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艾滋病调查问卷(精选14篇)
篇1:学生艾滋病调查问卷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09文秘教育班王培明学号 200913101
2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认知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您参加预防艾滋病相关认知的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调查给予的支持和配合。本调查采取不记名的形式,您的回答将得到严格保密。您提供的信息对我们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请认真如实回答,谢谢您的合作!
(调查地点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
请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然后在您所选的答案相应的标号上打“√”,没有注明为多选题的一律为单选题,只能选择一个选项;如选“其他”项请在问卷中空白处给予尽可能详细的说明。
1、性别:A男B女
2、您出生于年月
3、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哪一天
A、10月1日B 5月1日C 11月1日D 12月1日
5、您觉得艾滋病的话题,与你关系大吗?
A.很有关系 B.较有关系 C.关系不大 D.没有关系
6、您觉得艾滋病离你远吗?
A、远B、不远C、不知道
7、提起艾滋病,您是否感到紧张,恐惧?
A.是 B.否 C.说不清
8、你知道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性接触 B、垂直传播 C、经血液传播 D、刚知道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09文秘教育班王培明学号 20091310129、如果有位艾滋病人希望与你握手、拥抱,你会:
A.同意没关系,友好地握手B.马上拒绝
C.有点犹豫,不知道如何是好D.没有拒绝,但之后马上洗手
10、如果你的朋友向你隐瞒了他是一位艾滋病人,当你发现后,你会:
A.继续与他交朋友,对他像以前一样好
B.不能忍受他的欺骗,害怕自己被传染,与他绝交
C.没有与他绝交,但处处保持距离,慢慢疏远他
D.关心和帮助他们
11、你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是否应该公开他们的身份?
A.公开B.保密 C.无所谓,与我无关 D.这个问题不好说
12、血液传输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你现在或成年后会去义务献血吗?
A、不会去,好恐怖,我害怕被感染B、去正规医院或血液中心献血
C、不知道,要看具体情况D、以前献过血,将来不再去了
12、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可多选)
A 使用安全套 B 不静脉吸毒C不握手D不共同进餐。
13、你认为国家应怎样帮助艾滋病人?(多选)
A、不用帮助他们B 帮助他们治疗 C、帮助他们不受歧视E、无所谓
14、论述题:作为大学生你对预防艾滋病有没有创新性的意见或建议?
------------------------------------------------问卷到此结束,谢谢您的合作!我们将严格保密!遏制艾滋,人人有责。再次感谢你的参与,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篇2:学生艾滋病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度调查表
当前安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度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我们是安徽大学社会学系2007级的学生。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情况,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我们在学校开展这项调查,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请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谢谢您的参与和合作!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7社工班第9调查组2009年4月26日 负责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7社会工作 史敏 蒋文凤 电话:*** 邮箱: wenfeng2684@126.com 你的基本信息
性别:男女
年级:08级07级06级05级
科类:文史类理工类
专业:
填写说明:请在你认为最符合你真实想法的选项下打“√”。
1、世界艾滋病日是:
A、12月1日B、3月22日C、6月26日D、6月5日E、不知道
2、“红丝带”是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关于这点,你了解吗?
A、非常清楚B、清楚C、一般D、不太清楚E、不清楚
3、目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共用吸毒器具,你了解吗?
A、非常清楚B、清楚C、一般D、不太清楚E、不清楚
4、你知道怎样预防艾滋病吗?
A、非常清楚B、清楚C、一般D、不太清楚E、不清楚
5、你知道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毒携带者的区别吗?
A、非常清楚B、清楚C、一般D、不太清楚E、不清楚
6、HIV感染者由于长期受到歧视,无法正常生活和生存,时有用针头乱扎人等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你赞成采取强制手段,对这些群体进行隔离吗?
A、赞成B、比较赞成C、无所谓D、比较反对E、反对
7、你赞成大部分AIDS患者都是由于道德败坏导致的这样的观点吗?
A、赞成B、比较赞成、C、无所谓D、比较反对E、反对
8、你会接受和艾滋病患者一起正常学习和工作吗
A、赞成B、比较赞成、C、无所谓D、比较反对E、反对
9、如果有人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你认为他会告诉周围的人吗?
A、肯定会B、可能会C、不确定D、可能不会E、不会
10、假如你知道自己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你会告诉别人吗?
A、肯定会B、可能会C、不确定D、可能不会E、不会
11、假如现在你身边有一位艾滋病患者,你会立即离开吗?
A、肯定会B、可能会C、不确定D、可能不会E、不会
问卷编号__
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度调查表
12、你会为艾滋病患者死后留下的家属尤其是青少年(未感染)提供物质或者其它的帮助吗?
A、肯定会B、可能会C、不确定D、可能不会E、不会
13、假如有机会,你会成为援艾志愿者吗?
A、肯定会B、可能会C、不确定D、可能不会E、不会
14、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增加艾滋病教育?
A、应该增加,而且非常重要
B、可以增加,比较重要
C、无所谓,可有可无
D、不太需要,以学业为主,不应该让他们知道这些
E、不需要,大学生远离这个群体
篇3: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知识,态度,健康教育
自从艾滋病被发现以来, 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目前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流行方式也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在中国的艾滋病患者中, 15~29岁的约占60%, 大学生属于性活跃人群, 但性心理仍不成熟, 对新事物好奇, 有较强尝试欲, 是感染和传播AIDS的重点人群[1]。为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今后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健康教育, 我们对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共调查了243例, 收回有效问卷243份, ;其中男生119例, 女生124例, 男女比例为0.96:1, 学生年龄在18~23岁, 平均年龄21.4岁。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 匿名进行相关知识调查, 采用笔答的形式, 以保证所获信息的可靠性。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态度和安全性信念等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艾滋病的认知情况
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7.4%。大部分学生 (74.1%) 认识到现在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艾滋病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知晓率较低。而对于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只有40.3%的学生认识到其严重性, 见表1。
2.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有9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对性传播、母婴传播也有正确认识。但对“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低。见表2。
2.3 对待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及安全性信念
有69.5的学生认为“艾滋病”很可怕;只有38.3%的学生对艾滋病人持同情态度;18.9%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 且又近半数认为应将艾滋病人统一隔离管理。有高达67.9%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尽管有71.6%相信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 但真正使用的却只有22.2%。详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的非常少。并且认识不到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的严重性。虽然有相当部分的同学能够知晓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 不通过礼节性接吻、握手、拥抱、游泳、共用劳动工具传播, 但仍然对艾滋病有恐慌心理, 不愿意与艾滋病人正常交往, 对艾滋病人持歧视态度。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性观念比较开放, 有67.7%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 还有一小部分可以接受多个性伴侣。尽管相信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 但真正发生性行为时会使用安全套的却只占小部分。因此, 在大学生中很有必要开展对艾滋病及安全性信念的健康教育。
由于历史及传统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内公开和全面的性教育仍然很欠缺。我国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处于低水平初级阶段, 缺少系统、规范、科学、全面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2]。高校性教育的普及力度不够, 大学生需求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影视、互联网等媒体, 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够强, 这样很容易使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走入误区。再者,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整体素质要低于普通本专科院校学生。因此, 在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健康、全面的性教育已是势在必行。比如, 对大学生发放关于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 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专题讲座等。资料表明大学生掌握的资料愈多, 态度越积极[3]。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与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以及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要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讲授给大学生, 今后的宣教活动要做深、做细, 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将安全套的正确使用作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不仅让大学生做到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育大学生承担起预防艾滋病的责任, 减少或降低艾滋病对大学生的危害, 适时的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综上所述,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正日趋开放, 而与之相应的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意识和行为并没有相应提高, 这种现象将增加大学生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因此, 应在大学生中开展适时、适度、适量的性健康教育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既要进行洁身自爱的道德教育, 又要正确宣传安全套在预防性病艾滋病中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意识, 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保护能力, 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杨艳晖.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6) :754~755.
[2]吴扬.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与内容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3~5.
篇4:学生艾滋病调查问卷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91-01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病毒特异性地损害免疫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或肿瘤[1]。本病发病缓慢,传播速度快,病死率极高。
1艾滋病的防治原则
1.1临床治疗
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①支持疗法。②应用免疫调节剂,如白细胞介素2(IL一2)、干扰素(IFN)、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③选用抗病毒制剂,如rsCD4、双脱氧胞苷、叠氮胸苷等。
1.2预防原则
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性健康教育,以及切断一切可以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因此艾滋病完全可以预防。措施如下。(1)加强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洁身自爱;禁止滥交,尤其与外籍人员性乱行为;保持单一的性伴和安全的性行为。(2)安全使用血液与血制品,严格筛选供血者,HIV阴性者方能供血。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分及血液制品时,必须进行HIV检测。(3)预防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应避免妊娠,出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避免危害下一代。(4)不沾染毒品,戒毒,禁止与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针头。(5)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引导和鼓励他们自觉采取隔离保护措施,积极接受正规治疗。
2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的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我国口岸开放,人口流动性增大,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人数增加,使艾滋病、性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20~29岁的青年占58%,而这正是大学生们所处的年龄段。因此,在我国各高等院校、社会青年中开展关于艾滋病、性病的防治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有研究认为22%~30%的大学生有过性经历,说明艾滋病高危因素已潜伏于大学校园。大学生的性行为问题已值得社会正视。在艾滋病流行的今天,一些青年学生对性的态度变得日益开放,不少人在校期间已有了性行为,但对于如何避免艾滋病和性传播性疾病却缺乏基本的知识。科学研究证实,患有梅毒、生殖器疱疹等性病可使通过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10~20倍。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需要社会宽泛的心态,更需要社会建立科学的体系与防范方法。
艾滋病的发现者之一Gallo博士指出:“找出能够治愈艾滋病的治疗手段之可能性极小,一旦被艾滋病感染,将永远无法摆脱,还是应在预防为主。”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最好“疫苗”,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通过在高等院校大力普及艾滋病、性病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学生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高等学校学生是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群体队伍,应该把艾滋病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提高到认识高度上来。2001年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全国高等学校开展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对防治措施做了具体要求。如果防治措施得当,而且能认真落实的话,艾滋病基本是可以控制的。高等学校控制对策是一级预防,重点是落实一级预防的各项措施。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是切断艾滋病的各种传播途径。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使大学生真正值得艾滋病的危害和怎样预防艾滋病。通过开展群防群治,提高大学生的防病能力,将会对整个社会及全民健康起到促进及推动作用。
3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习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應以自学为主、医院门诊辅导的原则进行。
(1)学生在校期间把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这样可以不加重学生负担,同时可以了解到一定卫生知识。(2)正确认识艾滋病,认识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3)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学生可以参加医院为防治艾滋病开设的专题讲座。(4)医院开设健康教育咨询门诊,与在校学生一起讨论艾滋病防治问题。这一点对医科类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求医学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其实,理解艾滋病病人并不难,只要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就不会自己吓唬自己,我们没有理由把他们当作异类。不管是艾滋病还是流感,被感染的人都是病人,需要理解的是他们的现状,不是得病的原因。对艾滋病人来说,他要面对得病后经济上的压力,面对周围人们和社会的、歧视,同时还要面对死亡。为什么此时我们不能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呢?艾滋病感染者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期,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一个理解、宽容的社会环境,他们完全可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等待医学科学的发展,也许会有新的药物被研制出来,也许会有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立足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将不幸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当作人类的特殊群体去给予关爱和帮助,我们和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就能和谐地融入到整个社会中。
结论
总之,通过大学生对艾滋病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加强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在日益变化的新时代,能够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郭淑怡,张星光. 呼和浩特市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教育效果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01:21-22+18.
篇5:学生艾滋病调查问卷
---------地区-------县、市---------乡--------村---------学校
一、基本信息
人群类别:(1)城市居民(2)农民(3)校内青少年(4)农民工
性 别(1)男(2)女
出生日期:年月
民族:(1)汉族(2)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或中专(5)大专及以上 你听说过艾滋病吗?(1)没有(2)有
二、艾滋病知识(对的选项打√)
1、一个看似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吗?
(1)可能(2)不可能(3)不知道
2、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
(1)会(2)不会(3)不知道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餐会感染艾滋病吗?
(1)会(2)不会(3)不知道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会得艾滋病吗?
(1)会(2)不会(3)不知道
5、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会得艾滋病吗?
(1)会(2)不会(3)不知道
6、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游泳池、浴缸会得艾滋病吗?
(1)会(2)不会(3)不知道
7、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关系会得艾滋病吗?
(1)会(2)不会(3)不知道
8、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
(1)会(2)不会(3)不知道
9、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
(1)可能(2)不可能(3)不知道
10、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吗?
(1)可能(2)不可能(3)不知道
11、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吗?
(1)可以(2)不可以(3)不知道
12、只与一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吗?
(1)可以(2)不可以(3)不知道
13、你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可多选)
(1)工作单位(社区、学校等)租住地宣传活动(2)电视(3)广播
(4)报刊(5)书籍(6)朋友(7)医生(8)咨询服务(9)免费宣传材料
(10)宣传广告栏(11)学校教育(12)其他(请注明):
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员:
知晓率计算方法:
知识知晓率(%)=10题答对人数÷答题总人数×100%
篇6: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
关于艾滋病社会调查报告
“眼前全世界艾滋病流行现状十分令人担忧,特点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爬升倾向。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与发病人数也增长较快。中国艾滋病现状,据联合国驻华机构显示的数据,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卧病过世的24万人,总数理应在100万人左右。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携带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沈洁说,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发病和过世都显现出明显的爬升倾向,传播模式和途径也正在发生变化。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注册吸毒人数逐年递增,往年已经到手90万人,估计全国天天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次数超过45万。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依据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从1995年到2000年5年间,全国注射吸毒者均和艾滋病感染率增强500倍。在以后几年里,经注射方法传播将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法。卖淫妇女和艾滋病感染率均从1995年到2000年增长了66倍,所以,经性途径传播的威胁很大。近十几年,全国性病发病报告逐年爬升,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应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就感染率而言,中国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目很大,艾滋病防治状况不明朗。据内行预测,如不采取灵活管用的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
最先想做这个关于艾滋病的社会调查报告,是因为有一天晚上陪着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新闻,在里面看见一则报道,报道里是一段视频,说的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与艾滋病患者小杜一起去街头进行实况调查的故事,工作人员躲在暗处拍摄,而小杜作为一名被邀请一起参与调查的艾滋病患者则需要戴上口罩,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一名艾滋病患者,我需要温暖,你可以拥抱我吗?”小杜和工作人员换了几个地点依次进行了测试,收获了不同的效果,在地铁站台时还有热心的阿姨拥抱小杜,告诉他要坚强,不要觉得自己和别的人不一样,不需要自卑,拿掉口罩,勇敢面对生活,走自己的路,创美好的未来。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当他们来到南京大学的校门口时,许多的学生都上前来主动拥抱他,还有两个勇敢而热情的女生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羞涩地拥抱了拿着牌子的小杜,告诉他艾滋病没什么,要坚强!于是,我便受到了启发,决定这次的思修调查报告就以艾滋病为主题吧。
同样的问题,“如果你在路上遇到戴着口罩举着牌子的艾滋病患者说他们需要温暖,请你给他/她一个拥抱,你会怎么做”在问卷里得到的答案中,有20%的同学表示自己会“上前主动拥抱他”,而大部分即55%的同学表示“如果他走过来要求我,我就去抱他”,然而也有25%的同学认为应该“离他远一点,省得麻烦”。说明大家在内心还是很渴望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只是缺少一些勇气和动力。这次调查的男女比例几乎是1:1,调查的对象主要以大学生为主,然而即使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在“你了解艾滋病吗?”这一问题上也仅仅只有17%的人表示自己“了解”,有2%的人表示自己“不了解”,相当大一部分即81%的人表示自己对艾滋病“略知一二”。并且在关于“你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吗?”这一问题上也出现了将近42%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够了解,仅知道一些,却不够全面的情况。说明即便是今天才华洋溢满腹经纶的高学历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也是不够了解的,据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总数的68%,经采血、血浆途径感染人数占9.7%,经血液制品感染人数占1.5%,此外,经性接触感染人数占7.2%,母婴传播为0.2%,其余13.4%传播途径不详。个别调查显示,同性恋感染率高达1%-5%。
在“你第一次知道艾滋病是通过什么渠道?”这个问题上,有47%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学校的教育”,而仅仅只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医院的宣传”,有35%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电视新闻媒体和报刊”而了解艾滋病的,选择通过“其他方式”的大学生占据了15%,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和电视媒体报刊对于艾滋病的宣传是达到了一定效果的,帮助许多同学对艾滋病有了初步的了解,而通过“医院宣传”的才得知艾滋病这个病种的人数竟然只占3%,这一比例的调查结果是令人感到十分意外的,医院作为对各种疾病了解最为权威的医疗机构,显然在这方面缺少宣传的力度,医院应该加大各类疾病的宣传力度,帮助不仅仅是大学生,而且是社会各界人士来深入了解,这样才不会出现类似于3%的尴尬场面。而在“你是否会歧视艾滋病病人”的问题上,5%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在不经意之间去歧视艾滋病人”,63%的同学表示自己“很尊重他们,不会歧视他们”,同时,也有32%的同学表示自己和他们“没有太多的交集,不愿接触他们”,这个数据也充分说明了社会上存在着的一些冷漠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加应该多多得去接触和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针对之前同学们觉得与艾滋病患者没有交集的问题,我又提出了“如果学校提供以为艾滋病患者服务的义工平台,你愿意尝试吗?”的问题,有12%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愿意,他们早就想接触这些人了,也有55%的同学表示“愿意,有义工时就上”,但是也有几乎占到37%的同学表示“不愿意,怕不安全,传染到怎么办”。这个数据也说明了当前大家对自身安全的顾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不够了解的现象。
通过这些问卷调查的方式,我得到了一些结论和观点,总体上大学生们对于艾滋病还是有一定的概念的,但是了解也只浮于表层,在涉及与艾滋病患者的接触问题上,大家普遍还是选择保守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们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还不够了解,或者说了解的还不够全面,从而在心里产生了对艾滋病患者的抵触心理,作为医院、电视新闻媒体和报刊、学校应该要提供更广泛的平台让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弱势群体,增强大学生的日常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关爱弱势群体。而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也更加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素养和素质,积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了解社会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附: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关于艾滋病社会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的职业? A.学生 B.从业人员 3.你了解艾滋病吗?
A.了解 B.不了解 C.略知一二 4.你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吗? A.知道 B.不清楚 C.只知道一些 5.你第一次知道艾滋病是通过什么渠道?
A.学校的教育 B.医院的宣传 C.新闻媒体和报刊 D.其他方式 6.你是否会歧视艾滋病病人? A.会在不经意之间去歧视艾滋病人 B.很尊重他们,不会歧视他们 C.没有太多的交集,不愿接触他们
7.如果学校提供以为艾滋病患者服务的义工平台,你愿意尝试吗? A.非常愿意,早就想接触这些人 B.愿意,有义工时就上 C.不愿意,怕不安全,传染到怎么办
篇7:预防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简报
为进一步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增强这一群体的艾滋病防治意识。深泽县疾控中心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工作。
本次活动,工作人员首先以授课形式从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控、国家四免一关怀等方面对高一学生进行了宣讲。随后,随机抽取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100%、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为94.5%,达到了青少年知晓率90%以上的指标要求。针对有效提高了青年学生艾滋病性病的防控意识。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误区以及疑惑,工作人员给予了纠正与解答。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了解了艾滋病的危害,掌握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基本方法,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篇8: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分析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校学生3 058名, 其中女生586名, 占19.16%, 男生2 472名, 占80.83%;最大年龄22岁, 最小年龄15岁, 平均年龄17.2岁。接受调查的学生均未接受过艾滋病的课堂教学。
1.2 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的办法, 实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 参考国内外艾滋病防治知识等相关资料, 自行设计问卷, 利用课余时间, 现场发卷, 学生独立完成。
2 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57.5%;全部答对58人, 占答题人数的1.7%;男生平均知晓率76.0%, 女性平均知晓率56.4%。82.4%的学生知道血液传播, 74.2%和70.3%的学生分别知道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对日常生活、握手、共用厕所、是否传播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只有31.6%。28.3%的学生知道目前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2.2 获取相关知识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 从课堂、讲座中获取预防艾滋病知识最少。
2.3 对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
被调查学生中, 20.2%同意“同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和往常一样交往”, 53.1%的学生不愿意同艾滋病患者正常交往。多数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是否实行严格隔离认识模糊。
2.4 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态度与要求
多数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 90%的学生要求“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70%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式”是开展专题讲座, 其次是课堂教学、网络媒体。
3 讨论
艾滋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而青少年是易感人群。艾滋病的传播与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1 教育学生全面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从整体看, 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差, 总体知晓率只有57.5%, 尤其是女生, 其平均知晓率比男生低, 说明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女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较男生差, 这可能与女生对性有关的话题比较害羞、不主动去了解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健康教育工作者, 要提高认识, 认真做好学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消除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盲区和误区。
3.
引导学生同情关爱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调查结果表明, 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同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接触, 超过半数的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正常交往, 表现出对艾滋病患者不宽容、不同情的态度。这警示我们, 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对学生必须加强不歧视艾滋病患者的教育, 使他们真正懂得艾滋病患者本身就是受害者, 应该同情、关爱和帮助他们, 不能歧视、疏远他们。要共同呼吁社会、家庭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和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3 提高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
调查对象绝大多数同意“在学生中应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同时要求“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这表明, 学生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清楚、态度积极, 这是做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学校必须高度重视, 加大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 以满足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要求。
3.4 拓宽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信息渠道
篇9:大学生兼职问卷调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
大学生研究领域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关注并研究大学生的兼职行为,对大学生就业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因素及其诱因,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立体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惊醒合理兼职,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260名大学生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调查了当前阶段大学生的兼职现状,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对自编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希望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大学生兼职状况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共260名(样本分布见表1)。问卷发放时间从2012年3月到2012年4月,采取非随机抽样的判断抽样方式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26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45份,收回问卷有效率为100%。
在对问卷回收的词频进行整理、筛查的基础上,自编大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245份问卷回收的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探索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结构构成。
表1 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样本分布
项目样本数量样本比例(%)项目样本数量样本比例(%)
性别男9940.4兼职经历有15462.9
女14659.6 无9137.1
年级大一7028.6月消费600以下6024.8
大二3715.1 600-8005723.3
大三4418.0 800-10007129.5
大四2610.6 1000以上5723.3
硕士6827.8
年龄18岁以下72.9月生
活费600以下5120.8
18-21岁8434.3 600-8005422.0
22-25岁13454.7 800-10008434.3
25岁以上208.2 1000以上5622.9
(二)信度分析。
问卷各维度和问卷整体的信度分析,除“遇到的困难”的Cronbach’ alpha系数(克朗巴赫系数)为0.538外,其它纬度和整个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均超过了6.0。提示问卷的信度较好。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KMO统计量值为0.857,Bartlett球型检验近似卡值为2167.789,P值为0.000,提示问卷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析法(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进行因子分析,并以正交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rotate),结果如下表4,提取到的特征根大于1.0的公因子有4个,其特征根值分别为7.095、2.582、1.819、1.549、1.295,5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7.799%。
表4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Component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
17.09523.64823.648
22.5828.60732.256
31.8196.06238.318
41.5495.16343.481
51.2954.31747.799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二、大学生兼职状况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验证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得到的“大学生兼职状况问卷”因素结构
模型是否与实际数据适配,并验证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结构具有理论性。
运用AMOS17.0统计学软件,对245份正式施测的问卷回收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对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问卷结构基础上,运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整个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Chi-square = 171.897
Degrees of freedom = 83
Probability level = 0.000
篇10:预防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简报
为进一步加强临沂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降低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5月18日-19日,临沂市疾控中心开展了临沂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省疾控中心专家进行现场质控和技术支持。
本次调查针对1-5月临沂市新发现并报告的15-24岁在校学生HIV感染者,调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对一般人口学信息、高危行为史、行为认知等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于掌握全市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及传播因素,在青年学生中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篇11:蛤泊小学预防艾滋病调查问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1、你是否有听说过“艾滋病”?
A.有
B.无
2、如果有听说过,你的知识来源于哪里?
A.参加培训班 B.电视 C.网络 D.广播 E.书本F.宣传资料 G.其他途径
3、您想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吗?
A.想
B.不想
C.无所谓
4、学习艾滋病知识会被误认为是感染了艾滋病吗? A.会 B.不会 C.有可能
5、您希望通过哪种途径了解到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A.电视 B.广播 C.报纸D.参加培训 E.社会宣传活动现场F.专门的宣传品
6、您曾经参加过艾滋病培训吗?
A.参加过
B.没有参加过
7、您了解艾滋病是一种什么病吗?
A.严重的传染病 B.一般疾病 C.不清楚,不确定
8、得了艾滋病可以治愈吗?
A.可以
B.不能
C.不清楚
9、您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吗?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10、您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立即死亡吗?
A.会的 B.不会的 C.不知道
11、艾滋病病毒传播有哪种途径?
A.空气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公共场所传播 D.母婴传播 E.血液传播 F.日常生活接触
1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艾滋病病人吗?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13.您是否了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A、很了解
B、一无所知
C、知道一点
14.你是否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有关艾滋病的知识非常重要()A.、是 B、否C、不知道
15.艾滋病的准确命名应称为()
A、爱滋病
B、HIV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
16.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哪一天?()
A、10月1日
B、5月1日
C、11月1日
D、12月1日 17.你认为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程度怎样?()
A、轻微
B、增长期
C、快速增长期 18.假设自己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您的第一反应或行动是()
A、沉默,想办法隐瞒
B、告诉要好的朋友,寻求帮助
C、告诉家人,寻求支持
D、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寻求治疗
E、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19.你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知道艾滋病的呢?(多选)()
A、电视广播节目的介绍
B看书报杂志的时候知道的、C、从网络上了解的、D、自己身边有人得这个病才知道的、E、学校艾滋病宣传活动
F、其他
20.你会关注有关艾滋病的新闻吗?()
A、是的,我特别留意,而且主动了解相关情况
B、不是非常关注,看到关于艾滋病的新闻会看一下
C、从来不关心这方面的新闻
21.你关心艾滋病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A、我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B、媒体经常在报道,所以也看看
C、身边有人患此病,想多了解一些情况
D、了解艾滋病,提高个人防护能力E其他
22、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您是否知道到哪里检查?()A是 B、否
23.你知道下面哪些是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吗?(多选)()
A、危险性行为
B、互相亲吻
C、血液传染
D、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握手拥抱
E、母婴传染
F、蚊虫叮咬
24.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针刺器械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吗?()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25.血液传输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你会去义务献血吗?()
A、不会去,好恐怖,我害怕被感染
B、我会去正规医院或血液中心献血
C、不知道,要看具体情况
D、以前献过血,将来不再去了
26.你认为在目前条件下,艾滋病能否治愈?()
A.、是
B、.否
C、.不知道
27.如果您身边有同事感染艾滋病,您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就餐、握手?()
A、是,这样做不会被感染
B、否,害怕被感染艾滋病病毒
28、假设您的朋友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您对他的态度是()
A、同情
B、讨厌
C、鄙视
D、躲避
篇12: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
Live and let live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1、您知道我校的“大学生红丝带”防艾协会吗?_______ A、知道 B、不了解 C、已经加入此协会 D、正准备加入
2、今年是世界第_______个预防艾滋病日 A、17 B、18 C、19 D、20 3.每年的世界预防艾滋病日是_______
A、11.25
B、12.1
C、12.5
D、12.12
4、今年艾滋病的宣传主题是_________ A、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B、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C、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5、截止2006年10月31日,我累计报告艾滋病超过_____
A、18万
B、50万
C、100万 D、不知道
6、您了解艾滋病是一种什么病吗?_______ A、严重的传染病 B、一般疾病 C、不清楚,不确定
7、您认为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染艾滋病?________________(可多选)A握手 B接吻 C输血 D共用的注射器 E同桌吃饭 F共用卫生间 G礼节性接吻 H蚊虫叮咬 I艾滋病人的咳嗽打喷嚏 J性接触
8、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而无艾滋病症状的人,是否也能传播这种病毒?_______ A、不能 B、能够 C、不一定
9、得了艾滋病可以治愈吗?_________ A、可以 B、不能 C、不清楚
10、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得了艾滋病,你会如何做?__________(可多选)A、离他远点 B、给他亲人般的关怀和照顾 C、替他保密,不歧视他 D、公开他的病情,请他远离自己 E、不知道该怎么办
11、您觉得大学校园需要采取措施来抵制艾滋病入侵校园吗? __________ A、非常需要 B、没有必要 C、无所谓
12、你会关注有关艾滋病的新闻吗?___________ A、是的,我特别留意,而且主动了解相关情况 B、不是非常关注,看到关于艾滋病的新闻会看一下 C、从来不关心这方面的新闻
13、艾滋病最著名的疗法你知道是什么吗?_______
A、中医中药疗法
B、气功疗法
C、鸡尾酒疗法
D、香槟酒疗法
14、你想过成为援艾志愿者吗?_______ A、想过并且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
B、想过但是种种原因让我没有行动起来 C、从来没想过,似乎和我没什么关系
D、没想过,不过现在有点感兴趣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为艾病防控做出微薄的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中南大学“大学生红丝带”防艾协会
中南大学心理健康协会
篇13:学生艾滋病调查问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主要为大连市三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
1.2 方法
按照兼顾文史、理工和特殊院校 (医学有关) 等原则, 选择东北财经大学 (文史类) 、大连交通大学 (理工类) 、大连医科大学 (医学类) 3所学校为调查学校。每个学校随机抽取2个系, 每个系随机抽取3个班, 一共抽取18个班。共调查900人, 现场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由被调查的学生本人匿名填写, 并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814份, 应答率为90.4%。问卷内容:被调查者一般情况,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行为和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
1.3 统计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收回有效问卷814份中, 年龄最大为25岁, 最小为16岁, 平均年龄为19.40±1.509岁。其中交通大学147人, 占18.1%;医科大学348人, 占42.8%;财经大学319人, 占39.2%。男生300人, 占36.9%;女生514人, 占63.1%。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2.2.1 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情况
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6.3%, “艾滋病是什么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知晓率为90.8%;“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的知晓率为59.6%;“从一个人的外表是否可以看出感染艾滋病”知晓率为87.1%;“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关系能否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88.6%;“感染艾滋病的妇女怀孕、分娩或哺乳婴儿能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3.2%;“洗牙、拔牙是否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71.7%;“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否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知晓率为83.7%;“蚊虫或吸血昆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57.7%;“与艾滋病感染者日常生活接触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为92.5%;“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为96.7%;“艾滋病感染者打喷嚏、咳嗽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为77.3%;“和艾滋病感染者礼节性接吻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为44.1%;“合理营养和运动, 增加抵抗力是否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为54.1%;“国家是否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知晓率为65.0%。
2.2.2 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0.6%。“每次性交时都应该使用安全套”和“坚持一个忠实的性伴侣”, 医科大学的知晓率最高, 分别为73.6%、91.1%;其他两校分别为58.5%, 83.4%和63.0%, 77.4%。三所大学的知晓率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05) 。“应该及时治疗性病”、“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总的知晓率为92.0%和39.5%, 三所大学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05) 。
2.3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
大学生艾滋病正确的态度为63.5%。 (表1)
注:a:P<0.05
2.4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发生情况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总发生率为14.4%, “您是否有男/女朋友”的发生率为24.9%;“您是否与男/女朋友发生过性行为”的发生率为5.2%;“您是否与男/女朋友以外的人发生过性行为”发生率为4.1%;“您是否出入过歌厅、夜总会等场所”的发生率为24.8%。男生高于女生。
2.5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
主要途径是书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这些总共占75.0%以上, 其次是宣传、展览仅为23.0%。大学生最早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习阶段大部分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两个组, 分别占46%、28%, 大学组仅占5%, 高中组占21%。
3 讨论
3.1 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所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部分学生对AIDS一般概念性问题比较清楚, 特别是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和一些正确的预防措施;但非传播途径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掌握程度并不高, 例如, 知道“蚊虫或吸血昆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和“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的知晓率均在55.0%以下, 与张国富的研究结果一致[1]。其他领域的青年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就更不容乐观。面对近几年艾滋病的流行成倍增趋势及艾滋病对人类威胁这一不争的事实, 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教育环节上的一个疏漏和失误。
3.2 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仍然需要改善
对AIDS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调查分析表明, 大学生认识到了艾滋病流行的严峻程度, 仅有17.3%的大学生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尽管有高达92.6%的学生在题目“是否觉得艾滋病患者应该得到同情和帮助”中作出“是”的选择, 但是在其他选项, 如认为“是否愿意与患艾滋病的朋友继续来往”回答“是”的人数仅占4.2%, “是否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吃饭”、“是否愿意与感染艾滋病毒的同学一起上课”分别占49.6%和74.6%。可见,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艾滋病人的歧视现象。虽然在大学生的本意上选择不会歧视, 而在潜意识里, 在同艾滋病人交往的具体行为态度中, 却体现出较高的歧视比率。这种歧视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高低一致。文科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理工医科为低, 他们对艾滋病人歧视的比率也较理工、医科为高, 许多选项都有显著性差异。在“是否愿意做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或志愿者”中回答“是”的同学占84.2%。但在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较理工和文科的好, 这与Tan XD的研究结果一致[2]。可见, 对艾滋病的无知是产生歧视的根源之一, 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和感染者, 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在今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中, 要使同学们在提高自身知识的同时, 减少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提高对艾滋病人的关爱。
3.3 高危行为发生率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 调查显示“您是否与男/女朋友发生过性行为”发生率为5.2%;“您是否与男/女朋友以外的人发生过过性行为”生率为4.1%;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3], 提示少部分大学生可能存在艾滋病的高危易感行为。应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大学生的认识, 培养其高尚情操, 减少杜绝不良社会行为发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4]。
3.4 学校对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关于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调查发现最多来源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 占75.0%以上, 来自学校健康教育如教师授课和专题讲座获得知识的比例最低, 仅为23.0%。这与唐湃的研究结果一致[5]。在开放性问题“作为大学生, 您觉得学校应该如何进一步开展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有320人回答, 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和讲座。这说明高校中对于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 这也是我国许多大中小学中都存在的问题。许多校领导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不反对高校把学校的工作重点放在学校建设、教学、科研、提高综合实力等方面, 但是学校应该为本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健康的人才, 为社会做出贡献, 就不应该把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忽视或流于形式。而且综合性大学也不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只要能够提高学校领导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组织工作, 高校教师就能够胜任和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国富.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 25 (6) .
[2]Tan XD.Result of a question surve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on knowledge of and altitudes about HIV/AIDS[J].MEDICAL EDUCATION, 2008, 42:224-227
[3]罗珍, 查燕芬.某大学在校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9 (2) :77-78.
[4]王秀萍.山东大学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 2008.
篇14:学生艾滋病调查问卷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暴露 护理专业学生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瘟疫,它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医务工作者面临更多的HIV/AIDS 职业暴露[1]。护理专业学生是一特殊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未来工作的需要。在我国,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6%,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60% [2]。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防护意识薄弱,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行为不规范,针刺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而且不同工作部门因工作强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也明显不同。张洪[3]的一项调查显示:22%~77% 的护士不知道皮肤沾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职业暴露后应在多长时间内预防性用药。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模式( KAB) 为理论基础,了解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为今后在护理专业学生中普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护理职业行为中的传播及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高职学生中抽取2010级新生共366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由WHO的评估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问卷修订而成[4]。本研究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组评定,结合护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反复修订和完善调查表,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五个部分:一般资料、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问卷、艾滋病态度问卷。艾滋病知识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职业防护知识。艾滋病态度问卷:共8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有关艾滋病及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态度。本研究在正式调查前选择了50名研究对象测试了本问卷的信度。其信度系数(Cronbach’s a系数)为:总问卷a=0.80,知识问卷a=0.71,态度问卷a=0.85。
(2) 调查方法
1)培训前调查:
选择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师及研究者本人共4人为调查员,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2011年3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
2)健康教育讲座:
根据培训前调查的结果制订适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进行为期3个月共计3次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
3)效果评价
2011年7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后测,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3)资料分析
讨论
1.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
培训前后护生艾滋病知识及相关知识和态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这与国内的报道一致[5,6]。表明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符合学生心理、生理需要,易于被接受,干预效果显著。应长期、深入、广泛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抗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态度,给艾滋病人提供更加宽松的生活空间。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在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上认识模糊,错误地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可传播艾滋病。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三大传播途径”上,应该针对人们关心的日常生活中的非传播途径进一步加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或减轻人们对HIV 感染者的恐惧心理,从而为HIV 感染者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7]。培训前后护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这提示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护生学会对他人有关爱之心,不管艾滋病感染者是由于何种原因被感染,他们都是疾病的受害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不能让他们在承受病魔的折磨和死亡威胁的时候,还要承受社会的歧视和冷漠。消除偏见和歧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甚至比知识的普及更加艰巨,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2.艾滋病相关职业防护
培训前后护生对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知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胡斌莲, 沈亚儿[8]等认为,许多护士因在学校教育中缺少职业防护学习,护士从业后缓慢形成的职业防护意识太模糊,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因而在临床工作中未能执行标准预防方法。由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医护人员发生暴露后不立即上报,往往是等到病人艾滋病检测是阳性时才急着向医院和疾控中心报告,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9]。故而职业院校护生艾滋病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是必要的,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AIDS 职业暴露有关知识认知培训[10],从踏入医学殿堂之初就应注重培养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以便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综上所述,对护士进行艾滋病及相关职业防护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和接受HIV/AIDS 病人,并积极参与到防治艾滋病的教育和工作中去, 同时提高护士的防护和暴露后的正确应对能力, 将HIV/AIDS 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应融合完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以帮助护士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参考文献:
[1]范亚萍,赵萍,朱中平,等. 深圳社区医院护理人员HIV/AIDS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KABP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66-4167.
[2]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218.
[3]张洪.医务人员预防HIV 职业暴露与减少歧视的调查报告[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3):25-26.
[4]AIDS epidemic update (Special Report on HIV Prevention). Joint United NationsProgramme on HIV/AIDS (UNAI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7,12.
[5]黄泉星.泉州市部分大学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4) : 263 - 265.
[6]熊文辉,黄粤.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7,4(23):588-590.
[7]卫晓丽,王学良,庄贵华,等. 商州市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 ,26 (6) :487 188.
[8]胡斌莲,沈亚儿.护士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49.
[9]邱兴庆,龚文胜,唐磊,等. 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与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4):86-88.
[10]刘志娟,黄晓,贺莉萍,等.高年级护理学生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知识、恐惧心理与护理意愿[J].职业与健康,2011,29(19):2115-2116.
相关文章:
纠治和平积弊整改措施02-05
大学生艾滋病调查问卷02-05
青春期教育讲座主持词02-05
石空寺石窟导游词02-05
教职员工读书交流活动记录02-05
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02-05
软件服务承诺书02-05
爱祖国诗歌朗诵精选02-05
真空采血02-05
桡动脉采血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