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奥运开幕式作文(精选15篇)
篇1:难忘的奥运开幕式作文
第29届奥运会是让每一位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8分8秒,在中国首都北京体育馆举行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这让中华人民最激动的时刻到了!
晚上,9时10分共204个国家的运动员入场。第一个入场的国家是希腊代表队,最后一个入场的则是东道主:中国代表队。执旗者是中国的篮坛巨星姚明和抗震小英雄林浩,这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情由然而生。中国队进场的人一共有1099人,他们每个人都是那样精神抖擞,让人感到中华民族生机勃勃,中华人民意气风发。其中参赛选手有639人,这些选手将参加28个大项比赛。这是中国队有史以来参赛人员最多的一次。进场的每个运动员都踩着巨幅画作《斑斓的足迹》入场,观众欢呼雀跃让人感受到他们是多么自豪!
奥委会主席入场后致辞,然后,胡锦涛正式宣布第29界奥运会开幕,焰火齐放异彩。紧接着奥运会会旗五环旗入场,会旗是由中国八名优秀运动员执旗,100名少女弹奏古琴,在优扬的乐声中会旗冉冉升起,大家齐唱会歌,表达了中华人民对会旗的尊重。接着中国运动员代表张怡宁宣誓,再到奥运会裁判员代表黄力平宣誓,可见,中华人民对奥运会很重视。最后,体操王子李宁腾空而起绕着会场奔跑一周,点燃主火炬,奥运会拉开了序幕,这时,烟花怒放!
最后,我祝愿每一位体育健儿都能取得好的成绩,为国争光!
祝奥运会圆满成功!
篇2:难忘的奥运开幕式作文
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真是气势磅礴,独具匠心。它把中国元素和奥运元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当五彩缤纷的烟火在北京上空出现,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脚印,一步一步的走向鸟巢,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脚印,这是一个走向成功的脚印。
我觉得最有创意的是那位穿红衣小女孩的歌声了,当巨大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她穿着一身艳丽的连衣裙,捧着一束美丽的鲜花,那稚嫩的歌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她唱的歌曲是——《歌唱祖国》。是呀,我们的祖国不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吗?
篇3:难忘的奥运开幕式作文
古代奥运会开幕式起源于宗教神话仪式,宗教文化甚至是奥运会仪式唯一的作用。而现在,以祈求神灵庇护为目的创造的祭祀活动已经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多元文化对话与沟通的视觉艺术盛会。开幕式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文化走向多元文化的变迁。
现代奥运会从1896年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始,只有基本礼仪,音乐上基本是宗教音乐风格的赞歌。开幕式也无国家民族之间的分别,整个是对古代奥运会的模仿。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等电子传播技术的出现,使得奥运会开幕式更加直观、快速的呈现在大众视野面前,多元文化的交流也更加便利。开幕式也成为了宣传本民族文化、建构国家形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最佳平台。在第四届奥运会上新增加了统一的入场仪式、统一的服装、运动员在本国国旗引导入场。1913年顾拜旦先生设计出奥运会五环标志。第七届奥运会上首现放飞和平鸽仪式、运动员宣誓和独立的会徽。1936年柏林奥运会创立火炬接力仪式。这样的文化符号增进,使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规范,也为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各种文化符号的加入,奥运会开幕式已基本成型。
20世纪70年代起,奥运会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大洲,也承载着各民族不同形式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碰撞,通过每一场开幕式,人们都能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文化价值
美国传播学者凯瑞认为,传播过程则是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形态被创造、理解或使用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这个过程因而成为一种分享意义的文化仪式。
仪式传播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播。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文化价值上。奥运会开幕式有文化表演、运动员入场、升旗、宣讲、点火炬等仪式展演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与文化息息相关。现代奥运会仪式已经由简单的作为运动形式的某种仪式而逐渐抽象成具有文化交流与认同的仪式,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主要用来向世界观众展示举办国的文化。
文化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内容,也是其价值所在。邬烈炎在《外国艺术设计史》中谈到“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创造出最伟大的作品。”每一届开幕式上的各种演出、人物、音乐、舞美、服装等,这些所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围绕着开幕式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通过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的传播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媒介事件,“邀请”亿万观众“参与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参与其中的人们,都在无形中了解接受着英国的文化。英国人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骄傲,用工业革命、互联网、007、憨豆、乐队等英伦文化符号向人们传递英国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旨在唤起全世界对于英国民族文化的了解、接受、认同,促进多元文化的交织与融合。
三、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分析
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符号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为“奇妙岛屿”,展示了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情。开幕式的大屏幕展示了一个几分钟的纪录片,展示了英伦三岛的风土人情,它带领着人们的视线穿过伦敦塔桥等伦敦的地标性建筑,来到主体育馆“伦敦碗”的现场,农夫、绿地、牛羊、人们欢歌笑语,仿佛一幅田园画卷。英国的乡村文化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人眼中美好生活的记忆。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的一句台词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草地被席卷,篱笆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巨大高耸的烟囱和厂房工地。这一部分英国人并没有炫耀工业文明带来人类的进步,而是想告诉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的贪欲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007特工詹姆士邦德护送女王从天而降来到“伦敦碗”。由儿童和伦敦GOSH儿童医院几百名医务人员展示的英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随后出现了英国著名的童话形象,憨豆先生这个英式幽默的代表人物出现在《火的战车》中,他的表演亦庄亦谐,交响乐表演与做着各种滑稽动作甚至还放了一个屁的憨豆先生一起,强烈的反差让人理解了这就是属于英国人特有的幽默。英国电影、电视片段的展演,一首首经典的英式摇滚乐响起,点燃了所有观众的激情和梦想。开幕式中几乎出现了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和乐队,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剧。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英式住宅、酒吧文化、地铁爱情、家庭温馨这些画面给我们展现了英国平凡人的方方面面。这些英伦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元素,像跳跃的音符,谱写了一首文化之歌,把英国的传统和流行文化输出到全世界,显示了英国发达的创意文化产业,提升了英国国家文化软实力。
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特色
开幕式作为一个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其多元文化是必须的。伦敦奥运会上,英国人似乎加入了太多“不和谐”的元素。争议性文化也是英伦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幕式上展现了争议性的音乐和电视。
曾被认为是“引人吸毒”的《猜火车》,曾遭禁播的宣扬“无政府主义”的歌曲,在开幕上都有所呈现。《上帝拯救女王》这首作品拿英国女王开涮,把女王的臣民描述成白痴,直接向政府开火。同样还有歌曲《放松》,因其单曲碟片的外包装上含有色情图片而被禁播。这两首被禁歌曲入选了奥运会开幕式歌曲名单。这种影响国家形象的负面元素也被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英国人宽广的胸襟和英国文化的包容性。开幕式就是要充分展示国家形象,获得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获得本民族的认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唤起了很多英国人心中的美好记忆,重塑了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二是获得世界的认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为世人理解和接受。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让英国人重温经典的记忆,为英国发达的现代文明骄傲自豪,也邀请世界人民了解接受英国的文化,向伟大的文化致敬。
仪式传播就是文化传播,当今社会,每个民族都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奥运会主办国家都会充分利用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文化输出,建构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形象。奥运和文化即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开幕式作为一种进行文化传播的承载形式,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价值。
摘要:仪式、传播和文化三者紧密相连,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种仪式,具有文化性,其仪式传播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上。本文试图分析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尤其是文化价值以及伦敦奥运会的文化元素和仪式传播特点。
关键词:奥运会开幕式,仪式传播,文化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8.
[2]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75.
[3]邬烈炎.外国艺术设计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77.
[4]闫伊黙,刘玉.仪式传播:传播研究的文化视角[J].文化研究,2009(2):116-118.
[5]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庆工程大学,2010.
[6]陈明玥.仪式传播与城市对外形象建构——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播为例[D].重庆工商大学,2012.
篇4:奥运开幕式的版本
不过,似乎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开幕式虽好,但不满意的也大有人在。8月9日,网络上疯狂传着一个《开幕式上你错过的超精彩画面》的帖子,贴出许多开幕式的漂亮图片,漆黑鸟巢中显示着美丽风景的电子卷轴、活字印刷模块组集体绽放的桃花阵等等,据说这些都是央视转播时没有出现的画面,于是论坛里的无数高清爱好者们顿时炸开了锅,一面骂着央视,一面开始去国外BT网站寻找外国的高清转播录像,前前后后出现的版本有好几个,美国NBC版、韩国MBC版、BBCHD版、香港翡翠高清版、以及瑞士、澳大利亚等地方的版本,其中最受追捧的两个版本,一是美国NBC版,因为它是录制后后期剪辑的,并且带有许多其他电视台没有采用的镜头,因此最受追捧,但它也有缺点,是一个精华剪辑版而非完整版,而韩国MBC的版本则是完整版,并且带有杜比5.1音轨,但因为是韩语解说,因此喜欢的人就没那么多了。CCTV虽然也有高清版录像,但却被一些人说是“要啥没啥”。事后我特地下载了NBC版、翡翠高清版、MBC版仔细比较了一番(被女友取笑,说我叶公好奥运,比赛不看,却去反复看开幕式),发现其实也没有网络上说的那么离谱,央视版除了添加了领导特写占去了几个镜头外,跟翡翠高清版、MBC版也差不多(这次转播都是由BOB公司提供的公共信号),该有的美丽场景还是有一些的。很多人说CCTV版本不佳,我想大概有四个原因,一、大多数人都是在4:3的21到29寸电视上看的标清版,而央视播出时却是16:9格式,切边后画面本身就小,看不真切;二、对CCTV的天然偏见;三、BOB转播导播本身的问题;四、人云亦云。
其实相对所谓镜头美感问题,我觉得CCTV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对字幕、画面转播特效、资料准备的处理上,转播开始,画面赫然出现几个毫无美感的宋体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跟我们在电脑上用WORD敲出来的效果完全没区别,字没有做成书法,也没有弄得很艺术,别扭得很,降低了开幕式的整体艺术档次,很是失败。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介绍各个国家运动员入场时,每个国家就简单几个字,“几内亚”、“希腊”,对比看看NBC、MBC等国外台的做法,差别简直是巨大的,人家介绍国家时,画面下方有一个很漂亮的地球仪,亮点处为该国位置,然后列出人口、面积、旗手资料等,详细有用,还搞得挺漂亮。
篇5:奥运闭幕式难忘的事作文
8月8日晚上8点奥运会开幕式,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期待,奥运会开幕式讲述了我们中国的历史。我们中国的一代代发明,让我知道了中国在不断提高,也在不断的进步。体育场上那不断的喝彩声,激励着全世界人民让我么么一起关注奥运为奥运加油!
在比赛场上,运动员们各个英勇奋战,一次又一次拿下金牌。郭晶晶的3米跳水决赛,中国体操女队等。他们都为我们中国争了一口气,他们是民族英雄,是中国的伟大健将,我将作为中国的一份子,给他们加油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成功。
在这次奥运会中,我们中国得了52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这次奥运会我们中国排名第一。这都是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努力而得来的。
在这次奥运会举行当中,我感到了中国人的坚强与热情,为此我也很高兴。
我希望下一届奥运会还在中国举行。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我们一定要以友益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态比赛,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不可以一次失败了就永远都失败,在这次奥运会中失败的运动员,不要泄气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会属于未来。因为失败和胜利同样重要,只有失败,才可以体会到成功。
篇6:难忘的奥运开幕式作文
晚上,我正坐在电视机前等着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
等啊等啊,呀!开始了,开始了!我注视着电视屏幕。突然,眼前的电视屏幕上黑了,原来,是体育场鸟巢的灯关了,全场一片漆黑。咦,场上出现了白色的一片,是不是上面灯光照的?不是,是开幕式的第一个表演。它叫“倒计时”表演。有二千零八个人,一起在击缶。咦,这会亮!表演者们一拍,缶就一亮,表演者不拍,它就不亮了,全部的表演者齐刷刷地拍拍拍。我真惊奇,全部的表演者这么齐,他们练了多少天啊!然后,全场又一团漆黑,突然出现了“三十”——“二十”——“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啪,啪啪啪!一个流星似的烟火飞快地环绕了鸟巢一圈,又马上有红色的烟火在鸟巢周围托起。这时的镜头突然转到了远处,是一个个烟火脚印,烟火发射器从地面向上一打,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脚印,相距好几百米,犹如一个大巨人,跨向体育场鸟巢。一共是29个。
还有其他众多人的表演,一个小女孩,穿着红色裙子,唱着优美的歌。五十六个民族的人们,举着国旗,一步一步走向升旗台。当国歌响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了
篇7:难忘的奥运开幕式作文
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About Beijing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The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was an international event and the whole world was watching! The event was held in a stadium designed to seat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The athletes entered the stadium in a specific order. The athletes from Greece entered first in honor of the original Olympics held in Greece. Then, the other athletes followed by nation in the alphabetical order of the host country’s language. The host country’s athletes came last. So for this coming Olympics , the athletes from China will enter the stadium last.
The chief of state of the host country declared the games open, followed by the raising of the Olympic Flag. Music was played and fireworks were set off in salute. Then, doves were released into the air as a symbol of peace. Runners in cross-country relays brought in the Olympic torch. The running of the torch began four weeks before the Olympic ceremony and thousands of runners took part in this. Planes and ships transported the Olympic torch to each country that lies between Greece and the host country. The most exciting moment of the Olympic ceremony was when the torch entered the stadium and lit the Olympic Flame. The Flame was kept burning until the end of the Olympic games.
篇8:难忘的奥运开幕式作文
标准,可以把它广义理解为是一种规范、秩序、模式、界限、约束。标准,必然要求整齐划一。反之,可以把很个性化、很多样化称为非标准。前者尽管是十分重要,其实后者更是普遍。我们向来崇尚标准,似乎莫视非标准,它必然、必要存在的理由。
我以为,这一场开幕式,真称得上是标准与非标准实现完美统一的大课堂。
先说序幕———缶阵。2008位壮士,一色的铠甲、一样的缶鼓、一致的动作、同步的节奏、同声的吟诵,浑如一人,演绎出齐整、对称、规则的方阵。何等统一,艺术化的标准化!就是这个标准化的艺术品,它表现光阴交替,日月流传,千变万化,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会重复再现,人类没有标准可以约束它“非标准”的永不停息的运动步伐。这时节,鸟巢中涌起的阵阵鼓声,十万人欢腾的掌声,纵情的呼声交织混响,如黄河咆哮,长江奔腾,千军万马,电闪雷鸣!你听,标准的鼓声,非标准的人声,无限的无序的声响,走向一起,凝集一曲,谱写了中国的欢乐颂的和谐乐章。
当倒计时归零时,刹那光芒万丈,满场2008名壮士,猛然一声高呼,霍然一起挥扬手臂;看台上缤纷缭乱的荧光闪烁彩绸飞舞。整齐与不整齐相呼应,标准与非标准融为一体,心灵震颤,血管贲张,共同奔向美丽的奥林匹克!
如果说“缶阵”是方,那么“太极”则是圆。天圆地方,规圆矩方,是先民世代生息劳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朴素的表达。方圆还不是标准吗?几千名武林高手,构成它的点线面,行云流水般穷极变化,绵延不绝仿佛无迹可寻。太极,很简朴,很玄奥,很诗意,很哲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至高境界,是触摸不到但感悟得到的至高标准。“千变万化不离一定之规”,这句古老的格言,说的正是标准与非标准的辩证关系。
从标准非标准角度观赏开幕式,于目不暇接的声光电色中,精彩的场景很多很多。
我们见到盛妆高髻,裙裾如霞的簪花仕女,一派标准的大唐气象;宽袍博带,手持简册的三千弟子,一番严谨的儒林风范。而天空中衣带飘逸的飞天,横空而来的焰火脚印,又显得那么空灵缥缈、自由自在,让我们尽享天性、个性的浪漫。
难忘的是一下子绽开2008张孩子们的笑脸。手中伞同时打开,高度的统一;世界儿童的张张笑容,五彩缤纷,百花齐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无边的包容、无限宽广。
充满欢笑的还有盛大的运动员入场式。一个惊奇的创意出现:204个国家一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的脚印,轻快、自如、随意,无序杂沓的脚步,绘制成一幅七彩斑斓虹霓和山河大地的神奇画卷!欢腾的观众,赞赏世界健儿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赞叹今天中国代表队放弃了“一二一,齐步走”的方框框。
该说到鸟巢了。贯穿支撑全身的十字横梁,不规则不对称地交叉着,纠结盘错的结构充满了想像力。它是瑞士建筑师雅·赫尔佐格的创意,灵感应该归于大自然的赐予。鸟巢的设计,是对刚硬、严整的审美传统的挑战。当初,人们訾议,如今人们陶醉,喻为吉祥的鹊巢,富贵的凤巢。美轮美奂的鸟巢,展示科技,展示哲理,展示创新的魅力。
标准,成就肃穆庄严;非标准,成就丰富多彩。标准,非标准,同样可以成就美。
可以不可以认为我们的世界,创新往往在非标准之中,突破往往在非标准之中,特色往往在非标准之中。
标准的无限生命力在非标准的广阔天地。我们是不是在推崇标准的时候,别简单地去贬低非标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这个主题,本来包含着多样化,多元化。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我们多少新思考。
篇9:奥运开幕式:“巧”的妙用
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给我们的最大的印象就是简约。奥运开幕式是举办国向国际社会展现自己的形象和愿景,表现自身的文化魅力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场合。这种超级运动会的开幕式不仅仅是为运动会开场,它丰富的意涵和表现的方式都可以体现主办国的风采和精神气质。它会通过电视屏幕和网络传播到全世界,其影响无远弗届。因此,它是奥运的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的展示空间,也是奥运精神的展现,更体现了主办国的“软实力”。
这届奥运会举办的时机,其实对巴西来说并不理想,巴西的经济社会政治危机其实仍然延伸之中,在奥运开幕前也有一些对里约举办能力的不同议论。但这一切都在这场简约的开幕式中得到了相对较为理想的弥补。
开幕式简约,时间相对较短,规模和气势或时长等等都受到了当下环境的制约,但还是相当用心地集中表现了巴西的文化精神和更高的理念追求。这些都使得相对简单的奥运开幕式也具有了独到的意义和价值。主办者很清楚转播和传播的效果大于现场的效果,所以着力于传播效果而不仅仅是现场效果。让我们感受到巴西真诚和坦率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巴西的文化和社会多一重了解。我以为这里的特点是“巧”,在简约中彰显巴西的魅力。看得出是试图努力“四两拨千斤”。
这个开幕式的开场之后,就用很简约的方式集中表现了巴西这块土地和人民的历史。一开始的以纸代鼓就有巧思,也有了简约和环保的意味。从远古原住民的开创之功,到欧洲人来临将巴西带入了整个世界,直到黑人和各个不同区域的移民的来临和发展等等。通过简单的环节将这些历史讲述得相当清晰。把这块土地和人民曾经的奋斗、苦难和快乐都表现得相当生动,殖民史的惨痛和巴西人生生不息的努力都表现得相当清晰。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了巴西多元文化生成的历史,也最简明地展现了巴西过往的来路。其中有些细节也体现了巴西人巧妙的构思。如那架起飞的飞机是当年被认为是发明飞机的巴西人杜蒙特所驾驶。一般人所熟悉的飞机发明人往往被认为是莱特兄弟,但这次通过奥运会,人们了解到航空史的复杂,也了解了巴西人对于世界的贡献。通过奥运会这个平台传递巴西人对历史重要问题的看法,显然事半功倍。这其实是使的“巧”劲,让自身对世界的贡献得到了更多的彰显。
开幕式着力表现了巴西活跃的当代都市生活和时尚流行文化,把代表性的歌手、舞蹈家等以及都市跑酷等流行的生活形态都在现场进行展示,把有巴西当下生活特色的流行文化通过这个平台得以传递。而国际超模邦臣的走秀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她的“颜值”也让人联想到巴西的魅力。这个段落很简约,就是邦臣一个人在走秀,但却能够以国际化的美女之美巧妙地衬托展现巴西之美。这在电视中看起来很有意思。这里的“巧”连着“省”,却让人容易接受。这种接受尤其在更多人看到的电视转播中有其很吸引人的效果。
而最后凸显的环保主题,更是近些年人类关注的大主题,又和巴西自然环境的丰饶和受到威胁相关。这个主题没有争议性,相对是所有人都接受的大主题。而把这和简约联系在一起,更可以巧妙地让人们理解节俭不仅仅是巴西经济困难的后果,也是当今的世界潮流。这也是“巧”的运用,人与自然和谐的大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彰显。最后的火炬点燃也是和环保相衔接,也独具巧思。
这届开幕式给人的启示是简约而不简单,“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很多方面的不足,而明快简短虽然让人觉得很快就结束,但“巧”却使得简约有其耐人寻味之处。这说明“软实力”的传播方式多样,硬实力的一些困难也可以在软实力的“巧”的展示中得到弥补和超越。巴西的努力其实有很多有趣的启发。
篇10:观看奥运开幕式的作文
事实上,奥运与音乐的联袂始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在这次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舞者们身上一袭湖蓝色的长裙,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身后是环绕了洛杉矶纪念体育场一周的84台三角钢琴,现场齐奏了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气势恢宏的演奏,让人感受到交响乐与爵士乐互相交融的震撼。
在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上,原本的交响乐被军乐团演绎成了管乐版本,更加突出了乐曲磅礴的气势与铿锵的节奏,与现场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篇11: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作文
精彩的奥运开幕式
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四(7)班 傅瑶
“十,九,八,七……”随着电视中的一声声倒计时,我的心跳越来越快,因为这既代表着奥运会的.一步步走近,也代表全国亿万人民期盼了好久的日子已经到来。
我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这激动人心一刻的来临,当最后一秒钟过去,烟花冉冉升起,绚丽展开时,主持人终于用激动的声音宣布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顿时,举国上下欢呼一片,这代表着中国人那承载了许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接着主持人介绍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化,画卷,文字,戏曲……真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此刻的台上,正在展示着那多姿多彩的自然画卷,在台的中间,一群孩子手握画笔,正在描绘着那奇妙的大自然,许多演员从四面八方聚拢,慢慢地,渐渐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舞台的上空,千鸟竞飞,仿佛在述说着大自然的梦。过了一会,演员渐渐退下。许多文字演员登上台,在台中展示着我们中国承传了几千年的文字。笔,墨,纸,砚,中国的文房四宝。台中,许多方块有规律地上上下下,它一一成列了从古到今“和”字的演变。接下来,许多戏曲演员登台亮相。三个京剧演员在台的最上方,每人手中都牵着一个京剧木偶。活灵活现的木偶在台上不停地摆动着,赢得了许多外国嘉宾响卦葡龅恼粕。
……
表演告一段落,接下来,刘欢,莎拉布莱曼唱响了2008北京奥运主题曲:我和你,心连心。“你和我,同在一个世界,我们永远是一家,”伴着优美的旋律,和着诗意般的画面,“我和你,心连心”的歌曲被发挥到了极致,我也情不自禁地深深陶醉了。。。。。。
欢歌劲舞庆盛事,火树银花不夜天。这开幕式真是13亿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时刻,这开幕式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又一辉煌的瞬间!
指导老师:傅耿英
篇12:奥运开幕的作文
7点50分许,我们一家子迫不及待地围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开幕式,随着美丽的欢迎的焰火绕场一周,在鸟巢上空如花朵般绽放,“咚咚咚……”倒计时表演开始了,二千零八个鼓手用手敲击缶,那声音震耳欲聋,“三十、二十、十、九……一”,看!那天空中出现了二十九个脚印,象征着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办。这时,在场地中心,出现了一张画卷,真是一个奇迹。
这幅奇妙的画卷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明。水墨山水画、茶、文房四宝、四大发明……都一一展现。最有趣的是四大发明之一是活字印刷。一个个小方块,上面刻着中国最早的文字。后来,小方块上下伸缩,变成了从古至今的三种“和”字。最后还冒出一朵朵桃花绽开放着笑脸,美极了!最为精彩的是圣火传递,当李宁拿着奥运火炬,“飞”上了天,在铺满祥云的“路”上奔跑着,把祥云火炬台点燃,当熊熊圣火燃烧时,全场一片欢呼。
刘欢与莎拉布莱曼一起唱着奥运主题歌《我和你》,又把开幕式推向高潮。
篇13:难忘的奥运开幕式作文
关键词:“和”文化,文化外交,建构主义
2008年8月8日晚, “巨人的脚步”沿着北京城古老的中轴线一步步迈向“鸟巢”, 全世界的观众跟随这些壮美的脚步开始了一场神奇、梦幻的中华文化之旅, 他们的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古老的中国, 一个年轻的中国, 一个希望与全世界的朋友构建和谐家园的中国。
在开幕式第一部分有关中国历史的表演中, 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中国礼乐悉数登场, 巧妙地处理了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 使得9万多现场观众与40亿全球电视观众共同欣赏了这一视觉文化盛宴。特别是开幕式中“和”字的转换, 从篆体到宋体, 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和”字, 三种写法, 穿越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一个“和”字, 几千人排列, 演绎出的是震撼人心的画面。
这个“和”字不仅仅为这场精彩的奥运开幕式表演增添了许多亮色, 还是中国人通过奥运带给世界的信息。同时, 这些“和”字所演绎的“和”文化, 不但展现了古代文化的气势, 更展现了当下中国发展所追求的和谐理念, 是我国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何为文化外交
在总结了中外诸多关于文化外交的定义之后, 李智博士认为, 文化外交既可以通过国家双边开展文化交流项目的形式向海外输出本国的文化“产品” (期刊、外文图书、音像资料、文化艺术作品) 的方式进行, 也可以通过鼓励国民在外国从事商业、宗教、教育和其他活动的方式进行。 (1)
胡文涛博士认为, 要全面准确地定义文化外交, 必须包括外交的主体与客体、目标与意义以及手段与途径。由此, 文化外交可定义为: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通过教育文化项目交流、人员往来、艺术表演与展示以及文化产品贸易等手段为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相互理解与信任, 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一种有效外交形式, 是外交领域中继政治、经济之后的第三支柱。 (2)
奥运会尤其是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一种文化“产品”, 它能传播到全世界, 不仅能让现场观众观看、让中国电视观众观看, 更能让全球40亿电视观众和众多网民欣赏, 能够促进国与国、人民与人民间的相互了解, 让更多的人从中了解中华文明。因此, 可以说奥运会尤其是其开幕式是一次难得的文化外交的机会, 能够拉近我国与世界人民的距离、能够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友谊、能够起到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对建构和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
二、以文化外交的视角解读奥运会开幕式对“和”文化的演绎
“和”文化具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历史, 它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长久而深刻, 这种影响也反映到外交活动中, 成为我国文化外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著名历史学家汤曾指出:西方文化有利于开拓, 而东方文化有利于稳定。史学家钱穆先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西方之一型, 于破碎中为分立, 为并存, 故常务于力的斗争……而东方之一型, 于整块中为团聚, 为向协, 故常务于情的融和。” (3) 可见, “和”对于东方、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在变得日益密切、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 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和”文化显得尤为必要。因此, 将“和”文化蕴含在奥运开幕式之中应在意料之中。然而, 这次“和”文化通过奥运舞台的传播, 意义不仅仅是一场经常的演出, 而且是我国2008年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事件,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外交的进步与不足。
1、真诚展示以“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
“诚实性是文化外交的灵魂, 它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质。……罗伯特塞尔1959年8月10日在缅因州大学发表有关文化外交的演讲时, 其标题就是‘文化外交:眼见为实’” (4) “和”文化不是中国的外交官拍拍脑袋就能想出的, 它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早在两千年前, 孔子就在治国处事方面提出要以和为价值标准:“礼之用, 和为贵。” (5)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6) 老子认为“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7) , 这里的“和”也是“和谐”的意思, 道家在“天人合一”思想上也与儒家殊途同归。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8) 因此,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宗教的宽容和非暴力原则与佛教的平等、圆融精神是分不开的。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华文明都具有崇尚“和”的独特的文化特征。
“和”不仅体现在古代先贤的思想中, 更凝固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在奥林匹克的盛会中, 伊拉克皮划艇运动员海达尔·诺扎德和侯塞因·尚布尔抵达北京时得到了60位中国网友精心准备的运动服装、运动鞋、中国结、奥运福娃等礼物, 当海达尔·诺扎德和侯塞因·尚布尔用力地挥动船桨时, 是对“和”文化的最好阐释, 中国网友的赠送无疑是“和”文化的一次自然流露。
2、观念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 国家体系结构既包括物质因素, 也包括文化因素, 然而与现实主义不同, 并不是对于物质因素情有独钟, 而是认为文化因素优先于物质因素。“具体地说, 物质实力的含义、即社会意义是在国家之间社会文化价值结构的相互认同关系中确立和体现出来的。而这种集体认同完全是文化意义上的。” (9) 因此, 在西方很多人看来, 西班牙的民族分裂组织“埃塔”是恐怖组织, 而我国的藏独分子则是“受迫害者”。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传达的“和”文化就是要按真实的情景来建构中国的身份, 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热爱和平, 并不是所谓的网络暴民, 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政府爱好和平, 从毛泽东、周恩来时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到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国永远不称霸”, 再到江泽民在1995年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首脑大会上作的题为《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演讲中就已提到的要“造成自主选择, 求同存异的国际和谐局面”, 都包含了“和”的理念, 特别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说明中国政府同样不会成为世界的威胁, 中国的崛起不会危及其他国家的利益。
文化外交的主要功能就是影响别国人民对本国的印象, 构建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改变其他国家的人民由于种种原因对本国的偏见。我国利用北京奥运会这一平台, 通过无以伦比的开幕式节目, 将“和”文化传递给了全世界, 成功地开展了一次文化外交。
3、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的缺位
文化外交与政治外交不同, 它的实施者既可以是职业外交官、也可以是非职业人员, 例如学者、艺术家、跨国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文化教育雇员等。作为文化外交的行为主体, 传统意义上指的是主权国家, 但从现代意义上理解, 既包括主权国家, 也包括国际政治非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区域组织、跨国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 (如基金会、教育文化的学术团体和文化教育产业公司等) 。
以美国为例, 美国文化外交的先锋队不是官方机构, 恰恰是非政府组织, 从最早来华的传教士, 到建立协和医院的洛克菲勒基金会, 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就与中科院签订项目的福特基金会, 都是非政府组织。而我国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绝大部分协会都是有官方背景的, 所以我国文化外交无形中就少了一个行为主体。而在以民主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西方社会对官方文化有着天生的反感, 当文化外交的多元主体只剩下官方背景时, 其效果必然要被打上折扣。
北京奥运会的文化传播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因为各种协会的官方背景会让其他国家的人民认为这些协会的言行完全听从政府, 因而不对其产生信任。而大量的志愿者和普通民众虽和各国游客有直接的接触,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政府组织的缺失, 让各国游客看到真正的中国, 但他们毕竟无组织的、非长期、非计划的, 这种文化外交的影响是不大的。
因此, 我国不仅应培养一支优秀的了解文化的外交官队伍, 而且应建立、引导、整合各种非政府组织, 如让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这样的非政府组织长期从事向世界推广以“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话, 其效果当远远高于仅仅依靠政府单打独斗的文化外交形式。
4、传播策略问题
“对一国来说, 在一定的国际背景和历史条件下, 其作为为一种实体的文化资源是既定的, 其文化实力 (即软实力) 的量量是一定的。因此, 软实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否增强或提升, , 而在于如何把作为潜能的现存实力发挥出来, 实际地对对象象国或者说目标国施加影响和支配性的作用。”“一国文化只有有在国际社会广为传播并得到普遍认同后才能成为一种软权权力。因此, 传播是文化由 (软) 实力转化为 (软) 权力即文化软实力的实现的关键所在。” (10) 因此, 文化外交同样要讲究传播策略的问题。
首先, 应避免将文化外交和对外宣传混同起来。“对外宣传最大的特点是, 单向自我表达, 向他国输出信息, 强制进行价值取向的灌输, 追求对他国民众全方位、彻底的心理和思想上的控制。” (11) 而文化外交则不然, 是让其他国民众自愿地接受和选择, 是本国人民和他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汇。奥运会开幕式“和”文化的传播以及此前一些经典文化外交的案例 (如中法、中俄互办国家文化年) 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我国文化交往中居高临下的对外宣传的架势, 是一种双向的文化外交。北京奥运会期间,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中国从对外宣传的组织管理机构到对外传播实施单位, 主动性大大增强。国际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把中国新闻发布的时效性、国际化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在众多的发布会及对外传播媒介中, 更加强调以国外受众听得懂的语言, 并以其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的新闻、文化、知识。这是主动双向交流的胜利。” (12) 这些实实在在的人与人的交流, 都是我国文化外交逐渐成熟的表现, 而不再是单向的对外宣传。
另外, 宣传是短期的, 而文化外交则是长期行为, 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 通过立法程序建立一个主管文化外交的机构, 建构起有官方和民间共同参与、长期稳定的文化外交机制, 不只是“和”文化在奥运会上的昙花一现, 应将中国的文化持久地向世界各国传播。
其次, 要尽量消除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霍尔对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作了划分:“在高语境文化中, 传播的意义主要依赖于语境而不是可见的语义符号, 因而传播是含蓄而模糊的, 注重‘意会’。与此相反, 在低语境文化中, 传播的意义主要依赖于语义符号, 语境对传播的意义并不明显, 因而传播是直接而明确的, 注重‘言传’” (13) 。霍尔认为, 中国文化是一种高语境传播, 对于高语境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文的表达的含蓄性也使得“和”文化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传播难免出现尴尬即高语境传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文化传播如果没有明确的解说, 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为这种高语境的传播模式相当于设置了一个门槛, 只有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的人或许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否则大多数的人只能观看中国字体从小篆到宋体的转变而很难理解开幕式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意思。因此, 在开幕式精彩演出的基础上, 一定要配以翔实准确的解说以及相关的文化交流项目,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 从文化外交的角度看, 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既有成功的地方, 也有不足之处。在纷繁的国际关系中, “中国要加紧建设以“和”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积极考虑世界对中国软实力的需求和对中国软实力运用中的要求, 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和大众传播媒介把‘和谐世界’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使之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理念。” (14)
参考文献
[1]、胡文涛:《美国早期文化外交机制的构建:过程、动因及启示》, [J]《.国际论坛》, 2005 (4) :65
[2]、张宇权:《“和谐世界”---21世纪中国文化外交理念分析》,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 (3) :84
[3]、张清敏:《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 [J]《.外交评论》, 2006 (2) :36
篇14: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瞬间
○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射箭点火有新意
西班牙人的奔放和热情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得到了最为完美的释放,不过最震撼的当属点火方式。残奥会银牌得主雷波洛从轮椅上站起来,用火种点燃箭头,并准确地射中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让全世界为之欢呼,而他自己为了这一箭,练习了不下2000次。现在,每每播放有关于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的画面,这一幕成了永恒的镜头。
○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阿里赢得尊严
1996年适逢现代奥运会百年诞辰,亚特兰大承办第26届奥运会也因此而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在开幕式上,患有帕金森症的拳坛传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奥林匹克圣火。尽管拳王的手因病在一直抖动,但在圣火的映照下,他的面孔却无比坚毅,充满了感染力。那一刻成为奥运会史上最感人的镜头之一,阿里成为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尊严的象征。
○第27届悉尼奥运会——神秘的土著文化
尽管资料显示土著人目前仍是澳大利亚受教育和文明程度最低的,但是他们却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力。因此,当悉尼将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拿到手之后,在设计开幕式的主题时,仍不忘向全世界展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澳大利亚土著人的风采。穿着潜水服在水下点燃奥运圣火的弗里曼就是一名土著运动员,而水与火的相容无疑是一种创举,代表着这个古老民族最为旺盛的生命力。
○第28届雅典奥运会——人造爱琴海
篇15:奥运开幕式作文
我幸运地得到了一张北京奥运开幕式门票,终于如愿以尝来到了北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208月8日晚8时,那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幕的钟声响彻神州!观众那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顿时直冲云霄.
简短的开幕式致词和常规的各种仪式程序过后,人们期待的大型表演开始了。第一幕:五千年灿烂文化.把我们带入到远古.元谋猿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山顶洞人,河套人,河姆渡人,半坡人……他们演绎着不同时代的特色.伏羲画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坐在指南车上。忽然,十日并出,天崩地陷,大地焦枯。后羿弯弓就把十日射下.女娲炼五色石,飞上了天,把天洞补上。夸父操起桃木棒,追逐着太阳。洪水滔天,女娲部落遭到灭顶之灾,炎帝的女儿化作精卫来填海,愚公移山也来把海填。大禹治水,功成名就.华夏山河,耸立于世界之林.看到这种场面,外国朋友几乎惊呆了.被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惊呆了;被优美的神话传说惊呆了;第二幕:对外交往.驼铃声声,驼队把我们带入了丝绸之路.张骞带领勇士带着中国的黄金,绸缎,衣帛等礼物结交西域。丝竹声声,动人心弦,使我仿佛随着时间的隧道来到了汉朝,跟随张骞来到的西域.感受了一路的艰险,也尝到与各国建立友好往来的欢愉.玄奘印度取经。背景出现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画面.边向观众介绍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原型就是玄奘印度取经.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一批批华人对世界各国发展的贡献。留学生。炎黄子孙在世界各地的突出表现一一向世人呈现。 第三幕:民族大家庭.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表演、民族歌舞表演、民族风俗表演.民族地区发展现状的展示。会场响起《民族团结颂》。第四幕:腾飞的中国龙中国的自然景观地图(包括经济海域),展示迷人的风光。中国的行政地图,展示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名称和发展特色(提高各行政区在世界的知名度,对地方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展示香港、澳门、台湾的风光和发展特色,会场响起《统一颂》、《中华颂》。第五幕:世界和平.世界自然景观图。世界分国平面图(各国各地区奥运代表队进场,按各自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就位),奥运圣火从地图上的雅典分8路经过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来到北京。会场响起《和平颂》。接着是运动员进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随着乐曲英姿飒爽,频频向观众席挥手,微笑.
最最令人激动的时刻降临了??点燃圣火.大家都兴奋地期待着,突然从鸟巢顶端飞出了奥运五环颜色的五条中国龙,只见一条金黄色中国龙在指定时刻向火炬台喷射红色火球,而其余的4条中国龙则也在同一时刻喷出4种不同颜色的烟雾。他们的出现使全场观众欢呼起来,顿时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给大家可带了不少惊喜,大家都对这中出场方式赞叹不已.
相关文章:
巴西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作文02-2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致辞02-21
我最喜欢的什么作文02-21
我最喜欢的运动-骑马02-21
作文我最喜欢的老师02-21
观里约奥运会开幕式02-21
我最喜欢的童话的作文02-21
作文我最喜欢的书02-21
致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员的一封信作文02-21
我最喜欢的节目作文02-21