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学语文考编知识点总结

关键词: 客观事物 概括 思维 语文

安徽小学语文考编知识点总结(共6篇)

篇1:安徽小学语文考编知识点总结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语文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座号,同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号,每个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2.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准考证号、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致。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

4.答其他题目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 7小题,共 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辩论

辨别

花瓣

辫子 B.松懈

感谢

倾泻

邂逅 C.垮台

挎包

胯骨

跨栏 D.日暮

房幕

裹慕

喜然

2.下莉各组词语中,有猪别字的一组是()。((2分)A.滋润

和蔼

腼腆

甜密 B.旅行

考察

参观

游览 C.推敲

探索

猜测

揣摩

D.湛蓝

墨绿

绛紫

黛青

真题答案可加微信:hsjyfy

3.下列各组成语中,感情色彩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文质彬彬

神采奕奕

风度翩翩

仪表堂堂 B.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 C.春风拂面

草长莺飞

姹紫嫣红

发愤图强 D.众志成城

胆小如鼠

游手好闲

发愤图强

4.对下列古诗句中所应用的手法,表述错误的一句是()。(2分)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5.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一个人无论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都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B.如果一两个月干旱无雨,这条小溪就不会干涸。

C.虽然有时出来一阵冷风,而且阳光洒到身上却很暖和。

D.因为《史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所以鲁迅先生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6。古诗文填空(8分)(1)子曰:“,不亦说乎?,能不忆江南?(自居易《忆江南》:(2)江南好,风景旧曾诸。。能不忆江南?(自居易《忆江南》)(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7。文学常识填空(6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三部分,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很多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他的“三吏”是指《石壕吏》和、。(3)叶圣陶的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创作的童话集。

(4)亚米契斯的是一本日记体的儿童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是小学生安利柯。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 0分)古代诗歌鉴赏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古诗十九首》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长于抒情,请联系诗句加以简析。(3分)

9.诗中运用了6组叠词,写出这些叠词,并分析其艺术效果。(3分)

现代诗鉴赏

秋深了 冰心

树叶儿穿上红衣了,它是多么可怜啊!

10.“树叶”何以“可怜”?请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阅读小诗后的理解。(4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4小题,共 16分)

写字 粱实秋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体系当中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大勤苦。记得小时候写字,老师冷不防的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这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这样恶作剧还不够,有的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这原理是和国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身轻似燕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如果练字的时候笔管上驮着好几两重的金属,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得心应手了。写一寸径的大宇,也有人主张用悬腕法,甚至悬肘法,写字如站桩,挺起腰板,咬紧牙关,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这种姿态中写出来的字,据说是能力透纸背。现代的人无需受这种折磨。“科学”已经废除了,只会写几个“行”“阅”“如拟”“照办”,便可为官。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横行左行也可以应酬问世,写字一道,渐渐的要变成“国粹”了。

当作一种艺术看,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因为字是艺术,所以什么“永字八法”之类的说教,其效用也就和“新诗作法”“小说作法”相差不多,绳墨当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关键在于个人。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谨,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他的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在“文字国”里,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长,且常用错了地方。譬如,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给当铺酱园写写招牌,至不济也可以给煤栈写“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题诗,改写春联或“抬头见喜”就合适得多。有的人写字技术非常娴熟,在茶壶盖上写“一片冰心”是可以胜任的,却偏爱给人题跋字画。中堂条幅对联,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写的,不过悬挂的地点应该有个分别,有的宜于挂在书斋客堂,有的宜于挂在饭铺理发馆,求其环境配合,气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頫靶木,大概是尖毫。笔墨纸砚,对于字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有时候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布满了一个虎字,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那一直竖,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根杉木似的,煞是吓人。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法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写字的人有癮,瘾大了就非要替人写字不可,看着人家的白扇 面,就觉得上面缺点什么,至少也应该有“精气神”三个字。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 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如果字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

腿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11.文题“写字”的含义指什么?(2分)

12.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国人因写字表露出的种种世相?(4分)

13.文章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6分)

14.电脑键盘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电子短信代替文字书信,键盘输入代替文字书写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在信息社会还要不要开展写字与书法教育?为什么?(4分)

四、课程理论(本大题共 2小题,共 8分)

15.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填写以下空格。(4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的综合性、课程。(2)课程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提出哪四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请简要回答。(4分)

基本理念一是:;

基本理念二是:;基本理念三是:;基本理念四是:。

五、教学实践(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2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 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在一边扔着。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自己的脚,脚上没有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 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以下是三位老师对“饱经风霜”做出的三种教案:

教案一:

师:回忆一下,在旧社会的一个拉车工人的脸部形 象是什么 样子的?

生:头发乱蓬蓬。眼睛布满血丝。

生:脸 色蜡黄,身上脏兮兮。

生:一双赤脚,手上布满老茧。

师:这就是“饱经风霜”的含义。

教案二:

师生互动。结合书中图画,联系实际,对“饱经风霜”的含义进行多元化分析。

师:(板书“饱经风霜”)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饱经风霜”的人?

生:我看到过在街边乞讨的人,还有在建筑工地上劳动的人。

师:“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怎样的脸?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车

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

生:他的眉头还紧紧地锁着。

师:没错,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透过这张脸,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生:也许他的实际年龄并不大,只是太辛苦了。

生:他的家里一定很穷,估计都揭不开锅了。

生:我觉得这个黄包车夫长期营养不良,身体有病,可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正是因为家里穷,他才在大冷天里赤脚拉黄包车,脚底也被玻璃片刺破了。

教案三:

师:(板书)“饱经风霜”的含义是什么?

生:生活艰难困苦。

师:“饱经”是什么意思?

生:“饱和、充满”的意思。

师:“风霜”什么意思?

生:“风雨交加,天气恶劣”的意思。

师:“饱经风霜”就是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生抄写词语意思在书本上

17.假如你是一位老师,你会从以上三个教案中选择哪个作为最佳教案?请从学情关注、方法选择、师生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0分)

动手做做看

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我会认:

lǎnɡzhìmànlínyīlínnààihōnɡpiàn朗志漫鳞伊琳娜哎哄

我会写:

1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

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这篇课文要求认识10个生字,学会书写9个生字。如果你是老师,阅读上面的课文,请写出识字写字教学片段设计,并请你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本课9个生字,做到正确、规范、美观。(12分)

六、写作表达(本大题共 40分)

19.作文标题为《我们怎样过简单快乐的生活》,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其中诗歌题材不少于14 行。

篇2:安徽小学语文考编知识点总结

关键字: 2018安徽阜阳教师考编 考编培训

2017年安徽省的教师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已经有很多考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2018年的考试了。但是不少学员对备考不知从哪下手。所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考编面试,明尚教育为安徽各位教师考编同志竭诚服务,帮助各位考编同志在笔试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单个题型备考策略

(一)选择题、判断题

考察特点: 侧重基础,突出理解性 答题技巧:寻找关键词 看清选项.

例题:

1、在一学期结束,对评价对象的学习状况进行测验,这种测验叫做()。A.形成性测验

B.描述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诊断性测验

答案C。【解析】按评价功能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A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C、总结性测验,为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气氛最终的结果而进行的评价;D、诊断性测验,为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二)简答题

提问方式: 简述......是什么 考察目的:基础知识识记 答题技巧:了解简答考法、侧重点,保证书上的内容不记混。例题: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遗传为个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是生理基础;(2)环境是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外部因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动力,但环境部能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能动性;(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占主导作用,同时,在人身心发展上有独特功能;(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的可能性向现实状态转换的决定性因素。

(三)论述题

考查特点:考察知识点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技巧:理论—条理清晰 分析—联系材料

例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应当如何改进? 【解析】(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入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教师招聘必考科目教育综合知识包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等。教育综合知识包含这么多内容,那如何高效备考呢?

教育学原理

这是教育综合知识中考查的最为经常也是考生最需要掌握的部分。这个版块一直以来都是很多考生复习的重难点。因为这个部分具有内容多、考点多、记忆难等多方面的特点。那考生复习教育学原理应该如何下手呢?

首先,考生需要整理出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框架。很多的公告都不给出明确的考试大纲或者指定教材,但作为一个笔试科目,教育学原理始终是有条理的。因此,考生可以借助一些基础教材或者教参整理出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框架。分析教育学原理的学科结构。这样做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其次,我们将教育学原理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它们分别是:学生、教师、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这几个部分是重点。考生们需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重点记忆。这一步很关键,可以帮助考生更快把握到教育学原理科目的核心。在复习过程中,理解记忆法,画面记忆法都是很好用的复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版块和教育学原理一样非常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内容较难理解,且考查的大多是考生的应用能力。这是一个大问题,这意味着咱们上学时如果以来单纯背诵记忆的方法的话,是很难考到高分。

考生也需要将教育心理学的框架整理为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四大部分。

第二呢还要结合真题对这几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复习,复习时要重视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四大部分中重点是什么呢?当然是学习心理啦,内容最多、难度最大,需要考生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最后,考生要注意区别不同理论的前因后果,就是那个理论是基于这个理论发展的,或者他们互相间的关系,这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很有帮助。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原本只是教育学原理中一个章节下面的一个知识点,但很多地区都将它单独列为考查的一部分。这足以看出师德的重要性。

最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在《规范》中规定我国中小学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就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内容不算多,但是内涵较为丰富,需要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概述。

然后就是要了解往年考察的点,那一部分考的多,怎么考。通常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较易考察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因此,考生复习的时候不仅要背诵,更要掌握答题方法。

教育法律法规

篇3:安徽小学语文考编知识点总结

1.“大泽乡”不在安徽宿州西南

九年级上册, 第182页《陈涉世家》课文下面对“陈涉世家”的注释中有写到:“公元前209年, 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 (现在安徽宿州西南) 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这其中的“大泽乡”应在安徽宿州东南才对。查阅《辞海》 (本文均指1999年版缩印本) 第765页对“大泽乡”的注释、772页对“大泽乡起义”的注释、528页对“陈胜”的注释、878页对“吴广‘的注释中都可看到:”大泽乡’位于今安徽宿州市东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中国百科大辞典》 (总编辑梅益、陈原, 主编王伯恭) 中对“大泽乡”的注释为:“中国古地名。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刘村集。秦末陈涉、吴广起义于此。当地有故台遗址, 相传为起义军向群众宣传的地方, 后人在此建有祠庙, 以作纪念。”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中国历史大辞典》 (编纂委员会主任郑天挺、谭其骧) 中对“大泽乡”的注释也是:“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与此……”

翻阅各版本的安徽宿州市地图, 也同样可看到“大泽乡”位于安徽宿州东南。

2. 德国1949年才分裂为两个国家

八年级上册, 第38页《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有“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一句。课文下面对“西德”的注释为:“1945年德意志帝国战败之后, 分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前者一般简称为西德。1990年10月3日, 两国重新统一。”

其实, 德国在1949年才正式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辞海》第975页对“德国”的注释中提到: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战败投降。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 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9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 1949年9月合并后的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 苏联占领区内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8月31日两德签订“统一条约”。同年10月3日两国重新统一。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精粹本) 对“德国”的注释中也提到: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战败投降。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9月, 美、英、法战区合并, 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简称联邦德国) 。同年10月, 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简称民主德国) 。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3.“正德年间”应为1506-1521

八年级上册, 第105页《苏州园林》课文下面对“拙政园”的注释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一, 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1508-1521) , 画家文征明曾参与设计。”

其实, 这明代正德年间应为1506-1521才对。《辞海》第833页对“拙政园”的注释中有:“明正德年间 (1506-1521) 御史王献臣创建。”《辞海》第1648页对“正德”的注释中也有:“明武宗年号 (1506-1521) 。”1999年9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编著的《中国古园林》一书, 其书中对拙政园的描写有: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隅,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 (公元1506-1521年) , 园主为明御史王献臣。

具体说,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 即1509年。《咬文嚼字》杂志2007年合订本第11期47页《园林名称十二问》参考答案中写到:“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 (1509年) , 是明代弘治进士王献臣弃官回乡后, 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及元代大宏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逍遥自得……灌园鬻蔬, 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 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打开拙政园网站http://www.szzzy.cn/Release/review.asp?id=1也可查阅同样的注释。

4. 鄞县“要备注”今宁波市鄞州区

八年级上册, 第137页《奇妙的克隆》课文下面对著名学者“童第周”的注释为:“浙江鄞县人, 实验胚胎学家。”

篇4:语文知识点的总结与复习

【关键词】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的学习过程漫长,可以说贯穿许多人的在校学习阶段,它是一个不断积累、整固、跃升的过程。总结与复习不是单调乏味地机械重复,而是要整体、全面地回顾审视过往所学到的知识点,在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之后系统地掌握,并使语文素养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语文的知识点涉及丰富内涵,既有分散性,也具交叉性,理清其中的关系与脉络至关重要。总之,进一步地归纳总结、温故知新,可以有效巩固已有所学,而且助益日后的学习和深造。

在语文学习告一段落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搜集整理好历年所学过的完整教材,依据相关性将所有内容进行目录式的归类登记,以便于复习查找。另外,必备的工具书也要准备好。最好能把日常用过的教辅资料、练习题册、考试卷子等一并保存,对其中的重点、难点、错点明显标记出来。这样复习起来更有示例性和针对性。

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和规律,可将语文知识点从宏观的角度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分成两大部分予以归纳,每部分再依据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写作知识分类加以总结。

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然而古代汉语肇始于洪荒,延续发展形成如今的现代汉语,其演化变迁以“五四”白话文运动为节点,二者既血脉相承但也差异巨大。学习文言文,可以比较完整地知晓汉语的前世今生。并且具备古汉语基础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的帮助较为通顺地认读普通古籍文章才能承受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国家民族有更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心。二者应得以兼顾、相互贯通,而不可偏废、顾此失彼。

语言知识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分别研习语文课程中最基本的字、词、句及其所呈现的音、形、义。首先要整合和区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异同,大致明确二者之间演变发展的脉络。从汉字起源入手,了解汉字作为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化载体折射出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厚重与博大精深,其形与义的延续、演变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中的生存适应性。汉字注音方面,要知晓《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出台的缘由,重要的是拼音的使用规则要扎实掌握。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要学好汉语知识,基本的语法学内容必须掌握,如词的结构、词形变化、词类和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与类型等。鉴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方面存在的变异要做到区别对待,善加分析。其次,修辞法要单独归纳,能够精确地掌握并运用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等修辞方法。它是我们在表达准确无误、清楚明白的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和艺术美感的手段和方法,因此熟悉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可以使我们以最恰切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另外,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它能帮助我们确切地理解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其种类和运用及所处位置也需引起重视。

文学知识,大致应以古今、中外的时空关系来加以复习。具体而言,整个语文学习期间教材所选文章的编排或以主题,或以文体的不同相区别,但在整体上会缺乏系统的认识。按创作时间顺序和空间差异把所有接触过的作家及其作品搜集整理到一起有利于在熟知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的状态和风貌的基础上对应地领悟到作家的处境和他们的创作动因,对文意的鉴识、文风的赏析都有更深入地把握。

针对每一位作家亦可遵循此法将其所有被选入教材的作品依据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罗列,结合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再次研读就能体会到人生的不同时期,作者创作意向和语体风格的变化,较为系统地认清作品的文学特色。

文学体裁相关知识的总结十分必要。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文学作品形式的一个要素,也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众多的体裁样式,构成生动丰富的文学形态,产生着不同的美感效果,因而是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把握文学作品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将文体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归纳完毕后,若能结合典型篇目重新阅读理解一番,就会有更为真切、深刻的认识。

写作知识的总结是在前述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掌握得扎实、牢固的基础上进行的。具备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的经验之后,回顾自身创作的得与失,对作文过程中的立意、选材、布局、表述等方方面面的原则、技巧都会更为娴熟,使个人的思想情感更为艺术地得以表达,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下笔自如!

文学创作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素材积累的基础之上,写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无法之中求有法。通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然后是有法之中求变化。进一步掌握包括写作的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标志。

所有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兼顾并使它们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重,胡银根.促进语言知识向学生语文素养转化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8(9).

篇5:安徽小学语文考编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分析:(一)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定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探索“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有关的几何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圆的直观认识

第2册

角的直观认识

长、正方形和它们的周长

第5册

长、正方形的面积

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6册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平角和周角

第7册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的认识,认识组合图形

第9册

垂直和平行

第8册

圆和扇形的认识

第11册

地位: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图形认真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三)本单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长、正方形的面积”和“实际问题”的联系。

学生掌握求长、正方形的面积后,运用长、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

(一)单元整体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

(二)课标对此目标的相关阐述及要求:

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能联系实际估计物体的长度和长、正方形的面积;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和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灵活解决稍有变化的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问题。

该目标在本年段应达到的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一课《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

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

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

2.教法体现

(1)联系生活,情境导入,在比较、探索中引出概念。

(2)以需求定发展,体现做数学的思想。

(3)操作中体验,感知概念,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如何体现单元目标

通过例题“给大小不同的小区绿地平面图涂色”,比较“数学书和英语数封面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面积有大有小,从而理解面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4.本课知识与其它单元知识体系间的联系点。

本课的学习也为学生长、正方形的面积及以后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1-1学生建立面积的正确表象。

1-1-1学生能理解面积的含义。1-1-1-1学生正确理解物体面积的含义,如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1-1-1-2学生正确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如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1-1-2学生能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

1-2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1-2-1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2-2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

1-2-2-1学生理解1平方厘米。

1-2-2-1-1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1-2-2-1-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厘米做单位。

1-2-2-2学生理解1平方分米。

1-2-2-2-1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的正确表象。

1-2-2-2-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分米做单位。

1-2-2-3学生理解1平方米。

1-2-2-3-1学生建立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1-2-2-3-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米做单位。

2、过程与方法:

2-1在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目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目的从生活实际导入,使数学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1-1-1学生正确理解物体面积的含义,如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1-1-2学生能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

1-1-1-2学生正确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如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1-2-1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2-2-1-1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1-2-2-1-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厘米做单位

1-2-2-2-1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的正确表象。

1-2-2-2-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分米做单位。

1-2-2-3-1学生建立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1-2-2-3-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米做单位。

1-2-2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确定在每件物品的后面应填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进一步名片有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李阿姨刚买了一套住房,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学生回答。)

情况一:若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从这个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况二: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学生交流(学习重叠法的语言:这个同学是把这两个面重叠在一起来进行比较的,他发现垫壳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说垫壳的面积大,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叫它重叠法。)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图形,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 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

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

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

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

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

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

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I-teach:

1、橡皮擦的表面约是4()

A、平方厘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米

2、一张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A、平方厘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米

3、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是4()

A、平方厘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一)课本41页1、2.(二)填空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2、钢笔长14()

3、倩倩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是1()

4、老师的手掌面大约是1()

5、池塘的水深2()

6、教室的地面是40()

(三)判断(i-teach)

1.物体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叫它的表面积。

A 多少 B 长宽 C 大小

下面图形中的两部分面积相等。

(1)正确(2)错误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他喜欢大屏幕

表面

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摆。

统一面积单位

用尺子去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

大人的大拇指的手指甲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1块是1平方厘米,100块是100平方厘米

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①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看看它有多大。再想一想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②估计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测量一下。

黑板太大测量很麻烦

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1米)

说: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在地面上画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看看它有多大,估计一下能站下几位同学。独立填写

独立思考

进行选择

(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的简单过程,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的大小,并且学会了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的方法。)

课件出示情境图,有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出示学生摆错的方法,说明用两样大小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同样大小的物体得到不同测量结果的事实,引出需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从而产生了学习面积单位的需要。ipad出示练习题。

利用i-teachi出示判断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区分“周长”和“面积”。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表面

大小——面积

平面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七)作业预设

课本42页4、5、6.(八)教学反思

【面试课程上线啦】

协议集训营(上课或说课)

6天5晚 12800元(内围)不过全退;16800元(外围)不过退14000元。精品协议班(上课或说课)

4天3晚 10000元(内围)不过全退;13800元(外围)不过退12000元。名师集训营(上课或说课)

6天5晚

5680元 精品速成班(上课或说课)

4天3晚

3880元 实战演练班(上课或说课)

2天1晚

1980元

ps:协议集训营精品协议班名师集训营精品速成班包住宿。

【课程咨询qq】986054865 【咨询热线】

篇6:安徽小学语文考编知识点总结

紧随明尚教育,考编先人一步!

教学目标

1.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以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一、激趣引入

满地凋落的枯树枝、枯叶、松果等,蹈过的人总是熟视无睹,然而他们有时对教师给学生上美术课可是极具利用价值的宝物。运用这些自然环保素材进行美术创作,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即可创作出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作品。如教材中展示的:

1.用枯树枝削一削、粘一粘,即变成一只展翅飞翔的“小蜻蜓”,长长的翅膀灵巧多变,还可用各种不同的叶子为蜻蜓更换多样的衣裳呢1 2.圆圆的树枝锯一锯、粘一粘,一只慵懒的小猪呈现在我们面前,呆呆的神情,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那么可爱,令人发笑。

3.把热水瓶木塞切割成几块,用牙签把小木块固定装饰,组合成一只可爱的小鹿(因木塞木质软,学生易操作)。

4.从木材加工厂拣来的废料,根据它的形状、纹理和树皮的质感,经过设计者巧妙的构思,做成一只威猛的鳄鱼。

5.一根根小木枝经过一番锯、切、劈后,将它们组合成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小马”,麻绳装饰成鬃毛,使小马增添了一分飘逸。用木头材料做的各种动物,既有动物形态的美,又有材料贡地的美,更能显示出制作者无穷的创造力。

二、布置学生进行材料收集,本课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材料的收集比较容易,城市的学生可到公园或校园里捡一些小枯枝、枯叶,或利用假日进行收集:用冰棒棍进行组合,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外,还可以通过DAY课件,演示一些其他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力求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二、教师演示一下削、锯、切、割、粘的方法和步骤,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课堂上尽量选取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和方法。如:用小树枝和绳子捆一捆、扎一扎、粘一粘、编一编等方法。

三、学生创意设计

比一比看,谁的构思更巧妙,谁的作品更生动有趣。

四、评价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成都中小学暑假时间安排 下一篇:胶州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