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寒假作业语文参考答案(精选4篇)
篇1:【A】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寒假作业语文参考答案
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寒假作业 语文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模块
1.B(A.吆五喝六hâ;C.蛇蝎xiē;D.舷窗xián)2.B(A.xiù;shàn;guǎng/kuàng;B.zhuá;li;tà;C.yâ;chēn/chēng;jiã;D.xù;yuâ;bâng/bǐng)3.C(A.歃shà;B.中肯zhóng;D.监生jiàn)4.B(A.折shã耗;C.弦xián;D.蜷quǎn缩)5.B(A.wãi,guō/tián,mú/mó;B.qīng/jīng,yǐ/qǐ,chù/chǔ;C.qí/jī,gǎn/hàn,juã;D.yàn/yīng,xùn,cān/cēn)
6.C(A“精萃”应为“精粹”;B“如愿已偿”应为“如愿以偿”; D“元霄节”应为“元宵节”)7.D(A.轻歌曼舞B.影碟C.节骨眼、长此以往)8.D(A项“歌声渺茫”;B项“寥廓”;C项“萧索”)9.B(A 项中的“宁缺毋烂”应为“宁缺毋滥” C项中的“赎职”应为“渎职”,D项中的“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10.C(A.万事俱备B.罄竹难书D.原形毕露)11.C(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D、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
12.C(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13.B(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14.C(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 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15.B(A项语序不当,“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改为“国际上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C项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不搭配,关联词“但是”使用也不当D项成分残缺。)16.D(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含贬义。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17.C(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18.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
19.D(第一个空处,应该是表假设,所以排除“虽然”,第二空出表程度更进一步,所以排除“或者”,第三空表因果,排除“除非”最后一空表假设,排除“只有”。)
20.D(第一组中两个词都有“动”的意思,只是“涌动”对象一般为人潮、水流等萌动: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第二组中调剂: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宜调节: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第三组中,地久天长,形容历时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不变山长水远: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或谓山川壮阔。这样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定答案)21.B(第一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可以排除A、C、D三项第四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22.D(“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23.D(融化:指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三点水旁“溶”。题中应选“融化”。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勾通:暗中串通,贬义词。应用“沟通”。喧闹:1喧哗热闹:—的集市;2喧哗吵闹:大声—。喧哗:1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2动词:喧嚷。侧重“热闹、吵闹”,与“起来”搭配,应用“喧闹”。)24.A(B、第一个顿号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同一层并列,港澳台一层并列,小并列用顿号;C、第一个破折号前逗号去掉,“一个房地产商”是对“朋友”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D、考查冒号的用法,冒号要掌管到句子结束,将第三个逗号改句号。同时要注意在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冒号的套用。)25.D(随缘”后边的逗号改为句号)
26.C(A项中“(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应放在句号外边。B、引号里的句子是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D、“和”前面的顿号不能使用)27.C(应为:“三通”(通邮、通航、通商)进程)
28.A项第一个分号应改为逗号。C项“鲜明”之后加逗号,因句子长,前后并列层次不一样。D项“心灵”后面用逗号,因与后面是一个句子)
29.C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所以答案为C)30.C(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31.B(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
32.D(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33.B(从押韵角度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从内容讲,这首诗是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古诗文板块
古诗文阅读模块
文言阅读
1、C
2、D
3、B
4、(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对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5、C(坐:犯罪)
6、B(A项、D项的前句均不能表现处事策略;C.后句跟得民心无关。)
7、D(‚天下廉吏第一‛是舆论对于成龙的评价,不是皇帝对他的褒奖。)8(1)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暗中查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追查其踪迹线索)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得分点:微行、狱、辄、踪迹)(2)贴出文书告知自首的人可以免罪,前来自首的人每天数以千计,都饶恕了他们。(榜示、日、贷)
(3)皇帝告诉江宁知府说:‚你一定要仿效前任总督于成龙正直清廉,才不辜负我。‛(得分点:务、乃)
9、竟:始终
10、C(A项:副词,于是,才/副词,却,竟然; B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 C项:均为介词,替; D项:介词,把/目的连词,来)
11、D
12、C(C项‚借关廷福报复私愤‛无据。)
13、(1)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
(得分点:‚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
(2)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得分点:‚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3)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
(得分点:‚囚耳‛主谓省略、‚乌‛、‚道‛)
14、C(陟:提升、提拔。见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5、B,代词。(A.他的∕还是; C.为什么∕什么;D.于是∕依靠)
16、A(如果感触比较杂乱,所表达的言语不是无可选择,那么身在朝廷之上的人,一定会反躬自问,有所劝勉,有所惩戒,这也就产生了教化作用)
17、(1)圣人早已配上音乐,用于民间礼俗,用于国家典礼,以教化天下。
(2)言辞温和庄重,含意广博缜密,它们的作者常常是圣贤中人,当然可以作为万代不变的准则。
(3)这就是《诗》作为一部经典所以能够遍及人事、具备天道、无理不包的原因。
诗歌鉴赏
(一)(1)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气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和结句‚竟夕自悲秋‛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悲秋情怀。诗人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这句诗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敬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
(二)(1)这两旬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2)‚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三)(1)开头两句写了‚东风‛‚雨‛两个重要的意象,营造了凄凉冷清的意境,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为下面写落花做铺垫。
(2)‚春瘦‛描绘了一幅落红满地、一片狼藉的凄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春去的愁绪和对自己年华已逝的伤感。
断句
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附文言翻译: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从小品行端正,有一次出去,看到有人不小心把楮币丢失在路上,那人已离开,他追上去,把楮币归还给失者。他学习刻苦勤奋,从不懈怠,白天默默地记诵,晚上关上门窗,点上灯悄悄地读书。
任堂邑县尹时,首先毁掉了淫祠三十多所,罢免了在朔日和望日专门对过去做了强盗的人进行弹劾的官吏,并说道:‚那些都是本分的老百姓,万不得已才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它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所有过去做了强盗的人都很感激,互相劝诫说:‚不要辜负了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和他的同党凶狠残暴,为害一方,老百姓实在不能忍受他们的胡作非为而告发他们,以前的县尹不敢过问。养浩任职后,把他们全部依法处治了,老百姓为此拍手称快。养浩离开这个地方十年后,老百姓仍然立碑颂扬他。
英宗即位后,让养浩参与中书省议事。碰上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用灯彩堆叠成巨鳌一样的山,养浩得知后立即上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疏藏在袖里进谏,他大概说道:‚世祖在位三十多年,每到了元宵节,民间严禁张灯结彩;何况是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应当慎重考虑。现在用灯彩堆叠成巨鳌一样的山,我认为事情虽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令人担忧的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英宗大怒,等到他看完上疏,却高兴地说道:‚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停止了这件事,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二匹帛,用来表扬他的敢于直言进谏。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互抢夺,朝廷特授他陕西行台中丞官职。不久听到任命,立即疏散了家里的所有财产给乡里的贫困者,然后急忙坐车去上任,路上遇到饥饿的人就救济他们,遇到死了的人就好好的给他安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缗,老百姓拿着钱出来买米,钱稍微有点不清楚米商就不收,老百姓只好到钱库里去兑换。那些狡诈的官吏,只给换者一半,甚至多日都换不到。老百姓因此非常穷困。养浩检查钱库中没有毁掉的可以使用的钱钞,清点一共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全部在钱钞的背面盖上印记,同时又刻十贯、伍贯做钱券,给流散的贫困的老百姓,命令米商只要见钱钞上有官府印记就可以按价卖米给贫者,然后米商到钱库里按实际数目兑换。于是,官吏不敢再胡作非为。养浩又率领富人把多余的米卖给贫者,趁机请求朝廷颁布交纳粮食多者授予官职的命令。听说老百姓中有人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奉养母亲,养浩为此放声痛哭,并把自己私人的钱拿出来接济他。
做官四个月,没有回家住过,食宿全在衙门里,整日没有懈怠过于是操劳得病不起。死那年他刚好六十岁。关中的人像死了自己父母一样的悲伤。【参考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已经四十五岁了。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瑶、僮等少数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周边的少数民族来侵犯,于成龙召集民兵要捣毁他们的据地,他们害怕了,发誓再不敢侵犯罗城。老百姓更加安心尽力地耕种土地。在罗城任职七年。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
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岐亭原来有很多盗贼,在光天化日之下行窃,没有谁敢过问。于成龙安抚贼首彭百龄,让盗贼自觉赎罪。他曾经通过调查得知盗贼所在的地方,伪装成乞丐,打入他们内部,跟他们相处十几天,详细的了解了他们平时行窃的情况。于是召集官兵抓捕这些盗贼,其他盗贼闻风而逃。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吴三桂在湖北各地散发伪造的文书,麻城、大冶、黄冈、黄安等地的盗贼,都占据自己的山寨响应吴三桂。巫师黄金龙隐藏在兴宁山中,谋划作乱。刘君孚,曾经是于成龙手下的衙役,善于捕捉盗贼,也收到了吴三桂的文书。就和黄金龙等人与大盗周铁爪勾结起来,占据曹家河来叛乱。朝廷因为于成龙原来为官时深得民心,征召他前去招讨安抚。于成龙侦查得知刘君孚虽然叛变了,其他人并没有完全接纳他,还在犹豫之中。日夜兼程赶到盗贼的山寨处,距离十里左右停下住宿。贴出文书告知自首的人可以免罪,前来自首的人每天数以千计,都饶恕了他们。
先派遣地方官员告知刘君孚,主动投降的人可以用不死之罪来对待。才骑着骡子前往,带着两个随从,打着伞敲着锣,直接进入盗贼的据地。叫刘君孚出来,磕头接受招安,使他的手下数千人投降。黄金龙逃到纸棚河,和他们的贼首邹君申前往保山砦,于成龙抓住并处死了他们。朝廷得知,向皇帝请求恢复于成龙的官职,于是擢升为黄州知府。
康熙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进入京城担任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调任湖广总督,朝廷命令于成龙同时代理两地巡抚的事务。不久以后,在任上去世。
于成龙任官期间从不携带家属,去世时,将军、都统和同僚进去看,只有竹箱中装着一件袍子、床头放着几罐豆豉而已。百姓关闭集市聚集在一起痛苦,在家里画了于成龙的像来祭祀他。这年冬天,皇帝南巡至江宁,告诉江宁知府说:“你一定要仿效前任总督于成龙正直清廉,才不辜负我。”又对大学士等人说:“我广泛地听取了舆论,都说于成龙确实是天下廉吏中的第一人。” 【参考译文】
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这天半下午,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死者的儿子可以作证,如今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于是(周霍)两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来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来,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来跟自己饮酒。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关廷福不改变供词。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他们是人们所说的读天下书的人啊!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我说:‚士大夫慷慨就义,(人们)就称赞他为忠臣,为义士。而关廷福仗义而死,只说他是一个囚犯罢了。关廷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啊!‛ 【参考译文】
问:‚那么诗用什么来进行教化呢?‛
答:‚诗是人心感于外物,弥补言语表达不足而产生的。人心的感触有邪有正,因此用言语表达出来,也有是有非。只有圣人居于上位,感触无不纯正,他们的言语也就都有教化的作用。如果感触比较杂乱,所表达的言语不是无可选择,那么身在朝廷之上的人,一定会反躬自问,有所劝勉,有所惩戒,这也就产生了教化作用。过去周代兴盛的时候,上自国家祭典、朝廷政治,下至平民百姓,人们的言语无不纯粹无疵,出于正道。圣人早已配上音乐,用于民间礼俗,用于国家典礼,以教化天下。至于诸侯各国的歌谣,在帝王外出巡视时,也一定要各国献上,借以观察民风,以施行进退赏罚的常法。自昭王、穆王以后,逐渐衰落;到了平王东迁,这事就被废弃不讲了。孔子生在这个时代,既然得不到帝王的位置,无法实施劝勉惩戒、进退赏罚的政事,因此只有将收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研究,除去反复,订正纷乱;而对于那些虽好但不足取法、虽恶但不足为戒的作品,也加以删削,做到简明扼要,以传世久远,使学《诗》的人根据这个本子,能够考察事情的得失利弊,学习好的,改正坏的。所以孔子的政治主张虽然一时无法实现,但他的学说实已影响了千秋万代,这就是诗的教化作用。‛
问:‚那么《国风》《雅》《颂》的体裁,为什么这样不同呢?‛ 答:‚我听说,凡《诗》中称作《风》的,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是个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只有《周南》《召南》中的诗篇,由于这两地的人亲身受到文王的教化,养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都怀有纯正的性情,因此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欢乐而不流于沉湎,悲哀而不至于伤身,所以唯独这两篇成为《国风》中的正经。自《邶风》以下各篇,则因为各国的治乱不同,人的闲与不闲也不一样,人们感于外物而表现出来也就有邪正是非的差别,所谓先王之风,在此发生了变化。至于《雅》《颂》这类诗篇,都是成王、周公当政时朝廷祭祀所用的音乐歌词,言辞温和庄重,含意广博缜密,它们的作者常常是圣贤中人,当然可以作为万代不变的准则。于是‘变雅’,也都是某一时期贤人君子忧时伤俗的作品,而被圣人所采用,他们那种忠厚仁善的内心,扬善防邪的用意,就是后世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企及。这就是《诗》作为一部经典所以能够遍及人事、具备天道、无理不包的原因。‛
……
问者点头称是,退了下去。这时我正在编辑《诗集传》,于是便把这些对话全都依次记下,放在篇首作为书的序言。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撰写。
现代文阅读模块
(一)参考答案
1.A(B项因果倒置,“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C项过于绝对,“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D项无中生有,“要不近情理”错误。)2.B(“人们总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中的“人们总”以全概偏,文中有“往往遭人唾弃”等表述。)
3.(1)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要经过反省;
(2)把情感客观化处理,由尝受者退位至观赏者;(3)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看切身经验。(3点答对5分)
(二)参考答案
4.(1)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形成对比)(2分),更能充分展现下文欧阳修在被贬中的心态和成就。(2分)5.(1)渲染了悲壮的氛围,暗示人物惆怅黯然的心理,并含蓄点出黑暗的社会现实(3分);(2)为下文欧阳修的离京与在贬谪地的成就做铺垫。(2分)。6.(1)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分)(2)让我们看到了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2分)7.(1)叙被贬滁州(2)叙在滁州怡情山水,爱民勤政,“醉翁亭”的修建(3)阐释“醉意”的内涵(4)展开联想,指出 “醉意”的文化意义。(4分)8.(1)“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的精神;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4分)启发:入世精神与兼济天下情怀。(2分)
(三)参考答案
9.D(文中只说“甚至有临床案例证明,一些精神病患者在听了这首歌以后都会开心大笑”,属夸大其词。)10.A(“鸟叔”在歌词里把“我”塑造成一个“高帅富”,却在MV里揭示“我”只是一个做着成为江南名流的黄粱美梦的人)11.答案:在现代社会,流行文化的元素是多样和多变的,没有哪一样可以照搬模仿。因此,正像《江南Style》一样,流行文化的成功往往不可复制。
(四)参考答案
1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特点,突出当时环境的恶劣;②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复仇”情节作铺垫;③渲染紧张的氛围;④烘托了人物的沉重心情。(每点1分,共4分)
13.文中三次写到相框,第一次写相框碎了,暗示出租车司机的妻子、儿女在战争中被杀;第二次是外国士兵留意到了那相框并提到自己的小孩,说明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疼爱自己的儿女的;第三次写出租车司机“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说明他为替妻儿报仇,已决心赴死。(每点2分,共6分)
14.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热爱家人,热爱祖国,敢于牺牲、英勇无畏的平民“战士”。(4分)15.①标题和文中的“最后一趟生意”中的“最后”暗示出租车司机要与占领军人拼死。②“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暗示他的家人被炸死了,他要复仇。③“相框的玻璃碎了”暗示他家遭遇了不幸,他要复仇。④“想离开这个地方”“是啊,他们——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这些语言暗示了他已做好了死的准备。⑤邀请占领军人到他的家里去,暗示要让占领者血债血还。(每点1分,答到任意4点即可得4分)
16.战争是非正义的。“外国士兵”在他国国土上搞“解放”,干涉了别国内政,有侵略嫌疑;人民因“解放”而生活痛苦,家破人亡,这具有反人民性质。可见这场战争是非正义的。这场战争是正义的。“外国士兵”帮助他国推翻“独裁者”,渴望原住民的友好,相信解放后原住民会安居乐业;少数的伤亡与暂时的痛苦是难免的。可见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不好界定,理由充分的,可酌情给分。(5分)
(五)参考答案
17.C,“‘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正说明人们意识到“道德两难”的困境,而不是解决了它。
18.C,“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曲解文意,应为“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19.人们在情感有帮助他人的善良内心,但却不敢轻易对他人出手相助。“小悦悦”事件中,十八个路人都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并非十八个路人都冷漠、都不愿救助“小悦悦”,而是救助了“小悦悦”怕给自己带来麻烦,有时候这种“善举”带来的麻烦是有“善心”的人遭受很大的精神上的伤害和物质财富的损失,甚至付出司法的代价。(言之成理即可)
(六)参考答案
20.共5分。选B、E皆无分(理解完全错误);选A1分,选D2分,选C3分。21.作用:①结构上(4分),第⑨段有承上启下,点题的作用;而第⒃段则起到了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的作用;重复地出现(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主旨,强调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亲情类文章。
②内容上(2分),将三代人合成了生命的整体过程,“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意味着”呈现了情感的递进和转化;强化了面对生离死别“不必追”,带着爱与释怀(放手)的思想态度。
22.每个要点各2分
①比喻。
②将父亲的棺木比喻成抽屉,表现了父亲的离世,将我与父亲的联系就此关闭、切断,永远地隔绝; ③“巨大而沉重”“往前滑行”则形象而直接的刻画出我最后一次目送时那深深的凝望和内心深深地痛楚、不舍与眷恋。
23.立足文本,审准问题要点,抓住其中某一方面,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观点示例一:是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以下重点在于抓住两文的异同)
①与朱自清的《背影》极为相似,都是叙事散文,以背影(目送)为线索;(1分)
②都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抒发至爱亲情;(2分)
③《背影》抒写个人体验,家庭血脉亲情,辛酸中透露着父子间的温情;(2分)
④《目送》境界转往人生的深层,“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对生命成长、独立、逝去的过程从不舍、落寞、痛楚转为正视、坦然、勇敢放手,体现了当代作家烛照人生的理性思考。(3分)
观点示例二: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
(重点在于阐明本文在思想情感方面对《背影》一文的超越)
①借父亲的逝、儿子的离,来抒写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2分)
②触及到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 “伤逝”和“舍”,能在各个年龄层的读者群体中引起共鸣;(3分)
③从“了解到”“意识到 ”“意味着”到得出结论“不必追”,从失落到放手,表达了作者将生命涌动的情感沉淀为理性深邃的思考;超越了个人之爱,转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3分)
论述文阅读模块
(一)参考答案
1.题目分析:
属于“夸”题,明显是在问首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脑中要清楚实用类文本首段的作用: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作铺垫、与后文形成对照、引起下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文一开始描述了“天堂”中的情境,然后指出“我们没有其它的任何星球可以去”是在开篇点题,同时,这一描述也是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形成了对照,突出了“天堂”的虚幻性。第二段第一句话明显是接着第一段的尾句来说的,所以还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参考答案:
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2.题目分析:
典型的“夸”题,而且指明了是从修辞手法上夸,按照修作情中的步骤答即可。答题思路:
第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作),强调地球是人类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中)。
第二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类对于地球的伤害(作),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中)。参考答案:
运用了拟人(或“ 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飞船遇地球,用触礁、漏水遇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点拨:
每次夸手法都要按照手作情中去答,尽管有些点不是得分点,但得分点一定在这四步里,所以不能跳步。3.题目分析:
问原因,属于“抓”题,局部找,去介绍金星的段落以及这个段落的上下文寻找答案,分条概括。答题思路:
找到介绍金星情况的段落,分层,概括层意。标准答案:
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论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4.题目分析:
本年度热门题目,问标题。全文找,找出全文跟“没有天堂”有关的字眼,或者给文章划分层次,总结层意。答题思路:
法一:找出所有跟“没有天堂”有关的字眼。
法二:给文章分层,总结层意。一共可以分为三层:一二三段是一层,讲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四至十一段是一层,讲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十二段至十六段是一层,讲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标准答案:
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二)参考答案
5.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可在第2段、第4段找到依据。C.可在第2段找到依据。D.可在末段找到依据。B.参看第2段内容,本项“只需扮演自身,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的说法以偏概全。
【答案】B
6.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文本”和“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的能力。A.参看第2段,“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是针对电视等电子媒介明星而言的,不能用来描述“成功的电影明星”。B.参看第1、2段内容,表述中“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不符合文意,且绝对化。D.参看末段中间部分,表述中“就必定成为明星”的说法武断绝对,且在文中无依据。根据文章第3段的内容可知,C项表述符合文意。
【答案】C
7.【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有了电视,明星生产的条件大大改变,明星的门槛大大降低,大众可直接参与明星的产生,自己当明星,并且影像电子文化与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
(三)参考答案
8.(4分)【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参考答案】陈光标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财富理念:①人活着能创造财富,创造文明和进步,是幸福和快乐的;②人死后,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帮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③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第③点1分。)
9.(5分)【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①陈光标认为财富从社会中来,应回归到社会,服务于社会。②他想通过做慈善,唤醒人们灵魂和良知,呼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③他想引领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④尝试着带头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使之形成制度化和产业化。(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四点给5分。)
10.(6分)【试题考点】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参考答案】我认为陈光标的善举值得肯定和发扬。①陈光标的慈善捐款帮助了很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②陈光标的善举为中国富豪树立了榜样。③无疑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④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方面提出了挑战。
(答出①②③④中任一点给2分,答出3点可给6分。答其他不同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
语言运用模块
一、略。
二、1、生理学家通过动物揭示人类生命奥秘。
2、原文导语是:对一种常见肺癌的首次大型全面遗传学研究发现,在该癌症中,或借助已在酝酿中的新药,或借助可以很容易被研发出来的药物,超过半数肿瘤的不同突变能被治愈。学生只要答出“基因疗法有望治愈鳞肺癌患者”大意,即可得分。
3、悲剧意识、电影文本、艺术审美、文化价值。
4、(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答出任意四点即得满分)
三、1、(示例)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博大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平静;博大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2、略。
四、1、答案:②③⑤④①
解析:教材第一册第35页巴金短文《日》,标点有改动。类举飞蛾和夸父的例子②,人也会奋不顾身地追求光和热③。然后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生命有壮美的意义⑤,用反问加强对光和热的追求④,切合到自身,也要追求光和热①。
也可根据后文提示倒推:排出①;然后③⑤连在一起。②④即可确定。
2、参考答案:叔叔您好,我是李文的同学。今天上午李文在打篮球时不慎摔伤右臂,老师和同学已经把他送到沙区门诊救治。医生诊断说是粉碎性骨折,需要住院治疗。现在李文已经得到积极救治,病情比较稳定,请您不要担心。请您尽快到沙区门诊住院部来。
3、略。
4、略。
五、1、⑴
1、就全国范围来看,重庆市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少,受大学教育比例低,全国排名靠后;
2、和其他直辖市相比,人口数量大,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少,受大学教育比例低。(每条答案给1分,共2分。)
⑵
1、发展重庆高等教育,增加高等教育人口数量;
2、引进人才;
3、鼓励受高等教育人才回渝。(每条1分,共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画面中央的五条曲线既代表中国英文首字母C,也代表跑道。画面中的五星红旗代表中国。
画面中间的两个人,既代表运动员田径起跑,也是英文运动、协会的首字母。
3、①这幅名为《更衣》的漫画左侧是一个超市,画面中间偏下部分是成批的过期食品,中间偏上部分是太阳,画面右边是一个食品厂,以为工作人员伸出双手迎接过期食品。
②这幅名为《更衣》的漫画讽刺了有些超市和食品厂勾结,光天化日之下更换包装,以期继续销售过期商品、追求利益的不法行为。
六、1、A B A B(秉笔与凭谁不对;辉与去不对;来与味不对;管弦暗示应填声音)
2、参考答案:三峡广场向北站。
3、略。
七、1、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2、帕格尼尼是一位奇人,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并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家。
3、(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篇2:【A】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寒假作业语文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
1.A “他们能够摆脱低俗”说法绝对,应该是“他们基本能够摆脱低俗”。
2.2.B“很是痛心疾首”不当,对象错位,这不是作者的态度,而是有些人的态度。3.D “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以偏概全。4.B 竟:最终
5.C此项说的是有功将领的结局,与章邯无关。
6.C“不愚昧的人都知道”应为“无论愚昧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
7.(1)这与身伏斧砧受死,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种情况好呢?(得分点:“孰与”1分、“妻子”1分、“为”1分、句意通2分)
(2)让长史欣做了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得分点:“使”1分、“将”1分、“前行”1分,句意通2分)
8.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
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9.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10.(1)怅寥廓(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风萧萧兮易水寒(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11.(1)AD(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
(2)①“他们”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3分)②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3分)
(3)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3分)其次,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3分)
(4)示例:作者在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3分)。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5分)。
12.A【解析】指日可待:表示不要等多久或迅速就可达到目的,是个褒义词。
13.D【解析】A 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只有“挖掘机”才能“挖土”,这些机器车辆,也不可能自动听指挥,可改为:“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工作。B语序错误,应先“研究”后“制定”。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枸杞子”之后。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面货币内容应填关于情感价值的内容,故选③;第二空根据前面情感内容应填关于货币价值的内容,故选①。第三、四空根据饥寒困境,选填⑥⑤,⑥照应“饥”,⑤照应“寒”;同理,最后两空先④后②。15.(5分)莫言获奖实至名归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三
1.B(“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节目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2.C(“凭借舞台上优异的表现”错。应是“凭借好声音”)
3.A(“最终成为歌唱家”错。应该是“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4.C(认为„对)
5.D(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前者解释为“用”;后是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由于”。B项前是连词,解释为“和”。后者是动词,交往。C 前者解释为“怎么”,后者译为“哪里”)
6.C(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不是以此来告诫他人)
7.(1)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知”,译为“任„„知州”;“留”,“使„„留下”;“玺书”名词作动词,译为“下圣谕”;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仪容举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诚”译为“确实”,“所以”,译为“用来„„的方法”;“重朝廷”,译为“加重朝廷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 各1分,语句通顺2分)
8.(1)、拟人手法。(1分)将上弦月当作掩面含羞的女性,(1分)既写出了上弦月无圆有缺的情形,又以此描绘了妹妹娇羞多情的美好形象,别具情味。(3分)
(2)虚实结合。(1分)“掩面含羞”实写眼前初七的缺月,“清辉洒满天”虚写三五之夜时的满月,(2分)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引发人们的联想。(2分)(两种手法答出其中一种手法即可,答其它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
9,通过对上弦月和满月的描写,写出了上弦月含羞朦胧和满月明亮朗照的特点,(3分)进而表达了对女弟娇羞多情的喜爱,同时希望妹妹有朝一日能焕发出绚丽的生命光彩。(3分)
10.(1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3)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
11.(1)(5分)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和E不给分。B项理解错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作了自己的船。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6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①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②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分)
(3)(6分)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病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侧面表现船长的高大形象,突出船长对我的影响,并深化主旨。(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8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海难虽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②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③、小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疯子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他的行为对我和其他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②他的精神深深的影响了我,感召了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③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
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12、略
13、B(A.语序不当,应改为“尽管中国的金牌总数……”。C.成分残缺,应删去句子开头的“由于”。D.句式杂糅,应改为“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原则……”。)
14、.C、(A项“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或在某方面继承者稀少。此处不当。B项“形影相吊 ” 是指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不合语境。C项“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此处恰当。D项“情随事迁”是指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题意不符。)
15、C(根据“衣、食、住、情感、事业”的逻辑顺序)
16、上海不可移动文物沈宅被拆
17、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四
1.A。(B项结论扩大化,只能说“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C项原文为“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D项原文为“有的科学家认为”。)....2.B。(A项缺少重要条件“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C项本身的表述就是矛盾的,既然先通过生长因子,就不是直接作用于骨骼,原文也有“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D项原文“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3.D。(4-7题:略)
8。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侧面烘托。(2分)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3分)
9。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6分)
“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2分)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4分)
10.(1)己所不欲;(2)乘彼垝垣;(3)青青子衿,周公吐哺;(4)如怨如慕,寄蜉蝣于天地;(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6)撑一支长篙;(7)国风;(8)编年体
11. B、C(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4分,多选一个扣2分。B为比拟;C这种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并非大家的共识。)12.(1)意在说明阆中是一个适于古人审美趋向的所在。(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故园。)(2)意在突出阆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3)给文章内容增添了厚度和内涵。13.幽静(环境清幽,生活宁静),秀美(景致动人,风景如画),古典(古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神秘(神奇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丰饶,宜居。(答对三点即可)14.(1)以时间和游踪为序。白天,穿行街巷,站在滕王阁远眺街巷、嘉陵江和桑林,再穿行大院作坊;夜间,江中行舟。(2)记游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内容。15.(1)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用隐约飘来的嘉陵江号子凸显阆中之夜的恬静而美好;(2)嘉陵江的号子呼应了上文的提到的川江号子,让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16.A。“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应为“牢不可破”。17.C。A项 “近30余万人”,语意矛盾。B项偷换主语,可在“影迷们”前加“让”。D项误用“但是”,前后分句间没有转折关系;“前瞻性”与“超前”语义重复。
18.D。本段主要是写瓦的作用与意义,开头将其比喻为“房子的蓑衣”,最后一句点明段旨“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19.⑤⑥③②④①。请关注具有呼应关系的词语:却,既,又,同样,早在。同时注意倒数第二个句号。
篇3:【A】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寒假作业语文参考答案
一.(一)1.奇怪;可疑
2.形容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声名狼藉
3.形容风吹叶子的声音
4.糊涂无知;不明事理。
5.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言出风靡,会行景从
7.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8.焦躁忧虑 指心情急切
(二)1.抵挡
2.把财务,衣物 当
3.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好听。
4.众多
5.辱
6.简直
7.像狗的牙齿一样
8.拘泥(三)略
二.(一)1.小说 都德 法国
2.经历 雏韬奋 新闻记者 出版家
3.日本 诺贝尔 川瑞康成作品集
4.季羡林 学者 作家《季羡林散文选》
5.谈家桢
6.佩弦 诗人 学者 朱自清散文全集
7.美国点滴 萧乾 翻译家
8.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绍钧 教育
9.舒乙 当 骆驼祥子 老舍
10.奥斯克罗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二)1.文天祥 文山集
2.龚自珍 清末
3.《小石潭记》
4.杜甫 唐朝
5.白居易
6.北宋 临川先生文集
7.苏轼
8.治水必躬亲
9.别云间(三)1.苏轼 苏辙 苏洵
2.《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
3.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李固与杜乔 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1)唐宋八大家(2)韩愈
这篇八年级寒假作业参考答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祝大家春节愉快!
好消息:为了方便各地的初中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特地建立了QQ群117367168,欢迎广大学生尽快来加入哦!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的成绩会有新的突破!!
篇4:【A】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寒假作业语文参考答案
一、D
二、略
三、C
四、要信守承诺,要富有责任感(意对即可)
六、1.不重视,不注意;老是这样下去。2.农药的危害:破坏生态链;农药最终进入农作物,必然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危害。3.“绿色”在这里指不含农药,没有危害,环保的。4.绿色和平组织等。
13-14页
一、D
二、D
三、⑴反复、拟人 ⑵拟人、排比 ⑶比喻、排比 ⑷比喻、拟人
四、D 五.1.(1)我的家人 我的事业(2)以认真的态度 2.因为它在选择中保留了丈夫和女儿,却舍弃了父母,这让她不安和难过,深深自责。(意对即可)3.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4.这个游戏使作者明白,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她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她的想象,对她来说是那么重要,是无法放弃的,必须要好好珍惜。
15-16页
一、D
二、C
三、A
四、A
五、1.hai shu su zhuo 2.B 3.不好。这句话是通过写花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来说明方丈终于晓悟了一个做人的大道理;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花朵在文中有象征的色彩,即代表浪子的悔改之心,也暗含着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这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祝大家春节愉快!
好消息:为了方便各地的初中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特地建立了QQ群117367168,欢迎广大学生尽快来加入哦!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的成绩会有新的突破!!
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暑假作业习题02-16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02-16
初一数学暑假作业答案参考02-16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参考02-16
人教版初一寒假政治作业答案02-16
初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02-16
2022年初一寒假作业答案02-16
初一语文周末作业02-16
初一年级上册地理寒假作业答案参考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