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关键词: 建筑制图 论述 课程 教学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精选十篇)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篇1

以我近年来所教学的《建筑装饰制图》课程为例,该课程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制定本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时,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制图标准,绘制规范的设计图和工程图为基本目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的项目方案设计、电脑辅助设计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所学的制图知识能为设计服务,同时培养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学习项目的选取是根据从基础技能的培养到具体案例的学习来进行项目安排,项目中各模块的编排是根据该项目任务间的逻辑关系。课程的基本体例构架是以作业练习来贯穿制图理论教学,以制图的应用来加深理解制图标准与法规,从设计语言的表达需要来学习制图标准,从如何表现设计思想来学习透视的表现。

专业课程改革后,教学计划大纲进行了调整,《建筑装饰制图》课程由原来的两学期授课,总课时128学时,每周课时4学时,改革为总课时96学时,周课时12学时,8周内完成授课内容。在课时量减少的情况下,需要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教学内容的主次关系重新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在执行新的教学大纲后,针对课程进行教学计划的重新安排,主要分为三大项目、六个模块进行教学。

项目一:投影绘制练习,授课计划学时30课时。

其学习目标为通过教学与练习,使学生熟悉制图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了解建筑制图绘制的一般步骤,掌握三视图与轴测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工具进行测绘后制图。在此项目中安排两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三视图绘制练习,计划学时数18课时。

学生在此教学单元中可以首先通过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认识三视图的概念,理解三视图的不同观测方向,通过绘制几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逐步过渡到绘制家具的三视图,进而理解室内设计案例图纸与三视图的后续相应关系,并在三视图的基础上,对剖面图、断面图进行比对学习。

模块二:轴测图绘制练习,计划学时数12课时。

学生在三视图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轴测投影的定义和轴测投影的常用类型。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不同型体的轴测图绘制,从而联系到轴测图绘制在实践中的运用,例如家具轴测图与房间轴测图在方案效果图中的表现,复杂的室内空间轴测图效果图表现,等等。

在这个项目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初期时,多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三视图的分析并练习,比如教室中的课桌椅,让学生进行测量后,进行三视图的绘制和轴测图的绘制,让学生在实际动手的练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化。

项目二:建筑与室内图纸制图标准的学习与运用:授课计划学时42课时。

其学习目标为通过教学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建筑图纸制图标准总则,掌握图纸、图例、图线、字体、尺寸、比例等基本制图标准,学会识读建筑图纸及建筑室内的平面图、顶面图、立面图、节点大样图等整套室内方案图纸,掌握依据室内设计制图标准初步绘制简单室内方案图的方法。此项目安排两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建筑制图标准的识读与练习,计划学时18课时。

学生在此教学单元中通过对实例图纸的阅读分析,了解建筑制图标准总则,掌握图纸的幅面规格与编排顺序,理解图例的含义与图线的标准,练习制图字体的书写规范,学习比例与符号的运用。通过几方面的学习,学会在建筑图纸实际绘制中制图标准的应用。

模块二:室内设计制图标准的识读与练习,计划学时24课时。

在前期对建筑制图标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对室内装饰施工图纸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家庭装修、公共空间装修等行业,因而在教学中结合相关图纸再进行进一步的制图要求分析。在练习中,先训练学生从设计简单空间的室内图纸进行尝试,进而能根据制图标准进行室内方案设计图的初步绘制,为后续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在介绍图纸标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实际施工图纸为教材,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各类装修图纸,丰富学生的制图知识、设计水平。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其案例的可信性和典型性,并且让学生找出案例图纸中可能会存在的制图不规范之处,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除了教师提供案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建筑室内装修图纸。可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纸,调动学生的表现欲与学习兴趣。针对学生介绍图纸中的规范与问题,教师可以让在座的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回答学生,同时维持课题秩序,帮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一系列图纸具体案例的讨论与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学习氛围。通过讨论学习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出所需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项目三:室内设计透视图训练:授课计划学时24课时。

其学习目标为通过教学与练习,使学理解透视投影的原理。结合专业,主要掌握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绘制室内设计透视图的方法,从而能够根据方案图纸绘制透视效果图。此项目安排两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一点透视画法的练习,计划学时12课时。

学生在此单元教学中了解一点透视的投影原理,掌握一点透视的绘制方法,从而能够根据实物的测绘数据绘制一点透视图,进而绘制一点透视的家具图和室内效果透视图等。

模块二:成角透视练习,计划学时12课时。

学生在此单元教学中了解成角透视的投影原理,掌握成角透视的绘制方法,从而能够根据实物的测绘数据绘制成角透视图,进而绘制成角透视的实物图和室内透视图。

在透视图的学习中,首先对简单物体进行透视练习,继而进行复杂物体如各种风格的家居家具等的透视图绘制。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拓展整体建筑透视图及室外景观透视图的绘制。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借助直尺、三角板等规范透视制图,在透视掌握的情况下,尝试练习手绘透视效果图,为后续的效果图表现课程打下基础。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结合建筑装饰专业的实际,减去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的内容。在项目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在成绩的评定中,以学生在项目单元教学过程中练习的作品作为主要考核依据,理论考核为辅,并在课程基本内容授课满足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

任何一门课程都如同一个个项目的综合体,要作好先期总的设计,从而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课时与内容的重点难点,才能使教学工作更好地有序开展。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又要注意相应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实际课程的教学中会收获更多的经验和想法,从而促使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与细化。

摘要:本文以《建筑装饰制图》课程为例, 探讨了课程改革后教学方案的制订, 教学项目与模块的安排, 并以建筑与室内图纸制图标准的项目教学授课环节为例, 探讨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从而对整个课程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改革,项目,模块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篇2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刘光平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摘 要: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制图与识图》出发,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Discussion on Teaching Innovation of Architectural Charting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Liu Guangping(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t.,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 Zhejiang)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basic course Architectural Charting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s, we probe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teaching innovative methods so as to upgrade teaching quality in basic courses and well prepare for the upcoming courses for specialty.Key words: teaching innovation;teaching methods;testing methods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随着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专业,它和其他专业有所不同。一是发展历史短,人们对其还有一个认识过程;二是由于智能建筑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如何构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很多高职院校仍在探索思考的问题。因此,其专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专业的建设过程也是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过程。课程的建设改革对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一直十分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设,2005年以来,笔者承担了“《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教改课题。笔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努力探索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结合实践操作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教学大纲的制定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与建筑相关专业的通用能力课,既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又是具有独立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的课程,因此,该门课程在大土木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能力课。

对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制图与识图》是该专业唯一的一门与建筑有关的课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尽管与建筑相关,但对建筑知识的掌握要求与建筑工程技术等建筑类专业不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仅要求学生掌握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以及对建筑构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和其他专业的应有所不同。笔者在认真分析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应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需要的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以及熟悉建筑基本构造。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内容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投影原理,主要包括点线面的投影、曲面投影和立体投影;第二部分为建筑工程图的绘制与识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读,重在识读建筑施工图纸;第三部分为建筑基本构造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基础、地下室、墙体等建筑结构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整体结构有个整体的认识。一般《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教材中没有第三部分的内容,但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需要,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特别增加了这部分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笔者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开学之初,笔者将授课计划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对于认真学习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做到课前预习。通过对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过程和评价分析,结合职业运用和后继课程学习需要,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2.1开展项目法教学

依据教学目标,开发设计实训项目,所有实训项目取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变被动学习为带任务工作;比如,在建筑图纸绘制的教学中,教学生基本的绘图方法,让学生针对学院综合大楼绘制建筑平面图。通过这一实际项目的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绘图方法与技巧,加深了对建筑平面图的理解,而且培养起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职业素养。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方法实用性强,觉得收获很大,兴致很高。教师在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进行设计时,努力促使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力求简单、容易理解,同时,项目的成果必须是职业工作过程中的作业结果,从而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项目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让学习者通过完成项目,达到一定的目标,来促使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保证了课程目标的落实。

2.2 模型演示与虚拟动画的运用

投影原理的讲解是课程的重点也是课程的难点。该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教师采用了模型演示与虚拟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模型演示是传统的几何作图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学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模型,分析模型的形体结构,加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设计和制作虚拟动画,对模型形体进行剖析,使抽象的理论变的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增强了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实践性强,如果单纯的进行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识图能力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找来正在开工建设的一幢教学楼的建筑施工图纸,安排学生到正在施工的工地现场,观察工程图纸实例,目的是让学生在真情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增加感性认识。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如果采用单纯的笔试考试的方法来考核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整个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成绩评定方法。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在期末教学考核时,其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各占30%,期末考试占4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实训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绘图、识读实际工程图纸的能力。

在评定实训成绩时,采用口试和成果相结合。口试时,教师针对学生做的成果给每个学生随机提3个问题,如果3个问题都回答正确,可在成果成绩(例如“良好”)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例如提为“优秀”);如果2个问题回答正确,则按成果成绩来定(良好);如果只答对一个问题,则应在成果成绩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等级(例如降为“中”);如果3个问题都没有回答出来,则应在成果成绩的基础上降低两个等级(例如降为“及格”)或直接确定为“不及格”。这种评定方法比较科学,评定出来的成绩真实可靠。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的方式主要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的成绩更能体现本课程的特点,促进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和课内外实训,可更全面的反映理论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改革效果

教改是否成功,只有通过具体实施,并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得出结论。经过—学期的教学实践,和以往的教学相比,笔者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该门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1教学观念的转变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不仅理论严谨,且与工程紧密联系,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为主要形式。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主动参与的机会少、积极思考与提出问题的也少,掩盖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目前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作为“导演”,设计教学的情景和过程,让学生作为“演员”,置身其中,主动参与,积极提问,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学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而实现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的激发。4.2 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在进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时,笔者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1)通过采用现场教学法和工地实习活动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识图能力的教学中,就采用了现场教学法:在施工现场,通过工程图纸,让学生对照工程实际识读图纸,学生对识图知识有了感性认识。(2)通过口试的方法测试了解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怎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可得知。这种方法能较好的反映学生实践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如果学生应付了事,没有认真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时,回答问题通常会漏出破绽。就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3 加强了学生协作性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讨论会、座谈会、模拟“图纸会审”等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学生在小组中围绕一个主题和问题,发表见解,经集体讨论和交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使参加讨论的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问题,获得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团队精神、集体观念的培育,使学生的

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通过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对提高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需在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使《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向精品课程的目标迈进。

浅谈职校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 篇3

【关键词】教学特点 教学方法

建筑制图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制图的绘制方法和专业图的识读。

一、目前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较多 有点难建筑制图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几何知识作基础,需要学生有空间想象力。因此教师难讲,学生怕学,师生的教与学都感费劲,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方法不得要领,有的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放弃,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提高建筑制图的教学效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课程学时少

目前职校的建筑制图课时普遍偏少,授课时数不断减少,使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过少的学时连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都有困难,更不要说高要求了。教学内容又多又难,若照本宣科,教师越教越累,学生也会越学越累,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教材滞后

当前所使用的《建筑制图》教材的思想和内容有些滞后,这会使我们的教学与实际工程有脱节,对我们培养人才不利。

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课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地进行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工程实际应用为指导来讲述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际中具体应用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制图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职校生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不清,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可以用实体模型,如三棱锥、圆柱、圆锥、球体等,对照着这些实体模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绘制出这些实体模型三面投影图;再把实体模型的位置改变,让学生再画出三面投影图。三面投影图画完后,让各小组分析归纳总结投影的规律,每组派代表讲述小组的观点,教师引导启发并做点评。这种形式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这种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平面和空间的联系和转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就教室的具体的某点线面让学生产生联想并画出三面投影图,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出某点线面并画出三面投影图,学生会有兴趣,觉得直观易懂,还可以让学生知道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效果更理想。

2、应用多媒体单调的教学方式常致使该课程教学缺乏活力,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已经不适应当今发展的需要。同时需要介绍的内容很多,而分配给建筑制图的课时越来越少,为增加课堂的知识信息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电化教学传递信息量大的优势,及时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并与工程实际联系而加以分析讲解、讨论,既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又可诱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组合体投影这部分知识时,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形体进行投影分析,学生一下难以想象出其空间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利用绘图软件画出这个复杂形体的立体图,让立体图在计算机屏幕上旋转,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分析,看清这个复杂形体的整体形状。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引发了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兴趣。

在木材中补充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竹材等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讨论社会上热点问题,如奥运场馆建设,装修污染、豆腐渣工程等,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自主性,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合理设置建筑制图实践课对于职校学生老说,实践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既能验证建筑制图的基本理论,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因此,为了扩大学生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可以实行开放式教学,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图教学时,讲到结构施工图中的楼板结构平面图、钢筋砼构件配筋图、钢筋成型图以及钢筋在构件中的空间摆放位置时,较好做法是领着学生深入到施工现场,让学生亲眼目睹已经绑扎好的板筋、梁构件钢筋,要求学生一边识读图纸,一边对照查看钢筋,查看钢筋的位置、数量、直径、间距和形状是否按图纸施工,然后教师一根根钢筋对照讲解。对学生来说,无论教师在教室怎么讲解,都不如现场实地进行的教学效果好。开放性教学可根据教学班级及学生人数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启迪和引导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成绩评定随着新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建筑制图课的授课时数减少,教学内容不断增加。教材本身内容较多,学生们学起来费力。另外,学生还需要应付各种证书考试传统的闭卷考试,内容多数死记硬背,容易造成学生负担过重,采用半开卷的形式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或者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在考试内容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只看考试的卷面成绩,还应当综合考虑实践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调查报告等方面。通过这种新的评价办法,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良好习惯,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教学方法的探求和运用上,结合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越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体现出来,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参考文献

孙勇苗蕾 《建筑构造与识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画法几何,建筑制图,教学改革

《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至关重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科学的结合与渗透,传统图学中的一些高难度的求解方法已被计算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画法几何》在课程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总学时的日益减少,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日益暴露出弊端,需要图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改革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的改革

1.1 画法几何部分

《画法几何》主要研究正投影理论,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作为理论基础为土木工程制图中用图形表达工程形体和有关图解法提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长期以来特别强调《画法几何》的重要性,占用了较多的教学学时,并且这一部分又恰恰是老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内容。但原有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再适应实际需要,并且与其后续课程《建筑制图》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无用几何”的印象[1]。因此,在讲授画法几何时,调整其内容和深度,进行必要的精简;应把重点放在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上,以“适用”为度,几何作图知识由于在中学已学过,可少讲,以适应理论教学课时的减少;点、线、面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讲授其投影特征和投影作图,淡化作图技巧;重点讲解图示法,加大点、线、面、体的投影形成过程的讲解及轴测图部分内容;精简理论性强,图解难度大,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的空间定位及度量问题(如点、线、面的综合作图题);立体表明的交线包括截交线和相贯线,这两个内容是整个制图教学的难点。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问题已被计算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加强三面投影图绘制的教学,使学生建立立体几何图形与多面投影图的一一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按照上述方法调整《画法几何》的部分内容之后,《画法几何》的教学时数可由30学时~40学时降到20学时~30学时[2]。

1.2 土木工程制图部分

此部分内容应以基本工程图纸为例,以其所涉及的内容和最新颁布的一系列国家制图标准为基础,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上。利用前续课程《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讲解建筑平、立、剖的形成,使投影理论在此得到充分应用,使两门课程紧密结合。如果仅让学生完成教材及习题中的图纸,读图和制图的任务,能够很全面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除教材汇总涉及的基本图纸表达外,还应使学生了解最近的工程图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后续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奠定基础,教学时数控制在24课时以内。

1.3 计算机绘图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在一系列图形相关学科知识工程制图领域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主张把《计算机绘图》安排在制图课程结束后,并入后续的《土建CAD》,单独开设,集中讲授。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绘图软件的时间长,将计算机绘图与工程制图课程结合在一起,实践机会多,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集中学习软件。它克服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中计算机绘图讲课与上机时数较少的缺点,同时又避免了与《土建CAD》课程内容的重复,一举两得。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手段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主要知识来源,进行灌输式的讲授,所使用的挂图加粉笔和黑板以及模型,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如今,计算机三维动画及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这一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多媒体教学集图形、声音、色像、动画和文字于一身,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生动直观、信息量丰富,而且多媒体课件画面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能将“正投影”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使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式教学法转变为交互式、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建立的具有交互和导航功能的三维虚拟场景,使本来呆板的条文、概念与图形变得生动直观、效果逼真,符合人类“联想及跳跃”式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由以往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尤其是不能替代教师多年锤炼而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尽管其拥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是多媒体课件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的介入,从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木模和铝模等实物模型。但是为了达到应有的教学质量,必要的实物模型还是应该强调的,尤其是复杂的立体相交及组合体的画法结合实物模型演示,学生更易理解授课内容。实践证明,采用实物模型、电子模型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多为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是教授该课程的有效手段。

3合理安排手工制图作业

手工制图是《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课的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解题能力,是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制图基础》中的几何作图、各种视图画法、组合体画图、识图、尺寸标注等应安排制图辅导课[3],不少于6学时。《建筑制图》中也应安排至少2学时的建筑图画实训。

4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也应作适当的调整。考核方式以闭卷形式为主。土木工程制图课的基本内容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采用闭卷考试是十分必要的[4]。卷面考试应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考试。例如该课程中《画法几何》部分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应采用闭卷考试;土木工程制图部分的基本知识,如国际标准规定的各种符号、线性、尺寸标注及各种图的投影原理等也可采用闭卷考试,该部分可占总成绩的60%,作业成绩占20%,手工制图作业占20%。

5 结语

《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必然要求始终紧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满足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需要。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把该课程的教学时数减少到了64学时。教学时数减少了,但由于采用实物模型、电子模型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多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学生反应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松.地质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与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07(2):22-25.

[2]颜国霖.高职高专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福建农机,2007(2):33-34.

[3]林清夫.工程制图课件数字化制作平台的开发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3):78-79.

[4]雷菊珍.非机械类《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0-72.

CAD课程建筑制图手册 篇5

软件基础部份 每节约为1小30分

第一节:

1、认识界面及控制界面: 标题栏:标题栏控制,文件保存(CTRL+S)的格式,文件默认保存格式的更改。文件另存为:CTRL+SHIFT+S 菜单栏:。

工具栏:工具栏位置的控制,显示及隐藏,快速恢复显示,全屏显示CTRL+0,显示常用的工具栏。命令行:(CAD软件中启用命令的三种方式工具栏,菜单栏,快捷命令)命令行作用及的移动,放大缩小显示,关闭及显示CTRL+9。

模型空间区:世界坐标轴的显示及定位,背景颜色的更改。

布局空间区:新建、改名、删除。

显示滚动条:工具→选项→显示。(OP)十字光标的控制:

2、打开文件: CTRL+O 按住CTRL可间隔选中多个文件 按SHIFT可以连续选中多个文件

CTRL加TAB可以实现文件切换

文件的新建:CTRL+N 新建文件及STARTUP命令的使用

3、状态栏内容: 捕捉:F9 SE 栅格:F7 正交:F8 极轴:F10 对象捕捉:F3 DS(OS、SE)开启设置 END端点 MID中点 CEN圆心 NOD节点 QUA象限点

INT交点 EXT延伸点 插入点 PER垂足点 TAN切点 NEA最近点 APP外观交点 PAR平行 TT 临时追踪点 对象追踪:F11 DUCS:动态坐标 CTRL+D DYN: F12 线宽:

4、选择物体的几种方式 点选:直接点击

框选:从左向右必需全部框中物体,从右向左挨选物体就会被选中。全选:CTRA+A 利用SHIFT键:加或减选.SELECT选择命令(SL):可以结合删除等操作命令使用,也可独立使用。选项包含W窗口、L上一个、C窗交、BOX框、ALL全部、F栏选、A添加、R删除、M多个、P前一个、U放弃、AU自动、SI单个。系统变量HIGHLIGHT,默认为1 选中对象高亮显示。

5、确定的方式 右击 空格 回车

6、退出命令操作:按ESC键 退出CAD程序:CTRL+Q

7、删除物体的几种方法 按DELETE键 选择删除工具

输入快捷键 E

8、绘图范围的设置 图形界限: limits

9、单位:格式、选项

10、缩放显示图形的方法 右击:

中键滚动

快捷键Z:框选放大、A全部、11、平移图形 右击: 按住中键:

12、撤消操作

范围、O对象。ECTRL+Z CTRL+Y 还原搞撤消操作 U键加空格

13、编组:G 可将多个对像组在一起 使用G 分解

14、重生成画面:RE 第二节

1、输入命令的三种方式(工具栏、菜单、命令行)

2、常用定位点的方式

绝对直角坐标:它是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表达式:(X,Y)相对坐标:相对于绘图的前一点,定位下一点的位置;表达式:相对符号(@X,Y)

相对极坐标:相对于绘图的前一点,利用所画线的长度以及此线与X轴夹角值来定位下一点;表达式: 相对符号(@长度<角度)

利用from 命令绘制图形:

直接输入角度:

利用正交绘制图形: 利用极轴绘制图形:

利用延伸捕捉绘制图形:

3、直线工具:L

4、特性工具栏: MA特性匹配 PR或CTRL+1持性面板 虚线线型比例 LTS可对整个线型修改 线 性管理器 格式》线型

线性管理器:LT

5、修剪工具:TR

6、移动工具 M 例题:标高符号、折断线

第三节

1、构造线工具:XL 直接输入角度: 角度: 偏移:

2、偏移: O 注意矩形偏移、圆弧、块、面域的偏移

距离: 偏移距离可按比例关系输入如117/4表示117的四分之一距离。总数有小数点时输入方式为 例(/■22.5■2)要输入括号,■表示空格

通过:指定要通过的点。删除:可设定偏移后删除源对象。

3、多段线工具的使用:PL 利用多段线绘制箭头 利用多段线绘制窗帘符号 多段线线宽 多段线直线互转 PE(修改多段线)

修改多段线:闭合、打开、宽度、编辑顶点、拟合、样条曲线、非曲线化、线型生成(针对点划线)

4、等宽线命令:TRACE

5、分解 X 圆不能分解

6、复制命令 CO 单个复制,多重复制

不同文件间的复制CTRL+C 剪切CTRL+X 粘贴 CTRL+V 选择性粘贴:PA EXCEL表格转CAD表格

带基点复制:CTRL+SHIFT+C 可以指定粘贴的基点 例题:衣柜平面、衣柜立面、绘制楼梯、门立面、推拉门 第四节

1、多边形工具: POL 边:

圆心: 内接、外切 利用相对坐标绘制多边形

2、SO SOLID 填实的三边形或四边形

3、圆:C 注意选择切点的位置

4、圆弧 A

5、矩形工具:REC

6、导直角 CHA

7、导圆角 F 例:门平面、第五节

1、修订云线:在设计中图纸是在不断修改的,每过一段时间,图纸会发表一个版次,相对于上一个版次,新的版次会用云线在做出修改的地方进行标记,提醒接受图纸的下游专业注意这些修改。

2、样条曲线: SPL 编辑样条曲线:SPE

3、椭圆:EL(旋转角度在0到89.4度)

4、镜像:MI 文字的方向(mirrtext值为0时为不镜像为1为镜像),块中的文字分解后可变回

5、旋转:RO

6、对齐(修改-对齐):AL

7、多线:ML 多线修改

例题:简单墙体、第六节

1、阵列:AR

2、缩放:SC

3、拉伸:S

4、拉长(修改菜单-拉长):LEN

5、延伸:EX

6、打断:BR

7、合并:J(针对于打断的图形,圆也可以,多段线与图形合并必须先选多段线)

8、点(格式-点样式)定数等分:DIV 定距等分:ME 利用等分点实现沿路径阵列

第七节

1、图案填充:H 编辑图案图充:HE

2、自定义填充图案:

3、图形的叠加次序

4、面域:REG 例题:家装平面布置图填充 第八节

1、文字工具

单行文字:DT 可以利用文字特性面板更改 多行文字:T 编辑文字: 文字样式:ST

2、表格工具 插入表格:TB 编辑表格: ED 表格样式:TS 例题:A3图框的创建、图表制图 第九节

1、建块 创建块:B 写块:W 普通块: 属性块:ATT 动态块:BE

2、导入块 插入块:I

3、复制块:

设计中心导入块:CTRL+2

4、建筑制图导入块文件实例

第十节:

编组 GROUP

1、标注(ded)

线性标注:DLI 标注两点间垂直或水平距离

对齐标注:DAL 标注两点间直线距离 弧长标注:DAR 标注圆弧弧长

坐标标注:DOR 标注点坐标 半径标注:DRA 标注圆的半径 折弯标注: 折弯标注圆的半径 直径标注:DDI 标注圆的直径 角度标注:DAN 标注两条线的夹角

快速标注:QDIM 快速标注所选中直线的距离

基线标注:DBA 相对于上一标注起点到下一点的连续标注 连续标注:DCO 相对于上一标注端点到一下点的连续标注

标注间距: 设定标注间的距离 折断标注: 控制相交标注的打断 形位公差标注:TOL 圆心标记:DCE 标出圆心 折弯标注:

引线标注:LE 标出引线

2、标注样式设置 D 超出标记选项只能建筑标记和倾斜标记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测量单位比例:可按倍数扩大标注值 公差:极限差

3、多重引线标注 添加多重引线: 删除多重引线: 对齐多重引线: 多重引线样式:MLS 例题:建筑制图的标注实例

第十一节:

1、图层的使用 LA 新建:新建图层时在图层名后输入逗号可自行在新建一层。删除:

置为当前:

保存:保存图层,保存样本

导入图层方法 清理无用对象:PU

2、建筑制图标准

3、建立样板文件

第十二节:

1、视口:

2、查询:面积 AA 距离 DI 查询对象属性:LS

3、插入图片:IAT

浅谈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情境教学 篇6

关键词:建筑制图与识图;情境教学;实施方式

中图分类号:TU204;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5007203

建筑制圖与识图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应用型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当代职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学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因此,情境教学应运而生,情境教学具有引导性、实践性、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能满足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期望。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1]。情境教学不同于过去“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教学,而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学生的实践体验和理论需求。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作用于学生的。

二、情境教学的目的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能力。从学生今后就业岗位来看,该门课程的受教人群可从事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造价、装修装饰设计与施工、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工作。 因此,对该门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在

课堂教学中营造实际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真实情境,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核心职业能力。

三、情境教学的实施方式

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的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的内容是多元化的,不是固定单一的模式。 采用为课堂增色易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辅助工具,如图片、音乐、多媒体,即属于情景教学,创设模拟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也属于情景教学。情境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2]。

(一)多媒体情境教学

多媒体情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图文并茂,情境交融,直观、立体、鲜活。在课堂开篇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将其引入课程知识的学习。在课程知识讲解结束后播放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化理解,感受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缓解学生厌倦感。

例如,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中,在建筑施工图开篇,以某一项目为案例,向学生展示该项目的营销策划定位报告、方案文本、初步设计图、扩大初步设计图、施工图等资料,介绍项目的运行流程以及各个单位的工作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结尾,放映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优秀楼盘的图片并作简要介绍,播放关于超高层发展史、全球知名建筑的方案设计和施工介绍的视频,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资料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堂外,不拘泥于课堂,在加深对课堂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建筑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生活案例情境教学

生活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把生活引入课堂,将学生引入社会,将教材内容与相关的生活案例相结合,达到学习中的启迪作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感受书本知识的现实运用,体会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结合建筑施工图的教学,可以安排学生绘制自家住房的户型图或立面图、剖面图,并在课堂上介绍;也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毕业了要买房,你会怎么选择楼盘?”安排学生分组踩盘,搜集整理当地楼盘的资料信息,包括楼盘的区域位置、交通情况、配套设施、总平面布置、经济技术指标、户型图、效果图、样板房图片、销售价格等,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分析优缺点,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重要性,也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市场动态,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实践。

(三)角色模拟情境教学

角色模拟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情境教学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情境角色模拟是在假定或虚拟的情境下,让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课题,扮演规定情境中的角色,按角色需要去思考、讲话和活动。角色模拟缩短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学生通过模拟情景中的实际操作训练,能及时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各种具体技能[3]。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角色模拟情境教学中,可以采用的真实社会情境很多,模拟施工图交底会议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模拟施工图交底,可以分别模拟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交底,也可以模拟全套图纸交底。首先教师要选择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图纸,可以选用学校的总平面图及教学楼的施工图,因为学生对学校的建筑更熟悉,也能结合实际情况识读图纸。然后将班上学生

分为四组,以10人左右为一组,每组轮流担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组组员根据所在单位进行分工,扮演所在单位的相应人员,在课下识读图纸并作好准备,教师扮演质检站站长。最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施工图交底会议模拟,形成会议纪要。结合教学,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提一个问题并且回答一个问题,要求提的问题不能重复,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情况,作好记录,计入学生平时考核成绩。

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建立真实的社会关系,师生扮演真实的社会角色,营造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的氛围,打破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学习,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也让学生得到了现实体验,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四、情境教学的要求

要想使情境教学达到有效效果,教师要准备充分,学生必须全员参与、认真投入,而不是为了应付。而学生的热情、课堂的氛围,是可以由教师调动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这种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机制,而不再是纸上谈兵。教师更要坚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和改进,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把最新最实际的学科发展成果以恰当的方式结合到情境教学中来。

所以,首先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具有饱满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将课堂融入情境中,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其次,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寻找情境材料,精心策划教学情境,合理安排实施方式,做到目标明确,情境设置有趣,方案切实可行。最后,教师要组织好情境教学的实施,向学生讲清教学目的、实施方式和流程,分配角色,控制好实施过程,及时解决实施中产生的争执,做好总结和评价,同时要作好考核记录。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情境教学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情境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教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变化,情境教学仍需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和实施方式。参考文献:

[1]刘海玲.一则历史课情景教学案例[ J ] .中小学管理, 2006(S):268-269.

[2]吴燕民,金艾裙.社会工作专业情景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88-90.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篇7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是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 (包括建筑设计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城镇规划专业等) 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培养学生识读与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职业岗位能力, 该课程是企业一线专门岗位人才必备的知识, 是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课, 同时也是本专业岗位技能形成的支撑课程。它与并行课程 (美术基础) 、后续课程 (建筑与装饰构造、CAD、3DMAX等) 共同形成学生完整的、正确的关于建筑工程图识读与绘制的职业能力, 故本课程所具有的作用远远超出了课程本身而延伸到学生在其后的课程学习、工程实践中。

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在教学整体设计时按照“面向就业、面向后续课程”总体设计要求, 紧紧围绕真实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 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大力整合, 建立以工作岗位为主线的新的教学体系, 实行项目教学, 以实际工程图的识读和绘制为主线, 贯穿整个课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理解工程图。所谓项目是指紧密结合建筑设计类工程实际和现行规范的要求,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岗位工作中掌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实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是从工程图实务教学与实操一体化活动中获得岗位能力, 以实务为载体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图训练,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每项实务教学均包括:实务体验、实务提炼、实务操作、实务检验、实务评价。实现学习过程与岗位实务操作的一致性, 并与建筑行业执业资格考核要求紧密结合。教学的实现过程如图1。

三、课程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学中,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培养包括《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制图》等课程, 理论逻辑性强, 内容深奥繁多, 所需课时多、学习难度大, 而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 与岗位技能要求脱节, 很多学生的后续课程及就业以后的制图识图存在一定问题, 教学目标难以高质量完成。为了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本课程大力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倒推。确定课程内容与项目教学体系, 切实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一) 课程内容确定依据

1. 以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职业定位岗位群 (设计员、资料员等) 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

2. 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制图员的职业资格标准;

3.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4. 贯彻落实16#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二) 知识内容

知识目标:掌握正投影的理论和作图方法, 掌握剖面图、断面图、轴测图、透视图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基本画法。

根据内容的内在联系, 主要有6大部分:

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基础知识、建筑形体表达、建筑工程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装饰施工图) 、阴影、透视。

(三) 实践内容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掌握用仪器作图的技能和方法, 能正确地绘制和阅读一般的专业图, 能熟练绘制建筑透视图。熟悉现行制图国家标准, 能查阅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 建筑工程施工图 (实际图纸) 的识读;

2. 校园建筑认识实习 (结合建筑形体表达、建筑工程施工图等章节) ;

3. 施工现场参观 (对照施工图) ;

4. 典型建筑形体的测绘;

5. 课程实操——建筑施工图、装饰施工图、建筑装饰透视图的绘制;图纸会审实务模拟

(四) 内容整合, 识图不断线

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课堂活动, 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 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按照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的工作过程, 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倒推, 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与实践内容, 并将课程内容进行大力整合, 提炼成10个项目, 即:

项目1:了解建筑工程图

项目2:绘制简单施工图

项目3:投影法在建筑工程图中的应用

项目4:建筑形体的图样表达方法

项目5:建筑工程施工图认知

项目6: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

项目7: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图识读与绘制

项目8:建筑室内外阴影透视图

项目9:测绘建筑施工图

项目10:施工图识读实务模拟———图纸会审

经过整合以后的这10个项目以建筑工程图为线索, 以职业技能需求为依据, 以实际建筑工程图为案例, 以培养学生正确识读与绘制建筑工程图为任务, 完全摆脱了原来建筑制图教学中的“点、线、面、体”的学科思维模式, 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 教学对象分析

高职学生普遍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较差, 而该门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逻辑性强的课程。对于这些问题, 对课程进行系统化安排, 学生认识层次递进, 在教学中要求“识图不断线”, 即识图基础、识图训练、识图强化训练。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建筑施工图、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 建筑物室内及室外透视图的绘制, 适应建筑设计类专业的岗位群及岗位技能要求。

教学难点: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及利用图进行构思的能力。教学中可针对问题采用模型教学、多媒体教学、实例教学、学练结合等教学方法。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案例教学:

以实际工程的施工图为教学案例, 告诉学生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 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对接,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 融“教、学、做”为一体:

针对学生的特点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练训结合。比如进行楼梯施工图的教学时, 首先启发学生回想自己见过的楼梯类型、楼梯的组成部分、楼梯的各部位尺度, 如梯段宽度、平台宽度、踏步高度及宽度、净空高度等。由于学生生活中有关于楼梯的丰富经验, 这些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他们往往对刚才所说的问题印象模糊、似是而非, 并且急于得到验证, 这时可以带他们实地参观、讲解、并简单测量, 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楼梯相关知识的讲授, 使学生对楼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这样在讲授楼梯施工图时, 学生能够容易理解、看懂, 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在准确理解施工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含义的基础上, 可以绘制楼梯施工图。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教学楼楼梯的测绘练习, 会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教、学、做”为一体, 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技能的获得为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动画、影像等技术手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建筑形体及投影、制图方法, 生动、直观, 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同时扩大信息量。

4.“顺口溜”及制图口诀:

使用琅琅上口、易懂好记的语言, 总结重点内容, 并配合一定的练习, 使学生快速牢记并掌握, 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基本体读图方法:矩矩为柱、三三为锥、梯梯为台、圆圆为球;如形体的投影关系:三等关系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如组合体读图方法步骤:抓主视, 看大致 (看) ———分部分, 找关系 (分) ——按投影, 想形状 (想) ———合起来, 想整体 (合) ;如透视图的作图方法:平行线组共灭点, 透视方向是关键, 视线交点求端点, 画面上定真高线等。

5. 实务模拟:

进行施工图识读实务模拟——图纸会审, 可邀请企业人员及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通过图纸会审的实务模拟训练,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对一般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能编制图纸会审纪要, 培养协调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为就业后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改革思路

(一) 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针对建筑设计类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 在教学时突出重点, 与并行课程及后续课程紧密结合, 加大对学生所需职业技能的培养。如建筑设计类专业的岗位群有设计方向 (建筑设计、装饰设计、规划设计等) 和施工方向 (装饰施工等) , 对设计方向的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施工图绘制、手绘训练, 做好与美术及CAD课程的对接;对施工方向的学生应加强施工图识读、测绘训练, 做好与工程算量课程的对接, 使学生专业技能突出, 利于就业。

(二) 探索考试改革

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 从形成基本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制订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标准。

1.“双证书”制度。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图员证 (与AutoCAD课程一起,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制图的技能) 。

2. 考教分离。

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包括知识与技能) 建立透明的试题库, 引起学生重视并使学生掌握。

3. 企业参与出题考核。

使考题更具有针对性, 更符合企业工作的需要。

4. 引入真实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进行考核。

主要以面试为主, 可由企业人员参与。可采用事先编制的试题库内的题目, 针对该套施工图, 以考核能力为目的进行考核, 以考促学。

(三) 加强与企业合作

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与企业合作, 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工学结合模式。针对建筑设计类专业的岗位群, 可加强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装饰设计施工等企业的合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 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

识图教学与建筑设计企业的出图同步, 识图与制图应紧跟图形表达、技术进步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 , 丰富课程资源, 提升本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时代性。

参考文献

[1]胡建英.《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08) .

[2]高远.《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图实务》精品课程[OL].http://jpkc.sxatc.com/.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篇8

关键词:就业导向,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前言:针对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教学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成为了教学发展的重点。建筑制图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工程类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改革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体系, 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课题

一、重要性分析

1.社会需要

目前我国开设建筑专业的院校中, 就如何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应用型人才, 已陆续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实践。但仍缺乏针对实用技术型人才的系统培养方案。学生还需要通过长期的磨合和培训, 才能独立进行专业操作, 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这一过程既浪费了用人单位的人力和财力, 又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就业热情。另外社会实际用人需求的调查显示, 土木建筑类专业毕业生进入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施工类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设计研究院。这类单位多数要求应聘者上岗时应具备初步方案设计与监理能力, 能正确识图与熟练应用软件绘图, 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 能更快的开展实际工作。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的重视, 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2.专业需要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利于建筑专业教学发展。建筑制图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专业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三大模块。其中画法几何是建筑制图的基础内容, 主要是学习点、线、面和组合体的投影原理, 培养学生立体空间思维和平面空间想象力;专业制图是画法几何的延伸, 是对建筑工程的专业制图进行学习,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计算机绘图主要学习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是建筑制图的必备技能。从当前各高校相同课程的教学体系实施过程来看, 整个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重心多集中在画法几何的部分, 对于后面的二者, 往往在课时分配, 教学方式, 实践应用上都有所欠缺。这不仅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感到所学不足, 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埋下隐患。

另外, 教师、学生、课程是教学系统的三要素, 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较为广泛, 即在教学要素结构中, 教师为中心;在教育内容范围上, 课本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组织上, 课堂成中心。这样的教学体系极大的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理论与实践脱离, 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阻力。因此有必要对于建筑专业制图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再研究和探索。

二、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学体系, 推进创新性教学方法

提高画法几何的自学程度、扩大工程专业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课时比例。结合后续教学内容和就业需求, 重新划分教学课时。组织学生对于画法几何的部分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将计算机绘图贯彻于工程制图的各章节中;调整实践教学学时数;增加建筑施工图纸的识图和制图练习;细化计算机绘图部分的讲解, 增设相关软件学习和考证指导, 使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运用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纸, 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2.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学校应加强与施工企业的联系, 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增加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建筑制图涵盖范围较广, 包括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桥梁公路等多个建筑类型, 而且现场因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市场条件的不同, 实践条件也较为复杂, 不同于课堂上的纯理论, 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与企业合作, 搭建实践平台,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建筑施工图纸的使用环境;邀请施工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纠错, 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绘图要点,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习热情, 尽快进入专业角色, 缩短就业实习时间。为图纸的绘制和后续课程的学习, 以及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建筑制图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合理性。制图不严谨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也是教育体系改革之一。应作为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了解其重要性, 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严格按照国家制图标准和施工现场实际工程要求绘制建筑图纸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个人道德水平, 养成实事求是、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负责的工作态度,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3]。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改革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符合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和专业自身发展。以就业为导向, 通过调整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体系,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帮助学生缩短步入社会后的适应期, 使建筑专业学生能够根据工程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自主绘制和设计专业图纸, 看懂施工图纸, 提升个人价值, 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克非, 汤小红, 吴庆定.工程制图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建筑制图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1 (5) :213-215.

[2]王侠, 孙刚, 杨琦琦.校企结合下的高职建筑制图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5, 5 (2) :147-149.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篇9

一、课程的定位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既有较深的理论性, 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是建筑工程类 (建筑工程、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 学生的必修课。它是教授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识读方法的一门课程,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是建筑工程施工图。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 是为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服务的。对于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识图。为更贴近实际需要, 达到识图的教学目标。现在对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以下探讨。

二、教学方法

1.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辅助教学

随着高职院校理论课时的不断缩减, 使用多媒体教室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地学习欲望, 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 在讲点、线、面时候, 要尽量使用黑板手工作图教学, 这样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而在讲解立体的三视图的作法时, 可用多媒体学生们通过观察动画、旋转模型, 找出其具有特征的一面投影作为主视图的看图方向, 依次再画出其三面投影。再如, 在讲解“剖视图”、“断面图”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 制作关于画剖视图、断面图的课件, 以例题来演示说明剖视图、断面图的形成及画图的步骤, 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画剖视图、断面图的方法。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时, 教师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边作图边打出其作图步骤, 重复再现作图步骤。在授课过程中应用CAD辅助教学。比如“点、线、面的投影”这一内容, 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好, 但是在学习立体的投影时, 由于其理论性较强, 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比较高, 对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掌握不好, 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建筑制图的信心。对此, 通过Auto CAD讲授课程, 不仅可以充实学生计算机Auto CAD绘图知识,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而且提高识图、读图能力。总的来说, 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 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反之, 则会使教学过程程序化,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本课程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实践性专业课程, 要求平时多积累多练习。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行, 考完之后就没有再进行练习, 学习内容很快就都被忘记了。尤其是一些对空间转换思维要求较高的教学环节 (如二维的平面图到三维的立体图进行相互转换) , 而这正是识图的重要基础, 这部分学习内容不扎实, 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环节, 可以适当多布置点作业, 让学生勤加练习,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平面立体”的内容时, 可采用图样与模型或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利用石膏模型、吹塑纸、橡皮泥等材料, 根据图样制作模型, 然后再进行评比,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水平, 进而做到将空间模型思维熟练于心, 使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

3.以提高识图能力为目的, 合理精简整合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识图能力的核心是空间想象力, 即理解如何用二维平面来表达空间形体, 再由二维平面图想象三维空间物体的形状。在几年来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在制图基础知识如立体投影中, 对相贯线、截交线的理解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针对建筑形体大部分都是平面体的特点, 可将这一部分的学习要求适当降低。对于课程中轴测投影、尺寸标注等内容, 则从实用和应用为主的原则出发, 对其精简, 将重点转化到识读这一任务中来。建筑识图是应用型知识, 也应将重点放在形成和图示内容的识读, 而不是偏重于如何去画、如何标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 减少艰深难懂等内容的比例, 使课程学习内容的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易学好懂,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近实际, 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使他们更有信心学好本课程。

Auto CAD是建筑工程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 在制图课程内可以将Auto CAD的部分内容整合到制图课程教学中, 在教学中,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CAD软件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 教会学生使用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 学习建立组合体的三维模型及投影图、剖面图、断面图和尺寸标注方法, 运用CAD软件绘制基础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结构施工图等。这样, 让学生学会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两种技能, 培养他们对建筑工程图样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满足他们日后工作的需要。

4.“读画结合”、“以画促读”, 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基本工程技能得到训练

空间想象力是识图能力的基础。我们提倡以识图为主, 并不是要放弃画图训练。识图是目的, 画图是手段, 只有“读画结合”、“以画促读”,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建筑工程图的学习中, 要适当增加建筑工程图的抄绘练习。为满足工程施工现场对技术人员的要求, 还应适当地增加建筑形体的测绘练习和建筑构造的相关内容, 这样可提高学生读图的正确性, 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 帮助理解掌握图示内容, 提高识图能力。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

本课程通过课程建设, 建立了以能力考核为标准的测试系统, 形成了过程考核、理论、技能测试与制图员考证相结合的能力考核体系。并且将每节课程的课件、教案上传, 以供学生下载学习。这样可以实现“不下课的课堂”, 将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缺堂对学习的影响减到最小。同时建立考试题库, 实行考教分离, 确保考核的客观性。教师可合理应用即时通讯软件, 建立学习群, 方便学生间探讨问题、师生交流、布置作业等, 使网络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结束语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要实事求是, 因材施教, 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实践为指针, 培养学生要适应建筑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课程教学过程要体现针对性, 强调实践性, 突出应用性,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好本门课程,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篇10

建筑制图与建筑结构CAD是高职院校中开设的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绘图与读图的能力,并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并具备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两门课程是独立开设的,这种分离存在很多弊端,两门相关联的课程单独授课,导致内容重复、课时增加、教学效果差。将两门课有效整合,合二为一,进行一体化教学,精简内容,压缩课时,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效结合,为今后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和工作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 建筑制图与建筑结构CAD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建筑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当前高校教育课时不断压缩的背景下,建筑制图教学内容作了大量删减,而基本投影及作图等有关作图原理知识的要求没有降低,学生对识图感到吃力,单纯的讲授,不但教师不易讲授,学生也感觉枯燥,课堂内容也难以消化吸收,更不用说融会贯通和应用。同时建筑结构CAD并不能脱离基本投影原理、表达方式、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而独立进行,在建筑结构CAD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建筑制图》与《建筑结构CAD》二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建筑制图是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基石,计算机绘图是学习、绘制工程图的利器[2]。若将建筑制图与建筑结构CAD两门课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利于内容的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绘制建筑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加强手工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出真正满足现代建筑制图行业实际需求的学生

2. 建筑制图与建筑结构CAD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建议

目前,工科类院校在处理建筑制图与建筑结构CAD绘图两门课程关系时通常有四种模式

一是添加式,即在传统建筑制图教材中添加几章建筑结构CAD知识。由于建筑结构CAD绘图课程学时较少,有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绘图时,不能进行充分练习,有些学生对这部分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对建筑结构CAD绘图学习不深入、学习效果差。

二是独立式,即将建筑结构CAD单独列为一门课。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内容重复,课时增加。建筑结构CAD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命令的使用方法,脱离制图知识,会导致学生对图形的绘制虽较熟练,但却不能较好地进行图样的表达,教学效果也不理想[3]。

三是组合式,即同一个教师先讲授建筑制图,再讲授计算机绘图知识。这种模式较之前两种模式而言,学生学习建筑制图课程比较符合认知规律,也相对突出了建筑结构CAD技术的完整性,缺陷是两门课不能有效融合,手工作图和计算机辅助作图不能有机结合,内容不能衔接到最好,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是融合式,即将建筑制图和建筑结构CAD整合成一门课,以各个知识点为模块进行设计,同时进行建筑制图和建筑结构CAD的学习,将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有效融入建筑制图的教学中,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两者兼顾,做到以建筑制图为基础,以建筑结构CAD为辅助的最佳组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对以上几种教学模式以及对两门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我们结合建筑工程类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在实践中探究了一种将两门课程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将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对原有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分为以下八大模块:国家标准;CAD基础知识和几何作图;点、线、面投影及三视图;基本体投影及简单图形创建;轴测图基本知识;组合体识图绘图及尺寸标注;专业建筑工程图样;综合训练。

(2)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授课和CAD软件、天正建筑软件授课相结合,把两门课的内容按照知识点模块穿插讲授,使教学更加灵活多变。按照授课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利用建筑结构CAD技术将教学内容中复杂的图形进行三维造型,使学生了解生成过程,观察立体的特点,加深理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因素。采用的教学手段有: (1) 示范教学法,如在建筑结构CAD教学中给学生示范绘图过程等; (2) 多媒体教学法,采用丰富的图片、实物动画和作图步骤分解动画等直观教学展示,并进行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实例教学法,教师选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进行讲解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4)手工绘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两手都要抓,二者练习量要比例适当。通过适量的手工绘图,打下绘图基本功,加上计算机辅助软件的灵活运用,满足现代建筑制图的实际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为了与教学改革相适应,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考核方式也应进行变革,将统一考试与多样化考核相结合。对学生成绩的认定,不能再是单纯的知识考核,而是要把知识和能力的考察综合起来。期末总成绩采取平时小作业成绩、手工绘图大作业成绩、计算机绘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多项组成的优化方案。期末总成绩由以下比例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50%,平时小作业占10%,手工绘图大作业占10%,计算机绘图占30%(其中平时计算机绘图作业占15%,计算机绘图上机考试占15%)。此外在整个课程考核中,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核。

3. 结束语

建筑制图》是土建类专业一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而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整合和内容优化。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大量的图形,AUTOCAD快速处理图形的功能,可以作为辅助制图教学的工具。因此,在当前高校教学课时不断压缩的条件下,应该将CAD纳入到《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将制图和CAD课程结合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结合正确的制图理论、制图标准,使用建筑CAD绘图,还可以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有更多的时间来掌握建筑CAD软件绘图技巧和相关专业软件,如PKPM、天正的使用,对于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图纸的质量以及毕业后能快速适应承担工作任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制图与建筑结构CAD教学有效融合的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如何通过课程的整合、内容的优化与合理取舍,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进程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孟春芳.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J].山西建筑, 2009 (34) :217-218.

[2]丁乔, 仵亚红, 李茂盛.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J].机械管理开发, 2011 (4) :185-18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帮乡驻村干部总结 下一篇:审计风险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