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用

关键词: 技能型 行业 职业 教育

建、管、用(精选十篇)

建、管、用 篇1

1 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有医药特色的教育装备

1.1 立项取决于调研

结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研究”与行业需求制订课改目标, 并研究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对医药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与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反复研讨, 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 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多功能的现代化医药产业省级重点实训基地。该项目拓宽了教育渠道, 学生可以全方位地获取最新的信息, 提高技能, 彰显医药特色。高标准的设施、装备与技术, 规范化的管理、操作与维护, 都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保证。

1.2 仿真取决于活用

实训大楼主要有5个功能:药学/中药学基础实训、制药技术实训、药品检验实训、药品流通实训和医药信息实训。参照企业标准化设计, 分别设置了多功能实训室, 主供机械等基本技能训练;中药饮片室, 对药材进行前处理和加工;固体制剂GMP实训车间, 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剂型的生产线;液体车间, 主要设置制水机组, 提取机组, 针剂机组, 口服液机组以及灭菌、灯检和包装机组, 还有软膏生产间等;中心化验室, 对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等进行分析检验;模拟药店按GSP要求进行陈列、经营。此外, 还有中药标本室、数码显微互动室、高清录播室和多媒体室等。合理的实训布局虽然模拟重现了医药企业的工作环境, 但无法取代实际的生产工作。仿真建设不是复原生产车间那样简单, 不能单一追求相似而忽略内涵, 而应灵活运用这些装备去提高专业技能。

1.3 实施取决于转变观念

在建设教育装备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投资=成效”、“教学=生产”的误区, 以至于出现“见物不见人”、“提笔忘字”等现象。教育装备不是一种工具, 投入产出的是教育效率, 但并非投入越多成效就越明显, 其价值由学生间接表达, 通过社会财富体现[1]。教育装备可辅助教学、促进认知、加强实践、提高效率, 但并非越多越好。多媒体技术是教育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会脱离教学内容, 减少学生思考和师生互动等。因此, 应规范合理设置装备, 转变观念, 摒弃因循守旧, 但切忌喧宾夺主。

2 明确制度、权责统一, 科学管理教育装备

2.1 科学管理, 专项专管

从各地纷纷设立教育装备中心并行使职能可以看出, 科学管理教育装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要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了解最新装备动态, 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各项SOP, 逐渐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制。

2.2 资产清晰, 专项专账

为全面掌握教育装备的设置及使用情况, 实现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购置造成浪费, 应设立专项转账管理教育装备固定资产。将价值在800元以上的建筑物、机器、设备、多媒体及其他与教学或实践有关的辅助工具作为固定资产。购进装备时做好标识并登记入账, 说明书、保修单等归档管理, 借用归还明细登记, 每年定期对固定设备进行维护管理[2]。已达到报废期 (一般设备为8年, 另有规定的除外) 的装备将集中清点、向上级部门申报, 经审批后处理报废装备、销账, 相关账目资料继续存档保存。实施专项转账管理教育装备, 有计划采购, 减少无用、闲置摆设, 账物相符, 实现合理、可持续、循环利用。

2.3 权责明确, 专项专人

装备的维护和保养离不开人工操作, 尤其在医药学校, 对于实训基地应配备具有高学历、高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根据教育装备的功能, 可分为化学及食品化妆品类、微生物及生物技术类、中药技能类、药学技能类、营销类、计算机类, 专项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不仅负责维修、保养、使用装备, 还承担协助教学、创新技术、科研立项等工作。

组建科研团队, 定期开展专家学术讲座、专业技术培训, 到兄弟学校交流, 培训精英骨干教师, 指派专业教师暑假下企业学习实践, 野外采集中药标本等, 鼓励教师多学多用, 既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又能熟悉装备使用, 或创造新装备、开发新功能[3]。

3 工学结合、定向培养, 优化应用教育装备

3.1 应用教育装备推行工学结合模式

根据不同阶段或层次来定位中职生的培养目标, 这与学校目标、专业建设、实训改革、课程改革是一脉相承的。让学生带着“是什么”的问题去调查认知, 进而找出“怎么做”的方法去实践锻炼, 最后解决“为什么”, 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不管是工学结合实施问题, 还是精品课程建设等, 均是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体验。应用基础装备培训学生的基本医药技能, 熟悉后转入专业装备的学习, 培养专业综合技能与关键技能。如对学生开设综合实验, 在实验室进行小型的阿司匹林合成、提纯、精制, 应用精密仪器分析、检测, 再组装大型制药设备, 进行混合、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质检及药动和药效学研究等, 以研讨和学术报告的形式来考查评价教学改革的内容、机制与效果。

3.2 应用教育装备试行定向培养模式

落后地区的学生在国家扶贫资助下, 到发达城市的主要产业的职业学校免学费学习, 完成学业后可在大型企业获得相应岗位, 实现校、企、生“三赢”。换种说法, 学校也可以跟药厂、药店等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如实习基地协议、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等。教育装备是一种提高技能的手段, 加强与制药企业横向合作, 应用教育装备在合作课题中提高教师“双师型”能力;加强与制药企业战略性合作, 应用教育装备在就业实习中凸显学生的专业优势。如我校制药设备班与广药集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在校期间针对岗位工种培训, 应用各种制药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反复演练, 使知识与技能同步提高。实习期直接到企业报到, 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 并与药厂沟通反馈今后在校培养的目标和预期达到的要求。

4 展望

综上所述, 随着医药科技的深入发展和相关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与行业的合作往来将更加频繁。然而教育装备建设不合理、过分依赖装备的功能、不能发挥装备应有的作用、教师业务水平没有持续提高、教学与行业脱节、学生专业技术滞后及专业技能不熟练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 科学管理现有的教育装备是合理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规范今后建设的根本保证。同时突出管理, 既要重视装备的更新, 又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锦花, 李晓丽.教育装备效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21) :14-16.

[2]程发军.关于对教育装备管理现状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296-297.

建、管、用 篇2

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实施的一项惠及千万农民群众的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把这项富民工程、创新工程、基础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要求我们必须解决相关运行机制问题。围绕建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管、学、用”长效机制,今年4月-11月,我部成立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对全县10个乡镇、28个村、13个社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2005年以来我县党员干部现代

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远程教育工作于2005年底正式启动,全县拟建远程教育站点229个,计划分三期完成,到2008年底结束。在县、镇、村(社区)三级党组织的重视支持下,在电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远程教育站点83个,分别是县党员电教中心、10个镇、13个社区、59个村。工作中,我们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稳 步推进,建管结合、学用结合,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指导思想,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点后面”的工作思路,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着力在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上下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向军同志为组长的全椒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有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党校、县计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农委、文体局、广电局、科协、电信局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县党员电教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具体负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深入调研,精心制定《实施方案》。立足县情,联系实际,精心研究制定《全椒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共分为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原则、工作要求、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六个部分。明确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县所有基层党(工)委、村(社区)建成“先锋在线”基层站点,实现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基本覆盖全县基层党组织的目标。建设基层党(工)委“先锋在线”工作站。“先锋在线”工作站建设达到“八有”标准,即:有一间以上固定的办公场所、一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一台计算机、一条宽带互联网线、一个调制解调器、一个机顶盒、一台电视机、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建设村(社区)和其他基层组织“先锋在线”信息点。“先 锋在线”信息点的基本配臵是:有一条互联网线、一个调制解调器、一个机顶盒、一台电视机。

三、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做好试点工作。为了摸清基层情况,做好站点建设准备工作,我们于2005年11月中旬对乡镇、村和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党员活动室房屋完好程度、所在地,党员活动室联系人、联系电话,电教设备,宽带覆盖等方面情况。在认真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最终确定硬件条件好、相关设备全、干部责任心强、远程教育工作热情高的襄河镇水上社区、南城社区、千佛庵村、杨桥村,十字镇十字村、高桥村,石沛镇联盟村,西王镇西王村与县电教中心、17个乡镇共同作为第一期建设站点,并将县电教中心、十字镇、襄河镇千佛庵村作为测试点,总结积累站点建设经验,及时加以推广应用。

四、精心组织,迅速启动站点建设工作。试点工作完成后,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全椒县立即展开站点建设工作。为了保证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县委组织部、县电信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系,定期沟通,密切合作,及时协商解决站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县委组织部列出时间表排出路线图,将站点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人每一天。并安排专人搞好联络,要求相关乡(镇)、村(社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县电信局安排车辆,确定专人,全力配合做好设备安装工作,保 证了建设质量和进度。为了及时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我县把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坚持边建设边培训,做到建成一个站点,教会一名干部,保证每个站点至少有一名干部能熟练操作远程教育设备。县委组织部、县电信局工作人员明确分工,由组工干部负责远程教育栏目设臵、板块内容的讲解,由电信局技术人员负责线路连接、设备操作等方面内容的介绍,逐一培训,逐人过关,包教包学,包学包会。

五、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为了加强远程教育工作,强化接收站点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安全并充分发挥作用,各基层单位分别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所在乡(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任成员兼操作员。县委组织部与各基层单位逐一签订《全椒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设备管理与使用责任书》,明确设备管理与使用责任。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还及时制定下发了《全椒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人员职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学习收看制度》、《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信息反馈月报制》等,要求各“先锋在线”工作站(信息点)张贴上墙,认真学习,对照执行。

二、远程教育“建、管、学、用”等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远程教育在“建”上存在站点建设质量不高、进度 不快等问题。一是站点建设质量总体不高。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包括软、硬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建设投入大,软件建设头绪多,因此,多数站点的配套硬件设备无法一次配备到位,软件建设也需要逐步健全规范。问卷调查中,34%的调查对象认为已建的远程教育站点质量不高,27%的人认为站点建设质量一般;39%的调查对象对站点硬件建设表示不满意,32%的人表示基本满意;27%的调查对象认为站点软件资料不齐全,18%的人认为基本齐全。二是站点建设推进速度不快。绝大部分拟建站点没有安装固定电话更没有开通宽带,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通信线路紧张,并且短时间内无法调剂解决,需要重新架设杆线,这样既增加了建设成本,又影响了工作进度。调查中,25%的调查对象认为站点建设速度慢,19%的人认为站点建设速度一般。与此同时,上级统一配备的机顶盒、调制解调器等设备分批分期下发,也不利于加快站点建设进度。

2、远程教育在“管”上存在干部队伍不稳定、设备管 理不规范等问题。一是农村远程教育干部队伍“三个不稳定”。人员不稳定。农村远程教育干部一般都是兼职,从事工作多,岗位调整快,人员很难保持相对稳定。调查问卷中,67%的调查对象认为本地本单位远程教育干部队伍非常 不稳定,28%的人认为不够稳定。思想不稳定。少数单位对远程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影响了远程教育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他们思想不稳定。工作不稳定。作为乡镇党委的一员、村支委的一员,广大远程教育干部在承担远程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配合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完成中心工作,工作任务多,精力难集中。二是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不规范。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设备私自使用情况时有发生。少数村干部以防止设备遗失、被盗为借口,将远程教育设备带回家中保管使用,不仅影响设备使用寿命,而且容易造成设备损坏。调查中,19%的调查对象认为本地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17%的人认为设备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13%的人认为本地本单位的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不够规范。

3、远程教育在“学”上存在次数不多、流于形式等问 题。一是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活动次数不多。少数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被动应付,不推不动,开展学习活动怕麻烦,平时很少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学习。调查中,28%的调查对象反映本地本单位利用远程教育开展集中学习全年不足10次,49%的调查对象反映全年不足20次,只有23%的人反映超过了20次。二是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少数远程教育站点对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学习之前不选择课件,看到什么放什么,学习之后不讨论内容,看到哪里算哪里,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播放而播放,不求甚解,不讲实效,使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4、远程教育在“用”上存在教育主体引导不够、教育 对象学用能力较差等问题。一是教育主体引导不够。一些基层远程教育站点播放员认为只要定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并且达到一定次数,就算完成任务了,没有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引导作用。调查中,24%的调查者反映本地本单位远程教育播放员在学习之后没有进行辅导,引导大家学以致用;19%的人反映只是偶尔进行辅导。二是教育对象学用能力较差。市场经济、商品社会,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纷纷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年龄较大或身体患病。由于年龄偏大,学习能力减弱,这部分教育对象接受新生事物并加以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对于身体患病的党员群众,即使他们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身体健康原因,也很难做好教育成果转化工作。

(二)、原因分析

以上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基层干部对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对远程教育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任务重视不够,把远程教育与传统电教等同起来,不重视,不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对远程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 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少数基层干部凭感觉认为远程教育内容高深、理论性强、操作步骤烦琐,在农村基层不适用,因此,不愿意开展远程教育工作。

2、村级经济薄弱,少数村债务严重,影响了站点建设投入。远程教育站点配臵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机顶盒、一个调制解调器、一条互联网线、一台电视机。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机顶盒和调制解调器由上级组织部门统一配备,电视机由基层党组织利用现有电教电视机。但不少村的电教电视机已经老化,不能满足站点建设要求,必须重新购臵,这给村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少数经济困难村因此不愿意建设远程教育站点。

3、通信线路资源匮泛。因为村级工作特点和手机这一便捷通讯工具的发展,全县绝大部分村都没有安装固定电话,村干部都是用手机联系工作。而我县采用的远程教育模式,必须开通电话或宽带信号,在农村开通宽带信号虽然是个趋势,但就目前来说,投入大,工期长,暂时还不具备全面建设的条件。开通固定电话比较方便、快捷,但从施工情况看,绝大部分通信线路资源已被全部占用,开通固定电话,必须重新架设杆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站点建设进度。

4、远程教育干部的付出与收获不平衡。远程教育工作业务性强,工作量大,责任重,任务多,但少数地方领导不够重视,群众不够支持,党员不够理解,政治待遇低、经济待遇差、工作难度大,远程教育干部的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权利与义务失去平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多数远程教育干部有一种失衡心理,不能安心也不愿从事远程教育工作。

5、远程教育设备存放地点难选择。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站点绝大多数设在乡镇会议室或礼堂、村支部活动室。由于大部分乡镇会议室、礼堂一般都单独设立或在楼层最高处,距离值班室较远;大多数村支部活动室远离村民居住地,夜晚无人看管,并且防盗设施不齐全,把远程教育设备放在站点内,容易遗失、被盗。

6、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现象。一是在播放对象上重党员轻群众。少数基层站点认为远程教育只是为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的,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是党内活动,普通群众不需要参加也不能参加。二是在播放内容上重娱乐轻党建。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仅对远程教育中文化、体育方面的娱乐信息、节目感兴趣,而忽视对其中各种党建知识、理论讲座等课件的学习。三是在播放过程中重记录轻效果。多数远程教育站点把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等同于组织播放加做好记录,认为只要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学习收看,并且做好记录,就算开展远程教育,完成工作任务了。

7、基层远程教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需要提高,工作责任心有待增强。目前,农村远程教育干部大多数是“半路 出家”,没有受过系统培训,只知道一些简单的设备操作知识,对远程教育播放程序、方法、要求知之甚少,更不会注重教育效果和成果转化工作。极少数播放员对播放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播放而播放,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播放,播放一次算一次,把播放效果简单地理解为次数的累积,更有甚者,极个别播放员心理失衡,不愿开展播放工作,弄虚作假,胡乱编写播放记录,蒙骗上级,应付检查。

8、远程教育示范基地需要做大做强,辐射带动能力需要提高。示范基地是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学习运用农村实用技术的“试验田”。示范基地建设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示范基地示范功能发挥得好,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用结合的意识就会增强,学以致用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就目前来说,远程教育工作刚开头,才起步,示范基地数量少,规模小,示范带动和辐射影响的能力比较弱。

三、加强远程教育“建、管、学、用”

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突出资源整合工作,加快推进远程教育站点建设。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起步迟、启动晚,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对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即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是推动农村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保证,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是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有利于建立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干部群众的各类信息需求;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远程教育工作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位臵,深刻理解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三种观念,即:加强远程教育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加强远程教育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加强远程教育工作,是服务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经常抓;远程教育干部 要认真履行业务责任人职责,具体抓。努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远程教育工作良好局面。

3、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远程教育工作任务重、投入大,必须整合资源,加强协调,群策群力,共建共享。要注重整合硬件、人力、资金三大资源。一是整合硬件资源。整合党校、教育、广电等系统的网络资源,将建成的党校、教育、广电网络集中管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如办公条件较差的村,可把远程教育站点设在农村中小学,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规范、技术力量强,场地和设施较齐全的优势。二是整合人力资源。人尽其材,材尽其用,对设在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站点,村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可交叉任职,共同做好站点管理工作,站点负责人可以由村干部担任,设备管理人员可由相对熟悉设备操作维护的教师担任。三是整合资金资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资金可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站点建设质量。站点建设是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制定站点建设规划。坚持“宣传开路,规划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分步实施,加快站点建设进度。二是要严格施工标准。站点建设要做到“五防”,即防雨、防潮、防尘、防火、防盗。三是要加强质量监管。坚持时间服从质量,效果决定进度,不搞一窝蜂、不搞一刀切,做到建设时有 监管,建设后有验收,确保建设一个合格一个。

(二)、坚持建管结合,强化管理,突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水平。

1、加强远程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责任大,业务性强,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远程教育干部队伍。一是建立五支队伍。要依托各级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农业、科技、科协等部门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电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加强培训。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远程教育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党建知识、组工业务外,还要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举办脱产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办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利用不同时机见缝插针忙培训;在培训机制上,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促学、考学和奖学机制,以此推动远程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三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要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关心远程教育干部,在交任务、压担子的同时,给远程教育干部留有一定的时间、精力从事本职工作,提高业务能力,要做到政治上激励,经济上奖励,语言上鼓励,工作中扶持,生活中照顾,学习上关注,千方百计做好远程教育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远程教育设备管理。远程教育设备是远程远程教育工作的硬件和工具,远程教育设备是否完善、性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远程教育工作的效果。加强设备管理,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健全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远程教育设备管理维护制度》、《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人员职责》、《远程教育设备器材简明登记表》等,并张贴上墙,狠抓落实。二是明确责任。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远程教育站点必须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由各级党组织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一名设备保管员和播放员,保管员和播放员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开展工作。上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设备的操作方法,从而正确地保管与使用设备。另外,还要层层签订《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管理与使用责任书》,完善手续,明确责任,彻底解决远程教育设备谁都能管、谁都能用、谁都不负责任等问题。三是定期检查,定期保养。为了及时掌握农村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的保管、使用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对 站点设备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核对机型、机号,查看播放记录,对不能正常工作的设备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维修保养。

(三)、坚持学用结合,强化学习培训,突出教育引导工作,确保远程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是基础,“管”是关健,“学”是核心,“用”是目的。必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远程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1、建立科学的学习培训机制。一是合理安排学习培训时间。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灵活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组织集中培训,农村基层站点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应坚持“三避开三利用”,即避开晴天、利用阴雨天;避开农忙季节,利用农闲季节;避开逢集,利用背集。二是创新学习培训形式。联系本地实际,采取党员干部带头学、协会小组分类学、建立基地示范学、借助资料自己学、专家辅导现场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确保他们坐得住、学得懂、用得上。三是强化学习培训考核评估工作。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按照严格的评估程序,准确掌握学习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找准存在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规划和计划,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学习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督促。

2、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教学资源建设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用”工作 是“源”与“流”的关系。一是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级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利用党校、教育、文化、卫生、农业、计生、广电、科协等部门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力量,共建共享。二是加强教学内容制作。按照“新颖、丰富、实用”的原则,精心制作各类教学内容,既要有理论类、法律类、党建类的内容,又要有科技知识类、适用技术类、市场信息类、文化娱乐类的内容,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需求。

3、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学习培训。一是提高远程教育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他们的职责意识。学习培训工作是远程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培训工作做不好,远程教育工作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远程教育干部树立不抓学习培训是失职,抓不好学习培训是不称职的观念,同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远程教育干部进行工作考核,并与奖惩挂钩,切实增强他们的职责意识。二是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对象范围。打破远程教育站点只能设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校、党员活动室的限制,将站点向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向外出务工人员聚居地延伸,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扩大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对象范围。三是强化学习培训纪律。接受远程教育是党员干部的权利,也是党员干部的义务。对以种种理由长期拒不参加学习培训或不认真参加学习培训的党员干 部,必须强化纪律约束,增强他们的纪律意识,以此保证学习培训效果。

建、管、用 篇3

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对北京联合大学承办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同时对教育部科技司对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感谢!

我们这次论坛有这么多学校的领导和一线的负责人参加,大家一起来讨论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搞好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我对同志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天的高等学校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生存条件。我把它作为生存条件来对待,就是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网络,这个学校如同我们到了乡下没有电一样。信息技术确实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东西,同时这也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利用信息网络,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所以说,信息技术对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来说确实是太重要了。

当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正如刚才张拥军处长所说,我们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认真地从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工作,还会觉得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集中体现在建、用、管三个方面的差距。

在建设问题上,硬件建设相对容易一些,但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全覆盖,课件建设上真正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建设还很不够。我们确实建有不少数字化教学资源,但是真正适合学生,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来推进教学改革的课件不是很多。有不少课件,包括以前很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里面的东西,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课堂搬家,真正符合利用信息化手段,适合学生学习的那种课程还是不够多,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的课件还不多。

在用的方面,虽然在网上放了一些课程,但是用起来的还是不够多。我刚才问北京大学建了多少,说有百门左右的课在网上,我也了解了清华大学,差不多也是百门左右,社会上也有百万人在学习,但是真正完成学习的不超过5%。

很多学校里,学生真正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特别是MOOC那样的课程,采用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和课下小班化辅导相结合、有效地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还不多,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这说明我们还是使用的不多,老师们也不见得都会用这些新的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真正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互动、交互式教学并且能够用得好的老师还不多。所以对老师来说,今天要做到用好技术教好书,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没有做到,更不用说用好技术让学生学好。这又是一个层次的转变,以教学为主转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这样的理念。

在管理方面,如何让老师把课上、课下、同学大小班有机地组织好,这是个教学管理问题。学分互认也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很重要的环节,这种制度今天很难说已经完全建立起来。学分互认,主要的还是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相互承认,而不是指望国家哪天出台一个统一的学分标准,这是不大可能的,我认为几乎是不可能做的,要鼓励的还是学校自己来认定哪些是可以承认的学分,这种教学管理在今天还是做得很不够。

因此,我们在讲建、用、管的时候,要贯穿以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按照这样的理念推进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是学校有机的神经系统、神经中枢,依靠它可以建设起智慧校园。在智慧校园中,学生们智慧地进行学习,教师们智慧地进行科研,学校智慧地进行管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也走入智慧化的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方面有不足,比如说在安全管理上,可能还存在着许多隐患。网络技术越发达,组织的信息安全、个人的信息安全越是需要保护,但是在今天信息技术的条件下,我们也还没有做好周密的信息安全管理。所以,从建设、使用和管理这些视角来看,我们有成绩,也还确实有差距,就应该在这三个字——建、用、管三个字上面下工夫、花力气,使我们的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我在讲刚才说的这些问题的时候,讲建、用、管的时候,贯穿一个核心的理念,反复在每一个里面所讲的就是树立起以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按照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推进我们的信息化使用,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今后将会显得越发巨大。既是生存条件,又是宝贵资源,也可能发展成学校有机体的神经系统,整个信息的传导都是在我们信息技术中间,它是学校有机的神经系统、神经中枢,依靠它建设起智慧校园。在智慧校园中,学生们智慧地进行学习,教师智慧地开展科学研究,学校的管理毫无疑问将会实行智慧化的管理,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服务也走向智慧化,很多工作方式都会发生重要变化。所以说,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应用天地广阔、前景远大,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通过信息化大大地推进我们整个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成高等教育的强国。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建、管、用 篇4

(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部分公路质量存在隐患。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中分县级、乡级和村级三个等级,按现行的上级补助标准,县级公路每公里补助20万元,乡级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村级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就实际而言,县级公路按三级公路标准修建,路面每公里造价至少需要50万元(不含路基、桥涵及防护工程),乡级公路按四级公路标准修建,路面每公里造价至少需要25万元(不含路基、桥涵及防护工程),村级公路每公里造价至少需要18万元。因此,实际施工中资金缺口较大,这样,势必造成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因配套不足,影响工程质量。

(二)对农村公路养护认识不足、养护资金投入少,造成建养脱节。

首先,目前县、乡、村对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重建轻养的问题,致使乡村公路大部分存在养护机制不健全,任意侵占公路,开设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利用公路排水、打场、晒粮、堆积物料等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路面裂缝、麻面、坑槽等人为损害病害问题逐渐严重。其次,养护资金投入少,公路损害严重。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意见》虽然对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使用有明确规定,乡级公路养护费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级公路养护费每年每公里1,000元,但只能用于乡村公路的养护工程大中小工程费。部分地方财政对公路建设和养护投资基本不落实,造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没有稳定来源。养护资金不足,造成小病害不治理终成大患的现状。而乡村公路日常保养、清扫、填补冲沟、疏通排水、日常维护、巡查、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所专职管理人员开支、办公场所、办公费及交通工具等费用要靠政府财政出资予以解决,对财力较弱的贫困地区来说无力支付或象征性补贴也只是杯水车薪,难以实现道路良好养护状态。同时,随着农村公路设施增多对养护资金的需求也在增加。

(三)农村公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沿路修建违法建筑。

农村公路建设大大提高了公路运输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搞活经济的积极性。但便捷的交通在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吸引着一些企业或群众在公路两侧红线控制范围内建设住宅、饭店、修理店、加油站等违法建筑,使本来就是低等级公路的路面显得更加狭窄,有些路段甚至发展为“胡同”。

2.在公路两侧任意开设路口。

某些单位和个人在农村公路两侧,不经交通部门批准,任意在公路上设置各种交叉道口,堵塞了公路边沟,导致雨水冲刷路肩、路面,损坏公路,严重影响了公路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3.超限超载运输严重。

根据调查,农村公路路面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超限超载运输。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商家在农村公路沿线投资建矿而导致大量货物在农村公路运输,大吨位车辆严重超限,出现路基沉陷、路面破损、桥梁坍塌,直接危害公路的使用寿命,造成养护周期缩减。

4.路权难以维护,路产保护不到位。

早期修建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路面窄,有的群众为增加种田面积,把修好的公路每年挖去一线边缘,使原本狭窄的公路变得更加狭窄了。有的群众随意损坏和偷盗公路各种标志、标牌、两侧美化树木等公路设施。此外,在公路两旁堆放各种杂物、垃圾等。

二、完善农村公路建、养、管对策

(一)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效筹资机制,破解农村公路建设筹资难问题。

1.多方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核心是政策,关键是资金。现阶段,在资金缺口比较大的情况下,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政策,努力争取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广开筹资渠道,建立国家和省市扶持,县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群众义务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体制。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学习借鉴外地的“八个一点”:即省、市补一点、国债资金利用一点、县区投入一点、乡镇挤一点、对外招商引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承建单位垫一点、一事一议筹一点的方法,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同时,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优化工程设计,控制工程造价,严格资金监管,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

2.区分山区与平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别,调整农村公路补助标准,为贫困山区增加一部分补助资金。国补标准应占贫困县乡公路造价的一半以上,乡村的桥梁建设应全部由国家承担。对县乡建设资金不足部分,视不同情况,由有关部门严格审批把关,可以采取“先适当集中借,后逐年还”的办法,帮助乡村拆借一部分资金,以缓解乡村筹资的压力。同时,重新调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把农村公路建设与移民工作结合起来,对居住特别偏僻居住人口很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的村,可以采取移民的办法向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搬迁。这样,既可较全面的改善这些地方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可以减轻农村公路建设的压力。

3.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在每年安排财政预算时,省、市、县财政都应该按年度财政支出的一定比例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并且不得挤占挪用,直至农村公路建设全部实施完毕为止。

4.乡(镇)村大力自筹解决一部分。当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千方百计抓好公路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一些乡村的经验,采取大力招商引资的办法,动员和吸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公路建设出资出力。与此同时,当地党委、政府要以抓住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契机,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加集体经济投入,为乡村路的整修、养护等各项事业发展积累实力。

5.当地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消化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取消,绝大多数乡村都把农村公路建设直接承包给公路施工队伍,这样自然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造价和成本,从而增大了筹资额和难度。笔者认为,虽然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被取消,但因为农村公路建设是直接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所以通过宣传和引导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或以资代劳参加农村公路建设是完全可行的。具体的操作办法是:由交通部门负责施工设计并派驻工程技术人员,由乡镇村负责机械设备的租赁和修路物资的采购,由村组干部负责动员广大村民投工投劳或以资代劳参与施工,达到尽量减少投资的目的。

(二)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效养护机制,破解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问题。

1.实行管养分开,彻底消除“吃饭财政”问题。

对现行养护体制进行改革,明确养护主体,主体与养护作业分离,实行管养分开,事企分开,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养护企业自检”四级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并精简机构,转变机制,提高效率,建立起与现行体制相适应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2.建养并重,协调发展。

目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只建不养、重建轻养的问题。要对养护工作重新定位,正确认识养护和农村公路发展的关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从而解决养护资金不落实的问题。

3.多措并举,提高养护质量。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长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的制度;二是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制度,将公路的养护项目落实到人并运用科学的检查制度和考核办法,将报酬与养护的数量和质量挂钩,避免常修常坏这一恶性循环,减少资金浪费,保证公路的使用质量。

(三)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效资金管理机制,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问题。

1.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

按照规范来源、足额安排、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确保效益、接受监督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使有限的养护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要解决好按规定安排落实养护资金;二是要杜绝建设资金对养护资金的占用,省县道路养护经费和乡道养护专项补助必须用于道路养护,不得私自占用、挪用,做到专款专用;三是要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防止浪费以及违规使用及腐败现象发生;四是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2.降低农村公路的养护成本。

一要提高养护工人的素质水平。目前,从事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人多为农民工,没有经过养路技术的培训,对公路的知识了解不多,不懂得技术规范和养护技术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养护技术含量高的公路,不经过培训和技术指导,不能进行正常的养护作业。二要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三要降低原材料的使用成本。

(四)建立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破解农村公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1.加强宣传,提高爱路护路意识。

改变人们传统的“马路经济”思想,使对公路的强制管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让人们自觉意识到只有大家共同爱护农村公路,才会给我们共同的家园创造更繁荣的发展条件。形成一个“爱路光荣,损路可耻”的社会氛围。

2.建立高效的公路管理机制。

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实现建养并重。充分调动人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人民群众自觉管理公路,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管理公路为人民,人民爱路共造福”的好处,真正实现“县、乡、村”级农村公路分级管理并管理到位。

3.组建高素质的路政执法队伍。

按照“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熟悉业务、清正廉洁、文明服务、秉公执法”24字标准,对路政执法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上级路政部门要对路政执法人员做好监督和考核工作,以规范路政管理行为,提高路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4.依法治路,秉公执法。

农村公路路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损坏路产行为,要落实好《公路法》、《河北省公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路。农村公路路产、路权属地方政府,路政管理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进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做好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

三、结语

建、管、用 篇5

当前,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经过这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我对强化政治建警、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要把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政法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持续深化政治建警,推动广大政法干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政治担当、政治自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切实把主体责任扛起来,层层压实责任,建立自上而下、层层负责、运转高效的党建责任体系。要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把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政法工作任务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把党章党规党纪列为理论中心组和党员日常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执行党章党规党纪转化为内在自觉。

二、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

只有从严管党治党,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________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政党作为一种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其生存和发展。这些年来,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衰败落伍、丢权垮台的教训极为深刻。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实现其伟大历史使命的先进部队,更应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使命。

三、强调“严”字当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的颁布、实施以及一系列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件的公布、处理,痛批“四风”与“四风”蔓延态势的有效遏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起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查处腐败分子,坚持“苍蝇”、“老虎”一齐打,证明了以____同志为____的党中央“严”字当头的治党风格。“严”则生威,不“严”,难以治党,难以解决目前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党的威信难以树立起来。正是由于“严”,党内积累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党重新赢得了群众认同和信任。

四、务必提升能力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生活阅历和工作实践的积累,对自己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不能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安稳”就放松警惕、降低要求,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不松懈、不懈怠,不断提升工作素养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有了能力,就有了做事的“底气”,有了前进的自信。坚定了信心,就能更加从容地应对遇到的风雨、困难和挑战。

五、务必端正工作作风。

用公路废料建房子 篇6

This is the leafy suburb of Lexington, but on one corner of this historic Boston suburb, you’ll find a home with an unusual past. It was built out of an old highway, but not just any old highway. This house was recycled from the leftovers of America’s costliest and most complex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Big Dig,” as it was called, tore down a highway in downtown Boston and built a tunnel in its place. Paul and Cristina Pedini are civil engineers. Paul worked on the Big Dig.

Paul: We had been directed to remove pieces of the Big Dig on behalf of the state, and they suggested to us that we would put them in a landfill and they’d pay us to do it, and I suggested that maybe they give us the materials and save the money. We needed a house, so, put two and two together.

…and got six levels, a 1)sumptuous kitchen, a two-story living room, two bedrooms, a working studio, two bathrooms and a Japanese garden on top of the garage. In all, 4,200 ft2 of luxury supported by 30 steel beams and by 13 2)slabs of concrete 3)salvaged from the old interstate.

Paul: We get the people that just walk in and go“Wow!”, and they get it. And then there’s other people that walk in and shriek because they can’t believe that you leave pipes exposed and “What’s that cement up there, that concrete?” They’re horrified by it.

The massive 4)wide flange beams allow the kitchen to cover an incredible 1,200 ft2 without any supporting walls. You’d never find that in a regular house.

Up on the next level is the two-story great room, all held up by recycled bits of the Big Dig.

Paul: This beam is one of the largest beams you can buy. Its former life it was a 5)strut inside the tunnel. So these guys actually were put between the tunnel walls as we were building them, and held them from coming in, so this, having performed that duty, was cut apart and painted and put in the house. Now it’s holding the floors up.

But one man’s road is another man’s ceiling, and Paul knows where every last piece of that ceiling came from.

Paul: This is the 6)cantilevered pieces of the slabs. This is one of the places where you can see,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slab, the identification marks for each of the slabs when they functioned as parts of the I-93 roadway, and you can also see stamps up there telling you where they were bought, where they were made. It centers around the fact that these materials aren’t just material. They’re a pre-fabricated product, and what you’re doing when you crush them up and throw them away, is you are 7)squandering all of that labor that was originally put into that piece.

It has a lot to do with who’s controlling the materials. You know, in our case, I was fortunate enough to…to be the person who was tasked with throwing it away.

What an incredible home! Not only is it a 8)prototype of how to recycle heavy materials, but it’s also a great example of what you can recycle if you put your mind to it.

很多人每天回家的时候都会走高速公路,而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这栋住宅的主人却把高速公路带回了家。他们把60万磅(约27万公斤)重的钢筋水泥回收并用这些建造了他们的家。

这里是树木茂盛的列克星顿市郊,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波士顿郊区的某一角,有一座住宅有着不同寻常的过去。它用一条旧高速公路的材料建成,而且还不是普通的高速公路。这栋房子的建材是从美国最昂贵,也是最复杂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回收而来。这项被称为“大挖掘”的隧道工程拆除了原本行经波士顿市区的一条高速公路,并在原地建造了一条地下隧道。保罗·皮迪尼和克里斯廷娜·皮迪尼夫妇是土木工程师。保罗曾为这个隧道工程效力。

保罗:我们受州政府委托清除隧道工程的废料。他们建议我们将废料送到垃圾掩埋场,他们会付钱给我们来做这个事情。我建议他们把废料给我们,并省下那笔费用。我们需要一栋房子,那么综合起来,正好利用那些现有的建材。

他们建成了一座六层楼高的房子。里面有一间奢华的厨房、两层楼高的客厅、两间卧房、一间工作室、两间浴室,还有位于车库上的日式花园。这所面积为四千两百平方英尺(约390m2)的奢华住房由30根钢梁和13块混凝土板支撑,建材全部来自那条旧州际公路。

保罗:有人一进来就会发出惊叹,他们很喜欢;另外有人一进来会尖叫,因为他们不敢相信我们竟让管道外露,会问:“上面的水泥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些混凝土?”他们觉得很可怕。

有了这些巨大的宽缘梁,一千两百平方英尺(约111m2)的厨房就不需要任何承重墙。这是一般住宅绝对做不到的。

往上一层楼是两层楼高的大客厅,全凭隧道工程回收的旧建材支撑。

保罗:这条是你能买到最大的横梁了,它的前生是隧道里的支柱。我们在建设隧道时,这些钢梁是放在隧道墙之间防止墙坍塌的支柱。它们在完成那个使命之后被我们切割、上漆并放进屋里,支撑着整个楼面。

不过,昔日的道路,现在已成了天花板。保罗知道天花板的每一部分来自哪里。

保罗:这是旧路面伸出的悬臂。在混凝土板下方,你可以看到当它们还是93号州际公路的一部分时,每段路面的识别标志。你还能看到一些记号,说明它们之前从哪里购得、在哪里生产。这表明这些物料不只是物料,它们是预制件。如果你把它们压碎丢弃,就是在浪费人们之前投入的辛勤劳动。

这事跟谁在管理物料很有关系。就我们的例子而言,我很幸运的是,他们把处理废物料的任务交给了我。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住宅!它不只是如何回收重型物料的范例,更是你只要用心就能实现回收的最佳典范。

The Big Dig即波士顿中心隧道工程(The Central Artery/Tunnel Project ,简称CA/T),主要是把原来纵贯波士顿市中心的地面高架路改为长约5.6公里的地下隧道。工程从上世纪的1991年开始动工,直到本世纪的2007年12月结束。这个旷日持久的城市改造工程被当地人称为“Big Dig(大挖掘)”。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工期最长的城市交通道路改造项目,在造价与工期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官方公布的工程费用为146亿美元。

用真情铸建作文的脊梁 篇7

正因为作文有高度, 不少学生望峰而胆寒;因为其海纳百川的容量, 不少学生止步于沧海一粟。唯有那真正爱语文, 爱作文的学生能真正体悟作文的乐趣——披文入情, 或情真意切, 或鞭辟入里, 我手写我口, 何等畅快!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多数情况下是客观存在的, 基于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笔者认为可以从本真的生活入手, 用“真情”铸建作文的脊梁。

一.寻找生活中的“感点”, 凸显作文情趣化

针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实用主义理论,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过针锋相对的观点——“生活即教育”,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虽然在不少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学生看来, 受教育便是生活的全部, 但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老师必须将孩子的眼光引导出来, 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 生活才是教育的外延。作文是大千世界在学生心里映射而成的结晶, 倘若不涉及生活, 作文便会成为无源之水, 失去生命力。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中有篇满分作文这样开头:

“足不出户, 我已到达巴西。经过技术的切割, 经过资本的流通, 经过售货员“选择原木地板, 享受绿色生活”的激情推销, 来自亚马逊流域的参天大树, 混合着奔腾咆哮的激湍飞瀑声, 莽莽林海的窃语以及在这片热带雨林中生活了千年、万年的鸟儿的鸣叫声, 就这样, 静静地躺在我的家中。”

之所以这篇文章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除了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深刻思想以外, 更直接的原因该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感点”了。绿色生活从自家地板着手, 以小见大, 由浅入深, 何等巧妙!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 兴奋点也不一样, 因此, 即使是生活中同样的事物, 映射到不同的人身上也会产生有不一样的结果, 有时甚至会大相径庭, 正如“甲之熊掌, 乙之砒霜”。一样的雷声, 在猪八戒听来, 不过是扰人清梦的恼人噪音罢了, 而到了鲁迅耳朵里, 则昭示着那股摧毁恶势力的力量到来。因此, 必须引导学生用多情而又善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一事一景、一举一动。唯有这样, 笔下才会有不竭的泉水, 滋润那心间的半亩方塘。

笔者曾在秋日美丽的校园里邂逅这样温馨的一幕——水杉树林里, 由金黄的树叶组成的两个字母I和U, 加上中间一颗心的图案正俏皮地躺在地上, 微笑着面对过往的行人。经过雨水浸润的深红树叶与一旁花坛里绿色的常青树交相辉映, 极具视觉冲击力。可能在德育老师的眼里, 这是一幅不得不回避甚至要摧毁的画面, 因为这是英文“I love you” (我爱你) 的另类表达。但语文老师的职业敏感提示我, 这可能正是一个很好的感点!于是, 我召集了十几个同学, 趁着课间拉他们现场观摩, 要求以此景为基础作文, 体裁不限。结果, 同学们写出了通讯、散文、小小说以及诗歌。但他们都巧妙回避了高中阶段谈“爱”色变的问题。其中一首诗歌更是被大家传为经典———

没有人知道“我”是谁;

没有人知道“我”为何创造了这个艺术品。

但是, 所有人知道,

它是如此浪漫。

爱, 一个简单的字,

谁知道爱代表了什么?

总之, 所有人知道,

它是如此浪漫。

或许, “你”是一个陌生人, 向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或许, “你”是一个普通朋友, 憧憬风雨同行, 心手相牵。

更多的是, 所有人知道,

它是如此浪漫。

所有人知道世间充满爱。

所有人明了生活如此美好。

因为, 我们知道,

爱满人间。

能将眼前一景与爱联系起来, 并将它提升到人类的大爱层面, 不仅有趣更是有情, 难能可贵。这也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 生活是美丽的,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其中的感点, 也就具备了写好作文的基础, 因为写作是生活酿造出来的蜜。

二.以“情”动“辞”, 突出作文的人文性

“登山则情满于山”, 因为有真情的流露, 连最消耗体能的运动也会变得诗意盎然。作文也同样如此。若能将真情注入写作过程当中, 作文会因为“人”的在场而显出有血有肉的丰满, 人本主义也由此尽显。陶行知先生反复强调:“行是知之始。”在笔者看来, 除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之外, 更重要的自身在行的过程中要有体悟, 要有属于自己的思想, 只有这样, “行才能通向知”。反之, 如果学生写作文一味追求大而全的东西, 缺少自己的感悟, 就会陷入假大空的泥淖。王富仁老师曾经毫不客气地抨击过这种做法:“完全脱离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 造成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这样一来, 语言就不是作为负载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载体, 而成了蒙蔽自己、覆盖自己的一层帷幕, 把真实的自己挡在里头, 使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

好的作文, 不说是泣血之作, 也一定是融进了自己的切身体悟之后喷薄而出的情愫。这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我的感受和别人不一样。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中, 有一位考生将自己在黄浦江上的游船与家乡海滨的渔船上游玩的体验进行对比, “看着快艇离我们的老木船越来越远, 开始不停地急转弯而激起一阵阵白浪, 又想起上海那‘复古的时尚’, 不知为什么, 心里涌上一阵无名的酸涩。”最后得出的是一声喟然长叹:“而这两种时尚下, 又有着怎样的我所看不见的落差?”显然, 没有真情的投入, 文章也不会如此动人。作者叶蓁在接受蔡明老师的访问时这样说:

“我一直相信, 文字可以给人重获新生的力量。有很多时候, 抓起笔开始写文章时总能感到笔头有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而心里也像有一口即将爆发的喷井, 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情迫不及待地要涌出。我在写《品味时尚》时, 也正是这种感觉逐渐将感情顶向顶峰。”

这便是情感蓄积的力量!人生而具有七情六欲, 唯有将其好好领悟, 写真、写情、写自己, 也不失为拓展生命宽度的一计上策。当然,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尤其要注意避免无病呻吟, 更不能不加节制地随意喷发, 否则文章会失去美感, 甚至有可能成为市井粗俗之言。同样是读庄子的《秋水》, 有人读后这样说, 永远不能自满, 否则会被人取笑;也有人说, 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才不至于成为井底之蛙;还有人说, 墙角的花, 当你孤芳自赏时, 你的天地就小了。想想看, 一样都是感悟, 但是最后一句话因为以花为喻, 意境就更胜了一筹。

三.披“情”入“理”, 塑成作文高品质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外在的形式固然有一定之功, 但很多时候还得益于其内在的思想性。思想性往往以思辨为特质, 表现为对事件的分析、感悟、全方位的思考甚至还有一定的思想迁移。以真情为骨架的作文能稳稳地站立, 但如果注入了理智、理性思辨的因子, 作文才会熠熠生辉, 光彩照人。蔡明老师有很生动的比喻:“写作是情感冲泡的茶, 写作是思想开出的花。”缺少真情的作文只会淡然无味, 而具有了思想的作文就如绿叶添上了红花一般鲜艳夺目。

同样是高考作文, 面对“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这样高度抽象的题目, 有同学用这样的句子浓缩了自己的思考:

一滴水/了悟/一切

便化作/烟云/辗转乾坤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关键在于其中有没有令其增色的神仙和蛟龙。好作文也同样如此, 不在字数, 不在辞藻, 只要有了一定深度的思想, 即使是平实的语言也会让人心旷神怡。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笔者所在的年级曾经练习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感谢自卑”。对于高三学生而言, 这个难度大致适中———学生必须客观分析自卑的属性, 然后找到正确对待自卑的方法和行为, 只有在正确地破解这一“机关”并加以施行直至成功之后, 回望曾经走过的这一段由自卑到自强的道路, 才会从心底发出“感谢自卑”的感叹。倘若不思考出这一层含义, 对自卑泛泛而谈, 最后空喊几个“感谢自卑”之类的口号, 这种作文也就基本处于三类文了。究其根本, 就是缺乏理性的思考。有这样一篇优秀作文, 他这样概括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自卑是心上的一道疤, 放大它, 我们便血流不止, 生命流于庸淡;正视它, 用奋起自强缝补它, 我们的内心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残奥会上, 我们会为每一个精彩激烈欢呼雀跃, 但当我们真正静下来, 体会无臂游泳、坐式排球等, 我们的内心常常在欢呼中揉合着一种渗入骨髓的坚强力量的感染, 我们收获的不只是一场场精彩, 而是一种拥有比常人更多自卑的英雄在攀越高峰, 勇渡激流后留给我们的震撼。

……

自卑是强大的, 它有时主宰我们的心海沉浮;自卑又是弱小的, 倘若我们有勇气, 就足可以踩踏过它的肩膀, 越上一个崭新的大陆。行笔至此, 忽然有豁然开朗之感, 那些真正为我们所唾弃的弱点, 不也真正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 并最终拿到成功的火炬吗?

用虚拟机构建Linux实验环境 篇8

前两种方法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用的仍然是Windows系列,像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ATA所做的各类考试、网上进行的各类考试仍然基于Windows平台。由于实验室计算机数量的限制,若仅仅为了完成Linux实验固定部分计算机就会造成资源浪费;若不断重装系统,考虑到实验教学至少一个教学班,将使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堪重负;这些最终造成Linux实验流于老师的演示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只有第三种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虚拟机技术[1]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简称VM)是指使用虚拟化技术在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来的相对独立的逻辑计算机,该计算机完全由软件模拟创建,并实现物理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它具备和物理计算机相似的属性。通过安装虚拟机软件,原有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不变,创建虚拟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利用创建好的虚拟机可进行Linux的各种实验。

虚拟机技术最早是由IBM公司为实现其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共享而提出的,随后,这种技术被成功移植到PC领域。典型的虚拟机系统有IBM公司的VM/370、Microsoft公司的Virtual PC系列、VMware公司的VMware系列。Virtual PC系列虽功能强大,但仅支持Microsoft系列操作系统,VMware能够方便的架构异构的操作系统,可满足Linux实验教学要求,故本文选用其做为虚拟机软件。

2 用VMware构建Linux实验环境

VMware目前的最新版本是VMware Workstation 6.5,对PC机的配置要求不高,目前的PC机基本都能安装。为了保证其顺利运行,CPU最好采用双核,内存容量512MB以上,可用硬盘空间1GB以上。这里我们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6.5来创建虚拟机,以Windows XP为宿主机。

2.1 创建Linux虚拟机[2]

1)启动VMware,如图1设置基本内存160MB和硬盘空闲空间8GB。

2)在虚拟机"file"菜单中选择"new"创建新的虚拟机,如图2输入虚拟机的名称和目标位置、选择欲创建的操作系统"Linux"。在此可装系统有Microsoft windows、Linux、Novell Netware、Sun Solaris等。

3)将Linux安装光盘放入光驱或安装镜像文件(.iso)放入指定目录,单击“next”开始进行安装。

4)进行Linux安装。确定安装类型为服务器(如图3),共有四种(个人桌面、工作站、服务器、定制),然后进行磁盘设置(如图4),进行软件包安装(如图5),其间可根据提示更换安装光盘或镜像文件;最后设置root用户的口令。

5)用vmware播放Linux虚拟机,如图7所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即可进入Linux系统。

2.2 虚拟计算机与主机的网络关系[3]

虚拟计算机与主机的网络关系有四种模式:Bridged模式、NAT模式、Host-only模式、not-use模式

1)Bridged模式:这一模式适用于宿主机需要独立上网的情况。默认与VMnet0接口相连,在这种模式下,客户机通过网桥直接连接外部物理网络,客户机和宿主机地位相同,都是本地网络的一个独立主机,客户机与宿主机处于同一网段内,使用本地网络的不同IP地址。

2)NAT模式:默认与VMnet8接口相连,该模式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技术,客户机经宿主机间接连接外部网络,所有客户机构成一个内部私有网络,使用私有IP地址,除宿主机和同一虚拟网络内其他客户机外,其它外部主机一般不能访问客户机。

3)Host-only模式:默认与VMnet1接口相连,这种模式是一个封闭的模式,客户机与外界隔离,默认情况下,客户机只能访问宿主机,如果只需建立客户机与宿主机网络连接的实验环境,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4)Not-use模式:不使用网络,虚拟机做为单机使用。

3 Linux虚拟机中的实验

Linux虚拟机的实验可分为Linux基础实验和复杂的网络服务器实验。

通常可直接做的基础实验有以下5类[5]:

1)Linux常用命令练习,如文件操作、目录操作、包文件处理等的实验;

2)管道、重定向、打包、压缩、解压等操作的实验;

3)用户的创建、密码修改、组的创建、组管理员的设定等操作的实验;

4)操作系统课中C语言程序的编译与运行实验[4];

5)网络设备的设置实验。

复杂的网络服务器实验有以下8类[6]:

1)Samba服务器设置实验,实现windows系列计算机与Linux系统之间的文件共享;

2)FTP服务器设置实验,实现客户机与Linux主机之间的文件传输;

3)域名服务器(DNS)设置实验,实现域名的正向和反向解析,建立实验用域名系统;

4)DHCP服务器设置实验,实现IP地址的动态分配;

5)APACHE服务器设置实验,实现Web服务器与Web编程控制与访问;

6)My SQL数据库服务器设置实验,进行数据库的操作练习;

7)邮件服务器的设置实验,实现邮件收发和管理。

8)包过滤防火墙的设置实验,理解防火墙的作用和设计。

4 结束语

虚拟机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各类计算机高级复杂实验的展开,提高实验水平。由于虚拟机能实现一台计算机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这些系统的使用如同应用软件一样方便,有效的节约了硬件资源,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通过对虚拟机技术分析,阐述了虚拟机可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是解决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较详细的操作步骤,用VMware workstation创建Linux系统实验环境,同时提出Linux虚拟机中可做的常规实验,对虚拟机实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虚拟机,虚拟技术,Linux,实验环境,实验项目

参考文献

[1]虚拟化成就绿色未来——2008虚拟化技术专题[EB/OL].http://server.ccw.com.cn/topic/Virtual/index.shtml.

[2]马俊峰.VMware workstation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6(1):107-109.

[3]毛速.虚拟机的应用[J].宁夏工程技术,2003(6):154-156.

[4]何珍祥.用生活中的管理思想去讲操作系统[J].计算机教育,2007(3):37-39.

[5]刘兵,吴煜煌.Linux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预建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篇9

对于将要建设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评价, 是在设计阶段通过相关试验手段进行的, 各个试验指标分别表征其相应的路用性能质量的优劣。常用的试验一般包括:高温性能评价所对应的高温车辙试验;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所对应的低温弯曲试验;疲劳性能评价所对应的返轮载试验;水稳定性能评价所对应的浸水马歇尔试验;抗渗性能评价所对应的渗水系数检验;抗滑性能评价所对应的路面构造深度等。

但这些实验对于将要建设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的影响因子有多大, 应该怎样进行取舍可在未来通车后其路用性能最佳, 目前学术界研究的较少, 尚未有较为成熟的结论与相关工程实例的应用, 还需要专家学者做大量的研究。通过利用动态聚类法这一新的方法, 对现有试验资源的各个指标信息进行融合, 使得预建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综合评价得到更好的结果。

1 预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试验选取依据

1.1 高温性能评价所对应的高温车辙试验

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2]。其稳定性不足常表现为在低速重载或者高温的情况下抗剪能力的不足。其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拥包、车辙、推移、搓板和泛油等。而在这些问题中车辙是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是否良好的集中重要体现, 尤其是对于高等级公路而言更是如此。《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中规定:对于高速公路、一般公路的表面层和中间层的沥青混凝土作配合比实验时, 应该进行车辙试验, 用于检验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

1.2 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所对应的低温弯曲试验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是路面的主要病害中的一类, 尤其是在北方寒冷地区更是如此, 低温开裂的形式一般认为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温度疲劳造成的裂缝;另一种是由于气温的急剧下降造成面层温度收缩造成的开裂。这两类裂缝都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目前主要用于低温抗裂性能的试验主要包括:直接拉伸试验、等应变加载破坏试验、劈裂蠕变试验以及弯曲拉伸蠕变试验等[3]。参照国内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 T052-2000) 中的试验方法, 选择采用低温弯曲试验进行低温抗裂性能的评价。

1.3 疲劳性能评价所对应的返轮载试验

疲劳破坏是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普遍重视。影响疲劳的因素十分复杂, 从而进行疲劳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采用小轮在模型或试件表面沿直线往返运动, 模拟车轮运动状态对试件进行疲劳加载。由于其试验模式接近实际路面受力状态, 因此其得到的试验数据更加真实地接近于实际的路面疲劳程度[4]。可以采用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 (SHRP) 研制开发的沥青路面分析仪 (Asphalt Pavement Analyzer, 简称APA) 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1.4 水稳定性能评价所对应的浸水马歇尔试验

根据学者专家的研究发现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主要依靠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程度[5,7]。沥青路面的水破坏使沥青的粘附性降低, 随后失去粘结力, 导致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 造成沥青路面的坑槽、变形等破坏形式, 严重危害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在我国水破坏已逐渐被重视起来, 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方法有很多, 我国目前常采用的是浸水马歇尔试验。此种方法试验简单易于操作, 且可以区分不同等级沥青、不同性质集料水稳定性的好坏, 所以它是一种衡量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1.5 抗渗性能评价所对应的渗水系数检验

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渗水[8,9]。所以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阶段, 渗水系数的检验就是极其必要的工作之一。通过这项检验可以避免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过大, 从而进一步降低沥青路面发生水破坏的风险, 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可以按式 (1) 进行计算, 计算时按水面从100ml降至500ml所需要的时间为标准, 当渗水时间过长时可采用3min通过的水量进行计算。

式中:Cw—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 mL/min;

V1—第一次读数时的水量, mL;

V2—第二次读数时的水量, mL;

T1—第一次读数时的时间, s;

T2—第二次读数时的时间, s;

1.6 抗滑性能评价所对应的路面构造深度

抗滑性能是路面提供安全服务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此这个问题也成为道路研究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只有良好的抗滑性能才能提供安全的高速行驶及为雨天行驶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构造深度综合反映了沥青路面的抗滑特性, 对于雨天抗滑和高速行车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沥青路面的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 (2) 式计算:

式中:TD—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构造深度, mm;

V—砂子的体积, 25cm2;

D—摊平砂的平均直径, mm。

2 预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通过对预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常用试验的选取, 最终将车辙试验中的相对变形量、低温弯曲试验中的应变、返轮载试验中的疲劳寿命 (次) 、浸水马歇尔试验中的残留强度比、渗水系数检验中的渗水系数、路面构造深度中的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构造深度作为路面使用性能划分的控制指标。在以动态凝聚法为分析方法的计算中, 将相对变形量、应变、疲劳寿命 (次) 、残留强度比、渗水系数、构造深度通过算法将其凝聚, 算法如下:

(1) 特征参数归一

将特征参数归一, 以特定的某一长度作为一单元, 以系统采集的相对变形量、应变、疲劳寿命 (次) 、残留强度比、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六类指标组成一个样本集D:

在样本D中, dij为特征值 (i=1, 2, 3, ……, n;j=1, 2, 3, 4, 5, 6) , i为样本数, j为特征变量个数, 其中di1为相对变形量的值 (i=1, 2, 3, ……, n) ;di2为应变的值 (i=1, 2, 3, ……, n) ;di3为疲劳寿命的值 (i=1, 2, 3, ……, n) ;di4为残留强度比的值 (i=1, 2, 3, ……, n) ;di5为渗水系数的值 (i=1, 2, 3, ……, n) ;di6为构造深度的值 (i=1, 2, 3, ……, n) 。

无量纲化dij

(其中i=1, 2, …, n;j=1, 2, 3, 4, 5, 6)

其中dmax j、dmin j为列特征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 确定分类数X

分类数X的指定与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的等级数有关, 将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的等级分为最优、优、良、中、差、最差六个等级。所以分类数X的取值为6。

(3) 确定6个分类的聚类中心

在样本中心D中随机抽取6个样本作为6个分类的聚类中心

式中:i为随机样本的样本序号。

(4) 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每个样本与每个聚类中心的距离Tik

(5) 以minTik为原则进行分类, 再次计算X=6个分类的新的聚类中心

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 重复进行 (4) 、 (5) 步的循环计算, 直到所有的样品归类与上一步相同为止。由此得出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的等级数。

3 工程实例应用

基于以上所述, 将该方法应用于博海﹒江山逸盘山公路工程, 以验证其可行性。收集上述公路建成通车后的路面检测基础数据, 对该线路各路段分别计算平均道路路面状况指数 (PCI) 、行驶质量 (RQI)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 、抗滑性能指数 (SRI) 和路面养护质量指标 (PQI) 。所收集的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 最终建成的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评价结果非常优秀, 从而充分验证了所述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

4 结论

通过动态聚类法的引入, 为预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提供一个新的综合评价方法, 以便将来建设通行的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可以更佳, 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且在实际过程中得到了验证。主要手段为选取对预建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影响较大的相关实验的指标, 充分利用现有的试验资源, 并且利用动态聚类法对各个指标信息进行融合, 最终得到预建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综合评价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黄文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J].中外公路, 2003, 23 (4) :74-77.

[2]杜文杰.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决策[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07.

[3]黄晓明, 吴少鹏, 赵永利.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第一版) [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一版.

[4]李志刚, 邓学钧.高速公路行驶质量评价指标FRN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 2000 (4) :25-32.

[5]李志刚, 邓学钧, 顾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 2000, 17 (5) :15-17.

[6]杜二鹏, 马松林, 景海民.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J].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8 (8) :1161-1164.

[7]刘慧敏.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决策研究[J].公路, 2006 (8) :325-327.

[8]张永清, 贾双盈.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5 (2) :11-15.

巧用积分卡建融和班级 篇10

一、积分卡细则

当拿到学校下发的“美美娃积分卡”,我定好积分卡细则。

1.明示积分卡积分方法

刚开始告诉学生这个构想时,学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充满了激情,这个“美美娃积分卡”的实施几乎得到了所有学生的支持,大家都叽叽喳喳讨论着,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很快,一个问题出来了:积分卡怎样使用,怎样积分?面对学生的疑惑,我明确告诉学生,我会给每人分发一张可爱的卡通样式的班级积分卡,学生一旦有出色的表现,无论是学习上的进步,还是生活、卫生、纪律上的进步,都会酌情得到1-2分的积分,所得积分会及时落实到积分卡上,每到一定的分数,积分卡还可以升级,学生积分多了可以随时兑换。关于具体的积分规则,我结合《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以下规则:

(1)学习:(积分情况由各科任教师及课代表统计)。作业按时完成且字迹清晰,出错率低于20%的,积1分,作业超量完成,字迹清晰,且正确率100%的,积2分;

考试成绩不及格进步到及格,积1分,及格进步到良好,积2分,及格直接进步到优秀,积5分;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积2分,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积3分;在市区组织的各项竞赛、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积3分,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积5分;

(2)纪律:(积分情况由任课老师、值日班长统计)。只要一天不出现上课说话、打瞌睡、开小差等违反纪律的情况,积1分。

(3)清洁:(积分情况由值日组长统计)。按时认真打扫卫生,保持教室良好卫生,积1分;在职责之外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并保持教室清洁,积2分。班级获得流动红旗的积分奖给本周的劳动之星。

(4)其他:(积分情况由小组长、任课老师统计)。爱护公物,衣着大方谈吐文明,礼貌待人的同学积1分。为班级或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得到学生、教师认可,被老师表扬,积2分。

2.“积分卡”兑换方法

其实,学生对于积分卡式管理的关注,不仅仅是其新颖的形式,更是“积分”带来的好处,也即积分可以兑换什么。因此,班级积分卡的兑换方法一定要明确,要科学。我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以及我校实际,制定了两种兑换方案:兑换实物奖励和兑换虚拟奖励。

(1)兑换实物奖励。学校比较支持和赞同,拿出了一些经费,经过再三考虑,购置了文具盒、笔筒、铅笔、水杯等实物奖励物品,并告知学生积分兑换实物奖励的兑换方法:

(2)兑换虚拟奖励。有些学生并不在意得到的实物奖励,所以我又设置了积分兑换虚拟奖励。虚拟奖励包括:15分可以兑换小组长一职,20分可以兑换班长助理一职,40分可以兑换班长一职,50分可以做班主任助理。当然,兑换这些“官职”都是有期限的,一般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这样的虚拟奖励大大激发了那些喜欢当“官”,有“官瘾”的小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学习,努力上进。

二、实施――“积分卡”案例研究

在实行“积分卡”模式以后,很多学生都在努力表现,争取积分,但是并非每个学生都对此有兴趣。以前,班上有一名后进生,每科学习成绩都十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打瞌睡,自习课不遵守纪律,经常与其他同学说话,课下完不成作业,每次打扫卫生不是忘了就是迟到,所以全班学生谁都不愿意跟他一组。这位后进生不仅是我的一块心病,还让每位任课教师都感到无能为力。虽然班上实行了班级积分卡制度,但是他好像并不太感兴趣。我很想给他积上第一次分,但是却没有发现可以积分的地方。有一次,学校组织运动会,他报名参加了800米,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很高兴,破格一次给他积了5分。自从他得了这5分,就明显有了变化,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打扫卫生也抢着干,很多老师都向我反映他的进步。每发现他的进步,我就及时给他积分,他的积分渐渐赶上并超过了其他同学。有一次,我告诉他,“×××,你真棒,你的积分已经有15分了,你是想兑换奖品,还是当小组长呢?”而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老师,我不兑换,我要当班长助理了!”听了这话,我非常欣慰。其实,像他这样的后进生班上还是有几个的,他们虽然一开始对班级积分卡表现得漠不关心,毫不在乎,但是渐渐受到其他同学的带动,尝到了积分的甜头,就会越来越积极地“争分”,这样,全班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越做越简单。

实施“积分卡”管理模式以来,班级的改变远非这些,很多家长跟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一样,爱学习,也懂事了,回家就做作业,对待作业的态度比以前认真多了,有时候还会抢着干活,帮爸妈分担家务……各科任课老师教师也都感觉到轻松而又愉快,学生取得的这些成绩,获得的这些夸奖,又更加激起了他们的积极性,每个人的努力和进步使得班级形成了融和集体。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矿建工程 下一篇:草坪建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