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施肥

关键词: 生长量 需肥量 蜜桔 中量

营养施肥(精选九篇)

营养施肥 篇1

1 幼年树

1.1 新栽幼树

施肥宜少吃多餐, 在4月上旬~8月初15天左右施1次肥, 交替施用10%人畜粪肥、0.5%~1%尿素、1%~1.5%复合肥, 先薄后浓, 最好使用施肥枪施肥, 每次每株施2.5~3kg水, 分2~3个点施, 全年追肥6~8次。

1.2 2~4年生幼树

培养树冠为主, 施肥以氮肥为主, 氮磷钾配合, 于春、夏、秋梢发生前10~15天的3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 7月上中旬开园盘施入, 每次施复合肥100~250g+尿素50~100g, 施后覆土, 也可以使用施肥枪兑水施入。

1.3 扩穴改土

9月下旬~10月中旬新梢转色后开条沟施有机肥, 667m2施入猪粪、鸭粪等3000kg, 山地果园此次施肥一般结合扩穴进行, 改良土壤, 增加有机质含量。

1.4 合理间作

以间作花生为主, 秋季花生收获后埋入土中或覆盖在树盘下, 严禁间作玉米、芝麻等高秆作物。

2 生长结果树

5~7年生的新余蜜桔, 生长旺盛, 应利用控制施肥时间、肥料种类等, 来控制夏梢生长, 控制树势, 解决梢果矛盾, 实现丰产稳产。一是春肥忌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以免春施夏用, 促发夏梢, 加剧梢果争肥矛盾。二是施肥量不宜过多, 促发10叶左右的中庸、充实、色浓绿的秋梢。切忌施肥过量, 造成秋梢抽生过多过旺, 顶端秋梢叶片超过15叶以上就过旺了。为使其丰产, 在生产上我们可以施肥促发芽整齐和结果的同时,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多效唑、矮壮素、甲哌嗡每年2~3次, 全年地上施肥一般3次。

2.1 萌芽肥

3月上旬~3月下旬施, 氮、磷、钾、钙配合施用, 667m2施硝酸钙20~25kg、三元硫酸钾复合肥30~35kg, 施用量占全年的25%左右。

2.2 壮果肥

7月上中旬生理落果后施用, 最好配合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肥量以结果量和树势而定。一般667m2产2000kg的果园施菜子饼80~100kg、高钾复合肥料40~45kg, 滴水线挖15~20cm深的园盘施入, 施用量占全年的35%左右。

2.3 越冬肥

10月中旬~11月下旬前施入, 提高植株抗寒能力和促进花芽分化。以猪、鸭圈粪及人粪等有机肥料为主, 适当配合速效化肥。一般667m2施入猪、鸭圈粪2500~3000kg, 施肥量占全年用肥的40%左右。

2.4 根外追肥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 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叶面追肥。根外追肥所用肥料和浓度:尿素0.3%~0.5%, 磷酸二氢钾0.2%~0.4%, 硼砂0.1%~0.2%, 硫酸锌0.5%, 硫酸镁0.5%~1%, 钼酸铵0.05%, 秋季使用氨基酸、腐殖酸、核苷酸、海藻素。

3 成年结果树

成年树生长相对缓和, 产量稳定, 在施肥上我们要培养中庸的树势, 每年应施肥3~4次。667m2果园产量一般在2500~3000kg, 高产的果园可稳产到4000~5000kg。

3.1 催芽肥

在春季天气转暖, 3月上旬~3月下旬施, 促使春梢抽发整齐, 生长健壮, 延迟老叶脱落, 提高着果率。这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配合磷、钾、钙肥, 掌握弱树多施, 强树少施。667m2施硝酸钙30~40kg、硫酸钾复合肥40~50kg, 施用量占全年的25%左右。

3.2 保果肥

在第2次生理落果开始后的5月底~6月上旬施, 要求选树施用, 对结果多, 生长弱的树施, 结果少, 生长强的树不能施, 否则是促发夏梢, 加剧第2次生理落果。施用方法最好用施肥枪施液肥, 667m2施硫酸钾复合肥15~20kg, 施用量占全年的10%左右。

3.3 壮果肥

在生理落果停止后的7月上中旬施。过早会促发晚夏梢, 加剧第2次生理落果;过迟容易促发晚秋梢。肥料种类以氮磷钾三要素配合充分腐熟的有机肥。667m2施菜籽饼100~120kg、高钾复合肥料60~80kg, 施用量占全年的35%左右。

3.4 采果肥

采果前后1周的10~11月间施入, 是恢复树势, 增加树体贮藏营养, 提高植株抗寒能力和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第2年产量的一次重要肥料。施肥量占全年用肥的35%, 以猪鸭粪、饼肥及人粪等有机肥料为主, 适当配合速效化肥。结果多开沟会碰伤果的可分2次施入, 第1次在采前7~10天用施肥枪施液肥 (速效化肥) , 采果后用机械开沟施有机肥。

3.5 根外追肥

要加强根外追肥, 萌芽期、开花期、生理落果期喷施含氮、磷、钾、钙、硼、镁等叶面肥;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喷施氨基酸、腐殖酸、核苷酸、海藻素等, 提高新余蜜桔品质。切忌在果实成熟前喷施着色素、催红素等化学品, 以免影响品质和产品安全。

莲藕营养保健施肥技巧 篇2

【关键词】莲藕;施肥;营养保健;优质高产

目前全国莲藕总面积270000hm2 总产量7340000t,湖北省莲藕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面25.2%和总产量的26.8%。山东,河南,河北均有种植,最近几年,在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也有人开始规模化引种栽培。

1 莲藕需肥特点

莲藕,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是需肥量较大的农作物。在 667m2产量1800kg鲜藕的条件下,莲藕大约从土壤中吸收纯氮(N)7.7kg、纯磷(P2O5)3.0kg、纯钾(K2O)11.4kg,莲藕对氮磷钾纯养分的吸收比例大致为1:0.38:1.5。

莲藕属于喜钾作物,对钾素的吸收量较高。莲藕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比例主要根据其需肥规律、产量潜力和土壤养分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即看天看地看作物长势施肥。

目前莲藕施肥的突出问题是施肥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大多数农户氮、磷肥用量过高,钾肥用量明显不足,锌肥、硼肥很少施用。这种不合理的施肥结构直接影响莲藕产量潜力的发挥并导致品质下降,氮磷肥料养分利用率降低,造成不必要的肥料浪费和周边环境污染,长期下去会导致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和莲藕生长环境恶化,从而影响莲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过多施用氮肥,荷叶叶色浓绿,荷秆细长,易感染病虫害,遇大风时容易倒伏。

莲藕的茎称为莲鞭,莲鞭可分为主莲鞭和侧莲鞭,侧莲鞭上又可发生二次分枝。主莲鞭和侧莲鞭先端均可膨大形成藕,但侧莲鞭是否结藕以及结藕的节位与莲藕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侧莲鞭在主莲鞭上着生节位有关。营养充足、生长健壮的侧莲鞭,先端可同时膨大而结藕;一般基部的侧莲鞭和二次分枝,常因营养供应不足,难以结藕。莲藕的生长发育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清明后,气温达15℃时,种藕开始发芽出土。这一时期植株的萌发和生根所需养分主要靠种藕贮藏的養分提供。因此,选用肥大的种藕对藕苗萌发生长及养分供应十分重要。旺盛生长期:从立叶发生开始,到出现后把叶为止,是植株迅速生长期。这时,既要使其尽快封行,又不致生长过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丰产。为此,要加强肥水管理,温度最好达25~30℃ ,水位保持 1m左右。结藕期:早熟种从夏至起,晚熟种大暑后开始结藕。此期是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叶片需要的养分以磷、钾为主。此时也容易产生缺镁,要特别注意。结藕期的适宜气温为20~25℃,昼夜温差要大。

研究结果显示,氮素仍然是影响莲藕产量的第一养分限制因素。 稻田一季藕生产条件下,莲藕纯氮(N)用量可控制在667㎡20~25kg范围(折合尿素43~54kg),稻田首次种植莲藕,纯氮(N)用量不超过28kg;产量潜力较低、收获青荷藕、或者施用了有机肥(绿肥、猪粪等)的藕田,莲藕氮肥施用量减少20%左右。氮肥可分3次施用,按照当地农户习惯施肥时间大致按40%、30%、30%的比例进行分配,如果有施用复混肥的习惯,则基肥使用复混肥,追肥使用尿素。

2 施肥现状

熊桂云等2010年选择湖北省汉川市、麻河镇和刘家隔镇、云梦县下辛店镇和道桥镇、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农场和柏泉农场和蔡甸区蔡甸街、仙桃市沔城镇和长淌口镇以及潜江市园林办事处等6个主要莲藕产区开展进村入户问卷调查,在综合考虑农户代表性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调查种藕大户。每个产区调查15~18 户,共计调查87 户,其中收获一季藕的有52 户,收获青荷藕的35 户。

调查结果表明:莲藕生产中施用的化学肥料品种主要为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以及各种浓度的复混肥等。其中89.8% 的农户施用碳酸氢铵,主要作基肥也有较大比例的基追肥并用;72.9%的农户施用尿素,基本用于追肥;76.3%的农户施用了过磷酸钙,一般作基一次性施用;16.9%的农户施用氯化钾作追肥;78%的农户施用各种不同浓度的复混肥以作追肥为主。在钾肥的施用上有10.2%的农户施用氯化钾和复混肥,仅有个别农户不施任何形式的钾肥。在复混肥的品种选择上,55.9% 的农户选择 施用高浓度复混肥,氮、磷、钾纯养分 总含量在40%以上,几乎所有农户不施用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

一季成熟藕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86~1005kg/hm2、43~315kg/hm2、0~503kg/hm2,平均分别为562kg/hm2、194kg/hm2、157kg/hm2,氮、磷、钾施用总量平均为877 kg/hm2,莲藕氮、磷、钾施用量之比平均为1:0.37:0.3。

青荷藕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 188~809kg/hm2、135~383kg/hm2、56~503kg/hm2,平均分别为氮磷钾施用总量490kg/hm2、199kg/hm2、201kg/hm2,平均为氮、磷、钾施用量之比平均为1:0.41:0.41。总体上莲藕氮、磷肥用量过高,钾肥用量不足,钾肥比例明显偏低氮磷钾比例结构失调这是莲藕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施肥建议

莲藕是以膨大的地下根状茎为主要产品的高效经济作物,又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一般每667㎡莲藕大约从土壤中吸收纯氮(N)7.7kg,纯磷(P2O5)3.0kg,纯钾(K2O)11.4kg,莲藕对氮磷钾纯养分的吸收比例大致为2:1:3。

3.1 基肥

基肥能供给莲藕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藕田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而定,一般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灌排方便的田块,结合整地每667㎡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500~3000kg,通用型复合肥60~80kg,并补施钙、硼、锌等微肥。

3.2 追肥

莲藕整个生育期追肥3次。第一次在1~2片立叶(大约定植25~30d)时施用,结合中耕除草,每667㎡追施人粪尿750~1000kg或高氮复合肥 25~30kg;第二次在5~6片立叶(约定植后40~50d,即封行时)施用,每667㎡追施高氮钾复合肥30~35kg;第三次追肥在终止叶出现时进行,这时结藕开始,即为追藕肥,每667㎡施高钾型复合肥15~20kg。浅水藕田,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施肥,避免在烈日的中午进行,施肥前放水,浅水施肥,施肥后 2d再灌水恢复水层。深水藕田,为防止肥料漂浮,应做成肥泥团施用为好。

3.3 补施营养保健品及硼锌肥

施肥时可在所施肥料中毎667㎡加中威复硝酚钠20g混施;整地深翻灌水后,用中威小蜜蜂彩色硼、锌微肥0.5~1.0kg,撒田内耙细耖平,做到肥土混匀,田平泥活。

大蒜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 篇3

关键词:大蒜,营养特性,施肥技术

菏泽市大蒜常年种植面积在4hm2左右, 大蒜种植效益一直很好, 但是通过近几年的观察与实践, 在大蒜施肥上还存在一些误区。针对菏泽市实际情况, 改善施肥方法与配比, 能够进一步降低物化成本, 提高大蒜种植效益。现将大蒜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总结如下。

1 大蒜的营养特性

大蒜是需肥较多而且较耐肥的蔬菜, 一般每生产1 000kg大蒜需氮4.5~5.0kg、磷1.1~1.3kg、钾4.1~4.7kg, 其比例为3∶1∶3。大蒜对养分的吸收随植株生长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播种至初生叶伸出地面为大蒜的发芽期, 这一时期生长量小, 生长期短, 消耗的养分也少, 所需的各种养分由种蒜提供;此期根系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从初生叶展开至鳞芽及花芽开始分化为幼苗期, 随着幼苗的生长, 种瓣中贮藏的养分逐渐耗尽, 蒜母开始干缩。此期大蒜的生长完全靠土壤营养供应, 吸肥量明显增加, 如果土壤养分不足, 易出现叶片干尖。此时应施用速效肥料, 以保证幼苗的生长和培育壮苗。幼苗期结束后, 进入鳞芽、花芽分化期。这一时期是大蒜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根系生长增强, 加速了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从花芽分化结束至蒜薹采收是大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蒜薹迅速伸长的同时, 鳞茎也逐渐形成和膨大, 生长量大, 需肥需水量也最多, 此时根系生长和吸肥能力达到高峰, 是大蒜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蒜薹收获后, 是鳞茎膨大盛期, 此时根系开始衰老, 吸肥量不大, 鳞茎膨大所需要的养分, 大多数来自于自身营养的再分配。大蒜除了吸收氮、磷、钾以外, 对钙、镁、硫的需求也相对较大, 尤其是硫, 适当应用硫肥可使蒜头和蒜薹增大增重, 并可减少畸形蒜薹和裂球。

2 大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偏施氮肥、磷肥, 忽视钾肥。氮、磷、钾是大蒜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 只有根据大蒜的需肥规律配合施用, 才能有效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 如果忽视了其中任何一种养分, 另外2种养分再充足也达不到增产的效果。氮肥过多, 钾肥不足, 会引起冬前蒜苗生长过旺, 易受冻害, 后期则表现为茎叶旺长、蒜头小。因此, 氮肥施用过量必然造成大蒜的减产, 只有适量适时地供给氮素养分才能确保大蒜高产稳产。足量的钾肥能显著提高大蒜抗病、抗旱及抗冻能力。大蒜生长过程中如果缺钾素养分, 最明显的表现是叶尖叶缘变黄, 根系发育不良, 蒜头小, 茎杆较软, 造成严重减产。许多农民只注重施用尿素、二铵, 忽视含钾复混肥的施用, 结果是投资不小, 产量不高。二是底肥不足, 追肥单一。大蒜的生长期长, 约270d, 施足底肥是大蒜生长的基础, 其需肥高峰在抽薹前, 在需肥高峰期适当追施氮钾肥是丰产的保证。许多农民种大蒜时选择的肥料养分配比不科学, 甚至只用单一化肥作底肥, 而且追肥时只用氮素化肥, 往往因肥料没有后劲, 养分单一, 后期出现脱肥早衰, 严重影响产量。三是忽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中量元素钙、镁、硫及微量元素锌、铁、硼等对大蒜的正常生长发育都有重要的作用, 缺少某种微量元素都对大蒜的产量造成影响。因此, 全面提高中微量元素是提高大蒜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方法[3]。

3 大蒜施肥技术

一是施好基肥。大蒜根系浅, 根毛少, 吸肥能力差, 因此对基肥的质量要求较高, 一般以腐熟的有机肥为好, 施用75~90t/hm2, 复合肥750~1 500kg/hm2。通常在基肥中配施一些钙、镁、硫肥。大蒜出口量大, 尽量选用绿色环保肥料, 既要保证出口质量, 更要保护土地免受污染[4]。二是适时追肥。大蒜属耐肥作物,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 一般进行4次追肥, 分别为: (1) 催苗肥。一般于出苗后15d左右进行, 可以施高氮复合肥75~120kg/hm2, 肥力较高、底肥较足的田块, 可以不施催苗肥。 (2) 返青肥。一般在春季气温回升、大蒜的心叶和根系开始生长时施用, 即在春分左右施用, 用量以高氮复合肥120~150kg/hm2为宜。 (3) 抽薹肥。一般应在鳞芽和花芽分化完成、蒜薹露缨时进行。此时进入生长旺盛期, 是氮肥最大效率期, 所以催薹肥是一次关键性的追肥, 重施复合肥375~450kg/hm2。 (4) 催头肥。一般于抽薹肥施后25~30d进行, 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磷钾肥, 施用高氮复合肥225~300kg/hm2为宜, 满足蒜薹采收和蒜头膨大时对养分的需要。大蒜追肥一般采用条施、随水施或埋施。追施有机肥时, 常顺行开沟, 进行条施;化肥一般采用开沟撒施, 施后覆土。苗期追肥后, 注意中耕除草, 保持土壤疏松和墒情, 减少养分的损失, 加快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三是加大叶面追肥, 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在作物普遍高产的情况下, 因为很少轮作和休耕, 微量元素缺乏, 已经成为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制约性因素, 应喷施全营养叶面肥。

参考文献

[1]范厚明.大蒜高产的科学施肥技术[J].农家科技, 2008 (9) :13.

[2]庞建新.大蒜不同种植方式的合理施肥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4) :40.

[3]杨伟.西昌大蒜的施肥技术[J].西昌农业科技, 2005 (1) :27.

营养施肥 篇4

关键词 橡胶树 ;树干注射输液 ;施肥效应 ;胶乳产量 ;养分含量

分类号 S794.1

Preliminary Studies on Fertilization Effect through Trunk Injection of

Nutrient Solution in Hevea Brasiliensis

ZHOU Min1) QIAN Yun1) LIU Xuemin1)

CHEN Hongjie1) LI Chun1) LI Qin1) ZHENG Dinghua2)

(1 Honghe Tropical Agr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Yunnan, Hekou, Yunnan 661300

2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Trunk injection of nutrient solution fertilization was implemented on aging RRIM600 Hevea brasiliensis with the formulae of the same proportion but different densities. The latex yielding and nutrients content in leaves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after two and four month continuous infusion of different formulae. The results showed, under these scenarios, while trunk infusion fertiliz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latex yielding, it has increasing effect on nutrients content in leaves. The nutrients content in leaves are generally increased after two month treatment with formulae of the same proportion but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emerged among distinct set of experiments after four month treatment. Thereinto, maximizing the nutrients content increment is the formula as follows: urea 0.1g/L,monopotassium phosphate 6.81 mg/L, potassium sulfate 50.6 mg/L, magnesium sulfate 34.5 mg/L, copper sulfate 1 mg/L, ferrous sulfate 1.39 g/L, manganese sulfate 2 mg/L, zinc sulfate 1 mg/L, boric acid 2 mg/L.

Keywords Hevea brasiliensis ; trunk injection ;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ffect ; latex yield ; nutrients content

均衡的养分是橡胶树速生高产的重要保证,而橡胶树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于土壤。但大量的研究证明,由于割胶移走、淋溶损失等原因,我国胶园地力正面临着不断衰退问题[1-3]。我国现行的橡胶园施肥方式主要以穴施为主,养分易被土壤固定或淋溶损失,肥料利用率低,不能有效补充胶树流失的养分。树干注射输液法是利用钻孔工具在树干上钻孔,之后以吊瓶点滴对树体进行给药、施肥、补水的一项技术[4],该法具有高效、长效、及时、对环境无污染等诸多潜在优点,目前已经在梨树苹果、绿化苗木等树木上获得成功应用[5-7]。朱智强等[8]曾用此法对橡胶树进行了树干注输混合营养液施肥的相关试验,证明了橡胶树树干施肥的可行性。但由于输液部位仅限于木质部和输液时间短等因素影响,施肥效果并不显著。本研究设想保留韧皮部,同时发挥韧皮部与木质部的吸收特性,对橡胶树树干注输相同配比不同浓度的营养液,试图解决橡胶树树干注输营养液的最佳肥料配比浓度和最佳输液时间等技术性问题,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橡胶树树干注射施肥方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林地为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1982年定植的老龄橡胶树,橡胶树品种为RRIM600,割制为S/2d/3+ET,乙烯利刺激浓度为1.5%。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见表1,营养诊断该林地土壤为缺镁、缺锰、缺硼的极酸性土壤,其他养分含量则较高。

nlc202309042103

1.2 方法

1.2.1 营养液的配制

根据徐济春对橡胶叶片光合作用最高效施肥方案的研究[9],经过计算得出氮磷钾镁元素配比按1∶0.077∶0.55∶0.12的比例,以每升水含100 g尿素为基数,制成浓度为10%的完全营养液母液。母液配制方法:每升水中含尿素100 g、磷酸二氢钾6.81 g、硫酸钾50.6 g、硫酸镁34.5 g、硫酸锌1 g、硫酸铜1 g、硫酸锰2 g、硼酸2 g、硫酸亚铁2.78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7 g。然后提取母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输注液进行试验。输液工具为中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 L大树输液袋套装。

1.2.2 打孔及输液装置的安装

首先用手持式动力钻在树体下部离地15~20 cm的位置向下倾斜15°钻孔,孔径5 mm,孔深5~7 cm左右。共打2个孔,分别分布在同一水平面的不同方位上。打好孔后,随即用树枝堵孔防止胶乳流入孔内,过两天待胶乳凝固后,拔出树枝再用小一号钻头的电钻将孔中凝固的胶块绞出,注意不要再伤到树皮引发流胶。最后,将配置好的肥料输液袋用绳子拴在树体较高的位置(以不妨碍割胶为宜),输液管插入打好的孔内,打开开关至营养液灌入孔内排出空气,而后塞紧至无漏液现象即可。

1.2.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见表2),其中处理6为市面上购买的中宇大树吊针液稀释200倍液,与本试验配置的营养液输液效果进行参考比较。每个处理为并排一起的5株正常割胶树,3个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所有处理安排在同一个树位内, 并由同一个技术好的胶工割胶。

试验从2012年3月20日橡胶树刚开始抽叶即开始对橡胶树进行树干注射营养液,在连续注输2个月和4个月后分别测定一个刺激周期内(共计5刀)各处理每刀胶乳产量及干含,并采集各处理的橡胶树叶片(每处理采集75片)进行营养元素含量检测。

1.2.4 数据处理

分别将橡胶树树干注输营养液2个月和4个月后各处理一个刺激周期(共5刀)的平均每刀株产(胶水重量×干含)及橡胶叶片抽样检测结果,与对照(处理7)相比较,得出各处理产量和养分元素含量增长的百分比。将试验结果用SAS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注输营养液对橡胶树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橡胶树树干进行营养液注射输液2个月后,将各处理一个刺激周期内的平均每刀株产与对照相比较后发现:各处理平均干胶产量均比对照高,平均增长量在1.37%~28.53%,其中增长量最高为处理1,增长28.53%;其次为处理6,增长23.67%;最低的是处理3,增长量仅为1.37%。但各处理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对橡胶树树干进行营养液注射输液4个月后,再将各处理一个刺激周期内的平均每刀株产与对照相比较后发现:处理1、处理2和处理6的平均干胶产量比对照高,平均增长量分别为24.78%、11.82%和10.63%,而其他几个处理则低于对照。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

2.2 注输不同浓度的营养液对橡胶树叶片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通过对树干注输营养液2个月后各处理叶片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与对照相比较,可以看出:各处理叶片中氮、磷、钙和铁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钾增长0.11%~6.98%,铜元素含量除处理1低于对照4.95%外,其余各处理均高于对照,增长1.90%~16.98%;锰元素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平均含量都高于对照,增长量分别为8.47%、23.51%和19.73%,其余处理均低于对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锌和硼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对照,锌含量比对照高1.59%~10.08%,硼含量比对照高29.70%~52.31%,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镁的含量各处理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1比对照高3.35%,显著高于处理3和处理6,处理2、4和5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分别比对照高2.20%、1.89%和1.67%。在中宇大树吊针液的处理(处理6)中,只有钾、镁、铜、锌和硼的含量有所增长,增长量分别为0.11%、0.82%、1.9%、2.07%和52.31%,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见表5)。

连续注输4个月后,各处理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对照相比:除氮和磷外,其余各元素含量均有部分处理高于对照。其中钾增长25.75%~33.75%,钙除处理4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增长量在2.23%~9.40%;铜只有处理1、5和6高于对照,增长量分别为0.37%、7.49%和1.26%,其余各处理均低于对照;镁和锌各处理的增长均不明显。以上各元素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铁含量各处理中处理5的含量最高,高于对照26.82%,增长量显著高于处理2(7.34%)和处理4(5.37%),处理1、3和6则低于对照;锰含量最高的是处理2(增长47.7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1和处理3也有所增长,增长量分别为33.64%和31.11%,二者之间无差异,其余各处理含量均低于对照;硼含量最高的是处理1,比对照高45.81%,增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余各处理除处理4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增长量在6.01%~29.50%。在中宇大树吊针液的处理(处理6)中,只有钾、钙、铜和硼的含量有所增长,增长量分别为29.16%、8.89%、1.26%和6.01%,与其他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6)。

2.3 橡胶树对营养液的消耗量

本试验配制的营养液均为1 000 mL,连续注输4个月后,剩余溶液还有600~700 mL以上,消耗的营养液还包括安装装置时为排出空气漏出的液体,操作时动作的快慢直接影响漏液的多少,所以橡胶树对营养液的具体消耗量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橡胶树对营养液的消耗量不大,4个月用500 mL营养液是足够的,甚至可以连续输液更长的时间。

nlc202309042103

2.4 树干输液施肥法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橡胶树树干输液施肥法主要采用动力钻给橡胶树打两个孔,挂上配置好营养液的输液袋并将输液管插入打好的孔中即可,操作相对简便。但输液过程中常出现部分输液管脱落漏液现象,需时常检查,及时更换输液装置,如能使用定制好的质量较好的专用营养液输液袋将有助于提高其使用效率。本试验自2012年3月下旬进行橡胶树树干施肥试验,8月份停止输液后伤口即自然愈合,试验期间没有出现异常的病虫害,也没有出现死皮。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树干施肥对橡胶树的产胶量影响不大,可能与试验林地土壤和橡胶叶片中氮、磷含量较高有关。华元刚等[10]的研究认为,橡胶树的产量受氮肥的影响最大,当氮投入量较低时,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胶树产量,随着氮投入量增加,则效益递减。所以在此橡胶树中较高的氮含量条件下,使得树干施肥的肥料效益无法得到体现。但影响橡胶树产胶量的因素很多,如天气、输液配方和数量不合理等,也不可一概而论。

虽然没能增加胶树的产胶量,但采用树干注输营养液施肥法有助于提高橡胶树叶片中的部分营养元素含量。从以上结果来看,只需0.01%的营养液浓度就可以增加橡胶树叶片中部分营养元素含量,浓度为0.01%的处理在连续输液2个月后,除氮、磷、镁和铁没有增加外,其余各元素都有一定量的增加,与其他高浓度的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连续输液4个月后,橡胶叶片中钾、钙、锰和硼的含量有了更大的提高,其它元素含量则无明显增长,其中,处理5(浓度为5%)的铁含量增长较大,增长量显著高于其处理。对于橡胶林地土壤中养分含量较丰富的元素,输液后叶片中该元素含量无显著提高。本试验林地为缺镁、缺锰和缺硼的极酸性土壤,由于土壤中氮、磷含量较高,输液效果氮、磷含量的增长不明显,而钾、镁、锰、硼的含量则有显著增长。从市面上购买的中宇牌大树吊针液稀释200倍液的处理在本试验中主要对橡胶树叶片中钾、钙、铜和硼的含量增加有一定作用,输液效果和其他处理并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处理1的溶液浓度和配比,连续输液4个月可以有效地增加橡胶树中钾、钙、锰和硼的含量,该处理营养液中各元素配比浓度为尿素0.1 g/L,磷酸二氢钾6.81 mg/L,硫酸钾50.6 mg/L,硫酸镁34.5 mg/L,硫酸铜1 mg/L,硫酸亚铁2.78 mg/L,硫酸锰2 mg/L,硫酸锌1 mg/L,硼酸2 mg/L。该配比浓度处理的效果甚至优于中宇牌大树吊针液。其中,硫酸亚铁易氧化形成难溶于水的棕黄色硫酸铁沉淀,不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在营养液配制时可加大其浓度,如处理5中硫酸亚铁配制浓度为1.39 g/L,可有效增加橡胶树叶片中铁的含量。

由此看来,树干输液施肥法针对胶树缺素症的矫治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微量元素,如K、Mg、B、Zn、Mn等,能大幅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随着肥料原料价格的不断上升,植胶成本也水涨船高。而目前胶园施肥方法肥料利用率低,胶园每年因施肥流失的肥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若采用树干注射输液法进行辅助施肥,由于肥料在树体内部分配、转化利用,因此该法将可能为节约肥料用量、提高功效、降低环境污染产生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吸收转运快,此法将有可能成为橡胶树根外施肥的有效办法。但由于本试验时间较短,且输液时间选择在橡胶树刚开始抽叶之时,树干施肥对胶树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向东,吴小平. 海南垦区胶园肥力演变探研[J]. 热带农业科学,2002,22(1):16-22.

[2] 宁海绪,陈君兴. 龙江农场胶园土壤养分演变探析[J]. 中国热带农业,2008(5):36-37.

[3] 李春丽,严世孝. 西双版纳橡胶园养分变化[J]. 云南热作科技,2001,24(1):1-6.

[4] 王 丽,范志伟. 树干注药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热带生物学报,2010,1(4):386-389.

[5]王跃进,张朝红. 梨树树干注射施肥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69-72.

[6] 杨国才,杨春民. 树干注射硼砂尿素混合液对提高苹果座果率研究. 北方园艺,1997(1):27-28.

[7] 李翠兰. 树干输液在大树移栽中的应用. 资源开发与经济,2004,20(4):278,289.

[8] 朱智强,刘志崴,蒋菊生,等. 巴西橡胶树树干施肥效应研究. 广西农业科学,2011(5):81-82,98.

[9] 徐济春. 矿资源元素氮磷钾镁对橡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10] 华元刚,陈秋波,林钊沐,等. 水肥耦合对橡胶树产胶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6):1 211-1 216.

葡萄营养需求特性及施肥技术 篇5

1 葡萄对营养的需求特性

葡萄与其他果树相比, 对养分的需求有共同之处, 如都需要氮、磷、钾、钙、镁、硼、锰、锌等各种营养元素。氮素对于葡萄生长结果有极明显的影响和作用。氮肥对葡萄生长和结果反应最为敏感。充足的氮素可使葡萄芽提早萌发, 适量的氮素对开花、受精、坐果及花芽分化有利, 同时可获得丰产而不降低品质。氮素过多时, 会引起枝叶徒长, 不利于坐果, 延迟浆果成熟, 着色差, 品质下降, 使花芽分化不良等。氮素不足时, 叶片呈黄绿色, 薄而小, 新梢纤细而节间短, 落花落果严重, 影响花芽分化, 植株易出现早衰早落果现象。

磷对促进花芽分化、受精坐果有良好的作用。充足的磷能加强根系的形成和生长, 并对浆果成熟和品质有良好的作用。主要反映在浆果的含糖量、色素和芳香物质增加, 含酸量减少, 有助于枝蔓成熟和增强抗寒、抗病性。磷多于钾时, 能降低枝蔓的抗寒性, 过多时会影响氮和铁的吸收, 反映在叶片黄化或白化。

钾可促进果实成熟、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钾充足时, 果实耐贮运性增强, 并促进花芽分化, 枝条充实, 提高抗病力和抗寒性。钾过多时, 常出现缺镁症。施硼可提高受精率和坐果率。缺硼时枝条节间缩短, 花穗变小。可在花前、花后喷0.05%~0.10%的硼砂液。锰有促进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作用, 提高果实的含糖量, 降低含酸量。锌能增强光合作用, 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能促进果实着色加深。

2 葡萄施肥技术

2.1 施肥量

葡萄的施肥量由于各地土壤、肥料种类、树龄、植株发育状况等不同而不同。大约每产100 kg葡萄在1年中需施入纯氮0.5~1.0 kg、磷0.2~1.0 kg、钾1.0~1.5 kg。氮、磷、钾比例为1.0∶1.0∶ (0.5~1.5) 较适合[2]。

2.2 施肥时期

据调查, 葡萄从展叶到开花前后需氮量最大, 从新梢生长到浆果膨大期需磷量最大, 在浆果膨大期需钾量最大。这是葡萄吸肥特性, 应根据该特性适当施用各种肥料。施肥量应为:产量为50 kg/株左右的葡萄, 可施土粪100~125 kg/株、草木灰5 kg/株, 追肥应施硫酸铵1 kg/株或人粪尿30~60 kg/株。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肥和少量氮肥, 应在采收后到落叶前后施入为好, 此时施用, 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和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也有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 促进花芽的继续分化。施追肥时多以速效性肥料为主, 第1次追肥, 一般在萌芽前施, 以氮肥为主, 以利于发芽和新梢生长。第2次追肥在开花前施, 以氮、磷为主, 有利于开花和坐果。第3次追肥, 在花后浆果膨大期施, 以氮、钾为主, 以利于幼果发育, 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每次追肥应结合灌水进行[3]。

2.3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因施肥时期和施肥种类而不同。施基肥主要以迟性有机肥为主, 混入磷肥和少量氮肥, 多采用条沟状施, 挖沟时距离主干50~70 cm, 深30~40 cm, 肥料施入后, 覆土将沟填平, 每年施肥应在不同位置交叉进行。施追肥多用速效肥料, 一般只开浅沟, 深度为15~20 cm。如浇施人粪尿等进行喷灌。

根外追肥可节省肥料, 见效快、对肥料的利用率高, 操作方便, 可作为基肥和追肥的一项补充措施。试验证明, 氮素以尿素、磷肥以磷酸铵、钾肥以磷酸二氢钾最为理想。常用的浓度是尿素0.2%~0.3%、磷酸铵1.0%、磷酸二氢钾0.2%~0.3%, 另外还有硼酸、硼砂、磷酸镁、磷酸锌等微量元素, 浓度为0.2%左右。特别指出的是, 在开花前14 d左右, 喷施1次硼肥, 有利于改善花器营养状态, 坐果后至浆果成熟前, 喷施磷、钾肥3~4次, 对提高浆果品质和促进新梢成熟有良好作用[4,5]。

3 注意事项

3.1 严格选择肥料品种

氮肥中以尿素最好, 但尿素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超过0.5%, 磷肥常用过磷酸钙, 钾肥常用硫酸钾, 磷钾复合肥常用磷酸二氢钾, 氮钾复合肥可用硝酸钾, 但在使用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 最好到化学试剂店购买, 因为质量差的硝酸钾中复硝钾的含量较高, 极易产生药害;中量元素常用硫酸镁;在微肥中常用的品种是硫酸锌、硼砂、硫酸亚铁、硫酸锰、钼酸铰、硫酸铜等。

3.2 严格掌握喷液浓度

喷施浓度要适宜, 通常尿素为0.2%~2.0%, 过磷酸钙肥水比例为1∶10倍浸出液的0.5%~2.0%, 硫酸钾为0.5%~2.0%, 磷酸二氢钾为0.1%~0.3%, 硫酸镁为0.1%~0.2%, 硫酸锌为0.1%~0.4%, 硼砂为0.2%左右, 硫酸亚铁为0.2%~1.0%, 硫酸锰为0.1%~0.3%, 铂酸铰为0.02%~0.10%, 硫酸铜为0.1%~0.5%。其他市场销售的叶面肥, 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提高浓度时要进行小面积试验。

3.3 确保有效施用

微量元素宜在作物生长中、前期喷施, 氮、磷、钾一般在中、后期及遇到灾害性天气时施用, 使用次数要根据作物田间生长状况确定, 少则1次, 多则3~4次, 一般每隔7 d左右施用1次。施用的时间最好在15:00后至傍晚进行。此时温度低, 湿度大, 利于叶片吸收。喷施要均匀, 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施, 因为葡萄的气孔都位于叶背面。每次用液量以叶面刚出现滴液为度。

3.4 混合施用

叶面肥通常可以与其他肥料或农药进行混合喷施, 这样既可防治病虫害, 又能达到施肥的目的。但叶面肥与其他肥料或农药混用应严格遵照有关介绍, 不可随意混用, 这是叶面施肥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没有介绍则可以先少量混用, 喷施几株树进行观察, 如既能发挥肥效, 又无药害则可以大面积施用。

参考文献

[1]宋阳, 崔世茂, 杜金伟, 等.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葡萄叶片生长及根、叶细胞结构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08, 23 (3) :204-208.

[2]张敏聪, 黄雅颂.精品葡萄的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3) :37-38.

[3]宋建伟, 赵兰枝.葡萄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0 (8) :25.

[4]杨立峰, 冯春叶.红提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案[J].种业导刊, 2007 (12) :35.

甜菜的营养特点及其施肥技术要点 篇6

据记载,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种植甜菜, 欧洲是世界甜菜的主产区。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北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黑龙江省种植甜菜面积最大。

甜菜块根, 除制糖外, 还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制糖后的糖蜜, 经过发酵或化学方法可生产甲醇、乙醇、丁醇、甘油、丙酮, 为医药、化工、国防等工业提供原料, 以及柠檬酸、乳酸、乙酸、琥珀酸、草酸、葡萄糖酸、赖氨酸、味精等产品。糖蜜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可以直接作牲畜饲料。甜菜制糖过程中所产生的滤泥可以作肥料, 并能中和土壤的游离酸, 改良酸性土壤。滤泥在甜菜保藏上可作为防腐剂, 具有氢氧化钙同等效果。

甜菜是双重作物, 栽培甜菜除了制糖工业提供大量的制糖原料外, 甜菜的茎叶、青头、尾根和制糖后的废丝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是牲畜的良好饲料。

甜菜具有耐寒、耐盐碱等特性, 它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在某些不良的气候、土壤条件下, 例如盐碱地和山区发展甜菜都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上述事实说明, 种植甜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既为制糖业提供充足原料, 生产食糖, 满足人民对食糖的需要, 促进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国防工业等的发展, 同时又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饲料, 对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作用。

2 甜菜的营养特点

甜菜的营养特点是: (1) 需肥量大; (2) 吸肥能力强; (3) 需肥周期长; (4) 需硼量多。据测定, 每生产1000kg块根 (包括相应的茎叶) 需要吸收氮素6.5kg、五氧化二磷2.1kg、氧化钾8.3kg。由此可见, 甜菜是喜钾作物;此外, 甜菜也是对硼十分敏感是需硼量最多的作物之一。施硼可以增加甜菜叶绿体总面积和色素含量, 并能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延长叶绿体功能期。

甜菜的吸肥规律与一般的作物也不相同。苗期由于生长量小, 吸收养分的数量不多, 从出花到第40天, 吸氮量仅占全生育期总吸氮量的18%, 吸磷量占总吸磷量的12.4%, 吸钾量占总吸钾量的20%;进入茎的繁茂生长期后, 是甜菜吸收养分的高峰期, 80%的氮、58%的五氧化二磷和63%的氧化钾是在这一时期吸收的;到了块根迅速膨大期, 即块根糖分大量累积时期, 甜菜就很少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而主要是靠叶片中养分的转移。

甜菜不同生育期吸收硼的强度有很大差别。幼苗期块根含硼量最高, 块根糖分增长期最少, 糖分积累期有所增加, 但较平稳。叶片中硼的含量, 生长前期较低, 以后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 逐渐增加, 到生长后期, 即糖分积累期硼的含量达到最高值。

甜菜缺硼时, 幼叶卷曲和变形, 凋萎或停止发育, 上部叶片出现网状皱纹, 叶色深绿, 褶皱逐渐加重而破裂, 最后凋萎。外部老叶和叶脉变黑, 充满锈斑, 最后也是凋萎。严重缺硼时, 根茎腐烂和腐心, 称为“腐心病”。可见, 硼对甜菜的重要性。

3 甜菜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及施肥

3.1 甜菜的生育时期及对土壤环境的要求

3.1.1 甜菜的生育时期

幼苗期:由出苗至幼根直径达0.5cm左右称为幼苗期。这一时期持续30~35天。在此期间, 可形成10余片叶子, 主根可深达60cm左右。

叶丛形成期:此期地上部分生长旺盛,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建造同化器官———叶片。

块根增长期:这一时期生长的特点是地上部新叶形成减弱, 运向根部干物质增多, 根快速膨大生长。

糖分积累期;此期由于气温降低, 外部叶逐渐枯死, 干物质由地上部向根部转移, 主要以蔗糖形式蓄积, 加之根系吸水减弱, 块根中糖分显著上升。糖分积累期仍在缓慢地发生新叶, 块根亦有所增长。

3.1.2 甜菜对土壤环境的要求。

甜菜是深根喜肥作物。适于生长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岗地。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 土壤通透性差, 妨碍甜菜根系发育, 容易发生立枯病和根病。

黑土, 特别是“黑油砂土”是栽培甜菜的理想土壤。甜菜生长在这样的土壤里, 根形整齐, 块根产量和含糖率高, 根汁的纯度高;白浆土上的甜菜生长较差。甜菜耐碱能力较强, 当土壤为轻盐质化 (含盐0.1%~0.3%) 时, 甜菜仍能正常生长。土壤中食盐量超过0.3%~0.6%时, 甜菜生长便受到抑制。土壤强盐渍化 (含盐0.6%~1%) 时则不适于甜菜生长。贫瘠的砂土或贫瘠而又不易保水的砂砾土, 不宜栽培甜菜。粘土亦不利于甜菜生长。

甜菜要求深厚疏松的耕层, 生长在深翻的土地上增产显著。甜菜种球里的种子很小, 要求播种床平整, 土壤细碎, 因此, 深翻后, 需精细整地。

3.2 甜菜的需肥规律

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 甜菜块根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 如过量施氮, 则导致减产。就氮肥品种而言, 甜菜喜硝态氮肥, 各种硝态氮肥的施用效果都差不多。硫酸铵的施用效果较差, 尿素不如硫铵。如果没有硝态氮肥, 只能施硫铵或尿素, 施肥后应注意中耕, 使土壤通气状况良好, 促进硫酸铵中的铵、尿素中的氮在土壤中被氧化成硝酸, 供甜菜吸收。甜菜施用磷肥的效果, 表现在促进幼苗生长及含糖量的提高上。施用磷肥能提高甜菜块根含糖量的原因是:磷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氮素的代谢, 协调养分的供应和比例, 减少灰分元素进入块根, 减少块根中有害氮的积累, 提高块根中糖汁的纯度。施用磷肥还能提高甜菜根系吸收液态氮和其他养分的能力。施用钾肥在促进块根增产及产糖量增加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甜菜需肥量大, 据试验。每生产1000kg甜菜, 需要氮量为3.3~6.3kg, 磷 (P2O5) 1.4~2.0kg和钾 (K2O) 5.5~8.64kg。国内外, 生产1吨块根平均消耗氮素为4.74kg, 磷 (P2O5) 为1.56kg, 钾 (K2O) 为6.82kg, 二者之间的比例为1:0.33:1.44。从三者之比可以看出, 甜菜是明显的喜钾作物 (禾谷类作物消耗的氮钾比为1:1) 。

甜菜能从有机肥料有效成分总量中吸取25%~30%的氮和30%~35%的磷或钾;从化肥有效成分总量中可吸收90%~95%的氮、20%~25%的磷和50%~65%的钾。根据甜菜需肥量和吸肥力可以算出, 生产1kg块根, 需1kg多优质有机肥料。

甜菜在幼苗期吸肥不多, 但对磷素很敏感, 施用磷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叶丛形成期是甜菜地上部生长旺盛时期, 并以氮素代谢的优势, 甜菜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急剧增加。块根增长期在保持大量绿色对面积的同时, 甜菜块根日增长量达到最高峰。根中的蔗糖含量急剧增加, 甜菜需肥量大。

糖分积累期甜菜叶丛生长基本停止, 地下部块根增长缓慢, 甜菜的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向块根中积累、对氮素吸收急剧降低, 磷素保持较高水平, 以供给蔗糖的形成和运输, 钾的需要量亦较多。

摘要:甜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 生活的第一年主要是营养生长, 在肥大的根中积累丰富的营养物质, 第二年以生殖生长为主, 抽出花枝经异花授粉形成种子。甜菜是一种需肥量大、吸肥力强、吸肥时间长的作物, 因此在甜菜生长过程中, 要保证足够的施肥量。

关键词:甜菜,营养特点,施肥技术,要点分析

参考文献

营养施肥 篇7

其实, 肥料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大化肥, 美国世多乐集团公司提出的全营养施肥方案给出了科学的施肥指导, 世多乐中国总经理陈乃琦用“木桶原理”形象地说明了全营养施肥的重要性。

一、作物健康与人类健康

简单来说, 农作物健康与合理施肥、用药和各种环境因素直接相关。美国加州大学教授Bruce N.Ames在建立了用来检测食品添加剂、农药等化学产品致突变型的Ames试验后, 又在今年有新的发现:人类如果长期缺乏微量营养元素, 将会导致多种严重疾病, 而经常食用富含微量营养元素的农产品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在种植作物时能够提供给作物健康生长所必须的全面营养元素, 那么人类长期食用这些健康的农产品, 也会变得更健康。

二、全营养元素与木桶原理

传统认为作物健康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16种, 目前, 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应当是20种:其中大中量元素9种, 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11种, 包括硼、铁、锌、铜、锰、钼、钴、钠、硅、钒、氯,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全面营养。作物需求大量元素自然会多些, 但是中微量元素同样重要。著名的“木桶原理”可以很好地诠释这其中的道理: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 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作物能够吸收多少营养, 并不取决于我们给它大量施用了某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 而是取决于它最缺乏的那种元素的水平。

三、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是作物体内很多化学反应中所必需酶或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很强的专一性, 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当作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 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 产量和品质会大幅度下降。当作物体内微量元素充足时, 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 这也有利于作物对大中量元素的吸收利用, 还可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四、全营养施肥的核心要素

营养施肥 篇8

当前莱芜市大蒜施肥不平衡, 养分比例不协调, 施用方法不合理等, 不仅造成肥料浪费, 而且导致土壤供肥性能下降、病虫害频发, 严重影响大蒜品质。现根据莱芜市土壤状况、大蒜需肥特性及施肥存在的问题, 进行大蒜营养套餐施肥技术探讨, 以为合理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1 大蒜需肥特性

大蒜根系为弦状肉质须根, 根毛少而弱, 吸收能力差, 分布在5~25 cm的耕层内, 是需肥较多且较耐肥的蔬菜, 一般每生产1 t大蒜需氮4.5~5.0 kg、磷1.1~1.3 kg、钾4.1~4.7 kg。

1.1 发芽期 (播种到初生叶伸出地面)

此期生长量小, 生长期短, 消耗的养分也少, 所需养分由种蒜提供。

1.2 幼苗期 (初生叶展开到鳞芽及花芽开始分化)

随着幼苗的生长, 种瓣中贮藏的养分逐渐耗尽, 蒜母开始干缩, 俗称“退母”。此期大蒜的生长完全靠土壤营养供应, 吸肥量明显增加, 如果土壤养分不足, 植株易出现营养不良呈叶片干尖[1,2]。

1.3 鳞芽和花芽分化期

幼苗期结束, 进入鳞芽、花芽分化期。此期是大蒜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根系生长增强, 加速了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1.4 花芽分化结束到蒜薹采收期

此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蒜薹迅速伸长的同时, 鳞茎也逐渐形成和膨大, 生长量大, 需肥量最多, 此时根系生长和吸肥能力达到高峰, 是大蒜肥料养分的关键时期[3]。

1.5 鳞茎膨大盛期

蒜薹收获后, 根系开始逐渐衰老, 吸肥量锐减, 鳞茎膨大所需的养分, 由叶片、叶鞘储藏的及吸收的养分向鳞茎输送, 是自身营养的再分配, 保证鳞茎加速膨大和充实。

2 施肥原则及方法

2.1 施肥原则

大蒜除吸收氮、磷、钾外, 还吸收钙、镁、硫, 尤其是硫可使蒜头和蒜薹增大增重, 减少畸形蒜薹和裂球。根据大蒜需肥、吸肥特点, 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粗肥细施, 化肥巧施的施肥原则,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大蒜对营养元素的需要[4]。

2.2 方法

一般采用有机肥料基施、重施, 化肥采用随水冲施方法。

3 存在的问题

3.1 盲目施用化肥

受“施肥越多越增产”的误导, 对化肥施用不计成本, 有肥就施、见肥就追, 盲目施肥的现象普遍存在。

3.2 土壤养分不平衡、有机肥施用不足

通过对大蒜区土壤养分测定, 有机质1.0%, 全氮0.1%, 碱解氮62 mg/kg, 速效磷11 mg/kg, 速效钾106 mg/kg, 表现为, 氮、磷不足、钾缺乏, 硼、锌处于临界值, 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出现病害加重趋势。

3.3 施用比例不当

研究表明, 大蒜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 钾、钙、磷、镁次之。需要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3.0∶1.0∶2.9, 各种元素的比例N∶P2O5∶K2O∶Cu O∶Mg0为1.00∶0.25~0.35∶0.950.60∶0.61, 而目前大蒜生产氮、磷、肥用量较多, 钾肥不足, 只重视氮、磷, 忽视了钾肥和微量元素的施用, 导致土壤养分失调, 影响大蒜高产优质。

4 莱芜大蒜全程控病高产营养套餐施肥技术

4.1 施足基肥

大蒜产量高, 肥料需求量大, 要重施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 结合耕地施优质圈肥75 t/hm2, 配合施入硫酸钾300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 并配施钙、镁、硫肥。

4.2 合理追肥

4.2.1 催苗期。

促进出苗后迅速发根长苗, 提高秋播蒜的安全越冬性能。秋播蒜幼苗期长的, 应重视催苗期, 一般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施用。可冲施高氮复合肥75~120 kg/hm2;肥力较高、底肥较足的田块可不施[5]。

4.2.2 越冬肥。

又叫腊肥。施用越冬肥是为了保证幼苗顺利越冬, 提高抗寒性, 一般在进入越冬期时施用有机肥料。

4.2.3 返青肥。

又叫春肥, 一般在春季气温回升, 土壤开始解冻, 心叶生长和根系开始伸长时即在春分左右施用, 用量以高氮复合肥120~150 kg/hm2为宜;对已施过催苗和越冬肥的, 返青肥可不施或与催薹肥合并施用[6,7,8,9]。

4.2.4 催薹肥。

一般应在鳞芽和花芽分化完成, 蒜薹开始抽生时施用。由于此时进入生长旺盛期, 生长量和吸肥量达到高峰期, 所以催薹肥是1次关键性的追肥, 约占追肥总量的30%~40%, 施高钾复合肥375~450 kg/hm2。

4.2.5 催头肥。

一般在催薹肥施后25~30 d, 蒜薹露苞时施用, 此时大蒜生长最旺盛, 生长量、需肥量达到高峰, 应以氮肥为主, 配合施磷、钾肥, 施高氮复合肥225~300 kg/hm2。

4.3 叶面施肥

对硼、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块, 返青苗期、开始抽薹期和蒜薹露苞期叶面喷施浓度0.05%~0.10%硼砂和硫酸锌溶液60 kg。

摘要:在概述莱芜大蒜需肥特性的基础上, 指出施肥原则及方法, 分析莱芜大蒜生产施肥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莱芜大蒜全程控病高产营养套餐施肥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莱芜大蒜,全程控病,营养套餐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大蒜施肥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10 (11) :54.

[2]李杰, 鞠志光.大蒜施肥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0 (8) :35.

[3]王慕.浅谈大蒜施肥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果菜, 2004 (5) :29.

[4]曲知义, 曲艳霞.苍山大蒜施肥建模与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6 (9) :90-96.

[5]曲知义, 曲艳霞.苍山大蒜施肥建模与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5 (3) :181-184.

[6]曲知义, 刘兆献.苍山大蒜施肥建模与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5 (4) :7-10.

[7]王慕.浅谈大蒜施肥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果菜, 2004 (5) :29.

[8]方知远.蔬菜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营养施肥 篇9

药物递释系统开始研发, 能够按照速度将肥料施加, 肥料的递释系统由传统的手动控制, 逐渐转化成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运用纳米材料形成控释的介质, 能够将大量的物理和化学的障碍克服, 将肥料最大限度传输到植物的根部, 而且能够控制肥料释放的量, 既能满足植物的生长, 而且又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现在, 植物营养智能化的递释系统在研发的过程中, 借助纳米材料为介质, 其能够分清材料的结构和传递的效果。在肥料释放的阶段, 能够起到良好的调控机制, 防止肥料的流失和分解。

2 土壤植物营养传输特征与相关的机理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其能够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 能够将各类物质传输到植物的根部。化学肥料施加到土壤中后, 先通过溶解的方式释放出大量的养分, 然后会产生一定的流失和渗漏, 而且养分还会被微生物分解, 剩下的一部分养分才会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在农田中, 要不断提高植物的肥水保持能力, 使养分能够被植物的根系充分吸收。通过物理方法使养分能够在土壤的团粒附着, 从而使养分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保持养分的浓度, 而且能够广泛地被植物吸收。运用化学固定的方法, 将一些难以溶解在土壤中的养分充分溶解, 从而促进植物的吸收。采用离子交换的技术, 使土壤中的养分能够保持平衡。采用生物技术将无机的养分直接转化成有机养分, 使植物能够充分地吸收。

对于生长比较缓慢的植物, 运用多次化学肥料, 这样就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而且每次施加化学肥料的时候都会超出规定的数值, 这样会导致肥料的大量流失, 尤其是在水田中, 肥料流失的比例比植物吸收的还要多, 造成了严重的肥料浪费。氮肥在土壤中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微生物的分解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使氮肥失效。运用纳米材料, 建立植物营养的智能化递释系统, 能够在分析土壤对植物吸收能力的同时, 合理地释放肥料, 使肥料能够被土壤完全地吸收, 节约肥料的使用, 而且还能够促进肥料在土壤中的传输效率, 能够确保植物有足够的肥料补充。

3 植物营养智能化递释系统模式建立

3.1 肥料功能物质的匹配与构成

肥料功能物质的匹配与构成能够对物质营养递释系统起到制约作用, 在施加磷酸铵镁等肥料时, 如果肥料具有良好的缓释性特点, 其在土壤中就很容易被溶解。但是, 还有一类肥料需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才能够被植物吸收, 如草酰胺等, 所以, 可以将氮肥与一些需要分解的材料配合起来使用, 这样能够调节肥料释放到土壤中的速度。

3.2 肥料载体与控释的介质

传统的对肥料的控释方法中, 一般是借助肥料自身的缓溶性特点, 还要运用其它材料的疏水性特点, 从而能够对氮素的溶速进行调节, 这些材料可以是新研发出来的高分子聚合物, 也可以是无机的复合材料。但是, 如果单一使用一种材料, 则会使这些材料很难与肥料融入到土壤的环境中。所以, 要借助纳米材料, 为控释提供一种良好的介质, 现在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分子自组装技术和化学层积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结合纳米材料的特点, 将肥料的借助与控释的方法结合在一起。

3.3 土壤环境系统的调控因素

在对土壤湿度进行调节的过程中, 可以控制肥料在土壤中的溶解速度以及肥料的释放速度, 能够减少肥料在土壤中的流失和分解, 尤其是能够分析土壤中养分的传输特征, 所以, 在建立植物营养智能化递释系统时, 需要对其参数进行设计, 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土壤的差异, 分析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和土壤中含有的元素等, 这样才能够确保植物能够吸收大量养分。肥料养分的释放采用智能化的调控, 先要实现对土壤中水分的调节。

4 结语

植物施肥如果不控制施肥的速度, 就会造成肥料的浪费, 多余的肥料还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所以, 设计植物营养递释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其可以借助纳米技术, 为植物的肥料吸收提供良好的环境, 能够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结合土壤的构成和水分的含量, 合理控制肥料的施加速度。

参考文献

[1]崔海信, 姜建芳, 刘琪.论植物营养智能化递释系统与精准施肥[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 下一篇:心理问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