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我评价

关键词: 文凭 简称 评价 课程

简介自我评价(通用9篇)

篇1:简介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范文一:本人是一个很直爽的人,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所以一下本人说的都是事实,没有夸张.本人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非常的牢固,年年获得大连医科大学优良学分先进个人称号,并在三甲医院实习一年,实习期间获得了老师的一致好评.有很强的英语能力,能进行一般的口语交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校期间多次组织班里的集体活动,都得到了同学的好评.

自我评价范文二:本人性格开朗、大方,掌握良好的礼仪知识和接待工作经验,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能够灵活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本人曾经在旅行社工作过,虽然主要从事的不是前台和行政方面的工作,但是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对于行政和前台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理解.本人本人工作踏实,认真,并且极富工作和团队精神,本人性格开朗,乐于与人沟通,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熟练的沟通技巧,相信能够协助主管人员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本人愿意同贵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篇2:简介自我评价

2、时光转瞬即逝,紧张充实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在这里工作着、学习着,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工作能力,使我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与领导的帮助和大家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里我深表感谢! 作为收费员这个岗位,每天就是对着不同的面孔,面带微笑的坐在电脑前机械地重复着一收一付的简单的操作,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也不必像其它科室的医生要承担性命之托的巨大压力,这或许也是大家眼中的收费工作吧。其实收费员的工作不只是收好钱,保证准确无误就可以了,在任何一家医院,收费处是一个窗口单位,收费员是患者首当其冲要面对的,收费员不仅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同时也要时刻维护医院的形象,一个好的收费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如沐春风的服务,对收费满意,对医院满意。

3、今年以来,我积极参与管理处组织的学习“微笑京珠”系列活动,坚持以微笑发自内心、服务奉献社会“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学习管理处的各项规章制度、业务理论知识,以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言行,以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时通过继续深入学习陈刚毅事迹,进一步坚定了我投身高路事业的信念

4、服务人民,提高收费服务质量收费处是医院的窗口,收费员的言行举止和态度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碰到棘手的困难,我始终遵循的原则是“换位思考”。总之我深知,在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中,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前行。但我坚信:只要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春风,辛勤劳动、崇尚科学、服务人民,我们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医院建设的更加美好,让我们人人争当践行xxxx的模范,知荣辱、树新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写下我们绚丽夺目的一笔!

5、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6、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以务实、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坚持学习,完善自我,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努力工作,争创佳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过去一年中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7、我院从xx年2月份正式成为医保定点单位,虽然在之前进行了几次有关方面的培训,但当真的开始的时候心里还有一丝丝的紧张,感谢院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感谢赵办与小倪的帮助,我逐渐理解了医保政策,并在不断的操作中掌握了医保知识。医保不仅仅是简单的掌握知识,还要运用到实际中去.

8、时光转瞬即逝,紧张充实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里,工作着、学习着,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工作能力,使我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与领导的帮助和大家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里我深表感谢!

9、崇尚科学,刻苦钻研业务知识。 提高的综合素质。1是要严格认真地遵守医院收费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应出现半点马虎;是要有熟练的微机操作技能,能够准确迅速的为每位患者服好务;3是要对各科室的医用术语及其相关的收费项目了如指掌,减少损失。

篇3:简介自我评价

2011年4月8日,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reen Building Council (以下简称USGBC) 推出了针对医疗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2009 for Healthcare (以下简称LEED-HC) [1]。该评价体系可应用于门诊、病房、长期疗养设施、医疗办公室、养老机构以及医疗培训和研究中心等建筑的LEED认证

二、USGBC和LEED HC认证体系

(一) USGBC和现有LEED认证体系

USGBC是成立于1993年的非营利性组织, 其制定并推出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建筑认证体系 (Leadership in Energy&Environment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以下简称LEED) , 是一个自愿的以一致同意为基础的, 旨在发展高性能、可持续建筑的标准。

LEED是目前国际上最完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在世界范围内, 已经有2亿多平方米总计超过12000多个项目通过该体系的认证 (注:2012年3月22日USGBC统计数据) ,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LEED认证体系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适用的建筑类型也越来越多, 目前包括如下体系 (见表1) 。

(二) LEED HC的由来与GGHC的关系

在LEED HC之前, 医疗建筑的LEED认证大多采用LEED NC体系, 但由于医疗建筑服务功能的特殊性, 在能耗、材料等得分点的评价认证中, 按其他体系进行评价往往略显不足, 不能完全体现绿色医院的特点与要求, 于是LEED HC应运而生, 是绿色医疗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

LEED HC认证体系是医疗绿色指南Green Guide for Health Care (GGHC) 和USGBC历经7年合作的成果。GGHC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医疗建筑的可量化的绿色设计与评价工具, 也是LEED HC的基础。GGHC协助USGBC按照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认证体系的结构开发了LEED for Healthcare[3]。2007年11月发布了第一版LEED HC征求意见稿, 2010年4月发布了第二版征求意见稿[4], 2010年8月进行第三次公众意见征集, 历经三次修改完善后, 于2010年11月经USGBC批准通过, 并于2011年4月正式推出。

(三) LEED HC的适用范围

LEED HC认证体系适用于门诊、住院和长期护理医疗机构、医疗办公室、辅助生活服务机构、医疗教育和研究机构等建筑。适用于对新建和改建医疗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指导, 改建项目指对空调系统、围护结构或室内装修等系统的重大翻新或改造, 如果改建项目只包括运营维护的内容而不涉及设计和施工活动, 则应采用LEED EBOM体系。

三、LEED HC评价体系

与其他LEED认证体系一样, LEED HC同样采用评分制, 其指标包括强制项 (Prerequisite) 和得分项 (Credit) 两种。强制项没有分数, 但必须满足, 类似于国内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LEED HC共有13个强制项指标, 52个得分项指标, 各得分项指标根据重要性程度分别设立不同的分值, 整个体系从7个方面对医疗建筑项目进行评价, 每个方面分别包含若干强制性指标和得分指标 (详见表2) 。

7个方面及各自可能获得的最高分值分别为:可持续性发展场址, 18分;节水, 9分;能源与大气, 39分;材料和资源, 16分;室内环境质量, 18分;创新设计, 6分;地区优先, 4分。各类分值比重如图1所示。

根据实际的设计和施工情况, 在得分卡中计分汇总, 得分40~49分为认证级, 50~59分为银级认证, 60~79分为金级认证, 80分以上为铂金级认证

注:标*项为LEED HC与LEED NC相比新增或不同的项目

四、医疗建筑LEED认证的挑战

与一般项目相比, 医疗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要求, 在LEED认证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一) 室内空气品质要求较高

医疗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 绿色医疗机构中的室、内外环境品质, 可降低医疗风险, 促进患者的治疗和痊愈, 加快康复, 缩短在住院时间, 减少复发率[3]。为严格控制医疗建筑的空气品质、保障医疗, 与LEED现有认证体系相比, LEED HC增加了下面一些新的规定, 体现了绿色环境的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

1. 在LEED现有评价体系中, LEED HC是继LEED School之后第二个将场地环境评价作为强制项的体系。所选场址需按照美国试验材料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ASTM E1527-05标准进行Phase I环境评价, 如果场地存在可疑的污染或感染因子, 必须再按照ASTM E1903-97 (2002) 标准进行Phase II环境评价, 并治理污染场地, 达到环保标准要求。如受先前垃圾填埋场污染过的场地禁止使用。

2. 在材料和资源中, LEED HC首次提出减少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及有毒物质 (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PBT) 汞的强制项要求。如果采用寿命周期中含量极低或不含铅、镉、铜的建筑材料, 或使用寿命周期中含汞量较低的长寿命荧光灯, 则可以获得额外的得分。

针对建筑内的活动家具和医疗器具, LEED HC也设置相应的自选得分项, 如果家具材料中指定化学物或重金属的含量低于一定的限值, 则可获得加分。

3. 在能源与大气中, LEED HC特别提出社区污染物防治——气溶胶扩散的得分选项, 以显示气溶胶对医疗环境污染的重视。对于燃烧燃料的设备 (如发动机、火炉、热水器、锅炉等) , 如燃烧产物满足相应的排放限值即可得分, 以鼓励环保型设备的应用。

4. 在室内环境质量中, LEED HC提出了有害物消除和密封的强制项, 旨在降低人员暴露于石棉、汞、铅、PCBs和霉菌的风险, 以及低挥发性材料采用得分项的要求, 与LEED-NC相比, 涵盖的材料范围更广, 对围护结构外饰材料也提出了要求, 包括室内粘合密封剂、内墙和天花板饰材、地板、复合木材和围护结构外饰材料等五大类, 这些材料的VOC含量需同时满足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区 (South Coast Air Quality Management District, SCAQMD[5]) 规范的限值, 由此可见, LEED HC对所用材料的要求很苛刻。

(二) 节能的潜力与挑战并存

医疗建筑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耗能设备种类较多, 且能源供应不能中断, 部分设备需要全年长期运行, 能耗巨大, 根据美国的研究, 医疗行业是仅次于餐饮业的第二耗能大户, 医疗行业每年的能源开支将近65亿美元, 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地增长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另据美国医院学会医疗工程协会 (ASHE–American Society for Healthcare Engineering of the 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 对美国不同气候区121所医院的调查, 照明、采暖和热水系统的能耗约占医院总能耗的61%~79%, 由此可见医院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LEED HC中能源与大气与EAc1能效优化得分项的总分值和单项可能分值在所有LEED体系中为最高 (如图2所示) , 分别为39分和24分, 体现了医疗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根据LEED的能耗计算方法, 在参照模型和设计模型中, 医疗设备负荷 (process load) 都须根据实际设计安装值计算, 且两个模型的能耗须保持一致, 如果设计中确实采用了比传统设计节能高效的医疗设备, 则允许采用特殊计算方法来处理, 即参照模型按照常规设备负荷计算, 设计模型按节能型设备的负荷取值, 但需提交充分的证明材料和详细的计算说明。对于医疗建筑而言, 因为医疗设备负荷往往较高, 因此, 实现较高的节能率极具挑战性。

(三) 节水

针对医疗建筑用水量大的特点, LEED HC将减少医疗设备冷却用水列为强制项, 鼓励淘汰医疗设备采用的直流式水冷却 (oncethrough cooling) 方式。新增节水测试和验证得分项, 以便于跟踪用水情况并进行节水优化。此外, LEED HC也对医疗设备 (消毒器、空压机、X光机等) 、冷却塔、食物垃圾处理器、制浆机、榨汁机、过滤器等设备的用水做出了规定, 符合要求即可获得相应的加分。

(四) 室内噪声控制

为了能够营造更好的室内医疗与康复环境, 使患者免受噪声影响, LEED HC设置了声环境相关的得分项, 设计需满足美国设施指南研究所 (Facility Guide Institution FGI) 颁布的2010版医疗设施设计和建造指南 (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ealthcare Facilities) 中的噪声和振动要求。因医疗机构和学校同为噪声敏感性建筑, 故LEED HC和LEED SCH是现有LEED体系中仅有的两个涉及声环境要求的体系, 不同的是LEED HC仅设置自选得分项, 而LEED SCH还同时有强制项要求, 因为从使用功能而言, 学校建筑中教室的声学要求普遍高于医疗建筑。

(五) 强调与室外自然环境的互通性

在可持续场址中, LEED HC增加了与室外自然环境互通的得分项, 强化生态环境的营造, 以加速患者康复, 减少住院时间,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效率, 降低医疗风险, 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既服务患者、又兼顾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体的要求包括为患者和访客提供不低于室内使用面积5%的室外休憩空间, 另外再提供不低于室内使用面积2%的室外空间专门用于工作人员的休息空间。对于75%的住院患者和75%的就诊时间超过4小时的门诊患者, 可以直接触及享受的室外庭院、草坪、花园、阳台等空间总面积不低于每人5ft2。

(六) 鼓励灵活的平面布局设计与分区

考虑医疗机构扩容的需求和布局的复杂性, LEED HC在材料与资源中设置专门的得分项, 鼓励进行灵活的平面布局与分区设计, 以使医疗便捷、减少交叉污染, 更好地满足未来改造扩容和增加医疗设备的需要,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七) 医疗建筑规划设计一体化

在创新设计中, 考虑医疗建筑系统的复杂性以及高额的建设投资, 将一体化规划与设计列为强制项, 以鼓励更多的设计专业和部门参与到项目的设计、规划、决策中来, 强调将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作为评估项目建设运营方案的基本准则, 同时也关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使业主真正从绿色设计中受益。优秀的一体化设计, 可获得奖励加分。

参考文献

[1]沈晋明.国内外绿色医院评价现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0 (6) :11-12

[2]Ernest Orlando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Summary of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Related to Energy Use in Hospitals-Version1.0.2009

[3]Scott Mueller, Paul Kondrat.Sustainable Healthcare Design-Moving Beyond LEED.Build Boston Workshop B22.November, 2010

[4]马晓琼.大型医疗机构医疗建筑综合性评价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8

篇4: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方法简介

1.单次给药毒性试验(急性毒性)

单次给药毒性是一种以包括因单次给试药物而导致死在内的一般状态的变化作为指标的毒性反应,为了预测当人误饮误食时导致急性毒性反应的药物剂量或反应症状而实施。

试验方法

2.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是以试药物与皮肤单次接触后出现的红斑、浮肿及落屑等变化作为指标的皮肤反应,这是为预测对人体单次使用后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而实施的。

试验方法概要

3.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是以被测物与皮肤反复接触后出现红斑、浮肿及落屑等变化作为指标的皮肤反应,这是为预测对人体反复使用后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而实施的。

试验方法概要

4.光毒性试验

光毒性是以在紫外线照射下,试验物与皮肤单次接触后因光激励而引发的刺激性物质引起出现的红斑、浮肿及落屑等变化作为指标的皮肤反应,这是为预测对人体单次使用并在紫外线(太阳光)照射下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而实施的。

试验方法概要

5.皮肤致敏性试验

皮肤致敏性是以测验物先与皮肤反复接触后,再次与皮肤单次接触时出现的红斑、浮肿及落屑等变化作为指标的皮肤反应,这是为预测对人体反复使用后出现的特异性免疫机理的诱导、以及其结果是否引起皮肤反应和反应程度而实施的。该试验方法有两种,即采用Adjuvant的方法与不采用的方法(Buehler法)。一般先采用Adjuvant的方法来确认是否有致敏性的可能。如果有致敏性的可能,则再次实施不采用Adjuvant的方法(Buehler法),在更实际的条件下确认是否有致敏性。

采用Adjuvant试验方法的一例 —Maximization Test—

注意1) 作为阳性对象物质一般采用1-chloro,2,4-dinitrobennzene(DNCB)等既知的致敏性物质。

不采用Adjuvant试验的方法 —Buehler法—

注意1) 作为阳性对象物质一般采用1-chloro,2,4-dinitrobennzene(DNCB)等既知的感作物质。

6.光致敏性试验

光致敏性是首先在紫外线照射下试验物与皮肤反复接触后,再次在紫外线照射下与皮肤单次接触时出现的红斑、浮肿及落屑等变化作为指标的皮肤反应。这是为预测对人体反复使用并照射紫外线(太阳光)后出现的特异性免疫机理的诱导、以及其结果是否引起皮肤反应及其程度而实施的。

一般采用Adjuvant and Strip法,此外还有Harber、Horio及Jordan法等。

—Adjuvant and Strip 法注1)—

注意1) 适用于在紫外波长范围(290-400nm)有最大吸收的试验物,但如果在紫外线吸收光谱中没有出现吸收最大时可以省略。注意2) 作为阳性对象物质一般采用 6-methylcoumarine(六甲基香豆素)、tetrachlorosalicylanilide(四氯水杨酰苯胺)等被认知的物质。

7.眼睛刺激性试验

眼睛刺激性是以试验物与眼睛直接接触后出现的结膜发红、浮肿、分泌物质及虹膜等变化、以及角膜混浊的程度等变化作为指标的刺激反应。这是为预测人错将试验物后滴入眼中时出现的对结膜、虹膜及角膜的刺激性而实施的。

试验方法概要

8.遗传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是以用in vitro方法试验物与各种细菌、细胞接触或者用in vitro方法腹腔内给药或口服给药后,细胞内出现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为指标的毒性反应。

遗传毒性试验与癌原性试验相对应,为此这是为短期内预测对人体皮肤反复给药或口服给药后出现的致癌性而实施的。

in vitro试验中如果有遗传毒性的可能性,还要实施使用动物个体的in vivo试验。一般试验方法有使用细菌的恢复突变试验、使用哺乳类动物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异常试验及小核试验等。

—使用细菌的恢复突变试验方法—

*:随着试药物的浓度增加,恢复菌落数量也会增加。恢复变异菌落数量增加到阴性对照试验的菌落数量的约2倍以上时可以判断为阳性。

9.斑贴试验(patch test)

斑贴试验是确认试验物单次刺激性的试验方法,并且有时候是确认因致感性而出现的皮肤反应程度的一种方法。本试验首先要通过替代试验、与已知物质的结构关联或配方比较等方法来证明试验物的安全性后,才能作为人体皮肤安全性的试验而实施。

试验方法概要

注1:川村太郎等有关斑贴试验标准化的基础研究、日本皮肤科学会志 1970, 80:301-314

注2:Intern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Research Group

注3:Fregert S & Bandmann HJ, Test techniques, Patch Testing, Springer-Verlag, Berlin, pp20-27, 1975

10.动物替代试验

现在,不使用动物的替代试验正得到积极的开发和推广。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试验方法。

10.1 皮肤刺激性替代试验法

本法是以试验物与人工皮肤模型或培养皮肤接触后出现的细胞生存率变化为指标的in vitro试验。一般采用三维人皮肤培养模型,就MMT还元或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释放等进行测试。2007年4月份,人皮肤三维培养模型EPISKIN作为皮肤刺激性评价方法得到了欧洲ESAC (ECVAM Scientific Advisory Committee)的认可。

ECVAM: European Centre for the Valid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

10.2 光毒性替代试验法

这是以在光照射下试验物与各种生体细胞或人工皮肤模型接触后出现的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等为指标的实验法。下面介绍一下主要试验方法。

10.3 眼睛刺激性替代试验法主要替代试验法如下。

10.4 皮肤致敏性替代试验法

篇5:简介自我评价

几年工作经验,处于什么行业与什么类型的公司,历任岗位情况

业绩

突出业绩,你负责/执行/管理/策划下对于公司业务的贡献

能力

擅长什么,技能处于什么等级,熟悉哪些领域产业以及有无相关资源

期望

篇6:护士简介的自我评价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恳切地需要能够在贵单位找到无限动力的事业支点,而我的热情和活力也必将为贵单位带来应有的价值,相信您的选择和我的努力会为我们带来双赢的结果!

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本事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我的理念是: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经过自我富有活力、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篇7:个人简介英文自我评价

Years of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management experience. Can reasonably handle labor disputes. Work experience in employee train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mechanism framework establishment. Decisive, good manners,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communication and smooth, with excellent quality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Cheerful, able to withstand stress. Long-term stability,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work of enterprises.

Familiar with the ka system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daily business, with good negotiation skill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practical work, stable, team-work spirit, to adapt to the larger elastic work, and challenging. Can often travel.

Fluent in English, and experienced in supplie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trade sector. Excell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eam spirit. Good response to problems and unexpected incident handling capacity. Can be skilled in computer office software, can be hard-working, can withstand great pressure. Have a strong ability to accept new things and cognitive ability. On the matter, never give up. There is momentum, admit defeat.

篇8:简介自我评价

一、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评价介绍

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系列不同语境下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和社会交流,建立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并为学生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工作和沟通打下基础。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提供HL (高水平)和SL (标准水平)两个水平以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发展的需求。在此,本文主要介绍SL (标准水平)的课程评价。

国际文凭课程项目仅仅提供课程大纲,并不提供统一的教材,而是要求教师自己组织材料,构建课程内容。IB课程的质量,由其独特的、全球统一的评价系统作为保障。国际文凭课程第二语言课程的评价系统及其特点如下。

1. 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的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占最终成绩评定的30%,此部分的内容由教师进行评价打分,然后由国际文凭课程考官进行调整,主要分以下两部分。

(1)个人口头表达(需要录音,在15分钟的准备时间后,约有8~10分钟的表达时间)。

基于选修部分,教师选择一幅图片,学生需要做3~4分钟的描述性陈述,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讨论,大约5~6分钟,占最终成绩的20%。

(2)个人口头表达活动(课堂活动,可以是分组活动,不需要录音)。

基于核心部分的各种类型课堂活动,评价学生个体在其中的参与及其表达情况,占最终成绩的10%。

国际文凭课程的内部评价实施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在课程结束之前,国际文凭课程依据教师提交的内部评价成绩,按照分数段,随机选择一部分学生作为学校要提交的样例(samples)。一般说来,20人以下提交5人,20~40人提交8人。所有样例学生的录音需要提交给IB指定的考官重审,然后依据考官对样例的打分,对其他学生做相应比例的调整。例如,5个样例平均下调5%,那整个班级的内部评价分数下调5%。而IB考官也需要向其负责的高级考官提交自己评价的部分样例,高级考官将其用于对分数的调整。IB所采用的评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性对评价的影响,做到了基本公平。

2. 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的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占最终成绩的70%,此部分的内容由国际文凭课程考官直接批改,共分为三部分。

(1)书面考试1:

理解技能,占25%。内容是基于课程核心部分5段文字的阅读理解

(2)书面考试2:

写作技能,占25%。内容包括基于选修部分250~400字的写作题和基于核心部分的用150~250字依引导文字来表达自己观点。

(3)书面作业:

接受性技能与书面产出技能,占20%。依据所学的文学作品,完成500~600字的写作(例如,作品续写,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虚拟的采访等);同时用约150字,介绍自己的作品,解释自己的目的及这一目的是如何达成的。

国际文凭课程的外部评价和我国英文教学中的评价形式类似,但是取消了纯粹考核语法和词汇的传统语言学习的考核手段。同时,它加大了写作部分的评价,并且创新性地将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相结合进行评价。

二、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评价的特点分析

1. 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上

从上述的评价体系介绍中可以看出,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的评价体系反映了其教学目标,同时也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考核学生综合利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国际文凭课程采用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种方式,使得对学生口头与书面两方面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评价成为可能。

理解技能和输出技能是语言能力的两个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体系一般是将其分开进行评价,如听力测试、阅读理解、写作等。而在日常生活语言使用的情境中,这两种技能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如对话既包括听力,又包括口头表达;信件来往既包括阅读理解,又包括写作。因此,如果要符合真实情境进行评价,教师就应该考虑采用理解技能和输出技能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在国际文凭课程中,没有单独考核听力的评价,而是坚持将其和口头表达相结合进行评价。同时,也会通过课堂上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在书面交流方面,亦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考核的部分,且约占书面交流能力考核的50%。这种将两个技能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考核的方式,也是IB课程评价的独特性之一。

2. 多样化评价内容设定

在评价内容的设定上,国际文凭中的第二语言课程评价坚持采用真实情境和创设情境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并不大面积采用标准化试题的评价方式,传统的选择题在其总体评价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基本处于可有可无,可以被其他类型试题替代的情况。该课程评价大量采用主观性试题,使得试题或评价任务可以多样化,从而能更好地考核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素质,而将“考试技能”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降低。

通过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国际文凭课程的评价有50%以上不是传统的书面考试,而是口试、课堂活动、写作作业等。通过这样丰富的评价手段和创设不同的情境和语境,语言的教学和学习被大大推动,以交流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再次被凸显。

同时,国际文凭课程的评价体系十分依赖于教师或考官的主观判断,因此,为了维护其公平性,教师培训、班级规模、人员投入等方面都使得其运行成本非常高。

3. 标准相关(Criterion-reIated)的评价体系

国际文凭课程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常模参照(Norm-referenced)的评价体系。国际文凭课程依据其教学目标,发展出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表现对比标准,来确定学生的评价结果,并使用在各个评价标准细则上的得分情况,给予学生反馈。通过这样的反馈,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而学生亦可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国际文凭课程非常明确地给出各个部分的详细评价标准,并用多种方法加强教师和学生对这些评价标准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学校的终结性评价,都要围绕国际文凭课程的评价体系展开。从这个角度看,国际文凭课程将评价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鼓励教师运用理解设计中的逆向设计来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

三、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评价对我国英文教学的启示

1. 听说方面的评价

第一,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并没有把听力作为一个单独的单元进行评价。这和我国英文教学评价中将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分开的做法区别较大。国际文凭课程的出发点是将听力合并到口头交流中,以期通过更加复杂的活动,来更好地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我国英文教学中,将听力单独分开,强调专项训练,同时也是为了大面积上的评价可行性的需要。

第二,国际文凭课程将评价活动放到一个专题背景下,学生需要依据相关的语境,选择合适的用词和陈述方式,不仅要清晰流利地表达,采用多样化的句式,使用恰当的语调,还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使得和他人的对话连贯、自然,努力达到自如交流的程度。这样的评价方式会自然地推动学生在第二语言方面的发展,即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所有的语言技能发展,均围绕能够成功地交流来开展。

第三,相对于我国英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标准化测试手段,国际文凭课程的评价方式更加复杂,非常主观。优点是这样的评价接近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获得的技能,可以直接迁移到生活中。难点是教师如何在评价中保持标准统一,避免主观性带来不同班级、学校评价的不公平性。国际文凭课程采用教师培训和最终评价中的考官调整等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英文教学采用标准化手段进行这部分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的操作简单,主观性影响小,但是在现实交流活动中,不少元素很难用标准化方式来考核,很多表达方式虽然不同,表达的思想效果各异,但是却无对错之分。同时,交流活动是一个整体行为,评价这个整体,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将其割裂成一个一个独立的元素来评价,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四,可否将“口头表达”的评价纳入我们评价系统。在我们传统划分语言的四大能力,即听、说、读、写中,说的部分因为评价的困难而一直无法纳入我国中学英文教学的评价体系中。这样的情况造成了我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弱于阅读理解、听力,即表达能力弱于接受能力。这一点只能通过评价系统的改变来改变,而国际文凭课程考试的内部评价体系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由于人力、物力和资源等关系,对于部分已经条件成熟地区,可以考虑将这一部分纳入整个评价体系中。

2. 阅读理解方面的评价

第一,国际文凭课程对理解技能的考核和我国中学阶段英文考核中的阅读理解相比,大部分比较接近。但由于国际文凭课程不局限于标准化考试模式,可能在部分考核方式上更加灵活。例如,在一篇文章下,国际文凭课程试题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多形式考核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文体和领域选择上,我国中学阶段英文评价阅读理解方面的文体、领域、范畴也做到了多样化,这一点和国际文凭课程很接近。国际文凭课程在英文的文化背景方面涉及更多,这点值得我国中学英文教学借鉴。

第三,国际文凭课程创造性地将阅读理解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理解题后是写作题,要求学生在对文章理解后,结合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创作。这和前文中分析的听、说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样,该课程继续将“交流技能”作为评价的中心,将读和写有机地整合起来。

3. 写作方面的评价

从国际文凭课程在写作方面的评价方式和标准的分析来看,比较我国的英文教学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第一,书面表达是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从其评价所占比例(直接评价比率超过40%),以及评价时长的安排都可以看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这个课程的核心。从书面交流这个整体来看,读和写是两个方面,而国际文凭在写作部分的评价比率大大超过了读部分的评价比率,这再一次说明,国际文凭第二语言课程鼓励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某种语言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比单纯能读懂他人的意思,更加重要。我国英文教学评价中,读的比率相对较高,写的比率略低。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体系中,也有其优势一面,例如,阅读理解部分可以实现标准化,方便大面积、短时间评价学生的需要。

第二,与阅读理解相结合,评价完整的书面交流能力。

传统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分开的环节,评价自然也是分开的。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操作,也有利于学生的准备。而国际文凭课程反其道而行,将“书面交流”融合成整体,在和书面交流相关的评价中,约1/3的部分实现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相结合的评价。这也是国际文凭课程评价中重要的观点之一,即评价及评价所推动的教学,都是为真实的生活所做的准备。现实生活中的书面交流,双向情况较多,因此,这样的评价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多样的文体类型,促进综合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国际文凭课程评价中所采用的试题涉及的文体类型广泛,甚至包含现在最新的网络媒体类型,如博客。如果从学生将来所要接触的语言环境来看,多样化的文体有利于其进一步学习发展。我国英语教学的写作评价方面,文体类型近期也开始丰富起来,例如,2009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题就非常开放,题为“国外有一个英语夏令营,能学习诸如cooking,nursing等这些课程。你会选学什么?为什么?你最想从中学会什么?”2010年则为看图作文,也给了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让其发挥。

第四,评价中重视选择性。

篇9:简介自我评价

关键词:潜力评价;集成数据库;建库流程;湖南

0 前言

2013年夏,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集成数据库(以下简称“集成数据库”)完成且验收通过。它是以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题属性数据库(以下简称“专题属性数据库”)和省级专题汇总综合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的关系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湖南省22个重要矿种(煤炭、铀、铁、锰、钨、锡、钼、铜、铅、锌、锑、镍、金、银、稀土、锂、磷、硫、萤石、重晶石、硼、铝)在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重力、磁测、化探、重砂、遥感8个地质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集成数据库的建成实现了对已有成果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开辟了GIS技术服务地学领域的新途径,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地质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信息支撑。

1 数据基础

1.1 建库软件(GeoPEX)简介

GeoPEX(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料性成果汇总建库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应用于省级集成数据库的建设。该系统支持基于本地、局域网、广域网的分布式管理,提供省级潜力评价图件、报告、编图说明书、元数据等一体化管理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

(1)数据库注册、查询方案配置、环境设置

(2)用户管理、权限分配;

(3)投影转换(批量转换等);

(4)图件入库;

(5)图件、图层、图元及属性浏览、查询、检索;

(6)检索结果导出;

(7)数据维护(包括编图说明书、元数据、质量检查文档、栅格图像、遥感图像、汇报材料、表、其他等文档);

(8)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数据库迁移等。

1.2 数据整理

集成数据库的数据整理按三部分分别实施。

1.2.1 第一类资料的整理

即属于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以下简称数据模型)规定的成果[1](包括规定要提交的图件及其属性库、遥感影像、各类辅助文档等)。这类资料以专题属性数据库为主,在整理时应严格依照数据模型要求,运用GEOMAG、GEOTOK等各类GIS软件检查数据,制定统一的错误处理方案(见表1),确保数据质量。

1.2.2 第二类资料整理

不属于数据模型规定但属于各专业需要提交的成果(包括各专业汇总组规定需要提交的资料、各种过渡性图件、各类辅助文档等)。这类资料的整理应首先检查种类是否齐全,同时还须检查其内容是否符合汇总工作技术规范。

1.2.3 其他资料整理

这类资料应检查是否符合汇总工作技术规范。对于建有数据库的部分,还应检查是否符合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2010年35号文规定(以下简称“全国项目办2010年35号文”)。

2 集成数据库组织模式

2.1 数据库分组

根据《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料性成果集成建库实施技术指南》,统一规范MS SQL SERVER2008软件数据库文件命名(见表2)。

3 集成数据库系统实施方案

3.1 编订建库流程

依照技术规范并遵循数据库原理[2],编订统一的数据建库流程(见图1)。

3.2 配置查询方案

湖南省集成数据库还配置了五类基本查询方案(见表4)。方案是检索数据的空间约束条件,同时,还可以作为检索结构信息的底图使用。查询方案中,图层采用MapGIS6.7文件格式,选择北京54地理坐标系(单位为度),并建立有空间拓扑。

3.3 数据转换

3.3.1转换前检查

在导入数据库之前,运用MapGIS平台认真检查图件投影正确性、图形参数正确性,尤其需要统一工程自身与各图元文件的投影参数。

3.3.2投影转换

根据技术规范,数据必须用GeoPEX软件从投影平面直角坐标转换到地理经纬坐标。对于大多数按数据模型规范后的MapGIS工程,可采取GeoPEX批量导入方式。但对于遥感影像图等未规范的工程,则须逐一手动设置当前投影参数。

3.3.3 转换后检查

可以通过GeoPEX软件投影转换模块中“查询投影参数”和导入模中“预览选中图件”功能检查数据投影参数正确性。导致投影参数不正确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操作失误。没勾选“自动获取当前投影参数”或目标投影参数错误所致。

(2)工程投影参数不统一。这种情况导致预览数据显示不正常。导入前须统一工程投影参数。

(3)未压缩数据存盘。这种情况能查询到正确投影参数,预览图件却显示不正常。导入前应压缩数据存盘。

(4)投影带号错。这种情况能查询到投影参数,也能预览,但数据空间位置显示不正常。导入前应修正投影带号。

(5)TIC点错误。这种情况和上一情况表现一致,但投影带号正确。导入前应修正TIC点。

3.4 数据导入

3.4.1 图件导入

对已按数据模型规范的工程,在“图件导入”模块中,须手动设置“数据库”、“成果类型”、“矿种”、“所属专题”、“图件种类”,其他入库信息可自动获取。核实信息后,选择“批量检查”、“批量导入”即可。对于如遥感影像图这类未按数据模型规范的工程,所有入库信息须人工输入,点击“导入当前图件”后入库。

nlc202309012232

3.4.2 附件导入

按要求,专题属性数据库已做到“一图、一库、一说明”的数据完整性[1]。集成数据库也应保持数据完整,所以每类图件对应的编图说明书、元数据、质量检查文档须在“附件导入”模块中,批量导入。

3.4.3 其他文档导入

在专题属性数据库中还存在大量报告、报表、统计数据、扫描件等文档,它们不属于附件,此类数据在“报告导入”模块中实现入库。

3.4.4 数据导入出错处理

(1)图件导入出错处理:

在导入过程中,如果是图元文件存在严重错误,可能会提示出错而中断入库。须根据前叙表1修改,再通过GEOMAG、GEOTOK软件检查后,重新投影导入。如果是工程名、图层名称等入库信息错误,则可以在“图件维护”模块中快速修改。

(2)文档导入出错处理

在导入文档时报错,则一般是文件名过长所致。改短文件名后即可顺利入库。此外,对高版本OFFICE文件,须另存为OFFICE2003及其以前的版本格式后导入。如果是导入后发现附件错误,则可以利用GeoPEX“附件导入”模块中“更新附件”功能实现纠错;但对于通过“报告导入”模块导入的数据,因不提供更新功能,所以需删除已入库的数据后,再重新导入正确的文档

3.5 数据备份

为便于管理,建成的集成数据库按表2分组备份数据。各工作平台先本地完整备份,而后统一归档后再采用异地完整备份。集成数据库备份过程分三步:首先在MS SQL SERVER2008中,将对应数据库脱机;而后同时拷贝数据库主文件“*.mdf”和日志文件“*.ldf”到备份文件夹下;最后回到SQL窗口,将备份的数据库重新联机[4]。

4 数据库质量检查

依循相关数据库验收规范[5],集成数据库质量检查内容分两部分,首先是作为关系型数据库本身所应确保的质量,其次是集成数据库查询结果的质量。

4.1 数据库自身质量检查

利用已有网络资源,对集成数据库本身做了下述检查工作(见表5)。

4.2查询结果质量检查

利用查询方案,对集成数据库进行大批量的空间查询,并通过GEOMAG、GEOTOK等软件对查询结果进行质量检查(见表6)。

通过上述两方面质量检查,集成数据库质量符合技术要求。虽存在不适用其他非Windows系统的瑕疵,但达到了既能对省级潜力评价资料性成果入库,又能分专业、分矿种、根据空间范围和属性条件检索入库数据,并辅助相关专业开展综合编图的建库目标。

5 结论

随着近年来地质事业发展,地学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如何通过信息工具实现对已有成果的跨专业综合利用,是我国当前地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集成数据库的建成——这种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库,管理海量地学信息的方式——开拓出信息技术为地质学科服务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左群超,杨东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丛书[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2]雷景生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智勇,刘径舟等.SQL Server 2008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数据库数据质量检查验收规范.200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幼儿园智力游戏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体智能游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