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游戏(共8篇)
篇1:体育课堂游戏
体育课堂游戏导入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由于它富于趣味性,因此深受人们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喜爱。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教育性游戏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各种能力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对于组织者来讲,它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于参与者来讲,它则是游戏的一种,是一种具有良好教育功能的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者和参与者分别是教师和学生,游戏与教育的相互结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经常利用教育性的游戏来辅助正常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经常要用到体育游戏来辅助教学,完成教育目标。因为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娱乐活动,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产生而产生的。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而成为行动的一种直接原因。无疑,在教育方式中,游戏是最受儿童及青少年欢迎的方式。
把整个教学内容都融入到游戏之中确实不太可能,但是放着最有效的方法不去用不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吗?那么如何去高效的运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应该在正常的教学内容中运用还是在课堂开始或结束部分,怎样更合适些呢?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在正常情况下,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运用游戏教学法最合适,因为在课堂的开始部分,学生的注意力经常没有从课外回归到课堂当中,如果一开始不能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学生就很难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了,就不能做到有效和高效双赢的效果。当然要想真正把学生导入到课堂上来,就一定要对自己的“课堂导入游戏”进行完整合理的设计,既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要紧扣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因为只有满足这两点才能够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与教学内容进行无缝对接。要想完善以上的两点,新颖多样就变得必不可少了。“课堂导入游戏”最重要的一点是新颖,如果每节课都生搬硬套,强做关联,那么不仅教学效果不能的到促进,当然也不会能每次每次都调动学生的积极行和主动性,学生会渐渐对于用来导入课堂的游戏失去兴趣,进而很可能导致学生原本的学习兴趣的消褪,那样不就适得其反了,不是吗?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深层的问题,就要求我们针对实际情况去全方位整体化的对于课堂导入游戏进行设计,一定细致到位,恰到好处。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不能抓住课堂开始这一部分那么后面的一切的一切就无从谈起了。“课堂导入游戏”也要特变注意的是游戏的多样性,要根据实际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不同运动形式的分类整理,如关于跑的,关于跳的,关于投的;或者是关于集中注意力方面的,关于个人素质方面的,关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方面的等等,当然分类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针对分类,把能够实际操作的体育游戏划分开来,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比如说吧,本节课要进行短距离跑的练习,那么导入课堂的游戏可以设计小组接力赛;本节课要对跳跃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设计“水果蹲“游戏;本节课要进行投掷的教学,那么就可以利用“打木桩”游戏等。不过,是不是游戏导入课堂只能应用于外堂体育课的教学呢?当然不是的。在室内上体育课同样需要“课堂导入游戏”,而且会很有用呢。不仅可以通过游戏的导入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主要的一点是可以让学生去大胆表现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走到其他同学面前就不敢说话、不敢做动作的学生,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游戏过程来改变一下不是很好?试想一下,也许让你在人们面前做一个学术报告你也许会紧张的不行,但是如果把学术报告换成是你所熟悉的,有利于自我发挥的脑筋急转弯呢?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可以运用“课堂导入游戏”啊,在课间操、体育大课间中,一样会起到很好的积极地推动作用的,如果学生能够把课外活动看作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活动时间,绝对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性的,恰恰相反还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现在时时刻刻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特色教育。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和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一节课要让学生体味乐趣、发展身心、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茁壮的成长。只有让学生从娱乐开始,在学习中不断的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学生能够自主的积极地去学习了,那么教师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能够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既学习了基本知识的技能,又能够放松自己,锻炼身体,那么体育教师的真谛就在我们手中了。
篇2:体育课堂游戏
实小体育组 2015-1-6
体育游戏教学的小总结
针对我校情趣运动,健康人生的体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校场地器材的特点,本学期我们体育组全体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经过多堂课的实践总结,将部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体能的体育游戏进行总结如下
跳绳类游戏
跳绳是由王玉麒老师主要在三年级展开进行的,在充分发挥跳绳跳的功用外,通过网上学习及课堂实践,挖掘出多种跳绳新玩法,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三人跳两绳:如下图,三人将两根跳绳如图持好,统一口令后起跳,不仅培养学生的协调性,更能充分体现合作小团队意识的培养。我们在课堂实践中,优胜小组可以跳20多个。
二、轮换双人跳:如图,一人拿绳,其余人按一定间距一字排开,持绳人与第一人双人跳完,迅速变成与第二人再跳,每人一次,直至排尾后,第二人依次进行。可以分组进行比赛,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三、织网运输、织网抛球:将跳绳由几人合力织面鱼网状,然后由全体织网人一起去输球类或是抛接球类练习,很好的培养团队合作与分工的游戏。
四、编大辩:四人一组,三根跳绳,一人把住三根绳的一端,另外三人每人把住一端如下图,通过跑、跳、钻,按一定顺序,将跳绳编成三股小辫,此游戏可以演变成发展学生跳跃及灵敏的专项练习,三人在跑动的时候,可以采用跳的形式,解开辫子可以采用钻的形式,通过变换,让游戏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不拆,编成的小辫可以做跳大绳使用或是其它游戏使用。
五、格子跳。此游戏是将跳格子与花样跳绳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格子里,采用不用的跳法如图六、三人轮换跳大绳:两人摇绳,一人跳过一次后,与其中一摇绳人交换,如此进行轮换,充分锻炼学生的灵活敏捷及配合能力。如下图:
七、摆跳绳: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由教师规定每组摆的图案,或是以图纸的形式分发到各组,由组长带领导大家摆出规定形状,哪一组在用时最短为优胜组,此游戏可以扩展使用,摆成格子可以来跳,摆成单双圈可以两人三足过河,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八、抓尾巴:全体学生将跳绳对折后别在腰后,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里,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尽量去抢别人的尾巴,以抢到多且自己保护好的为优秀队员。些游戏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发展快速、敏捷能力。
九、割草: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每组由一对选手持跳两端沿着队伍做切割跑动,快速跑到队尾,由一名选手拿跳绳再跑到排头,与排头配队,依次进行,以最先完成轮换的组为优胜。此游戏可以变换队形,做成圆队形进行。发展学生的跳跃及反应能力。
十、跳级:将跳绳由两人拉成不同的高度,进行跳级练习,由低到高,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如下图
传统游戏新玩法
六七十年代,有好多简单易行,妙趣横生的少儿游戏,但在今天,都被渐渐遗忘,旧为新用,我们组内教师共同研究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小游戏
一、打宝互抓:这个游戏是将以前长江黄河或是加减法的游戏更换形式,两人一组,进行打宝,如果有一方将对方打翻,对方即向后跑,获胜方追,在规定的距离内,追到为优胜选手。此游戏既练习了学生的甩臂鞭打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反应、奔跑能力。
二、打瓦:以垒球为了弹,以小垫子为目标,将竖放的小垫子上设置不同的官职,如大官,背手、鼓手,腿手,臂手五级,六人一组,在竖放的小垫子后向前投垒球,谁投的远,谁有权先行选打击目标,打到大官者为官,打到背手者为背手,最后只有一人没打到目标,将由背手背着,腿手扯腿,鼓手敲背大官指挥进行惩罚。如下图
三、蚕行:将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四组,每人一张报纸套在头上,后面的人拉着报纸,采用蹲立行走,全对必须同进到达终点,且报纸不能撕碎组为优胜。如下图,也可以不用报纸,直接蹲行,或是开火车式胯下拉手。
四、飞毯子:此游戏可以用大体操垫代替,也右用用废旧的宣传广告代替,由一人拉毯,其它有前跳,以最先到达目的地组为优胜,如下图:
五、履带战车:此游戏可以用小体操垫代替,也可以用旧的横幅,如下图,以最先到达目的地组为优胜小组。
六、双人背行:如下图可以进行接力赛。
七、撒网捕鱼:选定部分同学手拉手做成鱼网,其它同学做鱼,在规定的范围(鱼磄)内自由跑动,鱼网同学齐心协力去抓鱼,抓到的鱼再加入的鱼网的行列,在规定的时间内,没被抓到的同学优胜。规则是鱼不能跑出鱼磄,在抓鱼的过程中,鱼网不能散开。
篇3:体育课堂游戏化体育游戏教育化
1.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体育课堂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喜爱新鲜事物、厌烦重复练习的特点, 尽量拓展和丰富体育教学手段, 为枯燥的动作练习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将体育动作练习与教学情境融合到一起, 使练习内容故事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 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设计一些简单而不失生动的小游戏故事, 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之中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 锻炼学生的体魄。
例如在一节训练学生“障碍接力跑”的课堂中, 教师利用“王二小”这一人物形象创设了故事情境: 王二小为了将敌人的情报尽快地送给八路军战士, 一路克服了重重困难, 先“跳过小河”, 又“绕过小树林”, 然后“穿过山洞”, 最后“翻过山坡”才及时地将情报送到“八路军战士”手中。练习了一段时间后, 教师又按照学生的想法将障碍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让学生体验了不同的“送情报路线”。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 学生在练习障碍接力跑时仿佛都化身为“王二小”, 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营造了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2.精选体育游戏,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体育课程可选用的体育游戏数不胜数, 各个年级的体育教材都提供了很多有效的体育游戏可供选择。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 不能一味地将教材里的游戏拿来应用, 而是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最合适、 最有效的体育游戏, 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巩固体育知识, 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对于重复的练习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 要注意多选择几个类似的游戏, 采用变换游戏的教学方法, 以加深形象化教学效果。而且通过体育游戏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教会学生篮球基本知识时,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和传球技术, 教师可将学生按照五人一队分成若干个小组, 然后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比赛。比赛并不设置篮筐, 两队得分的方式就是让球员通过运球和传球突破到对方的底线, 传球到对方底线得一分, 运球到对方底线得两分。虽然在比赛中学生由于技术的不熟练还是会屡屡出现失误, 但是随着比赛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运球技术和传球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的体育游戏, 既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体育知识, 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3.坚持因材施教, 改善体育评价机制
由于每个学生的运动天赋和学习能力都不同, 对体育动作理解和掌握的速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和体育游戏时, 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游戏中。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在学生表现优异的时候不吝赞扬,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表扬他们努力、坚持的体育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和认可,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和斗志, 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篇4:妙用体育游戏,激活体育课堂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持续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暂,而体育训练比较枯燥,想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有一定的难度。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能激活体育课堂,促进学生持续参与训练。教师如何妙用体育游戏?本文从基于学生兴趣,有效选择适宜的体育游戏;基于情境创设,有效引入生动有趣的游戏;基于个体差异,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游戏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学生兴趣 情境创设 个性差异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亟待优化更新。在此背景下,多元化的新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奠定了基础,在众多教学模式中,游戏教学法脱颖而出。实施游戏教学法,借助体育游戏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完全迎合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意义。
一、基于学生兴趣,有效选择适宜的体育游戏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择是游戏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值得教师认真研究与分析的一项教学艺术。体育游戏形式多元复杂、内容多种多样,科学使用体育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创新,更能使学生获得身与心的双重学习满足。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迎合学生学习兴趣,符合体育教学内容的体育游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纵观当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并不能基于学生兴趣和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游戏选择,这种教学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能被完全调动,教学重难点并未通过游戏内容体现出来,教学依然低效。
教师在选择游戏时一定要选择能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活泼趣味课堂,且推动体育教学任务完成的体育游戏。例如,在技术技能教学中,教师可选择那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又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游戏,尽可能将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趣味化。这里以“短跑教学”为例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激情接力赛”“换物赛跑”等体育游戏推动教学的展开,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化体育学习情境中参与短跑运动,并学会基本的技术要领,提高技术水平。对小学生来说,具有竞争性与趣味性的“接力赛”游戏能充分激发其体内的活泼因素,从而真正实现自主、高效参与。
二、基于情境创设,有效引入生动有趣的游戏
情境创设是实施游戏教学,借助体育游戏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学习情境、生活化情景等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以促进体育游戏教学的开展。诚然,创设适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开展的体育教学情境,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还能使学生以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参与体育训练,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情境创设为手段,设置趣味化、情节化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化情境中强化知识与技能学习,并培养坚韧、合作、机智、顽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还是以短跑教学为例,教师要创设具有一定生活化情境或者合作学习情境的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信心。很多教师在开展短跑教学中,将“接力赛”游戏作为唯一一种游戏形式,但久而久之,学生会深感厌烦,学习积极性也大减。鉴于此,教师可以创设“贴膏药”的游戏。具体实施规则是,男生与男生一组、女生与女生一组,或者男女生混合组成一组,进行短跑比赛。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对抗其他小组,在一个小组成员追上另一个小组后,就将“膏药”(可自己定义的轻便小东西)贴到该学生身上。这样小组竞赛的游戏形式不仅调动学生激情,更培养了竞争性、合作性以及集体意识等。
三、基于个体差异,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尽可能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差异以及个人擅长等因素,有针对地进行体育游戏选择、设置与实施,不能一概而论。众所周之,小学女生与男生在体质、性格、爱好等方面具有诸多差异,在借用体育游戏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男女生的这些差异,选用或编创科学的体育游戏促进体育教学发展。诚然,一些体育游戏令男生喜出望外,激情满满,但女生并不感冒;反之,女生喜欢的体育男生未必喜欢,这就需要教师要基于男女生个性差异实施游戏教学,尽可能选择男女都适合的体育游戏。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开展游戏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必须灵活安排。例如,为了培养小学生机智勇敢、积极主动、合作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敏锐力,教师可以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引入“拔河比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协调力、合作力以及拼搏力,也适合男女学生共同参与。但前提是,拔河比赛的双方要做好男女比例分配,避免出现因男女力量悬殊可导致比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这样男女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游戏,更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篇5: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
富民小学
曹长坤
体育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富有实效的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效锻炼身体,增长体育知识,增强自身身体素养,更有利于在文化学习过程中挥洒自如。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游戏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用丰富的游戏情节调动儿童的感知细胞,培养其认知能力
认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收集过程,然后是对收集在大脑皮层的信息资料加以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的过程。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接收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孩子们收集信息量的多少,在于孩子是否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儿童才愿意去参与活动。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节之中扮演各自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
如游戏《网鱼》,一部分同学扮演围网捕捞的渔民,另一部分扮演活蹦乱跳的鱼儿。孩子们在游戏设计的精巧情节中,体会了捕鱼的过程,了解了渔民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渔民辛勤劳作的生活。也上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找到团队的协作能力,充分的体现了互相合作、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游戏。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多采集生活中的素材,用素材充实教材,为课堂教学服务。也可以把已有的游戏项目加入生活情节。如游戏《支援前线》,教师可以设定各种战场情境,如救助伤员,躲避袭击,排除地雷。让学生感受逼真的战场,从而更热情地投入。
2、发挥好游戏对体能锻炼的作用,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各器官发育还很不完全,生理、心理承受力较弱。不能承受过难的练习和过大的运动负荷。体育游戏将体育训练寓于趣味之中,使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锻炼。体育游戏既包含了体育竞争,又包含了韵律活动和舞蹈等。学生们便可在玩中掌握运动技巧。如《支援前线》这项游戏,孩子们在负重跑和过障碍中掌握了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跑、跳、钻、跃等各种技能。体育游戏在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孩子抵抗疾病、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控好体能训练和游戏的比例。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已经摆脱了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生活,体育活动逐步成为小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要方式。因此,体育教学要在游戏活动的同时,适当加入体育训练。如 200米走走跑跑项目中,不要设计成一路上都是唱歌,韵律操,舞蹈等活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安排放松跑、小步跑、追逐跑等。让孩子们一路下来既放松了身体,又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3、引入智力训练内容,启发儿童的思维素质教育更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 体育之所以加入游戏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与创造。如在《美化校园》的游戏中,老师发给同学花草、树木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发挥。这样,他们的构想、创造、思维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4、要用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要改变以往教师是主人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师要放下架子,关心、帮助、尊重儿童。孩子们可能有很多新鲜、独特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发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体育游戏更应创造一个和谐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学生一同参与。这样教师便无形中把自己的处事方式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体育游戏来源广泛,形式多样,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大。教师要不断研究,使之真正达到学与乐的统一。使学生和教师一同创新,来不游戏开发的更理想化。
篇6:体育课堂游戏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作用所在在中学学习生涯中,忙碌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到压力,其中体育教育会让孩子得到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双重放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对学生体育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运用体育有效实施体育过程中,应当依据体育游戏自身特点,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合理应用,从而达到其应有效果,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高。体育游戏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开拓思维、改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等特点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性、竞争性、注意力,减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概率[1]。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特性
(一)体育游戏具有目的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体育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通过体育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发展;实施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对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友谊进行培养;通过体育有效教学能够对学生团队精神以及集体意识进行培养。
(二)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娱乐中有趣味地竞争,在竞争中体验着愉悦,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发现自我。如当学习某些项目或动作,由于单调重复而感到枯燥厌倦时,穿插一些体育游戏,能起到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体育进行中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专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爱流汗、乐流汗以缩短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2]。
(三)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
体育游戏一般是以争夺最后胜利而告终的体育游戏的胜负评判是以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速度为指标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有体力竞争,也有智力竞争,而最后的胜利往往是体力和智力的共同结晶因此,好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参加者的身体活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但是,体育游戏的竞争不同于竞技体育的竞争,它没有过度紧张,完全是在娱乐中有趣味地竞争,并在竞争中得到快乐和满足[3]。
二、体育游戏在教学体育中的作用
(一)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实际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最好的方式,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以体育生或者是比赛的标准要求学生,因为这会使学生出产生厌倦、恐惧、反叛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可以使用“新颖”的方式,比如越野跑、追逐游戏、接力赛这种方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在球类运动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物理和技术水平,适当减少场地会减少,适当改变规则,使学生在体育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学习在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中相当重要练习中,使用体育游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学生们体质增强。对于体育锻炼中运动量的调整,通过选择运动游戏锻炼,学生可以有效改善情绪,但过度兴奋可能导致伤害事故。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适当控制运动,避免过度负荷情况,并应选择有效的安全措施,避免在体育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4]。
(三)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之后,体育教师会让学生休息,让学生恢复安静的状态,放松身心。但是,这种方式过于“唐突”,而体育游戏可以完美达到“过度”的效果。这样,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选择适合运动游戏给学生放松,在游戏的选择方面,应该确保健康有趣,轻松快乐完成身心上的放松。通过这种运动游戏在大脑皮层的学生可以转移到运动神经的兴奋,从而放松器官的运动,身体回到安静。在整体活动中,运动游戏的选择,内容和形式应放松和活泼,以确保真正的身体放松[5]。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有着十分大的作用,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等等方面都有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也要充分了解体育游戏的特性,目的性、娱乐性、竞争性这三点可以充分帮助教师完善体育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7:浅析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
嫩江农场中学 王晓纯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学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在课堂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方面动脑筋,想招数。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具有活动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特别是那些富有竞争性的游戏,既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在趣味性较浓的游戏中,学生可以轻松健体,丰富生活情趣,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的技能和本领。
体育游戏 课堂活动 有效性
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和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体育游戏具有活动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因而经常参加游戏活动可以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可以说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些富有竞争性的游戏,又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在趣味性较浓的游戏中,可以轻松人体,丰富生活情趣,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人们生活中必须的技能和本领。以上这些正是游戏活动的魅力所在。当前体育教学正处于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持久锻炼身体的习惯,建立以终身体育锻炼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体系。要落实这些目标,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绝对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想尽方法培养学生永不熄灭的求知欲望,精心呵护学生稍纵即逝的创新火花和灵感。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设计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那何为有效性教学呢?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在体育课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还要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运动技能和价值观念。而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长期以来,游戏作为体育活动的手段,已成为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学的常用方式,它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基本活动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游戏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体育游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所选择的内容都是能让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兴趣中找到乐趣,从乐趣中找到学习的窍门,从而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亲身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那么体育游戏到底对学生活动有效性有哪些影响呢?
一、利用体育游戏比赛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大家知道,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但在中学的课堂上就运用得越来越少。实际上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比如,我们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应用简单的游戏,既使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又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在激发兴趣阶段,利用各种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做好了热身活动。学习阶段,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想象力,又通过游戏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争强好胜,以及初中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游戏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团结协作的因素,要求学生在游戏比赛中相互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体育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体育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引导学生特别是对游戏有偏见倾向的学生认识体育游戏比赛的重要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抗拒挫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例如,在上课体育游戏比赛中,我发现一个组的学生违规比赛,被学生发现指出,结果使该组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意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优秀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迹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利用体育游戏的小组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好性格,这样能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性格是人个性的核心要素。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性格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人的性格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游戏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原因,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面,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该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有意识地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这类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并最终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带有情节性的游戏,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充实学生知识,启发他们创造性的去完成各种练习。此外体育游戏大都是集体进行的活动,而且彼此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他们在活动中最容易充分表现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在游戏中对遵守规则的态度是公平诚实,还是投机取巧;对待同伴是团结友爱还是损人利已;对待困难是不屈不挠、勇敢顽强,还是胆小懦弱;对待竞争是积极互动还是消极懒惰等。所以通过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有利的时机,教师对待学生上课的表现,应积极的诱导,坚持以事育人,以理育人的教育方法,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水平。
五、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游戏手段来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体育游戏活动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悦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活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游戏和运用体育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广大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游戏内容,将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在课后进行一些轻松和有趣味的体育游戏活动,还可以松驰神经,消极疲劳,活跃和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所以说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堂的内容,并能最终提高体育课堂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建议 运用游戏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目的明确:不要单纯地为游戏而游戏,为取乐而游戏,而是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应避免使用那种漫无边际的游戏。(2)讲清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在活动中应遵守的要求,讲清规则可以提高游戏的效率。(3)短小适量: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过长,大脑兴奋会转化为大脑抑制状态;过多,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游戏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活动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活动能力;选择游戏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要注意把体育游戏的内容同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很好的结合起来,做到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为了使体育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对场地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在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参加者的兴奋度高,动作速度快,一切在场地内及其周围的物体,都有可能成为伤害事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场地的大小、器材的种类及数量的多少,都应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性质、学生的水平和人数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在场地、器材准备和布置完毕后,最好由教师亲自试做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管水法.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体育教学,2004(1)11-12 [2] 袁 冲.试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体育教学,2006(18-19)
篇8:让体育游戏绽放高中体育课堂
关键词:体育游戏,绽放,高中体育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伴随着高校人数的扩招, 高考本科人数在逐年提升, 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中学生速度、耐力、肺活量等指标呈下降趋势, 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 眼睛近视的比例, 高中生高达76%。学校对高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是目前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 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践证明, 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的兴趣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而体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是最佳途径。
1 立足体育游戏, 提升课堂教学
《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对体育游戏有描述, 依据古代对民间传说记载和古文物证明, 我国在夏朝以前就有了民间游戏、射箭练习、舞蹈、医疗体育以及某些带有体育因素的生产劳动教育和军事训练等。体育游戏的定义是: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 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一种教育手段, 运用好体育游戏能够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强调: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素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都呈爆发式的提高。从生理上来说, 在这个时间随着学生随着速度、力量、耐力的快速提高, 学生有参与到激烈体育比赛中去的身体素质基础, 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因此说高中体育课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具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当今高考指挥棒下, 上好体育课更加尤为重要, 体育游戏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游戏具有自由性的特点。在游戏中, 游戏者通常会摆脱外在的目的和压力完全陷入并沉迷于游戏中, 深深被游戏本身的内容所吸引着, 因此我们说游戏是自由的。在游戏过程中, 游戏者完全沉浸在游戏之中, 相互敞开, 相互接纳, 游戏本身看来是靠其内部所规定的秩序, 看似是有限的封闭的境域, 但在游戏过程中, 游戏者却可以让其成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意义境域。
体育游戏具有体验性的特点。在游戏过程中, 游戏者是把自己当成游戏的角色开展的, 真正体验到游戏本身的快乐。在教学中, 教师学生都是游戏者, 并完全投入其中, 从而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 这种体验把学生至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 打开了人与我, 我与世界的阻隔。游戏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学生在享受体育游戏的同时,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善用体育游戏, 激活体育课堂教学
2.1 善用体育游戏, 培养创新意识
游戏是一种自主、自由并充满想象的主题性活动, 在游戏过程中, 游戏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游戏本身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而且充满想象的主题性活动, 这就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乐于玩, 如现代风靡世界的足球运动, 就起源于古代的秋菊游戏, 篮球, 武术等也都是起源于生活中的游戏。如在体育准备活动中, 传统的体育课活动就是让学生慢跑, 然后做简单的准备活动, 长期以来学生非常松散, 达不到准备活动的激发身体肌体, 克服身体惰性、提升大脑皮层的兴奋度等目的, 不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尽快进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 而准备活动导入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热情和上课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想法改变这一状态, 在跑步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蛇形跑、螺旋跑、钻山洞、老鹰抓小鸡等多种方式, 并在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跑, 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 增加了跑的兴趣, 锻炼了身体, 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师还可以采用丢手绢、空中抛接球等来让学生活动肌体,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开展导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善用体育游戏, 培养合作精神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 通常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 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方能完成, 教师可以加以个别指导。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对于孩子, 尤其是这样。高中学生的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余, 利用体育游戏可以放松, 得到身心的解放。如在体育基本技术性教学中, 教师可以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 在排球教学中, 可以安排“按号追人”, “通过固定线”等游戏, 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学生的移动速度;在篮球教学中, 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NBA的模拟演练, 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模仿他们的动作, 在现场表扬, 对于喜欢篮球的学生来说, 他们会用心去模仿去研究, 并打好比赛。在体育游戏过程中, 尤其是在球类运动等小组合作教学中, 教师通过游戏, 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起, 激起了学生的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3 善用体育游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游戏本身可以促进学生多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备受重视,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深受师生的喜爱, 它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从准备活动到专门练习乃至到放松整理部分, 看似一节45分钟的课堂, 整个环节却很多, 体育教师就要想法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发挥其最大功能, 既要锻炼学生的身体, 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等方面的不同,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田径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跑的方式, 用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让学生真正跑起来, 在教授弯道跑技术时,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弧形的跑道或者是圆形的跑道, 让学生以做游戏的形式来跑, 来让学生增强对弯道跑的技术的掌握和巩固。
3 驾驭体育课堂, 慎用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具有上述很多优点, 在教学中也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方便, 给体育课堂带来了活力, 但是不能取代体育教学的其他手段和方法。教师还是要将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适当结合, 把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体育游戏的形式要有针对性。高中学生在校时间长, 在教室学习的时间长, 每周两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来完成教学内容, 任重而道远。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要选用好体育游戏, 既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又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相关文章:
趣味游戏课堂02-14
数学小游戏课堂上玩的02-14
课堂游戏策划案02-14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游戏的运用02-14
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教学的运用情况调查问卷02-14
二年级数学课堂游戏02-14
课堂上教学游戏02-14
手指操课堂游戏02-14
儿童英语课堂游戏02-14
英语课堂游戏大全—单词和句型游戏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