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通用12篇)
篇1: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以自我概念是多维度、多层次结构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包括英语口语自我概念、英语自我概念和一般学业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英语口语自我概念直接影响口语水平,且英语口语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它与口语水平的`相关越明显.在所有的自我概念中只有英语口语自我概念能预测口语水平.研究提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动机、焦虑等情感因素对学习的作用,还应该充分意识到自我概念,尤其是英语口语自我概念对口语学习的影响.
作 者:吴瑾 王同顺 Wu Jin Wang Tongshun 作者单位: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刊 名:国外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年,卷(期):“”(3)分类号:H3 G4关键词:
篇2: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9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
摘 要: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对470名普通本科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显著相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显著相关。结论:(1)大学生的整体自我概念较为积极。(2)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自我概念 人际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03(c)-0214-02 1 问题提出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它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等)的知觉和主观评价,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有的己经步入社会,在贴有一定标签的社会背景下,其自我概念发发展最快,同时问题也较多,自我概念直接关系到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知,关系到其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发展。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融入社会所需的一项基本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对9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2 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以普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的470名学生进行施测,有效问卷为434人,有效率为92.3%。其中男生173人,女生261人,平均年龄20.16岁。 2.2 工具 2.2.1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采用林邦杰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简称TSCS)。该量表由70个条目组成,包括内容维度和结构维度以及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其中,内容维度包括PH(生理自我)、ME(道德自我)、PER(心理自我)、FA(家庭自我)、SO(社会自我);结构维度包括ID(自我认同)、SA(自我满意)、B(自我行动);综合状况包括TOT(自我总分)和SC(自我批评)。自我批评为负向因子,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我评价越差,自我概念越消极;其余9个因子为正向因子,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我概念越积极。该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9,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2.2.2 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 采用王军()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Z1(认知和评价取向)、Z2(感受性取向)、Z3(社会退缩取向)和Z4(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分数越高,表明人际交往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76,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2.2.3 施测及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 3.1 9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总体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来说比较积极,男性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因子上,男性大学生得分也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 除道德伦理自我因子、自我行动因子,自我概念的其余因子在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男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社会退缩”和“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维度上的得分要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 3.2 9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分析 表2中显示,自我批评因子与人际交往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各因子与人际交往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大学生自我概念越积极,人际交往能力越强。 4 讨论 该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具有比较积极的自我概念,这与姚信(200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概念关系密切,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过去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父母作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子女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得到相应的证实。王中会,刘俊香()年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如果父母对子女温暖、有感情,培养出的孩子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汪启荣等()年的研究也发现,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中生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影响不同。 研究还发现自我概念各维度与人际交往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一般来说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的自我认知越积极,关于自我行为的认知越积极,个体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人际交往能力越强。李晶等(2003)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敏感性程度越高,自我概念分值越低,这说明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刘耐烦()的研究发现初中生人际交往状况能够预测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这表明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促进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宿舍矛盾等人际交往问题,会给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薛敏等,)则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影响。积极的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其呈负相关。那么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家庭教养方式是如何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作用的,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概念是否起到重要作用,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刘耐烦.初中生人际交往与自我概念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2] 李晶,翟敏,宋煜炜,等.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26(1):51-57. [3] 王军.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归因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743-744. [4] 王中会,刘俊香.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50-352. [5] 汪启荣,胡希俊,李怀珍,等.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53-954. [6] 薛敏,廖大凯,薛涛.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58-361. [7]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42-44.
篇3: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1.1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语音是一个首先需要考虑的、不可避免的话题。词汇可以通过发音而得以识别和记忆, 听和说也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英语发音的优劣往往被等同于英语熟练程度[1]。当学习者因语音面貌较好而得到他人赞赏时, 其更容易坚持学习;当别人给出负面的评价时, 学习外语的动机则会相应的减弱。以上推理已经得到了验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基于发音的自我评价是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重视语音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外语教育实践的质量。自我概念是指某人的自我感受, 它来自于某人对外部环境的经历和对环境的理解与判断。自我概念不是存在于个人的内在实体而是一种想象的模型, 这种模型拥有解读和预测某人行为的潜能。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模型, 其中整体自我概念位于最高等级。学者Marsh和Shavelson将自我概念划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包括英语自我概念和其他自我概念, 如数学自我概念和历史自我概念等[2]。同时, 英语自我概念还可以划分为英语语音自我概念、英语听力自我概念和英语阅读自我概念等等。这些自我概念和英语整体自我概念相互依存、彼此影响, 其中任何一个自我概念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自我概念也相应地发生变化[3]。
1.2 语音自我概念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前期的研究已经推理出英语语音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当在英语课堂练习口语时, 英语语音较差的学习者会担心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因此, 学习者产生了心理障碍, 并使用沉默的方式来抵触英语学习。更严重的是, 部分学习者停止了英语输出活动。对语音的心理学反应可能会导致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与信心的减退。反之, 语音面貌较好的学习者往往更易于得到来自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赞扬。成功的自我形象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信心[4]。从理论上说, 英语发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成绩存在相关, 它还可以帮助预测英语学业自我概念。尽管发音只占了英语学习的一部分, 与听力、阅读、写作和语法等比较而言其对英语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更加明显, 对英语初学者尤其如此。因为, 此时英语学业自我概念还未完全形成, 且很容易被语音学习影响。
语音学习不仅仅包括能够正确识别音标和模仿语调, 还包括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评价、学习的信心和是否可以达到学习目标。在英语学习之初, 英语语音应该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来促进积极的英语语音自我概念。因此, 有必要在学生学习一门语言之初帮助其扫清障碍, 并体会到标准发音带来的快乐。这样正确的英语学业自我概念才能够形成, 这有助于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5]。
1.3 前期研究
英语教育家长久以来一直关注英语语音自我概念的形成问题。Marsh、Graven和Melnerney的研究表明, 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表现相互作用。也就是说, 特定学科的自我概念对相应学科的学业成绩会产生影响, 反之亦然。
王初明曾经提出, 英语语音可能促进或阻碍英语习得, 进而提出了二语语音学习假说。之后他实施的一系列实验表明,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习相关。同时,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之间也存在相关性。朱秀全研究了英语整体自我概念、英语语音自我概念和英语课堂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 英语语音的熟练程度对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的自我评价会产生影响。而且, 英语课堂焦虑和英语学习也会受到影响。以上研究的对象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 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与中学生不同。他们的英语语音自我概念同英语学习是否存在相关, 相关的研究则很少[6]。最近, 二语习得研究渐渐转向研究学习者的心理。自我概念在心理学领域被广泛研究, 但是在二语习得领域则少有研究。英语语音自我概念的多样性特点不应被忽视, 这是因为其在外语学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外语教学, 对英语语音自我概念进行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1.4 假设的提出与研究的设计
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习存在相关, 而且对特定人群来说, 可能促进或阻碍其英语学习。结合二语语音学习假设, 本研究旨在探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语音自我概念、整体英语自我概念、英语课堂焦虑和实际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并促进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
2 研究方法和步骤
2.1 研究目的
此研究旨在理清如下关系: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与各子概念之间的关系;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与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之间的关系。
2.2 研究对象
此研究的研究对象均来自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超过二百名研究对象随机从非英语专业在校生中招募。全部志愿者都曾经学习过六年以上英语, 其中包括大一到大四学生不等。
2.3 研究工具
此研究的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水平测试、Excel和SPSS。①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在设计上参考了王初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概念》一书的附录和朱秀全2005所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选项选用了李科特的五级标准来收集分数。②测试。测试由水平测试和语音测试两部分构成。英语水平测试题目取自历年大学英语四级真题;语音测试分为两个步骤:被研究对象首先阅读十个短句和一个段落, 并由Cool Edit记录;然后对所录制内容进行评分。③Excel和SPSS。以上两个软件用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 结论分析
3.1 英语整体自我概念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数据显示, 阅读、听力和语法等自我概念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存在相关。
如表1所示, 英语学习自我概念各维度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均存在相关。其中,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阅读自我概念和英语整体自我概念的相关度最高。因此可以说,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在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习者的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会影响其英语整体自我概念。
3.2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学者们曾提出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实际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相关的假设。然而, 在此项研究中, 相关数据表明, 英语学习者的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实际成绩之间的相关度并不高。原因之一可能是, 在目前的学习与应试教育模式下, 学习者更加关注写作和阅读等能力, 而忽视了口语表达。他们认为发音只会影响课堂口头陈述和讨论等, 但并不会影响整体英语成绩。
如表2所示,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成绩之间的相关度为0.325。
3.3 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与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
最值得关注的关系之一是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
如表3所示,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相关性, 数值为0.462。当英语语音自我概念数值较高时, 英语整体自我概念值也会相应较高。
3.4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之间的关系
如表4所示,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实际发音成绩之间相关度并不高, 但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也就是说, 学习者英语语音自我概念越高, 英语课堂焦虑越低。
4 结语
结果表明, 各种关系从数据角度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而且,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相关度相对较高;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与通过测试所取得的英语成绩相关度较高。这说明, 语言学习者的语音自我概念是促进或阻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 它同英语课堂焦虑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因此, 有必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付出努力来促进学习者的语音自我概念以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1) .
[2]彭宁红.语音自我概念及其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5) .
[3]潘春梅.从英语语音看重要他人评价与英语自我概念的关系[J].基础英语教育, 2007 (1) .
[4]李蓓, 贺宇涛.英语学习动机与语音自我概念[J].教学与管理, 2006 (6) .
[5]贺宇涛.语音自我评价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学科教学探索, 2007 (3) .
篇4: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 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对180名中职生进行问卷发放,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92.8%。其中男生75人,占总数的45.2%;女生91人,占总数的54.8%。一年级至三年级人数分别为55、56、55,分别占总数的33.1%、33.7%、33.1%。
(二) 研究工具
1.学业自我概念量表
该量表共设31题。评分方法采用五点计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克隆巴赫系数为0.93,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2.考试焦虑自陈量表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该量表包含33个题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3,分半信度0.826,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四点计分法,分为四个等级:镇定水平、轻度焦虑水平、中度焦虑水平、重度焦虑水平。处于镇定水平和轻度焦虑状态的学生都属正常,中度焦虑就会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重度焦虑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团体施测,统一指导语,各个班级同时施测。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统一收回。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 中职生学业自我概念与考试焦虑的总体情况
1.中职生考试焦虑的总体情况
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统计结果显示:105名学生存在中度焦虑(所占比例约为63.3%),只有1名同学处于镇定状态(所占比例约为0.6%),46名同学是轻度焦虑(所占比例约为27.7%),14名同学是重度焦虑(所占比例约为8.4%)。
2.中职生学业自我概念的总体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有149名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所占比例约为89.8%),11名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水平较高(所占比例约为6.6%),还有6名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水平较低(所占比例约为3.6%)。
(二) 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1.学业自我概念
①性别。为了研究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业自我概念上的差异,笔者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不同性别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明显高于男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在天资自我、作业自我、成就自我三个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努力自我、课堂自我、效能自我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
②年级。为了研究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业自我概念上的差异性,笔者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
2.考试焦虑
为研究不同性别学生在考试焦虑上的差异,笔者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t=0.412>0.05)在考试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F=0.087>0.05)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3.学业自我概念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概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业自我概念与考试焦虑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0.331<0.01)。
三、讨论
(一) 中职生考试焦虑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样本中,有27.7%的学生轻度焦虑,63.3%的学生属于中度焦虑,8.4%的学生属于重度焦虑。对考试不存在焦虑和焦虑非常严重的学生占到总数的9%。Yerkes-Dodson法则(叶杜二氏法则)指出,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觉醒水平,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过低或过高焦虑则对学生有消极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对考试具有中轻度焦虑有利于知识水平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有研究指出: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学业优秀者的考试焦虑水平都要显著低于学业不良者,成绩越好的,焦虑水平就越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中只有1人,对考试焦虑感非常低。中职生学业能力较弱,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
在本研究中,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没有显著性差异。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成为学业成就的主要评价指标。中职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父母、老师对其学业成绩上的忽略,使其自信心、进取心减弱,其表现为对成绩不在乎。中职教育以技能为主,学生对学业成绩的态度具有一致性,所以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考试焦虑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二)中职生学业自我概念状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比较高,有一少部分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处于较低状态。职业教育以技能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塑学生对学业的信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水平比较高。
女生的学业自我水平高于男生。女生在努力自我、课堂自我、效能自我三个维度上较男生有更清晰明了的自我认识。有学者研究发现:女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上课出勤率、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自我发展规划方面都要比男生表现好,这种现象除不同性别表现出的具体学习特点差异外,也应和了我国现实生活中对于性别差异的教育认知,女生努力、勤奋、踏实,而男生往往被认为爱耍小聪明、懒惰,这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这种学业自我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年级在学业自我概念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张利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先前的研究一致表明:学业自我发展水平与学生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区别很大,没有高考作为目标,学习也由知识转为技能操作。所以,不同年级间学生的学业自我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 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
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学业自我概念水平逐渐升高,考试焦虑水平也会随之升高。
学业自我概念水平高的学生能较好准确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往往会对成绩是否达到预期产生焦虑。低学业自我概念的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地评估自己的水平,他们或高或低地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及能力。评估过高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考试,故考试焦虑水平较低;对自我学业状况及能力评估过低的学生则认为自己能力有限,考试成绩不好已成定局,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对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动机就会下降,也会形成低水平的考试焦虑。
篇5: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以语言习得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在任务型英语口语学习框架下大学生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研究实验班与时照班受试者在英语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的前后差异,并进行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口语能力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任务型教学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语块化输入能显著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英语口语的流利性与准确性.
作 者:王强 WANG Qiang 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刊 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年,卷(期):25(6)分类号:H0319关键词:语块化输入 流利性 准确性 自我效能感
篇6: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当今俄罗斯语言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语言与文化问题展开了积极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方法,或对原有概念给予新的阐释.本文试图对其中的.语言个性、先例现象、认知库、预设这四个概念给出基本的解释,分析这些概念的出发点,揭示其本质,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 者:李向东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刊 名:中国俄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RUSSIAN TEACHING 年,卷(期):2005 24(3) 分类号:H35 关键词:语言个性 先例现象 认知库 预设★ 推测学习法
★ 阅读学习法
★ 俄罗斯经典童话故事
★ 美食与文化
★ 初中语文抄写学习法
★ 英语口语速成学习法
★ 自我塑造学习法
★ 俄语申请书范文
★ 俄语教学计划
篇7: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本研究以哈尔滨市四所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对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学业成绩进行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其次是绩优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是中等生;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等生有显著差异,与绩优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来自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压力的加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个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才可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过大量的抽样调查,其结果均表明有20%―35%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严重者为3%一10%,有偏重或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达12%―20%,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龄的一般青年群体〔}1C}1f3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其中人际关系、学业、异性交往与对未来的担忧各约占200/u}4)ISIIfiIo
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中,学习问题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可能跟大学生对大学课程学习的适应性、学生自身素质及个人调节能力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在这里我们尤其要强调的是中国文化氛围的影响。中国历来是一个注重考试的国家,自古以来对于人才的选拔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学生大多对考试分数有特殊的情结。作为大学生尽管已经脱离了“分数就是一切”的中小学,但大学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仍没有完全脱离分数,分数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分数对于大学生的禁锢仍旧没有很大的改变。除此以外,大学期间学习模式的改变同样给大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些许压力。沉重的学业压力及分数对于中国大学生的特殊含义使得他们更看重成绩。正因如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业成绩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存在差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哈尔滨市四所高校(包括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及东方学院)的大学生600人,研究对象构成及人数比例如下(见表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测验工具为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种衡量心身症状的自评量表一一SCL―90。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上学期的成绩排名,总排名的前300/为绩优生、中间的40%为中等生、后30%为绩差生。将获得的全部有效数据输人电脑,建立SPSS数据文件,用SPSS13。0进行处理。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方差分析。
三、数据的分析与结果
(一)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表2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均分
从表2可知,在不同学业组中,绩差生总均分高于绩优生、绩优生得分高于中等生得分。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九个因子上的得分分别是绩差生高于绩优生、绩优生高于中等生,而在十个因子当中只有敌意这一因子的得分是绩差生高于中等生、中等生高于绩优生。
(二)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表3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差分析
表4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在总均分上有显著差异,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其余七个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对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总均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得分进行LSD事后检验发现,在总均分和这三个因子上中等生得分显著低于绩差生,绩优生得分高于中等生,低于绩差生但差异并不显著(见表4)。
四、讨论
(一)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九个因子上的得分情况都是绩差生高于绩优生、绩优生高于中等生,且在总均分和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上绩差生与中等生的差异显著、与绩优生的差异不显著。也就说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的是绩差生,其次是绩优生,中等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二)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差异的原因分析
首先,造成绩差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因此,绩差生更容易成为家长、教师、同学歧视的对象,更容易受到排斥,从而加重绩差生的心理负担。第二,绩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败较多,成就感较少,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造成学习效率的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第三,恶性循环的形成与加重将会改变绩差生的自我评价,因此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行为、自身价值等产生怀疑,从而进一步降低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我们的研究,绩差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上。因此,特别关注绩差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及时疏导是极其必要的。
篇8: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在Maslach和M.Leiter绘制的假设模型中, 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效能等信念力量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心理能力[1], 对自己有着积极信念的教师会经历很少的压力和倦怠症状[2], 鉴于此, 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不能忽略自我概念这一重要变量。人的自我概念系统中, 由一系列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自我图式组成的部分被命名为职业自我概念。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是在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中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信念的综合体。本研究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 以职业自我概念为研究切入点, 深入探索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以明确职业自我概念各个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强度和方式, 为基础教育教师工作倦怠这一现象的预防提供一个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
一、方法
1. 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在广东的潮州和揭阳两市共12所中小学随机选取被试,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181份, 其中有效问卷155份。被试的小学教师共69人, 初中教师共86人。
2. 研究工具
(1) 教师工作倦怠问卷
该问卷是由Maslach等人于1986年专为教师编制的工作倦怠问卷 (MBI—ES) , 包括22个条目, 分别评价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 (1) 情绪衰竭; (2) 非人性化; (3) 低成就感。经检验, 本研究的MBI数据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82, 内容效度在0.734~0.865之间。
(2) 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量表
该量表由颜桂2008年编制, 包括26个条目, 采用4点记分的方式, 包含师德、胜任、自我接纳和人际4个维度, 经检验, 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量表数据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内容效度在0.702~0.813之间。
(3) 数据管理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0.0作为数据录入和统计工具。
二、结果
1. 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检验了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531, 相关非常显著。各个具体维度的相关结果见表1。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下同。
由表1可知, 除了师德维度与情绪衰竭维度的相关不显著外, 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2. 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与工作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 以教师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为因变量, 考察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以对它们的预测作用,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职业自我概念的自我接纳和胜任维度对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人际和自我接纳维度对工作倦怠的非人性化维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胜任、人际和自我接纳维度对工作倦怠的低成就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些变量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的解释率分别为13.1%、15.4%和37.0%。
三、讨论
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研究把职业自我概念作为教师的一种自我评价指标, 并假设其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 除师德维度外,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与其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即职业自我概念水平越高, 工作倦怠的程度越低, 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4]。回归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不同侧面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表明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维度中胜任、自我接纳和人际维度对其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负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 教师的高胜任感、自我接纳感和良好的人际可能有助于缓解其职业倦怠。具体如下:
1. 职业自我概念对低成就感的预测力较高
胜任、人际和自我接纳维度对低成就感的解释率为37.0%。由于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更多地依存于工作情境变量 (如工作压力、群体影响等) , 而非个体特征变量, 而低成就感则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在工作中的互动以及其后的态度改变上, 教师的个体特征可能会起到更多的调节作用, 因此, 低成就感具有较高的预测力。
2. 自我接纳维度对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均有预测力
自我接纳维度主要涉及对自身积极消极特征的接纳度, 反映了教师对自身现状的理解。不同的职业类型拥有各自不同的职业特征, 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 当教师的工作环境不利于教师工作的进行时, 或者当工作无法按照教师理想的状态去发展和进行时, 自我接纳度高的教师并不会怀疑否定自己, 仍有信心去克服困难[5], 这就有利于抵御工作倦怠。
另外, 职业自我概念的人际维度主要涉及对工作中人际交往的认知。由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纽带, 也是教师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基于教师职业的这种特殊性, 人际维度与教师的非个性化 (即待人是否消极否定、麻木不仁) 是密切相关的, 也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的成就感高低, 因此, 可以解释研究发现的人际维度对教师非个性化和工作的成就感的预测力。
胜任维度主要涉及对自身是否胜任工作的认知。感觉力不从心的教师, 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更容易体验到疲劳, 丧失工作热情, 导致低成就感和情绪衰竭, 本研究数据也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研究还表明, 师德和情绪衰竭不存在显著相关, 师德维度没有进入工作倦怠的回归方程, 说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感对其职业倦怠不具预测作用。究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工作倦怠是一种心理状态, 而师德指的是道德水平, 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实中, 低师德水平的教师会对工作丧失热情, 出现工作倦怠, 但高师德水平的教师存在着较高的工作压力和倦怠的情况也不少见。可见, 希求通过加强师德教育来缓解工作倦怠的措施是有待商榷的。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M.Leiter MP.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Teacher Bumout.Teacher bumout:A reacher agenda:295-304
[2]于红丽.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华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鞠鑫.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4]刘晓明, 秦红芳.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概念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2) .
篇9: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朝鲜族;海外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家庭结构;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1)03-0012-06
[收稿日期]2011-03-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MZ040);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1 94)
[作者简介]1.朴婷姬,女(朝鲜族),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心理研究。(延吉133002)2.秦红芳,女,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延吉1330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人口流动急剧增长,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多数研究聚焦在农村留守儿童,事实上,除了农村留守儿童外,留守群体还包括了一部分特殊群体——海外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留守儿童”(一张,1994)一词最早指代的就是因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被留在国内的未成年人。为了与大多数研究所涉及的留守儿童概念相区别,本研究沿用一张最初的定义,将父母在国外务工留在国内的子女群体命名为海外留守儿童或青少年。方晓义和林丹华认为,留守儿童的操作性定义应该包括:外出父母的数量,留守者的年龄,及父母外出时间长度这三个基本要素。就前两个因素而言,无论父母一方还是双方都外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都意味着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亲子关系失去可依托的环境,家庭教育功能的不完善。关于操作定义第三个因素,有研究者将留守时间按三个月和半年的标准进行划分,发现留守时间三个月之内的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而留守半年的儿童在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上的得分表现出显著下降,自尊水平明显下降,出现更多的抑郁或烦躁,倾向于外部归因,留守情境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产生无力控制感,社会适应性也差,尤其是情绪控制得分较低,心理支援和社会适应得分劣势明显。所以,本研究中海外留守青少年具体指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都在国外,且外出时间持续半年以上留守在家的青少年群体。
海外留守儿童或青少年群体普遍具备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与父母分离较早、分离时间久、家庭结构不稳定等特点。他们的自我系统发展从儿童期到青春后期,一直处于心理资源匮乏状态中,父母在其自我概念发展历程中处于边缘人状态。自我概念是人格系统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终极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概念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动机、情绪、情感及社会化价值与行为,会最终影响到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等心理紊乱症状。自我既是认知的结构,也是社会的结构。符号互动理论和依恋理论都认为,重要他人,尤其是养育者,会影响到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我表征内容的产生和个体差异。青少年的需求不受关注,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反馈,情感缺少共鸣和认同,都会使青少年掩盖真实自我,发展消极自我,甚至产生“非我”的体验。尽管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同伴文化在其自我认知分化和社会化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但是父母亲对于青少年自我的影响并没有随之减弱,父母亲有条件的支持,对青少年自我发展过程有着重要作用,会影响其自我行为、整体自尊和相关的抑郁情感、绝望感、甚至自杀意念。
朝鲜族的社会人口流动结构表现的是外向型和单向型的特征,人口流动以流出为主,人口急剧外流,使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状况日益恶化。据延边州2007年统计,海外留守朝鲜族有21,470人,国内有9,935;农村留守儿童15,441人,城市留守儿童15,964人。朴今海(2009)调查显示,朝鲜族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3.23%。朝鲜族青少年处于边缘文化区域,边缘文化的冲击也会影响到朝鲜族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建构,家庭结构不完整,生活中缺少亲情,使得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延边州4所高中、6所初中共679名朝鲜族中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回收有效问卷656份,总体上高中生403名,初中生253名;男生271名,女生385名;非留守青少年,即父母均在本地工作的占351名,留守青少年305名,占调查比例的46.5%;留守青少年中,初中生134名,高中生173;女生171名,男生136名;父母均在国外务工的99名,父亲国外务工的101名,母亲国外务工的105名。
(二)工具
1.心理健康测验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全量表由8个分量表构成: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测验成绩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各分量表的折半信度在O.822~O.889之间,总体问卷同质性信度的a系数为O.86。结构效度:各分量与全量表得分相关在O.60~O.78之间,各分量表问相关均低于O.40。
2.自我概念测量
采用美国心理学H.Fitts编制、台湾学者林邦杰修订的第三版自我概念量表。量表共70个项目,包括结构维度与内容两大维度和总体状况共10个维度。结构维度为,自我认同(ID)、自我满意(SA)、自我行动(B);内容维度为,生理自我(PH)、道德自我(ME)、心理自我(PRE)、家庭自我(FA)、社会自我(SO);综合状况,自我总分(TOT)与自我批评(sc)。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而其他维度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该量表信度在O.87~O.92之间。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朝鲜族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除自我批评总体外,朝鲜族留守青少年与非留守青少年在自我概念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非留守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各项得分显著高于留守青少年,说明是否留守确实影响到朝鲜族青少年心理品质和自我概念的发展。同样,在心理健康水平上,除个别维度外,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家庭结构完整的朝鲜族青少年,以各维度得分高于8分或总分大于65分作为心理健康检出率的标准,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检出率都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尤其是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的检出率高达22%和17%,说明留守状态影响到了朝鲜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朝鲜族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朝鲜族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除心理健康中的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外,心理健康总体及各个具体的维度与自我批评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概念总体及其他各维度都显著负相关,说明朝鲜族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也越好。
(三)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对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初高中、家庭结构完整性(父母亲外出类别:父母国外务工、父亲国外务工、母亲国外务工)等类别变量转换为哑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考察这些因素和自我概
念各因素对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说明,在父母亲国外务工的类型中,除母亲单独国外务工对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外,父母双方均在国外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父亲单独在国外,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中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健康总分;性别中女生的孤独倾向会比较显著,男生的恐怖倾向比较显著;初中生冲动倾向比较显著,高中生孤独倾向比较显著;自我概念中除了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外,其余各维度从不同角度影响到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三、讨论
(一)朝鲜族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从研究结果来看,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自我慨念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明显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即,是否留守会影响到其核心心理品质和终极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目前,有关留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结论并不一致。我们认为,非常态的家庭结构、养育者(双亲)的缺失,会影响到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另一方面,尽管家庭结构不完善,缺少至亲的养育,但是一些代偿性的条件的给予,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如隔代监护,政府学校或社区等辅助教育结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功能。另外,留守儿童或青少年自身的心理资源也能够起到有效代偿的功能,如其心理弹性的调节能力、积极心理品质中乐观、主观幸福感体验等特质的能动性发挥,都能够激活留守儿童或青少年自身的潜能,利于其完善人格,和谐发展。
朝鲜族青少年表现出的是否留守对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有着本质区别,其原因在于: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留守经历与内陆或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发展历程相比,有其独特性。独特性之一,是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大多数从儿童期,甚至自婴儿期或出生不久就与父母分离,分离期较早。自然地,分离时间久远,则是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第二个特性。特性之三则是,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物质富裕度要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相关研究认为,分离期较早和分离时间长,导致重要他人无法参与到儿童至青少年自我发展历程中来,留守者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长远影响,这种影响有着一定的后效性。
(二)家庭结构完整性对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影响
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结构状态会影响到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父母都在国外的类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父母都在国外,意味着空间意义上核心家庭结构的解体。社会化模型理论认为(Parke,Killian等人,2003),父母是家庭以外儿童社会环境的积极管理者,即便是儿童进入了青春期,父母作为儿童社会接触的守门员和监管者,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Baumrind(1991)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将教养方式扩展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温情/反应敏捷、反应迟钝/拒绝、严厉/高要求、放任/不作要求。第四种类型的典型特征是忽视和缺乏卷入,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基本的教养类型可归属为第四类模式。父母不能监管孩子的活动,婴儿期始就缺乏投入,依恋关系不良,年龄大些的孩子会表现出冲动、攻击、低自尊、人际关系不良、认知发展成就与学业成就出现问题等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特点。
同时,父亲在国外对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而母亲一方在国外,影响不是很大,这是由于朝鲜族特有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朝鲜族是典型的父系社会,尽管随着经济发展,家庭结构的变迁,但在隐性文化域下,朝鲜民族所推崇的“孝”仍在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孝”的礼教地位的确立是以“父纲常”为基础的,因此父亲在朝鲜族家庭结构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在家庭教养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研究者(Parke,2002)11。认为,父母亲与儿童互动会存在典型的风格差异。在与儿童游戏中,父亲更多地与儿童玩动作游戏,而母亲更多地与儿童玩客体——中介游戏,因此父母亲在教养卷入中的质的影响是大相径庭的。而朝鲜族恰恰是一个动作游戏发展极为突出的民族,这一特点契合了心理学关于父母亲教养风格的质的差异的研究结论,因此,从文化传承和科学理论溯源上,父亲在朝鲜族文化背景下,对留守青少年的影响更大,更为深远。
(三)自我概念对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10:关于英语自我概念的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
为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广大同学的英语学习效率,我们开展
了一项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自我概念调查研究。所谓英语自我概
念是指:在英语学习中,一个人的自我感知,形成于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验及其对体验的理解和判断。本问卷调查你过去在中学阶段英语
自我概念的情况,请回顾一下。
本问卷只作研究用途,一切数据将进行保密处理。请各位被调查
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真实客观的答题,在合适的答案上打
√。谢谢你的配合!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姓名: 丛燕飞学校: 金陵科技学院班级:10B11专业: 10宝石1班民族:汉
性别:□男
中学教育:□农村乡镇中学
目前英语水平:□专业四级以下
请在下列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自己情况最相符的数字。
1=完全或几乎完全不同意(1=strongly disagree)2=比较不同意(2=
disagree)3=中立(3=neutral)4=比较同意(5= agree)6=完全或几乎完
全同意(6=strongly agree)
1、英语是我学得最好的学科之一。(2)
2、我喜欢我的英语老师(4)
3、我的英语口语学得好。(2)
4、我念英语时很好听。(2)
5、我为自己的英语能力感到自豪。(2)
6、我喜欢我英语课的同学。(4)
7、对于英语语料,我相信自己总能把握。(4)
8、我喜欢上英语课的氛围和环境。(4)
9、英语课上,我认识到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
之处,他们是平等的,是可以和谐共存在我身上的。(4)
10、我和英语班的同学相处融洽,我喜欢在课堂上和他们交流和互动。
(4)
11、我努力增加自己对课堂环境的熟悉度,增强与老师同学信任度,增加亲和力。(4)
12、在和同学互动中,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因此产生的压力,但我会变压力为动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5)
13、对于论说文,我感觉自己就是作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个性
和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我喜欢这种把自我融入到语境中的方式。
(2)
14、对于记叙文,我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进行角色扮演,让我更贴
切的理解课文。(4)
15、对于听说中的对话,我把自己当成对话中的一方,预测对话的进
展,揣摩自己的回答与文中不同的地方,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4)
16、我擅长英语口语。(2)
17、我擅长学习英语发音。(2)
18、我喜欢英语。(3)
19、我跟我的英语老师关系融洽。(4)
20、学习英语口语我感到很容易。(4)
21、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发音很糟糕。(2)
22、我的英语成绩总是不好。(2)
23、我感到我的英语老师对我有信心。(4)
24、我为自己的英语口语感到自豪。(3)
25、别人认为我的英语发音好听。(2)
26. 我的英语成绩很好。(2)
27、我的英语老师并不欣赏我(2)
28、我不适合学英语,所以英语口语成绩不好。(2)
29. 我的发音不好,特别怕在课堂上说英语。(2)
30、跟我的英语老师相处,我感觉很好。(4)
31、总的来说,我满意自己的英语口语学习。(4)
32、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发音很好。(3)
33、我讨厌英语。(2)
34、我很喜欢上我的英语老师的课。(3)
35. 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口语不比别人学的差。(4)
36. 我学英语发音不比其他同学差。(4)
37. 我不适合学英语,所以英语成绩不好。(2)
38. 学习英语口语我不如大多数同学。(2)
39. 我学英语发音不如大多数同学。(2)
40. 总的来说,我感到自己英语学的很糟糕。(2)
41. 学习英语我不如大多数同学。
篇11: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它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 (包括生理、心理等) 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 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 “9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 有的己经步入社会, 在贴有一定标签的社会背景下, 其自我概念发发展最快, 同时问题也较多, 自我概念直接关系到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知, 关系到其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发展。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融入社会所需的一项基本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对9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2 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以普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的470名学生进行施测, 有效问卷为434人, 有效率为92.3%。其中男生173人, 女生261人, 平均年龄20.16岁。
2.2 工具
2.2.1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采用林邦杰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简称TSCS) 。该量表由70个条目组成, 包括内容维度和结构维度以及综合状况, 共10个因子。其中, 内容维度包括PH (生理自我) 、ME (道德自我) 、PER (心理自我) 、FA (家庭自我) 、SO (社会自我) ;结构维度包括ID (自我认同) 、SA (自我满意) 、B (自我行动) ;综合状况包括TOT (自我总分) 和SC (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为负向因子, 得分越高, 表明个体的自我评价越差, 自我概念越消极;其余9个因子为正向因子, 得分越高, 表明个体的自我概念越积极。该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9, 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注:*P<0.05, **P<0.01, ***P<0.001, 以下同
2.2.2 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
采用王军 (2003) 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Z1 (认知和评价取向) 、Z2 (感受性取向) 、Z3 (社会退缩取向) 和Z4 (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 , 分数越高, 表明人际交往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76, 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2.2.3 施测及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
3.1 9 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总体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 90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来说比较积极, 男性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因子上, 男性大学生得分也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
除道德伦理自我因子、自我行动因子, 自我概念的其余因子在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男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社会退缩”和“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维度上的得分要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
3.2 9 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分析
表2中显示, 自我批评因子与人际交往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其余各因子与人际交往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大学生自我概念越积极, 人际交往能力越强。
4 讨论
该研究表明, 90后大学生具有比较积极的自我概念, 这与姚信 (2003) 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发现, 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概念关系密切, 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过去生活经验的总结, 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父母作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对子女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得到相应的证实。王中会, 刘俊香 (2005) 年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中发现, 如果父母对子女温暖、有感情, 培养出的孩子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汪启荣等 (2006) 年的研究也发现, 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中生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影响不同。
研究还发现自我概念各维度与人际交往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一般来说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的自我认知越积极, 关于自我行为的认知越积极, 个体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 人际交往能力越强。李晶等 (2003)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敏感性程度越高, 自我概念分值越低, 这说明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刘耐烦 (2011) 的研究发现初中生人际交往状况能够预测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这表明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促进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 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出现宿舍矛盾等人际交往问题, 会给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薛敏等, 2011年) 则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影响。积极的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呈正相关, 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其呈负相关。那么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家庭教养方式是如何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作用的, 在这一过程中, 自我概念是否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刘耐烦.初中生人际交往与自我概念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1.
[2]李晶, 翟敏, 宋煜炜, 等.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 26 (1) :51-57.
[3]王军.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归因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26 (4) :743-744.
[4]王中会, 刘俊香.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3) :350-352.
[5]汪启荣, 胡希俊, 李怀珍, 等.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1) :953-954.
[6]薛敏, 廖大凯, 薛涛.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3) :358-361.
篇12: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模糊容忍度;专门用途英语;英语阅读理解
一、引言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模糊现象不可避免。很多学者认为对模糊所采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适度的模糊容忍度对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尤为重要。模糊容忍度又称为“歧义容忍度”,作为认知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McLain是提出此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模糊显示了个体对特定刺激或情景的了解缺乏足够的信息,容忍意味着勉强接受,而不容忍则意味着拒绝,容忍度是一个从拒绝到接受的连续体。”
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是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的创造性行为,而近年来大部分职业学校在开设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比如,计算机英语、数控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语言独特、语料贴近生活实际,是职业学校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有效教学资源,但也是职校生英语学习的难点所在。然而现有文献表明,以职业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而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关系的研究更不多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基于克拉申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职校生模糊容忍度的总体现状如何?(1)学生最能容忍的模糊情境有哪些?(2)学生最不能容忍的模糊情境有哪些?
2.职校生不同语言技能模糊容忍度的具体现状如何?(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模糊容忍度如何?(2)与其他语言技能的模糊容忍度相比有何差异?
3.职校生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1)较高英语阅读水平者其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相关性如何?(2)较低英语阅读水平者其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相关性如何?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2013级计算机专业二年级70名学生,问卷调查有效收回70份。
2.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阅读理解测试的形式。问卷调查主要采用Ely的第二语言模糊容忍度量表Sltas,这是个涉及听、说、读、写、语法方面的利克特表,共有12个选项,要求被试的学生在相当同意和相当不同意之间的五个等级上进行选择,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实验所采用的阅读测试卷是一张关于计算机英语的阅读测试,试卷共有4篇阅读理解,共20个选项组成,每个选项2分。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和阅读测试卷收回后,收集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首先对问卷调查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以了解职校生模糊容忍度的总体趋势以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的模糊容忍度与其他技能相比存在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对模糊容忍度的分数和阅读理解测试分数进行了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论
1.被试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中等和偏低的模糊容忍度,分别占48.7%和45.7%,高模糊容忍度水平者较少,仅占5.6%,统计数据表明模糊容忍度平均得分仅为3.3847。听力中老师使用新单词(均分2.9286)和花时间理解阅读材料(均分3.1286)是学生最能容忍的模糊情境,而阅读中理解全文(均分4.0517)和语法在听说中的使用(均分3.5714)是学生最不能容忍的模糊情境。
2.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模糊容忍度与其他语言技能的模糊容忍度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明显,其模糊容忍度水平从高到低分别是:听说模糊容忍度(均分3.2215)>书写模糊容忍度(均分3.3810)>语法模糊容忍度(均分3.4714)>阅读模糊容忍度(均分3.5476)。但是,学生的模糊容忍度会随语言技能和学习情景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3.总体来说,职校生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r=-.767**,p=.000<.001)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较高英语阅读水平者其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r=-.724**,p=0.002<0.01)在0.01水平上也呈显著正相关。而较低英语阅读水平者其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不相关(r=-.012,p=.966>.05),说明模糊容忍度对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不好的学生不起作用。
四、研究启示
本研究对于职业学校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启示:
1.被试学生模糊容忍度普遍不高,教师应培养学生最佳水平的模糊容忍度,帮助激发其意识,建立积极的态度而不是忽视模糊情境。
2.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模糊容忍度与其他语言技能的模糊容忍度相比最低,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材料,要在学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围内选择贴近生活的英语阅读材料。
3.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参差不齐的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阅读活动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模糊容忍度水平较低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31-33.
[2]刘富强,孙建奎.模糊容忍度对外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4-25.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外语教学与研究[J].1999(1):7-12.
相关文章:
脓毒症患者血糖与预后关系的前瞻性观察研究02-1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磷酸化蛋白p27和钙网蛋白的水平研究02-10
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02-10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具体指引研究02-10
护士指导之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护理六02-10
西红花苷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02-10
颅脑损伤人员伤残鉴定中的伪装与识别研究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