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居民(通用9篇)
篇1: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居民
——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评调查问卷三
居民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编号:姓名:性别:年龄:户口地址:现住址:
1、你知道健康专家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哪几个方面吗?(多选题)ABCD
A 合理膳食B适量运动C 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 不知道
2、你认为“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不晚”这个说法正确吗?A
A 正确B 不正确C 不知道
3、护士给老王测量血压,记录为“138/85mmHg”,请问老王的血压是:B
A 高血压B 正常血压C低血压D 不知道
4、接种疫苗是预防哪一类疾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C
A 高血压B 糖尿病C 多种传染病D 不知道
5、肺结核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A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
B 喝了不干净的水C 吃了变质的食物D 不知道
6、“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你认为正确吗?A
A 正确B 不正确C 很难说D 不知道
7、登革热是通过哪种媒介进行传播的?D
A 老鼠B 蟑螂C 苍蝇D 蚊子
8、最近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三聚氰胺”被发现于多批次的奶粉中。关于这种物质,你所知道的是:C
A 是一种食品添加剂B 是一种高毒性化学物质,对人类可诱发癌症
C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主要是形成结石,对婴幼儿泌尿系统有影响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可起到什么作用?A
A 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B 可百分之百确保不得流感
C几年之内都可避免得流感。D不知道近来,陈姨进食后总觉得胃部闷胀,且身体逐渐消瘦,脸色苍白。她应该赶快:C
A 买保健食品补一补B 买胃药吃C 去医院就诊D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
调查员签字调查日期调查地点:.1
篇2: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居民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2013年度中央转移支付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方案的通知》(赣卫疾控字〔2014〕2号)文件中的各项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任务。按照2014年艾滋病防治健康促进与教育项目督导与评估实施方案要求,我市15-60岁城镇居民知识知晓率达到85%,15-49岁妇女达到85%以上,市疾控中心艾防科在8月-9月期间在赣州市城区两个社区举行多次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现场对居民做了一对一的知识问卷调查,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市疾控中心进入社区之前,已交由区疾控中心同两个社区居委会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市疾控中心对实习生进行了调查前培训,准备了足够的宣传小册、问卷、小礼品等等,在人力、物力、协调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工作。
二、精心策划,积极开展艾滋病知识普及活动。
在社区开展活动时,经过当地居委会协助汇集居民到小区院子或者居委会办公室,由实习生先对居民发放宣传册和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小礼品,同时由市疾控艾防专业人员为居民讲解相关知识,然后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完成之后,为加深居民对健康知识的印象,现场进行了有奖知识竞答,活动现场气氛浓烈,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在8月-9月期间下到两个社区,共开展了4次知识普及活动,每次30人左右参加,收到了很好地效果,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82.5%提高到92%。
三、总结活动经验
今年的居民健康知识调查促进了城市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及掌握, 活动形式符合大众需要,有奖知识竞答的宣传方法得到领导的高度赞同,通过我们的宣传活动,居民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82.5%提高到92%,对艾滋病的防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某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3:社区老年居民健康行为状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盐城市黄海社区门口随机拦取过路的老年居民 (年龄在60周岁以上) , 向其解释调查的目的及内容, 选择愿意合作的老年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对征得同意的社区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 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研究表明, 健康的相关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体重、饮食习惯等[1]。依此将问卷主要内容确定为老年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血压 (后3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测量) 、血脂、血糖、烟酒嗜好、饮食习惯 (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脂肪、盐摄入量等) 、体育锻炼等。共发放问卷107份, 以不记名方式填写, 并承诺遵循保密原则, 当场发放并释疑, 当场收卷, 共收回有效问卷107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居民的基本资料 (见表1)
2.2 社区老年居民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情况
107名社区老年居民中, 知道自身体重者为73名 (68.2%) , 不知道自身体重者为34名 (31.8%) ;清楚自身血压者为46名 (43.0%) , 不清楚自身血压者为61名 (57.0%) 。根据现场测量的体重和血压得知, 达到标准体重者[60岁以上人群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男性体重 (kg) =身高 (cm) ×0.65-48.7, 女性体重 (kg) =身高 (cm) ×0.56-33.4]为62名 (57.9%) , 超出标准体重者为34名 (31.8%) , 低于标准体重者为11名 (10.3%) ;血压正常者为72名 (67.3%) , 血压异常者为35名 (32.7%) 。107名社区老年居民中不知道自身血脂情况的有67名 (62.6%) , 知道自身血脂情况的40名 (37.4%) , 其中清楚知道自身血脂并且异常的有23名 (21.5%) ;不知道自身血糖情况的有53名 (49.5%) , 知道自身血糖情况的54名 (50.5%) , 其中清楚知道自身血糖并且异常的有33名 (30.8%) 。
2.3 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行为状况
2.3.1 烟酒嗜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67名 (62.6%) 老年居民不吸烟或者已戒烟, 23名 (21.5%) 老年居民每天都吸烟, 还有17名 (15.9%) 老年居民家中有吸烟人员, 处于被动吸烟状态;而每天饮酒的老年居民仅有18名 (16.8%) , 主要以白酒为主, 其余老年居民89名 (83.2%) 不饮酒。
2.3.2 饮食习惯 (见表2)
2.3.3 体育运动情况
通过入户深入访谈得知, 社区老年居民常见的体育锻炼形式为晚饭后散步半小时 (107名, 100.0%) 和广场体操 (86名, 80.4%) 等, 这与国内肖柳红等[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 老年居民的体育运动项目相对单一, 缺乏有专业人员指导的运动或活动。
3 分析
3.1 开展健康教育
本次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老年居民知道肥胖、饮食不均衡、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对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都注重培养健康行为习惯。但是, 部分老年居民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诸如“我身体一向很好, 不用检查”、“能吃是福气”等。另外, 老年居民最期望医护工作者的指导, 因此, 我们首先要增加医护工作者特别是社区护理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方面的知识, 针对该特殊人群, 以个体健康指导为主, 增强老年居民的健康意识。如用具体案例、患者亲身说教或朋友交流等方式, 有条件的辅以专题讲座, 说明不注重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造成的不良后果;用生动形象的图册等讲解不良生活习惯与老年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的关系, 教会他们自我测量脉搏, 养成定期体检, 注重合理饮食、安全运动等健康行为[3]。
3.2 调动家庭和社会资源, 确保健康计划的正确有效实施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在健康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 老年人是培养的主要对象, 但家庭其他成员对健康行为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对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产生影响。调查显示, 周围人群是否支持与老年人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关系, 家庭成员帮助、鼓励和促进老年居民制订健康计划, 有利于以社区为单位实施健康计划的普及实施, 可以为老年人健康行为提供更多的经济、物质和精神支持等资源[4]。
综上所述, 多数社区老年居民能认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但仍有部分老年居民饮食习惯欠佳, 未能合理添加辅食, 或添加的辅食品种单一。因此, 今后社区护理人员需继续加强宣传指导,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不断增强老年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纠正其认识误区, 促进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摘要:好发于社区老年居民的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了解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行为状况, 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社区,老年居民,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Peel N M, McClure R J, Bartlett H P.Behavior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y Aging[J].Am J Prev Med, 2005, 28 (3) :298-304.
[2]肖柳红, 钟华苏, 王育珊.老年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相关因素与社区卫生服务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9, 19 (4) :197-198.
[3]赵秋利, 秦俊华, 李伟丽, 等.社区居民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调查[J].社区护理, 2008, 23 (5) :68-70.
篇4:社区居民健康调查与促进策略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调查;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72-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被赋予越来越重的社区责任,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1]。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特作此调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对成都市金牛区金泉社区居民(包括罗家社区、侯家社区、小金牛社区、迎宾路社区、涧漕社区、富家社区、跃进社区、青杠社区、跃进社区等12个居民社区)20102人进行慢性疾病筛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测血压、测血糖、询问、卫生服务中心数据系统抽样调查等方式。
1.3观察指标 包括被调查群体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老年群体的患病率,疾病类型分布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excel录入电脑,SPSS16.0分析处理。
2结果
2.1慢性病患病状况 共普查20102人,检出慢性病患者1893人(其中检出高血压1253人,糖尿病检出557人,慢阻肺34人,冠心病9人、脑卒中10人、恶性肿瘤30人),如下表1所示。
2.2老年人健康状况 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6791人,体检总人数3441人,其中有疾病386人(患一种疾病273人,占70.73%,两种疾病104人,占26.94%,三种疾病9人,占2.33%),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3.1慢病管理情况分析 ①慢性病检出率不高: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社区共普查20102人,检出慢性病患者1893人(其中检出高血压1253人,糖尿病检出557人),如下表3所示,分析发现通过社区医生义诊和全民免费体检是检出慢性病的主要途径,而35岁首诊测血压的检出率不高,应进一步加强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血压测量制度。
②慢性病管理率不高:截止目前中心共管理高血压患者4548人,管理率为35.7%;糖尿病2054人,管理率为31.29%,如下表4所示。均未达到应管理标准。在管理比例上发现楼盘的管理比例最高,其主要原因为楼盘人员较为集中,宣传到位,居民素质较高,健康意识较强,配合度高;而管理率较低的社区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健康意识不高,参与义诊和体检的积极性不够,人员居住较散,社区医生义诊体检宣传不到位等[2-3]。
3.2老年人体检原因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8.26%,已经成为老年型社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老年人的体检人数累计为3441人,体检比例为50.67%,分别抽取已参加体检和未参加体检各4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及家属进行调查,如下图1、图2所示,发现来院参加体检中原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参加体检率最高,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意识逐年提高,在未参加体检的原因分析中,不知道中心在开展体检和体检项目没有针对性以及社区环境差设备不齐占大部分比例。
3.3实施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策略 ①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群为重点干预人群;针对社区主要卫生问题,以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先导。改善环境,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②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以社区医生为责任人,完善健康促进网络。中心与街道、居委会积极配合,发挥健康促进组织的协调作用,中心由社区医生与居委人员一起,定期讨论研究,将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纳入社区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并制定标准。③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讲座,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社区服务场所开展宣传。在楼群、小区悬挂印有卫生宣教内容的布标以及居民中发放[4]。④开展社区居民良好生活行为和方式的健康教育,利用大众媒介宣传。⑤加强健康运动干预:结合全民建身活动,对患有慢病的重点人群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制定减肥计划,合理的膳食指导。⑥慢性病早期发现病人:按居民小区管理划分,设立居民血压测量点;加强门诊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测量血压;病人就诊、社区义诊、体检以及疾病报告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⑦对65岁老年人进行有组织的健康照顾。利用社区活动场所以团队组织的形式,到居委会为老年人免费查体,指导用药和心里咨询;对空巢老年人定期入户、免费查体、免费送药。指导老年人,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养成健康卫生习惯[5]。
参考资料:
[1]张永建,季建隆,谢成渝,周海云,刘青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效果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9(01):130-132.
[2]卢智胜,赖秀荣.关于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和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8(04):476-477.
[3]刘莉莉,孙子林,金晖,鞠昌萍,韩晶,陆青松.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01):59-61.
[4]谢波,汤仕忠,鞠昌萍,韩晶,金晖,王艳,孙子林.以医学院校为依托的社区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34):3894-3896
[5]仲学锋,Edwin B.Fisher.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10(02):133
篇5:社区居民健康调查问卷
编号: 各位朋友: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您所提供的每一项内容和信息都将作为基本数据使用。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请您尽可能如实地选择每一调查内容的答案。若有您不便回答的问题,也可以不填。再一次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备注:成人即年龄18周岁以上的人)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一、个人基本情况
1.姓名:2.性别:①男; ②女。
3.出生日期:年月日(①阳历②阴历);年龄(周岁):岁
4.身高:cm体重:kg
5.民族:①汉族;②少数民族(具体民族是:)。
6.目前的职业:
①专业技术人员;②商业、服务业人员;③农业生产人员;④单位负责人;⑤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⑦军人;⑧离、退休人员;⑨学生;⑩其他。
7.文化程度:
①硕士及以上;②本科;③专科;④高中、中专;⑤初中及以下。
8.婚姻状况:
①未婚;②已婚;③丧偶;④离异。
9.去年您家人均收入是多少元:
①2000以下;②2000~5000;③5000~8000; ④8000~
10000;⑤10000以上。
10.您参加的医疗保险(可多选):
①社会保险(含社保卡、城合卡、农合卡);②商业保险(指个人在保险公司购买);③公费;④自费。
11.您家里常住人口数:人;您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M,平均:M/人。
12.家庭住址:省市区(乡、镇)街道(村)。
13.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二、健康史
14.近半年来,您感觉压力大吗?
①没什么压力 ②一般 ③大 ④快要崩溃。
15.您近期有情绪低落或忧郁等情况吗?
①完全没有 ②偶尔有 ③时有时无 ④经常有 ⑸一直。
16.您近期精神睡眠状况:①良好 ②一般 ③差 ④很差。
17.近期有没有出现过以下症状?【多选】
①腰酸背痛 ②腿痛 ③脱发 ④胸闷、胸痛 ⑤心慌心悸
⑥腹痛腹泻 ⑦口腔溃疡 ⑧咽喉肿痛 ⑨感冒 ⑩发烧 ⑾咳嗽 ⑿头痛 ⒀眼痛。
18.您是否经常发生下列症状?【多选】
①流涕 ②鼻痒 ③鼻腔干燥 ④打喷嚏 ⑤鼻塞 ⑥皮肤干燥 ⑦皮肤瘙痒 ⑧咽痒 ⑨多痰 ⑩皮肤红肿 ⑾咳嗽 ⑿喘息。
19.您的视力情况如何?
①深度近视,离了眼镜是半盲 ②中度近视,能少用眼镜 ③轻度近视,基本不用眼镜 ⑷没有近视,视力很好。
20.既往疾病史:①无②有(注明何种疾病,服用何种药物)。
221.家族中有其他成员也患有该疾病:①无②有。
22.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①无②有(注明何种疾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
第二部分健康知识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
23、您认为健康的标准是:
①身体没有病;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③不胖不瘦,身体强壮;④能吃能睡无大病;⑤不知道。
24、您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内容(可多选):
①戒烟、限酒;②平衡膳食;③心胸开阔;④多吃保健品、营养品;⑤控制体重;⑥多吃多睡;⑦少静多动;⑧不清楚。
25、饮酒有什么害处(可多选):
①饮酒害处不大;②引起酒精中毒;③会增加患肝硬化、消化道癌症、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风险;④导致意外伤害;⑤不清楚。
26、您对吸烟的态度:
①有害健康;②少吸无妨;③应酬必须;④害人害己;⑤不清楚。
27、吸烟有什么害处(可多选):
①吸烟害处不大;②会增加患肺癌、喉癌、膀胱癌等癌症的风险;③会增加患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风险。④会增加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风险;⑤不清楚。
28、您平均每天的饮酒量:
①从不饮酒;②偶尔饮酒; ③平均每日2两以下;④平均每日2两~5两;⑤平均每日5两~1斤;⑥平均每日1斤及以上。
29、您平均每天的吸烟量:
①从不吸烟;②偶尔吸烟;③1~4只;④5~9只;⑤10~
19只;⑥20只及以上。
30、你有以下哪些生活方式?(可多选):
①喜好烟酒;②吃得比较咸;③吃得比较油腻;④不控制体重;⑤生活过度紧张;⑥情绪波动大;⑦作息时间不规律;⑧甜食吃得多;⑨不吃早餐;⑩无上述生活方式。
31、您主动参加体检的次数:
①每年2次或以上; ②每年1次; ③每2年1次;④偶尔体检; ⑤从未参加过体检。
32、你每周运动的次数:
①>5次;②3~5次;③<3次。
33、你每次运动的时间(分钟):
①1小时以上;②30~60分钟;③10~29分钟;④从不运动。
第三部分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34.您认为开展健康教育有必要吗?
①很有必要;②有必要;③意义不大;④完全没必要。
35.您所在社区是否开展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如果选择否,请跳过第36题)
①是;②否。
36.您是否参加社区开展的健康宣传活动:
①经常参加;②偶尔参加; ③不参加。
37.您目前所知道的健康基本知识最主要是从哪种渠道获得的(可多选):
①广播电视;②报刊、杂志;③健康知识讲座;④健康工作人员及医生;⑤墙报、专栏;⑥健康教育资料(如健康教育处方);⑦电话或互连网络;⑧他人告诉的;⑨手机短信;⑩其他途径。
38.您最希望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学到什么知识(可多选):
①日常生活保健知识; ②传染病防治知识;③常见慢性病预防知识;④体育锻炼常识; ⑤医疗急救常识;⑥心理健康常识; ⑦其他。
39.您认为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哪种宣传方式最合适(可多选):
①健康咨询;②专题讲座;③专家义诊; ④面对面口头交流;
⑤小组座谈或互动; ⑥其他。
40、您认为目前影响成人健康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①环境卫生问题;②生活习惯问题; ③卫生知识缺乏; ④慢性病的管理; ⑤健康指导问题; ⑥其他。
41.您认为所在社区健康教育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①宣传不到位; ②内容不合适; ③形式化; ④;其他
42.您对于所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哪些意见:。
最后请您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漏填。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篇6:居民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姓名: 年龄: 现住址:
一、判断题 1.人生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健康与健康管理。A是 B否 2.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传播是艾滋病唯一的传播途径。A是 B否 癌症患者要在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不要多头求医,更不要听信游医和广告。A是 B否 3.如果饮用井水,水井要打在地势较低的地方。A是 B否 4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A是 B否 5.被狗、猫严重咬伤的伤口,其周围及底部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A是 B否 6.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A是 B否 7.农药要存放在固定、安全的地方,最好加锁;农药不可与食品混放,严防少儿接触农药,以防农药中毒。A是 B否 8.皮肤烧烫伤后,为了减轻病情,可以涂些牙膏、醋、酱油。提示:烫伤后涂抹牙膏、醋、酱油等,没有治疗作用,且有可能引起细菌感染。A是 B否 9.危险标识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危险信息。A是 B否 10.注射吸毒不仅直接伤害身体的健康,还会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A是 B否
篇7: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估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价报告
按照“2011年吉林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我中心于8月15-27日对昌邑区延江街东红社区矿建小区15号、16号、17号楼的100名居民进行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入户调查,于9月15-16日分别对吉化四小、汇文中学的50名小学生及50名中学生进行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调查。先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社区居民100名,其中男性46名,女性 54名,16-50岁40名,51-60岁18名,60岁以上42名。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85%;对吸烟可导致哪种疾病的知晓率≧90%;对日常行为习惯的知晓率≧80%;健康技能掌握≦50%。
二、调查在校学生100名,吉化四小50名,其中男性21名,女性 29名﹔汇文中学50名,其中男性19名,女性 31名。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65%;对吸烟可导致哪种疾病的知晓率≧50%;对日常行为习惯的知
晓率≧70%;健康技能掌握≦30%。
通过调查,辖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习惯的知晓率较好,对健康技能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较差。社区居民普遍接受社区中心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配合健康教育讲座及问卷调查。中小学生对此次调查的知晓率普遍较低。
我们将结合此次调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及学生的健康素养,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篇8: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居民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对五类人员 (社区居民、学校老师、机关干部、在校学生、社区医务人员等) 进行调查。其中, 社区居民200人, 男103人, 女97人, 年龄21~64 (43.0±5.0) 岁, 学历以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学校老师200人, 男89人, 女111人, 年龄25~57 (31.0±5.0) 岁, 学历以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为主;机关干部200人, 男105人, 女95人, 年龄27~60 (35.0±5.0) 岁, 以本科 (相当于本科) 及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在校学生200人, 男100人, 女100人, 其中, 高中生100名, 大学生100名, 年龄15~25 (20.0±4.0) 岁;社区医务人员200人, 男98人, 女102人, 年龄20~54 (32.0±5.0) 岁, 学历有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等。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1.2.1 自行设计问卷, 问卷Cronbach’Alpha系数
0.8345, 说明该调查表具备良好信度。碎石堆检验, 该调查表的相关系数为0.4394, 表明该表的结构效度符合设计时理论构想。
1.2.2 问卷调查
问卷不记名, 定量发放, 作废一份延后一名。问卷调查前, 调查员只对问卷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作统一简单说明, 不涉及暗示性语言, 不回答任何与问卷答案有关的问题, 不加入主观性论述, 不施加压力。调查时, 被调查者处于安静、平和状态。此次共发问卷1 063份, 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 无效问卷63份, 有效率为94%。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3 操作测试
采用现场仿真人 (模型) 模拟单人测试, 测试者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熟练完成心肺复苏整个操作流程, 受过专业培训的救护师对照心肺复苏操作标准一一给出分数, 90分以上为合格, 90分以下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心肺复苏认知结果
心肺复苏认知程度良好从两方面来体现, 第一, 能完整说出心肺复苏的概念;第二, 能清楚表达心肺复苏中ABC (即A—判断意识和畅通气道。B—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 [4]字母代表的含义。能说出其中之一的就属于有点了解。对两个概念都模糊的就归类为不清楚。在1 000名调查者中, 有23.3%的人完全知道心肺复苏的概念及ABC各代表的含义;8.0%的人只知道ABC代表的含义, 或只能完整表述心肺复苏概念;69.0%的人既不清楚心肺复苏概念, 又不能表述ABC各代表的含义。调查过程发现, 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23.3%中医务人员占82.0%;其他人群, 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掌握的并不好, 在23.3%中, 社区居民只占4.7%, 学校老师只占7.7%, 机关干部只占4.3为%, 学生仅仅为1.3%。
2.2 心肺复苏操作测试结果
操作完全符合标准95人, 合格率为9.5%;不符合标准905人, 不合格率为90.5%。其中, 操作合格率最高为医务人员, 占医务人员总人数的46.5%。
2.3 意外现场处置结果
现场处理, 采用问卷式调查, 假设现场有人突然发生呼吸、心脏骤停, 提问您将如何操作?参与调查的1 000人中, 74.4%的人第一时间选择拨打紧急电话;6.2%的人选择旁观或离开;5.1%的人选择主动施救;14.3%的人视情况而定。14.3%视情况而定的人中, 2.9%的人, 只要有人在救, 不论是否认识都会参与急救;11.4%的人, 只有是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时, 才会主动施救。在这项调查中, 愿意主动参与救治的人主要是医务人员。
2.4 心肺复苏知识获得途径
心肺复苏知识的获得, 医务人员100%来源于课本、课堂及继续教育。社区居民87.9%来自于电视、杂志、报纸, 5.3%来自于社区培训, 余下的6.8%来自于其它。机关干部44.5%主要来源于网络, 其次来源电视、报纸, 少部分来自于培训。学校老师和学生心肺复苏知识主要是在消防演练和急救培训时获得。
2.5 参与培训意愿
调查总人数中, 74.8%的人认为, 普及心肺复苏非常有必要, 82.6%的人希望能面对面接受培训。学校老师、机构干部建议最好能系统、完整、面对面培训, 培训时加入其它救护知识。社区居民73.5%赞成心肺复苏普及工作, 并愿意参加培训;也有16.4%的居民认为培训无所谓;10.1%的居民拒绝参加培训。94.7%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心肺复苏普及活动很重要, 并建议在公共卫生行业, 服务业中强制开展心肺复苏普及活动, 确保风险行业生命财产的安全。78.5%的学生认为培训很有必要, 如果培训一定参加。调查中也有一部分人建议建立救护培训网, 救护知识应与学校的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3 讨论
3.1 重视普及已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日益增多, 各国非常重视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工作。据资料显示, 美国每3人中有1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 瑞典45%的公众参加过心肺复苏技能培训。2007年北京市调查发现, 每150人中仅有1人掌握急救技术[5]。这一数据显示我国和发达国家如美国要求的1/3以上公民学会院前急救技术的比例相比还相差很远。2006年, 王玉等人对1 072名公民随机抽样调查发现, 当身边有人发生猝死时, 仅21.5%选择现场急救, 在选择现场急救的人群中仅1.6%表示可以正确操作CPR, 而这些人均未获有效资格证书[6]。近期我区开展的结果, 1 000人中, 心肺复苏操作完全符合要求只有9.5%。而且, 这些人本身就是医务人员。由此看来, 心肺复苏普及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3.2 健全体系是首要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离社区居民最近,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 在很大程度上可弥补院前急救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7]。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 提高社区职能,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非常重要。但目前的状况令人担忧, 我区200名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完全符合要求仅仅只有46.5%。这与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完全不相匹配。分析造成这一现象, 还有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急救体系的不健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纳入整个急救体系。因此, 我们应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步行15分钟可及性设置特点,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 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应急体系中,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急救枢纽, 市急救中心为总调度的新型应急救援网络, 实现上下联动, 横向发展的应急救援新格局, 确保辖区的医疗安全,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3 开展普及已势在必行
猝死, 即突然、快速、意想不到的临床死亡[8], 是院前经常遇到的一种最为严重的急症, 发病突然, 预测性低, 病死率高。据资料显示, 心脏性猝死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9], 若以13亿人口计算, 每年发生猝死约有54.4万人[10], 猝死已严重危险着我们生命。另据文献报道, 猝死发生时, 最好救治方法是心肺复苏, 但专业急救人员通常会在7~8min后或更长时间抵达现场, 开展现场救护只能依靠“第一目击者”。何谓“第一目击者”?即经过短期规范培训并获得急救证书, 能够用正确急救方法进行救护的人[11]。目前, 我区常驻人口约计30万, 拥有初级救护员合格证就106人, 这样的比例太低。为此, 我们应该着眼未来, 高起点, 高标准制定救护知识普及三年行动计划, 确定普及目标, 分层次, 分阶段, 根据不同的人群, 依次开展普及活动。普及中, 要把“第一目击者”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 社区医务人员、交警、教师、导游等特殊人群, 心肺复苏知识要全覆盖, 要熟练掌握。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要不断强化, 不断深入;学生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最好建议教育部门能纳入教育体系建设中。普及内容要因人而异, 符合实际;普及形式要多样, 除常规课堂培训外, 可借助媒体, 网络, 报纸及宣传画等进行;普及氛围要好, 力度要大, 力争三年后, 我区的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能达80%, 猝死发生时, 70%能正确救治。
3.4 师资培养是重重之重
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的成功与否, 民众参与意识很重要, 救护培训师资力量更重要。本次调查显示, 有74.8%的人认为普及心肺复苏非常有用, 82.6%的人希望面对面授课 (培训) 。学校老师、机构干部不仅认为普及心肺复苏是一项好创意, 而且建议最好能系统、完整面对面进行短期培训。这充分表明, 民众救护培训意识非常强, 我们应该大力开展救护知识, 特别是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工作。至于救护培训老师, 因为必须是经浙江省红十字会或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班专业培训, 并考试合格, 已获得救护师资合格证的人, 所以相对较少。就我区来讲, 截止目前, 全区救护培训师仅12名。分析原因, 主要是救护师资培训机构太少。因此, 为有效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我们应转变观念, 改变体制, 确定目标, 制定制度, 下放救护师培训职权, 建立长效机制, 大力开展救护师培训工作, 为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普及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贾玉荣, 王佩瑶.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医护配合[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19) :2546-2547.
[2]王一镗, 刘中民, 张劲松.心肺脑复苏[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李素青.目击者现场施救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Chinese Remedies&Clinics, 2010, 10 (6) :669-670.
[4]马秋英, 曲正华, 赫崇正.对现场心肺复苏概念的认识[J].冶金医药情报, 1992, 9 (6) :353-354.
[5]陆琴.特殊人群心肺复苏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2) :162-164.
[6]王玉, 李学惠, 刘玉珍, 等.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1) :69-70.
[7]王亚东, 关丽征.社区卫生服务在院前急救网络中的作用[J].Chin J Hosp Admin, 2007, 23 (12) :811-813.
[8]谭益民, 魏威.112例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J].吉林医学, 2010, 31 (17) :2651-2652.
[9]张在其, 骆福添.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9) :5-7.
[10]Wei Hua, Lin Feng Zhang, Yang Feng Wu, et a1.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Analysis of4Re~onal Populations[J].JACC, 2009, 54 (12) :1110-1118.
篇9: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居民
刘 颖 李 红 崔广凯 景 鹤 张观宇 王晶岩
辽阳石化总医院急诊科,辽宁辽阳 11100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辽阳市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实际掌握及需求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现状研究的科学结论,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愿意接受调查的家属或陪送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并对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实际演练等)。 结果 88.2%的调查对象从未参加过急救培训,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求救电话的掌握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的调查对象有接受培训的意愿,而且与年龄和职业均无关(P>0.05)。结论 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掌握现状不容乐观;熟练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的比例较低,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参加急救培训的比例较低,但公众接受培训的意愿较高。所以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亟待提高,并应根据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同情况设置培训内容;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年龄、职业、行政职务等对急救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和不同需求进行合理设置,以避免资源浪费。
[关键词] 自救互救;知识技能;问卷调查;社区居民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28-03
Investigation of self-rescue and mutual aid knowledge from Hongwei district residents
LIU Ying LI Hong CUI Guangkai JING He ZHANG Guanyu WANG Jingy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Liaoyang Petroleum Chemical General Hospital,Liaoyang 111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elf-rescue and mutual aid knowledge mastered by Hongwei district residents in Liaoyang city,to obtain scientific conclusion and provide consult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Methods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questionnaire was made. Then the patients,family members or chaperones that will to accept the investig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the sample investigation was marched of community resident (includ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ractical exercises,etc). Results The rate of the respondents never attended first-aid training was 88.2%,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professional (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all kinds of first aid skills and master degree (P<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on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mastering the call of first aid (P>0.05),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 (P<0.01). The persons which have the desire to undergo training was 90.0%.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age and profession (P>0.05).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lf-rescue and mutual aid of Hongwei district residents is not optimistic. The proportion of basic first aid skill knowledge is poor,the proportion of residents take part in first aid training is fewer,there are many residents who would accept the training. As a result,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of self-rescue and mutual aid in Hongwei distric residents should be improved,and the training content should be set 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 to avoid the wasting of resources,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needs,different age,occup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duties.
[Key words] Self-rescue and mutual aid;Knowledge and skills;Questionnaire survey;Community residents
随着社会的发展,急救理念也在不断进步,现在单纯依靠专业性急救体系已很难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所以迫切要求提高全民自救互救的知识和能力,让非专业人员参与院前急救,以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政府和国有大企业也有责任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国民素质,以期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然而目前本地区居民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一个科学研究结果,而且不同年龄段、不同职
业、不同岗位的居民对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需求也不尽相同。笔者对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掌握和培训需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并愿意接受调查的家属或陪送人员131例,并对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100例开展问卷调查;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调查人员对抽样调查的100例,又随机抽取50例进行急救操作能力调查。
1.2 方法
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求救电话的知晓及使用情况、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放问卷者统一发放问卷时的用语,当场发放并回收;被调查的对象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自愿填写;调查问卷回收后整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急救操作能力调查,由课题组设计制定评分标准,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进行测试评分,5名调查人员同时打分,不能协商一致的分项分数,取其中间3位的平均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汁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辽阳市宏伟地区居民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近半年来本地区居民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家属、陪送人员以及该社区居民共231例,回收有效问卷共220份,回收率为95.2%。其中男113例,女107例;年龄(46.0±10.2)岁。调查对象的年龄、职业情况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段培训意愿、求救电话掌握情况、培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1,P>0.05)。见表2。
2.3 不同职业人群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情况比较
不同职业人群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7,P>0.05)。见表3。
2.4 人群自救互救知识掌握程度
自救互救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P<0.05)。见表4。
2.5 不同职业现场急救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程度
不同职业现场急救实际操作能力见表5。
3 讨论
我国当前面临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前明显加快,各种急症和意外伤害明显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入院前自救互救的重要性。但与国外相比较,面向公众的正规标准的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开展得较晚,而且培训公众早期的急救意识较差,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低,我国报告的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率仅为1%左右[2]。为了和国际接轨,提高人口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急重伤病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体现以人为本,政府和有关部门已把社区培训提到议事日程。本课题研究结果提示,88.2%的调查对象从未参加过急救培训,虽然我们调查得出的培训率高于有关报道[3]。但较发达国家仍明显落后,例如,美国公众心肺复苏的培训普及率,在1992年就达20%~40%[4]。
时间在挽救生命上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原因。提高了对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除了院前反应时间的影响外,“第1目击者”能否对患者采取正确及时的急救措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加大培训的普及力度[5]。
目前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掌握现状不容乐观,熟练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的比例较低,问卷调查显示心肺复苏知识基本了解率为45.0%,而比较常见的排出卡喉异物急救技术基本了解率只有25.9%。其他如止血包扎、断肢(指)现场处理、骨折固定、正确搬运、、烧烫伤急救、心绞痛的处理、中风的现场处理、昏迷的处理、抽搐的处理等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年龄与总体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无差异显著性,但在有关方面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不同;中老年人对心绞痛的处理、中风的现场处理有关知识了解程度较高,而年轻被调查者则对心肺复苏和外伤急救知识了解程度较高,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个人关注度有关;同时急救技能操作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业务职称和行政级别与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呈正相关。
其他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如求救电话的掌握情况,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虽然居民自救互救知识掌握现状不容乐观,但值得欣慰的是,90.0%的调查对象有接受培训的意愿,而且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之间无显著差异。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企业员工希望有机会参加诸如学习班一类的正规培训,但更多的人希望以电视短片、电视节目等形式了解一些关于自救互救的知识,或者发放教学光盘在业余时间自学,希望政府加大这方面投入。
本课题得出的结论:如果能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决策提供咨询和依据,有关部门能在这些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培训。可以根据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同情况设置培训内容,并且还要考虑到不同人群进行合理设置,这样可以避免资源浪费,相信也能够更好地发挥第1目击者的作用,在专业医学人员未达到现场前,采取措施自救或者互救,从而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各种意外伤害的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丁一鹛.中美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27-28.
[2] 黄翠红,王文均,杨芳,等.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训[J].护理学杂志,2008,21(3):169-171.
[3] 甘美连,许士海,梁美玉.急诊患者家庭自救互救知识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1,1(13):59-60.
[4] Naughton MJ,Luepker RV,Sprafka JM,et al.Community trends in CPR training and use:the Minnersota Heart Survey[J].Ann Emerg Med,1992,21(6):698-703.
[5] 陈锋,柯俊,王晓萍,等.福建省急救中心116例院前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0,3(1):99-101.
相关文章:
揭秘美容行业十大谎言02-16
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作用02-16
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02-16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02-16
团区委城乡居民素质教育工作总结02-16
城乡居民家庭对高等教育学费承受力02-16
社区居民心理卫生知识02-16
致QQ空间好友优美散文02-16
亲爱的小孩作文1000字02-16
亲爱的,你要改变自己作文1000字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