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与物流系统

关键词: 粗放式 工作效率 引言 物流

通信技术与物流系统(精选十篇)

通信技术与物流系统 篇1

物流作为伴随生产到消费的一项经济活动,通过对产品的加工、运输与交换,为客户提供准确、快捷、安全、优质的服务[1,2]。然而,当前我国许多物流企业主要还是采取粗放式的流程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且物流管理者往往也无法及时获得各种统计信息,导致决策失误。笔者所在的烟草行业物流就存在管理成本高、流转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研究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全面感知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烟草行业应对激烈竞争的重要砝码。

1 RFI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1 RFID技术的发展

RFID是无线射频辨识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早期RFID的应用要回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其功用主要是用来辨识友方的飞机。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是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逐渐走向成熟。在产业方面,TI、Intel等集成电路厂商目前都在RFID领域投入巨资进行芯片开发,Symbol等已经研发出同时可以阅读条形码和RFID的扫描器,Philips、STMicroelectronics在积极开发廉价RFID芯片。

据Deloitte研究中心的分析和预测,从2006年开始,供应链成为推动RFID的主要产业,而且每年都在高速成长,推动了RFID产业前进。事实上,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加入RFID之后,就会变得更加顺畅,而其他行业所占的比例只有30%。RFID技术被称为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信息技术之一,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主流。至2011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5亿元。

1.2 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

RFID技术是一项流程控制技术,能够为制造业、物流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供应链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增值效果[3,4]。IBM、Microsoft和HP等也在积极开发相应的软件及系统来支持RFID的应用。目前美国的交通、车辆管理、身份识别、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及物资跟踪等领域都已经开始逐步应用RFID技术。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正在合作,要求其2000多家供应商给飞机和发动机零件安装标签。沃尔玛、Tesco、Metro三家零售企业也大力推动RFID管理货流。英美烟草公司早在2002年起在物流跟踪和库存管理的系统中就使用了RFID技术,应用于原辅料的跟踪、卷烟生产过程、库存管理和成品卷烟的质量管理等等。

RFID技术的应用使得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在生产过程管理、物流管理、物流运输和分销零售等多个领域的效率大大提高。国内烟草工业企业已经实现了RFID标签的粘贴,发达地区的烟草商业物流也开始引入RFID系统,在卷烟到货时进行RFID整托盘扫描,极大地提高了到货扫描的效率及准确性。RFID最终将成为未来物流管理领域的主流技术。

2 烟草商业物流业务现状

烟草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辅材的生产到卷烟的生产,直到最终把成品烟销售到客户手中的整个全过程[5,6,7,8]。烟草商业物流上承卷烟工业企业,下连卷烟市场零售户,主要负责到货卷烟的卸货入库、在库卷烟的仓储管理以及面向市场的卷烟配送服务。201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专题会议明确了行业物流的核心业务地位,今后一段时期,要把现代物流建设作为行业的核心业务,打造中国烟草物联网,推进“卷烟上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绩效已成为解决烟草行业发展瓶颈的突出课题传统物流正面临着以下问题:

(1)出入库扫码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存在漏扫、误扫情况,需要人工介入处理;

(2)因存放、包装、发运等错误易造成实物损耗;

(3)仓储不能方便地建立件烟与货位的关联,盘点、统计等工作效率低;

(4)仓储、在途卷烟不具备“感知性”,无法实时监控;

(5)目前在用的卷烟条码易损坏。

3 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系统设计

3.1 系统目标和设计原则

构建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物流系统,对卷烟物流工作流程提供全程记录、自动识别、跟踪监控的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卷烟存储、分拣业务需求和复杂的仓储管理需求,从整体上对物流运作的状态进行监控、调度,并可拓展支持多元化社会物流服务。切实提高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实现管理从静态向动态,从事后向实时转变,提高物流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物流作业流程,推动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发展。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统一标准原则。遵照国内物流行业标准以及RFID相关技术标准,遵从行业相关物流和信息化标准;

(2)技术先进原则。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成熟的且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并充分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3)经济实用原则。紧贴行业物流需求,同时为可能的增值服务留有空间,适度冗余,性价比良好;

(4)实时响应原则。由于采用无线网络传输,且数据量大,系统应能快速响应请求动作,快速处理和运算数据;

(5)安全可靠原则。保证数据存储、读取的安全以及数据交换的一致性,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采取必要的加密措施。

3.2 系统架构设计

物流系统架构设计利用无线射频技术,以物品跟踪管理和物流资源管理为基础[9,10,11,12,13],围绕入库、存储、分拣、出库、配送五项核心业务展开,对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监测、追溯,使信息透明、过程可控,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库管理和在途管理两部分,并结合库区智能控制管理实现对配送中心集中的指挥调度,使得物流中心的各项资源得以共享,保证了物流作业能够从管理上进行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架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3.3 RFID在关键环节的应用

3.3.1 仓储管理

物流系统的仓储管理是通过对卷烟出入库托盘以及配送中心联合工房中所有库位(货架)加装RFID,实现了垛信息写入、垛信息调整、出库扫码等电子托盘操作功能,并实现在整个库区范围内的全程货位管理、作业指导、库存盘点以及托盘移位等一系列的仓储管理功能,从而保证了卷烟从入库、上下架、出库,到分拣线及待发区的整个过程都能够实时定位,并驱动RFID读写设备、大屏幕等相关电子设备,以及时有效地调度和指导仓储作业人员进行仓储管理的相关作业,为仓储现场管理提供了便利。物流系统仓储管理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1)入库环节

入库根据品牌规模区分为托盘入库和件烟入库。整托盘卷烟到货后,使用RFID读写设备直接获取电子标签中的整托盘卷烟一号工程条码数据;件烟采用传送带上的固定条码扫描器扫描采集件烟条码,根据设定好的条码组包数量进行条码组包。并将采集的件烟条码做到货扫描入库处理。

(2)电子标签信息写入

使用无线扫描枪扫描托盘中的任意一件件烟条码,系统得到该托盘卷烟对应的件烟条码包信息,并通过件烟条码信息获取得到相应货位信息。通过RFID读写设备,将托盘实物对应的条码包信息和货位信息一并写入到电子标签中。如托盘内实物发生变化,利用无线射频实时调整托盘电子标签,保证与实物保持一致。

(3)作业指导

在入库环节,叉车通过车载RFID终端读取托盘信息,根据车载终端显示的目标货位进行指导入库。出库环节,叉车根据显示在车载设备上已分配好的出库任务,到指定货位叉取卷烟,实现出库作业指导。并在上下架拣货环节,通过车载RFID终端扫描托盘的电子标签和货位的电子标签,校验核对托盘与货位关联的正确性。

(4)作业痕迹记录

在商品出入库和拣货环节,随着RFID读写设备或车载终端的操作,系统将记录每个任务的起止时间和操作人员等信息,实现对仓储管理作业的痕迹化管理。

(5)电子盘点

调度人员首先选择所需的盘点策略,生成相应的盘点指令。实盘时,盘点人员用RFID读写终端读取货位电子标签,获取该货位上的卷烟信息,并在终端上显示,盘点人员以此为依据对现场实物进行核对,并通过无线射频将核对结果记录到系统中,据此生成盘点表和盈亏表。

(6)出库环节

在出库环节,使用叉车车载RFID终端读取托盘电子标签中的件烟条码包信息,一次性获取整托盘件烟条码信息。

3.3.2 配送管理

物流系统的配送管理是通过GIS地图上零售户布局的统一规划,实现配送线路优化,并利用车载GPS技术实现对配送车辆的在途监控。同时,在配送车辆上加装RFID车载终端,对卷烟库存的概念加以延伸,将送货车辆中的卷烟作为在途库存进行管理,通过车载终端与零售客户的RFID卡进行身份认证后,由零售客户在车载终端上进行到货确认,完成在途库存的移交。

3.4 系统效益

通过在物流作业全流程应用RFID技术构建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具有物联网特征的全面感知、全程控制的烟草物流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实现了物流作业可视化,推动了物流管理上水平。

(1)建立了物流作业全过程的综合信息平台。利用R-FID技术实时动态地管理物流信息,有效地消除了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升了物流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实现了实物流与信息流的一致性关联。在整个卷烟入库扫码、堆垛组盘、卷烟上架,到整托盘出库、周转区暂存,再到分拣、包装、码盘、配送的货物流转的过程中,系统通过RFID采集的信息,追踪了物流实物的流转,使实物流与信息流始终保持一致性关联,有效地降低了实物流转过程中的错误和损耗;

(3)有利于物流作业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在入库上架、托盘移位、出库下架、配送装车等环节均采用车载RFID终端进行精准地指导、调度和校验,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4)延伸了物流管理的范围。常见的物流系统对货物的管理仅局限于仓储的货位管理,RFID技术的应用将物流管理进一步具体到托盘、甚至对件烟的数字化管理,另外还增加了对出库后的分拣区域、码盘待发等环节终端辅助管理功能;

(5)实现了在途实物的监控。通过车载终端与客户R-FID卡实现货物的电子交接,实时动态地监控配送车辆的送货进度及过程。

4 结束语

谈谈现代物流系统技术现6 篇2

2010-02-24 09:10:34 作者:tingting 来源: 浏览次数:669 下面就分别从物流设备的规划布局、设计、仿真以及物料从到货、仓储、在线加工以及发运等过程阐述目前国际物流系统技术的现状及新的发展趋势。既提高拣选的效率又不牺牲准确度的策略包括: 库存分析:对库存物品进行分析是正确选择存储设备和存储区域的关键。

物流系统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广义内涵分析可以看出它已从以前简单的物料搬运发展到今天的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

进入90年代末,全世界的制造者和分销商继续承受着各种压力,其中包括:产品定单更小、更频繁,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且更加用户化和服务价值升高等。经营者们必须使工厂的运行适应定单的混合、更短的定单周转时间和更高的生产能力。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适应不断提高要求的库存管理、运行的柔性以及各种过程集成的程度。在供应链中集中对一些过程进行转移、结合或消除,使得工厂以及仓库的物流和信息流更加有效。在这些变化的要求下现代物流技术从各个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系统的广义内涵

从广义上讲,物流泛指物质实体及其载体的场所(或位置)的转移和时间占用,即指物质实体的物理流动过程。它是在生产和消费从时间和空间上被分离并日益扩大的形势下为有机地衔接“供”和“需”,保证社会生产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物流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流活动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合理化,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效益。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的方式迅速向自动化管理演变,其主要标志是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存储、提取系统(AS/RS-Automated storage/retrieve s y s t e m)、空中单轨自动车(SKY-RAV-Rail automated vehicle)、堆垛机(Stacker crane)等,及物流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出现。

发展至今,物流系统是典型的现代机械电子相结合的系统。现代物流系统由半自动化、自动化以至具有一定智能的物流设备和计算机物流管理和控制系统组成。任何一种物流设备都必须接受物流系统计算机的管理控制,接受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其规定的动作,反馈动作执行的情况或当前所处的状况。智能程度较高的物流设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更好地识别路径和环境,本身带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

现代物流设备是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机械学科发展来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从物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来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采用是整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仿真技术的应用使物流系统设计处于更高的水平。物流已经成为并行工程的基础和CIMS的组成部分[1~5]。

现代物流系统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重视、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物流系统技术与设备,并在1994年和1997年先后召开了两届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1999年10月将再次召开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

下面就分别从物流设备的规划布局、设计、仿真以及物料从到货、仓储、在线加工以及发运等过程阐述目前国际物流系统技术的现状及新的发展趋势。

2.1 多维仿真进入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布局规划

要实现对设备和物流工艺更加有效的布局规划,目前一个重要的工具是仿真。仿真软件将凭经验的猜测从物流系统设计中去除,对设计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特别有效。在屏幕上,操作者可以观察不同的场景,通过不同的生产能力对各种物流方案进行评价,并可以假设一些条件,比如一个子系统暂时停止工作后,观察可能发生的情况。

仿真软件的开发者们也继续在提高软件的水平,最新的软件通过四维(x、y、z、时间)设计,使得系统更加接近现实世界。更加复杂的软件倾向于软件不但在设计时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也成为一个操作控制工具。

惠普公司在俄勒冈的喷墨打印机工厂在进行自动化物流改造时也选择了AutoMod仿真软件包。他们力求实现从装配线接到一个电子定单开始,最多30 min内所有的装配组件都能送达装配工作站的JIT目标。为了解决组件输送的这个瓶颈,他们最后选择了两个AS/RS、零件箱传送线、AGV等自动化物流设备。他们将实际的定单数据用于仿真模型,逐步细化物流方案。他们将今天运行的流畅的物流很大程度归功于设计时的仿真。

2.2 接货

接货要达到的目标是使接收物料更快、更安全、高效和准确。码头充当接货和发货双重任务,所以码头的物流布局又分为结合型、分离型和直接转发型。和供应商和客户的及时的信息交流是流畅码头物流的关键。Crossdocking是个越加被广泛应用的操作,它就是将接货的物料直接发运,省去了仓储等其他内部操作。实现Crossdocking的条件有:

(1)到货时这些货物的发货目的地就已经知道。

(2)需要这些到货的客户已经做好了接受准备。

(3)到货物品是被预先贴好标签或打好条码的。

(4)你的仓库或配送中心的容量已接近饱和。

(5)到货物料的价格是预先定好的。

应用自动数据收集(ADC)可以提高接货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存储

从接货码头下一步就到了存储区。现代制造业的一些新的概念,象JIT、连续物流和跨码头直接发运(Crossdocking)使得库存量和库存时间都大大减少。存储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物流的过程而不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储技术。通过应用缓冲站、积累区以及一些相关操作,仓储已不只是一个短暂的物料停留过程。来源:考试

最近的趋势包括动态存储系统的发展。例如VLM(Vertical lift modules)的应用,Sikorsky’s Stratford Conn飞机制造厂采用5个VLM存储30 000可重用的模具和32 000一次性的工具。将原来的存储区域减少至原来的1/10,工具的提取时间由原来的3~5min减少至45s库存控制软件现在也能跟踪工具在何时、何地被何人领取,也因此可以将库存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并且操作由原来的人上下移动来取工具,变为工具上下移动到人适合提取的位置。再比如通过一个振动的气缸将负载从流动的巷道中移下,由于不是通过重力,所以不需要有斜坡,负载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移动,大大节省了空间。

全面的库存控制是高效的仓库管理的关键,新的WMS(Warehousem a n a g ementsoftware)仓库管理软件,提供了一个基于小型机、PC机、服务器的,对仓储、分配和制造等操作提供实时的库存管理,并将它们集成在一个软件包内。美国的集成化物流系统IMHS软件是当前物流行业中最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大长江摩托车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已经引进了该系统。它的主要特征为:

(1)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2)Oracle、SQL等大型数据库。

(3)面向对象的设计。

(4)扩展的仓库管理功能(包括供应商管理、拼盘管理、零部件检验与质量跟踪、存储、生产计划管理、BOM管理和销售管理等)。

(5)具有在线监控仿真和离线设计仿真,与物流管理系统集成并能够自动转换。

(6)投资成本估算。

(7)大量采用新技术(支持WEB数据库、并行数据处理与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下面就分别从物流设备的规划布局、设计、仿真以及物料从到货、仓储、在线加工以及发运等过程阐述目前国际物流系统技术的现状及新的发展趋势。既提高拣选的效率又不牺牲准确度的策略包括: 库存分析:对库存物品进行分析是正确选择存储设备和存储区域的关键。

卖主管理库存(VMI,Vendor m a n a g ed inven-tory)是制造者和客户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它允许制造者依据产品的用途以及用户所提供的库存水平信息来对客户的库存进行补充。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 h ange)使这项操作成为可能。

2.4 处理和拣选

下一步是在工厂中的制造或装配,或者直接从成品仓库中按定单拣选。两者共同的趋势包括:

在工厂的车间中轻载的、独立的‘工作站’式的起重机的应用有所增加。传统的在高架上行走的桥式起重机能覆盖整个车间的长度,而这种只能服务于一个特定的工作范围。它具有重量轻、操作简单,并更加符合人机工程的设计。比如,在最近应用该单元的Becton Dickinson公司,在5条包装线上去除了背后伤人事件,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处理和拣选这一领域,很多运输设备包括叉车、自动导引车(AGV)、以及传送带都起到重要作用。联邦将颁布新的叉车操作员的训练标准。在叉车的设计方面,人机工程学仍然是重点。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好处包括:减少对操作员健康和身体的损坏、降低工人的人身伤害索赔费用、提高生产率以及减低岗位缺班和换班的频率。使操作员更舒服包括:控制界面友好、前视和后视范围大,腿、脚的空间大等等。有很多对叉车控制部分和座位改造的例子:比如使控制器的轮廓更符合人手的轮廓、增加多功能装置以及采用高度可调节的面板、座椅上的减振装置等。来源:

在过去的几年,在美国安装的AGV系统的车辆数有所减少。和前几年复杂的系统相比,现在的系统趋向车辆数少,应用更集中,平均为6个以下。

2.5 加工处理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认为全盘计划、改进物料搬运和信息处理系统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例如内华达州的游戏机制造厂,决定将17个分散的制造基地组成一个制造厂,他们对生产过程进行重新考虑,目标定在缩短制造周期和减少库存成本。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装配输送装置,不但增加了生产的柔性,还将制造周期减少至原来的1/3。Miller SQA办公家具公司采取快速反应制造策略:他们的工厂是一个闭环的、高容量的、以定单为中心的制造环境。他们的两个改进策略一是将车间规划为19个制造单元,每一单元能从头到尾生产一种办公设备,而不象以前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将家具在多个工作站之间的移动上。

另一显著趋势是MES(manufacturing e x e cu-tion s y s t e m)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它可以作为生产计划、调度和车间物流之间的桥梁。虽然生产计划和调度仍然是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管理的范畴。但现在的MES将计划和调度信息作为实时管理车间物流与工艺,并进行补偿的基础信息。简单地说,MES就是来管理包括物料、工作站和物料搬运装置以及人力等车间资源的有效利用。IMHS软件的成功也许就是它大部分地包含了MES的功能。

MES的功能有:

(1)对包括物料、生产机器、人力等资源的管理。

(2)对由MRP或MRPII制定的调度计划进行优先级整理。

(3)控制机器间的生产单元的流动。

(4)自动记录控制文档

(5)提供质量、工艺和维护管理。

(6)管理人力资源分配。

2.6 定单拣选

在所有的仓库操作中定单拣选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过程。既提高拣选的效率又不牺牲准确度的策略包括:

库存分析:对库存物品进行分析是正确选择存储设备和存储区域的关键。例如,物品的体积、拣选的数量(分离容器数量、整容器和单元托盘等)都缩小存储设备的选择范围。通过分析产品的重量、物品种类的多少、每一定单平均涉及的种类数、产品的易碎程度等,可以帮助选择更合适的仓储设备。通过库存分析可以对物品进行分区存放,能提高拣选的效率。例如,将最常用的物品放在最容易取到的位置,把经常要求配套的产品,放在相邻的区域存放等。

拣选策略:三种流行的拣选策略为:严格拣选、批量拣选和区域拣选。通过对定单的分析来选择合适的拣选策略。严格拣选是一次完成一个定单的拣选,当每一定单涉及的产品项目不多时,这种策略是理想的。好处是它保持了定单的完整性,并不需要再有其他分类工作。批量拣选是指操作者同时拣选多个定单,主要好处是操作者在仓库中走一趟就可完成多个定单的拣选。如果定单物品小,操作者可以将不同的定单放在不同的箱中,或者增加后续分离定单的操作。区域拣选类似批量拣选,只是每个操作者固定负责一定区域,好处是大大减少了行走距离。除此之外,拣选次序也会影响拣选的效率。

仓库管理系统(WMS):大多数公司都安装了仓库管理系统来帮助实时地管理仓库。WMS跟踪和控制库存的变化和定单的流动,自动将定单组合或分离、优先处理紧急的定单、提醒及时的库存补充、并发出提前发运通知(ASN)等。

2.7 信息的作用

从到货到发运整个过程中起粘合作用的是高效的信息流。自动数据收集(ADC)是一项在需要时自动采集信息的作用。在这一领域有一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将尽可能多的数据源相互连接,然后使信息的发送和传输标准化,以便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要该信息的人。一般是将自动数据收集连接到既服务于客户又服务于供应商的中央数据库。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

典型的途径是通过条码扫描或射频标签识别,并将得到的信息输入仓库管理系统(WMS)或制造执行系统(MES)。当定单完成后,定单的状态被送到信息系统的最高层-企业资源计划(ERP)。ERP又将这一信息发布给供应链软件和电子数据交换(EDI),以便向客户发货。目前通过因特网进行EDI已成为现实,一些人预测用因特网完全代替传统的EDI电话连接只是时间问题。

2.8 包装和发运

很多公司意识到包装是制造过程的一个延伸,所以关键是将包装设备集成于制造和定单完成过程,使得从定单到货物发运码头形成自然的流动。简短地说,就是要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发送给正确的客户。包括包装完好、产品识别清晰、避免瓶颈、缩短送货周期、避免发运错误等。纸箱树立机、标签打印机、电子称、自动分配机和码垛机等一些包装设备的集成应用,使包装物流更加流畅。工业包装的发展着重于两个区域:集装箱和货盘。

下面就分别从物流设备的规划布局、设计、仿真以及物料从到货、仓储、在线加工以及发运等过程阐述目前国际物流系统技术的现状及新的发展趋势。既提高拣选的效率又不牺牲准确度的策略包括: 库存分析:对库存物品进行分析是正确选择存储设备和存储区域的关键。

既能用于发运又能用于生产线的可回收集装箱,不但提高了生产和发运链的结合,也降低了包装成本。如FORD的加拿大发动机厂从应用可回收集装箱以来,每天减少3万只一次性包装,并降低了产品的损坏率,提高了零件输送密度和零件的识别度。使用可回收集装箱的条件:

(1)库存周转快。

(2)贸易伙伴数量少。

(3)集装箱可以被标准化。

(4)集装箱的尺寸种类较少。

(5)产品破损成本较高。

(6)有存放空箱的位置。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怀特博士通过数月的工厂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对货盘的性能提出了一个新的应用在自动搬运系统中的性能规格。塑料、木头、纸和金属的货盘都可以依据这一规格来设计。

EDI在发运环节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造者可以通过应用EDI,即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标准的商务交易,使得在同一天能够向其所有零售地发送货物。产品经过生产后自动被码垛、解包并暂放在输送机巷道上,其中的信息完全由EDI提供并控制。

仓库管理系统(WMS):大多数公司都安装了仓库管理系统来帮助实时地管理仓库。WMS跟踪和控制库存的变化和定单的流动,自动将定单组合或分离、优先处理紧急的定单、提醒及时的库存补充、并发出提前发运通知(ASN)等。

2.7 信息的作用

从到货到发运整个过程中起粘合作用的是高效的信息流。自动数据收集(ADC)是一项在需要时自动采集信息的作用。在这一领域有一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将尽可能多的数据源相互连接,然后使信息的发送和传输标准化,以便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要该信息的人。一般是将自动数据收集连接到既服务于客户又服务于供应商的中央数据库。

典型的途径是通过条码扫描或射频标签识别,并将得到的信息输入仓库管理系统(WMS)或制造执行系统(MES)。当定单完成后,定单的状态被送到信息系统的最高层-企业资源计划(ERP)。ERP又将这一信息发布给供应链软件和电子数据交换(EDI),以便向客户发货。目前通过因特网进行EDI已成为现实,一些人预测用因特网完全代替传统的EDI电话连接只是时间问题。

2.8 包装和发运

很多公司意识到包装是制造过程的一个延伸,所以关键是将包装设备集成于制造和定单完成过程,使得从定单到货物发运码头形成自然的流动。简短地说,就是要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发送给正确的客户。包括包装完好、产品识别清晰、避免瓶颈、缩短送货周期、避免发运错误等。纸箱树立机、标签打印机、电子称、自动分配机和码垛机等一些包装设备的集成应用,使包装物流更加流畅。工业包装的发展着重于两个区域:集装箱和货盘。

既能用于发运又能用于生产线的可回收集装箱,不但提高了生产和发运链的结合,也降低了包装成本。如FORD的加拿大发动机厂从应用可回收集装箱以来,每天减少3万只一次性包装,并降低了产品的损坏率,提高了零件输送密度和零件的识别度。使用可回收集装箱的条件:

(1)库存周转快。

(2)贸易伙伴数量少。

(3)集装箱可以被标准化。

(4)集装箱的尺寸种类较少。

(5)产品破损成本较高。

(6)有存放空箱的位置。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怀特博士通过数月的工厂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对货盘的性能提出了一个新的应用在自动搬运系统中的性能规格。塑料、木头、纸和金属的货盘都可以依据这一规格来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应急物流;物联网;RFID;GPS;应急物流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3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based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mergency

Qu Xiaoling

(Government Office of Shanxi,Taiyuan03007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 a problem in emergency logistics,mat-

erial-based network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program,and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program,function,and involved a more in-depth database design.

Finally,to sum up the meaning of technology in emergency logistics things.

Keywords:Emergency logistics;Internet of things;RFID;GPS;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一、引言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資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根据需要,它包括应急物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性活动。

我国的应急物流起步较晚。2003年SARS的爆发,才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尤其是经历过了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后,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主要表现:1.应急物流的社会成本高、效率低、遗留问题多;2.缺乏一个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组织指挥绩效低;3.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系统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

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识别距离可达几十厘米到几米,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GPS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RFID技术、GPS技术结合GIS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可实现对应急物流过程中的所有物资进行可视性的跟踪和溯源,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并对应急物流车辆进行导航、定位,提高应急物流运输和配送的效率,使应急物资及时到达物资需求端。

因此,本文建议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牵头,联合各个应急物资生产商、物流中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对应急物流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同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保障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行。

二、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

应急物流的运作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应急事件的需求产生的。应急物流的运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保障应急的物资需求,又要把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通过对应急物流业务的详细分析,可以将应急物流设定以下几个环节: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物资供给端、物流中心以及物资需求端。其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流程图说明:

(一)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首先必须成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统筹指挥救援物资的需求分析、筹集、运输、调度、仓储、配装、运输等工作,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本身并不进行物资采购、储存、运输等具体的业务,它主要负责根据收集来的信息,对各加盟物流中心的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等方面进行指挥和指导的工作,使整个应急物流体系高效有序地运作。

(二)物资供应端。应急物流则与一般物流不同,它除了备用的应急物资储备,物资的供应端是多元且杂乱的。如果物资未加以整合分类就直接往灾区运送,将造成物资的浪费,配送低效率与物资重复运送等问题均可能会产生,因此,在应急物资供应端进行应急物资统筹集结管理非常重要。

(三)物流中心。主要功能是实现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应急物流中心由众多的普通商业物流中心、企业加盟而成,可以根据灾情,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还可以将多个地区性的应急物流中心联网,组成一个区域性、全国性的应急物流体系,实施应急保障,使整个应急物流系统有序、高效、实时、精确。

(四)物资需求端。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混乱让信息流通不畅,在第一时间内也许无法得到需求详细信息,因而必须透过事前的资料收集,针对灾害发生区的地理特性、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相关特性进行分析,预测物资需求量。同时,随着救援活动的进行,物资需求端会逐渐的恢复本身应有的机能,对应急物资需求的急迫性以及需求量会不断的变化,应当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关注需求的变化。

三、应急物流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GIS平台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建立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统一监控调度,由应急物流中心和各个应急物资供应商参与的,包括应急物资需求分析、应急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以及应急物流全程监控、优化调度、优化配置等不同的应急物流管理环节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可视性,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应急物流的时间效益最大化。

(二)总体框架

应急物流系统的总体架构是在SOA架构和物联网经典的三层架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示层以及社会层面方面保障和信息化层面保障体系共8个方面的内容。具体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三)系统功能

1.应急物资采购管理。

由于应急物流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应急物资的采购量一般相当大,时间上要求很高,供应商往往不是单一的,绝大部分市场商品都会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因此,对应急物资的采购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采购管理主要包括制定采购计划、订单管理、采购结算三个主要组件。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应急事件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将采购需求变为直接的采购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市场杠杆效应确定采购模式和采购价格,保证采购效率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采购品的材料成本和采购过程成本,供应商选取尽量选取对RFID支持的供应商,如果RFID不支持,则须在验货入库时,需要提供对货物进行RFID编码支持。

订单管理:根据采购任务自动生成采购订单,签订采购合同后,对从供应确认订单、发货、到货、检验、入库等采购订单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跟踪,另外,根据情况,可进行多种采购流程选择,如订单直接入库,或经过到货质检环节后检验入库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采购存货的计划状态、订单在途状态、到货待检状态等的监控和管理。

采购结算:按照采购合同进行采购相关结算的管理,支持灵活的结算方式,可以对流程进行配置,更改各种业务的处理规则,也可定义新的业务处理规则,以适应应急业务的突发性特点。

2.应急物资RFID仓储管理。

应急物资储备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大量的安全保障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减少相关成本,但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流通资金,成本上升。我们可以根据仓储点所在位置常发生的灾害的类型等要素,科学的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同时,采用RFID技术对应急物资库存进行控制。

RFID仓储管理采用严格的权限控制,保证仓储运作的安全、有序、高效,它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仓位管理:负责管理仓库、库位信息,根据货物存储时间、货物体积重量、客户所处的地理位置、货物将来的去向、进出库的频率、仓库库位状况等信息,优化配置仓库库位,增强仓库的吞吐能力,提高仓库库位的利用率和货物定位及进出仓的速度。

入库管理:根据订单管理模块发送的货物入库单对货物进行验收,当货物的类别、数量、质量均合格后录入货物的相关信息,根据货物的类别进行自动归类,进行储位的分配并将货物搬运至储位。对验收不合格的货物,先将货物搬运到临时保管区进行暂时登记与存放,并与客户联系,做出进一步退货处理。通过货物的入库登记与审核,确保入库货物的数据准确无误。

出库管理:根据订单管理模块发送的出库单执行货物的出库操作。在仔细审核出库单证无误后,进行备货操作,在对货物进行出库检验后,办理出库手续,并对货物出库信息进行相应的登记与审核。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负责对货物的储存管理,实时处理入库作业管理模块、出库作业管理模块提供的货物出入库数据,及时更新库存信息以反映库存的动态变化,提供库存积压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等信息,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对货物进行有效处理。

仓储查询:提供按照货物的不同客户、不同类别、不同仓库等多种方式对仓储货物进行查询,查询内容包括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仓位、储存时间、供应商等。同时还提供查询仓库库位的闲置情况,方便仓管员安排库位。

3.应急物资配装管理。

应急物资配装管理主要实现对需配送应急物资的拣货、分货以及装配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功能应包括:

制定分拣计划:根据订单确定需要配送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合理的拣货、分货计划。

货物分拣:根据分拣计划,对货物进行分拣,并对整个货物分拣情况进行记录。

制定配装计划:根据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运输货物的重量、体积和配送货物的轻重缓急等,利用数学模型,制定配装计划,合理制定配载的货物、装载的优先顺序及载运方法等。

配装管理:根据配装计划,对应急物资进行科学配装,并对整个装配情况进行记录。

4.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

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是根据应急物流的特点,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应急物资保障为目标,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节约应急物流成本,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应急物流车辆管理:对应急物流车辆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车辆的运输能力(容积、载重等)、所属单位以及目前的位置、状态等相关方面的信息。

制定应急物流车辆调度方案:综合考虑应急物资、物资储备点和运输目的地等相关情况,制定应急物流车辆调度方案,配置运输应急物资,达到突发事件要求和运输成本最合理化的要求。

调整调度方案:根据事件现场应急反馈的信息、应急物资跟踪执行情况、物资实时状态分布等,对现有的调度方案进行调整。

制定运输路线:利用GIS的最佳路径分析功能,根据货源所在地、目的地位置,事件要求、货物的特殊要求、限制条件等,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制定最优的运输路线。

配送跟踪管理:结合GPS导航定位功能和现代通信技术,跟踪货物配送情况,车辆运输进程及车上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在配送途中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配送人员还可通过通讯系统及时与配送中心取得联系获取新的配送途径,使配送工作顺利完成。

配送查询:配送查询包括配送单状态、配送货物状况、各种运输车辆运营情况、路况信息、配送任务完成情况等的查询。

5.应急物流监控管理。

应急物资监控管理系统是在GIS平台基础上,利用RFID、GPS等物联网技术,对应急物资、应急物流车辆、应急物流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监控和管理。

应急物资跟踪溯源:对应急物资的供应商、物资成分、物流路线、所在位置等信息进行跟踪和溯源。

应急物流车辆跟踪:实现对应急物流车辆的行驶路线、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跟踪和路线回放等。

物流工作人员跟踪:对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的位置、工作任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跟踪。

6.应急物流辅助决策。

应急物资综合查询:查询应急物资的分布,实时显示应急资源在各地区、各流程阶段上的资源分布图,按照区域、类别、流程环节、物资状态等方面进行显示。

应急物资需求分析:根据实时的突发事件情况,结合各种物流预测模型,分析所需的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等,应急物流运载工具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对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的要求等。

统计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统计分析应急物资的仓储、运输、配送情况,应急车辆的调配情况,应急人员的分配情况等。可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也可以按照某个特定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物流配送决策分析:针对物流配送特点,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相关的决策分析模型,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及网点布局决策,物流配送最优运输路径分析、配送方案分析等。

7.应急物资信息发布。

应急物资信息发布是指:向应急相关机构和人员以及公众发布经过审批的物资调度计划信息、应急物资状态信息、应急物资短缺信息、公众捐赠相关信息、应急物资分发信息等。应急物资信息发布可以通过短信、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发布。

(四)数据库建设

根据应急物流业务的需求分析得出,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

应急物流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如基础地形图、遥感图像;以及应急物流专题空间数据,包括物流中心、仓库、配送节点、物流路线等信息。

应急物流专题数据库:包括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设备、应急物流车辆、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等信息。

应急物流业务数据库:主要包括采购单信息、采购合同信息、物流委托信息、库存信息、调度相关信息、应急物资实时状态信息等,这些信息和其他信息相结合可以完成对应急物资的监控管理,并为物资调度及信息发布提供依据。

共享数据库:是指应急物流管理系统与政府部门应急指挥系统等进行数据共享的数据库,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数据、人口数据等。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同时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加强应急物流理论研究,在应急物流管理中,通过使用RFID和GPS等物联网技术,使应急物流管理部门能够准确地知道应急物资从采购和仓储点到突发事件地点运输过程中的确切状态和位置;通过RFID和GPS等物联网技术,对应急物资和应急物流车辆进行可视化的跟踪和管理,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会成为应急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我们在应急管理中变得更方便、更智慧,对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物流体系,对保障社会安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陈方建.对健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8,10

[2]余朵苟,何世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8,11

[3]张旭光.RFID/EPC技术及应用[J].今日科技,2005,11

[4]高文军,陈菊红,胡飞虎.我国应急物流研究综述与展望[J].物流科技,2009,8

作者简介:

通信技术与物流系统 篇4

1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数据采集、分析、识别、传输为主要内容, 对数据库自动操作的综合技术。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自动识别技术成为计算机数据信息快速采集识别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自动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信息源、读写器、计算机终端设备及数据库处理软件四部分组成。按照读写器与标签间接触距离的大小可分为接触式、近距式和远距式自动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 接触式自动识别主要是磁性识别, 比如银行卡;近距式自动识别主要是光学识别, 如条码;远距式自动识别主要有射频识别和语音识别。

1.1 条码技术

条码到现在依然被广泛用于各种产品的日常管理中。条码是由一组宽度不同的, 平行相邻的条和空 (一般是黑色条和白色空) 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用以表达一定信息的符号;其中条和空的宽度包含着信息, 而条码的高度则是条码符号中的数据冗余度的一种量度。条码技术则是依据对条码符号识别实现计算机自动输入的方式。

1.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技术, 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经空间耦合 (交变磁场或电磁场) 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目的的技术。

根据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是否装有电池, 可将其分为无源标签 (又称被动标签) 和有源标签 (又称主动标签) 。读写器产生某一频率的射频场, 进入射频场的无源标签与设备产生的频率一致时, 无源标签获得一定的能量, 此时标签中的天线与阅读器的天线建立一种信息交换方式, 根据需要将计算机数据库中某条信息写入标签或者将标签中的信息读出存入计算机数据库。有源标签可以主动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 当读写器的射频场与该信号耦合时进行通信, 即可实现数据信息的读写。

按照工作频段的不同, 电子标签分为四个频段, 每个频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另外有源标签的传输距离要比无源标签大数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频段及标签的种类, 表1为RFID技术涉及频段特点及应用范围。

1.3 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比较

条码阅读器一次只能扫描一个条码, 而且需要对准条码标签, 大约需要时间2~4秒;RFID阅读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乃至二十个RFID标签, 时间仅需1秒;则可知RFID标签的阅读速度是条码的数十倍。条码的误码率小于百万分之一[1];RFID的误码率是100万亿分之一[2]。

除此之外, 相对于条码技术, RFID还具有远距离移动识别、具有穿透性阅读功能、抗污染性和耐久性强、数据存储容量大、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尽管条码在价格上要比RFID标签有优势, 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 RFID技术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优越性, 都会使条码望尘莫及。所以在不久的将来, RFID技术必将代替条码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 使产品管理和物资流通产生革命性转变, 而且定会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 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分析

事物流是指用于满足军队平时与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 即军用物资经过筹措原料、生产包装、运输调度、仓储管理、以及维修保养等环节, 实现其空间转移, 完成其使用价值的整个过程[3]。

无论平时, 还是战时, 军用物资都会很频繁的调配, 这就要求加速我军装备信息化的进程, 建立一套有保障的军事物流系统。只有在平时完善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 在战争来临,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充足的物资调配到所需求的部队, 才能实现军用物资实时、快速、准确的空间转移;也只有这样, 战争才能有胜利的把握。因此, 从国防安全, 社会稳定的战略眼光来看, 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而且十分急需的。

2.1 RFID技术在国外军事物流中的应用现状

美军1991年海湾战争中没有使用RFID技术造成20亿美元的损失, 原因是两万集装箱因标识不明需要重新打开查看登记;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 由于使用了RFID技术, 美军准确的跟踪了国防部发往海湾的四万个集装箱, 从而实现了对“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的全程跟踪, 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 使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大大提高了军事物流保障的能力和有效性[4]。RFID的使用, 使得美军后勤补给能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其他西方国家也加紧在军事物流领域积极推广RFID技术。英军试图在其运输装备的集装箱和托盘上安装RFID标签, 同时大力发展通讯设备和相关软件, 使读写器读取的数据能够在网络上获取。法军积极利用地方资源来促进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 决定建立RFID系统确保应用的紧急装备及时出现在事发地点[5]。

2.2 RFID技术在我军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思路

首先, 我国的RFID技术在民用领域已经有成熟的应用, 中国铁路应用的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第二代公民身份证、奥运会门票等都应用了RFID技术。而且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经有很多企业和相当广泛的市场。尽管我军的RFID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 但有了民用领域的借鉴, 相信发展也会十分迅速。

事物信息化是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全面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军事物流的信息化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只有将最新科技产品装备军队, 才能全面提升我军的战斗能力。作为前沿科技, RFID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必将加速我军军事物信息化进程。RFID装备军队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军装备的信息化进程;RFID技术在我军的应用方兴未艾, 所以我们应借鉴外军, 尤其是美军的经验, 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军军情的路子: (1) 可先在较大较贵重的装备上使用RFID技术, 比如集装箱, 火炮, 导弹, 车船舰艇等, 然后再向中小型物件过渡; (2) 先让某些部队试用RFID技术, 总结经验教训, 然后再向全军推广; (3) 走军用民用相结合的道路, 合理引进利用民用领域成熟的技术。

3 基于RFID技术的军事物流系统的构建流程

RFID技术用于生产控制, 货物管理, 门禁管制, 防盗安全, 交通管理等方面, 因此, 它能实现货物从生产, 包装, 运输, 仓储, 供应乃至返厂维修、调换等一系列功能, 将这些功能应用与军事领域, 假定A地生产军用物资, 存储此种物资的仓库在B地, 处于C地的某部队需要B仓库的物资。根据对表1及军事物流的分析, 选取UHF频段的无源电子标签, 则基于RFID技术的军事物流系统的设计如图1所示。

物资生产过程用RFID技术进行监控 (图中略去生产过程) 。如图1中所示, 在A地军工厂生产出的新装备物资上都贴好电子标签, 用RFID读写设备在标签中写入装备物资名称 (简称) 、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产地等单个装备物资信息[6], 然后进行装箱, 存货。这样新生产出的装备物资信息都存入计算机数据库中 (可公布在军队内部网络上, 进行网上订单) 。

若A地有B地需要的装备物资, 操作员B可向操作员A发出需求申请, 将所需的装备物资名称、规格型号, 数量等信息发给操作员A。装备物资在A地装箱, 并在运输车车窗处贴上电子标签, 标签中除了加入装备物资名称、型号规格、产地、数量等信息外, 还需将运输车辆的信息诸如车辆类型、车牌号码、车队数量、发货日期、发货状态 (待发) 乃至运输人身份等信息写入标签。而这些信息也将登记到数据库中发布到网上并向B地计算机发出信息。工厂门口的RFID读写器读到车辆上的标签时, 与之相连的计算机会主动从数据库中查找此标签的信息并进行核实。若属实, 则放行, 并将标签的发货状态改为“已发”;否则不予放行。

当运输车队到达B地仓库门时, 仓库门口的RFID读写器将读到的信息与网上数据库中的信息 (或者是操作员A发送的标签信息) 进行核实。若属实, 则放行, 并将标签的发货状态改为“已收”;否则不予放行。当车辆进入仓库大门后, 卸货叉车进行卸货, 并将货物进行存储。进仓库的传送带上的RFID读写器将按照装备物资上的标签进行入库登记。当货物信息与订单一致时, 同步网上信息, 并向门口计算机发出预指令, 当运输车辆驶出仓库大门时读写器将发货状态改为“完成”, 并向A地计算机发出信息, 此时操作员B完成一次货物申请。当货物信息与订单不一致时, 操作员B继续与操作员A进行交涉, 重复以上的流程。

同样, 位于C地的需求方可向B地仓库发出装备物资需求申请信息, 操作员B应答。按从A地工厂到B地仓库流程完成一次从B地仓库到C地需求方的运输。只是到C地后不用再次入库登记, 取而代之的是装备物资的分配登记。另外, 若是C地发现装备物资是损坏的, 需要调换或者维修, 可向B地发出调换申请。在需调换或者维修的装备上帖的电子标签中注明装备物资状态——即所出现的故障或所需维修的部分。当B地接受到此类装备物资时, 可将状态改为“调换/维修中”并公布到网上, 直到完成调换或维修后再次向C地发货。

以上的模型基于生产装备物资的工厂和仓库没有位于同一个地方, 当然若是工厂足够大, 仓库位于工厂内, 可除去异地运输这一环节, 直接用叉车运输登记入库即可。以上模型虽然只涉及一个仓库, 但扩展仓库与仓库直接的装备物资的空间转移是很容易的, 另外如果需要对物资进行空间定位, 可在运输车队上装备GPS定位系统。

4 基于RFID技术的军事物流系统的安全

RFID技术的初衷是开放便利, 但设计的便利总是带来安全隐患。由于标签的频段是特定的, 则使用读写器发出该频段的电磁波就可以接收到标签的信息。有些标签含有可直接识别信息, 那么标签信息将很容易被外界窃取。即使标签是加密的, 而物资每次转换地方时候经过的读写器 (如在门禁处) 都将留下诸如物品名称、数量、位置等信息, 此情况下由于ID是静态的, 也容易被跟踪;另外如果把这些汇集到中央数据库的信息加以深层次的挖掘分析, 完全可以掌握某些装备物资生产、流通等状况, 一旦这些军用物资流通信息被人窃取, 毫无疑问可以从中获得军事行动状况[7], 进而国防安全受到威胁。另外对于可重写标签, 还存在着标签信息被恶意更改的危险。

因此从以上设计构建的基于RFID技术的军事物流系统流程来看, 信息安全隐患会出现在RFID标签、运输过程及网络环节。为了装备物资的流通安全, 需要针对以上各个保密薄弱的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第一, 标签中信息的加密是必需的, 为了防止信息泄露、标签克隆、篡改数据以及跟踪问题, 可以采取具有防置换攻击的重加密算法[8], 这种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同时解决以上4个问题;第二, 物资流通时间路线亦需要保密;第三, 由于UHF频段的穿透能力较弱, 故在运输车外加上屏蔽外壳, 这样可防止敌对分子在运输路线旁设置阅读器将信息截获;第四, 运输车上可以使用HF频段的电子标签 (此标签只是门禁系统标签, 与车上装备物资无关) , 因为一般车辆的长度大于3m, 这样以来如果前方车辆无标签, 后方车辆也不会将门禁打开而使得前方无有标签车辆进入;第五, 做好与阅读器相连的计算机的保密工作;第六, 监视军用网络, 加强网络数据库的防护管理, 防止数据被窃。

5 结论

为加速我军信息化进程, 军事物流领域信息化是必经之路。RFID技术是目前最前沿的自动识别技术, 在保障好各个环节安全的基础上, 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军事物流系统, 必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军装备物流保障体系。我们坚信这一举措, 定能进一步推进我军信息化进程。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 论证了RFID技术代替条码技术的必然, 其次分析RFID技术在国外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 提出了我军的应用思路, 然后设计了基于RFID技术军事物流系统的构建流程, 最后讨论了其流通安全及防护措施。为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条码,射频识别,军事物

参考文献

[1]李金哲, 朱俊英, 黄增满, 等.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1:3-10.

[2]陈兴刚, 刘振华, 郭宝华.RFID与条码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中的联合应用[J].包装工程, 2006 (2) :88.

[3]王丰, 姜大立, 彭亮.军事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 2004:2-6.

[4]周受钦.RFID应用关键是后台和装备信息化[J].金卡工程, 2007 (7) :55.

[5]赵宏涛.论RFID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 2005, 28 (121) :45.

[6]任松, 唐平, 范宝锋.军用装备物流可视化平台构建研究[J].铁道货运, 2006 (8) :1-2.

[7]陈新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综述[J].标准与技术追踪, 2005 (7) :22.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篇5

一、名词、简答、论述:

1、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设计步骤:

1)调查分析阶段2)需求预测阶段

3)规划设计阶段4)方案评价阶段

5)实施阶段6)时效评估阶段

2、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

1)成本评价指标2)资产评价指标

3)生产率评价指标4)质量评价指标

5)反应时间评价指标6)供应链密切度指标

3、系统规划常用方法:1)战略目标集合转移法(SST)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T)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4)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法(BIAIT)

5)投资回收法(ROI)

6)产出/方法分析(E/M)

7)零线预算

8)阶石法

4、物流系统仿真:就是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物流系统建模并进行实验,得到各种动态活动及其过程的瞬间仿效记录,进而研究物流系统性能的方法。

5、配送的类型: 按配送组织者不同 :配送中心配送

商店配送仓库配送

④生产企业配送

6、集疏配送:是指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态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形态的,与干线运输相配合的一种配送方式。

7、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对于基本固定的用户和基本确定的配送产品,销售企业可以在自己销售的同时,承担用户有计划供应者的职能,既是销售者同时又成为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起到用户供应代理人的作用。

8、代存代供配送:用户将属于自己的货物委托给配送企业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对本身的配送

9、配送不合理表现形式:1)经营观念不合理2)资源筹措不合理

3)库存决策不合理4)配上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5)价格不合理6)送货中不合理

10、物流配送合理化措施: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2)推行共同配送

3)实行送取配合4)推行即时配送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11、配送系统的构成:1.配送的主体2.配送的客体

3.配送的环境4.配送的设备

12、配送系统的目标:1.快速2.及时3.可靠4.节约

13、物流配送系统规划和设计: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选择最佳的配送路线,结合内部环境的变化配置适宜的车辆并提高单位装载率,防止交错运输,尽可能降低配送差错率,不断改善流通加工、验货、包装等功能,是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制定出各自发绩效考核指标等

14、装卸搬运系统设计方法:是对搬运系统进行设计时的方案制定,包括确定搬运路线系统、确定装卸搬运设备和确定运输装卸单元,最后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15、托盘作业法:是用托盘系列集装工具将货物形成成组货物单元,以便于采取叉车等设备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的装卸作业法。

16、装卸搬运合理化:1)防止无效装卸2)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

4)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

17、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储存空间、货品、人员及设备等要素

18、自动仓储系统:是指能自动存储和取出物料的系统

19、自动仓储系统发展趋势:1)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2)与工艺流程结合更为紧密

3)储存货物品种多样化

4)提高仓库出入库周转率

5)提高仓库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及降低噪声

20、仓储空间评价要素:1.仓储成本2.空间效率

3.作业时间4.货品流量

5.作用感觉

21、货位优化策略:1)周期流通性的货位优化2)销售量的货位优化

3)单位体积的货位优化4)分拣密度的货位优化

22、库存管理模式(论):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2)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

3)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23、仓库布局合理化:1)提高仓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2)采用有效的存储定位系统

3)采用有效的检测清点方式

4)采用现代存储保养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是存储合理化的重要方式

5)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输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24、公路主枢纽:是指在公路主骨架与水路主通道、铁路和航空干线交汇处的全国综合运输网重要节点上,逐步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和装卸储运、中介代理、通信信息和辅助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公路运输站场服务系统

25、物流网络:即物流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是指物流系统(物流企业或组织)构造和组织的与经营有关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

26、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中货物运往最终消费者过程中临时停靠的地方,如制造商、供应商、仓库、配送中心、零售商等

27、物流节点功能:1)物流处理功能2)衔接功能

3)信息功能4)管理功能

28、流通仓库不同之处:1)仓库的位置不同2)仓库相对的吞吐能力不同

3)仓库内部构造及机械装备不同

29流通性节点包括:1)流通仓库2)集货中心

3)分货中心4)加工中心

5)配送中心6)物流中心

7)物流园区

30、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选址规划

物流线路规划

2)物流设施平面布局规划

3)物流设备选择与布置设计

4)物流信息系统规划

5)物流运作系统规划

31、物流系统合理化:是指物流过程中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协调运行,能适应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准则

32、(物流设施设备的)布置设计: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做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内部配置的最优化

二、图题:197-199页

1.自营型配送模式:企业(集团)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内部各部门、厂、店的物品供应的配送。

2.共同配送模式: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

3.互用配送模式:是指几个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一七月的方式达成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而进行的配送模式

4.第三方配送模式: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

图8-3矩阵图决策法加199页文字

三、计算题:127页定量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

四、单选、判断:

1.期中试卷

2.80页----4.3运输决策--1)成本比较法

3.90页----5.2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构成4.107页---5.3物流设施设备规划设计

5.110页---5.4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6.138页---7.1.3--1)物料分类

2)移动

7.146页---7.3现代装卸搬运的作业方式

8.154页--7.5装卸搬运设备的分类、选择与运用

9.160页--7.6物流装卸搬运系统的设计方法 10.192页--(5)数据分析

二维码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篇6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飞速的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地前进,也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进程。大部分企业单位开始使用网站和数据库的形式对物流信息进行系统管理,通过二维码和物流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提稿了工作效率。二维码作为一种目前非常流行的信息载体,其自身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在物流领域。本文介紹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物流自动分拣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给出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思路,并详细介绍了核心部分上位机控制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关键词:二维码;分拣控制;设计

1、当前物流业分拣的现状

1.1当前物流行业的现状

当前很多物流公司在物流信息化的系统中使用的都是一维条码,虽然一维条码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物流工作的工作效率,对很多流程都进行了优化,但是一维码由于其自身的存储量有限、并且在识别性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其无法更好的完善物流工作。虽然一些物流公司采用了RFID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一维码存在的问题,但RFID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并且标签一旦损坏,就无法对其进行识别,加之在金属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其识别性能,使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行。

1.2二维码应用到物流行业的优势

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具有积极地意义,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促物流发展等都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二维码在物流行业的具体优势为:第一,二维码具有较好的保密性,可以对物品进行加密,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提高物品的保密性和增强物品的防伪性;第二,随着只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智能手机中的扫描二维码功能可以鉴定物品的真伪,识别个人信息,以及扫码付款收款等技术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第三,物流公司在进行编码时,使用二维码可以有效降低其成本,并且操作简易,容易识别;第四,二维码技术不但可以记录用户的信息,并且具有纠正的功能,所以即使二维码出现了污损等问题,也仍然可以对其进行识别,降低了分拣过程的出错率,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

2、总体设计

2.1各部分功能

2.1.1二维码:根据二维码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在二维码中加入一组用于分拣依据的分拣号。分拣号代表的是包裹要发往的目的地址信息。分拣号是本系统的分拣依据,是二维码和自动分拣系统结合的桥梁。(2)二维码扫描模块:二维码扫描模块负责实现对二维码包含信息的读取,以及将读取的信息传递给上位机。(3)上位机:上位机是实现控制功能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接收到的信息过滤分析,根据得到分拣号,分析判断出包裹发往的目的地址,发送控制相对应分拣口的控制信号给下位机。还包括一些附加功能,例如将得到的扫描信息录入数据库等。(4)下位机:下位机可以是PLC、arm等微控制器,它负责根据上位机发送来的控制信号,结合can总线或其他工业网络通信机制,来控制分拣机的分拣运行。(5)分拣机:对包裹进行分拣的机械实体。大致由传送轨道、分拣摆臂等部分组成。

2.2控制流程

包裹到达配送中心后,将其从分拣机传送带的始端放入,当其经过二维码扫描装置时,二维码扫描器读取包裹上的二维码包含的信息,将其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将收到的信息过滤,得到分拣号,根据分拣号的编码规则,分析出包裹要发往的目的地,然后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给下位机,下位机根据上位机发送来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分拣格口产生分拣动作。

3、上位机设计

上位机是整个自动分拣物品的控制中心,对于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物品的自动分拣,因此做好上位机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步骤有:第一,对于上位机的启动。上位机的启动是自动分拣和接通通信的关键步骤。通常情况下,通信口要使用串口的方式,将其中的二维码扫描模块与Com1接通,实现信息的接受,将下位机与Com2接通,实现控制信号的传递,进而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基础准备工作;第二,对系统进行设置。对系统设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当前在物流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为,在省部设置一个分拨总部,在个市级地区设置二级的分拨中心,然后再根据地级进行下一步的设置。在不同的分拣中心,其分拣的标准是存在差异的,而包裹上的位置信息只是其分拣的一个依据;第三,对权限进行设置。权限设置主要是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进而将其录入到数据库当中,上位机根据数据库信息和扫描到的信息对用户的包裹进行分拣后,进而实行下一步工作。

4、二维码分拣技术的系统设计

4.1二维码分拣技术的总体框架

在设计二维码的分拣技术系统时,需遵循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二维码信息存储量大的特点,将二维码中加入分拣号码,将分拣号设置成包裹需发往的目的地。第二,对二维码扫描模块进行设置。二维码的扫描模块主要是对二维码信息进行读取,然后将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传递给上机位。此外,上机位在将包裹传递到下机位的同时,还需将扫描到的信息进行记录,然后由工作人员录入到数据库之中;第三,下位机可以是一些微控制器,如ARM等,下位机需要根据上位机发来的信息,结合网络通信对包裹实行分拣,将其传送到相应的通道,实现物流的自动分拣。

4.2二维码分拣技术的操作流程

在分拣机将包裹传送到各个通道以后,包裹会从分拣机的初始端出现,经由二维码装置的扫描,通过扫描获取信息以后对其进行传送。上位机接收到二维码扫描的信息以后,会对其进行分析、过滤,从而获得一个分拣号。上位机在获得分拣号以后会根据相应的规则,分析包裹需发往的场地,将其发送给下位机,下位机在获得信号以后就会进行相应的通道的选择,将其输送到各个目的地,从而实现物流的自动分拣。

5、物品自动分拣工作的实现

5.1扫描与分拣

在对系统进行设计中,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了设定。控制系统内部会设置一个解密的程序,对于传送过来的物品的信息先解密在解读,从而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系统在根据当前的信息与用户的信息进行匹配,一旦匹配成功就将其进行下一步骤的工作,从而实现信息的保密性与完整性。此外,在对中间环节进行分拣的过程中,需先调用解密程序对加密的二维码信息进行解读,然后在进行其他环节的工作。

5.2包裹的传送

很多物流公司的分拣人员在分拣包裹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影响公司的名誉,还损害了物品持有者的个人利益。通过在物流分拣中应用二维码技术,可以大大节约人工的力量,降低人为对物品的损害程度以及减少包裹出错的频率,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物流信息系统中引入二维码技术,不仅有效的解决物流行业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同时也给物品配送,拨打电话繁琐,容易发生错误提供了解决办法和新的思路。物流信息系统结合二维码技术,弥补了我国物流行业由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缺陷,并且还替提升了物流行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促进物流行业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益刚.二维码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1(4):24-25.

[2]赵宇峰,杨洋,贾鹏等.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4,33(25):234-236

通信技术与物流系统 篇7

尽管近年来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都已建有一定规模的实训中心, 但目前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还很欠缺,尤其是面向企业需求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大多数院校仅仅是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或物流系统的模块化操作,先进一点的也仅有用管理软件驱动硬设备件实现系统集成,且系统中信息采集方式比较单一,条码是主要的数据采集手段,基于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的集成应用平台目前还不多见。为提升物流专业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我院协同专业的软件公司,集中抽调了一批既具有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经验,又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教师、工程师共同合作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实训系统”,为物联网技术、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连锁经营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战化的职场环境。

实训系统的开发目标

本系统的开发目标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内,搭建起一个以生产企业为主导、集供应、仓储、配送、 运输、销售等物流节点于一体的供应链仿真平台,并将此“平台”当作舞台,通过任务引导、环境模拟、行动参与、亲身体验、情景感触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身临其境地在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中,熟练掌握最新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如:管理信息系统、 多种传感技术、条码制作和扫描设备应用、手持RF信息采集终端、带GPS和温控设备的运输管理系统等。

通过实训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能够培养物联网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并且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与物流供应链管理或物联网相关的工作。

实训系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使用RFID技术、传感技术、3G传输技术、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人-机-环境系统技术、GPS定位等,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原材料供应、仓储管理、生产管理、运输管理、销售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管理中的业务流程优化。如何与自动仓储系统、生产系统、电子标签拣选系统、P OS系统等相集成,建立更为强大的信息链,实现在准确的时间及时传递准确的数据,进行各种在线测量及支持质量控制。如何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系统总体架构以及信息集成方案。

实训系统的开发流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训系统以企业真实业务流程为基础,针对一个典型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构建一个面向上下游企业之间供应链管理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框架,将3G传输技术、RFID技术、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GPS定位、车辆数据采集、警示和远程控制终端等应用在各个环节,在中间件基础上增加与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接口(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接口)。使各种应用软件与RFID中间件数据互通互联,构成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综合实训平台。

系统开发的具体设计流程为: 在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上,建立基于RFID的供应链系统体系结构,包括基于RFID的供应链组建系统、运行系统和软硬件系统。在精益制造环节,利用RFID电子标签预测原材料供应需求,并对原材料进行实时跟踪;应用RFID的在制品跟踪系统构成无看板的拉式生产解决方案; 并利用嵌在缓冲货架上的标签阅读器监控零部件消耗状况,及时向上游发送信号通知生产补充零部件。 在仓储管理环节,应用RFID电子标签及温度传感器对商品在仓储管理中的温度变化自动记录,出入库数据实时采集、传递、核对和更新。 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应用GPS、GIS实现车辆跟踪定位、利用RFID+温度传感器集成技术实现产品标识和运输途中的温度自动采集,实时掌握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在超市终端销售时,利用RFID电子标签记录的数据可追溯、查询产品的全供应链信息。 集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信息,具体包括RFID系统的数据流关系、数据处理方法以及供应链数据商业价值挖掘。

实训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整个实训中心可分为8个功能区,分别是教学区、职能区、智能运输区、自动化仓储区、电子标签拣选区、柔性生产区、智能超市区和存货区。学生可在职能区扮演不同的管理角色体验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决策和控制,实训系统既能分模块实训,也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开展综合实训项目。

实训系统可分解为6个模块化实训,具体内容包括:

物联网感知与获取需要RFID读写设备,智能RF手持终端,电子价格标签,智能购物车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使用RFID技术/ 无线传感网实现收货验货:使用RFID固定读写器进行收货、验货,确认产品编号、 订单编号、数量、产品型号一致, 并检验运输过程恒温情况。状态信息通过无线传感网在读写器与控制中心、管理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使用RFID技术/ 无线传感网实现库内作业:库位、托盘用RFID标签代替条码,使用RFID读写器实现入库、出库、移库、盘库作业。状态信息通过无线传感网在读写器与控制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运输跟踪与监控系统。用一辆带有车载GPS终端的运输货车在特制的轨道上模拟冷链物流运输,车辆在运输状态时, 可实现车厢内部的温度、湿度、震动、视频,车厢外的视频信息的监测,冷藏车厢温度的控制,经过集成传感器的采集处理,实时通过Wi-Fi、3G网络无线上传到上位机管理层面,为物流运输管理、调度规划提供数据。系统可通过网络将信息储存、统计、提取处理、数据分析、报警提示,具有信息回溯、 追踪定位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可广泛应用于农副产品、食品、危险品、特种产品的运输环节中,实时把握车辆的最新状态,便于监控、 调配,危险时刻,上位管理层可做出提示、警示,反馈控制车厢温控系统,必要时可实现远程关闭车辆的发动机,防止灾害的发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使用R F I D技术跟踪原材料使用:原材料收货时以箱(或托盘)为单位贴RFID标签,记录供应商、采购单号、入库时间、入库库位,在配送到工位时,记录生产批号。使用RFID技术跟踪生产加工的过程:生产线上线、下线两处安装RFID识读设备,并在产品或托盘上放置可反复读写的RFID电子标签。这样,当这些产品或托盘经过这些节点的时候,RFID读写设备即可读取到产品或托盘上标签内的信息,并将这些系统实时反馈到后台生产管理技术系统中,制造商就能很轻松地及时了解生产线的详细工作情况。使用RFID技术记录质检数据:生产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并通过RFID标签记录质检信息,作为质量追踪所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超市系统。使用RFID实现收货、验货:参考仓储环节的收货验货。使用智能购物车实现自动定位选货、销售自动结帐:自动定位显示出商品实时位置,出售的货物经过RFID门禁或账台实现自动化结算,系统自动更新库存信息以及客户历史购物资料,从而避免经常出现排长队结帐的现象。

通信技术与物流系统 篇8

1 基于jsp技术物流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对企业物流活动合理的科学分析是现代物流企业强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物流各项业务的合理安排和调度是需求分析的首要任务。友好的用户界面和综合全方位的查询及操作模块, 这些都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需要。

物流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 B/S的好处就是不用进行其他辅助软件或工具的安装就能实现特有的效果, 一台能联网的主机就能满足要求, 简化了客户端和维护设施。系统的扩展性相对十分容易, 在维护和升级方面不用投入太多精力, 为日后特定的需求拓展的时候能方便维护。目前, 系统软件构造的改进和升级十分快和繁琐, B/S架构的产物有着光鲜的优势那就是表现着更加便利的特色。B/S架构的产物成本相对较低, 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有些架构的应用服务器运行时数据负荷较重, 会导致系统紊乱甚至死机。B/S构造统治软件需求在服务器端上运转, 于是服务器举足轻重, 系统后台职工一定要把好服务器这一关。系统用户界面有关的逻辑事物全部在浏览器上实现和展示, 当然也有一部跟逻辑事物是在前端需要, 因为客户端大部分是运行在浏览器上, 后台管理人员对硬件维护的升级需要加大带点力度。

物流网络管理体系的服务器选用Tomcat, 不仅是由于它在系统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 还有扩展性大的长处。在不断地维护和升级中, 它能够满足负载平衡与邮件服务等开发应用系统常用的功能。Tomcat是一个入门级的应用服务器, 没有太多的门槛, 满足中小企业系统和并发访问用户不是很多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开发和调试JSP程序的首选之一。在响应html界面的申请时, 要在一台主机上装备好Apache服务器, 如此才能成功地向下进行。Tomcat自身能够单独的运转, 它还是Apache服务器的拓展。当Tomcat开始运转时, 现实上成为一个和Apache独处的进程单独运行的。Tomcat的本质是运行JSP页面和Servlet这两项。与此同时, Tomcat、Apache等跟Web服务器功效差不多, 都有办理HTML页面的实力, 另有它还是一个Servlet和JSP容器, Tomcat的默许是一个单独的Servlet容器, 但是在处置静态HTML的能力上, Apache服务器仍然是比Tomcat好一点的。

物流网络管理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 2008, 这可以使企业能运行一些特定任务的程序, 因为基础设施的数据有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还有给用户的数据这些都会增加成本的负担。使用SQL数据库安全性很高, 是值得信任的。因为关键的应用程序可以用它执行, 其安全可靠性能保证程序顺利稳点进行。SQL Server 2008高效的平台可以把企业基础设施数据的开发和管理成本降到最低。SQL Server 2008陈说式管理架构的推出, 将数据库引擎推上一个新的战术管理框架。陈述式是通过简化工作原理的方式来进行系统的配置、监测、和预防不符合配置的管理, 因此降低企业的成本。SQL Server2008是一个全盘为一体的平台, 在用户需要数据的时候给他传递必要的消息。

2 系统功能模块

对B/S架构系统的分析和需求的分析, 将物流管理系统设计成用户登录模块、基础资料模块、仓库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运输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综合管理模块共7个模块, 以下对这几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加以介绍。

2.1 用户登录

物流管理系统里有关物流流程的信息和数据都有相应的保密性, 只有获取相应权限的人才能访问和使用, 如果用户在登录时没有登录系统的账号系统会提示先进行用户注册, 注册成功后会回到登录界面, 只有登录成功才会进入系统, 获取相应的信息。如果不能登录不成功, 登录界面会提交到错误的界面。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必须是合法的, 每个用户拥有自己的权限, 根据权限的不同会跳转到不同的操作界面。

2.2 基础信息

本模块的功能由客户资料、企业资料、仓库资料、员工资料、商厂资料、车辆资料等构成, 这些主要完成货物信息的即时更新和维护、员工信息完善、仓库信息查询、往来交易的查询。用户在成功登录系统后, 可以相应修改自己的信息, 更多例如客户姓名、联系方式、地址。例如用户资料的添加、更改、删除等这些都是要跟着业务的需要而即时进行更新。

2.3 仓库管理

本模块主要对物流活动过程对仓库中的产品进行合理的分配, 仓库管理员要合理划分品种类, 对每种产品的信息级订单做到详细记载, 做出合理的策略, 对数量不足的产品要即时采购和即时对下单的客户即时进行产品配送。

2.4 订单管理

本模块主要由客户订单、订单计划、订单执行组成。通过对订单管理菜单的选择, 可以查询订单信息, 增加或删除订单。客户订单是客户成功登录系统后, 可以填写想要采购的库存商品, 管理员可以审核订单编号等详细信息。每个用户可以对系统中的货物提交多次订单, 每次提交玩订单之后, 用户都可以实时地看到自己的信息。

2.5 运输管理

本模块主要涉及物流活动过程中的运输情况, 物流规模的大大增加, 对各种运输工具的数量和种类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对运输工具的登记、增删改查这些都是必要的过程, 这样可以实时的追踪订单的位置和对订单做出合理的输送。在物流管理系统中, 每一次用户和产品的变化都可能要对车辆配置有一个新的要求和部署。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就会需要更多的车辆来配送产品。这是就需要对增加的车辆进行详细的统计以及对变更的车辆信息进行修改。

2.6 查询管理

本模块囊括货物盘查、人员盘查、订单信息盘查功效。某些时候需要查询特定的信息, 即时获取信息以便能快速做出合理的方案。有时可以根据货物编号可以查看仓库中的货物信息, 如果货物存在则会返回记录可供查看, 如果货物不存在, 返回无效的结果。人员查询是根据客户编号去数据库表里核对客户, 如果客户编号与表里的编号相等, 返回客户信息资料, 如果不等, 返回无效的界面。订单信息查询根据订单编号去表里查找相应的订单, 如果相符, 返回详细的订单信息和记录, 如果不存在, 返回无效的界面。

2.7 综合管理

本模块主要控制用户退出、权限管理。如果用户完成了相应的操作, 可以点击退出按钮退出系统。权限管理主要是针对不同用户而设置, 这样既方便人员使用又方便管理员管理。

基于jsp技术物流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3 数据库设计

杰出的数据库布局策划对一个数据库来说十分意义重大也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数据存储的效率高低一部分取决于合理的结构策划, 还有程序编写的条理性和健壮性也跟结构设计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采用SQL Server作为物流治理系统的服务器。数据库链接主要是由SUN公司基于java数据库接口规范的jdbc实现的, 它与数据库进行连接的同时可以把SQL语句发送给数据库, 然后将数据库返回的结果进行处理。如果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是, JDBC驱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连接并加载程序, 总体来说利用JDBC技术访问数据库, 操作简单, 编写容易、维护简单。根据物流管理系统对信息和数据的阐述、对功能需求的分析, 系统为一部分模块设计出数据库表。

3.1 客户资料表, ID自动编号字段:姓名 (varchar 10) , 联系方式 (varchar 20) , 密码 (varchar 20) , 联系地址 (varchar 50)

3.2 订单资料ID自动编号

货品称号 (VARCHAR 50) 、货物数量 (VARCHAR 30) 、运输工具 (VARCHAR 10) 、供应地点 (VARCHAR 30) 、目的点 (VARCHAR 30) 、联络人 (VARCHAR 10) 、手机 (VARCHAR15)

3.3 仓库信息资料ID自动编号

仓库地址 (varchar 50) 、联系人 (varchar 20) 、联系电话 (var⁃char 20)

3.4 货物信息资料ID自动编号

商品的名称 (VARCHAR 20) 、货物的数量 (VARCHAR20) , 存储时间 (日期) , 交货时间 (日期) , 商品的价格 (双精度) 、货主 (varchar (20) , 电话varchar 20)

3.5 发货信息资料ID自动编号

货物单号 (varchar 20) 、发货地址 (varchar 50) 、目的地址 (var⁃char 50) 、货物数量 (varchar 20) 、运输方式 (varchar 10)

3.6 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代码:Connection con=null;

Class.for Name ("com.mysql.jdbc.Driver”) ;

Con=Driver Manager.get Connection ("jdbc:mysql://localhost:3306/m”, ”wuliu”, ”mayue”) ;

Statement stat=con.create Statement () ;

4 结语

现如今的物流已实现了物流信息化, 它的必要性在企业运用中已体现的十分鲜明。企业物流的活动要想提高效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效益必须依靠物流信息技术。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的普遍运用, 以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已步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企业更需要一些软件工具进行辅助来进行高效率的办公和运转。生产管理模块是物流企业的重中之重, 因此大部分大中小型企业都使用软件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唐翔宇.基于JSP的钢铁企业船运物流管理系统[J].商情, 2014 (41) .

[2]阮崇薇, 苏红旗, 冉煜.物流运输中卡车预测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 2013 (25) .

[3]赵艳锋.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 2010 (31) .

[4]戴维标.面向物流企业的车辆调度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J].林区教学, 2014 (12) .

[5]赵向兵, 赵科.基于B/S模式的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3 (5) .

通信技术与物流系统 篇9

CeMAT Asia 2016展会期间,大福将展出的核心产品是箱(盒)式超高速自动仓库——多尔赛思(DUOSYS)。该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在立库的单巷道中可同时设置2×2台堆垛机,运用先进的同步协调控制技术使其在各自独立的作业中互不干涉,不会出现停运现象在单台堆垛机检修时,整个系统仍可正常工作这是世界首创,目前已经申请专利。巷道内的4台堆垛机可同时作业,其入出库处理能力达到2200箱(盒)/小时,与占用同样空间的普通机型相比,提高了将近6倍。DUOSYS的堆垛机设计轻型化,使能耗大大降低DUOSYS还能根据堆垛机处理能力的不同,优化堆垛机的同时运行台数和运行速度。

德马泰克中国

德马泰克是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作为系统集成商,德马泰克提供一整套的技术与服务,从独立的产品和系统到整体集成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客户服务与支持。CeMAT Asia 2016展会期间,德马泰克以“未来智能物流的创造者”为主题,将在W2馆B4展位全面展示“货到机器”和“货到人”技术此项技术集成智能化和可视化系统、输送设备、控制和软件于一体,为客户提供高稳定性、风险可控的自动化订单履行解决方案,在全行业尤其是零售、电商、服装医药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客户创造了极具竞争力的投资回报率

范德兰德物流自动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范德兰德在1949年成立于荷兰费赫尔,是机场行李处理系统、邮政快递包裹分拣系统的全球市场领先企业,也是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范德兰德中国公司于2003年在上海设立办公室,是范德兰德公司服务于中国及北亚地区的客户中心范德兰德的集成解决方案和产品主要包括创新系统、智能软件和生命周期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可靠且高效的技术和服务范德兰德凭借十亿欧元持续增长的营业额,在过去60年享誉全球,成为提供增值自动化物料处理解决方案的可靠合作伙伴。范德兰德注重优化客户的业务流程和竞争地位,通过密切合作改善其运营活动、提高其物流绩效。

瑞仕格(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瑞仕格是全球领先的仓储及配送物流系统集成商,为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医院、仓库及配送中心客户设计、开发、交付一流的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从咨询、设计、实施到终身售后服务的一站式系统集成和服务。瑞仕格在全球拥有2500名雇员,为5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

2016年11月1日~4日,瑞仕格将在CeMAT亚洲国际物流展W2馆D4展台向参观者展示其代表工业4.0前沿技术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该方案将瑞仕格新一代的高效率轻型货物存储系统与智能化的机器人拣选相结合,展示未来仓库所应具备的高效率、灵活性与可靠性此外,观众也可以在其展台了解托盘式自动化密集存储系统的方案和应用

TGW物流集团

TGW将在W2馆B5-1展位全面展示其ElashPick智能解决方案,带领观众感受不一样的物流新世界。

智能拆零拣选系统,能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灵活配置解决方案,无论客户的业务在未来如何扩展,TGW模块化的系统始终保证实现最优效率,达到客户最大收益率;“货到人”拣选系统和高性能的STINGRAY穿梭车系统相结合,辅以创新的软件配置,打造了一个高效节能的物流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的物流系统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基于单个订单的创新管理模式,Flashpick实现了高效、灵活的行业新标准。在展会现场,观众可以戴上虚拟实境眼镜,伴随现场专家的讲解,深入TGW营造的虚拟实境,以第一视角近距离了解TGW关于物流中心的解决方案

罗伯泰克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罗伯泰克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国际领先的堆垛机设备提供商之一,在业界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独具竞争力的订制化设计能力,与国内外众多集成商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基于欧洲领先的技术设计,应用领先的技术手段,产品运行性能指标达到业绩最高水平,高出行业普通堆垛机产品30%~50%的运行性能(基于FEM标准);公司遵循质量至上,按照欧洲(德语区)最高质量标准和工艺生产;产品设计已经被改进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并且持续稳定提供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产品;产品拥有极低的故障率,使用寿命长,可保证在各种严苛的工况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英特诺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英特诺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内部物流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供应商,成立于1959年,并于1997年在瑞士交易所上市该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圣安东尼奥,在全球拥有31家公司和2000多名员工。

英特诺的产品主要包括滚筒、电动滚筒、输送机和分拣机以及动态仓储系统,致力于为快递、包裹和邮政服务、机场和食品加工业等众多行业以及分配中心提供专业产品和优质服务。英特诺服务于全球23,000多名客户,包括亚马逊、博世、可口可乐、Coop、DHL、联邦快递、标致、百事可乐、宝洁、西门子、沃尔玛和雅马哈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英特诺还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旨在提高物流效率的新方案,并积极支持行业协会树立相关标准。

村田机械

作为工厂自动化设备的综合制造商,村田机械可提供各种物料搬运管理系统,具有在同类产品中领先存取货能力的高速立体分拣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箱式分拣机、收发货出入库输送机、高效精确的拣选系统和专业的WMS系统村田机械可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最前沿的物流技术支持。

本次村田机械的主打产品是Muratec空中小车搬送系统村田机械具有30多年空中小车搬送系统的生产制造经验在医药、食品、轮胎、汽车零部件、电器、半导体制造业以及流通业等诸多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全新推出系列产品空中小车搬送系统——SKY RAV以及语音视频拣选系统。

德马集团

德马集团,中国最领先的智能物流系统及装备提供商之一,其智能物流输送分拣系统在电商、快递、服装医药及工厂自动化等领域有较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广泛应用于亚马逊、唯品会、京东、苏宁、华为、联想、IBM、顺丰、DHI、卡特彼勒、沃尔玛等企业的大型物流中心。德马设有现代物流技术研究院,长期致力于物流自动化输送分拣的前沿技术研究与开发,关注全球领先的物流输送分拣技术,与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多个资深研究机构、大学和知名物流装备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德马还拥有中国目前物流装备输送分拣领域最大的制造基地,配备大批先进的加工设备和高精度计量检测等设备,能满足各种大小和复杂项目中涉及的设备及硬件生产的要求,制造能力居国内同行领先地位。

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的梅特勒-托利多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精密仪器和衡器制造商及销售商,此次展会展示的主要产品是TLX-Basic。

在物流、快递和邮政领域,随着各项成本的增加,提高每件承运包裹的利润,并减少人工,是越来越多企业的投资选择,体积、重量、条码测量系统DWS即是投资方向之一。TLX-Basic作为DWS的入门级产品,将针对中国客户提供一套全面、准确的信息化处理手段,包括获得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条码;处理最大速度达到1.5米/秒,处理量高达3300件/小时。无论客户的货物是何种形状,包装是何种材料、颜色,该产品都可以精确采集数据,做到正确收费,保证客户的合理收益。

上海力卡塑料托盘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力卡塑料托盘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年产托盘200万块以上,是中国专业生产塑料托盘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十大明星托盘企业”之一。

此次展示的主要产品包括:折叠卡板箱,整体装配式设计可维修,极大节省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操作简单,可以满足标准货柜和平板车的装车需要。承载力优秀,可达静载4吨、动载1吨,适合各行各业使用;川字置十字钢,四面进叉设计,方便手动液压车和机械叉车使用。承载力优秀,可达静载6吨、动载1.5吨。

上海腾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腾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提供智能吊挂式物流运输设备及动态吊挂式无人仓储设备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全智能吊挂运输系统、半自动吊挂系统、动态吊挂式无人仓储系统、多层仓储货架等该公司的吊挂式产品具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货物的运输过程完全在空中进行,不占用地面,因此被称为“空中货车”。同时,该公司吊挂系统具有智能分拣及智能储运功能,能够使客户从生产到储运一体化、自动化控制生产,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上海和进物流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和进物流机械有限公司具有多年生产垂直往复式输送机系统的经验,所生产的垂直往复式输送系统具有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等特点,可以根据客户栈板的尺寸规格及周边环境提供各种规格的垂直往复式输送系统

该公司所生产的垂直往复式输送系统是由自动化控制的,将物品以垂直或水平的方式搬运,并迅速送达指定地点该系统是为了满足自动化、立体化物流要求而生产的,具有承载重、速度快、运输量大、占地面积小、节约人力等特点;该公司生产的各种连续式升降机主要应用于立体垂直输送系统、分检系统、物流中心等场合,具有输送平稳、效率高、安全可靠、造价较低、外表美观等优点。

广运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广运机电(苏州)有限公司此次参展的主要产品是环形穿梭车。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涉及日用百货、医药、烟草以及包装(瓶装、盒装)产品等多种行业,并以其快速、准确的特点逐步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可环形穿梭车(通常为单轨形式)由往复式穿梭车发展而来,轨道在平面内呈闭环布置,穿梭车沿轨道单向运行,该环形轨道可以同时运行多台穿梭车,从而改善了往复式穿梭车输送能力有限的缺点。

上海嘉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嘉峥机械有限公司隶属马来西亚振华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自动化系统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作为系统集成商,上海嘉峥提供一整套技术与服务,从独立的产品和系统到整体集成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客户服务与支持从1994年成立至今的二十几年内,上海嘉峥运用丰富的行业经验及专业知识医药、烟草、食品与饮料、服装零售批发、电商、邮政速递、汽车轮胎工业、家电制造等诸多行业提供自动物料输送产品及解决方案。

郑州金特物流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郑州金特物流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现代物流自动化系统工程和高速拣选系统工程研发、设计、集成、生产、销售、安装及维护于一体的专业成套设备系统工程公司,生产的高速环形交叉带分拣机布局高度灵活且缩短安装调试时间该系统是专为输送和分拣传统分拣模式下难于处理的物品(如易碎、无规则包装、摩擦力较高的物品、单件产品)而设计的,轻柔的带式分拣系统可以水平卸放物品,保证物品在整个分拣过程中的精确定位和定向。所服务的客户包括唯品会、圆通快递、真维斯服饰等知名企业。

上海倍加福工业自动化贸易有限公司

此次展会,上海倍加福工业自动化贸易有限公司带来的是工业自动化传感器的创新科技与解决方案,包括RFID射频识别超高频物流分拣系统、PGV导航定位系统、二维条码定位系统PCV、R2100/R2000物流叉车应用、LS682以太网接口光通讯、PMI位置检测系统、恒力开度仪线性定位系统等诸多经典产品。其中,RFID射频识别超高频物流分拣系统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扩展了读取范围,实现多标签读取,功能更强大;全新的PGV导航定位系统是追踪AGV的最优解决方案,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集成导航、跟踪和位置反馈功能于一体的产品。

安徽省一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一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分拣系统规划设计、设备研发制造、工程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和数据对接平台的规划与实施,是国内专业的仓储与物流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研发的多款智能物流分拣系统,在分拣效率、准确率、运行成本、噪音、使用寿命等多项指标上始终遵循行业最高标准。一一通环形交叉带分拣系统、直线交叉带分拣系统,对于分拣货物外形尺寸的适应性较好,能大幅降低人力投入比例,让分拣作业变得轻松和易于管理;一一通开发的高精度自动称重、自动体积计算等系列设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物流的运转效率。一一通分拣系统能和行业内的一些管理平台如海关、企业ERP系统等无缝对接,能较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管理水平。

广州市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

广州市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展示的核心产品是DWS体积重量测量及条码扫描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获取包裹的体积、重量、条码以及相关数据(轮廓检测)该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激光或相机式的条码扫描系统(用于识别包裹);激光或光栅式体积扫描系统(用于测量包裹体积);动态或静态称(用于测量包裹重量);控制器(将长、宽、高及重量的测量数据与条码识别的数据整合,发送到上位主系统)。成套的DWS系统,解决了扫码、测体积、重量,以及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匹配问题,实现了更高的识别率、可靠度及更快的投资回报。

康耐视

康耐视参展的主要产品是DataMan条码识读器。该产品采用康耐视条码读取软件1DMax,拥有专利Hotbar图像分析技术Hotbars极大提高了物流业使用的一维线性条码中受损条码或外观质量较差条码的解码速度,彻底改变了条码定位和解码的方式。康耐视基于图像识读器捕捉条码的图像进行解码,经过配置后可以存储和传输无法读取代码的图像,以供随后审核。Xpand技术用于增加每个识读器的传送带覆盖面积,适用于较大视场。高性能照明提供强大的集成光源,可满足高速及需要较大景深的应用因此,DataMan识读器拥有前所未有的读取率以及更多时间用于代码读取的解码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严重受损代码的读取能力。

福州大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福州大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输送机设备及配件制造的美资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该公司一直秉承质量至上原则,专注研发,和国际众多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新型产品,获得许多专利该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设计和商务贸易团队,可以完全保障售前售后服务,得到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另外,该公司在福建省福州市拥有4万平方米的工厂,引进多台大型加工和焊接设备,可以基本满足客户各种配件加工要求。

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

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德国汉堡,是一家集创新与研发于一体的科技公司,长期致力于自动机器人平台、工业化机器人以及智能穿梭车等高端物流设备的研发设计。此次展出的SPRINT穿梭车塔式分拣系统,是凯乐士公司为应对开箱拣选自动化挑战而设计的独创性解决方案,通过在移动的高效穿梭车平台上安装拣选机构,穿梭车塔式分拣系统解决了塔式分拣机成本高昂的问题,保留了A Frame形式进行高效可靠的开箱拣选,相比原有自动化开箱拣选方案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作为行业领先的视频产品及内容服务提供商,海康凭借多年在成像采集、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于2014年进入机器人领域。其自主研发的海康“阡陌”智能机器人具有以下功能:针对电商分拣中心、3C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医疗、食品及汽车制造等行业,实现智能化仓库管理、分拣、搬运等功能,能够有效提升仓储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针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成品等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流转,实现路径动态规划、跨楼层运输、跨厂房运输等功能,提升生产物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苏州艾吉威机器人有限公司

苏州艾吉威机器人有限公司本次展出的产品是无反光板激光自主导航叉车AGV。

通信技术与物流系统 篇10

目前,我国在利用GIS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GIS与物流系统集成方式不成熟以及缺乏无缝集成机制等。对于物流信息系统来说,系统架构影响着系统的行为与效能。本文从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入手,对目前国内外中小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与GIS技术无缝集成的架构方案,对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传统物流信息系统架构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使用的是基于C/S模式的物流信息系统。在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中,重视的是数据结构,采用的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所有的用户接口、操作数据以及业务逻辑都放在了业务逻辑层,这样虽然可以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但是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具体如下:

( 1)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系统的可扩展性不高,当市场发生变化时,系统不能根据新业务模式做出快速调整。

( 2) 系统维护成本高,尤其是当企业在不同地域具有办事点时,需要专人进行管理与维护

( 3) 业务逻辑层密度太大,导致系统的升级难度较大。

3基于服务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服务的系统架构( SOA) 得到了广大程序员的认可。SOA是一种基于服务的解决方案框架,它根据系统不同的功能模块封装成服务,并且服务之间具有模块化、低耦合以及独立性等特点。引入SOA的目的在于摆脱技术对系统的约束,实现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弥补传统物流信息系统架构的不足,基于服务的架构方案对系统层次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其分为业务流程层、业务服务层、业务应用层以及基础设施层,其结构如图2所示。

基于服务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中,由于对系统结构进行了细分,使得系统的可复用性与可维护性大大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使其在不同的业务模式中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与调整,从而满足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

4基于GIS的物流信息系统三层架构

近年来,GPS以及GIS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由于受到资金投入、 经营范围以及商业模式影响,大多数都是利用松散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其系统架构也主要由基础设施层( 含数据库) 、业务逻辑层以及客户层构成。

在三层架构中,不同构件之间的协作以及接口关系相对明显,并且可以完成简单的查询需求。但是,由于空间信息以及物流信息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库,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式,因此在某些时候必须进行系统切换。总的来说,三层体系架构不利于同步处理与用户操作,并且当业务模式发生变化时,系统也很难迅速作出反应。

5基于GIS的物流信息系统四层架构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及三层架构体系都具有一定的缺陷。而基于服务的体系架构则为异构系统实现解耦提供了参考,充分发挥了架构本身的优势。为了有效利用GIS技术,本文提出了组件式的四层架构方案,即对GIS服务进行重新分类与封装,将其重新划分为基础设施层、空间信息支撑层、业务服务支撑层以及业务应用层。

在四层架构中,由于新增了空间信息支撑层,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GIS平台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部署方式。比如,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投入少, 而对GIS服务要求不高时,那么可以设计简单的GIS平台实现信息支撑层; 而对于GIS平台要求较高的系统,则可以利用组件作为空间信息支撑层,比如MapXsite、 ArcIMS等。

6实例研究

根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具体需求,本文采用ArcS-DE与ArcIMS作为GIS服务平台,设计了完整的系统架构。在该架构中,基础设施层采用SQL Server,空间信息支撑层使用ArcSDE以及ArcMap,业务支撑层提供服务注册、算法优化以及业务规划等服务,在应用层则可以为海关、仓储以及银行等多个领域服务。

通过实例研究可知,四层架构方案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难度,有利于系统后期的维护与修改,同时在不同的业务模式中,系统能够快速作出反应,最后,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物流市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管理功能。

7结论

本文主要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四层物流信息系统架构。通过研究表明,这种架构方式在系统的可扩展性、适用性以及性能方面,都远远高于传统架构以及三层体系架构。通过对四层体系架构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改变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同时还能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为高效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及GIS技术平台的架构,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组件的GIS系统架构,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下一篇: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