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分析报告

关键词: 测试 样品 分析 监测

光污染分析报告(精选8篇)

篇1:光污染分析报告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

认同学校的这种做法。学校的这种做法本身就体现了自主选题原则,也正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因为“人与自然”这一课题比较宽泛,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也会从电视媒体,阅读材料,课本等方面了解人与自然的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学校的“亮灯工程”非常必要。为学生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是学校应该做的,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做课题研究毕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校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那是学生最想去,最常去的地方,学校提供这样的便利,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准备,研究氛围更浓。学校还可以多开展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积极的参与到研究性的学习中来,还可以配备更强的指导老师实施指导和跟踪,使学生的研究活动能胜利进行。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

为 了加强联络,便于小组成员交流协作,寒假期间“团队之星”建立了一个QQ群,充分利用QQ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开展在线讨论等交流活动。信息化工具具有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掌握好信息化工具会为教学交流带来很多方便。比如,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这方面专家的联系方式,因为专家都比较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4、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哪些步骤?

我认为“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如下步骤:选好主题,建立小组,查阅资料,做开题报告,专家指导,修改方案,组织实施,发放问卷,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展示成果,获奖。

5、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可以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给予指导?

第一是选题,因为学生刚开始信息资料都比较欠缺,做起来会比较迷茫,这时急需老师进行指导。其次是小组的分配,小组的人员组合,直接影响的团队的工作效率,小组的集体分工也需要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提高小组分工合作,各尽所能的效率。第三是开题报告,学生的开题报告可能还不成熟,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指导老师及时纠正和指导。第四,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同样重要,也要跟踪指导。

篇2:光污染分析报告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食之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光污染的来源有这几类:眩光、自然光、反射太阳光、人造光,等等。

(1)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或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反射太阳光会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

(4)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刺激感官,同时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表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光污染也同时危害到我们中学生,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的原因是光污染。

因此,我认为应对此现状采取合理措施应对。例如:

(1)在光污染较严重地区,可以多植树,树木可以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等等。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府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与对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对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国现阶段,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况,这样才

篇3:光污染分析报告

1 光污染的危害

一般来说, 凡是由城市人工照明对人们生活所引起的任何负面作用都可视为光污染, 这些负面作用包括天空泛光、光侵入、光溢出、夜间视能力下降以及能源的浪费等。上海市城市照明所带来的光污染对于城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上海城市丧失自然夜空

在上海城市夜间中, 由于照明器具直接将大量的光照射向天空, 导致形成过亮的夜间人工白昼, 特别是在上海中心城区, 很难用肉眼观测到天空中的星星。不仅上海市民无法观看到自然夜空, 而且天文观测人员的日常工作也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

1.2 对于动植物的负面作用

夜间过亮的光线也会对动植物的生理产生影响。强烈的灯光会导致一些植物难以开花结果, 其正常的生物钟会遭到破坏, 正常的生长规律被打乱。鸟类和昆虫也可能因人工白昼而受伤, 一些依靠昆虫授粉的植物也会受到影响

1.3 增加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效应增加

眩光是对上海市民影响最直接的负面因素。由于部分道路照明没有采用截光型灯具, 对司机会造成眩光, 降低其夜间视觉能力, 形成一定的潜在的危险。大量“亮、闪、跳”半导体照明, 其亮度高、彩度高, 在城市中的过量应用也会对人们的视力健康产生危害。

1.4 由光侵入所造成的人体健康问题

这是引发民事诉讼最多的光污染问题。由于照明的不合理分布, 将过亮的光线射入居民室内, 影响到居民的正常休息。

1.5 耗费能源

由于灯具选择不当和不合理的照明设计, 大量的能源没有应用到其所应该使用的位置, 比如路灯的光线没有全部照射到地面, 大部分的光线射到了天空中去, 这类现象的发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已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光污染大大消耗了宝贵的电力能源, 成为一种新的污染形式亟待解决。

上海的光污染危害着城市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对这些光污染找出解决对策之前, 需要分析和研究上海城市光污染的现状以及其具体表现, 并相应地制定解决策略, 来减轻上海中心城区光污染的影响程度。

2 上海城市光污染现状

在上海特别是中心城区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大量的夜景建设涌现, 不少不良的照明方式也随之出现, 下面就对于出现在上海的各类光污染现状进行分析。

2.1 建筑物亮度水平过高

在夜间可以发现, 上海建筑物立面整体亮度水平过高。某一特定区域每幢建筑物都呈现出相互争亮的局面, 导致整体感不强, 总体不协调。徐家汇的美罗城外立面采用了大量高功率的泛光投光灯具, 这些灯具的功率都在1 000 W以上, 在将光线投射到建筑物的同时, 也将大量的光线投射到了天空上, 这部分射向天空的光能并不能为建筑所用, 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这种照明方式往往会造成建筑表面照度过高的问题, 根据上海市颁布的《城市环境 (装饰) 照明规范》的标准, 美罗城的建筑表面平均亮度需控制在150 cd/m2以内, 而根据实际测量, 美罗城亮度在197 cd/m2, 已经超过了规范的要求。

2.2 照明方式不当

建筑物外观照明方面最普遍的问题即使用了泛光灯具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照明方式 (图1) 。这种照明方式, 通常使用几组大功率照明设备为整座建筑提供总体的照明。这样的照明方式在上海中心城区经常看到。并成为了常用的一种方式。为了减轻光污染需要对此照明方式进行改进, 改变建筑物立面照明模式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在建筑物的重点部位采用重点照明, 而同时将灯具改为小型的灯具, 取代原先大功率灯具将建筑大面积照亮的方式 (图2) 。或者采用内透光的照明方式 (如图3) , 改善建筑照明效果的同时也能减少额外灯具对建筑物外立面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 降低投射到天空的光线, 而且还能增加建筑在夜间的表现力, 使建筑表现得更为独特和细致。

2.3 非截光型道路照明灯具的使用

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是上海城市道路照明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上海, 部分道路照明至今仍然使用非截光路灯, 在司机的视线位置上很容易看到路灯的光源, 路灯散发出的光通有很大一部份直接进入司机和行人的眼睛中。因此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大大增加了不舒适性。这些不舒适眩光进而会引起视觉上的疲劳。在外滩、徐家汇地区、南京路、中山公园等地区的灯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在上海某些地段中, 由于灯具的不合理布置更会导致失能眩光。在延安路高架上经常可以看到侧壁灯的安装高度正好位于司机的视线高度上, 而这些灯具原本是用来照亮路面的, 事实上大部分的光直接射向司机, 造成相当严重的不舒适眩光, 甚至是失能眩光。这样的眩光对于乘客是不舒适的反应, 而对于司机来说则有可能导致一段时间的失明, 发生交通危险, 长期下去也可能损害视力。另外非截光型灯具也会产生溢出光射向天空, 增加天空人工白昼的程度。

对于这类光污染问题需要从灯具的设计上予以解决, 在灯具设计上就需要考虑防止光污染。为灯具设置合理的截光角度, 将大多数的光通分布在朝下的方向, 如蝙蝠翼型的配光 (图4) 能够较大限度地利用电能, 将光线照射到应该去的地方, 而不是行人的眼睛或者是天空中。另外, 那些由于安装原因造成的光污染则需要调整灯具的安装高度, 安装遮光片或者隔栅, 尽可能地避免眩光的发生。

2.4 绿化照明大功率灯具的使用

同样不舒适眩光也会发生在景观照明中间。位于淮海路香港新世界广场门口绿地的低位步道灯安装在花坛上, 原本1 m高的灯具安装在0.5 m左右高的花坛中, 其光源正好位于行人的视线之中, 而这些灯具本身并没有任何防眩光措施, 高亮度的光线直接射入行人眼睛之中, 造成不舒适眩光。景观照明中的眩光大多是由选择不良的灯具和不合理的设计、施工所致。因此在进行景观照明的时候, 需要进行照明设计、采用合适的照明方式、选择合理光分布的灯具, 将光污染程度减到最低。

2.5 光色不当 (绿光)

上海的景观照明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为光色使用不当 (图5) 。在人民广场绿地中的绿化照明大都采用了绿色的光色, 绿化表现得十分阴森, 这种效果并不适合城市公共景观的功能性质。另外这种色彩的灯光在交通要道也很容易和交通灯造成混淆引发不必要的事故。在公共场合最好使用色彩还原性比较好暖白色灯光, 才能适合该场合的特性。而对于照树灯也不需要一树一灯, 有选择地进行照明设计, 才能为城市提供舒适且无光污染的景观照明。

2.6 动态、高彩度、高亮度单一图案的外观照明

建筑物外观照明上, 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半导体照明。使用半导体照明本身并无可厚非, 但是过分地设计加重了光污染的危害。目前这些建筑物大都将照明设计成强烈的动态变化或者色彩变化, 有不少建筑物直接采用电子显示屏的方式。很多建筑物就位于道路主干道两侧, 有的则在十字路口, 过于强烈的动态和色彩变化很容易分散司机的注意力, 引发交通事故。另外, 由于使用的半导体灯具大多在于某一方向的亮度相当集中, 因此会在这个方向上造成强烈的眩光。位于陆家嘴地区的震旦大楼和花旗银行大楼整体都采用半导体立面动态照明, 将整座建筑当成一个巨大的显示屏, 但是由于其正前方的亮度相当高, 对面浦西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建筑反射来自震旦的光线, 并投到道路上, 形成较为严重的眩光, 见图6、图7所示。

对于使用半导体照明的建筑, 务必要进行照明设计, 不能一味地采用过于夸张的动态和变色的照明方式, 而需考虑多样化的设计方式。而即使采用动态照明, 也不需要每天晚上都打开, 平时可以采用其他照明方式, 而只在特殊时间才将动态照明开启,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建筑对市民的吸引力, 而且还能大大减少光污染的危害 (如图8) 。

2.7 居住区的光侵入

在上海的居住建筑的顶层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装饰性的照明。为了强调上海市夜间的景观效果, 在沿街的多层和高层居民建筑物上大都设置了装饰性照明。有些照明是屋顶勾边式的线性照明, 有些则是泛光灯照明, 而有些甚至是半导体的动态照明。这些照明通常都没有经过详细地设计和考虑, 非但没有起到装饰作用, 还大大影响了顶层居民的夜间休息。居民只有将窗帘拉上, 才能减少光线对其家庭日常起居的影响。这种由于照明对市民造成的影响应该予以撤出。管理者应该减少这种居住建筑顶上的装饰照明, 即使采用也应咨询照明设计专业人员, 在不影响居民的前提下发挥照明的装饰作用如图9所示。

2.8 广告照明方式不当, 产生溢出光

上海大型广告指示牌相当多, 这些广告牌的照明方式通常是在广告牌的上下方各放置一排投光灯具分别朝向广告牌投射。在这种照明方式中, 下方一排的灯具朝上投射很容易造成溢散光, 这部分向天空投射的灯光就造成了能源浪费, 形成了光污染。这类大型广告照明的亮度通常都很高, 位于徐家汇地区的部分广告牌亮度在1 200 cd/m2以上。在上海经常可以看到这类广告牌, 因此大量的能源浪费实在可惜。对于这类广告照明, 建议减少底下一排的投光灯, 并且选取配光合适的灯具, 将大部分光线分布在广告牌范围之内, 而不是射向天空。

2.9 LED显示屏设置过多

广告照明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半导体的动态广告。半导体 (LED) 广告由于可以控制形成不同的图形, 具有突出的广告效果。但是在上海, 大量的LED广告屏幕直接设置在人行道两旁, 在淮海路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每隔10 m左右, 就设有1个约2.5 m的LED屏幕。由于LED的超高亮度, 行人往往都要转过头去行走, 这类广告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不舒适眩光。这些广告屏还出现在电话亭之上以及店面招牌。这里建议不要将这些高亮度的LED广告屏设置在人行尺度之上, 避免过于强烈的光线给行人带来不适 (见图10) 。另外, 在南京东路步行街道上, 有的商场为了吸引顾客, 设置了约6层高的整块LED显示屏。显示屏在夜间的时候显得十分刺眼, 而且由于处于十字路口, 吸引众多行人观看, 严重影响交通。

因此对于LED显示屏的使用必须慎重考虑其使用的部位和亮度设置, 避免此类情况再度继续恶化。

3 光污染问题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上海的光污染的防治需要在不同尺度的层面上展开进行。在总体城市规划上, 在满足上海照明要求的前提下, 对城市照明的光照水平进行分级处理。通过照明分级将城市照明等级控制在不同的程度上, 比如居住区的亮度水平应较商业地区低。将道路也进行照明分级, 区分主干道、次干道、一般道路和街道的亮度水平, 为不同流量的道路提供相适应的照度。同时做好景观照明、建筑照明的亮度控制, 避免不合理的亮度分布, 造成光污染的产生。

在城市设计尺度上, 应该较为严格地控制建筑物的相对亮度, 避免由于每个建筑都想要增亮而导致暗者变亮、亮者更亮的情况。把握好每个十字路口、街道、广告、景观的照明方式。采用合理的照明方式, 防止由于不合理的照明方式而造成的光污染情况。限定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亮度等级, 比如教育类建筑和居住类建筑就应考虑较低的亮度水平, 并且限制过多装饰性照明在这类建筑物上出现。

在单体设计上, 需要进行照明设计, 尽量避免采进行大面积的投光照明, 特别是进行毫无创意的泛光照明, 既无美观可言也易造成光污染。如何减少因人工照明而造成的对城市居民、天空以及动植物等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选择合理的灯具, 慎重考虑灯具的配光、截光角等参数, 在需要的时候采用防眩光措施, 比如防眩光隔栅等。在施工时需要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将灯具正确安装在设计的位置上, 防止应该照射室外的灯具照射到室内, 形成不必要的眩光。

4 结论

光污染同其它类污染一样应该为上海所重视。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 在蓬勃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要考虑光污染的防治。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 而应该在大规模发展城市夜景的同时把光污染问题考虑进去, 在各个层面上努力减少光污染的危害, 夜景建设也同样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城市夜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郝洛西.城市照明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陈晓晖.光污染环境立法初探[Z]2003, 10

[3]城市环境与装饰照明规范

篇4:光污染分析报告

关键词:镁条燃烧;强光污染;危害及防范;知识介绍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2-005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四个实验涉及镁条燃烧,初中有一个:研究质量守恒问题时的镁条燃烧实验;高中有三个:(1)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实验;(2)铝热反应实验;(3)氢气氯气混合气体见光反应的实验等。这些实验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教师无论是在正常化学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会演示或辅导学生做这些实验。一些教师和学生反映做过这些实验后多少会出现一些眼睛不适的症状,可见这种强光对人的眼睛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休息几天眼睛的不适症状就会好转,所以这种伤害往往不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那么这种强光对眼睛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是不是真的休息几天后就可以完全恢复而不会留下后遗症?除了伤害眼睛,会不会对皮肤也造成伤害?怎样防范这些伤害?

1 镁条燃烧发出的光伤害眼睛的实例及分析

虽然不少文章谈及做相关实验时镁条燃烧发出的光对人的眼睛会造成伤害。但是相关事故报道及研究报告却极少见到,目前国内仅见的一例事故报告发生在上世纪。《眼科研究》杂志1997年第2期登载的“镁条燃烧试验致双眼视力下降一例”一文中介绍:1993年,一名16岁学生做镁条燃烧实验时注视镁条燃烧的强光十余秒,次日早晨发现眼花,视物模糊,下午已不能坚持上课,到医院就医,检查视力已降至0.1和0.2,虽然经过治疗有所恢复,半年后视力也只达到了1.0。

镁条燃烧的实验大家都在做,那么为什么其他人没出现严重事故而这名学生的眼睛却受到较严重的伤害呢?

首先,我们知道镁条燃烧产生了强烈的可见光,发表在《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0年第12期的“光性视网膜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介绍:“可见光是引起视网膜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发表在《军事医学》杂志2014年第六期的“宽谱光源强闪光对视功能的影响”一文也对眼睛受到光辐射损伤的原理做了细致介绍:“光辐射对人眼作用的机制主要为光化学作用和热作用……进入眼内的光能量越多,造成的损害越严重”,而且人眼受伤程度与曝光时间也有关。

其次,还有文章提到,镁条燃烧还产生了很强的紫外光。紫外光对人的眼睛产生伤害的原因是紫外光照射主要导致光感受细胞的损伤,而且这种伤害具有一定的延迟性,不会急性发作,往往不易被察觉。

对于像镁条燃烧形成的这种点状光源,光照强度与光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距离光源越近处光辐射强度越大。上述病例报道中,这名学生做实验时注视镁条燃烧的强光达十余秒,他不但距离光源近,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造成的伤害很大。

2 镁条燃烧产生的光对皮肤造成伤害的实例及分析

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是,镁条燃烧产生的光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皮肤也会造成损伤。《人民军医》1980年第一期刊载的“四例镁闪光皮肤烧伤报告”一文中介绍了一例镁燃烧致人皮肤闪光烧伤的事故:由于镁粉意外燃烧导致距离燃烧光源1.1~4.7m范围内的四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烧伤,距光源越近,受到的伤害越大。可见人的皮肤也有可能受到镁条燃烧发出的强光的伤害,受伤害程度与光源强度及人与光源的距离有直接关系

我们正常做实验时,一般不会遇到该例事故中那种大量镁粉燃烧发出的强光照射的情况,因此不会出现这种急性损伤,但是,镁条燃烧既发出强可见光,又会发出强紫外光,“在一定条件下,近紫外辐射和可见光照射……都有可能损害机体导致疾病发生”。特别是其中的紫外光,会造成皮肤老化等多种症状,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 实验室如何防范镁条燃烧对人造成的伤害

根据以上实例及分析我们知道,镁条燃烧发出的光既可能伤害眼睛,也可能伤害皮肤,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即使人的眼睛受到镁条燃烧发出的强光照射后出现的不适症状休息几天后消失了,但其损害并不一定就完全复原了。有研究指出:重复的光照射可造成视网膜光性损伤的积累效应。作为教师,每次教学进行到相关知识时都需要在每个班级做镁条燃烧的演示实验,如果不加防范,多年累积所受到的危害不可忽视。而学生出于兴趣和学习的需要会格外认真长时间注视镁条燃烧发出的强光,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兴趣关系还会自己设法弄到镁条在家里进行镁条燃烧的实验,所以,如果不加防范,镁条燃烧对学生的危害也很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范呢?

(1)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不要擅自做这些实验,告诉学生不按照教师指导观察这些实验的危险性。

(2)根据点状光源光强度平方反比定律可知,镁条燃烧发出的光的光照强度会随着与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大幅度衰减。我们还用紫外辐照计测量了镁条燃烧产生的短波紫外光(UVR-254nm)在不同距离及眼镜等遮挡下的光照强度,所用镁条宽度约3mm、厚度约0.2mm,经多次测量,得到以下实验数据(均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由于镁条燃烧发光强度不稳定,因此测量数据可能有一定的偏差,但这些数据可以证实与光源距离加大,光照强度会大幅度减小,实验数据还表明如果有眼镜遮挡,其短波紫外光光照强度也将大幅度下降。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应该安排学生远距离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也应该尽量远离光源。对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镁条燃烧实验,我们一般都是用手拿着坩埚钳或镊子夹住镁条做这个实验,这样势必造成实验者距离镁条燃烧产生的强光很近,建议可以改用铁架台上的铁夹夹住镁条,点燃镁条后人即后退。另外,做实验时带防护眼镜、戴口罩、戴手套、穿长袖衣服,也能起很好的防护效果。

(3)从前面的案例以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们还应该从光源强度、人受到光照射的时间等角度采取措施。经过我们多次尝试,发现在进行质量守恒内容教学时将目前我们所用的宽约3mm的镁条剪裁加工到宽度约1~2mm,点燃后可以大大减小其光强度,还要提醒学生不要长时间直视镁条燃烧光源。

(4)还可以考虑对有的实验进行进一步改进。对于铝热反应实验,已经有不少教师进行了成功的改进,如将镁条埋在其他试剂下,用在高锰酸钾晶体上滴入甘油引燃镁条的方法使其燃烧,避免引起光污染;再如用黑火药代替镁条进行实验,还可以改用蔗糖脱水的反应代替镁条燃烧引发铝热反应等,类似的改进方法还有很多。对于氢气与氯气混合气体受光照射反应的实验,则可以考虑用日光照射或用照相机闪光灯提供强光替代镁条燃烧产生的强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这个实验的成功率往往采用同时燃烧多根镁条的方式,这种方法会对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因而并不可取。

4 总结

篇5:城市光污染的调查报告

“光污染”是这几年来一个新的话题;它主要是指各种光源(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折射光)对周围环境和人的损害作用。事实上,“光污染”并不仅仅存在于玻璃幕墙。夜间行车,往往有些司机会车时不关闭远光灯,有的还打开经过改装后的强光灯,使迎面来车的司机眼前一片炫光,根本无法看清路面;在电焊弧光中,如果不带眼罩进行操作,强烈的反射光可造成视网膜脱落。一般情况下,瞬间的强光照射后,眼睛会有短暂的失明现象,持续大约几秒钟,而有时一场交通事故就在这几秒钟内发生。 就目前城市来说,光污染危害来源主要对象仍是城市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专家列举了这种光污染的几大危害:首先它可能成制造交通事故的凶手。矗立在马路边用玻璃墙装饰的高层大厦实际上就象一块几十米宽、上百米高的大镜子,它所反射的太阳光在高速行驶的汽车里,很容易使驾驶员在刹间头晕目眩而发生事故。其次,它给附近居民住宅带来负效应。目前,我国建筑用的装饰玻璃,反光率在30%至80%左右,如此一来,在附近受反射光影响的居民苦不堪言,光污染区人深感精神压抑,心情烦躁,视力也因长时间遭反射光刺激而下降;在炎炎夏日,反射光可使室内温度升高,家用电器及家具而容易老化。再次,那些凹型建筑设计楼层,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就是一面反光镜。很容易因此引发火灾。

一些建筑师建议:在闹市区、居民密集区、交通要道等处不宜设计玻璃幕墙,或采取高层部分使用的方法解决光污染问题。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白亮污染:

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不少商店用大块镜面或铝合金装饰门面,有的甚至从楼顶到底层全部用镜面装璜,人们几乎置身于一个镜子的世界,而分辩不出方向。在日照光线强烈的季节里,建筑物的钢化玻璃、釉面砖墙、铝合金板、磨光花岗岩、大理石和高级涂料等装饰,明晃晃,白花花,眩眼逼人。据测定,白色的粉刷面反射系数为69~80%,而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达82~90%,比绿色草地、森林、深色或毛面砖石装修的建筑物的反射系数大10倍左右,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成为现代城市中新污染源之一。白亮污染会伤害人们眼晴的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

人工白昼污染 :

当夜幕降临后,大酒店、大商场上的广告牌、霓虹灯使人眼花缭乱,有的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夜晚如同白昼一般。人工白昼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不良影响。由于强光反射,可把附近的居室照得如同白昼,使人夜晚难以入睡,打乱了正常的生物节律,导致精神不振。据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人工白昼影响健康,有84%的人反映影响夜间睡眠。为了避免强光刺眼,人们不得不将卧室的窗户封闭,或者装上暗色的窗帘。人工白昼还可伤害昆虫和鸟类、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同时,昆虫和鸟类可被强光周围的高温烧死。

彩光污染 :

现代歌舞厅所安装的黑光灯、旋转活动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据测定,黑光灯可产生波长为250~320纳米的紫外线,其强度大大高于阳光中的紫外线,人体如长期受到这种黑光灯照射,有可能诱发鼻出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癌症。这种紫外线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可持续15~25年。旋转活

动灯及彩色光源,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可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出现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症状。歌舞厅的霓虹灯的闪烁灯光除有损人的视觉功能外,还可扰乱人体的内部平衡,使体温,心跳、脉搏、血压等变得不协调,引起脑晕目眩、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和乏力失眠等光害综合症。荧光灯照射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钙吸收能力,导致机体缺钙。

现在有些豪华的歌舞厅装有激光装置。据有关卫生部门对数十个歌舞厅激光设备所做的调查和测定表明,绝大多数歌舞厅的激光辐射压已超过极限值。这种高密集的热性光束通过眼睛晶状体再集中于视网膜时,其聚光点的温度可达到摄氏70度,这对眼睛和脑神经十分有害。它不但可导致人的视力受损,还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出冷汗、神经衰弱、失眠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光谱光色度效应”测定显示,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响为100,则蓝色光为152,紫色光为155,红色光为158,黑色光最高,为187。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性欲减退、阳痿、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篇6:模块八《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

答: 我认同这种做法。

因为它符合课题选择的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开放性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且联系实际。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紧密联系社会和生活当中的事。案例中李全这位学生把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与他爸爸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而确定了小组的研究课题,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庭生活选取的,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个课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答: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必要的。学生每天晚上上机房、图书馆、实验室,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是应该的,学校在为学生能顺利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课程奠定基础。

我认为学校还可以多开展专家讲座,给学生讲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社会及科学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提供一些引导,拓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还要配备不同学科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老师实施指导,使学生的研究活动能顺利进行。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对开展实施好的小组要有一定的奖励,来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

答:寒假期间,为了联络方便,“团队之星”建立了一个QQ群,充分利用QQ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开展在线讨论交流活动。

“团队之星”与专家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还有李全的父亲是建筑设计师,夏林的母亲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他们也成了“团队之星”经常拜访的专家。在他们那里得到了建筑材料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指导。

可以说,现在的人没有通讯的信息化就没法生活下去,现代通讯工具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①利用QQ群聊天,达到了相互交流得目的,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素材。②通过国外的网站找了一些关于课题的信息。③利用与专家的电子邮件沟通,找到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

总之,信息化时代,即方便又快捷,网络资源丰富,网络的资源更新更快、内容多,网上查询可以找到在图书馆找不到的资料,扩大了搜索的空间,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也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4、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哪些步骤?

答:(1)选择课题。李全根据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消息:由于大楼外层反光导致一

位驾驶员的一场车祸。确定研究城市光污染。

(2)成立课题小组——“团队之星”。

(3)写开题报告。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为了联络方便,“团队之星”建立了

一个QQ群,充分利用QQ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

(4)修改“开题报告”。“ 团队之星”小组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将研究课

题改成“玻璃幕墙的光污染与预防”。

(5)收集资料。在图书馆、国外的网站上、以及与专家联系等方式收集重要

资料。分发调查问卷,拍照片,访谈行人,观察人流量、车流量等收集第一手资料。

(6)写结题报告。

(7)成果展评并获奖。“团队之星”的《玻璃幕墙的光污染与预防》获得了

最佳科研创新奖。

5.请谈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答:作为老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1)选题指导。因为学生缺少社会知识与经验,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刚开始

做会感到迷茫,这时急需老师进行指导。

(2)对分组的指导。小组的人员组合,直接影响小组的工作效率,“首先,小组成员要对研究的问题都感兴趣;其次,小组成员要各有专长,优势互补。选一个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来做组长,要一个擅长使用电脑的同学来搜索网上信息„„”

(3)开题报告的指导。报告格式对于高中生来说都不是很懂,让其掌握一些

必备的制作报告的技巧,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答辩能力进行简单辅

导。

(4)课题实施阶段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的引导

者、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还要监控课题的进展,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快捷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课题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等。

(5)结题阶段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将他们的研究

篇7:“光污染”的课题研究学习报告

题目:关于光污染的调查与研究

课题组成员:李晨辉、高世杰、孙亮

指导老师:杜雄

一、课题提出

究竟什么是光污染,也许大家都无法给出清晰的概念。我们在校园里随机调查了五十名中学生。下面是调查结果。

你知道光污染吗?

而中学生中的近视人数也是相当高的,为此,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用于对付近视,见效却不大,原因就是没有从改善视觉环境这个根本入手。有关卫生专家认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用眼习惯。

也就是说,近视、以及各种眼疾形成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光污染。

然而,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世界上的一切都将是漆黑的。对于人类来说,光和空气、水、食物一样,是不可缺少的。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眼对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瞳孔可随环境的明暗进行调

节。但如果长期在弱光下看东西,视力就会受到损伤。相反,强光可使人眼瞬时失明,重则造成永久伤害。人们必须在适宜的光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另一万面,人类活动可能对周围的光环境造成破坏,使原来适直的光环境变得不适直,这就是光污染。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了解生活中的光污染,了解其危害,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保护眼睛。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人员分工

(二)方法

1、上网搜集资料

2、问卷调查

3、阅读并筛选有关报刊资料

四、研究过程及收获

通过资料查询及访问等途径得知:

光污染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光污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白亮污染

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据光学专家研究,镜面建筑物玻璃的反射光比阳光照射更强烈,其反射率高达

82%~90%,光几乎全被反射,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产生头昏目眩、失眠、心悸、食欲下降及情绪低落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发生变化,长期下去会诱发某些疾病。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破坏室内原有的良好气氛,也使室温平均升高4℃~6℃。影响正常的生活。

眩光污染 汽车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头灯,厂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等都会造成眩光。某些工作场所,例如火车站和机场以及自动化企业的中央控制室,过多和过分复杂的信号灯系统也会造成工作人员视觉锐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焊枪所产生的强光,若无适当的防护措施,也会伤害人的眼睛。长期在强光条件下工作的工人(如冶炼工、熔烧工、吹玻璃工等)也会由于强光而使眼睛受害。

人工白昼

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彩光污染

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光谱光色度效应”测定显示,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响为100,则蓝色光为152,紫色光为155,红色光为158,黑色光最高,为187。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另外,有些学者还根据光污染所影响的范围的大小将光污染分为“室外视环境污染”、“室内视环境污染”和“局部视环境污染”。其中,室外视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室外照明等;室内视环境污染包括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局部视环境污染包括书簿纸张和某些工业产品等 篇二:研究性学习报告 城市的环境与光污染

研 究 性 学习报 告

——城市的环境与光污染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7日

调查人员:一年(9)班

指导教师:刘莹

活动课题:城市的环境与光污染

课题背景: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在锦州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锦州市的中央大街等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活动人员:陈美卓 石韵竹 卢扬 温天驰 杨赢 杨阳 高瑞婉 肖垚 侯双怡 张海驰 王天琪 刘佳音 冯思睿

活动时间:2011年7月27日

具体分工:(1)报告内容:陈美卓 石韵竹 卢扬 温天驰

(2)实地考察:杨赢 杨阳 高瑞婉(3)调查:肖垚 侯双怡 张海驰

(4)记录:王天琪 刘佳音 冯思睿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2)制作学习报告。

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

对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光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色,美丽万分,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篇三:《仁化光污染》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关于《仁化光污染》研究 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名称:《仁化光污染》

二、课题组长:刘骏杭

成员:刘晓辉、凃彦芳、莫杨、徐馨、梁敏仪

三、课题指导老师:张建强

四、课题的来源及确定: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光污染是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的污染。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影响大自然,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仁化县在2013年9月开始,陆陆续续在锦江边及主要干道的沿街楼宇安装了不少的霓虹灯,因此我们开展了以《仁化光污染》为课题的对仁化县城光污染情况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1.认识并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了解其危害,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也更好的保护他人。

2.调查仁化县城光污染的程度,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体验其中的乐趣,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4.是我们高中生向社会过渡的一次伟大尝试。

六、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1.课题目标:

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最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技巧。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发扬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培养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2.方案设计:

①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聆听校园广播和社会广播。②实地调查:对街边、广场上的行人、司机采访;采用问卷调查、就地提问、专项采访、拍照等调查方法,并进行实情记录。

③对掌握的资料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撰写论文。

七、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找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组员和指导老师一起开研讨会,对已知资料进行初步的筛选和整理,确定资料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则再次深层次的查找。

第三阶段:实地调查,对街边、广场上的行人、司机采访,并发放调查卷。

第四阶段:系统的、仔细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整理资料,并撰写论文及心得体会。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

1.大多数群众认为仁化县城灯光亮化工程不错,既美观又实用,锦江边及其他地区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方便了车辆以及行人的来往。

2.部分群众认为锦江边上的居民区可以不必用霓虹灯修饰,虽然漂亮美观,但容易引起光污染,也妨碍了居民区人们休息,也很耗电。3.部分群众认为适当减弱灯光的亮度。

4.有一小部分百姓不太了解光污染对人体及自然生态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光污染。

二、分析结果:

1.仁化县城灯光亮化工程丰富了县城百姓的夜间娱乐,但是,也给仁化县城带来了轻度的光污染。一旦碰到晚上多云,光污染程度就会有所加大。2.通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光污染不仅可以损害眼睛,引发眼疾;而且还可以扰乱生物钟,造成代谢异常;甚至,可以导致儿童性早熟。同时光污染对生态也有大的危害:可以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可以帮助藻类大量繁殖从而污染江河等。就目前为止,我们调查时未发现上述严重情节。

三、建议

1.给广大群众的建议:了解光污染,并知道如何防止。个人防护光污染,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及防护面罩。光污染的防护镜有反射型防护镜、吸收型防护镜、爆炸型防护镜、光化学反应型防护镜、光电型防护镜、变色微晶玻璃型防护镜等类型。

2.给相关政府部门的建议: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积极征求广大群

众意见,保护环境,避免光污染。

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心得

篇8:光污染分析报告

1普查的结果与现状分析

1.1废水

普查结果兴城市废水产生总量为6181.821万吨, 其中:农业源畜禽和水产养殖为4817.485×104t、工业源为528.68×104t、生活源为834.306×104t、渗滤液为1.35×104t;废水排放量为5966.1407×104t, 其中:农业源水产养殖为4810.8547×104t、工业源为319.63×104t、生活源为834.306×104t、渗滤液为1.35×104t;废水处理量为398.805×104t, 其中:工业源为389.85×104t、生活源 (医院) 8.955×104t。

从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来看, 农业源 (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 >生活源>工业源>集中式处理装置;从行业来看, 工业源中的酒精制造业大于其他行业;废水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城区和郊区, 这主要是因为, 三产服务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大, 同时也是因为几家重点工业企业也在市区和郊区。

1.2废气

根据这次普查结果来看, 兴城市废气污染物产生情况分别为:烟尘总产生量为12550.052t, 总排放量为4042.173t;SO2总产生量为3558.328t, 总排放量为2249.855t;氮氧化物总产生量为825.572t, 氮氧化物总排放量为825.572t;工业粉尘总产生量为4735.39t, 总排放量为2332.78t;生活源和集中处理设施没有产生粉尘。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的比较分析:从产生结果来看, 工业源污染物产生量大于生活源, 而污染物排放量工业源和生活源无明显差距。照成这一现象的发生, 主要是无论从燃料煤的使用量来说, 都是工业源大于生活源, 同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会污染物的产生, 所以污染物产生量工业源大于生活源这是一正常现象;而污染物的排放量却无明显差距这主要是因为, 工业生燃烧过程也好, 工艺过程也好, 在一些大多数工业企业都上了相应的污染物治理设施, 而生活源燃料煤的使用, 无论是独立燃烧锅炉还是家庭用煤等, 几乎都没有污染物治理设施, 所以污染物排放量于产生量几乎相同, 这也就使得工业源与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无明显差距。

1.3固体废物

兴城市一般固体废物, 产生总量为1959256.147t;倾弃总量为11370.5t。兴城市危险固体废物, 产生总量为22.983t;倾弃总量为0.75t。

兴城市污染源普查结果固体废物情况分析:本地区主要工业固体废物为炉渣和尾矿。炉渣主要来源于酒精及啤酒制造业、橡胶制品制造业、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尾矿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采选业等。

固体废物贮存量大的为尾矿, 本年贮存量为493274t;产生源主要就是有色金属采选业。排放 (倾倒丢弃) 量大的为其他废物, 年排放量为7816.5t, 而像冶炼炉渣、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物都没有排放。兴城市主要工业危险废物为废矿物油、废乳化液和含铬废液。医疗废物共产生204.32t, 都进行无害化处理。

2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1根据此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来看, 我市的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 因为工业企业不集中, 行业较多, 管理上困难很大所造成;在工业源中排污量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酒精及啤酒制造业、水泥制造业、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印染及服装水洗行业, 在这些行业其中, 排污量大的原因主要是: (1) 企业规模大, 虽然上了相应的污染物治理设施, 但产排污量还很大; (2) 有的工业企业所上污染物治理设施处理效果不好所造成; (3) 企业规模小, 不集中, 污染物产排系数大, 而又没有上相应的污染物治理设施的企业。

2.2我市城镇居民生活也是产生环境污染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 因为城镇居民生活都是以家庭为小单元, 各家排污量虽小, 但总数多, 所以城镇居民生活是造成我是环境水体———兴城河新地号以下河段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 对于家庭用煤所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都是不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低空排放到环境中。2.3从此次污染源普查结果来看, 我市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和二氧化硫, 另外从监测情况来看, 还有钼也我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物的排放特点为:水体中的污染物不受时段的限制, 全年几乎没说明大的变化, 这与其工业企业生产时间有很大的关系;而烟尘、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排放主要集中的取暖期。2.4根据兴城市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情况来看, 我市存在的主要环境压力为:兴城河水体上游受重金属和钼的污染;新地号以下河段受城市污水直接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的污染, 所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是今后的解决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来看, 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有91.3%的时间在Ⅱ级以上, 但从污染因子来看, 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SO2, 这与普查结果烟尘和SO2排放量大相吻合, 所以今后要想使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再有所新的突破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

2.5从普查结果和社会统计结果来看, 我市的工业类型主要以中小型为主, 产业机构比较复杂, 包含着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的采选和冶炼行业、酒精及啤酒制造业、水泥生产、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等多个行业, 同时我市也是个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工业生产来强市、以三产服务业及旅游业来兴市的原则来发展我们的城市。2.6我市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还比较落后, 虽然通过近几年的不段改进和发展, 也只有重点企业进行了工艺的改进, 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而我市境内的水泥行业、砖瓦生产业都为传统的落后工艺, 污染物处理工艺也都是落后工艺。对于污水处理, 我市现有的处理工艺只有华润雪花啤酒 (葫芦岛) 有限公司、兴城市顺兴印染厂处理设备和装置比较先进, 且处理效果较好, 这从普查数据中不难看出, 而对于小型企业, 如:服装水洗厂、小造酒行业等都没有上水污染物治理设施。

3进一步改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以及此次污染源普查的结果, 同时结合我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3.1扩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 以便解决城镇居民生活所带来的水污染问题, 改变我市的兴城河水质质量。

3.2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 要切实搞好集中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源点。扩大集中供热入网面积, 来减小城镇居民生活和独立燃烧设施所排放的废气污染, 改善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

3.3改进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治理设施, 同时对新上的工业企业要求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使用清洁能源, 如:地源热泵技术来进行取暖等。

3.4严把审批关, 抓好污染防治, 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一是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 禁止一切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项目落户兴城;二是加强环保“三同时”管理。所有的建设项目要按环保要求切实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 降低污染排放。加强城市环境噪声整治, 完善配套城市环保基础设施。

3.5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坚决取缔。建设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摘要:根据兴城市2009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对兴城市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不同污染类型, 进行普查分析、汇总。对污染源治理现状作分析, 并针对不同污染源的不同排放特征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为同类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普查,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芳.崂山区污染源现状及防治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01) :27.

[2]兴城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2009.

[3]新华社,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N].2006-02-15 (8)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爱护环境的广告词 下一篇:骨科护士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