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精选8篇)
篇1:医院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医院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需求分析
数字报警监控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行业的安全防范系统中,成为日益发展变化的生活、工作必备的安全基础设施。医院是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机构,现代化的医院建设不仅代表医院的先进性和高档次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为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良好安全有序的医疗环境,促进整体医务水平的提高。
安防系统是医院建设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安全、智能化管理的体现,对于监督医疗水准,提高医务人员办公效率,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医院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大型医院以及专业型医院的特点是医疗设备贵重、流动人员杂、科室分工细、协同性工作多,设备、人员、药品和资料信息的管理繁琐重杂,一但管理不善出现疏漏,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集成化的数字报警监控系统,为保障医院的安全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医务管理水平。
另外,借助视频监控系统,还可实现“远程专家会诊”,危重患者探视等,方便医院科研教学治疗工作,有利于医疗纠纷的解决,给医患人员及家属也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和实惠。
二、设计思路
按照目前大中型医院的规模,所需的监控点较多,为了能及时处理事件及履行专门的保安职责,整个系统设计为二级管理模式,即1个总控制中心和若干个分控制中心,级间通过网络互联,这样既减少布线,又能集成为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各监控区域的摄像机图像先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各分控制中心(保安值班室),图像接入安装在分控中心内的EAVS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上,通过EAVS实现对重点出入口(部位)的图像记录、报警图像记录及网络传输等功能;同时各分控中心EAVS控制器都接入医院局域网络,矩阵的视频输出传输到总控中心,实现集中监控与管理。
此外,各分控中心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门禁控制系统、周界报警、报警系统互联,实现联动控制,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
三、系统结构及功能
(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在围墙周界、门厅、手术室、收费处、药房、病房、重要出入口等地方安装摄像机,各摄像机采集的图像信号通过同轴视频电缆传送至各分控中心,通过EAVS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的客户端,直接将视频信号显示出来。保安值班人员通过视频监视,随时发现可疑的迹象,以便及时采取行动。而且在部分重点保护区域,可以自由设置摄像机24小时录像或定时录像,可以将重要的需要连续监视的画面(如收费处/药房/主手术室等)录制在磁带上,定期存档,以便在发生事故后重放,搜索事故线索。分控中心可以采用键盘操作进行视频切换及云台镜头控制等。
根据各分控中心监控点的数量分配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供分控中心值班人员进行直接监视。
视频控制:在总控制中心设置一台主控制键盘,接入医院局域网,通过网络可控制摄像机图像的切换和云台/镜头,直接操作智能球的各项功能,如:选择预置点,运行预置点扫描,调用摄像机菜单等。
图像移动侦测报警:每路图像均可设置图像移动报警、录像,通过此功能,EAVS只录制动态图像,能够节约大量硬盘空间。
录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录像模式,如:连续录像,预报警录像、传感器录像,并可选择不同的时段进行布防/撤防。
网络传输:EAVS主机能透过医院综合布线网络,被接入医院局域网,网上被授权的管理人员能够调阅每台EAVS图像,并且能够控制摄像机镜头/云台,进行EAVS系统的参数设置等管理工作。
危重患者探视:危重患者由于要防止感染,客观上有不允许医护人员之外的人员进入,可让患者家属在显示终端上探视亲人的病情,缓解家属的焦虑,也提高了医院的医护水平。
3G手机在线视频浏览:EAVS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支持3G手机在线视频浏览,方便院方领导异地视频查询。
联动功能:所有视频监控设备均可以通过EAVS与相应区域的报警探测器、周界对射、门禁系统等进行联动。
视频会议:召开基于互联网或局域网的音视频会议。实现专家会议、会诊等。
(2)报警系统:
对医院的主要区域的出入口、电梯厅、控制中心、机房、收费处、药房、药库及贵重物品的库房等重要部位安装各种探测器等,由保安控制室统一监控。同时可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使值班人员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发生事故的信息和相关图像。
按照各个分控中心的控制范围,各报警设备均可以自由接入所在区域的EAVS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形成单个区域内的报警监控及紧急求助系统。
通过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能够接入多种报警信号,包括烟感、红外探测和其他各种报警设备。
当监视区域有异常变化时(异常条件由用户根据不同情况设置),如有人闯入,则在监控中心主机上会及时以声像报警,并可控制外接警报器报警,控制现场设备提出警告,还可触发录像,将监控现场此后的情景记录在案。可自动拨叫已设定的多个电话号码(如值班室),向对方以语音报警,语音内容可以录制、编辑。
EAVS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定期巡视一次与之连接的摄像机和各种报警设备等,发现线路被切断,向监控中心发出报警,直到管理员做出处理。同时在报警信息日志上做出记录。
(3)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报警系统由前端智能总线对射、摄像机、报警视频控制主机、接警管理中心构成报警网络结构。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可立即将警情由该级总线传送到分控中心,并同时联动电视监控设备对警情发生区域进行监控录像。分控中心通过医院局域网,将信息传送至总控中心,总控中心将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警情区域及警情类型,并通过现场及时录像判断警情的具体情况,以利于保安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警情。
FOCUS周界防范系统具备完善的安全防范功能,其体现如下:
周界探测器类型多样,满足全面设防的需求,根据不同环境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探测器,消除盲区和死角。
周界探测器具备智能雨雾识别功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工作状态,抗干扰能力强。
数码八段变频,状态实时报告等功能,能有效防止人为暴力破坏探测器及自然环境导致探测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与监控系统联动,报警时,警情发生区域的图像自动在监控中心监视器中弹出。报警中心警情信息时间、类型等均可打印。
(4)分控中心
分控中心设置在各个独立的管理或办公区域,配置1台高性能服务器,1台EAVS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服务器安装分控客户端管理软件,实现分控区各监控点及报警设备信息的实时查看、存储和转发,并能实现前端监控设备云台控制等。(5)总控中心
总控中心设置在信息中心机房或管理办公区域。配置一台高性能服务器,实现对各分区分控主机的统一管理,以及各分控区监控点、报警设备的实时信息查看和选择性转发。总控中心可以选择安装大容量存储阵列及电视墙,来实现总体视频监控管理。
篇2:医院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本方案主要是阐述如何利用TCP/IP考勤、POS机、非接触IC卡和基于原有的计算机网络等子系统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医院或区域范围内的考勤、消费和结算的智能卡“一卡通”系统,实现整个医院职工数字化工作管理和数字化生活服务一体化,从而达到医院的智能化管理,在给医院提供安全的前提下也为职工及过往人员提供最大的方便和快捷工作、生活空间。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安全、便捷、快速、有序、舒适的医疗环境,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水平的诊疗、工作、学习和生活服务,提高医院医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并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健康园区”的理念。
“一卡通”的应用涵盖了医院门诊区、急救中心、传染病区、公寓宿舍、体检中心、住院大楼、行政楼、科研教学楼、高级病房、老年保健中心等。需求分析
根据医院的设计要求和其它同类项目的应用经验,医院一卡通系统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一卡通总体需求是:所有来本院就诊的病员和本院所有医护人员,使用一张IC卡作为身份识别和电子钱包,在本院范围内实现一卡通的各种身份识别和电子支付功能。包括门禁管理、收费和消费管理、巡更管理、考勤管理、停车场管理和图书管理等。
2、IC卡发行对象为:所有来本院就诊的病员(包括门诊、住院病员及其陪同人员)、本院所有职员(包括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培训人员(包括老师、学生、进修人员)、其它人员(包括职工家属、外协合作人员、访客贵宾)。
3、门禁控制的设置基本原则是:隔离公共自由活动区和受控专用活动区,用IC卡代替钥匙开门。在相应出入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在安防中心设置门禁权限控制点,为各持卡人设置门禁权限。有通行权限者凭个人卡刷卡出入,防止非法闯入,保证医院的有序和安全。
4、收费管理的设置原则是:分散刷卡交费代替集中现金交费。在各挂号分诊处和住出院处设置发卡充值点,分别为门诊病员和住院病员发卡充值,在各诊疗点和药局安装消费机,交费者就地刷卡交费,避免多次往返现金交易,为病员提供便捷服务。
5、消费管理的设置原则是:生活服务社会化,刷卡消费代替现金消费。在食堂管理处设置发卡预充值点,为医院职员、培训人员、其它人员发卡充值,在食堂各售卖点、商店、及其它服务消费点安装消费机,消费者就地刷卡交费,避免现金交易。另外,在各住院病室护士站设置移动式订餐机,由食堂为特殊病员配置营养餐。
6、停车场管理的设置原则:在两层地下停车场的各出入口安装智能道闸,驾驶员刷卡驾车出入,防止盗车和开错车。
7、图书资料管理的设置原则:在各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安装读卡器,刷卡识别身份后才能借阅图书资料和其它档案。总体解决方案
“医院一卡通”实现方案选用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实公司”)的“C3智能卡医院一卡通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以下简称“C3系统”)”,在“C3系统”中:
用户卡采用PHILIPS公司的MF1 IC S50型MIFARE ONE非接触式IC卡(以下简称“IC卡”);读写卡机具采用达实公司生产的基于TCP/IP协议的DAC MJ-M8门禁控制器、DAC SF-F1消费机、DAC KQ-K1考勤机以及其它配套硬件设备;智能卡管理软件也采用达实公司配套开发的基于TCP/IP协议和SQL SERVER 数据库的C3 E-2003一卡通管理软件,主要包括基础平台、门禁管理、消费管理、考勤管理、巡更管理、停车场管理等功能模块;数据通讯利用医院综合布线系统提供的网络平台。读写卡机具采用TCP/IP协议直接接入局域网而不必用通讯转换装置,特殊部位敷设专用RS-485总线和使用基于RS-485总线的读写卡机具。
数据库服务器共用医院数据中心的双机集群服务器。
操作管理站主要共用医生站、护士站或其它岗位已配置的个人计算机,酌情增补少量操作管理站。系统功能
卡片管理功能:提供制卡、发卡服务。首期发行医护人员工作卡(含家属及外工),病员就诊卡,临时出入卡。
系统维护功能:提供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维护服务。
操作管理功能:通过电脑提供数据设置、查询、统计、报表和结算服务。
门禁管理功能:出入医院受控区域时刷卡自动开门,无权限或时限人员非法闯入时报警。收费管理功能:病员诊疗时分散在各医疗点刷卡交费。
消费管理功能:医院在食堂、商店等处为病员和职员提供的消费服务分散在各服务点刷卡付费。
订餐管理功能:为住院病员在病房预订营养餐,并刷卡付费。
节能控制功能:病员和职员在洗浴、洗衣时的用水用电采用刷卡收费的方式防止水电浪费。巡管理功能:保安员到各巡更点刷卡记录巡更时间。
考勤管理功能:职员上下班或外出时在考勤点刷卡记录考勤情况。会议签到管理功能:职员开会时刷卡签到。
停车场管理功能:车辆出入停车场时刷卡自动开起道闸,防止盗车。共设两进两出停车场1套。
刷卡挂号功能: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中挂号、就诊、取药时刷卡识别身份的接口。图书管理功能:实现与医院图书管理系统中借阅时刷卡识别身份的接口。系统特点
“C3系统”是一款代表国内IC卡业界一流技术水平和成功应用典范的产品,符合方案设计所要求的原则,完全满足XX市人民医院一卡通项目的各项需求。
1、经济性
经济性是“C3系统”的突出特点。它通过优化的解决方案降低项目的工程与运行成本,而不是采用牺牲产品品质降低制造成本来体现经济性。主要表现在: “C3系统”的读写卡机具均具有一机多用的特性,可以在保证布点范围和功能的前提下减少设备数量,从而降低设备投资,如:所有的门禁控制器、消费机等均可兼作考勤功能用;所有的消费机、考勤机均可附加门禁功能;所有的门禁控制器均可兼作巡更用。“C3系统”的读写卡机基于以太网和TCP/IP通讯协议,其通讯线路全部利用综合布线系统提供的平台,直接接入医院内部局域网通讯,可以节省大量敷专用设通讯线路的工程成本。
“C3系统”按照一卡通体系开发,可以共享卡片资源、通讯网络资源、数据库资源和运行时的数据资源。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共用操作管理站的资源(包括电脑、打印机、操作系统等),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C3系统”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读写卡机可以即插即用,使用方便,安装灵活,普通网络管理员就能维护一卡通系统,降低了运行成本。
2、先进性
“C3系统”集成了最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是国内率先全线推出基于以太网和TCP/IP通讯协议的一卡通系统,使一卡通读写卡机具从传统电子产品提升为信息产品。主要表现在:
卡片数据结构按多应用网络模型设计,卡内不仅有各应用系统独有的业务扇区,还有各应用系统共享的基础信息区和各应用系统从卡上交换数据的交换信息区,它具有卡通、库通、网通的一卡通特性,可以做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
它建立了以我公司独有的“一卡一密”发明专利技术为核心的严密完备的安全体系,全方位地保证系统数据在卡片、机具、网络、数据库、软件界面中的安全。它采用TCP/IP通讯技术,使一卡通系统既能实时联网运行,又能在网络故障时脱机独立运行,并且在网络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恢复到实时联网运行,保证了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网络结构采用局域网为主、广域网补充,系统结构为分布式三层结构。
前端开发技术采用流行通用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PowerBuilder,后台数据管理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支持企业级的网络应用。
3、开放性
“C3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包括:
它采用先进的“平台+应用”的积木式框架,可以满足医院不断扩展功能的需求。无论是用户卡的不断增加、还是读写卡机具的增减、管理操作站的增减、应用子系统及其功能的增减,均可以平滑升级,互不影响。它既能运行于局域网,又能运行于因特网,同时,还能兼容RS-485通讯方式,可满足“多应用、跨地域、跨平台”的超大规模一卡通系统需求。
4、按需集成
“C3系统”提供与其它信息系统在不同层次上集成的解决方案,包括: 提供OPC接口,共享数据。
提供专用数据交换接口软件,共享数据。提供数据库结构共享支持,共享数据库。
提供读写卡机具硬件接口规范和动态连接库,共享硬件资源。共享卡片存储器,分扇区使用。共享操作平台,多任务切换。
5、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是“C3系统”的超群品质之一,具体表现为:
它采用先进的“平台+应用”的积木式框架,可随时扩展“C3系统”提供的各种应用子系统。
它所提供的多种集成方式可以扩大智能卡的应用范围。
篇3:医院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数字化手术室是指将现代化数字技术应用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并利用一些软硬件设施,在洁净手术室内建立完整的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它不仅能让医护人员获取查询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也能实现医学影像与手术过程影像双向传输以及医疗远程实时视讯会诊,同时还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相集成,实现手术科室全面数字化管理[1]。与传统的手术室相比,它改变了传统手术室护士长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使手术人员更加容易观察术野,使护理人员更好的配合手术,使教学更加真实、生动。
1 数字化转播系统的设计
就技术而言,医院的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等网络多媒体信息化应用都得力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而早期的模拟技术由于设备安装维护复杂,信息化程度低而逐渐被基于TCP/IP模式的网络视频技术所取代。这也符合电视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即:视频信号数字化、系统应用信息化、控制管理智能化。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手术室数量的增多,手术观摩教学应用的不断发展,高效的系统维护管理,标准化和可扩充技术的要求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网络平台和可靠的数据库。因此,科学地系统规划和精心地系统设计都是保证数字化医院投资价值的前提。
1.1 系统框架
手术室监控与教学系统包括视频监控部分和多媒体演示部分。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是通过对视频和音频的监视捕捉来达到对监控目标的观察,同时被监控系统也可以与监控人发生交流,达到互动,促进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提高;而多媒体会议系统部分则是把信号在会议室通过多媒体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表现出来,以利于大量的医生和学生共同观察、交流和学习。它是一种监控能力较强的综合管理系统。
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象处理、通信传输、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手术室监控与教学系统在医院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门诊、住院大楼的安防监控,病房、监护室的患者的24h监护,手术室的手术观摩学习,医生的共同会诊等都是其用武之地。
1.2 系统硬件实施和设计布局
系统的硬件构建如图1所示。大部分数字化设备均放置于手术间内,手术间的组建根据前期手术间功能不同,所需硬件设施也略有不同。电视监控系统前端视频采集部分主要包括:全景摄像机、场景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控制解码器等。每个手术室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安装不同数量的全景摄像机以满足多画面观摩的要求,一般为2~3个。配置的全方位彩色摄像机用于监视手术室全貌和手术的全过程。该摄像机采用变焦全方位高分辨率摄像机,镜头和角度均可以远程控制调节。该摄像机具有自动光补偿的优点,支持360°任意旋转和无极变焦,使拍摄无死角,全景细节可以任意把握。配置的高清晰彩色场景摄像机通过吊臂安装在手术室无影灯摆臂旁,用于手术场景的拍摄和观察手术细节的局部图像。该设备应具有自动逆光补偿,远程调控,可拆卸消毒、可接入PACS系统等优势。另外,自身集成有云台控制解码模块,支持标准控制协议的远程控制。此外,在手术室内除了摄像系统外,还根据不同的手术环境要求安装了话筒、音箱等设备。通过话筒可以实现手术人员对手术过程的讲解,这样可以很好地满足手术示教和手术视频会议的需求。由于手术室内还安装了音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监控室与手术室的交流。
医疗影像切换控制系统是一种易于使用的多功能平台,为数字化手术室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视频流交换和图像解决方案。该装置通过使用光纤技术,提供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信息实时交换,使在外科和介入病房实现简单的视频和影像信号控制成为现实。集中式的直流电源和光纤的支持,使手术室安装变得尤为简便,完全符合外科医疗应用,低成本的控制系统可适用于各种外科手术环境中。并且它具有以下特性:(1)可转换任何手术室视频源至光纤DVI接口,并将影像传送到显示器上。(2)通过互联网能将手术视频流和音频传送到任何地方。(3)保证高质量的图像和信号的完整性,无需使用多条视频电缆即可进行长距离显示影像。(4)通过RS-232接口与远程触摸屏连接,就能完全控制所有设备的运作。
视频信号的输出主要通过液晶显示器或投影,每个手术间壁挂一个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接收手术无影灯下摄像头传输的信号。示教室内安装大屏幕液晶电视或投影仪,手术间的全景摄像头和手术无影灯下的摄像头的视频(音频)信号均可通过传输系统传到示教室内,显示在投影仪或液晶电视上。
2 数字化转播系统的应用
系统依托已有的网络环境,满足点对多点的网络传输需求,采用成熟设备的集成控制模式,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前端一体化、传输网络化、处理数字化、系统集成化的特点,能够实现手术过程的实时观看,高清显示,灵活控制,双向语音交互和视频图像高质量长时间存储。可以在外科手术、微创手术、眼科手术、妇科、耳鼻喉科手术等手术现场广泛应用,实现网络视频教学、手术直播、远程专家会诊、医学会议交流、手术过程监控、医学信息数据库建立等[1,2]。
2.1 示教
将手术室内实况传输到示教室内,供人员参观和学习,这样可以保证手术室里安静清洁,减少对手术医生的影响。同时,也可将示教室里的状况传输到手术室里,实现音视频的交互功能。另外,也可实现手术监管,减少手术室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由于现场观摩而引起的手术感染率。
手术室监控与教学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和多媒体演示两部分。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是通过对视频和音频的监视捕捉来达到对监控目标的观察、学习和交流。同时被监控系统也可以与监控人发生交流,达到互动,促进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多媒体会议系统部分则是把信号在会议室通过多媒体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表现出来,以利于大量医生和学习者共同观察、交流和学习。它是一种监控能力较强的综合管理系统。这样可以保证手术室里安静清洁,减少对手术医生的影响。另外,也可实现手术监管,减少手术室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由于现场观摩而引起的手术感染率[3,5,6,7]。
手术室监控与教学系统的主要应用是医学教学和院内病例会诊。随着程序设计的标准化,网络带宽的改善及浏览器插件种类的丰富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医学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医学教学或院内病例会诊的过程中有些人体的结构往往难以直接展示,而且对手术室而言,由于受室内面积、显示条件和手术规程要求,不可能容纳很多人员。此时通过教学系统,将可以对手术细节一览无余,并可根据需要对手术进行技术处理,这对于培养医学院学生和医护人员的技能提高均是非常有利的[4,8,9,10]。
2.2 远程医疗会诊
利用转播系统,使得不同区域的医生对患者进行共同会诊成为现实。通过足够流量的带宽,使得医生能够通过高速互联网传输,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浏览患者的手术视频或图像信息,为患者手术提供诊疗指导意见,为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避免延误病情。另外,在某些特殊感染患者手术会诊时,会诊医生不用进入手术间,可通过监控系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应急措施,减少感染机会。
2.3 数据管理与保存
对各类临床手术视频结合我院的媒体资料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分类、编目、编辑及入库。应用数据库管理搜索,用户可根据手术医生、患者姓名、手术时间、编号等相关信息进行视频数据的查找与管理。同时,在院内服务器上实现手术视频集中共享和观摩。另外,利用数字转播系统可以客观真实的记录手术的全过程,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可回放显示每个手术细节,提供原始、真实的证据。可维护医护患三方权益,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也能够有效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
3 讨论
数字化手术室自提出至今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手术流程、感染控制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手术室数字转播系统的实现只是建设数字化手术室的第一步。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体化手术室设计与建设方案,该方案为用户提供了集手术视频转播、手术档案管理和手术室内设备控制为一体的集成控制服务,既能满足教学、视频会议等多种手术交流需求,又方便了手术医生更加快捷地获取病人的信息和控制手术室内环境.
在国内,数字化手术室也同样开始得到了各个医院的关注,但推广数字化手术室存在成本问题。数字化手术室可能初始阶段投资比较高,除个别医院直接将所有手术室建成数字化手术室外,大部分医院则采用了分布实施的方案。各医院根据实际需求首先分别建成不同功能的数字化手术室,再逐步推进、整合。但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同时兼顾设备本身技术的一体化统筹考虑和具体设计规划的一体化需要。手术室内设备的配置不可能完全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因此一体化必须具备兼容性,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体统。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会不断增添新的设备,系统应需具有可扩展性。目前大多数数字化手术室系统不能与其它厂家设备完全兼容,致使数字化手术系统的部分功能无法实现,这是数字化手术室建设的瓶颈。这就需要设备采购部门仔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备技术论证,充分考虑到数字化设备本身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否则采用分布建设时可能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数字化手术室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一体化的集成控制服务环境,是一种人性化的手术室建设概念和方案。就是将病人更多的信息,包括HIS信息、PACS影像信息、临床检验信息(LIS系统)和手术麻醉监护信息等与手术室数字转播系统进行集成,最终实现病案管理与手术视频转播为一体的数字化手术室信息系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手术室建设必将成为广大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向,促使医院提高效率,整合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靖祎,陈华.数字化手术室规划和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08,10(23):120-123.
[2]邵兴华,李则河,张海莉,等.手术室数字影像传输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4(30):50-51.
[3]冉梓垠,韩乾.数字化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10(23):130-133.
[4]张秦华,戴红霞,王慕华,等.数字化声像监控系统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7,10(14):58-59.
[5]陈妍妍,笪泓,张晓祥.数字化手术室的开发和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08,3(4):36-38.
[6]张强,谢文,王国宏.临床工程部门在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医学装备,2008(1):31-33.
[7]孙碧海,张晓祥,胡彬,等.医院手术室数字转播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07(9):13-15.
[8]张素华,戴红霞,王慕华,等.数字化声像监控系统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7(10):58-59.
[9]刘广全.基于Web的社区远程医疗系统传输平台的设计与研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9.
篇4:医院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对临床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进和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目标和设计模型进行了研究,对系统的数据信息流和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构建。
[关键词]临床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设计模型;数据信息流;系统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71-02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结合,与电信、银行、电力等行业相比较,医院的信息化程度比较滞后。但是,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和医院对信息数字化的重视,医院信息系统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医院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当今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临床医学的管理信息化也不例外。这也使得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成为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的重要标示。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建设了医院信息系统。但是相比较国外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国内医院信息系统起步较晚,而且时间较短,成熟度有待发展,其中,临床医院部分的信息管理部分表现较为突出,即临床信息系统。
本文以市人民医院的实际项目为依托,以临床信息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进行了系统的框架设计和结构实施。系统采用了能满足医院的总体需求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较高的B/S架构,以及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和成熟的J2EE的技术架构。
2 系统需求分析
数字化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设计与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临床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医院临床的工作效率。因此,系统的相关设计与研究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包括系统流程设计和功能设计。完整的系统功能设计可以通过自顶向下的需求分析来完成,而需求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分析医院临床信息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
2.1 业务流程
根据普通患者到医院就诊的过程,可以将其看病的基本业务过程概括为:第一,挂号;第二,到相应科室找医生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关检查、并开具处方;第三,到划价处划价,并到收款处交医费;第四,凭付款医药单到药房取药。
对于需要进行住院治疗的重病患者,则需要办理住院手续:第一,进行住院登记并交纳住院押金,以及等待床位安排;第二,到病区主治医生处接受诊疗;第三,进行住院常规检查以及按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方可办理出院手续出院。
在患者的整个就医业务过程中,医院所做的工作是对患者就诊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计算和分析,并生成各类报表文件,然后将各类报表文件进行归档交由各个科室进行管理,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对相关数据报表进行上报。
2.2 需求分析
根据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机构和功能结构,对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需要分析的研究。
(1)对管理层的需求分析
(2)系统的相关使用人员的需求分析
(3)系统的维护人员的需求分析
(4)科室的需求分析
(5)患者的需求分析
(6)软件的需求分析
3 系统设计
数字化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设计是依据医院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下面将从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和总体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3.1 设计思想
为了克服以往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存在的以财务核算为中心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的弊端,可以采用以病人为主,以服务质量为辅模式的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system,CIS),即以病人信息管理为中心,兼顾人、财和物品的管理,不仅能使医院分散的处理能力高度集成化,而且能使系统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医院医疗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2 设计目标与原则
系统的总体设计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和标准化原则,以及方便快捷的输入输出原则。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以真实、可靠和精确的数据为前提,以有效的管理方法为核心实现医院临床信息的共享管理,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实现病历的电子化,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以此来进一步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单位形象。
3.3 设计模型
数字化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构建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来设计、研究、建立、维护和运行。要建立可靠的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来管理好医院的人财物,需要用到成熟可靠的计算机技术和局域网络技术来规划,比如可以采用成熟的基于J2EE的技术架构来满足医院的总体需求;采用XML技术使结构化的病历更加完全和完善;以及采用LIS、PACS/RIS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和共享,实现数据的高度集成。从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可以建立现代化的数字化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模型,如图1所示。
4 系统具体设计
根据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目标、设计思想和设计模型,对临床信息系统进行了具体设计和详细构造。
4.1 临床信息系统的信息分类与关系
临床信息系统的信息主要包括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业务信息、患者个人信息、患者就诊产生的费用信息和系统管理信息。其中,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业务信息主要是指完成某个业务或者一系列业务所产生的信息,比如病人的挂号信息、病人的人院登记信息、药品划价信息等。此类信息属于系统的局部信息。患者个人信息和就诊产生的费用信息是患者在就诊期间产生的信息,在整个系统中属于共享信息,可以归类为全局信息,或者基本信息。对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的处理所得到的信息为管理信息。
4.2 临床管理信息流
临床管理信息流是整个系统的业务中心,也是各项医务活动中的中心,医院的各项医务活动都是以临床管理为中心和重点。因此,临床管理信息流分为患者信息流和就诊费用信息流,以此可以设计和构建整个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型。患者信,息模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挂号信,息、住院信息、就诊信息和诊断与治疗信息等;费用信息模型主要包括患者就诊过程中所产生的诊断、手术、药品等各类费用。因此,整个临临床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依赖于患者信息流和就诊费用信息流。这也使得二者成为系统构建的中心和重点。
4.3 患者信息结构
根据临床管理信息流中的患者信息流,对患者信息的结构进行设计。
4.4 就诊费用信息结构
根据临床管理信息流中的就诊费用信息流,对就诊费用信息的结构进行设计。
4.5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根据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目标和系统信息类别,以及系统信息流,可以设计和构建系统总体功能模块图。
5 总结
通过对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对数字化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目标和框架设计等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熟悉,并对医院的各项数据业务有了比较深入的熟悉,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已经认识到目前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要努力的目标和研究方向。希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凡军,中小型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J],福建电脑,2005.9,9:110
[2]傅征,任连仲,主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7-108
[3]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2002.05
[4]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评审管理办法(试行)》,1998.04
[5]李红梅,白尚旺,党伟超,CIS中角色动态权限管理的研究[J],2012,2(38):95-99
[6]张雪,基于.NET和J2EE平台TMVC设计模式的研究,信息科学,2012,11(23):87-92
[7]陈丽欣,张荣霞,电子病历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4(9):2285-2286
篇5:医院监控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设计是为大庆石油总医院数字电视监控系统所作。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Internet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安全防范行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庆石油总医院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就采用了多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多媒体数字显示控制系统,总线制的多址、多点监控系统,本地局域网监控系统和Internet远程监控系统等。这些为大庆石油总医院现代化的监控系统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大庆石油总医院对监控系统需求和具体设计要求,我们设计了大庆石油总医院数字电视监控系统。
设计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已经有的数字化安防科技成果,不断地发展现代安全防范科学技术,做到技术先进和可靠适用有机结合。同时考虑到今后使用者的使用、维护、保养的方便性。
工程设计严格遵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规定和法规,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设计的安全可靠。
工程设计全部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系统控制器材及辅助设备。
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对大庆石油总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和安保工作做出我们的贡献。
下面将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报价情况。
三、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共设置102个监视点(其中动点65个,定点38个)。在监控室设控制台1个,中心控制主机1台,十六路硬盘录像机7台,128路视频矩阵1台。
(一)前置摄像机部分
根据现场的环境和监视区域的要求,前端摄像机配有定点摄像机和动点摄像机。定点摄像机是对固定监视区域进行定点监视,如出入口、电梯间等,其监视范围小;动点摄像机是在一定监视区域内,需要监视的地点多环境复杂而选择的,如室外、大厅、通道交叉口等,其监视的范围大监视点多。动点
门诊部一楼大厅设置1台彩色高速一体化球形摄像机,室外动点设置1台室外彩色电动摄像机,其它动点共设置63台室内彩色电动摄像机。
定点
四部电梯内共设置4台飞碟形广角彩色摄像,其它静点共设
置34台彩色摄像机。
依照平面图具体安排如下:
A、56台室内动点彩色电动摄像机
采用万佳安乐荣RL-160H 16X一体化变焦彩色摄像机,1/3寸CCD彩色图象传感器。超高灵敏度, 0.1lux,彩色480线。
B、其它22台静点彩色摄像机
采用万佳安乐荣RL-212半球彩色摄像机,其主要功能特点是:结构紧凑,适用于室内,水平分辨率为480线,内置2可变镜头(4.0-9.0 mm),具有200度旋转及150度可调倾斜角,具有先进数码配置的背光补偿BLC功能。
(二)摄像点设计说明
所有摄像点设置均按照系统框图所标示的要求,根据防范系统安装标准设计的。
作用:①所有活动点,都可上下90度、水平350度全方位旋转。镜头均可任意放大、缩小。这一切动作均可用鼠标任意操作。且快球支持自动回复到预置点功能。
②所有固定点,均放在主要通道上及重要部位上。
(二)录像和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录像和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解决方案,把电脑多媒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两大技术手段完美结合。是集电视监控、视频存储、网络传输于一体的综合性监控系统。
系统设计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RL-2000系列硬盘录像主机和1台装有Safesoft监控系统管理软件的高性能中心主机完成。5台硬盘录像机由中心主机集中化管理。
硬盘录像机采用RS-485单一两芯屏蔽线串行码传输控制信号来控制前端摄像机。并通过SVV75-5同轴线缆采集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压缩并记录到硬盘。该主机性能稳定、图像清晰、网络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模块化结构和现场编程功能使系统的高自动化特性充分发挥出来;极低的数据量能保存更长时间的录像资料,同时使在互联网上传输高质量的视频成为现实。
中心主机通过局域网与硬盘录像机相连。中心主机拥有强大的网络电子地图功能,用户可通过它控制每一台硬盘录像机,预览图像、回放资料、云镜控制、开关录像。并预留了宽带网接口,只要连上Internet,可以说,在世界任何一个有互联网接入的地方都可以清楚的了解医院里发生的一切。同时也可以接入医院的局域网,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只要安装了Safesoft分控端软件,再经中心主机授权,也可以像中心主机一样访问每一台硬盘录像主机。
监控室可通过中心主机与大屏幕设备连接,可随时把所需图像在大屏幕上显示。
监控室主要设备
监控室由控制设备、记录设备、显示设备组成。
控制设备由中心主机、主控键盘组成,中心主机功能如前所述,主控键盘用来操作每一台硬盘录像机。
记录设备由7台硬盘录像机组成。
显示设备由8台17”彩色显示视器和1台大屏幕背投影彩色电视机组成。
四、重要部分器材技术指标
1.万佳安乐荣RL-2016S十六路数字硬盘录象监控主机
视频输入
PAL/NTSC
分辨率
720×288(PAL)
压缩方式
Mpeg4 动态压缩、压缩比高、不丢帧
显示通道
16路
显示速度
每路25帧/秒
录像速度
每路25帧/秒
音视频记录
16路
录像形式
实时连续录像、移动侦测录像、抽帧录像、报警录像
录像质量
每路视频、音频质量可独立调节,并能快速复制到所有各路
显示调节
亮度、对比度、色度、色饱和度、音量可调节
显示方式
单路、四路、全部画面显示;单、四、八路轮换显示
计划预置
可分别对录像、移动侦测、探头报警的起止
设置计划,系自动按计划实现各项功能
事件管理
可对所有突发事件进行录像、抓拍。独立记
录、分项检索,不影响正常录像的进行
抓
拍
同时回放抓拍,绝无马赛克
电子地图
报警时,自动弹出报警区域电子地图及图像 信息叠加支持时间、LOGO在图像中的叠加、支持水印叠加
检索形式
按日期、时间、地点方式检索
检索内容
可检索录像、移动侦测报警录像、抓拍图像、探头报警
回放形式
音视频同步回放,25帧/秒,五档播放速度可选
占用空间
变码率,一般动态视频约60M~200M/小时/路,静态视频约50M/小时/路
网络联接
支持DDN专线、LAN、电话线传输方式,多
个网络分控(可IE浏览)
报警方式
RS485总线传感器输入报警、网络输入报警、视频监测移动报警、视频丢失报警
报警输入
通过RS485,可接烟感、瓦斯、门磁、红外、微波及其它感应输出
控制输出
可控制云台、镜头(光圈、焦距、聚焦)、灯光、雨刷及继电器输出
视频输出
一路VGA
多任务方式
监视、录像、回放、传输、备份可同时工作
权限管理
多方式权限限制,可对预览、网络点播及各种操作权限进行管理
备份功能
硬盘、光盘等存储设备
故障智能排查
视频丢失报警、断电后重新来电,系统可自动恢复断电前工作状态
无人值守功能
通过设置,可自动转换录像方式、完成相关监控报警工作。
防死机功能
随时监测意外状况,保护系统正常运转
存储硬盘
重量KG可内置八块硬盘,满足海量存储需要
主机规格
177 mm(H)×460 mm(W)×550 mm(D)机箱
标准4U工控机箱
电源
交流200V± 10℅
环境温度
-10~50℃
2、Relong Rl-160H彩色一体化摄像机
扫描系统:PAL标准:625行,每秒25帧 摄像元件:SONY Super HAD CCD 图象大小:1/3 英寸
像素:所有像素:795(H)×596(V);有效像素:752(H)×582(V)图象结构:无几何扭曲、失真现象
同步系统:内部同步
交叉(交错)扫描:2:1交叉
分辨率:水平480线;垂直 350线 视频输出幅度:VBS1.0Vp-p,(75欧姆,复合视频信号)信噪比(S/N):大于48分贝 最低照度:0.1Lux γ校正(伽玛):0.45 镜头
16倍光学变焦(Zoom)(焦距=4.3~70毫米)
控制
光圈:自动/手动 快门:(1/15~1/10,0000秒)
镜头:电动变焦,电动变倍
白平衡:自动追踪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控制 背光补偿:开(预设或面积设定)/关 自动增益:开(LEVEL)/关
3、Relong Rl-212彩色半球摄像机
l
扫描系统:PAL标准:625行,每秒25帧 摄像元件:SONY Super HAD CCD 图象大小:1/3 英寸
像素:所有像素:795(H)×596(V);有效像素:752(H)×582(V)图象结构:无几何扭曲、失真现象 交叉(交错)扫描:2:1交叉
分辨率:水平480线;垂直 350线 视频输出幅度:VBS1.0Vp-p,(75欧姆,复合视频信号)信噪比(S/N):大于50分贝
最低照度:0.1Lux(F2.0,25IRE)镜头:4-9mm γ校正(伽玛):0.45 白平衡:ATW
4、Relong Rl-913Q/DT彩色飞碟摄像机
扫描系统:PAL标准:625行,每秒25帧 摄像元件:SONY Super HAD CCD 图象大小:1/3 英寸
像素:所有像素:795(H)×596(V);有效像素:752(H)×582(V)图象结构:无几何扭曲、失真现象 交叉(交错)扫描:2:1交叉
分辨率:水平480线;垂直 350线 视频输出幅度:VBS1.0Vp-p,(75欧姆,复合视频信号)信噪比(S/N):大于50分贝
最低照度:0.1Lux(F2.0,25IRE)镜头:2.8mm γ校正(伽玛):0.45 白平衡:ATW
所选器材安装方式
(1)
Relong RL-212彩色半球摄像机:吸顶式安装
(2)
Relong 彩色一体化摄像机:墙壁安装,距地2.5米
五、系统清单及报价
篇6:医院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立足于大型医院的需求开发,同时兼顾中小型医院的应用实际,覆盖医院主要管理业务和病人就诊的各个主要环节,是一套能够适应各种类型医院应用的医院智能化全方位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管理系统“以病人信息为中心,以费用信息为主线”,其目标是:减轻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它绝不仅仅是一套硬件和软件简单组合的计算机系统,而是集先进的管理思想、医院各部门的业务管理经验和计算机先进技术而大成的系统。开发这套软件出发点正是为了使医院更好的管理药品、器械、病历;使医院领导及时了解药品、器械的数量、质量,了解售药情况、住院病人的费用及病历情况。据调查资料显示:一个中、小型医院,每年因对药品、器械管理不善而受到的经济损失达十几万元乃至更多。如果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可避免这种损失。这要比每年创造同额利润容易得多,而您的投资回报率则在70%以上。
医院管理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客户/服务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的数据共享能力,是一套实用、完整、高效、先进的医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其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系统结合医院管理工作的特点,充分利用局域网、广域网、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将医院各组成部分的信息处理过程综合成有机整体,及时而有效地为医院日常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使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尽快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并实现医院信息技术全电子无纸化和胶片管理的最终目标。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医院的所有工作改造为事务处理信息流、财务管理信息流、物资管理信息流、临床数据信息流和学术资料信息流的网络化控制结构。大大提高院长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
减少因管理原因造成的药品损失80%以上! 减少因管理原因造成的器械损失95%以上! 缩短病人排队等待时间50%以上!
减少欠费无法及时追缴造成的损失50%以上! 提高查询、统计效率95%以上!
将医院在财务、划价、下医嘱等环节人为造成的错误率降为零! 医院对自身的任何调整在瞬间落实到每个具体岗位!
通过信息数据高度共享,在强大的数据库的支持下,将医院的全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到更高层次!
总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每年可为医院带来至少几十万元的经济效益和可观的社会效益!
二、设计思想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源于当今国际上著名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ouses Planning)的先进思想,针对医院中所特有的部分设计的管理模式。主要的宗旨是:将医院各方面的资源,包括人事、财政、物资、医务护理、医疗辅助等充分调配和平衡,以期达到管理最佳的经济效果。该系统具有实用性、兼容性、稳定性的特点,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医院的需求 根据医院的构成情况和技术水平,医院分成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医院在进行有效信息处理时会有不同的需求;同一等级的医院也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实用性、兼容性,使这套系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为医院内部对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扩充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系统设计
3.1、系统设计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该系统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全医院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以院长为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 ,彻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环境
建立财务收费管理系统经济管理带动行政管理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四、主要子系统功能
4.1、门诊系统
门诊挂号子系统功能: 负责建立和维护病人的主索引信息,分配病人的ID号,确保病人信息的唯一性,为病人建立就诊卡,对门诊病人进行挂号或者预约号处理,为门诊病人的后续活动以及门诊工作量统计提供信息。
4.1.1、门诊划价和收费子系统 3功能
门诊划价模块:主要完成门诊病人各种处方、检查申请、治疗申请等诊治费用的计价工作及处方(申请)科室/医生、执行处方(申请)科室/医生的确定。
该模块可单独设置,亦可并入收费模块中,其中药品划价还可并入药房管理中。关键是必须依据各种字典出处以保证划价的快速准确,与收费模块形成联机,为其提供数据依据。
门诊收费管理模块:主要完成门诊病人各种诊治费用的收取工作,能依据划价单(或其他方法)查询病人划价信息,进行费用收取、收据打印处理,并保存操作记录备查。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药品处方划价
2、检查申请单划价
3、治疗申请单划价
4、费用收付
5、收据处理
6、收退款清算
7、统计/查询
4.1.2、门诊医师工作站子系统功能
门诊医师工作站是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关键模块,是病人医疗工作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主要功能是完成病历基本指标的填写、病情、病史的记载,医嘱开立和实施及相关辅助功能,实现医生病历收发室和医嘱作业的数字化。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病历处理 2.医嘱处理 3.辅助诊断系统 4.药品信息/属性查询 5.检查项目查询 6.治疗项目查询 7.工作量统计 8.科室事务管理
4.1.3、门诊药房管理子系统功能
门诊药房管理是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医院药品进、销、存管理中门诊药品发售业务的管理。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领药 2.退药 3.窗口发药 4.窗口退药 5.急诊领药 6.协定处方维护 7.药房存药盘点 8.药品报损处理 9.统计/查询
4.1.4、门诊医技工作站子系统功能
主要完成门诊病人化验、检查申请单的预约、执行和化验、检查结果报告单的发出。对部分非标准检查项目进行划价处理等。i 对检查申请登记排队,为医生书写报告提供工具,将报告作为病人信息的一部分归档,同时为收费提供费用信息。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申请单处理 2.报告单处理 3.辅助报告系统 4.材料使用管理 5.设备使用管理 6.工作量统计 4.2、住院系统
4.2.1、住院病房管理子系统功能
本系统是指完成病人入院登记及病人基本情况信息的记录,病人在住院过程中的流动控制和管理,为费用管理、病区护理站、医生工作站等模块提供病人基本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入院病人登记
2.科室床位调配、床位相关费用设置/修改 3.病人转科/转床 4.病人退院处理 5.统计查询
4.2.2、住院费用管理子系统功能
完成住院病人的费用、预收款记录和监管,病人预收金的催缴,病人出院的费用清算及收据处理。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费,本系统实现的是发生费用所在地进行划价的分散记价模式,自动与手工相结合的计价方式。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预缴金处理 2.固定费用处理
3.处方(检查、治疗单)费用处理 4.病人费用结算 5.病人资金账户管理 6.收据处理
7.日清/月结及相关报表处理。4.2.3、住院医师工作站子系统功能
主要功能是完成病历基本指标的填写、病情、病史的记载,医嘱开立和实施及相关辅助功能,实现医生病历收发室和医嘱作业的数字化。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病历处理 2.医嘱处理 3.辅助诊断系统 4.药品信息/属性查询 5.检查项目查询 6.治疗项目查询 7.工作量统计 8.科室事务管理
4.2.4、住院护士工作站子系统功能
护士工作站是为临床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是以护士的日常工作为目标,包含对病房入出转和医嘱进行处理等主要功能,是实现住院病人收费的重要前端。
4.2.5、住院药房管理子系统功能
在建立病区管理系统(护理工作站、医生工作站)时,应能够与其相联获取用药医嘱信息,完成用药增、减计价和摆、发药工作。与住院收费处相联时,应能自动将费用信息传递至住院收费处完成记费工作。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储药管理 2.病区摆药 3.窗口发药 4.窗口退药 5.急诊领药 6.药房存药盘点 7.统计/查询 4.2.6、住院医技工作站子系统功能
主要完成住院病人化验、检查申请单的预约、执行和化验、检查结果报告单的发出。对部分非标准检查项目进行划价处理等。对检查申请登记排队,为医生书写报告提供工具,将报告作为病人信息的一部分归档,同时为收费提供费用信息。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申请单处理 2.报告单处理 3.辅助报告系统 4.材料使用管理 5.设备使用管理 6.工作量统计
4.2.7、手术室管理子系统功能
根据医生的手术预约单,安排手术所需的设备和器材,保证手术的执行,并出具执行结果报告,进行术后用药、麻醉登记及各种费用的计扣等等,提高手术响应速度和医疗水平。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手术安排 2.手术记录 3.麻醉管理 4.药品与物品管理 5.统计查询 4.3、库房系统
4.3.1、药库管理子系统功能
药库管理系统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物流和货币流并行管理,实现药品采购分析、应付款管理、药品失效期自动预警、成本核算分析等。彻底解决药品流失问题。有效防止药品流失!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采购计划 2.供应商管理 3.应付款管理 4.药品入库 5.药品出库 6.库存管理 7.调价处理 8.药品报损处理 9.药品查询 10.打印报表
4.3.2、物品管理子系统功能
对医院的各种物资统一管理,防止物资丢失。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物质采购计划 2.库存管理 3.系统维护
4.3.3、器械库管理子系统功能 对医院的各种器械统一管理,防止器械丢失、损坏。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采购计划 2.库存管理 3.系统维护 4.4、其它系统
4.4.1、病案统计管理子系统功能
病案管理系统是病人病史资料的集合,它真实、准确地反映每一位病人病情诊断、治疗、护理、化验等方面的全面信息,是医院及医护人员医疗水平的医疗效果的真实体现。该系统为了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以及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
住院病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1.病案编辑 2.查询统计 3.报表打印 4.病案查询
门诊病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1.索引编辑 2.门诊查询 3.病历查询
4.4.2、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功能 对医院人员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模块 1.索引分类 2.科室信息 3.工资考勤 4.查询统计 5.人事报表
4.4.3、财务管理子系统功能
对医院的各种类型财务工作提供支持。财务管理系统由以下模块组成: 1.凭证管理 2.财务处理 3.科室核算 4.工资核算 5.财务分析 6.数据维护
4.4.4、报表处理子系统功能
自动生成日报、月报、年报:表中科别和项目可根据医院不同需要任意设置。包含20余种常用报表。可根据用户需要生成其它任意报表。4.4.5、院长查询子系统功能
院长查询系统是为满足院长及医院高层领导人日常工作中需要而设计的,通过本系统,可以使院长随时全方位地对医疗、财务、人事、后勤物质保障等方面动态信息进行查询,为下一步的领导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系统功能模块: 1.基本信息查询 2.财务信息查询 3.医院综合查询
4.4.6、病人查询子系统功能
病人通过医院设立的工作站,随时查询本人的病例、费用、化验单据结果、医嘱等,使病人可随时了解自己的情况。
4.5、医院智能化系统的优势
1、该系统能够灵活配置和扩展为解决通用性、兼容性问题,系统采取了如下设计:系统中设置自定义字典,适应不同地区医院需求。系统有灵活的信息采集点。
2、该系统保证信息安全可靠、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系统中信息安全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方法,有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两级安全管理措施,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帐号,通过数据库管理员授权访问数据库内容,应用程序级的管理可以控制每个人可访问的应用软件,特定的应用只能由特定人来使用,使用人员自己帐号的保密安全由自己进行管理,其他人员采用任何方式都无法获得别人设置的密码,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系统中信息责任明确。
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由表及里注重实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一致的图形操作界面,具有易学易用的输入方法和详细的帮助信息,内含权威性很强的、正规的、齐全的疾病、手术、检查、检验、诊疗、设备、物资等与医疗有关的以及与人口信息、财务信息有关的各种实用数据字典,并提供一套包括用户管理、作业信息、数据信息等的系统维护和管理手段。
4、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科学采集信息实现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的实现使医护文书的记录速度比手工书写提高3-5倍,病案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医疗、检验、检查、手术麻醉等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差错明显减少;实时准确的反映病人费用,将错漏欠费及时堵住。电子病历必将成为医院现代化追求的目标。
5、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保护用户利益支持长远发展、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稳定的框架结构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为长远的发展提供方便,可直接建立起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病历。它与PACS集成为一个整体,可直接用于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作为领导机关的查询统计系统,使省市厅局随时掌握所属医院的医疗情况,支持高层的辅助决策。
6、全程经济管理,加强成本核算 经济是医院的命脉,以病人为中心,从信息的原始发生点采集信息,在满足医疗需要的同时,又能准确及时提取病人费用,方便病人交费就医,实现堵漏防错。收支两条线,真正实现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7、严格物资管理,降低运行成本 千种药品、百种卫生材料、数百台器械的入出库的数量、质量和金额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全程封闭式的跟踪管理,能有效的减少库存,加快周转,降低医院整体运行成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8、提供全面信息,支持院长决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准确的全面信息反馈,为医院领导层的各项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医院信息系统的科学模式,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足不出屋,医院情况了如指掌;分析对比,管理决策有根有据。
篇7: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建议方案
1.1 数字化医院建设分析
人类进人21世纪后,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与理念,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促使医疗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数字化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在新一轮的医院变革历程中,数字化已被明确定位为变革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化技术与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医院正致力于楼宇智能化与业务数字化的建设,以期改进就医环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患者满意度,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型“医疗中心”转变。数字化医院建设正越来越成为增强医院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关键行为,医院信息化应用与建筑智能化的逐步融合必将成为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业务发展前进的有效驱动力。
数字化医院的规划与建设包括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影像、设备集成、电子医疗、临床应用、生物信息化、远程医学、辅助医疗等多个学科体系,其建设基础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化医院整体规划下的楼宇建筑智能化,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支撑医院的正常运作,以期不断创新优化医疗流程和模式,提升医院服务品牌。
单独考虑本院,要考虑一个集团,考虑一个区域,眼光要扩大。医院面临很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变革也会带来外部需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以医疗保险为例,医保部门提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口号,带来的审核就日益严格。同时药品管理部门,包括基本药品目录的实施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条,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将对医院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成立以后,非常强调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要开展绩效考核,开展管理评价,势必对医院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系统与物资采购系统成为热点;更加注重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客户服务系统,和临床路径应用。
3.医院信息化顺应策略
架构方面,原来医院内部的模块是紧耦合的,从数据库到数据库有很多的接口。现在面临外部这么多复杂的变化,而且同时面临着区域化的前提,基于外部信息,区域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基于管理要求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要求我们的架构必须松耦合,并建立一个整合平台。
标准方面更加注重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原来可能是一家医院埋头做自己的系统,可能对标准不是非常重要。现在要考虑区域,要考虑很多外部的管理要求,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更加注重标准化,不能只考虑自己医院的建设。
应用方面,从医院来说要加强成本核算系统和物资采购系统,这是经济的命脉。再就是以临床路径为导向的电子病历,这是必然的趋势。
1.3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痛”
在医院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验不足、技术更新、医疗政策调整、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暴露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不成熟和历史的原因,许多医院信息化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医院的诸多系统由不同厂商的产品和服务构成,进而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现象。
医院的决策者、业务科室和患者对医院的管理、业务和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对在用系统的扩展能力和适应性提出新的挑战,针对系统的更新和改造,带来了原系统的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问题。
数字化医院项目理解
2.1 建设目标、原则及内容
2.1.1 全力打造服务型“医疗中心”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用最新的最先进的IT技术对全院的信息资源(人、财、物、医疗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优化和整合医院内外相关资源为临床及管理服务,提供先进的,便捷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建立区域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本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医院的同质化管理,打造现代化的数字医院。将医院打造成南疆乃至全疆的典型化数字医院和“医疗中心”,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人性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系统的每个细节设置都应体现人文关怀,考虑如何设置才能更加的方便患者,方便业务人员,更加人性化。2.集成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由众多不同的系统组建而成,但这些系统必须进行统一的集成,不能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3.智能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突出智能的特点,减少人工环节,增强自动化的程度,增加辅助支持的功能。
4.无纸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电子申请单、电子报告、电子办公、综合统计分析等应用建设使医院各级业务操作逐步走向无纸化。
5.无胶片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实施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立医院放射科数字阅片中心和诊断工作站,临床中心数字阅片室,医生影像浏览工作站等实现全院无胶片化临床模式和管理模式。
6.无线网络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建立无线网络,使用笔记本、平板电脑、PDA、无线病情跟踪器等无线设备实现医生护士查房,库房管理,病人病情跟踪等等,不受空间限制。
2.1.2 通过信息化建设“同质化”管理医院
1、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医院信息化后,可大幅度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靠手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同时简化了患者的诊疗过程,优化就诊环境,改变通常“排队长、等候久、6、扩展应用,加强信息服务。
通过对医疗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与扩展,可以为医务工作者、为市民、为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医疗卫生技术是一门应用学科,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断经验积累。而医务人员往往受时间和经历的限制,经验总是有限的,要提高水平就必须尽量吸收别人的经验。医院信息化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通过信息服务,能增加医务人员学习他人的机会,包括提供病人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实时的CT等图像检查信息、远程实时会诊与远程医疗、对某一疾病采用最科学、最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等。
而对于居民或病人来说,既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网查阅他们所关心的一些医疗卫生知识与信息,又能保证其就医信息能在各医疗卫生机构共享,不必在不同的医院重新做相同的检查,还能通过网络就直接查询检查检验结果与费用信息。实现病人的连续性医疗照顾、减少重复性的检验和检查。
2.1.3 建设原则
1.总体架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总体架构是整个系统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总体规划就好比大楼的地基。在总体规划时,需要同时根据IT技术和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考虑系统可持续发展,考虑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业务敏捷性等。系统能够适应未来新技术的变化,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发展的业务,同时也能够支撑医院规模的扩大。系统框架决定了系统将来的扩展、对业务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标准规范
通过本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基于HL7(国际通用医疗电子数据交换标准),IHE(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标准),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SNOMED(医学系统术语标准)等医疗行业的标准以及卫生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范化信息系统。标准规范包括术语规范、业务规范、技术规范、数据规范、接口规范、运维管理规范等。根据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版本,需要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整合各种标准规范,同时完善升级目前已有系统的规范化建设。3.全面数字化
数字化医院是指医院所有业务、管理、决策过程的电子化。包括医疗收费、治疗过程、检查/检验、人事、财务、采购、内部办公、领导决策等。
2.2 信息化需求分析 2.2.1 建设核心问题分析
2.2.2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病人健康保健、医疗过程中,病人希望得到得到医疗机构对自身健康的全程关注、希望享受良好、便捷的医疗服务、维持可接受的费用和医疗保障。以病人为中心是医疗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系统设计的目标。医疗机构(医院)、医生、政策制定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都围绕病人为中心进行考虑,为病人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信息化建设是通过信息的处理过程,协调医疗政策制定部门、医疗机构、医生与病人的服务关系。下图展示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从狭义的角度,与病人医疗服务接触最直接的部门是医疗机构。本次系统设计也就是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公开的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本系统中主要考虑医疗价格公开、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服务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体现。医疗价格公开是为了增加收费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2.3 实现全院标准化的、共享的全程电子记录
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于2009年7月份发布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电子病历被定义为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订为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与传统局限于某个特定职能科室或特定专业领域的临床信息系统不同,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促进临床质量的持续改进为目标,是贯穿完整诊疗过程的一系列支持诊疗的系统的有机整体或综合性系统。
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以电子病历为基础进行临床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使之覆盖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所有医疗业务;
2.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的充分、及时和正确,基于标准化的电子病历,确保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机到达合适的地方;
数据的任何操作而影响业务系统,特别是窗口业务的正常运行。系统对业务数据访问的方式和效率不得受业务数据的存储机制的影响,或者说业务数据的存储对于用户访问业务数据的操作是完全透明的,用户访问数据时,不需要了解业务数据实际存放的地点,更不需要了解业务数据是否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
系统需要具有联机在线分析、数据仓库、决策分析等工具,以妥善解决联机事务处理与联机在线分析之间的矛盾,确保在不影响联机事务处理的效率下,提供高效、便捷、准确、细腻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能够深层次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业务数据。
2.2.6.2 系统维护性与扩展性的需求
考虑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整体构架可以与目前的成熟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同时应确保系统对用户的友好性、可操作性,使系统便于用户理解、学习、掌握和使用;要求人机界面友好,具有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方便操作和维护;为适应将来的发展,应为医院提供定制和改造的客户化工具,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裁剪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软件设计模块化、组件化,并提供配置模块和客户化工具,系统能提供简单方便的维护、升级方式,可实现系统框架不变情况下子系统模块或流程环节的更换、再造。
2.2.6.3 多系统间接口与集成的需求
1.与LIS、PACS/RIS系统无缝集成,可向LIS、PACS/RIS发电子申请,并临床医生接收化验、检查报告。
2.与医保中心及各类医疗保险的接口与集成。3.与国家、部委、省、市卫生信息中心系统的接口。4.与财务系统接口与集成。5.与第三方知识库的接口与集成。
6.与多媒体、LED显示屏等各类外部设备的接口与连接,应按照院方要求,无条件承担医院弱电系统中电子公告与门诊分诊系统集成工作,建立和完善患者候诊队列,实现声音及视频提示患者有序就诊,实时发布通知及导医信息。7.满足与医院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的需求。
1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从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考虑当地卫生局、各区卫生局、各医疗与科研教学单位等等各方利益,进行制定。2.遵循国家、当地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规章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各应用系统的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必须遵循我国卫生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标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起草、送审和发布。3.从国家医药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的大局出发
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电子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参考卫生行业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支持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目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制定。4.充分满足本项目建设和发展要求 5.必须有相关的保障机制确保落实
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必须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以保障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落实,确保其生命力和活力。
3.1.3 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原则
1.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本项目的目标和建设内容,以本项目对标准规范的需求为导向,以卫生行业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为指导,以国内外成功的标准化工作经验为参考,规划和编制本项目标准、规范及制度,指导和推动本项目建设;建立本项目标准规范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规范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2.落实工作任务
本项目是本地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是保障工程建设和系统正常运行的科学管理手段。为有效支撑项目的建设,将成立专门的标准规范工作小组,从现实需求出发,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本系统的标准规范,为实现项目的建设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3.采标为主,制定为辅
在满足系统建设需求的基础上,首先考虑采用国家和本地已有的标准规范(如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制定和推荐的一系列标准),其次是修订或制定适合本项目特点的、本项目专用的、不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冲突的标准规范。4.充分利用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现有的资源
3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信息及其管理术语。先提出覆盖本项目内容的术语规范。
3.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本办法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通过明确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项目建设和维护阶段基本流程,制订在立项及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标投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测试验收阶段和运行及维护阶段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有关方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和质量的提高。
3.1.4.2 技术标准规范
1.数据标准
本部分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基础数据的有关标准与规范。2.网络标准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需要制订系统建设规范、系统管理规范。本部分重点考虑与本系统关系密切的业务数据标准与规范。3.安全标准
本部分根据系统安全保障的要求,提供所需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评估等层面的标准与规范。
3.1.4.3 数据代码标准
建设一个连通各种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平台,标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标准体系和编码规范,不仅可以规范系统间的通讯协议,规范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还可以简化业务流程,减少整个系统实现的难度,提高数据的共享度。在数据交换领域中,没有标准的部落式交换的代价是高昂的,相同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在很多应用中被重复地撰写,可能只是为了将某一数据源的数据转换到各个不同的目标数据源中去。由于没有中间标准,各个系统的实现人员也几乎没有可能将代码重用,昂贵的数据交换代价使得数据源只能散乱孤立地存在。其实交换的精髓就在于集中和标准,集中的星状交换模式带来了线性的交换代价,而交换标准的确立又使得集中的星状交换真正成为可能。
1.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数据信息非常繁杂,各业务体系、体系之间的数据分类不同,编码
51.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 2.网络安全组织管理规范 3.网络运行安全管理及技术规范 4.计算机用户使用规则 5.信息安全人员管理制度 6.技术文档安全管理 7.帐号管理制度
8.场地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9.机房日常管理制度 10.运行维护制度 11.备份恢复制度 12.应急响应制度
3.1.4.6 运营标准规范
主要包括对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系统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
1.信息资源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评定质量的指标及评定优劣的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2.安全管理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主要包括系统安全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
3.1.4.7 须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
如前所述,标准与规范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工作却又相对滞后,直接制约了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已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都正抓紧制定并颁发一些标准与规范。如国际上的HL7、ICD10,国内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这些都为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建设提供了权威依据。
为此,我们要针对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根据卫生系统不同业务需求,制定规范的71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 GB/T6864-1986 12.出国目的代码 GB/T10301-1988 13.政治面貌代码 GB/T4762-1984 14.人的性别代码 GB/T2261-1980 15.婚姻状况代码 GB/T4766-1984 16.健康状况代码 GB/T4767-1984 17.文化程度代码 GB/T4658-1984 18.家庭出身代码 GB/T4765-1984 19.本人成分代码 GB/T4764-1984 20.家庭关系代码 GB/T4761-1984 21.公民身份号码 GB 11643-1999 22.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 GB/T16502-1996 23.党、派代码 GB/T4763-1984 24.社会兼职代码 GB/T12408-1990 25.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 11714-1997 26.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 GB/T4657-1995 2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12404-1997 28.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 GB/T12405-1990 29.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 GB/T14946-1994 30.个人身份代码 GB/T14946-1994 A1 31.港澳台侨属标识 GB/T14946-1994 A2 32.学习形式代码 GB/T14946-1994 A3 33.任职方式代码 GB/T14946-1994 A4 34.任职原因代码 GB/T14946-1994 A5 35.职位分类代码 GB/T14946-1994 A6 36.职务变动类别代码 GB/T14946-1994 A7 37.当前任职状态代码 GB/T14946-1994 A8 38.免职方式代码 GB/T14946-1994 A9 39.免 职原因 GB/T14946-1994 A10 40.取得资格途径代码 GB/T14946-1994 A11
971.学校代码 人事部推荐标准 72.专业代码 人事部推荐标准
73.市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代码 DB11/T 003-1991 74.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代码与数据库结构 DB11/T 124-2000 75.其它代码 卫生信息标准
医疗卫生信息是指在那些为医疗卫生行业所独有的信息数据。如疾病分类、药品分类等,国家对这些内容也有正式颁布的定义规范与编码标准,现将有关标准的名称和国家颁布的标准编号与时间汇总如下:
1.疾病分类与代码 GB/T14396-1993 2.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 YY0252-1997 3.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及其正常参考值 WS/T102-1998 4.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GB/T15657-1995 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 GB/T16751.1-1997 6.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 GB/T16751.2-1997 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 GB/T16751.3-1997 8.病案首页的填写要求 部颁标准
9.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统计类目与ICD 10 类目对照表部颁标准 10.假肢和矫形器术语 GB/T14191-1993 11.医用放射学术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辐射剂量学设备)GB/T17857-1999 12.齿科材料名词术语 GB/T6387-1986 13.齿科材料、器械、设备测试和操作中的名词术语 GB/T9937-1988 14.医用X 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 GB/T10149-1988 15.血液净化术语 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 GB/T13074-1991 16.轮椅车 术语 GB/T14729-1993 17.助行器术语 GB/T14730-1993 18.尿吸收器具 第一部分:尿失禁类型的术语 GB/T16932.1-1997 19.尿吸收器具 第二部分:产品的术语 GB/T16932.2-1997 20.麻醉呼吸设备名词术语 GB/T4999-1985
13.1.4.9 国外标准
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应用的面也比较广,他们在卫生标准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并实施了不少标准,其中不少被国际上广泛采用。这些标准涉及的范围较广,也比较系统,包括术语、内容、交换与安全等方面。下表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主要用到的几个国际标准汇总如下:
国际标准汇总表
3.2 总体架构设计 3.2.1 设计思路
结合医院近期的核心要求与重点任务,坚持以需求为主导,参考国内外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充分发挥现有业务体系和信息技术体系的基础成果,探索成本低、实效好、亮点突出的信息化发展模式;逐步推进医院在临床诊疗、医疗质量控制、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等有关方面IT规划与建设,引进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带动医院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管理流程规范化、工作交流网络化、文档文献资料电子化、知识经验共享化、公益信息公开化,实现医院“管理有序、沟通无障,服务完善”的工作新格局。
3.2.2 技术路线
1.以服务为核心的系统架构(SOA)
3组件的合理性。6.数据交换与共享
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大量用到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建立一种统一的接口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接口标准必须满足通用、规范、安全、可扩展的要求;系统内部、系统与外部资源之间有信息的交互和传递,要以应用支撑平台为支撑共享信息、协同工作。
3.2.3 总体架构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基于医院的现状,本着先进、实用的原则,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将医院建设为国内先进的大规模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
图 3-1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根据医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多年来在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的经验,提供全面的、高效的、安全的、可持续扩展的医院信息系统。
以标准与规范为指导,在符合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要求以及国家信息管理的标准、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按HL7数据交换标准;其中CIS(临床信息系统)按ICD-
10、SNOMED、结构化
53.2.4 业务架构
H-ERP
医院的信息系统业务架构设计包含“服务型医疗中心”、“运营管理”、“临床诊疗”、“行政后勤”、“以客户为中心”和“区域医疗协作”六大业务范畴,这些业务范畴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临床诊疗为医院业务的核心,是各项业务数据的起点,为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运营管理将管理者的思想反过来应用与临床诊疗;行政后勤统一管理全院的行政办公,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后勤服务;集团化医院统一管理和监管各个医院的医疗和运营业务,并将统一的管理思想灌输与基层业务实践之中。
1.服务型医疗中心:医院的战略目标是“服务型医疗中心”的医疗、服务、运营和管理,因此各类业务范畴、各层业务操作都需要支持医院集团化发展的要求,信息系统建设也应该遵循集团化医院发展的需求。因此我院在医疗方面可以推进优势专科的专科横向整合,推进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审计中心、办公管理、集团监管来进行管理支撑。
2.运营管理:包含基础运营管理和综合运营管理,基础运营管理是指以收费为核心的门诊运营和住院运营,支撑医院日常业务的正常运作;综合运营管理是指对医院人、财、物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3.临床诊疗:支撑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日常诊疗业务,包含临床科室、手术室、治疗科室、检查检验科科室等,以提高医护技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为基本目标。4.行政后勤:支撑医院办公管理和后勤服务管理,促进医院日常办公的电子化、及时化,7
医院统一登录门户主数据管理MPI主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存储主数据共享主数据监管服务注册中心服务生命周期管理配置管理服务迁移服务版本主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监视...用户管理授权与认证流程服务数字签名服务总线SSO协作服务日志管理元数据管理信息服务...核心服务代理服务数据模型集成服务HL7引擎ETL数据交换消息处理...接入服务AdapterFTPWeb serviceMQJMSHIS/LIS/PACS/EMR财务HR物资其它 图 3-2: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基础技术框架示意图
3.3.2 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核心功能设计
3.3.2.1 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MDM)是指一组约束和方法用来保证医院内主题域和系统内相关数据和跨主题域和系统的相关数据的实时性、含义和质量。这是从深层次来说来说明主动主数据管理(MDM)的深度和复杂性,简单的说,主数据管理(MDM)保证你的系统协调和重用通用、正确的业务数据(主数据)。通常,我们会把主数据管理作为应用流程的补充,通过从各个操作/事务型应用以及分析型应用中分离出主要的信息,使其成为一个集中的、独立于医院中各种其他应用核心资源,从而使得医院的核心信息得以重用并确保各个操作/
93.3.2.4 集成服务
应用集成是以系统集成引擎和HL7引擎为支撑,形成统一的应用集成框架,包括代理服务、流程服务、协作服务、信息服务等,支持不同地域的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方便易用的配置工具,为数据采集和交换提供的基础服务。
系基于SOA的应用集成机制。系统提供应用、服务注册功能,以及这些应用集成服务的统一运行管理功能。可以将医院各种其他应用、服务通过注册的方式,集成到门户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提供服务的认证、授权、访问、监控等功能。
3.3.2.5 接入服务
**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包括Adapter、FTP、Web Service、MQ、JMS等,集成平台将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全部按照WSDL描述封装成服务,服务独立于实现服务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之外, 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服务注册至服务目录中,通过不同交换服务的组合灵活支持不同的服务模式,从而为资源共享提供全面的交换服务,解决资源的获取问题。
3.3.3 全院病人唯一信息标识(EMPI)设计
3.3.3.1 EMPI的引入
目前国内到多数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多个软件系统并存的现象,每个软件系统都有一个患者基本信息库,这就造成系统间患者基本信息不一致,或者重复录入,而且患者基本信息不能永久保存。将病人整个诊疗过程为主线,病人诊疗信息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保持连续,具体分析如下所述:
1.在不同时段,病人在院就诊的身份类别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由自费转变为医保、有单位转变为自费/医保等等类型情况,病人信息可能在此期间发生了变化,相对医院信息化管理角度则出现了病人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2.在院内存在不同厂商的业务系统,应用于不同部门,各个系统中的病人信息也不尽相同,从医院信息化管理角度出现了病人信息在各个系统间不能统一。
3.在未来分级协同医疗模式中,医院和与其协同的医疗机构间都存在相同病人的就诊资料,但这些资料的属地不同,有些资料(影像资料、病例资料)需要分属地存储。
13.3.3.3 EMPI共享数据
共享信息包括主ID及其映射关系、资源信息,其中资源信息包括HIS信息资源、LIS信息资源、PACS信息资源、电子病历信息资源等与病人检索相关的资源信息。通过主ID、资源信息、规则来定位并获取需要查询的数据。
共享资源信息包括如下: 1.系统ID映射表
2.病人管理信息资源包括患者ID、门急诊/住院费用记录等。3.临床信息管理资源包括患者ID、医嘱、电子病历、病案等。4.LIS信息资源包括患者ID、检验结果报告等。
5.检查信息资源(病理、内窥镜/超声)包括患者ID、检查结果报告和影像文件等。
3.3.3.4 EMPI功能描述
1.创建主索引:当患者在医院首次就诊时,EMPI自动创建一个患者基本信息记录; 2.修改主索引:当修改EMPI内的患者基本信息时,EMPI形成修改日志信息,同时发送数据同步消息给各个软件系统;
3.查询EMPI:EMPI通过基于SOA的服务提供各种查询方法和结果数据;
4.合并EMPI:当发生一个患者有多条EMPI主记录时,可以通过合并操作将多条记录合并成一条记录;
5.权限管理:通过权限管理,可以维护哪些操作员可以操作哪些患者基本信息; 6.日志管理:EMPI提供数据修改日志管理,可以查看一个患者主索引做了哪些数据修改,EMPI同时提供日志清理功能,可以手工、自动清理无用的日志数据。
3确定电子申请单ID,反馈外部系统检查状态及信息。
能够提供注意事项录入模板功能方便用户录入反馈注意事项。
对纸张申请单提供直接录入功能,可以通过病人ID从HIS方提取病人的一般信息,直接录入检查项目等信息;可以增加患者的申请单扫描或拍照等方式,数字化后的申请单可保存在系统中,供诊断医院参考。系统支持多种图像输入设备、包括扫描仪、拍照仪等。
HIS费用接口
接收检查的收费明细
提供补收费用功能 提供对已收费用进行确认
提供特殊情况下的取消费用的确认状态 提供费用统计功能
临床阅片接口
提供临床浏览阅片。
允许通过DICOM的方式直接共享PACS中的图像数据,支持进行3D后处理功能。提供图像显示控件,能够直接嵌入到医生工作站等应用软件中,方便调阅当前病人的相关图像及历史图像与诊断。
提供按人、按病区、按检查类别、按申请医生、按日期等检索能力,能够显示病人所有的检查申请及处理状态
能够显示静态图像,能够支持动态图像回放 支持灰度和彩色图像显示
提供与影像科室诊断影像工作站相同的图像显示和处理能力
经特殊授权的用户可以把图像以JPEG、TIF、AVI格式另存到本地介质 显示病人的文字报告快照
3.3.4.2 与LIS的接口与集成设计
与lIS接口与集成设计中包括与仪器的接口、与HIS的接口、与CIS的接口、与体检系
53.3.4.4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与集成设计
支持与医院内其他系统无缝集成,保证数据不重复维护,业务功能数据不重复输入,并保持数据同步以及界面完善整合。
3.4 医院应用软件功能设计 3.4.1 总体软件功能框图
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和梳理,为了更好的参与应用软件功能设计,先将医院几个主要流程简要阐述,包括门诊业务流程、住院业务流程、检验业务流程和检查业务流程这四大核心医疗业务流程。
3.5 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3.5.1 概述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安全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系统安全设计,首先是针对系统所面临的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需要保护的各类信息及可承受的最大风险程度的分析,制定与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需求相应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建立起包括“风险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事件监测和及时响应”的可适应安全模型,并作为系统配置、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安全框架,以形成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合理、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并在形成的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将信息安全机制(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和鉴别技术等)支撑的各种安全服务(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抗抵赖性等)功能,合理地作用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个安全需求分布点上,最终达到使风险值稳定、收敛且实现安全与风险的适度平衡。
3.5.2 系统安全的设计原则
3.5.2.1 体系化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必须从整体上全面把握系统的安全要求和风险,综合考虑信息网络的各种实体和各个环节,综合使用各层次的各种安全手段,面向全局建立安全体系,统一规划和设计系统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措施,为信息网络和业务系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服务。
3.5.2.2 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
可行性是安全体系设计的根本,我们要保证整个安全体系设计在可行的基础上,按照可靠性、安全性的设计原则,提供适合系统需要的安全体系设计方案。
3.5.2.3 开发性、扩展性
必须保证安全系统的开发性以保证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能够集成到安全系统中来,使整
93.5.3.1 物理层安全风险
物理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周边环境和物理特性引起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不可用,而造成网络系统的不可用。例如:设备被盗、被毁坏;设备老化、意外故障;计算机系统通过无线电辐射泄露秘密信息等。
3.5.3.2 网络层安全风险
网络层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的泄露与篡改、中间业务网络的安全威胁、互联网出口的安全威胁。
数据泄露与篡改的安全威胁:同级局域网和上下级网络数据传输线路之间存在被窃听的威胁,同时局域网内部也存在着内部攻击,敏感信息可能被侵袭者搭线窃取和篡改。
关键业务网络的安全威胁:一般来讲,关键的业务网络由于提供服务,网络的一端可能处于一个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或者很可能与INTERNET网络进行互连,所以业务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开放性成为关键业务网络系统潜在威胁的最大来源。
互联网出口的安全威胁:机构或企业的内部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不可避免地相互联通,这种边界的安全威胁是最大最不可靠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黑客攻击技术,入侵技术也在飞快的发展,这些攻击具有方式多种多样,破坏性较大,入侵工具简单易用等特点,这些都使机构或企业网络系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严重影响业务的进行。
3.5.3.3 系统层安全风险
系统级的安全风险分析主要针对网络中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相关商用产品的安全漏洞和病毒威胁。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各种商用Unix、Windows、Linux以及各种网络设备或网络安全设备中的专用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自身也存在许多安全漏洞。随着黑客的技术手段日益高超,新的攻击手段也不断出现。有的是协议自身的问题,有的是系统自身设计不完善造成的,因此,主机系统本身的各种安全隐患,注定将带来各种攻击的可能性。基于这些主机系统之上的业务也将不同程度的受到威胁。
协议层次安全管理应用层传网链输络路理层层图层数据数据可用访问身份安全保密完整性可控制认证审计性性靠性安全服务物理安全网络平台安全数据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安全管理3.5.4.2 安全体系的组成
安全体系是一个三维结构,他由安全服务维、系统单元维和协议层次维组成。
1、安全服务维
安全服务维从安全服务的角度,表示了系统安全的具体内容,包括: 1)数据保密性:数据存储和传输时加密,防止数据窃取、窃听。2)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篡改。
3)访问控制性:防止非授权使用资源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资源。4)身份认证性:用于确认所声明的身份的有效性。5)安全审计:设置审计记录措施,分析审计记录。
6)可用性、可靠性:在系统降级和受到破坏时能使系统继续完成其功能,使得在不利条件下尽可能少地受到侵害者的破坏。
2、协议层次维
协议层次维由ISO/OSI参考模型的七层构成,与TCP/IP层次对应,可以把会话层、表示、应用层统一为“应用层”。从协议层次的角度来表示系统安全体系的分布。总结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3、系统单元层
系统单元层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表示了系统安全体系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应用系统
3每个工作日结束和关机前,除将当日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外,还需要将系统中主要的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状态记录下来。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文件名、文件长度、最后修改日期、时间等,在每次开机时,对照检查。
网络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的实现
计算机网络同样面临如何防护系统能够对付不断出现的新病毒问题,典型的做法是建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并不断地升级防病毒软件的版本。
用户信息
在UNIX系统中,文件/etc/group包含了关于计算小组成员的信息。一个工作组即那些共享文件或其他系统资源的用户的集合。用户组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工具。文件/etc/passwd中表项的第4个字段就包含了用户所属组的编号。
另外,用户特别需要注意的时不应该有两个用户拥有相同的用户标识,这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局部安全性,你应该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文件/etc/passwd。应检查以下项目: 每个用户拥有一个口令 每个用户拥有唯一的用户标识号 用户都被分配给适当的组 主机等价性
在UNIX系统中,TCP/IP协议使你能在每个主机系统上都建立一个文件 /etc/hosts.equiv,它定义了一列特殊的主机,它可以成为节省时间的设备驱动程序,但它同时产生了一些安全性风险。这个文件的目的在于,当一个用户从一个系统登录到另一个系统中时,则目的系统就不再要求他提供口令。这个文件表明对于原来系统上使用相同名字的用户来说,他在目的系统上是等价的。在这里安全性风险显而易见,如果入侵者侵入其中一个系统,那么你就正在授予他全权委托,来访问其他的机器。文件 /etc/hosts.equiv表明了在其他主机上的每个用户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用户,并且可以不用考虑地被允许登录到这个主机。
因为主机系统的安全性很重要,所以最好不要使用文件/etc/hosts.equiv。
3.5.6.2 主机系统的安全维护
针对服务器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
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服务器软件的最新版本和修补程序。不断会有一些系统的漏洞被
54.数据一致性维护
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合理性校验,提高原始数据的可靠性;通过数据库本身的机制以及程序中的控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5.数据库审计
通过安全审计记录和跟踪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防止否认对数据库的安全责任。
3.5.7.2 数据传输安全
总的来说,数据网络传输安全的五个基本的安全要求: 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证没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进程无法窃取信息。在 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里,维护信息机密是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
2.授权:(Authorization.):
授权是确定允许用户做什么的过程。可将不同的特权给予不同类型的用户。取决于认证机制的复杂程度,系统可能根据所持的卡来限制用户的特权。3.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
保证没有经过授权的用户不能改变或者删除信息,从而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被偶然或故意破坏,保持信息的完整、统一。因此,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重复。4.原始性证明(Proof of Origin.):
对信息或数据的发送者的进行标示。保证信息被经过标示的发送者所传送,从而避免以前的数据包被重复发送。5.防止抵赖(Nonrepudiation): 保证信息的发送者不能抵赖或否认对信息的发送,当然信息发送前需要对发送者进行安全认证。要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
最后的三个安全要求是彼此相关的,数据完整性与原始性证明的区别在于数据是完整的,并不能保证信息不被重复发送。换句话说,数据完整性不能防止反复攻击。哈希散列算法如 HMAC,认证时使用一个经过加密的密钥对于原始性证明来说是合适的,但并不适用于“防止抵赖”。
7算法的使用方法如下:
SSL握手协议用来交换版本号、加密算法、(相互)身份认证并交换密钥。SSL v3提供了多种非对称加密算法(RSA, DH等)来交互加密密钥:
对称加密算法用于数据加密。这就保证了连接的私密性。 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作为层与层之间的认证工具。 消息传输包括用散列函数进行消息完整性检验。
为了降低加密的复杂度,我们将稍稍简化这个过程,非对称密钥对将在用户注册前交换(服务端->客户端;客户端->服务端),每个用户保存自己产生的私有密钥,以及服务端数字证书(或公钥)。服务端用KeyStore保存自己产生的私有密钥,以及所有相关用户的数字证书。以后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更新。
用户的密钥对在用户端生成,用户将自己的公开密钥用某种方式(email、软盘、USB盘等,打印出来等)送达服务端。
服务端的密钥对也由服务端自己产生。
在没有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情况下,我们以社保中心本身作为可信赖的认证签发中心,完成在社保系统范畴内的证书签发工作。
服务端公开密钥制作成证书后与服务端私有密钥一起保存在服务端密钥库中。用户端公开密钥由服务端制作证书后以用户名为别名也保存在服务端密钥库中。服务端的证书也需要用某种方式(email、软盘、USB盘等,打印出来等)送达客户端。客户端保存服务端证书,并由每个用户自行保护自己的私有密钥。
会话密钥的交互在第一次用户登陆的时候完成。由服务端产生一个会话密钥,保存在session对象中,然后用相应用户的证书对这个密钥加密,加密后的数据(会话密钥)放在消息体中。用户端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密文会话密钥进行解密,并保存在内存对象中,在后续的数据交互过程中,双方可以用保存在内存中的会话密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
为了简化,我们事先约定双方所使用的密钥算法(BouncyCastle支持)。非对称密钥算法,选择RSA。
篇8:数字化医院布线系统设计
数字化医院是现今医院发展的趋势,其核心就是建立完善的医院信息化系统(HIS)。目前国内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已基本完成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建设,如财务、收费、药品管理和日常业务管理等,开始向着临床诊疗信息化系统(CIS)发展。通过在数字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一个完善的CIS系统需要实现整个医院范围内的数字化的流程。所有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一个完善的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
1 构建一个可靠的网络系统,从布线基础开始
建设数字化医院的过程并非坦途,一位国内医院资深的信息中心主任曾说“假如让你的医院停掉,两个关键:第一个是供电,第二个就是计算机网络”。整个HIS的运转平台是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是网络布线系统。7x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要求布线系统必须保持极高的稳定性,否则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流失。
1.1 网络布线的长期性与技术前瞻性
影响布线系统设计决策的一个因素是其生命周期,要维持医院稳定的运转,布线系统通常具有较长的更新周期。根据国内的情况,布线一般要到新建大楼或重新装修时才会更新,因此在布线技术选择上需重点关注前瞻性技术如10GBase-T、i SCSI等,尽可能地保持布线系统的灵活度以应对未来技术的发展。
1.2 网络布线的基础构架
一个高可靠的布线系统,其基础构架须具备“无单点故障”的设计特征,具有多种运作备份机制。在这一点上,同样要求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设计与高可靠医院网络系统非常相似,国际上成熟的《数据中心通讯基础设施标准》(TIA 942),为我们设计高可用性的布线和网络架构设立一个非常好的参照标准,在下文的论述中,我们希望能够描绘一个高可靠性医院网络的远景规划蓝图,并依此规划逐步改善我们的网络以实现高可靠性。
2 基础构架设计——可用性指标
医院“门诊系统可容忍的死机时间是5分钟,而住院系统是30分钟之内”。如果按此要求来计算医院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其可用性指标须达到99.999%。
2.1 99.999%可用性
要实现99.999%的可用性,参照《数据中心通讯基础设施标准》(TIA 942),要使用Tier IV的构架,对网络和布线系统来说需要采用2x (N+1)的配置,即:需要采用两套相同的系统互为备份(2x),并且每套系统中的同类部件也须有备份(N+1)。对布线系统则意味着需要有两套互为备份的进线室、设备室、主干通道(弱电竖井)为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施服务。如图1所示。
2.2 N+1备份
对于网络设备部件备份常见的如电源模块的N+1配置,对布线的主干来说,N+1意味着每个主干通道内的多条光缆须有单独的备份光缆,涉及高可靠性的铜缆也要有备份。而在长度小于100m的情况下,用高性能铜缆来备份光缆也是一种选择,并且还为未来设备的灵活选择留下了空间。
3 选择一个高可靠的网络布线系统
在一个多部件的可靠性系统中,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是系统各部件可靠性的乘积,整个系统可靠性的最差部件决定了系统的最终可靠性。因此一个高可靠的网络系统中各个分系统必须均衡的具备高可靠性。经多个国外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网络系统50%以上的宕机时间要归咎于布线问题。因此要构建一个高可靠的网络系统,关键就在于必须先构建一个高可靠的网络布线系统。
如何选择一个可靠的网络布线系统?一个可靠的网络布线系统产品应该是在各部件的细节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失效的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布线系统产品指标和架构设计都是基于标准的,标准使得网络布线得以广泛普及,同时也使各个品牌产品部件在功能上趋于一致,这难免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各品牌的布线系统区别不大。对于高可靠性要求的网络系统来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各种商品都有普通产品及高端产品的差别,网络布线产品同样也不例外,甚至一个布线品牌内部都有不同等级的产品定位。普通布线产品基本可以应付90%的通常环境要求,而高端产品的设计则是为了应对比普通环境多出5%的较特殊的环境,而在那些特殊环境下普通产品可能难以正常工作,因而高端产品必定也是更可靠的产品。
3.1 高带宽是一种可靠性设计
超过标准要求的高带宽网络布线产品,从设计理念上就是一种满足高可靠性要求的产品。通常你必须预测布线施工是由哪些人实施,你也必须预测布线系统的生命期内其周边环境(温湿度、负重压力、干扰等)可能出现的变化,因为以上因素都会影响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因此预先设计的高带宽是对付这种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或者反过来,我们会在考虑性价比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具有更大性能余量的产品。最明显的可靠性设计的例子是选用6类而不是超5类来实现千兆以太网,或在万兆光纤主干接近300m时,不是采用传输10GBaseSR可达550m的增强型万兆OM3光纤来替代标准的OM3多模光纤。
3.2 产品细节设计带来可靠性
6类线缆内部采用十字隔离或其他形式隔离的优劣是客户比较关心的话题,布线产品设计人员发现线缆内部线对靠太近会影响NEXT、FEXT性能(干扰的程度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虽然各线对设计用不同的绞距可以改善此问题,但还是无法完全避免线缆在弯折或重压下线对挤入另一线对的绞合缝隙内,因此有厂家在普通的6类产品里用一字隔离条甚至不用隔离条,但其高端6类线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十字隔离。如果你无法避免布线生命期内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例如在线槽内有太多的线缆叠放,或后期增加的线缆叠压在前期线缆上),那么线缆的十字隔离设计要比一字设计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普通6类模块内部采用印刷电路形成电容电感来构成噪音补偿电路,印刷电路板易受温湿度影响,引起分布电容变化,而安装打线时的压力会使电路板变形弯曲也会引起分布电容的变化。而采用非印刷电路工艺(密封导线架技术)制造的模块则可避免这些问题而带来系统长期的性能稳定性。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来判别某种产品的设计是否比另一种更可靠,就是看此厂商在更高端的产品内用了何种设计技术。例如,跳线导体的设计,在5类或6类线缆时可能用多股绞合导体,而在10G产品上用单股实心导体,这是否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3.3 可靠性细节设计——降低施工的影响
在布线产品的设计中,有些技术细节是为了避免施工因素带来的产品性能下降。百通的粘连线对双绞线设计,其主要的设计思想是通过粘连固定双绞线对的绞合,从而避免布线施工对线缆绞合的扰动及维持稳定的性能,同时也能避免在线缆护皮拉破或磨损后线绞松开影响性能的现象。此设计配合十字隔离条也对负重压力的变化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百通模块产品降低施工影响的另一项专利技术,是模块端接时使用的线对隔离卡扣(线对定位卡),它可以防止线缆端接处绞合的松散以及缓解线缆对模块IDC卡接点带来的应力影响,保证了稳定的端接效果。
光纤配线架的可靠性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百通高密度光纤配线架采用竖向抽盒式设计,将熔接保护托设在了抽盒内部,光缆在进入抽盒之前和之后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避免了外置式熔纤盘在施工或维护中意外损伤无保护的光纤纤芯,保证了光纤的长期可靠性。如图2所示。
3.4 可靠性细节设计——降低运维的影响
在网络布线安装完成后,整个系统只有跳线是活动的,因此跳线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布线系统的整体性能。而百通使用粘连线对技术制造的成品跳线,在模拟安装/整理中表现出极高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稳定性,比常规非粘连技术跳线更好的抵御了弯转、扭曲和挤压等外力带来的性能下降。
传统方式在配置的1~2U配线架/网络设备都需配置水平理线器作为跳线的走线通道,而现代的网络设备端口密度越来越大,3U或更高的网络设备都无法采用水平理线器,必须通过在机架侧面使用垂直理线器、加高垂直理线器的跳线支撑爪密度和调整伸出高度等方法,将设备上的跳线直接引入垂直理线器内。在这种情况下,设备中间位置的跳线将缺乏有效的支撑,水晶头容易晃动并引起连接可靠性问题。百通采用不占机架空间的前置角形理线器来保证每根跳线都得到可靠的支撑,在保证端口密度的同时也保持了连接的可靠性。如图3所示。
4U高度的高密度光纤配线架,在配线架上部的光纤跳线承受的重力比下部跳线更大,跳线弯角也更急剧,给内部光纤带来的影响也会更大,这种现象的长期持续将可能影响光纤系统的可靠性。为此百通将竖向光纤抽盒上部的耦合器设计成向下部倾斜,以缓解跳线光纤上的应力集聚,保证了光纤跳线的长期可靠性。
高密度光纤配线架可靠性的另一个方面是解决在密集跳线丛中插拔跳线的问题。在4U端接288芯光纤跳线的密度下,插拔跳线难免会碰触周围的跳线,这可能导致光纤信道插入损耗波动而引起网络通信的不稳定。百通将抽盒设计为可向外滑动的特殊结构,在插拔跳线时将抽盒或耦合器模块向外滑出,保证正在操作的光纤跳线与其他跳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可方便操作跳线,从而提高网络运行维护的可靠性。如图4所示。
4 积跬步以致千里,逐步实现可靠性构架
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规划,逐步来实现理想中完美的高可靠性架构目标。
4.1 针对业务设计相应的可靠性
在医院内部,并非所有位置和所有业务都要求相同的高可靠性,可以依据不同业务的可靠性要求来安排网络和布线构架以提高性价比。首先需要将整个医院HIS系统按照其关键性和重要性程度划分出高可靠网络区域和普通网络区域,在普通网络区域内可按照一般的网络布线构架及普通网络来实施,当然也可利用高可靠构架中的一部分机制以节省成本。而高可靠网络区域则按照高可靠性规划逐步实施。
4.2 逐步实施高可靠远景规划
高可靠性构架中较难实现的是两个主机房和两套主机,这需要较大的投资。而目前医院较为普遍的是一个主机房一套双机热备主机和双网络核心主干,可以从这里开始逐步实施远景规划。
首先,从单主机房单竖井双主干,扩展到双竖井双主干以增加可靠性。双竖井应处于不同防火区域,两个网络核心机的主干分别置于不同的竖井中,这样可以防止单一竖井中的问题(火灾、鼠患或其他意外)而影响整个网络。弱电主干可以选择较高可靠性的铠装加固型电缆。楼层通信室内应尽量避免设计竖井,两条主干应从不同方向接入楼层通信室,接入层网络设备同时接入两条主干。
第二步是在几年后的网络和计算机更新扩展中,增设新主机房,增加的新主机、新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与旧设备形成备份。在建设扩展部分时,旧设备依然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若旧设备容量和能力无法维持所有新业务,则只让其备份运转医院最关键的业务。然后逐步升级旧设备,使其能够容纳全部业务的备份运转。
通过上述的分阶段实施,逐步升级方式,最终可以实现整个医院数字化的高可靠性平台。
4.3 不同业务安排不同的布线性能等级
对于不同业务重要性的部门可选择不同可靠性等级的布线产品。例如:对关键部门如财务收费等应使用高可靠性的产品,如粘连线对线缆及粘连线对跳线;到一般用户桌面则可采用普通6类系统;而对于资源共享设备,如主机、核心存储设备、核心网络设备、高级诊疗检验设备及PACS系统则考虑采用最先进的10G布线系统来满足大流量数据传输对时效性的要求。
5 医院信息化设计建议
医院布线信息系统整体规划通常采用标准的星型结构,在设计时可以依照从核心到分支的逐级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各系统级别对性能、可靠性等级的要求。
从核心到汇聚之间的主干布线链路是医院信息网络的核心,建议采用双链路和冗余架构。百通可以提供支持10GBase-SR达550m的增强型万兆OM3室外光缆和支持G.652.D的单模零水峰光缆来支持长距离高速数据传输,光缆支持铠装保护。
建筑内部数据主干可采用万兆多模光缆,并且在主干长度小于100m时,还可使用UTP线缆作为备份。
水平线缆宜大量采用满足1000Mbps速率的6类UTP铜缆,语音和数据点均采用同种电缆,可以灵活互换。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区域,考虑使用百通粘连线对6类UTP电缆来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放射科机房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或光纤。对于少部分性能要求极高的区域,可以考虑使用万兆10G电缆或使用万兆多模光纤。
相关文章:
办公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方案02-10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02-10
法院行业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02-10
金融系统安全设计方案02-10
监控系统设计安装方案02-10
监狱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机密)02-10
机房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