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 输入 阅读教学 阅读 网络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精选十篇)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篇1

1.网络阅读资源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前期准备

我希望通过网络阅读资源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验证该学习模式的科学性;对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具体操作程序进行修正和完善;检查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并进行反思。

2.研究的前期准备

(1) 前期摸底调查

我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和测试三种方式调查中职学生英语阅读困难情况, 从而确定要进行的网络阅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问卷调查反馈情况看, 在抽样的45份样本中, 有28份样本在 “你是否对英语阅读感兴趣” 这一问题上选择“不感兴趣”或 “厌烦”。 在调查中, 有35个样本表示他们觉得现今使用的英语教材的难度比较大。 但与此同时, 在抽取的45份样本中, 有43份样本表示他们非常希望读懂英语文章。

(2) 网络阅读资料设计制作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网页由多媒体课件系统、练习区、答疑辅导区、在线测试区等子页组成, 多媒体课件系统是网上英语阅读课程的核心。我会为每一节阅读课设计一个学习课件。在课件中, 我力图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内容、结构合理的文本和大量的拓展信息。同时, 该课件能够适合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认知风格、动机和兴趣, 激发学习者的阅读欲望, 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提高阅读水平。在练习区和作业发布、批阅系统的设计中, 笔者突出网上阅读的广泛性、时代性、交互性和灵活性特点, 设计多重、可选择阅读目标。在该区域, 我加入了很多专门的二语习得的学习网站, 比如英语阅读俱乐部http://reading.englishclub.com英语学习网www.ls.js.cn/enjoyenglish/index.htm, 等等。许多著名报纸杂志的链接也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纯正的英语, 让他们第一时间接触国外发生的事件, 从而提高英语阅读兴趣。答疑辅导区和讨论组 (区) 是师生、生生、互动、协作的基础, 也是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重要保证。测试区可分为学前测试、过程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 贯穿学习始终。学前测试有利于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诊断, 根据其学习特征和认知水平提供适应性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策略指导, 待其实现一定目标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系统。

3.网络阅读资源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过程

我将本次实验做了如下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研究通过网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 它的加入便产生了储存内心的力量。 ”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烈的互动性,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阶段通过学生自主测试给学生一个阶段性评价, 激励他们继续学习, 同时完善该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在这一阶段, 我除了要为学生精心设计、提供阅读资源外, 更试图扮好引导者、助学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策略指导和帮助。 通过建立答疑系统、参与学生的讨论、提供阅读学习策略知识、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等方法, 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学有所得的目的。

4.网络阅读资源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实验结果展示

(1) 组织测试

在这一个学期的实验期, 我共组织了四次测试, 分别为第1周, 第5周, 第10周, 第15周。 考核的方法为阅读测试。 经过十五周的实验, 两个组的英语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从测试成绩差距看, 网络组这一学期的进步比对照组要明显很多。 由此可见, 网络英语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问卷分析

根据回收的45份“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的有效问卷, 80%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96%的学生喜欢这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93.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由此可见, 学生对网络阅读课的英语教学模式表示了极大的认同

5.网络阅读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纯网络化的学习, 既要克服传统“填鸭式”以“教”为主的模式束缚, 又要看到它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大面积地增加知识量的优点;既要完成正确引导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以“学”为主的方法, 发挥学生潜质, 又要看到缺乏教师的“主导”的弊病所在, 杜绝“放羊”现象的出现。

这次教学研究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学生蕴藏着巨大学习潜能, 只要教师的教学模式设计合理, 不但在规定的学时可以实现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 同时,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他们英语基础差、学习没信心, 在刚接触网络阅读英语教学时不能完全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知识难点。 此时, 一方面教师要循循善诱, 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感。 另一方面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 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轻松自信地学习, 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Beane, J.Curriculum B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omestic Education[M].Teachers College Press, Culumbia University, 1977.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9.

[3]张淑琴, 刘津开.英语交际法教学示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3.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篇2

张 华

【摘 要】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课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围绕课文内容《Love And Marriage》,利用web浏览、在线虚拟图书馆、校园平台资源库等查找资料,不仅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控制信息,而且有助于学生调动、激活信息,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信息素养,增强自主学习的本领。

【关键词】网络;英语阅读;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广受关注的学习模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课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则更进一步,除了上述特点外,它还利用交互性网络平台,构建虚拟的现实环境,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通过对每个主题的发现、调查、研究和分析,更快更直接地掌握有关知识。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采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采用单向传播传统做法,而且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2003年2月,笔者在佛山大学为本科三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选读》选修课,旨在帮助业已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更上层楼,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本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共分12个教学单元。本文以其中的《Love and Marriage》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网上阅读,练习快速阅读技能(快读、略读、猜词等)和阅读理解技能(辨认重要事实、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做出合理的判断、进行综合概括等),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一篇1000字的英语作文。

1.教学准备 1.1 教学环境

本单元教学在信息中心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这里配备有53台多媒体计算机,其中1台安装教师机程序,另外52台安装学生机程序。所有机器均配备耳机和麦克风。另安装3台交换机,使室内局域网的速度达到100M。多媒体教室安装有高级多媒体软件控制系统一套,教师机通过网络在软件平台上对学生机进行控制,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和语音多媒体信息实时传送出来。传送方式可以选择,其对象既可以是全体同学,又可以是特定的组群,抑或单个的学生,从而可有效进行教师机的屏幕广播和各学生机之间的文字、语音、电子白板的交流。此外还具有多种辅助的教学管理功能系统,如广播教学、分组讨论、消息发送、语音教学、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屏幕监视等。教室里的每台计算机都可以链接到国际互联网上的许多英语网站。

1.2 课程安排

a)《Love and Marriage》计划用三个教学单元时间(6小时)完成。b)全班40名学生分为5组进行两轮网上小组讨论,形成研究专题(2小时);c)学生进行网上资料查寻和阅读(2小时);d)每位学生按小组所分专题综合概括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1小时)。e)小组代表演示主题,介绍作文的形成过程以及老师讲评(1小时)。当然,这里不包括学生课前的预习、收集资料、制作演示稿、完成课后练习等。

2.实施过程 2.1 提出研究主题

本案例的探索课目是《Love and Marriage》。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完阅读篇章,学生对课文中涉及到的日本人爱情方式有所了解,把握有关语言点,完成课后练习,本单元课程学习就结束了。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则不然,其第一步是让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联系前几单元所学的“文化”,“东西方”,“城市今昔”等知识,紧紧围绕课文主题在网络环境下展开讨论。通过争论与辩驳廓清自己的观点,形成既切合课文又有自己独特见解和令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第一阶段讨论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对世界各地的“爱情和婚姻”缺乏深入的了解。尽管他们对不同文化、地域、传统下的婚恋问题充满兴趣,但往往只有一鳞半爪的认识,因而很难找到确切的论据,每每支离破碎,语焉不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利用学生求知的需求,指导他们在网络和生活中查找资料,进行广泛的阅读,启发他们从不同的方向,确定自己要探讨的主题,进行立题研究。以下是小组探究的主题少数民族的婚俗(Marriage Customs in Chinese Minority Nationalities)、非洲人的婚姻(Marriage Customs of Akicans)、中国人今昔婚姻对比(Marriage in China-一Past and Present)、英国人的爱情与婚姻(Love and Marriage of British)、婚姻与妇女的地位(Marriage and Women Social Status)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分小组围绕主题进行探讨。

2.2 资料收集和处理

确定了探究的主题,学生就可以带着明确的目的,利用web浏览、在线虚拟图书馆、校园平台资源库等查找资料。大多数学生首先利用google,baidu,beijixing,yahoo,sohu,minsbu等搜索引擎,键人关键词进行搜索。与平时上网不同,学生更喜欢英文网站。面对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起初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处理。开始,学生只会做简单的粘贴,不加选择地把网上相关的现成资料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罗列在一起。由于资料来源广泛,难免不尽相同,有的重复,有的甚至出入很大。这时教师则要引导他们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和处理。这一过程就迫使学生进行快速细致的在线阅读,提炼出自己所需的信息点。由于阅读的范围广泛,涉及的知识丰富,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2.3 分析讨论

研究性学习需要充分的对话,需要对确立的课题做多种解释。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展开第二轮网上分组讨论。这一轮讨论不仅热烈,而且深入得多,大都有自己的视角和论据,并初步展示出个人的观点,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别人的观点。比如有一组在讨论婚姻与习俗关系时,涉及到非洲人古老的部落婚姻,学生把资料和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使大家一目了然。在教师参与并控制下,讨论进展顺利。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更使学生重新思索和审视自己的论据和观点,绝大部分同学会转向重新查找资料,补充更多更新的论据,得出比较成熟的结论。

2.4 发布结论

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类、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形成比较成熟的认识,就可以自拟题目,进行综合概括作文。当学生各自把作文上传到教师机的作业一栏,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可打开进行阅读和欣赏。在教师安排下,每个小组有一名学生介绍作文的形成过程。通过软件平台上教师机的广播功能,将资料搜索、讨论分析的过程,以及最终成果展示给全班学生。由于论据充分,每个组对《Love and Marriage》的观点和结论会有不同。下面是学生发表的几种看法:People in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love and marriage;B.Though in African culture,a man and a woman may not even know each other before their wedding day,things are changing now;C.Young people still consider that romantic love provides a good foundation for marriage;D.Love is defined differently even in one country.通过分析对比,更好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2.5形成性评价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应注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分析研究的思路,论证探讨的得失,反馈相关的信息,是评价的一部分。学生的几轮讨论都有赖于软件平台上分组讨论功能,教师则全程跟随式指导、保存信息,同时要求学生保留查找资料的路径,以及学生的作文和小组的演示,以便形成对本单元教学的评价。笔者在试验课中还采取其它方式的评价,如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学习者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小组的评价。

3.小结

与以往的教学相比,基于网络的阅读学习更多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概括,写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的作文。这不仅为学生开创了英语学习的环境,帮助他们提高快速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解技能,而且锻炼了学生写、说、听的能力,也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1 有利于解决问题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最显著的长处在于扩大了信息资源,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矛盾。网络中大量的信息资料,同步、异步并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及超越时空传递信息的功能,使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发、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Love and Marriage》单元学习中,有些问题对学生来说十分陌生,如少数民族的婚俗、非洲人的婚姻等。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资料以及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网络还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协作的平台,如电子邮件、小组讨论、电子公告板等工具实现了同步和异步交流,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2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的地位与学生是平等的,但教师的导向又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由于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都是以超文本链接的,学生很容易迷航,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笔者主要通过教师机以管理员的身份,在学生讨论走题或秩序混乱时,做出指导;同时以讨论者的身份,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遇到疑惑时又能给予及时的帮助。除了任课老师以外,其他教师只要在网络平台注册,也可参加讨论,研究信息,接受或选择学生的辅导请求,发挥指导和督导的作用。

3.3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网上的大量信息主要是通过英语传输的。利用网络学习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尝试学习英语的新途径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资料搜索的过程本身是广泛阅读的过程,学生浏览过程也是培养、锻炼阅读技能(快读、略读、猜词等)的过程。网上讨论和文章形成又是写作的过程,学生们根据电子公告板的提示,着重操练本单元的单词、表达方式和基本句型。为了在成果演示时自如地即席表述观点和意见,学生在课下会反复练习读音、基本语调,以提高流利的程度。学生的演讲同时又训练了英语听力。一环紧扣一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其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3.4 加强师生的信息素养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具备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学生在专题研究学习中,不仅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如何获取信息,熟悉各种导航工具——网络搜索与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检索目录、在线图书馆和软件查询工具等,而且学生演示过程也是他们互相学习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应用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3.5 共享研究学习的成果

网络的优势还在于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平台共享他人的成果,聚集资料和信息。学生在体验自己成功喜悦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自信心,也有机会浏览其他同学的文章,了解别人文章形成的过程,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适度的自我评价。

4.存在问题

基于网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只是所借助的一种手段。但受到许多条件(如课程、时间、精力、软硬件设施等等)的限制,会产生诸多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问题。如学生在上网浏览、查询时容易被网上一些其他信息所吸引,还有可能访问一些不良网站。在网络教室教学时学生有可能因为各自的计算机分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各个环节的操作上恰当地把握时间,布置任务,提醒、督促、检查,从而尽可能地增强学生注意力。

谈网络资源与英语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英语 阅读教学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全国高考英语卷(NMET)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点是:(1)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2)注重语篇分析水平、合理判断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3)阅速要求大大提高,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

高中英语教材为教学提供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的阅读材料,但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必须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 Internet的形成促进了信息的建立、储存、传播和应用,它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大量丰富、生动、形象的材料。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网络资源,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阅读材料的优越性

信息社会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得天独厚,它至少存在以下三个优越性:

1.广泛性:类型多样,内容全面。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图片图表、分析推理等等。可以肯定,它涵盖了高中教材所涉及或是学生所关心的话题,而且可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共享性: 检索快捷,方便整合。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http://search.sina.com.cn等。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且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可构建材料组,实现区域性的资源共享。

3.即时性:材料鲜活,更新方便。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如学习到The Olympic Games (Unit 8, Book I) 时,可以在http://www.olympic.org上找到奥运会的新闻及背景知识,这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的乐趣。

三、网络资源的利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条件。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又长又难理解,使得学生感到厌烦,久而久之会失去阅读的兴趣。然而,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看有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知识,有广阔的选择余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来选择他们感兴趣且适合他们能力的阅读材料,如:娱乐、科技、人物传记等方面。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训练。

四、阅读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运用

1.在慎选网络资源的前提下,更应重视网络资源的切入时机和使用方法。使用时机与方式,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课型、阅读教材的文体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要把网络资源的科学使用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即不论在定格演播,或在动态显示时,教师都应积极引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精挑细选,善于归类。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也十分杂乱,必须针对教学加以分选、取舍、归类。首先这些材料必须适应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不至于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畏难情绪。有些网站提供信息的对象是青少年,材料适当,可以直接利用,有些则提供较为专业性的信息,那就有必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提炼。对材料要控制词汇量,尽量使用教过的单词或近义词,要简化句子结构的难度,由简到难、深入浅出。对文章的篇幅也要控制,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教材的学习。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师应该科学地使用网络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网络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4

目前, 基于网络的英语测试得到了日益普遍的应用。主流英语技能测试如托福IBT和相当一部分GRE测试都要求学生直接在电脑屏幕上阅读并完成题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直接通过屏幕阅读英语材料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网络媒体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成为以实用性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

目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教材的内容脱离生活, 思想性和趣味性不足的问题, 而且现有的阅读方式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深度得不到保证, 也难以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意识[1]。Mayher曾这样评论个体化对获取知识的激励作用:学习活动的动机应该对学习者来说应具有个人意义, 只有把个体化的知识和学习者自身的目的结合起来, 人们才能在意义的推动下不断学习[2]。目前不少教师在教学方法上, 缺乏把英语作为思维语言的训练, 而是采取逐句翻译和以词汇语法讲解为主要活动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个别化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学生的思维被选择题的选项所束缚, 在阅读行为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二、网络媒体材料的特点

分布于网络上阅读材料, 除了绝大部分可以免费、便捷、即时、丰富等特点之外, 相对于传统英语阅读教学, 还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 网络中的阅读材料不仅是文字符号, 通常还配有图片, 视频和声音材料。以著名的维基百科为例, 里面的文章排版清晰, 声情并茂, 不少文章还有对应的中文版。这种丰富的呈现方式对快速理解和把握文字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 基于网络的阅读材料是的作者和读者、读者之间的互动变得便捷而有效。除了上述提到的维基百科对文章所设的讨论板块之外, 很多新闻门户网站和博客都设有评论和讨论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向作者发问或者与读者就文章观点进行讨论, 从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训练。

第三, 网络平台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网络资料的阅读中有着极大的自主性, 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阅读内容和难度, 并通过在线翻译、在线词典和搜索引擎技巧作为辅助工具, 更好地理解材料。同时, 借助Evernote等采集工具, 把同类阅读内容组织起来, 加深理解

此外, 网络媒体英语具有语言通俗、行文简介和用词新颖等特点, 也是对课本英语文体的有益补充。

三、应用网络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从网络上获取的材料大部分是直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阅读的, 本文前面提到的托福IBT和部分GRE考试也要求学生在电脑屏幕上完成所有阅读题目。鉴于此, 基于网络的阅读训练首现要教会学生适应在电脑屏幕上阅读, 教师应该协助学生调节屏幕亮度、字体大小、选择合适的浏览器, 以实现最佳的阅读舒适性。如有必要, 教师也应该将材料进行打印, 在课堂上进行逐字逐句的精读。

网络中的英语阅读材料浩如烟海, 材料的筛选和取舍提高阅读效果的关键。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真是的语言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而不是把学生局限在基于分级词汇表的阅读材料构成的“温室”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访问国外主流媒体的网站如BBC、CNN、纽约时报等, 选择感兴趣的板块, 定期跟踪阅读。初期可以选择篇幅较短, 内容较为通俗的文章。对于难度稍大的文章, 可选择时事性和思辨性较强、学生感兴趣的文章, 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全班进行阅读和讨论。网络阅读并不一定局限于字数较多的篇章, 现在日益普遍的微博平台提供100多字以内的简短讯息,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其中的英语名言警句、每日一词和焦点人物的定期更新, 鼓励学生通过手机进行订阅。

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特殊表达法、复杂的句式和理解的难点, 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予以辅助解决。对于生词和知识点, 可以查阅iciba和维基百科。对于句式和表达法, Using English.com或者Word Reference.com的论坛提问, 往往能够获得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的权威解答。其他网络辅助阅读的工具还有在线翻译服务如谷歌翻译、RSS内容更新订阅等。有一定网络应用基础的老师, 可开设自己的博客, 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 并在博客内组织学生讨论。

四、网络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硬件设施、教学思想转变、软件使用和经验的积累等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提高网络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

首先, 网络英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所担当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教师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还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和软件知识, 并懂得如何高效获取和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还需要结合网络阅读材料, 设计合理的激励和评价体系。这都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 网络英语阅读资源浩如烟海, 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交流平台, 帮助学生定制个性化的阅读习惯是师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教师除了提供自己的资源, 还应该鼓励学生分享合适的阅读材料和网络资源。教师应该对资源进行一定的筛选和把关, 避免材料过多过滥, 分散有限的精力好注意力。

最后, 必须注意阅读的输入过程和口头以及书面表达的输出过程的配合。所选取的网络材料会对影响到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的形成。考虑到阅读教学和表达能力的衔接,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甄别不同文体的特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模仿行文流畅、表达生动的文章, 逐渐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

有人对基于网络的第二语言习得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网络对学习者的词汇和阅读及写作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的不足之处表现为:不熟悉网络的学生缺乏对基于网络的交流缺乏信任感, 还有的学生在使用网络时不能很好地自我约束, 被电子邮件、即时信息和网络广告分散注意力。此外, 文字表达的细微含义和文化信息也不容易通过网络阅读捕捉到。[3]

结语

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 (WBLL, Web Based Language Learning) 日益受到语言教学者的关注。在网络教学中, 可以采用事先编制好的练习, 如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练习, 也可以采用基于任务的活动, 如指导学生分辨文化差异、收集书评、影评资料和旅行规划等实现性活动。不论是上述哪种活动, 都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 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指导和训练学生高效地使用网络获取信息。[4]

参考文献

[1]何培芬:《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辽宁高职学报》, 2008 (9) :25-27。

[2]John S.Mayher.Uncommon Sense:Theoretical Practice in Language Education[M]:{Boynton/Cook}, 1989:78, 104。

[3]Fujuan Tan, Lee Nabb, Steven Aagardet al.International{ESL}Graduate Student Perceptions of Online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ulturally Responsive Facilitation.[J].Adult Learning.2010.21 (1/2) :9-14。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篇5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网络资源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相应的发生了改变,不过,从各大学校的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板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只有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实状况做一些充分的了解,才能切实的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物质设备上不充足。充足的物质设备,是实现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否则,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效果,就很难有较大的改观。但在部分初中学校,特别是城镇地带的学校,多媒体设备等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有的学校只有少数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偏少等等。

2.时间投入不足。学校的部分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的网络教学时间,虽然借助了网络资源来配合阅读教学,但时间投入不足。这主要是少数教师尚未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在加上经验不足,所以,网络阅读教学的时间就没有得到保证。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低,教师的教学兴趣也往往会受到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往往局限于教材、辅导材料。当某些学生想深入了解某一篇课文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料,只得作罢。但在网络环境下,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弥补了该点不足。学生只需通过学校的网络设备,即可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尽最大可能充实各种网络设施、多媒体设备,保证教与学都能较好的开展。有了物质设备作保障,教师就有了发挥自己专长的物质基础,并引导学生课后查询相关的辅导资源。

2.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的内容都是关于某个事物、某个地区的风俗等的相关介绍,而很少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阅读字数较多的文章时,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以增添一些新鲜活泼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在网上搜集与教材内容相贴近的英语对话,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穿插播放,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设置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教师在抓住了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灵活的设置教学情景,使阅读教学不仅仅停留在都“读”的层面,还可以延伸至“听”、“说”的层面,强化学生的记忆。

3.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能否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也是阅读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庞杂,教师或学生如不能选择恰当的阅读素材,反而不利于阅读教学。在材料的选择方面,教师应把好关,争取所选材料“精”而“少”,这样能节省时间,同时能实质性的提升阅读质量。对于学生的课后阅读,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原则,使学生在选择材料时,不至于偏离教学方向。同时,为了配合对本文的理解,下面展示一个教学案例,例子如下:

教学目标:本文选择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的Unit 12 Section B 3a来作为教学内容,借助于网络环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步骤:

1.在导入课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本篇文章的内容,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播放一段幽默的视频来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课程之后,教师给学生5-10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全文,并要求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3.设计一些简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What is Wang Kun ?How of person is he? What is the central idea of this article ?

4.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次朗诵该篇文章的录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插入视频。同时,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本文的各段的中心句子。与此同时,提问:How many kinds of table manners are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What are they ?

5.进入细度课文的阶段,要求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能自告奋勇上台和教师对话。例如,教师:Are you interested in this article ? Which part is?

学生:Very interesting,my interedted is the second paragraph.教师:Could you talk about specific?

学生:Year!I want to know the specific customs and habits of France.……

6.进行几组对话之后,教师可以播放备课时,在网上搜集的关于法国风俗习惯的各种视频资料,深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7.总结课堂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其中两点不足之处,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笔者对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做了一番比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三点意见: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其次,创新教学模式;最后,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希望通过文章分析,有利于初中英语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多媒体;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15-02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重的分量。而英语阅读教学较为单一,一般就是单纯的“阅读—分析—阅读”的循环,这种枯燥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多媒体科技的发展,很多教师开始意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英语教学的贡献,特别是一些像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单一的课程,且如果整合这些资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能带来有效的正能量,取得丰硕成果。

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

以笔者所在中学为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材为人教版《新目标》。此教材的编写模式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将话题、语言等融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独立的、循序渐进的学习程序。这本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有常识、风俗、科普等,这些材料大多具有题材广、篇幅长、难度大、生词多等特点。现在学校英语教学还是大班教学,这种班级结构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课堂互动性受到限制,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英语阅读课中弊端更为突出,特别是在高年级两极分化很明显,因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且学习任务繁重,教师不可能单独辅导,阅读效果也无法一一检查。形成以上尴尬境地的原因很多,笔者将重要的几点进行总结。

1.1 词汇复杂

阅读过程就是一个解码的过程,而英语初学者往往会因为单词解码的失败而影响整体阅读效果,在陌生词汇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导致与先前对文章的理解信息无法贯通。阅读文章中的生词越多,学生的阅读障碍就越大,因此初中生阅读一般较为吃力。

1.2 文化背景知识缺失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单纯从字面上可能无法彻底领会。一些学生学习英语,对文化背景的把握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很容易出现误解,这种误解会导致阅读的失败,从而挫伤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1.3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个人的知识面也会影响英语阅读的效果,特别是农村和城市学生的知识面差距很大,阅读效果区别就很明显。此外,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也容易产生一些失误,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2 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在具体教学任务的驱使下,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教学策略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可以选择各种灵活的具体策略。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非常合适。在教学中,创设与英语文章相似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认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苦涩难懂的英语单词中寻找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动力。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文图并茂的优势,很容易让学生进入创设的学习情境中,集中学习注意力。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合作考虑和解决问题,进入到学习最佳状态。

2.2 阅读材料选择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首先找到教学课程的主题,然后就需要到网络上去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与相关材料。对于文章材料的选择,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一是材料要有趣味性,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意愿;二是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能够拓展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更广的语言知识;三是题材内容要全面和广泛,能让学生学习到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题材,拓展学生的视野,接触更多的西方文明。

2.3 任务驱使

教学任务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且将实现本教学任务的过程、时间等一一解释清楚。在明确的任务驱使下,学生才会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当然,教学任务只是任务驱动的其中一部分,为了避免单任务的枯燥局面,笔者认为还需要搭配一些其他任务进行,笔者将其称为附加任务。教学任务一般就是要求学生复述论文,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就附加任务来说,可以让学生找一个外国笔友或交一个本市的外国留学生,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访问和交流。这些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要锻炼他们的听、说、写等技能,让他们的英语能力步步提升。需要注意,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难度要适中。

2.4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21世纪更加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媒体中,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以及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教师同时也可通过网络选择辩论、竞答等方式,选择合适的合作策略,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5 巩固迁移

教育和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依据既有的基础去接触新事物,从而积极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来,也就是要有迁移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设置一些适当的迁移策略,不断引导学生完成巩固迁移任务。

通常将迁移策略分为两种:相似迁移与联想迁移。联想迁移主要利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让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巩固学习,从而学会举一反三;相似迁移一般是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然后让他们加深对同类知识的印象,后续也就可以灵活运用。

2.6 课堂组织和管理

网络环境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心智和情感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网络环境并不是完美的一个环境,因此在提供教学便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难控性,这样教师的适当组织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适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必要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广播”一下。采取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做好巡视和监督,对于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堂的时间,安排好每个任务活动大致需要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3 结语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是今后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模式,是正在兴起和蓬勃发展的教学途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环境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即时、交互、真实、高效等特性,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优势元素,只要将其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可控、指导、情感等优势元素恰当融合,就会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登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建国.网络时代的英语教学优化研究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8):53-55.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篇7

大学英语是我国本科教育的公共基础学科。当前, 大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创新, 但从现状来看, 其教学成效始终没有得到预期的提升。笔者认为, 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师资的短缺。目前, 我国正处于大学扩招的大形势, 与此相对的是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 大班教学较为普遍。同时, 由于大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 其备课工作时间有限, 难以保证备课质量。

二是教学观念落后。目前, 大学英语的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 教师课堂讲解占用大量时间, 留给学生课堂思考练习的时间很少。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念, 也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弱化, 长此以往,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被削弱。

三是教学模式落后。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通常是教师结合教材进行讲解, 部分重要知识点在黑板上书写。这种方式重视知识结论, 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养成。[2]同时, 课堂时间内阅读资源过少, 学生阅读量小, 阅读问题的解决方式过于单一, 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二、网络英语阅读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网络阅读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辅助工具, 其目的在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兴趣和外语水平。因此, 网络资源工作应当始终服务于教材, 而并非与教材分列并行, 甚至是取代教材教学。弄清楚这一点后, 网络阅读的流程工作就较为明晰。

(一) 重视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应当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 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资源。譬如“The Facts about Vitamin C”, 介绍VC时, 可事先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阅读及拓展材料。一方面, 可通过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关于VC及其他维生素的知识面,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激发学生兴趣。融合人文等知识后, 也能减少阅读训练的单调感。另一方面, 教师可将网络上的VC阅读材料进行再加工, 制作成学生使用的阅读训练材料。学生学习时可与教材资料相互印证, 有助于训练的连贯和知识的衔接。网络资源搜索时, 尽量使用权威的外语杂志期刊, 如《science》《News of New York》《中国医学科学杂志 (英文版) 》以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等。总之, 教师课前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精选挑选网络资源, 积极进行再加工,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 重视课堂训练

目前, 英语阅读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课堂训练时间过短。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充分利用事先准备的网络材料。[3]适当的作为快速阅读或精读材料, 大幅缩减讲解时间, 给学生留置更多训练时间。针对网络资源的不确定性, 课堂上教师应当适当设置一些争论点, 要求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及课外自主解疑。有条件的学校, 可要求学生课堂上利用网络资源和小组讨论解决阅读问题。将网络资源甚至是网络工具直接引入课堂内, 能够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增加其兴趣和信心, 最终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重视课外互动

课堂授课是英语阅读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 课外训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也逐渐成为共识。大学生通常课余时间较多, 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阅读学习。目前, 大学生是QQ、MSN各类聊天工具及社区论坛的重要群体。因此, 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这些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建立英语互动平台, 积极提供多种涉及英语的交流活动。除了一般的提问解疑、常见表达错误、一词多用、预复习资料上传外, 还应当积极与当代学生的生活兴趣同步, 如共享各类外语的经典大片、共享各类时尚的口语表达、欧美文化旅游见闻、国际时政要闻 (如Snowden leak事件) 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娱乐资源共享, 促使学生主动开展英语学习, 培养语感, 接触纯正的外语发音。同时, 这些资源本身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准备的内容之一。

三、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 多媒体网络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取得了不小成果, 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网络英语教学并非要完全排除传统的课堂教学, 给学生以彻底的自由学习空间, 而是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在教师引导下,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优化课堂教学, 延伸课外学习。互联网上信息近乎无限, 其资源易获取, 但可靠性则难以把握。教师应当首先理清头绪, 紧密贴合课堂教学, 精心挑选网络资源, 积极为学生制订通盘的课堂内外学习计划, 确保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慧勤, 土艳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6 (07) :1822-1823.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篇8

大学英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的变化,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阅读网络教学模式设计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上设阅读区,由教师精选与某一个主题相关的文字材料供学生阅读。 每一篇文章可设3-5个问题,以提高学习者阅读的有效性。 教师除了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向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材料外,还广泛搜集国外主流媒体网站,如USA Today,NY Times。这些文章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国籍等限制,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因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创设了阅读情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采用快读,略读,跳读,寻读等阅读策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考核管理区,系统管理区理, 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布置作业,查询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学生。

三、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1)多媒体网络能否对学生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经过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媒介的网络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后,学生的阅读成绩是否有明显差异?

2.研究对象。本项目研究对象为山东交通学院2012级汽车工程学院汽运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汽运1班,汽运2班), 共83名。其中汽运1班学生为41名,汽运2班学生为42名。作为实验班的汽运1班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采取课堂教学与网络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作为对照班的汽运2班则采用纯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汽运1班的学生,教师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英语阅读区并及时上传英文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后进入该课程的阅读区,及时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 而对于汽运2班的同学,按照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计划只限于课堂授课,没有增加另外的阅读任务。

3.研究实施过程。在实验前,用一套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2012年1月)的阅读理解部分作为实验工具,分别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汽运1班的平均分为18.76,汽运2班的平均分为18.27。教师分别对两个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汽运2班的学生,教师对于阅读没有做任何要求,只要求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对于汽运1班的学生,教师采取课堂教学和网络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该两个班级的第三个学期,教师开始在本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英语阅读区,要求汽运1班的同学在完成正常的课堂学习后进入英语阅读区。教师在每篇文章后都设立了3至5个问题,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在教学实验中,大部分学生积极登陆阅读区,及时阅读教师所上传的英语材料。据统计,参与阅读的学生占96%。4%的学生放弃阅读任务。在实验结束时(第四学期末),教师对两个班级进行了统一阅读考试,以便检验不同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

四、实验数据结果

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阅读考试后,教师对考试成绩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实验班(汽运1班)和参照班(汽运2班)的阅读考试成绩

从上表可以看到,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一个为29.46, 另一个为19.72。与汽运2班相比,汽运1班的提高幅度尤其大。显然,经过网络阅读教学后,汽运1班的阅读考试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可见传统课堂和网络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确实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在和汽运1班的学生课下交流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可并赞成这种教学模式,他们认为网络阅读教学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他们获得了更丰富的资源。

五、结果分析

汽运1班的学生经过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后,阅读成绩明显高于汽运2班同学。由此可见,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从标准差可以看出,汽运1班学生之间的差距为0.803,汽运2班学生之间的差距为0.947,这说明网络阅读教学的模式缩短了汽运1班学生之间的英语阅读能力上的差距,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教学实验结果证实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证明了这种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阅读能力、及时吸收并消化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英语是世界第一语言,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尤其关键。经过一年的网络阅读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潜能得到挖掘。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阅读区,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退居次要地位,学生接触到了新鲜的语言,体会到了英语的用处。 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保证。

摘要: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实践形式,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本实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创造优越的英语阅读环境,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应用

随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不断创新发展, 广大的英语教师开始深刻认识到利用网络媒体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性, 开始尝试利用网络的庞大资源, 利用其交互性, 及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为初中生进行英语阅读实践活动提供巨大的平台, 这对于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 促进学生整体英语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过程中, 首选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 任何形式的阅读活动都很难有效开展起来。因此,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在本人开展网络英语阅读活动之前, 对学生进行了一些访问。问题一, 你们喜欢英语阅读吗?很多学生的回答是不喜欢。问题二, 为什么不喜欢英语阅读。学生回答是英语阅读太难了, 读不下去。问题三, 如果我们利用网络进行图文并茂的阅读, 大家喜欢吗?很多学生笑了笑, 都说可以尝试。于是, 本人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报刊阅读。起初, 学生都很茫然, 不知道如何行动, 但本人利用网络创设了生动的阅读情境, 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提升。以下是本人的操作过程。本人利用网络的展示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片, 播放一些音乐或者是播放一些影片, 制作出与阅读主题相关的幻灯片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创设出生动的阅读背景, 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并且借助背景, 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一些直观认识, 对材料内容有了自己的揣测。在此基础上, 本人要求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都得到明显提高。

二、引导学生自行选择阅读材料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 基本都是教师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而这些材料并不一定都是学生都喜欢的材料。因此,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强。在网络背景下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择阅读材料。针对阅读材料的的选择问题本人做了以下访谈:问题一, 你们喜欢由教师为你们选择阅读材料, 还是喜欢自行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回答都喜欢自行选择阅读材料。问题二, 如果让你们自己选择阅读材料, 你们会选择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会选择一些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内容, 选择一些小说、小故事、小笑话等等。问题三, 如果读不懂的话, 怎么办?学生回答: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材料选择, 不仅要考虑材料的趣味性还需要考虑自己的阅读水平。根据这种情况, 本人要求学生自行进行阅读材料选择, 并且, 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工具支持他们进行阅读, 解决他们的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教会学生使用有道桌面词典, 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消除了阅读中的生词生句字的阻碍, 还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进行阅读学习的途径, 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发展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通过任务驱动法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

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进行英语阅读, 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有很大的作用。但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也发现了这种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访谈内容:问题一, 大家喜欢借助网络媒介进行英语阅读吗?学生回答:喜欢。问题二, 你们觉得这种方式进行阅读, 效果怎么样?学生回答, 不太清楚。可见, 这种方式, 不能有效检测活动效果, 如果解决这个问题, 是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鉴于此情况, 本人对学生进行了一些要求, 主要是提出一些任务, 通过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任务一, 每天抽出45分钟, 进行网络阅读。任务二, 学生要根据自己选择的阅读内容, 能够复述阅读材料。任务三, 要能够不断的在阅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能够围绕阅读材料中的某一话题进行作文, 把自己的感悟认识写出来。这样, 通过通过任务设置, 兼顾了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的培养, 通过网络英语阅读,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四、利用网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 本人特别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本人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地把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利用利用留言板, 利用聊天室或者是电子邮件的方式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发表出来, 大家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 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个体力量是渺小的, 集体力量是伟大的,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 积极发现问题, 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感到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进行奋斗, 而是大家在一块奋斗,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有效培养

虽然利用网络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很多优势, 但并不是毫无劣势。网络环境开放, 学生有很大的网络选择自由度, 很多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 被网络其他资源所吸引, 忽略了英语学习。另外, 网络英语阅读可控性不强, 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阅读情况进行控制。要保证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与监督, 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时监控, 如果发现问题, 要及时纠正, 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不断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引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网络英语阅读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建国.网络时代的英语教学优化研究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 (16) .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 篇10

1.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学中己广泛使用。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产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技术, 图、文、声并茂, 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展示单图或多图, 播放音乐、影片、视频, 演示几张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幻灯片等多种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情境设置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然后导入新课。

2. 阅读材料选择

教师在确定了教学主题之后, 接下来就要考虑在网络上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笔者认为, 阅读材料的选择, 首先,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其在情感上有主动、积极参与阅读的意愿;其次,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并在深度和广度上应有所拓展, 即选择的材料应该稍高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再次, 应考虑到题材的广泛性, 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题材,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文化视野, 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最后, 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有意识地选择原版的报章杂志、小说等, 给学生提供接触真实材料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 在阅读教学中,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具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如遇到某些生词或难词时, 为学生提供在线词典等电子工具, 可以帮助他们消除阅读中的生词障碍, 使阅读顺利进行。

3. 任务驱动

教师在介绍新课的基础上, 应向学生呈现该节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课所要完成的任务, 并简要说明完成任务的步骤、时间、成果形式及展示方式。在任务驱动下,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 能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还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任务活动可分为教学任务和真实任务。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活动。如, 阅读一段材料后, 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复述大意;或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采访等等, 这些任务都属于教学任务。再如, 让学生亲自做一张节日贺卡, 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国外的笔友, 或让学生以本市的外国留学生为对象, 就某一话题进行访谈等等, 这些则是真实任务。在设计任务活动时, 还宜设计兼顾听、说、写的技能的活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任务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 任务活动不能过于简单, 否则学生会感觉学习没有挑战性, 但也不能太难, 否则让学生会觉得任务难以达到, 对学习失去信心;任务活动要具有合作性, 学生可以通过俩俩合作或多人合作, 互动讨论, 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任务活动也不能过于繁多。

4.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力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更为方便、灵活。网络环境下, 学生可以利用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等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还可以跨时空展开合作。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有合作、辩论、解决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来选择合适的模式。合作学习策略既能提高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又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5. 巩固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 培养他们把这种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的能力, 即迁移能力, 这也是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 教师在巩固迁移这一环节, 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选择合适的迁移策略。一般来讲, 迁移策略有两种:相似迁移和联想迁移。

相似迁移策略就是试图利用事物相似特点达到迁移目的。如, 为加深学生对同类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表达同一概念的短语进行适当归类, 总结概括, 以便今后灵活运用。而联想迁移策略则是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借助原有知识和经验, 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如,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都是联想策略的有效运用。教师要注意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在遇到相关问题时, 就会诱发出丰富的联想, 产生积极的迁移。

6. 课堂组织和管理

网络环境开放, 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度。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也难免会带有松散性、难控性和不确定性。因此, 要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初中生自控能力不强的特征, 教师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适时指导非常必要。教师可以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必要时可“广播”调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到各个小组去巡视, 监督他们的学习情况, 如发现问题, 应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另外, 在小组讨论活动中, 由于观点不一致, 学生可能会发生一些意见分歧和冲突, 教师要及时协调。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堂的时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任务的难度, 安排好每个任务活动大致需要的时间, 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给予学生必要的提醒, 让他们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树立起时间观念,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摘要:网络以其资源性、交互性、即时性、高效性、真实性等优势, 成为了一个满足师生获取各个方面信息需求、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实效的巨大的教学平台。为此, 笔者提出了构建一种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 Press, 1982.

[2].丁丽红.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6.

[3].苗争芝.利用互联网促进真实语言教学〔A].见: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价值分析/价值工程 下一篇:现代配送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