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品质

关键词: 性格 品质 培养 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品质(精选8篇)

篇1: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品质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品质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是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1,快乐活泼,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2,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3,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4,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5,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6,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篇2: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品质

1、爱笑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非常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的,这些孩子都比较快乐。但是活泼不仅仅是好动,也不是说经常胡闹吵闹,而是会有一些具体的表现。

2、表情活泼

表情活泼的孩子脸部表情都比较丰富和生动,家长看得出来他是开心还是着急,他还会跟大人开玩笑。

3、嘴巴活泼

嘴巴活泼的小孩子有清晰的表达,他的谈吐比较清晰,而且喜欢和别人讲故事,猜谜语,说让口令等等。

4、感知活泼

感知活泼的孩子,对自己见过的、听过的和做过的都有深刻的印象,对颜色、形状和方向有明确清晰的认知。

5、双手活泼

双手活泼的小孩子非常擅长手工,很会劳动,喜欢小动物,也喜欢种植花草树木,手脚非常灵敏。

6、身体活泼

身体活泼的孩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能歌善舞,喜欢和别人在一起跳舞做游戏等等。

7、思想活泼

思想活泼的孩子非常喜欢发问,喜欢和别人在一起讨论、读书等等集体活动。

8、安静专注

因为无法安静专注的人也没有办法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是安静。如果一个孩子学会专注的话,即使是在做游戏玩乐的时候也会非常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到玩乐当中,从中获取到了很多快乐。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学不会专注的话,注意力经常分散,这样以后上学了就不容易纠正,智力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9、勇敢自信

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要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孩子在婴幼儿的时候勇敢自信体现在不怕黑暗和孤独,不怕小动物和陌生人陌生环境等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即使只是在潜意识有这种感觉,也会流露出自信的神情。

10、勤劳善良

篇3:3岁前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

刚出生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习惯,所以习惯的培养比较容易。但爸妈可能会对单独睡的宝宝很不放心、也不忍心,也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担心夜里会蹬被子着凉,不方便照顾,于是便选择和孩子一起睡觉,有的妈妈还习惯把孩子搂在怀里躺着吃奶,让孩子一边吃奶一边睡觉,这样为一时的省事却给孩子造成了长久的麻烦。如果担心孩子晚上会蹬被子着凉,家长可以经常起来看看孩子; 夜间需要喂奶,在喂完奶后把孩子放回他自己的小床,不能搂着孩子边喂奶边睡觉,如果这样,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父母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整夜弥漫在孩子的周围,使孩子不安, 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与父母同床睡觉,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养成对父亲或母亲的依赖和依恋心理。如有大部分幼儿刚入院时很难适应在幼儿园午睡,有的孩子在午睡时情绪低落哭哭啼啼烦躁不安,有的要求要爸爸妈妈来陪着,还有的非要抱着奶瓶才能睡觉。有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了还要和爸爸或妈妈一起睡觉,离开大人的陪伴他就睡不着觉,没有安全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意识, 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另外,孩子一个人睡觉,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做好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我意识也能壮大,能够初步地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喜欢自己来,这恰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

由此可见,为了培养幼儿从小独立睡觉的习惯,从零岁开始就要让孩子单独睡觉。分床睡觉有利于孩子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并可促进心理成熟。

二、放心让孩子学走路不要害怕会摔跤

父母都盼望孩子早日长大,会爬盼会站,会站盼会走。但是,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走晚,有的孩子走的稳,有的孩子2岁了还不敢走。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除孩子自身体质,如营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孩子心理方面的原因。有的孩子一摔跤,家长就大呼小叫的跑过去,抱起孩子摸摸这摸摸那,问孩子摔疼哪里没有,孩子本来摔得不疼,但看到家长紧张、关切的神情孩子不免也害怕起来,顿觉委屈,便哭了起来。这类孩子, 不但走路晚,而且也养成了胆小、怯弱、依赖、娇气等不良心理品质。

其实,孩子走路摔跤是常有的事,由于孩子个子小、身体轻,在平路上摔倒也不会疼到哪里去,并且,也摔不伤。家长根本不用担心。当孩子走路摔倒时,家长应当鼓励让他自己站起来,有的孩子一摔倒就哭,躺在地上看着妈妈叫: “妈妈抱抱! ”这时妈妈要冷静告诉孩子: “宝宝最勇敢了,自己能站起来。”不要去扶他。有时,孩子赖在地上不起来,又哭又闹要求大人去抱他,如果这时去抱他、哄他等于强化了幼儿的这种行为,以后一摔跤就哭、就喊。孩子在平地上摔倒时,如果不危险,家长就故意当没看见,没听见,不去注意他,孩子哭一会看没人理会他,自己也就起来了。久而久之, 孩子逐渐就能养成好的习惯,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生活中使他意识到, 自己应该坚强,遇到困难要自己解决,无援可求。孩子头脑中的这种潜意识行为是难能可贵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在生活中长期地逐渐积累,这就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

孩子摔倒能够自己爬起来,会使他自己变得勇敢、坚强,具有独立性, 遇事不再一味依赖他人。孩子这里跑跑,那里摸摸,敢于登高爬低,不胆小怕事,不在乎摔跤,不在乎磕磕碰碰,不怕困难,内心就会变得强大。养成了习惯,孩子摔倒你想去扶他他都不让。这样,孩子的自信心、自理能力也会慢慢培养起来。

三、坚持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学会走路以后,开始探索世界,遇事常爱说: “我自己来! ”2岁以后,孩子便要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扣纽扣,自己戴帽子,自己穿鞋子,擦鼻子、洗手、洗脸等等。虽然自己做的不好,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但是孩子他不想需要大人帮忙,这是孩子心理逐渐成熟,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这一阶段,家长要积极加以引导、鼓励让孩子放手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而培养他们自由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灵活运用物质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孩子刚开始学吃饭也可能搞的到处都有饭粒,家长不要为了省事就喂他们吃。孩子自己想洗手、洗脸、穿鞋、系扣子,有的家长缺乏耐心不给孩子练习的机会,一切由家长包办代替,长此以往造成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愿做,只会使唤别人。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只会站那发呆,看到别的小朋友能自己洗手、吃饭、睡觉、穿衣、穿鞋而他跟不上集体的活动,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使他感到自己很无能,不如其他的小伙伴。

总之,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家长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从小就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学会自强,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去做。孩子有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加强,效果也会更好; 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为将来适应学校、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摘要:0~3岁是孩子心理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应该从培养孩子自己睡觉、自己吃饭穿衣、摔跤后自己爬起来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孩子自立、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为孩子将来适应幼儿园、学校和社会环境,心智健康地成长奠定基础。

篇4:从小培养孩子的6种黄金性格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個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篇5: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首先,应该让孩子不要事事依赖大人,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父母过度娇惯使快上小学的孩子还要依赖爸爸妈妈,穿衣,洗脸,那么很难以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能坚持不懈的为完成一项事业而不断的努力呢?长期依赖会滋生懒惰使人产生精神松懈,不愿独立思考容易被他人左右等性格弱点。所以父母应该明白,让孩子从小事事依赖父母,并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害他。

其次,给孩子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比如让孩子摔了跤不哭,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冷静地鼓励孩子,可以对孩子说“宝宝真勇敢”。孩子往往真的咬咬牙,不哭了。这时候,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

当然,父母同时也应该注意孩子是否受了伤,以免万一受伤耽误治疗。还有就是有的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每次送她去都要好淘大哭。这个时候,父母要告诉宝宝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她,他们非常爱她。这样耐心引导,并不断选择具体可行的要求进行培养,特别是给孩子讲“英雄”的故事。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位坚强勇敢的偶像,坚强的性格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我们如此强调坚强性格对孩子成长的必要性,并非毫无根据。许多具体事例都证明,当一个复杂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时,需要人们明确而及时的做出决定。

篇6: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得到许多家长的共识。让孩子从小爱读书,让良好的阅读习惯陪伴孩子终身,已成为家长、老师、社会的共同目的。读书——从小处说,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大处讲,可以传承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所以,终身读书终身受益。那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下面我来说说我对女儿阅读的培养与大家分享

女儿出生几个月后,我就有意识地给她翻看一些画册。虽然有时候画册会被她撕坏,但在她兴致好的时候,也会乱翻一气,遇到感兴趣的画面会多看几眼。我不要求她一定要认真看,只是把画册混在玩具里给她,她有兴趣就会翻一翻。女儿上幼儿园后,我就每天晚上给她讲故事,然后把这本故事书给她看,不管她看得懂看不懂,但至少从那时开始,她就养成了翻阅书本的习惯。女儿真正开始认字读书是在上小学后。眼看着女儿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了,我便常常带着她逛书店。因为她从小接触书本,见到书就觉得很亲切,不排斥。我再加以引导,让她选择一些好看的少儿读物,她一下子就爱上了读书。当然,自己也会以身作则影响女儿。我自己也喜欢看书,空闲时间基本用来阅读。女儿喜欢黏着我,也会拿着一本书坐在我旁边。有时候我们还交流读书心得,她的读书兴趣就更浓了。从一年级到如今二年级,女儿笑笑看的书越来越多。女儿买的书已经放满了家里的书橱,但她还是不满足,我就每天星期带她到图书馆看书,有时候怕她看书时站的累,我就在去时自己从家里拿一把小凳子。现在放假了,我们天天上图书馆看书,笑笑几乎每天看一本书,我从来不限制女儿阅读书的种类。不管是童话还是知识介绍类的书,只要她喜欢,都让她看。因为阅读量大、范围广,女儿笑笑从书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像做人的道理、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当一名好学生,甚至绘画的技巧等,她都可以在阅读中学到很多。我希望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伴随她一生,因为这能让她更好地成长。

篇7: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文章来源:聪明象空中幼儿园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可是有科学根据的。研究指出,人格特质从幼年到老年基本上一样,关键期出现在小学一年级。根据最新研究,零到六岁除了是脑部发展的关键外,更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因此,充分把握幼儿时期,给予最正确的教育方式,将造就出孩子长大后是自信或是自卑、乐观或悲观、主动或被动、合群或孤独、富同情心或无情,都与这时期的发展有关。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影响我们的孩子是否知道如何和别人好好相处?如何和自己好好相处?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影响我们的孩子是否身、心、灵都能健康。

 养成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这将影响我们的孩子当遇到挫折时,是否能勇敢面对并正向处理。

 非常喜悦的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这跟发掘自己的潜能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的性格与其日后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聪明象空中幼儿园认为,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性格的最佳时期之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A、给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

幼儿模仿性强,家长平时的言行对孩子诚实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B、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孩子做错事是很自然的,家长要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与出事情的真相,承认错误,帮助孩子找出做错的原因,鼓励孩子改正错误。美国正大力推动人格教育。“我们不仅要教孩子如何读写,更要有勇气教他们分辨对错”。英国从2002 年开始,更把公民教育纳入课程,来促进孩子心灵、人格,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澳大利亚教育当局特别要求学校,把公民教育放在跟英语、数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日本的教改报告书也指出,“能否培养出人品情操和创造力,是日本年轻一代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人格教育”。世界许多国家已警觉到:有好人格,才有好未来!

C、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与愿望。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家长要尽量满足,如一时无法满足,也要向孩子说明原因。相反,如一味拒绝或迁就,容易造成孩子说谎和背着家长干坏事。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或者与小朋友一起观看喜爱的节目,如聪明象空中幼儿园视频教学,与小朋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家庭的爱护和自信心的养成。

家长还应提供能发展孩子独立能力的练习机会,为使小朋友更容易养成独立不依赖,家长可以引用动画片或者教学视频里的片段来引导孩子独立做事情,如“聪明象空中幼儿园里的小猪在妈妈生病的时候可以自己做饭打扫卫生,它们是不是很棒呢?宝贝你今天可以试着自己系扣子,搬椅子等”。

3、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

多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根据孩子身体发育的情况安排简单的劳动,让孩子逐步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荡起,懂得新生家长和他人的劳动成果,避免孩子养成无所事事的不良性格。

篇8: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一阅读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1. 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情绪

中小学的学生已渐渐步入青春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情绪表现强度很大, 但是情绪体验不稳定。中小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后, 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如对阅读悲伤类书籍后的情绪情况进行分析调查, 如表1。

情绪特征是性格的一个方面, 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情绪, 是因为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 中小学生在阅读书籍后的情绪波动很大, 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在阅读悲伤类的书籍之后都会感觉很难过。

2. 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意志

人的意志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中, 它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和自制力等几个方面。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对中小学生意志特征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阅读侦探类、探案类书籍后对意志的影响调查数据如表2。

从表中数据来看, 中小学生在阅读侦探类、探案类书籍后, 有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会变得坚毅果断、富有自制力, 少数的学生会变得优柔寡断或者是对自身没有影响。数据表明, 学生在阅读探案类、侦探类书籍后对意志特征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3. 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在问卷调查中, 我们发现, 阅读书籍会对学生的态度有影响, 例如从阅读了人物传记类书籍之后对态度的影响进行调查, 所得数据如表3。

从表3的数据来看, 只有极少数的中小学生认为在阅读人物传记类书籍之后对自己态度的转变是没有影响的。超过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 有的在阅读人物类传记后会变得忧国忧民, 有的则会变得精益求精或者自强不息。

4. 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理智

理智特征指当事人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道德感。拥有理智特征的人, 能够冷静地思考问题, 能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对中小学生的理智特征会产生影响, 例如中小学生在阅读武侠类书籍之后, 对中小学生理智特征的影响进行调查, 数据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 虽然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 阅读武侠类书籍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理智特征, 但是, 仍有些中小学生在阅读武侠类书籍之后会想模仿武侠小说中的暴力行为。

二措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获取信息和知识, 拓展视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本课题关于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提出了以下措施。

1. 进行积极的阅读指导

中小学时期。学生认知发展还并不完善, 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认知不同, 则会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时, 有些学生被名著中除恶扬善的精神感染, 而有些同学却因为故事中妖魔鬼怪的出现而感到恐惧。面对这种情况, 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进行积极的阅读指导, 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原因, 阅读太少是一个, 阅读不得法是最重要, 可见要使课外阅读获得实效, 离不开教师正确的阅读指导。”

2.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之中。一个家庭的读书氛围反映这个家庭的文明程度, 巴甫连柯曾经说过:“不读书的家庭, 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尤其是中小学时期学生, 年幼无知, 擅于模仿, 可塑性极强。家庭的环境氛围、父母的言行, 对他们都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对孩子的成长、熏陶有很大的益处。自然, 孩子在阅读时就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从而促进良好性格的培养。当然不仅仅是家庭, 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例如:建立学校图书室, 有规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进行阅读或者是让同学们指定读书计划, 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相信, 在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的推动下, 学生自然地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3.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学校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 应积极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 通过阅读之后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黄庭坚说, “三日不读书, 便觉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刘向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读书越多, 精神就越健壮而勇敢。”可见, 阅读非常重要。然而对于中小学而言, 读书之后还要交流, 这是比读书更加重要的事情, 因为孩子们更加渴望信息的分享、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正如康德所说的:“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 没有阅读的讨论是空泛的。”只有在阅读之后积极开展交流,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时减少不正确的认知,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

[1]赵石屏.中小学生性格教育现状及其思考[J].重庆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3)

[2]丁玉平.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意义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2 (2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孩子性格的形成 下一篇:中国翻译家与圣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