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重点难点(通用11篇)
篇1:初中体育重点难点
跑:重:起跑的快速启动技术和途中跑后蹬技术。难:起跑与加速跑的衔接,后蹬有力、前摆充分、蹬摆结合协调。
快速跑重点:途中跑时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 难点:前摆充分与后蹬有力 耐久跑 重点: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跑动的节奏。难点:克服“极点”现象
接力跑:重:上挑、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及其运用;难: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接力跑上挑式 重点:传、接棒技术与速度的衔接 难点:奔跑过程中传与接的配合时机 障碍跑 重点:能灵活运用相应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障碍物。难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蹲踞式跳远:重:起跳技术和起跳后空中姿势控制;难: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跨越式跳高 重点:起跳、过杆与落地技术。难点:两臂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以及落地时的屈膝缓冲。
推实心球: 重:用力顺序和出手速度难:最后用力与合理出手角度的结合篮球 持球: 重:持球时手触球的部位和双肘外张护球难:抬头注意观察场上情况。
侧身跑: 重:脚尖向前,上体转向有球方向难:跑动注意观察场上情况
变向跑:重:变向时腰腹配合转移重心难:变向后的继续加速跑动前进
滑步: 重:降低身体重心,快速移动难:身体重心平稳移动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重点:变向转体、跨步、探肩 难点:能够利用探肩、跨步保护。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 重:接球与上篮的步伐动作衔接,难:上篮的协调用力。手腕拨球动作
双手胸前传接球 重:传接球手型和用力的顺序,接球后的缓冲动作 难:身体协调配合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重:投篮时的基本手型、用力顺序及出手角度难:投篮时的提肘、拨球动作以及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行进间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重:动作连贯、重心平稳、起跳有力难:上下肢协调配合、控制身体平衡、出手动作柔和稳定
鱼跃滚翻 重点:鱼跃腾空有一定的高度和远度。难点:掌握屈臂缓冲与低头团身的时机。屈腿腾跃 重点:顶肩推手,提臀收腿。难点:挺身展髋与落地时的缓冲。
骑撑后倒挂膝上 重点:摆动腿前远伸 难点: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外侧坐越两杠直角下 重点:支撑摆动。难点:越两杠直角下。
足球 脚背正面踢球 重点:脚触球的部位 难点:踢球时全身的协调配合。
胸部停球 重:积极预判,主动迎球。难:停球时挺胸或收胸收腹的时机。
头顶球重:额头正面顶球位置。难:顶球的时机与腰腹发力的控制。
排球 正面下手发球 重:直臂挥摆,全掌或掌根击球难:击球点和击球时机的把握
正面屈体扣球 重:扣球手法、挥臂 以及击球点 难:起跳时间、起跳点。起跳方向
健身拳:起势 戳掌冲拳 抽掌弹踢 进步蝶掌
重:对健身拳前三势的熟练掌握,难:在学习程中提高协调性和柔韧性等;
篇2:初中体育重点难点
1.跨越式跳高:重点是起跳,难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2.蹲踞式跳远: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难点是助跑快而步点准确、板前不减速地起跳和腾空后的蹲踞动作。
3.立定跳远:重点是双脚用力蹬地起跳,难点是动作配合协调。4.山羊分腿腾跃:重点是提臀分腿顶肩,难点是抬上体。
5.篮球:原地运球 重点是拍球的部位,难点是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双手胸前传接球:重点、难点是传接球的手法和手脚动作的配合。6.足球:颠球:重点是脚踢球的部位,难点是两脚的协调配合。
7.快速跑:快速跑的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以最快速度跑完较短距离的全程。重点是途中跑;难点是有力的后蹬和蹬摆的协调配合。
8.耐久跑: 耐久跑对改变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最有效,是培养参与者坚毅、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和战胜困难的精神的有效运动项目。重点是途中跑;难点是合理分配体力和培养意志品质。另外,跑进中蹬摆协调配合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
9.接力跑:重点是在高速奔跑中顺利地完成传接棒;难点是接棒人的起动时机和传接棒时机的确定。
10.跨栏跑:重点是跨栏步和跑跨结合技术。难点是跨栏步的起跨技术、保持身体平衡、节奏感。
11.跳高:跳高对增强下肢力量,发展弹跳力,提高人体的灵巧性和协调性都有显著效果。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难点是过竿技术。
12.跳远:重点是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结合。难点是助跑快、踏跳准、板前不减速。13.三级跳远:重点是三次跳跃的协调配合和维持身体平衡;难点是合理的三跳节奏并保持三跳的水平速度。
14.推铅球:推铅球对发展腿部、腰腹和上肢爆发力及身体的协调性,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重点是最后用力。难点是滑步与最后用力的结合。
15.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重点是前掷时的用力顺序,难点是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16..篮球
(1)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心、蹬地;难点:蹬伸与腰、髋协调。(2)传、接球: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球技术,重点是用力方法和位置;难点是协调配合。接球技术,重点是迎、引、持球;难点是手脚配合。(3)运球:教学重点和难点:控制球,脚步熟练,手脚配合。
(4)抢、打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判断球、洞察对方意图、用合理动作抢断;难点是时机、控制身体平衡。
(5)抢篮板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进攻“冲”,防守“挡”;难点是抢位、起跳、抓球。
(6)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路线和技术;难点是时机和位置。
(7)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位置、路线、技术;难点是时机和意识。17.足球运动
(1)颠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颠球用力方法和触球部位。(2)踢球: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脚触球的部位;难点是脚触球的部位正确。
(3)停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滚球:部位、缓冲;反弹球:位置、部位、压球方法;空中球:部位、缓冲。难点——选择部位和方法。
(4)头顶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部位、用力方法、时机;难点是判断,空间位置。
(5)运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姿势、部位、方法;难点是动作衔接、重心控制
(6)抢截球:教学重点和难点:判断、掌握抢截球的时机和抢截球后自己身体重心的调整。
(7)掷界外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力顺序;难点配合、重心控制。(8)守门员技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手型和身体姿势;难点是判断、选位、堵截和接球。(9)“二过一”配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时机、方向、力量、切(插)。(10)选位与盯人:教学重点和难点:准确判断、随机应变。18.排球运动(1)准备姿势和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重心的控制;难点是准确移动。(2)发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抛球和作用力;难点是准确性与攻击性的结合。
(3)双手上手传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击球点、手型、协调用力;难点是球稳、落点准。
(4)双手下手垫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控制球;难点是选击球点。(5)扣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手法;难点是起跳时间、起跳点。(6)拦网: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拦击技术;难点是判断路线、选择点。(7)接发球站位: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站位和判断;难点是一传到位。(8)进攻战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配合;难点到位。19.体操运动
(1)前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团身要紧;难点是蹬地推手同时用力,滚动成直线。
(2)远撑前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撑地远、蹬地有力、团身紧;难点是动作连贯、协调。
(3)鱼跃前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快速蹬地摆臂(推手的时机和推手力度);难点是掌握屈臂缓冲和低头团身的时机。
(4)后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翻臀;难点是推手。
(5)直腿后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举腿翻臀;难点是推手。
(6)肩肘倒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举腿手臂压垫;难点是展髋夹肘。(7)头手倒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两手与前额撑垫成等边三角形,紧腰提臀;难点是举腿、展髋、臀部回压的配合。
(8)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教学重点:单足踏跳,两手依次后撑教学难点:推手,移重心
篇3:大学体育舞蹈的侧重点和难点分析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侧重点,教学难点
一、前言
基于对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了解,在当前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侧重点和难点不但是开展教学之前所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关系到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按照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并将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相结合,同时还应当着重训练学生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只有对大学体育舞蹈的侧重点和难点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保证体育舞蹈教学取得实效。
二、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应加强学生形体训练
基于对大学体育舞蹈侧重点和难点的了解,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地开展学生形体训练。由于体育舞蹈对学生的新身体协调性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形体基础,只有达到这一要求,才能够提高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减轻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的负担。因此,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身体素质能够得到不断加强,最终达到体育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中,应当首先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做到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形体训练计划,并合理地设定形体训练目标。从这一点来看,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形体训练是体育舞蹈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体育舞蹈教学的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形体训练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三、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应将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相结合
从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来看,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二者互为补充、互为支持,既要提高乐感培养的整体效果,同时也应当加强形体教学,使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共同发展,为学生的舞蹈素质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相结合,通过制定有效的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方案,使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为大学体育舞蹈教学提供良好的方法支持和内容支持,使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作为教学的侧重点和难点来对待,通过将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相结合,实现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的共同开展,满足舞蹈教学的现实需求,为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认识到乐感培养与形体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将二者有效地结合提高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应着重训练学生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结合体育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训练学生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只有学生掌握了舞蹈动作和基本的技巧,才能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取得积极效果,同时考虑到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际难度,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动作与技巧的掌握能力也关系到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因此,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训练学生的舞蹈动作和技巧作为舞蹈教学的侧重点和难点来看待。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训练计划,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在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的掌握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为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使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在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有更强的针对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掌握侧重点和难点不但有利于舞蹈教学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舞蹈教学能够根据侧重点和难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能够在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确保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能够在整体教学质量上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大学体育舞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的侧重点和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有效的掌握,为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铁柱.谈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J].大众文艺,2011(13).
[2]龚其超.论国标舞的艺术化创新发展[J].大众文艺,2013(6).
[3]李红平,张闫.对于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4).
[4]徐春红,李杰,吴海池.关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
[5]刘健,成兆启.音乐对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影响[J].科技信息,2010(35).
篇4: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47-01
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掌握的情况如何,决定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掌握的明确、系统,对个人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此对这方面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何谓体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1、体育教学中的重点
首先,无论是理论课还是体育实践课,都要有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是写好教案的首要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出发点,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技术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发展与培养能力目标等四个方面;新课程标准把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化为: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目标的具体明确是捕捉教学重点的“源头”,因此,要准确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首要问题是深刻的分析、理解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重点通常是技术动作比较细腻、解决难点问题的基础、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如:在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传授学生四个八拍的动作过程中,通常手型的控制与变化、手臂的伸直和运行路线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结束动作与起始动作的衔接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反复的突出强调,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从而主动的确立正确的动作整体概念。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会随着教学的进程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重新生成和确立,在接下来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来源中会进一步阐述。
2、体育教学中的难点
体育教学中的难点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领会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学对象来说的。一般难点比较复杂、深奥、学生难学、教师也难教。表现在学习效果不好,经过反复的练习都难正确的掌握的地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经验的累计及学情等的综合分析能够预知的。
3、重点、难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重点、难点问题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这个问题解决的即时和有效,就能够迅速提升体育常态课的质量和缩短全体学生自我动作构建的时间,从而提高运动效果。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随着条件的改变,不乏有时二者统一。一般来说,两者又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解决了难点,方能更好的领会重点,进而能对教学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
二、重点、难点的基本来源
探源问题,是掌握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准确把握、即时抓住重、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重难点来源一:教师要认真的钻研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大纲中的单元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到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该项教材与不同年级的衔接与联系;把握住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源二:认真的备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身体活动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的放矢。来源三:根据确定的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每次课的重点与难点。来源四:认真钻研本次课的技术动作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抓住本次课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之处,这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解决重点、难点的基本方略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根据重点内容的基础性、关键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内容要突出强调,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详实的理解,语言要干练,直述要点,文字描述、概括性要强,动作示范要准确,尽量做到边做边讲解,可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方法,总结出规律与方法传达给学生,要做到“授学生予渔,不要授学生予鱼”,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对细节动作要每次课都要练,关键性的技术动作环节要堂堂练,不要搞突击性的练习,那样解决不了重点内容问题。另外,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加强重点内容的共性和个性的处理,这样问题的解决在深入和全面具体。
2、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难点
难点的突破,首先要解决好重点问题,重点问题解决的好,难点问题也就会很快的迎刃而解。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以攻破的阻碍,从学生的心理上就存在对问题的抗拒,教师要有敏锐的思维,灵活的方法的运用。对难点的问题要分析划分成环节或步骤,一环一环或一步一步的解决,直至突破要害。在其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撑和鼓励,多变化练习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要给予即时的评价、指导和关注,增强综合因素对难点问题突破的的力度,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要关注重点、难点问题的个性化和时间化
随着教学的进展,对同一个教学对象或团体,内容的重、难点会发生变化的,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捕捉。不同的个体对象有的时候,难点则不同,教师要重视区别对待的原则,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同时挖掘,不要拘泥在统一的方法上,因人而异,因问题而施法,这样重点、难点问题才解决全面而有效。
综上阐述的三个层面,使对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思路,对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个人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一定的帮助促进。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
[2]何劲鹏.生命视域中体育教学的哲学思考[J]体育学刊.2006.2
[3]耿培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有内涵[J]中国学校体育.2010.10
篇5:如何突破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中,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在课堂教学时,告诉学生检测淀粉的简单方法并作出相关的提示。通过老师创设问题,让学生学会对探究活动能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学会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好 “主角”。初中阶段的生物课本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却有很多概念,所以,对概念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方面,我通常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的内容中,对“相对性状”这个概念的学习。我先是提出“什么叫相对性状”这个问题,再是针对概念中的关键词举出相应的例子,然后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最后老师针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详细的解释。通过这样的解释和比较,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会更加透彻,得到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篇6:初中体育重点难点
检验一堂课的好坏,是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课。众所周知,备课要备的内容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料,备教具。在备课时注意了这几点,备课的内容就基本全面了。但是,如何在备课时把握好这几点,把握好备课的重难点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备教材
首先,必须钻研教学大纲,因为教学大纲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只有吃透了教学大纲,才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是对教材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只有了解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才能驭驾教材,并在上课时根据教材的内容系统的传授给学生;
再次,是教师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把握好课文中所出现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句子的结构容易混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系动词,什么时候用行为动词,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要重点加以讲解。
二,备学生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可能是同步的,教师要承认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对学生统一要求。
首先,教师备课的内容要针对大部分学生;
然后,再根据基础好的学生和和基础差的学生的各自特点来适当的增加知识的难度或降低知识的难度。
三,备资料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核心内容,而教学资料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利用好了教学资料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教师在选择资料时要把握好量和度。
四,备教法
随着教学的发展,传统的讲授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也要大胆创新。例如:讨论法,实验法,快了教学法,诱导教学法等。
五,备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俗话说“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六,备教具
篇7:初中体育重点难点
首先,我没能通读教材,总是片面的认为只要掌握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了,忽视了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时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这一真理。造成了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重点内容掌握不好的后果。其次,我总是让学生完成统一标准的学习任务,从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知识要求,一味的追求课时的形象完成,结果脱离学生实际造成教学失败。再次,我在备课中只强调了教法,忽视了学法,使得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兴趣也与日剧减。最终造成了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得现象。
学完专家讲座的《初中备课的重点与难点》后,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熟读教材,理解教材。掌握各知识间的联系性和不同处。做到游刃有余。让学生学的有目标,自己教的有目的。
掌握学生情况,分层教学,还要个性教学。针对学生的基础,确定每堂课的讲解进度和难度。教学过程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及效果。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应个别对待,因人教学,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篇8:初中体育重点难点
何谓教学重点?“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应知应会的主要问题, 每一章的重点就是这一章的纲领, 抓住了这个纲领, 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难点是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到接受起来有困难的问题。”[1]
笔者认为教学重点应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某教材内容的单元教学重点;其二是某课的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直指运动动作的技术关键:“一个动作, 不论有多少技术环节, 其中必有一个决定动作质量优劣的主要环节, 这就是通常所称的技术关键”[2]。如蹬踞式跳远的技术基础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每个部分都是技术环节, 而决定蹬踞式跳远成绩的主要环节是技术关键。某教材单元教学重点与某课教学重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每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 但一定要把握好该教材的单元教学重点, 才能有的放矢, 使单元教学内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如上例中的蹲踞式跳远教材, 首先要确立蹬踞式跳远教材的教学重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它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核心, 所谓核心就是要把整个单元教学的重心放在“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即安排的教学学时应相对增加、学生练习时间增加、练习次数与密度等也增加, 以突出单元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而教学难点的确立基点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问题, 这些难点因教材不同而异、因课次不同而异、因学生不同而异、因学习进度不同而异, 因此教学难点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而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有时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是一致的, 有时又是有区别的, 重点是难点的基础, 但难点不突破, 会影响教学重点的把握。
二、如何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根据教材的内在结构确定教材的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每一个教材都有它内在的逻辑关系, 我们仍以蹲踞式跳远为例, 这一教学内容分为6课时, 若各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课时——助跑练习+起跳方式介绍;第2课时——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第3课时——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第4课时——腾空;第5课时——落地;第6课时——完整练习。那么在这6节课中, 第2~4节是该教材的技术核心内容 (第2、第3节课比较明显是同一内容, 第4节“腾空”是检验“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成效的动作, 与它密不可分) , 应作为重点教学, 这个重点就是所指的单元教学重点。如果某教材单元教学中只是一节或二节课 (即学习运动技术比较简单易学) , 那么直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就可以了。
2. 根据单元内在结构确立各课次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6课时的蹲踞式跳远教学内容中, 每节课的内容都是一个相互衔接但又有区别的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 必不可缺少, 因此在确定了该运动技术单元教学重点之后, 就可以安排每节课的教学重点, 而难点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与情况加以确定。
3. 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确定同一内容的教学重难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 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年龄层次, 其教学的重难点是不同的, 如同样是篮球教学内容, 小学生可以侧重于球性的练习, 即通过篮球活动发展小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重点不在于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 因此可以安排一些距离较近的抛球练习、低难度的传球练习、拍球练习等 (篮球也可以小一些) ;初中学生则应把重点放在学习篮球的技术上, 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篮球技术的细节教学;而高中学生应把篮球技术的深化教学与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当然, 还有一些小细节方面也应引起关注, 如同一个班级由于学生学习情况与掌握程度不同, 其教学难点是不同的, 此时教师应采用分层次教学、分组教学等形式来解决这方面的教学难点。
4. 把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技能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 运动技能目标是课堂教学目标的核心目标, 从逻辑关系角度来讲, 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制定的依据之一是对教材内容的细致分析, 其中教学重难点分析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由于体育教师经常忽视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因此在观看一些教师的课时教案中, 也会常常发现运动技能目标与课堂教学重难点不相吻合, 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分散化、运动技能教学目标泛化等现象。
5. 根据上一课次的学习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重难点
教学虽具有一定的预设性, 但它本质是生成的, 因此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前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教学实践中会经常出现课前无法预料的情况, 而教师的备课又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不可能备一节上一节, 因此体育教师在制定下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时, 应当根据上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已经预设好了的单元教学计划灵活地进行微调, 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情况、新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教学重难点的针对性。
三、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
1. 细研教材, 突出重点
教材是教学的媒介, 因此研究教材很重要, 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 有时需要观察他们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以上所述, 这里所指重点有两个含义:单元教学重点与课堂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的确立直接影响到单元教学中各个课次教学的衔接性;课堂教学重点的明确则牵涉到整节课的教学重心。确定了两个重点之后, 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对重点问题就进行重点地教学设计, 特别是课堂运动技术教学更应贯彻“精讲多练”:精讲就是要强调重点, 突出重点, 使学生对重点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多练就是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器材采用分组、分层教学以增加练习的密度、次数。
2. 深入浅出, 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 有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的重点不是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重点问题要让学生清楚明白, 对于难点问题, 要求教师运用通俗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讲解与辅助练习, 使学生易于理解, 感到难点不难理解。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如直观法、案例法、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游戏法、降低难度法、竞赛法等, 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简化难点, 让学生感到难点不难。难点突破了, 就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的把握, 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先易后难, 循序递进
教师可将教学难点分解为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小难点, 使学生在逐步解决各个小难点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可使学生解决更高难点的条件, 引导学生解决更高的教学难点。如: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纵箱支撑跳跃”中, 学生难以掌握“双手远撑”的动作。为此, 教师可以采用分步骤教学方式:第一个步骤是在纵箱上用粉笔画上一线 (箱的中等距离左右) , 让学生有一个撑手的目标;待学生基本掌握之后, 再把线画得远一点, 让学生有第二个撑手的目标;第三个目标是把线画在远端的三分之一处。通过这三个分步骤教学, 可以解决“双手难以远撑”的教学难点。
4. 理解记忆, 正向迁移
运动技术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在学新运动技术时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 同时新学动作与已学动作也可能产生负迁移, 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时, 一方面要重视把已学知识运用到新学的知识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运动技能来学习新的知识, 如可以运用球滚动的知识与技能来学习前滚翻技术;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跳跃动作来学习跳远技术等。这样的教学提示可以节约运动技能的学习时间,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技能的较好理解。
5. 分层教学, 区别对待
一般的教学手段是为中等水平学生而设计的, 但是却存在着水平较高学生“吃不饱”和水平较低学生“吃不了”的问题, 这是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比较正常的现象。因此一个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会提前做好解决课堂难点的预设工作, 并根据教学现场中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法进行化解难点, 其中分层教学是一个有效的形式。仍以“纵箱支撑跳跃”教学内容为例, 在教学主要环节上可以设计三到五个跳箱, 分别采用不同的高度、距离、踏跳板远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情况进行自由选择, 以解决不同学生存在的胆量难度、远度难度、距离难度、高度难度等难度。
四、课堂教学案例与分析
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模板与格式, 因此各省市地区在教学计划方面有较大的出入, 有很大部分教案没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因此只能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从教学单元看课堂教学重难点
从表1看, 该单元教学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单元, 由于跨越式跳高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教材, 因此从第三次课开始到第十次课为止都是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各课, 当然第一、第二次课可以作为跳跃内容铺垫, 最后一次课则是检验教学成效的测试课;其次, “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应是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重点, 该教学计划重点安排了4个课时, 应该说是突出了教学重点;第三, 该单元教学计划没有把重难点分开, 这是一个值得修正之处;第四, 表1中各课次的教学重难点似乎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 并不是真正的教学重难点, 并且写得太粗略;第五, 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与每节课的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相互呼应, 并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以细化。
[案例二]——从课堂教学看教学重难点之一
分析:从表2看, 该课时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比较清晰;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开阐述, 且比较具体;3.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与课堂教学重难点能相对呼应;4.第一次课就提到“创编集体舞组合”似乎有些不切实际;5.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雷同, 笔者认为没有真正找到该课的教学重点, 应深入到教学内容中, 寻找更为细化的教学重点;6.既然在第一次中不宜提到“创编集体舞组合”, 那么真正的教学难点是什么呢?这也是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深挖的问题。
[案例三]——从课堂教学看教学重难点之二
分析:从表3看, 该课时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重点不像教学重点, 因为“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是教师的事, 与学生无关;2.“学生兴趣的调动”也不能成为教学重点, 因为调动学生兴趣对于每节课来说都是需要的;3.“身体姿势的控制”改为“健美操步伐组合练习时身体重心的控制”比较妥当;4.“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创新”这个教学难点提的不是很妥, 因为这是一个心理问题, 也并不是一节课所能解决的;5.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衔接不够紧密。
参考文献
[1]邱玉霞.关于如何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几点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体育概论教材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
[3]吴文艳.对教学难点突破的思考[J].早期教育 (教师版) .2008.12.
[4]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3-164.
[5]毛振明, 于素梅.体育教学计划编排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6;180
篇9:初中体育重点难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 重点 重要性 难点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99-01
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成绩与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对动作的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体育教学中的动作重点是指动作中的重点环节,它需要体育教师根据所教整体内容来精心设计和确立。动作难点指的是动作中链接过程,这要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予以明确。体育教学中,把握了教学的动作重点和难点,教学效果才有明显提高。
1 动作结构的掌握
1.1 动作结构层次
动作结构的教学与学习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明确动作及运动关键环节,了解动作的整个程序;二是将整体动作予以分类,便于了解和掌握各个动作的细节;三是把单项动作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四是记清各个动作之间的衔接方式。
1.2 动作结构定义
动作结构由基本动作和动作程序两个内容构成,动作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因素的组成对动作要领有重要影响。在构成因素及其程序相似的情况下,动作由各组成因素不同,这会给动作行使带来一定的差别,如投掷运动,它需由预备、助跑、用力、缓冲等步骤构成,没有这不同的四个部分就不可能完成投掷这项体育运动。即使完成了,也是不可能是符合规律和完美的。
1.3 动作结构约束看动作的进行,动作是在一定动作环境及有关姿势相互作用下进行的
当然,动作的结构相对来说不会有变化,各个动作的进行都有制约因素,但各个动作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动功能的表现有其固有的特性,即由各个动作的链接而逐步演绎出其整体性。这是动作结构与动作环境、运动功能融为一体的因素使然。
2 突破重点的重要性
2.1 重点环节的内涵
一个动作无论有多么复杂的结构和程序,里面总有一个起着主导作用的成分,这就是动作技术关键部分。如背越式跳高这项体育运动动作,它的关键部分是起跳,亦即“过杆”。之前的助跑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只是起辅助作用。重点把握的关键部分是“起跳”。“起跳”失败,之前的助跑是徒劳的。
2.2 掌握重点环节的作用
致力于体育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必须懂得一个体育项目中重点环节的重要作用,抓住了重点环节来教学,就等于抓住了“纲”,纲举才能目张,一切次要的环节均在掌握之中,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果,才会出成绩,若放弃了重点环节的教学,要想取得教学成果是不可能,故要重视重点环节的掌握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突破重点的方略
只有慎重研究确定一堂体育课的重点,针对重点来备课,将多种教学方式写入教案,本着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准备一桶水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变通、游刃有余,突破动作技术重点,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如挺身式跳远运动教学,就要研究出这项运动的重点,准确踏板不越位是一个重点。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如何在助跑后准确踏板的技术,不仅只是讲,教师还要作示范,先讲后示范,先示范后讲均可,但保证学生能听懂所讲的要领,看清示范动作过程这是前提。然后要学生去仿做,把学生的动作状况与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然后再让学生去做,反复练习,反复研究,这样的教学才会见成效。
3 攻克难点必要性
3.1 动作难点内涵,指各个动作的细节及实施的过程
运动技术课的有关内容从理论上看均能理解,难的是付诸行动,如演戏是一个道理,能给演员的唱腔、动作提出意见或建议,但身体力行就难了。体育运动技术难就难在亲自去做。但难,不能说不做,方法是对难点进行分解,尤如电影的慢镜头一样,一个一个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得清楚明白。当学生看清弄懂了,再把一个个分动作有机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3.2 细节的把握
当然这些细节,除了老师讲解外,还必须要学生加以体验,有的细节动作起来并非有一定之规,但只要结果一样就并无大碍。
3.3 攻克难点
动作技术学习在最后阶段有一个难关,人们称之为“高原期”。即:练习成绩在达到中上水平时,升不上去了,有些学生通往成功的路上灰心了,退缩下来,有的在“高原期”里止步不前,此阶段是技术教学过程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必须通过多渠道来指导、督促学生,使学生坚持训练,所谓多渠道是指思想教育,考核记分、趣味施教等。
在动作的众多细节中,突出了难点,就可达到事半功信的教学效果。如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的教学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达到向上运动的最佳效果。那么,在起跳技術的细节中,起跳腿的积极前伸与制动和摆动腿与双臂同时向上摆动的协调配合,就成为了起跳技术中的难点,它决定着起跳效果的好与坏。
3.4 难点的可转化性
在教学中应考虑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分散或转化难点,怎样才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衔接紧凑,化难为易。如体操教学中的团身前滚翻,这是比较简单的动作。从蹲撑开始,由上身向前倾,双臂向前伸远撑,双脚蹬地,双腿伸直,提臀,屈臂低头,使头的后部、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当臀部着垫时,快速屈膝团身,前滚成蹲撑。难点是:双臂伸撑时与蹬地的配合。难点是向前滚动技术的正确掌握。对此,可要求学生在助力作用下,加大前滚速度和力度,突破团身技术获得前滚翻的动作体验,然后让学生自述并实践前滚翻成蹲撑动作轨迹的特征,引导学生揭示团身与向前滚动顺利完成动作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果。
篇10:初中体育重点难点
选择重点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第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与性别特征。第二,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第三,形式活泼,激发兴趣,简单易行。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撰写教学计划安排重点教学内容时,一节体育的内容搭配要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要全面发展。
一、上下肢结合的原则
我们在练习上肢时如:有投掷内容(实心球)时可搭配下肢练习如:跑、跳等项目上。
二、力量练习与速度或耐力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一节课中有力量练习如:举哑铃、斜身引体等可搭配耐久跑的练习。
三、柔韧练习与速度或耐力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一节课中有练习技巧时可搭配跑的练习。
篇11: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学习张思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分作五层来说。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这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第二层讲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文章直接引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人死的意义有所不同,用“鸿毛”和“泰山”生动地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指出张思德同志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既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又揭示出了革命的人生观。
第三层讲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首先指出衡量是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着用我党采纳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建议,这是我党采纳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具体事例,说明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
第四层指出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解放全人类。毛泽东针对当时的情况告诫全党“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同时进一步指出:不怕牺牲,应当是在人民的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但不能莽撞、蛮干,要尽量地减少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要求全党做到:“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开追悼会的意义,不仅是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团结人民。
2.学习《为人民服务》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的关系。《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论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文章围绕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生字:
“炊”“悼”“姓”和“吹”“掉”“性”在对比,辨别中记忆、掌握;“哀”中间部分是“口”,不是“中”。
词语:
鸿毛:鸿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卖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4.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
【例1】“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析 这句话告诉我们看问题应该全面,如果工作中遇到挫折,斗争中遭到失败时,要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要悲观失望,不要灰心丧气,要坚信我们是为着人民服务的,只要面对困难,.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奋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句中三个“要”是排比句,语气坚定给人以无限鼓舞。
【例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相关文章:
体育中考短跑技术训练02-19
初中体育教师02-19
初中体育足球02-19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02-19
初中体育健康02-19
初中体育体操教案02-19
探究高考体育短跑训练02-19
体育课短跑教学与训练02-19
2024国培初中体育作业《初中体育教师如何确定各年级重点教学内容》02-19
初中体育中考范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