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有机物练习题(精选6篇)
篇1:高一化学有机物练习题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感想练习题有机化合物
苯
一、选择题:
1、工业上获得苯的主要途径是()
A.煤的干馏 B.石油的常压分馏
C.石油的催化裂化 D.以环己烷为原料脱氢
2、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呈无色的是-()
A 氯水 B 己烯 C 苯 D 碘化钾溶液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苯环的碳碳键键长都相等 B 苯分子中各个键角都是1200
C 苯分子中C=C比C—C键长短,键能大
D 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4、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最大的是-----()
A 甲烷 B 乙烯 C 乙炔 D 苯
5、下列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比44:9的是-------------------()
A 乙烷 B 乙烯 C 丙炔 D 苯
6、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溴水即可鉴别出来的是---------------()
A 乙烯、乙炔 B 乙烯、甲苯 C 苯、二甲苯 D 苯、己烷
7、下列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变化,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苯 B、甲苯 C、己烯 D、苯乙烯 E、环己烷
8、鉴别苯、甲苯、己烯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①溴水 ②酸性KMnO4 ③发烟硫酸 ④液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下列化合物分别跟溴(铁作催化剂)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所得一溴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10、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从而可以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 1 B 2 C 3 D 4
二、非选择题:
11、有六种烃:A 甲烷 B 乙炔 C 苯 D 环己烷 E 甲苯 F 乙烯。分别取一定量的这些烃完全燃烧后,生成m摩CO2和n摩水,依下述条件,填入相应烃的序号:
(1)当m=n时,烃是________;(2)当m=2n时,烃是________;(3)当2m=n时,烃是_________。17、12、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来探究苯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填“有”或“无”)毒,使用苯时应注意防护,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2)上图实验①②③中,分别加入试剂并不断振荡,静置,均出现分层现象,其中下层颜色比上层浅的是(填序号)。
(3)苯的结构简式可用 来表示,但苯分子中并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实验是(填序号)。
(4)由上述3个实验可知:苯(填“易”或“难”)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篇2:高一化学有机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花生油中的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麦芽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C.抗击新冠病毒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D.奋斗者潜水器主体采用的钛合金材料具有耐低温、耐高压和抗腐蚀性好的特性
2.下列叙述I和叙述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A
明矾可用于净水
明矾投入水中能形成胶体
B
用于刻蚀玻璃
是强酸,能与玻璃中的反应
C
高温还原制备金属
比更活泼,金属性更强
D
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和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是葡萄糖
A.A
B.B
C.C
D.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羊毛、蚕丝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蛋白质因发生变性而凝聚
C.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D.将2mL
mo1·L-1CuSO4溶液与1
mL
0.5
mo1·L-1NaOH溶液混合后,再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后未出现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用量不足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
B.氨基酸不能与盐酸反应
C.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D.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
B.CO2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
C.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制漂白粉
D.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乙醇,葡萄糖
B.生物质可以通过热化学转化变成可燃性气体
C.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取样后可以直接加碘水检检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因盐析而在下层析出固体
7.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隐含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中的火药含有硫黄
B.“木棉花落絮飞初”,“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谷雨种甘蔗”,甘蔗中的蔗糖是多糖
D.“雷雨发庄稼”,该过程有硝酸生成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D.提纯鸡蛋白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经洗涤即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
9.据《自然》杂志报道,在300~400
℃的高温下,将砂糖(主要成分为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形成焦糖与碳之间的“半成品碳”状态,再放进硫酸溶液中高温加热,能生成一种叫“焦糖烯”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36H50O2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焦糖烯能使溴水褪色
B.“半成品碳”是碳元素的一种新单质
C.蔗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D.焦糖烯是一种新型烯烃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类,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B.油脂的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是天然高分子,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D.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分子中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
11.短周期全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位于同一周期,且Z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的“棍”可能是单键,也可能是双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Z
B.四种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W
C.W和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含非极性共价键
D.该模型表示的有机物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核酸检测为确认病毒感染提供了关键的支持性证据。某核糖核酸(RNA)的结构片断示意图如下,它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完全水解生成戊糖、碱基和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酸也可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
B.酶是有机化合物,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
C.该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
D.该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H3PO3
13.关于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的结构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
B.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尿素
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都可以相互转化
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二苯()的二氯取代物有15种
B.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中利用氮元素合成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的有机物能发生加聚反应
D.甘氨酸溶于过量盐酸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有宜
B.生活用品中羊绒衫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二、实验题
16.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1)淀粉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填名称)。利用它的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可进行检验。
(2)方案甲结论不正确,正确结论应为淀粉可能完全没有水解或_______。
(3)方案乙结论也不正确,淀粉也可能部分或完全水解,因为_______。
(4)方案丙的结论是正确的,其中最后一步的银氨溶液也可换成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则加热反应现象为_______。
(5)若想进一步检验方案丙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应取少量中和液,加_______,若现象为溶液变蓝,则证明淀粉_______。
17.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的水浴加热,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三、有机推断题
18.某同学设计淀粉利用方案如下图所示:
其中A能催熟水果,B是高分子化合物,D是有水果香味的物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C6H12O6”的名称是________;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H3CH2OH→CH3CHO: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
B.麦芽糖分子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它又能水解生成葡萄糖,选项B正确;
C.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选项C正确;
D.钛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韧性好,耐低温、耐高压和抗腐蚀性好的特点,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A
【详解】
A.明矾可用于净水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故A符合题意;
B.用于刻蚀玻璃是因为HF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与HF酸性强弱无关,且HF是弱酸,故B不符合题意;
C.高温还原制备金属,是因为K的熔点低,易挥发出钾蒸汽,事实K比Na更活泼,故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D
【详解】
A.蚕丝、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棉花、麻的成分是纤维素,选项A错误;
B.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而不变性,选项B错误;
C.油脂、蛋白质能发生水解,多糖、二糖能够发生水解,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选项C错误;
D.将2mL
mo1·L-1CuSO4溶液与1
mL
0.5
mo1·L-1NaOH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溶液不呈碱性,不能检验醛基的存在,应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再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出现红色沉淀,说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D
【详解】
A.有机物不一定是从动植物有机体中取得,可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得,A项错误;
B.氨基酸能与盐酸反应,B项错误;
C.甲烷燃烧生成无机物,氰化铵能合成尿素,C项错误;
D.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D项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
A.植物秸秆水解生成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生分解,可制得酒精,A正确;
B.燃烧的镁条在CO2气体中能继续燃烧,所以CO2不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B不正确;
C.工业上制漂白粉时,以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让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从而获得漂白粉,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使之沉降,从而用作净水剂,D正确;
故选B。
6.D
【详解】
A.乙酸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得到蓝色溶液,乙醇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三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正确;
B.生物质热化学转换技术是指在加热条件下,用化学手段将生物质转换成燃料物质的技术,包括燃烧、气化、热解及直接液化,B正确;
C.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则需检验是否有淀粉剩余,加入碘水若变蓝则有淀粉剩余,说明没有水解完全,若不变蓝说明水解完全,C正确;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甘油易溶于水,高级脂肪酸盐的密度较小,应该在上层析出,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C
【详解】
A.爆竹中的火药含有硫黄,A项正确;
B.柳絮含有植物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项正确;
C.蔗糖是双糖,不是多糖,C项错误;
D.“雷雨发庄稼”,在雷雨天,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生成硝酸,在土壤中形成硝酸盐,该过程有硝酸生成,D项正确;
答案选C。
8.D
【详解】
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项错误;
B.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液态的油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项错误;
C.糖类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等元素,二者组成元素不相同,故C项错误;
D.提纯鸡蛋白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经洗涤即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故D项正确。
9.A
【详解】
A.“焦糖烯”分子式为C36H50O25,说明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焦糖烯能使溴水褪色,故A正确;
B.由蔗糖生成的“半成品碳”中含有C、H、O,不是单质,是化合物,故B错误;
C.蔗糖不含有醛基,不能和新制Cu(OH)2反应,故C错误;
D.烃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焦糖烯”中含有O元素,不属于烃,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D
【详解】
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纤维素和淀粉的表达式都是,而两者的n值却相差很大,因而两者不能称为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例如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和甘油的反应,故B错误;
C.多糖和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且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而单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
D.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且每个氨基酸分子一定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故D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
短周期全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Z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为氧元素,X、Y、Z位于同一周期,即在第二周期,则W为第一周期,为氢元素。从球棍模型分析,其中有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为碳元素,有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为氧元素,还有形成三个共价键,为氮元素,所以四种元素分别为氢、碳、氮、氧。据此分析。
【详解】
A.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为X,即碳原子,A错误;
B.非金属性最强为氧元素,B错误;
C.氢和氧形成水或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
D.该分子为丙氨酸,能发生缩聚反应形成多肽,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采用有机合成反应或酶促合成反应可进行核酸大分子的合成,A正确;
B.酶的本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RNA也是有机物,酶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B正确;
C.碱基是形成核苷的含氮化合物,所以该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C正确;
D.从图中可分析,该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H3PO4,D错误;
答案选D。
13.C
【解析】
【详解】
A.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氨基,故A正确;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尿素,故B正确;
C.在人体内能够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只是12种非必需氨基酸,由于人体无法产生某些中间产物,所以有8种氨基酸必需从食物中获得,故称之为必需氨基酸,故C错误;
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故D正确;
故选C。
14.A
【详解】
A.联二苯()的二氯取代物有,合计12种,A不正确;
B.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中利用氮元素合成,不需要由食物供给,B说法正确;
C.的分子式为C8H8,其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的有机物为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C说法正确;
D.甘氨酸溶于过量盐酸生成HOOCCH2N,在电场作用下该阳离子向阴极移动,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15.C
【详解】
A.Se虽然是身体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或过少对身体有害,A错误;
B.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属于合成纤维,B错误;
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C正确。
D.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但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剧毒的氯化钡溶液,则碳酸钡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错误;
故选:C。
16.葡萄糖
还原性
部分水解(或不完全水)
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或没有中和剩余的酸,应将溶液调至碱性)
生成砖红色沉淀
碘水
部分水解(或不完全水解)
【详解】
(1)淀粉是多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利用它的还原性可进行检验;
(2)甲方案中溶液变蓝是因为仍存在未水解的淀粉,说明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或没有水解完全,因此方案甲结论不正确;
(3)乙方案中没有加入碱中和掉溶液中的酸,加入的银氨溶液与酸反应了,无法检验是否生成了葡萄糖,不能检验淀粉是否已经水解,因此方案乙结论也不正确;
(4)葡萄糖(含有醛基)属于还原性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酸(或盐),所以看到的现象为生成砖红色沉淀;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想进一步检验方案丙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应取少量中和液,加碘水,若现象为溶液变蓝,则证明淀粉部分水解或不完全水解。
17.(淀粉)(葡萄糖)
温度
催化剂
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abcd
【详解】
(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是(淀粉)(葡萄糖),故填(淀粉)(葡萄糖);
(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其他条件相同,所以甲、丙实验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故填温度、催化剂;
(3)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而检验葡萄糖时应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应先加入碱中和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所以实验1失败,故填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所以实验3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故填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a.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故a正确;
b.因为碘与淀粉在室温下反应会显特殊的蓝色、且碘可与反应,所以冷却后直接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b正确;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根据产生砖红色沉淀检验产物的还原性,故c正确;
d.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接近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出现预期的现象,故d正确;故填abcd。
18.葡萄糖
羧基
加聚反应
取代(酯化)反应
nCH2=CH2
【分析】
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就酒化酶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A是乙烯,结构简式是CH2=CH2;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B是聚乙烯,结构简式是:;乙醇催化氧化产生CH3CHO,CH3CHO催化氧化产生C是乙酸:CH3COOH;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D是乙酸乙酯,结构简式是:CH3COOCH2CH3。
【详解】
(1)淀粉水解生成C6H12O6的物质是葡萄糖,所以分子式为C6H12O6的物质名称为葡萄糖;C是乙酸,结构简式是:CH3COOH,其中所含官能团是-COOH,名称为羧基;
(2)A是CH2=CH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乙烯,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CH2=CH2;
C是CH3COOH,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因此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①A→B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乙烯,反应方程式为:nCH2=CH2;
②C→D是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篇3:高一化学有机物练习题
1.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过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B) 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D) 0.10 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 n A
2.1 mol O2在放电条件下,有30%转化为O3,(提示3O2=2O3)则放电后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A) 35.6 (B) 18.4
(C) 17.8 (D) 16
3.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④Fe与HCl,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③④
4.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②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③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④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A)④(B)③(C)①④(D)③④
5.钢铁“发蓝”是指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化学方程式①②③表示钢铁“发蓝”的变化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产过程会产生污染
(B)反应②中氧化剂是NaNO2
(C)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D)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16.8 g Fe参加反应转移0.8 mol电子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7.质量分数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固体混合物xg,加热一定时间后质量变为yg,当y为何值时表明NaHCO3已完全分解()
8.下列各物质混合之后,可生成a mol沉淀的是()
(A)含a mol AlCl3的溶液与含a mol NaOH的溶液
(B)含a mol AlCl3的溶液与含a mol Ba(OH)2的溶液
(C)含a mol NaA1O2溶液与含a mol AlCl3溶液
(D)含a mol NaAlO2溶液与a mol CO2
9.用热的稀HNO3和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Fe(NO3)2,并放出N2O气体4.48 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
(A) 25.2 g (B) 100.8 g
(C) 50.4 g (D) 18.9 g
10.在相同状况下,将下列四种气体:①体积比为3:1的NH3和N2,②体积比为1:1的NO和NO2,③体积比为1:1的NO2和O2,④体积比为4:1的NO2和O2,分别置于完全相同的试管里,并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h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11.对下列反应:①Na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K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O2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最古老的硫酸的生产方法:是把绿矾(FeSO4·7H2O)装入反应器中加强热,会流出油状液体,并放出刺激性气体,反应器中的固体变为红色.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流出的油状液体是硫酸
(B)放出的刺激性气体为SO2
(C)反应器中红色固体可能为Fe2O3
(D) 1 mol绿矾分解时,有2 mol电子转移
13.汽车尾气(含有气态碳氢化合物、CO、NO和SO2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气态碳氢化合物(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此方法的缺点是由于CO2的增多,会使空气的酸度大大提高
(C)汽车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或开发氢能源,都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 CO、NO都难溶于水,不能用水来解除其毒性
14.如图3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CO、O2②Cl2、H2③NO2、O2④N2、H2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5.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浓、稀H2SO4都有氧化性,二者与锌反应的原理是一样的
(D)将S0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二、非选择题
16.在盛有淀粉NaI的溶液中,滴加少量NaClO溶液,立即看到溶液变蓝并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产生,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在盛有淀粉和碘所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Na2SO3溶液时,又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对比以上两组实验所得结果,得出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17.室温下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图4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填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18.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
(2)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9.某亚硫酸钠试剂已部分被氧化,为确定其纯度,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w1g,②将样品溶解,③给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其质量为w2g,试回答:
(1)BaCl2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______.
(2)BaCl2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______.
(3)判断操作③是否完成的方法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
(5)Na2SO3纯度的表示式Na2SO3%=______
20.A和B在常温下都是气体,A和B都不能在空气中燃烧,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大,若在B的水溶液中通人A气体,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继续加入Ba(NO3)2溶液,得到一种不溶于稀HN03的白色沉淀.
(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1.由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1:1)组成的化合物A是一种黑色色固体.A在高温下煅烧生成固体B和气体C,由C最终可制得酸D,D和另一种酸组成的混酸,常用于制取有机炸药(三硝基甲苯).D的稀溶液与A.反应时,生成气体E和溶液F,E通人C的水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在F溶液中滴入溴水,再加入K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加热又能转变成B.
试根据上述事实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_;E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A煅烧生成B和C______
b.C通人E的水溶液中:______
c.在F中滴入溴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
1.(B)解析:Fe过量可使Fe3+还原为Fe2+,(A)错误:3NO2+H20=2HNO3+NO,易知(B)正确.(C)中,1mol Cl2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歧化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应为nA,(C)错.由有关方程式可知(D)错误
可知尚余0.7体积O2,同时生成0.2体积O3
3.(A)解析:①浓HNO3还原为NO2,稀HNO3还原为NO.③稀H2SO4产生H2,浓H2SO4产生SO2.②和④不受浓度、温度等影响,都只有一种反应.
4.(D)解析: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可得H2O2的氧化性>Fe3+的氧化性,H2O2的还原性>Fe2+的还原性,①错;2H2O2=2H2O+O2↑,分解过程中,Fe2+作催化剂,溶液pH值不变,②错,H2O2分解Fe3+或Fe2+作催化剂,所以总量不变,③正确.因为Fe2+可导致H2O2分解,所以H2O2生产过程要避免混入Fe2+,④正确.
5.(C)解析:根据Fe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可知反应①②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反应③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纵观三个反应方程式可知,即168 g Fe转移8 mol电子,16.8g Fe转移0.8 mol电子,故(D)正确.
6.(A)解析:氢氧化钡溶液过量,Al3+转化为,完全转化为沉淀,(A)项正确;硝酸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硝酸被还原为NO,(B)不符合客观事实;(C)项错误,应是:;(D)项应写成
7.(B)解析:
8.(D)解析:(A)、(B)中OH-均不足量,生成沉淀a mol;只有(D)符合题意.
9.(A)解析:根据题给条件列出化学方程式:
由方程式可知还原2mol HNO3时生成1mol N2O,生成0.2mol N2O需还原0.4 mol HNO3,即还原25.2 g HNO3.
10.(C)解析:①NH3完全溶解,液面上升高度为;②3体积NO不溶,3体积NO2溶于水,又生成1体积NO,故气体总体积减少2体积,液面上升高度为;③根据关系式:4NO+3O2+2H2O=4HNO3,若NO2和O2各取4体积,气体总体积可减少5体积,液面上升高度为;④根据关系式:NO2+O2+2H2O=4HNO3,液面上升高度为.故正确答案为(C).(④>①>③>②).
11.(B)解析:①若2:1生成两种碳酸盐,若按1:1则生成一种碳酸盐;②若按1:2有SO2生成,若按1:1则无SO2生成;④若铁不过量生成Fe3+,若铁过量则生成Fe2+;③只有一种反应.
12.(D)解析:(D)错,应有1 mol电子转移.(A)、(B)、(C)的描述均正确.
13.(B)解析:CO2的增多,不会使空气的酸度大大提高,因为H2CO3酸性很弱,且易分解.
14.(D)解析:①与④中的气体在光照下不能反应;②与③均能反应且使气体被吸收,集气瓶中压强减小.
15.(A)解析:明矾可溶于水并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A)正确;金刚石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错误;浓H2SO4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与Zn反应,不生成氢气,稀硫酸与Zn反应可生成氢气,(C)错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能复原;SO2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能恢复原来颜色,(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NaClO有强氧化性;2NaI+2NaClO+2H2O=4NaOH+Cl2↑+I2;Na2SO3有还原性,Na2SO3+I2+H2O=Na2SO4+2HI;NaClO>Cl2>I2
17.(1) Fe,Cl2,H2 (2) 2Fe2++Cl2=2Fe3++2Cl-解析:此题的突破口是B,黄绿色气体只能是Cl2.能和B(Cl2)化合又是无色气体的C(单质)不可能是O2和N2,而只能是H2,由此推出E是盐酸能和盐酸反应生成H2的A应是较活泼的金属,且该金属的阳离子可被B(Cl2)氧化,这只有变价金属Fe,经逆推知D为FeCl3.
19.(1)为了防止BaSO3沉淀的产生,而引起误差.
(2)为了使试样中的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
(3)将混合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滴加稀H2SO4,若有白色沉淀,则操作③完成.
(4)取洗涤液少许,滴入AgNO3溶液,若无沉淀,则沉淀已洗净,反之则未完成.
篇4:高一有机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关键词:调整思路;总结规律;注重结构
对于高一学生初学有机化学,都会有些不知所措。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差异大,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使学生普遍感觉理解与记忆比较困难,容易产生烦躁厌学的情绪,逐渐失去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兴趣。針对这个现象,我觉得学好有机化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思路,做好有机化学入门准备
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化学领域中相对独立的两大块,不仅理论上存在较大差异,学习的思维方法也各不相同。初学者一定注意不要用无机的思维方法来学习有机物,对于无机物的性质,我们通常是机械地记住就行了,但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要正确掌握思路和方法。有机化学的重点就是有机物的结构,学习的思路可以抓住“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主线。要善于对比和归纳总结,注意一般和特殊,学一种物质就相当于学了一类物质,反应方程式也是类似的,只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变化,断键和成键特点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写出。
二、总结规律,归纳学习有机化学方法
学习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先从代表物的结构→性质→用途,
然后类推到一类物质。特别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条规律贯穿所有有机物部分内容,并指导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学习结构可以从最简单的烷烃入手,对比结构变化引起了性质变化,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要掌握成键规律,如:碳需要4个价键,氧需要2个价键,氮需要3个价键,氢需要1个价键,这样结构就不容易写错。结构变化会引起性质变化:从结构上看,乙醇相当于乙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①取代,引起的性质变化则是物理性质上乙烷不溶于水而乙醇则以任意比与水互溶,化学性质上乙烷的特征反应是取代,而乙醇则可以与钠反应,还可以催化氧化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还能发生酯化等反应。这就更容易理解有机物中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学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要注意归类学习:如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它的性质稳定,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其特征反应是取代,再由甲烷的性质类推到跟它结构相似的一类烷烃的性质。而乙烯含有一个容易断裂的碳碳双键,它的化学性质就表现在双键上,其中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都涉及双键的断裂,最后类推到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都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烃的衍生物中则是官能团性质的归类,如:—OH的性质:与钠反应,还可以催化氧化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酯化;—COOH的性质:酸性与酯化反应;—COO—的性质:水解(酸性和碱性两种)。
三、注重结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有机物的重点就是结构变化,所以要抓住有机物的机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助于理解有机反应原理。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在课堂注意观察老师的形象和课件的动画演示,也可以通过老师带来的各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来理解有机物的空间结构。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亲自动手做模型来加深印象和更好的掌握有机物的结构。总之,一定要在学习有机物的初级阶段将其成键规律和结构特点掌握好。
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也是导致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因此判断有机物同分异构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应该更讲究思路和方法。从思路上说可分为三层,层层递进,即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从方法上说以烷烃的碳链异构为基础,找环境相同的氢原子。如:甲烷(CH4)的四个氢原子相同,所以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四个氢原子被四个甲基取代后形成的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以此类推乙烷(C2H6)的一氯代物也是一种,则其六个氢原子被六个甲基取代后形成的2、2、3、3—四甲基丁烷[(CH3)3CC(CH3)3]一氯代物也是一种。而异类异构则指的是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同分异构,比如酸和酯、醇和醚、醛和酮、烯烃和环烷烃等,当然,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同分异构的找法有很多,我们只要掌握了思路和正确的方法,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写出。
四、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将各类物质或官能团的性质分别突破以后,我们会觉得知识有些散乱,此时我们不妨以一些重要物质或官能团为主线,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有机知识框架,为有机合成和推断提供明确的思路。如:碳碳双键可以与水加成生成醇,而醇可以氧化成醛,进而氧化成酸等。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原理、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有机实验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学好有机化学,突破有机化学难点,学生要从常规课堂切入,转变学习的思维方法,寻找有机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律和方法的总结。
参考文献:
赵学敏.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J].学周刊,2012(2):74.
篇5:高一化学有机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享誉全球的北京奥运会“祥云” 火炬的外壳主要采用高品质的铝合金材料 制造,在其燃烧系统内装有主要成分为丙 烷的环保型燃料。“祥云”火炬在零风速 下火焰高度达25 cm~30 cm,在强光和日 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直链烃,但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丙烷比其同分异构体丁烷易汽化,耗氧量少
D.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解析】选C。C3H8是直链烃,但其中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与之相邻的四个原子为四面体结构,故3个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A正确;C3H8在光照时与Cl2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丙烷与丁烷互为同系物,C错误;C3H8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D正确。
2.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环丙烷(C3H6) B.乙烷 C.甲烷 D.丙烯(CH3CH==CH2)
【解析】选A。环丙烷分子式C3H6与乙烯(C2H4)均具有相
同的最简式CH2,前者结构为 后者为CH2==CH2,
二者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A正确;乙烷、甲烷属于烷烃,与乙烯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B、C错误;丙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D错误。
3.(?长春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选D。A项,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CCl4,CCl4与水不相溶且对碘的溶解度比水大得多,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B项,乙醇分子式为C2H6O,乙烯分子式为C2H4,等物质的量的C2H6O和C2H4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量相同;C项,乙醇与Na2CO3溶液互溶,乙酸能使Na2CO3溶液生成CO2气体,乙酸乙酯与Na2CO3溶液不相溶,可分层;D项,苯虽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但可以燃烧,能被氧化。
4.(2010?龙岩高一检测)下列各组有机物不管它们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则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恒定不变的是( )
A.C3H6和C3H8 B.C4H6和C3H8 C.C5H12和C6H6 D.C3H6和C3H8O
【解析】选D。根据题目条件知每组中两物质等物质的量时,消耗的O2也相等才符合题意,A项两分子碳原子数相等;氢原子数不相等,故耗O2不相等;B项中,1 mol C4H6消耗
5.5 mol O2,1 mol C3H8消耗5 mol O2;C项中,
1 mol C5H12消耗8 mol O2,1 mol C6H6消耗7.5 mol O2;D项中,C3H8O可改写为C3H6(H2O),故等物质的量的C3H6与C3H8O消耗O2量也相等,综合分析知,D正确。
5.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糖类物质都有甜味,但不一定都溶于水
B.葡萄糖和果糖性质不同,但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C.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于同系物
D.摄入人体的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能水解为葡萄糖
6.吸烟对人体危害极大,香烟燃烧产生大量污染物。下表为某品牌香烟烟雾中各物质的含量,香烟烟雾中( ) A.只有尼古丁有毒 B.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40%
C.含有的烃类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D.有气味的是C2H6、NOx、尼古丁
【解析】选B。由表中物质可知CO、NOx、尼古丁、甲醛、苯都有毒,苯是烃,常温下为液态,C2H6为无色无味气体,因此A、C、D选项都不正确,故只能选择B。
7.(2010?哈尔滨高一检测)欲制取较纯净的CH2ClCH2Cl(即1,2- 二氯乙烷),可采取的方法是( ) A.乙烯与Cl2加成 B.乙烯与HCl加成
C.乙烷与Cl2按1∶2的体积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D.乙烯先与HCl加成,再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在光照下反应
【解析】选A。B项,乙烯与HCl加成,生成一氯乙烷,C、D项,烷烃与Cl2的取代反应,是多步反应同时进行,难以控制反应按一步进行,得不到纯净物。
8.艾滋病病毒通过两种方式伤害人脑,一种是杀死脑细胞,另一种是阻止新细胞的生成。问题的关键是gp120的蛋白质机理研究。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在H2O2中仍能存活 B.艾滋病病毒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C.温度越高,蛋白质活性越强 D.该病毒组成元素与纤维素相同
【解析】选B。H2O2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该病毒而使其失去活性,A错;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B正确;蛋白质活性有一定温度范围,C错;纤维素属糖类,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该病毒属于蛋白质,故除C、H、O外,一定还有N元素,D错。
9.近几年流行喝果醋,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苹果酸(2- 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B.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C.1 mol苹果酸能与3 mol的Na发生反应
D.1 mol苹果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2CO3
【解析】选D。因分子中有—COOH和—OH,则能发生酯化反应,有—OH则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酮,羧基与羟基均能与金属钠反应,1 mol苹果酸能与3 mol Na反应。苹果酸是二元酸,故不能消耗3 mol Na2CO3。
10.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为少量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烷(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B.乙酸乙酯(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C.CO2(SO2):气体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足量浓硫酸,蒸馏
【解析】选B。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乙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除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可反应掉乙酸,因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经分液、干燥、蒸馏分离出来,B正确,因为CO2、SO2都能被NaOH溶液反应掉,C错误,除乙醇中的乙酸若加足量的浓H2SO4蒸馏,并不能把乙酸全除尽,且能引入新的杂质,D错误,选B。
11.(2010?青岛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D.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解析】选A。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碳原子数较少的烃
类物质,A错误;苯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
等乙醇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属取代反 应),B正确;工业上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来制取肥皂,C 正确;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来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D正确。
12.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7种B.8种C.9种D.10种
【解析】选C。为了不出现遗漏,写的.时候可以按如下分类来写:甲酸丁酯4种(丁基4种异构)、乙酸丙酯2种(丙基2种异构)、丙酸乙酯1种、丁酸甲酯2种(丁酸的烃基为丙基,丙基2种异构)共9种。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巧
(1)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必须遵循“价键数守恒”原则,即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价键数为4,氢原子价键数为1,氧原子价键数为2。
(2)熟练掌握碳原子数小于5的烷烃和碳原子数小于4的烷基的异构体数目,这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十分重要。
即CH4、C2H6、C3H8、—CH3、—C2H5仅有1种结构;
C4H10、—C3H7有2种结构;—C4H9有4种结构;
C5H10有3种结构。
(3)熟练掌握不同官能团之间的类别异构情况。
①饱和一元羧酸、饱和一元酯:通式为CnH2nO2(n≥2)
②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
(4)苯的同系物或苯的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首先根据苯环上取代基的个数来考虑苯环上的位置异构,再考虑苯环取代基的碳架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5)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步骤是:首先考虑官能团异构,然后在本官能团的类别中考虑碳架异构,最后考虑位置异构。同时应遵循对称性、互补性、有序性,既可以做到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2分)某含苯环的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的分子式为_____ ;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 ;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 ;
(4)在一定条件下,由A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 。
【解析】(1)m(C)=92.3%×104=96,则m(H)=8,此含量不可能含其他原子,则96÷12=8,所以分子式为C8H8;
(2)该分子中含苯环,且分子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所以A应为乙烯基苯,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3)加氢反应,若只加成碳碳双键,则含H 9.43%,若苯环也加氢,则含H 14.3%,后者符合题意。
(4)按碳碳双键的加聚反应写即可。
14.(13分)已知化合物A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C:37. 5%,H:4.2%和O:58.3%。请填空:
(1)0.01 mol 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01 L(标准状况),则A的分子式是_____。
(2)实验表明:A中不含—CHO。1 mol A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放出3 mol二氧化碳。在浓硫酸催化下,A与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A分子中有4个位置相同的氢原子。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 。
(3)A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化合物C,写出C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 。所含官能团名称: _____。
【解析】(1)n(C)∶n(H)∶n(O)=(37.5/12)∶(4.2/1)∶(58.3/16)=
3.125∶4.2∶3.644=6∶8∶7。
n(O2)=1.01 L÷22.4 L?mol-1=0.045 mol,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4.5 mol O2,设A的分子式为(C6H8O7)n,
(C6H8O7)n+4.5O2 6nCO2+4nH2O,n=1,则A的分子式为C6H8O7。(2)A+3NaHCO3 3CO2,A分子中含有3个
—COOH;又因为它与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说明A还含有醇羟基,又A分子中含7个氧原子,所以,A分子含1个醇羟基。A分子中含有8个氢,3个—COOH,1个醇羟基(—OH)共占4个氢,所以,还有4个氢与碳原子直接相连,即含2个
—CH2COOH,4个与碳直接相连的氢完全相同,即2个
—CH2COOH处于对称位置;(3)A分子含醇羟基、羧基,脱水方式有:①消去羟基和氢生成碳碳双键;②羧基和羟基脱去水生成酯;③两个羧基脱水生成酸酐。
15.(15分)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77.2 ℃,某同学制取它用冰醋酸14.3 mL,95%的乙醇 23 mL,还用到浓硫酸、饱和碳酸钠以及极易与乙醇结合成六水合物的氯化钙溶液。主要仪器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是:
①先向A中蒸馏烧瓶注入少量乙醇和浓硫酸后摇匀,再将剩下的所有乙醇和冰醋酸注入分液漏斗里待用。这时分液漏斗里两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油浴保温约135 ℃~145 ℃。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里,调节加料速度使蒸出酯的速度与进料速度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全。
④保持油浴温度一段时间,至不再有液体流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下B中的锥形瓶,将一定量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摇荡,至无气泡产生为止。
⑥将⑤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饱和CaCl2溶液(适量)加入到分液漏斗中,摇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里得到的是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品。
试回答:
(1)实验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_____。
(3)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_____。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将引起的后果是_____。
(4)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_____。
(5)为什么操作③要使加料与馏出的速度大致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⑧所示的粗酯里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
【解析】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H2SO4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通常加入的乙醇要过量,这样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同样促进平衡正移且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因乙酸和乙醇均易挥发,所以制取的乙酸乙酯中含有杂质乙酸和乙醇,因饱和Na2CO3溶液能与乙酸反应,溶解乙醇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因此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来洗涤粗酯。因浓NaOH能使乙酸乙酯水解,故不能用浓NaOH代替饱和Na2CO3溶液。据信息知饱和CaCl2溶液是吸收粗酯中可能残留的乙醇,这样再分液后得到的粗酯中的杂质就只有水了。
答案:(1)催化剂和吸水剂 (2)促进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 致使乙酸乙酯水解 (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5)让产生的乙酸乙酯及时蒸馏出来,使蒸馏烧瓶内压强一定,从而得到平稳的蒸气气流
篇6:有机化学复习题(有机物命名)
甲烷 四氯甲烷 三氯甲烷
1,2-二甲基戊烷 2-
2-甲基丙烷 2,6-
2,4-二甲基己烷 2-
2,3,5-三甲基己烷 3-
2,7,8-三甲基癸烷 3-
3,5-二甲基-2-乙基-1-庚烯 4-
2-甲基-1-十六碳烯
甲基-4-乙基庚烷 二甲基-3,4-二乙基庚烷
甲基-3-乙基戊烷
甲基-4-乙基己烷
甲基-6-乙基-4-辛烯
甲基-2-戊烯
(顺)2-戊烯
(反)3,4-二甲基-3-己烯 2-甲基-1,3-丁二烯
(顺)1,2-二苯基-1-乙烯 3-甲基-1-丁炔
3-甲基-4-乙基己烷 2,5-
2,3-二甲基-2-乙基己烷 2,7-
3-戊烯-1-炔 1,3-
2,2-二甲基戊烷 2,2-
3-乙基戊烷 3-
3,4-二甲基-1-戊烯 2-
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
二甲基-4,5-二乙基辛烷
戊二烯
二甲基丙烷 2-丁炔
甲基-1-戊炔 甲基-1,3-戊二烯 2
3-甲基-6-乙基-4-辛炔 5-甲基-4-乙基-2-己炔
5-甲基-3-正丙基-1-庚炔 葡萄糖
1-甲基-4-乙基苯 4-甲基苯甲酸 1-甲基-2-乙基环丙烷 1-甲基-3-乙基环丁烷(对甲基苯甲酸)
3,4-二甲基-1-环戊烯 1-苯基-1-乙烯 1-甲基环丙烷 1-甲基-2-乙基环戊烷(苯乙烯)
1,3-二甲基-1-乙基环己烷 3-甲基-1-环戊烯 1,3-环戊二烯 5-乙基-1,3-环己二烯
1,2,3-三甲基苯 1,3,5-三甲基苯 1-正丙基苯 1-异丙基苯
1,4-二甲基苯 2-甲基-4-苯基己烷 1-苯基-1-乙烯 1-苯基-1-乙炔
(苯乙烯)(苯乙炔)
1, 3-二甲基-2-乙基苯 1, 2-二甲基-4-正丙基苯 1,3,5-
4-硝基-1-甲基-2-氯苯
对甲基苯乙烯 苯三氯甲烷 1-甲基-4-氯苯 1-(4-甲基苯基乙烯)(对氯甲苯)
2-甲基-2-氯戊烷 3-甲基-2-溴戊烷 3-
2-环己基-4-碘戊烷 苯二氯甲烷 环己基一溴甲烷 4-
2-甲基-4-氯戊烷(顺)3,5-二甲基-4-乙基-1-氯-3-己烯 1-
三甲基-2-异丙基苯
苯基-2-溴乙烷
氯-1-丙烯
甲基-5-溴-1-环己烯
溴-1-丙烯
1-乙基-1-溴环戊烷 1-甲基-2-氯苯 3-戊烯-2-醇 1-苯基-2-丁醇(3-烯-2-戊醇)
5,5-二甲基-2-己醇 2,5-庚二醇 1-环己基-1-甲醇
苯甲醛 4-戊烯-2-酮 3-甲基丁醛 3-苯基-2丙烯醛
(4-烯-2-戊酮)
丙酮 2-丁酮 1-苯基-2-丙烯-1-酮 2-甲基丙醛
(2-丙酮)
4-甲基-2-戊酮 4-苯基-2-戊酮 4-戊烯-2-酮 2,3-二甲基丁酸(4-烯-2-戊酮)
2-丁烯酸 3-苯基-2-丙烯酸 2-羟基苯甲酸 甲酸
(邻羟基苯甲酸)
三氯甲烷 甲醛 甲酸甲酯 环戊醇
3-甲基环戊醇 二苯醚 苯酚 硝基苯
苯甲酸 2,4,6-三硝基苯 苯甲醛 苯三氯甲烷
乙醚 2-甲基丙醛 四氯甲烷 2-硝基-5-甲基苯酚
(反)1,2-二苯基-1,2-二氯-1-乙烯 1,3,4-三甲基环戊烯 4,4-二甲基-1-戊炔
2-乙基-3-溴戊酸 5-甲基-4-乙基-6-异丙基壬烷
4-甲基-3-溴-2庚醇 3,3-二甲基-4-戊烯醛 4-甲基-6-氯-2己炔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2,3-二甲基戊烷 2-甲基-3-乙基已烷
2,2-二甲基丁烷 2-甲基-1-丁烯 2-丁烯
2-氯-1-丁烯 顺-2-戊烯 反-2-戊烯
2-甲基-1,3-丁二烯 2-戊炔 3-甲基-1-戊炔
4,4-二甲基-2-戊炔 间氯苯甲酸 1,2-二溴苯
邻二硝基苯 1,2 –二 氯–1–溴乙烷 2–甲基–3–溴丁烷
3–溴–1,4–环已二烯 甲烷 甲酸 乙酸
CH
HCOOH
CH 3COOH
甲醛 乙烯 乙炔 丙酮 丙炔 环己烷
HCHO
乙醇 甲醚
乙醚 2—甲基—2—丁烯
CH3CH2OH
CH3—O—CH3
CH3CH2—O—CH2CH3 2,2—二甲基丁烷 乙酸乙酯 乙酸甲酯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CH3COOCH2CH3
CH3COOCH3
HCOOCH3
HCOOCH2CH3
相关文章:
【新疆警察学院排名】新疆警察学院特色专业-新疆警察学院录取分数线01-2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赔偿的标准是什么01-21
热水锅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01-21
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01-21
39咸丰县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01-21
高中有机化学习题集01-21
有机化合物高中化学教案01-21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桥梁——金属有机化学01-21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题01-21
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