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报告

关键词: 情怀 德育工作 培养 爱国

德育工作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报告(共8篇)

篇1:德育工作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报告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内容提要】热爱祖国,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而我们的“中国梦”更要求未来一代满怀爱国激情去开拓前进。随着时代的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今天我们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就要用符合这个时代的创新的方法。

一、案例背景: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也是一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永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时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奠定爱国主义的基石,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学生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实现“中国梦”——“富强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的切入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祖国”“人民”在孩子们心中是个什么概念,他们能搞清楚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尝试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实施过程:

“如果我们不再与自己的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的心中就没有奉若神明之物了,我们的生存也就毫无目的了”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的感情人人都要具备。可是,这种感情又不是与身俱来的,而要靠从小培养。那么作为教育者,就应该时时刻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对我们的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加强教师政治理论的学习。

1、提高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开展了课教师政治理论的学习。很多教师改变了思想。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情操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世纪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

2、提高教师的示范作用。

我们的老师通过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自身的爱国素养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很多教师明白了“其身正,不令则行”的道理。

我们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发挥了德育的表率作用,以身立教。如: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我都与学生同场列队,高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以前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升旗时总是搞小动作,自从我与他们同场列队,同唱国歌,一起聆听国旗下的讲话,这几个孩子在升国旗是也严肃庄重起来!这种爱国情怀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课堂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课堂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基本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我重视起了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的重要作用。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等都蕴含着丰富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学科的教学之中。我在科学课上有多媒体播放中国在科学上获得成就;还在思想品德课上播放中国的大好河山,播放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视频,播放“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视频等等。这些生动的文字、史实、图例等都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崇高理想,激化了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开展多彩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在活动中熏陶学生,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坚定信念,而且还可激发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1、诵读红色经典书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让学生多诵读红色经典书籍。班里的孩子们通过阅读这些红色经典书籍,心灵受到了震撼。这些经典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了学生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们深深地意识到在当今倡导和谐的时代,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勤俭节约是爱国,绿色环保是爱国,文明礼仪是爱国,科技富强是爱国……

2、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育电影电视,加强爱国情怀培养的生动性、直观性

优秀的电影电视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可视读物。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胜过教师的说教,优秀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在班里利用多媒体课堂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例如《闪闪的红星》、《刘胡兰》、《小兵张嘎》《虎门销烟》、《董存瑞》、《雷锋》、《孔繁森》……,让一个个英雄人物走进学生心中。同时,把反映新时期建设的合适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影评。有一个男孩子说董存瑞是他的偶像,他要像他的偶像一样当兵保家卫国。还有一个男孩说雷锋是他的偶像,他也要像雷锋一样生活节俭,乐于助人,爱家乡爱国。

通过这些影片,孩子们深深的明白了没有革命前辈们打江山、流热血,就没有新中国!学生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一次次点燃、升华。

3、开展爱国事迹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活动,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在班里的主题班会上宣传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事迹,如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还有先进模范人物和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如孔繁森、徐洪刚、杨立伟、天安门国旗班卫士、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等。这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让班里的孩子们倍感亲切,倍觉贴近,倍受鼓舞,也让教育发挥出了更为强烈的作用。

4、开展纪念革命先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充分利用了特殊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地。在清明节时我组织学生参观了革命烈士陵园。在极富感染力的氛围中,我班的一个孩子说他知道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在极富感染力的氛围中,学生们受到了及其生动的、形象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5、看新闻,议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让孩子每周至少选一则新闻在班会上发布,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一新闻播出后,班里的孩子对此在班级的“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报道,其中很多学生谈到了他们的体会。一个女孩子说:这次着陆成功,其中饱含着我国航天航空科研人员的无数心血,更饱含着我国航天航空科研人员的一份份爱国情!她说将来他也要做一名航天航空科研人员。

班里的孩子们从新闻中看到了中国力量的最好展现,看到了中国的科技进步,更是从中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看新闻,议时事”深深激发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的调查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每年的清明时节,组织学生亲手编扎花圈、花篮,祭扫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擦墓碑,激化了学生的悲愤之情,报国之情;利用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参加维护交通秩序和创卫打扫等等,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之情。

(四)、创设爱国教育的环境,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环境熏陶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

1、重视升旗仪式,激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

我们学校每周一早上组织全校师生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升旗和敬礼时,眼神要专注而认真,动作要到位;师生齐唱国歌,唱国歌时,声音要洪亮。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爱国情怀就在学生心中升腾。升旗后,围绕升旗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国旗下讲话”。激发了孩子们把对国旗、国家的尊重转化成努力学习、为国效力的自觉行动,增强了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2、设置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注重班级精神文化的设置。我在班里设置班风班训标语牌,让孩子自己动手设置爱国主义班级黑板报,班级悬挂国旗。我还在教室、走廊等处贴名人名言等宣传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通过这些生动、直观的形式,绐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爱国环境。

3、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在艺术氛围中熏陶爱国情怀。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是生动活泼的动态展现,班级文化环境需要动与静的结台。我在班里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艺术活动。活动期间举行歌曲演唱比赛,一些经典比如《我的中国心》、《我爱我的祖国》、《中国范儿》让孩子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举行诗朗诵比赛,如《中国梦》《我的祖国》,让孩子大声呼出了对祖国的钟情!活动期间举行举行了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以及以舞蹈、朗诵、相声、小品、等形式演出。我和孩子们共同参与,同台演出,让同学们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美的熏陶。

三、基本成效:

学生了解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由此更激发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也了解了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并客观地分析了它落后的原因并且展望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他们时时刻刻的努力学习、发愤图强,渴望实现心中的“中国梦”!

学生也养成了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的习惯,了解国家大事的习惯。学生开始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更是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争望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为之去学习,去积蓄力量;为之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着,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着,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着自己的羽翼,武装着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做着准备!

四、感悟: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要落实到爱国爱乡之行上,促成知情意行的统一。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实践活动是加强爱国行为教育的主要措施。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激发了学生爱国爱乡之情。深入开展各项爱国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终还应落实到培养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上。结合各学科的教学,我们还应特别注重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爱国情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永恒主题。虽然在不同的时代,爱国情怀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正义、极具凝聚的力量,它却是一脉相承、亘古不变的。我们应该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永恒的主题。

王晓平

篇2:德育工作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报告

宁波里小学 刘德玲

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本思想”为指导的人性关怀教育,特别关注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人的个性、人的价值和人的成长。语文课程也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种催化剂,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责任感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呢?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责任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儿童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感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开发与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儿童健全人格的基础,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机组成,儿童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应该教育他们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民主负责的人。人自身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于明确且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发挥课堂的阵地作用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一天在课堂里度过的时间约占他们生活时间的二分之一。在这长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都在变化着。师生间、同学间、学生与教材间的交流日复一日,个性处于迅速的变化和发展之中,他们接触到的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对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思想形成无法估量的影响。首先,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把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其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甚至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写好每一个字,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再者,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也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上课从不迟到,批作业从不含糊的教师,其一丝不苟、细心踏实的行事作风,也会给学生以受益终身的影响。藤野先生总是认真细致地帮鲁迅先生修改讲义,连血管图的微小偏差都不放过,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激励了鲁迅一辈子。这样的责任感教育才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极高境界。

二、从名家身上培养对人生的自信力

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不能说明他们智商的高低。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或勤奋努力不够,每次考试时都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冷言相讽,或另眼相看,而应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如学习《童第周》和《法布尔小时侯的故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还要让学生记住成功和胜利是属于那些遇到困难肯动脑筋想办法,学习本领要有毅力、不灰心,要勤于观察、勇于探索的人,从而记住任何时候不该向困难屈服,更不应该悲观失望。

三、从现实出发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胜利与失败机会参半,每个人都时时面临着生活的考验。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意外的打击,不能正视现实,以至于发生很多学生因为成绩不佳自杀的事件。作为教师,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承受挫折的心理,显得日益迫切。在《童年的发现》一课教学中,当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学生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引导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应该坚强乐观的面对。这样使得学生将课文中的我寻根问底大胆想象精神很自然地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课文的中心思想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甚至是内在的一种人文素养伴随其终身,使得学生终身受。

四、从家庭亲情出发培养坦诚、理解的品质

篇3:德育工作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报告

一、利用历史名人传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们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出过很多的名人事件,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名人典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讲述南宋时期历史内容可以引进文天祥的故事,文天祥的“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文天祥本来是南宋的一位文官,可是面对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时,他依然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有志之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但是面对文天祥的这一举动,很多人不解,有的说:“你这么少的人,元军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抵挡,这不是虎羊相拼吗?”可是他却回答:“国家有难,我必须解救,即使力量薄弱,也要为国尽力啊!”后来因为力量相差悬殊,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但是他依然拒绝了元朝的劝降,最后舍生取义,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儿女的骄傲。相比现在的一些贪官污吏,其当官不作为,不为百姓谋利益,贪污枉法的行为多么可耻。学生在对比教学过程中,树立廉洁公正的思想,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虎门销烟这节课时,我们结合宣传禁毒品的宣传口号“珍爱生命,拒绝毒品。防毒反毒、人人有责”。教师通过讲解毒品对人类和国家的危害,使学生明白中国的屈辱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责任。讲到台湾问题时,教师除了重点讲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典事迹,引导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政策,大陆和台湾是一家外,也要相互尊重,经济互助、文化归属等,培养学生养成努力学习,争取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爱国情怀[2]。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运用电视、电脑、多媒体软件等丰富教学,直观形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脑子等多感官,大大强化教学效果。在历史课教学中多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比如:《百年中国》、《新中国战争纪录片》等,学校可以举办“我的中国梦”、“爱我中华”等演讲比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自己今天的努力学习和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

四、结合当地历史风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需要从自己对生活的这片土地开始热爱,很多名人志士都抒发过自己对家乡的热爱[3],比如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历史老师每次讲课讲到本地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学生都注意力集中,兴奋不已。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古郡,人杰地灵,比如寿光作为中国的蔬菜之乡,学生知道每年都要举行菜博会,但是还要了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中的农学大师贾思勰,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创作的《齐民要术》,被誉为有关农业的百科全书。高密的晏颖,齐国丞相,虽然长相丑陋,身高不满五尺,但是有卓越的才干和品德,留有《晏子春秋》一书。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热土是多么亲切,从内心深处涌上一股爱国情怀。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鲁迅先生曾说:“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在教学中给学生不断鼓舞,历史属于过去,可历史也鞭策着我们新一代不断成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吸取历史教训,感受国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苦难与沧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寓教于史”原则,既教书又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李江宏.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7).

[2]杜芄.利用爱国主义题材提高学生的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S2).

篇4:德育工作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报告

【关键词】初中历史 ; 教学 ; 爱国情怀 ;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34-02

爱国主义情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虽然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很多东西也与以往变得大相径庭,但是爱国主义的内容仍然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初中生们的爱国情怀也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而且爱国情怀也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情怀,要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不断感受到我優秀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们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1.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教师应选择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以真挚的情感讲述,创造浓郁的情感教育氛围,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历史,主动地产生爱国主义情感体验。例如,中国历史:林则徐虎门销烟,“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甲午中日战争,台湾人民自发掀起反割台斗争,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奋斗,张学良不惜失去自由而发动西安事变。世界历史:印度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英勇献身、美国独立之父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不畏艰险,终获胜利。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方法

2.1利用历史名人名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先人在创造历史时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教师在历史教学时一方面可以以名人典范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讲到台湾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例。“同学们,其实早在十七世纪前期,我们的宝岛台湾就被荷兰殖民主义所侵占,他们在岛上实施惨绝人寰的杀戮,使得我国台湾人民受尽了折磨之苦。在十七世纪中后期,郑成功开始带领台湾人民奋起反抗,他们经过九个月不懈的努力,终于将荷兰殖民者赶出了台湾,台湾才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教师重点讲解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从中获得教育,同时名人的英雄事迹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让他们联想到如果自己处于当时的情况中,会怎么做?如果现在出现同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去做?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培养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列举反面人物来警示学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历史教材中存在很多的反面人物,他们为了一己私欲和一时的享受,不惜舍弃道德底线,出卖组织、出卖国家,为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使得自己在历史长河中遗臭万年。通过列举这些反面教材,可以让学生明自什么是丑什么是美,进而让学生审视自我,避免自己成为危害国家的人。比如教师可以以卖国贼汪精卫为例,让学生知道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投向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给我国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而汪精卫也成为了人们熟知的“汉奸”。学生在听了汪精卫的事例后,会从心里感觉到卖国贼的可恶与可耻,从而警示自己要时刻反醒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有利的人。

2.2结合本地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情怀往往是从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开始的。古往今来,多少名家伟人都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刘皂的“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等等,可以说故乡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牵扯着学生的成长。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旦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或事,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起学生的故乡情节,让学生在热爱故乡的前提下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以“徐州沦陷”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徐州沦陷日是什么时候吗?”不管学生以前是否知道徐州沦陷日,但是从教师提问结束的那一刻起,学生必然会牢记“五月十九”这个特殊的日子。然后教师就可以借机把徐州沦陷的前因后果讲述给学生听,学生会诧然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饱受着怎样的摧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又经受了怎样的磨难,如此,学生便会从心底涌上一股爱国的情怀。另外在教学完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以及战争遗留下来的古迹,让学生走入其中,亲身感悟,很多学生在参观这些遗迹时会不由自主流下伤感的眼泪,爱国情怀便由此产生。

2.3通过了解文明史实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的财富,作为后人,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讲述我国的优秀历史传承,讲述我国为世界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比如在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就着重介绍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耕种器具;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教师就要着重介绍标志人类历史文明迈入新阶段的青铜器;在学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时,教师就要着重介绍处于世界前沿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等,学生在学习了我国这些灿烂的文明之后,便会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看这些文明史实,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众所周知,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囊括本地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并且在参加的过程中对这些文明古迹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从而激发学生对其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参观之后,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意由未尽的感觉,很多学生就会通过网络等途径再一次对我国的文明进行一番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3.总结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一件长期的教学任务,它包含到教学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爱国情怀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面对这些困难,历史授课老师需要根据教材上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采取独特的、吸引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尽可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王金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孟庆芝.如何利用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J].散文百家(新历史活页),2015,03:167.

[3]张晶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3:23.

篇5:德育工作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报告

郾城第一实验中学胡丽霞

二 O 一 一 年 五 月

唱响红色经典歌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今年全国掀起了唱“红歌”的高潮。我们学校也响应号召,开展了“诵经典 唱红歌”的活动。一是为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二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指示精神,三是通过“诵经典 唱红歌”活动的开展,把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相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培养师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将经典诵读与唱红色歌曲相结合,让经典之风浸润校园,提升师生精神品位和文化素养。学校根据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选择了二十余首歌曲供各班学生选择演唱,其中包括《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学习雷锋好榜样》、《我和我的祖国》、《妈妈教我一支歌》、《十送红军》、《南泥湾》、《打靶归来》、《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游击队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团结就是力量》、《一二三四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社会主义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走进新时代》等。为了充分引起各级各班的重视,学校还决定在五月下旬举行歌咏比赛。对于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我是非常赞成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在网络飞速普及的年代,我认为举行这样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作为音乐教师我的工作量会一下子增加好多,比平时正常的教学累了许多,但是内心却是充实的,是累并快乐着。

首先,红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唱红歌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需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

期。有不少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轻视和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同时网络世界的普及也使许多学生面对诱惑而无法抵挡,流行歌曲一时之间席卷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受流行风尚的影响,嘴里哼着的是“不求荡气回肠,只求爱一场”、“ 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 玫瑰花的葬礼,埋葬爱的回忆”等等无病呻吟且与年龄不合时宜的曲调;私下谈论的是杨幂、许嵩、张杰等这些流行歌手的逸闻趣事。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通过开展唱红歌教育和影响学生,同时也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比如教唱《游击队歌》,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铁道游击队》,把学生带到红红的战争年代,感受当时的时代脉搏,体会形势的紧迫,调动昂扬的斗志,然后顺理成章教唱歌曲,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就会一切水到渠成。红歌不仅歌词美,而且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唱红歌可以使学生受到红色教育。一首首红歌教育着一代代人成长,使大家在唱红歌中受到教育,在红歌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和伟大祖国好,坚定了我们跟党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红歌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红色歌曲大都是当时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有许多红歌首先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的,后经词、曲作者收集、加工和整理被推广的,它脍炙人口,便于记忆。所以人们每当听到红歌就会产生对那段革命历史的记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唱响红色歌曲是唤起人们回顾历史,加强革命

传统教育的好办法。红歌的歌词健康向上,音乐旋律优美动听、铿锵有力。当人们听到红歌时就会觉得非常激动,会不自觉地跟着唱上几句,随着旋律的起伏和歌词的传唱,人们的心灵受到了振奋,久而久之人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红歌不但净化了人们的灵魂,鼓舞了人们参与改革开放的热情,还能教育人们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我们的祖国,启发人们健康向上、乐观大度,勤奋工作、热爱生活。

其次,红歌能使人们得到艺术的享受。红歌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音乐旋律,它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综合艺术。许多红歌都与影视艺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一部影视作品锦上添花,流传至今。如,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和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红歌与影视作品的完美结合。观众不但受到了影视作品故事情节的教育,而且还学会了唱红歌。在这两部电影里有那么多的红歌,非但没有冲淡电影的故事情节而且还深化了主题,延伸了观众的艺术享受。如果把这两部电影的歌曲拿掉,《冰山上的来客》就会黯然失色,《红色娘子军》就成了哑剧,这些歌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演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学唱这些歌曲的同时,我们不妨再赏影片,使我们的身心再一次受到那种高尚情操的洗礼。

第三,大唱红歌,大唱爱国主义歌曲也是一种重要的全民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歌唱活动,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净化,激发革命精神,也能密切干群关系,增强上下的心灵沟通。只有时刻牢记革命传统和党的宗旨的人,才会经常唱起“红歌”;只有心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才能问心无愧地唱响“红歌”;只有将群众百姓真正装进心里的人,才会和群

众一起合唱“红歌”。实践证明,空洞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只有寓教于乐,把思想教育的内容与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红歌大家唱就是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一首红歌就是一个动员令、一封请战书,战争年代战士们唱着红歌奔赴战场,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让“每一颗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去“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在和平年代,中小学生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也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关键作用和重要影响。所以中小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唱红歌就是育人的有效形式之一。我们要在学校中大力推行“红歌大家唱”,要理直气壮地教学生唱红歌,理直气壮地讲红歌背后的动人故事,用生动的故事,健康的旋律引导学生成长。要人人唱红歌,天天唱红歌,使唱红歌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唱红歌能促进我们的改革开放工作。一提起红歌,有些人就认为这是老一套,与我们的改革开放工作没有什么联系,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红歌不但产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而且也产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如,《春天的故事》(王佑贵作曲、蒋开儒、叶旭全作词)、《走进新时代》(印青作曲、蒋开儒作词)等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产生的。《春天的故事》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都非常优美动听、和气可亲,听到这首歌曲不禁使我们想起1979年的改革开放,想起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路线,想起一国两制;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老人视察南方的那种情景和氛围,使人们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和正确,并使人们积极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走进新时代》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进入改革开放后,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一首优秀的歌曲往往令人回忆起一个过去的时代,一首优秀的歌曲也常常能鼓舞人度过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歌曲作为先进文化的“轻骑兵”,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首歌曲用朴素的语言和真诚的声音缩短了人民对祖国、对党的情感距离。唱响这些歌曲,是我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我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篇6:主题学习《爱国情怀》教学案例

—— 主题阅读课

作者:丁建丽

单位:寿光市营里一中

联系电话:5441172

语文主题学习:《爱国情怀》教学案设计

——

主题阅读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学知识,使学生受到文学熏陶,从而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掌握有关阅读的技能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观察、思考、想象等各种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作品,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册丛书,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作品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爱国情怀”的相关教学材料,如:百度视频九一八事变,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爱国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让学生加强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

多种诵读法:齐读、个读、诵读名家诗歌,全面体会爱国情感。

创设情境法:通过图片音视频等,用真实的画面和声音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爱国情感。设疑解惑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

(一)精美语段,研讨赏析 思考:《长江三日》

1。选文主要描绘了瞿塘峡的什么特征?文中用那些描写文这种特征壮势的?

2.文章巧妙地节时间的推移,光线的变化描绘了气象万千的“云霞”第二自然段找出描绘云霞色彩的词语,使用其中几个词语描绘一幅画面,要求优美动人。《德天瀑布》.披上了金色落叶的裙裾袅娜的流淌着中袅娜指什么意思? 《游白水》

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2.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这些问题侧重赏析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也恰当地运用写景。

(二)人物刻画,学习借鉴 阅读下面甲、乙文段,回答问题。甲文段:

忽然,教室的钟打了十二点,紧接着响起了午祷的钟声。这时,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了起来„„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这样高大。

“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法 兰 西 万 岁写完,他仍站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 乙文段: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比较“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和“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两处“像”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

2、联系上下文,补出韩麦尔先生和祁瑞宣老师说不出来的话。可以选一处,100字左右。

3、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祁瑞宣老师说,“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此时在座的“学生”反应如何?请续写一段话。可以选一,不超过100字。

通过在人物描写上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即使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在自己的作文中刻画人物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大好山河,描绘赏析

小组成员找出篇目《把栏杆拍遍》、《读碑》。《教我如何不想她》、《当我死时》、《啊,母亲》《井冈翠竹》中的精彩之笔交流学习。如

1、“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而那翠竹仿佛也听懂了我的深情,随风轻摆传递着它的心声。

2、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3、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 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4、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这一环节重点学习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

(四)重点探究

阅读《红心番薯》,激发爱国情

1、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么?

台湾;离开大陆、身居台湾的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

2、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 不改乡音,符合人物的语言习惯;表明他思念家乡、以故乡为傲的感情。

3、第⑥段中为什么说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

因为只有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磨难,心中故乡的印记才更深,对故乡的依恋才更浓。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

老人虽然与番薯一样卑微,但却深恋着故乡,在深深的思念中永远怀着重返故乡的不灭的渴望。

5、文中“父亲”他们这一代人与番薯有着怎样的相似点?

历经风雨,不改红心;卑微,渺小,谨小慎微地生活着;互相拥抱、互相温暖;心怀故乡,以故乡为骄傲;生存能力强,只要有土壤就能生存。

(五)朗读华章,能力提升

分小组阅读简短而优美的诗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六、当堂习作,拓展练习

篇7:瞻仰革命烈士 培养爱国情怀

培养爱国情怀

——记清明节扫墓体会

4月4日上午,我们昌邑市实验中学全体师生来到昌邑革命烈士陵园,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体味他们的革命精神。

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我们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前举行献花圈仪式。仪式开始了,所有人在霎时间全部肃静。随后,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堂后面,烈士们的墓碑前,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活动。到了烈士墓前,我用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然后又唱了国歌。最后,我们班全体团员在我们班团支部的带领下,向烈士做了庄严宣誓,向烈士发出自己得心声,发誓向烈士学习。大家一起为英雄默哀时,我的脑海里不禁出现革命前辈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景,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能在祥和宁静的环境下读书。

站在青松环绕的烈士烈士纪念碑前,我的心潮又一次澎湃,而且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是那些可敬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打下了祖国的江山,才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加倍珍惜。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今天应该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吧。

现在,我们既然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学习搞好呢?

同学们,如果没有战争,那么学习就是最好的、国的表现!让我们向烈士学习!向烈士致敬!

瞻仰革命烈士

培养爱国情怀

——记清明节扫墓体会

篇8:德育工作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报告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高考制度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在人文素质、行为习惯和审美认知能力等方面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 富有创造性, 比普通专业的大学生更加崇尚西方文化, 若不加以正确引导, 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就会在部分人的记忆中逐渐消逝。2013年3月17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1]2013年10月21日, 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大会上又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 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2]2013年12月30日, 习近平主席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并再次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 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3]所以, 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及时的, 是很有必要的。

2 立足教材, 培养爱国情怀

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很多, 如:整合资源, 营造爱国教育的校园氛围;改进方式, 利用新媒体增强学生参与爱国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活动, 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结合中国的近代历史,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也可组织主题调研活动, 通过对祖国山川风物的内在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等等。但是, 我们都知道, 艺术类学生性格比较外向, 喜欢我行我素, 其行为往往带有随意性和散漫性, 对不符合自己情感需要和目标需求的说教往往采取漠视、抵触、甚至公开对抗的态度。所以, 对艺术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需要讲求策略, 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笔者认为, 以教材为蓝本, 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培养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因素, 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挖掘和利用, 不仅可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开阔他们的视野, 达到一箭多雕的作用。

3 教学案例:重温国画大师的爱国壮举

《艺术类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Painters中的Passage A和Passage B分别介绍西班牙作家帕巴洛·毕加索 (Pablo Picasso) 和荷兰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4]学完课文后后我问同学们:Who is your favorite artist?有人回答顾恺之, 有人回答张大千, 齐白石, 有人回答黄公望, 有人回答郑板桥, 有人回答徐悲鸿。然后我让同学们课后以My favorite artist为题写一篇英语作文。并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当然, 有同学谈论齐白石。我就让其中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作文:

Qi Baishi (1864-1957) , was the most prominent painter in modern China.He was born in a peasant family in Xiangtan, Hunan.Because of the poverty, his parents couldn’t pay for his education.In 1888, he began to learn painting himself.Starting from the folk painter, he learned the ancient original, copying the"Mustard Seed Garden Painting".At the same time, he studied poetry and calligraphy, tour scenic mountains and rivers.And finally he became a permanently outstanding man with great achievements.

In his works, both flowers and birds, landscapes, figures are all fine.He created a simple and fresh art world.So his paintings can directly touch the hearts of all humans, conveying the wisdom of life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His landscapes expressed his own confidence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artistic innovation;his figure painting specializes in vivid, simple and elegant, vigorous simplicity of his calligraphy in the meaning of a passage into the character art. (齐白石 (1864-1957) 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画家, 他生于湘潭一个农民家庭。由于贫穷, 父母不能供他上学。他学习木工, 当了一名木匠。1888年开始自学画画。齐老从民间画工入手, 认真学习古人真迹, 曾临摹《芥子园画传》。此外, 他还学习诗文书法, 游览山川名胜, 成为有着巨大成就的千古伟人。在他的笔下, 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新, [5]创造了现代中国绘画史上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5]他的画向世人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直接感动人心。他的山水画表达的是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 他的书法简约大方, 他的人物画传神达情, 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 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6])

这位同学介绍完毕, 老师问:Do you know any other moving stories about Qi Baishi besides his achievements in art?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虽然他们的英语表达不算流畅, 但是, 同学们得到了用英语表达的机会, 对齐老的一生有了更多的了解。然后老师再做补充讲解, 把重点转向齐老的爱国情愫。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many Japanese and Puppets asked him for his paintings.He refused them all, putting a notice on his door saying“The old Qi Baishi suffered again from a heart attack and refused visits, ”“Not to sell the painting with the Imperials.”In addition, He went to Nanyang and India to hold individual art exhibitions and donated all his money from the charity sales to the government against the Japanese invaders.In 1951,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North Korea, Qi Baishi did the same thing.Also he drew the dove of peace, entitled as“May all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like this bird.”So Qi Baishi was a great patriotic artist. (抗日战争时期, 许多日伪头目向他索画, 均被拒绝, 他在大门上贴一纸条“白石老人心病复作, 停止见客”, “画不卖与官家”。他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 将全部卖画收入捐献给祖国抗战。1951年, 又举行抗美援朝义卖画展。画和平鸽, 并题“愿全世界的人民都喜欢这只鸟”。[7]因此, 齐白石不愧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画家。)

接下来老师又问: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Xu Beihong and especially his patriotic deeds?同学们纷纷发言, 讲述他们眼中的徐悲鸿。完毕, 老师总结:

Xu Beihong wa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modern art, an outstanding artist and also an art educationist.Just as Qi Baishi, Xu Beihong was a great man with great patriotism.During 1919 and1927, he went to some European coutries to study art.At that time China was very poor, having no status in the world.Of course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were often looked down upon.Once at a party, a foreign student said to Xu Beihong, “You Chinese are all ignorant, being born a conquered people.Even if you are sent to Heaven for further study, you will learn nothing.”Xu Beihong answered angrily, “Well, I stand for my country, and you for your country.Let’s see who is wise and who is foolish when we graduate.”From then on, Xu Beihong worked much harder than ever.He went to the great museums in France, copying the world-famous paints.He stayed there for a whole day with only a piece of bread and a bottle of water.He wouldn’t leave until the closed time.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Shortly after one year, he was praised for his oil paintings by French artists.In many contests it was Xu Beihong who came out first.His solo exhibition caused a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art world in Paris.Such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gave the foreign student a resounding answer.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Chinese-Japanese war, he organized charity exhibitions in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India, informing and supporting the war against Japan.

Xu Beihong, a respectable man with great spirit of patriotism, outstanding artistic achievements and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cause of Chinese art.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和齐白石一样, 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人士。1919-1927年间, 他去欧洲一些国家学习绘画艺术。那时的中国很贫穷, 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中国留学生总是遭到歧视。有一次, 在聚会上, 一个外国学生恶毒地说:“中国人愚昧无知, 生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 即使送到天堂深造, 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 等学习结业时, 看到底谁是人才, 谁是蠢材!”[8]从此, 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 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 一去就是一整天, 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

有志者, 事竟成。一年之后, 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 此后数次竞赛, 他都得了第一, 他的个人画展, 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 给了那个洋学生一个响亮的回答。

抗日战争爆发后, 徐悲鸿在中国香港、新加坡, 以及印度举办义卖画展, 宣传支援抗日。这就是徐悲鸿, 一个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贡献卓越的深受世人敬仰的艺术家。

课文学到这里, 我让同学们思考:What can we do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同学们围绕话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不仅学到了很多美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用途英语, 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极大鼓舞, 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各项技能, 为祖国富强、民族腾飞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4 结束语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9]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也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在学科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让我们的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 把他们的爱国主义热忱转化为实现振兴中华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满怀信心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洪流。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 以教材为蓝本, 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可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正如诗词所说,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释——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为中心的探讨[J].理论学刊, 2014 (7) .

[2]习近平论爱国主义——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EB/OL].http://www.haww.gov.

[3]朱荣英.试析习近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论述及其现实意义[J].开封大学学报, 2014 (9) .

[4]余渭深, 朱万忠, 韩萍, 等.艺术类大学英语1[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5]刘文科.在齐白石大师的艺术山脉中张贴前行的路标[J].黄河之声, 2011 (12) .

[6]刘文科.“齐派艺术”乘风破浪走向远方的舵手[J].黄河之声, 2014 (12) .

[7]齐白石——和平鸽[EB/OL].http://www.ysdt.cn/c.

[8]张笛.尊严是一种信仰[J].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2 (3)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原理案例 下一篇:202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案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