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劳逸结合

关键词: 数形 结合 抽象 学生

学习中的劳逸结合(共9篇)

篇1:学习中的劳逸结合

医教结合在孤独症康复中有效应用的学习总结

为期5天的医教结合在孤独症康复中的有效应用的培训活动结束了,现在我把这几天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天,是汪亚锋医生的孤独症的理论学习让我对孤独症的病因分类协助诊断的CARS量表ABC量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来自评估中心的韦佩雯老师给我们了解了孤独症的评估系统,深入浅出地讲解PEP-3在实践操作演示下,我们得以直观深刻地认识到PEP-3作为孤独症常用教育性评估量表,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训练计划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指导。

第二天上午主讲的是蓝海勤和李肖瑜老师,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结构化教学理念》和结构化教学的重要元素,我们都惊叹于结构化教学给孤独症儿童打开了一扇和外界沟通的窗户,让我们了解了结构化教学在孤独症患儿康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培训的第三天,上午分享了5个小组的环境设计图,以及毛华珍老师给我们主讲了结构化教学的五大元素之二:时间结构和个人工作系统。马老师精彩的演讲过程使我们更加明白了结构化教学对孤独症孩子的重要性,同时马老师让我们全体学员拟订了一份学生或自己一天的时间列表,下午继续让我们扮演学生角色进行实地操作。通过理论和实践,我真正学到了结构化教学的方法。接着是蒙老师主讲了怎样对低、中、高的孤独症孩子进行结构化内容的设计,并通过小组讨论,让我们学会了按孩子的能力来制定计划。更精彩的是廖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奥尔夫音乐的体验课,让我们收获多多,累并快乐着。

第四天,李小琴给我们讲授了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并详细的介绍了中心正在使用的干预方法和ABA、DTT概述,授课方式让人觉得很舒服,实操部分也很好。李丽萍老师传授的DTT的指令、辅助很精彩,也很详细,不仅有理论、案例,还有实操。王惠勤传授的DTT的强化也很棒,举的案例也很好。王老师说得对,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敬业的老师,更要做一个有专业知识的老师。第五天是全体学员跟岗学习(听单训课)、单训课的点评和视频单训课的学习点评,还有各机构的交流,最后是结业典礼。

五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南宁儿童康复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专家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班主任唐艳清的任劳任怨,感谢我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灵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2016年6月17日

篇2:学习中的劳逸结合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教学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6年手术室护理实习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法,观察组实施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分别为(94.14±5.21)分、(94.61±3.17)分,均高于对照组[(88.78±1.47)分、(88.5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100%、95%)高于对照组(8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带教使用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利于见习护士提升自身护理能力,同时使得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得到提升,促进护理工作进行中的责任感增加,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提高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带教;基于问题学习;情景模拟教学;应用效果

[中?D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c)-0163-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 in teaching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WENG Chen-ting WAN De-hua

Jiangxi Academy of Medicine,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33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 in teaching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Methods 80 nursing students in operating room in our hospital in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teaching methods,4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The theoretical score,actual operating score,teaching satisfaction,excellent rate of assess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heoretical score,actual operating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94.14±5.21)points and(94.61±3.17)points,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88.78±1.47)points,(88.51±2.32)point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excellent rate of assess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100%,95%)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80%,75%),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 in teaching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has excellent application effects,it can enhance nurs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increase 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improve theoretical score and actual operating score,increase 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excellent rate of assessment,which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s.[Key words]Operating room nursing;Teaching;Problem-based learning;Teaching of scenario simulation;Application effect

护理学作为常用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实习是将实践同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因手术室环境及内部要求具有特殊性,多数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无法做到熟悉手术室环境,实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实习的顺利开展[1-2]。因此,针对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其对手术室的熟悉度及强化对手术室护理技巧的快速掌握,是目前带教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带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实习生的发展需求及教师带教的教学要求,因此传统的带教方式需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与完善[4-7]。为提升手术室护理带教教学效果,本研究对我院40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采用基于问题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带教,旨在观察该带教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6年手术室护理实习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观察组男5名,女35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45±1.41)岁;学历:中专15名(37.5%),大专16名(40.00%),本科9名(22.50%);体重47~74kg,平均体重(61.41±5.24)kg;专业课毕业成绩71.5~90.5分,平均成绩(79.14±6.13)分。对照组男4名,女36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57±1.51)岁;学历:中专16名(40.00%),大专17名(42.5%),本科7名(17.50%);体重48~75kg,平均体重(62.51±5.31)kg;专业课毕业成绩72~89分,平均成绩(79.21±6.21)分。两组在年龄、学历、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实习生入院分配入科室后,由护士长带领其熟悉手术室环境及医院环境,并为其分配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根据手术室护理实习要求为其讲解专业知识及正确的护理操作,实习后进行书面及操作考核。观察组实施基于问题学习与情景模拟教学结合的带教方式,包括:①环境介绍。实习生进入相关科室后,经责任人带领其熟悉手术室环境及科室环境,对具体环境进行相关介绍的同时进行提问,并引导其进行回答,帮助实习生对手术室相关护理知识及内容进行了解与复习,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进行补充,并传授其相关技巧。例如在进行带教实习的过程中导师可先对实习生提出关于手术室护理相关性的问题,如手术室中常用的消毒杀菌方法等,引导学生解答,后由老师进行相关讲解及知识补充。在实习生对环境熟悉后,可经多媒体资料使实习生对手术室的义务与责任进行深入了解,讲解实施各类手术注意事项。②互动教学。带教老师应为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实习生课下自主寻找答案,引导实习生自己提出疑问并在课上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③术前访视。指导实习生在术前访视过程中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答患者疑问,正确对患者术前负性情绪进行引导。鼓励实习生在见习过程中自行提出问题并找到相关解答,可对患者具体访视进行情景模拟演练。④模拟教学。模拟手术实施过程中相关护理重点,以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根据实习生的不同情况分组,分别扮演手术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角色(麻醉师、手术器械护士、主刀医师、巡回护士等),手术室场景由带教老师根据不同护理方法设计,并针对不同疾病患者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手术室护理实施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引导实习生在手术室护理情景模拟中牢牢掌握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技巧及方法。⑤术后随访。例如针对指导实习生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术后随访模拟训练,在术后随访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实习生进行问题解决。

1.3观察指标

见习带教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分值满分均为100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情况及考核成绩,考核成绩≥75分~<90分为教学满意,考核成绩≥90分为考核成绩优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与实际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的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属于重要的外科学护理,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及综合素养均有着极高要求。对于手术室护理实习生而言,带教是一个重要的由理论到实践过渡的过程,在见习时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8-10]。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观念的转变及护理学科不断创新及发展,传统的带教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实习生的见习要求及带教老师教学要求,因此在传统见习带教基础上对其进行整改与完善对提升带教效果极为关键[11]。本研究对观察组40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采用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开展见习,而对照组40名实习生则利用传统带教方式进行,结果提示,带教见习结束后,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际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见习满意情况及考核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同林毅[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带教方法好,可提高实习生理论知识知晓率及动手操作能力,实习生教学满意度好。原因在于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让实习生在问题中对解决方法正?_掌握,促进其自身实践及技能提升的一类新型教学手段[13]。在实施带教过程中,可由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寻找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行寻找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同带教老师进行沟通与探讨,能够在实践中充分激发实习生对手术室护理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发挥实习生对问题的探索及解决能力[14]。在进行带教见习的过程中,导师对各实习生进行提问鼓励,实习生之间相互提问并在组内进行探讨,利于提升实习生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的精神;此外,在实施带教过程中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场景进行模拟演练,经手术室真实场景再现帮助实习生直观掌握手术室护理技巧,可缩短教学时间,实习生能够感受到见习的乐趣、和谐,其满意度也显著提升[15-16]。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带教使用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利于见习护士提升自身护理能力,同时使得护理人员提升自身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工作进行中的责任性增加,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理论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提高教学满意率及考核优秀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篇3:工学结合中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

关键词:本科,工学结合,英语,自主学习

1 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法

如果说本科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特学习特点的学习群体, 那么走出校们进入企业实践的那些工学结合中的本科英语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具有独特性:英语基础薄弱, 缺乏学习动机, 缺乏自我监控和管理能力, 缺乏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等等问题尤为突出。结合工学结合中本科英语自主学习实际情况的调查报告, 从建立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创新课程体系等措施出发, 对工学结合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尝试性探讨。

(1) 研究对象: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全体学生

(2) 网站的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企业、学校的现有条件,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辅助技术手段。

(3) 研究调查:

网站和相关辅导实施前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是某二级学院2010级四个班和2011级四个教学班的学生,计412人,为了确保真实性和有效性,问卷不记名,课堂即时完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外语学习成为被动的行为,很难做到自觉学习。调查发现英语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内在的深层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策略贫乏,没有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支撑;沟通能力较差;只完成课程作业和进行考前针对性训练,并不着眼于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学生缺乏自我管理与监督能力。

2 工学结合中英语自主学习所采取的措施

为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必须合理,要体现英语的应用性。针对工学结合中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的上述问题,采取了建立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创新课程体系等措施。

2.1 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具有明显的作用的,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巨大的帮助。因此,要想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加强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利用校企现有条件,将其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加强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利用学院中枢平台和先进的学部英语自主学习网站,同时,师生加强个人终端设施的配套建设。创建与多媒体网络相配套的英语自主学习方法。加强软件建设,充分发挥设施功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利用网络教室,创设“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创建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自主学习,将资料分成大学英语四、六级听、说、读、写、译和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几大块,进行学习资料收集和随后的汇总,完成了我们工学结合中的自主学习专题网站http://www.hualixy.com/english/,并投入供学生使用, 并不时进行补充和优化。

2.2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2]和“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先”的原则,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充分体现:加强基础知识课程———强调基础,巩固知识;扩大语言技能课程———重视实践,提高技能;增加行业英语课程(ESP)———结合专业,凸显应用,大学英语教学要自觉适应市场,根据不同专业办学情况和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现状,研究把握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以物流专业作为试点,开设外贸函电英语等课程。

专业英语的教学当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训练学生把基础阶段学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在所学专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巩固、扩展和提高,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更好地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

3 结论

通过研究,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学习动机更加明确,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上课时比以前更加活跃,讨论激烈,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会主动到我们的网站自行下载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也比以前提出更多学习上的问题,经常会跟老师探讨学习词汇和提高词汇记忆的问题;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出如何提高写作的能力和怎样加快阅读的速度等问题,网上也有很多听力的材料,学生们也会自行下载进行听力训练,对感兴趣的专业英语进行课后学习等,对于所监控的班级,在期末考试全体学生及格率大大提高。

篇4:文史结合在高中学习中的应用

语文包含了激情的文学与醉人的美学,历史则包含了理性的科学与思辨的哲学。在高中学习阶段,如果能善于运用文史结合的学习方法,必定能更好地了解人类思想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存在。众所周知,文史不分家,历史学习与文学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由于学科的缘故,语文与历史被分为两个学科,虽然语文与历史是两个学科,但是它們之间还是有很多的交集。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我们还需要灵活地运用语言能力,将历史情境完整、规律、清楚地表现出来。身为学生更应该明白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如何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并运用到教学当中就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要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文史结合,必须要了解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人类开始生产劳动时便有了文学,这是历史的产物。文学作品一般以文字语言为基础,充分利用艺术表达的手段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也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知道,文学其实可以利用夸张甚至虚构的手段来表达,其目的是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更加合乎情理,文学作品描述的人物、事物虽然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是并非完全与历史事实相符合。而历史就是在叙述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内容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可以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去刻画一件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这是对过程或者人物的针对性描述。对于学生来说,在高中阶段学习语文与历史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这两门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科,如果单一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去学习会非常枯燥,如果将两者放在一起,利用恰当的文学性描述,便能让枯燥的历史事实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历史一旦离开了文学也会枯燥乏味。

二、文史结合的具体方法

1.从语文字、词联系到历史知识。

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相信大部分同学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会遇到很多生僻字,甚至无法理解或者无法正确识别一些字、词,其实教学生认字并不是历史老师的责任,但是如果没有认清这些字、词的含义,学生就无法进一步去了解中国古代史相关的知识。例如,一些历史人名皋陶(yao)、伍员(yun)、金兀术(wu、zhu)等,民族名称如吐蕃(bo)、回鹘(hu)、吐谷(yu)浑等,国家名称如大宛(yuan)、康居(qu)、大月氏(rou zhi)等;少数民族首领单于(chan yu)、阏氏(yan zhi)、可汗(ke han)等。这些字的读法与含义都与我们平常所了解的有一定的差异,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明白这些字的读法,就根本不了解讲的是什么意思。因此,文史结合首先得掌握字的正确读法与意思,而且不能敷衍了事。

2.从文学作品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且还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高中语文某些课文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史料性质,不同程度与角度地反映了某些特定的历史现象,为学习历史提供很多现有素材。高中语文教材与相关课外阅读都涉及了很多与历史相关的知识。例如:描述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课文有《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些分别出自史学名著《左传》《战国策》与《史记》,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文言文,但是语言方面非常生动与形象,而且是学习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可见高中语文与高中历史之间的“亲密度”。因此,文史结合就是要了解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释历史事件,进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用诗、词、联、对营造学习氛围。

诗、词、联、对言简意赅,或运用历史典故或描述历史事件,其实文学作品中很多诗词只要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完整地将一个历史事件反映出来。例如: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门阀士族制度作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萌芽于东汉,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到唐朝门阀士族制度彻底瓦解。

篇5:学习中的劳逸结合

批次:201103

姓名:季光

学号:th1103135

专业:工商管理

结合远程教育理论及自身实际及学习体会,论述远程教育在当今社会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1引言 远程教育是施教者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向受教者传递知识信息、连接教与学的过程。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远程教育发源于19世纪的、通过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函授教育。

20世纪视听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众媒介的大规模发展,使单一的函授教育形态向多种媒体的广播电视教育形态发展。虽然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的手段不同,但它们实际上都具备了远程教育的特征,是远程教育的初级阶段。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及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双向交互为特征的网络教育进入了远程教育新的历史时期,也为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技术手段,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数字卫星电视网络正带来教育形态的革命。

2.远程教育理论与自身实践、体会

在2011年3月中,经过报名、选拔、开学典礼后,正式成为了201103批次、工商管理专业的网络教育学生一员。通过这段时期的学习生活,在利用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地情况下,体验到远程教育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有如下特点:

2.1、开放性。

这是我在目前远程教育学习中体验到地最基本的特征。以前就学地常规学校教育是封闭性的,其表现是教育资源被封闭在校园内,教育的门槛被抬高,接受教育的始终是社会中少数。远程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对我们学习者来说,教育的门槛被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地增加,教育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远程教育就是应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而诞生,远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一切有意愿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2.2、延伸性。

这是远程教育中的一个功能性特征。常规的学校教育把学习者从四面八方通过应试后筛选、汇集在特定的校园中,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教育者对其实施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教育资源与功能收缩和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则正好相反,它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扩散,将自己的教育功能及精神向整个社会延伸。这种延伸性符合现代教育的终生学习的理念,所以这也是远程教育最吸引我们的特点之一。

2.3、灵活性。

从社会各界情况看,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于是,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这样一来,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要比常规的学校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2.4、手段中介性。

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有关媒体的中介作用。比如老师在授课、布置

作业、收发作业、通知学生,都是通过媒体途径来知悉到学生本人,这一点,在入学以来的一个多月,作为学生都深有体会。

2.5、管理性

尽管远程教育是具有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的教育形式,但它依然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教育活动。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不能把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方式——随意点击网页、随意调换电视频道等行为理解成远程教育,这种行为不是远程教育,而是广义的个人化、人性化的“学习”。

3.远程教育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通过在网络教育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远程教育为继续教育事业与终身教育事业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继续、终身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终身教育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远程教育极好地适合了个人随处移动和到英特网上学习的需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快速地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更便宜;技术使得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成为

可能等。在远程教育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学习,其信息的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源的利用有多种组织方式。

为达到人充分地协调地发展的目的,终生学习使我们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了解他人和了解世界的能力,学会理性地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一切要伴随着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那么,学习内容的扩展并在新的高度整合是不言而喻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知识老化的速度非常快,人的能力更新需求的频率也会十分高,学习内容更要注重不断更新与组合,以与社会的需求同步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位,为人在一生中持续不间断地学习提供帮助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这就要改变现时各类教育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缺乏沟通的状况;改变在理论上将成人教育简化为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认识,实践上缩小成人教育的功能,简化成人教育机构的做法。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的立交桥,促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衔接和沟通;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共同参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并实现优化利用,最终形成教育学习的网络。让人们只要有学习的需求,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一直达到希望达到的高度,不会因各类教育自成体系而无法继续学习。目前我国教育正在逐步进行改革,建立立交桥。如从多种途径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努力达成、职教的沟通,建立高校之间的跨校辅修专业,发展社区教育等。但是仅有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还不能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因为终生学习体系是以人一生的发展为目标的。

而通过我在社会群体中调查分析我国各类教育事业的支持情况来看,大部分人群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并不包括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学前婴幼儿教育和除职业培训以外的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对婴幼儿学习能力的开发对其一生的成长的意义重大,而成人期约占成人一生的70%,在社会迅速变迁的今天,成人进入社会以后不断的学习提供自己的综合素质对成人自身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进步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发展及普及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其中成人教育的发展更为重要。

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模式都与传统课堂中心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尤其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强调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现代通信等远程传输媒体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与缺失对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业造成障碍,远程教育办学机构应从培养和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帮助我们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作业,从而培养一批有一批合格的高等专门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从上好入学指南课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好教师导学作用、严把形成性考核关等几方面进行有效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综上,发展远程教育是我国教育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教育的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建立一种整体优化的远程教育模式是实现远程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现这种思想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教育将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论

篇6:学习中的劳逸结合

甘肃理科状元、庄浪一中陈振睿

6月22日18时,甘肃省高考成绩公布,庄浪县第一中学高三一班应届毕业生陈振睿以698分的成绩摘得全省高考理科状元。

陈振睿,男,1991年8月出生于庄浪县柳梁乡陈家下岔村,父母亲从西北师大毕业后,一直在庄浪一中教书。陈振睿的父母从小对他管理严格,尤其非常重视他的道德教育,引导他如何正确做人。陈振睿自幼聪明好学,学习相当轻松,小学五年级直接跳级升入初中。他养成了课前预习,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课后“放电影式”复习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很快就能做完作业,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从高一到高三,陈振睿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理科成绩尤为突出,在每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科目的全国性竞赛中屡获优异成绩。在该校高三年级的9次模拟考试中他7次名列第一,其中一次因去兰州参赛未能参加。

篇7:读写结合学习心得

2014年3月21日的下午,虽然刚刚步入初春,天气乍暖还寒,但是我作为“读写结合”的研究成员之一,坐在育才小学的报告厅内却感受到浓浓的暖意。这次会议是对“读写结合”团队的一个动员会,也算是一个培训会。会议由郑主任主持,他先从“读写结合”这个主题谈起,这既是一个传统话题更是一个与时俱进、永远创新的话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写的能力是目的,培养读的能力也是目的。而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写促听说,读写结合,重点突破,全面开花,这是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科学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用好课文,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带动听说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接下来,实验小学的王有鹏主任和育才小学的刘祥英老师跟我们一起回顾了张伟教授读写结合四三制的阅读教学理念,即:抓取“阅读的生长点、结合的训练点、写作的发展点”三重点,实施“蕴、寻、综”三要义,评价坚持“切得准、训得实、展得达”三原则,防止“逢课必写,为题而作、忽略学段,无视文体、旁逸斜出,偏离主题”三倾向。并谈了一些结合这种理念,他们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做法。王有鹏主任,先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目标和习作教学目标的对比谈起,跟我们分享了如何分学段落实读写结合,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有:仿写、补白、续写和创意表达,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应该“深挖、做实”,王主任结合理念谈的课文中的一些读写结合训练点是我以前不从想到的,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刘老师主要谈了一些她结合张伟教授“四三制阅读教学”理念的一些实际教学做法和取得的成果,这样长期地训练,学生的头脑越用越灵活,手越写越会写。学生在个体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刘老师读的每一篇学生的习作都令我们感动。

我们的教研员孙老师也给我们提了一些要求:1.教育局对“读写结合”研究的高度重视。2.会深入听课,在课堂中如何通过读写结合使写作技能训练常态化。3.珍惜每次培训机会,及时写出学习体会。4.注重成果积累,教师案例、学生习作等。

最后,李局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通过高考实例进一步强调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读写结合的训练,抓住读写结合的“点”,谈了自己简单的看法。

篇8:学习中的劳逸结合

有些教师认为, 学生学习物理时, 看数据的变化也能理解物理现象的变化, 为什么必须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那是因为, 经过各种科学实践证明, 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 部份学生的直觉不够强, 单纯如何让他们理解数字的变化, 他们会看得头昏脑涨, 不知道这些数字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反过来, 如果能将要研究的对象转为图形, 学生直接看到图形的变化, 他的直觉会辅助他们对事物进行判断, 他们会把自己天生具有的直觉力与逻辑分析能力结合起来看问题, 这样他们会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 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也能更加透彻和迅速. 现以“分子动理论, 内能”课程的教学说明在物理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树立数形思想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分子动理论, 内能”课程时, 教师会引导学生做实验, 比如教师会把一滴蓝墨水滴入清水中, 让学生观察蓝墨水的扩散,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布朗定律. 然而如果学生仅仅只看到物理的变化, 将很难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布朗定律的实际意义. 教师要在实验时, 让学生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表示物理实验的过程. 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记录专用仪器中观察到蓝墨水扩散运动的轨迹:

以上为每隔五秒中蓝墨水扩散的状况, 如果教师仅仅对学生谈到什么是“扩散”学生很难理解扩散是什么意义, 然而结合以上蓝墨水扩散的轨迹, 他们观察图象便可以理解到:蓝墨水在水中作的布朗运动没有规律性;如果外部条件改变, 它的运动轨迹即速度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在清水中滴入蓝墨水和碘酒, 它们的运动轨迹不同.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 学生能理解到布朗运动的实际运动方式, 它们能从图片中总结各种规律, 在规律中学生能理解到抽象概念的含义, 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形结合的思想, 以后他们就会用图形的方式辅助自己理解概念.

二、引导学生分析数形图案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 虽然教师会引导学生用列表、记录数据等方法说明物理的变化, 然而这种方式只会使学生关注到数字的变化, 而不是整体趋势的变化, 学生也不易分析出自己要研究的目标与趋势的变化产生之间的直接关系. 但如果学生能用坐标折线图、直方图等图形的方式做科学的记录, 那么图形的变化更容易辅助学生对物理变化的理解 (如图2所示) .

比如, 以上为一名学生记录的“焓变”变化图, 通过对图中的曲线进行比较, 学生会发现温度的高低会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影响. 学生通过以上的曲线变化能找到焓变的规律:熵增焓减, 反应自发;熵减焓增, 反应逆向自发;熵增焓增, 高温反应自发;熵减焓减, 低温反应自发. 通过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 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焓变”这种化学现象变化的规律, 从而深刻的理解公式的意义.

三、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系统

在研究物理的时候, 学生会对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如果学生仅仅用文字或者公式的方式研究物理, 在研究大量的资料以后, 学生会因为研究的知识过于抽象, 他们很难去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 然而如果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学生可以把研究的关键用图表的方法整理出知识的要点, 最后对各种知识进行纵向的研究.

比如以下为一名学生在阅读大量的资料以后整理出细菌在布朗运动的环境中游动的过程.

学生研究细菌在布朗运动中扩散的规则时, 他将数据资料整理如图3.

图A为学生研究的细菌本体游动的规迹; 图B为在不同的温度下细菌游动范围的幅度; 图C为细菌在布朗环境中最终游动的轨迹; 图D为在布朗环境中细菌受到的影响; 图E与图F为不同实验环境下细菌游动的分布比较. 学生把一连串图片联系起来, 即可寻找它们内在的连系, 通过对资料和图象进行研究, 学生就能迅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系统结构.

篇9:学习中的劳逸结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学习方式。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也一直存在着传授性教育和体验性教育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接受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教育者系统的传授接受已有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亲身实践感受,通过质疑分析探讨,发现问题并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的全面性。然而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当前基础教育在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结合上仍有很多欠缺存在很大不足。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所提倡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很多老师出现一种偏见认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相对立的,接受性学习是落后的、过时的,探究性学习是先进的、唯一的,致使教学走上了形式化道路。因此,在教师教学中要加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融合,使这两种学习方式实现完美统一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1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小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来看,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一味的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也不会反思总结,学习思路狭窄刻板,学习模式单一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造成学生对老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学生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科学情感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了。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况来看,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过于强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尽可能避免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出现。让本来不需要探究的陈述性知识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导致上课效率不高完不成教学任务。

另外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根深蒂固,教师一味地注入式教学,给学生加课、补课、拖堂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课外作业的繁重使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出现了严重的厌学心理。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质量低下等严重后果。甚至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人物挤占课外时间,使其他学科计划难以实现,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计划。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者对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不甚了解所造成的,导致对这两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存在误解。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是多种教学方式并存的,只用一种教学方式往往是行不通的。在教学中如果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条件是不一样的,对学生在认知功能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接受和探究交替进行,在接受中展开探究同时在探究中进行接受,互相配合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整合的策略探讨

2.1根据独特的年龄特征,有机运用

小学生有向师性的特点,老师的讲授他们乐意倾听,而他们认识事物往往是直接的,片面的,零碎的,模糊的,也需要老师的讲授给予系统梳理,所以引导他们进行接受性学习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还要看教学内容所处的学段,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探究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扶持和引导,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探究性学习为辅。中、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探究的能力有所增强,可以逐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辅之以有意义接受学习。另外,小学生对任何事物又都充满新鲜,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往往又不满足于接受老师的传授,而且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还是通过探究实践来实现。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独特的年龄特征,把握时机,让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合适的时机运用。

2.2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巧妙结合

不管采用什么学习方式,学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时,老师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部分优秀的探究者往往控制和把持着局面,他们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的收获是比较大的。而另一部分后进生,可能只是陪衬,在探究过程中参与的程度很低,思维并未被激活。有的甚至杂乱的做一些与课题无关的事,对探究的问题认识不够,或者根本不明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给予弱势群体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外。有必要用讲授法向这些学生传递必须的基础知识,即使学生用接受的方法也要把基础知识掌握下来,这也是有效整合的一部分。

2.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谐运用

小学阶段如果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概念掌握不好,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必定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接受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的基础,通常会给学生的成绩带来较大、显著的提高。而采用探究式学习则能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就可以避免课堂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调节课堂的气氛,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发挥最佳效果,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3 结束语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实际出发做到优势互补。在调整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大力加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融合,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8-50.

[2]杨九俊.小学数学课堂诊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焦文盈.合理运用接受性学习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1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我和书的故事七年级作文650字 下一篇:我和书的故事一年级小作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