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命题(精选九篇)
英语作文命题 篇1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认识, 在分省命题政策下, 高考英语北京卷首先冲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单一、禁锢的传统命题思路, 2004年率先在本市的高考英语卷中引入开放性作文命题。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 发现其已经有了一些鲜明的开放性特点, 但是, 要达到真正的开放, 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已经形成的开放
综观2004年以来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试题, 其开放性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试题表述客观
客观、公平是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试题的命制极容易暗含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命题者应尽量选用客观性比较强的语句、语调呈现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尽力避免或排斥材料叙述过程中所隐含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情感, 否则, 考生的立意与命题者的倾向一旦产生冲突, 形成对立而不一致时, 考生将会牺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命题者的观点, 从而影响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综观全国卷和分省卷, 命题者在叙述时流露主观倾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如2008年的浙江卷提示语为: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 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 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且不说对工作方式的“合作”与“独立”的二元划分是否合理, 这种把个人的认识强加于人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在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上有了很大改观。2008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如下: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提示语只是提示考生写作的背景为英语作文比赛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 读者对象为作文比赛的评委 (judges) , 写作内容为对图画的理解, 叙述方式比较客观, 尽量让材料自己说话, 去除了以往材料叙述中的明显倾向性的阐释或评价。从外在形式来看, 将原来的表述模式“材料———命题者阐释或评价———写作要求”, 简化为“写作要求———材料”的表述模式。这种处理方法, 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流露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让考生的立意角度大大增加。
2. 价值取向多元
分析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可以发现这些作文命题反映出多元的价值观念。如2006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就下面的街头雕塑向自己的外国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材料———街头雕塑, 颇具对比性。从雕塑中的人物特征看, 性别特征形成对比——一男一女、年龄特征形成对比———一老一少、穿着特征形成对比———女孩时髦老人传统;从雕塑情景看, 时髦女孩正坐在一张似乎是公园里的椅子上操作电脑, 老者站在她身边。这样的雕塑, 可以让学生形成褒贬均有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价值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多元化的思辨能力。
这种设置的深层意义在于彰显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主体从自我的价值观出发,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如有的学生可能从现代人过度地依赖电脑, 从而会给人的记忆、思维等带来缺陷的角度理解这个雕塑;有的考生则可能是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 电脑应用会带来很多优势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判断的不同, 缘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
另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材料中的电脑、雕塑等物品特征为北京城市考生所熟悉, 比较接近于考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达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性命题目标。
3. 情境真实可信
情境真实性既是交际性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的基本要求[2], 也是开放性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如果写作的背景没有真实性的基础, 这样的开放就是伪开放, 就会把考生导入幻想、滥想;这样的开放就会脱离理性、脱离生活实际, 把开放变为随心所欲的胡编滥造。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作文题的写作背景而言, 就是说开放题的提出往往基于真实性情境, 一般具有现实性依据。例如, 2008年的高考英语北京卷写作背景为英语作文竞赛, 2007年为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谈对其的理解, 2006年为跟外国朋友逛街时看到街头雕塑、谈论雕塑, 2005年为课堂上讨论。这样的写作背景在实际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应该说都具有真实性, 所以从写作情景真实性角度审视, 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保证了真实性。
二、有待形成的开放
高考英语作文要真正开放, 命题者还可以开拓思路, 进一步加以改进,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尝试。
1. 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
文题范围选择开放的通常做法是多题选一。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 (作答者)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作文话题, 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 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题目 (话题) , 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的一种开放手段。这种手段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提供几个不相关的题目;另一种是提供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规定“可任写一个方面, 也可兼写几个方面”,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化为几个题目。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命题来说, 更多地关注到作答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考生感受生活、接触生活的情况不同, 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范围来考查所有的考生, 对没有此种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客观潜伏着命题的不公平, 作答时就很难避免不受该命题的干扰, 从而影响到已有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的范围, 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 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与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 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进行组配。无论如何组配作文命题,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参考的学生均有话说, 都能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水平。
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也存在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 如何把握公正的评判标准。多题选一涉及不同评分标准的制定、阅卷老师的思维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将会直接影响评分的公正性。其次, 如何处理搭配问题。即多个命题如果难度不一, 或者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空间的话, 就可能使卷面上的多题, 变成实际作答中的一题, 大大降低了试卷命制时试题多向性的开放意图。
2. 题目结构的开放
题目结构的开放, 是从高考命题的历时角度提出来的。近5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试题的结构大致为:写作要求+写作提示+写作材料。写作要求的内容大致是写作的根据 (一般是要求根据提示写作) , 写作词数要求 (一般要求词数不少于50) ;写作提示, 即写作要求的具体化, 交待写作背景、阅读对象、写作内容 (如演讲稿、作文比赛稿等) ;写作材料无一例外地为图画。下面以200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高考开放性作文为例说明。
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在这个开放性英语作文试题中, 写作要求为: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为: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写作材料为图画。
从共时角度观察, 与传统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相比, 这样的结构颇具开放性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观察, 这样的结构几年来不曾变化, 这大大地提高了考生和教师对开放性写作的预测性, 导致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写作程式的僵化, 从而在无意间把开放性试题转换成了封闭性试题。这样的外语写作考试导向, 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外语写作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放性, 就要注意高考作文题结构历时变化, 减少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机构预期性, 从而测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把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暂且称为读图写作, 其实, 要实现作文结构历时性的开放, 具有多种命题方法。除读图写作外, 还可以有读表写作、读文写作、读句写作、直接提示写作等等, 不一而足。在读图写作、读表写作、读文写作中, 图画、表格、文本也不一定拘泥于一个, 可以是两个或者是多个, 只要注意限制在考生的认知负担范围内即可。
3. 写作背景的开放
北京近几年的开放作文命题写作背景如下:2009年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向同学谈论对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8年为英语演讲比赛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7年为在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6年为在街头向外国朋友谈自己对一尊雕塑的感受 (You and your Australian friend Jim are visiting a city in China where you see the street sculptures as shown below.You and Jim are discussing what the artist is trying to say.Now you are telling Jim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piece of art and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2005年为在课堂上向同学谈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this picture of a little boy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d asks the class to discuss it.Your classmat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the class how you understand the picture.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on the next page.) 。研究这些写作背景可以发现, 北京卷的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情景与学校场景高度相关, 如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都把写作的场景定位在校内场景中, 更有甚者, 2009年、2007年和2005年的写作场景都设定为课堂。种写作场景校园化甚至课堂化是开放性作文中的封闭性败笔, 它的负向引导功能为:封闭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外语写作幼稚化、学院化。
高考英语开放性写作应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 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 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质的必然要求。写作同生活联姻, 是近年外语教学生活化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应该在高考英语写作情景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高考大规模、高利害的特点, 高考英语作文应该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 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开放,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对于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应该开放到何种程度、如何科学评价开放性试题的答案等问题, 还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黄根初.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OL]www.ecnuce.org, 2004-07-08.
旅行英语六级命题作文 篇2
As you travel, you will see beautiful sceneries typical of the region. Besides, you can meet and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of different colors and races. Today people are so fond of traveling that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industries in most countries.
The main reason why people travel is, perhaps, for pleasure. For one example, having worked hard throughout the weekdays, people would find a wild trip to the nearby mountains a real relaxation. For another example, spending an annual holiday abroad is an especially satisfying experience for those who do no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 away from their homelands. When people return from their travel, they will generally feel fresh and energetic.
Traveling is also one of the best means for learning. In my opinion, the knowledge acquired from travel, as you will find in your life, is more valuable than that from any influential reference book.
关于高考英语作文命题的探讨 篇3
关键词:高考英语,作文命题,改进意见
一、引言
高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选拔性考试,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命题的科学性、技术性有助于推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我经过对各地英语作文试题仔细地推敲后认为,在作文命题的格式、要求、分值、提示语等方面值得商榷,所以就提出以下几点以供探讨。
二、具体分析
1. 关于给定的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问题
我研究了近两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发现40份试卷中有25份给出了开头和结尾。我认为这种设计削弱了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考查。根据英语的行文思维习惯,英语短文的开篇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需要考生对整个语篇通盘考虑后,才能对主题句进行提炼加工来概括全文。考生所写的主题句句式的结构及其表达的容量是一个判断其驾驭英语语言能力的良好标准,同时,开篇句也给了考生一个展示个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彰显个性的平台,若试题设计给出了开头就制约了考生的发挥。同样短文的结尾句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结尾句也涉及句式变化及整个语篇结构和衔接连贯问题。可见这种设计使“作文的评分标准也基本局限于语法和词汇要求的层面上”(关世民,2008)。这样命题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谋篇布局,限制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展开,所以给出开头与结尾句不利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正确导向。例如07年湖北卷。Dear Tony,
Chongya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 iscoming around.We are planning to visit the Nursing Home to celebrate the special day, and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students from your school to join us.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Yours,
Li Hua
考生只能接着给定的开头往下续写,就失去了展示各自有特色的开篇主题句和结尾句的机会。
其次,在书信体中,大部分省市试卷从格式上也给出了开头与结尾,考生只需根据提示写几句信的内容而不需要考虑书信的格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九级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到“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教育部,2003)。显然这种给定书信格式使高考对应用文体的考查也失去了部分效度,仅限于对英语语句的考查。部分考生即使写作得了高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不会正确地使用书信格式,淡化了高考对应用文的教学导向,其结果必将对英语的应用文教学产生消极的反拨作用。建议删去作文部分所给的开头和结尾。
2. 关于写作要求的词汇数量和作文分值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文段长度依写作任务和测试要求可控制在50—200词左右。”(教育部,2003)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只有广东、山东、江苏卷的作文要求词数达到120—150词,大部分的试卷要求在100—120词或100词以下。我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发展,客观上对英语交际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只简单要求考生写几十个词或一百个词的短文已经显得不能与时俱进了,也不能发挥高考对英语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其次,作文的评价分值一直徘徊不前,09年的20份试卷中有12个省市的英语高考试卷的作文是25分,在150分中仅占16.7%。在写作的分值和要求的词数方面进行锐意改革的有广东卷(15+25=40分占26.6%)、山东卷(30分占总分值的20%)、江苏卷(25分占总分120分的20.8%)。北京卷的作文总分35分,要求写两篇作文,一篇情景作文和一篇开放作文。开放性作文虽然很有创意,给考生留了创新思维的发挥空间,但是其缺陷是要求写的词数底线偏低,两篇一共才要求写不低于110词,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写作。这些就导致了中学英语作文教学的“先天不足”,使作文教学始终处于各技能教学的从属地位,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关世民,2008)。我认为可以提高作文分值至30—40分之间。因为写作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的作用是其他语言技能无法替代的,学生动笔作文势必要斟酌词汇、句式、时态、体裁及谋篇布局等(关世民,2008)。从认知心理的行为表征看,写作对语言学习的强化程度远比其他学习方式大得多(Fries, 1945,转引关世民,2008)。所以我建议通过在高考中提高分值和适当增加作文词数容量来真正凸显作文的重要作用,这才会对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
3. 关于作文的要求和提示语问题
我仔细地浏览了近几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发现只有上海卷的作文和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的要求使用了英文,其余都使用中文要求和提示。其实高考英语试卷的试题要求完全可以像教材中的试题要求一样应用英文表达,尽量减少中文。若改用英文要求和提示,无疑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和英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考查考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其次,过多中文要点提示在英语作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考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这也限制和妨碍了考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空间。考生只能在给定的提示中连词成句和连句成篇,造成写作命题的控制性太强,不利于考生建构英语句群、段落和篇章,甚至可能写出中式英语句子。显然这样就无法全面考查考生的整体语篇构建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例如,将08江苏卷作文稍加改动一下。
2008江苏卷的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实现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善于言表,更要学会倾听。请你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题为“Being a Good Listener”的英文演讲稿。
删减改动为: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and establish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we not only need to be good at expressing ourselves but also need to be a good listener Please write an English essay of speech with the given name“Being a Good Listener”in 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given below in English.
1) The reasons why we need to listen to others.
2) Who can be listeners?They are our parents, teachers, goodfriends and...And why?
3) How to listen to others to make our communication more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经过这样改动既可以避免考生逐字逐句翻译,又可留给考生大量的空间去创造性发挥,有利于引导考生应用英语思维,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中式英语,增加试卷的梯度和区分度。
4. 关于段落和篇章结构问题
我翻阅了07、08、09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卷,发现只有07陕西卷明确要求写三段外,其余都未作具体明确的分段要求。这表明高考英语作文还只是局限在写一小段英文的简单要求上,导致考生只是注意词数够不够和要点是否齐全,而忽略了谋篇布局和段落结构。我多次参加全县高三质检集体阅卷,发现许多考生都把全文写成一段,毫无段落意识和连贯意识,通常都老生常谈的使用Firstly, Secondly, Thirdly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句群和语篇结构没有体现出并列、条件、目的、比较、递进、因果等逻辑关系。但是高质量的作文必须要有段落意识,组成段落结构的主题句、支撑句和结论句要齐全(关世民,2008)。建议高考英语作文明确要求考生进行分段写作。
5. 关于考查的模式和类型
英语作文命题模式要赋予变化,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宜固定模式和类型。例如,全国卷总是考查写信,江苏卷08、09两年都用同一模式表格命题。这对英语作文教学容易产生消极的反拨作用。
三、结语
写作试题的命题要突破按要点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桎梏,要留给考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着重考查考生谋篇布局、段落意识、连贯性意识和语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高考作文试题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世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薄弱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 (2) :30-33.
考研英语作文命题特点 篇4
另外,虽然小作文与前几年大纲相比没有较大变化,但是同学们应注意,除了要准备我们一直重点强调的书信类应用文外,类似通知这种告示类的应用文及摘要也是我们备考的重点之一,全面备考,从容应对。为了避免考生猜题、押题,作文命题会呈多种形式。命题形式的多样性对语言基本功好的考生很有好处。一般来说,语言基本功扎实、考前又做了充分准备的考生无论命题呈何种形式都能应付自如。
一、作文命题的特点
1.作文选材均为热门话题并贴近生活。
2.文体多为说明文与议论文。
3.出题形式趋于多样化。
4.作文题目易于理解,作文考题无论以图表、画面还是文字的形式出现都会易于理解。标题中不会出现生词或不易理解的词组,考生不会因看不懂题目而影响正常发挥。这有益于考查考生的真实水平,确保试卷的有效性。
5.作文题目忌偏怪。作文要求写的内容和知识范围是考生熟悉的、常见的和可为广大考生接受的,题目和内容不会偏或怪,因此考生不必猜题、押题。
二、解题方法和历年相似
1.提高笔头表达能力是关键。
2.考前有针对性的背诵范文。
三、在完形填空题中重点考查考生在上下文中认词和辨词的能力
由此可见,考生应意识到,只有经常对词汇进行同义、反义、近义、同形、同音等多种比较,才能有把握地选择正确的意义和搭配。
四、逻辑衔接题比重加大
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逻辑衔接题的比重加大,这就对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注意句际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高分技巧,技巧就是牢固的知识点和强悍的答题思路,预祝所有考生考研有个好成绩。
1.关于考研英语命题的总体特点
2.考研英语作文命题规律
3.考研英语命题规律大总结
4.2018考研英语命题规律
5.考研英语命题规律
6.考研英语命题规律
7.2017考研英语一大作文命题方向
8.考研英语作文的命题规则
9.考研英语试题的特点
英语作文命题 篇5
一、考生作文写作失分的主要原因
尽管考生在考前已经复习了一些作文模板, 背诵了一些范文, 但一到考场看到全英文的作文提示还是很困惑, 虽然竭尽全力但失分总难免。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审题不严谨导致领会上的偏差, 写作偏离了主题。
例如2013年6月的作文“On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mall things before undertaking something big”, 审视作文里的漫画的内容和构图并不难:父亲和男孩子有句对话, 孩子说:“Dad, I am a bit worried about disposing of nuclear weapon.” (“爸爸, 我有点担心清除核武器这个问题。”) 父亲回答:“If you can empty the dustbin, you can do anything.” (“如果你能把垃圾桶倒掉, 你就能做好任何事情。”) 说话间, 手指着垃圾桶。对于这篇作文, 不少考生错误地理解为把垃圾倒掉以后就能防止核武器的出现, 其实文章的寓意在于在成就大事以前, 先要从小事做起, 积累经验和技能, 打好基础, 为未来奠定成功的基础。还有少数考生不理解“dispose”这个词汇的意思, 造成分析错误。
2. 对段落和句子的安排缺乏驾驭能力。
2012年12月的“education pays”图表作文写作中, 不少考生仍然使用以前说明文和记叙文体的写作方法, 导致对图表的理解不准确、不完整, 描述不到位。其实对图表的解释和描述需要结合图表中的相关数据、图形进行分析和评论, 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段落和句子的安排最好使用“The char shows...The data is quite clear...the conclusion is that...”这样的句子开头比较适合。
3. 词汇量不足, 表达僵硬, 导致中国式英语。
由于中西文化的思维模式在语篇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表达方法有许多不同。英语属“形合法”语言, 其特点除了表现在“主题句—发展句—结尾句”的语段结构模式上, 起连接过渡作用的词语也特别多, 如果考生用汉语的“意合法”语言来表现的话则明显有不地道的语言在其中。加上个别考生不懂得用多种词汇表达同一种意思, 往往造成重复某词汇的情况比较多, 语言缺乏活力。
4. 上下文连贯不自然通畅, 语言基本功欠缺, 不能突出重点。
许多考生很少注意过渡词语的运用, 结果写出的语段缺乏连贯性, 使得上下文不流畅, 读不出重点。有些名言警句搜肠刮肚都想不出来, 语言单调乏味, 语言功底肤浅。
二、对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上述写作新题型和考生历年的作文写作实践, 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对教师的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 要从命题角度理解, 历经八年的考试实践, 英语四级作文的命题虽然形式多样, 但难度不大, 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就是论述一个话题, 提出一个现象, 或者描绘一个情景, 解释一个图表数据, 要么是利弊类, 要么是正反观点类, 要么是原因类, 要么是办法类, 体裁不乏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图表作文这几类。全英文提示虽然比中文提示略要求高了点, 但大多数考生还是能够理解的。因此, 教师要把每种体裁的作文进行精练, 段落行文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便于考生选材和组织。只要模板套用合理, 论述清楚, 同样可以拿高分。
其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文章, 多背诵范文, 英语学习无捷径可走, 贵在平时的积累。不少范文中有可以使用的好句型、好句式、好词汇, 力求使学生懂得表达词语准确、生动和鲜明的重要性。例如总结时, 可以使用下列词汇:in summary, to summarize, in other words, on the whole, in brief, in conclusion, in a word, in summary。表示递进时可以使用:besides, furthermore, moreover, what is more, in addition。
最后, 教师要教给考生临场应试的技巧:根据题目类型, 弄清文体和内容要求, 同时确定文章要论述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还要注意弄请各小节的逻辑关系, 并注意训练考生的段落安排和措辞。要坚决纠正考生以前曾经出现过的前后不一致、句子不完整、词性误用、指代不清、措词不当、累赘、中式汉语表达等错误。
英语作文命题 篇6
1 2014年全国21套英语试题作文命题特点及趋势
1.1 英语作文命题的特点
经过统计, 在21套英语高考试卷作文命题中, 全国统一命题的大纲全国卷、自主命题省份中的海南卷和新课标全国卷2的作文命题相同, 即21套高考英语试卷中共涉及19个作文题目。总体来看, 这21套英语试题的作文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1) 写作范围方面。
题目围绕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校园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责任三方面展开, 校园学习生活仍是命题重点, 占到试题总份数的53%;特别注意的是有关社会责任的命题比重呈增长趋势占到26% (具体见图1) 。
2) 体裁方面。
体裁上论述文 (42%) 和应用文 (58%) 几乎各占半壁江山, 其中应用文共涉及到书信、邮件、报道、发言稿、通知、欢迎词、报道和跟帖等形式, 书信仍是应用文考查的重要形式, 占到了26%, 其他只占5% (具体见表1) 。
3) 作文所用时态方面。
一般现在时是常用时态, 只有作文命题相同的3套试卷用到了一般将来时, 只占到了1/19。英语作文依旧重点考查学生的单词量、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 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 同时追求英语文化思维的渗透。
1.2 英语作文命题的特点
通过对命题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英语考试愈加注重写作能力的考核, 写作在各省英语考试中持续占有较高的比重, 说明了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当前高考英语作文呈现以下趋势。
1) 英语作文命题涉及校园、家庭和社会责任, 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成为一大特点, 因此对学生从日常环境中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 而且英语学习需要长时间积淀, 所以注重平时学习环境的改善尤为必要。
2) 英语作文体裁上论述文占主体, 应用文的书信也应该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对于高考出现的其他应用文体可以有选择的进行训练, 由于英语作文不仅在于体裁, 同时涉及单词学习、阅读理解、思维表达等能力, 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 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英语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系统规划, 要求英语教研组进行统一备课。
3) 英语作文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时态的掌握, 注重基础的夯实。这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放弃一些偏难怪题的训练, 对基本时态、词汇、语法、词组、句型进行练习, 以求熟练掌握。
2 三峡库区农村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
2.1 英语学习环境较差, 学习与应用严重脱节
三峡库区的学生是在本地环境学习英语的。就三峡库区本身而言, 地处西部地区, 多山地, 交通不便、交流不畅。虽然三峡地区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人文习俗积淀丰厚, 但独独少了学习英语的氛围。三峡库区的农村经济落后, 农民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即便在外打工也多是体力劳动者, 很少有机会接近英语交流的环境, 本地居民接触的机会就更加渺茫,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大家以自己的方式交流,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语的学习。即便是在学校中英语的学习热情也不是很高, 况且英语写作与词汇量、时态、语法等复杂的英语知识紧密联系, 即英语作文考查全面的英语基础知识, 是英语学习中较难的部分, 极易受学生畏难情绪的影响。
2.2 英语作文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日常练笔较少
由于三峡库区农村经济与城镇相比基础差, 速度慢, 农民收入少, 教育不受重视。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英语教学更不受重视, 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作文教学往往成为“冷门”。而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块内容中, 听、说、读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还会有所涉及, 但“写”就需要特别进行练习。例如, 2014年英语高考试卷作文命题虽然聚焦学校生活, 但多是城镇性的学校生活, 与三峡库区农村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相差甚远。对于这种高考英语作文潜在的命题趋势, 就需要教师通过情景建构进行专门性训练, 但实际中常常被教师所忽略。
2.3 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三峡库区的农村高中不乏教学素质较高的优秀英语教师, 但是缺乏稳定优秀教师的条件。原因在于偏远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质量无法与城镇竞争, 也不能为教师提供与城镇相同的专业能力发展机会, 造成优质人才流失。而新进补充上来的英语教师往往缺乏经验, 对本地英语作文教学理解不足, “教师比较重视写作的字、词、句和篇章结构, 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重视写作结果而轻视写作过程的现象, 尤其表现在监控策略上。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1]。
2.4 集体备课没有落到实处, 英语作文教学缺乏系统规划
库区英语教师流动性较大使得单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构成有很大变动性, 高中学校英语教研组规划的长久实施难以保持。因此教师各自为战情况较为普遍, 集体备课没有落到实处。英语作文的教学也就缺乏系统规划, 原有教师多沿用自已熟悉的教学方式, 侧重知识点、语法和句型的教授, 忽视作文训练;新手老师或借鉴老教师的教学模式, 或尝试简单的英语作文练习, 很难对英语作文教学进行系统性规划。
2.5 作文命题拟定随意性较大,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
库区农村高中英语作文实际教学中师生间互动较少, “写作内容或话题由教师决定, 较少关注情感因素对学生写作的促进作用, 以致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2]。而教师自拟的作文题目随意性较大, 直接借用参考资料的作文题目又与库区农村高中生活实践脱节, 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无关, 更没有和学生的课外实践结合, 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 导致三峡库区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佳, 尤其在英语写作方面, 写出来的文章经常词不达意, 更有甚者英语作文几乎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句子, 常常拼错常用单词。长此以往, 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自信, 觉得下笔困难, 没有单词可写, 有时即便给出了中文翻译和单词, 句子依然写不出来。因此, 加强三峡库区学生的英语教学, 特别是写作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3 三峡库区农村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对策
3.1 改善教学环境, 增强教学资源
库区英语写作教学的提升依赖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健全的教学资源, 而这两者的获得需要库区农村居民改变对英语的忽视态度, 也离不开库区本身经济的发展。库区各级教育领导要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传递给库区的广大民众, 以致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再者库区领导应该注重对农村英语教育的扶持力度, 确保基本教学设备的完备, 从基本上保障英语的学习, 这是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前提。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中要提升库区农村高中生英语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是教师的讲解, 可以是课上放录音, 可以让学生之间沟通、讨论, 可以是学生朗读课文、讲故事、复述课文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 选择播放一些与写作内容相关的音乐, 或播放一些精美的幻灯片[3];也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也处处是知识[4]。
2) 帮助学生重拾写作信心。教师要注意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针对性提问, 多赞扬, 选取适合学生能力的英语写作练习, 要求梯度化, 逐渐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减少畏难情绪。
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高中生心智仍然不是很成熟, 教师可以采取个人魅力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3 搞好三项工程, 提升师资水平
提高库区英语教师水平, 需要库区各级领导注重抓好三项工程。
1) 名师工程, 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库区各级领导必须对此项工程予以高度重视, 并且要狠抓落实, 通过开辟各种“绿色通道”来培养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 他们都能在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
2) 留人工程, 重点稳定师资, 确保优质师资不流失, 校外名师走进来。在此工程上必须加大经费投入, 同时通过制定各种优惠的政策, 让库区的教师都无生存发展之忧, 同时通过适当的提高薪资水平来吸引外地名师入驻库区, 扎根库区, 奉献库区。
3) 课改工程, 重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 同时, 在社团招新、党校招新、班干部竞选中, 要求学生上交双语的自荐书, 实际中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总之, 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为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创造积极生动的展示平台。
3.4 严格集体备课制度, 进行英语作文系统规划
库区农村英语教学本身就面临着种种因素制约, 教学观念、硬件设施、师资配备、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兴趣等等。然而, 也有被忽略的教学资源——教师, 老教师有经验, 新教师有激情。严格集体备课制度, 英语教研组成员之间教案共享、重点谈论、经验分享就把新、老教师优势集中起来, 做到资源的优化利用。集体备课下, 大家各抒己见, 共同探讨英语作文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建立近期和长远教学目标, 有利于英语作文教学的系统规划。
3.5 科学拟定作文题目, 立足高考植根生活
英语作文的练习不是简单判分、批改和讲评, 需要教师对高考英语作文考查要求以及命题趋势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清楚把握高考英语作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可以把作文的训练渗透到学生日常英语的学习中去。日常生活中开辟英语习作园地、英语墙报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创造语言情境,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应用到具体的交际场合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2014年高考英语写作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但是三峡库区农村英语作文教学依旧不尽人意:英语学习环境较差, 学习与应用严重脱节;英语作文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日常练笔较少;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集体备课没有落到实处, 英语作文教学缺乏系统规划;作文命题拟定随意性较大,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要想真正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多方合作, 共同改善库区农村英语作文教学环境, 拓宽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搞好三项工程, 提升师资水平;严格集体备课制度, 进行英语作文系统规划;科学拟定作文题目, 立足高考植根生活。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村高中,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鲍小玲.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英语教育, 2012 (1) :30-35.
[2]石南山.农村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 2012 (90) :93-94.
英语阅读理解的常规命题形式 篇7
一、主题性问题
主题性问题, 即要求考生找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一题型考查学生识别文中那些最根本、最具有概括力的信息。一般而言, 一段文章的中心思想常常由主题句来表达, 一篇文章的中心则在它的主体段, 70%~90%的主题句或中心思想出现在段落或文章开头, 偶尔也有出现在末尾和中间的。
主题性问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___?
What is the topic of this passage?
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marizes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first (sencond, third, ...) paragraph mainly discuss?
This passage is primarily intended to_____?
二、细节性问题
关于掌握具体细节的题目在考试中占的比重极大, 在阅读过程中应随时划出可能用于命题的这些细节。我们要掌握这个原则:中心思想和具体内容的关系是辩证的, 具体内容是为了烘托主题, 而中心思想则决定了哪些是重要的细节和事实。所以首先要确定“topic”和“main idea”, 然后根据中心思想去寻找“specific details”。考生应谨记:与中心有关的是重要细节;与中心无关的是非重要细节。
细节问题具体应注意文中的以下部分。
(1) 数字、年代、日期处常会设置简单的数学计算;
(2) 地名、人名处常考事件性的问题;
(3) 引文处常出“mention”或“state”型问题;
(4) 转折处与强烈对比处如“however、but、yet、in fact、unlike”后常考是非典型问题;
(5) 举例处和列举处, 即由“as”、“such as”、“for example”、“First, …Second, …Third, …”引出的细节, 这些地方常设置“排除性”题目, 如:“All the following are mentionedastypesofhisinventions except…?”
细节性问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not true?
The author states that__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why, where, what, who, how, etc.)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pports the authors idea?
三、词汇性问题
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是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之一, 因此考生做任何程度的阅读考题都会遇到不同难度的生词或短语。生词占全文3%左右的情况居多, 即一篇三百字的短文出现七八个生词都属正常。考生大可不必因看到有自己不认识的词就慌了神, 而应运用阅读技巧对这些词汇分类处理。以下介绍几种常用词义猜测技巧。
1. 词根、词缀法。
当我们碰到一个生词时, 首先要注意它的拼写, 看看其中是否有我们认识的词根和前后缀。如果一个考生具备足够的构词法知识, 就会很容易猜到生词的含义。
2. 定义法。
考生应特别注意一些特殊标点, 如:括号、引号、冒号、破折号都可能给予我们词意上的帮助;同时应注意一些提示词, 如:is (are) called…;that is…;that is to say, …;…is referred to as…等。此外还要注意同位语从句可能给出的定义性提示。
例1:A line slanting from one corner to the opposite corner is called a diagonal line.
3. 重述法。
在阅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重述性语句, 它们会为我们提供很多的词义信息。
例1:I am a resolute man.Once I set up a goal, I won't give it up easily.
4. 常识法。
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识别词义的过程, 它还涉及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读者个人经历的回顾等。一个经历丰富和生活常识颇多的人也更容易猜测出某些特定词汇的含义。
例1: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
5. 词性关系法。
或称比较法、对比法。首先确定生词所在的语境中语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顺承式的还是比较转折式的。顺承式的语句之间多由“and”、“so”、“thus”之类的词连接, 转折式的语句多由“but”、“however”、“whereas”、“yet”、“though”等词连接。顺承式语句间的词义关系多为同义词或近义词, 转折式语句间词义关系多为反义关系。
例1:Most of us agreed;however, Bill dissented.
6. 举例法。
利用上下文中出现的例子往往也能很有效地猜出单词含义。
例1:Select any of these periodicals:Time, Newsweek, Readers Digest or The New Yorker.从例子当中, 考生很容易就可以猜出periodicals的意思。
四、推断性问题
阅读文章不仅要能够读懂表面或字面意思, 如具体的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还应该做到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却想要表达或让读者自己去领会的意思, 即文章的深层意义或外延意义。判断和推理题型的常用形式有:
It may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___?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__?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_________?
What can be inferrred from the passage?
From the passage we have learned that________?
In the paragragh that follows this passage, we may expect the author to discuss_________?
The paragragh preceding would most likely discuss________?
The author uses the examples in the passage to illustrate his point that________?
The author of the passage implied that________?
五、意态性问题
意态性问题考察学生是否了解作者或文章中某个人对某一话题或事件的观点和态度, 主要针对作者语气 (tone) 和作者的态度 (attitude) 进行提问。
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The author's tone in this passage is______?
What is the author's overall attitude towards...?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wards…is one of______?
The author seems________?
考生应根据全文中体现作者态度和观点的中心句和用词特点来进行综合判断。常用作备选答案的表达意态的词汇如下:
TONE:ironical讽刺的;ironic嘲讽的;satirical讥讽的;demanding苛求的;authoritative威严的;humorous幽默的
ATTITUDE:positive积极的;negative消极的;critical批判的;neutral中立的;subjective主观的;objective客观的;optimistic乐观的;pessimistic悲观的;supportive支持的;affirmative肯定的;doubtful怀疑的;ambivalent模棱两可的;hostile敌对的;disgusting厌恶的;indifferent淡漠的
参考文献
[1]王长喜.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巅峰训练.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
[2]郭建.硕士研究生英语.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英语作文命题 篇8
一、命题原则
综合改错题的命题原则与完形填空题大同小异, 所不同的是综合改错题不提供相应的备选选项。具体来说, 其命题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侧重语篇整体理解。因此, 该题型在命题时, 一定要照顾到整篇文章的语篇连贯性, 最忌断章取义, 尤其是在截取文章的片段, 作为测试对象时更要注意。
2.由于没有备选选项, 考虑到进行判断的难度, 所选段落的段首和段末均不应作为测试对象。保持段首和段末的意义完整不受肢解, 是因为它们所承载的信息是考生对考题作出合理预测的唯一依据。否则的话, 缺乏必要的判断依据, 真正的测试点就无从做起。
3. 测试点的密度以不影响考生推断预测为尺度。测试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这与语言测度学理论都是背道而驰的, 也是命题原则所不允许的。
二、思路
由此可见, 和完形填空题相比, 综合改错题因未提供备选选项而显得可操作性难度更大一些。但是, 由于每个被测试对象都已标出, 因此也就暗示出了思考和判断的方向和空间, 当然这种预测的空间和范围与完形填空比较而言肯定要大得多。然而, 做好该类试题, 只要平时的基本功比较扎实, 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建议考生做综合改错题时,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拿到题, 先不要急于改错, 应该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整篇文章, 搞清楚全文的中心思想, 并掌握该文的完整形式结构。重要的是, 利用平时所掌握的语言、语法和篇章结构的综合知识, 先吃透文章原文的含义, 切忌凭自己的主观想象, 妄下结论, 曲解原文。
2.重点应放在标号行, 从上下文的角度进行仔细对比, 发现错误。你不妨从词汇、语法、逻辑及词组搭配等几个方面入手, 逐一排查, 首先发现“嫌疑对象”。然后, 围绕“嫌疑对象”再进一步下工夫。你可以从与嫌疑对象”所提供的相同、相近甚至相反的方向, 去猜测和推理答案。如果再能结合语境、语体因素的话, 预测答案的空间和范围就会进一步缩小, 从而搜索到正确答案的机率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大。
3. 如果在标号行不能立即找到错误, 就在标号行的上下相邻语句中寻找, 看看有没有提示。同时, 仔细分析包括标号行在内的句际之间的衔接关系, 争取从连接手段——转折、递近、并列、条件、让步或假设等等去考虑, 以及从思维发展的合理性、连贯性及准确性等方面寻找语篇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4. 最后再回过头来重读全文, 检查一下修正后的文章结构是否合理, 意义表达是否顺理成章。
三、实战练习
1. 语法错误
(1) 平行结构错误
在错误行中如果有not only...but also..., either...or..., neither...nor..., both...and..., and, than等连接词时, 考生应注意句子中这些并列、对等的部分是否保持形式上的对称和一致, 即词性或句法作用是否一致。
例....the university exposes its students to many different culture, social and out-of-class programmes.
(culture→cultural) , 形容词并列。
(2) 连接词、关系词错误
考生应该注意连接词在转折、因果、罗列方面是否混淆或搭配不当, 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何成分, 代替什么先行词, 其用法是否正确。
例A break in their employment, or a decision to work part-time, will slow their raises and promotions-because it would for men.
(because→as) , 该句破折号后并非表示因果关系, 而是对前文补充说明。
(3) 分词错误
考生要记住, 一般来说, 现在分词表示主动或现在, 过去分词表示被动或过去。
例Consider the great need for improving many aspect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one is surely justified in his concern for them oney and resources.
(Consider→Considering) , 这里现在分词表原因。
(4) 代词错误
考生要注意其所属格、主格或宾格是否混淆。
例A break in their employment, or a decision to work part-time, will slow its raises and promotionsas it would for men.
此处raises and promotions应是前文中的women's, 因而its应改为their。
(5) 谓语错误
谓语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以及时态、语态和虚拟语气等方面的错误。一般来说, 谓语错误是一种常见错误, 考生都应该能够判断出来, 但又常常被忽略, 做题时切不可掉以轻心, 尤其要熟悉虚拟语气的用法。
例1.Whether women who have started a career will attain pay equality with men rest on at least two factors.
(rest→rests) , 这里从句作主语, 谓语动词应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例2.Where tuberculosis vanished, it came back;in many places where it had never been away, it grew worse.
(vanished→had vanished) , 此处用过去完成时, 和分号后的句子时态一样, 构成平衡。
(6) 冠词错误
这种错误主要是冠词的增添和删除, 如表示年代、顺序要加定冠词。
例1.Most of the dollar differences stem from fact that women tend to be more recently employed and have less years on the job.
(from fact→from the fact) , fact后有一个同位语从句, 因而在fact前加the。
例2....the rates of death and infection in the Europe and America dropped steadily...
(the→/) , 洲名前不用定冠词。
(7) 句型错误
英语中的许多常见句型, 我们必须熟练运用。如:It is/was...that, so/such...that, no sooner...than, scarcely...when, It is not until...that等等。
2. 词汇错误
(1) 固定搭配错误
例1.This has probably been the case in quite a while.
(in→for) , 固定搭配for a while.
例2.Even when the infection rate was falling, population growth kept the number of clinical cases more or less constantly at 8 million a year.
(constantly→constant) , keep something constant为惯用法。
(2) 词义错误
从上下文的承接关系在语义上加以考虑, 判断是否错用了反义词、相关词或易混词等。
例1.In the 1950s, the introduction of antibiotics strengthened the trend in rich countries, and the antibiotics were allowed to be imported to poor countries.
(imported→exported) , 从上下文来看, 这儿应表示抗菌素的出口而不是进口。
例2.Immediately before him was a very flat piece of bread that looked, to him, very much as a napkin.
(as→like) , as与like属于易混介词。
(3) 词性错误
例Many women, for example, have committed their lives to teaching careers, yet relative few have become principalsor head-masters.
(relative→relatively) , 此处应用副词relatively修饰few。
参考文献
[1]Lund, Nic.Language and thought.London: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 1956.
[2]阿尔弗雷德·诺尔司·怀特海.思维方式.黄龙保, 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9.
[3]邓凡艳.英汉语言差异与中西思维模式.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3) .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策略 篇9
一、小学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的常见误区
阅读理解的命题方式, 有的直接选用网上或者其他书籍上的阅读理解题目。 还有的摘选现成的文本, 自己编写题目。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 选用现成的文本语段, 都保证了语言素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避免了自己编写文本可能带来的语言问题。 但老师往往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文本的选择上, 而忽略了文本后的题目设置, 于是容易造成以下误区:
1.难度随意, 没有指向性
阅读理解的难度, 仅仅取决于语篇的语言难度吗? 显然不是。 语篇的文本因素, 如生词量、句子结构等, 固然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 语篇中生词量偏多, 句子结构复杂, 无疑会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 但这只是判断阅读理解难度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则是题目的难度指向性。 我在班级中做了一个测试, 给学生A、B两篇阅读理解。
A.The Skyscrapers in New York City
New York is the most exciting 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the center of commerce and busines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many high-rise business buildings in this city. People call them skyscrapers. The tallest skyscraper was the World Trade Center. It had 110 floors.Sadly, this building was destroyed by the terrorist attack on Sept. 11, 2001.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is not as tall as the World Trade Center, but it is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New York City now. It has 102 floors.
True or False:
1.New York is the center of commerce and business for the United States. ( )
2.World Trade Center was destroyed on Sept. 11, 2001. ()
3.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has 102 floors. ( )
B.
The word for this summer’s new clothes is HAPPY.Colors are bright and sunny, with lots of yellow, red and orange. You can also find some great bright patterns, such as striped and checked pants. In the stores this summer, you’ll see a lot of beautiful floral dresses. Long skirts are popular again, and so are jeans and shorts for vacations and sports. White is the new color for shoes and bags. So put away all of your boring black and dark colors-it’s time for summer!
1.Where would you find this reading passage? ()
A.In an art magazine. B.In a men’s magazine.
C.In a sports magazine. D.In a women’s magazine.
2.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A.Bright colors are popular now.
B.White is the new color for shoes and bags.
C.Summer fashion is always happy.
D.New clothes are very expensive to buy.
3.Which color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A.orange B.white C.green D.black
我们单看语篇, 很明显, A篇无论是生词量还是句子结构, 都难于B篇。 但A篇学生的正确却确是93.65%, 高于B篇的正确率86.01%。 这是因为A篇的题目都是属于检索文本内容, 核对信息的题目, 所有题目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对的句子。 而B篇的题目则是需要整合文本信息, 对相关问题做出解释、评价。 B篇的题目指向了阅读能力中较高级别的“整合解释”以及“反思评价”, 高于A篇题目的“检索获取”。 因此, 阅读理解的难度不仅仅取决于文本因素, 也取决于题目因素。 究竟要考查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还是更具难度的对于整体文本信息的获取, 命题的指向清晰了, 对难度的选择就有准则可依。
2.内容随意, 没有针对性
小学阶段, 不同的年段,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训练要求也是不同的。 而我们的老师在命题时, 往往没有注意针对本年段、本年级的要求来针对性地命题, 有些题目难度远低于或高于现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如:有的六年级阅读理解试题, 文本本身的内容难度适当, 但题目的设置依旧偏重表层信息, 题目大多使用文章中的原句。 学生只需要带着题目到文本中找寻原句, 就能解题, 题目中缺少整合信息、推理判断题和归纳主旨大意的题目, 这显然不符合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显得过于简单。
按照PISA的阅读能力划分, 可以分为 “检索和获取”“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方面, 而每个方面又可以分为七个不同难度层次。 如:以“检索和获取”为例, 从易到难, 我们可以依次逐步训练、培养学生以下阅读能力:
(1) 在背景和文体都熟悉的、句法简单的短文中查找一条简单的明确表示的信息。 (2) 能找到文本中明显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干扰项很少。 (3) 查找满足多种条件的信息 (有些信息可能需要推断) , 围绕某个特征进行比较或对比。 (4) 理解文本中指定的某个部分的含义, 即使是在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 查找满足多种条件的几条信息, 有时要认识到满足多种条件的几条信息之间的关系。 (5) 查找与组织若干条隐含的信息。 (6) 在内容或形式上不熟悉的文本中找到信息。 (7) 能从以非典型格式呈现的不熟悉的内容中吸收信息。 而我们的命题也要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做出调整, 使题目更具针对性, 更符合本年段的特点。
3.选项随意, 没有效度信度
此外, 老师们在编写题目时, 有时为了凑数, 常常出现完全无意义的选项, 使试题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效度信度。
如:Peter has a cute pet. It is a dog. Its name is Sam.Sam is four years old. (后面略)
How old is Peter’s dog?It is________.
A.one year old B.four year old
C. forty years old
上述题目中, C选项就属于无效选项, 狗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5岁, 这是一个常识, 所以即便学生没有读文章, 也能很快排除C选项。 因此, 我们在设置选项时, 应当有一定的干扰性, 否则就会是无效选项, 使试题失去原本应有的效度信度。
二、小学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策略
1.关注文本信息, 区分难度
阅读材料最好找现成的文本, 或进行摘选语段, 这样能保证语言的科学性。 如果是摘选部分语段, 则要条理清楚, 内容上应保持独立性。 文本的长度应短小精悍, 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般来说, 在80~120词左右。 文本内生词量不超过5%, 并较为分散, 以便于学生通过上下文辨析、猜测词义, 且不影响学生对整个语篇的理解。 句子结构和句式复杂程度符合小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
文本的难度 (长度、词汇、句子结构) , 应随年段升高, 逐步增加。 同时, 文本体裁也可随学生年级的升高, 更多样化一些。
2.关注能力目标, 区分层次
目前, 国际大型测评, 如PISA、PIRLS和NAEP都对阅读的认知维度给出了划分, 可供我们老师学习参考:
教师在命题时, 要注意兼顾对阅读认知维度中各方面阅读能力的考查。 一篇阅读理解中, 题目的设置应尽可能包括针对性细节题 (“检索与获取”方面) 、整合信息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 (“整合与反思”方面) 、概括主旨大意题 (“评价与反思”方面) 等。 避免题目设置表达简单, 考查类型过于单一, 仅对阅读认知维度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考核。
此外, 在命题时, 针对每一个认知维度项目, 我们可以根据本年段的阅读能力要求和学生阅读水平来找到相应的难度层级 (如上文提到的PISA中“检索与获取”下分的七个不同难度层级) , 作为命题的依据和参考, 使试题更加关注能力目标, 并能区分不同年段的层次。
3.关注信度效度, 排除干扰
一般来说, 阅读材料要避免使用一些名著故事或者众人皆知的内容, 那样会导致学生无须仔细阅读, 便可得知文本内容, 知晓答案, 从而影响到试题的信度。 而在题目和选项的设置时, 要避免一些毫无干扰度, 无效的选项出现, 从而影响到试题的效度。
此外, 阅读理解在题目形式上也应避免单一。 除了老师们习惯常用的多项选择、判断正误外, 还可以采用填空、释义、问答等形式, 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 全方位地来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整份试题更具信度与效度。
相关文章:
中考英语作文命题研究02-21
2022考研英语大作文五大命题规律02-21
考研英语小作文命题分析02-21
英语六级命题作文:大学生做村官02-21
2023年中考英语考试辅导:命题作文02-21
命题英语作文范文02-21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02-21
法制建设计划02-21
我与气象初中作文02-21
我与地坛读后感初中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