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知识竞赛(通用8篇)
篇1:小学六年级知识竞赛
家庭知识竞赛小学六年级作文
今天是星期天,外面下着小雨。早餐过后,我提议:我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举行一场家庭知识竞赛。我自告奋勇要当主持人。参赛队员当然是爸爸和妈妈了。
爸爸,妈妈端坐在沙发上。物品学着主持人的样子,用普通话向大家宣布:“家庭知识竞赛现在开始!
今天比赛有两项,第一项是问答题,爸爸妈妈轮流回答;第二项是抢答题,答对加100分,答错不扣分。”
“第一次妈妈先答,北京的简称是什么?”妈妈不加思索地回答:“是首都!”爸爸赶忙纠正:“不对,应是京。这一轮是爸爸加分,妈妈不能得分。”爸爸在一旁喜不自禁。“《西游记》中,是谁把孙悟空给呀在五行山下?”爸爸想了有想说:“是佛祖如来。”说完,有对我笑了笑,好象怕说错了。“是如来佛祖!”妈妈有力地纠正说。我说:“爸爸答颠倒了,给妈妈加100分。”妈妈高兴极了!爸爸答错了就坐在沙发一动也不动,好象在思索什么。“好!第一项比赛结束,两队打平!”我大声宣布。
第二项是抢答题。我伸出左手的食指宣布:“请问贝多芬为什么不用这个手指弹琴?”爸爸想了想,举起手回答:“可能是他这个手指有毛病或是没有食指”“错!”妈妈说:“这个手指是我女儿的!”“回答正确,给妈妈加100分!”我又大声宣布。妈妈的脑筋急转弯水平真高,我不禁暗暗佩服。“妈妈胜了。希望爸爸下次努力,争取赢过妈妈。”
篇2:小学六年级知识竞赛
班级
姓名
一、字正腔圆(6分)
1.把这句话中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划出来,并规范地写在横线上.(3分)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实施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写出音节是“tang”的对应字.(3分)
公园里,一棵棵海()都开满了花赶()儿似的,真是美丽极了.可是,有一些游人却()而皇之地把花枝折下来,我想:()若我上前制止,简直是()臂当车,可我又为我的想法感到脸上发().二、妙语如珠(23分)1.填写首尾的成语(6分)
精()()精
神()()神
痛()()痛
贼()()贼
举()()举
为()()为 2.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5分)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笨嘴拙舌)3.选词填空:(12 分)
自信 深信 守信 笃信 确信 坚信 诚信 取信
非常地相信叫()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
坚决地相信叫()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
确实地相信叫()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
忠实地信仰叫()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
千里马
百灵鸟
井底蛙
应声虫
如果孩子成长在无知的世界,他便成了目光短浅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专制的环境,他便成了唯唯诺诺的().如果孩子沐浴着友谊的春风,他便成了快乐的().如果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他将成为无畏的().三、诗海拾贝(23分)
1.填写古代诗人的名字.(3分)
“诗圣”是指 _____________,“诗仙”是指 _____________,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2.古诗增色(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5分
(1)日暮()山远,天寒()屋贫.(2)()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雀桥边野草花,()衣巷口夕阳斜.(4)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5)()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3.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5分
(1)()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0分)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________!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________,旁观者清.” ___朝诗人_______在《
》中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_ _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4)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_____朝诗人王维在《
》中的:“________”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5)爸爸的车钥匙不见了,他翻遍了家里和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正当他心灰意冷地坐下来,拿起茶杯准备倒茶时,却发现车钥匙就在自己茶杯盖下.这真是 “,”啊!
四、博览群书(19分)
1.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5分
①()的居处--开门见山
②()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③()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④()断案--铁面无私
⑤()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2.选择填空.(14分)
(1)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 一个姑娘
B 一只小鸟
C 一条龙
D 一只凤凰(2)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3)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是()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4)盘古、女娲、夸父、后羿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开天辟地的是()
A、盘古
B、女娲
C、夸父
D、后羿
(5)《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大闹天宫时的名字叫()
A、孙悟空
B、齐天大圣
C、孙行者
D、美猴王(6)“夜空中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这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夸张(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
A、《哈姆雷特》
B、《李尔王》
C、《悲惨世界》
D、《奥赛罗》(8)成语“闻鸡起舞”是出自古代将领()的故事.A、勾践
B、赵括
C、祖逖
D、李广
(9)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是()
A、《昆虫记》 B、《天方夜谭》 C、《爱的教育》 D、《木偶奇遇记》(10)“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于画家()的故事.A、文与可
B、戴嵩
C、吴道子
D、唐伯虎
(11)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的我国的()省.A、四川
B、湖南
D、云南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A、格列佛
B、汤姆·索亚
C、保尔·柯察金
D、海伦(13)“三十六计”第一计是()
A、金蝉脱壳
B、声东击西
C、瞒天过海
D、借刀杀人
(14)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三种耐寒植物特别受到赞美,被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指的是(A、梅、竹、兰
B、松、竹、梅
C、梅、兰、菊
D、松、梅、菊
五、阅读理解(15分)
(一)劝学(宋、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吗?把你自己的理解写下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请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C、浙江)
六年级语文课外知识竞赛试卷
1、《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
2、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到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4、一位老人做寿时门贴一幅对联:“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对联里藏着老人的年龄,他有
()岁。
5、人们常用“()”颂扬那些具有终身默默奉献精神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崇高品质的教师们。
6、孙悟空他使用的兵器叫()
7、人们说的“文房四宝指()。
8、下面的故事分别出自哪部名著,请写出书名,并写出作者姓名。
(1)、桃园三结义
《
》
()(2)、逼上梁山
《
》
()(3)、西天取经
《
》
()
(4)、刘姥姥进大观园
《
》
()
9、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1)、()煮豆燃萁。
(2)、()精忠报国(3)、()大摆空城计。
(4)、()断案,铁面无私。
10、下列诗句出自哪首诗吗?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11、下面不是词牌名的一个是()
A、菩萨蛮
B、卜算子
C、忆江南
D、长歌行
12、将“梅花、荷花、桃花、桂花”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3、补充俗语或歇后语。
一夫当关()
聪明一世()
路遥知马力()
前无古人()捡了芝麻()
三天打鱼()
三十六计()
()败事有余()焉得虎子
出其不意()翻手为云()
一波未平()福无双至()
姜太公钓鱼—()
张飞穿针—()外甥打灯笼—()
猫哭耗子—()
泥菩萨过河—()猪鼻子里插大葱—()狗咬吕洞宾—()千里送鹅毛—()
14、在“然”字前面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然大悟()然纸上
()然有序
()然自得
()然开朗()然大怒
()然泪下
()然大波
15、填空。
“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翠色欲流”这三个词都是描写“绿”的词,其中“万古长青”表示绿的(),“千山一碧”表示绿的(),“翠色欲流”表示绿的();
“万水千山、绿水青山、崇山峻岭”这三个词都是描写“山”的词,其中“万水千山”是形容(),“绿水青山”是形容(),“崇山峻岭”是形容()。
16、用另一成语来解释下列成语,即写出一个意思相同的成语。
画蛇添足()
得意忘形()有条不紊()聚精会神()
17、写出下列词语中的同音字
yì:
()不容辞,奇花()草,开卷有(),出其不(),人云()云,()如反掌 深情厚()()扬顿挫
18、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咳不容缓(),天尝地酒()
默默无蚊()
不记其数(迫不急待(),永往直前()
张冠李带()
鞠躬进瘁(19、把下面的惯用语填写到正确的位置上(选词填空)
铁公鸡 马大哈 老狐狸 变色龙 笑面虎 墙头草
把粗心大意的人比喻为()
把见风使舵的人比喻为()
把外表善良而内心凶狠的人比喻为()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比喻为()
把世故圆滑的人比喻为()
把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人比喻为()20、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①不经一番彻骨寒,()②沉舟侧畔千帆过,()③一水护田将绿绕,()④生,亦我所欲也,()
21、根据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1256789()
3.5
()
333.555()
7/8
篇3:小学六年级知识竞赛
一、胸中有全局,工夫下在备课上
教师在复习备课时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要立足课标、总揽全局,用好教材,既能由点到面,又能由面到点,做到收放自如。复习过程要有合理安排,避免简单化;复习思维要活跃,避免机械化。要认真分析、对照课标年级目标,找准知识点,关注其前后联系,达到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书越读越薄。还必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努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在梳理课内阅读知识时,一是引导学生梳理第12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另外,“日积月累”也是应完成的背诵任务。自主检查,拾遗补缺。二是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片段,说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三是要对文学常识、课文重点知识等进行分组归类。如:
(1)文学常识可设计连线题或填空题归类,例: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2)人物特点归类。可以编成连线题或填空题进行练习。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可敬的人如:的李大钊;的张思德;还有的汤姆·索亚;的居里夫人;的怀特森和的周总理。我们需要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3)表达方法可以编选择题进行归类。例:《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A.互相呼应表达方法。B.总分总的表达方法。C.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归类整理复习,学生才能对知识块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中寻找一些规律,便于巩固、知新,从而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同时,利用所学课文进行词句积累和概括能力训练,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成功在课堂,本事显在课堂上
1. 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预习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每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标和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 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面对众多知识,学会放弃,选择重点,将复习内容系统化,比如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时,可将组的训练重点、课文内容和积累运用有机结合,然后将其分割成四个复习要点,生字词语、童话赏析、趣味语文、读写训练。提纲挈领地选择代表性、典型性题目,便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减少琐碎,减轻负担。例如:
拼读下面的词语,并规范、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此题就将拼音、词语及人文熏陶融为了一体,三个词语中,有生字“魁”,易错的熟字“炼”和“豪”。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2500个,重在训练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及联系语言环境写词语的能力,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紧张的复习而丢弃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渗透了“早起锻炼”、“学会健体”的情感教育。
3. 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连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例如:
(1)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
凡卡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在莫斯科当学徒期间,()要干活,()要挨打受骂,他想:()在老板家受罪,()回到爷爷的身边。()有了这个想法,()他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其实,他哪里知道,()回到爷爷身边,()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2)仿照例子,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例:思念故乡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送别时:________赏春时:________思念时:_______
这些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和古诗文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情况,并让学生在完成相应教材内容的积累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三、优势在群体,补救落在练习上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多给慢生提供机会。练的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课一练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比如在复习课文内容时,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确定“训练点”。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训练点”落在“前后照应”的表达上。复习中领悟了这个表达方式的妙处后,可让学生以“往事”为话题进行片段练习,并采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再如《匆匆》一课中用了一组排比句描写时间来去匆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更要考虑到个别现象,作分类要求,分层推进。对中下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四、关键在落实,提高放在巧评上
复习阶段的首要任务应是教学生不会的。要给学生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讲规律,画龙点睛。点评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对练习题是否具备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是否具有巧答、妙解、灵活运用的思想方法。如在习作复习中,不在于让学生写的数量多,而在于加强指导与评改,要遵循“多改少写、以改促写”的原则,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作文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感悟写作的方法与基本规律,学会作文。复习时,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多思考,认真地修改自己平时的作文,还可以安排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从点评到笔改,一文多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为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评讲时可开展系列活动:(1)佳作展评。开辟“复习佳作专栏”,按照不同主题精选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品评欣赏。(2)编选作文。学生将自己小学阶段的习作进行修改后,归类整理成一本自己的作文选。(3)竞赛驱动。可组织专题作文竞赛,如记叙文、想象文、应用文的专题,结合竞赛,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辅导和练习。设立奖项,鼓励创新。
篇4:小学六年级知识竞赛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六月份根据精河县教研室的安排,我校数学组向县教育局教研室申报数学的小课题《解决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策略与研究》顺利通过。当我得知通过以后,我对我校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学生都认为分数应用题挺简单的。于是我随机对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分数应用题竞赛活动。竞赛测试卷共10道题,每道题10分,时间60分钟,内容是分数乘除法,难易适中。通过竞赛发现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掌握的并没有向他们所说的那么好,优秀率15%、及格率只有55%,最高分94分、最低分15分。下面我就把此次六年级分数应用题竞赛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审题不认真,计算不仔细
例如:水果店购进苹果600箱,
错例:①600-600×1/5-600×3/8=405(箱)
600×1/5+600×3/8=195(箱)
195/600=13/40
②600-600×1/5-600×3/8=405(箱)
正确方法:600-600×1/5-600×3/8=255(箱)
600×1/5+600×3/8=345(箱)
345/600=23/40
错例原因:①计算不够仔细,造成计算结果错误。我们不难看出这名学生知道怎么做,可是他第一步计算结果就错了,所以后面的每一步计算的结果都是错误的。②学生没有认真读题,两问的题只做了一问,少做一问。如果这几名学生能认真审题,相信不会做错的。
二、概念混淆
例如:一块长方形菜地,周长是200米,宽与长的比是2:3.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例: 2+3=5 正确方法: 2+3=5
200×2/5=80(米) 200/2=100(米)
200×3/5=120(米) 100×2/5=40(米)
80×120=9600(平方米) 100×3/5=60(米)
40×60=2400(平方米)
错例原因:概念混淆,忘记周长公式,其次是不理解2:3是长和宽的比,而200米是两个长和两个宽的和。要求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必须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这就要先算出长和宽的和,根据长和宽各占长宽之和的份数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三、不会利用线段图去理解题意
例如:修一条公路,修了全长的3/7后,离这条公路的中点还有1.7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这道题可以用算术方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计算,其实算术方法更简单一些,只要会画线段就能找到1.7千米所相对的分率,用具体的数量除以相对的分率就是这条公路全长。可是这道题80%的学生不会做。
四、缺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例如:某单位老、中、青职工人数的比2:5:8,老职工比青年职工少60人,中年职工有多少人?
这道题可以用份数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分数计算,可是这道题60%的学生不会做。这就说明学生缺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此次竞赛错误较多,我就不一一例举,针对上面学生出错较多的情况,我也找了几个学生进行询问原因,部分学生说有点难,部分学生说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点遗忘。各别学生还说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混合练习时,往往分不清到底该选用哪种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我认为教师可用下面对策试一试。
1、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对计算错误的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检查习惯。
2、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首先要注意分数应用题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要指导学生读 “准”、读“懂”题,并且抓住关键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梳理题意,
3、要注意一题多解的训练。
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注意分析方法的训练。解题方法越多,就越灵活,思维越敏捷。同时设计“导、练”和“小步子、快节奏”的分层训练 ,这样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沟通联系、理清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线段图解答。
线段图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又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通过画线段图,可以使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由抽象变得直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抓不变量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由于题目中的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从而显得很复杂。按常规的思路解题,一般的解法比较困难,但如果我们能透过变化的量,抓住不变量去分析思考,往往能寻求到解题的捷径。测试卷的第十题学生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
6、教师需要审时度势地对习题进行引申与组合。
首先,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应该使学生明确例题的内容与今后学习的关系,通过顺着题意作适当的追问,为今后教学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能从顺、逆双向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整体结构。还有要利用课本中有关例题或递进、或对比、或互逆的关系,适当联系,组成一个相对的整体,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最后,教学中可以通过变换题中某一条件,引申出与例题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分析求解,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把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策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应变能力。
篇5: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知识竞赛试题
一、字词大闯关
(一)某公司招聘经理用五个读音相同的“go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5%(每空1分)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ong(恭)字; 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ong(公)字;
书写漂亮突出一个gong(工)字;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ong(攻)字;
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ong(功)字。
(二)趣味成语填空。16%(每空1分)
(了)然(于)(心)有(口)无(心)贼(眉)(鼠)贼(以)讹(传)讹
(昭)然(若)(揭)有(气)无(力)防(不)(胜)防(倚)老(卖)老
(欣然)然(前)(往)有(去)无(回)神(乎)(其)神(以)德(报)德
(坦)然(以)(对)有(来)无(往)痛(定)(思)痛(将)计(就)计
(三)成语谜,根据谜面猜成语。10%(每题1分)
1、种瓜得瓜不卖瓜。(自食其果)
2、朝辞白帝,暮至江(一日千里)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
4、鲁智深当和尚(半路出家)
5、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6、哈哈镜(相映成趣)
7、无病的呻吟(装腔作势)
8、黄莲做笛子(苦中作乐)
9、孔夫子门前卖《论语》(班门弄斧)
10、清水下杂面(一清二白)
二、名句大比拼
(一)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8%(每题1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根据语境,填诗句。16%(每题2分)
1、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横看成岭侧成峰___,远近高低各不同_”强调习作的心灵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的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们的心抛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呀!
3、中秋佳节,皓月当空,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深秋,校园的梧桐树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地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6、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7、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
8、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如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芽,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三、百科知识轻松过
(一)选择题。5%(每题1分)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C)。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2、元杂剧中写唐高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是(D)。
A、《牡丹亭》 B、《婧妇女离魂》 C、《汉宫秋》 D、《梧桐雨》
3、传说孟柯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而选择居住环境,曾三次迁移,最后定居在(A)。
A、学宫附近
B、穷乡僻壤 C、繁华都市 D、文化名城
4、“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C)。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5、“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B)两个中国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A、苏秦、孙康 B、苏秦、孙敬 C、苏秦、白衡
(二)将下列有关联的用直线连一连。11%(每题1分)[img]file:///C:Usersweb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69227657QQWinTempRichOleR%C8LJC8[HFFJ@15R$]VSNK.jpg[/img][img]file:///C:Usersweb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69227657QQWinTempRichOleR%C8LJC8[HFFJ@15R$]VSNK.jpg[/img][img]file:///C:Usersweb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69227657QQWinTempRichOleR%C8LJC8[HFFJ@15R$]VSNK.jpg[/img]
(本题答案见附件图片)
司马光
《九章算术》
威尼斯
法 国
樱 花
鲁 迅
《悲愤诗》
巴 黎
美 国
故 宫
李时珍
《资治通鉴》
北 京
中 国
香 水
司马迁
《本草纲目》
纽 约
日 本
小 艇
蔡 琰
《狂人日记》
东 京
意大利
自由女神
祖冲之
《史记》
(三)填空:10%(每题2分)
1、有这样一副对联,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得很妙,耐人寻味,使很多人一时为难,填不上对联中的缺字,你认为填什么字最合适。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2、下面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利用它们编写,一副对联是“碧野田间牛得草”,你能写出下联吗?
碧野
巴金
冰心
张天翼
牛得草
白杨
田间 林里 马识途 流沙河
下联是:_白杨林里张天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中国神话其中有_____夸父逐日________、___女娲补天_,外国神话其中有__上帝造人__、__普罗米修斯盗取生活,我也知道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有_《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我还知道外国的著名其中有_《茶花女》__、《童年》。
4、下面几个句子所表示的关系,按从亲密到疏远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CBAED
A、我和他的关系不很一般。
B、我和他的关系不一般。
C、我和他的关系很不一般。
D、我和他的关系很一般。
E、我和他的关系一般。
四、文言破译我能行
(一)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文。5%
子日:“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篇6:小学六年级百科知识竞赛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
积累运用(40分)
1、下列说法有错得一项是()(2分)
A.“j、q、x”在和“ǖ”相拼时“ǖ”上两点应去掉。
B.“蓓、萌、嫩、未”四个字是按音序排列的。
C.岳母“i”和“u”在同一个音节中,调号应该标在后一个韵母上。
D.“蒙、盟、惩、辰”的韵母都是“eng”。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要言不繁矫枉过正修养生息别出心裁
B.插科打浑蜂涌而上准备就序因地制宜
C.崇山峻岭融汇贯通烦燥不安顶礼模拜
D.明火直仗椎心痛恨一脉相成附庸风雅
3、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2分)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4、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深沉的微笑 战斗时候 端正态度炮火剧烈
B.深沉的雷声 战役年代 端正目的竞赛激烈
C.深沉的哀悼 战争年代 端正作风光线强烈
D.深沉的夜晚 战役时候 端正思想疼痛猛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B.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C.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D.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寓有艺术感染力。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2分)
()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能使知识不断深化,()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A.只要、或者、才、而B.只有、或者、就、因而
C.只要、并且、就、因而D.只有、并且、才、从而
7、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正确的选项是()(2分)
①.补充说明。②.意思转折或递进。③.声音的延长。④.插入内容。
(1)有一个孩子——他是元帅……他把我带到这里来。
(2)四十秒钟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
(3)我刚要倒馊饭,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叫声:“别倒——”,我抬头一看,是春花。
(4)在我的记忆中,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
篇7:小学六年级知识竞赛
一、字词大闯关
(一)成语中藏地名。20%(每空1分)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人定胜____ ____落石出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五湖四____ ____诛笔伐 声东击____ ____如泰山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乐道
(二)请在下面空格中填上适当的颜色,组成四字成语。16%(每空1分)
素 车()马()袍 加 身 灯()酒()()纸()字 万 古 长()()气 东 来()()不接 面()耳()()()分明 姹()嫣()
(三)成语谜,根据谜面猜成语。22%(每题2分)(1)1、2、4、6、7、8、9、10()(2)1=365()
(3)1、3、5、7、9、11、13、15、17、19()(4)1、2、5、6、7、8、9()
(5)333555()(6)
5、10()(7)7/8()(8)3.4()(9)3322()
(10)1/100()(11)0、1、2、3、4、5、6、8、9()
二、名句大比拼
(一)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6%(每题2分)
1.(),不以己悲。5.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
2.世有伯乐,()。6.()是最强者的本能。
3.醉翁之意不在酒,()。7.勿以恶小而为之,()。
4.(),败絮其中。8.千里之行,()。
(二)根据语境,填诗句。16%(每题2分)1.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的心灵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的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们的心抛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呀!
3.中秋佳节,皓月当空,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深秋,校园的梧桐树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地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6.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7.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________”。
8.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如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芽,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三、百科知识轻松过
选择题。10%(每题2分)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2.元杂剧中写唐高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是()。
A、《牡丹亭》 B、《婧妇女离魂》 C、《汉宫秋》 D、《梧桐雨》
3.传说孟柯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而选择居住环境,曾三次迁移,最后定居在()。
A、学宫附近B、穷乡僻壤 C、繁华都市 D、文化名城
4.“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5.“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两个中国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篇8:小学六年级知识竞赛
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是一种新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的基于过程的教学不同,知识建构理论强调的是基于原则的教学设计,从观点、社区、工具三个方面阐述了12条原则,其中,一条核心原则是强调观点的概括与升华。在源自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多样化、复杂的“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不仅仅是简单罗列观点,而且引用他人观点和权威资料来丰富和提炼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和学生可以收集相互关联的观点,放入一个升华短文中,加以概括,提出更复杂且相互联系的社区观点。
在STS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知识建构理论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本学期的探究活动围绕“电”展开,通过观点的“概括”与“升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电”出发,建构出有关的知识体系与设想,如不同发电方式、我国发电能源结构、国外发电方式、对我国发电能源结构的建议和大胆的设想等,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对“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促进交流协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围绕研究主题“电”,了解不同发电方式的优缺点、我国发电方式能源结构等。
(2)初步形成“电”的系统化认知,认识到电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3)能够进一步理解知识建构学习,熟练使用知识论坛的阅读、改进、发展等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自主开展基于知识建构的探究学习,积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积极主动地合作,不断提出和完善个人观点,共同建构社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更加关注与“电”相关的现实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用电意识,并落实到平时的实践行动中。
二、教学平台
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是知识建构理论的支撑性工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化到知识论坛中,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成个人观点。学生通过知识论坛提供的阅读、发展观点和支架等功能,提炼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小组成员讨论后将观点进行综合,实现个人观点向小组观点的转化。在多元化观点的基础上,知识论坛提供“升华”功能,联系多样化观点,总结出更综合、更统筹的观点,形成班级观点。在此过程中,论坛内还提供了形成性评价的工具,帮助诊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正在进行的活动中。
三、教学对象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六年级(2)班有28名学生,其中,男生13人,女生15人。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学生的打字速度达到了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编辑文本、浏览网页等基本操作。在论坛使用方面,学生在“电”这个主题之前已经接触过知识论坛,会使用知识论坛浏览、发表、修改、引用和联系观点。在自主学习方面,学生能够自发地提出问题,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在对主题感知方面,“电”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有关“电”的现象、知识或经验。
四、教学过程
知识建构理论强调从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出发。“电”作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学生在生活中早已通过感知接触过“电”并形成了初步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真实的情景——灯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集体建构,逐步建立关于“电”的系统性认知以及“电”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在现有认知水平上实现知识的创新。
五、个人观点的提出
1.问题情境
教学初期,教师通过“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电”的现象,熟悉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探究作铺垫。
2.初步提出个人观点
教师在课程初始创设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开始在生活中寻找有关“电”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鸟站在电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电”的问题;有的学生注意到干电池、发电机等与“电”有关的物体;有的学生简单描述了有关“电”的现象,如闪电、灯泡发光等;还有的注意到不同的发电方式,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潮汐发电等。学生将这些观点和问题及时记录在知识论坛中的“对电的了解”和“最初的问题”两部分,以便学生观点的交流和分享。
3.筛选并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对观点进行分类汇总,确定了研究内容分为“电从哪里来”、“电的流动”和“电与生活”。在“电从哪里来”中,确定了对闪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不同的发电方式的探究。教师还带领学生参观火力发电厂,向专业人士请教,听讲座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4.观点推进
确定探究闪电后,学生开始从教师提供的网站、文本资料或书籍入手,详细了解闪电的形成过程。与之前简单描述闪电现象不同的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在课堂讨论中表述自己的观点,还会利用示意图形象、具体地解释闪电的形成。
对于研究潮汐发电的学生,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学生整理后,提出“潮汐发电和水力发电工作原理相似”的观点,并画出示意图,详细解释了潮汐发电的工作原理;最后,提出要对问题“为什么潮汐发电现在还没有大规模使用”进行深入探究。
教师通过“点亮灯泡”的实验创设情境,引入到有关“电”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从真实的问题出发,允许多样化观点的存在。学生经过与同伴、教师的讨论,从多样化的观点中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主题,并在知识论坛中写下对研究主题最初的了解,形成个人的最初观点。学生通过阅读他人的观点,引用与自己观点联系密切的观点;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仔细阅读权威资料,并将其中的关键字词、语句进行归纳,融合到自己的观点中,推进个人观点。
学习初期,学生并不知道如何概括资料和观点,只是将查找到的资料复制到知识论坛中,作为个人的最初观点;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意识到要通过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主旨,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成观点,才能继续探究,推进个人最初的观点。在提出个人最初观点到个人观点推进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从最初的简单罗列观点和问题,到引用他人观点来丰富自己的观点,再到概括权威资料,融合到自己的观点及提炼观点的跨越。
六、小组观点的形成
在学生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中,有些学生开展了对干电池进行探究。于是,学生在知识论坛中提出对干电池的了解后,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干电池的发电原理,最后在论坛中提出小组的观点。
1.设计实验
确定对干电池的发电原理探究后,学生认为要了解干电池的内部结构,于是,学生选择对一个废旧的干电池进行解剖;学生将解剖后的干电池与电池的内部结构图对照,认识了电池的内部构造。为进一步探究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一般流程,提出自己的假设“电池里的酸性物质与锌片反应而产生电”。为验证这一假设,学生将实验搬到课堂上,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将锌片放入白醋中并测量其电流,结果测量出了微弱的电流,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
2.深入探究
小组演示实验后,学生开始提出问题:“为什么用白醋而不是其他的物质”、“锂电池、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非酸性物质反应能否发电”以及“为什么干电池只能用一次而充电电池可以在充电后重复使用”等。小组成员对于能给出确定答案的问题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对于不确定或不知道的问题会记录下来,以便课后查阅资料,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解答。
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后,教师将观点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在小组内部,小组成员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进行讨论,质疑,查资料;最后,将观点进行汇总,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并提出小组的综合观点。
实验前,干电池探究小组的成员提出个人的观点,组内总结概括一个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进行解说,学生所有的解释都是在理解原理、概括材料、抽取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结束后,全班学生对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有的问题是对实验本身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其他相关的问题,这使小组的观点与其他的观点形成关联,促进观点的升华。除了进行小组实验,学生还可以通过示意图对某一原理进行解释,如学生画出示意图并向全班同学详细描述水力发电的过程。
在个人观点向小组观点转化的过程中,对权威资料的阅读与概括促进了观点的综合。学生对其他小组提出质疑之前,必须先阅读其观点和有相关的理论依据之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观点。因此,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自己研究问题的知识,还对其他观点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加强了观点间的联系,拓宽了知识面。
七、班级观点的建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后,学生对各种发电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让学生围绕主题“我国发电能源结构是否合理”,来探究我国的发电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国外发电方式及对我国发电方式的建议等。
1.组内交流
学生最初接触的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在小组内学生根据在发电厂的参观经历、专家讲座以及权威资料,提出有关火力发电的个人观点,如“火力发电污染环境”。在此类观点的启发下,学生对火力发电的污染物产生了兴趣,发现火力发电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和粉尘等,还发现火力发电对人的呼吸道会造成伤害,但也发现火力发电相较其他的发电方式有“费用低”、“受环境制约较小”等优势。每个小组将组内观点汇总,画出思维导图便于课上交流。
2.班级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对小组的观点提出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除了将火力发电与不同发电方式进行对比之外,学生还参考国外的发电方式提出“美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以色列大面积沙漠,可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观点,提出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概念。
3.新的观点
将我国发电方式与国外其他发电方式比较后,大多数学生认为我国发电能源结构不合理。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有的学生考虑到火力发电是以煤炭为原料,认为“中国的煤炭总有一天会用完,所以,我的设想是逐步减少火力发电”,建议“把小型和中型的发电厂合并到大型的发电厂,这样可以减少一半的资金,并投资在减少污染上”;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充分依靠自然条件发电,如利用雷电,“可以引取自然的雷电,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者借鉴国外技术,使用清洁能源;还有学生提出“宇宙太阳能发电”,不过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种发电方式还只是一个设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记录和总结,让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得到了认可。
4.制作作品
教师征求学生意见设计PPT作品,将对不同发电方式的探究结果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推进个人、小组观点向班级观点转化,并将PPT作品放在校内展示。
在对“我国能源结构是否合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借鉴他人观点,提出更加精炼、全面的个人观点。小组在汇总个人观点时,从最初的将每个人的观点罗列,到对观点进行筛选,提出质疑,去掉没有理论依据的观点,合并相同或相似的观点,再将各个观点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加以总结概括,形成小组观点的思维导图,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记录他人提出的问题,继续探究与自己观点相关的问题。学生在阅读其他人的观点之后,简要提出火力发电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设想,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课程接近尾声之时,教师组织学生设计PPT作品,将小组观点进一步推进为班级观点,同时,加强学生各个观点之间的联系,达到升华观点的目的。学生提出的新的探究问题也将在知识论坛中留下痕迹,方便学生课下继续深入探究,拓宽知识面。
八、总结
以知识建构为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电”,学生在概括能力、加强观点间联系和知识创新三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1.提高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学习初期,学生通过简单地复制和粘贴资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描述闪电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仔细阅读和理解权威材料、实地考察、讲座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支撑观点;在小组和班级的讨论中,借鉴他人的观点,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整合,用实验、示意图、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呈现观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论述观点,对闪电形成过程借助于示意图的方式来阐述,提高了学生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
2.加强观点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从个人观点到小组观点再到班级观点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阅读和借鉴他人的观点,丰富自己的观点,使每个人的观点相互联系;同时,学生通过探究将深层次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班级作品时,学生对本主题的相关问题已经有了系统化的认知,形成了知识体系,如学生对干电池发电原理的探究,涉及到的问题不仅包括干电池的内部结构、发电原理,还包括对不同种类电池发电原理的探究、以及对干电池的成分是否一样提出质疑。
3.进行知识创新
学生提出的观点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得到教师的肯定,这使学生敢于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如“宇宙太阳能发电”、“利用跑步机发电”等新奇的想法。同时,探究过程不因课程结束而终止,学生在知识论坛中提出新的问题,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以便于促进知识创新。
摘要:为解决由于小学科学课课时不足限制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问题,将科学、技术和社会三门学科整合形成STS课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围绕某一个主题学习,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深入探究,防止学科知识的割裂和知识点的重复。在STS课程教学中,运用知识建构理论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观点持续的“概括”与“升华”,让学生学以致用。
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组工作计划02-16
小学一年级组工作计划02-16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试题mm02-16
梅陇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抽查试题02-16
小学年级组述职报告02-16
小学三年级组工作计划02-16
小学五年级数学综合知识竞赛活动方案02-16
小学年级组简介02-16
小学六年级组工作总结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