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作贡献 成就 简历 问题

简历要注意的问题(通用9篇)

篇1:简历要注意的问题

简历要注意的问题

要回答好3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申请这份工作;

二是为什么说你适合这个工作

三是未来你怎样为公司作贡献。

实事求是(Factual)

作为求职者,你需要通过简历告诉公司你过去取得的成就。但是,仅仅罗列成就并不足以吸引HR的目光。比如,如果你仅仅说“负责实施公司的销售计划,使公司的销售额得到增长”,这样空泛的叙述并不足以让招聘公司相信你是一个出色的销售人员。而有数字支持的成就故事是最好的说服工具,因为数字不再是主观的判断,而是一种客观的证据,证明你的工作业绩。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量化”你的成就故事:“钱”:你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你所服务的机构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收入,或者支配了大额预算?不要犹豫,请直接写出来,这个是非常能打动雇方的亮点之一。比如,你可以这么写:

“经过验证找到一 家新的网络服务商,降低公司IT成本达26%”

“组织捐款活动,为身染重疾的**同学筹得10万捐款”

“担任预算50万的**项目的项目负责人”

“时间”:公司总是想方设法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绩。如果你能够证明你会成为一个总能在deadline前完成任务的高效率的员工,那么你获得这个职位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提R出流程重组的建议,将**所需时间缩短20%”

“担任校运动会采访,当天完成所有采访和写稿任务”

“提前三个月完成当年销售任务”

“数量”:在公司中,数量可以充分表明你的效率和能力。

“建立市场分析团队, 设计调查问卷,l 走访30家医院和30家酒店”

“为**支教项目招募40名志愿者”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上面那句l “负责实施公司的销售计划,使公司的销售额得到增长”就可以量化成为:“领导/参与了20人的团队,3个月内覆盖了10个城市,10,000人;销售额在3个月内增加了25%;节省开支18%”,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和几个关键数字的罗列,你不仅展示了作为销售人员的能力,还证明了你勤奋的工作态度和领导才能。总而言之,量化原则意味着要通过数字,吸引简历的阅读者的目光,让他们记住你的故事,让他们相信:“我就是你们要优秀简历的六个秘诀

(二)Six Keys to Writing Powerful esumes

动词说话(Action-oriented)

行为导向的意思就是说要用事实说话,而不仅仅是陈述结果。这一点在中文和英文简历中都重要。不要使用诸如“team leader”等带有很强的主观评价色彩的词汇,也不要使用“duties include”等苍白无力的词。更有效的做法是把自己做的事情用清楚详细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叙述出来。应该说,简历中最常用的词就是动词,尤其是在Experience和Activities部分,一般是用动词开头的短句群。因为动词可以给人一种印象:你的作用是很大的,你做了很多事情,这就是动词的魅力。顺便说一句,在英文简历中,如果是过去的成绩,就应该用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才用一般进行时。

如何写英文简历-

英文简历的格式结构括页眉部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人资料四部分。

1、页眉部分

1)名字,名字有7种写法:

例如“李扬”: 1)Yang LI 2)YANG LI 3)Yang Li 4)Yang Li

5)Li, Yang 6)Li Yang 7)LI Yang

我们认为这7种都有可接受,比如说第四种-Yang Li,很方便招聘人员,尤其是人事部经理为中国人;但标准的、外资公司流行的简历中的名字写法,则是第二种,YANG LI。

有人用粤语拼写自己的姓氏。比如,王写成Wong,李写成Lee。这只是香港人的拼法,并不是国际的拼法。另外,有一小部分人用外国人的姓,如Mary Smith,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如果你用外国人的姓,别人会认为你是外国人,或者你父亲是外国人,或者你嫁给了外国人。

双字名,也有四种写法,例: 1)Xiao-feng 2)Xiao-Feng 3)Xiaofeng 4)Xiao Feng,列出四种来,我们建议用第三种,Xiaofeng,最简单方便。大家一看就知是名而不是姓,要不然,大家有可能会误认为你是姓肖的。

2)地址

北京以后要写中国,但不必用PRC等,因为用China简单清楚。邮编的标准写法是放在省市名与国名之间,起码放在China之前,因为是中国境内的邮编。

3)电话

Ⅰ前面一定加地区号,如(86-10)。因为你是在向外国公司求职,你的简历很可能被传真到伦敦、纽约,大家不知道你的地区号,也没有时间去查。另外,国外很流行“user friendly”,即想尽办法给对方创造便利,尤其是在找工作时,更要加深这一意识。

Ⅱ 8个号码之间加一个“-”,如6505-2266。这样,认读拨打起来比较容易,否则,第一次打可能会看错位。Ⅲ 区号后的括号和号码间加空格,如(86-10)6505-2266。这是英文写作的规定格式。

Ⅳ 写手机或者向别人通报手机时,也有一定的规范,要用“4-3-4原则”,如“1380-135-1234”。

Ⅴ 传真号千万不要留办公室的,免得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你想跳槽。如果家里有传真号,最好告诉对方,万一他找不到你,可以发几个字,比较快;将来对方发聘书或材料时,比较方便。

Ⅵ 国外很流行留言电话,有人为找工作,专门去买留言电话。

2、教育背景

1)时间要倒序,最近的学历要放在最前面。

2)学校名要大写并加粗,这样便于招聘者迅速识别你的学历。

3)地名 右对齐,全部大写并加粗。地名后一定写中国。例如,海口(Haikou)的拼写与日本北海道(Hokaido)的拼写很相近。读简历的可能是外国人,不知道的会搞不清楚是哪个国家。

4)学历,可以把学历名称放在最前。

5)社会工作,担任班干部,只写职务就可以了;参加过社团协会,写明职务和社团名,如果什么职务都没有,写“member of club(s)”。社团协会,国外一般都用club。不必写年月和工作详情,有些可留待工作经历中写。

6)奖学金,一般用一句话概括。如果有多个,也争取用一句话概括。

7)成绩,如果不是前五名,建议不写。因为如果排在五名之外,感觉你不是一个最优秀的学生。一旦写上,有些人会穷追不舍地发问,让你尴尬。

3、个人资料

1)名称,有四种写法:Personal, Personal Information, Other Information, Additional Information。

无论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还是个人资料,既可以首字母大写,也可以全部字母大写,还可以全部字母小写。

另外,名称可以写在最左侧,也可居中。

2)语言,有几个层次。“Native speaker of”指母语;从严谨的角度讲,“Fluent in”显得更流利;“English as working language”显得不非常流利,但可信度更高; “Some knowledge of” 会一些,没有把握的千万别写。在面试中,语言是最轻松的、最容易被测试的,一旦被考倒,他会认为你在撒谎,甚至认为通篇都有很多撒谎的地方。

3)电脑,如果几个软件,有的熟练,有的熟悉,建议只写软件名。完全没把握的,一点儿不熟悉的,千万不要写。不要以为没有电脑,就不会考你,他也会考你一两个关键用法。如果真的用的很多,不妨用“Frequent user of”。

4)资格证书,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将注册会计师笼统地翻译成CPA,但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CPA,有些是互不承认的,所以一定要写上国别,写明考取年份。TOEFL、GRE和GMAT,我们建议都不写,因为一般外企公司不愿意雇用很快就要出国的人。

5)兴趣爱好

Ⅰ 写强项。弱的一定不要写,面试人员说不定对哪个项目感兴趣,有时会跟你聊两句,一旦是你的弱项,很尴尬的,显出窘态,丧失自信,这对你是很不利的。更重要的是,他会觉得你在撒谎。

Ⅱ 要写也只写两到三项。因为极少有人在很多方面都很强。当然,确实有的人七八样都玩得挺好的,但一般人不相信个人的强项有特别多,所以你也没必要写那么多,以免给人轻浮的感觉。

Ⅲ 不具体的爱好不写,如sports、music、reading。大家不知道你喜好什么,或者让大家觉得你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爱好,更糟糕的是,人们会认为你的写作水平很差。

Ⅳ 举几个用词。如travel,如果你喜欢旅行,而有些工作需要经常出差,那么你写上travel是非常有利的;有些女性写上cooking,是很实事求是的,也给人以踏实的感觉,对于象秘书这样的职位,总是有好处的。

4、工作经历

首先要强调一下,对于正在工作的人,Experience应写在Education的前面,而对于在校生Education则应放在Experience之前。

1)时间

Ⅰ 目前的工作要最先写

篇2:简历要注意的问题

简历,是求职的第一步。能不能应聘成功,又没有面试机会都取决于一份小小的简历。那么编写简历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一:简历用词要准确,生动,有特色

在自我评价一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勤奋努力”等词汇。千篇 一律的风格很容易让你的简历落入“不通知面试”的行列。在文字中无法突出自己的个性,是这种简历最失败的关键。

那么,简历需要如何突出自己的特点呢?将你的成果和业绩进行量化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成功的简历在制作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会以“为雇主带来的价值”为线索,可以通过量化过去实践中的成果来强调自身价值。对于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朋友而言,可以列举出自己曾经的业绩。如曾为公司赢来几万元的订单或为公司创造了几十万元的效益等。如果你的工作无法为公司带来直接的效益,那么我们也可写出你的工作成果。但是注意,一定要让HR明白你的价值所在。切忌用笼统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成绩。

一般来讲简历有些像数学问题,需要理性和逻辑的思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是好简历的几大特征,此时的论据就需要量化的表达了。当量化的论据丰富了,简历自然也会与众不同!

二:简历内容要真实,经得起考证推敲

简历写得漂亮,并不意味着不切实际地把自己表扬一番,造成现实中很多人的简历水分过多,丢失了诚信分数。尤其是一些学生朋友,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就猛对自己大学期间的表现做文章,学生会的干事成了学生会副主席,做过两份家教也变成了社会实践丰富等等。此举一定会让阅人无数的HR产生怀疑。

简历的真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诚信品质,而这往往是HR对于求职者的基本要求。在自我评价一栏的发挥确实可以为自己增彩不少,但是坚决不要言过其实。此外,即使是自我夸奖也要有针对性,与职位不相关的部分大可删除。因为与应聘的岗位相关经验与技能才会有价值,如果是不同的领域或职能,再丰富的经验也不会让自己脱颖而出。zd.54yjs.cn

在写简历或面试过程中,尽量让人事经理关注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比如学习能力、专业理论等等,作为一个新人,你也可以坦诚地加一句:虽然我缺少经验,但相信时间可以证明,我会是你优秀的员工。若是在简历的最后能够附上班主任或学校领导的推荐信,会显得更客观、公正一些,避免王婆卖瓜之嫌。

三:简历要针对具体职位写

一份简历闯天下是当今求职者的一种常用手法。然而这也是应聘失败的根源,同一份简历无法相对应不同的公司、不同职位,即使是相同职位,如果不是同一家公司那么简历也一定要区分对待。

简历需要有针对性,所谓有的.放矢即是如此。不同的公司或岗位需要不同面貌的简历来应对,每一份简历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会有针对某特定公司与岗位的文字。从阿灿投递简历的情况来看,他虽然投出了上千份,但是成效却不明显,症结就在于此。他没有分析好所应聘职位和公司的特性,并按照这个特性来突出自己简历的特点。

根据所应聘的岗位要求来写自己的优势,所谓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才能事半功倍!

篇3:简历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体育考试方案的设计必须正确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表现在: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体育考试内容的选择,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价值, 体育考试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初高中学段合理, 体系严密, 方法有效;运动负荷适宜, 对各项考试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 经济、实用、有效, 符合考试的实际需要。在考试评价中, 能够正确地运用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 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二、体育中考高考应大幅度提高体育考试项目的难度

查阅历年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不难发现, 体育考试的难度在逐年下降, 表现为考核标准的下降, 项目更容易考试, 甚至把身高体重列为体育考试项目。这些现象不利于体育教学和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出现的初中体育教学一、二年级的“放羊”现象, 初三年级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现象和不重视体育基本技术教学的现象, 这些现象与现行体育考试项目技术含量太低不无关系

体育考试项目设计要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考试项目设计的技术难度 (或技术含量) 是体育考试的魅力所在, 是体育教与学的基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需要教学。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 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当然, 难度要适宜,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体育中考高考既强调统一性, 又强调灵活性

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育考试项目体系。只有建立合理有序、科学完整的体育考试项目体系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 才能形成体育考试的新思维。要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 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都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在选择体育考试内容时, 要包括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 既有上下肢, 又有腹背、全身的练习, 要尽量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考试内容可以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两大类。必考项目:为解决学生耐力下降问题增加了12分钟跑;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增加了三选一项目 (健美哑铃推举、1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 。选考项目:设立了男生的大球项目、女生的小球项目和地方民族项目, 由地方和学校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考试项目, 不做统一规定, 有利于学生的选项学习, 有利于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考试项目设计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让他们有选择地考试一项或几项运动,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 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 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 进而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才可能形成, 也才会将体育活动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 大球项目、小球项目和其他项目由学生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考试项目, 不做统一规定, 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四、体育中考高考要精选考试内容, 设法让考试本身吸引学生

精选既要让学生喜爱, 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体育考试内容, 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 并能加以运用, 以充分体现体育考试的基础性特征。

以足球运动为例, 体育考试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据足球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 选择那些在比赛中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较强、动作技术结构与方法相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与运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作为主要内容。根据以往的观察可以看出, 传球、接球、运球、射门是学生进行课余比赛的基本技术, 掌握了这几项技术便会使比赛成为可能。因此, 初中的体育考试和考核要把竞赛中常运用的传球、接球、运球、射门技术 (包括:脚内侧、脚背内侧、脚背正面踢球;脚内侧、脚底停球;脚背内、外侧运球;各种射门技术) 作为考试考核项目。高中的体育考试和考核要把足球二、三人的局部攻防战术配合作为主要体育考试的内容。

五、新体育中考高考应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 合作意识都比较淡薄。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优势互补、互相提高, 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体育考试方案的设计可以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的方法。所谓“捆绑式”就是把一个东西附加在另一个之上, 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涉及到体育“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就是由学生自己组队, 跟平时自己关系好的其他学生组成一队。每个小组为一个集体,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都是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参加活动, 评价对象也是整个小组。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也为体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搭建了平台 (http://www.zjhj.net/21pdt/jthd/jthd_sample.asp?hdid=467) 。体育考试要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会不会影响个人的体育考试成绩呢?不会的。我们可以这样做, 平时学习时的差异组合, 大家相互促进;体育考试时的强强联手, 人人取得最好的成绩。

六、考试要增加二三人的团体项目

新体育中考高考考试项目设计采用二三人一组的团体考试, 分组由两人或者三人一组进行考试和教学, 不会见到多人一组依次练习的排队课现象, 练习密度提高了, 运动量自然就会跟上。体育考试要增加二三人的团体项目, 改造传统体育考试项目中男生的大球项目如篮球、排球和足球等, 和女生的小球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毽球等, 由个人考试项目改造成团体考试项目, 这样可以把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通过体育考试项目设计落到实处。通过团体项目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 教会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往, 使学生学会尊重人、理解人, 并善于与其他学生友好相处。

七、新体育中考高考体育考试项目应重点设立女生项目

体育考试项目中女生项目的设立, 要考虑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满足中学女生希望健美和减肥的需要, 从中学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中选取。比如, 12分钟跑、1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健美哑铃、健美操和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等, 这些考试项目对中学女生的体育教学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如今, 体育中考高考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中学女生缺乏自主选择权, 考试内容单一、形式机械, 不符合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难以调动中学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体育考试项目重点设立女生项目, 能够改变体育中考高考和体育教学中的重男轻女现象。

八、项目设计要有利于选项教学、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和满足中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 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考试项目的选择权利, 有助于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由于人的体育基础、体质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不同, 对体育的需求千差万别,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为选项教学奠定基础。我国的地方体育活动方式种类繁多, 其中很多不仅具有健身价值, 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娱乐价值。比如, 北方的冰雪项目和南方的水上项目等,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应该利用地方传统的体育资源。

体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和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 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环境和学校体育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体育课程方案。同样,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应该利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体育资源。

九、新体育中考高考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体育考试必须采取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一个单元结束和一个系列教学活动结束均要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知识掌握、课堂表现、技术掌握、运动成绩等) , 只有将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十、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公正公平

篇4:教师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大量实践表明:只有要求,没有评价体系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低层次的、不完全的管理,要把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必须建立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使制约形式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建立高效率的、充满活力的,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因此,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又是管理者核心工作中的焦点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对教师考核要严防“有色眼镜”

当前,有些管理者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臆断性。他们或唯我独尊、独断专行;或抱着第一印象不放;或把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加入自己对教师考核的印象中;更有甚者心存私念,公报私仇,造成考核结果的片面性,有时将严重影响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十个指头有长短,人的能力有大小”。在对教师考核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有“山的胸怀,海的气度”,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等,在考核评价系列的制定与实施上要体现出“法”性。要通盘考虑,要放弃个人恩怨,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处理问题。

二、对教师考核要严防“一把标尺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教师的业务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也不断发展变化。表现在教育教学中,更是复杂多变的。如有的教师水平一般,但工作努力,尽心尽职;有的教师水平颇高,但“心不静”,工作浮躁。这就要求管理者合理运用考核机制加以制约,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在具体实施中,管理者要始终树立“管理是手段,提高是目的”的管理意识,时刻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的变化过程,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坚持考核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分阶段性地征求群众意见,统筹兼顾,合理调控,认真做好标准的修改添补工作,力求使标准始终起到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针对每一个个体,管理者也应从纵横两方面加以评价,既不能“一把标尺”量千人,也不能“一把标尺”量到底。尤其是对个体特殊或原先在某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师更要深入分析、综合考察,采取“放开”的原则,多鼓励、多帮助,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化人的管理策略。平时,积极地从教师的实际生活、工作需要入手,逐步使这些教师由“他律”走上“自律”,由“外化”向“内化”转化。在公正、准确、客观,充满人情味的考核结果面前,这些教师的积极性一定能得到发挥。

三、对教师考核要严防“一曝十寒”

教师素质的提高,除靠强大的外力作用外,更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因此,对教师的考核要注意艺术性、科学化、开放式。管理者,要始终身体力行,凸显榜样、示范作用。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管理者要对教师考核内容、目标、策略、意义等科学把握。因此,一旦标准制定并实施,在学校中,它是以“法”的形式出现并存在的,将对全校的教职工起着督促、制约作用。如果仅靠管理者一时“心血来潮”,执行断断续续,它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这样,不仅管理者自身的形象、威信受到损害,教师们也会认为自己的人格上受到一种不平等的待遇。如此,教育教学质量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对教师考核要严防“好高骛远”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习得,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之功。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尤其是在对教师考核中,管理者要合理调控,分阶段进行,切忌“好高骛远”,“一步到位”。心理学上说,一个希望,如果过高地超出人的知识、能力时,哪怕是再好的希望,也只是形如泡沫。因此,考核的标准和要求,要始终在教师“跷跷脚,能摘到桃子”的位置,并循序渐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管理实践也证明:一个科学的考核标准,总是要经过多年酝酿、多年试行、多次修改才能形成。所以,在考核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起初阶段,要立足于“低起点,严要求”,考核指标层次清晰,粗细适宜,内容具体;在考核管理上,要逐步走上“全员为主,各负其责;养成为主,政治领先;教学为主,全面渗透;校长为主,协调一致”的全新格局。

五、对教师考核要严防“暗箱操作”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在学校管理中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风气,这一点已成为不争之实。加之,对教师考核的结果,又多直接与教师聘任、晋升职务、调整工资等利益(荣誉)挂钩。一些学校虽也有民主评议、教师自评、学生亮分等形式,但其决定权仍在一些管理者手中,为个人利益做起“偷梁换柱”之事。

另有一些管理者视民主考核结果于不顾,“呼唤利益(荣誉)平摊”,叫已有荣誉的先进者“让”出。这样做只能是“得不偿失”,表面上看是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则大大地刺伤了先进者的自尊心,大大地助长了那些“不劳而获”者消极等待的心理。

学校管理要真正上台阶,就要加大考核的“透明度”,真正地化标准为教师日常工作的目标与内定。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考核的权威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篇5:简历要注意的问题

让英文简历内容保持较高的清晰度究竟有何意义?注意这里所说的是内容的清晰度而不是版面的清晰度,内容清晰表示在有条理性、用词准确、格式正确、句子通顺、板块排列顺序符合要求等等,总是涉及内容的`东西都是囊括在内的。为了保持好英文简历内容的清晰度我们需注意哪些问题?

时间和其它名称的格式、准确度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如准确度都有问题还怎么让人看得明白?比如时间写错了岂不是闹出大问题吗?还有其它名称如证书、技能、学校等写错了也会产生不小的问题,如证书名字写错了结果根本没有这种证书,人家会觉得你乱编证书的如你写的是某个证书的简称PICC,但实际上这个证书的简称也应该是PIICC,所以为了准确度也不要随意使用简称除非国际惯例就是如此。至于格式也很重要如时间、地点等要按照英文习惯来,别把汉语习惯带进去否则人家怎么看得明白?价值度高的活动出现在简历里才有意义

内容顺序问题如实践经历、学习经历、求职意向等等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顺序出现?很多英文国家并不需要求职意向这个栏目所以你可以将其搬走的,为了保险你只要在基础信息里加上应聘的职位名称。而实践类跟学习类的经历顺序也很重要但又没有统一的规定,如去美国工作那就是学习在前,个人简历 ,但去欧洲的西方国家多半以实践类经历为先的。怎么让简历证书带上实践色彩?

篇6:投递简历要注意的方面

外企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很难进去的,什么外语方面的严格要求,学历的要求等等,这些已经足以令实力和学历一般的求职者望而止步。但是实际上,一些中小型外企对于求职者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且一个企业也不可能都是管理人员,总有一些做基础工作的人,所以求职者应该尝试投递简历到这类公司,往往可以收到一些奇效,待遇方面也可以令人感到满意。

注意这类中小型外企进驻我国的时间,时间越晚越好,特别是刚刚驻扎不久的企业,此时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可以提高我们投递简历的成功率。为什么这类企业得不到求职者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字:陌生,如果是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外企,那么很容易得到求职者的趋之若鹜,而一些在求职者眼里名不见经传的外企,是很难得到求职者的认可,加上求职者认为进入外企基本上不可能,结果这类外企收到的简历数量往往是少得可怜,而且当中大部分简历还是海投简历求职者投递的,自然不能满足外企的胃口。

篇7:简历中一定要注意的细节

2、字体与字号。校名、个人信息、教育背景、社会经验、个人能力等用黑体,5号字。其他字用宋体,小5号。如果经历不多,可用小四号,这样简历回显得丰满些。

3、行距。简历的外观和可读性并非仅由字体大小决定。同样重要的是行距。如果你的简历内容不充实,那么不妨将行距增加,使简历看起来更为开放和引人注目。

4、打印和校对。简历用激光打印稿,效果好,不要省钱。简历尽量少用效果不佳的复印件。在电脑上打好简历后,打印出来校对,在电脑看不清楚。要知道,简历上任何小的纰漏,招聘经理会认为你不认真、不专业。校对项目为:无错别字、语句通顺、各项信息表述无误(公司名称,地址等)、以人格担保简历内容全部属实、标点符号前后一致、行距一致、上下左右对齐、请同学帮忙查看一遍。

篇8:大数据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互联网和健康等各方面出现的数据越来越多, 还在十年前人们热衷于数据挖掘, 除了技术内容外常提到的是海量数据 (seadata) 。那么海量数据有多大?当时提到的大多是TB (1024GB) 和PB (1024TB) 。最近这几年, 国外又吹起大数据 (Big data) 之风。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到底有多大?单就“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 截止到2012年, 数据量已经从TB级别跃升到PB、EB (1024PB) 乃至ZB (1024EB) 级别。随着计算机硬件成本、计算机内存成本的降低和超级集群计算机的产生, 使得处理大规模的复杂数据成为可能, 这样就产生以结构化 (股票交易数据) 、半结构化 (网络日志) 和非结构化 (文本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 为主的大数据。其中非结构化数据占互联网数据总量的80%。

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研究报告称, 全球2011年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 并预测到2020年, 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有人将大数据定义为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 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 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在于对这些数据中发掘出真正的价值[1,2]。

大数据也可概括为“四V”:数量大 (Volume) , 数据量级已从TB发展至ZB, 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多样性 (Variable) , 数据类型繁多, 除了结构较好的数字型数据外, 多为网页、图片、视频、图像与位置信息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速度快 (Velocity) , 录像中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数据流, 而且往往需要快速、持续的实时处理;价值高 (Value) , 以视频安全监控为例, 连续不断的监控流中, 有重大价值者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 360度全方位视频监控的“死角”处, 可能会挖掘出最有价值的图像信息[1]。

2012年美国政府拨款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计划。计划最为重视的是数据工程而非数据科学, 主要考虑大数据分析算法和系统的效率。对我国而言, 大数据工程的技术挑战也应当得到重视, 但是数据内在规律, 即数据科学研究却重视不够。几百年来, 科学研究一直在做“从薄到厚”的事情, 把“小数据”变成“大数据”。李国杰院士认为现在要做的则是“从厚到薄”, 要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许多数据是重复的或者没有价值的, 未来, 我们的任务不是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 而是数据的去冗分类、去粗取精[2]。牛津大学教授罗里·柯林斯认为, “要从海量数据中得出有用结论, 专业的数据分析是关键。采集到足够信息后, 需要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与信息技术专家一起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和分析, 而这种跨学科、跨领域合作能否顺利实现, 也是大数据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问题[3]。在Teredata大中华区孔宇华看来, 现如今的“大”数据与过去有一样的地方, 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是, 大数据并没有清晰的界定, 它的范围会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变化:历史上的某些大数据今天已经不再是大数据了”, “不一样的是数据来源更多了, 如传感器、社交网络等, 数据种类 (非结构化数据) 也更多了;但一样的是, 几乎没有方法可以直接分析非结构化的数据, 都是得通过特定的提炼处理方法, 将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来分析。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大数据大众化、普世化、易用化, 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4]

二、数据是否越多越好

1. 全数据也有问题

作者曾与一个国内统计学家交流, 他认为搞全国性人口普查, 是一个企图拿到全数据的过程, 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国土辽阔, 人员众多且人口流动很大, 再加庞大的调查队伍良莠不齐, 实际能拿到的全数据, 不一定比数量少、素质高的调查队进行抽样调查后的结果更好。

2. 冗余数据的问题

当大量的数据收集上来后, 我们往往发现有很多数据是重复的, 或者是没有用的, 或者是没法用的。

3. 冗余知识的问题

我们经常发现用有些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从大量数据中获得的知识有很多是没有什么用处, 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现在我们经常上网就某个问题去查询, 有些查到的知识让你啼笑皆非, 有的是夸大其事的虚假广告, 甚至有的就是造谣。因此就出现领域驱动的数据挖掘 (domain driven data mining) , 冀望在专家帮助下, 或者使用进一步的规则知识去找到有用的知识、可以操作的知识等[5]。还有所谓智能的数据挖掘, 石勇教授认为如果把通过数据挖掘提取“粗糙知识”的过程称为“一次挖掘”过程, 那么将粗糙知识与被量化后主观知识, 包括具体的经验、常识、本能、情境知识和用户偏好, 相结合而产生“智能知识”的过程就叫做“二次挖掘”。从“一次挖掘”到“二次挖掘”类似事物“量”到“质”的飞跃[6]。

4. 数据的处理问题还要考虑到处理时间、数据可获得性和经费的问题

数据太多就需占据大量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人们有时研究一些新的算法就是为了多节省一些存储空间和加快一些计算速度。另外关于数据可获得性问题更值得我们注意, 有不少数据是要用很多钱去买的, 更有一些涉密数据花钱也买不到, 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更注意应用开源的数据。另外人们也注意到, 在某些算法, 如多主体仿真中利用计算机去自动产生大量有用的数据。

三、要注意大数据中的系统性与复杂性

1. 有了大数据可以不建数学模型?

数据界有些学者认为有了大数据可以不用数学模型而直接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大数据加合适的数学模型如虎添翼, 其次从系统科学角度看, 我们更要注意大数据后面隐藏着系统性的问题, 否则把一个大问题用还原论的思想去分解成很多子问题, 由于丢失了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使问题不能真正得到全面的解决。因此作者同意北京大学佘振苏教授的意见, 我们需要数学模型, 更要用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数学模型。

2.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会产生大数据, 更产生系统复杂性

钱学森按系统所含元素和子系统个数分成小系统、大系统和巨系统, 巨系统自然会产生大数据, 但按他的观点更要注意里面的复杂性, 光是巨, 如果关系简单, 也只能讲是简单巨系统, 难解决的是复杂巨系统, 如果系统是开放的, 与外界不断沟通, 也即不断地动态地在获得新数据, 而且有些数据因为系统前面人们的行为会影响后面的新数据的产生。例如人们在股票市场中的行为, 在网上社会舆情的变化和在政府管理采用任何决策, 都会产生上有决策下有对策, 而使后面得到的数据走了形。按照郭雷院士意见:核心是复杂性[7]。

四、D-I-K-W (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

DIKW是数据data, 信息information, 知识knowledge, 智慧wisdom4个词的词头。提出DIKW这4个词, 说明人们不能停留在数据上说事。人们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它们, 下面我们将从信息科学、知识科学和系统科学几个角度去看它们的内涵[8]。

1. 信息科学与D-I-K-W

从信息科学角度去看:数据是最基本的层次;信息则增加了上下文;知识是怎样去用它们;智慧则是什么时候去用它们。

Zeleny[9]与Ackoff[10]最早从信息科学角度去描述它们, 使信息科学界从D-I-K进入到D-I-K-W (见图1) 。

Ackoff的DIKW体系中把I理解成描述是什么 (what) , 而K则是告诉你怎么去做 (how to) , 在K与W之间又加了一个U (Understanding) , 起着理解和解释为什么的 (why) , 而W则是当作回答什么是最好。他把IKU看成把事做好 (也可看成做事要有效efficiency) , 而W则是要做对的事 (也可看成做事要有效果effectiveness) , 更详细的过程可参见图2[11]。

2. 知识科学与DIKWM

Nonaka将知识分成隐知识 (Tacit knowledge) 与显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为了从隐知识转化为显知识他提出了SECI model。他对知识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形成组织知识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 他认为日本一些企业并不比西方更聪明, 但他们强调组织性, 即依靠群体和组织知识。前些年他将知识又推上一步, 即智慧W, 他认为智慧有两种:理论的智慧叫Sophia和实践的智慧Phronesis (Practical wisdom) , 2011年他来北京讲学时专门介绍了如何去实现Phronesis, 他进一步对知识使用的价值提出看法, 即要求要明确知识应用的目的, 或者说做人不单要聪明, 还要讲道德 (Morality) , 而且他把讲道德放在最高层次, 由此他将DIKW变成DIKWM[12]。

3. 系统科学看大数据

前面已提到钱学森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 他进一步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要求人们将数据、信息、知识、专家经验和智慧综合起来解决问题。

从智慧层次他强调了个人智慧 (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机器智慧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 、群体智慧、古今智慧 (特别是东方智慧) 和网上智慧, 进一步他又提出大成智慧[7,13]。他将思维科学、智能系统和系统科学结合起来, 这不单对当今处理大数据问题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当今另一个热门词汇-智慧城市也是很有用的。

五、大数据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要注意厚变薄、大变小。

2.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归纳和分析, 需要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与信息技术专家一起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和分析, 而这种跨学科、跨领域合作能否顺利实现, 也是大数据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问题。

3. 要注意系统观点的思考和应用。

4. 要注意思维科学的作用。

5. 要注意发挥人的智慧。

6. 要注意非结构问题、要注意隐知识的挖掘。

六、大数据与管理

(其中OR为运筹学、MS为管理科学, SE为系统工程、SS为系统科学, IT为信息技术, KS为知识科学, BS为行为科学)

管理早已经从科学管理到定量管理科学时代, 而现在是进入到系统管理和智慧管理的时代 (见图3) 。

石勇教授认为在大数据环境下, 管理决策面临着两个“异构性”问题:“数据异构性”和“决策异构性”。传统的管理决定模式取决于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日益积累的实践经验, 而管理决策又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大数据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决策结构的模式。研究大数据对管理决策结构的影响会成为一个公开的科研问题。除此之外, 决策结构的变化要求人们去探讨如何为支持更高层次的决策而去做“二次挖掘”。无论大数据带来了哪种数据异构性, 大数据中的“粗糙知识”仍可被看作“一次挖掘”的范畴。通过寻找“二次挖掘”产生的“智能知识”来作为数据异构性和决策异构性之间的桥梁是十分必要的。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决策结构是如何被改变的, 相当于研究如何将决策者的主观知识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6]。

大数据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形态, 还是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里程碑?要解答这些问题, 必须从大数据历史发展过程来理解大数据。全球的数据总量正呈指数级增长, 过去三年间产生的数据量超过以往总和海量数据正在流动, 时空障碍将被打破, 个人将在大数据时代获得更大的解放。大数据之“大”, 不仅仅在于其规模容量之大, 更多的意义在于, 人类可以处理、分析并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 通过这些数据的处理、整合和分析, 人类可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 带来大发展, 逐渐走向大众创新的大社会时代[14]。总之, 我们希望从更大、更系统的角度去观察和利用大数据。

摘要:大数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人们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从信息科学、知识科学和系统科学几个角度对大数据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研究大数据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篇9:夏天旅游要注意的问题

中老年人旅游注

意饮食安全问题

夏季高温出行,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问题,本身中老年人肠胃功能就弱,抵抗力差,务必要提防病从口入的危险,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更要注意饮食安全,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一样会导致中老年人游客出现肠胃疾病,尤其是出游到一些美食盛名的地方更要管住自己的嘴,比如到了海边,在中老年朋友大吃海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饮用冰凉的饮料,尤其是冰啤酒,以防发生腹泻和痛风等问题。

恶劣的天气是要

注意的安全问题

中老年游客在遇到一些恶劣天气的时候要注意躲避,比如雷雨、台风等,不要做冒险的事情,更不要逞能。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远离危险地段,听导游统一的安排,尤其是不要私自离队游玩,一旦遇到山洪或泥石流,危险至极,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中老年游客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要以為自然灾害只会发生在电视里,离我们很遥远。

涉水项目中老年人

格外注意安全提示

很多旅游项目是涉水的,比如江河湖海的景区,在这样的景区游玩或戏水一定要注意景区提示,比如在海边会有防鲨提示。而江河湖泊则可能有水草密集或淤泥区域,这些区域都为中老年游客带来隐患,所以千万不要私自下水逞能,以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尤其是这些危险区域更要结伴而行,相互之间好有照应。

山区旅行要防止

跌伤和迷失方向

到山区旅游的中老年朋友要注意地理环境的复杂因素,防止跌倒会坠伤,更要防止迷失,一般山区的景点会有很明显的安全提示,包括行进路线,中老年朋友不要自己“另辟蹊径”,每年在山区旅游因为自己去冒险而遇到危险甚至失去生命的游客大有人在。所以中老年人一定不要去没有路标和防护措施的山区进行探险旅行。

夏季旅行要防止空调病

夏季旅行一定要防止室内外温度差别过大而造成的空调病,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引起空调病的发生。一旦发现自己有感冒,头痛,或者肠胃不适的状况应及时就医,自己也要备一些药品,小编建议中老年朋友准备一些藿香正气,虽然这个药品味道不好闻,但在处理高温中暑和空调病方面却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最后要注意自己的财产风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师教学反思 下一篇: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的构成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