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通用6篇)
篇1: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招标要求.......................................................................................3 1.1 1.2 总体设计要求...................................................................3 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3 IT运维管理平台功能要求..........................................................6 2.1 网络监控与管理要求.......................................................6
2.1.1 系统工作模式..............................................................6 2.1.2 网络安全设备管理.....................................................6 2.1.3 面向网络的一体化管理.............................................7 2.1.4 网络拓扑管理..............................................................7 2.1.5 设备管理......................................................................9 2.1.6 性能管理....................................................................10 2.1.7 故障管理....................................................................12 2.1.8 流量管理....................................................................13 2.1.9 报表管理....................................................................16 2.1.10 安全边界管理............................................................17 2.2 资源监测管理.................................................................18
2.2.1 服务器系统管理........................................................18 2.2.2 数据库管理................................................................19
2.2.3 中间件管理................................................................23 2.2.4 基础应用平台及通用服务管理...............................24 2.2.5 基础运行环境管理...................................................26 2.3 告警监控管理.................................................................26
2.3.1 告警管理....................................................................26 2.3.2 告警通知....................................................................27 2.4 统一监控展现.................................................................27
2.4.1 灵活拓扑展现............................................................28 2.4.2 网络监控展现............................................................29 2.4.3 业务监控展现............................................................29 2.4.4 资源监测展现............................................................30 2.4.5 节点监测展现............................................................31 2.4.6 告警信息展现............................................................31 2.4.7 灵动可视化平台........................................................32 2.4.8 扩展展现集成接口...................................................32 2.5 报表管理.........................................................................32 招标要求 1.1 总体设计要求
(1)系统平台设计应该符合信息行业和本行业的标准,系统内部数据采用标准的格式,系统构架采用标准开放的应用框架和组件结构。
(2)为保证系统平台的统一性,要求软件/模块必须使用同一品牌,所有软件/模块必须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能依托于其他第三方的平台。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和ORACLE数据库,全中文界面,提供友好、直观、易懂的图形呈现,提供强大的信息交互与管理能力。
(3)系统要求运行在开放的TCP/IP网络环境下,基于J2EE平台开发,结合C++、CORBA标准和技术,采用B/S + C/S架构,支持IE7,IE8等标准浏览器,实现系统界面、业务逻辑、数据集成等功能,采用标准接口进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
(4)监控子系统要求支持远程监控和代理、CLI等多种方式监测。支持对Windows、Linux、Unix(HPUX、AIX、Solaris„)平台系统的监测,支持Syslog安全日志的管理;支持多种告警方式,能够以Email、NetSend、外部命令、Snmp设置、Trap转发、Agent执行脚本、短信等通知方式进行告警;支持对所
有监控范围内IT资源的当前和历史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并生成各种分析报表和图表。
(5)平台要求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单点登录、统一权限管理和统一界面展现功能;
(6)系统平台要求提供友好的操作管理,能够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要求灵活定制不同的管理界面。
(7)系统要能够提供良好的集成接口,支持与第三方标准产品的集成部署;
1.2 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
IT运维管理系统平台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对企业的网络、设备、主机、安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等IT资源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IT运维管理水平,为企业核心业务系统提供有利保障;加强对IT系统及IT资源的监控与维护能力、提高维护工作效率、改善维护工作的质量,进而保证各系统维护水平的可持续性提升。
IT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等原则:
1.战略性原则
a)提供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2.开放性原则
a)采用符合国际国内通用的标准协议
b)支持主流计算机平台、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各类软硬件产品。3.先进性原则
a)采用国内外监控和服务管理领域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b)在方案中要将监控和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无缝集成。4.安全性原则 a)保证数据安全
b)不增加现有应用系统的复杂性,更不会降低现有应用系统的稳定性。
c)有严格的身份认证,实施对用户真实身份鉴别 d)采取分级用户结构,提供用户权限管理,防止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e)有安全审计功能,配置审计时对生产系统不产生影响; f)日志安全存放,并有格式化的输出,便于检索和查询 5.可靠性原则
a)管理系统应该在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设备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保证系统能够安全无故障运行
b)安装在被监控对象上的代理或探测工具占用被监控对
象的资源在5%以内; 6.易用性原则
a)提供简洁、方便、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界面,有完整的系统文档。
b)提供可扩充性的接口设计以便于维护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c)采用CS+B/S结构;用户界面应有容错能力,所用术语应具有一致性;
d)用户进入系统的相应功能模块后,该模块所涉及的各项功能尽量在统一的一个界面中显示和完成,减少新界面的弹出;
e)系统采用集中、无需代理的方式运行,无需在被监测信息系统、服务器上安装任何代理软件,只需在一台网管机上安装,即可自动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监测和管理,不改变现有系统的应用配置,对现有系统性能影响甚微,安装实施、维护使用十分方便。7.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a)要求本项目涉及的所有产品符合国家对软件产品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认证或许可,无版权纠纷。IT运维管理平台功能要求 2.1 网络监控与管理要求 2.1.1 系统工作模式
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信息总线技术,具备良好的性能和扩展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C/S和B/S的两种展现模式,为不同关注层面的用户服务。以方便管理人员使用C/S对网络进行专业管理,运维人员使用B/S对网络进行值班监控。
系统具有拥有灵活、高效的网络采集引擎,通过对象识别、采集并发及针对的厂商扩展脚本,可准确、可靠的提供网络设备交互服务。系统利用ICMP、ARP、SNMP、NetBIOS、CLI等标准进行网络探测和信息采集,对发现的网元对象进行识别、分析、保存,形成统一的网管资源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扑计算,生成物理、网络等不同层次的拓扑结构。
通过主动(ICMP、SNMP、CLI)与被动(Trap、、NetFlow、SFlow、镜像、NetStream)两种方式,系统可以从设备上获得各类性能指标和流量数据,经过长时间数据的跟踪记录,最终挖掘分析生成各种报表,展现网管部门需要的网络流量与负荷信息,以供对网络状态的合理评估与决策。
在对网络的不间断实时监测中,系统能够收集针对网络、设
备、终端及链路的各种事件,并利用过去在网管过程中学习得到的处理规则,系统可以对这些事件进行智能分析,并关联所有符合故障特征的相关事件,最终在故障发生前、或故障发现时发出正确告警,以便网络管理人员高效、及时的定位并解决问题。2.1.2 网络安全设备管理
全面支持CISCO、华为、中兴、北电、Foundry、Extreme、Avaya、H3C、DLink 等各种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网络与安全设备,提供各类设备的基本信息、CPU / MEM负载状况,设备可用状态、连续运行时间、响应延时、端口速率、ICMP连通性等设备属性与监测信息,亦可自定义SNMP监测内容。网络设备监测项主要包括:
设备CPU利用率:监测网络设备的CPU使用率。
设备内存利用率:监测网络设备的内存使用量、内存使用率。 端口速率监测:监测网络设备中指定端口的入速率、出速率、入丢帧速、出丢帧速、单播入帧速、单播出帧速、非单播入帧速、非单播出帧速、入错误帧速、出错误帧速。
端口上下线监测:监测网络设备指定的端口的上下线状态。 自定义SNMP监测:可监测多个SNMP表达式(支持四则运算、时间差值运算等)对应的采集结果。 ICMP连通性监测:监测与网络设备的连通性。
2.1.3 面向网络的一体化管理
管理界面友好,能够提供实时的底层网络、设备、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服务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和统计、网络边界安全保障、告警事件列表及IP资源管理等功能,每个区域可以把各功能管理项获取的底层数据按照IT基础设施内在的关联关系,根据运维人员的使用习惯进行了人性化的重新整合呈现,改变过去传统网管生硬的专业指标分割罗列的风格。
在支持典型功能外,还可以从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把平时经常关注的设备监测视图进行重新组织显示,从管理人员的角度进行查看。
提供web客户端,管理员在网络的任何位置,甚至是外网,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络监控系统的后台服务器,实现随时、随地统揽全局。2.1.4 网络拓扑管理
提供能够提供准确直观的 1.发现的设备种类全面
系统支持多厂商的网络设备,可以支持的厂商包括CISCO、Juniper、Huawei华为、ZXR中兴、H3C、Enterasys凯创、Extreme、Foundry、Harbour港湾、CDRS神州数码、AVAYA、Nortel北电、3COM、ARRAY、D-Link、Maipu迈
普、Red-Giant锐捷、NetScreen、Topsec天融信、Riverstone等。
2.拓扑发现技术手段先进
支持通过SNMP、ICMP、NetBIOS、ARP、Traceroute、Telnet等多种手段自动发现、识别设备。在支持众多国内外设备的基础上,系统还对网络类型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很好的发现VPN、VLAN网络拓扑,提供拓扑的动态跟踪和更新功能,能够更加有效的反应网络拓扑现状。
提供网络拓扑动态发现和跟踪技术,可以通过单设备拓扑、多设备拓扑、网段拓扑、种子节点拓扑等多种方式的拓扑发现网络拓扑准确地展现出网络的当前拓扑情况。3.拓扑显示视图多样
系统基于Java平台,支持远程管理协议采集,系统对B/S、C/S混合支持。支持大规模的网络管理问题,系统支持将大型网络通过按照地域、部门等划分成多个相对较小的子网实现分级管理、提供远程管理工具辅助用户对大型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合适的拓扑视图加以监控。能够提供以下拓扑图:
物理拓扑——反映被管网络的实际连接的二层网络拓扑图,方便用户直观掌控网络的实际连接情况;
网络拓扑——反映被管网络各个子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拓扑图,方便用户从IP层逻辑组织网络的管理; 子网拓扑——反映同一网段内终端与二、三层设备的连接关系拓扑,方便用户进行终端设备连接状态的监控及故障诊断;
Web拓扑——系统支持网络拓扑图基于浏览器的展现,通过浏览器的方式监测网络的运行情况,WEB拓扑图通过3-N级的方式展现网络拓扑、设备状态、端口状态。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通过浏览器来查看网络运行的情况。这种显示方式的好处是方便用户穿过防火墙,随时随地进行拓扑浏览监控。
全屏拓扑——可以提供全屏拓扑,以便可以更为方便的全局浏览拓扑,同时也方便进行大屏展现
4.拓扑显示信息丰富
在拓扑图上可以浏览网络资源的详细信息,包括: 在拓扑图上集成设备状态、链路带宽流量、告警故障的展现,使用不同颜色、粗细、图标表示被管理对象的状态信息;
提供快速查找和定位设备功能,可以通过设备名称、IP地址、MAC地址等信息,在拓扑图上准确定位设备,并显示出此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
自动记录设备的所有活动情况,如接入网络、设备迁移及上下线信息。
便捷的浮动信息显示,浮动显示各类设备和链路的关键信息;
集成丰富的右键管理菜单;
集成一些常用管理工具,如多实例ping、remote ping、traceroute、telnet、MIB浏览器
拓扑图无级缩放、全屏显示以及背景图设置。 手工修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 2.1.5 设备管理
系统设备管理全面及时,能够提供设备管理的快照,提供管理的设备列表,并能够提供手、自动可选的设备配置备份功能。
1.设备管理的快照
在拓扑中可以轻松点击被监控设备进入设备运行监控界面,以Dashboard的方式浏览网络设备状态的CPU、内存、链路流量等当前运行参数,若设备出现告警事件或阈值告警,则在网络拓扑图上相关网络设备节点图标以不同的颜色显示,提示管理员进行处理。
2.直观清晰的设备列表
设备管理将系统所发现的所有设备以列表形式展现出来,用户可以方便的查看到设备的名称、类型、IP地址、MAC地址。用户即可以查看所有设备,也可以按类型查看或按子网查看。
用户可以查询所管理的各子网网段内IP地址的分配、使用情况,以及占用该IP地址设备的上联设备及端口的详情等。3.手、自可选的设备配置备份
系统集成主流厂商思科、华为、华三和神码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备份功能,管理员可以设置备份策略,根据管理员配置的策略,系统自动将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备份到备份服务器上。减少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设备配置恢复的时间。
对于非主流厂商设备,可以通过TCL脚本编写交互工具的方式获取相应设备配置备份来实现兼容性的扩展。
系统提供了手动备份与自动备份两种备份功能。4.详细的设备信息分析统计
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统计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的详细信息,不仅包括设备名称、别名、厂商、型号等基本信息,也包括设备端口的类型、端口号、IP地址、MAC地址、端口速率、MTU、端口状态以及对端端口的详细信息,此外还支持SNMP
设备的端口各类出入栈二层桢传输统计情况,如丢包率、错包率等。
系统还提供动态的网管信息展现,如端口列表、ARP表、TCP/UDP表、转发表、CDP表、STP表、设备部件表等。2.1.6 性能管理
本系统管理平台提供了完善的被管理网络数据采集,分析,统计和报表功能,能够通过SNMP、ICMP采集方式,对网络设备的CPU、内存、流量等运行性能指标进行轮询采集。系统进行实时采集数据分析,并保持对网络性能和设备性能的跟踪和趋势分析。1.监测指标丰富
系统支持网络性能实时监测,能监测所有网络设备的当前运行负荷状况,包括:当前CPU利用率、当前内存利用率、入流速、出流速、入包速率、出包速率,到网络设备的端口流量、丢包率、错包率、Ping延时和丢包等运行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并能在拓扑图上根据用户定义阈值以醒目颜色显示。同时,系统提供对主机操作系统CPU、内存和硬盘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此外,系统还提供对典型Web服务的可用性监控,如HTTP/HTTPS、FTP、DNS、DHCP、LDAP等常见应用服务,并且系统同样支持对主机和Web服务监控的阈值告警功能。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系统还提供对历史性能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功能。
网管系统提供的实时性能监视可以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端口流量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并可以方便的给出这些指标的趋势、平均值和最大值,为故障的预测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通过系统能够设置性能的采样周期,能够以图形方式显示性能指标,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定义监测的指标。2.多层面性能监测
系统为网络管理员提供多角度的监测。除了提供网络、物理拓扑显示的图形性能提示外、还为网管员提供主动的面向设备的负荷监测、面向链路的流量监测、面向终端的活跃度监测等多层面的性能监测。 面向网络设备的负荷监测
能够监控到网络设备的CPU和内存使用情况,通过监控网络设备的负荷情况,将被动管理化为主动预警,随时可发现网络的隐患。
面向链路的流量监测
链路性能直接体现网络上数据传输质量。网络上的延迟过长、瓶颈或丢包错包率增高都将会影响网络提供服务的质量。在拓扑图上通过节点的颜色变化、链路的颜色变化、总览列表的带宽占比统计,可以让用户从集成化界面中全面评估网络的整体性能状态,快速定位出网络的瓶颈和隐患。 面向终端的活跃度监测
终端活动快照列表记录了所有终端设备的当前运行状况,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设备IP地址、上联交换机端口、当前在线状态、上次Poll时间、当前流速、当前包速、平均包大小,方便用户进行故障诊断和病毒分析。此外,还提供终端活跃度历史统计。3.监测配置简单
系统配置界面友好、过程简单,且配置完即可生效。同时,系统具有自动评估监测的能力,能够自动生成配置。另外,性能的阈值可在配置时设定,性能达到或超过阈值可触发各种形式的告警,如:邮件、短信、声音等。2.1.7 故障管理
通过系统故障管理,系统能够对故障信息进行搜集、分类、归并、压缩及告警通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即使定位故障源、故障类型及故障波及范围等,帮助管理员来解决日常出现的各种故障,从而确保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使网络重新投入运行。
系统能够自动获得整个IT环境的各种事件,包括网络设备的故障,性能的过载,流量的异常,服务器的异常性能,各类应用的故障,各类终端的变更等等。通过系统故障监控台,用户能
够对整个IT环境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1.统一的故障分析引擎
系统通过内置的事件分析引擎,对获取的事件进行实时的压缩、归并,建立集中化的以故障为导向的集中告警展现。方便运维人员实时查看网内所产生的故障。
通过对事件进行过滤、归并、相关性分析、传递等分析处理。将处理过的事件保存在数据库中。支持对故障持续时间较长的告警级别自动升级处理,支持用户自定义故障类型。
对事件的严重级别加以分类,并分别通知相关人员(如:普通故障就只通知网络管理员,重大故障同时通知主管领导和网络管理员);不同的用户可以为自己定义自己的过滤和通知策略。
故障管理能够实时监视并截获网络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确定故障位置,以声音、电子邮件、短消息等多媒体方式通知网络管理员,并给出故障原因。2.多种告警类型
系统根据故障来源及故障信息所属专业将告警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网络故障告警
监测到链路或设备故障时,尤其是骨干链路Up-Down、核心设备离线等,发出故障告警信息。 网络性能告警
监测到网络设备、服务器的端口流量、丢包率、错包率、Ping延时和丢包、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运行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发出故障预警信息。 网络安全告警
非法设备接入告警:未经过合法登记的设备接入网络后,系统自动进行告警,并根据配置采取主动拦截等联动处理。
IP地址变更告警:IP/MAC/PORT地址绑定之后,如果出现用户私自更改IP地址的情况,系统发现将主动发送告警。
主动接收设备Trap信息
系统能够主动接收网络设备、防火墙等设备发出的Trap故障信息,并在告警台统一展现给用户。3.直观的告警列表
系统把告警事件按节点和严重级别进行排序,并提供包括来源、描述、发生时间、告警名称、告警等级在内的详细列表。4.灵活的告警通知
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故障通知方法,包括:声、光、Windows消息、EMAIL、短信等方法,用户也可自己编写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5.集成多种故障诊断工具
系统提供了各种工具帮助用户进一步监测故障的原因,包括:SNMP工具、Telnet、Ping、Tracert、NetBIOS、RemotePing等等,辅助用户排除故障。2.1.8 流量管理
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细颗粒度的流量分析管理工具Flowmon,实现从端口到应用的广泛流量分析和统计。
通过Flowmon,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系统流量,而不是历史数据回放;系统无须配置成本高昂的硬件探针即可实现设备实时流量的采集分析,从而避免在网络中引入新的故障点。1.支持多种流量采集手段
系统提供多种流量采集的方式,支持端口镜像流量、sFlow流量、Netflow流量等,Flowmon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网卡和多种采集并行的流量分析,并为数据分析提供一致的访问界面。
考虑到网络数据流量分析的数据量十分庞大,系统不会保存所有的原始流量数据信息,而是仅仅保存分析加工后的归并
信息,从而降低服务器的存储要求。2.多维度实时流量分析
系统支持对流量实时分析,当流量数据采集到Flowmon之后,系统会对流量数据开始进一步的分析,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主要通过以下处理过程:
数据过滤:可以通过地址、端口、协议等条件设置数据过滤器,滤去不需要的干扰数据。
流向分析:对数据包包头或者xFlow的包信息进行解码,获取数据包的流向信息,用于分析数据的来源和目的地,通过分析矩阵获取每个网络节点的流向情况。
层次分析:系统对数据包进行1-7层的划分,用于分析全局的数据流量。
协议分析:系统会进行协议级别的数据分析,系统采用了CSPAE分析引擎进行TCP/UDP数据流分析,可以分析大多数的常见TCP/UDP协议,包括:HTTP、POP3、SMTP、FTP、SNMP、DNS等常见协议。
应用分析:系统会对一些动态协议进行应用级别的7层包头分析,从而可以掌握BitTorrent、eDonkey、MSN等P2P和即时通讯协议的流量情况。3.通过流量分析辅助网络的异常判断
全局统计
通过对流量的分析,Flowmon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体的评估分析,让用户了解网络的整体情况,主要包括:
全局流量统计:从整体角度对网络流量的数据包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数据包的长度、TTL、总体流量、总体协议分布、总体TCP/IP协议分布、TCP/UDP端口分布等。 终端流量统计:从整体对终端流量的进行统计和排序。 协议统计
系统从协议角度对网络数据行为进行分析,并按照终端形成排名,便于管理员掌握网络中协议的分布和重点终端的数据行为。通过协议流量排名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ARP病毒、蠕虫异常流量、BT流量、网络异常流量等行为。
协议整体分布:从全局协议、TCP/IP协议两个级别提供协议的分布。
全局协议的排名分析:从终端角度对全局的协议进行排名分析(按照TCP/UDP/ARP/ICMP/IPX/IGMP/OSPF等分类)
TCP/IP协议排名分析:从终端角度对TCP/IP协议的组成进
行
排
名
分
析
(按
照HTTP/FTP/Mail/Telnet/…/SNMP/BitTorrent/eDonkey/Messenger等进行分类)
会话统计
系统通过对流量的流向进行分析,并对TCP会话进行监测,从而获取各个网络节点的流量和会话统计信息。主要包括:
终端流量通讯矩阵:以矩阵的方式展现终端之间的通讯关系和通讯流量。
终端流向统计:本地网络和外部网络,多个VLAN之间各个终端的流量统计排名和总流量。
终端会话统计:终端TCP建立会话的统计,按照TCP的端口进行展现。 终端统计
系统从单个终端节点的角度,分析单个终端的网络数据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终端总体分析:包括活动时间、总的数据流量和包数、基本协议对比等
最近24小时的流量统计:每小时的发送、接收流量的统计
数据包的统计:从TCP会话、TCP 标志包、异常数据包三个方面对数据包进行统计
终端协议分布:终端使用的各种协议的分布图
其他统计:包括ICMP协议统计、最后一次的数据通讯统计等。
2.1.9 报表管理
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性能、告警、状态、资源多个角度的统计和分析报表。
系统具备报表自定义扩展能力,通过报表设计器,可以定制更符合需求的报表。用户对相应的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后,能够以报表形式展现分析统计结果。报表包括:网络运行统计、节点延时统计、节点端口流量统计、设备CPU负载统计、设备内存占用统计、主机CPU负载统计、主机内存占用统计、Oracle数据库运行统计、服务运行统计等 1.端口I/O流量报表
通过网络设备的端口对流量进行统计,并以报表的形式进行展现统计结果。2.设备故障日/月报表
系统平台提供统一事件管理来解决分割管理的数据融合问题,通过以告警事件为导向,提供了清晰的、集中的事件管理。可以让管理人员对整个IT环境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实时事件信息收集,对各类事件信息进行过滤、、压缩、归并等相关性分析与处理,智能化压缩处理海量告警事件,分析出真正的问题所在,实时呈现出完整的事件信息,并将
这些信息分发给负责服务水平监视的操作管理员。
系统支持以日/月为单位实时呈现所有的网络、系统、应用、安全、桌面等被关注的资源。3.设备清单报表
以直观的方式显示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
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统计指定的子网内各设备上端口的运行情况。让管理员能够直观的掌握设备上的端口数量以及端口的使用情况,科学有效地分配设备的端口使用,提高网络环境的运行效率。4.性能报表
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管理员设定的不同监测参数组合,自动生成所需的性能分析报告,提供的性能报告能够针对网络所有的被管理资源(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的关键性能指标(CPU、内存、磁盘、进程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展现,系统还能根据设定自动将历史报告发送给相关人员,提高决策效率。5.自定义报表
系统提供的内置报表,若无法满足现有需要,可以通过客户化工作。
2.1.10 安全边界管理
系统提供IP地址资源管理,对网络边界的安全和IP地
址的户籍进行管理。系统通过内置的设备合法性监测引擎,在不额外消耗网络带宽的情况下,自动发现和监测网内终端设备的基本属性(IP地址、MAC地址、主机名、连接的交换机端口等),系统能够通过IP/MAC/主机/组织/人等信息绑定,建立IP资源信息库。IP地址使用情况详细列举出系统发现的各子网内IP地址的使用情况,包括IP地址、设备名、端口号、端口名称、IP状态、上联设备、上联设备IP、上联设备端口等。
边界按照IP地址的“户籍表”,监控网络中IP的使用情况,对非法使用的IP地址进行拦截,将非法的IP终端隔离出网络,确保用户不能随意修改IP地址和防止IP地址盗用。
网络边界管理提供了IP地址使用的高级审计功能,方便对IP地址的使用进行历史审计和追查。
系统能自动跟踪终端的变化情况。发现有未经登记的设备、或违反IP/MAC/交换机端口绑定规则的终端设备进行告警。
系统能够通过IP/MAC/PORT绑定实时发现是否有非法设备接入局域网络及是否有用户私自更改IP地址的行为;根据安全策略配置通过手动或者自动的方法将非法接入设备隔离出网络,或者将已被拦截的设备重新开通网络连接。有效保障了网络的安全。
拦截与放行设备:手动或者自动(根据安全策略配置)将非法设备隔离出网络,或者将已被拦截的设备重新开通网络连接。
IP/MAC/PORT绑定:IP/MAC/PORT地址绑定之后,能够实时发现是否有非法设备接入网络及是否有用户私自更改IP地址的行为,如果用户私自更改IP地址,系统主动发送告警信息。
终端合法性监控:系统通过业务监控系统的合法性监测引擎,能在不额外消耗网络带宽的情况下,自动监测网内终端设备的基本属性(IP地址、MAC地址、主机名、连接的交换机端口等),对私自变更设备信息进行告警。2.2 资源监测管理
系统集网络安全设备、应用服务和基础支撑系统等监测管理于一体,支持SNMP、Syslog、CLI(Telnet、SSH、WMI)、JMX等远程监控手段和Broadview UniAgent代理监测,各类标准应用协议仿真,拥有了500多种监测器,提供对整个业务网络的7X24不间断监控。 强大监测插件体系
无需二次开发,通过监测插件,不断增加监测器数量,扩展监测范围与内容。众多监测器工作独立,互不影响,保证整个监
测体系的稳定运行。
灵活的监测时间调度机制和智能化的监测阈值模型
自定义监测时间与监测阈值,形成多样化、组合型监测策略,满足复杂环境下不同的监测任务要求。
主机代理Agent监测和远程无代理监测两种监测模式
多方式、多手段的自由组合,兼顾业务网络各部分性能影响,适应不同监测条件。2.2.1 服务器系统管理
系统能够管理和监测Windows、Linux、IBM AIX、AS/400、HP-UX、SUN Solaris、SCO Unix等不同操作系统的服务器或集群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数据,包括服务器的基本信息、CPU负载、内存利用率、应用进程、文件系统、磁盘空间和吞吐、事件与错误日志等信息的分析与监视。帮助用户及早发现服务器系统的性能瓶颈与故障隐患。服务器监测项主要包括:
主机基本信息采集:主机的基本信息,包括:CPU数目、机器型号、系统名称、系统版本、IP地址、内存大小、总线程数目、磁盘名称等。
主机CPU使用率:监测主机系统的CPU使用率。
主机内存使用率:监测主机系统的内存使用量、内存使用率。 主机磁盘使用率:监测主机系统的指定磁盘使用率。 主机磁盘IO监测:监测主机系统的磁盘TPS数、磁盘写操作速率等、每秒完成IO读写次数、每秒读写扇区数、每秒读K字节数、平均I/O队列长度等。
应用进程监测:监测主机系统中指定应用进程的内存使用量、内存使用率、CPU使用率。
系统服务监测:监测主机系统中指定服务的运行状态 主机当前登陆用户信息:当前登录用户登陆的时间、终端IP、终端名称
主机端口速率监测:监测主机系统中指定端口的入速率、出速率、入丢帧速、出丢帧速、单播入帧速、单播出帧速、非单播入帧速、非单播出帧速、入错误帧速、出错误帧速等。 主机重要文件监测:监测主机系统中指定的文件大小。 Job基本信息采集(AS/400):监测Job的名称、CPU使用率、类型、状态、所属用户等。
ICMP连通性监测:监测与主机的连通性。
HACMP集群状态监测:监测集群的可用状态及子节点的状态。
自定义指标监测:系统提供了通用监测器,用户可以通过编写shell或者groovy脚本自定义监测指标 2.2.2 数据库管理
根据预定义的监测项目对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Informix、MySQL等多种数据库,按照属性相关性分为数据库工作状态、数据库表空间的利用情况、数据文件和数据设备的读写命中率、数据碎片的情况、数据库的进程状态、数据库内存利用状态等属性监测组,分组监测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事务、连接等性能数据。 DB2数据库监测
基础监测:最后一次备份时间、数据库状态、数据库激活时间、当前连接数、连接总次数
缓冲池信息监测:各缓冲读写次数、命中率 锁监测:死锁数、锁等待率、锁升级率 锁表信息:锁状态、锁模式、表空间、Schema 排序信息监测:应用排序数、排序溢出百分比
表空间监测:已使用页、表空间类型、页长、总页数、表空间状态、空闲率、空闲页、使用率、预取大小、扩展数据块大小
表空间容器监测:使用率、总页数、已使用页、容器类型、表空间名称 Oracle数据库监测
基础监测:表空间使用率、连接会话数
高级队列监测:ready消息数、错误的消息数、消息平均访问时间、消息总数
归档目的地监测:归档目的地类型、归档目的地状态、归档目的地可用空间、归档目的地可用空间百分比、归档目的地位置
基本信息采集:使用spfile启动、只读模式、归档路径、例程开始时间、限制模式、归档模式、例程名、并行状态、位长、DB版本、DB名称、主机名、实例状态 检查点监测:发生检查点数、完成检查点数
数据文件监测:文件大小、读次数、写次数、读时间、写文件块数、读文件块数、读写文件块数、写时间 全表扫描配置: RSRATIO值、LTSCANRATIO值 资源锁定监测:锁定时长 碎片监测: FSFI值
PGA配置:PGA内存及各区域大小、实例处理性能等
进程资源消耗监测:
可用PGA百分比、可用PGA、已分配PGA、已使用PGA 命中率监测:共享区字典缓存区命中率、多次解析(重装)的条目比率、高速缓存区命中率、共享区库缓存区命中率、磁盘排序与内存排序比率、回退段等待次数与获取次数比率
递归调用信息监测: 递归调用百分比、时间间隔的递归调用百分比、用户调用数、递归调用数、递归-用户调用比率、递归调用速率
Redo日志配置:重做条目的平台大小、多种请求成功/失败比率、错误次数等
Rman备份监测: 增量备份大小、全备份大小
回滚段:大小命中率、等待率、等待次数、活动事务数、翻转次数、扩展次数、一致更改率、收缩次数、用户回滚率
会话监测:会话ID、用户名、CPU时间、排序次数、缓冲区命中率、读次数、写次数、提交次数、占用游标数、扫描次数
SGA配置:共享库缓存大小、SQL缓存大小、数据字典缓存大小、共享池大小、重做日志缓冲区大小、高速缓冲
区大小
SQL监测:使用内存、执行时间、SQL语句、用户 转存空间监测:转储空间使用率
表空间监测:未使用Extent数量读时间、最大Extent数量、已使用率、已使用量、未使用量、未使用百分率、允许最大空间、是否自动扩展、写时间、Segment管理方式、表空间类型、当前Extent数量、下一个Extent大小 表状态监测:增长速度、索引大小、数据大小、表空间、用户
撤销空间监测状态监测:快照太旧错误计数、无空间计数 作业队列监测:破损作业数量、过期作业数量、失败作业数量
MySQL数据库监测
基础监测:缓存查询数、连接数 数据库大小监测:数据库大小 SQL Serve 基础监测:连接会话数、CPU使用率、数据文件大小、日志文件大小
基本信息:阻塞进程数、处理器名称、Windows版本、处
理器数目、主机名、内存(MB)、数据库数目、会话数目、启动时间
数据库大小:数据大小、数据库大小、未分配大小、未使用大小、索引大小、保留大小
文件监测:路径、增长方式、容量、文件组、数据库、大小
会话监测:最后处理时间、命令、数据库、CPU时间(ms)、内存(KB)、程序、建立时间、用户、状态、主机 Informix数据库监测
基础监测:回滚数、死锁数、写缓存命中率、读缓存命中率、数据库连接数
检查点监测:检查点速率、检查点等待速率 DbSpace监测:数据空间使用率
磁盘读写监测:页写速率、页读速率、物理磁盘写速率、物理磁盘读速率
锁监测:锁请求速率、锁超时率、锁等待率、死锁率 日志读写监测:物理日志页面写速率、物理日志写速率、逻辑日志页面写速率、逻辑日志写速率、逻辑日志记录写速率
共享内存监测:块写速率、缓冲区写命中率、缓冲刷新到磁盘速率、Foreground写速、缓冲区等待速率、LRU写速率、顺序扫描速率、Latch等待速率、缓冲区读命中率 排序监测:内存排序速率、磁盘排序速率 事务监测:事务提交速率、事务回滚速率 Sybase数据库监测
基本信息采集:DBMS名称、DBMS版本、系统信息、产品版本、主版本号、产品名称、次版本号
数据库监测:使用百分比、已使用大小、数据大小、空间大小、索引大小、未使用段大小、数据段大小、段总大小、索引段大小
会话监测:数据库、命令、已用内存、CPU时间、IO读写次数、程序、主机、用户、状态
事务监测:系统事务交易总数、每秒回滚事务数、每秒事务数
设备监测:属性值
数据库:CPU使用率、数据库空闲表空间、数据库表空间、连接会话数
2.2.3 中间件管理
产品支持对Websphere、WebLogic、MQSeries、Tomcat、Tuxedo、Tibco、Resin、TongWeb、等各类不同中间件,提供包括配置信息、连接池、线程队列、负载监测、通道情况监测等多类监测组,分析与监测中间件的各项运行状态参数。中间件监测项主要包括:
系统信息采集:监测中间件基本信息,包括: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版本、当前可用堆栈及大小、当前目录、重启次数、开启线程数。
JVM使用监测:监测JVM的堆栈大小和使用率。 JDBC链接池监测:监测指定JDBC连接池资源连接情况。 JTA事务监测:监测中间件中数据处理事务的活动情况。 线程池监测:监测指定线程类的线程平均数、空闲线程平均数以及线程吞吐量。
Servlet监测:监测指定Servlet执行和调用情况。
EJB监测:监测指定EJB激活次数、钝化次数、缓存个数、事务提交次数、事务回滚次数、事务超时次数、访问次数。 WEB应用监测:监测指定Web应用中Session的当前个数、最大值以及累积个数。
JMS队列深度监测:监测中间件中JMS消息队列活动情况。 MQ通道情况监测:监测MQ的通道情况,包括:每秒接收字节、每秒发送字节、通道状态、发送间隔、事务数。 MQ队列深度监测:监测MQ服务的消息队列的队列深度。 Tuxedo负荷监测:监测Tuxedo的机器状态是否被激活、每秒处理的队列服务数每秒入队的队列服务数、当前客户端数、当前WorkStation客户端数。
TongWeb数据连接池监控:监测国产中间件Tongweb数据库连接信息,如最大、最小连接数,可用、创建、关闭、等待连接数等
TongWeb应用性能监控:主要监测系统线程情况、请求队列情况、吞吐量、发送接收字节数等信息; 2.2.4 基础应用平台及通用服务管理
状态提供对IIS、Apache、-Domino等基础应用平台的基础信息、连接测试、基本负载等重要信息的监测。
有效实时地分析HTTP/HTTPS、DNS、FTP、DHCP、LDAP等常见通用服务的运行状态和参数,深入分析服务响应速度变化的技术原因和规律,从根本上解决服务响应性能的问题。 Domino服务器监测
基础监测:监测Domino服务器的内存占用值、指定数据库的使用率、待发邮件数、僵死邮件。
基本信息采集:采集Domino服务器的基本信息,包括:Domino版本、数据库存放路径、CPU个数和CPU类型信息。
负载监测:监测Domino服务器当前负载情况,包括:每分钟交易数、每分钟最大交易数、交易总数、当前用户数、最大用户数、当前任务数。
复制(Replication)监测:监测Domino服务器复制情况,包括:成功复制次数、失败复制次数、删除文档总数、增加文档总数、修改文档总数。
邮件服务监测:监测Domino邮件服务情况,包括:死邮件数、路由邮件数、待路由邮件数、已投递邮件数、待投递邮件数、平均邮件大小、最大邮件大小。
缓冲池监测:监测Domino缓冲池的使用情况,包括:缓冲池大小、缓冲池使用值、缓冲池最大值、扩展管理池使用值、扩展管理池最大值、NSF使用值、NSF最大值。 扩展管理池监测:监测Domino扩展管理池的使用值、最大值。
Apache负载监测:监测服务器是否连接,采集CPU负载、正
常运行时间、响应时间、累计访问数、累计访问数据处理、每秒请求数、每秒处理字节数、每请求处理字节、忙作业数、空闲作业数等指标。 IIS监测主要包括:
连接监测:监测IIS服务运行时间、服务运行时间、尝试登陆/秒、尝试连接/秒、当前连接数、最大连接数。 传输字节监测: 发送字节/秒、接收字节/秒、传输字节/秒、服务运行时间、接收文件/秒、发送文件/秒、找不到文件的错误数、服务运行时间、传输文件/秒。
用户监测:服务运行时间、最大非匿名用户数、非匿名用户/秒、匿名用户/秒、当前非匿名用户数、当前匿名用户数、最大匿名用户数。
WEB请求监测:post请求/秒、head请求/秒、其他请求/秒、服务运行时间、get请求/秒。
WEB服务器可用性监测:监测http、https和Web Service服务器是否连接以及是否正常运行,可以监测指定http的URL路径是否包含或者不包含指定内容。
标准邮件服务器监测:监测pop3、smtp邮件服务器是否连接以及是否正常运行,可以监测具体的邮箱的邮件数以及邮箱使用量。
基础服务监测主要包括:
DNS服务监测:监测DNS服务器是否连接以及是否正常运行,可以监测指定域名是否正确解析。
FTP服务监测:监测FTP服务器是否连接以及是否正常运行,设定已FTP方式登录该资源的阈值,监测指定文件是否存在。
通用资源监测主要包括:
TCP端口监测:可监测多个TCP端口,并采集连接时间,可指定端口开启或者关闭时告警。
通用SNMP监测:可监测多个SNMP表达式(支持四则运算、时间差值运算等)对应的采集结果,并可设定告警阈值。2.2.5 基础运行环境管理
对于IT环境系统,系统支持各种智能设备的快速监测,同时通过SNMP、数据库接口等其他接口方式可以实现客户化的扩展监控,监测内容包括基础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漏水、烟感和电源、UPS、智能空调等。2.3 告警监控管理 2.3.1 告警管理 事件分析
系统具有强大灵活的事件分析功能,能够智能识别各类不同来源的原始事件。通过内建的智能事件分析引擎,对标准化后的原始事件进行可靠过滤、重复压缩、对齐归并与依赖关联,自动修正告警记录,最终形成有效告警。 自定义事件解析规则
用户可自定义编辑和导入解析规则库文件,自主制定事件解析规则,同时支持第三方MIB库的装载与自动解析。 基于iBDM的事件关联分析
事件的产生以及其影响都不是独立的。基于业务影响依赖模型iBDM的事件关联分析,自动发现关联,追溯事件影响、定位问题,发现问题根源。 告警台
作为告警管理平台,呈现最新告警信息,并以最近24小时、最近一周、最近一个月等不同区间统计最近的告警记录,提供自定义刷新、告警确认与消除等告警管理操作。 分等级告警
产生的告警信息分为提醒、警告、次要、重要、紧急五个等级,用户可以根据告警等级安排告警处理的优先次序。 分类查询
借助按资源与按节点的分类导航,快速搜索分类告警记录;支持通过告警信息的事件等级、时间、类别、名称、资源等组合条件进行自定义查询。 告警的关联特性
点击具体告警,会列举告警关联的事件,同时展现事件的详细信息、问题资源信息和依赖关系图等,方便分析故障详情。2.3.2 告警通知 多样的通知方式
支持短信、邮件、语音等告警通知手段。
支持外部命令、UniAgent执行脚本、NetSend、Snmp设置、Trap转发等告警处理动作。告警处理动作将按预定义,自动在告警发生后执行,先一步尝试恢复业务正常运行。 灵活的通知策略
根据不同的告警事件来源为它们指定不同的通知和处理方式,组成全面告警通知策略。 强大的扩展功能 2.4 统一监控展现
通过统一监控展现功能,能够将不同类型的设备、系统、应用等资源的监控平台进行集成,避免使用多个系统进行监控管理。通过综合的展现平台来同事展示各种监控视图,以便于运维人员在一套系统上统揽全局。
运维监控通过集成底层监控产品,能够提供从资源、节点、网络、业务等多角度、层次化的监控信息集中展现,并可通过服务台和个人桌面集成底层监控平台的监控界面和数据,以支持上层的运维工作。2.4.1 灵活拓扑展现
IT运维管理系统中的灵动拓扑展现与灵动可视化平台实现同步,系统可以根据运维人员在灵动平台中创建的各类视图来显示资源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
灵动拓扑展现不仅可以展现IT资源的逻辑物理关系,还可以查看视图中资源的运行状态。拓扑图中的任一设备或者链路都会以浮动框的形式显示其基本信息与运行状态。同时,通过点击节点,可跳转至相关联的视图或相关联资源的详细监控界面。
IT运维管理系统作为运维与监控平台,其自身收集与处理了大量IT部门运维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包括:资源配置库、监控性能与状态等。这些信息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现,而IT运维管理系统正是通过灵动可视化平台来提供此能力。
灵动可视化平台集模型编辑和模型展现于一体,方便用户绘制网络拓扑、业务拓扑、机房视图及其他结构图。其使用最新的Flex富客户端展现技术实现,可以自由的组合数据源提供的信息,以图形、表格、拓扑等形式,提供于用户,并支持用户的操作交互,以进一步挖掘数据。
2.4.1.1 展现能力
灵动可视化平台提供了超过600个基础模具库,涵盖了普通图形、各种厂商设备图标、设备面板等各类图形组件。通过将这些图形组件组合在一起,并为其关联恰当的业务数据源,按需表现多种逻辑物理环境。如局域网络拓扑图、业务系统图、机房布局图、设备面板图等。2.4.1.2 交互挖掘
系统具有基于Flex展现技术,还具有基于WEB的交互能力,在平台提供的图中,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与图中的元素(图形、表格)等进行交互,可以获取到进一步的资源详情、挖掘数据与切换观察视角。
用户也可自定义图表事件,进一步扩展图形交互,集成其它监控系统的页面功能。2.4.1.3 编辑扩展能力
由于系统的业务架构经常会产生变化,因此系统实施时确定的各种拓扑图也会随之改变。为了提供现场的编辑能力,系统需提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工具,无须使用各种复杂的配置脚本,而通过WEB上的画图工具,完成图形的编辑与创造。
2.4.1.4 数据可视化感知
灵动可视化平台可展现的信息,通过数据源的支持,可以让灵动图形中的各类对象有了灵活生动的展现,平台可以通过数据信息、状态的绑定,实现拓扑可视化的动态展现和交互,灵动平台支持多数据源提供,默认采用CMDB配置资源库,根据CMDB配置库提供的定义信息分类组织数据对象,用户可直接拖动这些数据对象到图中,以完成用户理想的视图。
2.4.2 网络监控展现
IT运维管理系统中的网络运行监测与网络监控平台实现同步,集成网络监控平台的相关功能,系统可以将各种网络监控指标进行统计后分类以视图的方式显示。 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不仅可以展现网络主拓扑图,还可以递进式挖掘多级子拓扑,进行逐层嵌套组织显示。拓扑图中的任一设备或者链路都会以浮动框的形式显示其基本信息与运行状态。同时,通过点击节点或资源链接,可跳转至相关对象的详细监控界面。 网络监控视图
网络监控视图提供了关注网络整体运行表现的全局视角,网络的各类指标均在其中得到体现,如反映管理对象的系统统计信息、反映端口速率排行前10位、CPU使用率前10位、内存使
用率前10位、节点连通延时前10位的列表信息、最新网络告警事件列表及统计排名等。内容的增减与组织方式可根据用户的需要与习惯随意调整。2.4.3 业务监控展现
IT运维管理系统的业务监测视图以业务系统为核心,集成业务监控系统的相关功能,统一展现支持业务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系统、中间件、数据库、通用服务和基础应用等各类资源,紧贴用户思维,由粗线条到细颗粒度地逐层展现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满足企业或单位以业务为最终服务目标的IT管理思想。2.4.3.1 业务应用拓扑
业务应用拓扑支持有向关联,业务系统各关联资源根据业务影响方向组成业务支撑网络。针对业务网络的告警事件,依靠基于iBDM的事件关联分析,自动分析判断节点间依赖关系,快速定位业务故障根源。2.4.3.2 业务监测视图
业务监测视图提供业务系统的基本信息、资源组成和运行状态,并通过平均修复时间(MTTR)和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等SLA综合指标评估业务服务水平。通过业务监测视图,用户可深入浅出地分析业务系统当前的运行状况,大大降低IT系统管理难度。
2.4.4 资源监测展现
为了便于查找故障,分析故障根本原因,往往需要查看故障产生的具体对象。IT运维管理系统的资源监控视图集成业务监控系统的相关功能,从资源总览、资源汇总和资源详情视图分层分类地细致展现各类资源的性能详细指标。 资源总览
汇总所有监测资源信息,以全局和分类统计其可用状态和健康状态,并列举当前问题资源。 资源汇总
针对具体资源类型,统计展现所有该类资源的运行状态,包括:该类资源的可用性和健康性、可用资源比率与健康资源比率、当前出现问题的具体资源等常规指标和该类自有的其他指标。 资源详情
针对业务应用的具体资源,根据不同的资源分类(如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等),详细展现资源的基本信息、负荷状况、稳定性、响应延时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和健康度与可用度的状态分析,轻松掌握资源当前的运行状况。2.4.5 节点监测展现
网络中拥有独立IP的网络实体,我们称之为节点。单个节
点可能部署了多项被监测资源,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IT运维管理系统通过集成业务监控系统的相关功能,提供了基于节点的整体监测,汇聚节点内各资源的监测数据,从总览视图、详情视图(一级、二级视图),递进式地展现被监测资源的详细参数。
节点总览视图
节点总览视图从总体上统计各个分类节点的不可用节点数、节点总数、及总资源数等,同时以柱图方式直观显示节点的不可用节点数占节点总数的比例。 一级节点视图
一级节点视图集合了同分类的所有节点,各节点单独展现内部资源健康状态。 二级节点视图
二级节点视图详细给出节点所包括单个资源的详细运行情况,如图所示,此
服务器节点不仅监测了服务器的Windows 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其网络设备、DNS服务和POP3 服务的运行情况。2.4.6 告警信息展现
为了查找发生故障的原因,往往需要查看一段时间内的告警信息来进行分析。告警管理可以对告警信息按资源、按节点的进行查询,并展示了各个时间段的告警信息。2.4.7 灵动可视化平台 2.4.8 扩展展现集成接口
扩展展现集成(SSO)通过Portal技术,以B/S方式实现IT运维管理系统与其他监控产品的融合,为用户提供可扩展、多元化的信息汇聚与功能集成。
借助统一身份登录和权限验证,IT运维管理系统可以深度集成其它监控系统,为不同角色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个性化工作界面,提高IT运维服务效率。2.5 报表管理
全面的性能与告警报表
依据对监测数据的自动汇聚、抽取、分析,提供基础架构性能与告警、资源比较、指标排名、指标趋势等各类层次化统计分析报表。从业务运行状态到微观性能指标,自定义查询业务应用系统及其关联资源的当前和历史运行情况。 业务运行报表
支持按业务的方式对业务应用可用性、MTTR和MTBF进行统计。 节点报表
支持按节点的方式对其监测数据的进行汇总分析,提供基础架构性能指标趋势等各类层次化统计分析报表,并支持自定义时间段进行查询。
“所见即所得”的报表
支持报表收藏功能和订阅。支持导出为Excel、PDF文件和立即发送报表到指定Email邮箱,还能够为不同的用户订阅相关报表,自动定时发送到指定Email邮箱,提供系统优化、决策分析和业务规划的量化参考。
篇2: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CBSi中国•PChome 责编: 邹震 2009-11-02
摘要:ITIL 是IT 运维的事实标准,ITIL 的流程和原则通过规章制度的方式定义和实现,通常要借助工具软件帮助其落实,在国内,这些工具软件被统称为IT 运维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多的依赖PC、LAN、服务器、防火墙等互联网技术,IT系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业务系统不可或缺的支撑基础,业务系统借助IT系统帮助企业更高效的服务于客户及市场,IT系统不单纯只是零散孤立的软硬件设备,为了更好的保障业务系统持续运行,IT应用系统已经上升到了IT服务管理层面。
IT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IT管理模式下,缺乏适用的自动化管理流程,导致IT服务管理能力低下,从而使IT服务存在诸多问题:
* 传统监控方式过于分散,监控相互独立,故障的不能准确定位;
* 关键配置信息登记不完善,系统配置散乱在各种资料中,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 * IT资源管理混乱,领导层无法清晰了解资产的变更、使用等情况; * 系统升级变更后业务不稳定;
* 运维管理效率低下,相似问题屡屡发生,IT运维人员疲于奔命;
* 知识分散,信息中心过度依赖某个人,人员流失能影响故障解决速度; * 人员技能要求增高;员工工作考核无法量化,有的人很忙,有的人很闲; * 缺乏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面向业务体验的运维模式„„ ITIL产生的效益分析
为了更好的让IT服务于用户,让运维人员不至于沿用“被动响应、救火队”的服务支持管理模式,英国CCTA(现OGC)于20世纪80年受英国政府的委托,组织开发了一套提高IT架构有效管理、经济使用支撑业务运行的IT资源的标准——ITIL,ITIL自诞生之初就引起了众多政府、企业的关注,企业、政府组织纷纷加入进来使用ITIL、雕琢ITIL,到如今,ITIL已经经历了V1、V2、V3三个版本的变迁,已经拥有了数万个政府、企业的用户,可以说ITIL已经成为了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标准。
ITIL能够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ITIL定位在面向终端用户,关注客户体验,为业务与技术搭建沟通的桥梁,确保政府、组织、企业的战略推动的实施。ITIL定义了企业IT系统计划、研发、实施到运维的最佳实现流程和管理原则。以下是应用ITIL可能产生的效益。
ITIL对用户的效益分析
1、ITIL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实施ITIL之后,用户的IT服务质量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提高用户的客户满意度。
2、服务内容可以以客户的语言和更为恰当的详细程度得到更好的描述。
3、通过实施ITIL,可以对服务质量、可用性、可靠性和服务成本进行更好的管理。
4、通过实施ITIL,可以更好的让企业提升IT服务质量的改进,还可以对采纳基于ISO20000系类标准或BS 15000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支持。
5、ITIL为内部沟通和外部供应商沟通,以及程序的标准化和识别提供一个一致的参考框架。
ITIL对IT部门的效益分析
1、通过实施ITIL,IT部门可以全面监控网络、主机、存储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等IT资源。
2、更加有利于IT部门对其负责的IT资源进行管理。
3、ITIL流程可以对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或外包作业)提供一个管理框架。
4、通过ITIL规范的服务台,可以建立一个更好的IT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的平台。
但是,ITIL仅仅只是IT运维的事实标准,ITIL的流程和原则通过规章制度的方式定义和实现,通常要借助工具软件帮助其落实,在国内,这些工具软件被统称为IT运维管理平台。
IT运维管理平台是遵循ITIL理论,同时根据用户自身的特点而构建的,IT运维管理平台通过整合以往对网络、服务器与业务应用等IT基础设施的管理,通过基础监控平台提供的接口实行有效对接,帮助用户建立全面完整的、以业务价值为核心的基础监控和统一展现管理平台,为IT服务管理提供足够的管理元素,帮助管理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了解系统运维状况,从而帮助用户实现对IT服务基础支撑系统的透彻管控。
广通信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育毅认为,IT运维管理平台的作用从信息部门工作重点来讲,就是需要保障IT数据的连续性,保障业务数据保存正常、保障业务的连续性。业务部门最直接的要求总结起来就是——网络不断、系统不瘫、数据不丢。
IT运维管理平台不但要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还能切实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比如对信息中心主管而言,他需要将信息部门工作向决策层汇报,IT运维管理平台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方式、或者一种表格、让信息中心主管来量化整个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同时产生一系列数据向决策层汇报信息部门运营情况。
IT运维管理平台不仅仅是一种提升IT服务质量的手段,更应该帮助用户导入一种服务管理思想、过程方法、制度体系。IT运维管理平台是ITIL落地的工具,实施ITIL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有初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初期一般只实现服务台、事件管理和配置管理。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的流程,但走好这一步不仅可以提高ITIL实施的信心,而且能够为以后的实施打下牢固的基础。
中期的目标是建立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安全管理、继续优化或强化配置管理以及IT服务管理中部分的管理流程。在完成初期和中期的ITIL流程实施之后,IT运维基本可以实现可控和在控。可控要求的是基础IT运维有流程、有职责;在控则是要求在可控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在完善IT服务管理流程的同时建立IT服务管理的部分管理流程。
Broadview IT运维管理平台是遵循ITIL,结合国内现状与广通实践经验,建立的以服务流程为驱动的管理平台。通过标准化的建立,IT运维管理平台定义了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发布管理等在内的服务管理流程,能够为用户提供运维过程中的流程化处理的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各流程环节的工单形成IT服务的闭环管理,将人员、流程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管理、监控和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用户整体的运维管理水平。
IT运维管理平台实施之后,就会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当机房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会通过告警台进行预警,IT运维人员第一时间就能知道业务系统中断了,值班人员通过智能化的告警处理中心提示的内置故障根源分析作出处理,恢复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如果不能处理就将故障事件派给相应的IT运维人员,IT运维人员解决问题之后将结果反馈给服务台,所有的配置项信息都储存在配置管理库里,以备查看,事件工单关闭。
同一事件经常发生之后,服务台或IT运维人员就会将此事件作为问题来处理,或者在日常巡检或趋势分析中也可以找到潜在的问题,这时就会启用问题管理,问题工单会派给相应的IT运维人员将事件频发的根源找到并作出处理,消除隐患、彻底解决,避免以后人力浪费在解决同样的事件上。
如果发现问题的根源是软、硬件设备问题造成的,这时需要对软、硬件进行更换或者升级,就不得不提到变更管理。之所以此处添加变更管理,是因为软硬件的变更是具有风险的,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业务系统,比如常见的软件升级存在的风险就很大,很容易就会升级失败导致业务系统中断,所以变更管理需要经过有效评估,复杂的变更管理还需要变更委员会确定变更计划是否可行、操作是否得当、是否会影响到业务系统、需要在变更前对于预见的风险做好哪些必要准备,变更委员会同意进行变更之后,再由运维人员按照规范进行变更操作,如果是软件的变更会有新版本的升级发布。最后,将所有的问题解决、变更、发布管理涉及到的配置项信息都需要到配置管理库进行记录和更新,最后返到服务台关闭问题工单,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
篇3:私有云IT运维管理平台研究
关键词:IT,运维管理,私有云,按需交付,管理流程
现在企业业务的发展与IT运维管理成熟与否联系越来越紧密, 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大[1]。进入21世纪以来, 政府和企业都在改革各自的运维管理体系, ITIL作为运维团队和管理流程的一套理念和体系, 给IT服务组织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企业在实施时经常发生问题, 如果想要成功实施ITIL, 就必须要配置一套与之匹配的落地措施[2]。
随着IT服务厂商抓住了云计算的先机, IT服务的资源管理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细分。IT运维作为IT产业链体系中的一份子, 其发展也关系到产业链发展的进程。云计算代表了IT创新的方向和未来, 不仅可以改变企业计算的方式, 也可以改变IT基础架构运维服务模式。针对传统的IT运维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国内已经开始研究基于云计算的IT运维服务系统, 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式, 作为一种按需交付服务的商业模式, 云计算IT运维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部署和应用IT运维系统的方法,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高成本IT运维服务模式。
随着云计算发展趋势及周边网络环境、信息化管理观念不断成熟, IT运维服务需要转型升级, 实现全方位实时穿透式的智能管理。
1 基于ITIL的IT运维管理
建立IT运维管理平台, 可实现对用户操作规范的约束和对IT资源进行实时监控, 包括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网络、安全、业务应用和客户端等内容, 通过自动监控实现故障或问题综合处理和集中管理。全面提高IT管理部门“自主运维”能力、信息化管理水平, 帮助持续提高业务部门和客户的满意度, 为高效科学的业务运转提供有效保障[3]。
2 云平台建设现状
当前, 企业在构建云平台时缺乏云平台与传统IT系统平台的接口标准, 难以搭建混合系统;企业业务系统云端化, 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更高;云平台需要企业IT管理流程标准化[4]。因此, 建设私有云维护平台, 使运维不再受地域限制, 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实现运维管理, 将过去的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服务方式从而实现主动式的IT运维权[5]。
3 私有云IT运维管理模式
该文基于System Center2012和ITILV3, 提出私有云IT运维管理全套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实现对IT系统环境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提高IT系统运行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为实现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构建私有云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把IT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对企业内部提供 (Iaa S) , 相当于把IT基础设施像日常生活中的水和电一样以服务的形式集中供应, 并按照服务内容和实际使用量进行计费。由于要保证资源的动态分配和定制资源的分配粒度, 必须使用各种虚拟化技术。
3.1 虚拟化
微软虚拟化Hyper-V架构内置在Windows Server中, 安装、配置和管理相对简单方便, 补丁更新随Windows补丁服务自动免费完成, 也是总拥有成本最低的商业虚拟化解决方案。微软System Center2012管理套件提供全套私有云管理套件, 特别是对异构平台的支持和IT流程自动化是这一套件的最大亮点。
3.2 私有云运维管理平台结构
该文提出的方案基于System Cente Service manager和ITIL V3, 针对缺乏ITIL训练的国内大多数客户, 对管理套件中System Center 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进行重新设计并打包, 支持异构平台和IT流程自动化, 实现企业IT运维ITIL落地。
3.3 私有云I T运维平台主要功能
私有云IT运维管理平台结合在企业和政务行业运维支撑领域的丰富经验, 完全遵从ITILv3标准并与私有云完美融合的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 整合了云计算、网络监控、系统监控、业务监控和服务流程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 其主要功能包括服务目录、服务请求管理、事件管理 (故障管理) 、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知识管理、服务级别管理、任务管理、资产管理、供应商管理、可用性管理、性能管理、服务报告与服务度量 (报表管理) 、工作流、企业排程和工作负载自动化 (调度管理) 等, 实现IT服务管理的标准化、合规化、虚拟化、自感知、自服务、自动化、自学习、自改进, 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更快速和更安全的交付IT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骎.ABC家电零售公司IT运维管理外包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3.
[2]傅海滨, 彭健.企业构建私有云的思考[J].网络运维与管理, 2013 (3) .
[3]冯纯.基于ITIL的IT服务台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9) .
[4]赖菲, 王智微, 葛新, 等.发电集团数据中心云计算应用研究[J].电力信息化, 2013, 11 (1) .
篇4:浅谈IT运维管理之系统集中监控
【摘 要】随着网络应用技术不断发展,IT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从项目背景、需求目标、功能设计、效果分析几方面探讨集中监控系统的建立。
【关键词】IT运维管理; 监控系统 ;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70-01
前言
随着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不断建设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企业管理运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IT基础平台的运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逐步从项目建设阶段转向以深入应用、提升应用水平的运行维护阶段。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已成为现阶段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重要保证手段。
一、背景
信息管理部是信息化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网络、主机等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维护,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IT服务。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应用不断增多,主机服务器、网络实施、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软硬件平台日益复杂,服务用户的面不断扩大,如何维护好日益增多的主机网络设备,保证各个应用系统安全顺畅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和故障,是IT运维管理的关键所在。目前IT运维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构建一个综合的IT运维管理体系。对网络、主机、系统等的管理和服务是分散的、不关联的,没有实现数据、信息和知识库的共享,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融合组织、制度、流程、技术的IT运维管理体系,从粗放、分散、低效的管理逐步过渡到科学、规范的管理,实现从手工运维到自动化运维。按照IT运维管理理论、方法和标准,结合实际和建设需要,遵循立足需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实际人员和管理情况,当务之急是需要建立集中监控系统,实现对网络及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监控和日常技术支持,快速响应和及时解决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确保网络及信息系统正常、稳定、高效运行。
二、系统架构
2.1 系统架构图
集中监控系统实现对不同服务对象和IT资源的实时监控,包括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网络、安全、机房、业务应用和客户端等,并通过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对不同被管对象进行综合处理和集中管理,其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基础监控数据的采集、归并、筛选、过滤、关联等处理,同时对数据进行本地存储。数据采集的方式根据被监控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路由交换机及网络安全设备的数据采集方式采用SNMP协议轮询,接收SNMPTRAP以及Sys-log,采集相关的状态、事件信息。
(2)主机服务器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和监控的要求,采用SNMP协议、WMI、TELNET的方式轮询。对于特殊应用需求,可以采用AGENT的方式采集数据,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2.3 数据分析处理层
数据分析处理层根据系统设定的各项功能模块的具体要求,对数据采集层提供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组织、分析和存储,并将结果提供给上层的数据呈现层2.4 数据呈现层数据呈现层根据数据分析处理层提供的数据,通过Web界面以视图、报表等方式向用户展现。
三、系统主要功能
3.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整个集中监控系统的基础功能。采用SNMP、WMI、TELNET等协议轮询、接收SNMPTrap、Syslog,或者通过安装在主机/服务器上的A-gent上报信息,来获取被监控对象的状态信息、日志信息和告警信息,并作相应处理。
3.2 故障判断集中报警
故障判断根据采集的基础数据和设定的判断基准,对事件进行判定,确定故障是否存在,并生成故障级别信息。集中报警功能根据故障判断提供的故障级别信息,采取不同的报警策略自动触发,驱动不同的报警程序,比如邮件、短信、声光等。
3.3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对设备性能进行实时监控,比如:网络设备的CPU、内存、端口流量,主机系统的CPU、内存、磁盘读写、交换文件等。监控参数管理可以定义监控周期和性能阈值,当性能超过阈值时,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3.4 网络拓扑管理
网络拓扑管理利用直观的图形展示,帮助管理员更好地了解网络系统的联接情况,在网络中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发生的位置,从而更快速恢复故障。网络拓扑管理根据网络连接情况,自动生成和实际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图,为管理员提供真正的网络视图。通过网络拓扑图管理员可以方便地掌握设备分布情况和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
3.5 报表管理
报表管理用户可以订制资源使用报表、故障统计报表、资源趋势报表、TOPN统计报表、可用性统计报表、综合报告等不同类别的报表,并生成柱状图、曲线图、饼图等直观图表,实现各种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全面、宏观地展示网络的运行情况,有助于更细致地分析网络数据,察看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热点故障、故障多发设备、故障多发时间,性能变化趋势等,从中发现规律和趋势,为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提供详细的统计分析报表。
3.6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主要反应网络系统中被监控系统配置更新的情况。
3.7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系统配置、用户管理、监控行状况等的管理。用户管理是实现系统用户的基本信息维护和权限管理。监控策略管理是根据不同的监控对象和应用环境,设置不同的监控策略,比如数据采集周期、报警方式。
四、结束语
篇5: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本文档中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本文档版权归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所有,翻印必究。
未经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书面许可,除非版权法允许,不准以任何形式对本文档进行复制、改编或翻译。
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对本文档不作任何担保,包括但不限于适销性和特定用途适用性的隐含担保。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对本手册中包含的错误以及与其功能或使用有关的直接、间接、特殊、偶发或者继发性损失不负任何责任。
质量保证
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承诺若是在保修期间(自您收到软件之日起的三十天内)装载软件的介质确实出现质量问题,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将负责更换相同类型的软件介质产品。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保证,更换的软件介质,其品质完全相同。
可以从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或其授权的销售与服务机构索取适用于您所购买的金商祺综合网管产品及更换部件的特定保修条款。
有限权利许可
本软件及附属产品,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拥有该软件最终所有权,您只要接受本许可协议,即可具有一定的使用权利。除非本许可证协议的补充协议有所修改,否则您使用本软件的权利和义务仅限如下:
(1)若在装载本软件的介质中只包含一个版本,则只能安装一套软件;若介质中包含该软件的多个版本,则只能安装和使用其中一个版本的副本。(2)对软件介质中装载的文件进行备份,或者复制到计算机硬盘中而将原始文件作为档案进行保存。
(3)未经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官方书面允许,该软件介质不得转让。(4)不可以复制本软件附带的相关文档。
(5)不可以再次授权、出租、或出借本软件的任何部分。
(6)不可以通过反向工程、反编译、反汇编、修改、翻译和其他方法来试图获取该软件的源代码,或用该软件进行派生工作。
商标许可:
Sunny,是在中国的注册商标,为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独家所有。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对本文档中述及的其它公司的商标和产品名称不拥有任何专利权。
注意:
由于软件版本不同,所提供给您的软件版本中所包含的某些功能不一定与该手册的介绍完全相同。
北京金商祺软件有限公司仅允许您在接受协议许可中的各项条款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本软件产品。请仔细阅读各项条款。目录
目录
法律声明....................................................................................................1 质量保证....................................................................................................1 有限权利许可............................................................................................1 商标许可:................................................................................................2 注意:.......................................................................................................2 目录....................................................................................................3 安装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1
硬件要求....................................................................................................1 安装过程....................................................................................................1 启动系统....................................................................................................4 资源列表............................................................................................8 系统设置............................................................................................9
个人信息............................................................................................9 授权管理..................................................................................................10 授权信息..........................................................................................10 申请授权..........................................................................................10 授权更新..........................................................................................11 角色管理..................................................................................................13 角色列表..........................................................................................13 添加角色..........................................................................................14 用户管理..................................................................................................14 用户列表..........................................................................................14 添加用户..........................................................................................16 菜单管理..................................................................................................16 菜单列表..........................................................................................16 添加菜单..........................................................................................18 权限管理..........................................................................................19 文件管理..........................................................................................19 分组管理..................................................................................................22 启用分组..........................................................................................22 用户组管理......................................................................................22 用户组对设备权限设置..................................................................23 设备对用户的权限设置..................................................................24 系统设置..................................................................................................24 SNMP参数设置...............................................................................24 网络时钟设置..................................................................................24 系统IP地址设置.............................................................................24 网络管理..........................................................................................25
网络设备..................................................................................................25 扫描设备..........................................................................................25 设备列表..........................................................................................27 IPV6三层设备列表.........................................................................32 批量修改..........................................................................................34 批量端口修改..................................................................................35 批量删除..........................................................................................35 厂商列表..........................................................................................36 设备类型列表..................................................................................37 导出交换机信息..............................................................................40 导出端口信息..................................................................................41 导入端口信息..................................................................................42 设备逻辑关系列表..........................................................................42 重复设备列表..................................................................................45 拓扑管理..................................................................................................46 无线AP管理...........................................................................................55 无线AP列表...................................................................................55 导出无线AP信息...........................................................................57 导入无线AP信息...........................................................................58 批量添加无线AP............................................................................59 查询服务..................................................................................................60 IP查询.............................................................................................60 MAC查询.........................................................................................60 房间查询..........................................................................................61 端口查询..........................................................................................62 IP与子网管理.........................................................................................62 全部IP地址段列表.........................................................................62 可用IP地址段列表.........................................................................63 子网信息列表..................................................................................64 IP地址使用情况..............................................................................64 扫描子网信息..................................................................................65 统计分析..................................................................................................65 端口利用率......................................................................................65 主机管理..........................................................................................67
扫描服务器..............................................................................................67 服务器列表..............................................................................................69 服务器连接信息......................................................................................71 批量修改..................................................................................................72 批量删除..................................................................................................73 导出服务器信息......................................................................................73 导入服务器信息......................................................................................74 导出服务信息..........................................................................................75 导入服务信息..........................................................................................76 服务器监控..............................................................................................76 内部监控..................................................................................................76 监控告警..........................................................................................84
网络异常关注..........................................................................................85 ARP使用排名..................................................................................85 子网IP使用排名.............................................................................86 IP频繁变化排名..............................................................................86 端口流量排名..................................................................................87 错包排名..........................................................................................88 告警管理..................................................................................................90 告警列表..........................................................................................90 告警发送设置..................................................................................90 邮件服务器设置..............................................................................91 短信服务器设置..............................................................................91 监控图管理..............................................................................................92 流量图管理......................................................................................92 查看流量图......................................................................................94 端口流量监控..................................................................................94 监控图列表......................................................................................95 端口实时监控..................................................................................96 自定义监控......................................................................................97 自定义监控设备类型......................................................................97 自定义监控设备属性......................................................................98 自定义监控设备..............................................................................99 在线用户列表..................................................................................99 历史用户列表................................................................................100 在线用户数量监控图....................................................................100 自定义绘图....................................................................................102 告警日志................................................................................................103 设备告警日志清理........................................................................103 日志保留时间设置........................................................................103 网络监控................................................................................................104 网络监控点列表............................................................................104 网络监控设置................................................................................105 运维管理........................................................................................106
维修记录................................................................................................106 设备维修记录................................................................................106 导入维修记录................................................................................107 导出维修记录................................................................................108 工作流程................................................................................................108 事件类型管理................................................................................108 自定义事件描述............................................................................109 增加事件........................................................................................109 完成事件........................................................................................109 配置备份................................................................................................110 交换机配置备份............................................................................110 知识库管理............................................................................................111 文章管理........................................................................................111 类别管理........................................................................................112 查看报表................................................................................................113 交换机CPU使用率.......................................................................113 交换机端口流量报表....................................................................114 全局流量监控报表........................................................................114 服务器监控报表............................................................................115 传感器温湿度报表........................................................................115 告警报表........................................................................................116 机房管理........................................................................................117
园区管理................................................................................................117 园区列表........................................................................................117 建筑物管理............................................................................................118 建筑物列表....................................................................................118 机房管理................................................................................................119 机房列表........................................................................................119 机房拓扑........................................................................................121 网络摄像机列表............................................................................122 视频监控中心列表........................................................................124 传感器列表....................................................................................125 机柜管理................................................................................................127 机柜列表........................................................................................127 机柜图............................................................................................130 配线架管理............................................................................................130 配线架列表....................................................................................130 导出配线架信息............................................................................132 导入配线架信息............................................................................132 网络日志........................................................................................134
网络日志................................................................................................135 历史日志下载................................................................................135 资产管理........................................................................................136
项目管理................................................................................................136 项目类型列表................................................................................136 项目列表........................................................................................137 合同管理................................................................................................138 合同列表........................................................................................138 资产管理................................................................................................139 资产类型列表................................................................................139 资产列表........................................................................................139 批量添加资产................................................................................140 批量添加资产编号........................................................................140 导入资产........................................................................................141 导出资产........................................................................................141 导入在线设备........................................................................................142 在线交换机列表............................................................................142 在线服务器列表............................................................................142 导入全部在线设备........................................................................142 FAQ..................................................................................................143
扫描设备................................................................................................143 拓扑图...................................................................................................143 服务器监控............................................................................................144 故障报警................................................................................................146 导入导出................................................................................................147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名词解释...................................................148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安装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
硬件要求
推荐配臵:独享服务器,64位,2G内存,硬盘空间20G。
安装过程
在安装系统之前,先进BIOS校准一下机器的时间。
将服务器设臵为光盘引导启动,将光盘放入光驱,启动服务器。
服务器将由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安装光盘引导启动,开始安装过程。
安装光盘自动引导后,点击回车开始安装,进入安装位臵选择界面。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在“安装位臵选择”选项处,选择整个硬盘,确认后单击“Next”进入下一步。
系统将格式化硬盘,并进入自动安装过程,此后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安装完成后系统提示“安装完成”。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取出光盘,单击“Reboot”按钮重新启动系统。
启动系统
启动系统后,由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系统引导。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进入登陆界面。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用户名:root,密码:sunnybupt2008。首次使用配臵:
登陆后,在命令行模式输入setup进入配臵工具。选择“Network configuration”后,选择“Run Tool”运行配臵工具。
选择需要配臵的网卡设备,点击回车进入设臵界面。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配臵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即配臵完毕。在命令行界面下重启网卡。
安装配臵完成,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服务器IP即可登陆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资源列表
通过设备视图、逻辑视图、服务器告警信息、交换机告警信息等显示系统总体情况。
设备视图显示管理的设备状况,包括服务器主机、三层设备、二层设备数量。点击链接即可查看服务器列表、三层设备列表以及二层设备列表。
逻辑视图显示拓扑管理状况,直观的显示拓扑名称、核心设备、设备数,点击查看即可查看所选的拓扑图。
服务器、交换机等各种告警信息显示当前设备告警情况。告警信息实时动态刷新。
若存在状态异常的设备,每隔三分钟,系统会发出报警音。点击“取消警报”,即可取消所选设备的声音告警,点击“恢复警报”即可恢复所选设备的声音告警。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系统设置
个人信息
所有用户默认密码为:1111。登陆后点击“系统设臵”菜单,修改个人信息。
1.修改身份信息和密码
填写新密码,真实姓名,手机号码及电子邮件地址,点击提交。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授权管理
授权信息
显示授权信息,包括授权方式(测试授权、正式授权)、使用单位、授权节点数量、使用节点数量、使用时间、服务期限、短信告警等。
申请授权
点击“下载授权申请文件”链接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保存下载文件,将授权申请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nms@nms.com。
我们将生成新的授权文件,并回馈给您。
授权更新
上传新的授权文件,提交后即可更新授权。
授权完后需要修改时间,有两种情况,如果服务器可以访问外网,可以在软件中添加一个网络时钟服务器地址,用户单位自己有的可以添加自己的,没有的,可以添加北邮的一个NTP服务器地址,ntp.bupt.edu.cn;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不能出外网的就命令修改服务器时间。date 110210402011.30 ,命令后的格式为:月日时分年.秒。修改完回车就行。因为如果服务器时间和现实时间有差别的话,生成的流量图等曲线图可能会出现错误。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角色管理
角色列表
显示系统现有角色,列出各角色的角色名、父角色和描述。其中系统默认存在“系统管理员”。除“系统管理员”外所有角色均可删除,用户可以自己添加需要的角色。
删除角色:单击“删除”链接,系统提示用户再次确认。以下情况不能删除角色: 1.系统管理员,2.该角色有子角色存在,3.存在该角色属性的用户。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添加角色
根据需要填写角色名、角色描述,选择父角色,点击“提交”按钮,新角色即添加成功并在角色列表中显示。
用户管理
用户列表
显示系统现有用户(根据用户角色、用户名排列),列出各用户的用户名、角色、部门、真实姓名、手机和邮箱。其中系统默认存在sysadmin系统管理员,初始密码为“1111”。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系统管理员可以恢复用户密码、修改用户属性、删除用户。
恢复密码:单击恢复密码链接,将所选用户的密码臵为初始密码,即“1111”。
修改属性:单击“修改属性”链接,进入修改用户属性页面。选择需要的用户角色,点击“提交”按钮即修改成功。
删除用户:单击“删除”链接,系统提示用户再次确认。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添加用户
根据需要填写用户名、选择用户角色,点击“提交”按钮,新用户即添加成功并在用户列表中显示。新添加用户密码为初始密码“1111”。
菜单管理
菜单列表
显示系统现有菜单,包括一级菜单、二级菜单。系统列出菜单名称、菜单深度、父级菜单、默认(是否所有用户可见)、权重(控制菜单显示先后)、路径、权限等。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菜单修改:单击“修改”链接,进入菜单修改页面。
如果该菜单为一个实际页面链接,即路径一列不为空,则显示如下。
修改菜单名称、打开方式、父级菜单、路径、默认(是否所有用户可见)、权重等条目,点击“提交”按钮即可进行菜单修改。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如果该菜单仅为一个父级菜单名称,则显示如下。
修改菜单名称及权重,点击“提交”按钮即可进行菜单修改。
菜单删除:单击“删除”链接,系统提示用户再次确认。确认后即可删除所选菜单。
添加菜单
根据需要填写菜单名称、选择父级菜单(不选则默认为一级菜单)、权重(默认可留空),点击“提交”按钮即添加菜单成功。注意,新添加菜单下如果没有任何子菜单或没有给这个菜单赋予链接,则菜单不会显示。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权限管理
根据角色设臵菜单访问权限。
系统管理员默认具有全部权限。如图所示,管理员可以管理用户,但是不能管理角色,操作员则既不能管理用户也不能管理角色。不具有访问权限的菜单使用时将不会对用户列出。
修改访问权限,对相应的用户勾选相应的菜单,点击“提交”按钮即可完成。
文件管理
显示系统的文件列表,包括文件名、权限管理状态、菜单管理状态。从根目录开始,文件加为蓝色,未设臵访问权限的文件为黑色,已设臵访问权限并作为菜单的文件为红色,已设臵访问权限但未作为菜单的文件为绿色。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点击文件夹即可进入所选文件夹,查看其中的文件或文件夹。
单击“import”链接,进入import目录。单击“上一层”链接可回到上一层目录。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单击“添加”链接,进入所选文件的菜单添加页面。选择是否作为菜单,如果是则填写菜单名称,否则菜单名称一项留空。选择父级菜单,若作为一级菜单则选择无,作为二级菜单则选择相应的父级菜单;若不作为菜单则选择无。
选择是否默认给所有用户访问权限。
填写权重调整菜单显示位臵,不调整则可留空。点击提交按钮即设臵完成。
单击“编辑”链接,进入所选文件的权限编辑页面。可以给相应的角色设臵访问权限。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单击“删除”链接,系统再次提示用户确认。用户确认后即可删除所选文件的权限管理属性和菜单管理属性。
分组管理
启用分组
选择是否启用分组管理,不启用就选择关闭。
用户组管理
点击添加新组可以创建新的用户组。
创建完新组后,可以点击增减用户,把用户加到组里。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也可以删除用户组。
用户组对设备权限设置
也可以针对用户组来设臵权限。可以针对不同的设备给予用户组的权限,选择完权限,点击提交。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设备对用户的权限设置
单独的某一个设备可以给一个用户组权限,选择设备对用户组的权限设臵。指定设备,赋予权限后,点击提交。
系统设置
SNMP参数设置
设臵SNMP扫描时的参数,包括超时和重试次数。
网络时钟设置
设臵NTP时钟服务器,如果用户自己有自己的时钟服务器可添加进去。
系统IP地址设置
设臵网络运维服务器的IP地址以及网关、DNS等信息。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网络管理
网络设备
扫描设备
扫描指定地址段的设备到软件中,填写地址段的地址,如果只填写起始IP,就会只添加当前IP设备,填写地址段则会扫描这个段区间的设备。RCOM需要填写设备SNMP公共体的名称。设臵超时(默认为500毫秒,用户可根据实际网络状况自行设臵)。SNMP的版本如果知道的就选择相应的版本,一般比较老的设备是V1版本,新一点的选择V2。
选择完成后,点击开始扫描。
扫描完成后会显示下图: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扫描结束后,系统提示“扫描完毕”。扫描获取的信息包括:设备IP、设备制造商、设备型号、设备描述名称(如果已设臵)、设备的Layer。扫描完成后,会自动添加到设备列表里。然后就可以创建拓扑图,计算拓扑。
点击修改,可以修改设备信息。1.修改是否开启IPV6、IPV6地址 2.修改品牌、型号
选择设备的品牌,系统会自动根据用户选择的品牌列出相应的型号。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3.修改设臵信息
填写设备描述、RCOM、WCOM、Layer、用户名、密码、Enable密码以及CPU告警阀值。4.修改备注信息
填写设备位臵、楼号、房间号。
设备列表
显示所有网络设备信息。包括IP地址、设备描述、厂商、设备类型、几层设备等信息。同时可以查看每台设备的端口信息、端口状态、连接关系,以及可以修改、删除设备信息。
点击“删除”,即可删除此种设备类型(但要保证所管理的设备中没有此型号的)。此外,并不建议用户删除系统自带的交换机类型。
点击“修改”,可以修改交换机类型信息。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系统也可以自动探测交换机类型,建议使用自动探测功能添加交换机类型。
1.端口信息
查看及修改设备端口信息。包括楼号、房间号、房间索引。同时支持单条和批量修改。录入信息后,在查询服务中查询IP、MAC、房间等信息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快速定位。
点击“删除”,可以删除所选端口。点击“添加端口”,可以手工添加设备端口。
填写端口索引、端口名称、带宽、端口类型、物理地址、楼号、房间号、房间索引。点击“提交”按钮。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2.端口状态
查看网络设备的端口(包括虚拟端口)状态,包括:端口、描述、管理状态(up/down,同时以绿/红标明)、带宽(灰色、紫色分别代表无连接、10M、100M、1000M、10000M)、MAC数(当前端口上的MAC信息和)、历史连接MAC、接口地址、连接设备地址、楼号、房间号。综合所有显示信息,管理员可以对设备的状态一目了然。
点击“查看即时信息”,系统对所选设备进行再次扫描,并显示实时状态。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点击管理状态中的“up/down”,可以打开/关闭端口(此操作需要有wcom的公共体名称),操作同时会列出当前端口上的MAC数,以及此端口的历史操作记录。其中绿色表示当前状态为UP,红色表示当前状态为DOWN。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点击MAC数中数字,即可列出当前端口的MAC信息。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点击连接设备中的IP地址,即可列出所连接的设备信息。
IPV6三层设备列表
可以对IPV6地址的监控,使用的是IPV4和IPV6相结合,同时监控IPV6设备下面使用了多少地址,让管理人员能清楚的知道每个IPV6设备下的用户数量,便于管理。状态栏灯的状态表示当前设备的运行情况。
点击V6地址数下面的数字,可以详细列出这个设备下的用户V6地址、MAC和最后发现时间。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点击“编辑IPV6功能”可以打开/关闭V6、修改V6地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批量修改
可以批量的修改网络设备的RCOM、WCOM、cpu告警阀值、密码和Enable密码。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批量端口修改
可以批量的修改端口属性,如想把VLAN端口改为物理接口。
批量删除
可以从设备列表里删除一个IP段,直接输入IP地址段即可,不用一个一个删除。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厂商列表
可以添加、查看、修改和删除厂商信息。建议不要删除自带的厂商信息。对于有的比较老的设备,带的厂商关键字不同的,可以添加一个关键字进去。如神州数码原来系统自带的关键字是Digital China Networks,但设备不带这个关键字,只带DCS,就可以添加一个DCS进去,注意两个关键字之间用英文的逗号“,”隔开,这样下次扫描出这个设备的时候就能正确认到设备厂商。
点击察看类型自动跳转到设备类型列表里查看不同型号设备的关键字。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如果不能识别的设备需要添加新厂商,比如有的防火墙、流控设备等设备。
设备类型列表
对于未知交换机类型,在所管理的设备中存在未知类型设备时使用。在设备类型列表中点击扫描交换机类型,输入IP地址、RCOM,选择SNMP版本,点击“提交”按钮,系统即可自动探测交换机类型,读取设备中的关键字,供管理员选择厂商和型号添加进去。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关键字,关键字一般选用能明确标识出这个设备型号的字符段,一般设备型号的关键字都选用字母带数字组成,如思科7200的关键字可以选用S7200,关键字可以是多个的,注意选择多个关键字时,需要用英文的逗号“,”分隔开,关键字一般是越长越好,越长才越能准确的标识出设备来,越长越不会和别的设备关键字冲突,但注意不能把一些设备自己的信息添加到关键字里去。然后选择厂商和型号,点击提交后就添加到数据库中了。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用户可以手工添加网络设备,当需要添加特殊设备或是不可控的设备时,自动扫描无法获取信息,用户可以选择手工添加设备。
添加设备信息。1.选择品牌、型号
选择设备的品牌,系统会自动根据用户选择的品牌列出相应的型号。2.填写设臵信息
填写设备描述、RCOM、WCOM、Layer以及CPU告警阀值。3.填写备注信息
填写设备位臵、楼号、房间号、价格、购买时间、保修年限及厂商联系人,方便查询。
在设备列表里点击添加交换机。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导出交换机信息
用户可以导出交换机的IP地址、厂商、型号、SNMP公共体名称(包括RCOM、WCOM)、几层设备、CPU告警阀值、描述以及楼号和房间号。
篇6: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张
胜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
摘要:介绍了使用J2EE开发IT运维平台的方法。关键词:ITIL;IEC/ISO20000;JAVA;J2EE 1.引言
2012年初启动了ISO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团队成员包括了IT运维咨询专家,系统需求、开发、实施和应用等各类专家,大家努力协同工作,出色完成了现状与需求评估、关键流程辨识、理论培训、系统文件编制、系统启动运行、系统内部审核、系统管理评审等各项工作。
2.系统选型
在系统设计阶段,项目团队经过广泛讨论,最终确定按照J2EE规范进行IT运维平台的研发,J2EE是使用Java技术开发企业级应用的一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是Java技术不断适应和促进企业级应用过程中的产物。如图一所示,J2EE克服了传统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弊病,采用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为应用Java技术开发服务器端应用提供一个平台独立的、可移植的、多用户的、安全的和基于标准的企业级平台,从而简化企业应用的开发、管理和部署。
采用J2EE和JAVA设计的优越性是:业务逻辑分布到应用服务器上,数据库上不再具有业务逻辑处理单元,而只负责基础业务数据的管理,主要的计算任务由应用服务器完成,从而充分利用了应用服务器在并发处理和逻辑计算方面的优势.另外,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做集群的配制,即在物理上,统一应用管理多台应用服务器对外部请求的分配和并行处理。
图一 J2EE结构图
在这种模式下,当计算请求并发量巨大时,集群的多台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动态地进行任务分配,实现负载均衡,保证了系统性能不会因为大量并发用户的访问而急剧下降,另外系统也同时具备了很好的可扩展性和伸缩性,即在请求并发量增大或减少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应用服务器数量,以便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硬件资源。下图直观展示了基于J2EE系统的简洁描述。
图二 部署结构图
如图二所示:EJB 容器管理所有J2EE 应用程序中企业级Bean 的执行。Web 容器管理所有J2EE 应用程序中JSP页面和Servlet组件的执行。应用程序客户端容器管理所有J2EE应用程序中应用程序客户端组件的执行。
3.平台级的IT运维服务管理应用
技术和平台是系统成功的基础。为适应南车株机公司的业务需求,我们选择了基于J2EE技术的CAP开发平台。CAP开发平台的优势在于:将J2EE体系规范、框架技术、XML技术和可视化开发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其应用架构以业务和管理为中心,以业务建模为手段,实现面向对象、面向框架、面向服务的快速开发。该开发平台基于框架结构模型,以元数据为中心,通过对元数据的扩展,完成用户界面,数据库定义,插件信息,打印模板,XML模板,Excel模板,权限定义,业务流程、工作流程的开发。
IT运维服务管理工作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配置库知识库供应商管信息安全管理IT服务预结算WorkshopUI 设计器服务水平管理服务报告服务容量管理服务持续性管服务可用性管应用模板基本应用服务CAP CAP号码规则预警平台范文控制业务流界面模板报表模板打印模板报表设计器打印模板设计器查询设计器应用框架数据缓存用户数据转换消息管理数据交换移动办公工作流组织机构业务流设计器规则设计器基本技术服务登录/CA认证工作流连接框架计划管理规则引擎同步技术异常序列化框架SQL翻译器缓存日志基础算法元数据管理富客户端SwingUI 框架SwingUI控制瘦客户端控件管理工具JSP 框架部署工具JSP 标签JavaScript客户端安装配置工具系统监控技术框架企业服务总线(ESA)J2EE 服务器(WebSphere / WebLogic / Jboss)系统框架门户服务器操作系统Solaris / AIX / Linux / Windows数据库DB2 / Oracle / SQL Server / OSCAR
图三 CAP平台下的IT运维服务管理应用
如图三显示,CAP平台下开发的IT运维服务管理应用实现了服务的统一运行监控,突出了灵活的工作流。在运维流程管理平台中,系统提供了默认的固有流程,如事件,问题,变更,发布等。但是这些固有流程并不一定完全适应用户的需求,用户往往会需要定制一个流程以适应其企业的管理流程。用户可以通过定义新流程模板来满足自己定义新流程的需求(如图四)。
图四 工作流自定义图
4.关键技术实现
1.1 外部接口
ITSM根据用户业务管理要求,提供与EAS(ERP)、监控系统接口,以达到系统数据集成的目标。
在ITSM中对于外部系统接口,我们采用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集成处理,外部交换平台主要用于外部系统和CAP系统进行集成。利用外部交换平台,将外系统的基本档案和业务数据发送到ITSM系统中,并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如审批、弃审。
图五 数据交换平台工作原理
如图五所示,交换平台处理过程: 后台Servlet接收XML格式外系统数据
将外系统数据转换为CAP系统标准数据
– 格式转换
– 数值转换
标准数据序列化保存到数据库中 保留数据交换日志 ITSM与ERP系统集成:ITSM系统与ERP系统主要是在基础数据交换层级,ITSM系统需要自动保证跟ERP系统基础数据的一致性,这些基础数据包括:组织机构信息、人员信息等。
ITSM与监控软件接口:ITSM定时抓取收监控软件的监控数据,并将监控数据根据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对于故障信息自动形成IT事件发送相关处理人。
配置管理:
配置数据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对于配置数据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今后的扩展性。
在ITSM系统中,配置数据是最难管理的一个环节之一,主要是由于配置数据的种类多样,每个单位的划分方式也不一样,每种配置数据管理的重点数据项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期望通过代码开发涵盖所有的字段项信息是不可能的。如图六所示,这就要求配置数据处理中必须有很强的自定义扩展功能,在系统实施环节归纳配置数据类别以及每个类别关心的重点数据项,然后落实到系统中。
图六 配置数据自定义字段
为了做到系统最大的可扩展性,需要采用CAP平台自定义数据项、客户化模版等技术结合使用,实现配置数据管理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图七是一个具体配置项的展示界面,界面下半部分是根据自定义项解析的自定义信息界面。
图七 配置自定义数据维护
配置关系管理:
配置关系管理,如图八所示,在ITSM系统中,配置关系管理是另外一个系统必须考虑的要素,数据管理管理的主要难点在于:配置数据数量大,配置项之间的关系多样,理论上,每个配置项都可能和另外一个配置项存在一定的关系。
图八配置关系图 工作台:
工作台作为ITSM运维的一个数据输入口,是整个系统的数据输入门户。一个友好、方便地工作台会有效减少系统应用的推广难度。考虑到工作台的特殊地位,在开发中系统支持两个工作台概念一个是运维自身工作台,如图九所示,在运维系统内部使用,这个主要是完成系统内部的消息传递,工作分配。
图九
另外一个是门户工作台,门户工作台嵌入OA系统,为ITSM的广泛推广提供便利。同时要求录入界面简单,只要简单填写就可以发起一个IT服务事件或服务请求。
5.系统应用展示
基于ITIL规范,系统规划并开发了平台提供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日常运作管理等功能模块,涵盖了IT管理的全过程。如图十所示,事件管理(突发故障管理)事件管理流程是负责解决IT服务的突发事件、问题、投诉和客户请求等的运维流程。它的目的是尽快恢复被中断或受到影响的IT服务,对业务的负面影响降为最低,所以它的特点往往是以快速解决故障现象为目的,而对反复、重大故障可升级到问题管理来分析根本原因。
图十 事件管理系统处理界面
应用较为广泛的还有问题管理和变更与发布管理。查明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预防再次发生。变更与发布管理就是通过一套系统的方法和流程,来保证变更顺利的实现,它包括变更的分析、计划、执行和回顾四个阶段。核心目的在于控制变更风险。借助详实的资产配置数据库,协助用户对变更请求做出合理的评估,降低变更与发布的风险。
6.总结
相关文章:
gps车辆监控平台方案02-15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浅析02-15
廉政风险预警平台02-15
高性能通信计算平台监控系统的设计02-15
县教育局监控平台02-15
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平台02-15
输电线路主动预警式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研究02-15
市县级纪委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平台系统02-15
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02-15
浅析远程安防智能监控平台在能源行业的应用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