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专业

关键词: 商学 教育方针 质量第一 发展

食品科学专业(精选十篇)

食品科学专业 篇1

一、目前该门课程讲授现状分析

食品贮藏与运输课程在不同院校讲授课时不同, 西北农业大学1994年大致60学时, 其中含有10-15个实验学时, 我校该门课程目前32个学时, 其中12个实验学时。在时长为20-50的理论学时中, 老师们主要依照教材逐章讲授农产、园产、畜产等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其与食品贮藏加工的关系, 时长太短, 无法深入全面覆盖全部讲授内容, 时长太长, 同学们对具体的营养参数等产生听觉疲劳,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提不起兴趣, 影响了理论课堂授课效果。这主要是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作为与每日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 需要老师们把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讲授, 深入讲解和分析如何理解、避免食品贮藏和加工中发生的一些好的和不好的变化。表1为作者多年来课堂讲授和实践中摸索出来一些能提高同学们兴趣的问题。

第1个问题是果蔬碳水化合物一章中提出来的, 如果仅仅讲授哪一种蔬菜或水果糖含量是多少, 哪个多哪个少, 同学们肯定会厌烦, 这个问题提出后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 这是考验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题目, 大部分同学回答不上来, 极少部分同学回答:跟糖的种类有关。我立即表扬这部分同学, 并肯定他们的能力, 鼓励他们考研, 因为他们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进而我深入讲授西瓜中果糖含量高、甜瓜中蔗糖含量高, 果糖甜度大于蔗糖。同时从有机分子结构中讲授果糖与葡萄糖区别, 再展开讲授葡萄糖生物转化为果糖的途径和方法, 鼓励同学们深入学习, 掌握国外科学家的先进知识, 为我国发展做贡献, 为改变自己生存现状而努力学习。表中除5、9、11、13外都是从提高同学们兴趣方面出发而设立的题目, 而5、9、11、13是从加深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设计的。这些问题是笔者在做科研中对日常现象感悟出来的。由于笔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淀粉回生, 所以第5个题目的现象大家都有感触, 除了稀饭还有早点的豆浆等都是这种情况, 做好的含淀粉类或蛋白类溶液态食物冷藏后, 淀粉或蛋白分子间发生凝聚沉淀, 这样在加热过程会沉淀到锅底部, 阻止热传递, 最后淀粉或蛋白局部受热过高导致糊化或焦化。其中淀粉和蛋白分子间多以氢键方式结合, 碱液可以打开氢键, 所以这样的溶液中加少量小苏打 (碳酸氢钠) 可以预防和减轻反应。另外, 如果大家喝到这样的稀饭或豆浆, 说明生产者给消费者提供了不新鲜的稀饭和豆浆。第9个问题, 稀饭为什么越熬越稠, 这个现象大家都知道, 可原因就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涉及知识面包括:淀粉颗粒溶胀析出直、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可溶解于热水中形成凝胶;凝胶结构及其形成条件;淀粉空间结构及直支链淀粉排列方式等, 结合文献图表, 深入浅出的阐明这个问题, 及这个问题中尚未研究清楚的点。讲授过程同学们注意力很集中, 很投入, 可惜没有安排课前阅读相关文献, 互动环节没有开动起来。最引起同学们兴趣的是第13题, 这道题是笔者在申报国家自然基金过程突然想到的, 作为与淀粉类似的纤维, 其放置过程也会发生高分子聚合, 质地变硬的现象。该过程本质上与金属盐结晶过程是一样的, 所以也有成核和核增大过程, 成核过程最关键, 而这个过程需要状态稳定, 所以抖动衣服将破坏成核, 从而减缓布料老化。设计和寻找生活中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自然现象是提高同学们上课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提高该门课程学习效果建议

1.缩小理论课讲授课时, 增加学生专业书籍和文献阅读时间, 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兴趣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每学期有5-9门次课程需要学习, 白天晚上都在上课, 课余阅读时间不够, 而课堂上讲授知识非常有限, 需要我们设计合理的时间分配制度, 让学生和老师在某个专业知识面上的知识储备相差不多, 可以相互学习、讨论, 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2. 课程实验课设置的重要意义。长期的实践证明, 单纯的理论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所起作用有限。实践教学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门课程我设计了6个实验, 呼吸强度测定;冻害率测定;冰点测定;乙醇含量测定;乙烯含量测定;致腐病原微生物分离观察, 由于种种原因, 最后开出前四个实验。在简陋的实验条件下,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做完了全部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了很多课堂上没有提出的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我在实验课开设中也学到了很多, 例如, 开实验课前我认为黄色香蕉的呼吸强度大, 绿色香蕉呼吸强度小, 而做完实验我们发现, 结果正好相反, 所以用绿色香蕉促进柿子脱涩效果更好, 因为绿色香蕉呼吸强度大, 产生乙烯多。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作为专业课, 我们通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考核方式来考核, 期末考试占到70%。许多同学为了拿到高分, 经常出现期末考试作弊现象。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把期末成绩比重降到70%以下, 把课堂表现成绩占到30%以上。把需要阅读的书籍和文献在上课前发给同学们, 使他们具备基本知识, 能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

4.专业课教学效果评估方式改革。摒弃对课堂教学规范化管理的低级评估方式, 把教学效果放在教学考核的首要地位, 严禁教学管理人员过多干涉教师教学过程, 特别是对教学时间、讲授方式等的干涉, 更多的考察教学效果,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

5.提高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个重要职能, 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在科学研究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摘要:食品贮藏与加工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本文总结本门课程三十多年来的发展, 结合作者二十多年的学习和授课经验, 通过实例探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食品贮藏与加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崑.PBL教学方法在功能性食品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04) :103, 162.

[2]郭红辉, 何丽君, 钟瑞敏, 等.PBL教学方法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 2011, (03) :122-123.

[3]邱朝坤, 范露, 张家年.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 2014, (11) :133-134, 143.

[4]韩雪, 李研东, 高秀娥.功能性食品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查研究[J].知识经济, 2015, 355 (10) :168.

[5]谢蕴江, 胡海涛.面向学分制的网络教学资源在食品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316 (21) :116-117.

食品科学专业求职简历表格 篇2

简历中什么该作为重点呢?这就要看我们应聘的是什么岗位,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岗位,他们都会很想了解每个应聘人员以前的成就和工作经验。这两点是我们必须要明显的表现出来。他可以作为你能力的有能力证据,在这方面可以写的详细一点。而后面的内容就不需要写的很详细,那样只会给你带来负担。还有一点就是不能在简历中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语。因为我们要写的简历篇幅不是很长,什么都想说清楚的话是没有空间写的。

而那些没有用的东西一定不能出现在上面,重要的东西也要写的有条理。资料不能太过密集,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密密麻麻的文字。

最后要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你的个人资料,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等一定要齐全。因为这样才能方便招聘单位通知。一定要切记把自己的优势写的.很清楚哦!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食品科学专业求职简历表格,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jianli)。

姓    名: yjbys 性    别:
出生年月: *** 联系电话:
学    历: 硕士 专    业: 食品科学
工作经验: 3年 民    族:
毕业学校: ***大学
住    址: ***
电子信箱: /jianli
自我简介:

熟练操作Microsoft Office – Excel, PowerPoint, Word, 统计软件JMP和完成数据分析;

双语能力,中文英文;

在新环境中协同合作的能力;

学习新技术解决难题的才智。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 科研人员 | 新产品开发测试 | 产品开发 | 技术或工艺设计经理
目标行业: 教育·培训·科研·院校 | 政府·非营利机构 |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化·烟酒等) | 检验·检测·认证 | 制药·生物工程
期望薪资: 面议
期望地区: ***
到岗时间: 面谈
工作经历:

.8-.2 ***

微生物实验室技术员

职责和业绩:

调整维护设备, 评估校准仪器并处理实验室常规事务;

维护QC微生物实验室目录名册并保证实验室依从GMP指导方针;

准备培养基和平板, 执行无菌检验和促生作用检验等;

在日常质量控制检验和各类项目中, 支持辅助首席微生物学家的工作。

2008.2-2010.5 ***大学

研究助理

职责和业绩:

丰富的研究开发经验;

开展在冷藏条件下,以壳聚糖为基础可食用的薄膜和涂层, 抑制冷熏三文鱼和火腿扒上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研究;

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发表, 并作会议报告和展板讲解;

独立研究在冷藏冷冻条件下, 运用多种含有抗菌剂的可食用薄膜和涂层去抑制熟制火鸡肉上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课题

汤森冰激凌项目小组核心成员, 参与产品构思立题、生产、质量及感官检验以及市场推广全程 ;

参与并辅助高压消除青葱上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污染等课题的实验研究 。

2007.2-2007.7 ***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校外实习生

职责和业绩:

开展发酵雪梨酒生产工艺的研究;

就该课题发表发酵雪梨酒生产工艺的论文。

教育培训:

2008.2-2010.5 ***大学

硕士

专业:

食品科学

2003.9-2007.7 ***农业大学

本科

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餐饮应聘个人简历模板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个人简历表格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简历模板下载

4.食品专业求职简历模板

5.食品类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6.最新会计求职简历表格

食品科学专业 篇3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实习 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TS20-4;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6-0087-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中都指出: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顺利开展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工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在于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吉林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于2011年通过了国家级特色专业验收,被遴选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力求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目的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接触专业课之后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实习时间为三周,其目的是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践、科研分析等实习项目,加强对食品生产的全面认识,掌握从原料购置到成本核算,从食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设备的使用特点到成品销售等环节。培养全面考虑、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传统专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的专业实习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实习时间安排、内容设计、过程控制、总结分析等全都由专业教师负责,这种实习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2.1 实习内容设计不灵活,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由于实习内容都是由教师负责安排,每一年的专业实习内容变化都不大,使得学生对实习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动地等待老师的安排,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实习的岗位是由教师和实习组长安排的,大多数同学在整个专业实习的过程中,不参与实习的组织和管理,部分同学认为实习的组织和管理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按要求做出产品就可以了,所以大多数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2.3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差

食品工程专业实习属于综合性实习,在传统的实习过程中,分工较为明确,每个同学有自己负责的环节和岗位,导致很多同学只是注重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很少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更无法去进行团队合作。

3 专业实习模式创新

3.1 专业实习过程设计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0级本科的专业实习为例,实习过程设计为:实习动员→项目经理竞聘→各项目组组员招募→制订项目组实习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原辅料选购→实习操作→对研发产品进行消费者问卷调查→召开分享交流会

3.2 专业实习模式创新点

3.2.1 项目经理竞聘

改变了传统实习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专按业实习方向将实习内容分为五个大项目,即肉制品、花色面包、比萨、特色泡菜、调研,每个项目组设项目经理一名,副经理一名。

项目经理在全班范围内竞聘产生,竞聘同学先填写“项目经理岗位竞聘申请书”,除填写个人简历外,还要求写对应聘岗位的认识、个人应聘的优势、工作设想等,同时,要争取得到两个教师的推荐。由专业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申请书进行审核,合格的同學可以参加竞聘会,竞聘过程分为竞聘演讲、教师提高和同学提问的过程。最终根据同学们的表现,选出各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副经理。

3.2.2 项目组组员招募

由选出的项目经理和副经理负责招募各组组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进行申报,由项目经理和副经理对申报人员进行审核,选出适合本组的人员,上报专业教师审批。专业教师与各项目组经理协调人员分配。

3.2.3 各项目组自行制订实习计划、进行实习安排

各项目组分别制订本组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设计、原辅料的采购、实习过程控制等。全组成员都参与到实习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群策群力地完成本次实习。

在设计和实放研发产品消费者问卷调查过程中,调研组与其它组相互配合,做好问卷的设计、发放、统计等工作。

3.2.4 分享交流会

实习完成后,由学生自发组织分享交流会,会议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会议特邀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参加。会议上,各项目组同学进行本组的实习汇报,介绍实习过程、实习产品,总结实习心得,并把制作的产品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4 实习效果总结

4.1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整个实习过程都是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参与的,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很多平时不太参与学校活动的同学,也积极地参与到实习过程中,给项目组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4.2 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实习内容设计丰富,很多同学在实习过程中都参与项目组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实习的“主人”。

4.3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各项目组在实习过程中密切配合,各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实习结束后,很多同学纷纷表示,实习的顺利完成要感谢本组同学和其它组同学的支持,同学们的凝聚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在本次实习中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汪磊,游新勇,王国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7):82-83.

[2]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6):118-121.

[3]颜海波,林如鹏,张宏.实施“三个一”行动计划 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8):44-46.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探讨 篇4

一、合理设置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其主旨是为食品生产企业输送技术人才, 直接与地方食品企业的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由于不同食品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 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对高校如何合理设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必须对原有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因材施教, 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环。模式化教育的

弊病就在于刻板化教育, 不能因材施教。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式教育。它要求教育必须有针对性, 在实施一定的基础课教育后, 就要尽可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发挥各自的才智和潜力, 提高其获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的效率。因此在专业课设置要富有弹性和可选性, 在专业方向上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要求, 做到因材施教, 分流培养。对选修课设置要更富有“柔性”和“实践性”、“多学科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面宽, 涉及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发酵、水产及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术等方向。如果这些方向都要面面俱到, 那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难以讲深、讲透, 造成学生的知识广而不专。因此如何合理设置课程, 让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多方向性的特点,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面+点”的模块式教学。“面”就是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 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点”就是按不同专业方向, 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 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在该方向上获得深入学习。在“点”的课程设置上, 可以与地方食品行业经济和地域特点结合, 形成各高校的鲜明特色。通过“面+点”的模块式教育, 可以让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的同时, 在具体方向上获得深入发展。同时也更能满足不同生产类型的食品企业对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普通高等院校过去的办学模式是一种学科性教育, 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学术的严谨和完整, 因此极易造成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生产脱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旨是为食品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较好的职业技能。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的学科性教育模式, 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必须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在教学中有机融合职业教育元素, 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按照“瞄准市场需求、提升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 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建设为切入点, 增补部分国家职业标准双证课程, 使学生在取得学分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 实现“双证制度”课程互认模式,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同时突出职业性和学历性, 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 同时获得普通高校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学生质量和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重视实习、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随着科技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项目也不断涌现。但由于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 不可能涉及所有技术、方法和项目的理论和实验。同时, 作为工科专业, 只有深入企业开展教学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工作, 才能让学生开阔视野, 真正感受和感知食品企业的工业化生产过程, 在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并结合在各种实习中的认知, 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 更全面地掌握食品生产的工艺、技术和方法。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何, 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 而且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 在传授学生各种工作技能的同时, 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力度, 使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 是改进工作技术和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根本基础。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食品的消费理念也发生根本转变, 对食品的种类、功能性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工业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伴随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 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在品质、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 人才培养必须从传统的知识型、专才型向现代的复合技能型转变。只有时刻把握食品行业的发展潮流,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点, 根据社会需求, 合理设置课程, 调整办学模式、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道德教育,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俊、张家年、罗学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实践》, 高等农业教育, 2009, 1:54—56。

食品科学工程专业英文简历 篇5

Name: yjbys.com

nationality: China

Current location: Guangzhou National: Han

Exit and Entry: Guangzhou tall: 168 cm 52 kg

Marital Status: Single Age: 24 years old

Training Certification: integrity badge:

Job search intention and work experience

Personnel types: ordinary job

Position: Industrial / Factory categories: production management, technical sales / marketing type of market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ork Experience: 0 Title: No Title

Job type: may be reported for duty - at any time

Monthly requirements: - 3500 hope that the working area: Guangzhou, Shenzhen, Zhaoqing

Personal experience: 20xx.10 TCL air conditioner sales

Part-time tutor 20xx.10-20xx.12

20xx.4-20xx.6 Wangwang cadres Food Co., Ltd. reserves

Crown Public 20xx.7-20xx.1 Guangzhou Trading Co. Ltd. Account Manag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aduate institutions: Guangzhou University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graduate - 20xx-07-01

Studies by one: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II:

B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xperience: 20xx.9.1-20xx.7.1 Guangzhou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ploma, degree certificate, certificate in English 4

Language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s: English well

Mandarin level: the level of good Cantonese: Excellent

The ability to work and other expertise

Do a conscientious and responsible, honest, self-confidenc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excellent interpersonal skills to deal with.

Ability of skilled computer operators can use a variety of day-to-day applications, can operate independently and timely completion of daily work efficiently;

The basis of goo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re is a strong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cooperation capacity;

As the cadre school, I have a stronger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ability to cope with a high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and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Good communication, a wealth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Detailed personal autobiography

Monthly requirements: more than 2,000

食品科学专业 篇6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途径;教学改革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基本加工技术原理、加工工艺、创新加工的方法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是本科生教育的紧迫课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核心。目前我国培养大学本科生虽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任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极富有特色的学科。因此针对该专业的本科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模式与创新体系,使本科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更具有有效性、操作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知识基础)

抓好“优化两个环节”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落实两个重点”即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教育模式的综合构建,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三个层次考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目前,我们专业正在进行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重组与整合,加大通识类课程比重,强化基本能力培养。增加选修课比例,打造选修课平台,设置拓展能力模块,鼓励个性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2.加大实践学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包括食品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三方面知识体系,,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三个专业方向的综合大实验,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由20%增加到33%,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改革(渗透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1.教学内容改革

(1)统一性。加大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通识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课程、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技能课程。

(2)特殊性。根据学科的特殊性,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学科发展趋势与前沿信息,不断补充添加到教学内容中。根据专业需求打通选修课的平台,增加选修课门数,设置拓展能力模块。

(3)特色性。结合曲靖地方特色,增加特色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1)让创新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实验室。要求教师把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在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中,并开展教师的科研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争做创新实验,教师将研究成果及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最新科研信息及时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具有前沿性、动态性和延展性。

(2)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激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形式,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性质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五多”教学特色,即多教材体系、多媒体技术、多元化角色、多样化演示、多渠道评价。以及形成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即启发式教学、教师指导下自学、课堂讨论、角色互换、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开设科学研究讲座、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或参加各种学术报告会等。开设双语、网络课程、引进教学模型、仿真软件等。

(3)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交流信息平台。为了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质的转变,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师生交流信息平台,努力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授课模式,积极开发和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由重视“读”科学转向培养学生手动脑“做”科学,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为主体,同时也解决了压缩课时量与增大基础课、拓宽专业口径的矛盾。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基于信息平台的网络教室,该系统具有在网络环境下远程备课、远程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色,主要功能有网络板书、课件播放、图片浏览、视频播放、音频播放、网络资源、小组讨论、问题解答、作业上传、实况转播等多种媒体的浏览和互动功能。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结合本专业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采用“五个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即校企结合、院校结合、教学科研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教学和职业培训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四个模块”采取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创新训练、创业实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验模块

(1)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综合性实验。开设三个专业方向(食品工程方向、生物工程方向、食品安全方向)的综合性实验,形成三套综合性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将原来分散在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单元实验课,统一合并在综合实验中,把食品工艺、食品机械、食品生物、食品安全多学科知识进行实践性的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加工工艺与食品物性、食品机械与设计控制、发酵工程、食品质量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色。

(2)实验报告形式改革。每门课的实验报告合订成册由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和实验思考题组成。思考题以填空形式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按照论文期刊格式,目的是训练培养学生的发表论文的习惯。最后课程完成后每个同学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册。校内实习基地以相应的典型食品与生物产品为支撑,不但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平台,而且还可以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平台、科研成果的孵化平台,服务于社会。

四、结语

食品科学专业 篇7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理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建系以来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分“四步走”的战略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考验, 并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先进综合实训教学理念: (1) 综合的实训理念。构建多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实训基地, 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素质、创新意识, 实现由技能训练向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2) 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以学生为本,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 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 三个课堂相结合的理念。把校内实验教学的第一课堂、校内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学科竞赛、创新实验等教育活动的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训活动的第三课堂有机结合, 互补互动, 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和学生工程素质。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思路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学校制定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16字方针, 着实在“质量、人才、特色、文化”8个字上下功夫。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 实行三个课堂的结合,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训项目方案思路: (1) 构建综合背景下的实训教学体系,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从最初的实验室验证性试验到以食品工艺学实验的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从课内理论教学扩展到课外实训实践, 包括创新大赛、课堂兴趣小组、研发基地科研课题项目、毕业实习和其它创新实践训练以至同校外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的实践训练的三个课堂的扩展;从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到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四个层面的层次扩展, 注重学生在实训中工程素质的训练和养成。 (2) 推动三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为教学计划之内的实训任务, 第二课堂为在校内的课外实训, 第三课堂为校外综合实训。三个课堂结合, 在原有的第一课堂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到第二课堂更多地体现创新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也由以教师紧密型指导为主转为教师松散型指导为主, 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3) 提升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方式, 结合计算机模拟工厂岗位的仿真技术, 教学网络化管理,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研学, 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教学平台。 (4) 食品工厂面向学生开放。食品车间进一步实行全面开放政策, 为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学要求和较大发展空间的实践性教学实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教学计划, 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训练层次, 改变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刻板的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构架体系

食品车间的综合实训体系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包括实训课程多媒体展示、食品机械设备运行原理、食品产品生产过程、食品检验与检测4个模块。第二层: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包括产品食品加工的工艺条件控制、食品机械设备实际运行过程、食品产品质量检验、生产组织管理4个模块。第三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包括食品研发技术方案、食品工厂建厂设计、模拟岗位职责实训3个模块。第四层: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包括工程创新综合平台模块, 含各类竞赛和大型的工程创新课题

在以上四个层次中, 第一层次为基础, 第二层次为主体, 第三层次为扩展, 第四层次为提高。

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内容

4.1 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

学生在进行食品工厂实训时应多方面了解食品生产设备的实际状况, 掌握食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期间让学生掌握食品工厂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 了解各道工序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效果, 从技术原理、产品质量、设备投资、成本、安全、卫生等方面综合分析工艺的特点、合理性及先进性。学习和掌握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操作与检验方法, 了解和分析常见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 并尝试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2) 让学生了解主要生产设备的型号、结构特点、技术参数、适用范围、生产厂家及购置费用, 收集有关设备的技术图纸或绘制草图。分析设备性能与产量、质量的关系, 学习主要设备的操作要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 还要让学生了解生产车间、冷库、锅炉房 (蒸汽发生器) 、工厂内各车间相互走向、辅助部门、实验室、生产设施、排水系统、换气系统等主体建筑和辅助设施的整体分布、面积分配及各个建筑特点。

4.2 生产卫生防范措施

实训期间培养学生的卫生安全意识尤其重要。相对其他行业的工厂, 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要求就相对较高。食品专业的学生是食品行业的继承者, 是未来食品行业的中坚力量, 为减少与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 在实训过程中应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卫生要求、卫生现状及卫生防范措施。

(1) 食品工厂卫生要求。让学生明确国家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4881) 对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做了要求。要求食品在“原料—加工—成品—包装—贮运—市场”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安全卫生和不被污染的环境之中。

(2) 卫生防范措施。实训期间, 为模拟真实的工厂环境, 让学生了解采取各种卫生防范措施。首先, 实训期间在学生中建立卫生管理机构, 设立卫生督导员, 并有指导老师监督, 对过程中所有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其次, 实训前动员会上让学生了解和贯彻食品卫生有关法律法规, 并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以提高学生的卫生防范意识。最后, 从食品工厂环境、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学生个人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卫生消毒方法, 以便保证食品工厂卫生。

通过多方面让学生了解实训工厂的卫生现状, 结合对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 在实训结束后应达到掌握食品工厂卫生防范措施的目的。

4.3 产品开发及产品检验及

(1) 产品开发。实训期间食品工厂要为学生安排产品研发工作, 具体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原有产品品质的优化、产品加工工艺的技术提升等内容。

新产品的开发是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制, 包括新产品加工工艺研究、配方研究、设备选型、批量生产技术研究等。产品品质优化是让学生对他们生产的产品品质的改良, 通过配方调整、工艺改进等方法改善产品的色泽、口感、质地、稳定性等质量指标, 如提高产品营养价值, 延长产品保质期等等。加工工艺技术提升是要求学生对工厂现有生产出的产品工艺进行改良, 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品质、节约原辅材料、减少生产能耗以及不必要的浪费,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实训工厂的产品研发背景、研发思路、研发能力等方面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产品检验。产品检验是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对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 并将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感官检验主要是产品色泽、形态、组织、滋味及气味、杂质等的检验;理化检验主要涉及的是产品的营养成分、有害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量、中药物残留量、食品添加剂含量、化学致癌物质含量等的检测;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 (如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方面的检测。对于不同类的食品, 因加工工艺不同, 所选用的原辅材料不同, 其检测项目也有所不同。

4.4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的管理模式

实训期间, 食品工厂管理模式尽可能地效仿对食品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并且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并加以指挥和控制。为了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目标, 有必要模拟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如实验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 以此规范实训行为, 以促进发展。

学生在实训前应对当今企业几种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在实训过程中, 应对所在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解, 并根据企业现状和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企业现有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及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 以加深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4.5 实训期间的营销战略

实训期间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 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遇及内部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 选择相应市场营销策略组合, 并采取有效实施和控制的举措。

为了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 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有正确的认识, 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做出精确的把握, 在工厂实训过程中就应对所在企业的营销战略有一定的了解, 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试销售, 让学生实地策划销售方式, 试销售前进行销售预算, 试销售之后进行总结。

摘要:本文介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的理念、思路、目的和框架以及具体实训的内容等, 并通过我们的具体实践,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实际操作技能, 为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开辟一条新路。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训,实训内容

参考文献

[1]马俪珍, 刘金福, 梁鹏, 等.食品工艺学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何维泽.基础实验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131) .

[3]毕建杰, 常安瑛, 等.科研与实验室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实验室开放管理新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82) .

[4]赵成军, 石志标, 等.实验室开放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3 (145) .

[5]何维泽.基础实验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131)

食品科学专业 篇8

1 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的现状

食品物性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性课程,它经过近100年的发展过程,从食品流变性(rheology)到食品质构(tex-ture)再到食品的光、电、热等物性,目前已经发展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日本、韩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此课程,并有相关的教材。我国将其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较晚,而且开始主要是面向研究生开设。我国2001年在青岛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上,确定该课程为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3]。

在全国1 000多所高校中,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有近200所,对其中的100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后发现,21所高校对研究生开设了食品物性学课程,占调查的21%,15所高校本科生开设了此课程,占调查的15%,其中青岛农业大学和江苏大学同时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课。在开设了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高校中,只有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将食品物性学列为研究生学位课或必修课,集美大学、浙江林学院列为本科生必修的主要课程,其他绝大多数高校只将本课程列为选修课;在学分设置方面,1~3学分不等,绝大多数是2学分;在学时方面,20~54学时不等,其中32学时和40学时的较多。青岛农业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江苏大学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还开设了一定比例的实验课,实验课时在4~18学时;关于开设本课程的时间,研究生开课一般在第1~2学期,本科生一般在第5~7学期。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2 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的必要性

食品物性学是关于研究食品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在国外,食品物性学和食品化学、营养生理学这几门学问被称为是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无论是从加工、流通领域,还是从人们的消费倾向来看,对食品及其原料品质的评价,不再仅仅是营养成分和卫生的要求,而对其物理性质的研究和控制日显重要。对许多食品,它的“酥”、“脆”、“柔嫩”、“形美”、“色艳”成了满足人们要求的最重要因素,如人们对面条、粉丝的筋道感,饼干的酥脆性,馒头的耐咀嚼性等这些物理性质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对化学成分和营养性的关注。食品机械的开发也越来越离不开对加工对象物性的把握。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食品加工生产线和品质检测仪器,但由于对食品工程理论,尤其是食品物性学方面的知识欠缺,大大影响了技术人员对这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甚至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食品国际贸易和国内食品工业都亟待解决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品质鉴定标准化、国际化问题[2]。这些问题都与食品物性学有着一定的关联。

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物性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物性变化是有利的,可满足消费者对口感的要求和促进食品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如小麦磨成粉后制成的不同质构的面包;有些物性变化是不利的,如新鲜果蔬久存后脱水变蔫、变软,失去了原有的脆嫩多汁的口感。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食品质量与物性间的关系,促进有利的物性变化,避免不利的物性变化;掌握影响食品物性变化的机理和物性的检测评价方法,能够根据消费者对物性的不同偏好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必需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现代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的需求来说,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4]。

3 食品物性学的相关教材情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食品物性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成果也相对较少,目前出版的教材有:1998年李里特编著的《食品物性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食品流变学、食品质地学、各类食品的物性、食品的色彩和光学性质、食品的热物性及电物性等内容,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应用实例,该书是我国第1本专门介绍食品物性学知识的专业书,被教育部审定为研究生教学用书。2005年李云飞、殷涌光、金万镐编著的《食品物性学》第1版及2009年出版的第2版,基本内容与李里特的《食品物性学》相似,第2版在第1版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改写,在改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外近几年发表或者出版的相关教材、专著和学术论文,在理论、实验等方面丰富了教材内容,并增加了物性分析与微观成像一章。该书比较侧重基础理论论述和例题分析,使之更适合于本科生学习本课程。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属本科教材。2006年屠康、姜松、朱文学编著的《食品物性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食品的基本物理特性、食品流变、质地、散粒体特性、光学、热学以及电学特性分别进行了阐述,对物理特性的检测和应用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该书也属于高校本科教材。2010年张佳程主编的《食品质地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食品质地的感知基础、感官评价、食品质地测量的物理基础及食品质地的仪器测量等内容,是系统介绍食品质地学知识的专门教材。参考教材有:1980年陈克复主编的《液体粘度及测定》,天津科技出版社;1987年赵学笃、陈元生、张守勤编著的《农业物料学》;1989年陈克复主编的《食品流变学及测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周祖锷编著的《农业物料学》;1998年李里特、彭明喜编著的《食品物理学》、《生物物料学》;2005年肖生苓、江礼家编著的《物料学》等。

摘要:阐述了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的必要性,并通过调查分析对高校食品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的现状及食品物性学相关教材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论述,为高校开设食品物性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食品物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现状,必要性,高等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里特.食品物性学[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7.

[2]赵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食品物性学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9(8):163,165.

[3]李云飞,殷涌光,徐树来,等.食品物性学[M].2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食品科学专业 篇9

1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设计实验, 讲解实验内容,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机械地完成实验步骤, 被动应付, 兴趣不高,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这些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尤表现为突出, 仪器分析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1.1 仪器设备数量不足

由于资金不足和设备价格较高, 导致部分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相对偏少, 而学生数量较多, 不可能有那么多学时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上机操作, 使得学生动手机会较少, 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掌握这些大型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学生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部分, 况且一般都是考查, 并不单独考试, 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重视程度不够。

1.3 预习质量不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 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价格越来越高, 内部机构越来越集成化、封闭化, 导致学生对价格比较昂贵的精密仪器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按照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在实验前, 只能通过实验教材进行预习, 而很难对所涉及的仪器设备有一定的直观认识,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等一片茫然, 甚至相互抄袭, 应付差事, 预习质量不高[3]。

1.4 缺少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很难发挥学生实验时的主观能动性, 导致学生发现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差[4,5]。

1.5 教材通用性不强

由于各学校、各学院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厂家和型号很难保证相同, 类型相同而厂家或型号不同的仪器设备操作步骤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这就导致没有一本完全符合我校的仪器分析实验课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更快更准确的新设备不断涌现, 这样常常导致教材上介绍的与实际教学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型号脱节, 进而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6]。

2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根据现有仪器设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在仪器分析实验课上所用的仪器一般价格比较昂贵, 导致仪器设备数量有限, 不同院校拥有的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型号参差不齐, 因此能够开设的实验内容、实验个数都不一样,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 我们教学组编写了一本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仪器分析实验教材。

在教学内容上, 保留了一些经典、成熟的内容。同时, 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 根据当前社会热点, 与时俱进, 适当增加或修改一些实验项目。比如, 当前社会比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在液相色谱实验中, 开设了牛奶中三氯氰胺的检测;在原子吸收实验中, 将牛奶中铜含量测定修改为胶囊中铬含量测定。

在教学时间上, 根据现有仪器设备数量, 对仪器设备数量较少的实验项目, 适当增加学时并减少每批人数;而对于仪器设备数量较多的实验项目, 适当增加每批人数。比如, 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实验中, 由于设备台数有限 (各有两台) , 将首次使用该设备的实验项目学时增加至3学时, 每批人数减少至12人;在电位分析实验中, 由于设备数量充足, 每批人数增加至20人。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操作设备, 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 同时了解仪器分析的应用范围, 真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强调课前预习, 确保预习质量

为了提高预习质量, 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 我们从直观入手, 在每一批学生完成上一个实验后, 由我们统一带领这批学生去下一个实验项目所涉及的设备房间进行参观, 让学生零距离地观察设备, 同时我们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简单地介绍设备的结构和操作, 并提出预习要求。其次, 我们通过互联网, 将编辑好的视频或图片教程发至公共邮箱,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邮箱获得这些较为直观的教程, 便于他们了解设备的结构及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 再预习本次实验内容,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实验目的, 确保了预习质量。

2.3 增加设计性实验,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现阶段,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已经增加两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还会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通常是指导老师给出多个题目, 学生根据意愿选择其中一个, 选择相同实验项目的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实验小组, 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和小组讨论, 确定实验方法, 通常理论上可行的方法不止一个, 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实际能提供的仪器设备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路线和具体的实验步骤, 最后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创新力。

我院开放性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 现阶段已经完成门禁系统的建设, 实验室对跟着老师做课题和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已经做到完全开放, 但对其他学生还没有做到完全开放, 这是因为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 若对其他学生也完全开放, 则需要专职老师全程陪护, 以防学生操作不当, 导致仪器设备损坏,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出。开放实验室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随着我院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实验室的开放范围会越来越广, 实验条件也会越来越好。

2.4 完善仪器分析实验考核制度, 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 我校尤其重视实验教学。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 已经成为一门与理论课并重的必修课程, 而不仅仅是理论课的附属部分。现阶段, 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即技能操作成绩占40%, 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各占30%。技能操作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对其掌握的程度;实验报告成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即实验预习、书写、数据处理和思考题的作答;期末考试是以实验项目为基础, 考查学生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这样既能考核学生, 又能促使他们把整个操作再温习一遍, 以考代学,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 结语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改革还在不断进行中, 改革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积极创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摘要:针对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的现状, 指出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阐述了该课程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将来改革的思路和设想, 以培养更为出色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宋健, 史晓敏.《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资讯, 2011, (9) :196-198.

[2]李金淑, 张琳霞, 周珊珊.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9 (3) :90~93.

[3]王焕英.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 2011, 13 (1) :79~84.

[4]顾斌, 黄余改, 方夏.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7 (2) :66~67.

[5]徐小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 :49.

食品科学专业 篇10

第十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在成都举办

由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第十届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暨中国工程院儿童肿瘤高峰论坛于6月9日~11日在四川成都举办。

本次会议首次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峰论坛的加盟, 德高望重的张金哲院士亲临会场作儿童肿瘤瘤内切除讲座, 并就社会发展的历程谈到了当今正属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年代, 儿童肿瘤研究是当代肿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任, 对新一代的肿瘤研究者给予厚望。

会议期间, 儿童肿瘤青年委员会报告了成立2年来的工作, 由青年委员编写的肿瘤宣传册已经印刷发行,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积极投身并努力改变儿童肿瘤的命运。

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儿童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章221篇, 是历年来儿童肿瘤学术大会投递论文最多的, 基础研究型论文占论文总数的1/3, 涌现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150位来自血液肿瘤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及从事肿瘤基础研究的儿童肿瘤工作者, 以及来自美国、香港的多名儿童肿瘤专家参加了会议。

8名国内外专家分别就儿童肿瘤的关键问题如恶性霍杰金淋巴瘤的诊治进展、儿童骨肉瘤的保肢手术、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标本库对肿瘤研究的重要性、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国际诊治策略解读等进行了专题报告, 60篇论文在大会期间进行了交流,

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森林食品学术研讨会于7月4日~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良平, 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岩泉,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巡视员杜纪山, 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 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金佩华等领导出席会议。

来自全国各地森林食品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及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的委员候选人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根据《中国林学会章程》等有关规定, 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 选举产生了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届常委会。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教授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王贵禧研究员、浙江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昆松教授、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国亭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大家就儿童肿瘤诊断、分期、多学科合作联合治疗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为了鼓励青年肿瘤工作者对儿童肿瘤做出的贡献, 本次会议对45岁以下的青年优秀论文进行了评奖, 共有来自成都、重庆、天津、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及香港的8名青年 (其中5名基础研究、3名临床研究者) 获得了优秀论文奖。

利用本次大会的良好平台, 来自内、外、放射、病理的各科医生共同联手多中心、多学科合作规范治疗儿童肿瘤, 并对上届初步成立的NHL、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协作组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汇总, 对近年来近10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汇总, 对手术时机、手术及化疗方案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继2年前扩大了青年委员的队伍来, 本次大会酝酿成立儿童肿瘤护理分会, 来自国内外的近50位护理人员参与了会议 (包括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护理组长也亲临会议) , 护理分会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继5年前与Asia-SIOP同步在上海进行的首届亚洲儿童肿瘤家长会后, 第二届亚洲儿童肿瘤家长会也与本次会议同步进行, 医生、护士、家长、社工及肿瘤基础研究的共同参与使我国儿童肿瘤的诊治工作与国际接轨。

本次会议议定, 下次会议将于2013年与第45届国际儿童肿瘤学会会议 (SIOP) 同期在香港举行

中国抗癌协会

张柏林教授、东北林业大学王振宇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吴彩娥教授当选为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站长江波研究员当选为秘书长。

会议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本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多篇, 内容涉及森林食品质量安全教学与研究、森林食品生产栽培技术、森林食品加工工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研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

张柏林等8位专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组织参观考察了浙江森林食品生产基地。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高等食品科学教育 下一篇:食品安全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