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偏差的对策

关键词: 偏差 评定 客观性 考核

调整偏差的对策(精选六篇)

调整偏差的对策 篇1

在大多数情况下, 无论使用什么形式, 对个体工作者的全面考核评定仍不可避免的要由人来完成。在这种考核中, 评定工作是以评定者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前提的, 但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中, “客观性”恰恰是个主要困难。因为人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和情感色彩, 因而这就不可避免的为考核评定工作带来种种偏差。而在绩效考核中, 常易出现以下偏差:

晕轮效应。即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或特殊印象会影响到对其各方面具体情况的认识和评价。例如, 在考核中, 若评定者对被评定者的整体印象或直观印象较好, 则很容易更多的注意到被评定者各方面的优点而较少的注意到其缺点。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这个道理。而在相反的情况下, 则可能更多的注意到被评定者的缺点而较少的发现其优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晕轮效应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心理现象, 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摆脱这种效应的影响。因此, 在考核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中, 由晕轮效应所导致的偏差也许是最普遍、最难以消除的现象。

成见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常常受其既定的看法、即成见的影响而犯“先入为主”的错误, 其中, 直接主管对其下属的成见是导致评价误差的最常见的现象。此外, 由于职业、教育等方面的不同也常常使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失之偏颇。例如, 在声乐演唱中, 坚持美声唱法的音乐家往往不容易较高的评价流行歌手;在科技领域中, 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在评价工程技术人员以至发明家时也容易戴上有色眼镜。固然, 在考核中强调同行评定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实践中完全由同行进行评定的情况是极少的。因此, 这也不可避免的会给考核带来偏差。

自我尺度。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常常是以自我作为尺度或标准。在考核中, 与评定者各方面相似或相近的人一般容易得到较高的评价, 而与评定者差别较大的人则容易得到较低的评价。例如, 在对高校教师的考评中, 评定人员对于教学还是科研的偏好常常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

集中趋势。这常常是与仁慈效应相联系的一种评价趋势, 即评定者为了避免引起被评定者的不满情绪, 而将多数人的评定成绩集中在某一等次或分数段上。这种评价由于不能为绩效管理的各项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因而使考核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近因效应。即年度考核时, 评定者容易以被评定者最近数周或数月的表现来作为年度考核的尺度, 而忽视了它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表现。其原因主要在于近期表现能给人以较深刻的印象, 而以往的表现则因其时间较久而印象模糊、记忆不清。在缺少工作记录的情况下, 这种偏差更容易产生。

暗示和从众效应。在由团体进行评定时, 团体领导者或团体中资深人员的意见对其他评定人员常常起着暗示作用, 使之受其暗示的影响而作出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见的判断。此外,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由于多数人具有从众行为, 因此在考核中, 少数评定者常因多数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本来正确的意见, 以适应团体或群体的观点或要求, 这种现象常常使可能发现的偏差被掩盖起来。

情感效应。在考核中, 评定者与被评定者之间的私人情感, 也是影响评定结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当直接主管对其下属进行评价时, 这种效应更为普遍。

二、绩效偏差的调整对策

1. 建立并完善工作档案制度。

“事实胜于雄辩”是谁都承认的基本道理, 但绩效考核中的偏差常常是由于缺乏充分必要的事实, 以至于不得不由人来进行主观判断而产生。因此, 减少考核偏差的首要前提, 就是建立并完善工作档案制度, 尽可能详细记录被考核者平时的工作绩效。工作档案一般可采用工作日志的方法, 让馆员记录下每天的工作情况, 并由直接主管予以查实和签署。各直接主管可在每周或每月或每季根据工作日志从量和质上对其下属的工作绩效做一小结。这些工作能为员工的定期考核提供客观的、足够的事实依据, 因而可在相当程度上减少评定者个人因素所导致的偏差。

2. 制定出客观、明了的评定标准, 尽可能将评定者所要进行的主观思考减少到最小程度。

在考核中, 评定项目和评定标准如何设计, 会直接影响到评定者主观因素参与的程度。如果评定项目和评定标准的尺度是模糊和难于准确把握的, 则评定者的主观判断就可能在考核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的人事考核中, 许多部门都喜欢用品质考核的方法。其实品质标准是模糊不清的, 很难客观、准确的加以把握。因此, 用品质标准来进行考核, 就为评定者的主观思考留下了极大的活动余地。要克服以上缺点的办法, 最好是采用一些具体的、能够确切判定的是非判断来取代那些标准模糊的概念。以下是美国学者哈德罗.孔茨建议考核主管人员的一种方法。例如, 在计划工作中, 可以按这样的问题来考核评定一位主管人员的级别: (1) 他为本单位所规定的短期和长期计划目标是否与上级或公司规定的相一致? (2) 他是否理解公司的政策在其政策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并确保其下属也能理解到这点?等等…

3.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评定系统。

在考核中, 由谁来进行评定也是影响其客观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为即使其他手段都很科学, 但若评定者选择不当, 则仍难保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作为考核中的评定者, 应当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其一, 受过评定技术的训练或能正确掌握评定尺度;其二, 对被评定者有直接的经验。

综上所述, 绩效考核是组织中一项极其复杂的管理工作, 只有认真、细致并不厌其烦得去进行设计和操作,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企图将这一复杂的工作简单化, 或者粗糙而漫不经心的对付这项工作, 则其结果对于各项管理来说, 将可能比没有考核更糟糕。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95

雅思大作文审题偏差的原因及对策 篇2

雅思大作文审题偏差的原因及对策 在考生写作之前,审题是必须要操作的步骤,而且也是关乎作文分数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写作考试,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写作要紧扣主题符合题意,否则,即使观点再精彩、语言再优美、论据再充实,作文也无法得到高分。但遗憾的是,很多考生审题经常会出现偏差,最后导致作文全盘皆输。导致审题偏差的原因有很多种,本文中,专家将着重对生词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导考生该如何应对。

问题原因:生词

生词,是考生审题出现偏差最普遍的问题。一方面,雅思考生越来越低龄化:很多考生年龄小,大多数词汇量非常少,有的考生能够认识的单词甚至还不到1000个。另一方面,雅思的大作文考题尤其是学术类的,话题偏重于社会话题,语言偏书面化,因此有很多考生,其中不乏许多大学生,都会有此感慨:题目有单词不认识啊。

对策

①积累话题核心词

1. 何谓题干核心词

雅思议论文题目虽多,但是会有一些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意词即为:题干核心词。

2. 学习题干核心词的方法

河北省投资结构的偏差与调整研究 篇3

[关键词]河北省;投资结构;偏差;调整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经济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河北省开始把经济增长的重心,从量的增长,转移到质的增长。投资对于经济有着强大的拉动作用。其中规模化地投资对省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起决定性影响,有效的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2013年,河北省全年经济总产值高达28301.4亿,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762.1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0038.9亿元,增长8.4%。201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94.2亿元,比2012年增长18.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2629.8亿元,增长18.5%。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5%。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完成投资11040.7亿元,增长18.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8.8%。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发展过程中,河北省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投资增长率与产值增长率不成比例,说明投资回报率低;高污染的第二产业仍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一产业农业未受到重视,投资力度不够等。

本文研究河北省投资结构偏差,旨在从中发现河北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结构的问题,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来优化产业结构,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现状

本文选取1994年至2013年这20年的投资结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河北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变化。

1、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省都在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河北省199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5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为23194.2亿元,增长了将近34倍。从产业结构上来看,2013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2.0亿元,比2012增长了24.7%,而1994年这一数字仅为31.9亿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038.7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8.1%,比1994年的336.3亿元增长了32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0879.1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8.5%,比1994年的229.3亿元增长了47倍。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河北省投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由1994年44.8%上升到2013年48.1%,一、二产业的投资比例则有所下降。表1给出了1994-2013年河北省固定资产的构成和增长情况。

2、从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分析

由表1及图1可以看出近20年,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构成了固定投资的主体,第一产业投资所占比例较低。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对第一产业固定投资的低投入,说明农业受自然影响比较大,投资回报有限,所以限制了对农业的投资。河北省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之和基本在95%以上。第二产业投资稳定且高,说明河北省的三大投资产业结构基本遵循了工业化的比例分配结构,偏重于第二产业,主要通过工业化来实现河北省经验的增长。第三产业投资较高,说明河北省有通过投资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通过发展绿色、投资回报率高、对其他产业渗透率高的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过于倚重依赖于资源消耗、易于产生环境污染的第二产业的局面。

3、从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分析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

从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第一个波峰在1995年左右,因为投资体制的改革,融资渠道拓宽,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而且吸引外资的力度加大,所以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995年左右达到高峰。第一次波谷出现在2000年左右。因为1995年左右投资增长过快,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供需平衡的局面,河北省根据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停缓建了一批项目,控制资金的投放,成功地抑制了投资增长过速势头。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减少,也是形成投资减少的一个因素。2008年左右,形成第二次投资增长的波峰,中央做出了“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河北省积极争取国债,加快基础建设,积极吸引外资,促进了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2009年后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河北省出口,而内部需求不足,导致了2011年左右出现了第二次投资增长的波谷。从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变化可以看出:(1)投资与产业发展相一致,政府增加投资,产业即出现显著增长。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波动方向总体上趋于一致,共同达到了波峰和波谷。说明国家投资政策和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对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有着相似的影响;(2)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致的。河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变化波动更为剧烈,甚至有的年份出现了负增长,而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变动相对较小,这说明政府重视第二、三产业发展,所以投资具有连续性,对第一产业投资不够重视,导致对第一产业投资缺乏连续性。

nlc202309012020

三、偏离-份额分析法下对河北省投资结构偏差的研究

1、通过标准差对河北省投资结构调整能力的初步分析

从图1和图2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及增长情况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呈现出波动趋势,1994年至2000左右年,第二产业投资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投资比例逐年上升;2000年左右至2008年则刚好相反,第二产业投资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投资比例逐年下降;2009年到2013年,第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变化不太大。为更好地反应这三产业的投资波动性,借助公式分别计算出这三产业的标准差系统为4.5%,3.4%和3.1%。由此可见,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的标准差系数都非常小,说明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变动较小,投资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即时调整。无论是中央的投资决策,还是东南亚经济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河北省投资结构变动都有几年的滞后,这说明河北省缺乏制定即时的、符合现状的投资结构政策能力,投资结构尚未得到有效优化。相对来说,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的标准差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说明相对来说第一产业投资比重的变化最大,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变动幅度较小。调整幅度越小,说明投资政策对这一产业比较偏重,不会轻易改变投资政策,说明现在河北省对于产业的重视顺序分别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这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一致的。

2、偏离-份额分析法及原理

文章此部分引入研究区域经济投资的经典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此来探讨河北省投资结构存在的偏差。该分析方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参照样本为国家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并把区域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化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并利用这三个变量来分析区域经济相对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势,并进一步探索存在的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进而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现实情况,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

其中,份额分量是指研究的区域经济内某一投资部门按照参照国家所有部门平均发展的标准所应增长的量;结构分量是指研究区域经济内某一投资部门比重与国家所有该部门的差异所引起的增长量,这一分量值越大,则说明所研究的区域这一投资部门的投资效益越好,对该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越强;竞争力分量是指研究区域经济内某一投资部门实际增长速率与国家所有该部门增长率的比较,其数值越大,说明研究区域内这一投资部门相比国家其他区域内的竞争力越强。分别用字母N、I、S代表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离。

3、河北省偏离-份额投资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将建立以下的偏离-份额投资结构分析模型:

其中;bi0表示河北省三个产业基期产值(i=1,2,3);Bi0表示国家三个产业基期产值(i=1,2,3)。如果Ni大于零,则河北省该产业处于增长期,如果Ni小于零,则河北省该产业处于衰退期。Ni代表结构分量,所求出的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占经济比重越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Si所求值越大,说明相对于全国而言,河北省该产业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4、河北省偏离-份额投资结构分析模型数据处理

我们选取最近十年河北省及全国有关数据,代入以上公式,以研究河北省经济投资结构的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

5、河北省偏离-份额投资结构分析模型数据分析

(1)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表2中的数据可知,河北省在结构分量上为-266.97,说明河北省投资结构相比国内其他省份,总体上表现为不合理,相比全国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平均水平而言,所造成的损失达-266.97亿元,所以河北省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河北省需要通过改变投资结构来优化产业结构。而从竞争力偏离上来分析,所得数值为-891.89,说明河北省投资在竞争力方面相比于全面而言较弱。所以总体而言河北省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规模的扩大,而在投资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对经济贡献方面较小。

(2)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份额与其他省份类似

从三次产业各情况分开来看: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与河北省目前的现有投资结构相符,说明河北省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配与全国情况相符。这说明河北省投资结构受国家政策影响,地方政府对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国家政策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河北省受世界经济、国家经济影响情况,与其他省份也是一致的。所以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份额与全国情况类似。

(3)河北省第一产业投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省的第一产业结构分量偏离与区域结构偏离均为正值,无论是现有发展水平、整体竞争力、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是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说明河北省对第一产业投资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情况。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河北省重视农业生产,农业投资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通过几千年来的农业开发,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已经接受极限,承包责任制下对于规模化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有所限制,所以河北历年对于农业投资总额变化不大。

(4)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投资规模大,但经济竞争力不强

河北省的现代化需要依靠工业化。内需不足,外贸遭遇经济危机,使得河北更加重视通过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在河北省的经济总量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河北省第一大产业,这也可以从第二产业较高的结构分量偏离值中看出。但是,这并不等于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水平较高、具有竞争力。从第二产业的区域分量偏离中,其区域分量值为负,且其值较低,说明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整体份量虽然较重,整体规模大,但是其并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缺乏经济竞争力。河北省工业竞争力缺乏的原因是传统工业比例大,如钢铁、化工、能源等工业,而计算机、电子医药等新兴工业增长有限,河北省迫切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提升工业的竞争力。河北省需要在保持第二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的步伐,提高工业的内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炼优势内部产业,真正将第二产业从规模大变成水平高。

nlc202309012020

(5)河北省的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小,效果欠佳

第三产业则是河北省相对弱势的产业,其结构分量与区域分量都为负值,且负值较大,总偏离量负值非常大,这表明,河北省的第三产业无论是在河北省内所占的投资结构比重,还是相比于全国其他地方的竞争力水平,都是比较低的,缺乏经济竞争力。第三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港澳台及国外资金和技术的注入,而河北沿海大城市少,与国外产业关联度不高,所以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有所滞后。河北省以前注重工业投资,而工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刚性,工业投资难以向其他产业进行转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产业的投资。河北省要改善投资结构,需在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拓展发展内涵和发展质量上做好文章。

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河北省经济总量大,但总体水平并不高,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较低、强势产业总量大但缺乏高水平的竞争力等。

四、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对策与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由表2所得数据可以得到河北省第三产业相对全国而言投入力度较低,未能发展科技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家所熟知的一个道理是像资本、劳动等要素都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也称边际贡献递减,即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投入所得收益会越来越少,虽然表面上看去,总产量是递增的,但相比于原来,所投资的量更高,投资效率逐渐降低,高投入,低利润、效益差等问题逐步显现,因此,河北省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物流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同时也要做好相关配套措施。当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资金,当然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投入。从现阶段河北省三产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在对待第一产业上,虽然国家在“三农”问题上越来越重视,但是河北省还未能全面执行国家政策,存在许多不足,第一产业上的科技投入还不能满足需求。为解决此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是河北省努力的方向,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扶持下争取早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现阶段,河北省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来源是第二产业,但高能耗,低效益无法可持续发展,因此,河北省应该控制第二产业的规模,政府不应该再盲目的批建新项目,并且对于现有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要做调整,像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需要供助高新技术逐步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2.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从这些国家领导人的语录中可以看出重点是科技的创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我国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自主创新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是解决贫富差距的一条渠道,进而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自主创新是保卫国家安全人民财产的必由之路,让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一去不返;自由创新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与浪费,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必然选择。所以,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提高产业投资效率与优化产业结构作用巨大。河北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对国家大政方针要彻底执行,同时也要在这些政策下针对自身产业发展、投资和产业结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体实施情况来讲:第一,自主创新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方面都要展开,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与现代信息业要举头并进,充挥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剂效果;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大力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政府等有关部门也要对此提供支持并倡导,例如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奖励实现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个人等,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合理有效科学利用各方资源,将自主创新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开展。

3.引导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第三产业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产业,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河北省第三产业无论是从总体规模还是发展质量上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是优化河北省投资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河北省整体经济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针对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第三产业,河北省政府需要通过加强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税收与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其一定程度的优惠,使这些经济效益较高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扩大规模,进而带动整个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经济效益较低但存在较大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的行业,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使这些行业中的企业优化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总体规模的扩大,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经济效益,最终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AI. Iriani M. Energy-GDP Relationship Revisited:An Example from GCC Countries Using Panel Causality [J]. Energy Economics,2006. 34:3342-3350.

[2]段虹霞.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22-23.

[3]李金恺.能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35-80.

[4]李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计量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李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能源结构约束视角[J].技术经济,2010.(3):95-99.

[6]牟陶.重庆市产业投资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7]王会岩.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统计分析[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1.

[8]张学发.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3.

[9]张永开.区域产业投资结构优化与河北省实证分析[M]河北工业大学,2002.1.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年度项目《河北省投资结构的偏差与调整研究》(SQ133015).

2014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研究》(HB14YJ030).

2014河北省社科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2015040220).

随机回答模型中无回答偏差的调整 篇4

无回答是抽样调查中比较常见,也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无回答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获得总体或某个样本分析单元的数据,这些原因可能是被调查人不在家,或被调查者不愿意合作拒绝采访,或者接受调查的样本对调查问卷的某些项目不愿意回答等以致于无法从某些选定的样本中获得足够有价值的数据,从而造成样本数据的缺失。目前在我国的抽样调查中,如何分析无回答数据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简单地将无回答的样本单元剔除,而不考虑无回答机制,在许多情况下会造成调查结论大的偏差[1]。在分析随机回答模型中无回答偏差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调整无回答偏差的方法。

1 随机回答模型无回答偏差分析

在随机回答模型[2]中,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如果被调查的话,它是否回答不会完全确定,而是由一个随机机制决定着一个单位是否被找到并被计量,即如果一个单位被选入样本它是否能提供有用的调查数据是一个随机变量。例如样本单位可能在一种场合下回答,而在另一种场合下不回答,与每一个单位相联系的是回答概率。

考虑含无回答数据的统计分析,引入设计变量和回答变量,记调查总体为U={U1,U2,UΝ}Ui为第i个单元,共有N个单元。总体单元指标记为:Y={Y1,Y2,YΝ},YiUi对应的指标,设计变量记为D={D1,D2,DΝ},这里

Di={1Ui0Ui

回答变量记为R={R1,R2,RΝ}

Ri={1Ui0Ui

另外,与每一个总体单元Ui相联系的量是pi=E(Ri)=Ρ{Ri=1},即Ui如果被选入样本时回答的概率。

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例,分析当样本单元数据缺失时估计产生的偏差,以样本的均值y¯估计总体均值Y¯。利用引进的设计变量D,样本均值可表示为:y¯=1ni=1ΝDiYi。考虑无回答状态时,单位Ui的调查数据可表示为Yi=RiYi+(1-Ri)Ζi,其中Zi的值取决于Ri的值,当Ri=1时,Zi=0,当Ri=0,Zi为无回答数据的替补值。总体中一个单元Ui,当被调查而无回答时,即 Di=1且Ri=0,用Zi替代会出现无回答的偏差,将这个偏差的期望记为Bi,即Bi=E(Ζi-Yi),则样本均值可表示为y¯=1ni=1ΝDiYi,假定设计变量D与回答变量R是相互独立的,估计偏差记为

B(y¯)=E(y¯)-Y¯=1Νi=1Ν(1-pi)Bi(1)

可以看出,偏差的大小依赖于总体中单元的回答概率pi和替代值产生的偏差。所以要减小偏差,一方面是通过精心组织调查,尽可能地降低无回答的概率1-pi,另一方面是选择确定的替代值使替代偏差Bi小,即尽可能使替代值接近真值

2 无回答偏差的调整

2.1 多次访问

为了减小偏差,提高回答率,进行多次访问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设总体有N个单位,根据找到被调查对象的概率将总体分为r组,计wij为第i次访问找到第j组的一个被调查对象的概率(设wij>0),pj为总体中属于第j组比例,uj为第j组某指标的均值,y¯ij表在总共i次访问中所找到的第j组中被调查对象有关指标的均值,假定E(y¯ij)=uj,则该指标总体均值u=j=1rpjuj,对所抽选的样本,经过第i次访问之后,可以划分r+1组,样本属于第1组并被调查者;样本属于第2组并被调查者…,依次类推,直到样本属于第r组并被调查者,对于样本中的第r+1组,则由第i次访问后尚未被调查者组成,粗略地,可以认为这r+1组中的人数(m1,m2,mr+1)服从多项分布,而j=1r+1mj=n为调查方案确定调查的样本总数,ni=j=1rmj表示在第i次访问过程中被调查过的总人数,那么随机变量ni服从成功概率为j=1rwijpj,试验次数为n的二项分布,它的期望应为E(ni)=nj=1rwijpj,而当ni固定时,第j组的调查数mj(j=1,2,r)又服从成功概率为wijpjj=1rwijpj的多项分布,于是有E(mjni)=niwijpjj=1rwijpj,以y¯i表示第i次访问后回答单位的均值

E(y¯ini)=E(mjy¯ijni)=niwijpjujniwijpj=wijpjujwijpj¯¯u¯i

结果与ni无关,故E(y¯i)=u¯i,则无回答造成样本均值中的偏差总量是

B=E(y¯i)-u=u¯i-u=wijpjujwijpj-pjuj

显然,若总体中各单位的回答概率相同即wij=w(常数),B=0,这表明这种情况下无回答不会造成估计量的系统偏差。

2.2 替代法

调整无回答偏差,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无回答样本利用替代法使替代偏差小。替代法是当无回答情况出现时,为了使回答单位的数量不低于抽样设计对样本容量的要求,用其他已有的数据替代无回答的缺失数据,替代方法较多[3,4]。若用B′表示仅仅使用回答单位数据对总体均值Y¯进行估计产生的偏差,则

B=E(y¯1)-Y¯y¯1=i=1n0yin0

n0表示样本容量为n的抽样中回答的单位数。为了减小偏差,使替代值接近于真值,采用随机替代法,首先应将容量为n的样本根据与研究变量有关的辅助信息进行事后分层,对每个无回答的单位,在其所在的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回答单元的数据作为无回答的替代,令pi表示第i层(i=1,2,…,k)中样本单元的比例,令y¯i表示替代后第i层中回答单位的均值,令y¯表示采用替代数据后的样本估计值,B表示使用替代值后的偏差,则有

B=E(y¯)-Y¯

从概率的角度看,y¯随机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抽取样本的随机性,另一方面在各层中抽取替代数据的随机性,因而y¯的期望为

E(y¯)=E(pi)E(y¯i)

B=E(y¯)-Y¯=i=1kE(pi)E(y¯i)-Y¯=E(pi)E(y¯i-Y¯i)=E(pi)Bi

式中Bi表示第i层中估计值与总体均值的偏差,Y¯i表示第i层的总体均值,可以看出,总体估计量偏差是各层偏差的加权平均数。在进行事后分层时进行分层的变量越多,层的规模分的越小层内单位就越相似,Bi就回越小,相应B就会越小。

2.3 结果分析

(1)在随机回答模型中,若将无回答单元剔除,仅仅用回答数据估计Y¯,则B(y¯)=-1Νi=1Ν(1-pi)Yi,显然,偏差的绝对值比(1)式的绝对值大,即利用多次访问和替代法都降低了无回答的偏差。

(2)采用多次访问,访问次数越多,获取样本值越多,偏差就越小,但实际调查中,访问次数受到调查费用和调查误差要求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所以确定访问次数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3)利用替代法,偏差的大小取决于替代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将样本先根据辅助信息进行事后分层,对每个无回答单元在其所在的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回答单元的数据作为无回答的替代,目的是使替代单元与无回答单元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从而使得在主要研究变量上具有相似的数量特征,达到减少替代值引起的偏差,替代降低无回答的偏差的程度取决与替代单位与被替代的样本单位间在各方面整体的相似程度,如果每个替代者和被替代者与Y变量的相关性上完全一致,无回答的影响将会消失。

3 总结

为了减小无回答造成的偏差,对无回答进行多次重访,能最大限度减少无回答的影响,但访问次数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替代法不仅可以减少无回答偏差,而且可以达到所希望的样本容量。但由于可以利用替代法,调查人员可能会放松对无回答追综的努力,因此在调查前,应尽力提高最初回答率。另外,利用替代法调整无回答偏差的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5]。

参考文献

[1]胡健颖,孙山泽.抽样调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53—164

[2][美]lessler J T,kalsbeek W D.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金勇进,译.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145—150

[3]冯士雍,施锡铨.抽样调查—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05—311

[4]金勇进,蒋妍,李序颖.抽样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6—95

调整偏差的对策 篇5

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偏差及对策分析

黄娟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湖南株洲 412001)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和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阻力之一。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如何在就业工作中发挥毕业生主体作用,形成高职教育就业指导的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偏差,提出了转变高职职业指导教育的方式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Recently, it is obviously very hard for college graduates to find jobs, which is one of barriers for our country to maintain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society.The article has stated it is the key that changing methods of how to guide graduate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to find jobs.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对策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graduates;job-finding;methods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偏差

近年来,随着就业指导课的开设,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力度大大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在求职过程中“自主性”越来越明显,由过去的等待国家分配、学校推荐、家人亲友帮忙介绍向主动走向市场推介自己转变。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职大学生们已经开始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逐步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纠正的就业观念偏差:

1、过分依赖学校推荐

近年来,教育部和有关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高校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此,一些高职院校从上而下,积极动员教职员工参与到就业推荐工作中来,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老师、学生辅导员个个忙得团团转。而与此相对的是,一些高职毕业生却严重缺乏择业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不敢通过竞争去实现理想和追求,消极等待学校推荐,等待“理想单位” 相中自己,甚至有的毕业生干脆躺在床上睡大觉,等着老师“帮他挑”工作。被动的就业观念使这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2、唯“物”价值观念

尽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职毕业生已开始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不少高职毕业生存在“物质至上”的倾向,看重初次就业的薪酬、岗位,福利等,而忽视自身的长远发展,在不同的用人单位之间徘徊犹豫,这在就业情况相对宽松的系或专业表现明显。造成就业部门为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用人单位和岗位,但是往往出现有些用人单位、岗位报名毕业生严重超过用人单位的需求,而有些用人单位应聘得毕业生却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1)高职院校毕业生中的农村学生比重较大,由于受教育成本投入过高等因素的影响,获得较稳定工作或较高收入仍然是一些高职毕业生在选择一份工作时首先关注的。这些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不会考虑长远的发展计划,而一味倾向于工作稳定,环境、福利、保障好的国有企业,或者是明确表示工资高的用人单位,无形中缩小了就业的选择面。

(2)社会经济转型期,城乡、地区、行业间收益、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差距依然很明显,加之金融危机的震荡,很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不得不考虑生活成本,首先解决当前的生存问题,所以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周边或离家较近的单位,而不愿意带着更大的经济负担到消费水平高的大城市或长途奔波到远离家乡的偏远地区就业,造成就业推荐部门推荐面相对变窄。

3、盲从

不少高职毕业生对自身条件、所学专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和评估,在就业过程中“ 盲随”、“ 攀比”,不仅自己错失就业良机,而且也给高职院校的就业推荐工作造成了巨大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考证。虽然高职院校普遍针对不同专业的用人需求为在校生指定了技能等级证,但由于一些专业就业口径宽,毕业生对专业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积累自我推荐的筹码,盲目报考技能等级证、培训班。毕业时却发现学非所用,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2)盲目投递简历。很多高职毕业生不善于发挥就业主体作用,不对用人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不顾自身实力与用人单位需求是否匹配,漫无目的地乱投简历,草草签约,虽然和别人一样找到了工作,却发现并不适合自己。

(3)盲目签约与毁约。一些关系亲近的同学往往不愿意就业时选择分离,于是一起向同一家用人单位投递简历,如果都被录用,皆大欢喜;如其中有一人不被录用,就可能出现集体违约。

(4)盲目攀比。这种情形在学习成绩较好或者学生干部中存在较多。这些高职毕业生一旦发现自己所应聘单位在工资、福利、地域、声誉等方面落后于已签约的同学,便感觉丢面子、不甘心、犹豫不决,甚至于不惜放弃就业机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难以与市场需求完全接轨,高校的专业设置也不可能与现代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淡化专业技能。部分高职毕业生不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仍然苛求专业对口,不愿意从事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不愿意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有业无人就的局面。

二、对策

就业观念的偏差极大地制约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给高职院校的就业推荐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压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想方设法给高职毕业生“纠偏”。而转变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在于高职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

1、积极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应逐步形成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贯穿于高职教育始终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与第二课堂的合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就业指导课应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摆脱依赖思想,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如安排学生参观工作现场、参与团体调研、讨论等,让学生在课堂内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思考,查找差距与不足,寻求学习与改进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正确认识自己,主动了解内、外形势,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可以依靠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如课外文体活动、文化艺术节、技能竞赛等形式,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利用班会、经验交流、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向在校生宣传往届毕业生成长经历、成功经验,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比照,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定位,逐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2、加强高职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高职生在就业中的盲从和不自信,主要原因在于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可行的行动步骤,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而应全方位服务于学生就业、职业和创业教育,从高职生入校开始,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形成阶段性、递进式的教育过程。

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建立相应的检查机制,纳入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在学生毕业前进行检查和考核,作为准予毕业生合格毕业的一项重要培养指标。

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一对一”的指导,帮助高职生从个人情况出发,合理定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能等级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并监督其按期完成职业生涯目标,将职业指导落到实处。

3、注重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

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来说,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临求职择业,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这是对他们独立决策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犹豫、盲从、依赖等是常见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课程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养成非一人一时一地之力,还在于高职院校长期地、循序渐进地培育。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如经常性地给在校生介绍往届毕业生就业的典型案例,让他们意识到就业市场对人才道德和素质的需求,让他们重视文明、礼仪、诚信意识等优良品质的养成,自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在学生活动、实习、实训中多为学生提供单独完成任务的机会,逐步提高高职生独立决策和独立行动的能力,提升高职毕业生自身的就业力。

参考文献:

[1]田爱民,张凯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G] .东北大学学报. 2005-3

调整偏差的对策 篇6

该锅炉炉膛宽度、深度和高度分别为33 900mm、15 550mm和69 700mm, 全焊式膜式水冷壁存在于炉膛四周, 包括上部垂直上升水冷壁和下部螺旋盘绕上升水冷壁。沿着烟气流程, 来对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以及高温再热器等依次进行布置。采用了双烟道结构的竖井, 前烟道深度为5 500mm, 后烟道深度为、9 100mm。将低温再热器布置于前烟道, 将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布置于后烟道, 然后对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行布置。

将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应用到锅炉中, 每台锅炉配置的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为六台, 将前后墙对冲分级燃烧技术应用到燃烧器中。将低NOx旋流式煤粉燃烧器布置于炉膛前后墙上, 每层布置8只, 将燃尽风喷口布置于最上层燃烧器的上部。

2 炉膛出口烟温两侧温差大的原因分析

一是炉膛两侧燃料不够均匀:有偏差存在于不同分管流动阻力中, 没有恰当的均粉挡板开度配比, 或者是堵塞了某一侧燃烧器对应的粉管, 那么就会有差异存在于同一层同一排左右两个燃烧器的出力中。如果两侧炉膛配风是均匀的, 那么燃烧器一边有着较大的出力, 就会有较小的风煤比, 有着较低的氧量。

二是燃煤没有较好的煤质, 堵塞到了制粉系统分离器, 不能够均匀出粉。特别是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燃煤价格越来越高, 电厂中进入了较多的劣质煤。煤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杂物, 如石块、树枝、编织袋等, 这样就会严重磨损到磨煤机, 还会堵塞分离器, 影响到磨煤机出粉的均匀性。

三是有着较大的偏差存在于锅炉两侧配风中, 炉膛两侧燃烧器二次风挡板开度不够平衡, 高低不一, 那么就会对炉膛两侧风量的均衡性造成影响。如果两侧有着相同的燃料, 那么一边有较大的二次风量就会得到充分燃烧, 没有充分燃烧的那一边, 就会有较高的氧量。

四是如果有着不同的水平烟道和结渣程度以及烟气挡板开度, 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比如积灰存在于尾部烟道、受热面自身结构的影响, 都会有偏差存在于炉膛左右两侧烟气流动时遇到的阻力中。这样就会有偏差出现于尾部烟道左右两侧负压中, 这样在负压偏差作用下, 就会改变烟道两侧漏风量, 改变炉膛两侧氧量, 导致偏差出现于炉膛两侧氧量中。

五是烟气挡板有着不同的开度, 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有着不同的流动阻力, 有差异存在于炉膛两侧烟气流量中。这些偏差的出现, 会降低氧化锆氧量计的灵敏度, 也会导致有较大的氧量偏差出现于低负荷状态下。

3 采用的措施和方法

一是对炉膛燃烧进行合理调整, 如燃料、配风等。保证在中心位置上存在炉膛火焰, 各个受热面截面有均匀的热负荷, 最大限度地降低燃尽风两侧偏差。

二是要加强吹灰, 避免有严重积灰问题存在于水平烟道和尾气烟道中, 否则烟气通道就会不正常。另外, 还需要密切关注两侧空气预热器入口负压, 对炉膛两侧出口烟温进行密切监视, 及时对偏差进行调整。

三是因为有着较大的出力偏差存在于制粉系统两侧, 那么就需要改造磨煤机分离器内锥体挡板, 并且要定期经常清理分离器。要将磨煤机停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检查清理分离器中的异物, 检查清理回粉管道以及分离器内椎体挡板, 及时将存在的各种重大缺陷发现出来, 并且进行处理。对分离器挡板检查窗进行改造, 提高检查的便捷性, 对分离器异物进行定期清除, 将筛子加设于落煤斗进口, 对分离器内锥体挡板进行改造, 对回粉管挡板进行改造, 对分离器挡板的开度进行调整等, 促使制粉系统两侧出力偏差大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在二次风箱中, 隔板分割了燃尽风层风箱, 在炉宽方向将其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风室。因此, 要想对沿炉宽方向氧量分布进行灵敏的调整, 只需要对燃尽风箱两侧入口风门挡板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即可。这种方法非常方便, 可以促使左右侧氧量能够均匀分布, 但是如果有着较大偏差存在于沿炉宽氧量, 或者单侧氧量不够均匀, 那么为了对氧量进行调整, 只需要对单只燃烧器外旋二次风门开度进行调整即可。

五是如果有较大偏差存在于两侧出口氧量中, 并且有异常情况出现于一侧, 那么就需要与热控人员及时联系, 清理和吹扫氧化锆氧量计表面积灰以及处理结渣问题, 避免燃烧调整受到氧量测量结果的影响。

六是要逐步调整空预器热端密封间隙, 然后科学调整空预器的冷端密封间隙, 有效降低空预器漏风率。在停炉的过程中, 密封了空预器的端部, 促使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得到有效降低, 促使氧量偏差受到烟道漏风问题的影响得到有效降低, 甚至完全消除。

4 结语

该电厂将这些调整措施应用之后,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锅炉尾部烟道两侧氧量偏差较大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即使在低负荷状态下, 也可以有效控制炉膛出口烟温两侧偏差, 促使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摘要:某发电厂的1 000MW锅炉自投产以来, 尾部烟道两侧氧量有着较大偏差的问题经常容易出现, 在低负荷状态下, 这种问题更加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 严重影响到机组的正常稳定运行, 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节, 还会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1 000MW锅炉运行中两侧氧量偏差大的原因和调整运行的方法,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1 000MW锅炉,氧量偏差大,调整

参考文献

[1]陈勇.1 000mW机组锅炉运行中两侧氧量偏差大的原因分析及调整[J].科技传播, 2010, 2 (23) :123-125.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最大偏差法02-09

耦合与偏差02-09

新闻价值偏差02-09

标准和偏差02-09

就业偏差02-09

行为偏差生02-09

社会偏差02-09

成本偏差02-09

模型偏差02-09

思想偏差02-0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最大偏差法 下一篇:行为偏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