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罗英
为了落实按编制性质对等安置的原则, 娄底市规定, 随调随军家属随调随军前属机关单位的, 安置到机关单位;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 安置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 安置到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 安置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属企业单位的, 安置到企业单位。
据悉, 这次通过公开考试安置随调随军家属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 考试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与市直单位营及营以下军转干部安置的笔试同步进行, 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实施。笔试不指定教材, 成绩向社会公布。随调随军家属在年度安置计划内, 对应编制性质, 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 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依次选择安置单位;考试分数相同的, 按照工龄长短确定先后顺序;工龄相同的, 按参加工作时择一次, 一旦选定, 不得改变;本人放弃选择安置单位或拒不参加选择安置单位的, 由市军转办根据实际情况, 在其他随调随军家属选择之后的剩余计划范围内指令性安置;不服从指令性安置或拒不报到的将不再安置。”娄底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如果, 随调随军家属没有按规定要求参加考试的, 考试成绩按照零分计算。
篇2: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罗英
关键词:高等自学考试;SWOT模型;湖南
中图分类号:G642.4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26-2
湖南省作为我国的教育大省,其“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达到93所,其中本科院校26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了108万人。同时,我省的自学考试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分析法模型。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湖南省自学考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分析。
1 湖南高等自学考试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
湖南省十一五规划对教育投资比重加大。湖南省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基础条件逐步得到改善。2005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317.6亿元,比2000年增长108.54%。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必然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学校规模以及硬件水平上。对于湖南的教育事业来说,尤其是对湖南高等自学考试来说,是更个难得的好机会。因此,相关院校应充分抓住该机遇,大力发展本校的高等自学考试教育,为湖南省自学考试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贡献力量。
截止到2007年底,湖南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99所,其中综合大学(含高职)40所、理工学院(含高职)27所、农林院校(含高职)4所,师范院校5所,语文院校3所,医学院校(含高职)6所,财经院校(含高职)7所,政法院校(含高职)2所,艺术院校2所,体育院校1所,民族院校2所。普通高校有在校学生总计达到898622人。近些年,在校生参加自考的比例在加大,扩大了自学考试的生源,改变了考生的结论[1]。同样,我省也出现了在校生参加必考的人数增加的趋势,并使得生源的年龄结构明显下降。一般说来,社会上多数工作对学历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校专科生面临着较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他们选择通过套读自考本科,来获得本科的文凭。这样,专科生在毕业的同时也同样能够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一举两得。2007年湖南全省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08所,在校学生830646人;其中,普通中专52所,在校学生213522人,大量的在校专科生成为自学考试的潜在生源。
2 湖南高等自学考试面临的威胁(threats)
从 2002 年开始,随着中国高等院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到2005 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1%,超过了国际公认的 15%的大众化起始标准,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比例达到了60%-80%,这使得自学考试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生源[2]。至2005年,湖南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08万人(折合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78%,这标志着湖南省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初始阶段。因此,对于湖南省来说,高等自学考试也同样面临着高中毕业生生源流失的问题。生源的减少对各个高校的自学考试招生来说,是个严重的威胁。
尽管高等自学考试教育有着比较优越的发展历史,但越来越面临着开放教育领域中其他教育形式的竞争[3]。在新世纪,自学考试面临着一批新的竞争对手,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地兴起,对自学考试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上世纪 90年代后期,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至今已达1200多所,在校学生达150多万。通过学历文凭的颁发,使得民办高校成为自学考试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成人高校入学及毕业条件相对较低,并且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等,也改变了自学考试一枝独秀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4]。此外,加入WTO后,发达国家的大量教育机构进入我国,湖南也不例外,对我国的自学考试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国外的教育机构采取合作或者合资的方式与我国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直接与我国的自学考试进行面对面的竞争,而且,它们还采用了多样的学位证书或者技术证书的考试。学历获得选择面的多样化,同样影响和冲击了自学考试的生源,致使自學考试的生源大大地萎缩。
3 湖南高等自学考试面临的优势(strength)
截止到200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99所,其中综合大学(含高职)40所、理工学院(含高职)27所、农林院校(含高职)4所,师范院校5所,语文院校3所,医学院校(含高职)6所,财经院校(含高职)7所,政法院校(含高职)2所,艺术院校2所,体育院校1所,民族院校2所。普通高校有在校学生898622人。与中西其他部省份高等院校数量相比,湖南绝对处于领先地位。众多高等院校为湖南省的自学考试提高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学校资源。
同样,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助学班主考院校也在增加。2010年8月,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高等自学考试助学班主考院校,包括了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城市学院、长沙学院、邵阳学院、湘南学院、怀化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32所高校。2011年,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对于高等教育自学试社会助学机构进行了检查和评估,在150个登记备案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中,143个评估合格助学机构被评合格。
其中包括了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等高等院校。
4 湖南高等自学考试面临的劣势(weakness)
截止2009年6月,尽管湖南省高等自学考试已经开设83门专业,其中本科专业65门,专科专业48门,涉及了8个大门类,但是,面对社会对人类资源需求的多样性,显然,这些专业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对于广大农村的农民来说,开设的专业过于单一,往往只是涉及了兽医、园林、园艺等几个少数专业,并且这些专业的理论性较强,对于实践教学的环节相对较少,使得农民并不能够真正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此外,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今社会,知识周期更新快,而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标准化的统一管理模式下,难以适应社会多变的需求。在通常状况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人才定位只能通过用几门考试成绩来衡量和定位,因此,也暴露出了自学考试的缺点。
专业设置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合理。当前高校开设的自学考试专业多数是社会热门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过于死板,很难符合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多数高校的自学考试课程都参照了普通全日制的课程,并没有突出自学考试的特点。此外,高校在知识传授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或者不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给考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因素,影响其学习的劲头,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由于自学考试难度大且通过较低,致使一部分潜在生源考生选择了其他教育形式来获取高等教育的文凭。类似自学考试中的《高等数学》,其合格率都在 30%左右,而有些业余函授类大学通过率却高达90%。同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划在经过几年的修订完善后,又增设了一些考试课程,如中国近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等。对考生来说无疑又增加了考试难度,使通过率不是很高的自学考试又难上加难,一部分考生自身的基础就较差,科目的增加无疑加大获得文凭的难度,使得这部分人不得不半途而废。
5 小结
在SWOT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湖南省高等自学考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今后湖南高等自学考试顺利健康提供建议和素材。同样为笔者今后的研究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志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P213.
[2] 龚茂华.试论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策略[J],经济师,2009.4.
[3] 胡晓娟,冯云.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教育与考试,2011.2.
[4] 邵郁.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困境和出路[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09.10.
篇3: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罗英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中考考试;制度实施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Sports Exam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Henan Province
LIU Tian-xiao
(Department of Sports, Huanghuai College, Zhumadian, Henan 463000)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 reform, the system of Sports Exam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benefited a lot. And now it is implemented everywhere. The examining items include standing long jump, 1000-meter race (for boys), 800-meter race (for girls), 50-meter race, shot put ball, sit-ups (for girls), rope skipping, pull-up (for boys), and basketball.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Key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Exam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豫发〔2007〕30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实行初中体育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是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锻炼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关心;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豫发30号”文件下发四年来,河南各地在实施体育中考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改进和执行体育中考制度提供参考。
1河南省体育中考制度的历史回顾
自河南省1981年进行重点中学体育中考试验,2007年提出体育中考改革要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口号,即体育中考改革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2008年进行体育中考的全面改革,至今已有19个年头,河南省体育中考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1试验推进阶段
1992年原国家教委体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河南省被正式确定为全国试点省份。1992年体育中考刚刚推出之时,重文轻体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样的情况,河南省教育厅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加强体育中考的宣传和教育,统一思想,并把体育中考确定为“地位考试”和“初中毕业生选拔性考试”。结合1979年“扬州会议”提出的“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教学观念,以及当时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状况,河南省首先按传统的“跑、跳、投”老三项进行考试项目设置,确立“50米快速跑、铅球、立定跳远”为中考内容。1993年增设“耐久跑(男1000米,女800米)”,允许学生在“跑”的项目内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50米跑”,或是“耐久跑(男1000米,女800米)”,第一次尝试了选择性考试。项目评分标准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优秀级确定为满分标准。每项满分各为20分,三项满分为60分;1993年把60分改为45分,每项满分各为15分。考试的组织形式采用全市统一安排,现场集中测试的方式。1994年开始采用电脑编排、录入考试成绩。经过几年的实施,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有了较好的改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学生的体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1.2初步改革阶段
20世纪末,就在体育中考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可的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为了能让学生获得体育中考的高分,置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于不顾,使体育中考慢慢地走近应试教育。体育中考成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指挥棒。教学过程简单化、程式化,使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不良影响。为此,从2000年起河南省把原来确定的体育中考的“地位考试”和“初中毕业生选拔性考试”,改为“水平性考试”和“导向性考试”。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运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把“跑、跳、投”老三项考试项目改为“球类技能项目、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运动体能(身体素质)、平时成绩测试”,分值分别为5分、10分、15分、10分;球类技能项目为“篮球行进间投篮、排球垫球、足球颠球”三项,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参加考试;运动体能(身体素质)为“实心球、立定跳远、跳绳”,也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参加考试;第一次增加“过程性评价”内容,对学生初中阶段三学年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分,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学校给予评价,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审核或检查。
nlc202309051242
1.3逐步纠正发展阶段
2000年的中考方案一直延续到2002年,2003年因为非典没有组织考试。到2004年,体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化,《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但是,课改中的一些负面问题也随之出现,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被忽视,运动技能学习被淡化,体育教学中“放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初中体育教学应试教育的现象又进一步抬头。学生的体育学习根本无法体现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想更加无从谈起。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体育中考内容设置不够丰富,方法过于简单,没有运动技能含量,容易导致体育教学简单化。初一、初二体育课“放羊”,初三时逼着学生每天练习体育中考的内容。为此,2004年河南省首先加大平时成绩检查的力度,在平时成绩测试中增加学生需要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要求,并在检查中专门抽查这一内容。把原来球类技能项目中考成绩的分值由5分增加为6分,进一步刺激运动技能教学。同时把《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三项身体机能测试项目“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引进体育中考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三选一进行测试。2005年开始有把《体质健康标准》中三项身体机能测试项目改为“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握力/体重指数”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考试。这次改革,由于增加了运动技能评价在体育中考中的权重,并在整个评价体系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体育中考的评价由单一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有效地解决了体育教学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倾向。
1.4全面深化阶段
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就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以及我省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体育中考如果仅仅是在学生苦其心志的基础上再劳其筋骨,激化应试教育,就需要改革甚至没有必要存在。如果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引导体育教学向良性、健康、常态化发展,就值得肯定,并需要加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河南省集中力量开始调研、论证,构思新的体育中考方案。2007年底提出未来几年积极稳妥完善体育中考改革的基本设想和推进思路,提出了2007、2008年逐步过渡的建设思路。2009年在2008年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和评价内容,加大运动技能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所占的权重。把体育中考分值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分,终结性评价分。具体分值根据各地市实际情况确定。
2体育中考考试的意义
2.1体育中考考试的目的是培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体育中考考试是一种育人考试,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公民的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要从体制上解决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问题,同时促进学校、社会、家长共同来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各地市教育部门实行初中体育毕业升学考试时指导思想明确,注意了考试的政策、评分标准以及计入升学总分的比重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试的项目较少,评分标准宽,计入升学总分的成绩满分值一般是30-60分。从一些教学实践和统计材料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其中60%-90%左右的分数。据全国许多试点城市1994年统计,在许多市、区、县中考成绩550分以上的人中,考试体育的成绩未达到满分60%的仅只占1%,(其中还要扣除少数支体残障和患有先天疾病的考生)并未影响他们的升学。在这里,从正确树立人才观的高度必须强调指出,我们所说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电脑网虫”。
2.2体育中考考试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形式
体育中考考试不分及格与不及格的界限,只要学生努力达到的分数,真实准确,无论得多少分都计入升学考试总分。因为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强身健体!只要学生平时认真上好体育课,按规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还有,学生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生理和心理上一方面调节了因学习紧张引起的疲劳;一方面增强了体质,精神状态也迥然不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人们常说的“8-1>8”的道理所在。实行“考试”的目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纠正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积极有效形式。其目的在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学校关心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的活动落到实处,确实改变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高近视率、多肥胖症、多瘦条型、运动协调能力差、自私、怕吃苦、耐力性差、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素质、健康方面的严重社会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问题,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3河南省体育中考成绩显著性分析
以河南省1995和2005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例,1995年(未实行体育中考)有效样本数量共2488名学生,其中男生1244名,女生1244名;2005年(实行体育中考)有效样本数量共3824名学生,其中男生1912名,女生1912名。
由表1-表4可以看出:男生1000m、女生800m跑;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反映了人体在速度、耐力、力量等的身体素质。2005年初中学生比1995年初中学生明显退步,说明了学生运动素质明显提高。运动素质是身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表现,如耐力素质是心肺功能的直接表现,2005年初中学生比1995年初中学生运动素质明显提高。大量的事例和数据都说明:初中体育毕业升学考试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体育课的正常化;缓解了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带来的精神压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nlc202309051242
4对策与建议
4.1利用体育中考,转变人们的体育观念与行为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应加大宣传力度,把人们的体育观念从传统的“训练-强健模式”转到“活动-健康”模式上来,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健康和终身体育为目的体育活动。以体育中考为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生动性,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学生、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及学校体育活动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与习惯,端正办学思想,形成重视学生体质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4.2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和评价
开展学校体育专项督导,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包括体育器材、场馆建设、课时安排。健全、建立长效机制,为学校体育工作保驾护航。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真正把体育工作摆到学校教育更重要的位置。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学校体育制度,如评比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和个人、学校体育年终考核等,把体育中考作为其中固定量化项目,促进学校体育走向规范。
4.3利用体育中考,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软硬件的建设
学校要重视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建设,改变学校体育投入不足的状况,提高、改善学习和教学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用体育考试的办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是教育管理的无奈选择。改变这一尴尬局面需要理念的更新,需要管理制度的创新,更需要对体育教师的师资配备和教学能力培训,要始终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专业技能培养、教学能力锻炼、教学理论学习作为重点来抓。从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选定准则三个方面构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发展要求,提升体育教师知识创新能力。
4.4优化体育中考全过程的操作模式
体育中考的“透明度”是抑制其发展的“瓶颈”,要想得到社会认可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今后在工作中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规范,设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确立一套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形成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的考评人员队伍。体育考试实施办法、考试规则、裁判工作组等要报批并对监考裁判人员进行政治与业务培训,做好考前、考中、考后准备工作,考试检测工具应尽量使用智能化测试仪,避免人为操作作弊的可能,提高考试评分的科技含量和考试的信誉度。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考试工作质量。
4.5推进课程化的体育考试
对体育中考进行课程学研究,尝试把体育中考作为一个目标纳入原来的目标体系,采取多样的课程教学方式,增强课程的生动性。课程化不仅表现为课程内容知识的衔接和递进,而且也表现为课程的逐步深化,关注课程在运用的宽度和深度层面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得学生在意识、视野和能力得以逐步提升。具体说就是要促进学生上好体育课,不断感受体育文化,提高运动能力,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重视平时锻炼考评,倡导运动技能结合“2+1”工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平时锻炼测试综合考评,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内容方式体现人性化。
4.6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和透明度
体育中考作为综合性评价手段,检验标准要把运动能力、健康知识,包括对体育的态度、习惯、技术掌握等也列入考核和评价内容,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着眼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重视对学生平时体育学习行为和表现的评价,以此促进初中各学段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防止平时成绩在最后弄虚作假,要强化学生平时体育课成绩的审查,要求各校每年把学生测试的成绩公示,学生平时都是现场测试,对自己的成绩很清楚,公示后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成绩,增加透明度。同时还要加强师德修养,细化检测制度,严惩弄虚作假,这样才能使平时成绩成为实现体育中考初衷的“催化剂”。
任何事物都是在前进中不断地发展,体育中考也是这样。河南省的未来体育中考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严格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终身发展的内部需要;优化体育中考方案、提高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为造就体魄强健、文明高尚的一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S〕.2007-05-07.
〔2〕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S〕.豫教体发〔2000〕30号,2000-07-5.
〔3〕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9).
〔4〕王燕,关于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的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第23卷,2008,12.
〔5〕谢卓锋.对我国体育中考实施情况的审视与思考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6〕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2006,9,18.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5,7.
〔8〕陈两福.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回顾与展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2).
〔9〕赵东辉.沈阳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8,(31).
〔10〕李秋兴,洪惠娟,胡新民,方敏,黄法良.中考体育评分方法的设想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2,(4).
(责任编辑:李远伟)
篇4: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罗英
2012年湖南卷是湖南省新课改背景下的第三次高考。2012年湖南卷英语试题突出了对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涵盖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交际性、人文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坚持重语篇、重运用、重能力的考查原则,体现了对考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人文素养的考查。2012高考湖南卷命制科学、规范、严谨,题意表达清楚,语言准确、简洁,布局合理,难度适中, 适用性强。
2012年湖南卷从试卷结构到题型分值与2011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对广大考生产生了良好的心理作用,有利于考生水平的稳定发挥。尽管试卷形式上没有变化,但在试题的考查角度上命题者力求“变中求稳”。这一点在2012年的单选题, 完型填空题和写作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单选题看:(1)从2010以来湖南高考单选题通常只考语法项目,对于各种词类的考查基本放到了完型填空中。2012年考了一个副词,占1分。 (2)近三年来单选题考查都以动词为核心:动词时态和语态(4小题)、非谓语动词(3小题)、情态动词、虚拟语气(1小题)、主谓一致(1小题)、这些项目占9分。(3)以三大从句为重点:名词性从句(1小题)、定语从句(1小题)、状语从句(2小题),占4分。(4)倒装、省略、强调句型等特殊句式项目在湖南卷中也成了必考项目。占1分。
从完形看:2012湖南卷完形填空Ⅰ为记叙文,文章长261词, 平均间距22. 2词。文章难度不大, 是近三年来难度最低的一次, 考点分布为:动词5个(其中动词短语2个), 名词5个(2011年3个), 形容词、副词各1个。同2011年比较今年在完型I中加大了名词辨析和动词短语的考查力度。2012湖南卷完形Ⅱ为议论文,文章长度为145词,与考试说明中的一般为150词左右保持高度一致。, 难度适中,类似于高中课文材料;考点分布为:代词2个,冠词1个,介词1个,连词2个,副词1个,情态动词1个。以考查虚词为主,实词为辅为原则,无名词或动词,但49题考査情态动词should,体现了该题的新的发展趋势,考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写作看:近几年来湖南卷的题材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比如:“我的老师”、“我的同窗”、“我的课堂”、“我的课外生活”等;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句可写。 2011年高考采用图画议论式。2012写作题改成多年来以文字提供写作情景的主导方式,风格上更接近开放作文,给考生留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一突破和创新也体现了湖南省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英语科中“湖南省2012年高考命题将着力于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加大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素质立意转变的力度”的新的命题指导思想。
在选材方面,2012年的湖南卷紧扣时代脉搏,贴近考生生活,展现时代风采。如完形填空Ⅰ讲到了生理缺陷和自我完美问题;完形填空Ⅱ谈到了运用各种方式和朋友保持联系是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A篇描述了给父亲制作的一件特殊的圣诞礼物;B篇介绍了三个周末度假休闲好去处;C篇介绍了哈佛研究者们所发明的一项新材料“shrilk”的研究结果,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阅读填空题选材考生更为熟悉,短文介绍了对河流控制的三大理由和釆取的两大措施。阅读简答题讲述了作者在快餐店打工的亲身经历及启示。写作题也要求考生联系自已丢一样东西的实际经历谈感想。从总体来说,试题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发挥了较好的高考导向作用。
答案
听力:
1~5 ACCBA 6~10 BABCA 11~15 CBCBA
16. 90 17. month 18. Reference 19. New Year’s Day 20. ID card
单选:
21~25 CABBC 26~30 CDADB
31~35 AACDD
完型:
36~40 CBDAB 41~45 ACADC 46~47 DB
48. we 49. should 50. a 51. others
52. in 53. and 54. not 55. What
阅读:
56~60 CADDB 61~65 CBBAA
66~70 CADBD
阅读填空:
71. River Control 72. Reasons 73. supply 74. agriculture 75. flooding 76. deepening
77. stabilizing 78. shortening 79. dam construction 80. the environment
阅读解答题:
81. He wanted to save up money and buy his own car.
82. The manager particularly expected them to offer fast service with a friendly smile.
83. He loves his coworkers and all the customers know who he is.
84. He learned teamwork, devotion, and staying positive in rough situations.
作文:
One possible version:
One day I received an invitation from another school to give a speech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I was extremely happy and accepted it. I got ready for the speech , put the notes in my bag, went there by bus. While on the bus I discovered the notes and my ID card were missing. I was very worried, but I knew the bus wouldn’t stop for me to look for the lost things at the moment.
On seeing the documents at the bus station, a cleaner picked them up and found my phone number inside. She thought I must have been worried about it. So she called me, hurried to take a taxi, and sent them to me as soon as possible.
Happy and surprised, I regained the lost items. Thanks to the cleaner’s kindness, my speech was so successful that everyone cheered for me. I was very grateful to the cleaner. From the experience, I have learned that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Only in this way will our society be more harmonious and hopeful.
解析
Part Ⅱ
Section A
21. C。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need 接不定式的被动式作宾语,我们可先排除 A、B 两项;根据题意,“工作”和“做”之间是被动关系,再排除 D,最后确定选 C。
22. A。考查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由本句中的时间参照 later in life 相对于 now 来讲应是将来时间,我们可以确定它为将来时。
23. B。考查过去分词作条件状语的用法。由 money 和“使用”之间为被动关系,可以分析出应选 used。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条件状语从句 if it is used correctly的省略。
24. B。考查副词的用法辨析。此处主要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出发来考虑。good exercise 和 doesn’t pollute the air 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选 besides。而 nevertheless“然而”表转折关系,otherwise“否则” 表选择关系,therefore“因此”表因果关系,都可以排除。
25. C。考查 “祈使句+and+陈述句” 的固定句型。and 前的祈使句相对于 if 引导的 条件从句,and 后的句子通常为一般将来时或含有情态动词
26. C。考查名词性从句。 It 是形式主语,whether引导的主语从句充当真正主语;whether在主语从句中不充当成分。根据从句中or也很容易判断选whether。
27. D。考查动词时态。由soon和 waiting nervously 可以看出,他在“紧张地等待”这一时刻就即将到来, 此处用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28. A。考查while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我总觉得能考及格”和“我从未想过能得 A”存在转折关系,所以考虑用while “尽管;虽然”来引导。if 如果;once一旦;until 直到。
29. D。考查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由I am too busy可以看出“我有空”只能是对现在的一种假设,所以要考虑虚拟语气。在 if 从句中谓语动词通常用过去形式表现在,所以答案应选D。
30. B。考查强调句型 “It was not until... that” 对时间状语从句强调的特殊结构。
31. A。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定语。starting 为现在分词形式,并无进行含义,在此充当后置定语,相当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started...”。
32. A。考查however“无论多么” 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另外,还可用 作连接性副词,表转折,“然而”之意。
33. C。考查现在完成时的用法。通过对话很容易看出是现在情况,排除B,D。又考虑现在完成时常和 for + 一段时间等时间状语连用, 表示到目前某事已持续了多长时间; 此处的 for years 是时间参照,故选 C。
34. D。考查定语从句。 根据语境, 先行词 process 在定语从句中应作时间状语,“在这个过程中”所以该从句应用 in which 来引导,相当于关系副词 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
35. D。考查主谓一致。evidence 是抽象的不可数名词,所以主句用单数谓语动词 shows;而在宾语从句中主语部分 increasing use of chemicals in farming 的中心词为不可数名词use,也用单数的动词 is。
Section B
文章大意:本文为记叙文,文章描写了一位小女孩对作者“牙齿缝隙”的提问使他尴尬不已,然而妈妈的谈话使作者豁然开朗的一个故事。阅读本文可让读者懂得:追求自我完美可以让人理解,而保持自身独特方显美妙之处。
36. C。从上文的问题可以看出从前没有人如此“问过” 所以选asked。
37. B。小女孩问完之后真诚地等待的是我的“回答” 所以选an answer。
38. D。此题为逻辑关系题, 根据后线素,saw 指看的结果。应选“looked at”指看的动作
39. A。此题也为逻辑关系题,由上文wondering想知道一直在想,现在回到了家,重新“考虑”,所以选A。
40. B。此处指妈妈发现了作者的变化,选“noticed”符合题意。
41. A。此处指妈妈想让作者确信牙齿有缺口没有什么可担忧的。put off 推迟;give up 放弃;wipe out 消灭,垮台都不合适。
42. C。此处指作者没有必要故意地去追求完美,牙齿有缺口没什么,不必掩饰,要诚实点。
43. A。此处指作者妈妈前面所讲的话“不同之处才方显美妙”。
44. D。用排除法容易得到答案。此处指作者牙齿有缺口正显示了他的“独特”。
45. C。从上下文可知,事实真相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故选C。
46. D。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可以看出,此处 beauty 和 ugliness 是反义词,选beauty正符合题意。
47. B。根据首尾照应可以看出,文章开头提到asked,所以选again“再次”。
Section C
文章大意:本文为议论文,文章谈到了运用各种方式和朋友保持联系是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
48. we。考查人称代词。由上文our friends和that 引导的宾语从句中缺主语可知。
49. should。考査情态动词。此处应填情态动词should“应该”,语气适合;如填may / can 语气太弱;must,语气又太强。
50. a。考查冠词。day 为可数名词表泛指, 此处a 相当于per 或each的意思。
51. others。考查不定代词。此处由固定结构“some... others... and still others...” “一些……另一些……还有一些……”可知。
52. in。考查介词。装进信封里,应用in the envelopes。
53. and。考查并列连词。and 连接动词write 和 send,表示两个并列动作。
54. not。考查否定副词。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此处应为否定。
55. What。考查主语从句。what引导主语从句,且在主语从句中作主语。
Part III
A篇文章大意:本文为记叙文, 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圣诞节前夕为自己爸爸亲自制作小礼物的故事。让读者明白:送人有价之礼物时,考虑的不是价格的高低,而在于接受者的心态是否达到真正喜欢。
56.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第二句可知。
57. A。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的第五句可知。
58. D。代词指代题。因为上文“The poem was written by Edgar Allan Poe”提到了,这里的“it”应指代Edgar Allan Poe 的诗。
59. D。细节理解题。 根据第三段的第五句可知。
60. B。写作意图题。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为父亲亲手制作小礼物的故事,故事引子和故事的结局首尾照应,告诉读者这个故事的写作意图是用心做出的礼物才独具特别的道理。
B篇文章大意:本篇是一篇应用文——广告。由文章开头的引言部分可知,介绍的是几个周末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61.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一则广告的第三段可知。
62. B。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则广告的第二段第一句话可知。本题中A具有极强的干扰性,原文中说 dionaea muscipula 更常见被称为 venus flytrap(捕蝇草),它feed on insects,所以A项common insects 明显不行。
63. B。推理判断题。由笫三则广告中的“However, it seems as though Byron did manage to pass the time pleasantly enough”和“He spent a great deal of time walking in the village”可知,Byron似乎喜欢散步。
64. A。细节理解题。由第三节广告第二段第二句可知。
65. A。主旨大意题。由本文开头的引言及全文的内容可知,本篇介绍的是几处周末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C篇文章大意:本文为一篇新闻报道。介绍了哈佛研究者们仿照昆虫外壳所发明的一项既坚硬又廉价的环保新材料“shrilk”的研究结果
66. C。段落大意题。由第一段第一句是本段的主题句可以看出;本文主要介绍了shrilk 的具有许多形容词 tough, lowcost, biodegradable ,thin, clear, flexible and strong描述的主要特征。
67. A。细节理解题。由本文第二段第二句可知。
68. D。细节理解题。由第四段的第二句可知。
69. B。细节理解题。由本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可知。
70. D。主旨大意题。本文为一篇新闻报道,主要介绍的一种新环保材料 “shrilk”是塑料可能的替代品。
Part Ⅳ
Section A
文章大意:本文为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对河流控制的三大理由和釆取的两大措施。
71. River Control。考查标题 。分析首句及各段主题句可知本文讲述的是河流控制 ,注意运用词性转换加工信息。
72. Reasons。考查名词概括。由第一段第二行可知。
73. supply。考查加工具体信息。分析第一段第二行可知,注意运用词性转换加工信息。把supplies变为动词
74. agriculture。考查加工具体信息。分析第一段第三行可知,注意运用词性转换加工信息,把agricultural变为名词。
75. flooding。考查寻找具体信息。由第一段最后一词可知 。
76. deepening。考查寻找具体信息。分析第二段第二行可知。
77. stabilizing。考查加工具体信息。分析第二段第二行可知 ,注意运用词性转换加工信息,保持表格信息整体一致,故应把名词stabilization变为动名词。
78. shortening。考查寻找具体信息。分析第三段倒数第二行可知。
79. dam construction。考查寻找具体信息。由第四段第二行可知。
相关文章:
湖南省c安全员考试02-13
XX湖南新闻大求真观后感02-13
花钟读后感300字02-13
关于水浒传读后感300字300字02-13
编童话故事300字左右02-13
湖南大学新闻学考研02-13
湖南省教育厅干部名单02-13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中小学安全教育日02-13
湖南导游词500字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