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新化县铁牛小学 刘雅玲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肖乐农 辑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通过比较图形在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图形平移的距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地眼光去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和小朋友一起上课,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份礼物,快拿出来看看吧!是什么呀!(陀螺)那小朋友快拿着玩玩吧,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边玩边仔细看看,你玩的时候陀螺是怎么运动的。(同学动手玩)
师:陀螺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二、教授新课
1、感知平移和旋转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更好玩的地方(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呀?呀!这么多好玩的,小朋友,你能像刚刚那样用手势比划比划,这些好玩的东西都是怎么运动的呀?
你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一分类吗?小组之间讨论讨论,分分看,我相信你们能行的!
(小组活动:分类)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汇报,师板书:摩天轮、旋转木马、风车、滑梯、火车、观光缆车……)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其实呀,像火车、滑梯运动时是沿着直线移动的我们把它叫平移,而像摩天轮、旋转木马这些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运动就叫作旋转(边说边用课件演示)。这两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板书)。
2、体验平移和旋转
(1)出示课件,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2)出示37页主题图,判断图中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呢?(4)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平移和旋转吧!游戏:请跟老师做:
a、向左平移一步;b、向右平移二步;c、向前平移一步;d、向后平移一步;
e、原地旋转一圈。
师:现在要回到座位,应该平移还是旋转呢?(向左平移一步)小结:平移和旋转在运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平移: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3、理解平移的距离
(课件演示:两只小猫坐着滑板车滑过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谁来啦!它们在干什么呀?原来这两只小猫坐着滑板车出来玩,玩着玩着,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争吵。小红猫说:我移动得远,小黄猫说:我移动得远。它们为移动的距离吵起来了,小朋友们,你认为红猫和黄猫谁移动得远呢?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正确的判断,老师给你们每小组准备了一张方格纸,请你们带着两只小猫和它们的滑板车去移动看看吧!
(生动手操作,师指导)生汇报后,点名上台演示。师生共同小结:
它们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观察一个物体(图形)平移的距离,我们只需要观察该物体(图形)上的任意一个点平移的距离就可以了(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4、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师:你们知道了平移的距离,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
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4格。(学生尝试先画,然后汇报想法和画法,请一个画得最快的学生把作业进行展示并说出画法)
师:怎样画出一个三角形向下平移后的图形呢?
出示格子纸上的三角形图,要求是向下平移6格。(学生先画后汇报是怎么画的,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品)
三、巩固练习(1)出示几组图,让小朋友们说说它们各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结课留趣
师:随着时钟指针的旋转,我们的这节课也快结束了,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些什么呢?(生汇报)
你们学到的真多!最后请大家来解决问题吧,你们看:(屏幕上出示一些简单的杂乱的简单图形)怎样使它们变成漂亮的图案呢?
(学生汇报后,在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将一个个简单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
篇2:“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王 桂 芝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形式的感性认识,但只是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并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情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感念。
3.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 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 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卷笔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游乐园吗?假期老师也带小妹妹去游玩了游乐园,你们想知道老师玩了哪些项目?
2、课件出示图片,你能给这些项目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分分类吗?
3、揭示课题
二、探究平移和旋转现象
(一)探究平移现象
1、多媒体出示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画面一定不陌生吧!谁能说说火车车厢、电梯、国旗是怎么运动 的?(指名说)师:能不能用手势说明一下,这些物体将会如何运动(指名演示)
2、课件演示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的运动过程,想一想:这三个问 题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指名说)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这样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沿一条直线运动)
3、举例 :生活中有哪些平移运动?
4、课堂活动:(按要求平移数学书)
(二)探究旋转现象
1、多媒体出示电风扇叶片、玩具螺旋桨、钟表画面。
2、师: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物体的运动还是平移吗?为什么?(生:
不是沿着直线运动,他们是转圈的运动)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数学上,除了平移这种现象外,还有 另一种运动现象,就是想台扇叶片这样转动的叫做 “旋转”(板书: 旋转)师:大家能用手势表示这种运动吗?小结:象电风扇叶片、玩具螺旋桨、钟表时针等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它们 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板书:围绕一个中 心点或轴转动)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旋转运动?
4、课堂活动: 观察卷笔刀削铅笔现象
三、主动判断,提升认识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判断吗?
1、想想做做第一题,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追问:
怎么判断的?)(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是沿着直线移动,而旋转是围绕 着一个中 心点转动。)
2、想想做做第 2 题:移动后与绿叶重合
3、观察火车,哪节车厢走的路最长(电脑演示平移过程进行核对。集体订正)
四、回顾总结,拓展创新
1、欣赏图案: 师:这些图案美吗?你们想试一试吗?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 天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到时候在班上进行 展览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篇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平移和旋转的含义, 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依据《新课准》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苏教版教材分两次进行编排, 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 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变换;第二次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将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 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本课是第一次教学, 学习重点是平移和旋转的含义, 难点是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为了很好地突出重点, 教学时我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运动物体入手, 使学生认清平移与旋转是两种有规则的物体运动。然后让学生对四种物体运动方式进行模仿 (体验) 、分类 (辨别) , 在此基础上明晰平移与旋转的含义。为了突破难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本课设计了引人入胜的“二鸟争吵”的教学环节, “争吵”能让学生进入亢奋的学习状态。小鸟 (即点) 的平移, 动态演示了平移时“对应点”的移动, 在充分感知平移相关特征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探索小房子的平移情况, 这时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平移后的图形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 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 我们来研究物体的一些运动现象。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现在是静止的, 如电风扇、窗户等, 如果他们现在正在运动, 你们知道它会怎样运动吗?
学生用手势表示物体如何运动, 同时电脑演示这些物体运动起来的样子。
老师手中的粉笔也可以运动的。粉笔的运动轨迹, 你能像刚才那样清楚地描述或是预测吗?为什么?
最后教师介绍:像电风扇、窗户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有规则的物体运动。
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中最简单的两种不同方式, 对学生来说这两种物体运动的现象是观察得到、体悟得到的, 但这种熟悉一般处于最初的无序状态。为此, 课始,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运动出发, 让学生回忆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 并用动作演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充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殊性, 感受其中的规律运动, 为生活经验数学化打下基础。
二、观察比较, 初步感知
屏幕投影出示:四幅分别取之于运动中的火车, 螺旋桨、风扇、商场里的电梯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吗?能用动作演示一下吗?根据学生的手势模仿, 电脑让静止物体运动起来。
谈话: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
反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学生交流分类的理由) , 最后让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平移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旋转的物体又是如何运动的呢?让学生站起来, 用自己的动作尽情表演平移与旋转。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用“”的符号表示平移, 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
根据学生的回答, 电脑演示。
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或是旋转?
设计意图:新授时,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了四张运动中的物体的照片, 然后让学生根据静止画面想像出运动中物体的实际状态。这样处理可以加强学生对物体平移、旋转的感性认识。接下来通过分一分, 说一说, 想一想, 选一选, 找一找等环节, 较有层次地逐渐递进, 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 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
三、创设情境, 揭示特征
1. 在“争论”中寻找“对应点”。
看, 平静的湖面上有一只小船在向前行驶 (电脑演示小船平移过程) 。
提问:它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平移) 。
在船头停着一只蓝鸟, 船尾停着一只红鸟。突然, 两只小鸟吵起来了。蓝鸟说:“我在船头, 我经过的路程比你长。”红鸟说:“我在船尾, 我经过的路程比你长。”两只小鸟吵得不可开交。你们觉得谁经过的路程长呢?
学生提不同的意见, 得出用尺量一量两只鸟所行的路程。
提问:如果用尺量, 蓝鸟所行的路程你准备从哪里量到哪里? (结合学生的回答, 课件演示并认识起点和终点, 也是对应点。)
由于在屏幕上不便实地测量, 电脑隐去湖面, 出现方格图。让学生明白现在要知道两只鸟所行的路程, 只要数格子即可。
指名到屏幕前数格子, 电脑同时展示数的过程。
最后得出:两只鸟所行的路程一样多。
2. 在“变换”中领悟平移特征。
红鸟不服输, 它要求换个地方再和蓝鸟比一比。如果红鸟开始停在这儿, 那它经过的路程会比蓝鸟长吗?
学生再次确定“对应点”, 然后数格子, 比较。
最后, 在学生的讨论中明确无论红鸟开始停在何处, 平移过程中, 两只鸟移动的距离是一样长的。也就是物体在平移过程中, 各个部分移动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其中理解平移距离, 是难点中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 教学时我设计了“两鸟争吵”的环节, 意在引出认知难点——小鸟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 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 引起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热烈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 教师适当点拨,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最后将小鸟化为一个点, 然后进行“找点” (即对应点) 、数格子、验证, 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平移的距离。
四、根据特征, 动手实践
1. 小小工程师看图。
电脑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视频。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想?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名小小工程师, 这儿也有一间房子需要平移。出示房子图。
提问:你能看懂图意吗? (明确虚线图形表示什么?实线图形表示什么?那这个剪头表示什么呢?)
学生独立思考, 最后在交流讨论中达成共识。要确定物体的平移方向看箭头所指方向;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 先找“对应点”, 比如平移前的屋顶和平移后的屋顶就是一组对应点, 然后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之间相隔几格, 那物体就平移了几格。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然后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从上海音乐厅的事例, 引入“看图”这一环节,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2. 小小设计师画图。
刚才同学们能根据平移特征, 看懂物体向什么方向移动几格。那你能根据给出的平移要求,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完成三角形的平移。
组织学生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画出所有对应点, 然后连线;另一种是先找出一组对应点, 然后根据该点与其他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推算出其他各点的位置, 最后连线)
提问:平移后的三角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位置改变, 但图形的大小、形状没有改变。)
完成“试一试”中第2题。
学生自己画一画, 同桌交流并检查。
设计意图:根据要求, 画出指定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本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由于此时学生对“对应点”概念, 以及平移前后两物体的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此处教学时, 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练习。
六、课堂总结, 文化渗透
师:同学们, 学习了今天这节课, 你有那些收获?
学生自由小结。
最后, 电脑演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国歌声中, 冉冉上升的国旗;奥运赛场上, 链球运动员旋转时瞬间等) , 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文化魅力。
篇4:《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1.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喜欢玩吗·游乐园玩吗·今天,杨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玩,好不好·
不过,数学老师带大家玩,可要思考问题的哦。看这些好玩的游戏,都是怎样运动的·站起来用你的动作、手势表示出来。
1.播放录像
(弹射塔 摩天轮 神舟号 激流勇进 滑翔飞翼 滚桶)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温习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他们学习新知作好准备。)
2.认识平移与旋转。刚才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如果按不同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可以怎么分·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请两个同学合作,上黑板上把图片分一下类。
二、深入研究平移与旋转,构建数学模型
(一)认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
1.认识平移
像弹射塔、激流勇进、滑翔飞翼这样直直的运动在数学中叫平移。(板贴“平移”二字。)请一位学生上来听口令把这两个字平移一下。(上下左右平移)刚才做的几种平移运动,说明,平移要有方向。(板书: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平移这两个字,一方面体会平移的含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物体平移要有一个方向。)
2.认识旋转。象勇敢者转盘,神舟号,旋转桶都是绕着一个点转的运动,叫旋转。
(板贴:旋转)请哪位同学用这两个字创造一个旋转的动作·
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移和旋转”。(在“平移”“旋转”中间板书:“和”)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项目,并用动作表示一下,初步体验物体的运动方式,为分类作了孕伏。)
(二)用平移和旋转解释生活现象
1.做一做。请用手势表示平移、旋转。
2.认一认。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的运动,想一想,这些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课件出示图片)
3.说一说。除了这些,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说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感知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通过“说一说”、“认一认”、“说一说”活动,进一点巩固对两种运动方式的体验。)
(三)探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平移智慧屋
师:小朋友见到过很多物体是平移的,你见过楼房平移的吗·
杨老师就见过,有名的上海音乐厅就能平移,大家想不想看一下·(视频播放新闻)
这是2003年的一则新闻,看后有什么感受·
师:杨老师这儿也有一个会移动的房子,叫“智慧屋”。(出示房子图)
现在,我想把这智慧屋平移到绿色的位置,怎么移呢·下面来做个游戏,请一个同学上来,认一下键盘上的上下左右键。比如说按一下方向键右键,小房子就向右平移一格,按两下就……其它键以此类推。不过,不让他看屏幕,需要大家的指挥。开始!(听口令操作)
师:成功了吗·怎么知道成功了·
生:(重合在一起了)
师:刚才一直现在做什么样的提示·生:向下
师:如果只要你提示一句话,你会怎么说·
生:向下平移几格
师:对,还要提示格数,可见,平移还需要知道格数。(板书:格数)
师:杨老师有个困惑(演示移动一格)怎么就知道移一格了呢·你是盯着哪儿看就知道的·
生1:房子顶上的点。
生2:房子的线。
师演示:也就是这两个点之间,看有几格。真了不起,他只关注房子的一个点就行了,但这个点,一定要移动前和移动后要对应。
(师演示两格)
师:小房子这下向哪平移了几格·请一位同学说说看。
师:小房子移到绿色的位置,到底要向哪平移几格呢·请取出你的小房子图,在作业纸上移一移。(操作活动,师巡视指导)
汇报:你认为小房子向哪平移了几格呢·
(指几个不同答案的学生说一说)
到底谁说得对呢·请这几个同学代表上来演示一下,看哪一队能获胜·
(学生演示过程中,老师监控,及时纠正)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其实,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欣赏:(边欣赏边旁白)。
愿同学们学好数学知识,用你的智慧,去创造更多的美!
篇5: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图片,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教学难点:能将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平移。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每天是怎么来学校的?(指名说)
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行驶,我们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在运动?
小结: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在运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录像。
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用动作表现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你能按照它们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2、揭示课题。
讲解:像火车前进、电梯下降、缆车行驶这样的运动叫平移(板书: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风扇的叶片转动、直升机螺旋桨转动、钟表面指针的转动叫旋转(板书:旋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移和旋转”(板书:平移和旋转)。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是沿直线运动;旋转是绕一个固定点转动。
3、练一练。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看钟摆图,问:钟摆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
再问: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学生交流。
二、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谈话:不仅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我们还能动手做一些平移运动呢。你们看,小房图和金鱼图也动起来了。
1、课件演示几个平面图形的平移运动,静止后形成书上的画面。教师说明:虚线图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置。
2、观察小房子图,设疑:
(1)你能看出小房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吗?你是怎么看的? 教师揭示:箭头是用来指明图形平移的方向的。(2)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呢? 合作交流:你是怎么看的? 请学生边指边说。
(3)教师小结:多数同学想到找平移前小房图上的点和平移后小房图上的点来数一数中间有几格,这个方法不错。不过,现在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把整个小房图边移边数好吗?(通过数一数引导学生发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
(4)刚才我们看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为什么有些同学数的两点间的格数不是6格呢?看来与找的点有关系,应该怎样在图中找点呢?师引导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看,平移前它是小房图右下角的点,平移后它还是小房图右下角的点,像这 2
样的两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房图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
(5)提问: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对应点吗?一起数一数两个对应点中间有几格。(6)提问:通过刚才的移一移、数一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7)小结:要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点,再数一数中间有几格就可以了。刚才有的同学找的两点中间数出来不是6格,是因为他们找的不是对应点。
(8)谈话: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书上的小房图,虚线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表示平移后的位置,请你找到一组对应点,用笔点出来,再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谈话: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呢?请仔细观察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4、谈话:观察三组图形,在平移前与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
5、看图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绘制图形,巩固运用
1、谈话: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移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画一画呢? 打开书第25页,指名读“试一试”第1题。你能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吗?(1)小组交流画法。(2)学生动手画一画。
(3)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先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然后把三个点用线段连起来。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头。
(4)要想知道画的对不对,你认为可以怎样检验呢?
① 看看方向对不对。
② 找两个对应点,数数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③ 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
同桌互相检验,对的握手祝贺对方。
2、谈话:
请你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组织反馈并自我检验。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5,同桌检验。
四、游戏活动,拓展运用
教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还请来了3位客人,(课件出示3个福娃)它们分别藏在教室里3个座位的抽屉里。根据电脑博士的提示,你们有信心把它们找出来吗?
以教室中坐在中间的一个学生为标准。
(1)贝贝:向右平移2个座位,你知道它在那个抽屉里吗?(2)晶晶:向后平移4个座位,你知道它在那个抽屉里吗?
(3)欢欢:向前平移3个座位,再向左平移2格座位,你知道它在那个抽屉里吗?
五、全课总结
篇6: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41—44页的资料(教材附后)。
教学目标:
1、透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活动认识物体的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体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2、在活动情境中,探索决定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数格的方法。
3、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简单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数出简单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图,方格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移和旋转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生齐:去过)觉得游乐园怎样?(生齐:好玩)是呀,游乐园里好玩的东西可多啦。此刻跟着老师一齐走进游乐园,好吗?(生齐:好)请你们站起来。
2、分类,引出平移和旋转
课件演示游乐园场景图(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火车、缆车)。
师:这是游乐园的一角,请你大声地说出这些运动物体的名称,并用动作表示它们是怎样动的,看一看,哪位同学的声音最响亮,动作最优美。
音乐一停,师:你觉得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你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一样分一分类吗?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回答:
生1: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是一类,因为它们是转动的。
生2:火车、缆车是一类,它们直直移动。
师:你们能用手势来表示他们的运动方式吗?
生1用手势(画一个圈)表示旋转,生2用手势(直直移动手掌)表示平移。
3、小结
师:像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等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我们把这种运动方式叫做旋转。像火车、缆车直直地移动,这种运动方式我们称为平移。这就是这天我们要研究的:平移和旋转(板书)
全体学生用手势来表示平移和旋转。
4、用符号来表示平移和旋转
同学们都能用手势来表示平移和旋转,想一想:你能用符号来表示吗?
引出:用“—”来表示平移,用“○”来表示旋转。
二、反馈练习
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方请同学们决定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电风扇、方向盘、电视生产线、拉抽屉、推拉窗,自行车的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学生在决定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时,有的画圈,有的直直移动手掌。教师让学生各自说说理由。
生1:我觉得自行车的车轮在做旋转运动。
生2:我觉得整辆车在做平移运动。
师:这两位同学的理由都很充分。你们来说说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生(齐):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是平移,也是旋转。
生3:我觉得我们就应说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既是平移,也是旋转。
师:你的语言表达潜力特棒。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既是平移,也是旋转。车轮的旋转带动车身的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既有平移,也有旋转。
三、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除了电风扇、方向盘、电视生产线、拉抽屉、推拉窗、自行车的运动,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1)指名回答2—3人。
(2)同桌互相说。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都是一个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人,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真让老师佩服。下方我们来做个猜一猜游戏,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齐:有!
猜一猜游戏:
1、平移后涂色部分在哪号位置上。
左边的圆形透过平移后,涂色部分在哪号位置上。
2、旋转后涂色部分在哪个位置上。
五、在活动中学习计算平移的距离(数格子)
1、数鱼平移的格数。
看到这个圆在平移和旋转,一个小圆点也坐不住,它也动起来了。
师:边看屏幕边思考问题。
课件演示:
(1)把一个点向右平移4格。
师:这个点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生齐:这个点向右平移了4格。
课件演示,学生数。
(2)从这个点引出一条线,把这条线向右平移4格。
师:这条线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指名回答。
生1:这条线也向右平移了4格。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用了一个“也”字。你能说说你为什么用了“也”字吗?
生1:因为刚才的点向右平移4格,这条线也是向右平移4格。
生2:老师,我有个发现这个点在这条线上,所以它们平移的格子数一样。
师:你们的发现真有价值。点是这条线的一部分,这个点平移的距离就是这条线平移的距离。
课件演示,学生数。
师:同学们,此刻你们能不能用刚才发现的方法来解决下方的问题呢?能的就拍拍手。
生齐拍手。
师:你们的掌声告诉了我,你们准行!
课件出示下图:
鱼向平移了()格。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鱼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1:鱼向右平移了5格。
生2:鱼向右平移了9格。
师:这条鱼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请同学们用小鱼图动手移一移,一边移一边数格子。
学生从动手移中发现:鱼向右平移了9格。
课件验证。
师:如果没有小鱼图移,你怎样数也明白小鱼向左平移了9格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
生1:我们组发现从鱼的嘴巴数到鱼的嘴巴一共有9格。
生2:我们组发现从鱼的尾巴数到鱼的尾巴一共有9格。
生3:我们组发现从鱼的身子数到鱼的身子一共有9格。
(3)小结方法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有几种方法?结合课件演示,课件演示把鱼向右平移了5格的位置后稍微停一下。
师:把鱼向右平移了5格到它指定位置了吗?
生齐:没有。
开始有部分同学认为鱼向右平移了5格,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数两条鱼中间空出来有5格,所以就认为是鱼向右平移了5格。
师:从那里我们就发现: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不是数两个图形中间的格数。关键是找对应点,对应线。
引出:对应点,对应线。
板书:点对应点,线对应线。
(4)学生课件操作。
刚才那条小鱼向右平移了9格。此刻你们想让这条小鱼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
点名两、三个学生上来用课件操作:(1)平移鱼,其他同学看屏幕数鱼平移的格数,并相互检查。(2)下方的同学说鱼平移的方向与格数,上来的同学操作,并相互检查。
六、拓展练习
我们明白了计算物体平移几格所用的方法有:找对应点,找对应线,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下方的问题。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3页第1题,比一比哪个同学动作最快。把题目读过去一遍:把涂色帆船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检查,反馈。
2、找一找(课本第44页第4题)
请看屏幕,哪号金鱼能够透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就是两条鱼重叠后完全一样)。
课件演示
八、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师:我们学了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用呢?
生1:我们出门坐的车。
师:是呀,汽车的快速平移,给我们带来方便。
生2:电风扇转动。
师:(当时教室正开着电风扇)请看电风扇的旋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生齐:凉爽的感觉。
师:同学们,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你们已经领略到了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想一想:我们居住的整栋楼房会搬家吗?
大部分学生回答“不会”,个别学生回答“会”。
师:楼房到底会不会搬家呢?请看屏幕。
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实况录像
把上海音乐厅整体向东南方向平移66。46米。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有关楼房平移和旋转的信息,能够上网浏览。
师:平移和旋转还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请欣赏:冰上芭蕾(申雪/赵宏博的表演)
我们为他们的完美表演献上热烈的掌声。
九、总结反思
篇7:《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学科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象的普遍现象;三能用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四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受平移几何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前面已学了轴对称图形,本节学习习近平移与旋转。【设计理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发展空中观念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是第二单元的重点。本课前面已学了轴对称图形,本节学习习近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会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些和运动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请同学们用手势来模仿它们的运动。(播放图片,逐个模仿)师: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学生汇报)师:它们运动的方式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按不同的运动特点进行分类呢?来,和你的同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指名汇报。教师总结: 像汽车的运动 轮船的运动 马儿的奔跑 都是直直的,平平的不改变运动的方向,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用符号 ― 表示。
像飞机螺旋桨的运动 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 都是围着固定点,不断改变运动的方向,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用符号 ○ 表示。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平移和旋转。
教师提问:谁能举出我们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举例:电梯 升国旗 扶梯 拉门 拉窗户 风车 自来水龙头 旋转的舞蹈动作等等。)
师: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1、即时巩固。(生依次判断)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有很多。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请你们帮忙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你们愿意吗?
2、课本第18页第一题说一说。
三、借助方格,研究平移现象
(一)感知平移的特征。(1)出示松树图。
1、导入:(课件出示一棵松树示意图)
出示松树图,松树图最左端挂着一颗红星,最右端挂着一个正方体,当松树图移动这边时,红星和正方体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红星说:“我在前面经过的距离长一点”。正方体说:“不对,不对,我和你走的路一样长。”同学们,请你们评评理,究竟谁经过的距离长一点。
2、生讨论并反馈。为了学生观察得更加清楚,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观察红星的移动情况,请第三、四组的同学观察正方体的移动情况。
结论:红星、正方体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正好和松树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
3、设疑。
红星、正方体红星、正方体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如果红星挂在其它地方,它经过的距离又是多少格呢?能不能找到一个不是6格的地方呢?
4、再次讨论并反馈。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点的移动看平移和格数,使学生自己明白无论看哪个点都平移了6格,进而得出结论,不管红星挂在松树图什么位置,它经过的格数都一样。
5、第三次设疑并讨论。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6格吗?我们再来看看松树图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结论: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正好和松树图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一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6、教学标准点和对应点。
(二)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学习三角形平移图。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交流方法,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2、学习蜡烛平移图
(1)你们看这里有根蜡烛图,它就在做平移运动,(课件)我们用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图形。你看这根蜡烛图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这个很容易看出来,那么它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你准备怎么看呢?请你自己先在纸上数一数,填一填吧。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多问几位学生).
大家看了蜡烛的火焰、蜡烛、┅┅都向右平移了4格,我们就可以说蜡烛图向右平移了4格。
3、学习金鱼平移图
师:金鱼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 师: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师: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1个点吗?怎么数了一个点向左平移了5格,你就知道金鱼向左平移了5格呢?(多问几位学生)
师:哦,大家发现要知道金鱼向左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左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金鱼向左平移了几格。当然,有的同学抓住一条线或一个部分来看也是可以的。
(三)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你可以吗?(完成书本19页的第三题。)
1、请你先试着画一画吧。(师巡视)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你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画了什么?
2、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我知道你们可能还有其他的画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请你先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生画,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平移和旋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游乐场的游乐器械的旋转和平移给我们带来了刺激和欢乐;交通工具的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再见识一下。播放《上海音乐厅的整体平移》视频。
五、全课总结。
师:学习这节课,欣赏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20页、第21页)
【教学反思】
篇8:《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2页。
教学设想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运动现象。从数学意义上来讲,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学生对“左右平移、上下平移、斜线路径的平移和满一周的旋转”的认识比较容易, 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有所提升。
所谓提升, 是对平移和旋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 并且认识到“曲线路径的平移”也是平移, “不满一周的旋转”也是旋转。尽管这部分内容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但绝对是值得教师去研究、琢磨和教学的。
那么针对这样一个教学难点, 如何寻求突破?本节课采取的措施是:先通过观察和操作, 获得平移和旋转的初步感知;然后对几种不同方式的平移和旋转进行比较, 从而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一些基本特点;再通过平移和旋转的相互比较发现两者的本质特征;最后在游乐园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 (摩天轮上的吊篮———平移、秋千———旋转、翘翘板——旋转。) 来获得更大的提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 体验、感悟、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1.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
2.认识“曲线路径的平移”也是平移, “不满一周的旋转”也是旋转。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 说说图上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同时用动作进行模仿。
2.引出课题:平移和旋转。
3.说说图片上的运动现象, 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如果有学生认为海盗船不是旋转, 可暂时放一放。)
设计意图:把“左右平移、上下平移、斜线路径的平移、曲线路径的平移、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不满一周的旋转”等典型的运动现象汇集一起, 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及两者的不同之处。
二、探究特征
1.让学生用课本在桌面上玩一玩平移, 玩一玩旋转。
2.指名不同的学生到黑板上来做平移, 教师把平移情况画下来, 感知平移有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和斜线路径的平移。
3.教师做平移 (平移的线路是弯曲的) , 感知平移是可以沿曲线运动的。 (因为这种平移方式学生一般想不到, 所以由教师示范。)
4.在对各种平移方式的比较中初步感知平移的特点。 (师:这样是平移, 那样是平移, 同样是平移, 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移特点。 (比如:是移动的, 平移的路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课本的方向是不变的。)
6.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做旋转, 教师画出旋转情况。
7.教师根据学生的旋转情况做不一样的旋转方式并画下来。
8.观察思考:老师做的旋转跟同学们做的旋转有什么不一样?你认为旋转又有些什么特点?
9.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特点。 (比如:是转动的、有旋转中心的、书本的方向是会变的、可以是不满一周的。)
10.结合平移和旋转, 说说两者又有何不同? (从总体上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点。)
设计意图:用课本在桌面上交替着玩“平移和旋转”, 能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二者的区别;学生到黑板上做平移和旋转, 教师适当补充、拓展及对比思考, 能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
三、整合判断
1.出示主题图5———游乐园, 让学生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现象。
2.每找到一种现象, 都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重难点:摩天轮上的吊篮、秋千和翘翘板。摩天轮上吊篮的运动路径是曲线形的, 但吊篮的方向是一直朝上的, 所以是平移;秋千晃动时, 有旋转中心, 木板或上面的人在不断地改变方向, 所以是旋转;翘翘板也有旋转中心, 木板或上面的人在不断地改变方向, 所以也是旋转。)
3.回到先前的海盗船, 说说它的运动方式。
四、回归图形
1.图形变换1。
(1) 思考:周围小树可以通过怎样的运动方式与中间的小树重合?
(2) 引导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比如 (3) 号先怎样旋转, 再向什么方向平移, 最后向什么方向平移就能与中间的小树重合。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用小树教具在大屏幕上做演示。
2.图形变换2。
分别说说绿色小树向 () 平移 () 格才能与红色小树重合。
设计意图:把“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现象由生活回归到数学, 让学生感悟到平移和旋转是数学中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五、全课总结
篇9:《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法与学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
出示主题图,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或身体动作模仿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游乐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先自己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绕着一个固定的点做圆周运动,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准备好文具盒,听老师口令,文具盒向左平移,向上平移。做得真好,文具盒放回原位。
2、移移看。
(1)課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平移时要注意什么,请你们拿出学具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仔细观察,为什么这三座房子平移后不能相互重合,而这三座可以。(因为它们的方向不同,所以平移后不能相互重合。)所以平移时要注意方向和大小是不能改变的。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2)师:真是用心观察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3)下面就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一起来判断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试着用手势表示出物体运动的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三、巩固拓展
谈话: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中有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美术课上,通过平移怨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请看。(出示课件)
1、画一画。
谈话: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请你们借助学具,移一移,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动手画一画,让学生参与到画平移后的图形的学习,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看,小动物们来了(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3、我们已经知道,美术课上,我们可以用平移创造美丽的图案,同样运用旋转也可能创造美丽的图案。看,这是一片不起眼的花瓣,把它旋转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想动手试一试吗?拿出学具花瓣,旋转一下,拼一拼。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篇10: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学习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板书)。
二.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1.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三. 自学指导:(10分钟)
自学教材第30、31页。
1.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
2. “想想做做”的第1题。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4.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四.后教(18分钟)
1.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旋转木马、观缆车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2.“想想做做”的第1题。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动手实践,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五.当堂训练(9分钟)
1.学生写作业。
2.生对改、订正。
六.课堂总结 (1分钟)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
旋转: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篇11:《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认识直线、曲线之后,从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动态感知图形的两种变换 ——平移和旋转现象,它为后续学习习近平行线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由于学生空间观念差,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上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而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够为学生多种感官所接受。
(三)教学环境分析
基于以上两点,我决定采用多媒体环境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两种变换,并能正确辨认物体的这两种运动方式。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判断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位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之间平移了几格的数法,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开始羊村游乐园情景引人Flash平移和旋转两种动画运动项目的演示Flash动画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并分类感受生活,巩固知识自主探索,操作互动汇报交流判断平移旋转现象判断生活实例中的现象小组合作自主探索Flash动画Flash演示房子的整体动画和点及边的移动归纳总结判断移动格数的方法学画平移后的图形出示练习题欣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欣赏生活中的平移Flash动画结束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羊村新建了一座大型游乐园的情境,说明喜羊羊邀请二1班的小朋友去游乐园玩,以及可恶的灰太狼却在游乐园里设置了一些数学关卡。
2.直观演示,观察比较
(1)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多媒体动画)。游乐园到了,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都有哪些项目。
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比划像碰碰车、摩天轮等是怎样运动的,通过这些运动现象,学生有什么发现。
(2)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性)
①引导学生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②学生回答,师总结:
像游乐艇、缆车、碰碰车等物体沿着直线移动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平移,像摩天轮、转椅、跷跷板等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揭示课题,并板书“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在这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对游乐园的各种游戏进行划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表象。] 3.感受生活,巩固知识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辨别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课件出示)
除了课件上出示的,举例在生活中见过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生汇报交流。
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和旋转。找几名学生上前,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用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文具盒、课本)。教师用学具演示快速旋转。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教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与生活一体化。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用学具表示平移和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有了深刻的理解。] 4.自主探索,操作互动
同学们会做平移运动,小房子也会。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它可以在格子里任意移动,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请同学们观察,小房子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个格。
交流各自的数法以及做法。
师分别演示房子的整体和点及边的移动。交流自己所喜欢的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判断移动格数的最佳方法。
(2)现在小房子要向上平移,我们看看小房子平移了的格数。(自己说说看)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上平移5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上平移5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说说确定了哪条线以及理由。
(3)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完成下面的填空。翻开书41页,填在书上。
两生汇报,如何选择的对应点,和对应边。(展示台)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直观演示,将小房子向上、向右移动的点、线闪烁,小房子整体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距离和方法,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灰太狼设置的数学关卡1——44页4题 下面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2)灰太狼设置的数学关卡2——43页1题 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3)灰太狼设置的数学关卡3——44页2题
分别画出将梯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6.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平移与旋转”的世界。其实,大自然对于平移与旋转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何处没有平移与旋转足迹?看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中缓缓升起,“神舟”五号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我们的英雄离开了发射台,直冲太空,这些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平移的力量吗?奥运赛场上,链球运动员借助旋转的力量打破了奥运记录,再看看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吧,难道你没有感受到旋转的神秘吗?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去收集更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7.板书设计:
平移 ———一→ 沿着一条直线移动
(缆车、小火车、滑滑梯„„)
和
旋转 ———一→ 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
篇12:教学设计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形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圆盘面、指针和揿钮。教学过程:
一、初步观察,感知运动。
1、引导观察。
谈话:上新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组画面,(播放课件)你看到了什么?(两辆蓝色汽车,第一辆车停在原地没动,第二辆车在开动)是的,第一辆车没动,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蓝色车沿着笔直的路前进,我们就说它在运动。
物体的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运动的其中两种方式。
二、深入观察,认识平移和旋转。
(一)联系生活实际区分平移和旋转。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电风扇叶片、国旗、汽车、钟面上的指针、火车车厢、风车叶片)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电风扇叶片在不停的转,国旗沿着旗杆上升,汽车在笔直的路上前进,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转,火车车厢在平直的轨道上前进,风车叶片在不停的转)
引导: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将它们分分类吗?(能)请仔细观察,然后和同桌讨论,哪几个归为一类。
集体交流:火车车厢、国旗、汽车的运动属于一类,都是直线运动的;钟面上指针、电风扇叶片、风车的运动属于一类,都是转动的。
揭示:是的,火车车厢、国旗、汽车,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钟面上指针、风扇叶片、风车叶片,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
指出: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
(二)认识平移。
1、认识平移。
引导:火车车厢、国旗和汽车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 指名演示。
问:你觉得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交流后明确:都是沿着直线在移动。举例: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引导说完整:***的运动是平移。
2、体验平移。
引导:你想自己体验一下平移吗?(想)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一做,听口令: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 ② 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③ 再平移到右下角,④ 最后平移到左下角
问:谁想在电脑上用鼠标来演示?
问:你们觉得平移时要注意什么?(沿着课桌的边平移,不能转动数学书)谈话:掌握了要领,请同学们把数学书从刚才的左下角平移到左上角。问:你是怎么平移到左上角的?到前面来演示。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是的,把数学书从桌面的左下角平移到左上角,有不同的路线可走,但数学书的运动都是平移。
(三)认识旋转。
1、认识旋转。
引导:钟面上的指针、风扇叶片、风车叶片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 引导:是的,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转动的,绕哪里转动呢?(当中的一个点)举例: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
2、体验旋转。(1)做转盘。
过渡:只要你用智慧的双眼认真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旋转现象。(出示转盘)我们也来体验一下,这里有一个转盘,上面的指针可以转动。
谈话:请你拿出信封,老师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转盘(水彩笔不要拿出来)。(2)动手旋转。
引导:(鼠标转动指针)转动指针属于什么运动方式?(旋转)指针绕哪里旋转?(中间一个点)你会按要求旋转吗?(会)
听口令:指针对着A点,把指针从A点旋转到B点,继续旋转到C点,再回到A点。过渡:同学们转的又快又准,刚才的指针旋转一周是如何转的?(手势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A点?(手势表示)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说口令,一人拨指针,然后互换(转好的请把转盘放在桌子上)。
小结:是的,旋转的路线也不止一种,指针可以向右转,也可以向左转,有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就能发现数学的乐趣。
(四)比较。
指导: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板书:补齐课题和)
三、练习巩固。
(一)基础练习。
1、判断平移和旋转,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你能判断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交流:先说说哪些是平移,再说哪些是旋转,同时动画演示。
(玩具转盘的运动是旋转,拉窗被推动后,它的的运动是平移,汽车的方向盘需改变方向时,它的运动是旋转,算珠被拨动时,它的运动是平移;拉出或推进抽屉时,抽屉的运动是平移;旋转门被推动后,它的运动是旋转;光驱托盘被弹出或者退入时,它的运动是平移;水龙头开关在打开或关闭时,它的运动是旋转。)
2、体验平移和旋转。
追问:物体能平移和旋转,那我们人能平移吗?你想体验一下吗?全班一起起立,向右平移2步,向左平移2步;原地旋转一圈,反方向旋转一圈。
指出:不管向左还是右,都是平移;两种方向的转都属于旋转。
(二)综合练习。
1、判断平移前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图案在纸上也可以平移,这里有一片绿色的树叶,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
请你独立观察,用铅笔涂色。
问:谁愿意上来演示?您能用语言告诉大家吗?(左起第一片、第三片、第五片树叶平移后可以与绿色树叶重合)
评价: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真强。
2、数格子在方格图上平移棋子,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图案还可以在方格图上进行平移。
出示方格图,问:看见这里的指向标,你知道了什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我们一起来把要求读一读,向东平移3格是什么意思?(向东平移,红棋子一格一格移,移动三次,其实平移前后的棋子间空了2格)把棋子向其他方向平移,你会吗?(会)
要求:独立完成在书上。
(打开展台)交流:拿两生作品交流(一张对,一张错),谁来评价一下? 追问:怎么在方格图中数格子?(横着或竖着一格一格数)
问:你知道平移后的棋子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吗?(东南方向西北方向)
3、依据平移后的位置确定怎样平移。(课件播放象棋棋盘)谈话:象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棋谱里也有方格图,这个棋子是(車),你知道車在棋谱上怎么走动的吗?(只要没阻碍,車横竖都可以走)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引导:(课件显示象棋残局)这是双方最后的战局,車怎样走能吃到馬? 指名说一说(向上1步,向右6步)
追问:車向上一步再向右6步,其实就是今天学的哪种运动方式?(平移)怎样平移?(沿着方格图里面的线,上下、左右平移都可以)那你知道車怎样平移能吃到馬和相吗?
交流:車先上平移2格,然后向右平移6格。6格是怎么数出来的?大家一起数一数(课件播放)。
追问:車还可以怎样平移也能吃到馬? 回答后,跟着课件一起数一数格数。问:車怎样平移可以吃到相呢?
过渡:真是一次棋艺与数学知识的完美运用。
(三)拓展练习。
1、平移在数学上的运用。
谈话:今天是第一次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其实在上个月,我们计算图形的周长时,就已经接触平移了。【出示图】这三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交流:把凹在里面的边移到外面,变成一个长方形。边演示边解说:把这条边向右平移()格。
要求:你能把其余凹在里面的边平移吗?(能)独立完成在作业纸上。集体边说边电脑演示。
指出:在这里,我们就是运用了平移,成功的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追问:现在变成了3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你发现没有,其实这里除了刚凹在里面的边,什么也进行了平移(长方形)长方形向右平移了几格(1格还是4格)?我们留个悬念,先看下面一张图。(课件播放)
2、确定图形平移几格。过渡:这里有个房子图也经过平移了,你知道它向哪边平移了?平移了几格?拿出作业纸,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探讨一下。
交流:平移了几格(2格?6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播放课件)问:通过演示,发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那房顶上的这个点,也应该向右平移了6格。这两个点都是小房图屋顶那个点,称为对应点,那数数这个点平移了几格不就可以了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问:那图形上其余的点向右平移的格数也是6格吗? 要求:请你重新选一个对应点,再数一数。
交流发现:无论选哪个对应点数一数,平移的格数是一样的。
3、在方格图上平移图形。
引导:你想在方格图上自己平移图形吗?请你拿出作业纸,按要求把三角形平移。展出:这里有两张作业纸(一张对,一张错),谁来评价一下。指出:向右平移,只能水平沿直线向右,不能斜掉。
四、欣赏。
过渡:火车、人都能平移,那真实的房子能平移吗?(出示音乐厅图片)引导:告诉大家吧,房子也能平移。这可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上海音乐厅是一座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世界一流的音乐厅。2002年,因为城市建设的规划,上海市政府决定将整幢音乐厅进行平移。经过一年的时间,上海音乐厅这座重达5650吨的建筑成功的向东南方向平移了66.4米。当时中央电视台还就此事进行了新闻报道呢。请看当时的新闻录像。【播放录像】
五、课堂总结。
总结:是的,这是一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完美运用,数学是有用的,让我们一起,学好数学,将来用好数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