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金融期末复习指导

关键词: 国际金融 秩序 金融危机 金融

国际贸易与金融期末复习指导(通用8篇)

篇1:国际贸易与金融期末复习指导

国际金融期末复习材料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内容

经常项目: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会计项目,它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经常项目一般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二级项目。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货物。该账户记录商品的进口和出口。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方,其差额称为贸易差额,亦称为有形贸易差额。若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称为贸易顺差;若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称为贸易逆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进出口均按离岸价格计算。

货物项目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的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采购的货物,非货币性黄金

2)服务。它是经常项目中的第二大项目。相对于商品的有形贸易来说,服务贸易属无形贸易。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服务项目包括交通运输、旅游、通讯、建筑、金融与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3)收益。它是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在国家间流动所引起的报酬收支,因而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大项。

4)经常转移。它包括所有非资产转移项目的转移,是商品、劳务或金融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转移后,并未得到补偿与回报,因而也称为无偿转移或单方面转移。经常转移主要包括政府的无偿转移和私人的无偿转移。

2,外汇市场交易的几个层次

外汇市场的交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1)外汇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

2)外汇银行同业间的交易

3)外汇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易

3,国际资本长期流动的方式

国际资本长期流动是指流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分为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类型。

1)国际直接投资

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的经营控制权。主要形式有创办新企业、收购国外企业、利润再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

也称国际间接投资,指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债券等有价证券。

3)国际贷款

①政府贷款:各国政府或政府机构之间的借贷活动。

②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机构向其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③国际银行贷款: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借贷。

④出口信贷:由商业银行对本国出口商、他国进口商(或者进口商所在国银

行)提供的贷款。

4,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概念

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行协调和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统一的货币体系。

5,利用利率平价理论计算远期利率

升贴水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即期汇率

掉期率(升贴水额)=远期汇率-即期汇率

本国利率/外国利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该汇率使用外币表示本币 6,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季节性和偶然性因素

2.周期性因素;

3.结构性因素;

4.收入性因素: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化,会使该国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动,从

而影响国际收支;

5.货币性因素:在汇率不变的前提下,当一国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相对于

其他国家发生变动时,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6.投机性因素:投机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国际收支造成失衡。7,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的概念

汇率制度: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一般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外汇管制:一个国家为防止资金的外流(或内流)、改善国际收支、维持本币汇率、维护本国经济利益,通过立法授权有关管理当局对外汇的收、支、存、兑等经济活动进行管制的政策措施。

8,外汇风险的类型及其管理方法

1)交易风险: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其管理方法有:

①签订合同时可采取的防范措施

a选择好合同货币,b在合同中加列货币保值条款。

②金融市场操作。

现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货币互换。

③其他管理方法

a提前或错后收付外汇,b配对,c保险。

2)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Accounting Risk),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

其管理方法为:

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即在资产负债表上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的数额相等,以使其折算风险头寸(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之间的差额)为零。

3)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Operating Risk):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等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损失。

其管理方法有经营多样化和财务多样化。

9,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本币贬值后,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有利于吸引外商到货币贬值国进行新的直接投资

短期资本流动:如果本币将要贬值,或市场上对本币有继续贬值的预期时,则资金会从该国迅速大规模地转移到其他国家,即发生资本外逃。10,短期有价证券市场的交易品种

1)国库券(又称为短期公债);

2)商业票据:一些大工商企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为筹集短期资金而凭信用发行的,有固定到期日的短期借款票据;

3)银行承兑汇票:为进出口商签发的经银行背书承兑保证到期付款的汇票;

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11,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

欧洲货币市场又被称为离岸金融市场,它是指在一国境外进行该国货币借贷的国际市场,或集中于伦敦与其他金融中心的境外美元与境外其他欧洲货币的国际借贷市场。

1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概念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13,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一国货币对外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其贸易收支

状况;反之亦然。本币贬值对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示出来。在贬值之初,贸易收支会有一段继续恶化的过程,一段时间以后,出口才开始增加,贸易收支才开始改善。

2)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

本币贬值,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增强,该国的商品、劳务、交通

和旅游等费用就变得相对便宜,会增加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进了本国旅游业及其有关部门的发展,增加了旅游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反之亦然。

3)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本币贬值后,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有利于吸引外商到货币贬值国进行新的直接投资;反之亦然。

短期资本流动:如果本币将要贬值,或市场上对本币有继续贬值的预期时,则资金会从该国迅速大规模地转移到其他国家,即发生资本外逃。

4)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1)储备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2)本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本币贬值会刺激贸易外汇与非贸易外汇收入增加、支出减少,从而导致外汇储备增加;而本币贬值会导致短期资本流出增加,流入减少,从而外汇储备减少。因此,本币贬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大小取决于本币贬值后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影响程度。反之亦然。

14,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

结算方式:资金从付款一方转移到收款一方的方式。主要有汇款、托收及信用证三种。

①汇款通常有电汇、信汇、票汇三种形式。

②托收是出口商为向国外进口商收取销售货款或劳务价款,开具汇票并委托

出口地银行通过其在进口地银行的联行或代理行代向进口商收款的结算方式。包括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

③信用证或跟单信用证是一种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是进口方银行根据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承诺。

15,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

①保证国际货币制度正常运行;

②积极协调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③通过提供短期和长期贷款,帮助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流动性困难问题; ④促进成员国长期经济增长。

篇2:国际贸易与金融期末复习指导

1、什么是国际金融市场,广义与狭义的概念是怎样区分的?

2、什么是直接融资?什么是间接融资?金融机构在这些融资中起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3、什么是场内交易,什么是场外交易?各有什么特点?(如交易方式、价格形成机制等)举例说明

4、试述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作用)?它与在岸市场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国际货币市场?有何特点?有哪些主要的融资方式?详细分析该市场的各种交易形式。

6、股票市场的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

7、什么是外汇市场,广义与狭义的概念是怎样区分的?

8、外汇市场的定义及构成,各个参与者的作用和目的何在?

9、什么是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

篇3:国际贸易与金融期末复习指导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风险。和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使信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一样, 金融危机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扩散速度也空前迅猛, 并且在快速扩散过程中加强放大。北美的一只蝴蝶前一刻扇动翅膀, 后一刻就能在东南亚刮起旋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金融风暴中扮演了和互联网类似的角色。

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 美元实际上成为了国际统一结算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也即成为所谓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 这个体系却有很多严重问题, 法国总统府发布的报告指出,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至少存在四大弊端:一是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二是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 冲击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新兴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三是“货币战争”风险犹存;四是宏观经济失衡加剧。

在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制度下, 美元的国际供应有贸易和金融两条渠道。根据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美元的两类投放渠道必然相向对应两类回流渠道, 由此形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美元国际循环模式:即美元循环模式一 (金融渠道投放, 贸易渠道回流) 和美元循环模式二 (贸易渠道投放, 金融渠道回流) 。数据显示, 2000年以来,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增速加快, 在2007年达到7312.14亿美元, 全球75%的顺差来源于美国。与此同时, 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向全球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 2007年, 包括以利率、外汇、股权、商品以及信贷为基础的远期、互换和期权、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在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超过500万亿美元, 美国每个交易日都要通过这些金融创新产品从海外引入34亿美元的资本方能补足国内储蓄的巨大差额。由此可见, 当前美元主要以模式二的形式在全世界循环。在美元本位体系下, 只要人们对美元有信心, 美国就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美元发行来还债, 就能以国际负债支撑其政府开支、居民消费和国内经济运行。且短期内似乎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于是美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行为:

(一) 过度的消费和家庭借贷

在危机前的几年中, 美国家庭和金融机构负债越来越严重, 这增加了他们的偿债能力的脆弱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崩溃经济衰退逐步恶化。美国家庭债务占个人每年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从1990年的77%增加到2007年年底的127%。到了2008年,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债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46%增加到了73%, 达10.5万亿美元。1981年美国的个人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 这这一数字达到290%。

(二) 住房投机

在2006年期间, 购买住房的家庭中有22%是作投资用途, 还有14%用于购买度假屋。在2005年, 这些数字分别为28%和12%。换句话说, 近40%的家庭购买房产的目的不是作为住宅。房屋价格在2000年至200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而同时期的通胀率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趋势。这些过度消费和投机行为, 导致美国家庭的偿债能力下降, 人们担心失去抵押品赎回权, 而这导致了更加激进的冒险——次级贷款即放贷给信用较差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的贷款。在房市火爆的时候, 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 但如果房市低迷, 利率上升, 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 大量违约客户出现, 不再支付贷款, 造成坏账。次级债务危机由此产生。

(三) 放任杠杆作用

2003至2007年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显著上升。2007年11月花旗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说:“只要有音乐, 你就一定会随之而舞。”这个比喻总结了金融机构如何利用宽松的信贷环境借入和投资大笔资金, 这种做法被称为杠杆贷款。从2004年至2007年, 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显着增加其财务杠杆, 这增加了他们的脆弱性。在2007财年, 这5个机构报告了超过4.1万亿美元的债务, 约等于2007年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30%。最终, 雷曼兄弟公司被清算, 贝尔斯登公司和美林证券公司以大甩卖的价格被出售,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接受更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

二、未来国际货币体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 才能避免某一个主权国家的错误造成全球的经济灾难?笔者认为:

(一) 长远来看, 需要建立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

历史已经证明, 某一主权国家的货币体系存在着系统性风险, 而这种风险在人类投机和贪婪本性的意义上很难避免。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二) 近期而言, 建立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则更加现实

表2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的几种格局。就像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理念一样, 相对独立分隔的船舱才能不至于在某一船舱破损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整艘船的下沉。

三、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经济自由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内在完满, 具备自我均衡机制的完善体系, 周期性危机是非必然的。然而, 当此次金融风暴演变成经济危机时, 最应该推行和信奉这一理论的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却毫不犹豫的伸出了看得见的手, 纷纷采取干预措施。因为他们发现,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了。

投机交易带来的高额利润可以刺激人失去理智,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法律的严格监管, 无理性的“理性人”就会无限度地扩大负债, 扩大做空。无止境的证券化被冠以“金融自由化”的美名, 似乎行为者的自律可以代替外部监管。外部监管虽然存在, 却多为摆设和装饰。衍生金融产品在华尔街无限制推广, 股市上的投机活动无限制扩张, 天文数字的高额利润和高收入无限制上升, 空手套白狼, 狼越套越大, 越套越多, 最后被狼给吃了。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了。这场金融危机对现行金融法律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

在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 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 各国不但要完善国内的监管法律制度, 更要相互合作,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此次危机中金融法律监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除了跟近年来美国过于相信市场自律而放松金融监管有直接关系外, 监管法律制度本身发展跟不上金融创新的速度也是重要原因。

四、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笔者认为当今世界金融监管的完善, 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国内法层面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1. 建立与虚拟经济特征相适应的金融法律制度, 杠杆比例过高的投资银行不应适用有限责任。

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产品设计, 以抵消借款人风险、协助取得持续的融资。例如:可调利率抵押贷款、抵押支持债券 (MBS) 、担保债务凭证 (CDO) , 信用违约掉期 (CDS) 。通过这些金融衍生品, 投行运营的金融杠杆比例与风险都比商业银行至少高数倍, 没有存款准备金, 没有资本充足率等法律限制, 但它们却采取了与一般商业银行一样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一旦投行经营失败导致破产, 巨额的经济损失根本就无法弥补。由此, 笔者赞同吴志攀教授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一文中的观点: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 不适用于虚拟经济形态。此次金融危机已充分证明华尔街模式属于虚拟金融的典型, 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对其监管无效。华尔街上的金融机构及其高管们在盈利时分得天文数字的利润, 到金融危机时, 却要全世界的纳税人“埋单”, 那些疯狂的投机者却毫无法律责任, 这非常不合理。要对这些高管们追究责任, 在现行投行有限责任的模式下是行不通的。法律可允许有实物资产的公司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不应允许投资银行这种实物资产少, 主要从事投资咨询及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金融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

2. 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错误评级应承担法律责任。

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给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评级过高, 造成房地产厚的业务, 这些评级业务带来的利润比传统业务高出3倍的利润。一位业务经理说, 这些评级业务的是他们的“会生金蛋的鹅”, 2000年到2006年期间, 结构性融资 (包括债务) 的信用评级收入占这些机构总收入的40%。然而, 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 这些信用评级公司被证明做了许多错误的评级报告, 信用评级公司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信用评级公司应该为他们的错误评级承担欺诈、赔偿等法律责任。法律应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 使其回归第三方的客观和公正。

(二)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 落实国际金融监管各项制度措施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主要重视金融监管的国内监管, 忽略金融国际监管。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与世界银行 (WB) 对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其设立宗旨的局限性致使其不能也不应对金融监管行使职权。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区域和多边制度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实行监管, 但是这些制度存在的缺陷导致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难以进行。主要缺陷有:一是缺乏金融监管理念的支持;二是缺乏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三是缺乏规则相互间的协调;四是缺乏强制约束力和系统的监管规则。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 G20伦敦金融峰会宣言明确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 形成了具有一定实质性内容的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组织改革的制度。包括:同意IMF对各国金融业进行监管;在确保本国推行强有力的监管系统的同时, 还同意建立更加具有一致性和系统性的跨国合作;创立全球金融系统所需的, 通过国际社会一致认可的高标准监管框架;积极推进IMF和WB改革等。目前, 世界各国已普遍意识到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为此做出了共同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 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已有三年多时间, 危机虽有所控制但却还没有结束, 世界经济仍在艰难中前进, 世界经济将继续考验各国及全人类在改革与落实全球金融监管制度中的决心与智慧。

参考文献

[1]贺小勇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2]贺小勇, 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 2010年版.

[3]徐孟洲等著《.金融监管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年版.

[4]贺小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法律思考———以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为视角》[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

[5]贺小勇《.汇率主权攻守战———中美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J].国际贸易, 2010年第04期.

[6]吴志攀《.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 2008年第12期.

[7]胡晓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J].法学, 2005年05期.

[8]Labaton, Stephen“.Agency's’04Rule Let Banks Pile Up New Debt, and Risk”.The New York Times.2008.10.3.

[9]Mansoor Dailami.“The New Triumvirate”.Foreign Policy.September7, 2011.

[10]David Bosco“.Dreaming of SDRs”.Foreign Policy.September7, 2011.

[11]Jessica Naziri.“Gold standard comeback enjoys support”.CNBC.September1, 2011.

篇4:指导国际金融的环境和社会准则

中国对全球环境和全球经济的前途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国土面积广阔,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各种各样环境方面的极端严峻的挑战。很多中国的NGO号召人们来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并为此做了了不起的工作。其次,中国正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其他地区大型发展项目的主要出资方,包括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由中国支持的投资项目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对环境和社会影响重大的行业,如采掘业(石油、天然气、采矿),水坝和电力工程。中国主要的出资方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

可喜的是,过去二十年里我们目睹了环境和社会政策与标准共同框架的出现和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里,它指导着公有和私营行业中大部分重要大型项目的国际投资

世界各地的民间组织(NGO)认识到,“以资金为主导”是增加对环境和社会问题关注度的一项既有效又有影响力的策略。我们可以直接面对支持某一项目的人或公司,但是,尤其是对于有风险的大型项目而言,公司的背后还有出资人、公有或私有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达成一项国际共识,即在公司推动、执行、管理一个问题项目的同时,出资人和银行应该对其出资支持的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负责。

但是,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国际金融领域里新的主要参与者不遵守同样的规则的话,那么这一国际性框架就不会取得成功。其危险性可以比作典型的“争向下游竞争”情况,即环境社会标准较弱甚至没有这类标准的金融机构,通过出资支持那些因为其负面环境和社会影响而被拥有更严格标准的机构拒绝的项目,从而破坏后者的政策。这样又会使得参加竞争的金融机构为了竞争目的不得不降低甚至取消其环境和社会标准。

大型工程国际融资的环境和社会准则共同框架发展简史

1. 多边开发银行

多边开发银行是国际发展公共机构,主要依靠富裕的工业化国家的资金支持,其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有影响的是1944年建立的世界银行。随后又建立了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为亚洲、拉美等特定地区的发展项目提供借贷。它们包括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以及欧洲重建和开发银行。这里有一组数据,有助于各位了解它们的借贷规模:2006年,世行承担了236亿美元新的贷款义务;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批准了74亿美元新的贷款、担保和拨款,美洲开发银行为71亿美元,非洲开发银行为29亿美元,而欧洲重建和开发银行为54亿美元。

部分由于日益增长的国际压力以及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捐赠国”的NGO的抗议,世行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并改进针对环境和社会影响巨大的重点项目的政策,以指导其投资。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也实行了类似的政策。

世纪90年代末,世行拓宽了这些“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将其对私营部门投资的资助也涵盖进来。世行对私营部门投资的支持主要由其下属的两个机构执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国际金融公司在2006年承担了67亿美元新的贷款和投资义务。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它的政策角色变得极有影响力,远远大于其简单借贷额度,因为它使首个针对私营部门的综合性国际环境和社会借贷准则变得更加详细具体。

2. 私有商业银行

私有银行同样因为其忽视环境的借贷行为而遭到NGO的批评。它们开始寻找可以接受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准则,以适用于自身行为。于是它们纷纷求助于国际金融公司的经验。

2003年,世界十家私有商业银行巨头,包括著名的花旗、汇丰等,承诺自愿遵守一系列针对大型项目融资的环境准则,基本采纳了世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针对这些大型项目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这些承诺被称作“赤道原则”(http://www.equator-principles.com)。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公布了新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并且将其称为“环境和社会操作标准”。2006年7月,赤道原则进行了修改,吸纳了国际金融公司的新“操作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银行中41家已经承诺遵守赤道原则,这41家银行占有全球90%以上的融资项目。在非洲、东南亚和拉美,中国在环境和社会敏感性领域的大型项目融资方面扮演越来越活跃的角色,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因为缺席赤道原则而显得格外突出。

一些赤道原则银行,如花旗、汇丰、荷兰银行等,已经承诺采取比赤道原则更加严格的环境政策,因为赤道原则仅仅代表41家国际银行能够达成一致的最低共同标准。

3. 出口信用机构

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大型环境项目国际融资领域的三个主体中的两个:多边开发银行和世界主要私有商业银行,它们大多已经承诺遵守赤道原则。这里还有另一个主体,那就是出口信用机构,即拥有公共资金支持的进出口银行,它们是建立在主要工业化国家、提供贷款、担保私有银行贷款和投资的金融机构,其目标是促进本国主要公司的出口和投资。与多边开发银行不同的是,出口信用机构最初没有发展授权,也就是说,没有被授权促进其他国家的发展。它们的作用是促进本国出口公司的发展和经济利益。但是它们同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私有商业银行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它们拥有公共资金的支持补贴。最重要的是出口信用机构包括美国进出口银行(年均借贷额度为120-180亿美元)、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年均借贷额度为200-250亿美元)、德国裕利安宜信用保险集团(安宜担保)、法国科法斯集团以及英国出口信贷担保署。

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很明显的情况是,因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而被世行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拒绝资助的项目得到了出口信用机构的支持。这是个奇怪的现象,同一个发达工业国家的政府在支持多边开发银行和政府本身的双边或国家援助项目的同时,这些都有环境和社会准则的银行,又在资助可能遭到这些机构拒绝的项目,这是一个典型的政府的一只手与另一只手相矛盾甚至相损害的例子。在欧盟,有人呼吁欧盟各成员国的发展政策以及贸易融资政策要保持各自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要确保贸易融资不会损害双边和多边援助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当时,引发大范围国际争论的最有争议性的项目之一就是中国的三峡工程。世行告知中国当局不要向其寻求资金支持,因为这项工程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巨大。由于在9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要求美国进出口银行对大型项目进行环境评估并且考虑这些项目的某些社会影响,例如工程移民,该银行由于缺少关于环境影响和移民政策的足够信息也拒绝提供资助。但是德国、加拿大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出口信用机构争先恐后地为三峡工程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这就导致美国参议院发起运动,取消美国进出口银行对大型竞争性项目环境问题的考虑。参议院的原则就是:“三峡工程还是开展了,所有的环境准则使得到头来是我们的合同落到了日本、德国和其他低标准国家的手里”——这是典型的“争向下游竞争”的例子,环境保护及其他组织只能通过争取同意我们观点的参议员的介入来加以阻止。

最近几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不断邀请中国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其会议,包括最近一两年中举行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口信用集团(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出口信用机构见面商谈各种议题的论坛)的全部会议。

需要注意的是,《2003对环境的共同态度》这一协议仅仅是第一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出口信用机构对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行了基础的环境评估,并参考了一些(但非绝大多数)世行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包括有关大型项目的移民问题和保护土著居民权益问题的重要政策)。然而,如果从环保意识的低层次说起,现在已经有了重大进展:到200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所有出口信用机构基本上都已经制定了符合“共同态度”的新环境审查程序,并且雇佣了专门的环境工作人员来操作这些程序。

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口信用集团内的谈判仍在继续,目的是为出口信用机构提供一个经修定并加强了的环境共同态度协议。NGO提交了关于该协议工作草案的意见。

中国成为新兴的大型国际项目的投资

中国经济成功的最新发展成果之一就是,它迅速地在两三年内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型项目的主要投资者。特别是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针对包括石油、天然气和采矿业在内的大型采掘项目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水坝工程等)。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世界较不发达的地区,例如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需要新的投资来源。但是如果这些投资和项目违反了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公共金融机构以及遵守赤道原则的世界主要商业银行正在形成的环境和社会标准,则会带来悲剧性的后果。

中国主要的由国家支持的银行正在进行私有化,有时与大型外国银行合作投资,或接受其咨询服务。这些外国银行大多是赤道原则的签署银行。这一转化进程给中国的银行提供了一个机遇,即在开始采用符合国际要求的会计标准和透明化标准的同时,也开始采用赤道原则。

中国有三个国家支持的金融机构在发展出口融资和投资业务: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到2010年这些银行将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信贷提供者。200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批准了101亿美元的中期贷款(1至5年)和长期贷款(5年以上),估计2005年达到了150亿美元,到2010年预计将达到400亿美元。与短期商务贷款(1年以下)不同,中长期的出口贷款通常用于大型投资和项目。虽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中国政府指定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但它在2004年仅仅提供了20.6亿美元的中长期贸易保险,2005年估计这一数值约为35.23亿美元。美国进出口银行预计201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300亿美元。

最后谈谈国家开发银行。它过去主要提供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商业贷款,现在也开始开展国际贷款业务,虽然至今规模较小。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国际贷款在2004年约为7.8亿美元,2005年估计为10亿美元。

结论

中国正在成为大型国际发展项目的主要资金提供者之一,特别是在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领域。中国对国外高风险项目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管理比较松散的贫穷发展中国家中环境和社会方面较敏感的领域。2005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美国进出口银行并列为世界三大出口信用机构。2010年中国将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融资和投资的资金来源,甚至可能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

我们看到,近二十年,先是世行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然后世行的私营部门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紧接着2003年后世界绝大多数的私有银行和出口信用机构纷纷采纳了环境和社会标准和程序,指导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中国家的项目资金支持。这一进步可以说正是全球的NGO进行研究和号召努力的结果。NGO作为研究者、舆论批评者、宣传者以及金融机构的合作者,推动着这些实质性的进步。

篇5:国际贸易与金融期末复习指导

6、基本汇率:一国货币对其关键货币的比率。

7、套算汇率:在各国基本汇率的基础上换算出来的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

8、外汇管制:是一个国家为防止资金的大量外流或内流、缓解国际收支、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国内经济,通过法律、法令或法规而对外汇买卖直接加以管制的政策措施。

1、远期点数、升贴水率的计算

例:在多伦多外汇市场,某外汇银行公布的加元与美元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1.7814-1.7884加元,3个月远期美元升水70—90点,请计算3个月远期美元汇率。

答案: 1美元=1.7884-1.7974加元

【练习】某日某外汇市场上英镑的即期汇率为1.5075美元,6月期的远期汇率为1.5235美元,试计算英镑的远期升贴水年率。

答案:远期升贴水率=[(1.5235-1.5075)/1.5075]*12/6*100%=2.12%

【练习】某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瑞士法郎的即期汇率为1.6030/1.6040,三个月远期点数140-135,试计算瑞士法郎/美元三个月远期点数。解:先算三个月美元/瑞士法郎的远期汇率1美元=1.6030/1.6040-140/135=1.5890/1.5905瑞士法郎

则三个月瑞士法郎/美元的远期汇率为1瑞士法郎=0.6287/0.6293美元

瑞士法郎/美元的即期汇率为1瑞士法郎=0.6234/0.6238美元

即瑞士法郎/美元三个月远期点数=53/552、套算汇率的计算

(1)按中间汇率套算。如假定某日,某外汇市场上汇率报价为£1=$1.5541,$1=Can$1.1976。据此,我们可以套算出英镑与加元之间的汇率:£1=$1.5541= Can$1.1976/$1.5541= Can$1.8612

(2)交叉相除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关键货币相同的汇率。如假定某日,某外汇市场上汇率报价为$1=DM1.5715/1.5725,$1=J¥103.5/103.6。那么,我们可以用交叉相除法计算日元和马克之间的汇率。

卖出1日元,可买得1/103.5美元,卖出1/103.5美元,可买得1.5725/103.5马克,即日元的卖出价或马克的买入价为:

1.5725/103.5=DM0.01519/ J¥ 或103.5/1.5725= J¥65.82/DM

(3)同边相乘法。这种方法使用不同的汇率。如假定某日,某外汇市场上汇率报价为$1= DM1.5715/1.5725,£1=$1.4600/1.4610。对$1= DM1.5715/1.5725,£1=$1.4600/1.4610进行同边相乘而得到。

英镑与马克的汇率为:

£1= DM(1.5715*1.4600)/(1.5725*1.4610)=DM2.2944/2.2974

求倒数则得到:DM1=£0.4353/0.4358

【练习】已知 USD/CHF:1.0485 – 1.0496,USD/EUR:0.6652 – 0.6665,请计算 EUR/CHF的汇率。

答案:EUR/CHF的买入价为:1.0485/0.6665=1.5731,EUR/CHF的卖出价为1.0496/0.6652=1.5779。所求交叉汇率为:EUR/CHF=1.5731/1.5779。

【练习】已知 GBP/USD 1.8563 – 1.8582,USD/EUR 0.6652 – 0.6665

请计算GBP/EUR的交叉汇率。答案:GBP/EUR=(1.8563*0.6652)/(1.8582*0.6665)==1.2348/1.23851、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答题要点:(1)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国际收支平衡不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保证了一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避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2)反对浮动汇率制度的理由:使汇率变得更加不稳定,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降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配置效率;浮动汇率制同样会引起外汇投机,也可能传递通货膨胀。

2、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哪些?

顾客:需要外汇的人,与商业银行交易;商业银行:代表客户或者自有账户买卖,与其他银行或者外汇经纪人交易

外汇经纪人:中间商,需要金融中心授权;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本币维持汇率稳定;投机者:为了获取投机利润。

1、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铸币平价: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对比

1、投机动机下远期汇率的计算

例:假设目前银行美元对欧元的3个月远期汇率为$1.10/£1,但投机者认为美元将会大跌,3个月后美元对欧元的即期汇率为$1.20/£1,问投机者应该如何操作从而获得收益?

答案:投机者应该现在与银行按照远期汇率买入三个月远期英镑卖出远期美元,三个月后,根据即期汇率卖出英镑,可赚得收益。以100美元为例,投机者可以现在按照3个月远期汇率卖出100美元,买入100/1.1英镑,三个月后,投机者先按照事先约定从银行按照$1.10/£1汇率用100美元买入100/1.1英镑,然后在市场上按照当时的即期汇率$1.20/£1卖出之前换回的100/1.1英镑,可获得1.2*100/1.1=109美元,可赚得利润9美元。

1、纸币本位下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答题要点:(1)经济增长率。(2)通货膨胀率。(3)利率差异。(4)市场因素。(5)中央银行的干预。(6)宏观经济政策的差异。

1、2、国际收支:一国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其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官方储备:指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时,该国货币当局所拥有的、可以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储备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外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的增减。

2、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其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分配给各会员国的一种记账单位,可作为储备资产用于平衡国际收支逆差,也可用于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是一种特别的合成外汇。

1、国际收支失衡的五种类型及其原因

例:简要叙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五种类型:(1)偶然性失衡:是指由于一次性的突发事件而造成的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这种失衡是暂时的,等到引起冲击的因素消失后,国际收支便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2)周期性失衡:是指由于世界各国经济所处的阶段不同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当特定阶段过后,国际收支将自动趋于平衡,或者使用国内政策,与贸易对手国合作,也能共同消除周期失衡。(3)收入性失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4)结构性失衡:是指由于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失调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5)货币性失衡:是指由于一个国家的价格、利率或汇率等货币性因素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1、J曲线效应: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从进出口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到贸易数量的增减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在这一期间内,贬值不仅不能改善国际收支,反而会使其状况恶化,这一现象被成为J曲线效应。

1、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计算

如果本国的国际收支存在赤字,本国的进、出口量均为10000个单位,进出口的汇率需求弹性分别为0.3,0.5,假定本币贬值5%。那么,国际收支如何变化?为什么?

解答:本币贬值5%,即de/e=5%,由马歇尔-勒纳条件知

dCA=M(ex+em-1)de=X(ex+em-1)de/e即国际收支的变化量=10000(0.3+0.5-1)*5%=-100

即国际收支恶化100单位,这是因为虽然贬值导致本国商品价格更低,但是出口增加量小于进口增加量。

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内容

答题要点: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来的。主要观点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该国会有黄金流出,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引起价格水平下降,从而提高该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使其出口增加;同时,外国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使该国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最后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与此相类似,国际收支盈余也不会持久。顺差造成的黄金内流使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价格上升,削弱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外国进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强,造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盈余逐渐减少,最后恢复平衡。

2、贬值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答题要点:(1)闲置资源效应。(2)贸易条件效应。

3、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1)实际现金余额效应。(2)收入再分配效应。(3)货币幻觉效应。(4)其他效应比如税收效应,预期效应等等。

4、货币分析法的政策含义

答题要点:(1)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2)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国内货币政策来纠正。(3)国内收入的增加会通过扩大货币需求而改善国际收支,但条件是收入的增加不被国内信贷的扩张所抵消。(4)如果一价定律成立,那么中央银行必须在汇率与本国价格水平之间做出政策选择。

5、对J曲线效应的一些解释。

(1)认识时滞。本币贬值后,出口产品价格价格下降的信息,不能立即为进出口商所了解。

(2)决策时滞。进出口商在认识到货币贬值带来的产品价格变动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进而作出改变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决定。

(3)生产时滞。面对出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国内生产商要获得足够的资金、人力资源,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需要一定的时间。

(4)取代时滞。进出口商在货币贬值前签订的合同不能被取消,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需要一段调整时间。

1、是一样的。

1、购买力平价说及内容

答题要点: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其他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算的价格应该

称为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1、1、套利: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愿意将资本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这种行为称为套利交易。(抛补套利下)利率平价公式的推导

答案:假定本国利率水平i,外国同期利率水平为i,E期为即期汇率,i),而F期为远期汇率,期限与利率期限相同,且E、F皆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投资者使用1单位本国货币在本国投资,到期可收入(1+

在国外投资,到期后按约定的远期汇率收回本币为(1+

上涨,远期汇率因出售下跌。i)F/E。如果1+i>(1+i)F/E,资本将从国外向国内转移,本币即期汇率会因购买而

如果1+i<(1+i)F/E,资本见从国内向国外转移,本币即期汇率下跌,远期汇率上涨。

最终,达到均衡时,两国的投资收益趋于相等,即

1+i=(1+i)F/E

1iF1iE

iiFEE1i

可近似写为:iiFE

E

上面两式被称为利率平价方程,表明: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远期外汇将升水,反之则贴水,而且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差异。

2、根据利率差别的套利计算

例:假定美国与荷兰的利率分别为8%、12%,即期汇率为1美元等于1.6000荷兰盾,十二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美元等于1.6500荷兰盾。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套利者将会如何套汇?这种活动对汇率有什么影响?

篇6:国际贸易与金融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2.贸易差额

3.非关税壁垒

4.出口补贴

5.贸易术语FOB

6.国际贸易量

7.贸易条件指数

8.外贸依存度

9.关税

10.外汇管制

多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可以由哪几部分组成()

A.家庭贸易

B.商品贸易

C.进口贸易

D.出口贸易

2.按照贸易对象的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以分为()

A.进口贸易

B.出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商品贸易

3.按照清偿工具不同,国际贸易可以分为()

A.机械贸易

B.现汇贸易

C.易货贸易

D.黄金贸易

4.按照贸易政策不同,国际贸易可以分为()

A.壁垒贸易

B.关税贸易

C.自由贸易

D.保护贸易

5.征收出口税的目的主要有()

A.增加财政收入

B.保护国内生产

C.保障国内市场供给

D.转嫁开发费用

6.按照商品形态,国际贸易可以分为哪些贸易形态。(A.有形商品贸易

B.无形商品贸易

C.纺织品贸易

D.石油贸易

7.按照对外贸易发生的地理或者政治区域不同,国际贸易可以分为))(A.国家贸易

B.省市贸易

C.边境贸易

D.区域性贸易

8.按照贸易关系的不同,国际贸易可以分为()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换手贸易

D.最惠国贸易

9.国际贸易理论当前主要的理论派别有()

A.保护贸易理论

B.自由贸易理论

C.单边贸易理论

D.多边贸易理论

10.国际收支中的金融项目包括()

A.直接投资

B.证券投资

C.贸易信贷

D.贷款

简答题

1.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作用。

2.简述表示品质方法的分类。

3.简述共同海损的构成条件。

4.简述我国如何进行外汇储备管理。

5.简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6.按照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的性质,国际贸易可以如何划分,基本内容如何。

7.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8.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9.简述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0.如何正确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

论述题

1.论述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2.论述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你如何评价此种理论。

3.论述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你如何评价此种理论。

篇7:国际金融期末考试总结

1.国际收支概念产生的根源:一国经济的开放性。必然产生了国家间的债券债务关系,包括涉及货币收支的外汇收支;不涉及货币收支的易货贸易,补偿贸易,两者总称国际收支。2.国际收支概念的转变: 17世纪初(起源)

当时国际经济往来的范围狭窄,基本形式是货币贸易,因此吧国际收支点单的解释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差额(贸易收支)。一战后

资本流动是国际经济交易的收支形式明显增加,出现了资本往来和劳务输出,外汇已成为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各国通行的国际收支概念就由贸易收支推广到外汇收支,这就是狭义的国际收支。(狭义:收付为基础,涉及货币收支)二战后

补偿贸易,易货贸易,记账贸易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所有国际经济交易为外延的国际收支概念。(广义:不涉及货币收支,以交易为基础,权责发生制)

3.n广义的国际收支:一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4.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往。5.居民: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6.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交易。

(1)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

1等价交换○2价值的单方面转换○3移居○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2)交易在现实生活中包括○的交易。

7.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8.国际收支是个事后概念。9.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的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编制的会计报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错误和账户。10.经常转移:当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个经济体的居民无偿提供实际资源或金融资产时按照复式记账原理,记账的项目只有一方,而不能自动成双,可以将这项经济交易看做是一场市场买卖的行为,并按市场价格将其记入相关项目,同时使用“经常转移”项目进行相反记录。贷方记录外国对本国的无偿转移,借方记录本国对外国的无偿转移。11.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理论标准: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12.衡量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途径:(1)贸易收支差额(2)经常账户收支差额(3)基本账户差额(4)综合账户差额(5)外汇收支差额。

1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或性质(1)临时性不平衡(2)结构性不平衡(3)货币性不平衡(4)周期性不平衡(5)收入性不平衡(6)预期性不平衡 1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第二章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和理论

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条调节机制

(1)货币价格机制(2)收入机制(3)利率机制 2.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工具(1)需求调节政策《总量》

1财政政策a收入政策 b支出政策 c公债政策 ○2货币政策a公开市场业务 b 利率 c法定存款准备金 ○社会总需求

(2)支出转换政策《结构》 1汇率政策——本币贬值○2财政补贴和关税政策a出口补贴 b进口品征税

○ 通过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3直接管制a外汇管制 b进口许可证制度

○ 通过改变进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

第三章外汇和汇率

1.n外汇:外国货币或外国货币表示的能够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2.外币成为外汇的条件

(1)自由兑换性(2)普通接受性(3)可偿性

3.我国外汇概念的解释

(1)外币现钞(2)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3)外币有价证券(4)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

4.汇率的概念: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简单地说,它是两国货币之间的这算比价,或者说,是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5.汇率的表示方法:(1)直接标价法:也称价格标价法,是指固定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即: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等于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汇率越高,就表示单位外币所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本国货币币值越低,-----在这之下汇率的高低与本币币值的高低成反比例变化.(2)间接标价法单位的本国货币等与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在这之下,汇率的高低与本币币值的高低正比例变化.汇率决定的原理 6.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顺差=外汇收>外汇支=外汇供>求→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国际收支逆差=外汇支>外汇收=外汇求>供→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7.相对通货膨胀率: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持续降低,其对外价值--汇率--也必然随之下降.本币对内贬值=1/物价水平(货币购买力)→本币对外贬值(购买力评价说)8.相对利率

本国利率相对较高,(1)本币持有者不愿意将本币兑换成外币→外汇市场上对本币供应量相对下降,(2)外币持有者愿意将外币兑换成本币→外汇市场上对本币需求量相对上升,(1)(2)=本币升值

利率上升→本国即期利率上: 利率评价说解释了利率对远期汇率的影响 9.总需求与总供给

(1)如果总需求中进口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中出口供给的增长,将导致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贬值.(2)如果总需求的整体增长快于总供给的整体增长,满足不了那些部分总需求将转向国外,引起进口增长,国内对外币需求增长,进而导致本币贬值.(3)当总需求的整体增长快于总供给的整体增长时,还会导致货币的超额发行和财政赤字的增加,从而使国内的物价上涨,这将间接导致本国货币贬值.10.预期因素:是通过影响国际资金流动来影响汇率的,有时候也能对汇率造成重大影响.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11.财政赤字→货币供应量和需求量上升→通货膨胀→本币对内贬值→本国货币对外贬值 12.国际储备,的多寡,能表明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能力的强弱,储备的增加常常会增加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有助于本币升值.13.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铸币评价(两种货币含金量的比值)是两种货币汇率决定的基础.黄金输出点=铸币评价+黄金运送费------是汇率变动的最高点

黄金输入点=铸币评价-黄金运送费------是汇率变动的最低点

金币本币制度下汇率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原因分析

美国债务/要清偿英美两国之间(英镑债务),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直接在外汇市场上用美元买进英镑,其美元成本为4.9865美元

1先用美元向美联储兑换1英镑黄金,其美

方法二:将1英镑黄金直接从美国运送到英国○2再将1英镑黄金从美国运送到英国,其美元成本为0.02美元,两项合元成本为4.8665,○计美元总成本为4.8865美元.信用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14.购买力评价说

基本思想:货币的币值----在于其购买力-----通过商品价格表现出来

表现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 15.利率平价说

基本思想:两国货币间的还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的差异所决定的,并且搞利率国际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际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升水.表现形式----套补的利率平价cip,非套补的利率平价 16.本币币值与国际收支

本币币值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汇率变动→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进出口商品的数量→贸易收支

满足以下三条件:(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2)是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要适应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要求.(供给问题)(3)是国内存在能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闲置资源.本币贬值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调节

本币贬值

(1)就实体资本而言→相同数量的外资能换取更多数量的本国生产要素→长期资本流入(2)就证券等金融产品而言,如果本国基本面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外国投资者会预期本币当前贬值未升值→贬值以后购入本国的金融资产→本币升值以后获利→短期资本流入

17.本币贬值与国际贸易交换条件(结论)

本币贬值→贬值国贸易条件的恶化→贬值国国内资源的流失 18.本币贬值和物价水平

(1)货币工资机制(2)生产成本机制(3)货币供应机制(4)收入机制

1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降低,进口总量不断减少

本币贬值○2外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降低,出口总量不断增加

○1○2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增加,贸易收支恶化和国内物价水平上涨.○19.贬值与总需求:

(1)传统理论---贬值对总需求有扩张性影响

1出口增加----国内生产出口品的产业得以扩

本币贬值○2进口下降----国内生产进口替代品的产业得以扩张

----------国民收入增加

(2)贬值可能对总需求产生紧缩性影响的几种效应

1贬值税效应○2收入再分配效应○3货币资产效应○4债务效应

○20.本币贬值与民族工业

本币贬值对民族工业的影响与本国经济的发展战略有关

1(当一国采取进口替代型战略时)本国建设体系的进口成本增加---不利于本国民

本币贬值○族工业的发展

2(当一国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时)本国出口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加强—有利于

○第四章汇率政策及相关政策

1.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或规定.2.汇率制度的种类

(1)固定汇率制度(2)浮动汇率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

(1)在资金完全流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都是无效的.(2)在资金完全流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一般是比较有效的.(3)在资金完全流动,浮动汇率年制度下,货币政策一般都是比较有效的.(4)在资金完全流动,浮动汇率年制度下,财政政策无效(但可以改变总需求的构成)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启示-----三元悖论理论或克鲁格曼三角形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将资金的完全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三个独立的目标政策,那么货币当局只能选择其中两个,放弃另一个目标.5.外汇直接管制:狭义,国家通过法律,发条,条例等形式对外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汇入和汇出,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兑换方式和兑换比价所进行的限制,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维持汇率有序安排,维持物价和金融的稳定,促进本国的竞争力和经济的发展.6.外汇直接管制的主要内容:

(1)货币兑换管制---外汇管制的基础(2)对外汇收入资金收入和运用的管制(3)汇率鲜红类管制—实施复汇率制度 7.隐蔽的复汇率3种

(1)对出口按商品类别给于不同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或者对进口按商品类别课以不同的实际汇率.(2)采取影子汇率的形式,是附加在不同种类进口商品之后的一个不同的折算系数.(3)采取收汇留成比例的形式..8.外汇管制下的资本外逃问题

资本外逃:指人们由于恐惧,怀疑或为规避某种风险和管制所引起的资本向其他国家的异常流动.资本外逃数量的估算:直接法=错误与遗漏账户余额+私人非银行部门短期资金流动

间接法=资金来源-资金运用

=(外债增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经常账户-储备资产增长)

=(△D+△FDI)-(△CAD-△F)9.外汇管制中的货币替代问题

货币替代:外币在货币的各个职能上全面或部分的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现象.本国居民民对外币的过度需求.货币替代的指标:外币存款占金融资产的份额(f/m)m=c+d+f现金 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 10.国际储蓄

概念;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一切资产.特征:可得性 流动性 普遍接受性

构成:自有储备(狭义的国际储备);

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 特别提款权的贷方余额

借入储备(广义的)

作用(1)从世界范围考察:对国际资金的流动起着媒介作用.1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首要作用.(2)从一国角度来考察:○

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

3信用保证:作为政府向外借款的保证,国际储备充足可以加

○强一国的自信,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用来支持对本国货币价值稳定的信心,雄厚的国际储备,不仅表明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率的实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增强外汇市场上人们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来维持本币的坚挺走势.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资金流动

1.金融市场: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买卖的场所.2.国际货币市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构成:银行间的短期信贷市场, 短期证券市场, 贴现市场.3.国际资本市场: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融资市场.构成:信贷市场

证券市场

4.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流通的货币.欧洲货币市场:就是欧洲货币交易的市场(境外货币),它既包括一年以内的货币市场,也

包括一年以上期的资本市场.5.外汇市场;:是从事外汇买卖的场所参与者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外汇经纪人,经营管理外汇的公司及个人…

第六章货币危机及其防范

1.货币危机:狭义,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市场参与者已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通过外汇市场抛售该国货币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崩溃和外汇市场的持续动荡.显著特征: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2.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

假定1A货币A=25B。B货币的汇率明显存在高估市场上B货币贬值的强烈预期。

(1)抛空(卖出)b货币的远期货币合约,现在1a=25b,未来1a=26b,---羊群效应—1a=30b

现货市场将a换成b:1a=30b,交割远期货币合约26b----1a

获利4b

(2)同业拆借市场:以一定利率借入b货币,借入250万b,10万a,-----外货市场:以1a=26b或者更高的价格分阶段卖入a,卖出b,b货币汇率下跌后,将a换成b,并偿还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债务,1a=3万b,本金250万,利息30万,投机利润20万。

(3)由于一二,引起股市急剧下跌。

1(冲击前)股事抛空---投机冲击---利率上升---股市下跌---股市购入

○2投机冲击---利率上升---股市下跌---(冲击后)股事购入---投机退却

---利率下跌,股市上升---股市抛售

篇8:国际贸易与金融期末复习指导

一、金融服务贸易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

1. 金融服务贸易释义。

《服务贸易总协定》 (简称GATS) 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定义, 结合《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的《关于金融服务的附件》中第一条 (a) 5与第五条的相关内容, 金融服务贸易应指由一成员方 (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谈判的国家和地区) 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金融服务包括所有保险和与保险相关的服务以及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具体来说, 它包括以下四类形式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跨境提供 (Cross一border supply) , 境外消费 (Consumption Abroad) , 商业存在 (commercial Presence) , 及自然人移动 (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 。

所谓跨境提供 (Cross一border supply) , 也有人称之为过境交付, 即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金融服务。所谓境外消费 (Consumption Abroad) , 即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 这是从提供者的角度而言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 这种服务提供方式指消费者移动到金融服务提供者所在的场所接受服务, 因此这种服务提供方式也被称之为“消费者移动”。所谓商业存在 (commercial Presence) , 即一成员的金融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金融服务。如在外国设立商业银行, 证券公司等在该国之外提供服务。所谓自然人移动 (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 , 也有人称之为自然人存在 (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 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金融服务。

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释义。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 学者们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而湖南大学的刘辉煌教授认为:“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逐步减少和消除各种金融服务的贸易限制和贸易壁垒, 使金融服务贸易活动逐步纳入自由竞争法则的轨道, 使贸易体制逐步由保护贸易体制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的过程和状态。” (1)

二、WTO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容

WTO要求的自由化也即是贸易自由化,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协议以及运行机制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前言第三段提到“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安排, 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 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 从而为实现这些目标作贡献。”因此, WTO贸易自由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 即是实质性削减贸易壁垒和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WTO主要通过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化原则、非歧视性原则等来实现的。而这些原则和制度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内又有着特殊的内涵。

1. 市场准入原则。

市场准入原则是GATS的基本原则, 其具体内容规定在第十六条, 指缔约方以其承诺中所列举的服务部门及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为准, 对其他缔约方开放本国的服务市场。从该条可推出: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对象是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提供者。在GATS中, 市场准入原则是需要缔约国之间经过具体谈判后承担的义务。各缔约国就开放本国金融服务市场对开放的条件、限额和履行义务等在谈判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 并最终形成承诺清单。缔约国对于市场准入的限制, 除了各缔约国承诺清单明确记载的以外, 仍不得含有下列限制:限制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服务贸易交易金额、对服务进行数量限制、对特定服务行业雇佣人员数额的限制、对提供服务的法律实体组成类型的限制、对外资份额的限制等。

2. 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又称平等对待原则, 具体指一个国家给予在其境内的外国公民、企业民事权利方面与其国内公民、企业一样享有同等待遇。具体到金融服务贸易领域,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每一缔约方在其承担义务清单所列开放的服务部门中, 给予其他缔约方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不得低于给予本国相同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国民待遇原则与市场准入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 它们实质上决定着一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是否要进行自由化和如何实现自由化, 并共同构成了一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当然, 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区别在于, 进入一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是享受国民待遇的前提条件;而享受与本国相同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又是市场准入的保证和最终目的。

3. 最惠国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GATS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它主要是指:有关服务贸易总协定涵盖的任何措施, 每一缔约方对于给予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任何缔约方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GATS第一次以国际多边协议的形式将其引入服务贸易领域, 并将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作为其首要原则。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领域, 根据GATS第二条的规定, 最惠国待遇的受惠对象不仅包括金融服务, 还包括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GATS的各成员不得在其他成员方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实行差别待遇, 并必须将其给予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 (成员方或非成员方) 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立即且无条件地给予所有成员方的相同的金融服务或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 平等性, 即任何一个缔约方的身份是双重的, 既有可能是给惠方也有可能是受惠方。其次, 自动性, 它体现在GATS第二条中“立即和无条件”一词上, 当一缔约国给予第三方的优惠大于其他缔约方现在所享有的优惠时, 根据最惠国待遇的这一特性, 其他缔约方就自动地享有了这种优惠。将最惠国待遇原则应用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当中, 即指每成员方给任何其他国家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应立即无条件地以不低于前述待遇给予其他任何成员方相同的金融服务或金融服务提供者。这就意味着, 一国针对不同的国家, 其设置的金融业准入障碍是同等水平的, 不允许存在针对特定国家设置特别严格的障碍。 (2)

4. 透明度原则。

透明度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应公布其所制定和实施的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做法以及有关的变化情况, 不公布的不得实施。同时, 还应将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和做法以及有关的变化情况通知世界贸易组织。由于金融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相比, 具有明显的无形性和不易储存性, 因此, 与货物贸易中大量的关税壁垒与数量限制相比, 各国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管制都往往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国内法律法规来进行。通常说来, 关税是相对透明的, 而非关税壁垒性质的国内法规则就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因此, 国内法律法规的透明对于国外金融服务提供者而言, 意义特别重大。透明度原则规定于GATS第三条, 根据该条的规定:除非在紧急情况下, 每一缔约方必须将影响服务贸易总协定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及所有的其他决定、规则以及习惯做法, 无论是由中央或是地方政府作出的, 还是非政府有权制定规章的机构作出的, 都应最迟在它们生效以前予以公布;任何缔约方也必须公布其签字参加的所有有关影响服务贸易的其他国际协定, 并且应在1996年底之前设立至少一个联系点, 以便为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个人提供有关法律、规章和管理方面的查询。第三条还有一个附则, 该附则规定了无需公布的机密信息的范围, 即一为阻碍法律的事实或违背公共利益的信息, 二为损害公司企业合法商业利益的机密信息。在透明度原则之下, 各国在金融服务障碍设置方面应尽可能地排除隐蔽性的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存在, 尽量采取法制化透明化的做法。用法律、法规和措施等对其公开, 从而使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得以对该国金融市场的准入、运营条件、审慎型经营规则等情况有一清晰的了解。

三、WTO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法律框架

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和框架如下:

1.《关于金融服务的附件》。

《关于金融服务的附件》包含了调整金融服务的重要原则, 其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将金融服务贸易的调整纳入GATs框架, 并对GATs在金融服务领域适用涉及的重要概念、规则作出解释。其次是确定了GATs所调整的金融服务范围, 将银行、证券、保险服务都纳入了多边贸易规则管辖。第三是允许各成员为维护国内金融稳定而采取审慎措施。

2.《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

《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 (简称“谅解协议”) , 该协议事实上是由参加金融服务贸易谈判的各方同意接受的专门适用于金融服务贸易的一般规则。它包含了比GATs第三部分要求更多的市场开放义务。其实施不得与GATs条款相冲突, 不得损害与乌拉圭回合谈判参加各方以GATs第三部分的方式作出具体承诺的权利, 即各成员方有权选择以GATs第三部分而不是以谅解协议为基础做出具体承诺, 不必承担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义务。这说明谅解协议也是解释各方金融服务具体承诺的法律依据。

3.《关于金融服务的第二附件》。

《关于金融服务的第二附件》是不具有一般行为规则性质的技术性规定。实质内容是授予谈判各方在WTO协定生效后第4个月开始的60天内, 修改和撤销列入其减让表的有关金融服务的全部或部分具体承诺, 其目的是阻止一些国家搭便车 (free-rider) 和作出过多最惠国待遇保留。

4.《全球金融服务协议》。

1997年12月13日, 达成的《金融服务协议》, 对金融市场开放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缔约方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 并按竞争原则运作;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境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同时, 该协议确定了金融服务的范围。

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中的金融监管

1. 金融监管的定义。

所谓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 是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利用行政权力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 促使其依法稳健运行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金融机构设置、撤并和终止的管理, 包括审核金融机构设置申请, 对金融机构变更、终止的审批等;二是监督检查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主要检查金融机构是否执行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 是否违反先行金融管理规章制度, 资金来源和运用是否合法, 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三是对出现问题机构的处理以及化解风险的措施, 包括对金融违法行为的处罚, 对个别发生信用危机的金融机构的接管与救助等。 (3)

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强了国际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提高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增进金融机构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它有效地改进了国际融资源配置, 是经济全球化下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无论对哪个国家而言,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都是一柄双刃剑, 因为它在带来金融服务业有效发展的同时又总是与金融风险相伴相随。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主体在从事金融活动时面临损益的可能性。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先进和复杂, 知识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 国际游资和虚拟资本急剧扩张, 加之全球金融业务的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 使金融风险的突发性显得空前的突出。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更是提供了实证。而各个国家的单独的监管已经力不从心, 所以加强金融国际监管势在必行。

3. 金融国际监管的主体。

由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各个国家都认为对金融业的监管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同时, 世界贸易组织也把对金融业的监管交给各国政府来处理, 甚至各成员方为采取审慎措施, 可以不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的某些义务。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没有能力采取强有力措施监管各国国内的金融业。巴塞尔委员会能够制定出监管的规则, 也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因而, 世界上并没有形成对金融业国际监管的统一主体, 监管的主体仍然是各国政府。笔者认为,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 为长远考虑需要建立一个常设机构, 就像世界贸易组织一样, 能够有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对金融业的国际监管。

4. 金融国际监管的原则。

在现有国际体系下, 并没有形成国际监管的原则。笔者从20国际集团为应对经济危机于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发表的共同宣言中, 得到启示, (4) 认为, 金融国际监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原则:1、信息国际共享原则。由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国际化, 各种危机的传播具有前所未有的迅速性。因而, 国际间必须及时通报信息, 已达到及时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2) 国际合作原则。国际合作原则要求国家和区域性监管机构在遵循一致性原则基础上制定规章以及其他措施。监管机构将加强他们同金融市场所有层面的协调和合作。 (3) 加强监管与促进市场自由原则。自由市场原则包括法制、尊重私有财产、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竞争市场和受到有效监管并且有效率的金融系统。这些原则对消除全球贫穷, 提高了全球生活标准, 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是必须的, 因此对金融业的监管不能违反促进市场自由的原则, 造成对金融业的过度管制。

五、结语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 继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究其原因是美国政府对金融业采取了过度自由的政策, 促使金融机构缺乏监管, 过度放贷, 以及大量投机行为的出现所致。而由金融服务自由化导致的金融全球化加快了危机的传播。此时, 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监管, 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 各国在救经济过程中, 造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造成了对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阻碍。因此, 我们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 要促进贸易的合理自由化, 特别是金融贸易的合理自由化, 以达到解决全球贫困, 实现人类共同幸福的目的。

摘要:WTO金融服务贸易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有着特定的内涵,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原则包括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等。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繁荣,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在当前经济危机下, 既要加强金融监管又要促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1]刘辉煌.论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湖南商学院学报, 第8卷第2期

[2]崔健.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比较研究——以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为中心.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韩汉君, 王振富, 丁忠明.金融监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国学期末考试复习 下一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