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逃课的说明文

关键词: 气死我 逃课 书店 说明文

关于逃课的说明文(精选6篇)

篇1:关于逃课的说明文

漆黑的夜晚,宁静的夜空,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经过了在梦里几分钟的胡思乱想,我出现在了一个书店里。

我是一个爱逃课的学生,日夜筹划着我的逃课计划。因为政府要搞啥减负,反倒成了增负,气死我也。我之所以来书店,就是为了我的逃课计划之一的“寻找逃课秘籍”。

你们还别笑我,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本《逃课妙法》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随便翻了翻,里面哪是逃课妙法,全是迟到的理由。“真是欺骗消费者,这哪是逃------”我话音未落,只听“咳”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我转身一看,是本班班主任卢老师。卢老师我可惹不起呀,她要是知道我在看这些非法书籍,必定施以“重刑”。还好我没有被老师的突然袭击受到惊吓,脑子灵机一动,装作生气的样子,接着说道:“这哪是陶渊明的作品!”趁老师不注意,溜之大吉。

老师中午都是要去书店的,我这样子也不是个办法,经过一阵瞎想,熟读兵法的我想出了个好办法,用逃课三十六计。上课时就用围魏救赵之计吧,我先买通了一位同学,让他装病支开老师,然后我伺机逃走。开始一两天还可以,到后来那位同学竟然出卖了我。

我又开始左思又想,正准备实施计划的时候,老爸喊了一声:“快起来,太阳晒屁屁啦!”我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篇2:关于逃课的说明文

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发生过很多事情,有些都已经渐渐淡忘了,但有一件事我却一直记忆犹新.

那天可真倒霉,都起床已经8点10分了,今天8点30可是要去上兴趣班的!我急忙准备到校上兴趣班,我到校已经要上课了,我在厕所间呆了一会,手指便揉起眼来,伸懒腰了,真想睡!我心中出了个想法:逃课吧!反正也没人知道,在厕所里呆上2个小时没问题.我默默等到上课铃响,便期望起时间的速流.我眼睛直定定地看着手表,一秒一分,才过了5分钟啊!真是度分如月呀!这时发出哒哒哒谁的脚步声,我的心一跳一跳的,啊!是刘老师,我大吃一惊,羞愧地低下了头:“刘老师.””刘老师不以为然地说:”我听同学们讲你在厕所里呆了很长时间了,想你会不会有事,就来看看你,对了!你没事吧!””我一股改过自新的感觉来了,我说:“老师没事了,我们去上课吧!”””啊“老师一脸糊涂不过他也十分高兴的,这时我和老师笑盈盈得去上课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理解:”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逃避,应该是去勇敢面对."起自己等待的时间,可真傻啊!不过我知道这也许是我一生最难忘得一件事!

篇3: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对策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 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 在理应洋溢着浓厚的学习、科研气氛的大学校园中, 大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 许多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大学生逃课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大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逃课现象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现状的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作为一个热点话题, 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据《21世纪人才报》的一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95%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 高校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 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 至于哲学、邓小平理论等公共课程学生的到课率仅为50%。此外, 大学生的逃课率随年级升高而呈现递增趋势。调查数据显示:本科大一学生的逃课率为12.4%, 大二为24.3%, 大四为50.5%。专科大一学生逃课率为21.3%, 大二为35.2%, 大三竟为53.8%。有的学生还把逃课分为三个阶段:大一新生是逃课的“实习生”, 偶尔逃之;大二学生是“熟练工”, 酌情逃之;大三、大四学生是“老油条”, 想逃就逃。教育是立国之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在国民大众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的今天, 大学校园中出现的“逃课风”确实令人担忧, 令人焦虑, 有识之士都为这种现象而痛心疾首。

除了“从课堂上逃走”的显性逃课现象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日益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大学生“身在曹营, 心在汉”, 上课时思想开小车或做其它事情, 思维根本不在课堂上的现象。隐性逃课, 比显性逃课危害更大, 且不易于被发现和引起重视。我们曾调查了95名在校大学生, 仅有13人确定自己从没有过隐性逃课情况, 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3.7%。大部分被调查学生都有过两种逃课方式并存的情况, 占被调查人数的68.4%, 且隐性逃课比例男生高于女生, 高年级高于低年级。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

根据学者们对高校大学生逃课原因的调查研究, 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笔者认为, 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教师和教材的原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 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对于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部分高校教师不具备“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敬业精神, 也不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教条单一, 授课照本宣科, 既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又不能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的发挥和升华。学生上课时总感到“没意思”, “学不到东西”甚至“听不懂”, 久而久之, 必然会产生对该科目的厌烦、排斥心理, 发展到了极点便是极端的行为———逃课。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有些高校教材更新太慢,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根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有些内容甚至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大学生的求知欲旺盛, 思想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知识更新欲望较强。当教学的内容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渴求的速度时, 必将导致他们的叛逆———逃离课堂。

2.2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的原因

高校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 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有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专业课程方向不明确, 且与实际严重脱钩, 一些重点专业课程出现交叉、重复开设的现象。学生想学的学不到, 学习的又是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只能选择逃课自学。逃课率高低与教学管理的严格程度成反比。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许多高校还不够完善, 这也是造成逃课率高的原因。许多高校都采用学分制, 只要学生修够学分就可以拿到毕业证。许多高校防止学生逃课的主要措施都是点名制, 但通过课堂点名的方式防止学生显性逃课又会导致学生隐性逃课率的上升。

2.3过早过多参与社会实践

由于许多用人单位打出了只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的幌子, 迫于就业压力, 许多大学生过早地逃出课堂到社会上兼职, 参加社会实践。部分学生甚至为积累工作经验逃课创办商店、洗衣店、复印店或者餐馆、工作室等, 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 却荒废了学业。还有一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由于生活所迫, 要依靠社会兼职完成学业。当学业与职业无法平衡时, 逃课现象便发生了。

2.4考证考研, 提升自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就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一大困扰。许多大学生为了提升自我, 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从大一起就开始为就业准备, 或开始报名参加各种资格认证考试, 或开始准备复习考研。由于大学里的考试过关并不难, 而职业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难度则要大得多, 这就造成了大学生逃课去准备资格认证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现象。

2.5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宽带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宽带的发展和普及, 高校成为网络“冲击泼”影响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在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受到其消极因素的影响。QQ聊天、网络游戏使大学生沉溺忘返, 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甚至患上了网瘾。一些学生为了上网而经常逃课, 把上网当成了“主业”, 上课当成了“副业”。

2.6其他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虽有很多优点,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 主要表现在贪于享受, 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 抗挫折能力减弱, 集体关注力下降, 组织纪律性淡薄等方面。面对艰苦的学习和单调的生活, 很多学生选择了“享受”或“逃避”, 方式之一就是逃课。有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而逃课;还有的学生逃课是受到“大家都逃, 我也逃”的从众心理的驱使。

三.解决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是不治之症, 要找出治疗大学生逃课顽症的“良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提高教师素质, 引进教育人才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 引进专业博士、硕士, 培养学科带头人, 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等方式,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有效的减少学生逃课现象。通过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骨干作用, 可以培养和带出一支好的科研教学队伍。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学生逃课现象自然会减少。

3.2革新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高校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内容陈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要求教育者革新教学方法, 引入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教育活动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塑造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3.3增强危机意识, 健全身心品质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及实际动手实践能力对大学生而言日益重要。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 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 对大学生毕业资格作出更为严格的限制, 使大学生不至于因中学时代紧绷的弦松懈下来而茫然无目标, 学习无动力。另一方面, 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使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高校应帮助大学生健全身心品质, 使其懂得责任、荣誉、使命的意义, 成为自信、自立、自强的青年。

3.4加强教育监管, 积极引导督促

大学生逃课使高等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根治逃课现象要靠老师、学校和教学管理等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大学生的思想不成熟, 行为也不规范, 教育者有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并起到监督管理和督促引导的作用, 帮助大学生减少并杜绝逃课现象。

参考文献

[1]周琦.目标与手段的分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 2001, (3) .

篇4: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逃课;看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有了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逃课成了大学校园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此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高校中,而且也存在于许多名牌大学中。因此,该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大众传媒、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话题。为应对大学生的逃课现象,人们提出了加强对学生、教师进行管理的应对措施。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笔者认为,要解决日趋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加强管理固然重要,但对大学生的教育及对高校教师的管理,不应只靠硬梆梆的制度约束,而应根据学生逃课的不同原因,区别对待,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一、对学生逃课现象的反思

人们所说的逃课,通常指没有履行请假手续而不上课的行为,即所谓的显性逃课。而现实中,有些人虽然是人在课堂而未学习,形成了隐性逃课。我们将二者均视为逃课行为。

1.显性逃课成因分析

通常人们把学生不正常进入课堂听课的原因归结为3个方面,即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及管理的原因。上述3种原因其实质只有一个——管理制度不严格或执行力不够。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心态,不管他有多少逃课的理由,也不管授课教师是否能做到每节课必点名,如果制度严格到逃课需要付出高额代价的程度,估计逃课的人将会大幅减少,毕竟大多数学生希望最终能顺利毕业。如果显性逃课问题解决后演变成隐性逃课,则需进一步探讨解决方式。

2.隐性逃课成因分析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但并未听课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如利用课堂时间写作业、看其他无关书籍、玩手机、互相说话、睡觉等。当管理制度不严时,学生的显性逃课表现得较为显著。如果学校加强管理,学生在制度的压力下不得不来到课堂,然而,很难想象,靠制度被“逼”到课堂上来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课。在此情况下,显性逃课便演变成了隐性逃课。隐性逃课现象,难以靠制度加以解决,必须根据其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由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逃课现象也不例外。从内因来看,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来到大学校园只是为了“混”得一张文凭,60分万岁的思想使其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二是有些同学学习吃力,跟不上进度,听老师讲课如同听“天书”,自己对所学习内容又无兴趣,于是便有了放弃某门课程学习的念头;三是认为老师所讲授内容过于简单,稍微听课便能得其要领,于是便利用上课时间学习些其他课程的内容。从外因来看,一是教师授课水平不高,讲课枯燥乏味而且信息量少,或者是讲课缺少激情,照本宣科,思路不清,表达欠佳等,致使学生丧失上课的积极性;二是课堂上整体的学习氛围不浓,教师又不能积极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造成部分学生随波逐流,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三是課程考试内容较为简单,既使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体现不出认真听课与不认真听课的区别。

二、教——学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果学生们都能回归课堂,用他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与教师进行互动,是教师们迫切希望的,也是激励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的力量源泉。教师如果能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精彩,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部分对学习无兴趣的同学引导到课堂上来。但是,课堂上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是几十个鲜活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同学,他们学习基础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希望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满足每一个同学的需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能考虑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因材施教只有在个别辅导时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满足每个同学的需要,每一个同学也不可能对所有的教师都满意就成了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

三、疏——堵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思路

教-学矛盾存在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面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拓宽人才培养的思路。笔者这里所说的“疏”,是指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允许其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自修,对于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可采取允许其转专业的方式,在满足制度要求的情况下,由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从管理者的角度讲,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使教师们尽量把课上得精彩些,能把游离于逃课与到课之间的同学以及隐性逃课的同学吸引到课堂上来,以提高教学效果。“堵”是指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学生,通过制度的约束、考核方式的改革等,“逼迫”其不得不认真对待学习,不得不到课堂上认真听讲。

四、结束语

大学生逃课现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使大学生们都能按要求到课并认真听讲,不发生显性逃课及隐性逃课现象,是教师、学校、家长、社会都希望看到的。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定能使逃课现象有所减少。但在进行疏导及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方式方法的研究,不能使不正常的逃课现象变成正常现象,即避免逃课现象的“合法化”。笔者相信,只要管理者能用心管理,就能化解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篇5:关于学生逃课的处理协议

针对学生逃课的事情,现与学生和家长签订如下协议:

1、学生要保证在校期间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逃课。

2、保证每天上学放学由家长或家长委托人员接送学生。

3、如果学生逃课,一经发现老师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由家长负责找回学生。

4、学生在逃课期间发生一切事情,如受伤或发生意外,由学生和家长负责一切后果。

5、学生逃课后必须接受学校的校纪校规处理。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班主任签字:

篇6:关于大学生逃课的英语作文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Skipping Classes on College Campus.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given in Chinese)below:

1)大学里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2)分析学生逃课的原因

3)如何减少逃课现象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提纲式文字命题。提纲第1点指出一种现象,提纲第2点要求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提纲第3点要求说明如何解决该问题,由此可判断本文应为问题解决型作文。

根据所给提纲,本文应包含如下内容:描述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分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说明应该如何减少逃课现象。

【参考范文】 Skipping Classes on College Camp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is not unusual.There are often some students who skip those classes for feeling unwell or other private reasons.Besides, still some students don’t go to class without any reason but for they don’t want to。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First, compared with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more freedom in college.It depends more on on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whether he will attend the class.So those students lacking self-discipline begin to skip classes.Second, some teachers’ lectures could not attract students’ interests so that some students would rather skip classes to study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关于睡眠的说明文 下一篇:关于衣服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