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成功大学行政人员

关键词: 實施 僱化 會議 行政

国立成功大学行政人员(精选11篇)

篇1:国立成功大学行政人员

國立中興大學行政人力契僱化實施要點

96.3.21第326次行政會議通過

98.1.7第341次行政會議修訂通過

一、國立中興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促進行政人力運用之彈性及因應校務發展之需要,依據大學法第十四條第五項規定及「國立大專校院行政人力契僱化實施原則」訂定之。

二、本要點所稱契僱人員,係指本校編制內職員列委任或委任跨列薦任之職務出缺時,得控留員額改以契約聘僱方式進用之編制外人員;所需經費由控留職員員額之經費支應,並以服務費用列支。

前項控留員額仍保留原配置單位,如契僱人員不符用人單位需求,得經行政

程序再改以編制內人員進用。

三、本校行政人力除符合下列情事之一者得以編制內人員遞補外,應改以契僱人員進用:

(一)辦理財務安全之出納、及經常辦理採購招標事務之職務。

(二)負責大型機電及營繕工程等攸關建築物使用安全之職務。

(三)涉及招生及學籍管理之職務。

(四)負責學制及課務行政之職務。

(五)派免權屬上級機關之人事、會計職務。

(六)其他經專案簽奉校長核准得以公務人員、助教遞補之職務。

四、本校各單位編制人力改以契僱人員進用之員額數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一級行政、學術單位:第二點扣除第三點員額數之25%以上。

(二)各學院院辦、各中心或學系各職等編制員額二人以上者:不得少於一

人。

(三)學院附屬單位:編制員額25%以上。

五、各單位編制內職員職務出缺時,得彈性先行調整單位內部現有職員人力,並就調整後所遺職缺改以契僱人員進用。

各單位契僱人員之職稱:

(一)行政類:契僱組員、契僱辦事員、契僱書記。

(二)技術類:契僱技士、契僱技佐、契僱護士。

六、各單位進用契僱人員應具之資格及待遇:

(一)契僱組員、契僱技士:碩士畢業或大學畢業具三年以上相關經歷,待

遇依本校校務基金聘僱人員待遇支給表碩士級之標準核支。

(二)前款以外人員:大學畢業或專科畢業具二年以上相關經歷,依本校校

務基金聘僱人員待遇支給表學士級之標準核支。

須具有專業證照、特殊專長或專案核定之技術類職務者,每月得另支給特殊加給貳仟元至伍仟元;服勤時間須三班輪班者,每月得另支領特殊加給壹仟元至貳仟元。但二者兼具者僅得擇一支領之。

七、本校各級主管長官之配偶及三親等以內之血親、姻親,在其主管單位中應迴避進用。在各該主管接任前聘僱者,應調整至其他單位服務,且調整工作性質為其知能及體力能勝任者,聘僱行政人員不得拒絕。

八、契僱人員之進用,應本人與事適切配合,採公平、公正、公開方式,由用人單位自訂評審項目及評審標準併同徵才訊息公告三天以上,並由用人單位聘請適當人選至少五人組成甄審小組辦理甄審,其中一人由本校人事甄審委員會主任委員指派。並由用人單位主管擔任召集人,辦理面試或業務測驗等事宜。

用人單位依甄試評定成績高低順序造冊,簽請校長核定後進用。除正取名額外,得增列候補名額,其名額不得逾職缺數,候補期間自甄選結果確定之翌日起算三個月。但候補之名額及期間應同時於對外徵才公告中載明。

九、契僱人員之聘期,初聘至當年12月31日止,聘期屆滿得予續聘,每次續聘為一年,但以屆滿60歳之日止為限。

新進契僱人員應先予試用三個月,試用期滿表現良好者再予簽約,聘期並追

溯自試用日起生效。

十、契僱人員之平時考核及年終考核比照聘僱人員辦理,並得由本校聘僱人員考核委員會辦理考核。

契僱人員得推薦契僱人員參與本校聘僱人員考核委員會,以審議聘僱人員及契僱人員之考核。

十一、契僱人員服勤時間同編制內行政人員。

十二、契僱人員之獎懲,參照「本校職員獎懲要點」辦理。

十三、契僱人員之聘期、工作時數、差假、報酬標準、考核、福利、勞退金、保險及其他相關權利義務事項以契約(契約書格式如附件)明定。

十四、契僱人員於聘僱期間因故須提前離職時,應於一個月前提出申請。經學校同意後,應將經管之財務、業務移交清楚並辦妥離職手續,始得離職。

契僱人員如因違約、未按規定辦理移交、移交不清或其他情事致生損害時,應負擔賠償責任。

契僱人員於聘僱期間得申請發給服務證明書;離職時,應依規定辦妥離職手續後,始發給離職證明書。

十五、契僱人員不適用公務人員俸給法、考績法、退休法、撫卹法、保險法等法

規之規定。

十六、本要點未規定事項,依教育部訂定「國立大專校院行政人力契僱化實施原

則」、「國立中興大學校務基金聘僱人員進用及管理要點」、「國立中興大學

聘僱行政人員工作規則」、「勞動基準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十七、奉校長核定後試辦二年,期滿再行檢討。

篇2:国立成功大学行政人员

95年5月5日第50次校務會議通過

第一條 本辦法依據教育部「大學聘任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學辦法」及本校組織第二條 第三條 第四條第五條 第六條 第七條 第八條 規程第三十二條規定訂定之。

本校各教學單位為因應特殊需要,聘任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學,以具有特殊專業實務、造詣或成就,足以勝任教學工作者為限。

本校各教學單位擬聘任專業技術人員,在分配教師名額內為之,以兼任為原則,必要時得聘為專任。

各學院聘任之專業技術人員總人數不得超過該學院教師總名額百分之十,每一學系(所)聘任之專業技術人員不得超過該系(所)教師總名額百分之十,但不足一人時,得聘一人。對有教學迫切需要之系(所),於聘任不支薪不佔缺之兼任專業技術人員時,得不受各系(所)百分之十限制,但仍應受全院百分之十名額限制

專業技術人員比照教師職務等級,分教授級、副教授級、助理教授級及講師級四級。

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應具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具體事蹟者。

二、曾從事與應聘科目性質相關之專業性工作十五年以上,並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但獲有國際級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應具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具體事蹟者。

二、曾從事與應聘科目性質相關之專業性工作十二年以上,並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但獲有國際級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應具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講師級專業技術人員三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具體事蹟者。

二、曾從事與應聘科目性質相關之專業性工作九年以上,並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但獲有國際級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第九條 講師級專業技術人員之資格,應曾從事與應聘科目性質相關之專業性工作六年以上,並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但獲有國際級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第十條 本辦法所稱曾任各級專業技術人員年資及專業性工作年資,指專任年資。兼任年資,折半計算。

第十一條 專業技術人員之資格審定、聘任、升等、年資、具體事蹟、特殊造詣或成就之認定與國際級大獎之界定及年限之酌減等事項,依專業領域之不同,由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查。

前項具體事蹟、特殊造詣或成就之認定,應先送請校外學者或專家三人以上審查。

第十二條 專業技術人員聘期與學年一致,聘期屆滿得予續聘,每次一年。每週授課時數依本校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 專業技術人員之解聘、停聘、不續聘及申訴等事項,比照教師之規定。第十四條 專任專業技術人員之待遇、福利、休假研究、進修、退休、撫卹、資遣、年資晉薪等事項,依其聘任之等級,比照教師之規定。兼任人員按同級教師兼課鐘點費支給標準給與。

篇3:新加坡国立大学

●学校历史及概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且颇具声望的大学,同时也是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之一,被誉为“花园国度的高教中心”。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5年设立的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和1927年设立的莱佛士学院。这两所学院于1949年合并为马来亚大学,并在1962年改名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8月,新加坡大学和1956年成立的南洋大学正式合并成为现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主校园坐落在新加坡本岛风景最优美的西南部的肯特岗山脊(Kent Ridge)地段,距离机场大约30分钟的车程,占地150公顷。另一校区位于蒂马岗(the Bukit Timah)。主校区被肯特岗大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学区、行政楼和康乐设施;后部主要是研究所和学生公寓。校区毗邻新加坡科学园(Singapore Science Park)、国立大学医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和多个科技园区,科研条件十分便利。南临巴西班让集装箱港口,可以俯瞰港区风光。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图书馆系统由7个图书馆组成,即法律图书馆、中心图书馆、汉语图书馆、理科图书馆、医学图书馆、洪水森纪念图书馆和音乐图书馆。其中、除法律图书馆位于蒂马岗外,其他六个均在肯特岗主校区内。全校馆藏图书364万册,期刊5 1 353种。在肯特岗校区,除教学、科研、管理机构外,还设有多个自助餐厅。同时,在学校的体育娱乐中心设有室外网球场、全天候球类场馆、运动场、体育场、奥林匹克游泳池,以及15个室内体育馆,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

●教育概况及院系设置

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设有14个学院(其中包括一所音乐学院),共60余个系科,培养全面发展的本科毕业生。同时,国大还设有杜克—一国大医学研究生院、国大综合科学及工程研究生院以及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等3所研究生院和国大继续教育学院、教学与学习发展中心、系统科学院和英文教学中心等4个其他教学中心。学校还非常重视发展同其他国家高等院校的友好关系和学术交流,每年都聘请国外著名学者前往讲学。在此任教的教授、副教授,约一半左右是从国外大学聘请的,这也是其独具特色的确保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每年还会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国立大学与不少海外顶尖学府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等,这些合作有效地帮助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汲取其他名校的教学经验,确保其在科技和研究领域处于不断领先的地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立大学在班加罗尔、硅谷、生物谷、斯德哥尔摩以及上海等主要企业中心设有5所海外分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英国式教学方法。学生第一年被分到各个所属学院接受公共课基础教育,第二年以后才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划分专业。在划分专业时采用学分制和投标选课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课搭配,采用了英式的5分制和荣誉学位制,根据学生的综合累积分数授予不同等级的本科学位。

不同专业所采用的学制也不尽相同,其中文学与社会科学专业的普通学位只需2~3年,而医学专业则需5年。文学与社会科学、理科(普通学位)2~3年,文学与社会科学、理科(荣誉学位)3~4年,建筑与地产(荣誉学位)3.5~4年,电脑3~4年,牙医4年,工程4年,法律4年,医学5年,研究生、硕士学位1~3年,博士学位2~5年。

对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国际学生而言,全部学费主要由教育部津贴与自行承担部分组成。为了鼓励有才华的外国学生来新加坡求学和工作,凡是和政府签订协议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三年的外国学生均可根据专业不同获得不同比例的教育部津贴;同时,获得教育部津贴的学生还可将剩余学费的90%向指定银行申请贷款,其他10%的学费及部分生活费还可向大学申请贷款。这些贷款在学生就读本科期间均免息,学生可用最长20年时间偿还资款,每月最低偿还额仅为新币100元。●教学方法与培养计划

新加坡国立大学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同时也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全校建立了IBM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校计算机中心拥有10万余台主计算机,本校师生可以随时使用。学校还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实验室,鼓励学生每周到实验室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实验、设计作业、开卷考试等方式,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汇总、整理和使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国立大学一直以来以其一流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蜚声国际,同时给予学生全球化的视野和学习环境以及形式多样的实践科研活动。就读于国立大学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大学设立的各种学生培养计划,如:

1.学生交换计划(SEP):国立大学与世界各国的优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申请到国外学习生活,感受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为期6~12个月。

2.博学计划(USP):国立大学的优秀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国际性的研讨会,提前感受多样的国际性活动。

3.海外学院实践课程(NOC):国立大学与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复旦大学、瑞典的皇家学院合作,学生可以申请去这些大学所在地进行实习,实习期间可以在合作的大学相应的学分。

4.国际联合学位:国立大学与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及在工程、科学及计算机领域有着领先地位的法国高等精英大学(French Grandes Ecoles)合作开设国际联合学位课程。学生分别在国立大学和合作的大学学习两年,毕业后文凭上会有国立大学和另一个合作学校的校章。

篇4:民国的国立大学

我爷爷回忆起大学时光,都是多么勤奋刻苦, 向老师求教,还有锻炼身体。到了八九十岁,他们兄弟之间通信,都用英语,可见大学教育给他们留下了多深的烙印。我和茅于轼老先生很熟悉,他是国立交通大学毕业的,底子也很扎实。

我外婆出生于资本家家庭,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当时复旦是私立大学。她爹在上海滩被称作金钞大王,重视子女教育,请来家庭教师,从小教她钢琴小提琴,还有英语、法语、日语。可我外婆至今不会外语,也不懂经济学。回忆起她的大学时光,主题就是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的活动,还有唱歌跳舞。

于是我得出基本的印象——民国的国立大学是真正面向寒门子弟开放的精英教育,选拔聪慧向学的孩子,免除他们经济的后顾之忧,把他们培养成国家栋梁。至于私立大学,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能上的,主要是弄个文凭镀金。这种教育体制我觉得很好,穷人富人的孩子各得其所。当然有钱人家的孩子也有优秀上进的,如果要上国立大学,就必须跟全国各地的孩子同等竞争,证明自己足够优秀。当时清华大学设在北京,交通大学设在上海,但并不因此就格外照顾北京和上海的考生,因为那是国立大学

(梁成志摘自《三门峡日报》)

篇5:国立成功大学行政人员

98年5月7日中心業務會議通過 98年6月8日中心業務會議修正 98年9月21日中心業務會議修正 99年2月8日中心業務會議修正

第一條 本章程依據「國立中興大學各學院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章程」訂定。第二條 第三條 第四條 本中心院級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本委員會),以評審教師之聘任、聘期、提敘、升等、改聘、延長服務、停聘、解聘、不續聘、資遣原因認定、教師違反義務之處理及校長提議等事項

本委員會置委員七至九人,中心主任為當然委員,其餘委員由校長聘請校內外相關領域之教授擔任,並由校長指派委員一人為召集人。系級與院級教評會召集人,不得為同一人。

前項委員須為未曾因違反學術倫理而受校教評會處分者,應為學養俱佳、教學認真、公正、熱心之教授,且最近三年曾主持二年以上國科會研究計畫或個人RPI值達國科會各學門研究計畫申請人之RPI平均值以上或於中心認可之國際期刊發表論文二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以上,前述之著作均須符合本校「教師升等評審標準暨聘任升等著作送審準則」之規定。

委員任期一年,連受校長遴聘得連任。

本委員會開會時,由召集人擔任主席,如召集人缺席,由委員中推選一人擔任主席。第五條 本委員會開會時,各委員均應親自出席,惟遇有碩博士班論文指導之師第六條 第七條 第八條 生關係、三親等內血親或姻親、學術合作關係者或相關利害關係人,應自行迴避。未自行迴避者,主席應經會議決議請該委員迴避。並得視需要邀請有關人員列席。

本委員會辦理教師升等改聘前,應邀請申請升等改聘之教師,就其代表著作舉行公開發表,並就其年資、教學、研究、服務及著作等項,依據本中心訂定之評審標準,辦理評審。

本章程未盡事項悉依相關法令及本校有關規章辦理。

篇6:日本国立大学之茨城大学

(いばらきだいがく、Ibaraki University)位于茨城县水户市、茨城县日立市、茨城县稻敷郡阿见町的国立大学。1949年,水户高等学校、茨城师范学校、茨城青年师范学校、多贺工业专门学校合并而成立。

茨城大学以面向新时代为前提,展开教育和研究,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学习机会,并在各领域发表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推动着社会的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开设人文社科、交流、学校教育教员培训、养护教论养成、情报文化、人间环境教育、数理科、自然技能科、地球生命环境科、机械工、物质工、电气电子工、媒体通信工、情报工、都市系统工、系统工、生物生产科、资源生物科、地域环境科等专业。

学校校区

水跣G(水跏形木):教育学部、人文学部、理学部

日立校区(日立市中成泽町):工学部

阿见校区(R敷郡阿见町中央):农学部

专业设置

人文社科、交流、学校教育教员培训、养护教论养成、情报文化、人间环境教育、数理科、自然技能科、地球生命环境科、机械工、物质工、电气电子工、媒体通信工、情报工、都市系统工、系统工、生物生产科、资源生物科、地域环境科

详细信息

创校日:19

地址:310-8512 茨城县水跏形木2-1-1

篇7:国立华侨大学(范文)

华侨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周恩来、李先念、习近平、胡锦涛、邓颖超、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学校建设与发展做出重要指示。

华侨大学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国家领导人廖承志、叶飞亲自担任首任、次任校长。现任校长为海内外著名华文教育学家、博士生导师贾益民教授。

华侨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学校董事会由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归侨等各界著名人士、专家、领导组成,庄希泉、胡平、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何厚铧等先后任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或名誉董事长。

华侨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有29个学院,90个研究院、所、中心;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4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含培育)”,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学校总占地面积22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6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图书资料共 370 余万册。

华侨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52名,其中专任教师 1371名,高级职称人员653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6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6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31%;历年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名。现有双聘院士4名,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名;福建省高校百名领军人才2名,福建省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创新团队领军人才1名,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3名、创新团队1个,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者17名,福建省“闽江学者”22名,福建省优秀专家2名,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1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2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27名。近年来,学校教师多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学校聘请了麦克·法登(Daniel L.Mc Fadden)、戴维·格罗斯(David J.Gross)、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厄温·内尔(Erwin Neher)、杨振宁等诺贝尔奖得主以及饶宗颐、卢秉恒、金庸、李君如、李景源、蔡昉、李培林、席酉民、龙永图等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华侨大学现有博士生、硕士生4796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2761名,其他成教学生9903名,其中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和外国学生4140名,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海内外各类人才约17万人,毕业生深受海内外欢迎。2003年,华侨大学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首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华侨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致力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主导,博采世界各种进步文明之长,借鉴各国优秀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型、重实践、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华侨大学学生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成绩骄人。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全球建筑毕业设计大赛、模拟联合国大会、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内外各学科大赛中,华侨大学屡获大奖;学生男子篮球队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十五届赛事中获得八次总冠军;学校连续两年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华侨大学致力于服务社会,协同海内外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设立了“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厦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制造工程研究院”、“泉州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软件园产学研基地”、“世界冠军创业项目中心”等组织,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设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侨务公共外交研究所”等研究院所,着力培养和打造高水平智库队伍,全面开展国家侨务战略、外交战略、重大科技战略、面向行业产业及区域发展战略等系列研究,打造特色型国家级智库。

华侨大学是国家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华文教育,在全球五大洲均设有办事或招生机构,在海外打造华文教育优势品牌,取得了深远影响。泰国诗琳通公主、上议院议长、下议院议长等外国政要多次访问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致力于国际化办学,设有国际学院。学校全方位拓展渠道为学生创造赴境外高校学习的机会。学校已有本科“1+2+1”、“3+1”、“2+2”、“2+1+1”,硕士“1+1+1”、“0.5+1”、“2+1”,博士“1+X”、“0.5+X”等国际交流项目,与美、欧、澳、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签订交换生及联合培养等项目。学校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全英文专业体系,已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旅游管理”、“软件工程”、“药学”等多个全英文专业。学校已全面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多学科、双向互动的境内外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篇8: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韩国留学院校,首尔国立大学校建立于1946年8月22日,是以当时的京城大学(旧京城帝大)为主,将9个官立、公立、私立专门学校合并组建起来的综合类大学。50多年来,汉城大学校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成为国内最高水平的教育与研究机构。如今全校有冠岳、莲建2个校区,设有16个单科学院及研究生院、3个专科研究所(专修研究生院)、93个研究中心及支援单位。汉城大学校建校以来,一直领导着各学术界的.发展,并培养出了一批社会各界领导人物,享有“韩民族最高学府”之称1996年首尔(SEOUL)大学校迎来建校50周年,学校为发展成为以研究为中心的大学,颁布了长期发展计划,又制定了21世纪中长期发展计划并正在推进中,现在正在履行以集中培养高等人才为目标的“头脑韩国21工程”,为培养出有竞争力的研究人员,从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而努力。首尔国立大学在韩国综合类大学排名第一,并与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共同支撑起韩民族的教育天。

首尔国立大学的主要专业设置

篇9:2018年国立大学 本科专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教学及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望,曾两度被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品质保证委员会评议为第一等级大学。也曾被《亚洲周刊》列为澳大利亚顶级多元教育大学,并多次位于澳大利亚大学综合排名第一位。

校区

据立思辰留学360获悉,澳洲国立大学的主校区位在澳洲首都堪培拉的阿克顿(Acton)社区,校园总面积约150公顷,超过200栋建筑与10,000棵树木,邻近黑山(Black Mountain)、伯利·格里芬湖(Lake Burley Griffin)与堪培拉市中心。

ANU校园内设有银行、邮局、书店、药妆店、贩卖部、咖啡屋、小酒吧、餐厅、旅行社,坐拥南半球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另备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学生医疗中心、画廊、博物馆、音乐厅等。

此外,堪培拉座落众多的国家级文化和学术机构,如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澳洲科学院(AAS)、澳洲人文科学院、澳洲社会科学院(ASSA)、澳洲国家植物园、澳洲国家图书馆、澳洲国立美术馆、澳洲国立博物馆、澳洲国家档案馆、澳洲国立影片与声音档案馆、澳洲国家生物标准实验室、澳洲地质调查组织(AGSO)、澳洲犯罪学研究所(AIC)、澳洲战争纪念馆、国家肖像美术馆、堪培拉博物馆暨美术馆和国家首都展览馆等等。ANU与这些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澳洲国立大学共有6大学院,包括人文科学院、亚洲研究学院、经济和商业学院、工程与资源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科学院。

本科课程设置

数字艺术、音乐、图形艺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健康与医学与身体、医学、医学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会计、保险精算研究、商务信息系统、商业、经济计量学、经济历史、经济学、电子商业、金融学、国际产务、管理学、统计学;阿拉伯与伊斯兰研究、美国研究、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历史、亚洲语言、非语言亚洲研究、澳洲研究、生物人类学、经典著作、现代欧洲、文化研究、发展研究、戏剧、英语、环境研究、欧洲语言、电影研究、性研究、历史、人类科学、澳大利亚本土研究、国际关系、法律、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音乐学、哲学、政策研究、政治交流、政治科学、人口研究、宗教研究、社会研究研究方法、社会工作、社会学;工程;商务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业;植物学与动物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地质学)、林学、地理、人类生态学、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自然科学)、化学、地球与海洋科学、材料科学、数学、光子学、物理、科学交流。

本科推荐课程:

篇10:国立中央大学前世今生

1948年,中央大学在全世界大学排名进入了前50名!比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更强。非常可惜的是,1954年,教育部把这所世界级的著名大学化整为零了。国立中央大学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大学,中国第一学府。“西南联大(包括现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和“中央大学”比,都差了一截!尽管被弄成这么多部分,还都保持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要是保留到现在,绝对是世界顶尖大学!以下是中央大学的家谱

一、1949迁台

中央大学(台湾)

二、大陆--建国后院系调整如下:

留驻南京:

1.文,理--南京大学

2.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3.水利学院--河海大学

4.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5.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6.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7.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8.气象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迁:9.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

10.航空学院--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

11.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12.食品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大学

13.农业机械学院--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14.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

15.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金陵大学影音部---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17.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

18.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19.国立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民国时的中央大学执中国高等教育之牛耳,为当然不让的民国第一学府,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中央大学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即使合并后的西南联大也与中央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就算是今天的南京大学与是全国排名前5,根据上海交大给出的排名,南大是排在全国第二(清华第一,北大第三),据教育部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新育介绍,上交给出的这份排名是国外高校来中国招生的重要参考标准;然而合并了当时国内国外一流的燕京大学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今天也还是排不到世界前百强,北大清华的办学,实在是值得怀疑!

---为一贯低调的前中央大学做一次宣传[转]

曾经是国立中央大学,这就是她的原罪。南京大学被国家拆成十几份----国立中央大学的残余。

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年风雪交加的元旦之夜。前校长曲钦岳先生在校广播里致新年贺词和辞职声明:“国家对教育口惠而实不至,我已身心疲惫,万难继续校长的工作。”

1.1956年,北大北师大成为全国重点大学时,这所学校不是重点大学

2.1960年,连合肥工业大学等60所高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时,这所学校依然不是重点大学。直到1978年,这所大学才成为80余所重点大学之一。

3.这所大学的老校长在国家教委门前的雪地里坐了一夜,才侥幸与北大北师大一起办起了研究生院。

4.这所大学不是第一批16所副部级高校之一,确切的说,第二批也不是,只是后来增补的而已。

5.这所大学党 委书 记直到2003年开始才由中 组 部任命,至于中 央直接任命,那还差得远.6.霍金访华的时候没有去过这所大学,尽管他的论文中曾经数十次引用过这所大学天文、物理系发表在《science》、《nature》上的论文。

7.联合国秘书长曾经到过这所大学,但是百年校庆的时候谁也没有提醒他应该发个贺电过来。

8.人民日报十年刊登的关于这所大学的新闻不超过十条。而且多数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偶尔提到。

9.这所大学的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的母校是不是被国人尊敬的大学

10.这所大学得师生从来不敢在外面说自己是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11.1990年代,这所大学的校长因为学校日益困难窘迫,愤而辞职。这所学校的党 委 书 记因为全校帐上只剩下5万块钱不得不四处借款给老师发工资。

12.1997年,这所学校为了筹措经费,曾经万不得已,打算卖掉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区,卖掉自己的根,甚至打算把象征学校精神的老建筑出租给酒店。

13.这所学校20年前动工兴建的新校区到前几年还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个用建筑工棚组成的阅览室。新校区里的很多建筑和景观都是历届师生义务劳动建设起来的,里面的一草一木,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

在建国后,南京大学忍受着国家对其规模的和投资的严格限制,在91年-98年以区区300位教授和不到北大五分之一的拨款,连续8年SCI收录、引用全国第一,至今其引用指标依然独占鳌头,令有千余位教授的北大汗颜不止。

从民国部聘教授看 国立中央大学 与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民国五大名校

本帖最后由 黄金元老 于 2010-4-4 15:40 编辑

民国部聘教授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皆为大师级人物,是最能反映各校高端师资的指标。

国立中央大学除工学、医学部分没有部聘教授外,文、理、法学部分拥有多达10位部聘教授,占全国的24%。如此强的师资奠定了院系调整后南京大学雄厚的实力基础。

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从南京大学分出的工学、医学、农学部分仅有1位部聘教授,实力与强大的文、理、法部分相比可以忽略。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临时在云南短暂组建,其部聘教授分布于文、理、工三大学科。三校返京津后经过52年的院系调整后文理部分多达6位部聘教授(占全国的14%)最终奠定了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雄厚的实力基础。

徐悲鸿(艺术,国立中央大学

胡小石(国学,国立中央大学

楼光来(外文,国立中央大学

柳诒徵(历史,国立中央大学

艾伟(心理,国立中央大学

潘淑(中央大学前校长,心理学界泰斗,中国及中央大学心理学创始人,后调任中科院心理所所长)

叶圣陶(教育,国立中央大学)

茅以升(桥梁,国立中央大学

吕淑湘(语言,国立中央大学

孙本文(社会,国立中央大学

戴修瓒(法律,国立中央大学

高济宇(化学,国立中央大学

胡焕庸(地理,国立中央大学

蔡翘(生理,国立中央大学)梁希(林学,国立中央大学

陈寅恪(历史,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汤用彤(哲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吴宓(外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饶毓泰(物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曾昭抡(化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张景钺(生物,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吴有训(物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刘仙洲(机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庄前鼎(机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苏步青(数学,国立浙江大学)陈建功(数学,国立浙江大学)王琎(化学,国立浙江大学)张其昀(地理,国立浙江大学)吴耕民(农学,国立浙江大学

刘秉麟(经济,国立武汉大学)杨端六(经济,国立武汉大学)周鲠生(法律,国立武汉大学

胡元义(法律,国立西北大学)萧一山(历史,国立西北大学

李四光(地质,国立中央研究院)

茅以升(土木,国立交通大学

何杰(地质,国立中山大学

何鲁(数学,国立重庆大学

杨佑之(经济,国立四川大学

黎锦熙(国文,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杨树达(国文,国立湖南大学

胡敦复(数学,大同大学

洪式闾(病理,国立江苏医学院)

李凤荪(农学,湖北省立农学院)

余谦六(电机,国立西北工学院)

篇11: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总目

第一卷第一号 民国12年1月出版

发刊宣言 01 石鼓为秦刻石考 马衡 20 火祆教入中国考 陈垣 30 音译梵书与中国古音 钢和泰 50 国语问题之厯史的研究 沈兼士 60 萧梁旧史考

郑樵著述考

五代监本考

近日东方古言语学及史学上之发明与其结论 附录:

伦敦博物馆敦煌书目

记新发现的石器时代的文化

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重要纪事 195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一卷第二号 民国12年4月出版

清太宗天丛四年(1630)伐明以七大罪誓师谕

摩尼教入中国考

哥戈鱼虞模古读考

科学的古史家崔述

郑樵传

萧梁旧史考(完)郑樵著述考(完)释“皇” 附录:

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重要纪事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一卷第三号 民国12年7月出版

图像:

汉熹平石经论语(尧曰)残石

魏正始石经尚书(无逸,君)残石

魏正始石经春秋(僖公,文公)残石

魏正始石经尚书(多士)残石

魏正始石经春秋(文公)残石 论文:

伯希和著朱希祖 83 顾颉刚 99 王国维 142 王国维译 149 罗福苌 163 袁复礼 191 陈垣 4 汪荣宝 42 胡适 66 顾颉刚 110 朱希祖 134 顾颉刚 154 汪荣宝 188 十八世纪喇嘛文告译释 钢和泰 01 原始中国语试探 潘尊行 20 实验四声变化之一例 刘复 40 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 刘复 58 读汪荣宝“歌戈鱼模古读考”书後 林玉堂 72 答马斯贝罗论切韵之音 珂罗倔伦 林玉堂译 82 对于‘死’‘时’‘主’‘书’诸字内韵母之研究 珂罗倔伦 徐炳昶译 106 汉熹平石经论语尧曰篇残字跋 马衡 112 魏正始石经残字跋 罗振玉 116 高邮王怀祖先生训诂音韵书稿序录

跋补抄文澜阁书六种 附录:

摩尼教残经一、二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重要纪事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启事二则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一卷第四号 民国12年12月出版

图像:

宴台金源国书碑

华夷译语中女真语音义 论文:

元西域人华化考上编

第一 绪论 22 第二 儒学编 28 第三 佛老编 55 第四 文学编 73 甲骨文字之发见及其考释

西夏国书说

宴台金源国书碑考

韦庄的秦妇吟

书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唐韵後 附录:

金文编序

巴黎图书馆敦煌书目

国学季刊第一卷索引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二卷第一号 民国14年12月出版

王国维 128 单不庵 134 陈垣 22 容庚 102 伊凤阁 122 罗福成 134 王国维 140 王国维 148 容庚 罗福苌 译 图像:

戴东原先生手抄春酒堂诗集

戴东原先生篆书楹联 论文:

戴东原的哲学 胡适 5 戴东原年谱 魏建功 129 戴震说的理及求理的方法 容肇祖 159 附录:

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报告(民国13年1月1日至13年5月31日)

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启事

国学周刊第一期至第八期目录索引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二卷第二号 民国18年12月出版

戴东原对於古音学的贡献

永历大狱十八先生史料评

明季杭州读书社考

中国上古铜兵考(上篇)古阴阳入三声考

魏书源流考

清内阁所收明天启崇祯档案清摺跋

汉敦煌太守裴岑破北匈奴纪功碑跋尾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二卷第三号 民国19年9月出版

汉十二世著纪考

明沈宠绥在语音学上的贡献

欧洲学者对於匈奴的研究

明季南应社考

关於研究古音的一个商榷

蒙新旅行之经过及发现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二卷第四号 民国19年12月出版

汉唐宋起居注考

阴阳入三声考

匈奴语言考

纳兰性德年谱 马裕藻 3 朱希祖 35 朱倓 59 陆懋德 85 魏建功 97 李正奋 161 朱希祖 181 吴其昌 187 朱希祖 3 刘复 17 姚从吾 43 朱倓 147 敖士英 195 黄文弼 229 朱希祖 3 魏建功 15 方壮猷 67 张任政 115 汉初正朔考 敖士英 165 清初东南沿海迁界考 谢国桢 171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三卷第一号 民国21年3月出版

图像:

敦煌石室存残刻本韵书影片八页 论文:

竺道生与湼槃学(1)大乘湼槃经之翻译 4(2)湼槃大本之傅译 5(3)湼槃大本之修改 8(4)竺道生事蹟 11(5)竺道生之著作 21(6)晋末宋初之研究湼槃者 23(7)顿悟渐悟之争 23(8)谢灵运事蹟年表 26(9)存神之论 29(10)佛性常住之说 31(11)竺道生佛性当有论 33(12)法身无义与应有缘义 41(13)佛无净土义及善不受报义 43(14)一阐提皆得成佛义 45(15)顿渐分别之由来 48(16)三乘与顿悟 49(17)十地与顿悟 50(18)竺道生顿悟与三乘十地 52(19)竺道生之顿悟义 54(20)谢灵运述道生顿悟义 58(21)慧观唽悟义 61(22)宗炳主渐悟 65(23)竺道生之门下 66(25)刘虬述渐悟义 67 记汉“居延笔”(西北科学考察团短篇论文之一)

高昌疆域郡城考(西北科学考察团短篇论文之一)

郑延平王受明官爵考

释“一”

唐宋雨系韵书體制之演变(敦煌石室存残五代刻本韵书跋)王石臞先竽韵谱合谱合韵谱遗稿跋 附录:

燕下都发掘报告

国学季刊第二卷索引

汤用彤马衡 69 黄文弼 75 朱希祖 89 刘复 115 魏建功 135 陆宗达 173 傅振伦 185 3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三卷第二号 民国21年6月出版

图像:

汉熹平石经(书序)残字

刘端临先生遗像 论文:

天坛所藏编钟编磬音律之鉴定 刘复 6 鞑靼起源考 方壮猷 8 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敦煌本王仁[日旬]切韵韵目小注吕静夏侯咏阳休之李季节杜台卿五家韵目分合考释)魏建功 24 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重印新学伪经考序方国瑜标点本)钱玄同 60 刘端临先生年谱 刘文兴 138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三卷第三号 民国21年9月出版

图像:

辽碑九种(跋尾附)

新疆雅尔崖出土陶器兽形足盆 论文:

辽碑九种跋尾(附印图後)孟森 6 中原音韵研究(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成绩)赵荫棠 30(附)审查书 钱玄同 32 “兽形足”盆形像考释(西北科学考查图短篇论文之一)黄文弼 132 北平方音析数表 刘复 144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三卷第四号 民国21年12月出版

论文:

建州卫地址变迁考 孟森 3 热河契丹国书碑考 厉鼎煃 25 西汉时代的日晷 刘复 35 中国古音研究上些个先决问题 魏建功 73 清史稿应否禁锢之商榷 孟森 153 附录:

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 胡适 巴黎图书馆敦煌书目 罗福苌

国学季刊第三卷索引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四卷第一号 民国23年出版

图像:

寿县所出铜器 论文:

寿县所出铜器考略

晋公??考释

令矢彝

作册令尊及作册令彝铭考释

王稻上书太平天国事考

明北族列女传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四卷第二号 民国23年出版

论文:

老子化胡说考证(本校研究生成绩)

上太平军书的黄畹考

纲 128 宋许州长史孙君墓志铭跋尾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四卷第三号 民国23年出版

论文:

明列皇殉国后记

徐夢莘攷

校勘学方翠¤ 读故宫本王仁昫《刊缪补阙切韵》书后 煃 112 敦煌本王仁煦《刊缪补缺切韵》跋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四卷第四号(刘白林纪念号)民国23年出版

唐兰 27 唐兰 37 马叙伦 41 唐兰 47 谢兴尧 57 张鸿翔 77 王维诚 2 罗尔孟森 157 孟森 2

陈乐素 58 胡适 98 厉鼎蒋经邦 118

传记:(随遗著编次)

中华民国故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刘先生行状 魏建功 20 故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刘君墓志 周作人 36 白涤洲传 魏建功 125 林成章先生遗著编後记 魏建功 275 林君成章事略 张秀民 280 论文:

中小字典序 刘复遗著 2 黟县方音调查录 38 记事

方言同音字辑录

方言同音字发音

方言同音字记音 功

方音音素之整理

汉字标音方法之演进

诗同文比义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五卷第一号 民国24年出版

论文:

时节日晷说明书 读太平经书所见

清代堂子所祀邓将军考

说阿保机时代的汉城

陈常匋[“父”下为“缶”]考

读金器刻识

高本汉方音字典序 B.Karlgren 说文解字之传本 附录:

孙星衍平津馆重刊宋本说文解字校勘记 陶刻孙本说文解字正误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五卷第二号 民国24年出版

论文:

著魏建功 舒耀宗 胡?

刘复 白涤洲 魏建魏建功

白涤洲遗著 90 林成章遗著 129 常福元 4 汤用彤 10 孟森 42 姚从吾 56 唐兰 84 马叙伦 88 赵元任译 104 周祖谟 116 周祖谟 周祖谟

明末清初耶苏会士的儒教观及其反应 陈受颐 2 释居卢訾仓 黄文弼 68 新嘉量五量铭释 厉乃骥 76 陈子昂年谱 罗庸 90 齐民要术的田器及主要用法 陶希圣 124 王石臞先生韵谱合韵谱稿后记 陆宗达 134 附录:

十韵汇编叙例 罗常培

皮鹿门先生传略 皮名举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五卷第三号 民国24年出版 论文: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

‘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 论切韵系的韵书

记徐松遣戍事

龚定庵思想之分析

补明儒东莞学案

杨万里的生卒年月

关於“尾右甲”卜辞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五卷第四号 民国24年出版

论文:

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与赵一清三国志注补

释法

“商鞅量”与“商鞅量尺”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

书清世祖赐建言词臣牛黄丸令引疾事

宋人使辽语录行程考

论篆隶万象名义 附录:

国学季刊第五卷索引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六卷第一号 民国25年出版

论文:

胡适 2 沈兼士 48 魏建功 66

陈垣 146 钱穆 156 容肇祖 178 储皖峰 204

唐兰 210 郑天挺 2 汤用彤 110

唐兰 120 朱光潜 128

孟森 156 傅乐焕 166 周祖谟 196 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 郑天挺 2 清太祖由明封龙虎将军考 孟森 16 关中入声变读的原因和程序 白涤洲遗箸 26 大徐本说文反切的音系 严学宭 46 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讹误举例 罗尔纲 146 附录:

故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刘君碑铭 蔡元培

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跋 陆宗达

编辑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工作经过 一 戴明扬

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凡例

编辑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工作经过 二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六卷第二号 民国25年出版

论文:

唐代俗讲之科范与体裁

昆仑所在考

戴本水经注所举脱文衍文

记姚立方礼记通论

净影八识义述

整理张居正传记材料的杂论两篇 王若虚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七卷第一号 1950年7月出版 论文:

西征小记

释蚯蚓名义兼辩朐忍二字形声

柏梁台诗考证

千顷堂书目考

群书会元截江网与续资治通鉴长编

汉代丁中、廪给、米粟、大小石之制

沈阳故宫新发现的明代史料

河西考古简报(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纪事 143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七卷第二号 1951年7月出版 论文:

中国奴隶社会 郭沫若唐兰 54 孟森 72 钱穆 90

申锴 154 向达 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下一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