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寓言故事(共15篇)
篇1:中国儿童寓言故事
岳飞久经沙场,英勇善战,对坐骑了解得很透彻,什么样的马是好马,什么样的马是劣马,他一看便知。一次,宋高宗和岳飞谈起马来,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马是良马?良马和劣马的区别是什么呢?”
岳飞想了想说:“我以前有两匹坐骑,都是上好的良马。”宋高宗问:“怎么看得出来是好马?”
岳飞说:“那两匹马都食量很大,每天要喂几担草料,外加几升豆子,还要选非常好的精饲料,稍稍差些,它们便不吃。除此之外,那两匹马喝的水也很讲究,不清洁的泉水不喝。每次遛马,先要给它们配戴好马鞍,然后放开缰绳,看它撒开四蹄,奔跑起来。起初,并不很快,一溜小跑,跑出去约百里之外,开始加速,鬃毛乍起,头高昂起,喷着响鼻,越跑越快,三个时辰,就能跑二百多里。长途奔跑之后,卸下马鞍,毫无疲劳之感,既不出汗,也不气喘,这就是好马。”
宋高宗又问:“那么不好的劣马又怎么样呢?”
“劣马食量要小得多,就比如我现在的坐骑,每天几斤粮就足够了,对食物的优劣,饮用水的质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每次遛马,一骑上,便能感到马毫无精神.缰绳还没抖开,就懒洋洋地跑起来。跑不了百十里地,就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这样的马当然算不得好马。”
岳飞道:“是的,良马在饮食上要求精当,且食量很大,因此能有足够的能量抗御疲劳,有耐力,有长劲。而劣质的马吃不进很多饲料,身体素质就差,跑不了多远就疲劳不堪。如同人一样装进头脑里的知识越多,人就越聪明,越有才智。”
好马和劣马的区别,经岳飞那么一比较,特点就较为明显,让人听了之后,很容易把好马和劣马区别开来。在这里,岳飞说的是马的优劣问题,其实也是在说人才和庸才的区别问题。人才和庸才并排站在一块,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凭相貌我们根本看不出来,人才好比良马,对待遇比较讲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工作起来有耐力,有长劲;庸才好比劣马,不太讲究,后劲不长,“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岳飞用良马和劣马来比喻人才和庸才,形象生动,一目了然。
篇2:中国儿童寓言故事
冬天,火炉的四周总是围满了人,谁都愿意往火炉身边靠,有时能里外坐下儿层人。香炉见了高兴得差点叫了起来,“有了,有了,有主意了。请火炉帮忙!”
夜深人散之后,香炉移动着三条短腿,来到火炉跟前,“火炉老兄,你真幸运啊l”
“啊,是你呀,香炉老弟。”火炉琢磨了一下香炉的话,问:“难道你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
“唉……!香炉长叹了一口气,“我被扔到墙脚边多少年了,不仅孩子们Hq不上我的名字,该死的大人们,也把我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寂寞极了。”
“这好办。”火炉热心地安慰着香炉:“每天都有许多人到我这里来,你不嫌吵,也经常到人群中来玩玩,就不寂寞了。”
“不管怎么讲,我还是上帝的神物嘛。要我主动走到人群中去?”香炉几乎用的是辩驳的口气。
“那怎么办?”火炉无可奈何地问。
“将围在你身边的人,每天动员几个到我那里去,你肯帮忙吗?”
“这,哎呀,我无能为力。”
“怎么啦?”
“人心所向,不是我能动员更改的。”
“那你为什么能拉拢这么多人跟你在一块?请把你的秘诀告诉我吧!”
火炉没有想到香炉会提出这个要求,诧异了:“我确实没有什么秘诀。”
“不要保守嘛,我是专程来求教的。”香炉缠住火炉不放。
篇3:病房里召开“儿童故事会”
近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组织数十名农村留守患儿及家长, 在内科住院部一楼大厅开展了"儿童故事会"活动, 引得了许多病患者家属围观, 受到了观众的纷纷好评。据右医地贫研究所所长兼附院儿科主任潘红飞教授介绍, 在医院儿科专家、百色市红十字会领导、百色市关爱地贫综合协会会员、晴耕雨读团队流动书柜故事妈妈、右江民族医学院和百色学院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协助下, 每周定期两次开展"阳光儿童书屋"故事会活动。故事会主要是听"故事阿姨"柠檬老师给患儿及家长讲故事, 为住院患儿们提供各类儿童图书方便阅读, 教患儿唱儿歌、给手上还有留置针和裹着纱布的病患儿童认真地教绘画等内容。会后还将开展学业辅导、心灵陪护等一系列活动, 帮助患病儿童活跃思维, 树立信心, 丰富住院生活, 改善成长环境, 温暖病患儿童及其父母的心灵;帮助患病儿童培养良好的听读能力和文学兴趣, 形成爱惜图书、热爱读书、正确阅读的良好习惯, 避免上学患儿因病而落下学业, 为广大病患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篇4:中国儿童寓言故事
本刊讯 为推动华语儿童文学创作、挖掘培养新人新作,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于近日在深圳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主办,大赛覆盖全球华语地区,挖掘新人、新作,最终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高洪波出席启动仪式并对大赛做了详细解释:“华语”涉及到的不仅是中国作家的创作,还包括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进行的华文创作;“儿童文学”旨在征集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作品;“短篇创作”指的是6000字以内的短篇小说作品。高洪波认为,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重要分支,举办本次大赛对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希望本次大赛通过以作品带动作者的形式,为儿童文学的创作挖掘有实力的好作家。
就本次大赛的创作主题“中国故事”,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社指出:“‘中国故事’指的是中国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情感、经历、体验等现实题材故事,现实题材意为植根于现实生活的题材作品。”当下的儿童文学市场发展繁荣,但是反映当代儿童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相对来说较少,他希望能用形象的文字将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进程中孩子们的体验、感受记录下来,让未来的人了解属于他们的生活。儿童文学是童年时期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李学谦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来,为中国儿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这也是举办本次大赛的主要原因。
篇5:中国儿童寓言小故事
《吹箫的渔夫》
有一个会吹箫的渔夫,带着他心爱的箫和渔网来到了海边。他先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箫来,心想鱼听到这美妙音乐就会自己跳到他的前面来的`。他聚精会神地吹了好久,毫无结果。他只好将箫放下,拿起网来,向水里撒去,结果捕到了许多的鱼。他将网中的鱼一条条地扔到岸上,并对乱蹦乱跳的鱼说:“喂,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东西!我吹箫时,你们不跳舞,现在我不吹了,你们倒跳了起来。”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做事不择时机的人们。
《人与森林之神》
传说,从前有个人与一个森林之神萨堤罗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十分寒冷,那人把手放到嘴边不断地呵起热气来。森林之神忙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说:“天寒手冷,呵热气手可变暖和些。”后来,他们同桌一起吃饭,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烫得很,那人夹起一点放到嘴边吹。森林之神又问他这是为何。他说饭菜太烫,把它吹凉。森林之神对人说道:“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绝交了,因为你这嘴能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又出冷气。”
这故事是说,切不可与那些反复无常的人交朋友。
《苍蝇与蜜》
蜂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两只打架的公鸡》
为了争占母鸡,两只公鸡打了起来,其中一只把另一只打跑了。那只被打败的只好躲进有遮盖的地方,那只打胜的却飞到高墙上大喊大叫。这时一只鹰猛飞过来,将他抓了去。这以后,那只被打败的公鸡平平安安地占有了那些母鸡。
篇6:中国儿童童话故事
有一天,那女人对女孩说:“这里有十二磅羽毛,你得把它拔下来,要是到晚上还没拔完,你就等着挨打吧。你以为可以成天在外面闲逛吗?”这可怜的女孩开始干活,眼泪顺着面颊流了下来,因为她明白自己一天内是不可能干完这些活的。每当她面前有了一小堆羽毛,她总是叹着气或苦恼地搓着手,那些鸡毛就飞走了,不得不把它们拾起来,然后继续干。过了一会儿,她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说:“别着急,我的孩子,我来帮你来了。”女孩抬头看到一个老婆婆站在她身旁,慈祥地拉着女孩的手,说:“快告诉我你有什么苦恼的事情。”由于她说得这么亲切,女骇便告诉老婆婆她痛苦的生活,一个一个重担是怎样压在她的身上的,她永远也干不完继母给她的活。“如果我到今天晚上还没有弄好这堆羽毛,我的继母会打我。她威胁过我,而且我知道她会说到做到的。”她又开始流泪,但这善良的老婆婆说:“别害怕,我的孩子,休息一会,现在让我来干你的活。”女孩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老婆婆坐在堆着羽毛的桌旁,她那双苍老的手几乎没有碰它们,那些羽毛就神奇地飞离了羽毛梗。这十二磅羽毛一会儿就拣完了。当小女孩醒来时,发现面前堆着一大堆雪白的羽毛,房子也干干净净的,但那老婆婆已经不见了。女孩感谢了上帝,然后静静地坐在那儿直到晚上。当她继母走进来看到活儿全部干完时,她大吃了一惊。“瞧瞧,你这蠢东西,”她尖刻地说,“人勤快起来什么活都干得完,你就知道闲坐在那,不能再干点别的吗?”女人出来后心想:“这家伙还能多干些,我一定要让她干更难的活儿。”
第二天早上她对女孩说:“给你一个勺,去用它把花园边那个大池塘的水舀干。要是你到晚上还没干完,你就等着瞧吧!”女孩接过勺,发现勺上全是小孔,既使没有小孔,她也永远舀不完那池水。她马上开始干活,眼泪却又流了下来,滴进池中。但那善良的老婆又出现了,当她得知小女孩为什么伤心时,她说:“高兴起来我的孩子,去灌木丛中美美睡上一觉吧,我会马上把你的活干完。”当只剩下老婆婆一人时,只见她几乎没碰池塘,水里就冒出了水气,一直升到空中,和彩云混在一起。慢慢地池塘的水就干了,小女孩在日落时醒来到池边一看,只见鱼儿在泥里拼命地挣扎。她跑去继母那告诉她活已干完了。“你早就该干完的。”那继母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气得面孔发白,于是她又想出了新的花招。
篇7:中国经典的儿童故事
一天,小章鱼快活的在海水里游来游去,迎面碰见了老海龟爷爷。
见老海龟爷爷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小章鱼游过来问:“海龟爷爷,您有什么心事吗?”
老海龟爷爷叹了口气说:“唉!我的孩子们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我非常想念它们,可是路途遥远,我又不能去看看它们!”
小章鱼听了,想了想说:“爷爷,您不用难过,要不您用我身体里的墨水来给您的孩子们写封信吧!”
老海龟爷爷听了,非常高兴。
小章鱼吐出一些墨水,扯了一片海叶子,海龟爷爷口述,小章鱼就给它写。
很快,信写好了,它说:“海龟爷爷,送信的事情您就交给我吧!我的朋友旗鱼游泳最厉害,我请它帮您送信!”
篇8:探究语言艺术讲好儿童故事
一、儿童故事艺术语言再创作的要求
讲儿童故事, 是在把握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这个再创作活动不是读稿、背稿和照本宣科, 而是要根据讲述的目的、对象, 对故事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这个再创作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 调整情节。
如果故事太长, 则删繁就简, 但不能改变故事的主题, 要保留故事的主干, 做到情节自然, 有头有尾, 首尾呼应。而故事太短, 就需要添枝加叶, 使故事更加丰富、充实, 更感染人。如讲《乌鸦与狐狸》时, 如果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讲述, 在情节安排和语料编排都是有区别的。
2. 语言口语化。
讲述幼儿故事是一个运用口语的过程, 这里的口语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语体口语化, 即讲故事语词要通俗, 语句要简短, 使幼儿一听就懂。具体表现为词汇口语化、长句变短句, 整句变散句, 多用一些语气词, 如“了”“啦”“呀”“啊”等。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时就多用短句, 比如在讲《两只羊过桥》时, 会说:“两只羊都走到桥的中间来了。可这小桥特别窄呀, 白羊站在这儿, 黑羊站在那儿, 谁也过不去啦。”孙敬修爷爷使用的语言口语化特点非常明显。二是语气、语调口语化, 就是不仅要在语言风格上模仿儿童的说话特色, 而且在讲故事时一定要遵循故事情节的变化来使用相应的语气。
3. 巧用拟声词。
因为讲故事时需要模拟自然界中各种声音, 如风雨声、雷电声、流水声、汽笛声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等, 这就需要讲故事时多多使用拟声词。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时, 会把“因为天下雨, 所以带把雨伞”改为“天哗哗地下雨了, 怎么办呢?带把伞吧!”用了拟声词“哗哗”, 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 使听众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再比如乌鸦说话是“呱呱”, 鸭子的叫声“嘎嘎”, 大杨树叶子唱歌是“哗啦啦、哗啦啦”等, 这些拟声词的运用都会使故事更加绘声绘色, 生动传神, 富有趣味, 更具吸引力。
4. 角色形象的塑造。
故事中的角色往往会给幼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因此讲故事时要注意对故事角色进行处理, 塑造恰当的角色形象, 以帮助幼儿了解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从而更好地领会故事的意义, 获得更愉悦的审美享受。
(1) 把握角色性格。角色塑造的原则, 就是要把握和揣摩角色形象和角色性格。我们常碰到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 就要将动物拟人化。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时, 要对其中的角色形象进行分析和设计, 故事中共出现小蝌蚪、鸭妈妈、大鱼、乌龟、青蛙这几种动物, 小蝌蚪可以看作是单纯、冲动的孩子, 鸭妈妈可以看成直爽的大妈, 乌龟可以看成稳重的长者, 青蛙则可以看成热情、有活力的年轻妈妈。经过这样的形象塑造后, 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性格, 讲述时会更加生动形象。并且这样的角色塑造还可以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人性。
(2) 声音造型的确定。在确定角色性格之后, 就要选择适当的声音来表现, 就是声音的造型。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声音造型, 在讲述故事时要把他们区分开来。例如:小孩儿说话声音高而细, 吐字靠前, 语速较快;老人说话声音低而粗, 吐字靠后, 语速较缓;刚直豪爽的人, 吐字饱满有力;善良柔弱的人, 声音虚实相生, 吐字轻缓……
(3) 角色语言的语气特征。在讲述儿童故事时要根据角色讲话时不同的思想感情用相应的语气特征体现, 如:用气粗声重的语气来模仿《龟兔赛跑》中乌龟那生气的模样, 一个活生生、有个性、有魅力的声音形象就出现了。这些声音会把幼儿带入多彩的童话世界, 之后的教学活动也会进行得充满活力。
5. 运用态势语。
态势语又称为体态语, 是利用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在讲故事中较为常用的态势语有表情语、手势语和身姿语。美国心理学家爱帕尔·梅拉别思在《怎样识别形体语言》一文中引用了以下公式:信息交流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由此可见态势语在人际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
态势语与教具一样, 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 因此也是讲故事教学中所使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副语言。而夸张的态势语在儿童故事的讲述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它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而且能帮助幼儿充分理解和认识作品内容, 使幼儿的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 从内心深处去感受作品所勾画出的种种意境美。
例如:《乌鸦与狐狸》这个故事中, 狐狸为了使乌鸦张嘴而得到乌鸦嘴里的奶酪, 倾尽所能地对乌鸦进行虚情假意的赞美, 当说到:“……只要你开口, 一定是天使的声音。唱吧, 亲爱的, 别害臊啊!小妹妹, 说实话, 你出落得这样美丽动人, 要是唱得同样的美丽动人, 那么在鸟类之中, 你就是令人拜倒的皇后了!”狐狸可以用闭眼假装陶醉在乌鸦的美妙的声音当中, 并在每句说完之后眯缝着一只眼狡猾地偷窥树上乌鸦的动静, 这样的态势语, 再配合那样假意赞美的语言, 就可以把一只狡猾、虚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狐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小朋友的眼前了。
二、讲好儿童故事的几点建议
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生动形象而又准确自然地给幼儿讲述故事, 绝非一日之功, 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奠基, 还需要进行实践的训练。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 加强普通话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平时要多听、多练, 还可以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组织演讲、朗诵、辩论等各种形式的竞赛, 提升个人和集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多听孙敬修爷爷、鞠萍姐姐等讲述的优秀幼儿故事, 学习他们口语的艺术表现力。
2. 开展讲故事比赛和童话剧演出。
幼教口语与其他教师口语相比, 幼教特色非常鲜明, 所以要结合幼教特色开展讲故事比赛和童话剧演出。
3. 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维能力。
这样可以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幼儿故事, 做好思想和情感积淀。
篇9:例话儿童寓言写作
儿童寓言既是,寓言,它的文学艺术特征和所有寓言一样,只是它的接受对象(受众)是入世未久、年龄较小的儿童,所以它的语言应更浅显、故事情节应更简短,要求寓意(主题)别过于深奥,便于儿童理解并接受。例如我写的儿童寓言《石狮子》:
猴妈妈带着小猴出去游玩。
在一个破庙门前,只见有一只狮子蹲在那儿,样子威严极了。
小猴失声叫道:
“妈妈,一只凶巴巴的大狮子!我好害怕!”
猴妈妈说:
“别怕,我的宝贝儿。这是一座石狮子,它不会走路,更不会伤人。世界上有些东西,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样子挺吓人的,但实际上没有什么能耐,只要知道它的底细,就一点不觉得可怕了。”
故事情节、人物设置以及语言都很简洁,通过猴妈妈之口,“道理”也说得很清楚,儿童应该容易理解。但有的经典寓言作品,原本不是为儿童写的,如伊索寓言《狼和小羊》:
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看到后,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于是他跑到上游,恶狠狠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说,他仅仅站在河边喝水,并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我父亲去年被你骂过。”小羊说,那时他还没出生。狼对他说:“不管你怎样辩解,反正我不会放过你。”
原文短小倒是短小了,但人物和内容都不够形象、丰满,有人对此作了改写,添加了几个人物,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对话)更为生动有趣。这样,就更适合于儿童听赏了。请看改写后的文本:
上午,明媚的阳光洒满大地,森林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河哗哗地流淌。胖熊阿姨、鹦鹉叔叔、乌龟妈妈都去参加森林舞会了。快到中午,小羊玩累了,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时,突然从树丛里传来恶狠狠的声音:“小东西,你好大的胆子,敢在我的河里喝水,把我的河水弄脏了,我怎么喝?”小羊吓坏了,小心翼翼地说:“我、我、我只是在河边喝水,是在河的下游,根本不可能把河水搅浑。”老狼看到自己的鬼点子被小羊识破,眼睛骨碌碌转了几转,又想出一个鬼主意来。他说:“大胆,敢和我老狼顶嘴,去年你还骂过我爸爸,我还没找你算账呢。”小羊说:“去年我还没出生呢,怎么会骂你爸爸?”这时,老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说:“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放过你!”
老狼凶恶地向小羊扑过来,小羊撒腿就跑,大喊救命。老狼说:“别做梦了,小东西,我的肚子正饿着呢,没有人会来救你的!”小羊绝望了,呜呜地哭起来。老狼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咬到小羊的脖子时,小羊急中生智地说:“狼先生,我跑的时候,腿上扎了一根刺,要是你吃了,会卡住你的喉咙的,你得先把我腿上的刺拔下来,然后你再吃我。就不会卡住你的喉咙了。”狼相信了小羊的话,刚想给小羊拔刺,小羊看到远处一个猎人向树林走来,小羊一脚踢在老狼的鼻子上,老狼疼得倒在地上哇哇直叫,小羊趁机逃到了猎人身边。
篇10:中国儿童童话故事精选
“是啊!好像是听说专门教古筝的。”
“哎呦!那可了不得啊!我们这个镇子的人好久好久没有听到音乐声了。”
这个琴馆开在山坡上的,听说店主是个老婆婆,年龄到底有多大似乎谁也不知道啊!在小镇里似乎用不着宣传,这些消息很快就会被传的沸沸洋洋起来。
夏天的午后总是特别的闷热,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大白天的山里静的鸦雀无声,小美懒洋洋的趴在书桌上,同学们都提前回去了,她一个人还在实验室打瞌睡,似乎忘了时间,小美的眼光落在墙上的那个标本上,那是一只美丽的银狐,它的毛发在太阳光底下闪闪发光显得那么的刺眼,不过小美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最近似乎都有人来偷偷过来看这只银狐,到底是谁呢?
忽然,窗外有个人影一闪而过。
小美凝目看过去,那闪耀的银光晃得她有点睁不开眼,那是什么银狐吗?小美追了上去,那身影奔进了深林,小美跑的很快,等到他看清的时候,小美几乎快要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那个胖男孩,身上穿着一件绿色的背心,斜戴着一顶鸭舌帽,但是小美看见了那长长银色尾巴,胖男孩喘着粗气,似乎跑不动了。
小美离他的距离越来越近,“你是哪家的孩子。”
胖男孩刷地的回过头,“我是新开的琴馆家的儿子。”
小美明明知道这个小男孩是狐狸变得,心里觉得好笑极了,好吧!她想她就装作没有识破好了,“那你叫什么名字。”
胖男孩笑着说,“我叫洋子。”
“洋子不是女孩的名字吗?”
“不是。”洋子骄傲的说道,“是我爸爸给起的名字。”
“那你家开琴行的,琴一定弹的很好对吗?”小美很好奇,因为小美的妈妈也是音乐家,小美似乎对音乐就有浓厚的兴趣。
洋子难过的摇摇头,“我不会弹琴,我姥姥会弹。”忽然洋子开始兴奋起来,“不过我会魔法哦!”
“什么魔法。”
“叶子的魔法啊!”洋子说起这个很自豪,这个魔法是只有他会的魔法啊!
“我才不信呢?”
“我真的会叶子的魔法。”洋子很自信的说道,“我可以给你看叶子的魔法,但是你能帮我做一件事情吗?”
“什么事。”
篇11:中国儿童童话故事有哪些
“哎,要是在大海里也能耍鬼把戏就好了!”波迪忍不住转动着镜子,说:“镜子镜子转转转,转出一个大怪兽!”哇呀,镜子里真的出现了一个大怪兽!长长的牙齿,大大的嘴巴,好吓人!
“天哪,我的鬼把戏耍成了!”波迪惊喜极了,“太棒了,我要去好好吓唬吓唬小家伙们!”他飞快地冲出了海盗船。
一条小丑鱼正在海葵上跳舞。波迪冲了过去。“镜子镜子转转转,转出一个大怪兽!”他转着镜子,大声喊着咒语。然后,他把镜子举到小丑鱼面前。
“哇!”小丑鱼果真叫了起来,但是他紧接着却说,“他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后来,我们长大了,就分开了,不认识了!”
小时候的朋友?波迪好奇地往镜子里一瞧,哎呀,镜子里没有怪兽,而是一只寄居蟹!
这是怎么了?难道鬼把戏又失灵了?“可是我刚才明明看到了怪兽嘛!”波迪不死心,他告别了小丑鱼,再去找别的鱼吓唬吓唬。
一条长长的鳗鱼正在石头上锻炼身体。波迪游到他身边:“镜子镜子转转转,转出一个大怪兽!”波迪转了转镜子,然后把镜子举到鳗鱼面前。他自己也紧盯着镜子。好,一个可怕的家伙出现了!那家伙浑身长刺,样子丑极了。
波迪得意洋洋地问鳗鱼:“怎么样,吓你一大跳吧!”
“才不呢!”鳗鱼双眼一直盯着镜子,忽然,他的眼泪哗啦哗啦流下来了,“他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我一直很想念他!虽然他长得丑,可是心地善良极了!”
又是小时候的好朋友!
“怎么会这样啊?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全是小时候的朋友?”波迪急急地转着镜子,“镜子镜子转转转,转出一个大怪兽!”
啊!那个牙齿长长、嘴巴大大的怪兽又出现了!
“气死我了!只能吓自己,却吓不到别人!这是什么鬼把戏嘛!”波迪恼火极了,啪,他把镜子远远地扔了出去。然后,气呼呼地回海盗船去了。
突然,波迪一拍脑门,喃喃地说:“莫非,那个怪兽,是我小时候的好朋友?我是小鬼嘛,我的朋友当然是怪兽咯!”
波迪急忙往回游,他想再试试那个鬼把戏。可是,哎哟,一大群鱼儿正围着他的镜子呢!他们个个抢着念咒语,在镜子里看望他们小时候的好朋友。
“波迪,波迪!”神仙鱼激动地冲了过来,“你这个鬼把戏,是世界上最好的鬼把戏!”
波迪得意极了,装出无所谓的样子,说:“你们先看看玩玩吧,到时候要记得把镜子还给我哟!”
★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 睡前童话故事儿童
★ 儿童童话故事英文版
★ 儿童童话故事:一个大洞
★ 外星人彩电儿童童话故事
篇12:儿童启蒙的中国传统国学故事全集
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劳。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避着廉将军,是为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篇13:中国儿童寓言故事
在北京, 程洁老师一直有记录自己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习惯,在孩子1岁多时接触到了“学习故事”, 然后开始为孩子写 “学习故事” 并读给孩子和家里人听。 程老师说:“我发现,开始写‘学习故事’以后,我在家里的地位上升了,每天下班回家,我妈妈(外婆)都要跟我分享白天她看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 ‘哇时刻’, 让我记下来。 前些天,我妈妈自己写了第一个‘学习故事’,问她为什么不等我回来记,她说怕自己又像以前那样忘记了! ”
北京延庆第三幼儿园的刘胤老师在探究和尝试 “学习故事 ”一个学期后 ,谈到 “学习故事 ”给她带来的最大改变:“因为每天都被能干的孩子所感动着, 职业幸福感增强了; 因为看到的都是孩子能干的方面,所以, 再不和孩子较劲了, 师幼关系变得更和谐和融洽了;因为观念转变了,所以能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让他们更加享受童年生活。 ”
那么,“学习故事”是什么? 它有什么样的魔力,让孩子在老师眼里好像变得不一样了, 让老师们的工作状态似乎也发生了变化呢?
一、“学习故事” 是一套由明确儿童观引领的儿童 学习评价体系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 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Te Whariki》(注:毛利语,音“特·法里基”)中提出的教育理念、原则和儿童学习和发展线索引领着 “学习故事” 的评价理念和实践。 在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一儿童观引领下,“学习故事”希望教师相信儿童,在日常学习情境中发现儿童能做的、优势和兴趣,并以此作为教学和评价的切入点,在不断“注意-识别-回应”儿童学习的过程中, 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促进和拓展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以支持儿童在自主自发的游戏中主动学习和探究, 发展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建构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理论。
不过,许多教师在刚接触“学习故事”的时候,经常会问“学习故事”和我们以前所做的观察记录、照片故事或教育反思有什么区别呀? 它们似乎都是在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解读,并用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给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引。
教师们的观察很敏锐,是的,从形式上看,“学习故事”和“观察记录”等老师熟悉的观察和记录幼儿学习的方式似乎很相似。 不过,在每一个儿童都是“有能力、 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这一儿童观的引领下,“学习故事”有着明确的观察和评价儿童学习的视角,那就是在观察和评价中尽力去发现儿童的优势、 能做的和兴趣, 而不是去找儿童的缺点和不足。 因此,“学习故事” 希望教师们捕捉儿童每日生活和学习中一个个让人惊喜的“哇时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刻画儿童作为 “有能力和有自信心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 这一形象,解读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 并在与儿童分享教师所写的 “学习故事 ”时和他们一起回顾学习历程 ,让他们也能看到自己是 “有能力和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成长的力量。
“学习故事 ”中的观察 ,是为了倾听和读懂儿童的心声,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兴趣、想法、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收集能帮助我们全方位了解孩子的信息,然后再加以分析。 因而,撰写“学习故事”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孩子的不足,为孩子制定“补缺”的方案,进而“指导”孩子的学习和游戏;而是为了懂孩子,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懂他的所思所想,建立和孩子之间互动互惠的关系,然后再思考如何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很多教师都表示,从“学习故事”的“发现优势、能做的和兴趣” 这个视角观察和评价幼儿能够让他们用欣赏和接纳的眼光去看孩子。 例如,当发现一个斜靠在墙边一直站着阅读同一本书的孩子时, 教师不再马上想着 “如何培养他正确的阅读习惯和广泛的阅读兴趣”之类的预设教学目标;而是先欣赏和接纳这个“专注”阅读的孩子, 试图了解 “他为什么会对这本书这么感兴趣呢”, 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兴趣, 然后再去思考如何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孩子探究感兴趣的内容。 同样的,当发现一些幼儿的“问题行为”时,老师也开始学着不马上将这些“问题行为”与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联系在一起, 而是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想法,并从环境、关系和儿童自身等层面解读孩子的行为,然后再思考和选择如何回应儿童。
在不断发现孩子的优势、能做的和兴趣的过程中, 在记录下来的一个个“学习故事”中,教师们开始发现孩子自身的力量! 有的教师说,“学习故事让我重新认识儿童,评价儿童发展的观念发生转变,也开始体会和接受真正的儿童观”;还有的教师说感受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冲击,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无论是在自己如何看待孩子上,还有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上”。 这可能就是“学习故事”的魔力之一吧!
二、“学习故事”是一套支持儿童在“玩中学”的思 维和行为模式
新西兰早期教育机构中儿童的学习状态以由 “儿童———环境———关系”主导的生成呼应式学习为主,由 “教师———教材———教具”主导的规定好的课程基本看不到,而“学习故事”中记录的也大多是发生在孩子热切专注地投入到“生成呼应式”学习状态中让教师感觉到的惊喜的“哇时刻”。 于是,北京三义里一幼的刘婷老师在了解了新西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后发出了 “环境好开放,时间好充裕 ,孩子好自由 ,老师好轻松 ” 的感慨。 新西兰教师写的“学习故事”中孩子们自主、自信的游戏和学习状态更是让中国的教师们也憧憬和期待不已。
为什么新西兰的幼儿教师就可以 “不上课, 不研课,不做课”呢? 没有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教学活动, 只在“玩中学”,儿童能够全面发展吗?
在《Te Whariki》中,“课程”被定义为“在一个专为支持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早期教育环境中所有直接或间接经验、活动和事件的总和”。 在这样一个广义课程观的引领下, 新西兰幼教工作者把和儿童在一起的每一分钟, 幼教机构中的一草一木, 幼教机构中所有人 (儿童、教职员工和家长)都视为课程的一部分,儿童学习的契机也就蕴含在每一分钟里、 一草一木中和与身边每一个人的交互关系中。 课程发展的线索也就是蕴含在儿童自主自发地探究周围环境的过程中, 即儿童 “玩”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注意和识别每个儿童对什么感兴趣,在探究什么,发现儿童学习的线索,追随儿童的兴趣,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并在与儿童不断互动和呼应中促进学习和课程的发展。
北京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大班陈莉老师就在 “学习故事”中记录了一段支持儿童在“玩中学”的学习旅程。 一天, 一位小朋友把几辆旧玩具车圈在了一个木条积木搭成的圆圈中,然后告诉大家这是赛车场,从而引发了小伙伴们天马行空的关于赛车的讨论。 这也让班里的教师们注意到到孩子们对赛车的兴趣, 在以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教师们持续“注意———识别———回应” 着孩子们的游戏,追随并支持孩子们对赛车、赛道、赛手、赛车比赛、赛车团队的兴趣。 而孩子们的学习也从仅有几个孩子参与的对各式各样赛道的探究, 发展成了几乎吸引了全班孩子参与的“汽车争霸赛”。 在教师们撰写的学习故事“神奇的赛车”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主导自己学习和主动参与的身影, 看到了孩子们对 “赛车”的兴趣是如何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发酵”和一步步推进的, 也看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在支持孩子们“玩中学”的过程中,班里老师们亲身体悟到 “活动的生成与发展追随孩子的脚步…… 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轨迹……” 这两句话的含义和价值。
发生在陈莉老师班里的故事让我们发现了“学习故事”的另一大魔力,那就是它有可能让教师亲身体会到儿童在 “玩中学” 的价值, 并在不断 “注意———识别———回应” 儿童自主自发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线索, 然后鼓励孩子不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挑战自己,实现自己心中的想法,发展学习品质,并且建构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支持着孩子们探究,而孩子们也给教师们带来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让教师们体会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也激发了教师们进一步促进孩子学习的力量。
三、“学习故事”传递的是对学习的热情、喜悦和爱
在《学习故事和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形象》一书中, 玛格丽特·卡尔和温迪·李写道,“学习故事经常记录的、尽力做的是至少在某个文化、物质、学习、模式和概念空间里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师们在“学习故事” 中经常会写到的是“儿童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并在 “学习故事中传达他们在自己描述的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兴奋之情, 以及那种会传染给家庭和儿童的对学习的热爱”。 于是,当教师带着爱和喜悦分享自己所撰写的“学习故事”时,他们也在分享积极正面的学习经验,邀请孩子参与自我评价,并与家长分享经验,帮助家长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学习。
有一位妈妈把老师写的元元造坦克的学习故事发布到朋友圈,朋友们立即回复了16个赞和以下评论。
“元元的动手能力真强! 老师也很认真负责呢 ! 这样的幼儿园值得上! ”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很有创造力而且还能发现问题的出处,挺棒的! ”
“‘工作的样子’好专注呀! 照片配上老师的记录真的很珍贵,妈妈的正能量影响着元元越来越棒。 ”
“ 老师花这么多时间去关注 , 引导 , 记录 , 太难得了! ”
元元妈妈也做出了自己的评论:“姚老师的成长记录太专业了,分析精准,制作精美:纸都剪了花边,文字与照片配合得当,叙事层次清晰、细腻,叙事的人称是‘你’,像是在和孩子对话。 我的记录肯定不如姚老师专业,首先图少,而老师做的就像是一个绘本;其次页面也不够美观;再者分析也不精准。 不过我会尽量去写, 不但记录元元的成长,也记录自己的反思、感悟,所以成长的故事不但是元元的成长史,也是妈妈的成长史, 家庭的发展史。 我的学生建议我在元元结婚时把成长的故事送给他做纪念,我觉得这主意很棒。 希望他透过这些故事感受生命的神奇,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成长有故事, 有故事的人不寂寞, 有故事的人生更精彩! ”
从元元妈妈和她朋友们的评论中不难看出, 她们被学习故事中元元学习的“热情”所感动和感染,她们看到了元元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而学习故事中传达的情感因素也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们建构积极自我认知的渴望。
那么,“学习故事”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篇14:两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我班里有两个留守儿童,一个叫王燕,另一个叫李梦,这两人都是女生。先说王燕,她学习虽说认真,但智力不好,学习成绩极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并且还经常完不成作业,该背的课文、每周背的两首古诗总是背不下来,为此,她没少挨批评,我也没少为她犯愁。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生气。一天上午,我刚到校,我班里的“冒失鬼”王鹏就跑到我跟前说:“老师,王燕昨天下午放学后又偷你的写字纸和白纸,不信你问一问王聪。”我连忙找来王聪同学,问明原因后,接着就找王燕谈话:“你到底拿我的写字纸和白纸了没有?如果你拿了的话,明天早上上学时一块捎来,趁别人不注意放到我的办公桌上,你要是想练字需要纸,可以向我要,拿别人的东西用,必须先向别人说一声,别人允许后再拿,我相信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同学。”这时王燕哭着说:“老师我错了,你能不再和别的同学说吗?”我说:“只要你改了,我保证不再提起这件事。”放学后,我到王燕同学家进行家访,才知道她的父母都不在家,常年在外打工,她只得靠奶奶照顾,她的奶奶对其过度疼爱,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养成了习惯,前些日子,她奶奶手头有些紧张,他要钱买本子,奶奶没给他,于是他出此下策。事后我又找王燕同学谈了几次话,并告诉她:“如果买本子、钢笔需要钱,我可以帮助你。”由于她家离学校较远,中午经常带饭在学校吃,偶尔一两次没带饭,也没带钱,我就掏几块钱给她,有时间我还给她补习功课。一段时间后,她的坏毛病彻底改了,学习也大有进步。
另一个留守儿童名叫李梦,她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成绩较好,有时完不成作业,偶尔有逃学的现象发生。那是上学期发生的事,一天,预备铃响后,我来到教室准备晨检,发现她的座位上没人,问班里的其他同学,别人都说不知道,她家又没有电话,我心想,等一会再说吧,也许她迟到了。直到第一节下课仍不见她的人影,这时我感觉到事情的不妙,赶紧骑车到她家问明原因,几经周折,才找到她的家,原来她感冒了,她的奶奶正在陪着她。我问:“李梦的父母呢?”她的奶奶说:“都怨我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又找了一个女人,一连三年没回家,不问家里的一切,她的妈妈去年才抱着她的弟弟也走了,李梦只好和我老俩口生活在一起,没有办法,我俩都七十多岁了,家中没钱,她的爷爷今年又出去打工去了。”听完她奶奶的叙述,我有点心酸,于是说:“李梦真可怜,等他的病好了,赶紧让她去上学。”于是我回到学校。第二天她没到校,我以为她感冒还没好。第三天她仍没到校,我又得家访了。刚到她家,她的奶奶说:“今天早晨她已经上学去了,早早地就走了,他没在学校吗?”我说:“没有,你赶紧去找找吧!”第二节课刚上完,她奶奶才领着他来到学校,原来她在逃学。我问她:“你感冒好了吗?”她点点头,“那你为什么不来上学?”“谁叫俺奶奶不给我钱的?”“这样可不行,你奶奶爷爷已经年龄大了,挣点钱不容易,学习用品可以买,一些零食就不要再买了,如果买学习用品没有钱的话,对我说,我可以帮助你,但以后不要再逃学了,你学习也不错,只要认真学,准会有出息的。”过了一段时间,学校救助贫困生,我给她报了名,救助了她二百块钱,她的奶奶非常感激。从此,她的学习更加努力了,再也没有发生过逃学的现象。
通过这两个留守儿童的故事,给我很多启发,对于留守儿童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她们正像地里的弱苗,需要农民倍加呵护。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留守儿童是可以教育好的。
篇15:中国儿童寓言故事
为进一步激发和弘扬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我校决定举行留守儿童“建设幸福中国”——讲故事比赛。
一、活动主题
本次讲故事比赛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讲述革命爱国小故事,感受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激发留守儿童的爱国热情。
二、参加对象
三、活动步骤
1、比赛时间:3月22日
2、参赛对象:全体留守儿童
3、比赛地点:学校会议室
四、评分标准
1.故事内容紧扣主题,内容安排合理,生动活泼、不成人化。从故事中能感受到主人公的革命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自然、有感召力,表情自然丰富,肢体语言使用恰当。
3.在规定的时间内脱稿演讲。
4.服装得体,仪表大方。上下场致意、答谢,体现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评委人员
张春笋 李静 岳娜 李元杰 孔令艳 陈伟
六、计分方法:
1、比赛中所有评委同时计分。
2、每位选手演讲完毕后,由评委实行现场打分,记分员按照评委的打分,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得的平均分来计算各选手得分。
七、奖励办法
相关文章:
美国与中国儿童时期教育的差异02-18
中国儿童家具市场调研02-18
《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02-18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02-18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02-18
深夜那盏灯作文500字02-18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02-18
儿童食品类包装的特性02-18
儿童安全论文提纲02-18
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与营养基金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