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标准(共6篇)
篇1: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标准
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标准
一、论文正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方式
1、论文中注明参考文献作者时,只列出相关作者的姓氏,中文姓名也用拼音列出其姓氏。当引用的作者是一位时,按下列方式列出: Long(1991)argues that ….Zhang(2001)argues that …
当引用的作者为二至三位时,按下列方式列出: Perkins and Gass(1996)argue that….Zhang, Li and Wang(1996)argue that …
当引用的作者超过三位时,只列出第一位作者,其他的作者用缩写et al.表示:
Sanders et al.(1992)studied coherence relations ….2、需要注明参考文献的具体页码时使用冒号,冒号和页码之间空一格: Messick(1989: 20)presents … Hu(1994: 5-6)points out that …
3、直接引用文献时,如所引用的内容超过50单词,应另起一段,左右缩进两个字符:
Lorenz(1999: 55)voiced a very similar view that because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 coherence cannot be explicitly negotiated face-to-face between text producer and text receiver,writers therefore have every reason for trying to be unequivocal and to make their ideas, intentions and arguments unmistakably clear.One way of doing this is to carefully signal logical relations and thereby ‘signpost’ the path to coherence for the reader.Consequently, when looking at the fabrication of coherence in written discourse, we ne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ose explicit signposts of coherence, i.e.the text’s cohesive ties.4、在句尾注明参考文献作者时,句号应在括号之外。直接引用部分用斜体字表示(一般不在论文中用引号)。作者人数多于三人时采用et al.缩写表示。例如:
The first criticism is that the text-based researchers choose to study the text itself for methodological convenience(Givón 1995: 59).During the 1970s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moves within language teaching to embrace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Brumfit et al.1979: 21).5、引用间接材料 If construct validity is seen as … in the short run(Shepard 1993: 444, cited in Chapelle 1998).6、引用中文文献
在英文论文中引用中文文献,要按英文论文的引文格式注明作者和出处。比如:
For example,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we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 text grammar and textual grammaticality(Hu 1994: 5-6).These scholars chose to study coherence as a social phenomenon, rather than a mental phenomenon(Zhu & Yan 2001).7、引用多篇参考文献时,作者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The situation with accuracy is not so clear.Some studies(e.g., Foster & Skehan 1996;Mehnert 1998;Skehan & Foster 1997)do suggest that accuracy is raised when there is planning, but other studies(e.g., Crookes 1989;Ortega 1999;Wigglesworth 1997, 2001)do not support this claim.8、一位作者有多篇著作被引用时,著作按出版年代顺序排列 According to Halliday(1973, 1978, 1985, 1994), language has three main metafunctions, namely,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However, McNamara(1995;McNamara & Lumley 1997)has challenged the Bachman model.However, researchers have challenged the Bachman model(McNamara 1995;McNamara & Lumley 1997).9、同一作者同一年内有两篇以上文献被引用时,用a, b, c顺序表示: He draws up a possible research agenda that would flow from the inclusion of a social perspective – and in-deed such a research agenda has already borne fruit in several studies of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in oral tests(Porter 1991a, 1991b).10、作者姓氏相同时,要注明名字的缩写,并按名字的字母顺序排列: M.Dawkins(1980)and R.Dawkins(1986)have contribute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in animals.11、参考文献是某个刊物而无作者时,注明刊物的名称和时间。例如: According to a national study(Education Week, January 13, 2000), 49 of the 50 states have adopted standards …
12、参考文献引用某个单位的刊物而无具体作者时,列出时间即可。例如: According to 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1998), 47 states publicly report test scores.二、论文结尾的参考文献
为避免作者姓名缩写后出现同名现象,目前主流语言学杂志的倾向是在参考文献中不再使用缩写来表示作者的名字,而是使用全称[1]。西文作者的中间名不用标注出来。书名要用斜体标注。要列出出版地和出版社,中间用冒号分隔。书名和专有名词均只大写单词的首字母,三个字母以下的介词和连词的首字母不大写。折行时缩进2个字母。
1、参考文献为一位作者
Connor, Ulla.1996.Contrastive Rhetoric: 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参考文献多于一位作者时,不要使用 et al(与文中引用的格式不同),用&替代and。
Brown, Gillian & Yule, George.1983.Discourse Analysi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Butt, David & Fahey, Rhondda & Spinks, Sue & Yallop, Colin.1995.Using Functional Grammar: An Explorer’s Guide.Macquarie University: National Centre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3、参考文献是学术刊物中的论文
需标注论文所在刊物的名称、卷号(volume number)和论文相关页码。刊物的名称用斜体标注。如果所引用期刊的整卷统一编排页码(即一卷中的若干期连续编排页码),那么在参考文献中不需要提供期号(issue number),只需提
供卷号和页码。只大写论文题目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冒号或分号后面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刊物名称按书名处理。
Ouhalla, Jamal.1993.Subject-extraction, negation and the anti-agreement effect’,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11, 477–518.如果每一期单独编排页码(即每期从第1页开始),那么则需要提供期号。例如:
Bateman, John.& Rondhuis, Klaas.1997.Coherence relations: Towards a general specification.Discourse Processes, 24(1), 3-49.4、参考文献是论文集
主编是一个人时用(Ed.),两人以上用(Eds.)例如: Couture, Babara.(Ed.).1986.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Writing: Research perspectives.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Bublitz, Wolfram.& Lenk, Uta & Ventola, Eija.(Eds.).1999.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5、参考文献是论文集中的论文
此时作者姓名均为全称,论文集编者姓为全称,名为缩写。例如: Kihm, Alain.2001.Noun class, gender, and the lexicon-syntax-morphology interfaces, in R.Kayne & G.Cinque(eds.),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Syntax.Oxfor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6、参考文献是会议论文
Jochens, John.1992.Gender equality in law?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Binghamton, New York.7、参考文献是未出版的博士论文 论文名按书名处理。Boukhris, Fatima.1998.Les Clitiques en Berbe`re Tamazighte, unpublished 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Mohamed V, Rabat.8、参考文献是网上的资料
除了注明资料来源的网址外,还要注明查阅资料的日期或下载资料的日期,因为不同时间的网上资料的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
Franks, Steven.2005.Bulgarian Clitics are positioned in the syntax.http://www.cogs.indiana.edu/people/hompages/franks/Bg_clitics_remark_dense.pdf(17 May, 2006)
9、参考文献是中文
将文献名、作者、年代等出版信息译成英文,并把中文信息放在括号内。
Hu, Zhuanglin.1994.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Zhu, Yongsheng.& Yan, Shiqing.2001.Reflections on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朱永生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参考文献是某个刊物而无作者
Education Week.January, 1997.Quality counts 1997: A report card on the conditions of education in 50 states.11、参考文献是某个单位的刊物而无具体作者
Council of Chief States School Officers.1998.Annual Survey of State Student Assessment Programs.Washington, DC: Author.12、参考资料排序
(1)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序。
(2)同一作者有多个参考文献时,按年代由远及近排序。例如: Ouhalla, Jamal.1991.Functional Categories and Parametric Variation, Routledge: London.Ouhalla, Jamal.1993.‘Subject-Extraction, Negation and the Anti-agreement Effect’,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11, 477–518.(3)同一作者单独完成的文献优先于该作者与他人合作的文献。例如: Halliday, Michael.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London: Edward Arnold.Halliday, Michael & Hasan, Ruqaiya.1976.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4)西文姓名前缀van, de等也按姓氏排序。例如:
Chomsky, Noam.1995.The Minimalist Program, MA: MIT Press.de Beaugrande, Robert.1980.Text, Discourse, and Process: Towards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of texts.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5)中文文献翻译成英文之后,与其他英文文献一起按字母顺序排列,如:
Ouhalla, Jamal.1991.Functional Categories and Parametric Variation.London: Routledge,Zhu, Yongsheng.& Yan, Shiqing.2001.Reflections on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朱永生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修订于2009年2月27日)
篇2: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标准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往往是同学们比较困惑的问题,也存在不少的误解。不少同学把文献综述写成是论文的梗概或缩写,也有些同学是干脆罗列文献充数,个别同学甚至是在论文完成以后再开始文献综述的写作!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为此专门写就此篇短文,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献”性
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献综述要求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献里面,进行“从观点到观点”的调查研究。
(二)“综”合性
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
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和步骤
首先,开篇引言,明确所欲探讨的文献的范围或领域。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多领域,不可能一一详细阐述,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来进行探讨。这一领域就是本科学生所欲写作论文的领域。通常这一领域是比较狭隘的,以便于集中精力,搜集资料。
其次,明确写作的顺序。如可以按照文献产生的时间顺序,文献之间的逻辑顺序(某学术观念或理论的定义、性质、作用、价值等),或以学者,即文献作者的重要程度顺序等。
第三,阐述学者的基本观点和理由。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不同学者观点的对比。实际上找出观点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冲突,通常比发现不同学者之间的相同之处要更加具有学术上的重要意义,因为这可以积极地促使作者去思考问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对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更要对该领域问题的历史学的渊源的探究和说明。
第四,结语。学术观点之间的谱系学线索的梳理,以及必要的该学术问题进一步观点或理论的展望。说明已解决的问题,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五,参考文献附录。写明主要搜集了哪些文献资料。
此外,具体形式格式,如摘要、关键词、注释等同一般论文的要求,并不因为是文献综述而有所降低。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一般包括确定领域,搜集资料,归纳整理,简要分析概括,成文等几个步骤,与一般论文写作差不多(写作文献综述,可谓是论文写作的预演!)。这里不再赘述。
三、文献综述的作用和价值
作为本科生来讲,写作文献综述主要是为了:
(一)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是给自己看的,是下一步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的必需(对于学院的要求学生只能遵守,从这一点来说,文献综述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撰写的),不可或缺。不了解,或不充分了解(仅仅搜集和物质性的占有文献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前人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开始自己的写作?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能写好文献综述,自然写好论文也就无从谈起。
(二)熟悉论文写作的过程,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
文献综述表明了学术继承性的一面。文献综述可以反映论文写作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论文写作的质量。评价一篇论文是否是真正的好论文,通常只需要看一下参考文献就可以大致确定了。在现实中写作论文不一定要首先写作文献综述,通常只需要作者在脑中有一篇文献综述就可以了,未必要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而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要这样做,是由于这是一种正规的学术训练过程。现在写文献综述,是为了将来直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实际上有些大家有时甚至可以不打草稿,一篇短的文章直接一挥而就!)做的准备。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归纳文献资料的能力,为将来进行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标准
1 著者-出版年制著录中存在的问题
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和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 等, 2008) 都规定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著录执行GB/T 7714—2005的规定, 可采用顺序编码制, 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目前许多高等院校自行制定的学位论文编写规则中要求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最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参与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及查阅中发现, 学位论文采用著者-出版年制著录参考文献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正文中标注不规范, 如有的顺序编码与著者-出版年 (文后著者-出版年) 混用;有的文中著者名与括号“ ( ) ”内姓名重复, 标注多名著者;有的著者与“等”及出版年间间隔或符号不准确,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标注不准确。二是参考文献编排时, 各条文献前加序号。三是参考文献表外文文献在前, 中文文献在后;中、外文献交叉, 没按文种排列;中文或其他文种著者顺序无规律, 有的外文顺序是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著者间或著者与“等”、出版年间所用标志符号不规范。四是出版年项位置不准确, 大多数按规定编排在著者后, 也有将出版年编排在顺序编码制的位置, 还有的出版年在连续出版物年、卷 (期) :页之后的。五是没按不同文献类型规定的著录项目和格式著录, 缺项, 各项位置交叉, 各项前置用标志符号不准确、不统一。
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著者, 尤其学位论文的撰写者不了解参考文献著者-出版年制著录规则和相关标准规定。据了解, 许多高等院校虽有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对参考文献著录提出了要求, 但规定的不具体, 有的规定本身与GB/T 7714—2005不符, 而且很少对研究生进行专门的教学或辅导, 导致撰写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不标准、不规范。
2 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码制著录的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的主要区别有3个方面。
2.1 文内引用文献处标注方法不同
顺序编码制是按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并将序号置于“[ ]”中, 标注在引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或引用文献内容文字的右上角, 或将引文序号做为句子成分排在文字内。
著者-出版年制是在正文引用处标注著者姓氏和出版年, 并将其置于“ ( ) ”内。
2.2 参考文献表著录顺序不同
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时, 各篇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列出, 并在每条文献的第一个著录项目 (主要责任者) 前著录引文序号。
著者-出版年制著录参考文献时, 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 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文种顺序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排列。从目前了解, 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语种主要有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德文、法文等。
中文、日文文献可以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 也可按汉字笔画、笔顺排列;日文也可按五十音图顺序排列;英文、俄文、其他文按各语种字母顺序排列。
2.3 出版年编排位置不同
顺序编码制出版年编排在参考文献出版项的出版者之后或连续出版物题名及其他题名信息之后。
著者-出版年制将出版年提前至参考文献第一项 (主要责任者) 之后, 列为第二项, 在题名项或析出题名之前。
参考文献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码制除有上述区别外, 参考文献表中其他著录项目和格式及所用符号相同。掌握著者-出版年制的著录格式, 了解其与顺序编码制的区别, 则可顺利、正确运用著者-出版年制著录参考文献。
3 GB/T 7714—2005与GB/T 7714—1987的主要区别
3.1 标准的修改
GB/T 7714—2005已代替GB/T 7714—1987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1987) 。新标准对旧标准做了许多修改, 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 对原规定, 尤其是参考文献著录标志符号做了修改。
GB/T 7714—2005增加了电子文献著录规则;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增加了“主要责任者、专著、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电子文献、顺序编码制、著者-出版年制、合订题名、并列题名”9个名词解释;
对各类文献都增设了“文献类型标志”供选择著录项目 (GB/T 7714—1987仅要求专著文献标注) , 并且规定对电子文献是必备项目;
删去了专著和连续出版物中“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4个供选择的著录项目;
解决了多次引用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的著录问题, 规定了著录方法, 不要求著录主要责任者的责任;
明确规定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 规范了标志符号的使用方法;
对若干著录标志符号做了修改;
起讫序号和起讫页码间用半字线“-”代替浪纹“~”;
用“//”代替“.见:”或“.ln:”;
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文献页码前用“:”代替“, ”;
合期期刊的合期号间用斜线“/”, 不用半字线“-”或“, ”;
每条参考文献结尾从无著录符号改为可用“.”;
参考文献表中文献的序号要求加“[ ]”;
规定了其他题名信息如图书的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 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 期刊的“××版”等著录要素前用“:”。
3.2 参考文献著录使用的符号
GB/T 7714—2005规定的参考文献著录用标志符号, 由GB/T 7714—1987的6个增加到9个, 且其使用场合有改变。GB/T 7714—2005规定使用的标志符号仅是借用了中文标点符号, 在著录参考文献时, 已没有标点符号的本来功能。
GB/T 7714—2005规定, 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 (不包括“ ( ) ”、“[ ]”、“/”、“-”) 。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 每条文献的第一个著录项目 (如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等) 前不用任何标志符号。其规定的标志符号如下:
“.”符号用于题名项、析出文献题名项、题名、其他责任者、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标志”项、版本项、出版项、出处项、专利文献的“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项、获取和访问路径以及著者-出版年制中的出版年前。每条文献的结尾可用“.”号。
“:”符号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引文页码、析出文献的页码、专利国别前。
“, ”符号用于同一著作的不同责任者间、“等”或“译”字样、出版年、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年或卷号、专利号、科技报告号前。
“;”符号用于期刊后续的年卷期标志与页码以及同一责任者的合订题名前。
“//”符号用于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
“ ( ) ”符号用于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期号、报纸的版次、电子文献更新或修改日期以及非公元纪年。著者-出版年制正文引用标注内容置于“ ( ) ”符号内。
“[ ]”符号用于文献序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以及自拟的信息。
“/”符号用于合期的期号间及文献载体标志前。
“-”符号用于起讫序号和起讫页码间。
4 参考文献著者-出版年制著录格式
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4.1.1 在正文引用单一著者文献
将著者姓氏和出版年置于圆括号“ ( ) ”内, 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 可标注著者姓名 (如中国著者、日本人用汉字姓名的著者) 。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 则在其后的“ ( ) ”内只须著录出版年。
示例:
王悦 (2009) 试验结果……
……试验证明, 分离株为小鹅瘟病毒 (孙德君, 2010) 。
科技期刊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1997) 。
……Sciences (Crane, 1972) ……
4.1.2 在正文中引用多著者文献
对欧美著者只须标注第一著者的姓, 其后附“et al”;对中国著者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 其后附“等”字, 姓氏与“等”、“et al”之间留适当空隙, “等”、“et al”与出版年间用“, ”相隔。
示例:
国内动物医学信息资源覆盖面广, 文献量大, 内容极为丰富 (黄英 等, 2009) 。
黄英 等 (2009) 研究认为……
……前人的工作 (Smith et al, 1981) ……
……Smith et al (1981) 认为……
4.1.3 同一著者多篇文献的著录
正文中一处同时引用多篇同一著者的文献时的著录方法GB/T 7714—2005没有规定。陈浩元 (2005) 建议:可以在引用处的“ ( ) ”内著录著者姓氏 (必要时著录著者姓名) 并连续标注文献的出版年, 各篇文献的出版年前冠以逗号“, ”, 如遇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 出版年后应注明小写字母“a, b, c……”。
此外, “ ( ) ”内出版年排列顺序GB/T 7714—2005也没有规定, 我们认为可以按出版年先后顺序排列。翁永庆 (1991) 曾提出出版年由近至远顺序排列。
示例:
……对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 (陈浩元, 2009a, 2009b, 2005, 1997) 进行了研究报道。
Yufin et al (2002a, 2002b, 1998, 1992) 研究认为……
4.1.4 引用多篇不同著者文献的著录
正文中一处同时引用多篇不同著者文献时, 将各组著者、出版年置于同一“ ( ) ”内, 每组间用“;”分隔。“ ( ) ”内各文献著录顺序GB/T 7714—2005没有作出规定。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1997) 曾提出:引用多篇文献时, 按出版年由近至远顺序排列标注。
示例:
早期研究工作者 (Green, 1998;Simth, 1995;Marcel, 1985) ……
……已有许多报道 (Weinstei N T et al, 2001;Green, 2000;Maj D A et al, 1990) 。
4.1.5 正文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
在标注著者与出版年的“ ( )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引文页码。
于此还可见到一种极特殊形式, 即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 且同时出现在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 著者-出版年如何标注引文页码GB/T 7714—2005没有规定, 也没见相关规范。我们建议采用本文4.1.3和4.1.4的标注方法, 先将各组著者、出版年置于同一圆括号内, 然后在同一著者之后连续标注文献的出版年, 再借用[ ]或 ( ) 将多次引用文献的出版年置于括号内, 引文页码以上角标标注。
示例:
陈浩元 (1998) 7-8指出,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信息的载体和信息源。……知识创新的组成部分 (郭华军, 2004) , 在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陈浩元, 1998) 35-36……
关于科技期刊标准化已有诸多论述和报道 (陈浩元, 2009, 2005, [1998]10-12;丁光生, 1998;翁永庆, [1989]52-57;郭华 等, 2004;耿玉敏 等, 2005a, 2006b) 。
4.1.6 如遇引用文献著者不明时, 可著录“佚名”或者“Anon”, 然后著录出版年。
示例:
文献 (佚名, 2007) 指出……
著者 (Anon, 2008) 认为……
4.2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据了解, 目前学术论文, 尤其学位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专著、专著中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专利文献、电子文献等几种类型。参考文献的文种主要有中文、英文、日文、俄文、法文、德文等。
4.2.1 专著
专著包括图书、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古藉等非连续出版物。GB/T 7714—2005还将标准列为专著类文献。其著录格式 (含电子图书类专著) 为:主要责任者.出版年.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必备) ].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引文页码[引用日期] (联机文献必备) .获取和访问路径 (联机文献必备) .
示例:
白文彬, 于康震.2002.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出版地不祥]:中国农业出版社.
蔡宝祥.1996.家畜传染病学[M].3版.北京:[出版者不祥].
冯西桥.1997.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技术设计研究院.
冯仰廉.2004.反刍动物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黄英.2009.动物医学信息资源检索[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霍夫斯塔.1981.禽病学:下册[M].胡祥壁.7版.北京:农业出版社.
孟宪泽, 李欣.1995.黑龙江省畜牧业政策文件资料汇编[G].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2004.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理论实务·中级[M].2004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99-307.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5.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分会.2005.全国兽医外科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加古舜治.1978.园艺植物の器官と组织の的培养[M].东京:诚文堂新光社:237-239.
Anon.1981.Coffee drinking and cancer of pansreas [J].Br Med J.:283, 268.
PATTLE L W, COX B J.1996.Electronic resources:selection and bibliographic control[M].New York:[s.n.]:85-96.
PEEBLES D E, Jr.2001.Probabiliey random variable and prandom signal rincples[M].4th ed.New Youk:MoGraw Hill.
ROOD H J.2001.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computer programmers[M].3rd ed.[S.l.]: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Акишина А А, Pормановскаяни.1989.Этикет Русскогописьма[M].Москва: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Григорян С В.1992.Рудниычная Геохимия[M].Москва:Недра.
4.2.2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含电子图书类专著析出文献)
著录格式为: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出版年.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陈浩元.1997.量和单位[M]//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67-75.
邢丽君, 高洪芬, 李雪.1994.要重视高校学报的社会效益[C]//韩俊杰.科技编辑文选.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76-83.
WEINSTEIN L, SWERTZ M N.1974.Pathogt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M]//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Paehologic physl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philadephia:Saunders:745-772.
4.2.3 连续出版物的析出文献
连续出版物主要有期刊、报纸, 其著录格式为: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出版年.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电子文献必备)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卷 (期) :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联机文献必备) .
著者-出版年制著录报纸析出文献出版年和出版日期项如何著录, GB/T 7714—2005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仅规定报纸等文献需祥细著录出版日期, 采用全数字著录, 形式为[YYYY-MM-DD]。依标准及有关文献 (陈浩元, 2005) , 我们认为著录报纸析出文献时, 析出文献著者之后应著录出版年, 而在出版项仍依规定格式采用全数字[YYYY-MM-DD]著录出版日期。
示例:
傅刚, 赵承, 李佳路.2000.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 2002-04-12 (14) [2002-05-06].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0412/GB4216%5EDO412B1401.htm.
李明, 李术, 马鸣潇.2009.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及RT-PCR检测方法建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4) :378-381.
史言.1986.马属动物内科常见病的诊断[J].黑龙江畜牧兽医, (1) :12-15; (2) :16-18.
吴乐平.2001.期刊新概念:刊群经营[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1-02-19 (3) .
徐守魁, 周源昌.1984.黑龙江省猪寄生虫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 (4/5) :33-38.
周思旋, 周碧君, 隆华, 等.2009.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1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 (10) :10-13.
Charls N, Bbins J R.1997. Mastitislosses[J].J Am Vet Med Assoc, 170:1129-1132.
4.2.4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专利题名:专利国别, 专利号[文献类型].引用日期[公告日期] (联机文献必备) . 获取和访问路径 (联机文献必备) .
示例:
姜锡洲.1989.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 88105607.3[P].1989-07-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 01128777.2[P/OL].2002-03-06[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js/hyis-yx-&leixin=0.
4.2.5 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出版年.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 (更新和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萧钰.2001.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 (2002-12-19) [2003-04-15].http://www.creadet.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
HOPKINSON A.1999.UNIMARC and metadata:Dublin Cort [EB/OL].[1999-12-08].http://www.lclc.org/lv/ifla64/138-16/e.htm.
5 参考文献著录的几个细节
5.1 正确标注
同一种期刊内, 同一学位论文内不能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码制混用。
5.2 参考文献表注意事项
(1) 文后参考文献原则上要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2) 每条文献必备的项目著录要齐全, 尤其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其题名不能省略。
(3) 书刊名称不应加书名号, 西文书刊名称也不必用斜体, 西文刊名可按规定缩写, 缩写点可省略。
(4) 某一参考文献的责任者不明时, 可著录“佚名”或“Anon”。
(5) 无出版地时, 可著录为[出版地不祥]或[S.l.];无出版者时可著录为[出版者不祥]或[s.n.]。但同一参考文献不能同时出现“[S.l.]、[s.n.]”。
(6) 未正式出版的学位论文, 出版项著录“保存地:保存单位, 保存年”。
(7) 联机文献的出版年根据更新和修改日期著录, 若无更新或修改日期, 可著录引用的日期。
(8) 当文献中有多个出版地或多个出版者时, 只需著录第1个出版地或出版者。
(9) 责任者的姓, 其字母可以全大写, 也可以首字母大写, 但应全文一致为宜。
(10) 参考文献表中每条文献是否顶格排及回行时如何排印, GB/T 7714—2005未作统一规定。每条文献结尾可加“.”
5.3 责任者的著录
同一文献的责任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著录;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名, 后加“等”, 外文用“et al”, et al 不必用斜体, 姓名与“等”或“et al”间用“, ”分隔。责任者之间用“, ”分隔。
责任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格式。
欧美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 并省略缩写点。姓可以全大写;如果采用中译名, 可以只著录其姓, 但对同姓不同名的著者, 还需著录其名。
主要责任者的责任不必著录 (如主编等责任) 。
5.4 数字用法
(1) 出版年、年月顺序号、卷号、页码, 专利文献号等用阿拉伯数字。卷号不必用黑体。页码、专利文献号超过4位数时, 不必分节。国外专利文献号中的原有的“, ”在参考文献著录时可删去。
(2) 出版年或出版日期、引用日期用全数字著录;如遇非公历纪年, 则将其置于“ ( ) ”内, 注于公历纪年后。
示例:
2009-12-24
1938 (民国二十七年)
(3) 版本的著录采用阿拉伯数字、序数缩写形式或其他标志表示, 第1版不著录。
示例:
3版 (去掉原标准中的“第”字, 原题:第3版或第三版)
5th ed
2009版 (不用“年”字, 原题:2009年版)
5.5 期刊的年、卷、期、页的著录
期刊文献的年、卷、期、页的编排有下列格式:
年, 卷 (期) :页
2009, 40 (11) :13-16
年, 卷:页
2009, 18:20-23
年 (期) :页
2009 (10) :1-5
年 (合期号) :页
2009 (3/4) :7-9
在同一期刊连续的文献, 其后续部分不必另行著录。
示例:
年, 卷 (期) :页;年, 卷 (期) :页
2009, 40 (5) :12-15;2009, 40 (6) :12-16
5.6 出版年
当参考文献出版年无法确定时, 可依次选用版权年、印刷年、估计出版年著录。估计的出版年需置于“[ ]”内。
示例:
1986:146-149
1993印刷:402-409
[1938]:28-35
6 文献类型、文献载体及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包括论文集) ,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和标志代码:磁带MT, 磁盘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L。
本文撰写中, 为便于读者参考, 正文中参考文献标注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均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
陈浩元.1998.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4-214.
陈浩元.2005.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编辑学报, 17 (6) :413-41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6.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M]//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等.作者编辑常用标准规范.3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423-443.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会.2005.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7.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翁永庆.1991.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J].编辑学报, 3 (增刊) :52-57.
篇4: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统一使用“顺序编码制”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国际上流行的有好多种,而《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一出版年制”这两种。
1顺序编码制: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引文处,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项目应完整,内容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志。也就是说,当文中引用多个参考文献时,顺序编码要求对这些文献按照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即标注第一个第一次引用的文献的序号是,标注第二个第一次引用的文献的序号是。而对于已经有了编号的文献,无论它在后文中的任何位置再次出现时出现几次其标注号码保持不变。比如后的论述中再次被引用,它在再次被引用处的标注序号仍然是,而不是。
2著者-出版年制: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时,引文处引用文献的标注内容由作者姓氏和出版年构成。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的排列顺序是,首先按文种集中,然后按作者的姓名的情况排列。同一作者有多篇文献时,按出版年排列。
示例——
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张忠智,1997),然而对编辑思想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故不妨提出一个构架……参与讨论。
“思想”的内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
参考文献:
张忠智.1997.科技书刊的总编(主编)的角色要求[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33-3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6.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4]
由上可知,“著者一出版年制”和“顺序编码制”相比,“著者一出版年制”标示法其文中用责任者和出版年标示,这不仅和文后重复,而且也增大了文章的篇幅,若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则使文章更显得累赘。而且,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也容易被误认为是正文的末尾部分,使文章结构显得紊乱,同时也不便于文献检索。“顺序编码制”却正好相反,文中显得简练,文后文献也显得整齐、突出,便于文献检索。因此,从有利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角度讲,我建议参考文献统一使用“顺序编码制”。
二建议规范文献类型标志
在作者投稿中,比较多见的差锚是文献类型的标志代码错误或标注不规范,可能是作者不知道应该标注哪个文献类型的标志代码,或者说作者尚不清楚文献类型标志代码的准确含义,有的在专著文献的题名后标注“[J]”或其他代码,有的在专著文献题名后面标注“(m)”“(M)”“M”等,正确的应该为“[M]”。文献类型标志是用以区分所引用的文献类型的。《规则》将参考文献分为专著、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专利文献以及电子文献等几个大类,除电子文献外,“文献类型标志”均为“任选”,而不是必备项目。但随着信息检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交流的日益广泛,各期刊编辑部愈加重视“文献类型标志”的标注,作者也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文献类型标志”在作者和编辑的心目中俨然已成为必备的著录项目。因此,文献类型标志代码应该规定为必备项目。并以《规则》附录B为准,置于文献题名后的“[]”中。
三建议规范参考文献表的标题
目前,大部分期刊的参考文献表排在文末,作者不必考虑表题标号问题,但表题较易出错。有的论文以“文献”“主要参考文献”“参考资料”“主要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等为标题;有的与正文一级标题连续排号,有的单独列出;有的居中,有的左顶格,还有的左边后退两个字符等,这些在《规则》中都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统一的规范。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不能称其为一篇完整的论文。而参考文献标题又是参考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建议参考文献的标题应以“参考文献:”的形式作为标志,并且左顶格。同时,为了提升参考文献的位置,应将参考文献标题与正文中的一级层次标题连续编号,且字号字体规定一样。
四起止页码之间应用“一”或“~”
既往对起止页码之间应用波纹线“一”还是一字线“一”,有过多种讨论。比如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了四种形式的连接号用法,其中表示数值范围的既有浪纹(1000公斤~1500公斤),又有一字线(1881—1936)。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的“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一”,因此起止页码之间应用“~”。金顺爱则认为,浪纹表示数值或数字之间的范围,不表示起止,如蒸汽机若注入二氧化碳能提高采收率10%~15%。这里的“~”表示从10%到15%之间任一数字,是这个区间的范围,也许是10.1%,也许是10.2%,也许是14.9%。然而,一字线“一”表起止,如“冯增昭等.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50—55”。这里的“一”连接两个相关的数字,表示这篇文章在这本书中占据
的位置为从50页到55页,而不是从50页到55页之间的任一数字。
由上分析可知,按照著录上的连续性原则,笔者认为应用“一”或“—”。但一字线“—”在科技期刊中连接数字时极易与数学中的“负号”相混淆。所以还是用半字线“—”连接起止页码取代一字线“—”。因此,在起止页码之间应用波纹线“~”连接不连续的页码,用半字线“—”连接连续的页码。
五建议引文是专著或期刊的文献页码放在正文参考文献序号后
按照《规则》的规定,专著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可见,无论专著还是期刊,其引用页码均应标注在文后参考文献中,但在实际出版的学术刊物中,出现了多种著录形式:(1)引用页码按正文参考顺序放在文后参考文献中。笔者认为,这种作法会被误解为,正文中每一次引用都参考了所有在文后著录的页码。(2)引用一次的,把页码放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多次引用的,把正文中第一次出现的参考文献页码放在文后参考文献中,正文中第二次及以后出现的用同序号标志,页码在正文的文献序号后。笔者认为,这种对多次引用的标引会被误解为,第二次及以后的引用都引用了第一次的页码。因此,笔者认为,比较科学的作法是:不管是一次引用还是多次引用,其页码都放在正文参考文献的序号后。这样既简洁明了,具可操作性;又方便编辑、审稿专家、读者准确快捷地查阅作者所引部分。
六建议规范副题名及说明题名文字前的标点
副题名“是一种解释题名,是解释或从属于正题名的另一题名,包括分卷(册)的题名”。说明题名文字“是指在题名前后出现的对文献内容范围、卷次、编辑方式、体裁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题名的特征”,它是题名的组成部分。关于副题名及说明题名文字前的标点符号著录,实际出版物的参考文献中的标注有多种情况,如:“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中“A集”前用的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自然科学版”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哲学社会科学版”用的都是“()”。更有甚者在同一刊物中且在同一种总书下的子书名,有的用冒号,有的用间隔号,不一致。
例如: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377-378.[编辑学报,2003(6):420]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编辑学报,2003(2):98]。
到底用“:”还是用“.”,或用其他标点,《规则》中无明确的参考细节。笔者对目前几十种期刊进行审读,发现许多期刊在副题名及说明题名文字前的标点符号使用上比较混乱,归纳起来主要著录成五种方式:“:”“.”“·”“()”“,”。比如:“邓小平文选.第3卷”邓小平文选:第3卷“邓小平文选·第3卷”邓小平文选(第3卷)“邓小平文选,第3卷”。建议补充副题名及说明题名文字前标点使用的参考细则(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标点)。
七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建议使用最新版本
在很多出版物中,引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都没有使用最新版本。例如在编辑学报,2003年第2期第87页中的两条参考文献:“[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4;241.[6]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274-280.”上述两条参考文献都引用的是旧版本。根据有关精神,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著作,应引用最新的版本和译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使用1995年版本,《毛泽东选集》使用1991年版本,《邓小平文选》(第1、2卷)使用1994年版本等。
篇5:邀请函的基本格式参考
回顾xxxx年,承蒙贵司的鼎力相助和大力支持,这一切使我们公司的工作开展顺利,我们非常感激!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新的一年里我公司的生产将会更加繁忙,与贵公司的合作机会也将更多,相信我们的合作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关系更加密切!我公司将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尾牙宴,届时恭候大驾光临。
尾牙宴地点:xx区xx街道xx村xx工业区
(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内)
xx市xx电子有限公司
篇6:会议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标准
会议论文汇编的代号是C
可以参考“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上的文献
1 殷涌光,贾庆胜; 冻肉电加热解冻特性实验研究 [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C]; 2001年
2 赵艳; 影响采摘后芦笋中类黄酮积累的因素研究 [A];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下) [C]; 年
3 何晓莉,王志盈,袁林江; 管式电凝聚法处理印染废水COD的特性研究 [A];2001年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C]; 2001年
4 吴达,曹妙玲; 单品种膨丝理化指标特性研究 [A];上海烟草系统2001年度学术论文选编 [C]; 2001年
Gorini, S., Quirini, M., Menciassi, A., Permorio, G., Stefanini, C., Dario, P.――论文作者;
2006. A Novel SMA-based Actuator for a Legged Endoscopic Capsule――论文题名;
First IEEE/RAS-EMB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Robotics and Biomechatronics, Pisa, Italy――会议名称、地址;
IEEE, Piscataway, USA, ――会议论文集的出版信息;
p.443-449――起止页码。
以下摘自中国期刊网上某文献后列出的会议论文集(参考文献),以供参考
1 殷涌光,贾庆胜; 冻肉电加热解冻特性实验研究 [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C]; 2001年
2 赵艳; 影响采摘后芦笋中类黄酮积累的因素研究 [A];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下) [C]; 2005年
3 何晓莉,王志盈,袁林江; 管式电凝聚法处理印染废水COD的特性研究 [A];2001年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C]; 2001年
4 吴达,曹妙玲; 单品种膨丝理化指标特性研究 [A];上海烟草系统2001年度学术论文选编 [C]; 2001年
5 NAGAO A.,MIURA K.,张怀宝; 卷烟燃吸过程中的燃烧特性研究 [A];2004年CORESTA会议第58届烟草科学研究会议论文集 [C]; 2004年
6 关于发展漳州食品产业集群的若干建议 [A];湖北省罐头工厂代号考评工作专题会议论文集 [C]; 2004年
1.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附范文)
2.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3.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要求
4.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最新)
5.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
6.2015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最新格式
7.2015年最新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8.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9.学术论文参考文献引用规范
相关文章:
安全标准化基本知识02-10
基本保障建设标准化02-10
标准公文基本样式示例02-10
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总结02-10
合格党员的基本标准02-10
党务公开标准化建设文件、基本模式02-10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基本原则02-10
基本术语标准02-10
一级医院的基本标准02-10
基本组织建设标准化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