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共14篇)
篇1: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教材,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歌曲,本课的总目标是通过听、唱、舞、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我在教这首歌曲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视、讲、听、演四者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看、多听,去感受内蒙古音乐的歌舞一体以及它的美,让学生从感官上去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对内蒙古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为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因为学生对这类乐曲欣赏的机会较少,更不要说去理解、感受了;且学生年龄较小,较为专业的音乐术语更加难以领会。因此,我从让学生去“看”,也就是看关于内蒙古人文的图片、视频,去了解,去感受;然后让老师与学生共同讲讲有关草原英雄小姐们的故事,感受姐妹俩高尚的品德;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去“听”,听节奏,听风格,听特点;有了两者的结合后,学生基本上都能了解蒙古族的歌曲了。这时候再将音乐文化加深学习的记忆就是“演”了,让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既能把四者进行结合,而且还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加深了对蒙古音乐的记忆。
在教学时,我把握了这个基调,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受到了美的享受,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使学生尽情的用自己甜美的声
音、舒畅愉快心情和赞美的情感,去表现牧民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及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我觉得整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不但唱的好,而且音色很美,富有情感,通过学生的唱、演,看出同学们不但基础好,而且还是很投入的去尽情的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全的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从而也被草原的景美、音乐美、舞美等深深的陶醉。除此,我还准备了好多好听的、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吉祥三宝〉,这两首歌曲都是很好听的,也都是很美的,能够充分的体现大草原的美丽以及牧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听了这两首歌,同学们被歌曲深深的感染了,久久的不肯离去,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能深深的打动人,让人久久的难以忘怀,所以说,音乐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我要在今后的音乐课教学中,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把学生领进音乐的殿堂,让学生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尽情的去享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无穷的魅力。
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是,体验音乐的环节。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乐、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学生面前。视与听的结合,营造了强大的震撼力,激起学生随歌起舞的情感。这时拿出我自费为他们准备的筷子,边讲解边示范,很快地把他们引入音乐,变身为骄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在感受音乐带给自己快乐同时,进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舞蹈,从
而为民族音乐感到自豪。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的时候,总是忽视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学课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分布不均,顾此失彼了。还有就是新学歌曲,唱的熟练度还不够。从这也看出一个优点,那就是这节课的教学是真实的。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运用这样或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促成更强的学习音乐的能力。
篇2: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音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学习。【教材简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2.培养学生运用筷子为歌曲伴奏的能力和音乐创编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自豪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及学会运用筷子为歌曲伴奏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钢琴曲走进教室,用《啦啦歌》进行互动问好。【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呢?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咱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地大物博,有很多神秘又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上游览一番吧!咱们用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匹骏马,咱们起着马儿出发吧——放伴奏录音,引出骑马律动。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MV,欣赏草原风光。
【设计意图:歌曲处理中强调声音的强弱对比以及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解决重难点,使学生的歌声生动起来,克服了喊唱的缺点。】
三、学唱歌曲
(一)发声练习:转眼间我们就来到了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族的小牧民们都是能歌善舞的,咱们不能输给他们,先来开开声吧
2/4 1 2 | 3 4 | 5 — |5 4 | 3 2 | 1 —| | 小 猫 爱 吃 鱼 鱼 鱼 鱼 鱼 鱼
(二)节奏练习:小牧民们听到了咱们优美的声音,出来迎接咱们了,不过,他们还要再考验咱们一下,给了咱们两条节奏,打会了这两条节奏,他们才会邀请我们去做客?出示节奏,谁来迎接小牧民的挑战呢?
(三)初听歌曲:咱们同学可真棒,这么难的节奏都能打对,小牧民也礼貌的回赠了咱们一首歌,请认真仔细的聆听,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呢?这么优美的歌声老师没听够,你们想再听一遍吗?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草原上的小牧民,你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会干什么?想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想成为小牧民的好朋友吗?咱们学会了他们的歌曲,一定会得到小牧民的喜欢的,谁能为大家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一下歌词呢?你读的真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咱们一起来好吗?
(五)跟钢琴伴奏,用“LA”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解决乐句节奏问题。学生自己找出难唱的乐句,大家一起帮助解决,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歌曲学唱。
(六)巩固歌曲:用手上的筷子打击乐为咱们的歌曲伴奏吧,男生为女生伴奏,女生为男生伴奏,很好的巩固了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参与表演,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感受,用动作为歌唱服务,培养协调合作能力,增加学习兴趣,拓宽了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创编活动
你们能用《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曲调,来创编歌词吗?
通过种子生长离不开春雨,引导学生总结出学生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爱护、老师的教育,希望同学们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在祖国的大花园中每一天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设计意图:在学生思想上的引深,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及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
五、课堂延伸及小结
篇3: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篇4:三年级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课时数: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二、走进大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1)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脚位:前蹲、后仰。(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
3、变化筷子舞节奏。(1)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2)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 x(3)学生说——练习xx 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
(1)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2)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5)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
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3、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师生接龙加入筷子舞表演唱)
8、师: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现在就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
9、拓展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教学反思:
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歌,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豪的心情。
在教学中,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课堂基本的程序就是:节奏练习——歌曲学习——表演歌曲。
整个课堂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是我感觉有几个方面没有做好:
1、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组织没有做好,整个程序的进行有点乱,应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把动作做得再整齐规范一些。
2、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表演中,没有做到全体的参与,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最后的表演中,把自己作为表演者,而不是一个观看者。
篇5: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1认识小提琴、吉他、法国号三件乐器及了解其音色及演奏姿势。2.能活泼、轻快地演唱歌曲,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3.能够通过对其它乐器的了解,编创歌词。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对于学习这首歌曲已经具备识谱能力,这节课中,会让学生自己识谱学唱。通过学习这课内容,也让学生了解更多乐器。3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创编歌词 歌曲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时的演唱。
正确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词唱法如“跳吧”等等。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了解乐器
导入新课。
1.出示三种乐器图片(提琴、吉他、法国号)师:请同学们说说是什么乐器,演奏姿势是怎么样的?你能模仿吗? 2.师:了解了这么多乐器,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听一场外国小朋友的音乐会,请你们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
回答:听完有什么感受? 2.再次聆听
回答:歌曲中的小音乐家来自哪里?演奏了哪些乐器? 你们认为这些乐器分别属于吹、拉、弹的哪一种? 伦敦 弹奏 ——吉他、勃隆砰砰砰 柏林 拉奏——提琴、地隆砰砰砰 巴黎 吹奏——法国号 嘟隆砰砰砰 3.按节奏读歌词
4.师弹琴边唱旋律,生轻声唱歌词 难点讲解: 054 ︱33 3 43 ︱22 2 54 ︱3 3 3 4 3︱22 2‖
勃隆 砰砰 砰,勃隆 砰砰 砰,勃隆 砰砰砰,勃隆 砰砰 砰 师:这种声音出现了几次? 生:2次。
加上动作边唱边模仿,提醒学生有弹性的声音就像小皮球在跳。3 1 | 2 1 | 5 3 1 | 2 1 || 跳 ao哟 唱 呦 跳 ao呦 唱 呦 注意音准
5.听琴声完整唱一遍。注意老师纠正过的地方。活动3【活动】表演创编歌曲
表演歌曲
1.分成三组比赛,分别扮演吉他演奏家、提琴演奏家、法国号演奏家,边唱边表演。2.请三位同学上来演唱。创编歌词
师:除了以上乐器,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呢?他们都是怎么演奏的? 小结
篇6: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一节好课,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大家都在感叹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能够做到40分钟都被吸引,才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本课,我始终围绕一个小曲子做文章,紧扣音乐本体,所有知识技能教学、歌唱教学、作品处理、创作、综合等等,都是用音乐本身来说话,像速度、力度、弱起等对音乐表现的影响都在这一个小作品中展开,让学生在充满情趣、充满变化、充满音乐美的氛围中有趣味地练习,真正做到以审美为核心,关注童心童趣,让学生来唱主角。教师的语言努力做到简洁到位、清新自然;在难点的突破上化难为简、层层递进,通过“模仿聋哑人”,让学生明白休止符只有长度没有声音的知识点,轻松解决节奏难点,学生易于接受;“魔法棒”的举起放下大有学问,对培养学生的音高概念十分有效;教师尽量用充满情趣的评价,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愉悦的音符在每个学生心头荡漾,包括课的最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绝不是说教,国旗作为奖品让人眼前一亮,独具匠心,学生内心的感动,掌声已能说明问题。此外,教师对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得很好,当学生看到“xxx版的《我是小音乐家》时,不禁露出的笑容和甜美的笑声,使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当然,本课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师没有点拨歌曲旋律的行进方式,对学生的表演动作缺乏指导和规范等等。
篇7:《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掌握一定的基本乐理知识是必需的,但是难度性却很大。因此笔者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让学生先了解蒙古族的民间风俗,体验和感受蒙古族的舞蹈音乐,并具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这样既能让学生易接受,又能让学生从中得到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民间风俗,体验和感受蒙古族的舞蹈音乐,激起学生的兴趣。
2.有感情的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民间风俗,体验和感受蒙古族的舞蹈和音乐。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五、教学难点:掌握二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能够为歌曲编创不同的节奏和动作。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头饰、筷子、音乐器材。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亲爱的小朋友大家好!愉快的四十分钟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高兴吗?(高兴)请坐。
上音乐课自然是离不开唱,那同学们你们做好唱的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好。那我们先一起来坐坐发声练习。请同学们做好来。(抬头、挺胸、做凳子的三分之一、脸带笑容)
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小鸭怎么叫,嘎嘎嘎。
公鸡怎么叫,喔喔握。火车怎么叫,呜呜呜。
(设计意图:给学生热身,用可爱的动物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激情导入
1.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模仿一组动作,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老师模仿的是什么动作,会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来跳。(播放视频音乐老师跳,学生也跟着一起跳。)
2.师:刚刚老师模仿的什么动作啊!(骑马)同学们回答真好。
3.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那还有谁知道刚刚老师模仿的是什么吗?(骑马)是哪个民族的人民最擅长的呢?(蒙古族)回答真棒,表扬。对于蒙古族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他们吃的东西和我们不一样:吃羊肉、和牛奶;衣服很鲜艳;蒙古人喜欢骑马;住蒙古包。
4.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啊,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大草原吧。
5.(播放课件)师:这里的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绿草茵茵。在牧人动听的歌声中,可爱的羊群好像朵朵白云在茫茫的绿海中慢移,马儿也悠闲地吃着嫩草,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祥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大多以游牧业为生,他们喜欢骑马、射箭、摔跤,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当中骑马是非常重要,他们放牛、放羊是离不开马,外出也是离不开马,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6.了解蒙古族,当然还要来唱唱蒙古族的歌曲,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蒙古民歌《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播放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了解了蒙古族,自然是要来听听大草原的歌声了,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聆听,在歌声里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呢?(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设计意图:用美妙的歌声来感化学生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草原的歌声美吗?请大家赶快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你最想做什么)
生:听到歌声好像我来到了大草原,和小牧民一起放牧。生:……
2.二次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拍着手小声的地唱一下。
师:跟着老师的琴声用M唱一次。第二次跟着老师的琴声小声唱歌词。
师:同学们谁来说一说刚刚哪一句最不好唱。
学:“啊哈啊哈嗬”这句最不好唱。
师:这句里面有个什么记号,(附点)讲解附点该怎么唱。请同学来说说这首歌里哪里还有附点。
学:“美在眼里喜在心”这句重点拿出来唱。
师:跟老师的琴声演唱一次。再请同学来说一说歌曲里哪一句最能赞美自己家乡的美。
学:“草儿青青样儿肥”这句。
师:教唱,草儿这应该怎么唱,有个什么记号,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记号你们从来没看过的。
学:休止符、后十六、前椅音。
师:同学说得真好。讲解这些地方该怎样唱。完整的跟老师琴声大声地唱一次。
(设计意图:这里的跟唱就是为后面的学唱部分做铺垫。)
3.学打节奏
(1)(出示筷子)(示范打节奏)
师:在学习歌曲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自制的打击乐器,是什么呢?(筷子)筷子不仅仅是我们吃饭的工具。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呢,大家来听听。(示范)好听吗?老师也给同学们每人准备了一双筷子,请拿出你们的筷子跟老师打一下。跟老师一样拿好啊!仔细听。(生打)老师又换一个,认真听,会吗,同学们。(师生一起打)我又换了,注意看(一起做)。
(设计意图:用自制的乐器来打节奏更能开动学生智慧,也更能让学生对节奏充满好奇心。)
(2)(出示课件)
师:这个节奏就是刚才老师领大家敲打的,我们再分组来敲一敲,第一行节奏就是老师敲的第一组节奏,(师示范,生学打)第二行(继续打)第三行(继续打)。
(3)分组打节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成三个组,各自先试打一遍你们的节奏,然后我们在一起来合奏?现在看老师,我叫到哪组,哪组就演奏。(师哼唱打击)两遍。
(4)听伴奏打击
师:下面我们和着伴奏一起来演奏一遍。(师生演奏)有哪位同学听出来了吗,哪组同学演奏了两次?这组同学先接哪组,又接哪组?这回我们再和着音乐一起来一遍好不好?大家的表演太精彩太出色了。
4.认识打击乐器
师:出示打击乐:响板、双响筒、铃鼓。教同学们怎样使用。然后请同学们打,其余同学用筷子一边打一边唱。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乐器引入音乐器材里的乐器更加有新意感,这样学生就更能对乐器有兴趣,玩起来就更加顺手。)
创编活动:(1)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歌曲已经学会了,舞蹈自然是不能少的了,下面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动作。(2)请同学来展示自己的动作看看哪组最有创意,加以表扬。(3)老师和同学一起边唱边跳。再加上我们的打击乐器。
(四)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咱们的课马上要到尾声了,同学们请你们学着骑小骏马的动作,跟着美妙的歌声走出教室吧!
(五)教学反思
在歌曲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听、读、节奏训练、唱来完善歌曲的教学,在这几个环节中,节奏训练完成的不是很好,有些同学掌握得还是不够准确。可能用的方式不对,如果换一下打节奏的方式学生可能会掌握得更好更快!
在演唱歌曲的时候难点学生掌握得很好,两个八分音符连唱学生掌握得不好,可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开始的两个字就唱跑了,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不自主的就在两个八分音符中间加了一个八分休止。如果在读歌词的时候注意到及时纠正学生就会唱的好些。可见,在备课的过程一定要考虑的周全一些。
篇8: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什么是协奏曲。
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交流感受,分享表现音乐的快乐成果。
四、教学难点:
1、体验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的情绪、速度、结构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片段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片段,你看到了什么?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都有哪些美景,和怎样生活着的人民。
生:美丽的大草原 生:两个小姑娘在放羊 生:牛羊在吃草 生:蓝天白云 生:……
师:接下来,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大草原.二、简介《草原放牧》
(一)介绍创作背景:
师: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大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谁能给我讲一讲龙梅和玉荣的故事?(上节课布置作业了解主人公的故事)(多媒体出示龙梅和玉荣的图片)
生:……(说故事大意)
师补充:蒙古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1964年2月9日,小姐妹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那时龙梅11岁,玉荣还不满9岁。没想到中午的时候,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向草原袭来,羊群惊恐四散。她们牢牢记得阿爸平时说的话:“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就这样,她俩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拦挡。但是狂风暴雪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挡着羊群的归路,羊群顺风乱窜。从中午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俩整整奋斗了20多个小时。接近-40℃的严寒下,寒冷,恐惧,饥饿,疲劳,责任感全部集中在了两个小姑娘身上。终于玉荣昏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姐姐龙梅也好不了多少,但仍撑着跟在羊群后面。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小姐妹在暴风雪后由于冻伤严重,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她们为保卫集体财产而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还写成琵琶协奏曲。
(二)介绍创作作者和演奏者。
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刘德海演奏。翻开书了解作者信息。
师:那么什么是协奏曲?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师:全曲一共有五个部分: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它的第一部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板书: 草原放牧)《草原放牧》尝试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师:下面我就来听一听这首《草原放牧》
三、欣赏乐曲
1、初听。
师:你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介绍琵琶。
师: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师:琵琶的音色: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3、复听乐曲,师:乐曲分为几段?。生: 三段
生: 引子
主题一
主题二
4、欣赏乐曲的开头:引子
师: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生: 圆号
师: 引子首先用圆号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随后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弱渐强、生机盎然、富于动力感的经过句。引子既表现了“小姐妹”的英雄气质,也表现了内蒙古草原辽阔、明朗、富有生机的清新景象。
5、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师: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请同学们注意,一定要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特点,并大胆想象音乐表达了怎样的一个情景。
生: 轻快、活泼
师: 这段主题的速度、节奏、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生:速度较快、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旋律灵活跳跃 师:这段音乐又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生: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2)第二主题:抒情主题
师:对比第一主题,音乐在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上有什么不同;描写的场景是否一样?这一主题有描写的怎样的画面。
生:速度缓慢、节奏宽广、旋律抒情具有内蒙古长调色彩,突现了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描绘了一幅小姐妹手拿牧鞭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放歌的画面。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6、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7、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波可爱的形象。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美丽的大草原不仅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着动听的音乐。这就是这堂音乐欣赏课给我们带来的共同收获。下课之后你还可以在电脑上听听其他的四个部分。音乐可以带给你惊喜,仔细去听,慢慢的感受!下课。
板书 草原放牧
引子
像号角(圆号)
主题一
速度
节奏
旋律
活跳跃
主题二 律
慢
较快
曲调
宽广起伏
舒展
轻快活泼
速度
篇9:《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前奏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打节奏化解拍等形式,这样一来到了演唱部分容易进入。歌曲中的休止符部分我强调学习了一下,三年级学生零基础,草儿青青,让学生有对比的来演唱这一句。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加入动作,自编动作,这样调动了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和印象。
篇10: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一、教學內容:《草原上》︱
二、教學目標 :
1)情感價值觀:通過對歌曲《草原上》の學習和表演,能讓學生感受草原大自然の美引申出對草原の贊美熱愛之情。2)過程與方法:歌唱教學 模唱,模仿
3)知識與技能:通過對課の學習能有感情の演唱出《草原上》
三、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甜美抒情の情緒:
四、教學難點 把握歌曲演唱の連貫性,五、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の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の8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の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の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の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の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の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の熱愛和贊美の情感。
六、教學准備 鋼琴 一:導入:
1.播放蒙古大草原圖片創設教學情景
今天老師呢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の地方,去看看那の景色那の人們の生活(出示草原圖片伴奏音樂草原上)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讓學生跟著《草原上》の伴奏音樂,欣賞內蒙古大草原の風景,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之美)
【設計意圖】本歌曲本身就是個非常動聽成功の歌曲,讓學生第一時間來感受歌曲の美感,環節設計2:
1)學生先聆聽第一次,然後要求學生聽完歌曲後講述畫面,2)播放畫面蒙古大草原,比較學生所講出の畫面情景創設情景。(可以多聽一次)二.點題
同學們剛剛播放の視頻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
對大草原、牛羊 蒙古包………… 大家覺の那裏の景色美嗎?/很美。今天我們學習の就是和草原有關の歌曲,請同學們打開書の第六頁今天學習《草原上》
三、新歌教學
1、聆聽歌曲(感受情緒)
剛剛我們已經聽了一次歌曲の旋律,現在再來聽一次聽完後請你說出你の感受(播放歌唱版本《草原上》)
請說說你の感受,你聽完了感覺怎麼樣?很美,很好聽我仿佛看到了…………
2、讀歌詞(了解歌曲中是怎樣描寫草原風景の)
1)老師有感情の帶讀歌詞,(效果是在讀歌詞過程中去感染學生)2)學生模仿跟著老師再讀一遍歌詞、有感情の讀 3)再一次聆聽歌曲(進一不感受歌曲の情緒)在過門笛子吹響の時刻像學生們述說:一個美麗の草原,藍天是那麼の高,太陽照耀著一望無際の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兒馬兒在奔跑,…………請聽(說の過程中注意要繪聲繪色の,有感情の說故事以便符合曲子過門音樂の音樂氣氛)4)學唱歌曲
大家可以看到歌曲很短,我們剛剛已經聽了幾次都已經很熟悉了現在我們來學唱歌曲
5)帶著學生跟著老師の鋼琴演唱,注意唱の時候不要大聲,大家要唱出對草原の贊美之情
6)針對演唱過程中出現の問題加以提示和改正。7)分組演唱 第一段第一句女演唱第二句由男聲演唱 第二段 全班齊唱
結束句把第二段第二句重複一次漸慢結束全曲 8)加進打擊樂伴奏:碰鈴 2對沙錘1對
老師先示範怎樣正確の伴奏樂器使用方法,請同學上來伴奏歌曲 全班加伴奏表演一次
9)嘗試環節加進簡單の舞蹈為歌曲伴舞
篇11: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doc
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童歌曲,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豪的心情。
课堂上,同学们对歌曲都掌握的十分准确,也了解了内蒙古族的音乐风格以及人土风情。对师生接唱和生生接唱环节显得那么有兴趣,自信的和老师、学生比赛演唱,达到了在兴趣中学习歌曲的目的。在教学中,我还着重在本课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音乐声中孩子们一个个能歌善舞,我引导他们逐层完成教学设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并且在开“小小音乐会”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热情达到了一个高潮,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表演,没有及时评价,应该让学生们当小评委,为表演节目的同学给予点评,提出优点和缺点,这样他们就会认真的去欣赏表演,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舞蹈创编环节没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创编性,有点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应该放手给孩子充分自主创编的机会。
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而不是简单的唱、跳、奏,想要上好音乐课,就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当时时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同时,通过教学反思,我感受到,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一定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挖教材,巧妙构思,课上要灵活多变,激情互动。要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王巧云
篇12: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歌曲《小小足球赛》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健康歌的一课,单元主旨意于欲引起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它是一首写实性的歌曲,歌曲中充满了天真与活泼,所以我在教授歌曲时,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足球这一体育项目的热爱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一直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足球赛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围绕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能正确的用带有情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2.了解切分节奏以及音乐记号——上滑音、下滑音,并正确运用音乐记号。
3.学生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4、欣赏《跳绳》和《溜冰圆舞曲》,感受乐曲不同的节拍和情绪。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谈话导入:展开话题,导入新课。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引趣,铺垫工作。
(2)激发情感:播放精彩足球赛片段,引导学习参与啦啦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师生接龙朗读歌词,听唱,教唱,模唱等形式,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3)体验情感:通过反复让学生体会踢足球的情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感受,体会歌曲情感。(4)表现与创造:通过分角色演唱,等演唱形式。再现歌曲中足球赛的场景,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此环节是表现创造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5)体验其它体育项目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体育项目带来的不同音乐体验
《小小足球赛》教后反思
《小小足球赛》选自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首歌曲动感十足。踢足球是孩子们十分爱好的一项运动,尤其男孩子,在操场上,空地上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这节课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虽然是小小足球赛,以书包当球门,但踢起来有模有样,既踢又顶,左铲右传,甚至还有倒钩,虽然摔了个大跟头,却引来了大伙的高兴。学生在歌曲学习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演唱时能跟着歌词做出各种相应的模仿踢足球的动作。在呐喊时,声音洪亮,有气势。
本节课我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游戏,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答案,课堂气氛很活跃。我随即引出足球赛,以让同学们参加啦啦队为由,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音”节奏。又通过对比聆听不同的结束句,使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同时,对歌曲的情感也把握到位,在学习歌曲及情感处理的过程中及时把歌曲的难点进行了处理,如:第一段的“唉呀呀呀呀 呀呀 0呀 呀呀呀呀呀 呀呀,摔了个大跟头,唉!和第二段的”哈哈哈哈哈 哈哈 0哈 哈哈哈 哈哈 哈哈,球进了大门口,耶!我让学生反复体会两段歌词所表现的小运动员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并用肢体语言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歌曲的难点。
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好,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问他们:“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唱一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孩子们学习完第一段和第二段歌曲时,我又分别进行了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唱歌曲的速度,也调动了孩子们演唱歌曲的情绪,课堂气氛很活跃。当孩子们学唱完整首歌曲后,我便让他们在歌曲的小过门处加上拍手,使整首歌曲显得更加活泼,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整节课,孩子们都沉浸在激烈的比赛当中。
篇13: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岁末将近,我们的音乐课程也将接近尾声了,一年级孩子们在本学期学习的最后一首是《过新年》这首歌曲。这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结合着中国过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在本课教学完成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并且对这一课有了新的想法。
在导入环节,我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问: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新年就要到了,你们在过年时候最喜欢做什么啊?小手一个一个的举起来,都想来说一说,有人说,我最喜欢放烟花、放鞭炮;也有的说,我最喜欢到游乐园玩,还有的说,去拜年;最后有人看见书上的小朋友了,就说敲锣打鼓„„“是呀,过年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咱们一起来学习歌曲《过新年》,迎接新年的到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初听歌曲《过新年》,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在复听时,我示意大家为歌曲来伴奏,用拍手,拍桌,用手敲,这三种动作来做,等我示范后,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教室里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听着很吵闹,本来我还在埋怨他们,没有拍好节奏,于是我也想了,过年了,不是要放鞭炮吗?于是,我就想只当是孩子们在放鞭炮呢,于是我就说,鞭炮声声,锣鼓响,我们一起迎新年。孩子们,听到后,也就明白了自己敲的太乱了,在我的引导下,真的敲出了和谐的节奏,顿时,教室里呈现出了过年的气氛。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首先在情感上:通过歌曲《过新年》的学习,充分感受歌曲中表现过新年的热烈喜庆气氛,并通过东北舞秧歌步的学习表现过年时的愉快心情。其次,在知识上:学习歌曲《过新年》,认识中华民族打击乐器鼓与镲,并熟练掌握《过新年》的节奏,完整演唱歌曲。最后,在能力上: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培养学生创编节奏的能力,并且将学会的节奏运用到其他歌曲中。这三个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好,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热闹欢快的场面和热烈喜庆的气氛,并且熟练的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认识了民族乐器鼓和镲还有鼓。在学习歌曲的环节中,我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让孩子从听辩鼓和镲的声音开始,认识了鼓与镲,之后用小鼓和小镲一起配合,学会了歌曲当中的基本节奏“咚咚咚咚锵”,这样一来为学习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孩子们从节奏的认识,逐步熟悉了歌曲的歌词,然后很自然的就将歌词加入到歌曲的旋律当中了,所以歌曲学习的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和自然。孩子歌唱的声音我在教学中不断的强调,以小儿歌的形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好听的,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正确演唱歌曲。
篇14: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快乐宝贝》,慼受和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运用凭音乐直觉的方法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运用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模仿学唱的方法掌握切分节奏。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律动配合演唱,表达歌曲的情绪;齐唱的同时能体会到与同学合作时的快乐,增进与同学间的友谊。2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孩子们很喜欢上音乐课。但在音准、节奏、律动几个方面是他们的弱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注意培养孩子的乐感和律动感。而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上较一二年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体验感受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认知还建立在形象感知和动作感知的基础上。本节课应从歌曲欢快的情绪和歌词入手,采用钢琴和多媒体生动的音响、画面辅助教唱,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领唱时可请音准较好的学生带音准一般的学生一起领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在音乐的世界里享受快乐。3重点难点
1、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附点和切分节奏的重复出现。所以我采用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模仿学唱。
3、培养学生良好歌唱能力,并注意提升学生创编律动能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快乐宝贝 教学过程
1、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小站!这里是快乐的天堂,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这里有快乐的老师和快乐的宝贝们。首先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和音阶小朋友们活动活动筋骨。你们准备好了么?(音阶律动)师:同学们做得真棒!
2、(出示课件)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笑脸)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吧?(高兴、快乐、喜悦)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你们想听吗?(请大家翻开音乐课本第10页)活动2【练习】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听范唱,回答问题。
2、说一说听后您有什么感受?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整首歌都在唱吗?(情绪欢快、活泼,像跳舞的感觉。有唱的地方,也有说的地方。)
师:像这样有唱有说的形式叫说唱形式,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活动3【讲授】新歌教学:
(一)、听范唱,感知歌词节奏。
师:大家刚才讨论了,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跟着歌曲用你喜欢的方式有节奏的读读歌词。(肢体语言)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有那么多的表现形式。在读歌词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地方有困难,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帮忙解决。(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老师简单介绍乐理知识)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读歌词。(领、齐,师生合作)
(二)、学唱歌曲。师:老师听说,在一个神秘的„快乐城堡‟里有许多快乐奖章,谁得到了奖章就会变得快乐无比。但是要去到城堡必须学会《快乐宝贝》这首歌曲,完成任务才能得到这些快乐奖章。大家有没有信心?(有)让我们大家出发吧!
1、反复播放,学生试着自学歌曲第一部分。(老师纠正个别乐句,引导自学。)A.师生配合领齐唱。B.生生配合领齐唱。
(乐句分析:第一小节里的“心”字是四度大跳音,闪现在旋律里,增加动感。告诉学生,好像走路一蹦一跳的样子,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所以一定要把跳音唱准确。第七小节里“乐”是六度跳音,学生不容易唱准确,这时师领唱,找学生唱,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音准。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正确处理领唱与齐唱的衔接,避免喊唱。)
2、教师教唱歌曲第二部分。
(乐句分析:“噜啦啦”把字唱的干净,咬字清楚,“快乐宝贝就是我”要唱的得意些,自豪些,长音时值要饱满。第15、16小节,有附点节奏、八分休止符3拍半长音,比较难唱,教师领唱,指导唱。两个小节的旋律线好像是上台阶一样,直到本首歌曲的最高音,停住。好像感情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高兴,最后呐喊出快乐宝贝——就是我,就是我!)
3、师生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和大家合作一下,老师唱,你们说怎么样? 师:我们合作的非常棒!
4、分声部唱,女生领,齐唱时男生加入。男生领,齐唱时女生加入。
5、请音准较好的学生担任领唱,其余齐唱。
6、指导学生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用快乐的情绪,自豪的心情来唱。告诉大家你是快乐宝贝就是你。师:现在我们来试一试,能不能顺利进入快乐城堡呢?请大家跟着伴奏有表情的唱一遍。(播放音乐,收获快乐奖章!)
活动4【活动】创编律动,表演歌曲
师:拿到快乐奖章你们高兴么?(高兴)那就让我们在城堡里快乐的舞蹈吧!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为歌曲创编律动,一会我们边唱边表演。
1、播放歌曲,小组讨论创编动作。
2、每组挑选一个或多几个动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编。
3、小组汇报表演。
活动5【测试】知识拓展
1、快乐分享
师:同学们表演得简直是太棒了!我们想一下歌中的快乐宝贝是谁啊?
生:是我们!
师:对!既然大家都是快乐宝贝,那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快乐的事情吧?谁能说一说你心中的快乐,让我们一起分享?(播放课件)课堂小结
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人教版02-18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大鹿》教学反思02-1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02-18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案02-18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02-1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