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研究

关键词: 生命体 前提条件 生存 企业

生存研究(精选十篇)

生存研究 篇1

一、基于生存分析模型的企业生存问题研究框架

1. 企业生存分析的主要内容

企业生存分析是指根据调查得到的企业生存数据对企业的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和推断,研究企业的生存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也称为企业生存率分析或企业存活率分析。企业生存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描述企业生存过程:研究企业生存状态的规律,如企业生存时间的分布特点,计算某个时间点企业的生存率,描述企业生存率曲线的变动趋势。生存时间可以广泛的定义为某一特定事件出现的时间,这个事件可以是企业退出市场、破产、陷入财务危机等。企业的生存时间可以是企业从成立到破产的时间、从成立到陷入财务危机的时间、从企业公开上市到企业退出股票市场的时间等等。企业生存数据涵盖企业生存时间、生存状况及与生存事件发生有关的特征等;

(2)企业生存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往经济管理领域对企业生存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生存概率、平均寿命及比较不同类型企业的生存分布。现在,研究与企业生存有关的风险和预后因素的识别已经成为企业生存数据分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比较不同类别企业的生存状况,以便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生存过程,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生存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

2. 企业生存分析的主要模型与方法

企业生存数据通常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数据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在研究期结束时,部分个体身上还未出现所关心的事件、或者具体失效时间未知,因此,无法精确地掌握完整的生存数据。一般的多元回归模型或概率模型无法处理这类不完整的数据。针对这一缺陷,Cox(1972,1975)提出了一种半参数模型——比例风险模型(Proportiona Hazards Model),通过求条件概率的方法,在数据不完全的情况下辨认出哪些因素显著影响了生存率,Cox模型随后成为了企业生存分析的主要模型。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和回顾当前企业生存分析中常用的模型与方法。

企业生存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从进入到退出的时间,如:从企业成立(进入特定市场)到结束生产活动(退出)的时间间隔。对于特定企业来说,我们令生存时间为T,同任何其他连续随机变量一样,我们定义生存时间T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t):

在t时刻存在的企业,此后的单位时间内退出市场的条件概率称为危险率函数,我们用h(t)表示。危险率函数也叫做瞬时死亡率、死亡强度、条件死亡率等,危险率函数能很好的刻画生存变量的随机行为,因此,可用于条件推断:

危险率函数也可以用分布函数F(t)和概率密度函数f(t)来定义:

我们进行企业生存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探究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并试图评价由一系列变量x为特征的企业在t时刻生存的概率。如果考虑影响变量x存在的条件下,我们定义条件危险函数为在T>t和x的条件下T的密度函数。正式的,我们定义如下:

危险率即为函数θ(τ;x)在特定τ和x下的值,θ(τ;x)最常见的形式有比例风险模型(PH)和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FT)。对生存分布提出的回归模型一般包含比例危险率函数(Lehmann,1953)的假设条件,即θ(τ;x1)/θ(τ;x2)对于协变量x1和x2不随时间t改变,这意味着协变量x=(x1,x2,…,xp)的危险率函数,可以由变量x的函数ψ(x)和时间t的函数θ0(.)构成。

在PH模型中,条件危险函数定义为:θ(τ;x)=θ0(τ)·ψ(x),其中,θ0(τ)称为基准危险率,即没有变量x影响时的危险率。

在AFT模型中,条件危险函数定义为:θ(τ;x)=θ0[τψ(x)])·ψ(x)

从Cox(1972)的开创性研究文献以来,通常假设ψ(x)具有指数形式。即:

因此,要求条件风险率θ(τ;x)≥0(其中,是一致参数向量)。假设条件显示,PH和AFT模型中的基准风险都是当所有协变量为0时,条件危险函数的值。实践中,PH模型多用于医学与生物统计领域,AFT模型主要用于可靠性理论与工业试验中,“加速失效时间似乎更符合磨损相关的过程”(Orbe等,2002)。

与医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对生存数据的分析一样,在进行企业生存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参数方法、半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是指在进行生存分析之前,选择适当的理论模型来拟合生存数据,即根据所收集的生存数据的特征,假设生存数据符合一个特定的分布,然后通过一些参数估计与检验方法估计各参数向量。企业生存分析中常用的生存分布主要有指数分布、威布尔(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伽马分布和Gompertz-Makeham分布等。一般情况下,适合AFT模型的分布主要有对数常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分布,适合PH模型的有Gompertz-Makeham分布。唯一既适合PH模型,又适合AFT模型的是威布尔分布。这类参数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通过最大似然法很容易估计参数向量。但是,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可能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分布(Addison,Portugal 1998)。而如果分布类型选择不当,会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相反,非参数和半参数方法就不会受到这种约束。常用的一个半参数模型是Cox(1972)提出来的,他没有假设PH模型中基准风险率的特定分布,却得到了的一致估计,这类半参数方法目前是企业生存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此外,PH模型的另一个半参数形式是分段—常数风险模型,其中基准风险被假设为时间间隔的一个常数。Mata和Portugal(1994,2002)在企业生存分析中使用了这种方法。对于AFT模型在工业可靠性等领域应用较广,但是在企业生存分析领域中应用较少。企业生存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数文献都采用PH模型,比较少使用AFT模型。但是,从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多数文献并没有指出实际应用当中,究竟使用哪种模型更适合。

但是,如果寻找合适的分布模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或者无法找到合适的分布可以充分拟合数据,则应考虑使用非参数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常用的非参数方法有:Kaplan和Meier(1958)所提出的估计生存函数的乘积限(PL)方法和生命表分析。

二、影响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

影响企业生存的因素非常多,Arauzo-Carod等(2008)对1990年以来国外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将可能影响企业生存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从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在研究企业生存问题方面,主要关注的变量如图1所示。

1.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本身的一些特征,国外在研究企业生存问题时,关注的主要内部因素有企业规模、企业年龄、所有者特征、企业资源和能力等。大量研究发现,规模大的、成立时间长的公司比规模小的、成立时间短的公司生存风险要小。Mata和Portugal(1994),Esteve等(2004)和Strotmann(2007)研究发现,规模对企业生存风险率的影响是非线性、单调递减的。对于规模变量的确定,一些文献研究企业初始规模(即企业成立之初的规模)与企业生存之间的关系(如Acs and Audretsch,1989;Audretsch等,1999;Nurmi,2006),其他研究文献则关注企业目前的规模对企业生存的影响。Mata et al.(1995)指出,使用企业的当前规模来解析企业生存前景要比初始规模效果更好,因为企业当前规模包含了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成功应对市场变化的信息。

Agarwal和Gort(2002)指出,企业的年龄对企业生存风险率的影响呈U形。企业在成立之初,并不确切了解自身的真实效率,在初始阶段,会产生较高的沉没成本。新成立的企业往往比现有企业规模要小,因此,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通过边干边学或者通过研发投入活动等学习,企业逐渐成熟,他们可以雇佣人力资本或培训自己的员工,也可以从同行业或其他领域企业中学习经验,逐渐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那些不适合生存(没有合适的初始禀赋或无法获取所需能力)的企业退出。这样的学习过程可能需要持续数年的时间,导致在同一领域同一时期内,新成立企业的退出率要要高于成立时间较长企业。从这点来说,退出率会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而降低(Dunne et al.,1989;Mata and Portugal,1994)。Hannan等(1998)、Puente S(2007)的研究显示规模、年龄因素对不同行业内企业生存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从目前相关研究文献来看,规模、企业年龄对企业生存的影响,学术界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还有大量文献研究了企业所有者类别对企业生存的影响,Audretsch和Mahmood(1995)的研究指出,完全新成立的公司要比已有公司所成立的子公司生存风险高。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生存概率的差异,但是,相关研究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因此,其对企业生存概率的影响还不明确。

此外,也有学者关注企业制度形式对企业生存的影响,如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公司之间的生存风险是否存在差异。Mata和Portugal(2002)对葡萄牙企业的研究发现,有限责任公司比无限责任公司的退出概率要小,但Esteve(2004,2007)对西班牙公司的研究表明两者在生存风险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2. 外部因素

在企业生存相关的研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与企业运营环境相关的因素,主要有行业因素、地理位置因素和宏观经济状况等。从当前的研究文献来看,行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行业技术特征、规模经济、进入障碍、集中度等,通过控制一些关键的内部因素如规模和企业年龄等来研究行业特征对企业生存率的影响。Audretsch(1995,2001)研究发现,在年龄与规模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科技企业比其他行业企业的生存率要低,并认为高科技企业风险率高的原因可能是较低的进入壁垒及竞争优势的易逝性。

行业的动态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因素。如Winter(1984)指出,在行业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进入与退出该行业的企业数量往往非常多,企业间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此时,具有大量的创新机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与退出该行业的企业数目渐渐减少,竞争逐渐加剧、创新机会将变少。Agarwal、Audretsch(2001)和Agarwal等(2002)研究发现,在行业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行业中企业的退出率通常较高。Agarwal和Audretsch(2001)指出,中小企业的规模劣势会因行业生命周期和技术特征而不同。处于行业成熟阶段及高科技产业中的小企业,规模劣势并不明显。但在行业的初始阶段和低技术水平行业中,大型企业的生存概率较高。一般情况下,成长行业中的企业比衰退行业中的企业寿命要长。

Fujita等(1999)指出集群经济会影响企业绩效。同样,不少研究者提出集群经济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率。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Strotmann(2007)发现位于乡镇的企业要比位于城市的企业生存机会高。Honjo(2000)认为集群(从产业层面来看)对企业生存的影响是负面的。

此外,宏观的景气变动也会影响企业的生存情况,Geroski(1995)和Caves(1998)指出,上升期的企业生存率要高于下降期。Audretsch和Mahmood(1995)研究指出,低失业率时期企业的生存时间较长。

三、资源基础观与企业生存

从资源基础观视角研究企业生存问题,是国外企业生存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方向。资源基础观认为资源的特性或者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企业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同时,又是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从这方面来看,企业开发不同的资源和能力有助于企业适应动态竞争环境,并促进其生存远景。然而,以往关于企业生存问题的研究显示企业年龄、规模与企业生存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却很少关注资源与能力等因素对企业生存的影响。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企业生存与资源、能力及竞争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被确立。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是否也会影响到企业生存(反映企业长远绩效),当前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Esteve,Juan A.Manez-Castillejo(2008)从资源基础观视角研究了2028家成立于1990年的西班牙制造公司,收集了1990年—2000年的企业数据。研究发现营销能力、研发能力与企业生存紧密相关,但是研发能力对技术密集行业的企业影响更显著,尤其是过程创新方面的研发能力。Audretsch(1995)对美国企业、Kimura和Fujii(2003)对日本企业及Esteve(2004)对西班牙企业的研究都指出,研发投入增加了企业生存的机会。而Cefis and Marsili(2005)的研究指出,创新对企业生存的积极影响主要源于过程创新的投入,而非产品创新的投入。

Roberto Fontana,Lionel Nesta(2009)研究了128家高科技公司的产品创新与企业生存之间的关系,发现处于技术前沿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而较强的研发能力能增加企业生存的概率。Helmers等(2010)对英国16200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5年内的生存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公司均成立于2001年。研究结果显示创新与企业生存密切相关,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能降低企业退出风险。

Li,Shang等(2010)从资源基础观视角研究了美国870家软件公司1995年至2007年的生存数据,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能力、竞争行为与公司失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运营能力比高市场营销与研发能力更能增加软件公司的生存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对企业生存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方法已经从简单的参数与半参数方法,转向更加复杂的模型,研究包含的变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探讨影响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方面。但是,目前所研究的变量主要集中在企业规模、年龄、研发、技术、行业生命周期、增长速度等方面,很少涉及资本密集度、市场集中度、竞争行为、运营能力等,至于这些变量是否会影响企业生存及其影响程度,并没有形成相关的结论。此外,大多数研究者依然热衷于经济因素与统计方法,很少关注其他方面,如地理因素和非参数方法等。由此可见,基于生存分析模型的企业生存问题研究还有许多有待完善和值得关注的地方。往后的研究应该收集更多企业样本与精确的企业生存数据,检验宏观、行业、企业具体特征对企业生存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各项变量与企业退出市场的不同方式之间的联系。此外,从资源基础理论、竞争动态理论、网络联盟视角来分析企业生存问题也将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Li,S.,J.Shang,et al..Why Do Software Firms Fail?Capabilities,Competitive Actions,and Firm Survival in theSoftware Industry from 1995 to 2007[J].Information SystemsResearch,2010,21(3):631-654.

[2]Arauzo-Carod,M.-A.a.Firm survival:methods and evidence[J].Empirica,2008,35(1):1-24.

[3]Audretsch,DB.Innovation,growth and survival[J].Internat.J.Indust.Organ.1995,13:441–457.

[4]Slaughter,S.A.,L.Levine,B.Ramesh,J.Pries-Heje,R.askervi-lle.Aligning software processes with strategy[J].MIS Quart.006,30(4):891–918.

生存研究 篇2

笔者运用海德格尔生存论语言哲学思想,对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特别是当前语用分析哲学中的一大焦点意义与语境的关系问题,做出了本体论性的解读.由此说明意义对语境的依赖、语境对意义的制限皆源于存在与语言、在的`意义与此在的生存境域的分环勾连,从而构成了语言意义的最为原初的语境条件.借以认清语言科学研究中知性思维的制限,深化意义与语境关系的理论研究中的人文关怀.

作 者:李海平郑溟 LI Hai-ping ZHENG Ming 作者单位:李海平,LI Hai-ping(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郑溟,ZHENG Ming(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H030 关键词:生存论哲学   意义   语境   海德格尔

汉末文人生存状态研究 篇3

关键词:汉末文人;生存状态;《十九首》

《十九首》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其文学成就及影响可见一斑。《十九首》大致可分为思妇诗、游子诗两种类别。其中思妇诗有八首,其余十一首为游子诗。这些思妇游子诗可以反应出汉末时期文人们的情感、生活。“《十九首》中体现出的群体意识既包括汉末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包括在这种现实境遇影响下的文人的生存状态”,《十九首》直接表现的是汉末男女性文人在社会大动乱时期的人生感伤,清·沈德潜评价其为:十九首大多是逐臣弃妻子,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透过这些情感大致可以窥视出当时深受社会迫害的文人们的生存状态。

一、女性文人的生存状态

《十九首》中有八首思妇诗,这些思妇诗描写的女性心理细腻真实,是男性无法体会和描模的,因此文章认为《十九首》中的思妇诗皆出自女性之手,这些由女性执笔的诗歌集中体现了汉末女性文人的生存状态。

汉代的养仕、选仕制度,使得男性文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长期漂泊在外,留在家中的妻子只能日日夜夜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丈夫。而且在我国古代,丈夫可以说是已婚女性的一切,已婚女性的唯一任务就是相夫教子,当丈夫远去,留给女性的自然就是数不清道不完的思念!思极生疑,这是“人同有之情”。陈祚明说“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一)深深的思念

《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五首思妇诗中只表达女性对丈夫的思念,没有流露出对丈夫是否移情别恋的担忧疑虑。

《青青河畔草》是一首思妇自述内心寂寞苦闷的诗。“生长茂盛郁绿的窗下草木,貌美娇艳的窗前思妇”,诗的前六句只描写了这些,没有思念,没有寂寞,没有苦闷,但诗的最后两句——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是女子在丈夫离家后独自面对生机勃勃的春景所发出的呼唤。一句“不归”道尽了思妇对游子望穿秋水的思念,“空床难独守”是女子在忍受了无尽思念之苦后发出的一声呐喊!曹旭称其“可抵后世闺怨诗千篇”。

(二)思念亦担忧

《十九首》的思妇诗中,除以上五首外,其他三首思妇诗都或多或少有担忧丈夫是否为他乡女子迷惑的情感。

《行行重行行》中担忧之情表达得较为明显。《行行重行行》整首诗表达的都是思妇的别离思念之苦。前六句通过时间空间的远写别离之苦;后写相思之痛,以至日渐消瘦;接着便生疑虑之心——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为何游子不回返,该不会是被他乡女子迷惑吧?”想到这一层,思妇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她害怕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儿早已弃己远去,她担忧远方的丈夫为他人迷惑,她疑惑……。越是思念就越是担忧,可思念担忧无果,最终思妇只能聊以自慰地说“还是努力加餐饭,等待和丈夫相见的日子吧”,不了了终。

除此,其他两首诗表达得都比较隐晦。《冉冉孤生竹》中最后两句“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虽然表达的是“丈夫你品德高洁,我还担忧什么呢!”但可以看出这是诗人聊以自慰之语,其实诗人内心对丈夫是否还钟情于自己已经担忧到了无法排解的地步,因为担忧疑虑无果,所以才会语出此句。《客从远方来》中“故人心尚尔”能推测出思妇在得知“故人(丈夫)的心还像以前一样爱着自己”之前,曾经担忧过丈夫移情于他人的内心情感。

这种既思念又担忧的复杂描写将女性的心理状态表现得真实感人。

二、游子的生存状态

汉末社会动乱不定,国家政权几乎掌握在宦官外戚手中。察举制、征召制的人才选拔制度驱使文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徐乾在《中论·谴交》中说,这些文人“离其父兄,去其邑里”,在政治飘摇的社会中各种制度变得不稳定,文人进仕越发艰难。在背井离乡和仕途不顺的双重打压下,他们呈现出或愤世,或享乐,或思乡、思妻的生存状态。

(一)愤世情感

背井离乡本是一痛,加之朝堂黑暗,仕途失意,愤世是必然结果。《青青陵上柏》最能体现汉末文人的愤世情感。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因生命短促而“斗酒娱乐”的事情,借酒消愁由来已久,《詩经》中就有句可寻“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里的忧既有对自己仕途的忧闷,更有对风雨飘摇的国家的担忧。诗的后半部分写自己在京城看到的达官显贵互相探访寻欢作乐的景象,看到这一景象,诗人不免叹恨:自己不为一官一职却为国担忧,而达官显贵们却醉生梦死。诗的结尾“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抒发诗人愤世但无奈的情感。“斗酒娱乐的宴会让我心满意足,还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但真的诗人满足于宴会娱乐,没有忧愁不乐吗?显然不是,诗人的“戚戚何所迫”只不过是无奈之语,一个时代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觉悟而有所改变,不管他怎样愤愤不平,对于这个社会,他都无可奈何。愤世但却无力改变,这是汉末文人乃至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数文人志士的悲哀!

(二)享乐思想

带着希望远离家乡,但却一路失望走来,伴随着他们失落背影的只是时间的流逝,年华的虚度。于是,他们在愤懑中找到了一个看似不错的出路——及时行乐。

《驱车上东门》中“人生忽如寄……不如饮美酒……”,《生年不满百》中“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等等,《十九首》中如此直白地表达享乐思想的诗句很多,这些诗句所体现的似乎是文人们堕落的人生态度,但是,在这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他们那对年华消逝的痛苦,与其说这是他们在逃避,不如说这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三)思乡思妻之情

他们期待过,追逐过,失望过,愤恨过,无奈过……当他们耗尽了心力,磨断了希望,他们最渴望的已不再是功名。“所思在远道”,他们心中唯一的渴望就是家乡、家乡的妻子。“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乐”是假,“早旋归”才是真。可是“长路漫浩浩”,归家的路就像游子的思念一样,绵延,悠长。

《十九首》这部出自东汉末年文人之手的五言诗不仅集中地体现了汉末文人的生存状态,更是写出了人类对于生命所共有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吴春波. 《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J].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

[2]沈德潜.说诗晬语[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尹修贵.浅论《古诗十九首》思妇的心理特征[J].安徽文学,2011年第7期.

[4]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福柯生存美学研究现状 篇4

“生存美学”概念最早出现于福柯的著作中, 他于1982年在法兰西学院教授“立体解释学”课程中提及。生存美学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思想早在福柯初期的思想中和中期思想的著作及其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 是福柯的生活观和理论观的根基。[1]

福柯关于生存美学的著作有《主体解释学》 (The Hermeneutics of the Subject) 、《道德的复归》、《何为启蒙》 (What is Enlightenment) 、《性经验史》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论伦理谱系学》 (On the Genealogy of Ethics) 、《生存美学》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自我技术》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等。从理论上来讲, 他的生存美学思想史对古希腊罗马时代生存美学理论的批判和继承, 同时也是他对近现代西方人现实的生存状况的一种研究和思考。

笔者发现学术界关于福柯德研究学者很多, 在研究内容和范围上开掘了“福柯与政治学”、“福柯与教育”、“福柯与宗教”等多个研究主题,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致力于“权力”、“知识”和“性”等方面, 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的研究却十分少见。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国内学术界对福柯美学思想史不太重视。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研究福柯的专著至今有10余部, 但其中具体研究福柯美学思想的却甚少。汪民安《福柯的界限》一书中明确分析了福柯的美学思想, 他分别以牧师的权力、自我的界线和启蒙、自我的技术与快感、生活的艺术来进行理论梳理, 并提及福柯生存美学中的实验自己来源于尼采的要求。他指出福柯在《快感的运用》和《关注自我》的研究前提和动机是与《何为启蒙》中的问题是一致的:个体怎样溢出权力和知识的界线之外。但没有针对福柯的前、后期思想转折问题做详细解释, 也正如他自己所言“对福柯没有批判”。

李晓林的《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一书中区分了福柯与其他美学家, 并以此来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福柯的生存美学是审美主义的转变与开拓。

余虹的《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一书传承了“从主体到主体化”的学术观点, 认为福柯前、后期思想并无变化, 因此忽略了福柯思想内部的联系。在其《主体化艺术:福柯的伦理谱系学与生存美学》一文中指出福柯视古代道德实践以及道德个体的自我塑造是“审美的”、“艺术的”, 并用“生存美学”和“生存艺术”来称古代伦理学, 用“自我的艺术”来称古代道德实践中的个体的自我塑造。

赵彦芳博士论文《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中从道德目的的隐退和审美目的的上升的视角在现代性、后现代性的语境下, 追究美学打破与伦理学的平衡的互动关系、演变为取代伦理学的深层逻辑, 并分析了审美化生存所蒙蔽的问题。

同样, 索良柱博士论文《福柯:从权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学的解救》对福柯的生存美学作批判性分析。他基于当今的学术理论指出福柯所说的古希腊的生存美学实际上只是乌托邦幻象而已, 很难为现代人反抗权力提供拯救。这在学术上有很大创新之处。

高宣扬的《福柯的生存美学》被学术界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汉语学界最优秀的研究福柯美学思想的书籍。全书用近60万字对福柯的美学思想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此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用生存美学统领福柯一生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更多学者对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的关注, 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依据。

方珊《福柯的生存美学》一文中用“摆脱自己”、“关注自我”、“创造自我”来分析他认为福柯德生存美学的三个阶段。即他认为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从摆脱自我经过关怀到达创造自我。从而进一步说明福柯的生存美学所要思考并实践的目的——“只有你自己才能把自己主体化, 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生产与创造自我, 把自己真正艺术化为艺术品”。[2]

除了以上提及的各种专著外, 还有一部分翻译过来的外国专著。但是仅丹纳赫和韦伯合著的《理解福柯》、麦奎尔的《福科》及路易丝麦克尼的《福柯》涉及他的美学思想。此外, 论文集《福柯的面孔》和《福柯的迷宫》收集了几篇相关论文, 其中理查德沃林的《福柯德审美决定论》颇有学术见解。文中认为福柯的生存美学是他权力思想探索走入死胡同后的一次非理性跳跃的成果。

3、研究空白

总揽全局, 对福柯“生存美学”的研究还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论述尚少。因此, 针对学界这一现状, 笔者搜集了各种资料, 认真分析生存美学的来源和内涵以及其现实意义, 以加强福柯生存美学的进一步深刻认识。同时结合各位研究学者的观点对生存美学进行反思。综合各家之所见, 提出现实意义。更加深入了解福柯的一些观点对于我们当代知识起到了指导作用。比如如何区分福柯的生存美学与尼采的酒神精神, 在我看来, 最重要的是因此而学会批判与创新, 即在批判中继承着, 在继承中创新着。

参考文献

[1]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晓林.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3]李晓林.福柯的“生存美学”[J]文史哲.2003年第5期.

[4]索良柱.福柯:从权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学的解救[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2009.

[5]汪民安.福柯的界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6]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一海德格尔一福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7]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1]高宣扬.序言.福柯德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5.

传媒大学广告研究生生存学习考察 篇5

研究生生存状态考察

相 信许多向往到广告学院读研的同学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在广告学院,豆腐渣都能炼成钢。多年来,这句名言成为了多少心怀广告梦的考研人卯足劲儿拼搏的动力,大 家都希望能有朝一日通过重重关卡来到广告学院通过三年苦练,学到十八般武艺,踏入江湖之时能纵横捭阖指点江山。那么,广告学院的豆腐渣们是如何炼成钢的 呢?广告学院独特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广告学院的研究生们到底在做些什么?他们的毕业之后的去向又是哪里?这也是让很多同学感到广告学院神秘莫 测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广告学院研究生们的生活,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和生活吧。◆关于研究生学习的准则

研 究生的学习模式有别于本科阶段。本科阶段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被引导着去全面了解一个专业下各个知识层面的大概,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则必须转为主动学习,自己从 学科背景下的一个点去探索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原点,是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的确立,是更高的视角,更宽的眼界来看待社会现象和传媒现 象。

同时,研究生的行为准则应高于本科阶段。如果说本科阶段是形成一个人大致性格特点的阶段,那研究生就是塑造一个人人格特征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应更确立自己的生存价值观和行为原则,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关于学制

2008 年之前,广告学院一直实行的是两年制和三年制并存的学制。2008 年起,广告学院的硕士生培养年限统一改为三年。第一年为课程学习阶段、第二年为科研训练阶段,第三年则进入实习和撰写学位论文的阶段,课程学习、科研训练 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关于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年。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英语课(外语语言基础、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专业基础课包括

广告传播理论、媒介传播史、传播研究方法,至于专业选修课则丰富齐全,门类覆盖了广告学的各个分支,包括黄升民老师的广告学综合研究、袁方老师的媒介数据应用研究、黄京华老师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李传屏老师的品牌研究、何辉老师的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周艳老师的媒介广告研究、初广志老师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杜国清老师的广告主研究以及刘林清老师的广告监管与自律等等。同时,学院为帮助本科非广告专业的同学补上学科基础,在研一上学期开设了补修课程,包括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市场调查,这部分课程虽然不计入学分,仍然吸引了大部分外校本专业同学前去听课

此外,遵照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规定,广告学院的硕士生在学期间也必须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位英语考试,并完成一定数量学术论文的发表。◆我要炼钢!——关于项目组

可以说,研究生阶段第二年的科研训练,集中体现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做项目主要目的是锻炼与学习,通过做项目,把书本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思考水平。与其他院校的广告专业相比,项目组可说是广告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最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广告学院的学生在传媒大学被戏称为披星戴月的一批人,这并非空穴来风。的确,项目催人辛劳的程度常常非读书写字所能比拟。但是经过这般涅槃,豆腐渣能更快炼成钢,项目组依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前赴后继。

为 什么坚持做项目的传统?俗话说,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根本就不会打仗。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色在项目组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谓应用性的学科,自然有 应用性的学习和考试。做项目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进入项目追踪前沿,直接体现为成员们焚膏继晷地干活。干活是讲究方法的,学习也是需要方法的,学习方法在此很重要。只有方法有效,工作和学习才能有效率。在项目进行中,项目组成员会“被迫”学习很多做事的套路和方法,磨练很多基本技能去完成指定的任 务,因为项目进度不等人,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能力、修养、心态上的提高。此外,项目组是由我们研究生自己组成的,项目都是在每一个成员参与下搭建起来的,它 本身就代表着团队精神的积淀。在项目组成员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的过程中,团队精神自然而然会体现在成员的生活和行为方方面面,积淀在每个人的气质中。在项 目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融入团队、与他人更好的交流沟通合作,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一环,项目组的磨练可以帮助成员们达到这一点。

目 前广告学院的项目组主要归于以下老师所负责的研究所,包括:赵子忠老师主持的数字传媒研究院和中国广告博物馆、黄京华老师主持的 IMI 市场信息研究所、杜国清老师主持的广告主研究所、周艳老师主持的媒介研究所、宋红梅老师指导的区域媒介研究以及其他老师非常规的短期项目等等。

值 得一提的是,各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和文化,在学术和商业之间各有侧重。不同的老师对学生要求也不尽相同,像院长黄升民老师指导学生主要通

过项目指 导的方式,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入学以后立即落籍项目组,而别的老师可能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要求,这也是刚刚考入的同学们在选择导师和学习方式之前需要了解 的。

◆如果我不参加项目组......考入广告学院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抱定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不参加项 目组的同学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如用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资格认证考试、托福雅思等英语考试、随心所欲读本科期间没有读过的书、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广告学院虽然倡导大家参与项目,但学院也包容了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在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基础上,仍然充分尊重学生自我发展意愿,这也是广告学院 本身所具备的独立、自由的精神所在。

◆关于毕业去向

总体来说广告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广告公司的并不是特别多,这可能和某些同学一开始的打算有冲突,需要大家在考研之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愿意去广告公司第一线实践的,其实并不是一定要在广告学院获取硕士学位以后才有资格。可以说这也是很多同学在择业上的一个误区。

广 告学院之所以闻名,其毕业生就业情况乐观也是因素之一。很多同学毕业以后进入市场调研、媒介、企业、高等教育等领域,比如央视索福瑞、AC 尼尔森、央视广告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广电总局、上海文广集团、媒介方面包括各大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网站,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各大知名高校 广告系等等。

通过以上简短的讲述,不知道你是否对广告学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愿意来这里炼钢,广告学院欢迎你!

生存研究 篇6

关键词:财务困境;模型;生存分析

一、引言

目前,受国外研究的影响,国内对财务困境预测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其中大多数都以ST作为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本文将利用沪深两市在2000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IPO时的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现金流量比、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持续增长率这几项财务数据归类汇总,追踪到2011年并运用生存模型加以预测。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生存分析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最早见于Lane,Looney和Wansley(1986)。他们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从21个财务指标中选择变量,建立了两个Cox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s),分别用于预测银行在一年内和两年内的破产概率。Whalen(1991)和Wheelock,Wilson(2000)也将生存模型应用于银行破产分析,前者通过计算样本分类准确率证实比例风险模型预测的优良性,后者采用了带时变协变量(Time-Varying Covariates)的竞争性风险模型(Competing-Risks Hazard Models)。McDonald和Van de Gucht (1999)则将带时滞变协变量的竞争风险模型用于分析高回报债券的违约和赎回的风险。Lee和Urrutia(1996)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比较基于Weibull分布的生存模型和Logit模型,认为生存模型预测保险公司破产的准确性更高。Shumway(2001)在数学上证明了带时变协变量的风险模型与多时期的Logit模型的估计量是有偏且非一致的,并用实际数据支持他的这一结论。Kavvathas(2001)将生存模型和马儿可夫链结合起来估计债券信用等级的迁移概率。Chava和Jarrow(2004)在生存模型的变量中加入了行业效应,证明了不同行业对破产概率有显著影响。Coudere和Renault(2004)用参数、半参数(非参数部分采用Gamma核估计方法)的方法估计风险率模型,以研究公司的寿命周期、宏观商业周期以及行业周期对破产概率的影响。Saretto(2004)采用了带时序协变量并且对生存时间分布不加任何限定的最大似然估计生存模型,模型的变量在先前相关信用风险模型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从而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度。

国内对于生存分析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施方等(2003,2005)介绍了生存分析在分析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行为中的应用,并用Weibull分布比例模型建立了提前偿付模型。雷鸣、缪柏其等(2003,2004)将生存分析引入股市分析,建立了上证指数在不同政策条件下的连续涨跌的生存模型,以研究宏观政策对股指的政策效应。关于生存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只有顾银宽、林钟高(2004),邓晓岚、王崇军等(2005)作了一些简略介绍,但是尚未有用国内数据对此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搜集

这是前10列的数据,数据来源于CASMA数据库。

(二)参数估计(Kaplan-Maier估计)

从上图可看出,所选的公司在寿命为6的概率为1,从第6年开始公司能生存下来的概率降低,也就是公司被从第ST的可能性增大。从第8开始公司死亡的概率加速地增大,即越来越多的公司被进行特别处理。

(三)生存函数的估计

从上表的置信区间可看出所选取的数据中都能生存6年,从第6年开始就有公司被ST,但只有一家。多数的被ST公司在IPO后的第十年首次受到该处理.

(四)拟合Cox等比例风险模型

由上表可知,除了incomeratio,其它变量与公司能生成下来的时间风险率都是正相关。并且还可观察到在5%置信水平下,这些风险系数中只有roe的是显著的。

(五)用AIC来选择最优模型和用BIC来选择COX函数

在等比例风险函数中,根据AIC准则选的变量也是roe,其估计的结果是显著的,与最初cox结果相差不大。还可小注意到该风险系数的方差较小。

在BIC准则和显著性水平为 5%下,其三个检验的方法都是显著的,其结果与AIC准则所得的结果相同,说明模型中的约束条件是正确的,即roe的系数存在是合理的,但是Rsquare较小,模型整体拟合地不好。

四、结论

(1)由以上的模型估计来看,公司IPO那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对新上市的公司在一定期间内不被ST有着显著的影响,因为净资产收益率在财务上很好地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2)所选的其他变量每股净资产(asset)、现金流量比、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持续增长率分别反映了公司的股东获利能力、经营现金充足率、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但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这些变量对新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内不被ST没有显著的影响

(3)从模型拟合的结果看,本文对对新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内不被ST的生存分析是成功的,但是由于所用的数据仅有100条,选取变量较为粗略、不够显著,导致整个模型整体拟合效果不好。(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 会计研究[J],1999,(4):31-38.

[2] 陈晓、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测.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3):55-92.

[3] 吴世农,卢贤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 经济研究,2001(6):46-96.

[4] Edward I.Altman.Predicting Railroad Bankruptcies inAmerica[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cience, 1973,184-211.

[5] James A. Ohlson.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09-131.

[6]Gutierrez,R.G.2002.Parametric frailty and shared frailty survival models.Stata J.2:22-44.

[7]Hosmer,D.W.and Lemeshow,S.1989.Applied Survival Analysis.New York:Wiley.

战时伤病员生存模拟研究 篇7

对战时伤病员生存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可获取战时对伤病员救治措施的实施时间与效果的关系,这对丰富和发展时效救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开展战时伤病员生存的模拟研究,有利于更科学地模拟伤病员在救治网络中流动和医疗处置情况,对伤病员医疗后送模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美军对战时伤病员生存模拟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3类:一是利用动物实验模型法获取负伤后的存活时间数据;二是利用专家调研法对富有战伤救治经验的医疗和相关科研专家进行咨询调研[1,2,3];三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近期战争中伤病员救治的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考虑我军战伤记录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专家问卷调研法,获取我军救治机构战时伤病员生存概率数据;随后利用生物医学中常用于进行生存分析的Weibull生存函数,结合Matlab数学软件,对伤病员生存概率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基于救治机构类型和救治开始时间的伤病员生存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任意救治开始时间的伤病员生存模型,实现对战时伤病员的生存模拟。研究结果对丰富和发展时效救治理论、更准确地模拟伤病员的医疗后送具有重要意义。

2 战时伤病员生存模拟方法

战时伤病员在由救治机构组成的救治网络中流动,接受由低级救治机构到更高级救治机构的连续救治,某伤病员的生存模拟方法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某伤病员经连营急救后的生存概率曲线为下面一条,在A时,伤病员接受了团救护所紧急救治,此时根据其生存概率确定是否存活,如其死亡,则结束该伤病员的生命模拟过程;如其依旧存活,则伤病员经过紧急救治,生存概率得到了更新,生存概率曲线变为上面一条。如此,可实现对伤病员连续救治时的生存情况的模拟。

3 战时伤病员生存概率专家调研

由于救治网络中排队和堵塞现象的存在,伤病员到达救治机构开始救治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影响了救治机构对伤病员的救治效果;伤病员接受救治机构救治后,如未能接受进一步的连续救治,伤病员生存概率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伤病员伤情的不同,救治措施的救治效果也不同。为顺利完成调研,界定了如下概念:

(1)时间节点:时间轴上某一确定时间,用于专家确定该时间点的伤病员生存概率。

(2)有生命威胁的伤病员:距离负伤时间为1 h(黄金1 h),仅接受自救互救救治,未经其他连续救治,而导致其可能死亡的伤病员。其中,伤病员按照受到生命威胁程度的大小,可划分为以下3类:(1)高度生命威胁,指黄金1 h内,伤病员仅自救互救救治,存活概率不大于0.333;(2)中度生命威胁,指黄金1 h内,伤病员仅自救互救救治,存活概率在0.333~0.667;(3)低度生命威胁,指黄金1 h内,伤病员仅自救互救救治,存活概率不小于0.667[3,4]。

同时,根据调研需要,对伤病员救治情景做了一些假设。如进行紧急救治伤病员生存概率调查时,假设所有的伤病员在负伤后的10 min内经过了急救处置,经团救护所救治后,未能接受更高救治阶梯的连续救治。

专家调研表填写内容如下:假设某伤病员在0时负伤,在c时开始接受某救治机构救治,则t时后(距离救治开始时间),伤病员的依旧存活的概率为y(保留2位小数)。请专家填写t与y的关系

本文对10名富有战伤救治经验的医疗和相关科研专家进行了3轮咨询调研,获取了各类型伤病员基于救治机构类型和救治开始时间的生存概率数据。

4 基于Weibull生存函数的伤病员生存模型

4.1 Weibull生存函数简介

医学研究中,为了解某种疾病的预后、评价治疗方法的优劣或观察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等,常需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观察,以获得必要的数据,这就是生存分析。目前,生存分析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医学研究领域,如现场追踪研究、临床疗效试验、疾病预后分析等,生存时间的涵义也随之扩展到更广义的范围。

而在长期的实践中,研究者发现有一些理论分布可以很好地拟合生存时间的经验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假定生存时间服从某个已知分布,使用参数分析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将会使分析过程简单易行,分析结果易于解释。生存时间经常服从的基线分布有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和Gamma分布等。这些分布中,指数分布与Weibull分布应用比较广泛,指数分布是Weibull分布的特例。通过文献调研和对专家数据的观察,本课题考虑利用Weibull生存函数来拟合伤病员救治时效曲线[5]。下面是Weibull分布的基本情况:

(1)Weibull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2)Weibull累计分布函数:

(3)Weibull生存函数:

4.2 伤病员生存函数曲线拟合

利用Matlab函数拟合工具箱,对专家调研的最终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拟合函数自定义为公式(3)。高度威胁伤病员在紧急救治开始时间为1.5 h(距离负伤时间为1.5 h,参数c=1.5)的生存函数曲线拟合情况,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此救治情景下,取显著水平α为0.05时,该类型伤病员生存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为:

曲线拟合的可决系数R2为0.999,标准误差RMSE为0.002。可见,拟合情况较好[6]。

如此,利用Matlab函数拟合工具箱对其余调研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各类型伤病员基于其救治机构类型和救治开始时间的伤病员生存函数,曲线拟合情况均较好,说明利用Weibull生存函数可恰当地模拟战时伤病员的生存情况。

获取的紧急救治伤病员Weibull生存函数参数见表1。

4.3 伤病员生存模型

在某救治机构,任意时间点开始救治的伤病员的生存模型可以由相邻时间节点开始救治的伤病员生存函数获取。某类型伤病员开始紧急救治时间为c0,与该时间点相邻的时间点为c1和c2(c1

伤病员c0开始救治的生存函数:

该函数即为伤病员生存情况的模拟模型,结合通过曲线拟合获取的参数数据,可获取任意种类伤病员在任意时间开始救治的生存概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例如,某高度生命威胁伤病员负伤后10 min得到急救,在1时(负伤时间为0时)开始紧急救治,按照公式(5)和获取的生存函数参数,3 h后,该名伤病员的生存概率为: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专家问卷调研法,获取了我军救治机构的战时伤病员生存概率数据,利用Weibull生存函数,通过Matlab数学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了基于救治机构类型和救治开始时间的伤病员生存函数,最终构建了基于任意救治开始时间的伤病员生存模型。研究结果丰富和发展了时效救治理论,也有利于更科学地模拟伤病员的救治和后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建立战时伤病员生存模型,实现对战时伤病员的生存模拟。方法:采用专家问卷调研法,获取战时救治机构伤病员生存概率数据;对调研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基于救治机构类型和救治开始时间的伤病员生存函数。结果:构建了基于救治机构类型和任意救治开始时间的伤病员生存模型,实现对伤病员生存情况的模拟。结论:伤病员生存模型对丰富和发展时效救治理论、更准确地模拟伤病员的医疗后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伤病员,生存模型,战时

参考文献

[1]陈文亮,陈盛新,周世伟,等.现代卫勤前沿理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51-156.

[2]Richards Paul B,Fletcher J Raymond,Delfosse Claude.NAMES II(Navy Amphibious Medical Evacuation Simulation)User's Manual[R].Naval Research Lab,Washington D C,1977.

[3]Ray Mitchell,Mike Galarneau,Bill Hancock,et al.Modeling DynamicCasualty Mortality Curves in the Tactical Medical Logistics(TML+)Planning Tool[R].San Diego:Naval Health Research Center,2004.

[4]Ray Mitchell,Joe Parker,Mike Galarneau,et al.Empirical Analysis ofOperation Iraqi Freedom Combat Mortality Using the Navy-MarineCorps Combat Trauma Registry Expeditionary Medical EncounterDatabase for Applications to Tactical Medical Logistics Modeling andSimulation[R].San Diego:Naval Health Research Center,2009.

[5]Fleet Marine Force Manual(FMFM)4-50,“Health Service Support.Department of the Navy,Headquarters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Washington D C,September 1990.

[6]Steve Selvin.Survival Analysis for Epidemiologic and MedicalResearch[M].California: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2008:111-128.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研究 篇8

2005年3月22日, 在浙江临安的清凉峰网名“狂风怒海”的户外驴友坠崖后, 受冻致死。元旦之际, 四川骆驼峰传来了山友遇难的噩耗;位于河北蔚县境内的小五台也有一群热衷户外运动人登山遇险……

户外运动, 想利用几个长假、双休日出去走走、活动筋骨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 2000~2004年之间在登山和户外运动中共死亡43人。在一次活动中26位队员进行登山急救演习, 大家对急救知识的匮乏和实际操作的生疏暴露无遗, 只有一个人能正确地利用木棍、绳子和冲锋衣制作简易的担架, 对于脊柱受伤的同伴, 很多人竟然不知道如何用树枝固定受伤部位, 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紧急避险的知识和避险的技能。

“‘紧急避险’?那是公共安全的事吧, 和体育运动有关系吗?”人们似乎参加健身运动是高枕无忧的, 而无须担心可能引发人身安全问题的隐患,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具备必要的紧急避险知识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提高参与人群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运动之前要尽量了解运动的特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倡导的“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观, 应该含有“平安终生”的理念。当我们掌握了“紧急避险”, 那么当自身遭遇危险或看到其他人遭遇危险的时候, 就会下意识的采用“紧急避险”原则, 避免自身或他人受到危害。作为我们学校中的体育课在这个安全第一的现代生活中该当担起什么责任呢?主要是应该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并教会学生两三项运动技能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 分析与讨论

2.1 强化训练紧急避险技能。

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迫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从本质上而言应该说紧急避险是有益于社会整体的行为。

多年来, 我们的传统教育, 多是对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宣传, 少有避险技能、自救知识的传授。不辞辛劳陪护孩子赶往各种补习学校、特长班的家长, 却匀不出时间给孩子一点点应急防范的忠告。体育课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外, 应该加重实用性比较强的运动常识传授。

2.1.1 体操技能的训练。

体操是体育课的内容, 是非直立状态下的运动技能, 锻炼位觉感觉。体育课中, 学生一旦看见要上前、后滚翻就问:“这个要考试的吗?不考就不要上了, 又没有用, 头都晕死。”这多少也会打击老师的上课的积极性, 但是我们还是要讲清位觉的重要性。许多学生一旦处于倒立状态或经过滚翻动作, 就会一下子失去方位感, 晕头转向, 站也站不稳, 根本谈不上什么技术动作。位觉是有先天基础的, 但后天也可以通过训练而大大提高的。激烈的足球比赛中, 看见许多运动员发生碰撞后一个后滚翻或者连续几个前滚翻化解了强大的冲击力, 有效的保护了自己。再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 在被拌倒、被推倒、被撞时可以加以运用, 久而久之会成为自然反应。所以体操技能 (各种滚翻、单双杆回环) 要做为普修课的内容, 特别强调在生活中运用, 突出它的实用性。

2.1.2 定向运动的练习。

定向运动是近几年来金华市开展的比较好的比赛项目, 但是在我们学校体育课中却很少上。现代生活中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 亲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成为首选的休闲方式。参加户外活动首先要学会识图辨别方向, 再者就是野外生活技能。而定向运动恰恰与它有相似之处,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 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 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 果断决定的能力。开展这项运动所需的只是一张好的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北针及一个求救哨。指北针大概25元左右一个, 经过体育老师加工的学校的平面图, 教会学生如何用指北针找行进方向。只要满足这些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定向运动了, 这里主要教会学生用指北针确定行进方向。所以体育课中开展定向运动还是比较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2.1.3 游泳的训练。

众所周知, 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分之三充满水域的球体, 因此在生活中就难免要和水打交道, 这就是说游泳不但只是一项体育项目, 更重要的它还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工具与技能。它渗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如水上资源开发、科学考察、防洪抢险、救护打捞等都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作为后盾, 才能有生命的保障。

游泳是夏天消暑的最直接的方式, 每年出现溺水身亡的事件很多。我县可能条件所限, 在学校里开设游泳课的几乎没有, 但有游泳馆的游泳培训班, 参加这种培训, 学生喜欢, 家长支持。家长想得最多的是学会了游泳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自救。游泳时的自救也很重要, 如游泳时抽筋或被水草缠绕如何沉着应对;还有游泳游不动但又不能到岸, 如何用自身的浮力省力的漂浮……

2.1.4 防卫术的练习。

现在各种自我防卫的体育运动受到大家的欢迎, 如跆拳道、柔道、摔跤、自由搏击等, 也跟它们能自我防卫的特点有关。防卫术, 既不同于传统的武术表演, 也不同于体育锻炼活动, 它能有效的起到保护自己。个人在遭受到突然袭击和侵害时, 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防身自卫的技能技巧, 就会临危不惧, 胆大心细的奋起反抗。体育课适当的安排以上一些内容, 让学生学点自由搏击术, 遇见坏人时可以防身。

2.2 活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课是中学生主要的锻炼时间, 现在虽然实行素质教育, 但具体的内容、形式还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在文化高考中, 有人提出了3+1的考试形式, 意思是3为必考的三科, 而1为自选的科目, 这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就是这1更适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 符合自己的个性发展, 这样, 学起来更具主动性, 而在体育中, 是否可以试用呢?改革现在的体育课形式, 实行X+1或X+2的学习内容, 这X可定义为普修的项目, 主要让学生了解各项目, 掌握基本技能和技术, 而1则定义为学生自己的特长、爱好的选择。在实际中, 要让每个学生掌握好每个项目,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 大多都会偏向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 而每个运动项目都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在教学中, 为什么就不能把实际情况考虑进去, 让学生乐意的学。

在当今的社会中, 要求分工越来越精细, 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我们都知道一句简单的话:十项会, 不如一项专, 虽然我们大多培养的不是运动员, 但运动员这样身体素质很好, 运动能力很强的人也不能适应每个项目, 比如短跑运动员不可能长跑也很优秀, 更何况一般的人。在走出学校以后, 更多的是自己锻炼, 而在学校的时候, 只是什么都懂点, 又是什么都不太懂, 只懂一点, 多一点, 就不知所以然了, 那以后怎么参加锻炼, 那不如让他有一、两项喜爱的项目在学校时好好学习过, 而其他项目则了解一点, 在以后就有项目可参加, 更乐意参加锻炼。这可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认识并学习其他项目有利于提高自己自选项目的水平, 在身体素质上也有所提高, 对体育项目的理解上也会更深刻, 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个人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因为自己有了爱好和特长, 所以更加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很容易找到运动伙伴, 即使是进入社会, 也能很快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体育者, 并会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 对社会中的赛事, 也是热衷参与和关注, 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个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 也提高了全民身体素质。

2.3 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掌握最基本的体育卫生常识也是很重要。在运动会上经常见许多人不做准备活动就去跑100米、200米等剧烈运动。其实, 无论运动本身的剧烈程度如何、难度高低, 都存在着一定风险, 在进行运动之前要尽量了解运动的特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只有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并切实掌握相应的应急方法才能在危险出现的时候冷静应对。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康复专家张一民提醒大家:“像打羽毛球、跑步这些运动虽然简单, 但也不能小瞧运动损伤。就拿打球来说, 脚踝的损伤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韧带断裂、撕脱性骨折, 而很少有人了解掌握正确的动作、适当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是可以预防的。”很多人认为滑雪是一项娱乐活动, 对其可能出现的危险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不做准备活动, 甚至不知如何安全的“倒地”。常见许多学生体育课刚上完, 为图凉快, 把头凑到水龙头下猛冲或是猛喝开水和冷饮。久而久之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 所以体育卫生知识的传授同样重要, 懂得其中的道理, 才能学会自我保护。

体育课只有注重实际, 联系现实生活, 体育活动才能为人服务, 为人们终生享受。当我们的学生掌握了“紧急避险”, 训练了紧急避险的“行为”, 那么当自身遭遇危险或看到其他人遭遇危险的时候, 就会下意识的采用“紧急避险”原则, 避免自身或他人受到危害。由此, 我们应该活化体育课堂教学,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紧急避险技能, 为学生终生所享用。

3 结论

在生命第一的今天, 我们的体育课教学服务于生活才能为人们所喜爱。改变和补充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 强化紧急避险技能的训练,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才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教学观。

在写这篇论文中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 特别要感谢的是指导老师沈越在百忙当中给予指导和修改。

摘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倡导的“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观, 要求体育教学必须重视紧急避险技能的传授。试图通过改变体育课教学模式, 尤其要加重实用性比较强的运动常识传授, 活化体育课堂教学,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紧急避险技能, 为学生终生所享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紧急避险技能,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涛.紧急救援[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5) :34.

体育俱乐部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 篇9

首先, 体育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先来看看客户源。本次调查的多加健身俱乐部中, 我们通过随机调查和走访的方式发现, 俱乐部中, 每天固定工作时间客户人数相对是比较少的, 只有每天的下班休息时间和周末时间俱乐部才会呈现器械, 场地人满的现象, 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有空余的器械, 这说明对于俱乐部而言, 他们在客户上班时间也是很难有客源的, 而俱乐部的大多数客源都是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人群, 这些人群往往和俱乐部营业时间一样, 他们每天早八点到下午六点都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完成自己的工作,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 他们不太可能参加健身锻炼, 而这个时间段, 俱乐部要想拥有较多的客户, 必须想办法吸引一些自由职业的人群或者家庭自由人员, 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这些人群在本地区还很难吸引他们, 一方面在于目前本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还很难让他们认识到体育健身的娱乐和健身效果, 另外一方面是他们的收入与支出目前大多数仅仅是处在小康社会标准, 对于体育健身这种额外的支出一些家庭目前还存在承担的压力, 所以我们了解到, 这部分客源相对比较难吸引, 而一些大的休闲娱乐会所, 利于一些商人从事各种商业奇谈和活动的场所都有比较完善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区域, 所以即便是有一些体育需求的人员, 在工作时间也会选择这些场所来完成办公。

其次, 从经营的方式来看, 目前大多数经营俱乐部经营的主要方式是会员卡或者储值卡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各种体育产品, 但是大多数产品都是器械, 场地或者活动项目的租赁形式, 当然, 大多数健身俱乐部也都会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来帮助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所以相对而言, 在这些场所, 有相对比较正规的场地和器械, 另外一方面有专门的指导人员, 所以一些从事体育锻炼的人也愿意花费一定的数额来提高自己的锻炼效果。调查中我们发现, 商家也看到了早中晚不同时间段健身锻炼人员的数量巨大差异性, 所以在办的各种卡中, 往往都会有一定的区分, 有些卡是用锻炼总时间来约束的, 有些卡是用锻炼时间段约束的, 有些卡是用锻炼的次数来约束的, 无论哪一种卡, 其最终经营理念都是一方面形成场地使用的叉开, 另外一方面是时间上的错开, 这样不至于场地在大多数时间是空闲的, 而到了繁忙时间段又将大量的客户资源流失。

其三, 从经营的项目来看, 大多数体育健身俱乐部从事的体育项目都是普通体育项目, 目前被调查的俱乐部当中, 没有发现其他健身娱乐项目和游泳项目混合经营的, 这主要是因为游泳相对来讲投入较大, 而混合投入对于消费者来讲会形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所以分开经营是目前的主流, 而项目一般有健美操, 各种耐力, 力量, 速度等健身项目, 也有球类项目, 但是由于球类项目相对占用的场地较大, 所以大多数健身俱乐部对于球类场地的控制非常严格, 能够提供的数量也非常少, 而器械是大多数健身俱乐部经营的主要内容, 器械由于占用场地相对比较小, 使用率相对比较高, 再加上没有性别差异性限制, 所以是大多数健身俱乐部投入使用的关键。

其四, 从健身俱乐部参加的成员来看, 男性相对而言要比女性多, 一方面男性经济能力相对来讲比女性要好, 所以男性在健身娱乐方面的投入比女性要大, 另外一方面是男性相对而言比女性更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所以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健身, 所以在健身俱乐部当中我们也发现, 男性用于力量型练习的项目相对来讲比较多, 而且大多数项目都是男性在使用, 而女性使用的相对比较少。另外一个层面来看, 健身锻炼也是男性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一种方式, 所以男性在社交方面比女性有更多的机会, 而女性往往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家庭方面, 这就是说女性如果要健身锻炼也会选择就近原则, 而不是专门去挑选场所, 这是男性和女性最大的区别, 这种差异性导致了男性在场所选择上更看重健身的内容, 而女性更看重健身的便捷性。

最后,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大多数都是祖灵式的, 我们发现很多俱乐部使用的器械往往和俱乐部经营人员和器械销售商联合经营的, 俱乐部经营人员支付一定的费用之后, 租赁一定的场地之后, 器械销售商通过提供一定的器械以参与合作的方式来经营俱乐部是非常多见的, 当然这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是也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利润, 所以这种合作经营方式还是获得了巨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 目前从客流量, 客户性质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来看, 我们发现大多数俱乐部经营状况相对良好, 企业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 虽说一些企业每年的业绩并不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但是仍然可以保持收支平衡, 对于目前经济发展困难时期, 有如此表现实属不易, 所以作为俱乐部, 如何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发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资源, 提供场地和器械的使用率是俱乐部经营管理人员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只有拓宽市场需求和激发市场参与率才是这类企业生存的根本。

摘要:体育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反映出的是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状况, 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来的也是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和人们体育观念的问题, 所以对于体育俱乐部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对于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也提供了参考性数据。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经营,营销,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宣海德.皖江城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5) .

[2]吕梦杰.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经营的探讨[J].才智, 2011 (04) .

[3]徐学志.南京市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时代教育, 2010 (05) .

[4]阚军常.黑龙江省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滑雪场经营现状的对比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6) .

[5]左景江.对长春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03) .

[6]徐学志.南京市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科教导刊, 2010 (03) .

地面频道娱乐节目的生存方式研究 篇10

1 激活本土资源

与央视和省级卫视广泛的资源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不同,地面频道没有较好的团队和资源,并不能像央视和省级卫视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地面频道在我国的电视频道中属于最底层,其在本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在地面频道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以更有权威,水准更高和原创性较高的节目来满足本地观众的观看需求和广告在本地传播的需求。

如广西卫视的某档娱乐节目《快乐星挑战》,是广西综艺频道全新打造的全民互动综艺娱乐公益节目。首先,栏目组需要以广西本地的观众作为快乐星挑战》娱乐节目的参与人员,从而让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更近;其次,《快乐星挑战》由广西当地知名的人物或社会名流作为主持,从而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节目要以具有广西特色的方式对节目的流程进行设计,融入广西地域性元素,并且要放宽参加节目人员的标准,让观众感受到这档节目是为当地的百姓设置的,从而获得观众的支持;其中还会穿插具有广西特色的民间艺术作为参赛选手才艺表演的内容,从而保证才艺表演的内容能符合当地观众的审美观念。

2 定位核心群体

对观众的定位实质上是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受众,从而完成对节目的准确设计。对于电视台的娱乐节目而言,受众定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受众定位直接决定娱乐节目的用户社群,而用户社群又意味着节目运行的商业模式。所以在地面频道进行节目定位的时候,必须要深入到受众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广泛的调查取证来完成对受众的定位。

对于广西综艺频道的《快乐星挑战》而言,其从表面上来看可以符合所有年龄段电视观众的口味,所以可以不用对受众进行定位。但实际上现在的娱乐节目并不是男女老少都会观看,其会受到节目的趣味性,参赛选手的个性和节目的播放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对《快乐星挑战》进行经营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完成对受众的定位。节目的播出可以将广西本地工薪阶层中的青年人群体定位为核心受众,而中老年人则是节目的次要受众。在完成受众的定位后,节目组要根据核心受众的基本特征,对节目进行必要的调整,其中包括节目的开展形式以及选秀的流程等。

3 创新营销手段

我国传统媒体行业企业化运营的性质决定了电视媒体要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经营收入结构过于单一,使媒体的运营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所以对于《快乐星挑战》这样的地面频道娱乐节目,要想在众多卫视娱乐节目中求得生存,就必须要对营销手段进行创新,拓宽经济收入来源,从而在市场经济中逐渐取得稳定的发展。

在《快乐星挑战》的营销中,节目组可以根据广西地方大型企业的特点及其市场曝光的需求,找到符合节目的企业,并建立双方合作关系。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选秀选手的服装上添加企业标志和产品图案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宣传。同时,节目组可以针对企业的消费群体策划一场季度性的选秀节目,通过借助企业生产场地的方式来完成对企业产品的宣传。另外,在日常选秀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可以将合作企业的负责人作为评委或嘉宾,并在节目录制完成后积极征求其对节目的改进意见,从而让企业与节目组能够进行实时的互动。这样既能让企业看到节目组的合作诚意,也能让节目对企业的宣传满足企业的要求。

在经营节目的过程中,节目组还可以与当地大型的公共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可以在对活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以发放门票的方式来巩固节目与受众的关系,提高节目的存在感,这也是节目组实力的最好证明方式。并且这样的方式还能让地面频道在本地受众眼中的形象得到深化,改变地面频道难以引起本地居民注意的情况。

4 总结

地面频道娱乐节目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我国的电视媒体中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地面频道在与卫视竞争的时候始终处于下风,不能像众多卫视那样全面开展经营活动,从而取得较好的发展。但地面频道自身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其只能通过激活本土资源、定位核心受众和创新营销手段等方式来找到更多的受众和经济来源,从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在地面频道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时,要积极学习卫视娱乐节目的优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运用,从而保证自身的正常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广电总局对地方性电视娱乐节目的限制越来越多,这让地面频道的生存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各个地方卫视的娱乐节目竞争激烈,这也给地面频道娱乐节目的播放带来巨大影响。为了让地面频道的娱乐节目能够更好地生存,地方频道就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节目进行较为完善的策划,并根据播出时间等影响收视率的因素进行节目的调整。文章以广西综艺频道的娱乐节目为例,对地面频道娱乐节目的生存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面频道,娱乐节目,生存方式,研究

参考文献

[1]曹丹丹.省级电视台地面频道娱乐资讯节目的内容生产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2]刘昕怡,汪春萍.浅析新时代下地面频道娱乐节目求生术——以《娱乐直通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19):41-42.

[3]齐勇,路琳娜.大娱乐时代地面频道娱乐节目如何夹缝求生[J].新媒体研究,2015(10):51-52.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02-09

财务生存02-09

生存状态02-09

生存现实02-09

生存能力02-09

生存样本02-09

生存路径02-09

博弈生存02-09

论庄子的生存美学02-09

合作生存02-0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下一篇:生存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