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精选七篇)
液-质联用 篇1
1 液-质联用分类
目前常用的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具有两大分类系统, 一种是从质谱的离子源角度来划分, 包括电喷雾离子源 (ESI)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 (APCI) 和大气压光电离源 (AP-PI) 等;另一种是从质谱的质量分析器角度来划分, 包括四极杆 (Q-MS) 、离子阱 (IT-MS) 、三重四极杆 (TQ-MS) 、飞行时间质谱仪 (TOF-MS) 和傅立叶变换质谱仪 (FT-MS) 等。
2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2.1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及其制剂往往成分复杂多样, 成分研究采用传统提取分离方法, 再通过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技术进行鉴定, 分离提纯工作量大。而采用LC-MS联用技术进行中药化学成分分析, 可以同时得到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分子量及特征结构碎片等丰富信息, 具有高效快速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只需对样品进行简单预处理或衍生化, 因此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孙健等[1]应用LC-MSn联用技术研究柴胡皂苷类的化学成分, 得到各化合物的总离子流图和多级质谱图从而鉴定出23个化合物。张加余等[2]鉴定马钱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采用HPLC-ESI-MS/MS对4类生物碱的裂解方式, 结合保留时间、质荷比以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进行研究, 鉴定了18个生物碱成分。汪祺等[3]分析生脉注射液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 以五味子中间体化学成分研究为基础, 采用LC-IT-MS联用仪对8家生产企业的生脉注射液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指认。发现8家生产企业共有成分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戈米辛J和当归酰戈米辛Q。张靖等[4]采用UPLC-ESI-LTQ-Orbitrap质谱分离分析三芪口服液中化学成分, 根据精确相对分子量信息和多级质谱碎片信息, 结合对照品质谱行为, 从复方三芪中快速分析鉴定了39个成分。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LC-TOF-MS) 全扫描模式下可以准确测出分子量, 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化合物结构鉴定。母会丹等[5]采用UPLC/Q-TOF-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白芍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根据各个色谱峰在质谱中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质谱碎片结构信息和色谱保留规律, 成功鉴定了白芍中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没食子酰基蔗糖, 其余均为单萜苷类化合物。
2.2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与其功效有关的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但大量研究表明, 中药的药效并非是单个或某几个指标成分在起作用, 而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从单一指标性成分控制向多指标发展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必然趋势。
HPLC-MS由于本身的特殊优势, 在中药多成分测定中发挥了优势。参甘冠心合剂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方剂, 药味众多, 体系复杂, 主要含有黄酮类、苯丙素苷类、酚酸类、芳香酸类等化学成分群。张艺竹等[6]采用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参甘冠心合剂中的芍药苷、毛蕊花糖苷、阿魏酸、柚皮苷、丹酚酸B、党参炔苷、橙皮苷、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等11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 实现对中药复方制剂中多种成分进行定量测定, 以对其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汪祺等[7]采用UPLC建立了生脉注射液指纹图谱, 标定了18个共有峰, 同时, 采用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 通过二级质谱信息, 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 确定18个共有峰化合物的结构, 为进一步探讨生脉注射液的物质基础, 以及控制产品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质谱检测的高灵敏度适于样品中低含量组分或毒性成分的测定。研究报道山豆根生物碱是其功效和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其中生物碱中的金雀花碱类毒性更大。李妃等[8]采用HPLC-MS法, 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同时测定山豆根样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和N-甲基金雀花碱的含量, 为控制毒性较大的金雀花碱型生物碱成分含量提供参考。该方法适用于含量微少或基质较复杂的样本。
2.3 中药药动学研究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需对生物样品中的微量成分 (原药、代谢物等) 同时进行分析, LC-MS由于其强大的分离鉴定优势, 不仅能够同时测定样品中复方制剂的多组分浓度, 而且对代谢物能够进行定性, 满足生物样品分析中的要求, 逐渐成为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为了了解氧化苦参碱在体内转化为苦参碱的量, 便于临床确定给药剂量及掌握药物发挥药效与毒性的物质基础, 王素军等[9]通过液相-串联质谱 (LC/MS/MS) 法测定ig和iv氧化苦参碱后氧化苦参碱和代谢产物苦参碱的血药浓度, 以及ig和iv苦参碱后苦参碱的血药浓度, 对氧化苦参碱在食蟹猴体内的转化率及代谢特点进行研究。王莹等[10]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议同时测定决明子特有蒽醌类成分橙黄决明素、黄决明素、决明素和1-去甲基决明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 以此为指标进行药动学研究, 全面地反映了决明子在大鼠体内的吸收过程。王佩瑶等[11]利用UP-LC/TOF-MS进行血清样品分析, 考察了双龙方 (人参、丹参) 中人参皂苷、丹参酚酸两大类物质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测定了双龙方中丹参素、丹参酚酸G、丹参酚酸K、丹参酚酸M、人参皂苷Rb1、Rb2、Rc、Rd、M-Rb1、M-Rd10种成分的峰浓度。明确了双龙方中有效部分人参总皂苷和丹参总酚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2.4 中药代谢研究
LC-MS联用技术在分析中药代谢产物时, 由于其选择性强、灵敏度高且可以获得化合物的大量信息, 有利于药物代谢产物和内源性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成为分析和鉴定代谢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左冉等[12]研究黄连解毒汤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时, 采用LC-FT-ICR-MS法, 对多个时间点的血浆混合样品进行检识和结构确认, 对黄连解毒汤入血成分进行了更为全面准确的分析, 共发现38个入血成分, 包括22个原形成分和16个代谢产物。在代谢产物中, 除M11为一相代谢产物外, 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多以二相代谢产物形式存在, 包括葡糖醛酸和硫酸化产物。Zhang Lei等[13]首次采用LC-IT-TOF-MS研究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 结果藤黄酸快速地代谢为三个代谢物, 经鉴定分别为3, 4-双氢藤黄酸、10-羟基藤黄酸和9, 10-环氧藤黄酸。
2.5 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系受外部刺激或扰动后所产生的内源性代谢物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是探明生物体系代谢途径的研究方法。代谢组学的研究样本可以是生物体液 (如血浆、尿液、唾液等) 、细胞提取物、细胞培养液和组织等。检测分析技术主要采用以核磁共振谱 (NMR) 、质谱 (MS) 为核心的分析技术以及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Q-TOF质谱仪能够同时获得分子离子和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 有利于获取分子式及代谢物的裂解特征信息, 有效地进行未知化合物的解析, 因此非常适合于代谢组学研究中寻找及鉴定与疾病相关的可能标志物结构。关鑫等[14]对大鼠在急性胰腺炎 (AP) 时尿液的变化特征及生物标记物进行分析时, 采用LC-ESI-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AP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尿液样本, 从整体代谢角度探讨急性胰腺炎时大鼠体内代谢的特征。结果发现了18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提供基础。张启云等[15]采用HPLC-TQ-MS/MS检测血浆中物质, PCA、OSC-PLS分析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及其整体状态的影响, 结果发现了部分生物标记物。代谢组学是目前癌症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发现和筛选[16,17,18]的一种高效技术手段。为了发现胃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杨太忠等[19]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UPLC-MS) 分析了20例胃癌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代谢谱。通过代谢组数据分析获得胃癌患者系统代谢特征, 结果定性出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二氢胆固醇经验证组样本验证, 具有成为胃癌代谢标志物的潜力。
3 结语
液-质联用 篇2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UASB;A/O;MBR
1前言
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垃圾转运站、焚烧场或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是由各种化合物和腐烂物质生成,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氨氮、难降解废水,富含POPS及PTS等[1]含有浓度极高的BOD、COD。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生物法、物化法和土地法三大类[2]。生物处理法中厌氧处理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厌氧塘、EGSB、IC等;好氧处理有好氧曝气塘、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无氧/好氧(A/O)混合处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催化氧化、膜处理等。土地处理如人工湿地等主要通过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九江垃圾发电厂位于成都市,采用了国际高标准的设计技术和专业公司营运管理,每天平均进场垃圾量为500-650吨,平均每天渗滤液产量为450吨。
2工艺运行与水质标准
2.1工艺运行
根据厂家提供的渗滤液水质,成都九江垃圾发电厂渗滤液的处理工艺采用了生化处理(UASB+A/O)和膜技术处理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工艺如图1所示。
图1
2.2渗滤液进水水质和处理后出水指标限值
渗滤液进水质如表1所示;九江垃圾发电厂的渗滤液经过处理以后,其水质标准要求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中规定的三级排放标准,具体指标值见表2。
3.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渗滤液被泵打入渗滤液处理系统后,先经自动细格栅再进入调节池,栅距0.5毫米,去除固体物,以保护下游设备不易受损。经隔渣后的渗滤液流进调节池。调节池同时设有两台输送泵(1台备用)作为输送渗滤液及控制流量(每小时25立方米)。经过渗滤液调整后,渗滤液会进入UASB反应器。该反应器分为两格,两格同时运行,单格处理水量10立方米/时,设计容积负荷为3.64公斤COD/立方米/日,上升流速0.6米/时。在反应器中,有机物首先分解为有机酸,然后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反应器顶部有一系列的三相分离器,将甲烷气、污泥和处理后水有效地分开。经过厌氧处理后,渗滤液的碳氮比会有所下降,造成碳氮比失调。为给A/O池提供足够的碳源作反硝化,以减低化学品消耗,部分渗滤液将旁通至A/O,以增加碳氮比值,作为反硝化之用。
3.2无氧/好氧生物池(A/O)
UASB出水进入A/O池,A/O系统内设单独的内回流系统,进行硝化-反硝化去除氨氮。兼氧池采用兼氧微生物为主,悬浮型和附着型微生物混合的生物相,为厌氧至好氧的过渡阶段。池内设4台潜水式搅拌器进行混合搅拌,使渗滤液和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和混合,同时保证溶解氧浓度低于0.5mg/L,通过好氧池混合液回流来提高硝化-反硝化的效果,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好氧池采用好氧微生物为主,悬浮型和附着型微生物混合的生物相。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摄取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大部分的CODcr及BOD5。好氧池采用三叶罗茨鼓风机供氧及微孔曝气器曝气,氧吸收率从普通穿孔管的2%提高到15%,提高了动力效率,增加生化处理效率。由于硝化过程会造成碱度不足,因此考虑硝化工艺段中补充碱,以调节碱度,利于硝化。此外MLSS控制在4000-7000 mg/l。
3.3膜生物反应器(MBR)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是废水处理技术的一项创新。周平英等[4]采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表明,有机物去除率较高且稳定。C. Visvanathan[5]的MBR试验研究表明,MBR对垃圾渗滤液中COD
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79%和75%。由于系统内硝化菌的作用,对氨氮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膜分离作用使得系统对浊度去除作用很明显,出水浊度≤0.5 NTU。
MBR膜采用德国berghof的外置式管式超滤PVDF膜,由PLC控制,参数控制为:进水流量为258立方米/时,进水压力0.11MPa,进水温度25℃,浓水流量120立方米/时,浓水压力0.45MPa。与传统生化处理工艺相比,活性污泥通过超滤(UF)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将粒径大于0.02 m的颗粒、悬浮物等截留在系统内,超滤出水清澈。为避免膜管堵塞,超滤最大压力为0.8MPa,膜管由清洗泵冲洗,清洗后的清洗水在膜环路中循环回到清洗槽,直到充分清洗,每3个月加化学药剂清洗一次。管式膜MBR技术是外置式形式,通过水泵将污泥打入膜管内,在压力的驱动下进行膜分离,出水透过膜进入产水箱,而污泥回到生化池继续参与生化反应,管式膜MBR的工作流程见图2。
5结论
5.1经过生化处理后,A/O出水除COD外,可达到三级排放的要求。再经深度处理后,各指标均已经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
5.2生化处理后,A/O出水的NH3-N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说明硝化与反硝化效果良好。生化处理系统的UASB去除了渗滤液中大部分的COD及BOD5;而A/O主要用于脱氮方面,将氨氮转化成硝酸盐及氮气,实现了把氮污染物去除的目标。
5.3由于UASB+A/O工艺有机负荷高抗冲击力强,所以进水水质的变化对系统影响较小,A/O出水非常稳定。
5.4 MBR作用去除生化系统出水余下的SS,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物质截留住,使得活性污泥浓度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大大缩短。
5.5采用UASB+A/O生物法与膜深度处理相结合,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标准,而且MBR膜使用坚固耐用的PVDF和PES材质;使用寿命高达7年;可以在不同的污泥浓度下稳定运行;无须反冲,易于清洗和更换;占地面积小。UASB+A/O+MBR组合工艺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一个发展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Irene M C Lo.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leachate from domestic landfills[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1996,22(4):433-442.
[2]孟了,熊向陨等.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J].给水排水,2003,29(10):26~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申欢.膜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液-质联用,中药研究,应用
液-质联用技术 (LC-MS)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利用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对被分析样品进行分离, 再以质谱为检测器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作为一种高效互补的分离鉴定技术, 它综合了色谱和质谱的优点, 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和定量成为连续的过程。目前LC-MS已广泛应用于复杂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药材品种鉴定、质量控制方法、体内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多诸方面, 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1]。
1 液-质联用技术
液质联用仪由HPLC、接口装置及MS三大单元组成。实现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 首先要连接HPLC和MS, 就是接口装置, 这种装置既能满足液质两谱在线联用的真空匹配要求, 又能实现被分离组分的电离。目前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具有两大分类系统。
1.1 从离子源的角度来划分
从离子源的角度来划分, 主要有热喷雾 (TSP) , 等离子体喷雾 (PSP) , 粒子束 (LINC) , 大气压电离 (API) 和动态快原子轰击 (FAB) [2];API技术是当今质谱界最为活跃的领域, 它是一种常压电离技术, 不需要真空, 减少了许多设备, 使用方便, 因而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3]。大气压电离包含电喷雾离子化 (ESI) 、离子喷雾离子化 (ISI) 和大气压化学离子化 (APCI) 3种模式。 (1) ESI适合于中高极性的化合物, 特别适合反相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是目前液质联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离子化方式。 (2) APCI是在大气压下进行化学电离的离子源, 化学电离是以试剂离子和靶分子之间的电荷形式转换为基础, 对产生的靶离子进行质量分析。化学电离通常很少产生碎片, 离子流集中在几种离子形式, 大多灵敏度很高。APCI与ESI联系非常密切, APCI常用来分析小分子或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 较ESI更适合于正相液相色谱系统。
1.2 从质量分析器的角度来划分
从质量分析器角度划分, 包括四极杆、离子阱、飞行时间 (TOF) 和傅立叶变化质谱等。四级杆质谱的主要优势是性能稳定可靠, 且成本较低, 可同时提供优质的定性和定量结果, 其不足之处是只能得到低分辨质谱数据。四级杆质谱可以做准确的质量测定, 但要求样品有相对较高的纯度, 且杂质的化学背景不能存在无法辨别的干扰[4]。离子阱质谱具有多极质谱功能, 对于解析化合物的结构更有利, 它降低了对解谱的要求, 但是质量准确度和分辨率不及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三级四级杆也可以满足一般的结构解析功能, 但是受扫描时间的限制, 不太适合较大质量范围的扫描型分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 (Q-TOFMS) 是高分辨串联质谱, 其显著特点是高灵敏度、高选择性, 能得到高质量质谱图和化合物精确分子量。傅立叶变换质谱是近十几年发展的一种新技术, 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几种质量分析器有本质的差别, 该技术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将离子的频率信号转换为质谱信号, 优点是分辨率高, 而且灵敏度随分辨率提高而提高。
2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发展中的应用
2.1 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定性研究
中药药物成分复杂多样, 分离提纯难度大, 液质联用技术对样品不需要进行繁琐和复杂的前处理, 因此在中药成分分析研究得到广泛应用, 包括对已知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在对未知成分的研究中, 质谱检测器可以给出大量的结构信息, 结合同类已知结构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或结合其他检测方法, 即可对未知成分进行直接分析。明继阳[5]等应用HPLC-MSn方法分析知母中的甾体皂苷成分, 采用, ELSD检测器, ESI离子源, 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负离子模式下的准离子峰和正离子模式下的二、三级质谱裂解规律, 结合文献并与部分对照品比较, 鉴定了15个甾体皂苷, 从而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紫外吸收弱的中药复杂成分的定性方法, 此方法为此类化学成分的体外、体内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孙慧等[6]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RP-HPLC-DAD) 和高分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ESI-TOF-MS) 联用技术, 对生大黄及其炮制品中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 并考察炮制过程对大黄有效组分的影响, HPLC/UV/MS分析结果表明, 大黄中主要含有多酚类、蒽醌衍生物类等成分;大黄经炮制后, 各组分含量变化各不相同。王薇丹[7]等采用RP-HPLC-UV法, 对东北地区10个产地的五味子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 建立了指纹图谱, 确定了17个共有峰。并采用HPLC-ESI-MS技术对其中的15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 明确指认了7个木脂素色谱峰。李文兰[8]等采用HPLC-ESI/MS研究八珍汤的化学成分及与四物汤和四君子汤的相关性, 并确定八珍汤的各色谱峰来源, 根据标准品紫外光谱-质谱信息, 鉴别出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阿魏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6个峰的化学成分;由质谱峰特征碎片, 进一步推测出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甘草素-4′-芹糖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苷PGG、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苷、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b210个色谱峰的可能化学成分, 确定了八珍汤功效的物质基础。安福丽[9]等采用液质联用技术 (LC-MS/MS) 对不同产地中药葫芦巴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质谱采用ESI离子源, 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 通过分析Q-TOFMS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共检测到23个色谱峰, 并结合对照品与相关文献数据其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构, 主要结构类型为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化合物。
2.2 对中药及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控制
(1) 对中药质量标准的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瓶颈之一, 单一成分含量控制无法体现中药整体、辩证的特点, 也无法满足中药质量控制的要求, 对中药材的多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能更全面的控制其质量。许鑫[10]等将木贼经甲醇回流、盐酸水解后, 采用HPLC-DAD-MS/MS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定性分析, HPLC-DAD多波长法同时定量3种成分。经文献及对照品比对, 确认了木贼中阿魏酸、蜀葵苷元、山柰素3种成分, 且3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学效能指标满足于定量分析方法验证要求。严志宏等[11]采用液质联用 (LC-MS/MS) 法, 色谱柱DiamonsilC18 (2) (250mm×2.1mm, 3μm) , 流动相甲醇-甲酸水 (87∶13) , 流速0.25mL/min。柱温30℃, 质谱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 选择性离子流模式 (负离子) , 测得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样回收率分别为为98.1%和97.6%, RSD分别为2.7%和2.9%, 所以该方法快速简便,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可用于金樱子的质量控制, 可以通过对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检测对不同产地的金樱子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或鉴定;也为其进一步的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于生兰[12]等利用LC-MS/MS, 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法 (MRM) 测试, 建立了同时测定三七茎基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和Rb1含量的分析方法, 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样品分析的要求, 该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 为不同的人参或三七类中药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2) 在控制中药材质量方面的应用:尽管我们有各种法定标准 (国家药典和省标等) 的约束, 但多数市场流通的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仍然参差不齐,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HPLC-MS) 由于其能在线提供化学结构信息近年来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朱根华[13]采用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 (HPLC-MS-MS) 法, 质谱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 选择性离子流模式 (负离子) 建立金樱子中白桦脂酸含量测定方法, 对6个不同来源的金樱子样品中白桦脂酸含量进行比较, 其中湖南浏阳金樱子中白桦脂酸含量普遍高于江西、湖北, 广西各地的药材, 而江西不同产地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异。董昕[14]等通过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研究了炮制前后的川乌药材成分, 通过对比炮制前后的质谱总离子流图及紫外色谱图, 揭示了川乌炮制减毒的原理, 从而制定了该药定性和半定量的质控标准, 同时指出了将液-质联用技术引入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张妤琳[15]等采用液质联用技术, ESI离子源, 正离子方式检测, 通过对母离子其二级质谱碎片和液相色谱保留时间3个方面信息与松香酸对照品以及沉香对照药材比较, 证实4批不同产地的沉香样品中均掺入了含松香酸类的物质, 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 可用于沉香药材中非法掺入含松香酸类物质的检测。液质联用技术与传统方法性状、理化、导数光谱、薄层色谱相结合, 有利于我们控制药材质量, 规范市场, 保障人民群众合理用药。 (3) 对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中药复方的优势在于方中各药配伍后可起到协同或拮抗的作用从而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 其组成并不等于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利用HPLC-MS检测中药活性成分配伍后的含量以及代谢后产物量的变化来探讨其配伍规律, 从而揭示中药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王超[16]采用UPLC/Q-TOFMS技术, 结合主成分分析 (PCA) 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OPLS-DA) 进行数据分析, 探讨乌头与贝母配伍煎煮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发现合煎后次乌头碱水解受到部分抑制, 而其他主要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溶出较少且水解较彻底, 乌头与川贝配伍合煎的毒性相对较小, 因而可能通过合理炮制减毒后应用于临床治疗。林力[17]等采用LC-MS/MS分析方法, 探讨复方给药和单一组分给药对人参总皂苷四种成分Rg1、Re、Rb1和Rd在体外吸收的影响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复方配伍对皂苷类成分的吸收略有促进, 中、高剂量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推动作用
血药浓度法[18]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经典方法, 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测定方法, 所以血药浓度准确的测定是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LC-MS在中药药代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吴晓霞等[19]从黄连解毒汤生物碱类入手, 联用 (LC-MS/MS) 技术建立了测定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血药浓度的方法, 并成功应用于黄连解毒汤正常大鼠体内这3个成分的药动学研究, 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分析方法。丁建刚[20]等以地西泮为内标, 采用HPLC-MS/MS技术, 建立了比格犬血浆中丹参酮ⅡA的测定方法, 而且本法的最低定量浓度为1ng/mL, 已完全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且样品处理和测定过程简便, 适合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LI[21]等建立了一个快速, 特异和敏感的UPLC-MS/MS技术分析大鼠口服柚皮苷和柚皮素 (骨碎补提取物) 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显示, 该方法符合FDA指导下的生物药品的分析标准, 柚皮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柚皮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为骨碎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
中药杂质多, 被测物浓度或活性极低, 可供分析的样品量少, 尤其是在连续测定过程中, 很难再度获得完全相同的样品, 此外工作量很大大, 因为中药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而且每种化学成分含量低, 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些都给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也严重限制了其发展, 液质联用色谱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 排除了这些因素的干扰, 推动了中药药代学的发展。
3 展望
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氯雷他定 篇4
关键词:氯雷他定,离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药代动力学
氯雷他定属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类抗过敏药,对外周组胺H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亲和力,主要用于治疗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因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且与中枢组胺H1受体亲和力极低,故无中枢抑制、抗胆碱能作用及心血管毒性等不良反应。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雷他定的浓度,并对其人体药动学进行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010 A型单重四极杆质谱仪(APCI源,日本岛津公司),LC-10 ADvp液相色谱输液泵(日本岛津公司),LC-MS Solution 3.0数据处理系统(日本岛津公司)。
氯雷他定片(10mg,批号:20060601,深圳海王药业公司)。氯雷他定对照品(纯度99.6%,批号:040103,北京深文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地西泮(内标,纯度99.5%,批号:040520,北京深文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甲酸(色谱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甲醇(色谱纯,美国天地公司),乙腈(色谱纯,美国天地公司)。
2 色谱系统条件
Kromasil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大连中汇达公司),C18保护柱(10mm×4.6mm,大连中汇达公司);流动相:甲醇-乙腈-0.1%甲酸(4:4:92);流速:0.8ml/min;柱温:室温。
离子源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接口温度为400℃,CDL温度250℃,加热块温度200℃,雾化气(N2)流量2.5 L/min,干燥气(N2)流量2.0L/min,检测电压1.6kV,正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检测(SI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 383.00(氯雷他定)和m/z 284.95(地西泮)。
3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取血浆样品500μl置10 ml具塞离心管中,依次加入甲醇50μl,内标溶液(40μg/L地西泮甲醇溶液)25μl,碱化试剂(2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50μl,混匀,加提取溶剂乙醚-正己烷(体积比为1.5:1.0) 3.0ml,涡旋3min,离心(4 000r/min)5min,分取上清液置另一试管中,于40℃空气流下吹干,残留物加流动相200μl,超声1 min,涡旋1min,离心(12 000r/min)3min,取上清液20μl进样分析。
4 专属性
分别取6名受试者的空白血浆500μl,按“3”项下方法(不加内标溶液)操作,进样20μl,得色谱图a;将一定浓度的氯雷他定对照品溶液和内标溶液加入空白血浆中,依同法操作,得色谱图b,氯雷他定和地西泮(内标物)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42min和2.79min。取受试者口服给药后的血浆样品,同法操作,得色谱图c。结果表明,空白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和代谢物不干扰血浆中氯雷他定和地西泮的测定。
a.空白血浆;b.空白血浆+氯雷他定+内标c.受试者服药后血浆样品+内标;1-氯雷他定;2-地西泮.
5 标准曲线的制备与线性范围
取空白血浆500μL,加氯雷他定标准系列溶液50μl,配制成相当于氯雷他定血浆质量浓度为0.25、0.5、1.0、5.0、10.0、20.0、40.0μg/L的模拟血浆样品按“3”项下方法操作,每一质量浓度进行双样本分析,进样20μL,记录色谱图,以氯雷他定质量浓度为横坐标,氯雷他定与地西泮(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用加权(w=1/x2)最小二乘法[1]进行回归运算,求得的直线回归方程即为标准曲线。氯雷他定的典型回归方程为:Y=0.114X+0.0061,r=0.9997(n=7)。根据标准曲线,氯雷他定的线性为0.25~40.0μg/L,定量下限为0.25μg/L。
6 精密度与准确度
取空白血浆500μl,按“3”项下方法制成氯雷他定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氯雷他定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0、32.0μg/L)的质量控制(QC)样品,每一质量浓度进行6样本分析,连续测定3天,根据当日的标准曲线,计算QC样品的质量浓度,将QC样品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求算本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见表1。实验数据表明,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0%,准确度(RE)在±5.0%以内。
7 提取回收率和稳定性考察
取空白血浆500μl,按“3”项下方法制备氯霄他定低、中、高3个浓度(氯雷他定分别为0.5、10.0、32.0μg/L)的模拟血浆样品,每一质量浓度进行6样本分析。同时,另取空白血浆500μl,除不加标准系列溶液和内标溶液外,其他按“3”条方法操作,残留物以相应浓度的氯雷他定标准系列溶液溶解,进样分析,获得相应峰面积(3次测定的平均值)。氯雷他定在0.5、10.0、32.0μg/L3个质量浓度的血浆样品提取回收率分别为66.0%、65.9%、61.2%,内标提取回收率65.4%。作者考察了氯雷他定血浆样品室温放置24 h,血浆样品经历3次冷冻-解冻循环以及-20℃冷冻45d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氯雷他定血浆样品的稳定性合乎要求。
8 药代动力学研究
按临床试验的各项要求,选择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年龄20~25岁,体重56~70 kg,身高165~180 cm),采用开放、随机、交叉、单剂量给药方式。试验前2周及试验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在试验期间禁忌烟、酒、含咖啡因的饮料。受试者在试验开始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实施。
受试者于试验前一天晚9:00开始禁食,试验日清晨空腹给药,一次性口服氯雷他定片20mg,服药后2h后自由饮水,4h和9h后进食统一的标准餐,医院医生同时进行严格的临床监护,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自服药前(0 h)和服药后0.5、0.75、1、1.5、2、2.5、3、4、5、6、8、10、12、24、36h由肘正中静脉取血5ml,分离血浆,-20℃保存待测。
临床观察受试者空腹单剂量口服20mg氯雷他定片后,一般情况良好,整个试验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测得18例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氯雷他定片20mg后,平均血药浓度-药时曲线见图2。
求得受试者口服20mg氯雷他定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表2所示。
9 讨论
有关血浆中氯雷他定的测定方法国内外均有报道,包括荧光检测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4]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5,6,7]等。作者采用HPLC-MS法测定血浆中氯雷他定的质量浓度,与文献相比,本法分析时间短,3.4min之内即完成一次测定,均优于文献报道的方法。此外,文献中为缩短分析时间和优化峰形,大多采用了复杂的流动相,本法流动组成简单易配,其中适当加入较小比例的乙腈,有利于优化峰形和氯雷他定与血浆中内源性杂质的分离,提高最低定量限的同时降低了对仪器的损耗。同时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液液萃取法,操作简便快速。因此,该法适于快速准确且高灵敏度地对氯雷他定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
从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AUC和个体间差异较大,文献[2]报道可能原因为人体内氯雷他定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3A4和2D6酶作用下转化为去乙氧酰基氯雷他定(descar-boethoxyloratadine),而此两种酶活性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此外,文献[8]报道氯雷他定的难溶性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实验结果与文献一致,提示临床用药应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 钟大放.以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生物分析标准曲线的若干问题[J].药物分析杂志,1996;16(5) :343~346
[2] 徐晓杰,尚尔鑫,裘福荣,等.氯雷他定血药浓度的HPLC荧光检测法及生物等效性研究[J].药学学报,2004;39(2) :123~126
[3] 阮邹荣,袁虹,孙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氯雷他定浓度[J].药物分析杂志,2002;22(4) :296~298
[4] Martens J. Determination of loratadine and pheniramine from human serum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 J Chromatogr B, 1995; 673 (2) : 183~188
[5] Sun J G, Wang GJ,Wang W,et al. Simultaneous deter-ruination of loratadine and pseudoephedrine sulfate in human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for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5; 39 (1-2) : 217~224
[6] 田媛,张尊建.复方氯雷他定缓释微丸胶囊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37(1) :49~53
[7] 温预关,代军,廖日房,等.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 :139~142
液-质联用 篇5
液质联用技术主要采用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作为检测系统,从而有效实现色谱与质谱的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它们的分离能力、灵敏度以及选择性。此外,液质联用技术还能够提供相应的对照谱图,大大简化了分析试验的步骤。就目前而言,液质联用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被广泛应用到了食品、环境及药物分析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对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液质联用的原理
液质联用技术也被称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能,其分离系统为液相色谱,检测系统为质谱。样品在质谱及流动部分经过分离之后,能够被离子化,再经过质谱质量分析器从而将离子碎片依据质量数进行分开,通过检测器之后,便可以得到相应的质谱图。液质联用技术的优势
结果真实可靠
液质联用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检测范围和较高的分析能力,即便是样品在色谱柱上没有安全分离,其也能通过特征离子将色谱图分辨出来,并在系统图库中找出相应的化合物,大大提升了分析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同时还简化了分析步骤和分析时间。
准确定量分析
与以往液相色谱法一致,运用液质联用技术也是通过色谱峰的峰面积及保留时间来对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来定量的。然而在以往的液相色谱中,因为分离,一个色谱峰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化合物定量的不准确。为避免出现这类问题,可以在进行液质联用定量分析过程中使用多离子监测图或者与之相对应的特征离子色谱图,从而达到降低干扰、准确定量的效果。
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液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农药在现代农业中使用越来越普及,不仅包含传统增肥剂、杀虫剂等,还包含生长促进剂以及除草剂等种类。近年来,农药及其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给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问题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各国相继制定了很多标准予以限制。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气象色谱-质谱法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难以挥发或者热不稳定的农药并不适用。虽然液相色谱法能够有效分离难以挥发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比如:利谷隆、敌草隆等除草剂,但因荧光检测器及紫外线检测器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处理复杂的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为此,液质联用技术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液质联用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动物源性食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重大食品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逐步增加,加剧了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质量问题及安全问题的担心,并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产生严重影响。其中导致动物源性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兽药残留。一旦食品中的饲料添加剂或者兽药出现超标的情况,那么食用后就会对人身健康产生严重后果。当前,抗生素、呋喃类、激素类及转基因类等成为国际上比较关注的残留药物。
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分析中的应用
所谓的食品添加剂指的是为提升食品品质、防腐性及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在食品中加入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的总称,主要包含防腐剂、色素、甜味剂、营养剂、抗氧化剂以及兴奋剂等类别。在给人类带来食品多样性的同时,食品添加剂也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使用量多大极易影响身体健康。为此,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卫生标准予以明确指定,除了对其名称、类别、使用范围、残留量及最大使用量。在对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过程中,液质联用技术能够对其的定性定量及类型同时予以检测。最近几年以来,食品安全中的苏丹红色素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中的化学毒害物质带来严重污染。此外,食品中的微生物代谢和繁殖也会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最近几年以来,微生物对食品造成污染问题及食品包装物的污染问题的发生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食品中含有大量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的微量元素。为此,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局限于食品污染或者药物残留问题,其微量元素的有害元素形态及有害浓度阈值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这些有毒的微量元素在经过不同途径进入食物链中后,会以各种形态进行富集,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对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其生物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对食品营养进行评价及食品安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液-质联用 篇6
关键词:液质联用技术,水质检测,气相色谱法,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越发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建设关注的首要问题。液质联用技术对于水质检测工作来说,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因此加强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成为相关部门推进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优点, 并就其对农药的检测、抗生素的检测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检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旨在为水质检测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 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优点
我国水质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但相对于液质联用技术来说, 上述方法存在较多不足, 无法满足水质检测的需要。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解决了色谱流出物的定向问题, 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质谱图, 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对质谱图作出有效的分析; (2) 液质联用技术的灵活性高, 对于水质污染检测来说, 更具可靠性; (3) 在检测过程中, 可以更好地利用特征离子优势分组检测, 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并且检测结果准确度更高。
2 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对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分析了对农药的检测、对抗生素的检测以及对水体中其他污染物的检测。除此之外, 还就其发展进程进行了分析。
2.1 对农药的检测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药的使用, 但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 对水体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受农药污染较为严重。应用较为广泛的农药是杀虫剂, 同时, 杀虫剂也是导致水体污染问题出现的罪魁祸首。其中, 主要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氧乐果、辛硫酸等。除了杀虫剂之外, 除草剂对水体的污染也较为严重。常用的除草剂有百草枯、氟乐灵等。人们一旦饮用被污染的水后, 将会患神经系统疾病或皮肤病。那么, 针对上述问题, 利用检测技术对水体中的农药成分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水体中农药的检测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将醋酸铵、甲醇等化学液体滴入水中, 完成对常用农药的定量分析, 得到关于常用农药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一般来说, 如果线性系数范围在0.999 1~0.999 8之间, 说明线性关系较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需要进行连续六次的滴液操作。如果误差值在5%之内, 说明数值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如果检测限度均低于25 ng/L, 且回归率保持在74.9%~99.5%的范围内, 偏差率控制在4.8%~12.2%之间, 则说明检测精度较高。
2.2 对抗生素的检测
抗生素的检测主要是针对家禽饲养问题, 通过抗生素检测, 可以更好地促进家禽的机体生长, 并且对抗生素的应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实际饲养过程中, 一些饲养者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减少管理投入, 对家禽使用过量的抗生素。这些过量的抗生素经家禽排泄后, 会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水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 抗生素的使用主要以氯霉素、四环素类为主, 这些抗生素对人体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加强抗生素检测, 对于保证人体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来说, 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抗生素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 需要采用灵活性较高的方式完成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可以很好地抵抗外界干扰, 实现检测目的。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测定氯霉素含量主要以张绣研等人利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海水中的氯霉素含量的例子为参考, 利用50%的甲醇进行液相色谱定量, 并确定线性检测范围, 以实现最终的检测目标。通过检测和分析, 最终得出8种抗生素的质量浓度为100 ng/L和25 ng/L时的回收率分别为72.8%~110%和56.5%~116%, 其标准偏差数值分别为2.60%~13.02%和3.56%~12.5% (n=4) , 限度为0.2~1 ng/L。
2.3 对其他污染物的检测
液质联用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其他水质污染检测中, 比如对染料、表面活性物质、树脂等工业产品的分解物进行有效检测。液质联用技术在其他污染物检测的应用过程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就液质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 美国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水中的高氯酸盐进行了检测研究,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西班牙利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了海底淤泥中的表面活性剂;我国学者建立了LC/MS-MS分析检测法,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更好地检测饮用水中的污染物, 比如痕量双酚A和领苯二甲酸丁酯。在检测饮用水中的痕量双酚A和领苯二甲酸丁酯时, 利用乙腈和水进行流动相配比, 以9∶1的比例进行饮用水检测。除此之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还可以检测全氟辛酸, 以乙腈-乙酸铵为流动相, 保证了低本底水环境。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液质联用技术的独特优点。将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于水质检测中, 可以更好地保证水体质量, 避免水质污染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 液质联用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将会更好地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孟凡飞, 田葆萍, 张光友, 等.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 2014 (16) :2344-2345, 2348.
液-质联用 篇7
1 仪器的结构和原理
1.1仪器的结构
安捷伦型号的气质联用仪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构成:5975质谱仪、7890色谱仪、信息处理中心。
1.2分析原理
1.2.1质谱仪工作原理
首先质谱计是该种仪器设备的另一种叫法。主要功能是用来对不同同位素进行测试与分割。它以电磁场上, 带电粒子可以发生位移的理论为依据, 该种设备在进行物质测试与分割的时候是以物质原子、分子碎片质量的不同点作为依据的。他能够通过高能电子流对物质分子进行分割, 使其变成正极分子和碎片化离子。而且每一个离子自身的质量也各有差异, 它们在磁场力的影响下, 被检测设备所感知的时间也各有差异, 形成最终的质谱图。
原理公式:q/m=2v/B2r2
四极杆质谱器设备是我们在采取SH/T0606—2005 检测手段的时候, 最常用到的一种设备, 它的检测理论依据是:为了让待检物质变成离子, 通过电子轰击或其他措施, 使得已经离子化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质荷比 (m/e) , 然后在电磁学作用下对这些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进行进一步分化, 然后再对它们各自的强度进行检测, 最终获得它们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相比其它检测方法来说, 这是最为精准的一种。
1.2.2 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的基本原理
该种措施通过固相萃取手段将中间馏样品中的饱和烃和芳烃给提出来, 利用7890气相色谱设备根据具体的标准规范确定该种物质在其中的具体含量, 相同的一个色谱柱可以与5975质谱设备进行有效连接, 在色谱柱的分离作用下, 对待侧物质中的分子量和结构性质进行确定, 接着利用信息处理体系得到待测目标的具体烃类构成。
2 SH/T0606—2005中间馏分烃类构成检测方法
2.1 固相萃取分离柴油饱和烃和芳烃检测过程
2.1.1 取0.5m L正戊烷, 将该种物质注入固相萃取柱里面。在将这种物质进行固定处理以后, 用标准刻度的注射器抽取大约0.1m L左右的样品, 待用。
2.1.2用一25m L锥形设备来盛放待检测的样品。然后取适量的C5H12和CH2Cl2与
C2HsOH, 将这些物质按照5: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 然后还要进行固定相处理。将其中的饱和烃馏分提取出来, 用25m L锥形设备盛放该种液体。当里面加入的0.5m L CH2Cl2与C2HsOH按照同样的体积比例进行混合, 在液体固定以后, 用另一个设备, 把2m L CH2Cl2 与C2HsOH进行同样的处理, 然后将其中的芳烃馏分提取出来, 将所有的液体汇集在25m L锥形设备中。其中注意每一个环节的速度要控制在2m L/min的标准范围内。
2.2 GC/MS操作条件
2.2.1色谱柱
种类:用1MS或5MS的细管
大小规格:长度30m、内部直径0.25mm、壁厚0.25μm
2.2.2 FID检测器
热度:350℃ 气体流动速度:30 m L/min空气运动速度:300 m L/min
流量: 25.1 m L/min辅助增温 (GC/MS接口) 290.1℃
2.2.3质谱
热度, 离子:220℃
平衡措施: 标准谱图
2.3小样的剖析程序
准备好7890A/5975C气质联设备, 首先对所有设备的主要功能进行测试, 确保各个调整数据都能达到具体的标准规范, 确保所有报告中各项数据都能保存在相应的位置。根据2.1整理方式对所有样品的顺序进行自动归类管理, 在SH/T0606运作系统中, 根据已经归类好的顺序进行样品分析。在完成这项工作以后, 利用质谱法对柴油烃类的主要构成元素进行信息整理, 制成最终所需要的版本。
3 中间馏分烃类构成检测过程中的要点
3.1 按照第二章第一节所描述的, 把待测样品中的饱和烃和芳香烃进行分离处理, 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所得效果的良好与否, 会对最终结果的精准性产生直接性的作用。最好的结果是将该类物质中的烷基苯的总量控制在5% (m/m) 以下, 而链烷烃和环烷烃的总量要控制在5% (m/m) 以下, 这两个比例的大小与实验所得结果的良好与否成反比例关系, 只要有一个比例大于5% (m/m) , 都会导致整个检测过程的无效, 必须要重新根据第二章节第一小节的方式进行样品的分离。
3.2 检测过程中, 使用的气源的标准是检测设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要求, 整个检测过程需要的氦气必须达到99.999%的纯度标准, 要是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将会对离子源和脱氧设备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3.3 在每一次启动质谱设备的时候, 要提前两天进行真空处理。
3.4 每完成一次检测, 要用1:1 的C3H8O-水溶液进行设备清洗工作。
4 结语
通过试验数据统计论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车用柴油多环芳烃具有速度快、分析过程操作简单、分析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对于指导装置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盛龙生、苏焕华、郭丹滨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