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达》的读后感600字(共15篇)
篇1:《玛蒂尔达》的读后感600字
《玛蒂尔达》的读后感600字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玛蒂尔达》。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他用生动有趣的手法,写出了一名5岁小女孩智斗无知父母和可怕校长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故事的主人公5岁的小女孩玛蒂尔达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她的爸爸是一名黑心的二手汽车商,妈妈是一名嗜赌的家庭主妇,还有一名大她四岁的哥哥,但是家里从不曾有人管她。玛蒂尔达非常聪明,四岁时将家里的书全部读完,并到图书馆去读一些世界名著。五岁上学时,她的老师亨妮小姐发现了这个小女孩的聪慧,决定好好培养她,可是这却遭到了校长——讨厌孩子的特朗奇布尔小姐的极力反对,并且扬言要惩罚玛蒂尔达和亨妮小姐。于是玛蒂尔达开始勇敢地与校长作斗争,从中还知道了亨妮小姐的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最终战胜了可怕的校长,也帮助亨妮小姐要回了属于她的财产,过上了愉快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玛蒂尔达只是一个五岁小女孩,但是她却能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恶人,她的勇敢与巧妙运用智慧值得我学习;她也遇到过打击和挫折,但是她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她坚定的信念与自信心值得我们学习;她即使知道自己有超高的智商也不骄傲,她的平淡、谦虚更值得我们学习。
《玛蒂尔达》的读后感600字2玛蒂尔达,一个四岁零三个月的小女孩,一个特殊的小女孩。她不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淘气顽皮,她的父母也不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宠溺孩子,相反的他们把她看作是伤口愈合时结的痂。
玛蒂尔达聪明伶俐又才华横溢,她一岁半就能说会道,懂得词汇和大人一样多,三岁时已经学会阅读家里的报纸杂志,四岁已经读得很流利了,所以她开始渴望读书了。她想要一本书但是他的爸爸并不给她买,所以她只好去了村里的公共图书馆。开始她读完了所有的儿童书,然后又读了查尔斯·狄更新的《远大前程》。接着又读了很多有名的书,她已经把读书看做是一件再愉快不过的事了。
她在她的小房间里读书,但是,心却在周游世界。
《玛蒂尔达》的读后感600字3《玛蒂尔达》的作者是英国的罗尔德·达尔,它写过许多本书,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等。这位大作家三度获得“爱伦·坡文学奖”、“世界奇幻文学大会奖”……它的作品已经以3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了不起的大作家写出了不起的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有一位小女孩名叫玛蒂尔达,五岁时就把大多数经典作家的作品读完了!不幸的时,这个聪明绝顶的小姑娘却遇到了世界上最庸俗势利的爸爸妈妈和 最恶毒的校长。不过,神奇的女孩玛蒂尔达自有对付这一切的方法。在和 恶毒的特朗齐布尔校长斗争的过程中,玛蒂尔达和善良的亨尼小姐结下了身后的友谊。最后一个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使玛蒂尔达打败了特朗齐布尔校长,离开了父母,于亨尼小姐相处在了一起。
读完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觉得我们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虽然这是葛虚构的故事,但是我们要把它当作一个现实的故事。一个 五岁的小孩能读书,能拼字,能算术……并还想办法制服了爸爸妈妈,爸妈吃饭要看电视,而她毫不在乎,只顾着自己看书,可是,这样还是要被爸妈打。而我们呢?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还很不爱看书,有时连最基础的加减乘除斗要搞错,脑袋里只想着玩,只想着吃,只想着作业忘记做了怎样不被老师发现……当爸爸妈妈同意你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不知会游多高兴,抛开一切,尽情地玩。而玛蒂尔达却仍沉浸在书本知识的海洋里。
写到这,自己斗有点脸红,玛蒂尔达世界上最庸俗势利的父母和最恶毒的校长,但她仍这样爱学习,靠自己的力量去打败他们。
同学们,暑假快要结束了,让我们静下心来,去翻翻那些你未读过的书,像玛蒂尔达一样,去体味书本带给你的快乐,学习书给你带来的知识,牢记书给你带来的道理。不过,同学们,在看书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不能使眼睛过度疲劳。
还等什么,赶紧捧起“快乐、知识、道理的海洋”,细细地去品味一番吧!
《玛蒂尔达》的读后感600字4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她拥有着成年人的才智,小小年纪就把图书馆的书读完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玛蒂尔达遇上了恐怕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父母和最恶毒的校长。校长特朗奇布尔,她能把学生扔到窗外去,能像掷链球一样把学生掷出去。每当读到她父母的时候,我总为玛蒂尔达捏一把汗,读到校长的地方,我脑子里就浮现出那一副魔王一样暴怒的模样,可怕极了。但是联盟的玛蒂尔达总能想办法对付这一切,就像父母、校长对她一样对付他们。
玛蒂尔达五岁上小学,这所学校叫克伦彻姆学堂,这所学校的校长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中年妇女,她叫特朗齐布尔小姐蒂尔达有一位很好的班主任,叫亨尼小姐,她很温柔,在玛蒂尔达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亨尼小姐教大家2的乘法表,别的孩子都不会,而玛蒂尔达全都会,而且还能用口算算出两位数乘三位数!亨尼小姐非常震惊,她去告诉校长,要求校长把马蒂尔达升到最高一班,和十一岁的孩子一起上课。但校长不但没有同意,还把亨尼小姐轰出了办公室。
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要多读书,书可以让我们和一些伟大的文学家对话,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开阔我们的视野。
小玛蒂尔达还有一份可贵的勇气,觉得校长讲的不对,便一直和不讲道理的校长讲道理,那时就算校长把她撕碎了,她也毫不畏惧,而我们有的时候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多的人时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了,所以我们要像小玛蒂尔达一样怀着一份可贵的勇气来面对生活!
篇2:《玛蒂尔达》的读后感600字
玛蒂尔达从小聪明伶俐、机智勇敢。五岁时就把大多数经典作家的作品读完了。不幸的是,这个聪明绝顶的小姑娘却遇到了世界上最庸俗势利的父母和最恶毒的校长。不过好在她有一个善良的老师——亨尼小姐。
先来看玛蒂尔达吧!玛蒂尔达的家里只有一本书,几次向爸爸提出买书的要求,都背拒绝了。但她并不气馁,去图书馆借书,五岁就读完了大多数有名作家的经典作品。
玛蒂尔达的爸爸——沃姆伍德先生。他是一个汽车商,通过各种手段对坏车进行维修,为了钱不择手段。
玛蒂尔达上学之后便显露出了她的才华,老师讲的知识,她几乎全会,以至于亨尼小姐让她读高年级的书。亨尼小姐也几次想说服校长让玛蒂尔达到高年级的班里去读书,但校长没有同意。
玛蒂尔达拥有一种魔力——用眼睛控制东西。
一次,亨尼小姐邀请玛蒂尔达到家里做客,在交谈中,玛蒂尔达得知了特朗奇布尔校长非法侵占了亨尼小姐的家庭财产后,就用自己的魔力把特朗奇布尔校长收拾了一顿。
故事的最后,玛蒂尔达的爸爸,被警察发现了,所以不得不逃往西班牙生活。玛蒂尔达不想再跟着他们了,就跟着亨尼小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篇3:玛蒂尔德的醒悟
小说描写玛蒂尔德不是一般的女子, 而是“美丽动人”, 具有远远超出一般女子的优厚资本:“美丽、风韵、娇媚”“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而且玛蒂尔德也具有超出一般女子的远大志向:丈夫是“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住宅的寒伧, 墙壁的暗淡, 家具的破旧, 衣料的粗陋”“三天没洗的圆桌”“好香的肉汤”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 都让她“苦恼”。她追求的是“高雅和豪华的生活”:“幽静的厅堂”“装饰着东方的帷幕, 点着高脚的青铜灯, 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 “宽敞的客厅”“张挂着古式的壁衣, 陈设着精巧的木器, 珍奇的古玩”, “下午五点钟”时和“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厅”里, 渴望拥有“精美的晚餐, 亮晶晶的银器”“挂在墙上的壁衣, 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 “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 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本来, 玛蒂尔德觉得凭着她的“优厚资本”, 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这一切, 因为男人多喜欢漂亮的女孩子。玛蒂尔德自豪于自己的美貌。她有的是美貌!她幻想通过美貌筹码获取一切, 实现自己的梦想。谈婚论嫁时是个好机会, 但又“没有陪嫁的资产”, “只得和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婚, 第一次幻想通过美貌得到一切的梦想幻灭。但玛蒂尔德不死心, 她坚信美貌就是永恒的资本, 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庸, 想得到一切就得靠美貌去争取, 所以她瞧不起“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小女仆”:丑陋, 没前途!
机会终于来了, 教育部长邀请参加晚会。玛蒂尔德挖空心思精心装扮了一番:做新衣服、借钻石项链, 然后满怀激动兴高采烈赴晚会, 幻想演绎一个现实灰姑娘的传奇惊喜故事!她“成功”了, 但并不是童话中“灰姑娘”式的得到一切的成功!灰姑娘丢了水晶鞋, 而她丢了钻石项链!水晶鞋有王子专门派人找回, 还带来王子的爱情;钻石项链却黄鹤一去不返, 而且那些“都想跟她跳舞”的体面人士没有一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关键时候, 还是靠玛蒂尔德一直瞧不起的“小书记”丈夫拿出全部的遗产和四处借来的钱买了一挂一模一样的还上。玛蒂尔德找到了实实在在的爱情———平凡、渺小丈夫的爱情。不像王子般罗曼蒂克, 却是烟火人间的相濡以沫的实在。可以说, “丢项链”是个契机, 玛蒂尔德开始反省自己, 否定了原先认定的“花瓶式”的、“附庸式”的女人的活法。她毫不犹豫地辞退家里的女仆, 干起原先最让她瞧不起的女仆干的活。原先参加晚会不穿漂亮衣服她认为丢人, 现在整天“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争价钱”“受嘲骂”也毫不在乎。她放弃美貌, 靠辛勤的劳动, 辛苦的汗水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苦了十年, 玛蒂尔德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 但是变得坚强、自豪。她失去美貌, 但却勇敢地、自豪地面对佛来思节夫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她显得很高兴, 很满足, 因为艰苦的十年给她的不仅是还清债务, 更重要的是让她走向了一条自强之路。至此, 玛蒂尔德终于醒悟到了女人最靠得住的活法:自强!
一条项链演绎了一个女人人生的两种活法:走“花瓶式”“附庸式”之路, 还是选择自强之路, 玛蒂尔德的醒悟就是答案!
参考文献
篇4:浅析玛蒂尔德的形象
【关键词】玛蒂尔德;爱美;爱生活;善良诚信;坚强
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玛蒂尔德,多少年来总被人居高临下地冠以“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成为人们批判,嘲讽的对象。其实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她,我们会发现玛蒂尔德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她是一个爱美,爱生活,善良诚信,坚强的女性。对这个人物,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同情,而不应是讥讽。
玛蒂尔德是一个爱美,爱生活的女性。
向往美好生活,这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玛蒂尔德生活的时代,“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女人唯一的资格。她是一个漂亮动人的女子,虽然她有着天生的机警,出众的本能,柔顺的心灵,可是由于命运的差错,出生于一个普通小职员家庭,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只好嫁给书记员路瓦栽。”虽然生活清苦,不能够讲求装饰,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让她过好的生活,婚姻并不如意,但她并未利用自己的美貌来改变生活状况,对高雅和奢华的向往,也仅仅是“向往”而已,向往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珍贵的首饰。她把美好的生活,化作憧憬——幻想。这里的“幻想”正是她爱生活的表现。尽管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文中使用心理独白与现实的生活相对比,以现实生活的困窘来突出她对美好的生活追求,用幻想来满足一个爱美少妇的理想。可以说是暂时让玛蒂尔德解脱生活的痛苦。试想,哪一个人不是用幻想和追求来支撑着困境中的自己呢?
还有在舞会上,“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 “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她陶醉了,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的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在人们的意想中,这也许是玛蒂尔德利用美貌来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不仅仅陶醉在自己的容颜胜过一切女宾,她的舞姿赢得了所有的男宾,更重要的是她为丈夫赢得了在公司中的荣耀。这些难道不是她爱美、爱生活的表现吗?
玛蒂尔德是一个善良、诚实守信的女性。
为了出席教育部部长乔治?朗伯诺及夫人举办的夜会,玛蒂尔德向自己的好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条用青缎子盒子装着的钻石项链,(尽管是假的)就在夜会结束不久,玛蒂尔德刚刚回到自己的家,便发现“脖子上的钻石项链没有了”。项链是借来的,弄丢了肯定要赔。小说紧紧围绕玛蒂尔德的“惊慌、寻找、写信、借钱、送还项链”,层层深入地分析了玛蒂尔德的善良和诚信。
为了赔偿项链,他们“从这家珠宝店到那家珠宝店,凭记忆去找一挂同样的项链”,他们“从这儿借五个路易,从那儿借三个路易”。为了偿还债务,玛蒂尔德“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而且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这是何等的境界啊!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的确心急如焚,但她却没有一丝不良念头:如耍赖不还,以假乱真,甚至逃之夭夭等等,而是勇敢地承担一切,以十年青春为代价,赔偿项链,这正是她人生的闪光点——善良诚信的最真实、最具体、最形象的体现。
玛蒂尔德是一个坚强的女性。
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由一个爱美爱幻想的女人回到现实生活,表现出一个坚强女性的个性。她毅然决定要偿还项链,偿还债务。她毅然辞退女仆,自己承担起所有的粗重家务。“她懂得了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再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走上一层楼,就站住喘气。”她为了省一个小钱,放下自己幻想的贵妇的尊严,“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她用自己的十年青春,偿还了所有的债务。她感到了轻松,总算可以松口气了,她用自己的劳动赢得了自己心灵的自尊。这十年在玛蒂尔德的人生中。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从那以后,她可以比以前更加快乐更加轻松的生活,因为她丢掉了背负多年的包袱和那些不属于她的东西。小说作者不禁写道:“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很有意味,从表面上看,丢项链以及由此引出的十年还债败坏了玛蒂尔德,使她“显得老了”, “成了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失去了所谓的妇女的“出身”和“唯一的资格” 了,但是,从深层看,这件事成全了坚强的她。十年艰辛已经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如果有人说她这样完全是自作自受是逼出来的,我不会认同。为什么她没有被逼上绝路,没有被逼得失去信心呢?要知道,几万法郎,在加上各种各样的高利,还有维持两人十年生活的费用,对于玛蒂尔德这样的清寒家庭实在是一座吃人的坟墓。但她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是她倔强的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性格的胜利,是她那种坚强的胜利。所以当她碰到佛莱思节夫人时她不再感到寒酸,而是大胆地迎上去,用一个农妇的容颜迎接自己华贵的同学,并且大声地同她说话。当她听到项链是假的之后,她没有吃惊,没有后悔,没有苦恼。生活已经改变了玛蒂尔德,磨练了她对生活中的大起大落、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的承受能力,她已经是一个坚强的生活者。
可以說,玛蒂尔德是莫泊桑为我们塑造的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女性人物,她具有一个平凡人物所具有的平常心:爱美、爱生活,善良诚实又坚强。
【参考文献】
篇5:玛蒂尔达读后感35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玛蒂尔达》,故事的内容让我很受启发。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玛蒂尔达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一小女孩,她在三岁的时候就会读家里的杂志了,四岁的时候,已经能读的非常流利了,五岁的时候,她已经把儿童书看完,开始读大人的书了。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却遇到了世界上最不好的爸爸妈妈和最恶毒的校长。玛蒂尔达的父母从来不关心她,因为他们认为玛蒂尔达是一个叽叽喳喳的多嘴丫头,所以他们只关心他们的儿子迈克尔,其实迈克尔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比玛蒂尔达差远了,但像他们这样愚蠢的父母,是很难发现的。但面对这一切,玛蒂尔达却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面对事实。她用自己的智慧去挑战恶毒的校长,对付她的父母。在这期间玛蒂尔达也交到了一个好朋友,那就是她的老师亨尼小姐。她们之间互相保守着秘密。
我读了这个故事很受启发,它让我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事实,并且用智慧去打败它。这就需要平日的积累,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智慧,做个生活的强者。
篇6:《玛蒂尔达》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玛蒂尔达》这本书的章节《一个小读者》。这个章节主要讲了玛蒂尔达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它三岁就可以看大人所看的报纸。当她的哥哥每周一到周五上学去时,爸爸去工作,妈妈去。而她在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去图书馆看书。在几个星期内,她就把图书馆里儿童的书全部看完了,那可是整整一书架啊!接着她又开始看成人的书,一些成人名著也被这个四岁的小孩所“吞噬”了,图书馆的管理员都觉得很惊奇。
我觉得玛蒂尔达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因为爸爸妈妈让她在家里看电视她都要去图书馆,到长大以后,玛蒂尔达就是“嗜书如命”了。相比我们,我们差的太远了,更何况她只是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而且我非常的不理解玛蒂尔达的父母,她那么听话,可是这两位家长却说她是里嗦的,要是我是她的父母,我会全力支持她,并告诉她读书的好处。我从“稀奇”这个词中读懂了费尔普斯太太在图书馆这么长时间很少甚至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矮小的小女孩坐在这么大的扶手椅上抱着一本厚厚的书看。
篇7:《玛蒂尔达》读后感精选400字
主人公玛蒂尔达五岁时就把大多数经典作品读完了!不过,她的父母却不赞成她读书,他们认为读书是浪费时间的事情。玛蒂尔达很喜欢读书,她那才华横溢,聪明伶俐的头脑总是能想出新办法来对付这一切,在玛蒂尔达上学时,遇到了他们恶毒的校长特朗齐布尔小姐。这位校长总是乱猜疑别人,而且非常刻板。在一次上校长的课时,不知谁在校长的杯子里放了一条小虫。于是,校长就怀疑是玛蒂尔达干的。但玛蒂尔达并没有干坏事,玛蒂尔达非常生气,狠狠地盯着那个杯子,心里想着:推倒它,推倒它……杯子晃了一下,咣当倒在了桌子上。玛蒂尔达这才发现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邪恶永远不能战胜正义。我非常喜欢文中的玛蒂尔达,是她用智慧把恶毒的校长赶出校门,她有正义感,善解人意,聪明,勇敢。当她得知亨尼小姐从小是和校长、爸爸生活在一起,并且爸爸是被校长还死之后,她非常愤怒,竟使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吓唬人的句子,把校长吓得赶紧把亨尼小姐的房子和财产还给了亨尼小姐。
篇8:玛蒂尔德的悲剧人生
什么是美好的生活?这涉及到各人的价值取向问题。价值取向不同其结果自然不同。追求的过程和方法也自然会有差异。而这正是主人公悲剧命运表现之一:价值观的悲剧。
先来看玛蒂尔德的价值观:“一个有钱的体面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于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诚然,让一个体面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这也是人之常情。但请注意,我们主人公的落脚点是“娶她”,也就是说她生命的最终目标通俗讲就是嫁个有钱人。为什么不是和小书记丈夫一起拼搏?为什么不是过平平淡淡的日子,毕竟他丈夫的收入也不算差(可以请得起女仆,也有钱买消遣用的猎枪,父亲还有一笔不菲的遗产),用现在的话讲甚至可以算是比较小资。但是她不滿足于请得起女仆、有钱消遣的日子,她要追求她所谓的“梦想” ——宽敞的客厅、墙壁上挂着古式的壁挂、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觉得她生在世上就是为了漂亮衣服和珠宝,为了被人艳羡和追求。难道生命的价值就仅止于此吗?她对自己的生命认识得准确吗?她对于自己生命价值的定位恰当吗?我不敢苟同。我以为也正是因为她对自己生命的价值认识不准确才造成了她的悲剧人生。被人羡慕和赞美就是她的成功,是她的光荣,是她的幸福。这样的价值观势必让她爱慕虚荣、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也势必会让她步入悲剧的泥潭。人生因追求而美丽,社会因追求而进步。但从玛蒂尔德的所谓梦想看,很明显的局限在于理想的浅薄,局限于物质的享受上,而那却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欲望。也正因此她失去了人生的乐趣,整天被困于抱怨和无休止的梦想中;而其实现梦想的途径更显幼稚,企图凭借美貌、姿色、迷人的丰韵,以此让人艳羡,让人追求,从而步入上流社会。不难设想,假如这一欲望过度膨胀,难免会走入堕落的深渊。她把人生的追求定位于金钱、地位、权势上。这一定位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也就是其价值观是错误的。这也就使得她无法填平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从而造成悲剧。
二、性别悲剧
为什么会如此说?因为她是女性。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长久以来,都是男权社会,男性是掌控世界的主宰力量。因此,作为女性,她会有意无意地取悦男性,用男性的眼光和标准来审视自己、衡量自己。“因为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这是女性生而具有的可悲,是男权社会强加于她们的衡量标准。似乎女性尤其是资质美好的女性生而就是为了取悦男性,让男性欣赏似乎是她们活着的唯一价值。更可悲的是她们自己竟然没有意识到这是可悲!她们竟以此为她们的梦想——即争先恐后的争宠,唯恐自己不够美丽动人而被冷落。就像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那样得到男性或玩弄或心血来潮的注视也沾沾自喜、不能自已。“梦想在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里,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为什么一定是男性朋友呢?女性就不可以和她在下午五点钟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里闲谈吗?为什么所有的男宾注视她,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她就狂热的兴奋,沉醉在欢乐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请注意,是“妇女们”,而不是玛蒂尔德一个人!这说明什么?说明妇女们普遍在男权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普遍性是玛蒂尔德的悲剧更是所有女性的悲剧!若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美貌以取悦男性,玛蒂尔德也不会如此狂热地想要参加舞会,也自然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更可悲的是她的所谓“成功”竟然是得到男性的注意!这种男权社会下女性命运的悲剧让我想到了苏童的《妇女生活》(后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茉看上了一个拿女人当玩物的男人,也由此产生了她自己一生的悲剧,继而成为三代人的悲剧。《项链》中舞会上那些注意玛蒂尔德、打听她姓名、求人给介绍、跟她跳舞的男性难道不是拿她当玩物么?他们只是迷恋她表面的风光、沉醉她的美貌而已。女人或许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试想有朝一日她红颜渐老、美貌不再,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呢?恐怕多半是和茉一样被抛弃的命运。电影中的荣被抛弃后重新回归市井平民的生活,但是那本封面印有自己画像的《良友》杂志和茉莉花牌花露水所编织的梦却相伴她一生不曾破灭,直到死亡的降临。玛蒂尔德也是一样,她在成为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之后还一个人坐在窗前,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回想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她们都活在梦中。很多女性都活在梦中!电影中的花作为茉的继承者她最终拭去了繁世浮华的表面,依靠自己,开始了自己的重生,也开始了女性的重生。玛蒂尔德也一样,在后半生依靠自己,还清了债务,开始了自己的重生——尽管美貌不再,但她赢得了另外一种更充盈的人生!尽管女子生存于这个男权社会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男性至今仍然凌驾于女性天空之上,俯视着女性高傲而脆弱的灵魂。但荣目光坚定,毫不妥协,玛蒂尔德也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依附一个男人赢得了生命的尊严和意义。这才是一个女子本来的姿态,得以立于世事的姿态!
参考文献:
[1]孙杰远,徐莉.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晓珍,赵智艳.虚荣与美德同在——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再剖析[J],北京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4).
篇9:《玛蒂尔达》读后感精选400字
玛蒂尔达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她聪明好学,五岁的时候就把大多数经典作家的作品读完了。但这个聪明的小姑娘却有着世界上最庸俗势利的爸爸妈妈,上学的时候又遇到了世界上最恶毒的校长,不过,幸运的是,玛蒂尔达在与这一切争斗的过程中和她的老师亨尼小姐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用自己的神奇功能帮助了亨尼小姐。最后,在她的爸爸妈妈逃跑后,她与亨尼小姐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我讨厌玛蒂尔达的爸爸妈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教给自己的孩子知识,教他们怎样做人,可她的爸爸为了挣钱不择手段,甚至去犯罪,并且还教他的儿子像他一样骗人。她的妈妈,只知道整天去赌博,不理会家里的孩子。我更讨厌玛蒂尔达的校长,她整天只知道骂孩子,有时还会把孩子当成链球一样扔出去。我非常喜欢玛蒂尔达,她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学习。当她知道自己拥有神奇的功能后,就去努力的帮助别人。
篇10:玛蒂尔达读后感
她,是一个智慧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很“奇葩”的家庭:她的爸爸妈妈对她不理不睬,她爸爸经常对她发脾气。她有方法来制服她爸爸,包括她恶毒、凶狠的校长;她在开学第一天,就让全班和亨尼老师震惊了;她也有方法来帮助亨尼老师;她,就是玛蒂尔达。她有很多奇思妙想在她的脑海里呈现,她很聪明,她的数学乘法表不用她的爸爸妈妈教,她就用自学的方法学会了。
《玛蒂尔达》是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我还看过他的其他两部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小乔治的神奇魔药》。这些故事都很精彩,都非常引人入胜。
她的唯一一个好朋友就是拉文德。文德会帮助玛蒂尔达解决问题,就是恶毒校长来班级里上课的前一天,亨尼老师吩咐拉文德帮校长拿水壶,他事先就想好了要帮玛蒂尔达“报仇”。第二天,当校长举起水杯要喝的时候,一只蝾螈在水杯里扭来扭去,吓得校长手足无措。校长一口咬定是玛蒂尔达做的。
篇11:玛蒂尔达读后感
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时,心里被深深的震惊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竟然能这么快的算出19x28等于多少,我这时才知道自己跟玛蒂尔达差多远,我很喜欢玛蒂尔达。因为玛蒂尔达很爱看书,还很善良,也很聪明。
我很讨厌特朗齐布尔校长,因为她非常的自以为是,她还假造遗嘱,自己霸占了那座小红砖房,还剥夺了孩子的天真和快乐,她脾气非常暴躁,如果那个学生跟她耍小聪明,她就会把那个学生放到一个钉满钉子和碎玻璃的柜子里,很残忍。
我也很喜欢亨尼小姐,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对玛蒂尔达很友好。
篇12:《玛蒂尔达》读后感
书中的玛蒂尔达是一位文静,乖巧的小姑娘,她有着令人超乎想象的智力:当她四岁零三个月时,就会识许多字了。甚至还能读书!当她五岁刚上学时,就会所有的乘法表了(二十以内的,因为她的学校只要求背那么多),她还在上最低班时写过五字打油诗,特别好!但是,在家里,却没人发现她的天赋。玛蒂尔达的父母从不支持女孩子读书,所以在她五岁时才给报了一个最低班!
在学校,玛蒂尔达遇上了好心的亨尼小姐,亨尼小姐认为玛蒂尔达不该上最低班,而该上最高班,因为她太神了,像个神童!但是,认为孩子是坏虫子的特朗齐布尔校长却不同意,所以,亨尼小姐只能去借高班的书给玛蒂尔达看。
后来,特朗齐布尔校长经常斥骂玛蒂尔达,不是因为玛蒂尔达不听话,也不是因为她成绩不好,而是因为那可恶的校长看玛蒂尔达不顺眼!校长最恨孩子了!
篇13:《玛蒂尔达》读后感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有教会了我“忠”的《三国演义》;有让我学会勇敢、保持正义的《绿野仙踪》;有让我学会在逆境中寻求顺境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好书都值得我们阅读。但是,我最想推荐给大家的是《玛蒂尔达》。
《玛蒂尔达》的作者是英国的著名作家罗尔德?达尔。我推荐的这本《玛蒂尔达》是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主要讲了奇女玛蒂尔达怎么在父母的冷落中成长大的。 《玛蒂尔达》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在描写玛蒂尔达一家遇到“怪物”时,把理查德太太的害怕描写的淋漓尽致;理查德太太躲在她夫的身后,对玛蒂尔达喊道:“你……你……去看看壁炉后……后面是什么啊?”每当读到这里时,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玛蒂尔达》不仅语言生动有趣,玛蒂尔达坚强不屈的性格也让我十分佩服。她在面对狠毒的校长时的镇定、面对父母的冷落时的冷静,都让我很佩服。
《玛蒂尔达》值得每一个人去体会她的坚强,希望你们有时间可以一饱眼福。
篇14:《玛蒂尔达》读后感
小小的玛蒂尔达,在她五岁的时候,就把大多数,经典作家的作品读完了!你肯定想象不出,像玛蒂尔达的父母那样庸俗,势力,卑鄙的家伙,怎么会生出马蒂尔达这样可爱的小神童。你也肯定想象不出,玛蒂尔达上学的学校里有一个怎样可怕,自大的校长?她常常恶狠狠地说:“我一直弄不明白,小孩子为什么这样令人讨厌。他们,是我生活中的祸害。他们像虫子,越早消灭越好!”不过你不用担心,神奇女孩玛蒂尔达自有对付的办法!
在这本书中,我最讨厌他们的校长。因为,她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坏女人。她不喜欢女孩子扎辫子,也不喜欢男孩子留头发,经常动不动就骂同学们是“小脓包”,讨厌有人和她顶嘴。有一次,她揪住一位女同学的辫子,把她甩到了操场外面。所以我十分不喜欢校长。我在想:如果校长是一个好人,那么玛蒂尔达的生活,是不是不会那么糟糕了?
我最喜欢亨尼小姐,因为她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老师,她和她的姨妈(玛蒂尔达的校长)完全不是一类人。所以我非常喜欢她。
同时我也很喜欢玛蒂尔达,因为她在遇到困难时,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哭鼻子。有些人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放弃,而玛蒂尔达却不是这样。因为她有一份非常珍贵的勇气,遇到事情很坚强。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所以我很喜欢她。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三位我最喜欢的老师。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当我们遇到难解的数学题时,她会耐心地给我们解答;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也是这样。我觉得一个好老师,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一个人了解我们学习的老师;是一个人听我们说话的老师;是一个和蔼的老师;像享尼小姐一样。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会鼓励我们;在我们获得成功时会赞赏我们;;在我们遇到难题时会帮助我们。
篇15:玛蒂尔达读后感
这周周末,我读了《玛蒂尔达》这本书。《玛蒂尔达》这本书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讲了玛蒂尔达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五岁的时候,玛蒂尔达上小学了。可是玛蒂尔达很不幸,这所小学的校长特朗齐布尔,非常得恶毒,可是玛蒂尔达也很幸运,因为她遇到了温柔的亨尼小姐。在与恶毒的特朗齐布尔校长作斗争的过程中,玛蒂尔达和亨尼小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亨尼小姐很喜欢玛蒂尔达,所以邀请玛蒂尔达到自己家做客。正是因为这次去亨尼小姐家做客,玛蒂尔达了解到了亨尼小姐的爸爸死了以后,亨尼小姐一直由姨妈照顾着,而照顾亨尼小姐的姨妈,正是特朗齐布尔小姐。因为亨尼小姐一直是特朗齐布尔小姐的奴隶,所以亨尼小姐的房子就成为了特朗齐布尔小姐的房子。自从亨尼小姐找了工作后,亨尼小姐的薪水全都被特朗齐布尔小姐拿走了。于是玛蒂尔达决定报复一下特朗齐布尔小姐。玛蒂尔达回家后,一直在练习用眼睛控制东西写字,玛蒂尔达终于做到了。在校长来给玛蒂尔达所在的班级上课的时候,玛蒂尔达用眼睛控制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让特朗齐布尔校长把亨尼小姐的房子还给亨尼小姐,然后把亨尼小姐的薪水还给她,还让特朗齐布尔小姐离开这里。最后,玛蒂尔达终于让特朗齐布尔小姐离开了学校。
在这个故事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玛蒂尔达了。因为玛蒂尔达不仅聪明,还有勇气与大人作斗争。最重要的,是玛蒂尔达帮助了亨尼小姐。在玛蒂尔达知道亨尼小姐的房子和亨尼小姐的薪水都被特朗齐布尔小姐占领了的时候,玛蒂尔达决定帮帮亨尼小姐。从这儿也可以看出玛蒂尔达的勇敢,也可以看出玛蒂尔达和亨尼小姐的深厚友谊。因为只要让特朗齐布尔小姐发现是玛蒂尔达在捣鬼,那玛蒂尔达就完了。可是玛蒂尔达却选择帮助亨尼小姐,最后成功地让特朗齐布尔小姐离开了学校。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学习玛蒂尔达的勇气。5岁的玛蒂尔达就敢与恶毒的特朗齐布尔校长作斗争,玛蒂尔达面对恶毒的校长,毫不畏惧,最后终于打败了校长,帮助亨尼小姐得到了自己的薪水,还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相关文章:
中学生的读后感02-16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中学生02-16
2024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1月4日时事政治热点02-16
中学生必读名著《童年》的读后感800字02-16
中学生《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字02-16
服装公司 森玛公司员工工作总结02-16
初中地理论文玛艾02-16
泰斯玛供应链管理系统02-16
《森吉德玛》教学反思02-16
分类汇总论文范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