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网络媒体研究
网络中流媒体关键技术研究
2004-2-9全新3G技术管理培训--摩托罗拉工程学院
张鲲 南京邮电学院
摘要 流媒体技术是在数据网络上以流的方式传输多媒体信息的技术。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流媒体技术的相关应用必将成为未来高速网络的主流应用之一。本文就流媒体的一些关键技术、机制和相关协议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流媒体 QoS 视频压缩 连续媒体分布服务 媒体同步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压缩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流媒体业务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应用。所谓流媒体就是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本文中着重介绍视频流。目前在Internet上传输视频还有许多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Internet的无连接每包转发机制主要是为突发性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不适用于对连续媒体流的传输。为了在Internet上有效地、高质量地传输视频流,还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例如基于视频的压缩编码技术、应用层QoS技术、连续媒体分布服务、流服务器、媒体同步技术和相关协议等。
其中,原始视/音频经过视/音频压缩算法的预压缩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响应客户请求时,流服务器从存储设备中获得视/音频数据,应用层QoS控制模块根据网络状态和QoS要求来改变视/音频比特流。然后通过传输协议把压缩过的比特流打包并且发送到网上。由于拥塞数据包可能出现丢包或者过度时延。为了提高视/音频的传输质量,网络中配置了连续流媒体分布式服务。对于成功传输的数据包,它们首先通过传输层,然后在进行视/音频解码前经过应用层处理。为了获得在播放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同步,还需要媒体同步机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六个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都是流媒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2 流媒体中的关键技术
2.1 视频压缩及编码
目前网络是异构性的,缺乏QoS质量控制,并且带宽也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传统的不可扩展性视频编码的目标是将视频压缩成适合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码率的码流,是面向存储的,因此不适合网络传输。为了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面向传输的可扩展性编码的思想应运而生。可扩展性编码[2]就是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成多个流,其中一个可以独立解码,产生粗糙质量的视频序列,它适应最低的网络带宽,称为基本层码流;其他的码流可以按层为单位在任何地点截断,称为增强层,用来覆盖网络带宽变化的动态范围,它们不可以单独解码,而只能与基本层和它以前的增强层联合在一起解码,用来提高观看效果。因此,可扩展
性码流具有一定的网络带宽适应能力。
可扩展性编码主要分为时域可扩展性编码、空域可扩展性编码和质量可扩展性编码。可以选择在时间、空间和信噪比(SNR)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实现扩展。考虑到编码效率和复杂性两方面,MPEG组织采纳了精细可扩展性编码(FGS)和渐进的精细可扩展性编码(PFGS)[3]。精细可扩展性视频编码采用位平面(bitplane)编码,它的基本层使用基于分块运动补偿和DCT变换的编码方式达到网络传输的最低要求,增强层使用位平面编码技术对DCT残差进行编码来覆盖网络带宽的变化范围,它每一帧的增强层码流可以在任何地点截断,解码器重建的视频质量和收到并解码的比特数成正比,它可以实现连续的增强层速率控制。FGS虽然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但是效率太低,PFGS在保留了FGS所具有的网络带宽自适应和错误恢复能力的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编码效率。但是可扩展性编码的效率较非可扩展性编码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压缩FGS和PFGS的基本层码流,有专家提出一种称为精细的空域可扩展性(Fine-Granularity Spatially Scalable,FGSS)的视频编码算法,使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的增强层码流都可以在任何地点截断,具有极强的网络带宽适应能力和错误恢复功能,同时保持了空域可扩展性编码的多分辨率特性,它可以满足拥有不同网络带宽和不同分辨率接收设备的许多用户的需求,性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结合多种视频编码技术来适应网络上的QoS波动是今后可扩展性视频编码的发展方向。比如,可扩展性视频编码可以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错误弹性编码可以适应丢包;DCVC(Delay Cognizant Video Coding)可以适应网络时延。这三种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提供一种应对网络QoS波动的解决方案。
2.2 应用层QoS控制技术由于目前的Internet只提供Best-effort的服务,所以需要通过应用层的机制来实现QoS的控制。QoS控制技术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带宽的变化进行响应和处理分组丢失的技术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拥塞控制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
拥塞控制的目的是采用某种机制应对和避免网络阻塞,降低时延和丢包率。常用的拥塞控制机制有速率控制和速率整形。对于视频流,拥塞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速率控制。速率控制机制试图使一个视频连接的需求与整个连接链路的可用带宽相匹配,这样可以同时使网络拥塞和包丢失率达到最小。速率控制机制主要包括基于源端的、基于目的的以及混合速率控制。在基于源端的控制机制中,视频源端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控制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动作。这种方法在因特网中被率先采用,但是在异构网络中的运行情况并不是很好。基于目的端的控制机制则主要根据所接收的视频流的状况向上层反映相应的统计信息,实时调整缓冲及播放内容,并力图使节奏均匀,这种机制使用较少。混合性速率控制的方法兼有前二者的特点,即目的端增加减少通道,而源端同时根据反馈调整各个通道的速率。混合速率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是目标集分组的方法。
拥塞控制只能减少数据包的丢失,但是网络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数据包丢失,而且到达时延过大的分组也会被认为没有用而被丢弃,从而降低了视频质量。要改善视频质量就需要一定的差错控制机制。差错控制机制包括:
(1)前向纠错(FEC):FEC是通过在传输的码流中加入用于纠错的冗余信息,在遇到包丢失的情况时,利用冗余信息恢复丢失的信息。它的不足是增加了编码时延和传输带宽。
(2)延迟约束的重传。通常流的播放有时间限制,因此,仅有当重传的时间小于正常的播放时间时,重传才是有价值的。
(3)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 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的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质量的影响。在Internet环境下,最典型的方法是多描述编码(MDC)。MDC把原始的视频序列压缩成多位流,每个流对应一种描述,都可以提供可接受的视觉质量。多个描述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质量。该方法的优点是实现了对数据丢失的鲁棒性和增强的质量。其缺点是相比单描述编码(SDC),它在压缩的效率上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在多描述之间必须加入一定的相关性信息,这进一步降低了压缩的效率。
(4)错误的取消(concealment):错误的取消是指当错误已经发生后,接受端通过一定的方法尽量削弱对人的视觉影响。主要的方法是时间和空间的插值(Interpolation)。近年来的研究还包括最大平滑恢复,运动补偿时间预测等。
2.3 连续媒体分布服务
连续媒体分布服务(continuous media distribution services)的目的是在Internet 尽力服务的基础上提供QoS和高效的音/视频传输,包括网络过滤(Network Filtering)、应用层组播(Application-Level Multicast)、内容复制(Content Replication)等,下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网络过滤:网络过滤是拥塞控制的一种,不仅可以提高视频质量,还可以提高带宽利用率。不同于发送端的速率整形,网络过滤是在流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传输路径上通过虚拟信道连入过滤器,该过滤器根据网络的拥塞状态实现速率的整形。网络过滤通常采用的是丢帧过滤器(frame-dropping filter),其基本方法是客户端根据网络丢包率向过滤器发送请求来增减丢帧速率,以调节媒体流的带宽。这种速率整形可以在拥塞点进行,这样可以提高速率控制的效率和拥塞控制的响应时间。
应用层组播:IP层的组播存在诸如可扩展性、网络管理和对高层应用的支持(例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屏障。应用层组播机制打破了IP组播的一些障碍,其目的在于构建网络上的组播服务,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组播控制。它允许独立的CSPs和ASPs等建立它们的Internet组播网络,这些组播网络可以互连成为更大的媒体组播网络。媒体组播网络可以利用内容分布网络的互连,通过在不同种类的服务提供者(比如ISPs、CSPs和ASPs等)之间的应用层的对等关系来构建。媒体组播网络中每个具有组播能力的节点称为媒体桥(MediaBridge),它做为应用层的路由。每个媒体桥和一个或多个相邻的媒体桥通过明确的配置互连,这个互连建立了应用层重叠拓扑。媒体桥在媒体组播网络中用分布式应用层组播路由算法来确定一条优化的虚拟组播路径。如果网络不通或者过度拥挤,媒体组播网络会自动的根据应用层路由规则来重新确定路径。并且,只有当下游客户端需要某媒体内容时,媒体桥才会传输它。这就确保了不管客户端的数目而只有一个媒体流,从而节约了网络带宽。
内容复制:内容/媒体复制是提高媒体传输系统可扩展性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复制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网络连接的带宽消耗。
(2)减轻流服务器负荷。
(3)缩短客户端时延。
(4)提高有效性。它主要有两种形式:caching(缓存)和mirroring(镜像)。镜像是把原始媒体内容拷贝到网络上其他分散的备份服务器中。用户可以从最近的备份服务器上获得媒体数据。缓存则是从原服务器中获得媒体文件,然后传输给客户端,同时在本地做备份。如果缓存中已经存在客户端需要的数据,缓存就会把本地拷贝传给用户而不是从传送原服务器中的媒体数据。
2.4 流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在流媒体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视频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请求以后,它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缓存中,再把缓存的内容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客户,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目前存在三种类型的视频服务器结构[4]:
(1)通用主机方法。采用计算机主机作为视频服务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选择、传送数据。缺点是系统成本高而且不利于发挥主机功能。
(2)紧耦合多处理机。把一些可以大量完成某指令或者专门功能的硬件单元组合成的专用系统级联起来,就构成了紧耦合多处理机实现的视频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费用低、性能高、功能强,但是扩展性较差。
(3)调谐视频服务器。这种服务器主板上有一个独特微码的嵌入式仿真器控制。通过在主板中插入更多的服务通路,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
对于流服务器,如何更有效支持VCR交互控制功能;如何设计磁盘阵列上多媒体对象高效可靠的存储和检索;如何设计更好的可伸缩多媒体服务器;如何设计兼有奇偶和镜像特性的容错存储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2.5 媒体同步
所谓媒体同步是指保持一个数据流或者不同媒体流之间的时间关系。通常有三种类型的 同步控制:流内(intra-stream)同步、流间(inter-stream)同步和对象间(inter-object)同步。由于网络时延,导致媒体流在传输过程中失去同步关系,媒体同步机制可以确保客户端正确地恢复媒体流的同步。媒体同步机制实际上就是在媒体内或者媒体间说明其时间关系。说明时间关系的方法有:基于间隔的方法、基于轴的方法、基于控制流的方法和基于事件的方法。对于连续媒体,应用最为广泛的说明方法是基于轴的说明或时间戳。时间戳法是在每个媒体的数据流单元中加进统一的时间戳或时间码,具有相同时间戳的信息单元将同时予以表现。在发送时,将各个媒体都按时间顺序分成单元,在同一个时间轴上,给每个单元都打上一个时间戳,处于同一时标的各个媒体单元具有相同的时间戳。在各个媒体到达终端后,让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媒体单元同时进行表现,这样就得到了媒体之间同步的效果。对与终端系统而言,同步机制包括阻止(preventive)机制和纠正(corrective)机制。前者是主要通
过减小延迟和抖动来减少同步错误,后者主要是在发生同步错误之后恢复同步。考虑到Internet传输的延迟随机性,同步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接受方的错误补偿是必须的。
另外,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是由3W(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组织规定的多媒体操纵语言。可以实现多个流和文本信息在播放时的时间同步控制和空间位置布置。通过SMIL还可以实现一定的用户交互功能。
2.6 流媒体相关协议
2.6.1 实时传输协议(RTP)与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和RTCP(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都是基于IP的应用层协议。RTP为实时音/视频数据提供端到端的传送服务,包括有效载荷类型标识、序列标号、时间标签和源标识,可以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由于TCP中重传机制会引起时延,通常RTP运行于UDP之上,但是也可以在TCP或者ATM等协议之上运行。RTP本身并不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者拥塞控制,而是通过与RTCP配合使用,使传输效率最佳。RTCP用来监视服务质量和在会议过程中交换信息。它提供QoS反馈、参与者标识、控制包缩放、媒体间同步等服务。RTCP包中包含已发数据包的数量、丢失数据包数量等统计资料。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动态的改变传输速率甚至有效载荷类型。
2.6.2 实时流协议(RTSP)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由Real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一个应用层协议。它可以在媒体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建立和控制连续的音/视频媒体流,协同更低层协议RTP、RSVP等一起来提供基于Internet的整套流式服务。RTSP提供了一种可扩展框架,使得可控的、点播的实时数据的传送成为可能。它提供用于音频和视频流的“VCR模式”远程控制功能,例如暂停、快进、快退和定位。支持单播和组播。RTSP还提供选择发送通道的方法(如UDP、组播UDP和TCP)和基于RTP的发送机制。RTSP像是媒体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远程控制”,它提供多种服务,如从媒体服务器上检索媒体、邀请媒体服务器进入会议、添加媒体到现成节目。RTSP在语法和操作上类似于HTTP,因此许多HTTP的扩展机制都可以移植于RTSP上。在RTSP中,每个节目和媒体流由RTSP URL确定,全部节目和媒体特性都在节目描述文件中给予了描述,包括编码、语言、RTSP URLs、目的地址、端口号以及其他参数。但是,不同于HTTP的无状态和非对称,RTSP是有状态的、对称的协议。RTSP的服务器保持会话状态以连接RTSP流的请求,并且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可以发出请求。
2.6.3 资源预留协议(RSVP)资源预留协议[5](Resource Reserve Protocol)是运行于传输层的一个网络控制协议。RSVP允许数据流的接受方请求特殊的端到端QoS。RSVP是非路由协议,它同路由器协同工作,在传输路径的路由器上预留必要的带宽,减少网络的时延和抖动。RSVP的流程是单一的,并不区分发送方和接受方,且支持单播和组播,适应于可变成员个数和路由。RSVP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它的应用只限于在测试的小Intranet网络上。
3 结论技术的进步和用户的需求促进了流媒体应用的迅速发展。在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视频点播、交互电视、远程医疗、网络音/视频、实时多媒体会议等方面,流媒体技术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网络中流媒体业务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协议做了研
究,并探讨了未来流媒体技术发展的方向。我们相信,随着流媒体应用的不断普及,宽带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必然会在未来的网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Dapeng Wu,Yiwei Thomas Hou,Wenwu Zhu,Ya-Qin Zhang,Jon M. Peha.Streaming Video over the Internet:Approaches and Directions [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2001;11(3):282-300
[2] Marta Mrak,Mislav Grgic,Sonja Grgic.Scalable Video Coding in Network Applications[C].In:Video/Image Processing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4th EURASIP-IEEE Region 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IPromCom,2002
[3] Feng Wu,Shipeng Li,Ya-Qin Zhang.Progressive Granular Scalable(PFGS) Video Using Advance-Predicted Bitplane Coding(APBIC)[C]. In:the Proceedings of 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ICSS35),Hawaii,USA,2002
[4] 吴国勇,邱学刚,万燕仔.流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5] Lixia Zhang,Stephen Deering,Deborah Estrin,Scott Shenker,Daniel Zappala.RSVP: A New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2,40(5):116-127
第二篇:中国网络媒体城市行方案
中国官方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2.21亿,位居世界第一。在媒体表现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网络媒体集众多传统媒体的特点于一体,以其快捷、方便、互动、广泛、容量等优势和特性,在公众视野里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介绍:
活动概述:
为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络传播优势,全力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展示城市的辉煌建设成就和日益改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借鉴国内外网络媒体宣传的经验,城市宣传部邀请全国多家重点新闻网
站和知名商业门户网站的领导、记者及当地主要媒体30余人,定于6月举办“中国网络媒体城市行”为期3天的大型网络采访活动,方案如下:
主办单位:
城市宣传部
承办单位:
当地政府网站
支持单位:
城市下属6家重点企业
参与媒体: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央视国际、中国企业新闻网、中青在线、中青网、中国广播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网、雅虎、TOM、中华网、慧聪网、品牌中国、金融网;千龙网、北青网。
时间:2008年6月
一、总体构思
这次采访活动坚持“网络为主、媒体互动、展示精品、体现特色、打响品牌”的原则:中
央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门户网站及当地主流媒体联合行动;新兴网络媒体与报纸、广播、
电视等传统媒体共同采访、协调报道;紧紧围绕城市建设这一主题,着力展现城市的辉煌建设成就和日益改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报道覆盖社会、人文、经济、街道规划、职工生活环境等。充分体现网络传播特色,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生动地宣传城市。
二、参与报道的媒体及人员(共38家)
1、中央新闻网站(9家、13人):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中国企业新闻网、中青在线、中青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广播网。
2、商业门户(10家、11人):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网、雅虎、TOM、中华网、慧聪网、品牌中国、金融网。
3、省市重点新闻网站(2家、3人):千龙网、北青网。
4、省内主要新闻网站:。
5、其它媒体:省及当地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参加本地采访报道。
三、采访时间、行程
1、6月16日各网站来宾下午4:30分入住宾馆,晚上由城
市宣传部领导陪同用餐,讲解此次活动的简单概况。
2、6月17日上午在会议室举行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城市宣传部部长主持并致欢迎词,播放城市发展形象片;举行新闻发布会,城市领导介绍城市发展概况和取得的成绩并接受中央和省内外记者采访;
3、6月17日下午,城市举办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城市宣传部新闻处处长主持,城市发改委、旅游局、商务局等领导介绍城市开发和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分别接受媒体采访。
4、6月18日上午采访城市代表型的企业;下午采访改制后的上市公司;
5、6月19日参观城市生活区,下午游览当地著名旅游景点;
6、6月20日上午采访景区,并结束采风活动。
四、报道安排
1、网络媒体:当地新闻网设立“中国网络媒体城市”主题官方网站,全面发布采访活动的动态报道及所有记者的采访稿件,报道随行网络媒体的新闻稿件,并链接其它网络媒体专题页面;
2、各参与网站开设专题,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不拘一格,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为主体,使新闻报道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多视角、多元化的特点。并在各自网站首页推广或链接主题官方网站,大力推广城市的先进事迹、科技创新、环保节能等方面做出的成绩;
3、当地新闻网发布活动预告和动态信息,提供有关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背景资料,并在首页链接随行网站所做专题。
4、传统媒体:当地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做好在本地重要活动的新闻报道。
五、采访重点
(1)宣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进展;
(2)宣传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举措;
(3)宣传实施开发战略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4)宣传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效;
(5)宣传当地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所发生的变化。
(6)宣传当地地区的风土、人文环境;
六、影响力
媒体行活动参与的媒体都是影响面和影响度都比较大的知名网络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更显权威和影响力。多家网站派出了主编和资深编辑参加,制作专题10多个,并在各自网站首页或相关频道显著位置推广“中国网络媒体专题,预计文字报道1000多篇,图片2000余幅,200多家网站转载新闻。几十家网络媒体对同一个城市进行如此集中地报道,更加深了人们对当地社会、经济、人文等的全面了解,拉近了各城市与世界的距离,为各城市走向世界提供了展示的大舞台。
第三篇:电视台网络建设媒体数据安全研究论文
1网络媒体数据安全主要经历的转变
1.1完全依赖于网络存储设备,存储设备自身安全作为网络媒体数据安全的保障
在线存储体采用主备控制器机制,存储硬盘采用RAID安全机制;根据策略进行在线存储到近线带库的迁移备份,保障核心媒资数据的多级存储;核心媒体数据网内根据策略或手动定期备份。上述解决方案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网内媒体数据安全,但存在过分依赖存储硬件设备,问题数据恢复长等问题,严重影响编辑记者前台操作和资源使用时效。
1.2依靠网络技术实现媒体数据的多级存储,并实现对前使用者透明,数据恢复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完成,存储故障不影响编辑业务
采用本地+网络编辑的方式,媒体数据同时存储于在线存储和编辑机本地,降低网络存储故障对节目编辑的影响;采用媒体数据双读双写,主备在线存储方式,实现媒体数据的双重备份,降低存储故障对编辑记者的影响;建设最小应急系统,核心媒体数据根据策略实现向最小应急系统的备份,数据多级存储,保证核心编辑业务安全。
2媒体数据多级存储备份解决方案下的编辑操作模式
2.1主备双存储体:编辑站点双读双写
正常工作时:双读双写。在主备存储都正常时,上层应用站点在文件写入时同步写入主备存储体,实现数据镜像同步备份;在读取时,上层应用站点,选择主存储路径进行优先读取。主存储故障时:延迟平滑切换到备存储,进行单路读写。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主存储瘫痪,上层所有应用站点平滑切换到备路存储路径进行读写,无切换时间,用户毫无感觉,实现真正的0秒透明切换。主存储恢复后:策略控制中心,调度后台同步服务器,实现数据主备存储同步。该功能的实现得益于两点:一是由于素材路径存在双份,在正常时数据完全主备镜像;二是策略控制中心,实时监控收集存储状态,如主存储的故障信息。工作站读写访问过程中,由于所有文件I/O通过IDA引擎,获知策略中心的存储故障状态,因此直接指向备份存储进行实时访问,访问过程无间断,非常平滑。
2.2单在线存储体:“本地+网络”双读双写策略,实现媒体数据双路存储
编辑站点本地存储作为网络存储备份使用,优先编辑网络存储数据。网络和本地的文件路径,作为该素材的主备路径记录在资源上。采用双读双写模式,采集、打包等生成的视音频素材在网络和本地上都存在;同时对于字幕、故事板以及字幕中的图片也都在网络和本地磁盘上同时存在。在双读双写模式下,用户所生成的资源在本地都有一个中码流的版本,通过双读双写机制,用户可以直接调用网络的版本进行编辑。如网络故障用户可直接切换到本地,保证编辑业务连续不间断。在网络数据库中断的情况下,需要手动切换数据库连接,将系统连接到本地数据库上。系统软件可提供快捷的一键切换功能,将网路数据库连接切换到本地数据库,在网络数据库断开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节目的编辑。优点:双读双写保证系统媒体数据安全,优先编辑网络存储,实现媒体数据网络共享,编辑记者可在任意网内节目编辑站点完成节目编辑。缺点:网络存储读写性能要求较高,系统建设在存储领域的投资比重较大。网络存储作为编辑站点本地存储的备份,优先编辑本地存储数据。媒体数据在网络存储体和本机存储体实现冗余备份,优先读取本地存储路径。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单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网络化的实时备份存储又完全能实现网络化的资源共享以及关键数据的多重备份。在编辑过程中,采用本地编辑为主,网络编辑为备份的编辑方式,正常编辑模式下各站点直接读取本地素材进行节目编辑,后台打包调用网络高码流文件进行合成的编辑方式。对于上载节目资源的工作站A在被占用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到工作站B进行编辑,此时通过同步资源的方式到本地,用户在打开故事板和打开素材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判定当前资源不在本地存储路径,完成从网络到本地的同步迁移,编辑人员可以进行编辑使用。优点:双读双写保证系统媒体数据安全,优先编辑站点本地数据,大大减低对存储和网络的依赖,系统建设存储领域投资较低。缺点:鉴于采用本地编辑的模式,如编辑人员更换站点,需重新将网络数据同步到本次,有一定时效性的损耗。
2.3最小应急备份系统:实现核心媒体数据备份
系统在备份时,会同时进行物理文件和元数据的备份,以确保一旦主网出现问题,工作站点可以直接完全脱离主网且接入应急系统中使用。只需退出非编软件,重新连接最小应急备份系统的数据库,即可继续完成工作。节目采集及合成时可以自动写入最小应急备份系统,实现多存储区域数据完全一致,写入数据时不会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资源,而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当主网存储区数据删除时,最小应急备份区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自动对数据进行删除;当主存储区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迅速的切换到最小应急备份区上,使用最小应急备份数据;备份策略可以按照栏目、用户等方式进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进行备份。优点:最小应急备份系统可以作为全网应急解决方案,作为核心业务的终极保证。此外应急系统可作为外场系统使用,通过快速拆分,便捷的完成外场系统的远程移动。缺点:最小应急备份系统需要台内额外投资建设,将引入部分投资增加。
3系统主备存储不同选型下的编辑操作模式
网络系统建设过程中,对于核心存储设备的选择将决定媒体数据安全策略。如何在数据安全和台内投资间实现平衡是网络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1系统选用相同性能与容量的存储
鉴于主备存储体性能容量完全相同,网络系统服务的所有栏目均可选用同样的媒体数据安全策略,网络中媒体数据全部主备两份,即所有站点全部支持双读双写。系统任意存储故障均不影响编辑业务,节目编辑和系统数据实现双重保障。优点:业务安全级别高。缺点:台内投资相对较大,存储领域投资需要考虑。
3.2系统选用不同性能与相同容量的存储
鉴于主备存储体仅容量相同,系统主存储体可满足网内所有站点的读写需求,备存储体仅能支持部分站点的读写,媒体数据通过策略备份的方式实现主备双重备份。该种情况下,仅能保证网内核心栏目站点的双读双写和媒体数据实时双备份需求,即网络故障情况下网内部分编辑业务需中断,或全网转换为低码流编辑,高码审核打包的操作模式,方能实现全部业务不中断。优点:业务安全级较高。缺点:台内投资相对较大低,网络故障将导致部分编辑业务中断或全网采用低码流编辑,对编辑业务有较大影响。鉴于主备存储体性能与容量均不相同,系统主存储体可满足网内所有站点的读写需求,备存储体仅能支持部分站点的读写。该种情况下,仅能保证网内核心栏目站点的双读双写和媒体数据实时双备份需求,非核心栏目仅能读取主存储,媒体数据不再备份。即网络故障情况下网内部分编辑业务需求中断。优点:核心栏目业务安全级高,非核心栏目安全级别较低。缺点:台内投资相对较低,网络故障将导致部分编辑业务中断,对编辑业务有较大影响。
4结束语
当前网络设计,媒体数据安全需重点考虑,先进安全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网络存储故障对媒体数据和编辑业务的影响。各大电视台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综合考虑自身业务特点和系统建设投资,选择适合台内特点的媒体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第四篇: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式上发言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在这天朗气清、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东海之滨、黄浦江畔,共赴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之约。在此,我谨代表XX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世界风云激荡变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胸怀“两个大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此次论坛以“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网络媒体的责任和使命”为主题,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来审视世界格局之变、时代发展之变、舆论生态之变,深入探讨网络媒体的责任和使命,推动网络媒体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当今世界,变局和乱局纷繁交织;当代中国,机遇和挑战伴生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网络媒体在时代大潮中要有处变不惊的从容和通谋全局的视野,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要求,以政治意识把牢方向,以问题导向破解难题,以创新思维探索新路,以实干精神推动落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一是高举思想旗帜,做引领网络舆论导向的排头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引领我们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的思想武器。越是风云变幻,越要坚定主心骨;越是挑战重重,越要把准定盘星。网络媒体要聚焦思想引领,强化议题设置,发挥内容、渠道优势,创新传播方式方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阐释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领亿万网民与党同心、跟党同行,奋力书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好画卷。
二是担当历史重任,做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磁力场。“人心齐,泰山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全党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越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阶段,越需要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网络媒体处在网上新闻舆论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加油鼓劲、擂鼓助威的重任,要加大对当前形势和热点问题的宣传引导,在“怎么看”上统一认识,在“怎么干”上引领行动,激发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干劲闯劲,凝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三是发扬斗争精神,做守牢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的生力军。信息流通无国界,网络空间有硝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舆论生态,面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网络媒体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引导网民分清是非、辨明方向。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斗争、担当奉献,在造谣污蔑言论、错误思想观点面前勇于亮剑、积极作为,在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面前善于引导、迎难而上,在捍卫主流价值观中敢于坚守、冲锋在前。要着眼国际传播新形势,在网上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展示好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四是勇于开拓进取,做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弄潮儿。创新是互联网的本质属性,也是网络媒体的发展之要、活力之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也在重塑互联网行业生态和媒体发展格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网络媒体只有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奋勇争先,才能挺立潮头;只有在“勇攀高峰、挑战极限”中攻坚克难,才能不负使命。要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注重内容提质、推动表达创新、强化技术赋能,使内容产品“颜值”更高、品质更优、传播更广。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XX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风起浪涌、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奋勇争先、破茧成蝶,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惊叹的发展奇迹,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今天,我们在黄浦江边感受这座东方名城的脉动,体味新时代XX勇立潮头的神奇魅力,这其中蕴含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特质,与互联网创新变革的天然禀赋内在贯通,与本次论坛的主题高度契合。希望大家通过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这个平台,激荡思想火花、凝聚智慧力量,携手推动网络媒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五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网络媒体形象研究报告
缔造更加智慧的旅游生活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研究报告(NTAII) The research report on image of National 5A Tourist Attractions from
web media index(NTAII)
北京大学智慧旅游课题组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
2014年1月
目 录
引言.................................................................................................................................................. 课题研究队................................................................................................................................... 第一章简介..................................................................................................................................... 第二章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构建.................................................................................
一、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的现实意义...................................................................
二、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的构造...........................................................................
三、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指数测度方法...............................................................................
(一)第四级指标计算方法.........................................................................................
(二)第三级指标计算方法.........................................................................................
(三)第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四)第一级指标计算方法......................................................................................... 第三章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排名.........................................................
一、总分排名.........................................................................................................................
(一)总体评价.............................................................................................................
(二)空间格局.............................................................................................................
(三)前20位景区重点分析............................................................................ ............
二、二级指标排名.................................................................................................................
(一)认知形象.............................................................................................................
(二)情感形象.............................................................................................................
(三)整体分布............................................................................................................. 第四章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类型分析.................................................
一、划分方法.........................................................................................................................
二、五大类型.........................................................................................................................
三、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重点省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分析...................................................................................
一、北京市.............................................................................................................................
(一)北京市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状况.............................................................
(二)分析与展望.........................................................................................................
二、四川省.............................................................................................................................
(一)四川省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状况.............................................................
(二)分析与展望.........................................................................................................
三、安徽省.............................................................................................................................
(一)安徽省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状况.............................................................
(二)分析与展望......................................................................................................... 第六章结语...................................................................................................................................
引言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旅游方式,旅游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
旅游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登山、踏青、赏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调整紧张疲劳的工作状态,给自己的心情放个长假,是人们近几年越来越热衷的话题。伴随着旅游从奢侈品、调味品到必需品的转变,百姓的旅游经验、旅游品味迅速提升,旅游选择愈发理性、旅游需求愈发多元。“黄金周”变“黄金粥”,更是集中折射出目前中国旅游市场的供需矛盾。 网络时代互联网及移动终端蓬勃发展,旅游消费者越发倾向将自身的旅游经历、旅游体验在网络空间传播,这为潜在消费者提供了最真实、最具参考价值的决策素材,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旅游目的地出行选择和旅游管理的工具。同时,“智慧旅游”风生水起,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助推了旅游业传统营销方式的变革。大数据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互联网旅游数据的分析与使用提供了可能。
有感于此,北京大学“智慧旅游”课题组历经两载,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首次构建“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在软件编写、网页抓取、信息处理、内容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多次咨询国内外旅游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这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研究报告(NTAII 2013)》,力图缔造更加智慧的旅游生活,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和全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本报告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简介,第二至四章介绍“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的构建、排名和类型划分,第五章以北京市、四川省、安徽省为例进行重点省区分析,第六章总结主要观点并对本报告的应用进行展望。
本报告是首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研究报告(NTAII)》,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我们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力争将“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打造成为沟通景区、游客和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平台。
北京大学智慧旅游课题组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
课题研究团队
课题负责人
沈体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秘书长
北京大学智慧旅游课题组
温锋华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徐海涛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室副研究员 黄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助理
彭长江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陈静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室软件工程师 巴永青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讲师
彭瑜民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科学网高级编辑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课题组
叶一剑凤凰城市与旅游中心总监 张珺楠凤凰旅游频道主编 黄冬林凤凰城市频道高级编辑
课题咨询专家
彭德成国家旅游局计划财务司司长
韦文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著名城市营销专家 肖建国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 范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金江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
马修军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张月祥北京大学CALIS高教数字图书馆技术总监 许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华军北京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徐滔深圳证卷交易所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金仁仙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郑斌北京中科景元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第一章 简介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已成为超过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全球第一大产业,并以其产业本身特有的先导性和关联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旅游业作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的经济巨人”。2003年以后,我国旅游业进入大调整、大发展阶段,各地政府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引领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居民消费层次的突破口。旅游市场被不断激活,旅游消费被不断释放。“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6%;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不断加强。
对旅游消费者而言,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是基础性、关键性的决策。决策过程中,旅游消费者需要从形象、管理、文化、娱乐等方面对景区进行综合评判。然而,旅游的本质是体验,多数情况下旅游消费者无法在消费前对其“旅游体验”做出准确预期。由是,旅游消费的机会成本很高,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不确定性很大。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景点数量的激增更恶化了这种情况,使旅游消费的满意度不升反降。为降低消费风险,游客们更加关注旅游景区的大众口碑、社会形象,并习惯藉此作为旅游目的地选择依据。
2005年,国家旅游局适时出台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旅游局令第23 号〕,完善了旅游景区的A级评价体系,将5A景区作为旅游行业质量标杆。这套评价体系迅速得到市场认可,让旅游消费者有了权威的预期参考,增强了旅游过程的感知价值和消费信心,有效的引导了旅游消费者的目的地决策。然而,伴随旅游业发展壮大的是A级旅游景区的竞相升级。就5A景区而言,已从最初的16家增至目前的172家,且数量仍有增多趋势。这一方面意味着景区质量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得5A景区“金字招牌”的号召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旅游消费者不断爆出的“痛苦体验”也让5A景区着实难堪,凸显着其在资源、管理、服务方面的尴尬。网络时代互联网及移动终端蓬勃发展,民众网络意识和消费自觉不断增强,旅游消费者越发倾向将自身的旅游经历、旅游体验在网络空间传播。这为潜在消费者提供了最真实、最具参考价值的决策素材。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旅游目的地出行选择和旅游管理的工具。然而,网络信息只有经过大数据的筛选才可实现“去伪存真”,网络形象也只有得到大样本的支撑才“丰满真实”。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客观上形成了对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评价的大众需求。无疑,网络媒体形象评价已成为新时期旅游管理的现代化的必需,也成为区域旅游公共服务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
随着旅游景区网络形象逐渐从一个模糊、学术的概念变为一个“客观事实”,如何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并以此表征旅游目的地形象,正在变得愈发重要。基于此,课题组率先设计了网络媒体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以互联网数据为基础,从153家5A级景区切入,得出了国内首份“全国5A级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研究报告”。致力于明晰各景区网络媒体形象,促进旅游景区提高管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拥有良好的网络形象,帮助旅游消费者建立消费预期、改善旅游体验、实现真正的“智慧旅游”。
第二章 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构建
一、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的现实意义
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旅游目的地市场形象、公众形象、社会形象等在网络空间的综合反映,能有效的表征旅游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能有效的反映旅游目的地的综合质量。对游客而言,网络媒体形象能够使其做出更准确的消费预期和旅游决策,提高旅游满意度;对景区而言,网络媒体形象能够使其更客观的审视自身服务质量和服务绩效,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对行业而言,网络媒体形象能够使其更科学的把握游客消费需求和景区管理标准,提高行业治理能力。下面,课题组着重从行业治理角度分析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是完善我国旅游业治理体系、提升我国旅游业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我国旅游业治理体系、提升我国旅游业治理能力,势必要求行业治理者在理念、方法等重要领域进行关键性突破。建立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将促使行业治理者将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基本价值追求,不断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治理效率、提升治理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旅游业长远健康发展。
(二)建立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是转变旅游行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我国旅游业发展同时面临着产业供给不足和产业结构失调的问题。产业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总量不足,旅游供给和人民群众不断壮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还不相适应;产业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产品种类单一,休闲度假产品数量少,开发水平低;产业要素结构失调,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产业链还不够完善等。这些都造成人民群众旅游体验差、旅游满意度低,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建立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可以实时动态获取人民群众的旅游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促进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三)建立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是发展智慧旅游的重要组成“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建立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以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为基础,以游客导向为核心,以提升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优化旅游体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和行业监管者之间的互动,推动旅游业向着系统化、动态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二、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的构造
为了更好地满足互联网信息的特点,同时兼顾现有的国家景区评价体系,本指标体系立足于国家旅游局《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同时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在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及旅游目的地领域的相关文献,构造出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四级指标体系。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核心资源 综合管理 接待服务 基础设施景观环境民风民俗信息指引价格价值交通设施节庆活动通讯设施商业设施卫生设施历史意义服务质量景区安全机构与制度景区营销景区建设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由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二级指标组成,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是由基础设施、核心资源、接待服务和综合管理四个三级指标组成。
一定的网络显示度和传播度是形成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形象的形成过程将决定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过程中,何种目的地是可感知的、可实现的以及可得到的。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无法事先体验的特点,旅游形象更多是基于可感知的成分,即接受到关于旅游目的地的外部刺激的数量是形成认知形象的关键。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不能占据关键媒体的版面或是出现“热点现象”被大量转载,信息就极易被忽视和淹没,无法有效地在受众心目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形象。因此,本报告中的认知形象重点考察旅游目的地在网络空间中的“存在感”,即其在网络媒体中的知名度和传播度。
旅游目的地情感形象重在反映旅游目的地在网络媒体中的好评度。一定的显示度和传播度是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评价是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的价值判断和导向。良好的网络媒体评价,是信息时代景区评价和景区选择的重要标准,是互联网营销的必要条件和必然要求,关系到景区的生存与发展。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由基础设施、核心资源、接待服务和综合管理四个三级指标组成。基础设施、核心资源和接待服务代表了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综合管理代表了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保障力。
基础设施三级指标由四个方面组成,分别是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商业设施和卫生设施,反映网络媒体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关注力和好评度。核心资源由景观环境、节庆活动、民风民俗和历史意义四个方面组成,基本涵盖了所有类型景区的核心吸引物。接待服务由信息指引、服务质量和价格价值三个方面组成,其为当前网络媒体对旅游目的地的关注重点。综合管理由机构与制度、景区安全、景区营销、景区建设四个方面组成,旨在通过该指标的建立引导旅游目的地形成完善的现代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三、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指数测度方法
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指数共四级指标,每一级指标都是由其下一级指标加权复合得到。每一级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一)第四级指标计算方法
第四级指标计算过程中,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略有变化。
1、认知形象计算公式
=× ····························(1)
I4表示第四级指标。Rnum表示网页重要性加权报道量,通过求和每一条新闻的重要性,包括新闻所在网站的重要性和新闻在网站上出现位置的重要性两方面来计算衡量,在公式(3)中介绍。Ext表示景区信息展布性,表示某个景区在本次采集数据所包含网站中信息分布情况,在公式(5)中详细介绍。
2、情感形象计算公式
= ······························(2)
Rnumgood表示对景区所有好评新闻网页重要性加权报道量,Rnumall表示对景区所有新闻网页重要性加权报道量。二者计算都来自公式(3),不同的是:计算Rnumgood时,公式(3)中Page表示景区好评新闻;计算Rnumall时,公式(3)中Page表示景区所有新闻。
3、网页重要性加权报道量
=Σ(Σ=×) ·····························(3) Page表示每一条新闻重要性,PR全称PageRank,表示网页级别,是Google用于测评一个网页“重要性”的一种方法。通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Rnum得到的是所有网页以PR值加权总和,表示对某一景区综合报道数量。
4、针对每条新闻计算其重要性
=×× ·····························(4)
Page表示每一条新闻的重要性,这条新闻在网站中表现形式不同,它被关注的机率自然不同。Page是由三个分项指标计算得到,Loc表示新闻在网站里位置,Front表示新闻标题字体相对大小,Col表示新闻字体颜色。
5、景区信息展布性=(≠)()····················(5)
Ext表示景区信息在不同网站的分布情况,本报告认为在信息在网站中分布越均匀,景区信息展布性越好,越容易被大众阅读到。Count(Rnum≠0)表示所有网站中对景区报道量不为0的网站数量,Count(website)表示所有网站数量。
(二)第三级指标计算方法
=Σ(×) ·····························(6)
I3表示第三级指标,第三级指标是由第四级指标加权得到的,权重e的计算方法见公式(7)。
复合权重e的计算方法:=⁄Σ1531Σ1531⁄ ······························(7)
Qi表示第四级指标,QI表示Qi所属第三级指标。举例说明,计算故宫博物院基础设施得分时:Qi表示故宫交通设施得分,那么对应的QI表示故宫基础设施得分;ΣQi1531表示153个景区交通设施得分总和,ΣQI1531表示153个基础设施得分总和。这里借用区域经济学中区位商概念作为第四级指标向第三级指标复合的权重,非常恰当的反映了指标之间的权重比例。
(三)第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Σ(×) ···························(8)
I2表示第二级指标,I3表示第三级指标,w表示第三级向第二级指标复合时权重。该权重根据国家5A级景区评价标准确定,基础设施(28.03%)、核心资源(23.06%)、接待服务(19.89%)、综合管理(29.03%)。
(四)第一级指标计算方法
=Σ⁄ ······························(9)
I表示第一级指标,I2表示第二级指标,第一级指标是通过两个二级指标取平均值得到。本报告认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贡献相当。
(注:公式符号解释
:表示第级指标,其中I表示第一级指标; Rnum: 表示网页重要性加权报道量; Ext: 表示景区信息展布性; Page: 表示每一条新闻;
Loc: 表示某一条新闻在网站中的位置; Front: 表示某一条新闻标题字体; Col: 表示某一条新闻字体颜色; PR: 表示网站PR值;
Count(Rnum≠0):表示所有网站中对景区报道量不为0的网站数量; Count(website):表示所有网站数量;
: 表示对景区所有好评网页重要性加权报道量; all: 表示对景区所有网页重要性加权报道量; : 表示四级指标;
: 表示四级指标所属的三级指标。)
第三章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排名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代表了中国所有旅游目的地的最高水平。本报告将AAAAA级景区作为分析对象,下文中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代表相同的含义,不作特别区分。
一、总分排名
自2007年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诞生以来,截至2013年11月26日全国分22批共产生172家5A级旅游景区。因为报告写作周期的原因,本次报告的分析对象为截至2013年1月16日共评出的153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全部来自网络,主要采自以下三类网站:(1)国家旅游局官网及景区所在省份的旅游局官网34个;(2)景区自身的官方网站158个;(3)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15个。截止2013年9月1日,在以上207个网站所有可以浏览查阅到的信息中,共采集数据50余万条,以新闻信息为主,包括部分网页留言、评论,不包括论坛、博客以及微博数据。 国家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标体系(NTAII)依据中国互联网旅游信息及大数据抓取和分析技术,以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为核心分析维度,从基础设施、核心资源、接待服务和综合管理四个方面对中国153个5A级景区的网络形象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各目的地的网络媒体形象指数(NTAII 2013)。
(一)总体评价
2013年各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得分存在较大差距,得分属于优秀等级的旅游目的地共有18家,占全部旅游目的地总数的11.8%;得分属于良好等级的旅游目的地共有104家,占全部旅游目的地总数的68.0%;得分属于及格等级的旅游目的地共有31家,占全部旅游目的地总数的20.2%1。纵观旅游目的地得分的整体情况,高分景区数量偏少,仅占总体的十分之一左右,超过一半的景区得分徘徊在70-80分区间内,仍有五分之一的景区得分仅达到及格水平。这表明,我国153个5A级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整体形象较为中庸,缺乏认知及口碑俱佳的“明星景区”;大多数目的地安于传统生存及营销模式,缺乏新时代下对互联网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开展互联网营销的有效手段。
本报告将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得分分为三类,分别是:优秀等级(大于或等于80分)、良好等级(大于或等于70分、小于80分)、及格等级(大于或等于60分、小于70分)。
2013年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最高分为陕西渭南华山景区(87.73),最低分为河南省龙潭大峡谷景区(64.99)。华山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景区将建设“生态华山、文化华山、和谐华山”作为战略目标,依托“人才、科技、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华山景区官方网站制作精美,内容充实,更新迅速,为来访者提供景区介绍、旅游攻略、活动盛会、电子商务等“一揽子”服务,同时采取全国统一服务热线、QQ在线客服、官方微博互动等方式,加强与旅游者的沟通与交流。华山景区官方网站,充分发挥了传播企业治理理念、构建景区良好形象的重要作用,是华山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得分较高的重要因素。此外,华山景区充分强调旅游服务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通过定期举办“员工技能比拼”、“英语口语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在游客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2013年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得分排名前十的景区分别为:陕西渭南华山景区(87.73)、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87.13)、乐山市峨眉山景区(87.11)、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旅游区(86.66)、泰安市泰山景区(86.12)、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85.83)、黄山市黄山风景区(85.61)、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85.06)、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84.73)、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风景区(84.03)。这十个景区得分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
1、全部为国内家喻户晓的知名景区,网络媒体尤其是具有强大网络影响力、辐射力的门户网站和旅游局网站的报道量大;
2、景区官方网站架构完整,内容丰富,更新迅速,是景区网络信息的原始来源及传播核心,发挥着景区对外宣传的旗手作用;
3、与自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相结合,普遍提出了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景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或口号,发展智慧旅游;
4、注重制度建设,改善旅游体验;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媒体曝光率;
6、注重特色宣传,打造特色营销。排名前十位的景区在互联网中具有良好的媒体形象、优秀的网络显示度和强大的网络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浩瀚互联网信息对这10个5A级景区的关注焦点以及情感倾向。
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排名靠后的景区,受限于景区规模和5A级历史,知名度普遍不高,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相比网络显示度低,在提升网络媒体形象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章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类型分析
-------------------------结论与启示
第一,2013年我国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可以分为五大类型:高水平均衡型、一般均衡型、低水平均衡型、核心资源推动型和综合管理推动型,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的驱动作用不明显。
第二,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整体状况堪忧,未来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般均衡型和低水平均衡型的旅游目的地数量超过了总体数量的60%,这些旅游目的地的网络媒体形象表现既缺乏突出特点,整体水平也偏低。若这些景区在基础设施、核心资源、接待服务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狠抓内功、转型升级,同时注重互联网营销,中国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将得到质的飞跃。
第三,各旅游目的地应当结合自身类型特点,制定未来网络媒体形象提升策略。
高水平均衡景区应当采取“稳中求进、重点攻破”的策略,着重保持既有优势;一般均衡景区应当加大力度提高景区管理水平,适当关注网络媒体对景区的认识及评价;低水平均均衡景区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下大力度进行自身的软硬件建设,管理好景区内部及辐射到周边的各项工作;核心资源和综合管理驱动型景区应当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其他维度的全面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形象。
第五章 结语
信息时代,社会万象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都有着各自的网络形象。尽管现阶段人们尚未充分认识这些网络形象的重要性,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网络社会的形成,网络形象的价值必将越发深刻地为人们所理解——它将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渠道。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满足人们高层次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多重优势于一体的旅游业,在网络社会里对网络媒体形象的需求特别强烈:能够帮助旅游消费者形成准确的消费预期,能够有效的提高旅游消费的满意度;能够帮助旅游景区把握旅游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能够有效的实施必要的服务补救和服务改进;能够帮助旅游管理者掌握先进的旅游治理工具,完善旅游治理体系、改善旅游治理方式、提升旅游治理绩效。
在准确把握网络环境中旅游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以沈体雁教授为核心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围绕“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不仅阐明了当前社会网络媒体形象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意义,还构建出科学的网络媒体形象指标体系,并找到了网络媒体形象评价的计算方法以及数据来源,进而给出了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完整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运用该评价方法对全国153家5A级景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给出了我国5A级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总表以及我国5A级景区网络媒体认知形象分表、我国5A级景区网络媒体情感形象分表。在这三个表格中,课题组对全国153家5A级景区进行了分别排序,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课题组以北京、安徽、四川为例探寻了重点省区5A景区网络媒体形象的问题、缘由以及改进建议。
本研究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构建了我国旅游目的地网络媒体形象评价方法体系,包括建立了网络媒体形象指标体系、找到了网络媒体形象指标计算方法、甄选了网络媒体形象指标计算的数据源;二是计算出我国153家5A级景区网络媒体形象得分,包括媒体形象总分、情感得分、认知得分等,进而给出了5A级景区的各项排序表;三是根据景区得分分析了我国5A级景区网络媒体形象的整体问题,讨论了个别高或低分景区成分的原因,探讨了重点省区网络媒体形象的问题,找到了帮助5A景区改善网络媒体形象的措施建议。
此外,本研究还形成了一些较为重要的研究结论,包括:
第一,全国5A级旅游景区在网络媒体形象指数方面的表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一个典型。根据我们提出的5A级景区网络媒体形象分析框架以及相应的形象指数计算方法,全国153家5A级旅游景区在网络媒体形象方面确实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化现象,相同景区在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之间也存在着不匹配问题,这些都对各旅游目的地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二,一个清晰的宏观特点是家喻户晓的著名景区网络媒体形象指数得分普遍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著名景区知名度高,网络媒体报道量大;
2、著名景区成立时间长,管理经验充足,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基本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因此好评度相对较高;
3、著名景区往往注重自身的宣传和营销,对互联网尤其是自身官网的投入量大。而其他景区首先在核心旅游资源上就无法与著名景区相比,同时大多数景区成立时间短,知名度低,游客接待量少,尚没有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成熟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因此造成了网络媒体对其报道量少、中性报道居多的现象,导致其整体得分偏低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络会计应用研究02-08
刍议网络研究性学习02-08
无线wlan建设方案02-08
无线频谱02-08
无线网卡的硬件选购 无线上网卡选购三要素02-08
WLAN无线网络技术02-08
无线网状网与其他无线网络的“一较高低”02-08
无线局域网技术常见无线知识问答网络知识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