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共8篇)
篇1: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
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效果.方法 用回顾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开展放射防护对策前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未开展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防护对策的1991年其透视与摄片人次数基本一致.开展防护对策后摄片人次数逐年增多,而透视人次数逐年下降.16岁以下儿童的`X射线检查人次数明显下降,在尿路、胆道诊断中,正以B超代替X射线进行检查.结论 开展放射防护对策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受检者的受照剂量,保障了受检者的安全与健康,今后应继续完善和巩固受检者的防护措施.作 者:王芳 扬帆 龙剑 作者单位: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抚州,344000期 刊:中国辐射卫生 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年,卷(期):,17(1)分类号:X591关键词:X射线 剂量 防护
篇2: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取得时间: 登记号: 有效期限: 诊疗科目: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校验时间: 《放射诊疗许可证》 取得时间: 许可项目:
放射诊疗许可校验:
放射诊疗人员数: 人
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数: 人 放射影像医师数: 人
放射影像技师(士)数: 人 职业健康体检:体检时间:
体检人数:
体检单位:
现场检查佩带个人剂量检测仪人数: 人 健康体检有无
个人剂量档案有无
放射诊疗设备: 台数
CT 台数;DR 台数;DSA 台数;胃肠机 台数;其他普通X射线机 台数。
与《放射诊疗许可证》副本内容登记:相符不符
放射诊断设备: 台数于 进行了影响质量控制检测 放射机房间数: 间
机房放射防护设施及设备布局无变动变动 机房入口处有无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有无工作指示灯
篇3: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
1 内容与方法
1.1 内容
利用451 P电离室巡测仪、Gammex 330多功能诊断X辐射剂量仪等仪器设备,对该院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和车载医用X射线机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进行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1.2 检测方法
依据《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1《]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进行工作场所辐射水平检测及防护性能检测;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3]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周期为3个月。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
2.1.1 辐射源项分析
于2015年4月对该医院放射诊疗设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该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在医学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初级、次级及杂散辐射均为X射线。
注: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项目名称—昆山市某医院DR和车载X射线机诊断建设项目。
2.1.2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施措施
2.1.2. 1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布局、分区与面积
(1)DR机房平面布局本项目DR机房设置于该院南大楼(该楼为6层建筑,无地下室)1层东北角。该机房高3 m,机房北侧为南大楼与北大楼楼间过道,西侧为患者候诊过道,南侧为预留机房,东侧为楼梯间,楼上为男科,控制室设置于DR机房西南角。DR主射线方向朝地坪和东墙。受检者防护门设置于机房西墙,工作人员防护门及观察窗分别设置于控制室的北墙及东墙上,配电箱(非内嵌式)放置于机房南墙墙角,电缆线通过观察窗下方U型电缆孔通入机房,放射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隔室操作。
(2)体检车平面布局为方便描述,设定车头方向为北,车载X射线机房高2 m,北侧为驾驶室,南侧为控制台与体检室,东侧、西侧及上下方均为车外。受检者防护门设于机房北墙,工作人员防护门设于机房南墙,铅玻璃观察窗设于工作人员防护门上,电缆线通过工作台下方U型电缆孔通入机房,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隔室操作。
该院将本项目2间机房划定为控制区,将机房周围及上下紧邻区域划定为监督区。该分区方案合理,符合放射工作场所分区管理原则,便于放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于控制区,在射线装置出束时,除了正在接受诊断的患者和受检者外,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处设立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并制定放射防护与安全措施;对于监督区,不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定期对职业照射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3)机房使用面积经现场核实,本项目DR机房有效使用面积及最小单边长度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中的相关要求。2间放射机房使用面积及其符合性如表2所示。
注: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项目名称—昆山市某医院DR和车载X射线机诊断建设项目。
2.1.2. 2 屏蔽效果
根据医院提供的资料和对已竣工放射工作场所现场核实,本项目两间机房的放射防护屏蔽设施与预评价设计方案一致,具体措施如表3所示。
2.1.2.3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警示标志落实和机房通风
(1)防护用品
经现场核实,该院已为本项目配置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标识清晰可见,并标注有生产厂商、产品名称、防护铅当量等信息。根据标识,该院为相关人员配备的防护用品铅当量均为0.35 mm Pb。防护用品的详细配备情况如表4所示。本项目2间机房均采用隔室操作,不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注: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目名称—昆山市某医院DR和车载X射线机诊断建设项目。
注: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项目名称—昆山市某医院DR和车载X射线机诊断建设项目。
该项目设备不涉及儿童诊断,不需要配备儿童个人防护用品,医院为该项目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符合标准要求。
(2)警示标志
经核实,医院于DR机房受检者防护门旁张贴“禁止入内”和“禁止停留”警示牌及孕妇告知,门前地面设置警示线,并于防护门上方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设置“工作中”字样,工作状态指示灯与受检者防护门联动,防护门设闭门装置,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车载X射线机房在防护门上醒目位置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受检者告知,在受检者防护门左上方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指示灯与设备曝光控制开关联动,防护门设置闭门装置。
(3)机房通风
本项目医用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产生的X射线与空气作用会产生少量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加强通风有利于改善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本项目2间机房均设置吸顶式排风扇进行通风,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1.3 放射防护管理
该院已成立放射防护管理小组,并明确相关负责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相关放射防护管理制度,规范了日常工作中放射诊断流程、放射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放射工作人员及受检者的安全健康管理,有助于放射的正常运行、预防放射事件的发生和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职业健康。
2.1.4 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该院为本项目配备2名放射工作人员,均参加了相关资质机构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同时已为2名放射工作人员安排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计检测。
2.1.5 应急准备与响应
该院已成立放射防护管理组织负责日常工作中的放射防护管理和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制定相应的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以确保医院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放射事故,保障相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2 检测结果
2.2.1 DR机房和车载X射线机房辐射水平
见表5、表6。检测结果显示均符合标准值。
注:a检测条件:120 k V,100 mA,0.5 s,主射线朝地面照射;b检测条件:120 k V,100 mA,0.5 s,主射线朝东墙照射,本底值<0.26;(1)上表所列检测值均未扣除本底值;(2)机房每侧墙体检测点不少于3个,检测结果取最大值;(3)标准限值: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应不大于0.25 mS v;(4)根据医院提供数据,该设备工作量为10 000张/a,每次拍片时间为0.2 s,结合工作量与驻留时间,经估算年有效剂量约束值符合标准要求。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项目名称—昆山市某医院DR和车载X射线机诊断建设项目。
注:a检测条件:90 k V,1.6 m A;(1)上表所列检测值均未扣除本底值;(2)机房每侧墙体检测点不少于3个,检测结果取最大值;(3)标准限值:机房外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项目名称—昆山市某医院DR和车载X射线机诊断建设项目。
2.2.2防护性能检测
见表7。
注: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项目名称—昆山市某医院DR和车载X射线机诊断建设项目。
2.2.3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健康监护结果
本项目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3 预评价建议落实情况
本次控制效果评价未落实车载X射线机房设置门灯联动装置的建议。已落实《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中缺少应急事故报告制度和人员救助等内容。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对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做了要求。本项目开展的放射诊疗项目为X射线影像诊断,根据《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5],按照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程度与诊疗风险,分为危害严重和危害一般两类,本项目属于危害一般类建设项目。本项目放射工作机房平面布局合理,监督区和控制区划分明确,符合分区管理原则。DR机房的有效使用面积及最小单边长度均符合标准要求。射线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放射机房辐射防护设施屏蔽效果达到放射防护要求,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相关人员可能接受的X射线外照射剂量低于管理目标值。在放射工作场所内已设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及已采取的通风方式均符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6]要求;DR机房指示灯与防护门有效联动,符合要求;车载X射线机房指示灯与设备曝光控制开关联动。医院为本项目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符合《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7]要求。该项目放射工作人员已进行放射防护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并已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证明》,符合《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8]等要求。
综上所述,该项目在平面布局、屏蔽防护、辐射安全控制措施、放射防护管理等方面的各项防护措施基本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9]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10]等法规、规范要求,建议该项目基本达到竣工验收要求。为车载此X射线机房设置门灯联动装置后。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对昆山市某医院2台医用X射线机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进行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对主体工程放射防护屏蔽设计的有效性予以评价。方法 通过查验、核实、现场检测等方法,将调查和检测资料与国家标准作对比。结果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及措施、DR机房和车载X射线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1.79μSv/h)、有效使用面积(21.7 m2)、最小单边长度(3.5 m)、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性能检测指标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较齐全。结论 该项目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基本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共的健康和安全,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有效。
关键词:医用X射线机,放射防护,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S].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监督发25号[Z].北京,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 176-2006[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 149-2015[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令[Z].北京,2006.
篇4:关于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探讨
【关键词】X射线 ;透视; 摄片
【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52-01
X射线用于医学诊断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放射诊断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学有了迅速的发展,电离辐射在疾病诊治中广泛应用,使众多的人受到辐射的影响,医用辐射成为人类受电离辐射的最大来源,医用辐射防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对于放射科医生来说,随着对X射线认知的不断深入,防护意识以及防护措施也在不断的改进;但对于受检者来说,虽然也有一套规范的防护法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废片率"增高及X射线照射次数明显增多,可以看出当前医护人员并没有对受检者的辐射防护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对关于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1 医用X射线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在大城市中我国拥有医用X射线诊断装置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如:人口仅1 000多万的北京地区拥有的CT机数量已超过人口6 000多万的英国全国拥有量。在这些X射线装置的实际使用中严重存在滥用现象。
(1)对透视的滥用:在目前医院中,对于有呼吸道症状患者,不论有什么特殊情况,透视都成为医生检查的首选手段。这种状况在基层医院中更为严重,对于受检者采取一刀切的手段,不论什么病,都需要过胸透关,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但是因为透视照射剂量大、清晰度与分辨率低对结果又无法得到客观的记录,所以在目前很多国家中,透视已经被淘汰,据可靠的统计显示,英国对透视的使用率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这也显示了,我国在透视使用上存在着滥用现象,给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2)对摄片的滥用:尽管摄片的X射线剂量相当小,但是如果存在滥用情况,依然会给受检者带来不小的损害。在当前医院中,摄片滥用的现象也广泛存在,在一些医院中,医生对患者一律摄片,甚至应用于婴幼儿,有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被反复的摄片,给患者带来了健康隐患。摄片的另一表现就是点片过多,如肋骨点片,有些医生为迎合部分患者对外伤的诊断越早越准确越好的心理,片面对待X射线检查结果,为验证或排除极细微的肋骨骨折,在大容量X射线机上反复透视并摄片,被照射了大量X射线后,才找出了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的细微骨折,甚至在经过多次的点片之后仍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3)重复检查过多过滥:一些医院片面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依据其他医院做的CT、X射线片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承受力,一律要求患者做整套全新检查,不仅严重的违背了医院职业道德,而且忽视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2 防护措施分析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强化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防护技能和X射线检查诊断水平。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在放射工作中扮演着三重角色,既是人工辐射的实施者,又是辐射危害的受害者,更是辐射防护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在放射防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因此,必须加强他们的放射防护法规、放射防护知识、医用X射线检查诊断业务技术的培训,改变那种受检者偶尔照射一次,防护不防护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最近几年,我院每年将全体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送到上级卫生监督管理所进行放射防护法规、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2)贯彻X射线应用的正当性原则:临床医师在判断放射学检查的正当性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合理的使用X线,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绝不能因为某些利益的驱动而违反正当性原则。对于妇女和儿童的X线检查更应慎重而行。一般来说,对育龄妇女要严格掌握"十天原则";对孕妇应尽量避免下腹部及盆腔的照射,必要进行时要严格掌握射线束的准直;对儿童,因其具有较高的辐射敏感性,所以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同时,在我国群体检查中常用的X线照射多为胸部透视。也应该按照X线应用的正当性原则。应考率普查可能查出的疾病使公众获得的利益,只有这些受益足以補偿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时,这种检查才被认为是正当的。对于X线诊断的筛选性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对于幼儿入托、学生入学更应取消健康查体中的常规胸透。
(3)选用最优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目前,许多医疗单位的X射线机比较陈旧,自身防护效果差,影像质量不符合要求。为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施X线诊断的医疗单位必须保证所使用的诊断设备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标准,使诊断设备在获得足够信息的同时,其照射量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同时,对X线诊断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调试,并及时进行剂量的测定以及监测仪器的校准等各项工作,确保机器安全有效,避免一切可能由设备因素导致的不必要照射。
(4)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对广大居民进行X射线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可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或制作宣传展版的形式,让公众认识到X线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尤其要让公众了解辐射损害效应中的随机性效应,即任何剂量的照射都有可能导致辐射损害效应。因此,广大居民切不可存在有病就要"照一照"的思想,只需在诊疗时与医生密切配合,接受与受检者的一致的最低照射。
参考文献
[1] 范瑶华,岳保荣,刘澜涛.医学放射设备现状及分析[J].中国医疗装备, 2005(02)
篇5:凉山州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监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凉山州共有正常运转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145台, 监测了125台, 监测率为86.21%, 其中200mA以上78台 (62.40%) , 分布在州级单位12台, 县 (市) 级42台, 区 (镇) 级单位6台, 厂矿18台。200mA以下X射线机47台, 分布在州级4台, 县 (市) 级17台, 区 (镇) 20台, 厂矿6台。
1.2 监测方法
按GB8279-87《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1]规定的测试条件和方法, 监测立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的测试点和控制台及与机房门, 同时测量了机房面积。对监测结果按州、县 (市) 、区 (镇) 、厂矿进行分组统计分析。
1.3 使用仪器
西安262厂生产的FJ-347AX.y剂量仪。
2结果与分析
2.1 机房面积
调查机房116间, 平均面积27.49m2。未能达到国家标准面积的有82间, 占70.70%。州级单位调查16间, 平均面积为27.95m2, 机房面积调查结果见表1。
2.2 X射线机
125台X射线机中, 有17台专用于摄片。对其余的108台X射线机的立/卧位透视防护区进行了监测。同时, 对控制台、机房门也进行了监测。监测合格率:立位合格101台, 合格率为93.52%;卧位合格67台, 合格率93.05%, 详见表2。
从表2可见, 立位透视防护区不合格多为县、区医院使用的X射线机。卧位透视防护区不合格的除州级医院有1台外, 其余为县、厂矿医院使用的X射线机。
部分X射线机的控制台离球管太近且无屏蔽, 这是造成下照射量率过高的主要原因。机房面积过小, 机器多为30~50mA的小型X射线机, 其防护性能较差, 这是造成机房门处照射量率高的主要原因。
注:括号内数为调查机房数, 下表同。
2.3 原因分析
在108台X射线机中, 1983年前出厂使用的有54台, 其中经防护改造的34台, 占63.0%。立位透视防护区超标的7台全部为1983年前出厂且未经防护改造的。5台卧位透视防护区超标, 除1台为1983年后出厂外, 其余4台仍为1983年前出厂, 也未经防护改造。可见对旧的X射线机进行防护改装是十分必要的。
3讨论
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机房面积标准, 2002年前全州机房面积合格率仅29.20%, 多数机房面积不符合标准。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 同时施工, 同时验收投产等[2]。在执行中有关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协调工作。2002年按照新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加大宣传和贯彻实施, 并督促放射工作单位对机房进行改造, 机房面积合格率为80%左右。
监测的125台X射线机总的情况是好的, 但1983年前出厂的X射线机由于陈旧, 防护上存在问题。个别防护改造后的X射线机由于运转不灵活, 使用时将部分改造件摘除, 造成监测点超标[3]。在监测中发现即使是新安装使用的X射线机, 在卧位透视防护区的监测中也存在着监测点超标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是铅帘宽度不够, 接合部存在缝隙[4]。更新换代后的X射线机其防护合格率有明显提高, 在工作中, 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因剂量率低工作量小而不注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存在着潜在的辐射隐患应引起注意。
2002年以后, 自新《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发布和国家相继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或GBZ/T) 发布以来, 通过宣传、学习, 各级领导对放射防护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 防护知识培训和防护设施、防护用品购置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对检查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督促放射工作单位对机房进行改造, 加强防护设施的配置, 使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关键词: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GB8279-87,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S].
[2]李学成, 李春生.放射卫生防护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9.
[3]袁志强, 沈卫星, 胡芳芳, 等.杭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 (5) :350-352.
篇6: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
方法:结合我乡镇卫生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实际,分析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防护现状,制定临床综合干预对策,指导临床X线放射检查实践
结果:经临床综合干预对策后,我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达到国家技术标准要求,X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结论:进行综合有效的干预对策将有利于X放射室防护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X射线诊断治疗技术得到合理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X射线工作防护;乡镇卫生院;现状;对策
X射线在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1885年发现后首先被应用到医学诊断上,使X射线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地位。医学影像科的工作是临床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X射线射入人体后被吸收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人体有损害,尤其在乡镇卫生院中,由于工作设备落后、人员观念意识不到位,使得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的防护形势不容乐观[1],这一方面对患者造成健康危害,另一方面也对操作者本身有所影响,X射线防护工作的缺失可能引发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晕,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可引起皮肤损害,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并且减低射线危害已成为医技放射科室迫切关注的问题,我院近年来结合本院特点,结合现状对放射室进行干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一些实践工作的展开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以来我院使用的是500 mA常规X线机,2台洗片机,透视mA:0.5-5mA,连续可调,透视KV: 45-110KV 连续可调,最小摄影mA≤30mA,最小摄影KV≤45KV,最高摄影KV≥125KV
1.2X射线使用防护现状 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大多为 200~500 mA X线机,由于缺乏射线防护知识的普及宣传, 患者主动提出X线检查要求,医院也增加一些不必要的X线检查,数据显示其使用频率高达62%,而且防护条件不完善,《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等法规得不到有效贯彻,使辐射量成倍增加,损害健康、诱发癌症的几率也明显增高。
1.3干预对策 为更好的规范使用医用诊断X射线,提高诊治率和防护效果,我院针对现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干预指导,具体为:1.3.1制度人员管理 积极落实各项放射管理规定,进行观念意识更新,加强责任意识培养,使用屏蔽设备,房间布局要合理,加强岗前培训,健全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工作人员应执行防护规章制度1.3.2基础措施 进行宣传教育,告之X线的可能危害及防护措施的意义,消除恐惧心理,取得积极配合。加强X线机的固有防护,球管管套、遮光器应不漏射线,窗口装有铝滤过板,有用线束进入患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应小于6R/min。利用增加术者与辐射源(即球管焦点)和散射体(即受检查)的距离,减少术者所受辐射剂量,在射线源与工作人员之间设置屏蔽,减少或消除射线的辐射,如铅衣、铅围裙、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1.3.3操作防护 检查前根据申请单并询问病情后,制定最佳检查方案,随时注意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将参数调好,尽量采用患者能接受的體位,避免空气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尽可能缩短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累计曝光时间不应超过30min,避免重复照射1.3.4患者防护 合理使用遮光装置和滤线器、采用屏蔽防护以及体位防护、用铅制品遮盖非照射野以减少患者射线辐射量,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因此对患者防护中应合理进行X线检查,优先选择单次检查剂量小的检查,通过疾病风险评估确定发病风险,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放射检查项目,禁止不区分年龄和性别,采用统一的放射检查项目。避免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组织受到直接照射,要积极筛检人群,对医生开具的报告单仔细复审,对孕妇、婴幼儿要避免检查。
1.4效果评定 在对策实施一年来,按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使用BH-3130型X、γ剂量监测仪,进行X射线防护监测,依据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进行评价
2.结果 经临床综合干预对策后,我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达到国家技术标准要求,X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3.讨论
放射检查技术是临床重要的诊治参考依据,随着医学快速发展,X线检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X射线能使人体细胞电离而破坏,短期大剂量照射会导致身体损伤,局部大剂量照射可使组织烧伤。长期小剂量照射可使精神衰颓、记忆力下降、头晕、脱发、血象改变,产生射线病。尤其在基层乡镇卫生院,由于设备、人员、观念等等因素,X线造成的危害风险系数更高,必须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有效的防护[2]。
射线危害是指射线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按照射方式通常分为大剂量短时间急性照射和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其出现在人体的损伤时间和症状程度各有不同。我院近年来结合本院
X射线工作防护现状进行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在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防护,由结果可以发现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实践中我们在技术方面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原则以减少曝射量,由于x线管到达人体的x线有原发射线和继发射线两类,因此可以通过采用x线管壳、遮光筒和光圈、滤过板、荧屏后铅玻璃、铅屏、铅橡皮围裙、铅手套以及墙壁等进行屏蔽防护,在这里应注意X射线管窗口辐射很强,可达700~750R/s左右,稍微疏忽大意就易受到伤害,对于60kV衍射仪,1mm厚的铅板足可挡住直射线及散射线,也可以用铅玻璃或含铅聚丙烯加工一个防射线罩子将整个光路或整个测角仪罩住。在患者方面,应加强相关教育,为了避免不必要的x线曝射和超过容许量的曝射,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设计正确的检查程序,在投照时应当注意投照位置、范围及曝射条件的准确性。对不需要检查的部位应穿戴防护用品遮盖。 放射线工作者自身也应遵照国家有关放射护卫生标准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正确进行x线检查的操作,加强自我防护。随着现代医学及科技的发展,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也应积极进行X射线技术改进升级将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如数字化摄片(CR)放射量只相当于常规放射的1/7,数字化不但可以减少放射量,而且容易存储以及传输资料,也将大大地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
综上,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中存在着不合理应用以及防护设施的不完善,使工作人员、受检者以及公众等受到X射线损害的潜在危险。只要切实遵循上述各点,进行综合有效的干预对策将有利于X放射室防护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X射线诊断治疗技术得到合理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郑钧正;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及其报告书概览[J].辐射防护通讯;2011,24(06):128—1219
[2]吴海燕;伍忠辉;刘艾生;湖南省邵阳市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8,31(19):224—226
篇7:受检者X射线卫生防护探讨
1 X线防护的依据
1.1 X线的本质和特性
X线在本质上与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及γ射线一样,同属电磁辐射。它具有物理特性(如穿透作用、电离作用等)、化学特性、生物效应[1],而电离作用、生物效应是X线损伤和X线治疗的基础,也是X线防护的根据。
1.2 法理学上的规定
现行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军队卫生监督规定》、《军队放射防护监督实施办法》等均明确地规定:防治放射性污染,保障人体健康。
2 X线防护的目的、原则
2.1 X线防护的目的
X线辐射的防护主要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2]。保证医务工作者、受检者、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X线防护的效益,并充分发挥X线的最大作用。
2.2 X线防护的原则
剂量限制体系是ICRP在1977年提出的,它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的最优化、个人剂量及危险限值3条原则。它是一切电离辐射的基本原则,同样也适用X线[3]。这3条原则构成一个体系,缺一不可,体系中的任何单一原则都不能被孤立地使用,而应综合考虑一起使用,以保证所有辐射剂量尽可能低,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2.2.1 实践的正当化
对X线检查要进行全面利弊权衡,使受检者在X线检查中能够得到的利益大于其所受到的损害,否则,这种检查就不应进行。
2.2.2 防护水平的最优化
对一切正当的X线检查要求采取最佳的检查方案、熟练的技术和防护措施,获得满意诊断信息的同时,又使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减少到最低水平。
它必须遵守的2条原则是:(1)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达到的最低水准,以减少辐射危害;(2)应以临床拟诊断病变最适宜的诊断技术进行首次检查[4],即在可进行多种医学影像检查时,应在比较其诊断价值或获取诊断信息时作出最优化的选择。能用B超检查的就不用X线检查,能用常规的普通X线检查的就不用特殊的X线检查(如CT)。
2.2.3 个人剂量及危险限值
在满足正当化和防护水平的最优化2项原则的前提下,对医务工作者、受检者和公众剂量当量进行限值。
3 X线防护的基本方法
3.1 固有防护
充分发挥机房及机器的固有防护作用,如机房的位置、面积、结构等的设计。因此,X线机房的设计要把防护放在第一位[5],使候诊区的受检者不受到辐射。又如:机器自身的安全系数、性能等硬条件的设备。医用X射线机出厂时机器本身的防护设施对于直线提供了足够的屏蔽厚度,阻挡了直射线。
3.2 时间防护
在满足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X线的曝光时间,曝光时间越短,医务工作者、受检者及公众的所受辐射剂量越少。特别是摄片时选取最佳方案,尽量不出或少出废片,以免重复照射。
3.3 距离防护
一般来说,X线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增加1倍,照射量就减少到原来的1/4。因此,投照时公众应尽量远离X线管和受检者。
3.4 屏蔽防护
在X线源与医务工作者、受检者及公众的非投照部位应尽量设置屏蔽物来减少或消除辐射剂量,但屏蔽材料应达到一定标准。
3.5 沾染防护
X线可使机房内空气电离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臭氧和氮氧化合物,同时使空气中正负离子失去平衡。因此机房应保持卫生整洁、通风良好。
4 X线防护的基本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安全文化建议的纵深防御
4.1.1 健全各级放射性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从卫生监督机构到用人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检查、教育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准入、上岗前的培训、考核等都应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培养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习惯和道德。
4.1.2 遵守安全操作的各种规定,加强基本功训练,减少不必要的检查[6]。
医务工作者必须认真遵守有关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的流程,经常定期地开展安全自查、互查,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加强业务学习与训练,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和操作技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4.2 依托先进的设备技术进行防御
采用可靠、敏感、安全的场所、防护报警技术和方法措施。
在机房场所的设计上,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措施,如敏感的防护报警系统,保证门外候诊区的受检者不受到侵害,使医务工作者、公众能在安全无辐射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和候诊。引进先进的设备,淘汰落后的设备,杜绝使用法规已明令禁止、淘汰的机器设备来做检查,以此来构建可靠、安全的场所。
4.3 加强社会、媒体的引导、宣传和监督作用
社会各级部门、媒体要大力加强防护法规知识的宣传投入力度,提高全民X射线卫生防护意识,对X线辐射的危害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情景,甚至对不执行防护的个人与单位给予监督、曝光,促成齐抓共管的场面。
5 X线防护的具体措施
X线医务工作者既要注重自身的防护安全,更要重视受检者及公众的防护。这是因为:受检者或公众对X线防护知识认识有限;卫生监管机构及宣传媒体对X线的防护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临床医生对X线的防护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够,对X线检查的适应症把握不严格;患者坚持要求接受X线检查;单位和个人利益的影响等原因[7]。因此,X线医务工作者的防护意识、观念起主导作用,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进行保护。
5.1 受检者的防护
(1)受检者有权拒绝非正当性和非法X线检查[6]。如:有权拒绝无资质人员实施的检查,有权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X线检查的适应症,并与放射科医生共同协商确定患者检查最适宜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X线检查的优势。
(3)摄片前,放射科医务工作者应对X线检查申请单进行把关,对不合理的检查申请应与临床医生商榷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4)摄片前,认真检查设备性能、工作条件及受检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摄影方案、摄影条件,减少不必要的曝光量。
(5)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小照射野”等方式进行投照。
(6)在近距离摄影时,焦点至皮肤的距离不得少于35 cm[8]。
(7)严格控制各种常规健康查体。如尽量减少胸透,采用摄影检查,以降低X线检查对公众及其后代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
(8)选取与最佳影像质量协调一致的迅速增感屏和感光胶片组合,以求最小曝光量。
(9)正确使用滤线栅,如被摄体厚超过15 cm或使用管电压超过60 kV者需选用之,对婴幼儿尽量不用以减少3~4倍的吸收量。
(10)严格控制照射野,合理使用限光装置,照射面积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严格进行射线的准直。
(11)积极运用屏蔽防护,如用铅橡皮等其他防护用品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避免X线束的直接照射。
(12)利用体位防护:采用正确的摄影体位,使对X线敏感的器官如性腺、甲状腺、眼晶体尽量避开有用线束的直接照射。
(13)在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以避免对受检者的辐射。
(14)对育龄妇女的检查,需问清怀孕情况,严格掌握“10天规则”,即在月经来潮后10 d内不作X线检查,防止胚胎受照。
(15)合理选择胶片,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以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投照。
5.2 公众的防护
(1)严禁公众围观,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正在检查的操作室内。
(2)对于必须进入检查室的陪护人员,可参考受检者具体防护措施的做法,严格按照“屏蔽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等进行切实有效的防护。如:有权要求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进入的时间不应过长等。
6 X线防护的新动向
6.1 对“集体剂量”提出了更多的质疑
一般的X线检查受检者个体受照剂量并不算大,但接受检查的人数很多,即检查频度很高,致使全民的剂量负担很大。那么如何计算“全民的剂量”?一般地说,为了估计公众个人所受的剂量当量,应在可能受照的人群中选择合适的关键居民组,并选用适宜的参数和教学模式,估算出这个组的平均剂量当量,以此平均剂量进行剂量评价[3]。
6.2 用防护行动水平取代“实践”中的剂量限值和“干预”行动水平
剂量限值只是最优化过程中剂量约束的上限,不能视为“安全”与“危险”的界限,剂量约束值应低于剂量限值,因此,更关键的是采取防护行动水平来约束和取代“实践”中的剂量限值,更不能等到出现事故和意外后才采取“干预”行动,“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于事无益,应事先筑好“牢”。
6.3“实践”中三原则仅剩下最优化未受到质疑
对X线检查的正当化如何进行利弊权衡与个人剂量限值及危险限值究竟是多少,可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值得欣慰的是,人们对于防护的最优化这一原则的信仰却是从未动摇过,都持一致的欢迎和肯定态度。
综上所述,X线的防护任重道远,只有加强各级安全组织领导,健全安全责任制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辐射防护宣传教育,严格按照医疗照射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原则,充分调动人为积极因素,依托先进的设备,综合利用各种防护措施,才能使X线的作用扬长避短,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中华影像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12.
[2]王庆义.X线投照技术[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132.
[3]岑芳桂,许祥裕.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医用X线防护知识与法规标准学习教材[M].南京: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85.
[4]张云亭,袁幸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
[5]马延洪.放射物理与防护[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4-116.
[6]陈志辉.受检者X射线辐射的防护[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8):94-95.
[7]高彦平,辛英,任建卫.放射科的两个主要防护群体防护意识差异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3):277.
篇8: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六盘水市使用射线装置的43家医疗机构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
1.2 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为上海精博工贸有限公司的JB 4000 (A) 智能化X-γ辐射仪。采用的水箱体模其外尺寸为250 mm×250 mm×150 mm, 箱体用有机玻璃制作。
1.3 检测内容与方法
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4]《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5]《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6]《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7]对机房的设置与防护设施进行检查, 包括机房的面积、机房门窗及墙体的屏蔽防护、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及机房通风, 并根据以上标准中的剂量限值进行评价, X射线剂量率大于2.5μGy/h为不合格。以上指标都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则可以判定整个机房的放射防护效果为合格。
1.4 质量控制
按照标准要求布点检测, 严格操作规程, 仪器使用前已经过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 使用时仪器在有效期内。
2 结果
2.1 不同医疗机构X射线机房防护检查
2012年对六盘水市43家医疗机构, 59台X射线机房的屏蔽防护效果进行监测, 结果显示, 有47个机房的屏蔽防护合格, 合格率为79.7%;机房面积合格率以市级医疗机构最高, 为87.5%。见表1。
2.2 不同医疗机构射线机各种类型分布
2012年共检查5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 500 m A以上的有29台, 使用500 m A以上射线机的单位以市级和县级医院较多, 而乡镇卫生院则是以200 m A射线机为主;见表2。
2.3 不同场所防护情况
将X射线装置场所分为医生操作场所和周围环境2大类, 操作场所合格率为95.95%, 超标率为4.05%;周围环境合格率为89.66%, 超标率为10.34%。两者超标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注:超标率比较, χ2=17.46, P<0.01。
2.4 有射线泄漏位置的超标率
从检测结果看, 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控制室观察窗四周、机房门、控制室门及机房外窗的辐射剂量超标;超标点以机房大门所占构成比最多 (54.5%) , 见表4。
注:操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放射本底空气吸收剂量率平均值为0.12μGy/h, 以上数据未扣除本底值。
3 讨论
检测结果显示, 2012年共检测59个X射线机房, 机房总体合格率为59.3%, 其中机房面积合格率为64.4%, 有21个X射线机机房面积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原因是医疗机构大多还在使用原来的旧机房, 达不到国家规定的200 m A的X射线机机房面积应不小24 m2、双管头应不小于36 m2的要求[5], 致使X射线机在工作时机房内辐射剂量较大, 这也是造成操作场所辐射水平超标的因素之一。有5个机房未设置有独立的控制操作室, 放射工作人员只能在机房门外曝光操作;有8个机房内的布置不合理, 机房内存在堆放杂物的现象;有11个机房门外警示标志不健全, 特别是乡镇卫生院, 有的机房门外醒目位置未悬挂放射工作室牌或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有的机房门上未安装红色工作指示灯。从检测结果分析, 机房的屏蔽防护合格率为79.7%, 有12个机房的屏蔽防护超标, 超标率为20.3%, 主要是控制室铅玻璃观察窗四周、控制室门缝、机房门缝、机房外窗位置有射线泄漏, 其X射线剂量率最高点分别达14.5、10.8、29.5和22.6μGy/h。其原因是铅当量不足, 门窗结合处密封不严, 还有个别乡镇卫生院的X射线机房完全无屏蔽防护, 致使机房门窗有不等的射线泄露。本次检测结果表明, 医疗机构X射线机房的防护措施需要加强, 特别应加强乡镇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的监督监测与管理工作。
根据对检测结果的分析, 提出以下建议: (1)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医用X射线机使用单位的监督监测力度, 做好放射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放射防护意识, 提高个人防护能力。 (2) 建议医疗机构尽可能改善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 健全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工作室牌和红色工作指示灯, 适当增加机房使用面积, 加强机房通风。 (3) 相关监督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X射线防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检查在监测中存在问题所提出的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 确保放射工作场所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摘要:目的 了解六盘水市医疗机构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防护现状, 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 对医疗机构的X射线机房放射防护设施进行调查, 并利用JB4000 (A) 智能化X-γ辐射仪, 对X射线机房的操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 该市共监测59台X射线机房, 总体防护合格率为59.3%, 其中市级合格率为87.5%, 县级合格率为72.2%, 乡镇合格率为27.3%, 私营合格率为54.5%。结论 乡镇卫生院X射线机房防护总体合格率较低, 应加强乡镇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医疗机构X射线机机房,放射防护,监测
参考文献
[1]刘先平, 周成龙, 郭鲁琼, 资阳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 (2) , 194.
[2]吴建生, 赵小波, 雷鸣, 广安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 (4) , 456.
[3]陈水江, 梁纪文, 王强, 等.茂名市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场所放射防护检测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 (4) , 448.
[4]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5]GBZ 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
[6]GBZ/T 180-2006.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S].
相关文章:
探索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02-18
X射线衍射技术02-18
安检x射线机防护措施02-18
第一章x射线衍射分析02-18
第二课堂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究——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02-18
电子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实训-教案02-18
调频收音机安装与调试02-18
x射线机安全操作规程02-18
X射线衍射02-18
浅谈智能建筑系统安装调试中的心得体会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