在进行自身互动——反思整理自己所收获的信息。我并没有蜻蜓点水似的,随便让几个孩子草率说说就结束教学。而是郑重地抛出一句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收获整理、归纳一下好吗?这个课堂成了孩子创作的海洋。两分钟后真是异彩纷呈。
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收获,写一篇数学日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营商升级宽带网络面临多重障碍 篇6
4月8日,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1年,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000万个,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bit/s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bit/s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bit/s以上的接入能力。并提出制定和完善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配套措施,支持网络建设发展。这一政策的推出有效地推动了各地的宽带网络建设,但同时配套措施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也暴露出来。
系统设备的兼容性有待提高
徐州联通的一位负责网络建设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徐州联通的接入方式目前都是以PON为主的,自2006年底徐州联通开始引入PON技术,目前PON设备已经应用于500~600个小区中,占了全部接入设备的80%以上,在接入设备方面非常领先。温州电信的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目前温州电信的城域网大规模采用光网络,接入端的设备越来越靠近用户端,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显著成效,PON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接入网。而且温州电信已有近3万用户体验到了光纤入户带来的便利。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给网络管理带来了相应的难题。PON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得维护人员要从机房管理大量接入设备,另外ONU的设备也大量部署,这对设备管理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增加了管理方面的投入。而且由于目前PON的标准还不统一,各个厂家生产出的设备兼容性还存在一定问题,在管理和维护方面又增加了新的障碍。徐州联通的这位业内人士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他们以前使用一个小厂家的ONT设备,现在需要更新成ONU设备,需要继续使用这一厂家的相关设备,但由于厂商供货不足,无法满足需求,这时就只能用其他厂商的设备替换,然而在与原网络兼容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温州电信的内部员工也向记者表示,他们的上门维修人员在接入设备维修技能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仍然需要加强培训,而且在接入设备方面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厦门电信的一位员工表示,厦门的城域网中引入了大量支持QoS和DACS的宽带设备,实际应用中对于关键网元的备份和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户感知仍是重点
对于宽带网络的建设而言,信息安全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徐州联通在不断地完善其信息管理机制。不仅继续沿用传统的信息监管机制,还设立了流量监控,对流量进行实时的分析、定位,相关的监控措施在逐步地使用。他表示运营商对于用户的深层次分析还不够成熟,还无法对用户现在所使用各种增值业务的情况完全掌握,导致了在网络带宽分配方面无法有效地实现合理优化。
因带宽的提高,对客户服务和宽带网络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称,厦门电信提出应聚焦用户投诉问题,进一步提升用户感知网络质量,并不断完善网络内容。同时还提出互联网网络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运营商应从建设“人防”、“技防”、持续网络优化等方面推进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升互联网网络安全运行能力。另外在识别和控制非法运营收入方面,需要有可靠的检测手段对高带宽的非法接入进行有效管控。这一系列的措施都需要与设备商、服务商进行有机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
国家政策应松驰有度
据业内专家介绍,虽然各运营商都在大力拓展宽带网络业务,但是网间的互联互通仍然是一个瓶颈,如何实现网间的有效互通仍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带宽虽然在不断提速,但一旦涉及网间传输,传送速度就受到限制,这方面不存在技术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三家运营商之间的协调。这方面需要一些相关政策的支持。
另外全国的宽带网络差距依然较大,虽然在南方的很多沿海城市宽带网络在不断地提速,宽带接入水平也已经超出了国家的标准,但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宽带仍然发展缓慢。一位电信研究院的专家表示,在是否提高宽带接入带宽方面,政策的大导向运营商需要考虑,但用户的需求仍然是其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这些地方而言,目前的主要任务应是加大宽带的普及率,刺激用户信息消费。
以上专家同时表示,针对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这样到2011年,全国平均实现城市接入水平8Mbit/s,农村接入水平2Mbit/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link各地宽带接入水平
武汉,4Mbit/s的宽带接入已广泛普及,而且有50%的用户接入水平在10Mbit/s以上,实现光纤到户;
徐州,联通的城市用户有90%以上都已达到10Mbit/s的宽带接入,实现光纤到桌面。
江苏,兴化电信已有10万城市用户普及了10Mbit/s的接入带宽,实现光纤到小区,苏州电信目前推出了百兆到小区的业务。
多重网络 篇7
随着性能的提升, BRAS和SR的功能也逐渐融合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如此一来, 单台设备所承载的业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都被提到了一个空前高的地位上。
正如IP城域网的骨干设备都需要成对配置, 以实现双机备份保护一样, BRAS&SR设备如今也面临着同样迫切的保护需求。
中兴通讯在2009年与云南移动就这一技术热点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合作, 并在螺丝湾国际商贸城项目中, 率先使用了多重保护技术, 全面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云南移动打造了一个高可靠性的精品网络。
云南移动的多重保护技术案例
云南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是省、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通信建设也是云南移动2009年固网建设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该项目2009年7月由中兴通讯独家中标, 8月到货、9月调试上线, 并于11月完成各项功能的测试和验收工作, 所有功能正常, 设备稳定运行, 目前已入网投入使用。
中兴通讯作为主流数据通信产品供应商之一, 为该项目提供了端到端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如图所示) , 应用了当今业界领先的多重保护技术, 全面保障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中两台T600设备实现双机备份是最大亮点。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项目预计用户数将会超过5万户, 涉及互联网宽带, 语音, WLAN, 大客户等多种综合性业务。在此项目中, 中兴通讯提供了两台T600高端路由器, 采用单边缘组网模型, 并应用业界领先的双机备份技术, 为各种业务提供高可靠性的差异化承载。
“零故障”网络的多重保护特点
保护一:设备硬件冗余
中兴通讯T1200/T600系列产品具备业界最完善的多重保护方案, 可靠性达到电信级99.999%。设备层面提供设备关键组件冗余备份, 包括交换结构、主控 (路由引擎) 以及电源、风扇、时钟等都支持冗余备份;所有组件支持热插拔, 便于维护。
保护二:业界热门的双机备份技术
两台T600设备之间使用业界领先的ASRP技术实现双机备份, 彻底解决单点故障的问题, 更有效的提供电信级的可靠性, 使零故障率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时, T600还可以通过双机上送虚拟报文到RADIUS服务器, 解决精绑定下的双机备份。
保护三:多链路捆绑和负荷分担
T600不仅支持同一块单板内的多个端口捆绑, 还支持跨单板之间的多个端口捆绑。捆绑后的所有端口工作在同一个逻辑组内, 任何一个物理端口故障, 都不会影响整个逻辑组的正常工作。逻辑组内的所有端口即实现了互为备份, 又可以做到负荷分担。
保护四:支持各种保护协议
T600支持以下多种保护协议, 均在本次项目中得到应用。
●支持OSPF、IS-IS以及BGP、LDP等协议的Graceful restart。
●支持MPLS Fast Reroute (快速重路由) , 支持IP FRR和LDP FRR。
●支持VRRP及VRRP Track, 支持BFD。
●支持路由协议的加密和安全认证机制, 保证核心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宽带多业务融合平台大幅降低CAPEX
ZXR10 T1200/T600在同一平台上支持大客户和公众客户综合业务接入, 同时实现SR和BRAS业务能力, 节省机房空间和用户投资, 极大降低运营商网络建设成本, 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网络的可重构。
绿色低功耗
ZXR10 T1200/T600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架, 是同类产品中功耗最低、噪声最小的产品, 成为“节能减排”的标兵, 大大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采用一体化设计, 使产品占地面积最小, 节省了运营商的机房租赁费用。
快速业务定制功能
ZXR10 T1200/T600作为一款全面的增值业务平台, 可支持IPTV、BOD业务、VOIP、家庭网关、企业接入、绿色上网等等多种增值业务开展;支持精细化服务, 能够更好的区分用户, 提高现有网络的收益;图形化的业务创建向导, VPN和QOS一键轻松部署;依托中兴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快速的反映速度, 为用户定制开发特色功能, 实现与用户共赢。
多重网络 篇8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对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手写文字识别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许多方面。特别是近几年拥有手写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 联机手写文字识别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联机手写字符识别要求实时性较高, 识别过程中要求特征空间的维数比较高, 在进行特征样本训练时要求训练的数目很大, 要匹配的特征值或特征对象比较多[1,2]。
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 的优点在于图像的识别过程中对视觉模式的获得是直接从原始图像中获得的, 所以在设计系统时图像的预处理工作很少, 与一般神经网络相比是一种高效的识别方法。卷积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的一些领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如在识别有变化的模式和对几何变形的识别方面。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识别方法具有如下一些优点:对于要检测的图像可以与事先制定网络拓扑结构之间有较高的匹配率;特征提取和模式分类同时进行;训练参数往往是系统计算量的重要参数, 而卷积神经网络中利用权值共享技术, 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该参数, 在设计系统结构时使得结构变得更简单, 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3,4,5]。
目前, 人机交互系统的手写字符识别、汽车车牌号识别和信息安全中常用的人脸识别等领域都有卷积神经网络的成功应用。文献[6]用一个4层的卷积神经网络Le Net-5对Mnist库进行识别实验, 获得了98.4%的识别率, 用2层的BP网络的识别率[4,6]是87%。许多学者对卷积神经网络在联机手写文字识别方面做了多方位的研究。但是, 这些成功的联机手写文字识别主要是针对小模式字符集, 利用以往的这些方法对大规模模式分类的联机手写文字的识别依然有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一种典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 给出了基于多重卷积神经网络的字符识别和词语识别模型。通过使用大字符集的UNI-PEN数据库进行训练和测试,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大模式联机手写识别上, 取得了较高的识别速度和满意的识别率。
1 卷积神经网络
文献[6-7]中详细地描述了卷积神经网络如何保证图像对位移、缩放、扭曲鲁棒性能。典型的手写字符卷积神经网络Le NET 5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6,7]。
在图1中, 输入层接收要识别32×32的手写字符图像, 经过简单的大小归一化和图像灰度处理, 之后的结果作为一个采样层的图像;然后用一个可学习核进行卷积操作, 卷积结果经过激活函数的输出形成这一层的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与输入图像的一个5×5的邻域相连接, 从而得到由6幅特征图组成的第一个隐层 (C1层) 。每个特征图有25个权值 (如方向线段, 端点、角点等) , 考虑到边界效果, 得到的特征图的大小是28×28, 小于输入图层[3,4,5,6,7,8,9]。卷积层的数学计算过程可表示为:
式中:l代表层数;kernel是卷积核;Mj代表输入特征图的一个选择。每个输出图有一个偏置b。
每个卷积层的结果作为下一个次采样层的输入, 次采样层的作用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抽样操作。如果输入的特征图为n个, 则经过次采样层后特征图的个数仍然为n, 但是输出的特征图要变小 (例如, 各维变为原来的50%) 。因此隐层S2是由6个大小为14×14的特征图组成的次采样层。次采样层计算公式可以用式 (2) 表示:
式中down (·) 表示次采样函数。次采样函数一般是对该层输入图像的一个n×n大小的区域求和, 因此, 输出图像的大小是输入图像大小的1/ n。每一个输出的特征图有自己的β和b。
类似的, C3层有16个10×10的特征图组成的卷积层, 特征图的每个神经元与S2网络层的若干个特征图的5×5的邻域连接。网络层S4是由16个大小为5×5的特征图组成的次采样层。特征图的每个神经元与C3层的一个2×2大小的邻域相连接。网络层C5是由120个特征图组成的卷积层。每个神经元与S4网络层的所有特征图的5×5大小的邻域相连接。网络层F6, 包括84个神经元, 与网络层C5进行全连接。最后, 输出层有10个神经元, 是由径向基函数单元 (RBF) 组成, 输出层的每个神经元对应一个字符类别。RBF单元的输出yi的计算方法如式 (3) 所示:
很多研究人员通过对字符集作弹性训练, 经测试发现在MNIST字符集上的识别率可以高达99%以上[6,7]。卷积神经网络的优势主要是对小模式集上, 如对数字或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集合都有着较高的识别率。然而, 对大模式集的识别仍然是一个挑战, 因为设计一个优化的并足够大的单一网络是比较困难的, 且训练时间也较长。因此, 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组合多个对某一字符集有高识别率的卷积神经网络, 从而构成多重卷积神经网络, 进而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对大模式集手写字符的识别率。
2 多重卷积神经网络
2.1 多重卷积神经网络字符识别
根据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运算过程以及其在处理大模式集手写字符时存在的不足, 本文提出一种多重卷积神经网络来改进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用多个拥有高识别率的小卷积神经网络组成一个多重卷积神经网络。每一重小卷积神经网络对某一具体字符集有较高的识别率, 另外, 单重卷积神经网络除了有一个正式的输出集之外, 还产生一个未知的输出 (即难以识别的字符) , 即如果一个输入字符没有被正确识别, 它将被输出为一个未知字符, 然后输入模式转到下一重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识别。最后, 通过一个拼写检查模块进行判断, 选择最好的结果输出。系统的流程如图2所示。
其中CNN 1是识别手写数字的卷积神经网络, CNN 2是识别手写小写英文字母的卷积神经网络, 该模型具有极强的扩展性, 可以添加多任意模式的卷积神经网络 (如中文, 日文等) 。
2.2 随机对角Levenberg-Marquardt训练方法
传统的结构比较简单、单一的卷积神经网络多采用基本的Back Propagation (BP) 规则训练网络, 往往需要几百次迭代, 网络的收敛速度较慢。本文采用Le Cun博士提出的随机对角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网络作训练, 该算法需要的迭代次数明显比基本的BP算法少[4,9]。随机对角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公式为:
式中ε是全局的学习率, 一般取初始值0.01, 太大会使网络无法收敛, 太小则会降低收敛速度, 且使网络更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 训练过程中可以用启发式规则改变ε的值, 本文取最下值为5e-005;∂2E/∂w2ij是一个估计值, 根据训练集的大小可以调整样本数量, 文中随机选取200个样本估算它的值;μ用来避免∂2E/∂w2ij太小时ηki的变化过大。
2.3 多重卷积神经网络词句识别
本文提出的多重卷积神经网络对手写词语的识别方法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首先对输入的手写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割, 然后通过多重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分别进行识别, 最后采用单词识别模块对识别结果进行判断, 选择最好的结果输出。其过程如图3所示。
本文提出的多重卷积神经网络联机手写文字识别方法克服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文字识别的对字符集的限制, 每一重卷积神经网络是一个针对小模式的卷积神经网络, 易于训练和优化, 更重要的是此方案的灵活性非常好易于调节参数, 可扩展性强。每一重卷积神经网络都具有可重用能力, 可以根据需要加载一个或多个网络, 可以根据新的模式添加新的网络而不需改变或重建原来的网络。
3 训练和实验
为了评估多重卷积神经网络对基于大模式字符集的联机手写文字识别的性能, 本系统采用MNIST和UNIPEN两种不同的手写字符训练集进行测试。UNI-PEN数据库是在1992年举行的IEEE IAPR会议上提出并建立的, 其目的是创建一个大型的手写体数据库用于为在线手写识别提供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得到了多个知名公司或研究所的支持并完成了UNIPEN的规范设计。在进行数据比对实验中, 本文采用许多研究使用的MNIST手写数字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NEC研究中心设计的, 是NIS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数据库的一个子集, 该训练集中有大量训练样本和测试用例。本文默认用以下定义:
实验测试是在通用的台式电脑上进行的。整个识别原型系统采用C#编写, 运行在.Net Frame 4.5平台上。经测试对MNIST训练集识别正确率可达[9]99%, 对UNIPEN数字识别正确率可达97%, 对UNIPEN数字和大写字母识别正确率可达89% (1a, 1b) , 对UNIPEN小写字母识别正确率可达89% (1c) 。图4是对UNIPEN小写字母3次训练的均方误差比较。
从图4中可以看出, 在开始的几个训练周期内, 均方误差 (MSE) 下降得很快, 然后在第13个周期后神经网络达到一个稳定的值, 约为0.148 5。也就是说, 网络在第13个周期后, 改善程度就很小。所以修改训练错误率的值为0.000 45后重新进行18代的第二次训练, 均方误差有所降低。经过第三次的训练后趋于稳定, 对UNIPEN小写字母识别正确率可达89%。经测试, 通过使用随机对角Levenberg-Marquardt方法, 收敛速度比基本BP算法快了许多, 经过68代训练后识别正确率可达89%。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多重卷积神经网络的联机手写字符的识别方法, 通过使用多个识别率高的卷积神经网络和随机对角Levenberg-Marquardt方法, 可以适用于大模式联机手写识别。经过实验数据比较, 该方法在大模式联机手写识别过程中具有很高的识别率, 与此同时识别速度也很快, 有很好的实时性, 总体效果很好。在当今触摸屏应用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趋势下, 该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此方法为今后多手写汉字识别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摘要:联机手写识别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 模式识别也一直把其作为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识别方法是利用普通卷积神经网络技术, 该方法在对小规模字符集联机手写文字识别时有着较高识别率, 总体性能高, 但在对大规模字符集识别时, 识别率则大大降低。提出一种基于多重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 旨在克服以往方法对大规模字符集识别时识别效率不高的问题, 提高大规模字符集联机手写文字的识别率。系统使用随机对角Levenberg-Marquardt方法来优化训练, 通过使用UNIPEN训练集测试该方法识别准确率可达89%, 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联机手写识别方法。
关键词: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卷积,文字识别
参考文献
[1]吴鸣锐, 张钹.一种用于大规模模式识别问题的神经网络算法[J].软件学报, 2001, 12 (6) :851-855.
[2]张辉.大规模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数据库整理、统计与实验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徐姗姗, 刘应安, 徐昇, 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木材缺陷识别[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 43 (2) :23-28.
[4]吕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字体字符识别[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4 (4) :425-428.
[5]PHAM D V.Online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using multi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M].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 2012:310-319.
[6]LECUN Y, BOTTOU L, BENGIO Y, et al.Gradient-basedlearning applied to document recognition[C]//Proceeding ofIEEE.USA:IEEE, 1998:2278-2324.
[7]SIMARD P Y, STEINKRAUS Dave, PLATT John.Best practicesf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pplied to visual documentanalysi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ocument Analysisand Recognition (ICDAR) .Los Alamitos: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3:958-962.
[8]SERMANET P, CHINTALA S, LECUN Y.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pplied to house numbers digit classifica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S.l.]:IEEE, 2012:3288-3291.
多重网络 篇9
基于QoS度量和Dijkstra算法的串行寻优算法SSAQ (Shortest path Serial Algorithm with QoS metrics) [1]能够在多重链路上联网络环境下根据不同QoS度量寻出最优路径, 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将并行计算的思想应用到多重链路上联网络的路由寻优问题中, 为不同链路分配不同处理器来计算其链路状态能够降低算法复杂度。
并行路由搜索应考虑网络结构是否一致, 算法是否一致, 处理器处理能力是否一致, 通信方式是否一致, 代价是否有较大偏离。为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可将QoS度量的Pareto子集并行搜索条件设定为执行同样的算法和通信方法, 使用相同的处理器, 每个处理器保持同样的网络图邻接矩阵的副本。可以预期处理器基于各自QoS度量计算路由时, 检测和判断将产生差异, 比如检测丢包率和误码最为费时, 剩余带宽较费时, 检测跳数和时延比较省时。
QoS度量Pareto子集并行算法QPAS (QoS metrics Parallel Algorithm based Shortest path) [1], 通过并行的约束淘汰和全局的寻优计算, 可大幅度地减少路由算法搜索时间, 全局的代价评估可提高算法整体的效率性能, 保证链路选择的公平性, 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可预期获得总体性能较优的链路。本文中提到将多链路网络进行分区,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QoS度量两级并行QoSR算法, 探讨两级并行QoSR算法并进行性能和复杂度分析。
1路径代价函数
1.1符号定义
定义QoS度量集Q={带宽, 时延, 跳数, 丢包率, 误码率, 节点负载能力...}, 共q个, 也可用Q={ξ1, ξ2, ξ3, ξ4, ξ5, ..., ξq}表示, 相应地QoS数据流请求约束集可表示为L={l1, l2, ..., lω}且至多有q个约束, ω≤q, q>0, l1, l2, ..., lω为约束值, 定义C为链路代价, c
分别为q个QoS度量分配q个处理器搜索QoS度量Pareto子集。顶点的最大度数为dmax, 顶点数为N。每条边对应一个q维权重向量W={w1, w2, …, wq}。分别对应度量集Q的元素顺序, 即带宽, 时延, 跳数, 丢包率, 误码率, 节点负载能力等, wi是可加权重, i=1, ..., q。
1.2路径代价函数
最短路径算法可以使路径所消耗的资源最小化, 但是这种优化是局部的, 它有可能因为选择最短路径而造成网络中出现处于临界状态的瓶颈链路;最短最宽路径算法则处于另一个极端, 它有可能因为需要避免造成瓶颈链路的过载而不必要地选择一条过长的路径。混合算法就是上述两种算法的折衷, 我们可以为链路指定新的代价定义, 从而平衡两者在路径选取中所起的作用。考虑到优化链路利用率这个优化目标, 根据MCOP算法 (Multi-Constraints Optimal Path) [2]和网络的power公式[3], 定义反映网络资源总体性能的新链路代价为:
根据Q集和W集的对应关系, 得:
公式 (2) 是QoS路由策略总体性能的一个尝试性的综合评价公式, 它是一个粗粒度的评价表达。因为各个QoS度量之间相互独立并且是非线性函数关系, 得到一个完全准确的综合代价评价标准仍是NP完全的[4]。目前衡量路由调度策略评价仍是一个OPEN问题, 但是公式 (2) 仍能很容易区分两条链路的综合性能。
定义1 Pareto非劣前沿
让M (Q, ≺) 表示一个映射集合, 其中Q={q|q是QoS度量}, 相应的映射解集称Pareto最优集, QoS度量集合f (M (P, ≺) ) 称Pareto非劣前沿。约束目标也作为目标并入到多目标, 且具有最高优先权。
定义2 多约束问题 (MCP)
网络G (N, E) , N是顶点集合, E是边集。给定l个约束, 搜索从源节点s到目的节点d的路径p, 当l≥2时, MCP问题就是具有两个可加约束的路由问题。该问题是NP完全问题, 目前已有很多用来解决NP完全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则路径p上基于度量qi的路径代价:
崔勇等提出了解决多约束的预计算法MEFPA, 当l≥2时, MEFPA为多约束QoS路由算法[5]。
1.3QoS度量Pareto子集并行搜索的可行性
可能存在多个路径p满足 (3) 式的约束条件, 网络可能存在多条可行路径备选, 在对QoS度量Pareto子集并行搜索后适用新的代价定义选择综合性能最优的链路作为路由决策。则必存在Pareto顶点集关系:
2网络拓扑两级并行 (分区并行/QoS度量Pareto并行) 的算法分析
2.1多重链路上联网络拓扑构造
图1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多重上联链路的网络拓扑。令V表示网络的全部结点的集合, 令S表示网络的全部起点的集合, D表示网络的边界节点的集合, GW表示子网接入节点的集合, I表示因特网接入节点的集合。拓扑分析:
a) s从gw到gw以及从gw到d都有多重链路上联, 多条链路可以有效地均衡访问因特网的流量负载, 有效避免星形拓扑在网络内部出现拥塞。
b) 由于上联的因特网的链路也是多重的, 各个链路的属性存在差异, 有的可能带宽较大, 具备带宽Pareto最优解, 有的可能比较稳定、丢包率小, 具备丢包率的Pareto最优解, 有的可能时延性能较好, 具备时延Pareto最优解。因此路由算法可以综合各个链路的优势, 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在Pareto解集中选择综合性能最好的链路。
c) 具备较好的网络容错性能, 网络内部任一链路失效, 网络能够在拓扑中迂回路由。
d) 由于gw、d等路由控制节点数增加, 节点路由计算负载可被均衡。
e) 只要网络中的用户访问因特网, 出口链路通过的最短路径个数 (介数) 最大, 因此出口链路是网络上负载最重的部位, 应当重点优化性能和平衡负载。
网络分区不仅会影响到各处理器间的通信量, 而且还会影响算法的运行时间。
2.2基于网络图分区并行路由寻优的基本策略分析
对一个任意的有向图, 网络分区并行算法的本质是在一个分布式网络上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首先将整个网络分区成m个子网, 这种算法需要进行区与区之间的代价和标号通信。进行网络分区后, 所有节点被分为两类:边界节点和内部节点, 如图2所示。首先确定适用串行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每个分区内的源点到边界节点的路径代价, 如果分区与多个分区相连, 还要计算各边界节点的路径代价。对每个分区子网内的最短路径, 计算出源点到边界节点最短路径和代价。求解过程中, 当更新边界节点的标号时, 需要将标号打包成消息, 发送给负责其相关子网的处理器。各处理器间需要交换节点的标号信息来检测算法是否终止。信息交换是针对边界节点标号而言的, 而同步过程发生在所有处理器之间, 用来检测算法是否终止, 终止检测的频率会对处理器空闲时间产生较大影响。可考虑消除全局同步过程或将其减少到最小程度。分区方法充分利用分布式存储并行系统的累加存储资源, 并且参与计算的处理机数可以超过最短路径源点数。
2.3基于节点聚类的网络分区并行路由搜索
可以预测, 从网络的起点发起一个区分服务请求, 若采用基于最短路径的SSAQ串行算法, 复杂度主要来自网络中的节点数。如果要能快速更新路由、避免路由长时间锁定在某一特定链路, 就必须要求将路由搜索算法时间复杂度尽可能降低, 因此可考虑将网络按节点类型把多重上联链路网络分为两个区, D区包含网络的因特网接入点的集合和子网接入节点集合, S区包含数据发起节点 (子网源点) 的集合, 为每个区分配q+1个处理器 (q个QoS度量并行处理器和1个分区处理器) , QoS度量处理器进行区内链路、节点状态的计算, 互相通信告知各区的链路和节点状态。q个处理器运行QPAS并行算法计算每个分区内的约束占优顶点集和代价, 将分区内的结果发送给分区处理器, 分区处理器用Dijkstra并行算法[6]进行分区间的处理器通信并计算得到全局的综合性能最佳路径。全局结果再次广播给每个处理器并更新路由。同时可以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根据拓扑特点对分区并行进行简化。
3两级并行QoSR算法设计
3.1拓扑结构特征的并行优化
如图1所示, 出口链路通过的最短路径数量 (介数) 最大, 因此出口链路d到i的链路l应当是网络中负载最重的链路, 是网络通信的瓶颈, 应当重点优化性能和平衡负载。所以正确选择d节点是整个网络流量优化和QoS路由的关键。但d节点不能再决定路由, 它只能向上级因特网节点尽力转发数据包, 而gw节点通过d节点可以决策将数据包路由到哪一个出口链路, 如果选中d1节点作为因特网的入口, 即可通知其他的gw节点, 因此只需要比较和检测d1到各个gw节点的链路即可, gw到其它的节点的链路被排除。找出gw到d1的最优链路, 确定最优gw点, 通知所有的o节点。调用SSAQ算法计算从源点到d1的最小代价路径。该优化有效地减少了冗余计算。
3.2符号约定
如图1所示, 设D为网络的因特网接入点的集合D={d1, d2, d3}, GW为子网接入节点集合, GW={gw1, gw2, gw3, gw4, gw5...}共gw个, O为数据发起节点 (源点) 的集合, S={s1, s2, s3, s4, s5...}共s个, 给D区分配处理器Pd, 给S区分配处理器Ps, 再分别给每个分区分配q个处理器Pq计算QoS度量Pareto最佳路径。
3.3算法步骤
Step1 初始化:指定一个默认的出口链路和d节点, 清空各处理器的路径和节点数据;
Step2 处理器Pd广播将选定的d节点编号广播给其余所有分区处理器;
Step3 检测各个gw节点到选定的d节点链路的链路状态, 将每个链路的链路状态值分别对应广播给该分区的各Pq处理器;然后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循环检测gw到其他d节点的状态并广播给Pq处理器
Step4q个Pq处理器根据QPAS算法并行工作, 计算分区内约束占优顶点集和代价, 广播给该分区处理器。若收到Pd广播来的新的d节点编号, 转Step3;
Step5q个Pq处理器向分区处理器发送自己计算的约束占优节点和邻接矩阵, 分区处理器调用最短路径并行算法完成分区间代价最小路径的计算。
4两级并行QoSR算法性能讨论
4.1复杂度分析
Dijkstra并行算法[6]在未考虑QoS度量的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 (N 2/p+N log p) , p为分区处理器数目, d为节点中的最大度数, q为各分区内QoS度量并行处理器个数, QPAS时间复杂度O (N (d+logq+N) ) [1]。由于全局最佳路径在Dijkstra并行算法中计算, 所以在两级并行中Dijkstra并行算法复杂度仍为O (N 2/p+N log p) , QPAS并行算法只找出各分区中约束占优顶点并计算代价, 因为每个Pq处理器都要向分区处理器传送计算结果, 因此分区间通信时间复杂度为O (q) , 所以它在两级并行QoSR算法中的复杂度为O (dN/p+logq) , 两级并行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 (N 2/p+N log p+q+dN/p+N/plogq) , 整理为
4.2实验结果与讨论
基于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CCPF算法[7]按照广度搜索, 寻找满足条件的最佳路径。CCPF算法在最坏情况下, 可以在O (N (L+3N) ) 时间复杂度内找出从某一结点到其他任意结点的满足一定带宽区间的所有可行路由。其中N为网络中的结点数, L为网络结点的最大度数。CCPF算法只考虑了三个约束条件, 不具备实际多约束的普遍性, 如果将其扩展为q个约束条件, 与本例统一则可进行算法复杂度的对比实验。
为了验证两级并行QoSR算法的优越性, 我们用waxman随机网络[8]生成了100-2000个节点, 并构造邻接矩阵, 随机给出链路状态和约束条件, 分别对CCPF、SSAQ、QPAS和两级并行QoSR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两级并行加速比随着分区数目呈现近似线性增长, 并且获得了很好的算法复杂度和并行加速比。节点数量越大优势越明显。
合理配置处理器数目及其比例对获得最快的路由计算时间非常重要, 但这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作者在每分区不超过20个节点的情况下, 以100-2000个节点进行并行加速比分析, 使用lingo10非线性软件对两级并行QoSR算法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如表1和图4所示。
数据显示n/pq的取值始终在3以上, 逐渐收敛。超过500个节点以上时变化缓慢, 实验结果中q值始终趋于最大值7, 因此得到的处理器配置的基本规律是随着节点数的增加, 适当减缓分区处理器的增加速度以维持最大并行加速比, 从而以更短的计算时间获得路由。若各子网包含的节点数差异较大, 则会导致各处理器间负载非常不均衡。复杂度和计算时间均有可能出现很大差异, 网络分区还要尽量使各子网包含的节点数趋于平均。
5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代价可加性原则的多重QoS度量的路由策略总体性能的综合评价公式, 提出并设计了QoS度量两级并行QoSR算法, 根据多重上联网络的拓扑特征将网络分成若干个区域, q个处理器并行计算每个分区内的约束占优顶点集和代价, 将各分区内的结果发送给分区处理器, 分区处理器用Dijkstra并行算法进行分区间的处理器通信并计算得到全局的综合性能最佳路径。同时可以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根据拓扑特点对分区并行进行简化。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两级并行QoSR算法后, 复杂度降低, 最大加速比明显提高, 说明算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复杂度内处理QoS路由预计算问题。同时通过多目标优化分析得到了两级并行最大加速比与分区处理器、QoS度量处理器的一些配置规律。
参考文献
[1]秦勇, 肖文俊, 叶建锋, 等.QoS度量Pareto并行路由快速预计算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8, 12.
[2]Qin Yong, Wang Yukun, Zhao Chenggui.Research on a MCOP Algo-rithm for Optimized Path[J].Journal of Information&ComputationalScience.2006, 3 (4) :849-860.
[3]Peterson LL, Davie B S.Computer Network:ASystemApproach[M].2nd edition.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 Inc, 2000:454-457.
[4]Pitsillides A, Stylianou G, et al.Bandwidth allocation for virtual paths (BAVP) , investigation of performance of classical constrained and geneticalgorithmbase optimization techniques[A].In IEEE INFOCOM2000[C].TelAviv, 2000:1379-1387.
[5]Cui Y, Xu K, Wu J P.Precomputation for multi-constrained QoS routingin high-speed networks[A].IEEE INFOCOM[C], 2003, (2) :1414-1424.
[6]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33-434.
[7]冯径, 周润芳, 顾冠群.一种分类预计算QoS路由算法[J].软件学报, 2002, 13 (4) :591-600.
王巍的多重身份 篇10
手拿并购专家王巍的名片,熟悉他的人颇有“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感慨——从十几年前的南方证券副总裁,到后来的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再到中化国际、上海医药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最后到今天的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又一次演绎了一个“能者多劳”的传统故事。
“阴谋家”王巍
上世纪90年代的王巍,还远没有今天这般阳光灿烂、喜欢抛头露面。那时候的他,习惯潜行于朦胧的星月下,干一些“阴谋诡计”的营生。
1992年,被美国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并购神话感染的王巍,回到国内开始担任南方证券负责并购部门的副总裁。几年时间内,他操作了几十家大型企业的并购业务,并且逐渐名声鹊起。但王巍开始不满足于自己“捉刀者”的身份,于1997年辞职出来成立了自己的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谈起“并购”这个现在流行的词汇,还是王巍当初生硬捏造出来的新词汇。当时国内把类似的这种行为叫做兼并,但王巍觉得这个词让人听着很不舒服,容易令人联想起东汉末年的土地兼并,有一种强抢豪夺的味道,而并购这个新词汇则显得文质彬彬、大大淡化了它的侵略性。王巍的最大贡献,正是在于给怀揣“强盗之心”的并购者一张温情的面纱,把明火执仗的行为变成更需要技术含量的巧取。
从1996年开始谋划的中体产业上市,被业内称为“三个沈阳人的阴谋”。当时的国家体委几乎没有任何市场经济的概念和经验,对搞投资银行的人更是疑神疑鬼。
但在袁伟民的支持下,王巍和沈阳老乡、时任体育基金会秘书长的吴振绵一起开始密谋此事。当时国家体委没有筹备上市的资产本钱,甚至连筹备费用都没有,王巍等人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个国家体委的上市工作小组,然后到各地去借资产,上市后再加倍还钱。在他们的游说下,沈阳刚刚开业的水上娱乐中心“夏宫”总经理肇广才第一个参与了进来。接下来的4个月内,他们连续完成5项股权收购,迅速形成一个达5亿资产和4000万利润的虚拟资产拼盘,从而达到了证监会当时规定的上市标准。1998年,国内第一只体育股票中体产业成功实现上市。国家体委几乎一分钱不花,便利用借资产上市的方式控制了5个亿资产和接近3个亿的现金。这种“借花献佛”的方式,被民政部、妇联、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委如法炮制,结果导致监管部门不满,不久后便被严格禁止了。
其后,王巍又陆续导演了刘永行的四川新希望公司、辽宁韩召善的盼盼集团和海南寰岛等几家公司的上市。通过王巍的策划,“土老帽”企业家韩召善终于摆脱了困扰自己多年的“红帽子”,而新希望的上市则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国有企业实现上市的先河。
王巍也有未遂的“阴谋”,其中收购万科的最终流产,是让他至今遗憾的事情之一。大约在1998年,王巍在深圳一个饭局上得到一个重要消息:万科的大股东非常不满意王石的战略和个性,担心尾大不掉难以控制,希望有外部股东进来收购。考虑到当时深圳领导人都是辽宁出身,而且当时控制万科只需要区区的几个亿资金,王巍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收购机会。于是他马上联合已经在中体产业上市一案中成功地进行过合作的新加坡华新国际集团,拟定了一个详细的收购万科的计划,即利用政府影响力参与收购万科的重组。但因为种种原因,此次“阴谋”最终没有得逞。多年后,王巍与王石一起登山时谈起此事,王石哈哈大笑道:“想打我主意的人多得是,下场都不太好!”
“评论家”王巍
在业内,王巍留给别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铁齿铜牙和如簧之舌。
说话直率、词锋锐利的王巍,曾有过因骂人而结缘的趣事。1994年,飞龙集团老总姜伟因为做保健品而名声大振,当时任南方证券副总的王巍想拉下这笔业务。但不可一世的姜伟根本不理他,后来通过当地税务局长才好不容易请他出来吃饭。在沈阳最豪华的酒店里,姜伟大放厥词、态度十分傲慢。王巍满上一杯酒,慢条斯理地开了口:“姜总的大名如雷贯耳,今天我算是开了眼界。我见过很多企业家了,你是我所见过的……最差的一位!”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姜伟更是瞪圆了双眼。王巍继续说下去:“你号称是大学毕业,你看你这名片,什么终身总裁,你开地主庄园么?你是专制统治么?我听说你妈妈搞销售、你姐姐搞财务。就你今天这副样子,连基本做人都不会的,居然还搞什么上市?我跟你讨论的欲望也没有了。”王巍骂完后就立马起身准备买单走人。姜伟马上站了起来,自己先满了一杯白酒,说:“哥们,等等,我先干三杯。你骂得真痛快,老子就缺这顿骂了。”两人从此交上了朋友。
但口无遮拦更容易树敌。当年收购万科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措辞不当得罪了主管领导。在当时的方案里,王巍想让以王石为首的优秀团队继续管理,这样他们也能内部配合收购,但当时的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决意物色一套新团队来换掉王石等人,王巍顺口一句“劣币驱逐良币”的评论惹恼了马向东,此事便被搁置了下来。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王巍担任过政府、企业、NGO组织的副总裁、董事长、会长等多个角色,同时他的身影还频繁出现在各大论坛、沙龙等活动中,用一惯尖锐锋利的词语表达着自己的见解。业界对他可谓毁誉纷杂,其中最尖锐的评价是:他言谈过于犀利,缺乏学术性。
王巍曾经用“坏人”来形容自己。在他眼里,“坏人”是“打破旧事物,创建新规则”的人。面对中国刚刚起步的投资银行界,他需要不断地去摸索、创新,因此他也不可挽回地成了一个“坏人”。
他说:“做并购一定是个阴谋,一定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如果是阳谋的话,所有的都变了。”王巍认为,做并购由于破坏了已有的秩序,“肯定各个方面有办法来限制你,甚至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他开玩笑说,他们是最早被妖魔化的那一类人。
同时出任三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王巍,被人质疑有“花瓶”之嫌。他回击道:“我一向反对社会将所谓没有什么作为的独立董事称为花瓶,动辄也羞辱他们为乐趣。花瓶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必需品,相对大股东指定董事会的状况,能有几个所谓花瓶也是好事,至少说明大股东有所顾虑。其实,商业上的事情很复杂,不了解时就不要乱动。我在三家上市公司都是至少做上半年花瓶再说。”王巍甚至认为,上市公司出了事,不去追究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责任,不去考虑体制上的约束,却单单将几个独立董事拉出来一番“拷打”,这本身便是欺负“弱势群体”的表现。
“政治家”王巍
在国外工作多年的王巍,亲眼目睹国际市场上那些波澜壮阔的并购豪举,一次大的并购动辄上千亿,特别是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耗资1840亿美元,相当于土耳其、菲律宾等国一年的经济总量。王巍意识到,将在中国发生的大并购,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而且涉及到地缘政治,很可能会波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王巍将这些隐约的想法与中欧商学院院长刘吉交流,刘吉大为赞赏。刘吉是一个充满国家情结的人,在他的鼓动和推动下,王巍开始思考和谈论起“国家的事情”,成为最早呼吁关注国家经济安全的学者。此时,王巍真正开始从一个“阴谋家”到“政治家”的蜕变。
“政治家”王巍所图甚大。之后不久,在中欧商学院和中国社科院下同时挂靠了一个名头很大的研究机构——全球并购研究中心,而主要发起者就是王巍,他同时出任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此后,他开始主编每年的行业年鉴《中国并购报告》,举办并购年会,组织“中国企业并购俱乐部”,创建了“中国并购交易网”,并推出了可以“为有大谋略的企业家导航”的《中国产业地图》。“我不断在各种场合谈并购的道与术,并购与产业安全,还创造了很多新词汇,例如‘并购元年,‘中国并购指数等。”刚开始,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他自娱自乐的“小把戏”而已,但自从2002年加入WTO之后,发生在本土的并购事件风起云涌,与并购相关的证券政策逐渐松绑,金融工具也出现了自发创新的苗头,王巍的行业前驱者形象日益凸显。
王巍开始思考,为什么不搞一个协会?经过一番折腾,并购公会挂靠于中国工商联,成为其直属商会中的一员。王巍将并购公会笑称为“戴红帽子”的NGO,而从他的名片上,无意间泄露了他浓厚的政治情怀——他把名片上所有的头衔都去掉,只剩下了“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这一项“闲职”。
相关文章:
多重道德风险02-11
多重视角02-11
多重能力02-11
多重特征融合02-11
多重性格02-11
叉车安全使用管理规定02-11
油品使用安全管理规定02-11
刀具使用安全管理制度02-11
安全标志使用管理制度02-11
货梯安全使用规定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