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

关键词: 儿童哮喘 加用 哮喘 发病

孟鲁司特(精选十篇)

孟鲁司特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6例,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 且4周内全身均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6例中男40例, 女16例;年龄6~13岁;病程6个月至6年。根据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的诊断标准, 轻、中度38例 (67.9%) , 重度18例 (32.1%) 。56例有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18例 (32.1%) , 有家族哮喘史16例 (28.6%) 。56例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疾病分级等方面差别不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 (200~600μg/d) 雾化吸入。治疗组再加用孟鲁司特钠片 (顺尔宁) , 口服, 5 m g, 每晚睡前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停药随诊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两组患儿发作期间如病情较重给予静脉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 m g/k g, 连用3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 无日间及夜间症状, 肺功能正常或偶有轻微发作, 不用其他药物可自行缓解;显效:肺功能改善2级;好转:肺功能改善1级;无效:无任何改善。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36例中临床控制7例 (19.4%) , 显效1 7例 (4 7.2%) , 好转9例 (2 5.0%) , 无效3例 (8.3%) 。对照组20例中临床控制2例 (10.0%) , 显效7例 (3 5.0%) , 好转4例 (2 0.0%) , 无效7例 (3 5.0%) 。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 9, P>0.0 5)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皮疹, 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病理特征。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炎症介质有关, 半胱氨酰白三烯是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半胱氨酰白三烯不仅能收缩气道平滑肌, 还能促进炎症细胞尤其嗜酸性细胞在气道聚集, 促进气道结构细胞, 如气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增殖, 从而参与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发生过程。

哮喘的治疗目的是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预防不可逆气道阻塞发生, 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肺功能。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可竞争性地与白三烯受体结合, 从而阻断白三烯的作用[2]。孟鲁司特是一种强选择性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通过竞争性结合半胱氨酸受体抑制白三烯活性, 从而抑制气道炎性过程, 减少气道阻塞。因糖皮质激素不能抑制白三烯的生物合成与释放, 所以二者联合应用, 具有协同和叠加抗炎作用。并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 减少夜间憋醒次数和晨起哮喘。

本次研究中我们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 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与单纯吸入布地奈德比较, 临床控制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笔者分析可能系例数较少所致, 有待增加病例数后再做进一步研究。但孟鲁司特为非激素类的抗炎药, 对重要器官或系统无明显不良反应, 服用方便, 家长及患儿易接受, 依从性较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4.

孟鲁司特 篇2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支气管哮喘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32-02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慢反应性炎性反应,有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参加。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β2受体的激动剂,但常规的治疗方法较难控制哮喘的症状,患者依从性比较差[1] 。有研究表明白三烯在哮喘的发病以及治疗中作用重大。孟鲁司特钠是一种以口服方式服用的白三烯受体的拮抗剂。白三烯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生以及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病理机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体内,白三烯的水平于病情发作期或者稳定期都比正常人高。白三烯合成的抑制剂和白三烯受体的阻断剂在治疗哮喘时是效果极佳的介质拮抗剂[2] 。本研究对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吸入布地奈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辅助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口服治疗的方法,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符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所提出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为37.4~46.2岁,平均年龄41.1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36.9~45.8岁,平均年龄40.7岁。两组之间在一般资料的各项指标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都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次/d,剂量为1 mg。在相同方法使用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观察组配合使用孟鲁司特钠,1次/d,于每晚睡前进行口服,剂量为10 mg。在观察的过程中[3] 。若患者发生呼吸道的细菌感染,都采取加用抗生素的方法,本研究中12例发生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患者都辅助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在治疗12 w之后,对疗效进行判断。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观察组中,完全控制的例数为21例,良好控制的例数为34例,未控制的例数为5例,总有效率是91.67%;对照组的上述分别是13、26、21例,65.00%。两组之间,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质的疾病,其特征是可逆性的气道阻塞以及非特异性的气道反应性偏高,其中涉及到多种炎性细胞以及炎性介质,过程以及发病的机制十分复杂。支气管哮喘的实质为气道的慢反应性炎性反应以及高反应性,在临床上,常有弥漫、反复、长期、可逆的特征,支气管哮喘若严重者则可转成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进展可能发生心力衰竭或者呼吸衰竭,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目前,采用雾化吸入方式服用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的治疗哮喘的方法,此方法可以使支气管上皮以及黏膜下的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T淋巴细胞数量得以降低,使微血管的通透性有所降低,使炎症细胞的激活被阻断,抑制淋巴细胞的介质产生过程,使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因此可以使哮喘的症状明显缓解。尽管如此,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用此药的依从性和用药的方法,但即使患者吸入的方法无误,吸入肺部的药量也只有7%~11%的范围,因此糖皮质在治疗支气管上有局限性。白三烯是由花生四烯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出的脂质介质,分两类。一种为以LTB4为例的二羟酸类,是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剂;另一种为以白三烯D、白三烯C4以及白三烯E4为例的半胱氨酰基,,此种白三烯会使支气管发生痉挛,提高支气管的高反应性,黏液产生及黏膜水肿加重,平滑肌收缩作用强,可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剂。有研究表明白三烯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有比组织胺和乙酰胆碱更强的收缩作用、更长的持续时间、更多的黏液糖蛋白分泌,可促使黏液栓生成,可使气道阻塞更加重。且白三烯合成和释放不受到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孟鲁司特钠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属于新一代的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选择性的使气道平滑肌内的白三烯多肽降低活性,白三烯所致的血管通透性不再强烈增加,变应原激发气道高反应性情况有所减少。本研究对120例患有支氣管哮喘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组在吸入布地奈德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辅助应用孟鲁司特钠组)的哮喘控制有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比较确切,因此可以应用作糖皮质激素补充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江涛,祝墡珠,王家骥,等.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08).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患儿疗效观察 篇3

关键词:小儿哮喘,孟鲁司特,白三烯拮抗剂

由于哮喘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或反复咳嗽, 肺部无阳性体征, 也无典型哮喘的征象[1], 易被误诊为其它呼吸道疾病, 而不是咳嗽变异性哮喘[2]。因此, 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大量临床经验表明,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较佳,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13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 其中男83例, 女50例, 年龄6个月~1岁22例 (16.5%) , 1~3岁47例 (35.3%) , 3~6岁35例 (26.3%) , 6~14岁29例 (21.8%) ;病程2~28个月, 年龄6个月~14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8例, 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 采用酮替酚+支气管扩张剂 (如茶碱、β2受体激动剂等) 100~600µg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 睡前口服, 1次/d, 疗效观察12周;其中2~5岁, 每次口服4mg, 6岁以上每次口服10mg, 6~12岁每次口服5mg。

1.3 疗效判断标准

无效:临床症状恶化或无改进;好转:临床症状改进1级;显效:临床症状改进2级;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改进2级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 治疗组患儿总显效率为86.76%;对照组患儿总显效率为55.38%。两组临床疗效有较大差异, 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白三烯是由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肪酸, LTA4是白三烯生物合成中的主要中间产物, 在体内迅速被转化为LTB4及LTC4, LTC4一旦形成便被转运至细胞外, 通过脱谷氨酸形成LTD4后, 脱甘氨酸形成LTE4[3]。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导致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 也被称为过敏性咳嗽、隐匿型哮喘、咳嗽型哮喘。孟鲁司特是一种迄今为止最强效的特异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能特异性地阻断白三烯产物与其受体结合, 有效预防白三烯多肽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 血管通透性增高, 气道水肿, 黏液分泌增多;抑制白三烯多肽所产生的气道嗜酸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4], 减轻咳嗽症状。本临床疗效表明, 治疗组患儿总显效率为86.76%;对照组患儿总显效率为55.38%。两组临床疗效有较大差异, 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认为孟鲁司特疗效肯定, 对重要器官和系统无明显副作用, 其具有服用方便, 起效快, 耐受性好等优点, 可作长期服用。总之, 孟鲁司特是唯一经FDA批准应用于6~12岁儿童的白三烯拮抗剂, 适用于治疗各种程度哮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6 (12) :74-73.

[2]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 (8) :503-505.

[3]陈爱欢, 钟南山.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气道炎症[J].国外医学 (呼吸系统分册) , 2000, 20 (2) :70-72.

孟鲁司特 篇4

【摘要】 目的 对应用孟鲁司特对患有哮喘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2例患有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哮喘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在常规哮喘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哮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和FEV1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再次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孟鲁司特对患有哮喘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哮喘 治疗 血浆炎症因子

Meng LuSi, plasma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asthma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ly meng LuSi especially for the children with asthma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Methods 9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sth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an average of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asthma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asthma and with meng LuSi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treatment.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of children with asthma disease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sthma symptoms disappear time and total time hospitalization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lasma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and FEV1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dverse drug reaction rat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llness relapse again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meng LuSi especially for the children with asthma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is very obvious.

【 key words 】 meng LuSi sodium asthma treatment plasma inflammatory factors

兒童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共同参与的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表现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1]。本次研究对患有哮喘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孟鲁司特钠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抽取92例患有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中男25例,女21例;患儿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4±1.7)岁;患病时间6个月-7年,平均患病时间(2.8±1.5)年;治疗组患儿中男27例,女19例;患儿年龄5-13岁,平均年龄(10.2±1.8)岁;患病时间4个月-8年,平均患病时间(2.9±1.3)年。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雾化吸入激素等方法进行常规抗哮喘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常规抗哮喘治疗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每次5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儿哮喘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和FEV1水平的改善幅度、哮喘病情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率、治疗后病情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 哮喘症状表现及肺部的哮鸣音等经治疗后已完全缓解,偶有程度轻微的发作,但用药后即可马上得到缓解,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的增加幅度超过35%,或治疗后FEV1水平已经达到预计值的80%以上。有效: 哮喘症状表现及肺部哮鸣音等与治疗前比较程度明显减轻,FEV1水平的增加幅度超过25%,但没有达到35%,或治疗后FEV1水平达到预计值的60%~79%之间,FEV1昼夜的波动幅度保持在20%以下,仍需采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类药物进行治疗。无效: 哮喘症状表现及肺部哮鸣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好转或进一步恶化,FEV1水平没有任何改善或加重[2]

1.5 数据处理

研究期間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x±s)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P<0.05,我们则可以认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哮喘治疗方案治疗(7.82±1.95)d后哮喘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共计住院接受治疗(9.86±2.01)d;治疗组患儿采用常规哮喘治疗方案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4.25±1.07)d后哮喘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共计住院接受治疗(6.54±1.42)d。两组患儿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儿童哮喘主要具有起病急,病情治愈后易复发,对患儿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近些年来相关临床研究,从分子水平对哮喘疾病的发病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发展过程中和免疫反应与气道重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采用抗哮喘类药物对该类进行治疗的一个非常理想的靶点[3]。孟鲁司特是临床上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强的一种特异性白三烯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该药物可以通过对白三烯与其受体的竞争性结合过程进行阻断,从而使白三烯的促炎作用显著降低,使炎症介质的释放量减少,并对支气管的收缩起到缓解作用,从而对呼吸道的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进行有效抑制,进而达到使支气管充分扩张和哮喘症状得到改善以及哮喘阶段性发作次数减少的作用。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孟鲁司特对哮喘类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安全性高,可以使患儿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紊乱有着非常密切的有关[4]

参考文献

[1] 吕广秀,曹勇.口服孟鲁司特预防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294-29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9,42(2):105-106.

[3] 王成林,龚放,黄兆敏,等.孟鲁司特钠佐治哮喘38例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9(10):885-886.

孟鲁司特治疗轻度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 我院门诊就诊患儿40例, 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2]轻度哮喘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10岁, 平均6.45岁, 所有患儿治疗前均未进行规范化用药和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70068) , ≤6岁者给予每次4mg, >6岁者给予每次5mg, 每晚1次, 连续服用12周。治疗期间, 若患儿肺部体征或喘息情况明显时, 可以联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

1.3 疗效评价

对患儿进行每周随访2次, 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 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存在副作用, 并对治疗前、治疗4周、8周和12周进行基本情况评分, 测定呼气峰流速 (PEFR) 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3], 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5.0处理, 用 () 表示计量资料, 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后, 其结果显示基本情况评分逐渐下降, PEFR、FEV1逐渐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 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在治疗过程中, 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腹痛2例, 头痛3例, 给予对症处理后, 均能继续完成整个治疗。治疗期间, 未出现患儿哮喘发作而入院案例。β2受体激动剂, 在4周时使用人数为27例 (67.5%) , 8周时为16例 (40.0%) , 12周时为8例 (20.0%) , 随着孟鲁司特的使用时间延长, 其使用率越少。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的疾病, 白三烯是诱发哮喘的重要炎症介质, 它参与阻塞气流、引发气道高反应性和聚集炎症细胞等过程。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活性, 从而达到预防、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引起的各种反应, 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次数[4]。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患儿, 其依从性不强, 父母过度紧张等, 都会影响治疗结果。常规治疗中, 糖皮质激素吸入是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 但是家长对长期吸入激素后, 担心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 往往使治疗不能规范化;另外, 部分患儿对使用喷雾机吸入的技术也未能完全掌握, 每次治疗时需要由家长带去医院进行, 造成种种不便, 降低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孟鲁司特咀嚼片, 较能被儿童接受, 增加患儿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药物的使用性。在长期坚持使用药物后, 发现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且PEFR和FEV1能够有所增加, β2受体激动剂使用率降低, 证明其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此外, 使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支气管哮喘, 其副作用小, 使用方便, 值得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轻度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0例轻度哮喘患儿, 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对治疗前、治疗4周、8周和12周进行基本情况评分, 测定呼气峰流速 (PEFR) 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就诊后, 基本情况评分逐渐下降, PEFR、FEV1逐渐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 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对症处理后, 均能继续完成整个治疗。β2受体激动剂随着孟鲁司特的使用时间延长, 其使用率越少。结论 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轻度儿童哮喘作用佳、依从性好、副作用小, 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孟鲁司特,轻度儿童哮喘

参考文献

[1]施焕中.吸入皮质醇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2 (1) :70-7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套呼吸学组.儿童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2.

[3]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31-640.

孟鲁司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5月到2009年6月我院确诊的小儿过敏性鼻炎患儿112例, 其中男63例, 女49例, 年龄3~9岁。112例按确诊后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孟鲁司特组60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接近。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替利嗪常规剂量口服。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晚1次口服, 3~5岁4 m g, >5岁5 m g。两组均治疗6 0天。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7天内, 鼻塞、喷嚏、流清涕症状消失;好转:治疗7天后, 上述症状改善;无效:治疗7天后, 上述症状无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40例 (66.7%) , 好转16例 (26.7%) , 无效4例 (6.7%) ;对照组:显效3 0例 (5 7.7%) , 好转15例 (28.8%) , 无效7例 (13.5%) 。治疗组的显效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6, P>0.0 5) 。

2.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表1)

由表1可见, 治疗组的鼻塞、喷嚏、清涕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孟鲁司特属非激素类抗炎药物, 可阻断白三烯的作用。白三烯是变应性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 可导致鼻腔血管通透性增加, 黏膜水肿, 黏液分泌增多, 炎症细胞浸润。产生鼻塞、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孟鲁司特是白三烯受体拮抗药的口服制剂, 早期用于治疗哮喘, 2003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自2007年至2009年收入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8例诊断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1]。男性42例, 女性26例。年龄3~5岁12例, 5~7岁32例, 7~9岁16例, 9~12岁8例。临床症状为反复出现的双下肢皮肤出血性皮疹、腹痛、关节肿痛、肾脏损害、消化道出血等。

1.2 方法

入院患儿随机分成2组:A1方案组及A2方案组各34例, A1方案用常规对症综合治疗, 即应用抗感染、扑尔敏、潘生丁及维生素C等, 伴有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明显腹痛症状的均加用了氢化可的松静点。A2方案组则在A1方案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 (生产厂商:四川省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5mg/d) , 每日睡前口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皮疹腹痛关节肿痛等各种症状消失, 各项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好转:皮疹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但在7d内症状反复出;无效:症状无好转。临床治疗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2.1 联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的疗效

住院7d后, 34例A1方案组的患儿, 临床治愈16例 (47.06%) , 好转13例 (38.23%) , 无效5例 (14.71%) 。34例A2方案组中, 治愈25例 (73.53%) , 好转7例 (20.59%) , 无效2例 (5.88%) 。A1方案组与A2分案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说明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 其治疗效果比单纯常规对症综合治疗要好。

2.2 住院天数

在A1、A2 2组中各选出20例年龄相近、临床症状相似的患儿进行住院天数的比较, A1组平均住院天数10.0d, A2组平均住院天数7.0d,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3 临床症状缓解程度

对仅表现为反复皮疹出现、病情迁延的患儿 (A2组18例) 疗效较明显;对于A1、A2 2组共8例近期有肾损害的患儿, 本次研究观察时间短, 住院7d尚有4例患儿的尿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改善;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患儿 (A1组11例, A2组12例) , A2组12例治疗有效, 但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的改善不如应用激素效果明显, A2组中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患儿都加用了激素治疗;A1、A2 2组中有6例未愈患儿, 其中有2例患儿最后应用了免疫抑制剂治疗才达到临床痊愈。

3 讨论

孟鲁司特钠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 虽然发病机制并不很清楚, 某些学者认为可能和某些刺激因子, 包括感染原和过敏原作用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 激发B细胞克隆增殖, 导致Ig A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2~3]。患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部分伴有过敏性鼻炎, 在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后, 治疗效果有所提高, 考虑上述发病机制有关。在这2组过敏性紫癜治疗有效的患儿中有吸入性物质过敏的有43例 (约占临床治疗有效的70.49%) , 明确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有19例 (约临床治疗有效的31.15%) , 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本次研究表明, 因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复杂, 有严重免疫反应症状的患儿仅加用孟鲁司特是不够的。孟鲁司特的卫生经济学评价:A1、A2 2组各20例患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说明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后住院天数有所缩短。在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后, 每天的医药费增加数元钱, 但患儿家长均能接受, 而且因为缩短了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 表现出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该药的不良反应可有头痛及腹痛等, 但在我院治疗的患儿中, 未发现患儿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88~692.

[2]武玉清.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3, 30 (5) :284~287.

孟鲁司特 篇8

关键词:孟鲁司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

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炎症细胞及结构细胞、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世界各地存在115亿哮喘患者, 每年因此而死亡患者达到18万, 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是一种慢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 孟鲁司特属于长效LT调节剂, 对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具有明显效果, 本文选取184例成人哮喘患者, 分析其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84例成人哮喘患者,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9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研究组中有男50例, 女42例, 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 (28.5±3.2) 岁;对照组中有男44例, 女48例, 年龄18~61岁, 平均年龄 (27.9±3.3) 岁。两组患者在哮喘发作前2周均未予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吸氧, 抗炎, 氨溴索30 mg、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5 g b.i.d.静脉滴注, 应用布地奈德、靡蛋白酶雾化吸入等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片, 每日睡前服用10mg, 治疗持续2个月,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查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血常规, 肝肾功能改善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患者自临床异常至恢复正常持续时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哮喘症状全部缓解, 未出现喘息等症状, 肺部体征显著改善。有效:哮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但依然存在间断性发作, 经常规解痉平喘治疗得到缓解。无效:哮喘症状无明显改善, 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现象[1]。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对比以t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组间对比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治疗, 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研究组患者喘息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减少,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异常者表2例, 胃肠道反应2例。研究组患者心悸症状者3例, 胃肠反应者1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气道慢性疾病, 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类型炎症细胞相参与。此类炎症反应导致易感染患者对各类激发因子出现气道高反应, 而且会产生可逆性气道狭窄, 临床主要表现有哮喘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现象, 往往在夜间和 (或) 清晨时间发作, 或是病情加剧, 且一般存在广泛性多变性可逆气流限制情况, 大部分患者经自我调节或提高治疗得到一定缓解。

哮喘症状明显临床发病机制并无较为明确认知, 主要与免疫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机制等有关。有资料显示发作与变态反应机制存在一定关系, 炎症因子白三烯、白介素、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作用到气道内, 导致气道黏膜出现水肿、充血现象, 支气管平滑肌发生痉挛症状, 从而使得气道出现狭窄症状引发哮喘出现。研究表明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因与吸入新型变应原、刺激性物质、月经期、过敏性鼻炎程度严重、呼吸道感染等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在处理原则时需尽可能改善气道阻塞症状, 平衡低氧血症, 保持肺功能正常化, 避免症状持续恶化[2]。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选择性阻滞气道平滑肌内白三烯多肽所产生的活性, 使得因白三烯而产生的血管通透性上升、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支气管痉挛得到有效抑制, 降低气道因变应原刺激而产生的细胞性及非细胞性炎症物质, 避免气道出现高反应。孟鲁司特则属于一类选择性较高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防止白三烯与其受体相互作用, 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症状的临床特点, 降低急性发作频率, 且不会出现较高耐药性[3]。

经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者显效48例 (52.2%) 、有效36例 (39.1%) 、无效2例 (8.7%) , 总有效率达到91.3%;对照组显效36例 (39.1%) 、有效40例 (43.5%) 、无效10例 (7.4%) , 总有效率为82.6%,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研究组患者喘息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得到明显改善, 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红萍.孟鲁司特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 (4) :335.

[2]黄忠.孟鲁司特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华哮喘杂志, 2013, 7 (2) :109.

孟鲁司特 篇9

[关键词]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孟鲁司特;舒利迭,咳嗽症状积分;复发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65-02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特殊发作类型的哮喘, 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晨起或夜间干咳为主,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1]。近年来研究表明半胱氨酰白三烯是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炎性介质,而孟鲁司特钠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为CVA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2]。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共64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分会呼吸组修订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咳嗽1个月以上,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过其他抗白三烯制剂或糖皮质激,排除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结核、鼻后滴漏综合征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均未出现发热、喘息、肺部哮鸣音,辅助检查未见白细胞计数升高,X线检查未见胸部异常。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应用舒利迭治疗),治疗组33例(应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两组患儿在年龄和性别、病情和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对症治疗,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组予以舒利迭(氟替卡松/沙美特罗产)吸入,每次50~100 μg,每日2次;孟鲁司特2~5岁4 mg,6~12岁5 mg,>12岁10 mg,连用12周。对照组不予孟鲁司特,其余的用法及用量、疗程均同前。

1.3 疗效标准[3]

显效:l周内咳嗽消失;有效:1~2周间咳嗽消失;无效:治疗2周以上咳嗽仍不消失。

1.4 咳嗽症状积分判断标准[4]

如下:0分:无咳嗽;1分:仅在清醒或将要入睡时咳嗽;2分;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3分: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14分: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5分;严重咳嗽不能入睡。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 12.0 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仅2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1.0%,无效例数比治疗组多7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2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其咳嗽症状积分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儿童咳嗽变异性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夜间咳嗽较重,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使患者演变成典型的哮喘。

CV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与典型哮喘相同,其病理、生理改变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及气道的高反应性为特点[5]。随着对哮喘的研究深入,白三烯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其中的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可以介导炎性细胞的聚集、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可能的气道重塑,并且能够导致哮喘患者在运动和过度干冷通气后的支气管收缩[6]。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吸入剂。但激素不能减少患者体内白三烯的合成,同时也不能抑制白三烯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7]。而另一方面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需要特殊的气雾装置及吸入技术,患儿依从性差,且患儿家长恐慌激素不良反应,往往不能坚持治疗。

孟鲁司特钠是特异性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的拮抗剂,通过阻断cysLT1与存在于各种细胞受体结合,使cysLT1的致炎效果被阻断,从而减轻黏液水肿、气道分泌物增加,以缓解平滑肌痉挛,减少炎性细胞在气道壁的浸润,从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适合于治疗各种程度哮喘[8]。本研究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孟鲁司特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其咳嗽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罗玲等[9]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综上,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明显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了单一应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钧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195.

[2] 林育能,李瑾瑛. 孟鲁司特钠治疗和预防73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2006,12(8):791-793.

[3] 林士军,王桂杰,刘玉春,等.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188-189.

[4] 袁大华,黄贤贵. 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2,33(5):960-961.

[5] 余勇,熊殿辉,冉志玲,等.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 四川医学,2010,31(3):385-386.

[6] 姜红,罗钢,姜红砷,等.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6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36.

[7] 成少华,侯庆文.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J]. 医学信息,2010,23(7):5-6.

[8] 朱毅,陆丽华.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2):259.

[9] 罗玲,赵燕.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2012,39(9):103-104.

孟鲁司特 篇10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疗效

支气管哮喘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喘息反复性发作, 呼吸较为困难, 胸闷或咳嗽等, 上述症状常常在夜间睡眠时和 (或) 清晨起床时发作或者出现加剧, 常出现易变的呼吸气流受到限制, 但是具有可逆性, 患者大多可经药物治疗或者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并消失。如果临床治疗措施不及时或者不正确, 则患者呼吸气道可能出现不可逆性的狭窄现象。因此, 对支气管哮喘进行及时、正确和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是相当重要的[1]。类固醇激素目前仍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药物而被医务人员在临床上广泛地使用, 但是有部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使用激素后不能被有效地控制, 而且长期大剂量吸入激素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影响患者的健康。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炎平喘药物,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药物作用机制是:使患者体内的白三烯受体选择性受到拮抗, 从而使得白三烯D4 (LTD4) 引起的呼吸气道收缩现象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本研究中应用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共41例, 疗效令人满意, 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2月—2009年3月住院治疗患者, 其中男53例, 女29例, 年龄17岁~58岁。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 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各方面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 入选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轻、中度需要药物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标准[2], 且知道本次研究情况并自愿接受治疗和观察者, 依从性较好, 能每天及时准确地填写记录卡。 (2) 排除标准:需用多种止喘药控制症状的中重度哮喘患者, 合并严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哺乳期或者不能除外妊娠的患者, 研究前4周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疾病, 参与其他临床药物试验研究及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2组均雾化吸入布地奈德800μg, 1次/d, 联合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10 mg, 每晚睡前口服, 1次/d.观察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呼吸道的细菌感染, 均应加用常规抗生素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者均应及时加用β受体激动剂。治疗12周后判断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断标准

(1) 未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没有改善; (2) 良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每天大于1分, 但每周≤2 d;加用β受体激动剂每周≤2 d, 每周最大剂量4次;每天晨起时最大呼气流速 (PEF) 检测结果≥80%预计值。 (3) 完全控制:患者没有日间的临床症状;没有用β受体激动剂;每天晨起时PEF检测结果>80%预计值;夜间睡眠时没有发生因哮喘而出现憋醒的情况;患者没有急性发作;患者没有因为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过程。总有效率=完全控制+良好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89, P<0.05) , 见表1.

2.2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特点是可逆性的呼吸气道阻塞现象和非特异性呼吸气道高反应性改变, 涉及了一系列炎性细胞和炎性递质作用的复杂病理过程。其发病实质上是患者的呼吸气道出现慢反应炎性反应和高反应性反应, 临床上具有以下几种特点:弥散性、反复性、长期性以及可逆性等。支气管哮喘患者严重的可以转化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甚至可以出现心力衰竭和 (或) 呼吸衰竭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是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 这种方法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和黏膜下炎症细胞 (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的数量显著减少, 并降低患者肺部微血管的通透性, 阻断各种炎症细胞出现激活, 抑制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有害炎症递质, 并减少多种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 这样就能使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 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但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用药的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即使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吸入方法正确, 吸入到患者肺部的糖皮质激素也只有总剂量的7%~11%, 所以其在临床治疗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 产生了大量的脂质炎性递质———白三烯, 此种递质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作用机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二羟酸类 (如LTB4) , 这是一种中性粒细胞化学上的趋化剂;另一类是半胱氨酰基, 包括白三烯C4 (LTC4) 、白三烯D4 (LTD4) 和白三烯E4 (LTE4) , 它们可以使患者支气管发生痉挛, 支气管反应性迅速增高, 黏液大量产生, 黏膜出现水肿现象, 是作用非常强的平滑肌收缩剂, 以及嗜酸粒细胞化学上的趋化剂。有关研究发现, 白三烯这种炎症递质引起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出现收缩的作用明显强于组织胺和乙酰胆碱等物质, 而且作用的时间持续较长, 并能使黏液糖蛋白的分泌大量增加, 进而促进黏液栓子的形成, 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呼吸气道阻塞情况[3]。而白三烯炎症递质的物质合成与释放不会受到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孟鲁司特钠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是新一代的非甾体抗炎药物, 能选择性抑制呼吸气道中平滑肌的白三烯多肽活性, 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抑制白三烯炎症递质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 抑制呼吸气道的嗜酸粒细胞大量浸润以及支气管痉挛现象, 还能抑制变应原激发产生的呼吸道气道高反应现象[4]。在朱元珏[5]进行的研究中发现, 支气管哮喘患者服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以后, 观察组FEV1的指标结果改善率为12.27%, 昼夜的PEF指标结果改善率为13.35%, 哮喘发作率减少37%, 激素用量减少39%.由此可见, 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联合治疗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2组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此结果证实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 (11) :817.

[3]郑春盛, 林青, 林莉婷, 等.小儿哮喘与白三烯关系的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 2003, 25 (3) :167-168.

[4]刘莹.顺尔宁[J].中国新药杂志, 2001, 10 (2) :13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古诗诵读方法指导(人教版教学论文) 下一篇:特申请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