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心得体会

关键词: 热处理 教学效果 知识点 学生

热处理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热处理心得体会

很快,见习一年就这样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既有收获,又有艰辛,更有汗水......

7月15日,我很荣幸的进入了“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并分配到“热处理车间见习”,见习的第一天我便跟着师傅一起对“十字头”进行中频淬火,师傅还教导我说,在不操作机器时,千万不要把手放到控制台上,否则会引起意外。正是师傅的每一句教诲,我都牢记在心。以后的每天,我都像影子一样追随师傅,跟随师傅干这干那,除了帮师傅打个下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外,在闲暇之余,还向师傅询问一些不懂的问题,逐渐我便知道了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在我们车间有中频淬火机对柴油机上的“活塞杆”、“十字头”等进行表面淬火;盐炉利用氯化钠等工业盐做为加热介质,将工件浸入盐液内加热;100KW台车炉主要是880℃正火、850℃中温调质,950℃高温调质,1050℃固溶处理以及520℃或600℃的去应力;8M炉则是对42CrMo贯穿螺栓的调质,根据其长短和粗细不同,控制淬火水冷的时间也不一样,再其回火结束后,还要进行校直,并保证仪表跳动在2个以内,最后在其回火温度的基础上降低50℃进行去应力;此外对表面渗层的工艺还有渗碳、氮化;而为了让精密零件防锈,还有一项酸洗法兰的化学处理。通过每天的学习和认识,我对“PcrNiMo”、“40CrNiMo”缸盖螺栓淬柴油,45#钢棒料淬水等工艺及硬度要求、电脑编制限速升温曲线等烂熟于心,但在某些方面,我还有所欠缺,我每天都把见习当做课外知识学习的态度,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贡献出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在见习期间,我受到了许多老党员的教导,对我们敬爱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写“入党申请书”希望党组织采纳,通过一年的见习,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并希望我在以后工作中加倍努力!

篇2:热处理心得体会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了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择材料及正确制定实施热处理工艺的目的,特安排了本次综合实践。《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在若干基础科学的生产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但它的一些主要理论是通过实践并总结了实践的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实践不仅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课堂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也可以培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分类:(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

1、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

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任务 1.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零件材料及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2.选择毛坯的种类、选择成型的方法、绘制出毛坯图 3.制定工艺方案及拟定工艺路线; 4.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掌握主要热处理工种(如:正火、淬火、回火)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地使用热处理工种的主要设备,独立地完成简单零件的热处理工作; 5.通过热处理的质量分析,能初步地运用在《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中已学到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能正确使用洛氏硬度计和小型金相显微镜,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金相组织分析的二、实习主要内容:

(一)、材料及毛坯类型的选择:钳工凿子(t8)

(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我们都知道,所谓金属热处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所以这次的实习也就紧紧围绕着这“四把火”了。下面是我在这次实习当中所了解得“四把火”: 1)退火

(1)完全退火工艺: a.加热温度:原则上是碳钢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30~70℃。但在实际生产中,为加速钢奥氏化过程,常常采用更高的温度。常用钢的退火加热温度可查有关资料。b.加热速度:对于一般形状不太复杂、尺寸不是很大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工件,加热速度可不予以控制。但对中、高合金钢工件,特别是大件,则多采用低温(≤250℃)装炉,分区升温(即升到一定温度后保温再继续加热)的方法。其升温速度在600℃以下宜控制在30~70℃/小时;高于此温度时可控制在80~100℃/小时。c.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应以保证奥氏体成分大致均匀为原则。装炉量大时,保温时间应适当延长。在箱式炉中退火,通常可按每mm 有效厚度保温1.5~2.5 分钟估算。(2)不完全退火工艺:

a.加热温度:碳钢加热至ac1~accm(ac1~ac3)之间。b.加热速度、保温时间与完全退火相同。

(3)球化退火工艺:按不完全退火工艺执行。2)正火: a.加热温度:ac3 或 accm以上30~50℃。但在实际生产中,除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外,一般都高于这个温度。常用钢的正火加热温度可查有关资料。b.保温时间:大致与完全退火相同。但当加热温度较高时,保温时间可予缩短。3)淬火:

a.加热温度:ac3 或 ac1以上30~50℃。但在实际生产中,淬火温度往往超过上述范围。碳钢淬火多按ac3 或 ac1以上30~70℃进行。合金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也是根据其临界点选定,但淬火温度可取上限或更高一些,具体温度可查有关资料。b.保温时间:按经验公式估算:t=αkd。

其中:t——加热时间(分);

α——加热系数(分/毫米),用中温箱式电炉时,碳钢α=1.0~1.5;

合金钢α=1.2~1.8;

k——工件装炉时的间隙系数,实验室条件下可取k=1.2~2.0; d——工件的有效厚度(毫米)。4)回火:

a.加热温度:查资料或按经验公式确定。

如45#钢可参考经验公式:回火温度(℃)=200+11×(60-h)。其中:h——要求工件具有的硬度值(hrc值)。用于其它钢时应作调整,此外还应避开第一类回火脆性温度范围。b.保温时间:常按经验公式估算:t=αd+b。

其中:t——加热时间(分);

α——加热系数(分/毫米),用中温箱式电炉时,取α=2~2.5; b——时间基数,一般为:10~20分钟; d——工件有效厚度(毫米)。

(三)、实施热处理工艺 1)制定热处理工艺路线

下料—→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 2)热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钳工凿子(t8):

热处理工序:(1)淬火780℃,保温15分钟,水冷;hrc:>60;(4﹪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1~10秒钟,即试样变灰色即可);

热处理工序:(2)回火180℃~200℃,保温45分钟,空冷;hrc:64。(4﹪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1~10秒钟,即:试样变灰色即可)。t8钢是共析钢,过热敏感性大,容易出现过热的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导致工件开裂,淬火后也很少有剩余的碳化物,耐磨性也较差,但大截面工件的中心不会出现网状二次碳化物。

(四)、硬度检测:(用洛氏硬度)1.洛氏硬度测试法原理:

附图 1 洛氏硬度试验原理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是美国冶金学家洛克维尔(stanly d.rockwell)于1919年提出的。基本原理是用负荷将金刚石压头(锥角为: 120℃的圆锥体)或淬火钢球(直径为:φ1.588mm)压入被测物表层,稍加停留后卸载,根据压痕深度测出硬度值。1)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软、硬、厚、薄以及经化学热处理的零件均适用;

2)操作方便,可直接读数,效率高; 3)压痕小,对工件外观影响不大,可在成品件上进行测试。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缺点是:精度不够高,当材质存在偏析或不均匀现象时,数值重复 性较差。

2.测量结果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界,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界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通过这次到工厂参观实习让我了解了很多。真的,有许多东西看似已经懂了,但真正到了实际却又是另一种情况。有时自己认为自己已掌握的东西可能仅是一些肤浅的表面或总体的一个方面,甚至有时是错误的认识,而如果没有实地考察实践,我们是无法发现这些问题的。这次实习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很好的机会学习那些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通过我们自己的参观,还查找各种图书资料以及到网上搜寻相关资料,使我们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完善,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对生产操作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对工人也有了一中全新的认识。感谢领导、老师给我们这次充实自己、增长见识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系里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锻炼。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加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篇二:金属热处理基础实习总结

身处校园,感觉生活太美好,感觉外面的世界离自己太遥远,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在迈进大学生活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有了一次走向社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尽管只 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自己从对热处理的几乎一无所知到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了热处理人

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从最初的种种疑惑,种种迷茫到现在的略有了解、略有体会,真的

是受益匪浅,很庆幸自己能在快要走上社会的时候有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以下对自己近两

个月的收获与体会做一小结:

一、实习公司简介:

常州河海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河路130-1号占地面积 0.92公顷,厂房占地3000平方米,办公楼占地500平方米。现有工艺加工类型:机械零件的调质、正火、淬火、铝合金淬火、多用炉渗碳淬火、盐浴氮碳共渗(lcn)、qpq、微机控制气体氮化(gsn)、数控高频、超音频淬火、退火、微机控制下贝氏体等温淬火

等。尤其是盐浴硫氮碳共渗工艺是我公司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工艺,已被常州市经贸委批准

为2003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优点是:变形小、硬度均匀、耐磨、抗咬合、耐腐蚀.二,主要收获

1,初步了解并亲身经历了热处理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2,粗略的学习和观摩了一些热处理设备的基本操作和运用。3,亲自动手实践了热处理的一些简单的基础工作。4,工人师傅教会了我们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a,对热处理的一个全面认识: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表面或内部的

组织结构来获得所需的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由其热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

为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一般意义上三中处理方式居多。(1)、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把火: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某一温度(c钢740~88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或

买入导热性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某一温度(c钢740~88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或

买入导热性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正火:是将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对碳钢760~92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出炉在空气中冷

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c钢770~87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已得到

高硬度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回火:淬火后的攻坚,重新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2)、表面热处理有表面淬火,回火等,如高频淬火,回火,超音频淬火,回火等。

(3)、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渗氮 以及碳氮共渗等工艺过程。渗碳:将钢件至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是碳原子渗入钢件表面以增加表层碳含量及获得 一定碳浓度梯度的工艺方法。

渗氮亦与之相似。(4)、盐浴氮化(lcn): qpq工艺操作流程: a,装筐(零件必须用lcn盐氧化,盐液面至少十公分)。b,除油 c,清洗1 d,清洗2 e,烘干 f,lcn g,热水冲洗 h,冷水冲洗 i,烘干 j,氧化 k,热水或冷水冲洗

l,烘干 m,浸油封闭

qpq 盐浴处理的的主要原理为三种生产用盐:

基盐 :基盐在氮化炉中形成高氰酸根的氮化盐浴。

调整盐:在生产过程中当氮化盐浴的氰酸根下降时,应向氮化炉补加调整盐,以以使氰酸根

含量维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氧化盐:氧化盐用于氧化盐浴,浴面下降时直接补加氧化盐。b, 关于热处理一些简单设备的简单认识:

(1)、多用炉的简单了解:

整套多用炉设备由准备台,主炉(实习公司包括2006主炉,2010主炉),清洗炉,回火

炉组成,整套设备所有组件都配有手动,自动两种基本操作方式。主炉主要用以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清洗炉是一个除去工件表面油污的装置,通过把工件浸没在碱性溶液里然后用热

水淋浴来把油污去掉。清洗炉主要包括夜洗室,喷淋室,升降机,热风发生器,油回收装置

等部件。回火炉是对渗碳淬火和碳氮共渗等处理后的弓箭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使其能顺利进

行回火处理。整套设备机械装置的出入回火炉均由小推车来带带动,这种推进拉出机械装置

是由马达,减速机,推拉链,链轨等组成,工作中,可通过安装在推拉连端部推进块或推拉

钩向上述设备中推进或拉出所处理的工件。

多用炉的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

进主炉升温开始------均温开始------到设定c势------强渗开始------扩散开始------降温开始-----淬火均温开始------淬火开始------进清洗炉开始-----进回火炉------出回火炉。例如:

清洗阶段 回火阶段

时间 60min 时间 180min 温度 70°c 温度 180°c(2)、高频,超音频热处理炉的简单了解: 原理:感应器通入一定频率交流电------交变磁场-----工件内部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涡流),由于涡流的趋肤效应----涡流表面电流密度大,心部电流密度小,由于

工件表层涡流产生的热量,使工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即将快速冷却,达到表面淬火 的目的。它是一种适合于局部表面淬火,回火的工件的一种较好的设备,其基本操作包括(1),根据所要加工的工件选择合适的线圈。(2),线圈的安装与调试(包括看其安装是否

水平或竖直,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晃动,冷却液喷淋是否正常等等方面)。(3),用一工件

先做一个先期尝试,测试收件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加工技术要求,如不符合,继续调节

线圈直至符合加工技术要求。(4),一切调试均符合要求开始成批加工,加工过程中定是

测试加工件的性能以保证符合要求。(3),摆料的一些简单了解认识:

摆料是热处理最基础的操作工序,摆料质量的高低,方法的科学等都将影响工件热处理的效

果。a:根据所摆材料不同,选取不同网盘,网盘一般可分39×39,36×36,30×30 一

般小零件选用3939,较大零件则酌情选择3636或3030。b,对于有螺纹的工件,应将螺纹

一段朝上插入网盘。c,摆料前,看清其数据记录,初步估计可摆多少层,选用怎样的网架。

d对于小且易滑动的工件,则应选用有里边的网盘以避免工件滑落堵塞炉腔。(4),各种硬度计的相关了解: a,里氏硬度计:它的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冲击体在一定的试验力作用下,测量冲击体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冲击速度与回跳速度,利用电磁原理感应与速度成正比的电压。里氏硬度值以冲击体回跳速度与冲击速度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hl=1000*(vb/va),式中:hl-----里氏硬度值,vb-----冲击体回跳速度,va-----冲击体冲击速度。b,洛氏硬度计 :其原理是用压头(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在载荷(包括预载荷和主载荷)作用下,压入材料的塑性变形深度来表示的,通常压入材料的深度越大,材料越软,反之则硬度越大。用一常数k减去压痕深度h的数值来表示硬度的高低,并规定0.02mm为一个洛氏硬度单位,用hr表示。三,自我感受与体会 :近两个月的时间,让我受益匪浅,突然感觉以前的自己似乎都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以后要干什么,虽然工作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但感觉很踏实,很满足有种很惬意的感觉,两个月学到东西真的比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要受用的多,不仅仅包括一些专业知识,更有书本之外生活之中的必须。能在学习过程中将之用之于实践,可谓学以致用。限于自己能力有限,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请见谅!!!!

见习总 结

(兰石铸锻公司热处理车间 2014.11.1~2014.12.1)我按照计划在铸锻公司热处理车间实习到现在一个月已经结束了,这一个月内我对热处理车间的主要生产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这里每天几个小时的所见所闻都使我受益匪浅,这些见闻有的在学校我就有所了解,有的并不是课本上所能学到的;有的是我学校所学知识的实践,有的并非和我学校所学的知识一致;总之,企业生产才是真正的大课堂,现将我这一个月的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和内部的晶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铸锻件热处理后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在铸造和锻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改善粗大树枝状结晶组织,细化晶粒,消除成份偏析。通过这段时间在热处理车间的实习,我对热处理工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设备

车间常用的为4台天然气加热的热处理炉(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热处理工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并且实现了微机控制。温度控制采用由plc脉冲控制的脉冲式燃烧方式,温度输入控制信号为已经过pid计算的信号,plc输出脉冲控制信号,此信号按预先设定的控制周期由输出的线性百分比信号分配了大、小火各自的燃烧时间,plc通过直接控制空气阀的开度及持续时间来实现大小火在执行完所分配的时间后切换,从而实现灵活的脉冲控制。当在快速升温阶段,如果实测温度赶不上设定温度曲线,则一个控制周期接一个控制周期都分配了100%的大火时间,这样便接近实现了连续燃烧,只有在设定温度附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脉冲燃烧。对不同的工艺曲线,系统均能使烧嘴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并使实际温度曲线和理论工艺曲线趋于一致。

图1 热处理结构简图

二.主要的热处理方法 一些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等,我在热处理车间接触的铸件有钩身、曲轴、阀体等,锻件有提环、齿轮、轴类等(图2为技术部制定的法兰热处理工艺)。

图2 退火:把钢加热到其一适当温度并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

正火:正火是把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m(过共析钢)以上适当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如图3(b))。作为普通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一些受力不大,只需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的的结构件,采用正火就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具体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

图4 轴的淬火

淬火:淬火是把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方式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工件经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其组织与淬火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潜力,使工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如图3为轴的淬火过程。

三.注意事项:

(1)应注意工件的摆放位置,保证均匀加热,防止过热,注意不要使喷嘴或火焰直接对工件加热。

(2)轴类及细长杆工件,要注意工件的放置,以防变形。(3)完全退火装炉时,一般中小型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可不控制加热速度,直接装入已升温至退火温度的炉内;也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对于中、高合金或形状复杂的大件,低温装炉,分段升温,并控制升温速度不超过100℃/h。(4)大型工件的去应力退火,应低温装炉,缓慢升温,以防由于加热过快而产生热应力。

(5)正火空冷时尽量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无论何种工件,在空冷时都要散开放置于干燥处空冷,不得堆放或重叠,不得置于潮湿处或有水的地方,以保证冷却速度均匀,硬度均匀。

(6)除一些特殊铸件外,材质不同,但加热温度相同的工件可以在同一炉中加热。

(7)截面大小不同的工件,在同一炉中加热时,小件应放在炉膛外端。

(8)一般情况下,水温不超过40℃,油温不超过80℃。

四.致谢

篇3:关于建筑加固处理的心得体会

1 加固行业的广阔前景

首先, 建筑物使用过程分为建造阶段、使用阶段和衰老阶段, 通常在使用阶段不需要进行太多加固和维修, 但在设计年限之后, 很多建筑多不会立即停止使用, 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固和维修了。目前, 我国建国初期所建造的房屋多数到现在或者以后一个阶段将达到它们的设计年限, 这里就蕴含着一个较大的加固空间。其次, 由于人们投资观念的改变致使建筑物用途的变化, 满足原来使用要求的建筑满足不了新的使用要求, 就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再次, 由于建筑物在设计、施工中出现一些问题, 或者是建筑遭受灾害使部分建筑物功能改变, 也需加固处理。

2 加固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

目前, 加固工程常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和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也应运而生, 如化学灌浆法、粘钢锚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等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加固工程中。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 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安全、经济、快捷、施工方便的原则, 这样加固工程才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 郑州市某砖混办公楼因使用功能转变, 需要改造成图书馆, 并且要求工期短、容量大。显然, 办公楼改为图书馆荷载势必增大, 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且对墙体和楼板同时进行加固。墙体的加固原定为钢筋外层加固法, 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的优点, 考虑到该方法施工作业时间长, 且加固后室内净空间有一定减小的弊端, 经过和甲方商议最终采取了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加固性能好、占用空间小, 施工周期短, 工艺简便、安全, 且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加固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楼板则直接采用碳纤维加固方案, 与其他加固工艺相比具有耐湿耐潮、抗腐蚀性强、自重轻、强度高、施工便捷的优点。

3 加固设计不能仅仅考虑提高局部承载力, 还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能

一般来说, 加固最好整体建立模型。第一步是复核图纸, 就是复核设计图纸是不是满足当时的承载能力;第二步就是在收集资料的情况下, 在现有规范的条件下, 复合其承载能力, 建立损伤模型;第三步, 提出加固方案。

加固设计不能仅仅考虑提高局部承载力, 还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能。例如拆除承重墙的托换法, 就必须考虑挠度对上层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 如果挠度大的话, 就会造成上层结构受力情况发生改变, 甚至开裂。再比如排架柱的加固, 由于排架柱的水平受力是按柱的刚度分配的, 加固计算必须考虑因加固使柱刚度加大而导致的剪力及弯矩增大, 而不能采用原来的内力值进行设计计算。再比如框架结构加固时, 同样存在节点处内力重分配问题 (如弯矩分配系数, 传递系数均发生改变, 一根梁的加固使相关的梁柱内力均发生改变) , 使用钢板及碳纤维进行受弯构件加固时, 不能只考虑承载力的理论提高值, 还必须考虑构件的实际应变状况, 如果原结构应变已比较大 (如不卸荷加固) , 就要考虑加固材料能在多大水平上发挥作用。如果用碳纤维加固, 是在结构未受力条件下进行, 原结构配筋能否充分利用其强度等等。总之, 加固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 实际荷载情况, 加固后结构各方面的改变及整体工作性能。

另外, 加固设计时, 充分研究现有结构的受力特点, 尽量地避免不必要的拆除。加固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新旧混凝土连接必须可靠, 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工序作, 例如连接面的清理、凿毛这些工序不能少;加固施工时尽量减少楼面荷载, 有利于后加部分与原结构的协同作用, 加固设计应该考虑到后增加部分的应力滞后, 对于新增的材料强度做出相应的折减。加固设计中, 整体结构分析采用电算分析软件的同时, 对构件的承载力应该做必要的手算补充。

4 加固行业应注重发展新材料、开发新工艺、学习新技术

既然加固被称为行业结构医生, 当今有病的结构越来越多了, 而真正的合格医生却相对很少, 对有些结构就要突破传统的药方而寻求新药, 这就需要研发。对有些结构安全性要求相当高, 就要寻求用新的操作方法医治, 以满足美观可靠的要求。

4.1 发展新材料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 许多新型材料开始, 使得原来价格昂贵的材料变得价廉物美, 能够引入土木工程领域。将来会有更多的高强、轻质、高塑性性能, 对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无害的材料广泛应用到加固行业中。

4.2 开发新工艺

加固应该从工艺角度进行研究, 开发出简单易行、对周围环境 (包括噪音、粉尘、湿作业、对施工人员和使用者) 无不利影响的工艺, 并附注实施、广泛推广。

4.3 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现阶段, 有许多国家的加固理念和技术比我国先进, 对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我们应该针对我们国家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所选择地引进、吸收, 应用到加固领域, 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设计以及施工水平。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型建筑材料不断出现, 更好的加固方法将会有更大拓展, 加固行业也将具有更加广泛的空间。我国加固行业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 因此从政策的制定者, 到科研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都应该进行不懈的努力提升建筑加固水平。

参考文献

[1]万墨林, 韩继云.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2]卜良桃, 王济川.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体会

一、利用通俗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的特点是名词多、概念多、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少,有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像雾里看花,不知所云,上课睡觉,学习兴趣低下,甚至到了教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学的地步。要想讲好这门课,笔者认为,应多举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内容加以 “炒制”,加些“调味品”,创造现代教学所倡导的情景教学教育,以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金属的疲劳与韧性”这一章节时,笔者首先介绍疲劳与韧性的概念、特征,然后列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例子加以说明,如为何金属材料在使用时会导致突然断裂,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材料,如钢、铝、塑料等,常用来制造一些结构件,如汽车车轴和飞机机翼等。那么,对于这些材料,究竟有哪些要求呢?这时,笔者就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大家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电影中那艘1912年制造完成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当时是最为豪华的,号称‘永不沉没’。但是,在首次航行中它就沉没于冰海,成为20世纪令人难以忘怀的悲惨海难。为什么号称‘不会沉没’的邮轮在撞上冰山后不到3小时就沉没了呢?再如,二战期间美国赶制了数百艘T-2型邮轮。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许多这样的邮轮虽然成功地逃过了纳粹U型潜艇的袭击,却毫无预兆地在航行中断裂为两截。其中,有的邮轮甚至发生在平静的港湾,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如何才能有效地延缓金属的疲劳,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损失呢?零件为什么会出现疲劳呢?”通过这样的启发,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听课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这时,笔者再详细介绍有关疲劳断裂的特征:疲劳断裂并没有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而是突然地破坏;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很低,常常低于材料的屈服点;疲劳破坏的宏观断口有两部分组成,即疲劳裂纹的策源地及扩展区(光滑部分)和最后断裂区(毛糙部分)。机械零件之所以产生疲劳断裂,是由于材料表面或内部有缺陷(夹渣、划痕、尖角等)。这些地方的局部应力大于屈服点,从而产生局部塑性变形,导致开裂。这些微裂缝随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扩展,直至最后承载面积大大减小,以致不能承受所加载荷而突然断裂。那么,如何预防呢?措施主要是提高材料自身质量,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合金化、热处理,改善零件的结构形状,合理使用等。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明白“泰坦尼克号”沉没九十多年的未解之谜。由于早年的“泰坦尼克号”采用了航行环境温度下有缺口敏感且硫、磷含量高的鋼板,这些材料冲击韧性很差,特别在低温环境中脆性更大,容易产生疲劳,当邮轮与冰山相撞时,材料很容易断裂。这是钢材的韧性、疲劳与人身安全的一个突出例证。美国赶制的数百艘T-2型邮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材料表面及其内部有缺陷,从而引发了疲劳破坏。通过具体的案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且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地掌握了这一教学上的疑难点。

二、以民间俗话为先导,由表面现象探索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少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成语,很多是由劳动实践经验积累所得,贴近生活。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隐含内容,力求用俗语总结纯理论性的知识。上课时,以学生能接受的俗语成语,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例如,在讲述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教材介绍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涡流的集肤效应,对工件进行加热,淬硬层深度取决于电流的频率,并与电流的频率成反比。也就是说,电流的频率越高,淬硬层深度越浅;电流的频率越低,淬硬层深度越深。但是,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这样的解释。怎么办?笔者就列举厨师们常说的“小火慢炖”以及“开锅煮馅,盖锅煮皮”。“小火慢炖”,就是说炖肉时,用小火慢慢炖,开锅的频率较低,能量向下,肉才能炖烂;如果是大火,表面炖熟了,炖烂了,但里面还是生的。“开锅煮馅,盖锅煮皮”,意思是说“肉饺子难熟的是馅,好熟的是饺子皮。煮时,开锅后饺子下锅,等开锅后,掀开锅盖煮饺子。这样,开锅的频率低,能量向下,肉馅易熟;但煮素饺时,好熟的是馅,难熟的是皮,煮时应该盖住锅盖煮,开锅的频率高能量集中在表面,饺子皮容易煮熟。”由于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牢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意图形结合,辅之形象记忆

图画和图表可对知识的记录和传播起很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认为,文字和数字在他的思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重要。他不是沿纯数字或文字的推理方式思考,而是运用直观和空间的方式,形象地思考。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注重图形结合,再辅之以形象记忆,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那些需记忆的内容。例如,在讲述“铁碳合金相图”这一章节时,笔者首先介绍何谓铁碳相图,铁碳相图的横坐标、纵坐标各表示什么,为何铁碳相图只研究到含碳量6.69%的渗碳体?将问题提出后,加以解答,随之将挂图挂上,让学生熟悉相图的形状,并让学生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加以解答。由于学生对相图有所了解,所以讲解时,最好是边讲、边画。讲解相图时,着重讲解各点、线的含义(图表表示)及其组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举出一些具体的铁碳合金。例如,含碳量1.2%的钢在1300℃、1000℃、800℃、700℃、600℃及常温下的组织和性能,并加以说明钢的性能为何与含碳量有关,要求学生也熟练掌握相图、分析相图。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应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在介绍热处理方法时,由于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热处理不了解,可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受设备条件限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难以现场操作演示。如果仅凭挂图及几个应用实例分析,很难把枯燥、抽象的内容讲“活”,从而使学生由听不懂转为不愿听,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把热处理工艺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入其境之感,好像亲自参与了操作。这将给教学增加很多的趣味与生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充分应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也会由听得懂到愿意听,由愿意学到学得会,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来看,笔者认为,要想讲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教师不能机械地把教材和参考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参考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依据,把自己对教材和参考书的理解,与所讲解的知识融会贯通,对问题的讲解不在深度而在透彻,多列举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且学生易理解的例子,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的生产实习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学、学得好、学得会,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篇5:违规处理办法心得体会

一、违纪违规行为的主要表现

1、虚拟电量,截留电费。部分电工用购买农排电量的手段将高价电量虚拟为低价电量,从中赚取差价,或者干脆将某些用户的电费占为已有,电能表仅作为他与用户结算的依据;2、制造混乱,以愚耳目。计量箱顾意不加封,给用户合伙窃电提供机会,或为自己违纪违规开脱罪责准备托词。3、利用职务之便,以电谋私。如有的电工自己开办小型加工厂,不装表计费,造成电量电费流失;4、里应外合,谋取私利。内部管线人员与管村电工之间或电工与用户之间相互勾结,造成电量电费流失;5、线管员及电工责任心不强。经常发生估抄、漏抄、错抄、代抄现象,发生差错后,责任不明确,有的长期不开箱检查造成严重后果;6、封铅钳管理不善,管理责任不明确。线管员随意将封铅钳放手到管村电工手中,或电工之间相互串用,同一条线路上出现多种不同编号、代码的封印,此过程中,电工从中做手脚;7、钻管理空子,挖集体墙脚。农网改造后电力市场得到拓展,但管理没有跟上,电工装表换表随意性大,有的用户找电工报装时,没有到供电所登记,电工直接安装后收取安装费,甚至不建帐立卡抄表收费,电费直接进入自己的腰包;8、安装“鸳鸯表”丢失电量。即对个别电量较大的用户安装一块计费表,然后准备一块备用表,运行一段时间后与用户协商将表进行更换,交替使用,一块表公计,一块表私计;9、有的电工将收起来的电费不及时上缴,贪污挪用。

二、违纪违规的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种种现象分析,农电工违纪违规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思想观念落后。农电体制的改革后,少数电工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认为只要能完成线损,多余的电量都是自己的,自己可以使用、可以送人、可以变卖;2、思想觉悟较差,见利忘义。两网改造完工后,由于电力市场的扩大,定编人员减少,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管理还不够细,所以有些电工见到有利可图时便不择手段;3、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农电工工资福利待遇较企业员工低,大有“同工不同酬”的感触,有的甚至思想消极,工作带有抵触情绪,靠违反纪律的手段来弥补自己收入的“不足”;4、业务水平差,工作不上进。在强有力的制度和经营指标面前,线损、均价、电费回收、优质服务对于某些自身能力较弱,工作难度较大的农电工来说,无一不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要挣脱这个紧箍咒,不得不想尽办法动歪脑筋;5、商品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淡保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工队伍刚刚从“土八路”收编为“正规军”,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过去那种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工作作风未得到转变,以致经常性发生习惯性的违纪违规行为;6、挖空心思,完成指标,

由于农村低压线损考核指标定得太低,与现实相距较大,对那些确实难以完成线损考核指标的农电工来说,为了拿回工资奖金,不得不挖空心思,轻则将高电价电量折算成低电价电量来调整线损,重则干脆从台区总表上做文章。

三、主要措施

鉴于以上种种不良心态,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1、必须加强对营销岗位营业工作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内部员工及农电工的稽查力度。

2、严格按制度办事,各项指标严格兑现,要做到指标合理、任务明确、赏罚分明、兑现及时。

3、加强全过程跟踪管理。对农电工的管理应综合电费、线损、均价、安全等各项指标进行管理,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挪用电费、线损失控的现象后损失无法挽回。

4、加强培训,注重素质提高。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农电工思想政治水平;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职责、职业纪律方面教育,提高农电工思想素质;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农电工法律意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与活动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积极予以实施,不断提高农电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篇6:污水处理心得体会

这次在惠州第七污水处理厂为时十天的学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不仅是因为十天时间的充足,更因为是我们对于污水厂的学习是从工艺流程、实验、中控的全面细致的了解,让我们从污水厂的硬件和软件设备都有了一定认识。首先,了解一座污水处理厂,是先从它的处理工艺流程开始了解。惠州第七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SBR工艺(俗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具体流程如下:进水→提升泵房→粗细格栅→旋流沉砂池→SBR池→紫外线消毒池→出水,而整个流程中产生的污泥集中在污泥池中处理进行污泥脱水外运。

在进水环节,装置了检测仪器,检测进水中COD、BOD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这些数据能及时地反应到中控室,进行及时的监控,对于水质各种指标和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能做出及时的反应。提升泵房是将水位提升到长期水位,然后再经过粗细格栅将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去除,之后在旋流沉砂池中,通过旋流运动使污水产生离心力,将污水中的悬浮细沙去除,才能保证后面的工序。

SBR池,是第七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关键。其中有6个污水池,每个池子在一个处理周期中都有5个过程,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待机5个过程。先是进水接纳污水,等到水位达到要求时,进行曝气,此时就是污水的反应期,这个时期可以根据前面说到的进水水质数据来决定曝气的时间、强度和污泥回流的量,以达到出水要求的COD和总氮总磷含量。反应之后进行混合液的固液分离,可以保证很好的泥水分离效果,这个时期是控制出水SS的关键。在沉淀完成后,反应器排除澄清水,也可以排出反应池的剩余污泥。排水期结束后,反应池就进入待机状态,等待下一周期的反应,在这个阶段,为避免污泥的腐化,应进行轻微的曝气。这6个池就是这样交替完成每个阶段的污水处理任务。

在SBR池后的出水将进入消毒池,进行污水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水中的有毒微生物进行杀灭,保证出水水质。

实验室也是一个水厂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每两个小时就对厂区的进水和反应池的出水取水,统一收集在实验室,然后在第二天的上午进行COD、总氮和总磷含量的测定,具体的实验步骤可以参照国家环保部化学检验方法文件。实验室里检验出来的数据要第一时间送到中控室或者厂长手中,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决定要不要对处理工艺流程进行调整。而中控室,就是监控和及时记录厂区污水的各种数据,对工艺进行调整,也必须时刻观察厂区设备的运行状况,出现问题及时反映和处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社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下一篇:王村乡第三中心小学2018春期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