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做空机制分析论文提纲

关键词: 卖空 做空 机制 A股

论文题目:龙头券商负面报告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实证分析

摘要:A股是一个典型的“看多”市场,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的做空机制相对落后,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机制使得股票定价相对畸形,给予看空评级或者出具负面报告后市场无法及时通过完善的卖空机制调整股票价格,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利益冲突卖方分析师对于一些公司的重大问题,分析师往往以沉默表达态度,而非通过出具负面报告,导致A股市场上负面报告数量少之又少,即使券商出具了关于公司的负面报告,其内容却也不乏溢美之词,其效用也不禁让人质疑。因此本文以分析师负面报告作为切入口,对2013-2019年一季度以来券商发布的负面报告发布前后股价累计收益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探究中国A股市场中券商负面报告对于目标股票股价的影响,并以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的有效信息值作为负面报告信息质量的代理变量,研究了负面报告信息质量、上市公司规模、分析师声誉、券商声誉对于报告发布前后累计收益率变动的关系。实证得出以下结论:(1)负面报告对于股票的负面影响不显著,本文分析验证存在原因如下:存在负面报告本身信息质量不足、事件发生与负面报告发布之间存在时间间隔导致股价已反应信息和政府政策对负面效应的削弱影响;(2)短期内投资者更关注分析师声誉,分析师声誉越高,越可能受到利益冲突的影响,而长期内投资者更关注券商声誉;(3)从公司规模的角度来看,市场吸收大公司的负面信息需要一定时间,且在长期内,公司规模与受到负面冲击的股价变动呈显著的负相关影响,表明最终规模越大的公司受到负面信息冲击的影响也越大。最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1)应加强分析师队伍建设,增强分析师研究水平及研究能力,提升研究报告的信息质量,券商机构应增强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构建防范利益冲突的机制以使分析师能够为市场提供客观公正的观点;(2)应加强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加快我国做空机制建设,推动市场能够理性地接纳负面信息,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市场向理性发展。(3)大公司应增强公司治理和经营,与此同时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透明度,使信息能够更有效地在市场中传递。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负面研究报告;事件研究法;文本分析

学科专业:金融(专业学位)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结构安排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分析师研究报告影响股价途径

2.1.1 信息传播途径

2.1.2 上市公司外部监督途径

2.2 研究报告对于股价的影响

2.2.1 分析师研报能够对股价带来有效影响

2.2.2 分析师研报无法对股价产生有效影响

2.2.3 上市公司特质与研究报告的市场影响

2.2.4 分析师特质、利益冲突与研究报告的市场影响

2.2.5 政府政策与研究报告的市场影响

2.3 数据挖掘、文本分析与情感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3 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

3.1 理论分析

3.2 事件研究法

3.2.1 累计超额股票收益率的计算及显著性检验

3.2.2 事件期及研究窗口期的确定

3.3 多元回归分析:影响研究报告影响力的因素

3.3.1 研报信息质量

3.3.2 公司规模

3.3.3 券商声誉

3.3.4 分析师声誉

3.3.5 政府政策

3.3.6 控制变量

3.4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3.4.1 假设提出

3.4.2 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4.1 数据来源

4.2 深度研报文本分析及有效信息赋值

4.2.1 分词及词频统计

4.2.2 关键词库的建立

4.2.3 有效信息赋分

4.3 描述性统计

4.3.1 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4.3.2 评级与有效信息值的描述性统计

4.3.3 其他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分析

5.1 定性分析

5.1.1 有效信息值对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定性分析

5.1.2 评级及评级变动对累计收益率影响的定性分析

5.1.3 分析师声誉对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影响的定性分析

5.1.4 券商声誉对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影响的定性分析

5.1.5 公司规模对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影响的定性分析

5.1.6 政府政策对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影响的定性分析

5.2 实证分析

5.2.1 事件研究法对负面报告发布与股价异常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5.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研报与股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5.2.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论文提纲 下一篇: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