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探索的论文(精选7篇)
篇1: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探索的论文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进步,以数字作为载体的高清数字电视成为了传媒市场的主流,而加强数据传输技术成为了提高高清数字电视品质的关键。本文就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的优势、技术特点、创新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对数据传输技术的认识程度,从而积极投身于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中。
【关键词】数字电视论文
高清数字电视技术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现代化的新型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电视节目的画面质感,提高了电视画面的清晰度,满足了广大用户的视觉需求。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技术,高清数据电视技术在传输效率、抗干扰能力、兼容性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清电视节目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无论是市场需求上,还是政策规定上,都为高清数字电视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就我国高清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作如下简单总结。
1高清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优势
1.1高清晰的画质
在进行数字电视视频传输过程中,其画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与此同时,对外界的干扰也具有较高的抵抗性。这主要是由于,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期间,并不会出现噪音积累效应,故并不会出现因噪音而受到干扰的情况,演播室播出的画面与电视播放的画面并无较大差别,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画面质量的要求[1]。
1.2传输效率更高
数字电视的频道数本身就表现为明显的成倍增长,而数字电视中的数据传输技术所能够传输的频道数远远超过了数字通用磁盘和视频压缩光盘所能够进行传输的数量。
1.3兼容性强
数字电视可对现目前所拥有的电视机兼容进行模拟,只需要在电视机上配置相应的机顶盒,即可使非数字电视实现数字电视节目的接收,从而保证更多观众可享受数字电视的高质量画面。
篇2: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探索的论文
3TNET技术是现目前通讯领域中影响较为深远的一项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T比特来是实现交换以及通过T比特和T比特的路由来实现传输。高清数字电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信号兼容性,同时还可有效提升数字电视的清晰度,另还可更好的保障数字信号系统的接收。
3.2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技术可极大程度上实现传输速度的提升,它主要是以光纤作为媒介,以光波作为载波来实现通信。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科技的持续发展,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光纤实现了大范围的推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光纤都被视为媒介传输的高效传输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输容量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获得更快的速度,尤其是在对所需信息进行上传下载时。它还能够满足我们对距离上的各方面要求,相信在光纤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未来传送的距离也必将实现更大化[3]。全光网络不仅成为了当前发展的技术目标,同时也成为了光纤通信技术的一种理想状态,主要是在代替光节点之前,可更好的运用电节点,信息的实现均是以光的形式来实现传输。尽管这门技术目前还处在一个研究的过程中,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能够实现。
4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方向
我国在关于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中,经调查发现,伴随着科技能力的提升和经济水平的增长,数字电视的发展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因受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人们对自身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求呈现为持续不断的上涨,为此,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高清数字电视研究中,最新研究成果,OFDM是现目前电视网络传输中最主要,也是热门的发展方向,在多个国家广受好评[4]。高清电视的机顶盒主要是用于对高清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接收,同时经其将所接受的画面传输到电视机器上,从而播放出清晰的画面和声音。由于高清电视节目均是通过编码、复用和调制处理后再进行传输,故用户若需要接收到高清的电视,就必须配置更为专业的高清机顶盒,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接受高质量的信号,从而更好的满足对高品质画面的需求。
5结论
篇3: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探索的论文
1 高清电视特点
顾名思义, 高清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清晰, 声音逼真, 其显示分辨率, 从720×576提升到1920×1080。除此之外, 高清电视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16:9的大屏幕播映方式
相比于标清电视的4:3宽高比, 标准的高清电视节目均采用16:9的宽屏播出, 使视频画面具有更强的逼真性和感染力, 更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2) 高质量高保真音频效果
通过与用户家中的家庭影院相配合, 输出身临其境的杜比5.1环绕声, 可以最大限度的与高清晰度的画面相配合, 达到较好的视听享受, 如同身临其境。
(3) 传输过程中图像质量无劣化
由于采用的全数字信号处理, 使得在传输过程中图像质量没有任何形式的劣化, 在用户家中观众能够欣赏到和演播室一样清晰的画面质量。
2 高清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高清电视 (HDTV—Hign Definition Television) , 采用的是数字信号传输方式, 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到电视节目的传输以及用户终端的接收全部实现数字化, 是数字电视DTV中最高标准的一种, 它规定了对应设备视频至少具备720p或1080i扫描分辨率, 屏幕宽高比为16:9, 音频格式为杜比数字格式5.1声道, 同时能兼容接收其它较低格式的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重放。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主流的高清电视有清晰度等级不同的图像三种显示格式, 分别是720P (1280×720P) 、1080/60i/50i (1920×1080i) 、1080/24p/25p/30p (1920×1080p) (p:逐行扫描;i:隔行扫描) , 其清晰度依次递增。其中, 1080P目前仅在演播室中存在, 支持1080P的编码器和接收机芯片还未正式商用。在传输领域, 主流的高清视频的编码格式既可以是MPEG-2的, 也可以是H.264 AVC的。
在电视台领域, 节目的制作已经先于有线数字电视实现的高清的制作、编辑和存储, 目前, 全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节目实现的全高清的制作, 中国中央电视台, 将于2013年实现全部频道的高清制作。
那么高清的节目是如何从演播室到用户家中的电视上呢?
首先, 高清演播室或者室外通过高清摄像机拍摄的图像, 经过电视台的编辑等处理, 形成了一个高达1.5Gbps或者3Gbps的高清HD-SDI信号, 这种信号如果不经过压缩时无法传输到用户家中的;而且HD-SDI的数字图像时无法在用户家中的液晶电视上直接显示的, 其次, HD-SDI信号需要经过一种叫做编码器的设备进行编码压缩, 以便适合在卫星或者有线网络中传输, 编码器分为MPEG-2编码器和H.264编码器。目前国际上各个上星卫视的节目多采用H264的编码格式, 每套节目带宽在6-10Mbps之间, 而我国目前的高清电视节目均为MPEG-2的编码格式, 每套节目带宽在18-22Mbps之间。
H264编码器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 一种是基于FPGA和DSP方式的解决方案, 这种解决方案的优点是对市场发展响应速度快, 可以提供8bit和10bit的编码方式, 缺点是研发难度大, 硬件成本高;另外一种是基于ASIC芯片, 主要有Ambarella公司的A2、A3平台, Thomson公司的专用芯片, 优点是效率高、编码质量好, 缺点是受限制于芯片公司、更新速度慢、加入新功能困难。TI公司的达芬奇或者喜马拉雅系列DSP等, 特点是成本低、算法难度适中。
完成编码后, TS传输流就可以在卫星以及有线网络中进行无损的传输和处理了。以CCTV高清为例, 节目从中央电视台送到卫星上以后, 各个地市的有线电视台通过一台数字卫星接收机, 将信号接收下来, 然后将TS传输流送到各个地方的有线前端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复用、加扰、EPG插入、QAM调制、放大、分配等, 最后, 通过同轴电缆送到用户家中。
在用户端, 除了一台支持高清的机顶盒之外, 还需要一个支持高分辨率的电视, 这样用户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演播室水准的高清电视图像了。
3 高清电视在有线网络中的处理
由于采用的全数字的格式, 高清电视在有线网络中的处理就相对简单了, 一般来说数字电视高清节目目前是通过两种方式从节目提供商到有线运营商的, 一种是通过卫星覆盖的方式, 另外一种是通过SDH地面传输的方式。
经过编码的高清节目, 以传输流的格式被有线前端接收, 然后通过有线前端对节目进行复用, 加扰, EPG插入以及VOD等系统进行时移和点播。然后通过QAM调制器送到有线网络HFC中, 到达用户家中。
目前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播出的高清节目格式, 一种是央视高清及各省卫视高清采用的MPEG-2编码格式;另一种是欧洲足球频道、香港翡翠高清、香港亚洲高清频道等采用的H.264编码格式。对于省台卫视的高清节目, 每个QAM频点可以放置2套, 对于H.264格式的高清节目, 每个QAM频点可以放置3-4套。
4 转码技术
随着高清节目的进一步增加以及VOD等业务的开展, 有线电视的频点资源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由于传统的MPEG-2高清节目占用带宽大, 频谱利用率低, 因此, 一种将MPEG-2格式的高清电视节目转换成占用带宽低的H.264高清节目技术——转码技术应运而生。
由于MPEG-2是以图像的每一帧为编码单位, 而H.264可以是面向对象的编码方式, 由于图像编码时宏块单位大小的不同, 使得从MPEG-2的码流直接转换成H.264的码流非常困难, 目前市场上,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1) 通过ASIC芯片完全解码再编码
这种方式下, 转码设备支持将MPEG-2的传输流在设备内部还原成基带 (Y, Cr, Cb) 信号, 再将图像在给定的码率和分辨率下进行重新H.264编码。这种方式下, 可以得到非常高质量的图像以及非常低的延时模式, 成本和技术难度也是非常高。代表产品为目前主流的H.264高清编码器。
(2) 通过码流控制, 即所谓的码率压缩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 原始的MPEG-2传输流经过解析和部分解码, 还原成图像、条、宏块以及量化的DCT系数, 然后通过重新改变量化系数, 并插入H.264的部分元素, 使得图像码率得以降低, 这种方式, 成本很低, 但是在高比例码率压缩和图像变换非常剧烈时, 往往质量不能得到认同, 这种转码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伪转码方式, 更多用在MPEG-2的码流压缩上, 这种方式成本相对低廉, 但是转码质量有限。
(3) 基于Intel CPU和软件的转码
随着Intel CPU的主频原来越快, 以及多媒体质量的丰富, 采用了Intel构架的平台, 可以利用Intel CPU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 通过Windows系统或者Linux系统提供的应用软件, 进行转码, 这种转码将图像还原图像, 然后重新利用H.264编码规则对图像进行处理, 进行编码压缩, 达到转码的功能。这种技术实现起来相对简单, 而且成本低廉, 还有除了支持MPEG-2到H.264的转码外, 还支持H.264到MPEG-2的反向转码, 在IPTV和有线前端使用非常广泛。代表产品有Envivio C4编码器, 以及TAG MCT系列编码器。
5 中山高清数字电视节目的播出及传输
目前我台在线播出9套高清节目, 该系统由信源接收监测、复用加扰调制、终端机顶盒接收等三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
高清信源接收系统接收的高清节目主要有三个来源:卫星信号、省SDH网络、本地自办。
通过卫星接收机接收的高清节目有“CCTV高清综合、CCTV-1高清、华诚高清电影、北京卫视高清、湖南卫视高清、东方卫视高清、江苏卫视高清”等7套。这七套节目直接利用MPEG-2的传输流DTA方式送至复用器, 而欧洲足球高清、香港翡翠高清等考虑到广告插播的需要, 进行了重新编码, 采用的是H.264编码格式, 分辨率均为1920×1080i。
通过省S D H传输网络接收的有“广东卫视高清”频道, 采用的格式为MPEG-2编码方式。
自办的“高清测试”频道是通过大洋系统的收录、采集等系统实现的。经过大洋系统的非编、转码成H.264格式或MPEG-2编码格式的节目源, 上载到思迁推流系统, 由思迁系统采用IP方式传输到下一级系统中播出。目前由于H.264在存储空间和播出带宽的优势, 我们的“高清测试”采用的H.264格式的播出。
如图2所示, 在自办高清节目链路中,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素材的非编打包, 我台采用大洋高清非编系统对高清节目素材收录、打包、输出。高清节目打包一般有两种——MPEG2-IBP格式和H.264格式, 其中前者为传统的打包方式, 码率可设置为15-20Mb/s, 后者为后期主流的打包方式, 码率可设置为1-10Mb/s, 能更好的提高存储效率、节约带宽资源。
其他格式高清节目素材, 如网络高清节目、硬盘录制的高清节目、家用高清摄像机制作的高清节目等, 目前采用H.264的格式或通过格式变换后进行播出。
在设备选用上, 我们采用了哈雷的H.264的高清编码器以及TAG MCT系列转码器, 进行处理, 其中编码器完成节目的重新编码, MCT转码器完成节目在H.264和MPEG-2之间按要求互转。
高清频道的传输采用D V B-C标准, 鉴于高清频道占用带宽较大 (一般MPEG-2编码格式为18M左右, H.264编码格式为6-10M左右) , 目前采用1个模拟频点传输2套MPEG-2编码或3套H.264编码的高清频道, 其传输指标严格遵照国家相关传输标准执行。
6 高清电视的终端解析
高清电视机顶盒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Set Top Box) 用于接收高清数字电视信号, 能够解码、输出1920×1080i/50Hz或更高图像格式的视频信号, 并将高质量的视、音频信号输出给高清电视机进行显示, 同时兼容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 并能解码, 输出多声道声音信号。
由于高清节目都是经过编码、复用、调制后传输的, 因此用户接收高清节目就必须配置专业的数字高清机顶盒, 以对接收到的高清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 如果用户想获得较好的视听体验, 推荐配置全高清电视机, 只有同时具备高清节目、高清机顶盒和高清电视机才能获得最好的视听享受。
目前我们的高清机顶盒可以通过HDMI、高清色差分量及模拟视音频三联线三种方式同电视机连接, 推荐优先选择HDMI线进行连接。
7 结束语
中山数字电视高清频道自2009年9月28日开播以来, 已为部分用户提供了较好的视听体验, 满足了用户对高品质电视的需求, 随后我们也期望进一步丰富高清频道, 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董鸣.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第23期.
篇4: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探讨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3G;SDH
通常情况下,数字电视将有电视台发出的声音以及图像方面的信号通过数字的调制以及压缩之后,最终会形成数字电视的信号,该信号通过地面的有线电缆或者无线广播以及卫星等进行传送,之后由数字电视进行接收。
1.基本概念
现阶段,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指的主要是将由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进行信源编码之后成为数字信号,由终端发出的那些数字信号进行信道编码最终成为能够进行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之后通过调制器在数字信道上进行信号的调制,最后将信号传输到对端以及信宿。
2.基本标准
最早出现的数字电视技术是在欧洲,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欧洲有着比较先进电视技术的国家就开始进行数字电视技术的相关研究,同时诞生出了三代数字电视节目的广播,那时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数字技术。在1995年时,数字电视的相关标准正式在美国通过。下一年,法国第一个进行了数字卫星电视的商业性广播,这就引起了数字电视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发展。在2012年时,国际电信联盟通过了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的相关传输标准。
3.简单介绍3G和SDH技术及其特点
3.13G技术及其特点
我们知道,3G属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一个简称,指的主要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传输高速数据。该技术的服务可以对声音和数据信息进行同时传送。现阶段,3G技术主要有着四种基本的标准,分别为:TD-SCDMA,WCDMA,CDMA2000以及WiMAX。
相比于比较传统的电视信号的传输手段,3G技术有着很多显著的特点,具体包括:低廉的费用、传输设备以及操作比较简单、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需要进行预约、实现无线可移动等。
3.2SDH技术及其特点
SDH技术属于是光纤传输的一种体制,主要能够实现模块的同步传送,其中模块主要由管理单元指针、段开销以及信息的净负荷组成,能够通过容器的方式来实现PDH体系的各种兼容。主要的特点包括有着比较高的横向爱你过的兼容性、灵活的网络、生存率高等。
4.总结
随着人们对数字电视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对数字电視的投入进行加大,创新科技。
【参考文献】
[1]王安琪.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8):56–57.
[2]于建平.浅谈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及其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34–35.
篇5: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探讨论文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成为当下数字化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其技术手段的进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数字化电视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晰的电视节目。数字电视在应用过程中,从演播现场到发射端,再到传输过程,利用了数值信号,通过采样和量化再到编码,以二进制数字流实现电视节目播放。数字电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实现软件下载和网络互动,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数字电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需要,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进行较好把握,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字电视的发展和应用。
1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相关概述
1.1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发展现状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据互联网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比例达到了68.9%,从2005~2015年期间,每年的增长率超过了15%。同时,数字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卫星电视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趋势。2015年,数字电视在我国的覆盖规模超过了3亿用户,占到了电视用户总量的80%以上。数字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并且随着相关技术手段的提升,数字电视的成本不断下降,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地服务,这样一来,数字电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实现100%的普及。数字电视的发展,促进了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目前,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以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方式为主。基带传输主要是指将数字化信号进行转化,使之符合数字电视传输需要,之后利用光纤、电缆或是微波管道,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基带传输是一种二进制的矩形脉冲信号,在进行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频带传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调制、解调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方式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从而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得到更好地应用[1]。
1.2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特点
本文在对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特点分析过程中,注重对其技术特征和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于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了解:
1.2.1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特点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其在进行信号传输时,特征如下:①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较高,在对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处理后,能够有效降低信号干扰,使接受设备能够对信号进行有效接收,这样一来,在进行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可以保证画面更加清晰,节目质量更高;②在利用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较好的存储[2]。同时,信息存储过程中,与信号传输时间、大小关联性较小,不会对信号质量产生影响。例如信号存储设备中,帧存储器能够实现帧同步和信号转化,并且在对图像特技效果存储过程中,能够实现时分多路的目的,从而对信道容量进行较好的应用,更好地实现对节目的转播;③在进行信号传输过程中,有效性较高。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单频网络”技术方向发展,这样一来,能够节约信息量空间,保证信息传输更好地满足电视节目发展需要。例如在利用6MHz模拟电视频道在进行电视节目转播过程中,通过利用通信网络同步传播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服务动态组合,这样一来,有效地提升信号传输的有效性[3]。
1.2.2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优势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应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能够保证数字电视设备对信号进行更快的接受,并且信号接收频率较为广泛;②数字电视传播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保证信号具有较高的质量,并且具有较好的占频效果,从而满足用户对电视节目的观看需要;③数字电视传播技术更好地实现了更多视频接收设备的普及,从而实现了数字电视节目的“移动性”,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对节目的观看;④通过利用传输设备,能够对信号更好地进行存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存储期限,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4]。
2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现阶段技术手段并不成熟,在实际应用时,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一来,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关于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点:
2.1传输信道可靠性存在缺陷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要借助于电缆线等辅助设备,这样一来,若是电缆线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将会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电缆线采取了半空架设、利用无线信道架设或是地下掩埋的方式,这就可能导致电缆线在进行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利,偷挖电缆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传输信道的可靠性存在较大的问题。
2.2网络安全问题较大
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借助于网络技术,并且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电视观众用户在使用数字电视时,会链接传输网络,这就使得一些电视用户的信息被盗取,从而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3设备具有较高的安装成本
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借助于相关设备,并且从我国国情来看,要想实现数字电视的普及,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距离,这就需要敷设更多的电缆和光纤,从而使得数字电视信号运营公司的成本不断增加[5]。同时,随着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范围的不断扩大,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多的误差或是信号干扰问题,从而使运营公司需要加强维修投入,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运营公司成本。而从现阶段数字电视发展情况来看,采取了补贴和用户自行支付费用的发展模式,这样一来,用户也会承担一定的费用负担。但由于一些地区的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质量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数字电视在这一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3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发展对策研究
数字电视的应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这样一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成为当下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3.1对光纤传输信号进行应用
利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能够有效地满足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需要,并且能够保证视频在传输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时,光纤传输信号的应用,其传输速率能够达到上千Mbps,可以有效地满足信号传输需要。通过对光纤传输信号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扩大信号传输范围,并且能够实现低损耗、可靠性较高的信号传输目标。光纤传输信号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这一技术手段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进步,更好地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6]。
3.2利用数字信号卫星进行信息传输
数字信号卫星的传输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需要。这一传播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利用卫星将信号传输到指定区域,并能够对信号传输卫星进行远程操控,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需要。
4我国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广泛关注,这对于促进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不断成熟,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的有机结合,需要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三网融合”发展需要。这样一来,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将持续增加,并且数字电视原来的机顶盒将被内部数字电视调谐器取代[7]。同时,数字电视能够有效地实现双向传输技术,不单单能够满足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需要,还能够使数字电视的功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5结束语
结合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字电视在当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数字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率也不断提升。基于这一发展形式,数字电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升,使之能够满足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并且通过技术革新,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技术革新,能够结合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特点,更好地与“三网融合”发展形势保持一致性,从而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数字电视能够真正得到普及,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有线电视高清线及数字信号介绍
1、黄金比是16:9.889最接近于16:10而不是16:9;
2、高清比向2.35:1发展,也就16:9也会有黑边;
3、在高度没变不变的情况下(假如显示器高度与A4纸一样高):16:9大于24英寸,16:10的22英寸,A3的20.3英寸,4:3的19.7英寸; 4、16:9的笔记本比16:10更难放入包内。
地面数字高清一体机。其实这种地面数字高清一体机在去年3月28日,东芝就已经推出,而这种一体机的宣传语一直都是“无需机顶盒,直接接收高清信号”,正是这句宣传语让许多消费者产生了疑惑,认为购买了这种数字高清一体机就能直接接收有线电视节目,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地面数字高清一体机是把高清信号接收器内置在电视中,通过无线天线接口连接天线就能接收到高清电视广播信号,其形式和有线电视出现前利用天线接收电视节目类似,东芝、LG是数字高清一体机生产较早的企业,而今年各大厂商纷纷推出的LED液晶电视多集成了这一功能,而普通电视要想接收高清数字广播信号,则需要购买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此外有线电视机顶盒,则是通过有线电视射频线接入机顶盒,再由机顶盒通过分量或AV线转接到电视机上,最终接收到的仍然是模拟信号。所以这两种机顶盒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 什么是地面数字高清电视?
所谓地面数字高清一体机指的就是电视集成了地面数字信号接收器,归根结底还是一台电视,只是换了一种看似高端的叫法。地面数字电视按照信息产业部SJ/T11324-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的定义就是——用地面广播传播方式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一种电视系统。简单的说就是电视台的电视塔发射信号,电视接收信号,与早期收看电视相似。
普通电视要想接收地面高清广播信号就需要“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这才是诸多宣传中提到的“机顶盒”,其功能就是接收广播中心发射站发送的地面数字电视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机顶盒需要外接天线使用。
● 什么是有线电视机顶盒?
城镇家庭基本都在收看有线电视,而有线电视机顶盒是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更换的新型电视接收方式,就是把白色有线电视射频线接入机顶盒,然后通过AV线或者色差分量线直接输出到电视上,播放效果比直接接入有线电视有了提高,但实际上仍然是模拟信号。
有线电视机顶盒和地面高清电视机顶盒的本质区别是一个接收模拟信号,另一个接收数字信号。有线电视机顶盒具有费用较低、实用而且接收频道多的特点,而高清电视机顶盒则用数字方式传输电视信号,数字电视信号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一点是最需要明确的,那就是安装了地面高清机顶盒或者购买了地面数字高清一体机是肯定不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的,而安装了有线电视机顶盒的用户也是收不到高清频道的。
有线电视高清连接线纯属骗人。
● 市场主流地面高清数字一体机简介
最早推出地面高清数字一体机是东芝,但现在各大厂商都推出旗下的内置高清电视机顶盒产品,其中以合资品牌为主,LG的大部分产品具备这一功能,索尼、三星电视都推出旗下产品。而今年国产品牌推出的LED液晶电视多为地面高清数字一体机,国产品牌中的长虹和海尔拥有内置有线电视机顶盒产品,直接插入有线智能卡就能使用。
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一体机产品,分别是地面数字高清一体机和集成有线电视机顶盒一体机,对于不同需要的用户可以自己选择购买,但一定要分清自己的使用需要。● 写在最后
篇7: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探索的论文
在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进步的同时, 不同网络媒体已在不同生活领域中予以应用。网络媒体的出现, 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更好地顺应时代对传媒行业提出的要求, 无线数字电视得以产生, 并以快速的姿态发展, 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无线数字电视的腾飞, 成为数字电视网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凭借其自身的成本低、覆盖面广、抗干扰能力强、收益高等优势, 成为现代人较为理想的娱乐选择, 并充实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2 无线数字电视的原理及组成
无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 基本上包含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网络管理系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和用户终端等几个部分, 如图1 所示。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前端设备不同的电视信号源, 经过QAM调制器传输至结合器, 再予混合;利用高、标清电视发射机将功率放大后, 送入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使用相应的用户机顶盒进行接收。
2.1 无线数字电视前端设备
2.1.1 信号源部分
一般利用卫星、网络以及自制节目发散的信号, 产生电视节目或者数字信号。
2.1.2 信号处理部分
利用传输处理器或者复用器, 分别处理接收到的所有数字信号, 为运营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2.1.3信号管理部分
科学监控 前端设备具体的处理过程, 把控信号管理中的差错, 对应用管理进行设置, 并保证其安全性等。
2.2 传输发射系统
传输适配器、TS流接收机、数字电视发射机和天馈系统等构成了传输发射系统的主要部件。传输发射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对输入码流的变频、放大、滤波、同步调制和信号功率合成, 随后使用馈线传输至天线。传输发射系统中的数字电视发射机主机主要由主备双激励器、双激励器自动切换装置、5W推动级功率放大器、40W末前级功率放大器、300W功率放大器模块、分配器、合成器、开关电源、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指示系统、低噪声风冷系统等组成, 如图2 所示。
2.3 用户接收终端
用户接收终端, 可利用数字机顶盒, 对基站传播的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接收;接收后, 再进行解码, 通过识别授权, 可将信号调整为可供电视辨别的信号;最后转换为声音或者视频, 便于终端用户观看。
3 无线数字电视所具有的优势
3.1 成本廉价
电视数字信号, 一般为无线发射。在连接终端搭建发射基站, 并铺设高度适中的天线即可。该方法较好地减少了光缆、电缆等各类材料成本, 这是有线传输不能及的。另外, 无线传输不需要架设电缆, 同时也省去了地下电缆开挖过程中的物力、人力成本。
3.2 建设周期短
若选择有线传输方式, 则需将相隔数千米的两个站点予以有线连接。此时, 我们需挖掘长距离的电缆沟, 并建设高度适中的跨越塔, 其周期少则数月, 多则1 年;而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电视信号, 架设高度合理的天线、基站, 即可构建通讯通道, 其工程周期明显减少。
3.3 适应性强
城市建设、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 均不会对传输通道造成影响, 这是无线传输方式的优势所在。无线传输, 较好地避免了有线传输在布线过程中的局限性, 它能够横跨山川、湖海, 且建筑对其没有制约作用, 与有线、卫星两种传输方式相比, 无线传输的适应性更强。
3.4 拓展性好
若需建设其他新设备, 我们需要将新设备、无线传输系统两个部分进行连接, 便能够拓展设备, 它不需要架设线路电缆, 减少了施工中信号通道受损的可能性。
3.5 可维护性好
和有线传输系统相比, 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对电视信号进行发射, 能够简化传输路线。一旦出现故障, 只需对传输模块予以维护即可, 无需顺线路逐一进行检查、测试。
3.6 开放性与兼容性
利用机顶盒、 电缆调制解调器等, 均可对信号进行模拟接收或者回传, 同时也能更好地开展各类收费业务。
4 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思路及措施
4.1 人工操作与机器设备相结合
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改善, 对数字电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这就使得数字电视的供应商不断增加。不过, 研发必然需制定统一的标准、数字接口等, 过程极为复杂。而要制造优质的功能模块, 相对来说更是复杂程度极高的工程, 例如, 企业要研制一款集电视、智能化以及三维立体为一体的多功能数字网络, 并搭载相应的数字化装置, 如此, 方可将无线数字电视融合起来。正因为其工艺复杂, 无线数字电视才能拥有多方面功能。目前智能化已成为现实, 国内很多领域均在实施智能化, 数字电视也不例外。未来, 无线数字电视将向智能化、人工操作、机器设备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 做到人机合一。只有这样, 无线数字电视才能不断加快其发展的速度, 为观众带来更便捷的数字电视服务。
4.2 无线数字电视与卫星电视直播结合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将趋向于成熟, 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增, 无线数字电视和卫星电视两者间将走向融合, 被赋予多样化的直播功能, 以便更好地适应观众对视觉的个性化追求。通过该种方式, 人类的视听感受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并达到更高的境界。足不出户, 人们便可及时了解时代资讯, 和世界对接。 卫星、 无线数字电视之间的融合, 有助于第一时间直播出各类信息, 并利用无线数字进行传播, 让全国各地的人均能了解各地的时报。
4.3 智能化发展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三者间的结合, 逐渐成为无线数字电视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向。智能化系统, 也就是可以促进人类、机器两者之间一体化的现代系统, 它被赋予了甄别、推理以及决策等诸多人类才有的功能, 进而实现集远程控制、无人值机和体现安全效益为一体的智能电视数字网。
5 结语
我们在研发、使用和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的同时, 应尽可能多地适应观众提出的视听需求, 推动无线数字电视走向信息化、便捷化。现阶段, 社会各个领域均关注了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情况, 国家应重视并认真解决数字电视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 为大范围普及无线数字电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无线传输的优势和未来走向问题的探讨, 希望能够让更多群众了解和接受无线数字电视, 为发展和壮大无线数字电视行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根.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资讯, 2011.
[2]李剑华.福建省无线数字电视发展与资源整合[J].中国有线电视, 2010.
相关文章:
低频信号在膏盐覆盖区成像中的应用研究02-04
光纤保护信号传输分析02-04
信号覆盖解决方案02-04
数字电视信号覆盖02-04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02-04
信号的传输速度02-04
信号传输切换02-04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02-04
高校模拟02-04
传输与覆盖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